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高一默写

历史高一默写

历史高一默写
历史高一默写

Unit1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周朝建立时间、建立者?

2.分封制下,分封的主要内容?

3.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有哪些?

4.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应承担的义务?

5.分封制下,诸侯有哪些权利?

6.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主要有哪四个等级构成?

7.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积极意义?

8.宗法制的含义?

9.宗法制的核心内容?

10.宗法制的作用?

1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12.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朝统一的时间、统一者、王朝性质、都城分别是什么?

2.秦朝皇帝制度的特点?

3.秦朝中央官制的名称?具体有哪些职能部门?

请阐述其中任一部门的职能?

4.秦朝中央官制的设置有何作用?

5.秦朝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有何作用?

6.秦朝首创中央集权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西汉初年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2.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请选择任一角度进行表述)

3.行省制度在哪个朝代实行?

在边缘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何种机构进行管理?

4.行省制度的实行有何重要意义?

5.隋唐时期确立的三省六部制度分别有哪三省?

哪六部?有何作用?

6.宋初增设了哪三个部门分割宰相权力,加强君权?

7.察举制是哪个历史时期的选官制度?选拔标准?

8.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选拔标准?

9.科举制何时形成?标志是什么?

10.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宰相制度何人废除?有何意义?

2.内阁制度何时正式形成?

3.内阁的性质?

4.军机处何时因何事始设?有何意义?

Unit2

第五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1.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2.城邦国家的基本特征?

3.成为古希腊公民需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4.公民陪审法庭最早何时建立?

5.克里斯提尼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

6.请列举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的表现?(任举三点)

7.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有何积极意义?

8.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第六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1.罗马共和国早期(成文法诞生之前)

主要适用什么法律?

2.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有何作用?

3.罗马共和国时期,从罗马法的适用范围看,

主要适用什么法律?

4.从罗马法的适用范围看,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的主要原因?

5.罗马帝国时期,万民法的适用范围?

最终替代公民法是在何时?

6.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

7.罗马法立法的核心原则?

8.罗马法的性质?对近代欧美国家的影响?

Unit3

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时间?

2.光荣革命的含义?发生的时间?

3.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的标志?

4.《权利法案》的核心内容?

5.什么叫代议制?有何积极意义?

6.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历史背景?有何作用?

7.英国内阁和议会的关系?

8.英国首相间接掌握立法权,为什么?

9.英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分别是谁?

10.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

第八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美国独立日是什么时候?

2.在国家组成结构问题上,美国经历了怎样的转变?

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的政体是什么?

4.宪法内容体现了哪些核心的原则?

5.宪法规定国家权力由哪三部分构成?

分别由哪些机构掌握?权力中心是什么?

6.请选择掌握其中任意两个权力的机构,

阐述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7.宪法的性质?

8.美国政治生活中担当重要角色的是哪两个政党?第九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1.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的政体是什么?

2.宪法立法权和行政权分别属于谁?

3.宪法规定总统是如何产生的?任期几年?

4.领导德意志完成统一的核心人物是谁?

5.德意志完成统一的方式是什么?

给德国留下了什么样的历史传统?

6.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的政体是什么?

7.德国的国家权力中心是什么?

Unit4

第十课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2.《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哪五口为通商口岸?

3.除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外,《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还使中国丧失了哪些

权利?

4.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实质?

6.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哪两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第十一课太平天国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2.请你任意写出太平天国运动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和对应的重大事件?

3.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纲领性文件名称?主要体现了什么思想主张?

4.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纲领性文件有何积极意义?

5.天京变乱的原因?

6.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纲领性文件《资政新编》的进步性?

第十二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日本侵华的根本原因?

2.两国海军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谁壮烈牺牲?

3.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战役?

4.《马关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

5.《马关条约》中对中国经济发展危害最大的条款?

6.《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7.《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列强侵

略中国的工具的条款?

8.《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第十三课辛亥革命

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何时?何地?何人?

2.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何时?

何地?政治纲领?机关刊物?

3.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三大成果)?

4.《临时约法》规定国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任写四点)

5.《临时约法》规定国家实行何种政治体制?

6.《临时约法》的性质和进步意义?

7.清帝宣布退位(清朝覆灭)的时间?

