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果树重要部位需防冻害

果树重要部位需防冻害

果树重要部位需防冻害

果树人工种子研究进展

课程论文题目: 果树人工种子研究进展 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任课老师: 2012 年12月15 日

果树人工种子研究进展 摘要:人工种子在果树种苗生产和育种等方面具有很多天然种子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因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目前仍未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应用。为此,笔者从人工种子制作技术研究进展和人工种子在几种 重要果树上的应用2 个方面,系统阐述果树人工种子的研究进展,提出高质量同步化繁殖体的获得、包埋技术、转株率和存活率4个因素是限制人工种子商业应用的主要因素,也是今后果树人工种子技术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人工种子;包埋繁殖体;转株率;存活率 种子是种子植物所特有的有性繁殖器官。种子的结构一般由胚、胚乳和种皮3 部分组成。从来源上讲,自然界中正常的植物种子分为2 类:一类是植物经过受精作用后由胚珠发育形成;另一类是植物不经过受精作用由不定胚直接发育形成。随着生产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高只靠年生产量有限的种子或无性繁殖器官进行生产繁殖已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寻找一种可周年进行生产繁殖的替代方法势在必行,于是随着植物组织细胞培养的发展,人工种子应运而生。 人工种子的概念,首先是在1978 年由Murashige在第4 届国际植物组织细胞培养大会上提出,他认为随着组织培养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用少量的外植体同步培养出众多的胚状体,这些胚状体被包埋在某

种胶囊使其具有种子的功能,可以直接用于田间播种。日本学Kamada[1]于1985 年首先将人工种子的概念延伸,他认为使用适当的方法包埋由组织培养所产生的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分生组(芽,愈伤组织,胚状体和生长点等),可取代天然种子用于播种的颗粒体均可称为人工种子。中国科学家德富等[2]于1995 年将人工种子的概念进一步扩展,他们认为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体细胞胚或能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分生组织,包埋在含有营养物质和具有保护功能的外壳 形成的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发芽出苗的颗粒体均可称之为人工种子。 人工种子本质上属于无性繁殖,与天然种子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可对一些自然条件下不结实或种子很昂贵的植物进行繁殖;(2)固定杂种优势;(3)可人为控制作物生长发育和抗性;(4)可以保存及快速繁殖脱病毒苗,克服某些植物由于长期营养繁殖所积累的病 毒病等芽和根很容易从藻酸盐颗粒中萌发出来。在易破碎的藻酸盐胶囊中应用硝酸钾在几种植物中已有相关报道。藻酸盐颗粒的硬化受藻酸钠和氯化钙浓度的影响,并且随繁殖体和植物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包埋技术的一些潜在优势包括:简便操作,保持植物遗 传的一致性和直接播种于大田或温室。 人工种子研究早期多以模式植物为主,后来逐渐转向经济作物、粮作物及经济林木等,但直到最近几年,果树人工种子研究才逐渐成为热点。因此,笔者总结最近几年国外科学工作者在果树人工种子方面的

果树冻害的预防与补救措施

果树冻害的预防与补救措施 冻害是影响果树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果树冻害是由于外界温度降至0℃以下时,引起树体细胞间隙结冰、原生质和细胞壁间结冰及原生质结冰,破坏了细胞结构,从而使细胞失去生活力。降温速度快,辐度大,持续时间长,或解冻迅速,都会加重冻害。冻害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明霜冻,即晴天夜晚温度骤降,叶面结霜出现冻害; (2)解冻过猛,果树因一时适应不了而受害; (3)暗冻,即长期阴雨,造成果树不能制造养分而受冻; (4)冰冻,即阴雨结冰; (5)寒风害,强寒风加速叶片水分蒸发,造成脱水萎蔫; (6)干冻,土壤干旱时遇低温,造成大量叶片挂而不落; (7)雪压。 一、加强对果树冻害的预防,消除“果品采后管理结束了”的思想。 果实采收后要加强果园管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冻害产生的影响。 1 采后及时根外追肥,恢复树势,提高抗旱能力。 2 在果树行间覆盖作物秸秆、树叶或在果树周围1米的直径范围内铺设地膜等,既可保墒,又能提高地温的果园覆草法; 3 针对果树根颈部易受冻的特点,对果树进行培土15厘米,开春后再扒开;

