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楚辞与诗经

楚辞与诗经

楚辞与诗经
楚辞与诗经

【中文题名】《楚辞》与《诗经》承传关系论略一

【作者】李金坤

【文献出处】清华学术期刊

【分类号】

【关键词】诗经;战国散文;土著文化;楚辞;承传

【图片】

【内容】

如果说《诗经》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的代表,标志着黄河流域文学最高成就的话,那么,以屈原为首创作的《楚辞》,则是先秦时期南方楚文化的代表,标志着江淮流域文学的最高成就。《诗经》与《楚辞》犹如闪耀于古老文学夜空的明星,南北辉映,彪炳千秋。在数千年中国文学史上开创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代表文学传统,沾溉后世,厥功大矣。虽然《诗经》和《楚辞》是代表着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面貌各异的文学样式,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外在的、内在的、表面的、本质的多方面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近年来却有部分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楚辞》对《诗经》不存在承传关系,是两种不相干的地域文化代表。①这显然是不妥的。为了进一步论证《楚辞》对《诗经》的承传关系,本文拟就古今学者对《诗经》、《楚辞》承传关系的代表性论述作简要回顾,通过对《楚辞》、《诗经》文本的切实解读,来理清《楚辞》与《诗经》的通变关系。

最早指出《离骚》与《诗经》承传关系的,当推汉武帝时的刘安。汉武帝命他为《离骚》作传,他认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班固《离骚序》引)。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全文引用了刘安之语,并作了进一步的阐发,他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淤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连对屈原颇有微词的班固也不得不承认:“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汉书·艺文志》),到了东汉末年的王逸,作《楚辞章句》,则从“比兴”艺术手法这个角度,突出了《离骚》对《诗经》的承传关系。这就是为历代楚辞研究者所推崇并屡屡称引的“依《诗》取兴”说。到了南朝的刘勰,作《文心雕龙·辨骚》篇,他在前人的基础上,第一次对《楚辞》与《诗经》的承传关系作了高度的理论概括,认为屈骚是“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再后来,到了近代,梁启超则毫不犹豫地指出:“屈原……是一位贵族,对于当时新输入之中原文化,自然是充分领会的。他又曾经出使齐国,那时正当‘稷下先生’数万人日日高谈宇宙原理的时候,他受的影响,当然

不少。”②而鲁迅先生的分析更是透辟,他既指出屈骚与《诗经》具有相同点的原因,所谓“楚虽蛮夷,久为大国,春秋之世,已能赋诗,风雅之教,宁所未习。”又能指出屈骚对《诗经》的发展变化,那就是:“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论,不遵矩度。”正因为此,“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或在三百篇之上。”③刘师培先生虽然在长篇论文《南北文学不同论》

中论述了因水土风习不同而形成文学风貌之异的特点,但他终究认为:“屈原《离骚》,引辞表旨,譬物连类,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与《风》《雅》为节,其源出于《诗经》;及宋玉、景差为之,涂泽以擒辞、繁类以成体,振尘滓之泽,发芳香之鬯,亦葩经之嗣响。”④姜亮夫先生从研究屈原的生平事迹及其作品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曾胸有成竹地说过:“屈原肯定读过《诗经》。”⑤现行几种全国高校文科通用教材《中国文学史》亦都明确指出《楚辞》对《诗经》存在着承传关系。

下面便就比较学的角度,从《楚辞》与《诗经》文本的解读中,进一步窥探二者之间的承传通变关系。因笔者将有系列论文详论《楚辞》对《诗经》的承传关系,故此文不拟全面展开论述,仅就“文学精神”、“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三方面作一比较论析,以窥《楚辞》深受《诗经》影响之一斑。先看文学精神。《楚辞》对《诗经》文学精神的继承主要表现在“怨刺”精神与忧患意识上。在《诗经》“国风”的部分作品中以及《大雅》、《小雅》的部分作品中,充满着对昏君佞臣、暴虐政治、黑暗社会的揭露和批判精神。一些贵族阶级出身的诗人,他们比较熟悉上层统治阶级的底细,接触了较多的肮脏丑恶的事实,出于一种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不能不

抒发愤怒的感情。表达对明君贤臣的迫切愿望。这类诗主要产生于厉王、幽王和东周初年这三个时期。因为这几个时期是周代社会最黑暗、阶级矛盾最尖锐的社会大动荡时期。如《大雅》中的《桑柔》、《板》、《荡》、《民劳》等;《小雅》中的《十月之交》、《小》、《正月》、《瞻仰》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此外,由于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施政无道,许多贵族出身的统治阶级的中下层人士便深为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而担忧,诗中充满着“瘼

此下民,不殄心忧,仓兄(况)填兮,悼彼昊天,宁不我矜”,“於乎有哀,国步斯频”(《大雅·桑柔》)的忧患意识,诸如“我心忧矣”,“莫知我哀”这样的句子,以及“忧”、“戚”、“悲”、“哀”、“苦”、“惨”等这类充满幽怨凄苦况味的词语反复出现,俯拾皆是。《诗经》中这种“怨刺”精神与“忧患”意识,在《楚辞》中则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体现。其中,既有对奸佞当道、贤愚不分黑暗政治的揭露,如《涉江》云:“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又有对统治阶级道德堕落行为的尖锐批判,如《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凭不厌乎求索”,“各兴心而嫉妒”,“忽驰鹜以追逐”。更有对最高统治者的敢怨与敢恨,如《离骚》:“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斋怒。”《九辩》亦云:“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敢于把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统治者的大无畏批判精神,较之于《诗经》,则更深一层矣,人们评价《楚辞》,常常喜欢说它既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又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而这后者,正