8.辛亥革命的性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十四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2.能全面反映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

3.五四运动的结果?

4.五四运动的性质?意义?

5.中共一大召开时间?地点?中心工作?意义?

6.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时间、事件)组成何种战线?

7.国民大革命运动的高潮?革命对象?

8.国民大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

第十五课国共十年对峙

1.南昌起义背景?意义?(打响了、标志着)

2.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

3.中共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4.十年对峙时期,中共根据中国革命实际发展出

何种革命斗争思想?具体有哪三种斗争方式?

5.中共首次建立革命政权的尝试?(时间、名称、地点)

6.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7.红军长征期间,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时间?主要内容?

8.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

第十七课解放战争

1.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和谈的原因?

2.重庆谈判的成果?达成的共识?核心的分歧?

3.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区域?

4.共产党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重点进攻的战术?

5.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是哪一重大的历史事件?

何时?何人?

6.按时间顺序写出三大战役的名称?

7.解放南京等长江以南地区的战役叫什么名称?

8.回望历史,你认为内战是否应该避免?

为什么?能否避免?为什么?

高一历史知识点复习

必修一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主要观点解读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 ②“秦——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都空前加强。 (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①1840--1900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史实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地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百多年来 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①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运动和最后一次自发而单纯的农民运动,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局限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农民阶级已经无法完成新的历史任务。 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 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虽然未能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却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为即将兴起的历史变革准备了前提。 ③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既是此前一系列民主革命运动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 果,也是迈进民主革命新阶段的第一步。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同时 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内容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 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意义: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 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④实行“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反对侵略,维护国家独立。促进人类和平。 ②中关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意义: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 对国际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①雅典民主政治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最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为人 类文明中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 ②罗马法为后世人们理解法律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提供了重要启示,法律成为人类政 治活动和政治文明中的基本要件。 (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①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②德国、日本君主立宪制的特点:采取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形式,但国家的真正权力掌握在国王手中。 ③法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特点:由于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势力同样强大,同 样不肯妥协,导致国家政体频繁变更,社会长期动荡。 ④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特点:三权分立制度开创了世界的先河,有力地维护了美国的独立和统一。 (8)从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②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世界的局面,在世界上第一次建立起 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④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 (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①美苏争霸造成了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世界格局明显由两极化走向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③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向明显增强,世界形势呈现出复杂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知识点整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 (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 (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

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 (1)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市场。 (2)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高一历史知识点重难点总结最全5篇

高一历史知识点重难点总结最全5篇 高一历史是很多同学的噩梦,知识点众多而且复杂,对于高一的同学们很不友好,我建议同学们通过总结知识点的方法来学习历史,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1 一、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东周 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东周公元前256年结束) 二、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一)背景:王室衰微 (二)目的:争夺土地和人口 (三)齐桓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中前期) 1.条件:(1)齐国富庶。(2)管仲改革。(3)尊王攘夷。 2.过程: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3.标志:葵丘会盟。 (四)晋楚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公元前6世纪初) 1.晋文公称霸: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 2.楚庄王称霸:公元前六世纪初。 (五)吴越争霸:吴(长江下游)王阖闾和越(钱塘江)王勾践 (六)评价

1.性质:非正义。 2.影响:进步性:有利于统一;便利地主阶级势力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一)战国局面形成 1.三家(韩赵魏)分晋。 2.田氏代(姜)齐。 (二)经过 1.魏齐争霸(公元前4世纪中期)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后,魏国势力大为削弱。 2.秦国独霸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在也无力与秦抗衡。 四、民族融合 1.民族:华夏族、北方:东胡、匈奴;西:戎;南:越。 2.融合途径: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战争。 3.结果: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2 【重难点】 1.中共七大成为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的原因 中共七大之所以成为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主要是因为:经过抗日战争的锻炼,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从思想上看,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从组织上看,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期间形成的领导集体更加团结、巩固;从政策策略