4 在大冻到来前,用稻草绳缠绕主干、主枝,或用稻草捆好包裹树主干; 5 主干刷白:对果树主干,特别是离地面0.5米的主干,用生石灰1.5公斤、食盐0.2公斤、硫磺粉0.3公斤、油脂少许(作用是避免雨水淋刷)、水5公斤,拌成糊状溶液制成涂白剂刷干,减少因太阳出来,地面解冻前而产生的辐射热而造成的温差伤害树干; 6 冻前灌水或冻时喷水防寒,利用水结冰降温时放出大量潜热的原理,在封冻前土壤“夜冻昼化”时对果树进行灌水或在冻害将发生时喷水,使地温保持相对稳定,从而减轻冻害。但灌水要灌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7 熏烟防冻法,根据气象预报,天气急剧降温的夜间采用。燃料以锯末、糠壳、碎秸秆为好。在午夜12时左右点燃,注意控制火势,以暗火浓烟为宜。一般每亩果园可点3—4个燃火点,使烟雾全覆果园,以减缓地面散热降温,并增加空气中的热量。据测定,熏烟法一般可使气温提高3—4℃。冬季冷空气容易聚集的地势低洼果园,该法效果尤好; 8 寒冷初期或寒冷前天左右,人工树冠喷布抑蒸保温剂,提高树体汁液浓度,增强抗寒性,使叶面覆盖一层薄膜,抑制水分蒸散,能起到防冻作用,但有轻度落叶现象; 9 在结冰或下雪天气及时摇落冰柱或积雪; 10 加强苗地及中幼龄园的管护,搭棚或用稻草覆盖防寒防冻。 二、对已遭受冻害的果树,冻后的当年及来年都应采取补救措施,

果树耐盐性研究进展

果树耐盐性研究进展 摘要:果树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存在大量特异的 资源,蕴藏着珍贵的特有基因。加强对这些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挖掘有价值基因,阐明果树耐盐蛋白的功能及调控机制在科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植物耐 盐性是一个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克隆耐盐相关基因,通过遗传工程手段提 高果树的抗盐性,培育耐盐碱果树品种还有待进一步的努力。 关键词:果树;耐盐性;研究;进展 1 果树耐盐机制 1.1 渗透调节 盐胁迫下,果树的渗透调节主要通过积累无机离子和小分子有机物质实现的,特别是轻度和中度盐胁迫条件下主要由渗透调节作出响应,从而降低根际区土壤 水势。对积累无机离子获得渗透调节的果树来讲,排盐越有效,其主动渗透调节 的能力越差。参与果树渗透调节的无机离子主要有Na+、K+和Cl-,但这几种离子 在不同的果树中是不同的。有些果树选择K+而排除Na+,有些果树选择Na+而排 除K+。虽然盐胁迫可引起Cl-含量的增加,但有人认为Cl-是作为平衡Na+或K+电 荷的物质被动进入细胞内,对植物的渗透调节作用不大。果树体内积累更多的无 机离子将影响果实的品质,有机物质的积累显得更为重要。在果树中发现有多种 相溶性有机物质,如含N化合物(脯氨酸、甜菜碱、氨基酸、多胺)和糖类及其 衍生化合物等。这些相溶性物质可以维持细胞膨压,而且能稳定细胞中酶分子的 活性构象,保护酶免受盐离子的直接伤害,以及能量和N的利用库。 1.2 离子的选择 吸收盐土植物和淡土植物根系细胞质都不能忍受高浓度的盐,因此在盐条件 下这些植物或者是限制过多的盐进入(即拒盐),或者是把Na+离子分配到各个 不同组织中从而便利代谢功能(即分配原理)。限制过多的Na+进入到根系细胞 或者木质部的一种途径是维持一个最佳的细胞质K+/Na+比值。一般地,在轻度或 中度盐害条件下,拒盐是十分有效的,但是高盐条件下盐土植物通过分配原理抵 抗盐胁迫。拒盐是相对的,无论是耐盐还是盐敏感的果树,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浓 度的Na+。与植物拒盐性非常相关的是果树对离子的选择吸收。由Na+引起的K+ 吸收减少是众所周知的竞争过程。较高的K+/Na+选择性与柑橘的耐盐性有关。除 了离子的选择还可对离子比进行选择运输。盐胁迫下耐盐的油橄榄品种具有较高 的K+/Na+比,梢K+/Na+高于根K+/Na+。 1.3 离子区域化 盐胁迫下,果树吸收Na+、Cl-等离子必须累积于液泡中,否则会干扰细胞质 及叶绿体等细胞器中的生理生化代谢。盐分积累于液泡中是维持细胞质中高 K+/Na+的最有效机理之一。一个盐敏感的大麦品种细胞质中Na+离子水平是耐盐 品种的10倍。中度盐胁迫条件下,一些植物似乎对主要的离子(如K+、Ca2+、Mg2+和NO-3)产生选择性,将其分配到幼叶;在重度盐胁迫条件下,对NO-3没有吸收。盐离子区域化依赖离子的跨膜运输。 2 果树对盐胁迫的生理应答 2.1 细胞膜透性 膜系统是植物盐害的主要部位,细胞膜是感受逆境胁迫最敏感的部位之一。 葡萄、枣和苹果叶片的细胞膜透性均随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发现水杨酸可以降低NaCl胁迫下阿月浑子叶片的电解质渗漏率,降低相对含水量以减轻盐害。

