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古文重点篇目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中考古文重点篇目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中考古文重点篇目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中考古文重点篇目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通假字:

(1)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

2、一词多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发出)(2)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在)/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由于)

3、古今异义

(1)所以古义: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2)入古义:在国内;今义:进入。(3)出古义:在国外;今义:出去。

(域)民不以封疆为界:界限,这里是限制。名作动。

(空乏)其身:使.......受到贫困之苦。使动。

(动)心忍性:使.......惊动。使动。

(苦)其心志:使.......痛苦。使动。

(劳)其筋骨:使......劳累。形容词作使动。

(饿)其体肤:使.......饥饿。形容词作使动。

(乱)其所为:使........乱。形容词作使动。

《鱼我所欲也》

一词多义

1.而蹴尔而与之。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或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连词,却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4.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5.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做7. 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10莫.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没有什么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

通假字

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乡”通“向”,从前。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 “辟”通“避”,躲避。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5. “辩”通“辨”,辨别。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今异义

1.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

2.是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

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

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

5.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特殊句式

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2.省略句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舍生而取义者也。省略主语“我”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动词作名词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扁鹊见蔡桓公》

通假字:

汤通烫用热水捂。还通旋回转掉转。齐通剂药剂。

一词多义:

之:①故使人问之(代词,带他跑的原因)②司命之所属(结构助词,无意义)③君之病在肠胃(的)

以:已只好治不治以为功(把)②臣是以无请也(因为,由于)

古今异义:

居十日居:古用在时间词前又停留的意思今居住,居所

益古更加,越发今好处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词类活用

形容词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

形容词作动词〔私〕我也∶(“偏爱”)

名词作状语〔面〕刺∶(当面)

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名词作动词朝〔服〕衣冠∶(穿戴)一般“服”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

通假字

孰:通“熟”,仔细(徐公来,孰视之)

一词多义

a.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

b.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c.朝服衣冠早晨(zhāo) 孰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

a.欲有求于我也(向......)

b.能谤讥于市朝(在) C.皆以美于徐公(比) d.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向 e.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 f.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到

a.受上赏(第一等的)

b.上书谏寡人者(向皇帝......呈上)

a.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兴建,建造)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e.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史记·陈涉世家》(果真)

1、徐公不若君之美者(及,比得上,动词。)

2、门庭若市(如,像,动词。)

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规劝今:讽刺

2.窥镜窥:古:照,看今:偷看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第二天今:明天

5.能面刺寡人之过刺:古:批评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7.臣之妻私臣私:古:偏爱今:自私

不要

9.邹忌修八尺有余修:古:长,原文指身高今:改正

10.虽欲言,无可进者虽:古:即使今:虽然

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

7.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

8长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9.以头抢地耳(古:撞。今:抢夺)

10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为)

特殊句式:

非若是也——判断句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判断句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

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

请广于君——状语后置

仓鹰击于殿上--状语后置

《陈涉世家》

四、通假字

1、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适通“谪”:强迫。

2、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五、古今异义词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或: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也许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豪杰:古义: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会计: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计算的人

3、旦日,卒中往往语往往:古义:处处今义:常常

六、词类活用

1、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

2、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3、尉果笞广笞:用鞭、杖打。

4、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看

5、夜篝火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燃起篝火

6、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本义为捕鱼用的网,这里是“捕捞”的意思,与“所”一起作“鱼”的定语

7、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8、忿恚尉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七、一词多义

八、重点词语解释

1、屯大泽乡屯:停驻

2、会天大雨会:适逢;

3、或以为亡亡:“逃亡”;