历史基础默写卷答案

答案: 世界中心世界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日本西欧联合国汇率制美国美国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关税贸易政策国际经济组织美国世界银行世界经贸关系世界经济体系经济全球化体系化制度化经济和政治煤钢共同体罗马条约1967 关税同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 欧元欧洲公众世界格局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发展中国家贸易伙伴互补性民族工业1989 论坛性台北、香港最大APEC 关贸总协定经济全球化1995 规范化法制化贸易壁垒贸易自由化强权政治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全球化科技进步和生产力通讯技术技术市场经济制度受益者相对劣势政治经济 爱因斯坦绝对时空论辨证微观世界现代物理学美国冷战1969 信息化第四媒体 社会现实新理想社会生活拜伦雨果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现代主义等待戈多印象画派莫奈塞尚凡高毕加索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贝多芬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卢米埃尔默片时代格里菲斯卓别林多元化科技革命贝尔德英国广播公司传播资讯覆盖面广、实效性强、现场感强 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沙皇专制资产阶级四月提纲社会主义武装起义彼得堡格勒第一次一统天下最大限度余粮收集制自由贸易小农社会主义粮食税余粮收集制中小企业国内外资本家自由贸易市场国民经济资本主义工业化新经济政策集体高度集中工业化工业化欧洲美国农业轻工业所有制指令性斯大林体制勃列日涅夫经济体制根本性宏观决策 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 1991 经济繁荣供求美国资本主义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极强关税国际关系胡佛自由放任消费供给与需求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障法以工代赈国家干预经济生产关系自由放任大危机凯恩斯国家政权国有化股份制分散化社会化少数大股东所有权经营权新中间阶层社会福利国家社会化社会权利福利国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制度黄金时代滞涨国家利益共产主义资本主义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西欧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经互会华沙条约欧洲西欧和日本不结盟中国社会制度苏联解体单极制约一超多强 答案: 议会1640 新贵族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王权法治统而不治议会立法机关统而不治君主立宪制多数党首相最高决策者集体负责制议会首相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中央政府民主共和联邦制分权制衡制约与平衡内阁国会行政权总统制民选民主大革命共和制帝制 1875立法权总统总统内阁议会众议院众议院分裂统一市场王朝战争民族统一封建割据专制主义军国主义1871 君主立宪联邦议会帝国国会皇帝普鲁士皇帝皇帝和首相 工业革命工人阶级1848 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 1871 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 伽利略实验事实物理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万有引力定律实验数学自然规律人类科学时代启蒙达尔文生物进化人类思想史神学创世说国家危亡动力美国英国法拉第新能源电动机爱迪生工业革命 答案:

2015届高考※※高中历史之国别史专题

2015届高考※※高中历史之国别史专题一:英国 (一)经济概况 ①14——15世纪:出现手工工场,资本主义兴起。 ②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海外贸易、海外掠夺、圈地运动使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③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9世纪中期号称世界工厂,成为世界上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④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⑤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发展缓慢,先后被美、德超过,丧失了世界工业垄断地位。 ⑥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经济霸权地位开始衰落。一战使英国成为债务国,英镑地位发生动摇。 ⑦二战后靠美国援助恢复了经济,经过稳定发展时期后陷入“滞胀”阶段。 经济发展特点 ①英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国。 ②是世界上最早发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国家。 ③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④从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晚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强国。 ⑤从20世纪至今,英国经济势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中一直保持下降趋势。 (二)英国的政治概况 ①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代表——莫尔、莎士比亚、培根 ②16世纪宗教改革,成立英国国教,后又出现清教徒运动。 ③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⑤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1949年加入北约,1986年加入欧共体 (三)英国殖民地统治兴衰 1、开始建立海上霸权的标志: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2、1607年,在北美建立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18世纪中期在北美拥有13块殖民地; 3、18世纪中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4、工业革命后积极对外扩张,19世纪中期完全占有印度、割占香港、据有澳大利亚、新西兰、入侵埃及; 5、19世纪末——20世纪初:将其殖民地扩大到最大范围; (四)英国的对外政策 1、一贯奉行殖民扩张和争夺殖民霸权政策; 2、在欧洲奉行“势力均衡”政策和“光荣孤立”政策 3、对外结盟:反法联盟、三国协约、英日同盟、反法西斯同盟、北大西洋公约、欧洲联盟; 4、奉行反苏反共政策、干涉苏俄、对苏冷战; 5、对法西斯势力的绥靖政策。 (五)英国的对外关系 ①16-20世纪坚持殖民扩张政策 ②对欧陆推行大陆势均政策<不结盟政策> ③17世纪加入殖民扩张行列 ④18世纪中期成为殖民帝国 ⑤18世纪末干涉法国革命(参加反法同盟) ⑥20世纪初争夺世界霸权,成为协约国核心