设施果树研究进展综述

1 引言 果树设施栽培作为露地自然栽培的特殊形式,主要是利用温室、塑料大棚或其他农业工程设施,改变或控制果树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达到果品生产的目标[1]。果树设施栽培能够使果树生长免受自然灾害影响;通过合理调节果树的生长成熟周期,可实现果实提前或延后成熟或一年多次结果来延长市场供应期;果树设施栽培还有助于不断扩增果树的种植区域。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果需求量逐步增大,果品淡季供应经济效益提高;另外果树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园艺物资材料的改进,工业高技术所致的环境控制自动化以及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等也为果树设施栽培提供了技术保障[2]。社会需求增大,技术保障逐渐完善使得设施果树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果树生产中的高效产业之一。 2国内外设施果树栽培的现状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世界各国农业已由传统生产方式转向设施栽培,现已形成设施制造、生产资料、环境控制为一体的多功能体系。在设施果树栽培中,以葡萄最多,其次是桃、樱桃、李子、杏、无花果等[4];在草本植物中,草莓种植最多。 国外设施果树栽培现状[5] 发达国家设施栽培具有发展早、起点高、应用广泛等特点,现在日本、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以色列等国家处于领先位置。日本在设施果树栽培设备、技术及种植规模等方面走在世界最前列,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设施栽培、温室配套和综合环境调控技术,具有面积大(已达9000公顷)、设施栽培和果树种类多等特点。近几年日本果树设施栽培面积发展较快,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果树设施栽培面积已占其果树生产面积的60%[6],而且在技术方面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2010年,日本投入使用50座管架塑料温室,已形成一个“植物工厂”。这种轻型管架温室具有用材省、拆卸方便,有利于解决土壤连作障碍等特点。在荷兰和以色列两国,设施栽培面积均较大,但在果树方面则应用相对较少。荷兰主要应用在花卉和蔬菜等方面,其产品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以色列目前温室面积大约有5000公顷,主要集中在花卉和果蔬生产等方面。 国内设施果树栽培现状 相对于国外,我国果树设施栽培起步较晚。总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

果树根系研究进展概况

一、果树研究的最新进展 1. 根据双作物系数法计算的全生育期平均作物系数为0.90-0.91,液流法和水量平衡法的测定值分别为0.88 - 0.91 和0.93 -0.97。除生育初期计算值明显大于实测值外,其余生育期以及全生育期平均作物系数计算值与液流法测定值基本相似;而作物系数计算值在生育初期和生育末期均小于水量平衡法的测定值,在其它生育期则与水量平衡法测定结果相似。虽然利用双作物系数法计算的土壤蒸发系数和基础作物系数与实测值有一定的差异,但计算的蒸散量以及作物系数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因此,可以利用双作物系数法估算干旱半干旱地区充分灌溉条件下桃树的蒸散量和作物系数,并据此初步制定桃树灌溉制度。(仝国栋等,2016,双作物系数法计算华北地区桃树蒸散量的可靠性评价)。 2. 由于水分利用效率可在单叶、植株、群体上分别表达,目前大部分研究中的水分利用效率仅仅是体现在单叶瞬时水平上,但从农业灌溉上说,植株水平和群体水平上的长时间跨度(至少3-5年)的研究才更有说服力,同样的,对植株光合作用的相关研究也应注重在群体水平上的表达。设施栽培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但是对水分管理要求高,要想提高品质,保证产量,就需在适宜的生长阶段提供适量的水分。研究应注重设施栽培下节水灌溉技术体系研究,包括灌溉方式,灌溉制度,水肥耦合效应等。针对本文讨论的调控亏缺灌溉和交替根区灌溉这两种制度而言,由于涉及农业气象、土壤条件、植物生理等多种因素,因此在生产实践方面做的研究比较薄弱,今后的研究应考虑到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土质、不同品种下适宜的土壤水分调控方法,包括水流入渗特性,含水量下限阈值等,才能做到因地制宜,摸索出适于当地的节水灌溉制度(王晓玥等,2016,两种新型灌溉制度-调控亏缺灌溉(RDI)和交替根区灌溉(APRI)在葡萄上的研究进展)。 3. 二年生母枝不同修剪程度直接影响樱桃树体高度、树冠直径、树干高度、干周,二年生母枝长度和直径净生长量,新梢长度、直径、发枝量和节间长度,二次梢长度、直径、发枝量和节间长度等,修剪越重,树体越矮,反之,树体越高。通过合理的修剪能够调节樱桃树树体的高度和树干的粗度,也能够促进母枝、新梢和二次梢的生长。二年生母枝着生位置直接影响樱桃树体二年生母枝长度和直径净生长量,新梢长度、直径、发枝量和节间长度,二次梢长度、直径、发枝量和节间长度等。不同年生母枝直接影响樱桃树体母枝长度和直径净生长量,新梢的长度、直径、发枝量和节间长度等。一年生母枝着生位置直接影响树体母枝长度和直径净生长量,新梢长度、直径、发枝量和节间长度等(金方伦等,2016,夏季不同修剪方法对樱桃生长发育的影响)。 二、果树的根系研究情况