4、举大计亦死举大计:发动起义

5、等死:同样

6、扶苏以数谏故数:屡次

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暗中

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难道

9、辍耕上垄上之:去,往

10、怅恨久之怅:失望之:音节助词,无意义

11、苟富贵,无相忘苟:倘使

《出师表》

通假字

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选择的意思。

古今异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秋┃时┃指四季中的秋季诚宜开张圣听┃开张┃扩大┃指商店开始营业引喻失义┃义┃适宜,恰当┃正义,意义陟罚臧否┃否┃功过好坏┃表示否定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的原因(表原因)或表方式方法┃表示因果关系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现指品质低劣、下流猥自枉屈┃猥┃辱,有降低身份之意┃卑鄙下流庶竭驽钝┃庶┃希望,期望┃众多晓畅军事┃晓畅┃精通,熟练┃通顺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悲痛地引为恨事┃十分憎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感激┃感动振奋┃意指激动感谢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私┃偏袒和私心┃照顾私情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普通的百姓┃用布做的衣服先帝知臣谨慎┃谨慎┃严谨而慎重┃小心慎重今当远离,临表涕泣┃涕┃眼泪┃鼻涕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同不“效”则治臣之罪)┃效┃任务(实现)┃效果不宜异同┃异同┃不同┃1不同;不一致。2 引申为反对。3 反对意见;异议。当奖率三军┃奖┃激励┃奖励,奖品.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速度快后值倾覆┃倾覆┃失败┃倒塌

一词多义

1、中而中道崩殂(半,形容词)宫中府中(内,里,中间,方位名词。下文“愚以为宫中之事”中的“中”同此)

2、道而中道崩殂(路,途,名词)以咨诹善道(道理,名词)

3、分今天下三分(分开,动词)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名分,职分,名词。读fèn)5、遗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动词。下文“深追先帝遗诏”中“遗”同)以遗陛下(给予,动词)7、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动词)每与臣论此事(谈论,议论,动词)8、明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严明,形容词)以伤先帝之明(英明,圣明,形容词)9、行然后施行(做,执行,动词)性行淑均(品德,品行,名词)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这里指军队,名词)10、能必能裨补阙漏(能够,助动词。下文“必能使行阵和睦”中“能”同此)先帝称之曰能(能干,有才能,动词)11、所有所广益(……

的动词,特殊的指示代词。下文“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中“所”均为特殊的指示代词,具体的指代对象可以从上下文来体会)优劣得所(地方,处所,名词)12、当咨臣以当世之事(正在……的时候,介词。下文“今当远离”中“当”同此)当奖率三军(应当,应该,助动词)13、任受任于败军之际(任用,委任,动词)则攸之、祎、允之任(责任,职责,名词)14、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副词)临表涕泣(面对。动词)15、效恐付托不效(奏效,有效果,动词。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名词)16、言进尽忠言(话,言论,名词。下文“若无兴德之言”、“察纳雅言”中“言”同此)不知所言(说,动词)20、良此皆良实(善良的人)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可靠)

词类活用

1.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做动词。亲,亲近。远,疏远。

2.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形容词做动词,保全。

3.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奸:形容词做名词,奸邪的事。忠善:形容词做名词,忠善之事。

4.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做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5.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做名词,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6.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做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

7.陟罚臧否。臧否:形容词做名词,做善事恶事的人。

8.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9.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毛:名词作动词,长草(暗指荒凉)10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名词作动词,扩大、发扬11北定中原。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12恐托付不效托付:动词作名词,托付的事情1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忠:形容词作动词,对……尽忠

桃花源记

4.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已婚男子对自己配偶的称呼)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

间隔(古义:隔绝;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5.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6.一词多义

出:

①不复出焉(出现)

②皆出酒食:(拿出)

寻:

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

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离开。)

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客舍)

中:

①中无杂树(“中间”)

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

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遂:

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向:

①寻向所志(原来)

②眈眈相向(对着)

得:

①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

②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闻:

①鸡犬相闻(听见)

②闻有此人(听说)

穷:

①欲穷其林(形容词做动词,走到···尽头)

②穷冬烈风(深)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

属: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shu第三声)(类)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zhu第三声)(类似)

③属(zhǔ)引凄异(连续)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7.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三峡》

古今异义字:

自非亭午夜分自古义如果今义从

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许

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良多趣味良古义确实实在今义好

略无阙处略古义完全全部今义略微

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通缺,短缺

一词多义

1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2绝绝谳多生怪柏最高处哀转久绝消失

3清回清倒影清波清荣俊茂水清

4三巴东三峡巫峡长表确数猿鸣三声泪沾裳表约数

词类活用

乘奔御风奔动词作名词奔驰的骏马

空谷传响响形容词作名词回声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上涨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航。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⑤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瀑布在山峰间飞流冲荡

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⑦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在秋天,每到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⑧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陋室铭》

词类活用: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词”名”,形容词”灵”受副词”则”修饰,用作动词:出名,成为灵异的水.)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乱”,动词”劳”均为使动用法:使……扰乱;劳累.)