是《楚辞》“怨刺”精神的生动体现。这与《诗经》所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至于忧患意识,作为我国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比起《诗经》的作者们来则更为深沉而浓郁。通读屈骚,其中那些充满悲伤恐惧情绪的字眼就会鱼贯而入,纷至沓来。如:恐、悼、惮、患、悲、伤、哀、怨、愤、愍、忿、郁邑、欷、郁结、纡轸、轸怀、愁苦、忧心、怛伤、离愍、离谤、逢尤、永哀、太息、烦冤、舒忧、惨郁郁、自抑、掩涕、泪,等等。刘安《离骚传》、王逸《楚辞章句》、班固《离骚序》、刘勰《辨骚》等,都指出了屈原这一心理焦虑忧恐的特征。至于产生的原因,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屈平之作

《离骚》,盖自怨生也。”正是在这“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般众多的怨情忧绪,便折射出屈原那一腔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崇高美德。

再看艺术形式。《诗经》语言形式主要是四言,这种形式亦为屈原所采用。如《天问》、《桔颂》、《招魂》等。为什么说屈原这些作品的四言形式是受《诗经》的影响呢?对于这一点,以往人们都罕有论及。其实,只要浏览一下楚国诗歌的实际情况,便可迎刃而解了。在楚国的诗歌史上,纯为四言的诗歌只有《说苑·至公篇》所载的《楚人颂子文歌》和《说苑·正谏篇》所载的《楚人为诸御己歌》。倘若楚人早就通行四言诗体的话,在传世的十余首楚歌中,不可能仅见此二首呀。从《诗经》传入楚国的情况来看,《楚辞》部分四言诗体当是模仿《诗经》而成。其他如《史记·滑稽列传》所载的《优孟歌》、《吴越春秋》所载的《河上歌》、《申包胥歌》等皆以口语为歌。虽有四言,但杂有六言、七言。此外的一些楚地民歌,如《越人歌》、《沧浪歌》、《接舆歌》、《渔父歌》等,也都不是纯四言诗。所以,屈原作品中之四言诗体的来源,当出自《诗经》无疑。受《诗经》四言诗体影响的《楚辞》,传至汉初,遂又形成了一种以四言为体的骚体赋。可见,《诗经》诗体影响之大。

细读《楚辞》,还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化用《诗经》诗句的地方。如姜亮夫先生在论及《楚辞》与《诗经》的关系时说,《离骚》、《远游》、《悲回风》三篇后面都有“仆夫悲余马怀兮”这句话,其实,它就是从《诗经·卷耳》的“我马瘠矣,我仆痛矣”这两句化用而来。诗人“用‘仆’字同‘马’字来代表作者的主观愿望,把情感寄托在仆和马身上,这是《诗经》的东西。”⑦此外,像《楚辞》中的“苗裔”、“皇考”、“回风”、“飘风”、“湛露”、“踊跃”、“芒芒”、“隐忧”、“荼荠”、“优游”等词语,都是直接取之于《诗经》。又如,宋玉《九辩》中“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望托志乎素餐。”其中“素餐”之典,即出自于《诗经·魏风·伐檀》中的“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而其中的“诗人”,自然是指《诗三百》的作者们。相传宋玉为屈原的学生,即便不是学生,也是屈原辞作的追慕者,他在作品中能够如此娴熟地引用《诗经》典故,这说明他学习和掌握《诗经》的程度是很深的。屈原与宋玉为同时代人,而且二人之间的关系也甚为密切,这正好旁征屈原学习《诗经》的事实,从上列语言形式、词语、典故的运用等情况可以看出,《楚辞》的创作受到《诗经》的影响是不成问题的。

诗经楚辞起名汇总

诗经楚辞起名汇总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1、伯庸。《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譬如作家马伯庸…… 2、正则、灵均。《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灵善而均调。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是对“平”字进行的解释,灵均是对“原”字进行的解释。 3、修能。《离骚》:“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即美好的外表仪形。一释为很强的才干和能力。 4、骐、骥。《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骏马。 5、峻茂。《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峻茂:犹繁茂。 6、信芳。《离骚》:“苟余情其信芳”。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 7、圣哲、茂行。《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圣哲:具有超人的道德才智的人。茂行:德行充盛。 8、曼路。《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望舒。《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如写《雨巷》的诗人戴望舒。 10、陆离。《离骚》:“斑陆离其上下”。陆离:光辉灿烂的样子。我们对于该词的认知多来自于成语“光怪陆离”,意指色彩繁杂、变化多端。 11、珵美。《离骚》:“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珵:美玉。 12、云旗。《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云旗:绘有云霓的旗帜。 ===================九===歌===的===分===界===线=================== 1、辰良。《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辰良”系“良辰”之倒文,指好时光。易被读作“乘凉”。

2000个男孩诗经楚辞的名字

2000个男孩诗经楚辞的名字 取名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1、伯庸.《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譬如作家马伯庸……2、正则、灵均.《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灵善而均调.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是对俊伟:卓异壮美.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汉代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教子一艺,不如赐子佳名.”名字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高深的文学素养.古人取名,常着意于名字的道德意蕴和审美意境,名字大多渊源于诸子典籍和文学名篇,如孟浩然出自《孟子公孙丑》中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唐代茶圣陆羽,字鸿渐,其名、字皆出自《易经》:“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可以的.诗经和楚辞里面的词汇都很古雅,挑选一些词语作为名字,也挺好的,不过建议尽量避开生僻字. 首先恭喜楼主.今年是马年,先说两个与骏马有关的吧:骥先(屈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昂驹(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 龙举或景云(龙举而景云往) 伯庸(屈原朕皇考曰伯庸) 辰良(屈原吉日兮辰良) 青云(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怀瑾(怀瑾握瑜兮) 休德(贵真人之休德兮)意为美好的品德耀灵(耀灵晔而西征) 博衍音乐博衍无终极兮自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怀德鸟兽犹知怀德兮逾明叔齐久而逾明 女孩可以叫“子衿”吧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自 张漫索<<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张斯<<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张鸿<<鸿鹄之志. 张然<<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张修<<修身养性.. 张辞<<, 张驰<<, 张安知<<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以上.仅供参考,自己权衡. 其实名字还是父母亲自取好,对孩子的期望与祝福么. 另.大可不必拘泥于甚麽楚辞诗经论语,毕竟不一定今不如古. 另附诗一首.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又有一个小宝宝降落到这美好的人间了耶,替我祝福可爱的宝宝哦,但愿这份不曾相识的爱,庇佑他(她)在人生路上,幸福永远.至于取名,男孩:张正乔,张正棣(如果你也喜欢诗经,乔松,唐棣,你不会不知道吧,这个有关扶苏的故事, 男叫张好逑,女叫张窈窕 1. 男孩;高子侨,高世荣,高尚明,高轩殇,高子凌,高子楚,高语杰,高若枫 2.男孩,安翔,出自楚辞“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3.名字一定要响亮而且读起来顺口.我给您的建议是叫陈伯楠,取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会将伯乐提前忆,无悔平生错木楠!诗的意思是希望自己有一双伯乐的慧眼,能够看清人的本真面目,既不错过向楠木一样优秀的人才,也不被庸人所迷惑.同时,“伯”取自伯仲叔季的排行,意指第一;楠,是一种优质的木材,可以代指栋梁.希望您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有智慧,有才干的人! 李子轩(轩:气度不凡),李晋鹏( 晋:进也,本义,上进鹏:比喻前程远大),李浩南(浩:浩大),李明轩(轩:气度不凡)