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归纳

一.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

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三.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2017年学测历史基础知识背诵与默写(有答案)

2017年学测历史基础知识背诵与默写 姓名班级 1.列举先秦时期的政权更迭: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2.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的制度是分封制。 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结构的制度是宗法制。 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是秦朝,建立时间是公元前221年,建立者是嬴政。 5.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制,丞相掌行政,御史大夫掌监察,太尉掌军事。 6.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7.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不利于中央集权。 8.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掌行政,下设六部。 9.宋朝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作为副丞相,分割宰相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政权。 10.元朝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标志着中国省制的开端。 11.汉朝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重德行;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重门第;隋唐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正式形成于隋炀帝设进士科。 12.宰相制度被废除是在明太祖统治时期。 13.明成祖设内阁,作为顾问咨询机构。 14.君主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军机处的设立,设立者是雍正帝。 15.开始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是鸦片战争。 16.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目的的条款是协定关税。该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7.火烧圆明园的侵略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是英法联军。 18.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9.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最能体现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款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0.以瓜分中国变中国为殖民地为根本目的的侵略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其直接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 21.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的条款是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

【实用】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知识总结(人民版)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本专题的线索:本单元的主题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形成(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手段和途径)——世界市场得以拓展(16 世纪初— 19 世纪)(三)“蒸汽”的力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 世纪中后期)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的三大要素是:市场、资本与劳动力; 资本主义经济的两大特点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贪婪性与扩张性。 第 1 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一)必要性(原因): 1、客观条件:文明的分散 2、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经济根源 ) 3、动力:欧洲人对“香料”和“黄金”等商品的追求;传播天主教(社会根源) 4、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商业危机) (二)可能性(条件): 1、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 2、地理知识的提高; 3、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二、★过程: 航海家国籍支持国时间成就 ★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1487 向东: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开辟由大西洋进入印 度洋的航路 ★哥伦布意大利西班牙1492 向西: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 达·伽马葡萄牙葡萄牙1497 到达印度 麦哲伦葡萄牙西班牙1519-1522 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环球航行) 三、★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答:四条路: 1 、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 商业革命” 和“ 价格革命” ,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 、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联系紧密整体; 3 、思想震撼之路:证实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理论; 4 、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开始,导致东方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 四★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答: 1 、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美洲的经济和贸易联系; 2、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3、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 、世界各地文明交融,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第 2 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荷兰 1、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荷兰; 2、荷兰能够成为世界范围内殖民帝国的条件: (1)地理优势 : 新航路开辟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2)经济方面:对外贸易发达,造船业发达,商船总吨位居世界首位;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试题参考资料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检测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 1.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依据是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D.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A.《天津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马关条约》的签订 4.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A.三元里抗英 B.黄海海战 C.威海卫战役 D.平壤战役 5.近代中国有一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 D.南京保卫战 6.在《马关条约》各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D.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7.右图中的史实发生于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鸦片战争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洋务运动时期 8.中国没有完全沦为列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人民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B.清政府组织了强有力的抵抗 C.中国地大物博并且人口众多 D.列强无力控制中国广大地区

