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阅评报纸是我新闻生涯的继续

阅评报纸是我新闻生涯的继续

今传媒65

3我是一个从事报刊工作几十年的老编辑人员。离开工作岗位后,北京市新闻出版局让我担负几份报纸的阅评工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起,做这项工作已有不少年了。这些年来,我没有一天不读报,而且比在岗时读得更仔细更认真。我感觉阅评报纸确实是很有意义也很有兴趣的工作,不只是协助新闻管理部门做了一点监管工作,对自己也是一个再学习与不断提高的机会,甚至可以说是自己新闻生涯的继续。

角色转换 目标没变

从编报到审报,从编者到读者,从置身其中到“置身事外”、事后阅评,这

是一个很大的变化。担当的角色不同了,当然考虑问题的角度和侧重点也有了变化。审读者更多的是关注报道的导向问题,质量问题,有无违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办报一方当然也很注意,但他们同时还要关注报纸的生存与竞争、市场效益、发行数量、广告收入、读者口味等。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审读人员与办报者的目标是一致的,这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舆论阵地,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使报纸更有力、更健康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审读工作搞得好,可以帮助、提醒办报者注意一些应注意的方面,对报纸是个促进。因此两者之间正是一种互助与互利的关系。从这一目标出发,我们搞阅评工作的应有的立场与态度是:一定要非常认真地阅读每一期报纸,要满腔热情地负责任地提出意见或建议,而不能敷敷衍衍、草率从事。对报纸发生的错误或缺点,不能“心太软”,或因怕伤感情而不敢提出批评。另一方面,对报纸的进步与创新也要注意发现与肯定。几年来,除了口头上向新闻出版局及时反映意见以外,我大体上隔一两个月都写一两篇稿件登在局里办的刊物《报纸阅评与管理》上,供报刊管理部门和报社参考,算是为报纸的出版管理尽了一点绵薄之力。

为了监督 先要学习

近几年报纸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了很

大变化:信息量大大增加,报道面更加拓宽,编排上图文并茂、丰富多彩,新的创意不断出现,甚至文字语言上都有了不小的变化,使我们这些“老新闻”目不暇接。我感到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远远不够用了,必须加强学习。首先是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理解当前有关新闻宣传工作的指示精神以及有关的规定等等。不学习就把握不住时代的脉搏,是绝对没有资格对报纸进行评判的。另外,也要学习一些“时尚”的知识,例如有关理财、娱乐、社交、购物等方面的内容,看不懂就无法评价有关报道。对报纸上出现的新名词,例如愿景、举措以及什么I T 、PC 、P K 、V S 之类,也得弄明白才好。不能说咱不懂就不去管它。学习是为了理解,理解了才能起监督作用。为了克服自己的局限与不足,只有刻苦学习、与时俱进。几年来,我觉得懂得了许多新事物,同年轻的新闻同行也有了些共同语言,因此发言权也就多了些,比如我过去做过多年人大的新闻报道工作,以为这种报道无非是“三多”——领导活动多、程序性报道多、代表发言虚的多。但在阅读近年的“两会”报道时,才发现变化很大,形式主义少了,有实在内容的消息,特写多了,民主氛围增强了,可读性大为提高。因此在2003年3月我写了一篇《中央“两会”报道有突破》。在2004年又写了《北京市“两会”报道贯彻求真务实精神》,这是客观变化促使自己认识上有了突破。

既关注“大义” 也留意“末节”

审读者首先要注意舆论导向、政治

性原则性的问题。这无疑是最主要的。可以称之为审读之“大义”、“要旨”。从北京市实际情况来看,这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一时性的,如有的报为了迎合低级趣味,登了几条“绯闻”,指出后就纠正了;比较难发现的是一种带倾向性的问题,需要多日跟踪观察,甚至要搞些记录和统计,才能弄清问题之所在。例如在年月,我

注意到几家报纸关于负面新闻的报道在版面上过于集中,国内发生的旱灾、洪灾、交通安全事故、中毒、腐败案件、

刑事案件、迷信活动等,连篇累牍地堆在一起,给人感觉国民经济社会生活问题太多,令人心灰意冷。这些新闻当然也是读者需要了解的,但是把大量负面新闻集中编排在一起的做法,容易引起消极影响。为此我对这些报纸做了若干统计,把负面新闻数量、占版面比重都列了一下,建议报纸编排上要注意这个问题,得到有关报社的认同。又如同有一家娱乐文化型的报纸,有个时期没有发挥自己优势,要向综合都市报纸发展。我觉得这个办报方针不一定对,曾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看法。后来这家报纸经过总结,提出要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变化。我读了若干期以后,写了《某报发挥娱乐文化型报纸的竞争优势》,肯定了他们的做法,还总结该报“文化星期天”专刊的几个特色:“面向大众,雅俗共赏,注意时闻,办出京味”,作为品牌向阅评刊物推荐,后来在刊物上发表了。

当然,关注“大义”很重要,但对报纸的细枝末节也并非全无审读必要。有一次我看到晚报上一条短消息,把哈萨克斯坦的首都写成了阿拉木图,这本是过去的首都,现在是阿斯塔纳,消息很短却涉及外事问题。我赶快向局里反映,并且告诉了报社。还有广告问题,现在有的媒体对广告一般不注意把关,有时虚假广告、低级庸俗的语言也上了版面。去年年底,我看到一条广告词,说一家美食城有舞蹈伴宴,形容为“美女如云”,“秀色可餐”,还说“有种汤您喝了会像驴一样喝水”。当天我就写了一篇《这样的广告词太离谱》,交给局里的同志。对这些小节我们不可能逐一发现,但看到了就不能放过,抓住典型要通报。“末节”不注意也许会造成“荦荦大端”,酿成大错。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报刊处供稿)

审读员风采

阅评报纸是我新闻生涯的继续

200.08

2002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