诗经和楚辞取名

古人起名都有寻经据典的习惯。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中国人起名自古即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诗经、楚辞、论语、周易,都是我国文学、语言学上的经典。 中国诗文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加上名人名家极多,名句名诗更不可胜数,这就为我们取名用典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余地。以古代诗文中的典故取名的例子很多。如: 1. 益柔、念慈——《送杨氏女》韦应物,“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金庸金大侠都 用这为他的小说主人公起名字,《射雕英雄传》里的“穆念慈”。 2. 紫言——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转了个音。 3. 宛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4. 妍姿——柳永《雪梅香》,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5. 弦思——晏几道《临江仙》,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6. 南絮——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7. 语晖——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放花无语对斜晖。 8. 芳菲——陈亮《水龙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末赏,都付与莺和燕。 9. 嫣然、香飞——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10. 香凝——吴文英《风人松》,香有当时纤手相凝。 11. 丹青、汉青、志丹、留丹——文天祥《过零汀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 12. 虚竹、竹心——白居易《池上竹》,竹解心虚即我师。 13. 云飞——刘邦《大风驼》“大风起兮云飞扬”。 14. 怡年、福永——曹操《龟虽寿》“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15. 荷风、荷香——孟浩然《夏日南享杯辛夫》“荷风送香气”。 16. 双燕、燕南——欧阳修《采桑子》“双燕归来细雨中”。 17. 雨娟——杜甫《咏竹》“雨洗娟娟净”。 18. 香韵——崔道融《梅花》“香中别有韵”。 19. 如梦、梦如——苏轼《也郊寻春》“享如春梦了无痕”。 20. 梅妆——欧阳修《蝶恋花》“呵手试梅妆”。 21. 月人——欧阳修《蝶恋花》“平林新月人归后”。 22. 兰舟、晓风——柳永《雨霖铃》“兰舟催发”、“晓风残月”。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分析报告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分析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的出现以及它所达到的高度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使其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楚辞以其思想上的博大精深、艺术上的精美富丽深受世人的瞩目,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堪称典范,以至在其以后的诗歌发展史上形成了一个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与爱国主义的献身精神相结合的优秀传统。《诗经》和楚辞所代表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的作者在学习中对诗、骚作了一些研究,现就二者之间的表现手法、主题、审美等作粗浅的比较。 一、《诗经》、楚辞比较综述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诗歌共三百零五首。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汉代学者们把它奉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为《诗经》。《诗经》中的作品本来都是要以由乐器伴奏演唱的乐歌,所以《墨子?公盂篇》说:"弦诗三百,歌诗三百。"它根据音乐的不同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小雅。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这些优秀的篇章,确立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坚实基础,对后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汉魏乐府到近代民歌、民谣的历代民歌是它的嫡传。同时,《诗经》对历代文人的创作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它启发诗人与作家以文学为手段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抵制脱离社会内容、单纯追求形式的形式主义倾向,推动了诗坛的健康发展。《诗经》在艺术表现上对后代诗歌的影响也很大。它树立了一种朴素而优美的风格,不事雕琢,而是选择准确、生动的语言刻画各种事物,尤其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寄托复杂的感情的比兴手法,向来被后代诗人所称道、继承和发扬,在我国诗歌创作中形成了一个传统。 楚辞是战国后期形成于楚国的一种新型诗体,是继《诗经》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上的又一诗歌高峰,楚辞的产生和形成与《诗经》不同,其有着古老的根源和复杂背景。首先,楚国民歌是楚辞产生的直接源头。楚国民歌与中原地区流行的民歌在音调、句式、韵律以及风格、情致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同楚辞有明显的沿承关系,楚辞不过是扩展了的文人化的楚歌。其次,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的楚文化是楚辞产生的摇篮。当然,楚辞在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就诗歌而言,代表着中原诗歌最高成就的《诗经》不仅是北方各诸侯国家从事外交活动的辞令规范,教育子弟培养人才的典章和教材,也深受江淮流域诸国的重视和喜爱。战国时,能够赋诗言志的楚国政客文人很多,屈原作为楚国的一个高层知识分子,对《诗经》无疑是相当精熟的,因此,他的许多作品如《天问》、《橘颂》等在形式体制上深受《诗经》