9.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10.“1843年3月3日,英国伦敦的造币厂门前停着五辆大车,每辆都是四匹马拉着,……每辆车都满载着笨重的木箱,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古怪银币。……总额是四百五十五万英磅,这五大车的白银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这批“古怪银币”最有可能来自于 A.《天津条约》规定的赔款 B.《南京条约》规定的赔款 C.《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 D.《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 11.佳士得拍卖公司曾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12.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鸦片战争)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13.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是通过战争使英国 A、对华贸易合法化 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C、打开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大门 D、获得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14.在下列条约中,涉及既割地又赔款的是 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6.《辛丑条约》中哪一条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抗 B、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C、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1.目的: 2.内容:①分封对象②受封者义务—③受封者权利 3.作用:积极和消极 二、宗法制 1.定义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4.影响: 5.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朝统一 1.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 度。(内容、特点)②中央:三公九卿(职责)③地方: 郡县制(影响:积极和消极)(2)颁布秦律、统一法令;(3)统一货 币、度量衡;(4)统一文字;(5)修建驰道、灵渠;(6)修筑万 里长城;组织移民。 3.秦朝灭亡的原因:秦的暴政 四、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君主专制演变: 趋势:君权不断加强最终达到顶峰,相权不断被削弱并最终被废除 历程: (1)汉:汉武帝设置中朝(内朝),以丞相为代表的“外朝”演化成一般的行政机构(执行机构)。 (2)唐:设立三省六部制 1. 职能:中书省(政令草拟)—门下省(审核)—尚书省(六部执行)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2.作用: 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分工明确,提 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3)宋:在中书门下之下,增设“参知政事”(分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军事),设三司使(分财政) (4)元:中书省 (5)明:①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6)清:康熙:南书房。雍正: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标志、目的、特点、作用) 2、地方政治制度演变: 趋势: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压抑历程: (1)汉:郡国并存局面(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汉武帝“推恩令” (作用) (2)唐代:藩镇割据局面 (3)宋代:1、内容:(军事:强干弱枝、政治:重文轻武、财政:分割地方权力与中央)2、作用:积极、消极 (4)元朝:行省制度(内容、影响) (5)明朝:废行省设三司 五、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汉代:察举制(依据:孝、廉)、征召制(征辟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依据:世家门第)

历史默写资料

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默写: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一、农业起源:()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 区域特点:南()北() 二、生产工具、耕作方式的演变: 1、原始社会:主要使用骨器、木器、石器农具,耕作方式为()。 2、商周时期:以石木为材质的耒、耜工具,出现少量的()。耕作方式为石器锄耕。 3、春秋时期:()工具出现,还出现了()技术。 4、唐代:()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定型。 三、水利灌溉设施的完善: 1、中国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三国时期的()和()时期的筒车。 2、古达重要的水利工程: (1)、秦国时期,()在()修建的都江堰。 (2)、秦国在关中修建的郑国渠。 (3)、东汉时期,著名水利家()治理黄河。 四、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1、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多采用()组织农业生产。 2、春秋时期,伴随着铁犁牛耕技术和私有土地的出现,农业的经营方式变为(),其主要特征为男耕女织、() 、(),具有分散性、()、()。 对此经营模式的评价: 1、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封建经济中一直占()地位。 2、农民生活较为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3、阻碍了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经济的发展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 一、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 1、内容:实行土地()制。 2、原因:因为当时的()低下。 二、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 1、内容:实行土地()制,实质上为()所有制。 2、形式:()的出现 2、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国家的出现。 三、春秋时期以来的土地制度: 1、内容:实行土地()制。 2、原因:()的推广,使得生产力得到提升; 原有的公田被荒废;各国进行的()。 3、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4、影响:提升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但同时带来了()问题。 四、土地兼并问题: 1、原因:()的确立;土地作为封建社会的重要财富象征;封建国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归纳分享五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归纳分 享五篇 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1 1、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时间:公元前221年 2、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建立:为了有效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秦朝统治者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国家机器: (中央)①帝国的统治者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②中央政府的官职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其下设廷尉、治粟内史等诸卿,分工负责司法、财政等政务。③丞相是百官之长,“助理万机”,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

(地方)①秦朝的地方政府为郡、县两级。郡下辖若干县,县下还设有乡、里等组织。乡设三老管教化,啬夫管听讼、收赋税。 ②郡县的长官均由朝廷直接任命,郡县的属吏则由郡守、县令自行选用。③秦汉时的基层属吏职权颇重,地方百姓尚有知啬夫而不知郡县的。 为了巩固新建的中央集权体制,秦始皇还①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 此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②建造驰道与直道,以保证政令的畅通;③修筑长城,以抵御匈奴的侵扰;④开边移民,以充实边地实力;⑤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舆论。 3、意义:秦虽短命而亡,但秦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却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2 分封制实施的目的、受封对象,诸侯对天子的义务与在封国内享有和权利;分封制实施的影响(包括积极与消极) 宗法制:含义、目的、特点、作用。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时间、意义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与意义。