设施果树研究进展综述

设施果树研究进展综述 1 引言 果树设施栽培作为露地自然栽培的特殊形式,主要是利用温室、塑料大棚或其他农业工程设施,改变或控制果树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达到果品生产的目标[1]。果树设施栽培能够使果树生长免受自然灾害影响;通过合理调节果树的生长成熟周期,可实现果实提前或延后成熟或一年多次结果来延长市场供应期;果树设施栽培还有助于不断扩增果树的种植区域。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果需求量逐步增大,果品淡季供应经济效益提高;另外果树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园艺物资材料的改进,工业高技术所致的环境控制自动化以及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等也为果树设施栽培提供了技术保障[2]。社会需求增大,技术保障逐渐完善使得设施果树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果树生产中的高效产业之一。 2国内外设施果树栽培的现状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世界各国农业已由传统生产方式转向设施栽培,现已形成设施制造、生产资料、环境控制为一体的多功能体系。在设施果树栽培中,以葡萄最多,其次是桃、樱桃、李子、杏、无花果等[4];在草本植物中,草莓种植最多。 2.1 国外设施果树栽培现状[5] 发达国家设施栽培具有发展早、起点高、应用广泛等特点,现在日本、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以色列等国家处于领先位置。日本在设施果树栽培设备、技术及种植规模等方面走在世界最前列,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设施栽培、温室配套和综合环境调控技术,具有面积大(已达9000公顷)、设施栽培和果树种类多等特点。近几年日本果树设施栽培面积发展较快,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果树设施栽培面积已占其果树生产面积的60%[6],而且在技术方面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2010年,日本投入使用50座管架塑料温室,已形成一个“植物工厂”。这种轻型管架温室具有用材省、拆卸方便,有利于解决土壤连作障碍等特点。在荷兰和以色列两国,设施栽培面积均较大,但在果树方面则应用相对较少。荷兰主要应用在花卉和蔬菜等方面,其产品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以色列目前温室面积大约有

我国设施果树栽培研究进展

我国设施果树栽培研究进展 摘要:果树的设施栽培是果树栽培的重要分支,解决了果品淡季的市场供应问题。设施栽培条件下,环境因子不同于自然条件,有以下特点:温度较高,光照不足,CO2不足,湿度较大等。与露地栽培环境的不同,导致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不同于露地栽培果树,具体表现在树势、营养吸收、营养分配、内源激素、果实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等方面。针对设施栽培条件,从品种选择、环境调控、肥水管理和修剪整形到病虫害防治等的管理方法也不同于露地的栽培方式,本文将进行介绍,同时指出了我国果树设施栽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果树设施栽培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果树设施栽培,是指利用温室、塑料大棚或其它设施,通过改变或控制果树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光照、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对果树生产进行调控的一项新技术。果树设施栽培,不仅可为人们提供新鲜、优质、反季节、超时令、无公害果品,而且以其产量高、品质优、淡季供果售价高等优点,给经营者带来了高额利润。近年来,果树设施栽培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国现代高效果业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经过近30年的发展,现如今果树的设施栽培已成为果树栽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并且栽培技术正逐步提高。 我国的果树设施栽培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此后的20年间几乎停滞不前,到70年代葡萄塑料薄膜日光温室栽培成功,随后塑料大棚试验种植成功,此后果树塑膜大棚及温室栽培在辽宁、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省市逐步开始试验、推广和应用。近年来,由于淡季果品的高利益驱动,同时随着果树矮密栽培技术的发展、设施材料的改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果树设施栽培发展很快。据统计,目前我国设施栽培的果树面积已超过50000hm,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北京、河北和河南等地。其中,山东果树设施栽培面积最大,面积将近20000hm,辽宁、河北、河南、北京等也有大面积栽培。其中栽培最多的是草莓(约占60%)和葡萄(约占20%),其次为桃、油桃、李、杏、樱桃、柑橘、枣、无花果和枇杷等。 根据生产目的的不同,可以将设施栽培分为避雨栽培、促早栽培和延迟栽培等,其中促早栽培是目前国内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形式。实验表明桃树的促早栽培可以起到提前10-50d成熟的效果,而延迟栽培可以延迟10—30d成熟,从而大大延长了果品的供应期。避雨栽培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雨水造成的裂果危害。根据设施栽培的形式又可以分为简易的表面覆盖设施和高度自控化的温室、塑料大棚等[1]。设施栽培还可以避开早春倒春寒的危害,有效控制病虫的危害,利于生产优质无公害果品。果树的设施栽培以日本技术最为先进,意大利、荷兰、加拿大、比利时、罗马尼亚、美国等国亦有大面积种植,我国果树设施栽培起步较晚。目前可以用于设施栽培的有35种,其中落叶果树有12种,常绿果树