古今异义词:1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今常用义为:样子)2惟吾德馨(馨:美好.今义为:芳香.)3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义为:鸿雁,书信.)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小石潭记》

1、古今异义词

全石以为底(古义为“以之为,以全石作为”,今义指“认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为“约,大约”,今常作能愿动词,可以)

崔氏二小生(古义为“年轻人”,今常作戏曲用语)

2、一词多义

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由)

隶而从者(动词,跟从,跟随)

见下见小潭(动词,显现,呈现)

明灭可见(动词,看见)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明灭可见(副词,可以)

差参差披拂(形容词,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3、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西)

近岸(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

潭中鱼可百许头(动词用作副词,约,大约)

日光下澈(形容词用作动词,照射)

斗折蛇行(两个词均为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凄神寒骨(两个词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凄凉;使……寒冷)

《醉翁亭记》

一词多义

乐:①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第一个乐)以……为乐,(第二个乐)乐趣归:①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去② 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秀:①蔚然而深秀者:秀丽②佳木秀而繁阴:开花,植物开花结实,此指繁荣滋长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②临溪而渔:来到

词类活用

(1)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3)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4)杂

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5)翼然临于泉上(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6)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作动词,称呼)

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古义:离开今义:到、往颓然乎其间者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野芳发而幽香古义:香花今义:芳香

《岳阳楼记》

一词多义

夫1)予观夫巴陵胜状那2)夫环而攻之发语词,不译3)未几,夫鼾声起丈夫观1)予观夫巴陵胜状看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雄伟景象极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2)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此乐何极穷尽3)感极而悲者矣十分去1)去国怀乡离开2)西蜀之去南海距离3)委而去之逃离,逃亡或: 1.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2.或以钱币乞之《伤仲永》有人空:1。浊浪排空天空 2. 长烟一空消散通: 1.政通人和顺利 2 ,北通巫峡通向

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作郡的长官)

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说别人坏话)

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古义:事态今义:天气变化)

2.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4.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5.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6.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通假字

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托付)

2.百废具兴(通“俱”,全,都)

《记承天寺夜游》

一词多义

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寻:寻张怀民。(寻找)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欲:解衣欲睡。(将要)欲穷其林。(想《桃花源记》

空: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旷澄澈)空谷传响。(空荡荡的)《三峡》

《读<孟尝君传>》

《送东阳马生序》

一词多义

以(计日以还)俯身倾耳以请来以书假余把以衾拥覆用之藏书之家的走送之代词代指书

余之从师也取独鲜肥滋味之享助词,无义

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手自笔录笔用笔名做状

古今异义

走送之古跑今走

持汤古热水今汤汁

尝趋百里趋古快步走今趋势

卒获有所闻卒古最终士兵今死

以书假余假古借今真的反义词

通假字

四支僵劲支肢

被(pi)绮绣被披

最新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 1. 安: ★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养(衣食所安) 2. 卑: ★低下(非天质之卑) ★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 ★影响(被于来世) ★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 ★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 ★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 ★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 ★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 ★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 ★诚心(帝感其诚) ★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 ★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惩罚 13. 驰: ★骑(愿驰千里足) ★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 ★发、起(方其出海门)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产生(计将安出)

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劝学 【通假字】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 輮使之然也:輮通煣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 【词类活用】 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地上、在地下. 用心一也:一,数词做动词,专一.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作动词,走得快.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验、检查.今义为“加入”.;博学: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渊博的人 声非加疾也:疾,强、洪亮.今义为“快;疾病”. 假舆马者:假,凭借、借助.今义为“与‘真’相对”. 蟹八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义为“跪下、下跪”. 用心一也:用心,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 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品.今义为黄金. 【特殊句式】 判断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状语后置句: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水为之而寒于水. 师说 【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通“逗”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古今异义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初等教育学校 (4)吾从而师之古义:从,跟从;而,连词.今义:连词. (5)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