诗经和楚辞取名

诗经和楚辞取名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古人起名都有寻经据典的习惯。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中国人起名自古即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诗经、楚辞、论语、周易,都是我国文学、语言学上的经典。 中国诗文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加上名人名家极多,名句名诗更不可胜数,这就为我们取名用典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余地。以古代诗文中的典故取名的例子很多。如: 1.益柔、念慈——《送杨氏女》韦应物,“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金庸金大侠 都用这为他的小说主人公起名字,《射雕英雄传》里的“穆念慈”。 2.紫言——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转了个音。 3.宛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 (xiàn)。 4.妍姿——柳永《雪梅香》,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5.弦思——晏几道《临江仙》,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6.南絮——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7.语晖——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放花无语对斜晖。 8.芳菲——陈亮《水龙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末赏,都付与莺和燕。 9.嫣然、香飞——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10.香凝——吴文英《风人松》,香有当时纤手相凝。 11.丹青、汉青、志丹、留丹——文天祥《过零汀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

12.虚竹、竹心——白居易《池上竹》,竹解心虚即我师。 13.云飞——刘邦《大风驼》“大风起兮云飞扬”。 14.怡年、福永——曹操《龟虽寿》“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15.荷风、荷香——孟浩然《夏日南享杯辛夫》“荷风送香气”。 16.双燕、燕南——欧阳修《采桑子》“双燕归来细雨中”。 17.雨娟——杜甫《咏竹》“雨洗娟娟净”。 18.香韵——崔道融《梅花》“香中别有韵”。 19.如梦、梦如——苏轼《也郊寻春》“享如春梦了无痕”。 20.梅妆——欧阳修《蝶恋花》“呵手试梅妆”。 21.月人——欧阳修《蝶恋花》“平林新月人归后”。 22.兰舟、晓风——柳永《雨霖铃》“兰舟催发”、“晓风残月”。 23.月桐——苏轼《十算子》“缺月桂疏桐”。 24.鸿飞——苏轼《十算子》“鸿飞何复计东西”。 25.悠然——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6.琼羽——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开琼莲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名人取名 1.徐竹心——“竹心”出自郑板桥诗句。“徐”与“虚”谐音,徐竹心即虚竹心。 2.刘青山——“青山”出自“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3.谢冰心——现代着名作家,“冰心”出自唐王昌龄诗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4.莫砺锋——“砺锋”出自诗句“宝剑锋从磨砺出”。何满子,引用宋词同名词 牌。

诗经楚辞名句大全

诗经楚辞名句大全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2、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 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 5、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6、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渔父》 7、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楚辞·离骚》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9、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楚辞·九歌·湘夫人》 10、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 11、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楚辞·离骚》

1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王风·黍离》 1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14、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1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16、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楚辞·离骚》 1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18、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楚辞·离骚》 19、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楚辞·渔父》 20、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楚辞·九辩》 2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2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24、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25、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魂兮归来赋》

诗经和楚辞的创作特色的比较

《楚辞》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地方色彩的新型诗体,与《诗经》相比,在内容、形式上都有许多独具有特征。 从内容上看,楚辞作品中贯穿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着力于表现作者的主体感受和他们在社会以及自然现象激发下喷涌出来的情感,他们不再专注于真实细致地描绘现实世界,而是利用天才的想象力去创造五彩斑斓的幻想世界,让不屈的灵魂在狂热的斗争中寻找出路,奔向光明。楚辞作品中弥漫着浓郁的悲剧色彩,《诗经》中固然有许多哀怨的诗,可都有一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意味。楚辞则继承楚歌中那种与生俱来的悲剧情调,以粗重的笔墨渲染出一种悲怆激昂的画面。宗教巫术作为楚辞的主要题材,作品中容纳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巫术礼仪,并通过对他们的描绘抒发作者内心感情。 从艺术表现形式上看,楚辞篇幅扩大,具有更大的容量,更强的表现力。《诗经》中的诗歌大多为短章小品,以凝练精粹见长,恢宏广大不足,楚辞则渐多宏篇巨制,呈现出崭新气象,楚辞继承了《诗经》的传统的比兴手法并予以极大的发展,创造了一系列新的意象。《诗经》中比喻一般是单列的,而楚辞中的比喻则丰富多彩,复杂多变。就句式而言,楚辞打破了《诗经》四言体的樊笼,代之以参差错落,灵活自由的句式,形成自由、奔放的诗歌语言。 楚辞作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首先在文体上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一定的影响,这表现在大量的模拟之作的出现和对其它文体尤其是汉赋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更主要表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方面。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热爱祖国、忠于理想的伟大人格,同情人民、憎恨奸徒的鲜明态度,一直影响、激励着各个时代的进步文人。 楚辞中体现着一种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与《诗经》代表的我国古代诗歌中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并立共存,对后代抒情诗人影响很大。而楚辞丰富的的表现手法、章法结构以及华美繁丽的辞藻对后代文学也有巨大影响。

李姓女孩诗经楚辞取名的方法

李姓女孩诗经楚辞取名的方法 李姓女孩诗经楚辞取名的方法1、称谓美辞 我、己、予、吾、均为第一人称代词,义皆同“我”。 2、助词美辞 助词本身虽无多大实际意义。但用在名字中有时也附加了一些实际意义,并且对姓名的形式起调节作用,使其具有变化之美,读起来也可抑扬顿挫。 用于取名的助词主要有:如、若、斯、然、也、之、兮、夫、哉、可、以等。 以“兮”字入名的如:杨若兮、伍思兮、杨同兮。 以“可”字入名的如:常适可、吴文可、林明可。 3、身份美辞 以“农”字入名的如:范爱农、罗亦农、姜如农等。 4、行为美辞 思:思念。以“思”字入名的如:成思危、程思远、张思德、文思奇等。 这种表示思想活动的行为美辞还很多。如:修、景、尚、秉、效、行、希、扬、笃、立、建、君、重、守、尊、树、养、倡、允、宣、济、助、让、成、羡、慕、喜、好、赐、仰、怀、咏、从、赞、悦、培、知、传、法、执、师、聆、存等。这些行为美辞往往和德行美辞配合使用,给人取名如:王思廉、姚希德、刘