七年级下册历史默写

第一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19世纪西方头号工业强国是。 ★年6月3日,广州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鸦片战争:年6月—1842年8月;结果:《条约》:通商(、、、、)、割地()、赔款、关税。影响:中国近代第一个。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中国沦为。 ★魏源《海国图志》提出“”。 第二课劫难中的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签订《条约》 ★1860年,火烧,制造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趁机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平方千米。最多一次1858年《瑷珲条约》。★痛打洋枪队:1851年金田起义,1853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1862年在太仓激战中,活捉洋枪队副领队。不久在浙江慈溪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收复新疆:19世纪60年代入侵新疆,1871俄国出兵侵占。1876年左宗棠采取“缓进急战”的战术打败阿古柏,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广大地区。1881年中国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 第三课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历史上称为战争。 ★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牺牲。此战后,清军主帅采取“”战术。1895年日军发动威海卫战争。舰队全军覆没。 ★《条约》1895年同伊藤博文在日本签订。内容:割地(、、)、赔款、通商(、、、)、开厂。与《南京条约》相比,《条约》赔款数量增大,割地范围扩大,开放通商口岸深入内地,并增开厂一目。中国的民族危机。 第四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世纪末,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使运动在山东、兴起。 八国联军侵华:年6月,八国:。领导:英国。 《条约》:年9月,清政府全权大臣签订。经济上,两赔款将使清政府完全受制于列强;军事上,清政府拆毁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铁路沿线要地,侵略者可以长驱直入到清王朝的中心地带,中国在军事上也失去了自主权;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活动,它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外交上,划北京为使馆界,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完全被列强控制,使馆区成为列强控制清政府的公开场所。总之,《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主权遭到空前破坏,清政府成为“”,《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整理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儒家 (1)孔子(创始人) ①政治:核心是?仁?和?礼?;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提倡?德治?,反对苛政, 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②教育: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讲授课程以六艺为主。 ③文化: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他去世后,言论 被编纂成《论语》。 (2)孟子(战国末期的代表,亚圣) ①提出四种道德觃范:仁、义、礼、智。 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发展孔子的?德治?,提倡?仁政?学说。 ③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战国末期的代表) ①曾经三次在著名的?稷下学宫?担任?祭酒?. ②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提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③强调礼法幵用,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道家 (1)老子(创始人) ①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觃律(?弱者道之用?),蕴含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②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死不相往来 ③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比较消极)。 (2)庄子(战国时的代表) ①?道?是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②主张?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3.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集大成者) (1)韩非(战国时的代表,集大成者)

①将?法??术??势?结合,又吸收道家思想,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②主张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 ③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 来效?的主张,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地进行变法。 (2)作用:法家理论为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 用。 4.墨家 墨子(创始人) (1)?兼相爱、交相利?(主旨)。 (2)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主张。 (3)名言: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二汉代儒学 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 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主要原因:董仲舒____的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2.经过: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核心是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提升了儒学的地位。 3.影响: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使儒学成为中 国封建社会的_______。儒学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㈡太学的建立 1.影响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打破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也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历史默写题

默写四 ①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②三国按建立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是(),湖南在三国时期属于()国范围。 ③北魏时期()进行了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试举改革措施一例()。 ④()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⑤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的是()。 默写五 ①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于()朝,标志是正式设置();创设殿试和武举的皇帝是();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是在皇帝()时。明清时期科举制演变为(),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②“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分别是()和()在位时期。 ③唐朝时期实行()的对外政策,史实如遣唐使【遣唐使归国后日本进行的改革叫()】、()西游,()东渡。 ④唐朝时实行()的民族政策,如唐太宗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把()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默写六 1、1839年()在虎门销烟。 2、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3、割让香港岛的条约是《》;割让台湾的条约是《》,《》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马关条约》内容中表明帝国主义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的是()。 5、近代史上收复新疆的是(),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中英勇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 6、近代史上割让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共割让()多万平方公里。