【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师,以……为师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2、形容词作名词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2)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3、名词作形容词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带中括号的那个)-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4、名词作动词 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2、之 (1) 助词,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 (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4) 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人非生而知之者 (5)代词,他.作师说以贻之 (6)代词,这,这一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 (7) 动词,往,到...去,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3、传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4、而 (1) 连词,表并列.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 (2) 连词,表转折.惑而不从师 (3) 连词,表承接.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 (4) 连词,表修饰.则群聚而笑之 (5) 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已 归去来兮辞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通假 字汇总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2010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导读]备战2010中考语文之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通假”是“本有其字”却弃而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别字。一般认为,通假字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书写或抄书的人一时笔误,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别字,或是因地方习惯而写了另一个字。后人见古人有先例,便跟着写,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就通用了,学会辨识通假字,对学习文言文是很重要的。 备战2010中考语文之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通假”是“本有其字”却弃而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别字。一般认为,通假字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书写或抄书的人一时笔误,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别字,或是因地方习惯而写了另一个字。后人见古人有先例,便跟着写,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就通用了,学会辨识通假字,对学习文言文是很重要的。 下面是我们所学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论语>十则》: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由,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回转、掉转 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汤”(tàng)通“烫”,意思是用热水焐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齐”(jì)通剂 《乐羊子妻》: 日知其所亡“亡”通“无” 《为学》: 屏弃而不用“屏”通“摒” 《卖油翁》: 但手熟尔“尔”通“耳” 《西江月》: 路转溪头忽见“见”通“现”《桃花源记》: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完整版)文言文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2.虽趣舍万殊。(趣,通“趋”,往,取) 3.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犹如,如同) 4.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6、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苟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7、"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同"座";座位。名词。) 8.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9.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猝。形容词。) 10.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 1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同“畔”) 12.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同“暮”,年末)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同"暮"; 日落的时候,晚上。名词。 1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 肮脏,水不清。形容词。) 14.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措施) 15.忳郁邑余挓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16.伏清白以死直兮。(伏,通“服”,保持) 17.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18.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 19.椎床便大怒。(椎,通“捶”,捶打)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第一个椎: 通"锤",兵器。名词。第二个椎:通"锤",用铁锤 20.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软结实) 21.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 22.虽与府吏要。(要,通“邀”,约) 23.摧藏马悲哀。(藏,通“脏”,脏腑) 24.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 吾灵尚依旁汝也。"旁:通"傍" 依附,接近,动词。 25.契阔谈燕。(燕,通“宴”饮宴、玩乐) 燕:通"宴";安逸,安闲。形容词。燕坐于华堂之上。 26.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已:同"以" 。"从此已去,勿复如是!" 已: 同"矣",了。语气助词。 “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价。难已” "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27.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28.夫晋,何厌之有。“暴秦之欲无厌。”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厌,通“餍”,满足。)

必修1-5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师答案版)

2013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之粤教版必修1—5通假字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通“薆”(隐藏);“见”通“现”(出现)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通“馈”(赠送)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不是);“女”通“汝”(你)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 8.肇锡余以以嘉名“锡”通“赐”(赐给) 9.扈江离与辟芷“辟”通“僻”(幽僻) 10.来吾道乎先路“道”通“导”(引导) 11.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证明) 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箱子) 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纫”通“韧”(坚韧) 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 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奄奄”通“晻晻”(日色昏暗) 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展”通“辗”(辗转) 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通“嘱”(劝酒) 19.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的) 20.比去,以手阖门“阖”通“合”(关) 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彀”通“够”;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依傍)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念”通“廿”(二十) 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海) 23.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边际) 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返回) 25.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2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通“能”(能力) 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 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不是) 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火”通“伙”(坏家伙) 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通“现”(现在) 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33、是谁之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直”通“只”(只是) 3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斑白)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 具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具答之 3.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a动词:齐备、准备好b副词:通“俱”,全、都) 绝 1.以为妙 ②群响毕绝 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a动词:完全没有b动词:断绝c形容词:陡峭的、无路走的d形容词:独特、独一无二) 君 ①问君能有几多愁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死后名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a代词:妻子对丈夫的尊称b代词:古代对主人、对上司的尊称c代词:彼此相称,或自指d代词:古代各级据有土地的统治者的通称,后指君主制国家元首) 空 1.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②莫等闲,白了少年头(a副词:白白地b动词:消失,消散,没有了) 乐