思道、李修贤等。 5、德行美辞 贞:贞节、操守。以“贞”字入名的如:马永贞、王世贞、杨贞吉、张嘉贞等。 友:友谊、友爱。以“友”字入名的如:范友梅、孙友竹、许世友、伍次友等。 表示德行地美辞还有很多。如:勤、俭、廉、刚、毅、勇、健、楷、模、范、敦、厚、慈、恭、洁、慧、普、直、朴、诚、纯等等都常用于取名。 6、形容美辞 倩:美丽。以“倩”字入名的如:叶倩文、周冰倩。 李姓女孩诗经楚辞取名诗意的名字1、蓁蓁(音真)。《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蓁,茂盛貌。 2、燕飞。《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3、淑慎。《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淑慎,和善谨慎。如台湾有艺人名萧淑慎。 4、惠然。《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惠然,顺从貌。 5、静姝。《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2010版三国里就加了个叫静姝的角色orz。下文还有个“静娈”,都是娴静美丽的意思。 6、炜彤。《邶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彤:红色。炜:光彩。 7、洵美。《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洵美就是

(完整版)诗经楚辞名句精选及翻译

诗经楚辞名句精选及翻译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只有题目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名句赏析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翻译:你的衣领色青青,我心惦记总不停。 2.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诗经。召南.江有汜》 翻译:江水长长有支流,新人嫁来分两头,你不要我使人愁。今日虽然不要我,将来后悔又来求。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翻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翻译:浅笑盈盈酒窝俏,晶莹如水眼波妙。 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翻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恰似在河水那一方。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翻译:没有不能善始的,(只)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 7.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翻译: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8.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翻译: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

诗经楚辞与取名

现将楚辞取名理出,以供飨鉴。 因取名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故普遍认为楚辞适合取男名。其实在古代,名字的性别色彩较淡,譬如韩嫣、陈琳皆为男子名,伏寿、曹节却是女子名。通观《楚辞》,行文相当之瑰丽,《诗经》创现实主义之源,而《楚辞》创浪漫主义之宗,这其中诸多的美词,不乏适合女孩取的名字。此次着手整理的,则是偏男性和中性化的名字(特别好的女孩名也会列出)。同样的,那就是因为过于古典而不可避免的“老土”了。 P.S.笔者只是个单纯的国学爱好者,并非取名专家,还请网友莫问我具体的取名事宜。 ===================纠===结===的===分===界===线=================== 开了这篇帖子我便悔之不及,这几乎等于把整本楚辞串讲一遍,我自问绝没有这种能耐;再加上期间出门旅行和工作变动,以致久未更新。 终究不忍烂尾。现找来《楚辞》(中华书局2010年版,林家骊译注)恶补,且学且写罢。大学时上过林老师的中国古代文学课,他是楚辞学研究的专家。本文中涉及译注的,多参考此书。 2012.04.28 ===================正===文===的===分===界===线=================== 1、伯庸。《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譬如作家马伯庸…… 2、正则、灵均。《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灵善而均调。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是对“平”字进行的解释,灵均是对“原”字进行的解释。 3、修能。《离骚》:“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即美好的外表仪形。一释为很强的才干和能力。 4、骐、骥。《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骏马。 5、峻茂。《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峻茂:犹繁茂。 6、信芳。《离骚》:“苟余情其信芳”。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 7、圣哲、茂行。《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圣哲:具有超人的道德才智的人。茂行:德行充盛。 8、曼路。《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望舒。《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如写《雨巷》的诗人戴望舒。 10、陆离。《离骚》:“斑陆离其上下”。陆离:光辉灿烂的样子。我们对于该词的认知多来自于成语“光怪陆离”,意指色彩繁杂、变化多端。 11、珵美。《离骚》:“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珵:美玉。 12、云旗。《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云旗:绘有云霓的旗帜。 ===================九===歌===的===分===界===线=================== 1、辰良。《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辰良”系“良辰”之倒文,指好时光。易被读作“乘凉”。 2、玉锵、璆鸣。《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诗曰:佩玉锵锵。璆(音求):美玉。 3、安歌。《九歌·东皇太一》:“疏缓节兮安歌”。安歌:神态安详地唱歌。有一句唐诗说:“安歌送好音”。 4、浩倡。《九歌·东皇太一》:“陈竽瑟兮浩倡”。“浩倡”又作“浩唱”,和上句“安歌”相对