①、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从()开始,到()最后完成。 ②、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时期在()地区出现的“()”。 ③、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是(),元朝的建立者是()。 ④、元朝时形成的新的民族是()。 ⑤、元朝时实行()的对外政策,有意大利人()来到我国,收到元世祖忽必烈的重视。 ⑥、元朝时设()管理西藏,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元朝时设置(),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①丞相的设置开始于(),废除于()朝。 ②明成祖派()七次下西洋,远航比欧洲航海家早()。 ③明朝时有著名的民族英雄()抗击倭寇。 ④清朝时雍正帝设置(),标志着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清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有大兴()。 ⑤清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有:册封(),设置()。加强对新疆管辖的措施有:平定(),设置()。 ⑥清朝时土尔扈特部在首领()率领下回归祖国,得到妥善安置。 ⑦清朝时抗击外来侵略的典型事例有:()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 ⑧清朝前期实行的对外政策是()。

高一历史专题一练习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共50分) 1.“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这首古诗 A.说明当时贫富悬殊、土地兼并严B.可以以诗证史,了解当时社会情况 C.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和商业状况 D.揭示当时赋税徭役沉重的历史事实 2.《宋史·食货志上一》记载:“(仁宗时)承平寖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此记载所述现象可进一步说明当时( ) A.官僚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 B.重农抑商政策败坏了社会风气 C.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成为时代主流 D.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3.有学者这样描述:“当中国使用铁犁的时候,欧洲还在用木犁;但是当欧洲使用钢犁的时候,中国还是在使用铁犁。”作者这一描述旨在说明 A.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经济的迅速发展 B.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欧洲C.中国的先进工具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D.中西方发展逐渐出现“易位”的原因4.“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材料中的“它”是指:A.都江堰 B. 郑国渠 C. 龙首渠 D. 成国渠 5.以下有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国民全体 B. 春秋时期的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 C. 地主扩大地产的唯一途径是土地兼并 D. 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施 6.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中国古代农业领域里个体生产逐步取代了集体耕作,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 ) A.均田制的颁布 B.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C.郡县制的普遍推行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7.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推动作用 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C、江南与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8.古代,中国人称罗马为犁鞬、大秦,而西方人称中国为丝国、契丹。互相对视,但又如隔雾看花,透着神秘和奇异。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高一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的历史内容比较繁杂,只有理解背诵,才能拿好成绩,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一)二战后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1、背景:(1)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暴露出了传统资本主义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弊端。 (2)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惨痛教训,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 2、方式:(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是国家干预的重要方式(2)国家干预的另一重要方式是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以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也是其重要手段。(在不同的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重点有所不同。)

3、作用:(1)进步性:用国家的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障了生产的社会性。(2)局限性:但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二)企业经营的变革: 1、人民资本主义: (1)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日益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含义:股票不再为少数资本家所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3)认识: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但是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2、经营者革命: (1)原因: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有很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技术知识。 (2)含义: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经典历史填空题大全

历史填空题 1.春秋时期出现了老子、孔子、孙子等为代表的学派。战国时期形成了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百家争鸣”。 2.清初时期,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恢复发展,社会安定、国势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5、青铜器时代指我国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包括秦、西汉、东汉。 6、汉武帝时开始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国家的指导思想,形成大一统政治格局。请你在示意图的方框中填出空缺的王朝(或历史时期)的名称。(3.5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金夏→元→ 明→清 1.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2.我们今天的文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过来的。 3.为了确立周王的权威,扩大周王朝的区域,巩固周政权,周代实行分封制。4.13世纪初统一蒙古的铁木真建立政权,他被称为“成吉思汗”。 5.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半坡人种植粟。 6. 秦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7. 南宋军民和金占领区军民进行了抗金斗争,其中最著名的抗金将领有 岳飞、韩世忠等人。 2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元朝对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管辖、开发,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 23.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袁世凯内外交困、众叛亲离,被迫宣布取消帝制,结束了“83天皇帝梦” 2、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刊物是《新青年》 3、“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中国正当要求被巴黎和会否决 4、1924年5月,黄埔军校建立,担任政治部主任的是共产党周恩来 5、北伐军以第四军独立团为先锋,向湖南进军,其指挥员是共产党员叶挺 6、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起义开始南昌起义 7、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陕北吴起镇 8、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泸沟桥事变 9、全面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最早组织的一次大会战 10、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1、1945年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欺骗人民,为发动内战准备时间 12、1947年6月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进入鲁西南,挺进大别 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的是刘伯承和邓小平 13、宣告国民党反动政权垮台的标志南京解放 14、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