此乐何极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a形容词:快乐b作动词用c使用用法,“感到……快乐”、“以……为快乐”) 疠 呼嘘毒疠 ②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a名词:瘟疫、疫气b名词:恶疮) 临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渐近临之 ③把酒临风(a动词:面对、面临b介词:靠近、从高处往下看) 虏 ①壮志饥餐胡虏肉 ②虏太子申以归(a动词:俘获b名词:俘虏) 旅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a动词:外出(的)、在外作客(的)b作名词用:指外出旅行的人) 履 ①直堕其履圯下

②父曰:“履我!” 因长跪履之 良业为取履 下取履(a名词:鞋子b动词:替……穿鞋) 妙 ①众妙毕绝 ②以为妙绝(a形容词:奇妙b名词:妙处) 名 ①不能名其一处也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③命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④此“双龙”之名所由起(a名词:名字、名称b动词:说出c动词:命名d名词:名声) 命 ①其命使各有所主 ②太医以王命聚之(a名词:命令、指示b名词:命运c动词:派遣) 能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高中文言文人教版必修一至五【通假字】总结归纳梳理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总汇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 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 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 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 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必修二 《诗经两首》 34、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莫,通“暮”) 39、彼尔维何。(尔,通“”,花盛开的样子。)《离骚》 40、偭秦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41、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 42、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43、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 44、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孔雀东南飞(并序)》《玉台新咏》 45、终老不复取娶,迎接女子过门成亲。 46、箱帘六七十奁,梳妆匣子。 47、虽与府吏要邀,邀请。 48、蒲苇纫如丝韧,柔软而结实。 49、摧藏马悲哀脏,脏腑。 50、府吏见丁宁叮咛。 《兰亭集序》 51、悟言一室之内(通“晤”) 5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同“趋”,取) 53、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同“犹”) 《赤壁赋》 5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56、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57、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59、山川相缪,郁乎苍苍(通“缭”:连结,盘绕。)《游褒禅山记》 62、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 63、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钗子。 64、曲终收拨当心画划。用拨子拨。 《寡人之子国也》 65、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66、直不百步耳。(直,通“只”) 6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6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69、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暴,通“曝”,晒。) 7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71、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72、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过秦论》 73、合从缔交从,通“纵”。 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7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75、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76、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77、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78、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师说》 7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80、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必修四 《念奴娇-赤壁怀古》 81、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 《廉颇蔺相如列传》 82、肉袒伏斧质。(质,通“”,铁砧。) 83、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可予不(不,通“否”) 84、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 8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 8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8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8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 89、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吗) 《苏武传》 90、女为人臣子(“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91、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9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9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94、法令亡常(“亡”通“无”) 95、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衿”同“襟”。“决”通“绝”) 96、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97、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98、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乐。) 《张衡传》 99、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员,通“圆”) 100、傍行八道(傍,通“旁”) 101、一时收禽(禽,通“擒”,捕捉。)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102、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 103、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衡通“横”,与“纵” 相对) 104、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景通“影”,日光) 《腾王阁序》 105、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106、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107、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逍遥游》 108、北冥有鱼“冥”通“溟” 109、而征一国“而”通“能” 110、小不知及大知“知”通“智” 111、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112、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 113、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陈情表》 114、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115、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116、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117、四十有四(通“又”) 1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学生卷

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梳理 通假字 第一册 《兰亭集序》 (1)悟言一室之内 《赤壁赋》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山川相缪 (3)举酒属客(4)举匏樽以相属 《游褒禅山记》1.长乐王回深父 第二册 《离骚》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共其乏困 (3)夫晋,何厌之有(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秦伯说,与郑人盟(6)失其所与,不知 《荆轲刺秦王》 1.秦王必说见臣 2.使工以药淬火 3.日以尽矣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5 今日往而不反者 6 请辞决矣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8故振慑 9 设九宾10图穷而匕首见 11 秦王还柱而走12 秦王方还柱走 13荆轲奉樊於期头函14秦武阳奉地图匣 15 轲既取图奉之16 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17 卒起不意18卒惶急无以击轲 19 卒惶急不知所为 《鸿门宴》 1、.距关 2、.毋内诸侯 3.张良出,要项伯4.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6.令将军与臣有郤 7.因击沛公于坐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第三册 《寡人之子国也》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劝学》 1.虽有槁暴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君子生非异也4、輮以为轮 《过秦论》 1.合从缔交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3.陈利兵而谁何4.始皇既没