诗经和楚辞的区别

楚辞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由于地理、语言环境的差异,楚国一带自古就有它独特的地方音乐,古称南风、南音;也有它独特的土风歌谣,如《说苑》中记载的《楚人歌》、《越人歌》、《沧浪歌》;更重要的是楚国有悠久的历史,楚地巫风盛行,楚人以歌舞娱神,使神话大量保存,诗歌音乐迅速发展,使楚地民歌中充满了原始的宗教气氛。所有这些影响使得楚辞具有楚国特有的音调音韵,同时具有深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可以说,楚辞的产生是和楚国地方民歌以及楚地文化传统的熏陶分不开的。 同时,楚辞又是南方楚国文化和北方中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春秋战国以后,一向被称为荆蛮的楚国日益强大。它在问鼎中原、争霸诸侯的过程中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促进了南北文化的广泛交流,楚国也受到北方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正是这种南北文化的汇合,孕育了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和《楚辞》这样异彩纷呈的伟大诗篇。 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先秦时代最重要的诗歌著作。它们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对我国后世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们虽然都因同出于华夏文化之源而有许多共同点,但也由于各自产生时代、地域等的不同以及作者身份、地位和阅历等的差异,彼此间又在创作精神、思想内容、语言形式、传统道德观念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别。分析和比较这些异同和差别,这对于更好地认识、了解这两部作品的性质和特点是不无意义的。 中国传统的诗歌创作,广而言之,中国传统的文学创作,都离不开两种风格样式,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而这两种所谓主义的源头,前者为《诗经》,后者当推《楚辞》。 《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它收录了殷商至春秋中叶大约600多年的305篇诗歌作品。这305篇又大致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其中占绝大多数的风,即“十五国风”共计160篇,因为这160篇“风”多为诗官采诗于民间,因此,《诗经》可以大致认为是“平民文学”,即不是某个特定的文人卿士(或者说职业诗人)的作品。《楚辞》则不同,《楚辞》所收录的作品,均为一些有名有姓的专职作家所作,诸如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都为一代诗赋大家,且在文史上留名。楚辞形成较晚,以屈原为宗,也应到战国后期。就地域来说,诗经以北方为主的广大地区,而楚辞仅限于南方楚地,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楚地的地域特色——诸如语言、风俗等密不可分,与现在的粤语音乐一样,纯属一种地区文化。 另外,从内容上,《诗经》涉猎面很广,有男嗔女怨的婚恋诗,以《南风?关雎》为代表;有写奴隶辛劳的怨刺诗,如《魏风?伐檀》和《魏风?硕鼠》姊妹篇;又有幽怨反侧的思妇诗,如名篇《王风?于役》;又有表达士大夫爱国意识的忧患诗,诸如《王风?黍离》、《小雅?节南山》和《小雅?雨无正》等等,几乎各个方面都有涉及。概括的说来,《诗经》所反映的是各阶层的人,特别是平民(包括奴隶、服役者这样的下层劳动者)真实的生活和情感。与之不同的是《楚辞》,《楚辞》为文人士大夫所作,表达的多为士大夫阶层对现实的情感流露,多为抒情言志,如屈原的《离骚》,如司马迁所说“离骚者,犹离忧也”,即屈原遭逐之后,苦闷之情的表述;又如《天问》,简直就是作者“忧心愁悴,彷徨山泽,……仰天叹息,……呵而问之”(王逸语)。需要说明的是,即便如此,楚辞中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操与诗经是一脉相承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 前面说到,《诗经》可看作是“平民文学”,因此,《诗经》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平淡、自然与“写实”。上升到一个高度,便是所谓的诗歌现实主义传统。《楚辞》是文人之作,这就理所当然牵扯到文采。楚辞,无论是屈原的《离骚》还是宋玉的《九辩》,都是意境开阔、尽显文采,且想象丰富、纵横驰骋,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欲言此而先言它,善用比喻。像《离骚》开篇,谈作者的显赫身世就用了整整一大段:“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是何等的大气!

诗经和楚辞的不同

诗经和楚辞的不同 【对诗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转载过去,本知识来源于网络,笔者只是拿来 给大家分享,希望不要在此对本文发表评论】《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先 秦时代最重要的诗歌著作。它们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对我 国后世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们虽然都因同 出于华夏文化之源而有许多共同点,但也由于各自产生时代、地域等的不同以 及作者身份、地位和阅历等的差异,彼此间又在创作精神、思想内容、语言形式、传统道德观念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别。分析和比较这些异同 和差别,这对于更好地认识、了解这两部作品的性质和特点是不无意义的。中 国传统的诗歌创作,广而言之,中国传统的文学创作,都离不开两种风格样式,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而这两种所谓主义的源头,前者为《诗经》,后者当 推《楚辞》。《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它收录了殷商至春秋中叶大约600多 年的305篇诗歌作品。这305篇又大致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其中占绝大多 数的风,即"十五国风"共计160篇,因为这160篇"风"多为诗官采诗于民间, 因此,《诗经》可以大致认为是"平民文学",即不是某个特定的文人卿士(或者说职业诗人)的作品。《楚辞》则不同,《楚辞》所收录的作品,均为一些有名有姓的专职作家所作,诸如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都为一代诗赋大家, 且在文史上留名。楚辞形成较晚,以屈原为宗,也应到战国后期。就地域来说,诗经以北方为主的广大地区,而楚辞仅限于南方楚地,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楚地 的地域特色--诸如语言、风俗等密不可分,与现在的粤语音乐一样,纯属一种 地区文化。另外,从内容上,《诗经》涉猎面很广,有男嗔女怨的婚恋诗,以《南风•;关雎》为代表;有写奴隶辛劳的怨刺诗,如《魏风•;伐檀》和《魏风•;硕鼠》姊妹篇;又有幽怨反侧的思妇诗,如名篇《王风 •;于役》;又有表达士大夫爱国意识的忧患诗,诸如《王风•;黍离》、《小雅•;节南山》和《小雅•;雨无正》等等,几乎各个方 面都有涉及。概括的说来,《诗经》所反映的是各阶层的人,特别是平民(包括奴隶、服役者这样的下层劳动者)真实的生活和情感。与之不同的是《楚辞》,《楚辞》为文人士大夫所作,表达的多为士大夫阶层对现实的情感流露,多为 抒情言志,如屈原的《离骚》,如司马迁所说"离骚者,犹离忧也",即屈原遭 逐之后,苦闷之情的表述;又如《天问》,简直就是作者"忧心愁悴,彷徨山

《诗经》与《楚辞》文体特点比较

《诗经》与《楚辞》文体特点比较 《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风、骚代表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的两大流派。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国风,160篇,是民间歌谣。“雅”,105篇,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颂”,40篇,是统治者用于祭祀的乐歌。《诗经》题材广泛,或反映周人发祥创业的历史和周初的经济制度、生活情况,某些重大政治历史事件;或揭露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罪恶;或表达人民反压迫思想、兵役的痛苦、劳动生活;或描写男女爱情、婚姻等等,几乎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西汉末年,由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的十七篇作品收录成集。由于诗歌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宋人黄伯思说其“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称“楚辞”。其中屈原的《离骚》是其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楚辞是南方楚文化和北方中原文化的结合产物,春秋战国以后,楚国日益壮大,在问鼎中原、争霸诸侯的过程中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因此在文化上受到北方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 《诗经》大多采用四言句式,“弦诗三百,歌诗三百”(《墨子·公盂篇》),“诗”最初都是乐歌,这决定了其回环反复的节奏感和音乐性,章节回环复沓。《诗经》多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风格自然朴素,生活气息浓厚,语言质朴优美,音节和谐明快,极富感染力。《诗经》朴实、自然、简洁的修辞又与春秋时期“简约、质朴、温婉、叙述”的风气是分不开的。 汉代学者们把《诗经》奉为儒家经典之一。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言“诗教”可以致人“温柔敦厚”,孔子认为《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写哀伤则“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把“未得”时的相思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后两章情景一转,写欢乐则“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呈现出温馨、和悦的色彩,淡化了忧伤。既极尽哀乐之种种情状,又符合儒家的礼义道德,没有过度、滥情,这正是儒家美学“中和”之美的特点。司马迁也曾评价“《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楚辞》较《诗经》相比篇幅大大增长,句式长短不拘,参差错落,多用楚语楚声,节奏和韵律更具特色,更适合表达丰富复杂的感情,它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这与楚地文化传统是分不开的,楚地巫风盛行,楚人以歌舞娱神,神话得以大量保存,充满原始宗教气氛。 《楚辞》中贯穿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作品不再满足于对现实世界的客观记述,作品中充斥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天马行空的想象。这是由于南方经济条件优越,不需要组织起来生产、生活,没有形成北方那样严密的政治制度,个体意识更强烈,思想更自由。 《楚辞》继承了楚歌中那种与生俱来的悲剧情调,作品中常常弥漫着浓郁的悲剧色彩。《诗经》的讽喻怨刺诗对后世的作品有着巨大影响,在《楚辞》中也可以看出,但与《诗经》的“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相比,《楚辞》则是浓墨重彩的渲染出一幅幅悲怆激昂的画面。“哀怨起骚人”,《诗经》中也有不少愤怒,但那是道德的愤怒、集体的愤怒。屈原对祖国的热爱,对群小的愤怒,无法被理解的寂寞与悲愤,是不堪一击的个体面对命运时的愤怒。

诗经楚辞与取名

诗经楚辞与取名 现将楚辞取名理出,以供飨鉴。 因取名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故普遍认为楚辞适合取男名。其实在古代,名字的性别色彩较淡,譬如韩嫣、陈琳皆为男子名,伏寿、曹节却是女子名。通观《楚辞》,行文相当之瑰丽,《诗经》创现实主义之源,而《楚辞》创浪漫主义之宗,这其中诸多的美词,不乏适合女孩取的名字。此次着手整理的,则是偏男性和中性化的名字(特别好的女孩名也会列出)。同样的,那就是因为过于古典而不可避免的“老土”了。 终究不忍烂尾。现找来《楚辞》(中华书局2010年版,林家骊译注)恶补,且学且写罢。大学时上过林老师的中国古代文学课,他是楚辞学研究的专家。本文中涉及译注的,多参考此书。 1、伯庸。《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譬如作家马伯庸…… 2、正则、灵均。《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灵善而均调。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是对“平”字进行的解释,灵均是对“原”字进行的解释。 3、修能。《离骚》:“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即美好的外表仪形。一释为很强的才干和能力。 4、骐、骥。《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骏马。 5、峻茂。《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峻茂:犹繁茂。 6、信芳。《离骚》:“苟余情其信芳”。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 7、圣哲、茂行。《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圣哲:具有超人的道德才

智的人。茂行:德行充盛。 8、曼路。《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望舒。《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如写《雨巷》的诗人戴望舒。 10、陆离。《离骚》:“斑陆离其上下”。陆离:光辉灿烂的样子。我们对于该词的认知多来自于成语“光怪陆离”,意指色彩繁杂、变化多端。 11、珵美。《离骚》:“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珵:美玉。 12、云旗。《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云旗:绘有云霓的旗帜。 ============================================== 1、辰良。《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辰良”系“良辰”之倒文,指好时光。易被读作“乘凉”。 2、玉锵、璆鸣。《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诗曰:佩玉锵锵。璆(音求):美玉。 3、安歌。《九歌·东皇太一》:“疏缓节兮安歌”。安歌:神态安详地唱歌。有一句唐诗说:“安歌送好音”。 4、浩倡。《九歌·东皇太一》:“陈竽瑟兮浩倡”。“浩倡”又作“浩唱”,和上句“安歌”相对应。取名时可改为“浩昌”。下文《九歌·少司命》中还有“浩歌”。 5、乐康。《九歌·东皇太一》:“君欣欣兮乐康”。乐康:安乐貌。 6、齐光。《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有点“曌”字的感觉呢。 7、宜修。《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宜修:修饰得宜,恰到好处。《甄嬛传》里的皇后名字……

《诗经》与《楚辞》参考书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先秦文学》参考书目 一、诗歌类 《诗三百篇探故》朱东润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诗经直解》(二册)陈子展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毛诗正义》(唐)孔颖达撰 《诗集传》(南宋)朱熹撰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诗毛诗传疏》(清)陈奂撰三十卷现有1984年中国书店影印本 《诗经原始》(清)方玉润著中华书局1986年点校本 《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诗经今注》高亨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重版 《诗经译注》袁梅著齐鲁书社1982年版 《诗经与周代社会》孙作云著中华书局1979年版 《诗经的文化阐释》叶舒宪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楚辞章句》(汉)王逸撰商务印书馆印本 《楚辞集注》(南宋)朱熹撰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屈原赋今译》郭沫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 《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楚辞新注》聂石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楚辞研究集成》马茂元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林庚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屈原研究》郭沫若著新文艺出版社1953年版 《楚辞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4年版 《屈赋新探》汤正柄著齐鲁书社1984年版 二、散文类 《先秦散文纲要》谭家健郑君华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左传读本》王伯祥选注中华书局本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注(三册)中华书局1996年版 《国语选》傅庚生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战国策选讲》刘忆萱撰中国青年出版社 《论语译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本 《孟子译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本 《老子注释及评介》陈鼓应著中华书局1984年版 《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著中华书局1985年版 《荀子简释》梁启雄著商务印书馆本 《韩非子浅释》梁启雄著商务印书馆本 三、神话类 《中国神话史》袁珂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神话论文集》袁珂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神话与民族精神》谢选骏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神话哲学》叶舒宪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四、教辅类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卷本)于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诗经 楚辞 起名 汇总情况