5.而倔起阡陌之中6.赢粮而景从 《师说》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 第四册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可予不(2)臣愿奉璧往使 (3)拜送书于庭(4)召有司案图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苏武传》 1、女为人臣子 2、畔主背亲 3、与旃毛并咽之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5、法令亡常 6、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7、前以降及物故 第五册 《归去来兮辞》 1.景翳翳以将入2.曷不委心任去留 《腾王阁序》 (1)俨骖騑于上路(2)云销雨霁(3)所赖君子见机 《逍遥游》 (1)北冥有鱼(2)小知不及大知(3)此小大之辩也 (4)旬有五日而后反(5)而徵一国(6)御六气之辩 《陈情表》 (1)夙遭闵凶(2) 五尺之僮(3)常在床蓐 (4)四十有四(5)零丁孤苦 古今异义 第一册 《兰亭集序》 1.列坐其次2.向之所欣 《赤壁赋》 (1)徘徊于斗牛之间(2)白露横江(3)凌万顷之茫然 《游褒禅山记》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4.于是余有叹焉 第二册 《烛之武退秦师》 1.贰于楚也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荆轲刺秦王》 ①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②持千金之资币③樊将军以穷困 ④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⑤诸郎中执兵⑥乃引其匕首提秦王⑦断其左股 《鸿门宴》 1.约为婚姻2.所以遣将守关者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忠义暴于朝廷。” 杯:同“杯”;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顶。动词。“被明月兮佩宝璐。” 被:同“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汝见我不?”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宁可共载不?” 材:同“才”;才能。名词。“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副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名词。“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采:同“彩”;颜色,彩色。名词。“须臾成五采。” 仓:同“苍”;黑色。名词。“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同“脏”脏腑。名词。“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廛:通“缠”“胡取禾三百廛兮?” 唱:通“倡”;倡导。动词。“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钞:同“抄”;抄写。动词。“适中手自钞录。”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鉏:同“锄”;锄头。名词。“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屈平既绌,”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它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既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又关系到对词句的正确理解,由于所用通假字在文中所表达的意义不是该字本身的意义。 所以在阅读时如遇到按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都解释不通的字时,就要考虑这个字是不是某个字的通假字。 为了帮助考生更深刻的理解,本尊特意整理了课本内通假字,以及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翻译。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必修1-必修5通假字汇总 .....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 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 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通假字、古今异义

语文偏义复词、通假字、古今异义 高中阶段偏义复词一览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的。例如:《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两句中的“公姥”“父兄”只有“姥”“兄”表示意义。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如:《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在句子中只有“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作陪衬。需要注意的是,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和同义词的重叠使用要区别开来。例如:在《孔雀东南飞》中“举动自专由”“会有相从许”说“专由”就等于说“自专”或“自由”;说“从许”就等于说“相从”或“相许”。中学课文中出现的偏义复词很多,例如:①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作息”只有“作”的意义,没有“息”的意义。②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利害”只有“害”的意义。③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远近”只有“远”的意义。 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存亡”只有“亡”的意义。⑤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国家”只有“国”的意义。等等。 那么,如何正确识别这种复词偏义的词语呢?辨别偏义复词的办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联系它前后的连带成分。如:“昼夜勤作息”中的“勤作息”,说“勤苦地劳作”是通的,说“勤苦地劳作、休息”就不通了,即可认定“息”是只能作陪衬而不表示意义的语素。因此,也就可以认定“作息”是偏义复词了。 2、从全句的意思上去理解。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全句是说,不管是“宫中”(指皇宫)的人员,还是“府中”(指丞相府)的人员,都是一样的,在提升、惩处、表彰、批评方面,不应该有所不同。即句中体现的“不宜异”,那么“异同”一词中,只取“异”的意义,而“同”就只作陪衬了。 3、纵观全篇,从文章大局的角度来理解。如:《孔雀东南飞》中的“我有亲父兄”“逼迫有弟兄”,全诗之中,未言及兰芝有父有弟,故知“父兄”“弟兄”皆为偏义复词,偏在“兄”。有些词只能这样从全文考虑,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绝大多部分具有多义性,有些实词古今意义已发生变化,古字通假,与现代没语最大的不同是现代汉语双音词占优势,再有的就是复词偏义现象。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偏义复词曾经在1996年全国高考题中出现: 《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 A.为奸利无所忌B.每宴飨费千金 C.刺诸县短长D.必条利病反复 2003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如果对课文中偏义复词的句子作过一番梳理的话,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我把高中阶段文言文中出现的偏义复词整理了一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5.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偏义在“谢”,“代”是衬字。 6.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偏义在“母”,“父”是衬字; 偏义在“兄”,“弟”是衬字。指刘兰芝的兄长。 ⒎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偏义在“目”,“耳”是衬字。只要注意到“耳目之观”的“观”字就可知道。另外,“芙蕖”即荷花。 ⒏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⒐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⒑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⒒冀缓急或可救助偏义在“急”,“缓”是衬字。 ⒓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偏义在“饥”,“穰”是衬字。“饥”,灾年;“穰”,丰年。联系下文禹汤遭受连年水灾旱灾,故“饥穰”当偏指“饥”, ⒔但欲求证煞费苦心,不复顾利害偏义在“害”,“利”是衬字。 ⒕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偏义在“女”,“子”是衬字。 ⒖去来江口守空船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⒗孰与君少长?偏义在“长”,“少”是衬字。意谓“谁的年龄大”; ⒘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偏义在”深(深度)”,”浅”是衬字。 ⒙死生,昼夜事也偏义在“死”,“生”是衬字。 ⒚奉使往来,无留北者偏义在“往”,“来”是衬字。指宋朝的使者北往,不指元军的使者南来。 ⒛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偏义在“实”,“虚”是衬字。 2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义在“异”,“同”是衬字。 2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偏义在“巷”,“陌”是衬字。 2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24.噌hóng如钟鼓不绝偏义在“钟”,“鼓”是衬字。 25.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偏义在“钟”,“罄”是衬字。 26.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偏义在“作”,“息”是衬字。状语“勤”只能修饰“作”不能修饰“息”因而“作息”偏指“作”,“息”无义起陪衬作用。 27.今有一人,入其园圃,窃其桃李“园圃”在古代有区别,种树曰“园,种菜曰“圃。现代则泛指种植果树蔬菜的地方。在本句中,看句后有“窃其桃李”,可知“园圃”在此仅指种树的地方。 28曾不吝情去留“去”和“留”意思相反,在这里只取“去”的意思。 2003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初中1-6册文言文重点通假字汇总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纳】(附参考答案)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纳】(附参考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归纳 必修一 4、烛之武退秦师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 失其所与,不知 3. 无能为也已 4. 秦伯说 5、荆轲刺秦王 1. 秦王必说见臣 2. 今日往而不反者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 秦王还柱而走 5. 卒起不意 6、鸿门宴 1. 距关,毋内诸侯 2. 张良出,要项伯 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 令将军与臣有郤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悦——矣——返——环——猝——震——供——拒——纳——智——邀——早——背——隙——彰——必修二 4、《诗经》两首 1. 氓之蚩蚩 2. 匪来贸丝 3. 于嗟女兮 4. 犹可说也 5. 隰则有泮 6. 岁亦莫止 7. 彼尔维何 5、离骚 1. 偭规矩而改错 2. 忳郁邑余侘傺兮

3. 何方圜之能周兮 4. 延伫乎吾将反 5. 进不入以离尤兮 6. 芳菲菲其弥章 6、《孔雀东南飞》并序 1. 箱帘六七十 2. 蒲苇纫如丝 3. 终老不复取 7、诗三首 1. 契阔谈 8、兰亭集序 1. 悟言一室之内 8、赤壁赋 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 山川相缪 3. 举酒属客 4. 举匏樽以相属9、游褒禅山记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非——措——宴——吁——返——晤——脱——奁——凭——畔——韧——缭——暮——娶——嘱——甫——罹—— 必修三 4、蜀道难 所守或匪亲 8、国人之于国也 1.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 无失其时 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表38259