1、伯庸。《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譬如作家马伯庸…… 2、正则、灵均。《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灵善而均调。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是对“平”字进行的解释,灵均是对“原”字进行的解释。 3、修能。《离骚》:“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即美好的外表仪形。一释为很强的才干和能力。 4、骐、骥。《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骏马。 5、峻茂。《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峻茂:犹繁茂。 6、信芳。《离骚》:“苟余情其信芳”。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 7、圣哲、茂行。《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圣哲:具有超人的道德才智的人。茂行:德行充盛。 8、曼路。《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望舒。《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如写《雨巷》的诗人戴望舒。 10、陆离。《离骚》:“斑陆离其上下”。陆离:光辉灿烂的样子。我们对于该词的认知多来自于成语“光怪陆离”,意指色彩繁杂、变化多端。 11、珵美。《离骚》:“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珵:美玉。 12、云旗。《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云旗:绘有云霓的旗帜。 ===================九===歌===的===分===界===线=================== 1、辰良。《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辰良”系“良辰”之倒文,指好时光。易被读作“乘凉”。 2、玉锵、璆鸣。《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诗曰:佩玉锵锵。璆(音求):美玉。 3、安歌。《九歌·东皇太一》:“疏缓节兮安歌”。安歌:神态安详地唱歌。有一句唐诗说:“安歌送好音”。 4、浩倡。《九歌·东皇太一》:“竽瑟兮浩倡”。“浩倡”又作“浩唱”,和上句“安歌”相对应。取名时可改为“浩昌”。下文《九歌·少司命》中还有“浩歌”。 5、乐康。《九歌·东皇太一》:“君欣欣兮乐康”。乐康:安乐貌。 6、齐光。《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有点“曌”字的感觉呢。 7、宜修。《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宜修:修饰得宜,恰到好处。《甄嬛传》里的皇后名字…… 8、扬灵(扬舲)。《九歌·湘君》:“横大江兮扬灵”。扬灵:一说即扬舲,扬帆前进。 9、飞龙。《九歌·湘君》:“飞龙兮翩翩”。飞龙:此处指龙船。若是《易经·乾卦》中的“飞龙在天”,那就霸气外露了。 10、杜若。《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杜若:香草名,又名山,古人谓服之“令人不忘”。上下文中还有“杜衡”,亦香草名。 11、扬波。《九歌·少司命》:“冲风至兮水扬波”。扬波此处指掀起波浪。但在有的语境中也比喻动乱。 12、既明。《九歌·东君》:“夜皎皎兮既明”。既明:天色明亮。《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从这里演变出“明哲保身”的成语。 13、翾飞。《九歌·东君》:“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翾(音宣)飞:飞翔。 14、青云。《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红楼梦》第七十回薛宝钗作诗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15、飞扬。《九歌·河伯》:“心飞扬兮浩荡”。飞扬:心情舒展,思绪飘飞。 16、诚勇。《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诚勇:心勇敢。《大戴礼记·文王官人》:“诚勇必有难慑之色”。 ===================九===章===的===分===界===线=================== 1、坚志。《九章·惜诵》:“欲横奔而失路兮,坚志而不忍”。坚志:意志坚定。 2、宝璐。《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宝璐”。宝璐:美玉。 3、承宇。《九章·涉江》:“云霏霏而承宇”。承宇:指山中云气旺盛而与屋檐相承接。

100个出自楚辞诗经的宝宝取名,家长取名不发愁

100个出自楚辞诗经的宝宝取名,家长取名不发愁 名字不仅是一个人的名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时候也是一个人人格魅力的体现,就算有着十分好看的外表和能力,一个难等大雅之堂的名字必定是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如何才可以取出一个好听文雅的名字呢? 这里大家可以使用诗经楚辞进行取名,提取经典的诗歌中的词语,即好听也十分的有意义,下面就和大家分享100个好听发诗经取名。 【以下名字均来自美名宝】 好听美好女宝宝取名:

1.仙琳/ 《苏武慢》/ 凌云翰/ 花上莺啼,云间犬吠,偶到洞仙琳宇 2.若雪/ 《公无渡河》/ 李白/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3.紫花/ 《尚书命题瓦砚》/ 徐寅/ 凿山青霭断,琢石紫花轻 4.夜柳/ 《途中寒食题黄梅临驿寄崔融》/ 宋之问/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5.香梅/ 《蝶恋花》/ 欧阳修/ 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 6.慕灵/ 《谁氏子》/ 韩愈/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7.寻真/ 《题香山新经堂招僧》/ 白居易/ 谁能来此寻真谛,白老新开一藏经

8.晓兰/ 《青毡帐二十韵》/ 白居易/ 深藏晓兰焰,暗贮宿香烟 9.璇霄/ 《绿头鸭》/ 曹勋/ 应乘乾、彩虹流渚,惊电绕、璇霄枢斗 10.依灵/ 《题庐山东寺远大师影堂》/ 李中/ 杉桧已依灵塔老,烟霞空锁影堂深 11.笑柏/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 柳宗元/ 善幻迷冰火,齐谐笑柏涂 12.水佩/ 《洞仙歌》/ 赵子发/ 思君持羽扇,来伴微吟,水佩风环饮松露 13.月虹/ 《萍》/ 李峤/ 二月虹初见,三春蚁正浮 14.韵韵/ 《天净沙》/ 乔吉/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 15.盈姿/ 《念奴娇归潜志卷八按此词,朝野遗记作张孝》/ 宇文虚中/ 飞步盈盈姿媚巧,举世知非凡俗 16.彩依/ 《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白居易/ 粉壁有吴画,笔彩依旧鲜 17.雪莲/ 《点绛唇》/ 梁羽生/ 雪莲鸳谱,冷香飞入诗句 18.平绿/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白居易/ 林晚青萧索,平绿渺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