初中文言文专题知识大全 第一节一词多义归纳 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七年级上册) 词义项例句(标明出处) 期约定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 丘与有期》) 时时常 故时有物外之趣。 (《童趣》) 期限 度已失期(《陈涉世 家》) 时候 余忆童稚时(《童 趣》) 希望 期在必醉(《五柳先生 传》) 故旧的 知识 温故而知新(《论 语》) 富 富裕 宋有富人(《智子疑 邻》) 旧(原 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多 家富良马(《塞翁失 马》) 所以 故时有物外之趣。 (《童趣》) 亡 丢失 暮而果大亡其财(《智 子疑邻》) 故逐之《曹刿论战》 逃跑 马无故亡而入胡(《塞 翁失马》) 故君子有不战《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 故余虽愚《送东阳马 生序》 通 “无 ”, 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 公移山》) 故意广故数言欲亡《陈涉灭亡秦灭韩亡魏(《唐雎不

世家》辱使命》) 原因公问其故《曹刿论 战》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此独以跛之故(塞翁 失马》) 殆 有害 思而不学则殆(《论 语》) 行奉行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 行之者乎《论语》 大概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隆中对》) 行走三人行(《论语》) 即 就是 即公大兄无奕女(《咏 雪》) 罔迷惑 而无 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论 语》) 立刻 即书诗四句(《伤仲 永》) 无 罔不因势象形(《核 舟记》) 去 离开 “太丘舍去”“委而 去之”《陈太丘与有期》 知 了解 人不知而不愠(《论 语》) 去国怀乡《岳阳楼记》知道 温故而知新(《论 语》) 距离 日中去人近《两小儿辩 日》 明白 知之为知之(《论 语》)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两小儿辩日》 通 “智 ”,聪 是知也(《论语》)若像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 雪》)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汇总和配套练习

知识点一:梳理常见通假字 通假字: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1 共通供,供给 2 阙通缺,侵损 3 说通悦,心服 4 知通智,聪明 5 雠通仇,仇恨,如:仇雠敌战之国也。 6 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7 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8 免通娩,分娩,如: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9 弊通敝,破旧,谦词,如: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10 郄通隙,生病,如: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11 反通返,回来,如:必勿使返。 12 奉通俸,俸禄,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3 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4 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有斑点,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 检通敛,制止,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6 有通又,暴通曝,曝晒,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7 辩通辨,分辨,如:两俟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18 从通纵,合纵,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9 敝通弊,困顿,失败,如:有余力而制其敝。 20 景通影,1影子,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日光,如:景翳翳以将入。 21 棘通戟,都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棘矜。 22 距通拒,把守;通纳,接纳,如:距关,毋诸侯。 23 要通邀,邀请,如:良出,要项伯。 24 倍通背,违背,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4 蚤通早,尽早,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25 坐通座,座位,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26 曷通何,为什么,如:曷不委心任去留。

27 厌通餍,满足,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之欲无厌。 28 当通倘,如果,如:当与相较,或未易量。 29 止通只,仅仅,不过,如: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30 圜通圆,如: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31 采通彩,色彩,如:须臾,成五采。 32 闵通悯,忧患的事,如: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3 蓐通褥,草褥子,如:而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34 羞通馐,美味食品,如: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35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如:既又与汝就食江南,孤苦零丁。 36 世通逝,逝世,如: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37 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将死人入棺,如: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 38 冥通溟,海,如:北冥有鱼。 39 辩通变,分别,如:此小大之辩也。 40 阖通合,全,如:每至是日,倾城阖户。 41 直通值,价值,如:昂其值,居为奇货。 42 裁通才,时间副词,如: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43 翼通翌,次于今日、今年的,如:翼日进宰,宰见其小。 44 飨通享,如:飨德怀恩,词不悉心。 45 已通以,如:从此已去,勿复如是。 46 以通已,止,如:无以,则王乎? 47 说通悦,高兴,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48 枝通肢,肢体,如:为长者折枝。 49 刑通型,做榜样,如: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50 盖通盍,相当于“何不”,如:盖亦反其本矣。 51 涂通途,道路,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52 塑通诉,告诉,申诉,如皆欲赴塑于王。 53 已通矣,语气助词,表确定语气,如: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54 罔通网,罗网,如: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55 田通畋,打猎,如:今王田猎于此。

必修一至五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īnxiàn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 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 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必修二 《诗经两首》 34、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莫,通“暮”) 39、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梨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