果树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果树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摘要对果树多倍体的育种途径和倍性鉴定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果树多倍体的育种途径鉴定方法,指出了多倍体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更好地指导果树多倍体育种技术的开展。 关键词果树;多倍体育种;途径;鉴定;研究进展 多倍体指具有3套或3套以上完整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根据染色体组来源的不同,又分为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1]。多倍化是植物进化变异的自然现象,也是促进植物发生进化改变的重要力量,在植物进化过程中,染色体多倍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与许多物种的形成有关,而且对各个科、属内的进一步分化也十分重要。Masterson于1994年提出,约70%的被子植物在其进化过程中曾经历过1次或多次多倍化事件[2,3]。 1果树多倍体的育种途径 多倍体现象普遍存在于植物界,从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的各个群体中都有多倍体的存在。据统计,果树中,多倍体类型分属于20科、35属、400余种[4]。研究表明,多倍体的成因基本相似,绝大多数是通过未减数配子的融合而形成的[2],且很多多倍体物种是通过多次独立的多倍化过程而重复发生的。从目前研究结果看,果树多倍体主要起源于2种不同的途径,即体细胞染色体加倍以及未减数配子的融合。 由果树多倍体的形成原因可知,果树多倍体的来源有2种,即由体细胞突变形成多倍体和由生殖细胞突变形成多倍体。果树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突变不外有2种原因,即自然突变引起和人为干预引起。因此,果树多倍体的育种途径可简单分为2种,即因自然突变产生的果树多倍体和通过人工诱导产生的果树多倍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果树多倍体育种也有了新的方法,已可以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多倍体果树;另外,不同倍性植株间的杂交也可产生多倍体果树。 据统计,迄今为止,通过人工诱导、生物技术和杂交手段已先后获得了1 000多种多倍体植物,许多品种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取得了巨大的生产效益。应用于果树的主要有四倍体樱桃、三倍体柑橘、三倍体苹果等[5]。 1.1自然突变中发掘果树多倍体

果树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028551(2000)0120061204 果树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王长泉1 刘 峰1 李雅志2 (1.淄博大学 山东淄博 255000;2.山东农业大学遗传所 山东泰安 271018) 摘要:本文对40年来果树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从育成种类和数量,诱变因素利用的 发展,诱变体分离筛选手段的提高等方面进行了概括性论述,并对诱变育种与离体培 养技术的结合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评价。 关键词:果树 诱变育种 嵌合体 离体培养 收稿日期:1998206210 作者简介:王长泉(1970-),男,山东平原人,硕士,淄博大学讲师,从事植物育种研究。 选育丰产、优质的果树新品种,对丰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果树一般是多年生植物,童期长、基因高度杂合,占用的空间大,使得常规育种受到很大限制。早在50年代,Cranhall 和Zwintzscher 等育种学家就开始探索突变育种技术[1],在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从诱变剂的利用到诱变手段及分离筛选技术这一套诱变体系日趋完善,诱变技术和离体培养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的结合更加广泛,育成新品种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1 育成新品种的种类和数量 据FAO/IAEA 的统计资料,通过诱变育种获得的果树新品种数量在近20年内急剧增长。截止到1993年,总计育成各种果树新品种41个(不包括我国育成的品种),其中苹果9个,欧洲甜樱桃8个,欧洲酸樱桃4个,桃、石榴、葡萄、柚、橙、枣各2个,枇杷、无花果、李子、香蕉、杏子、黑穗醋栗、醋栗、油橄榄、葡萄、扁桃及木瓜各1个,共涉及19个果树品种[2]。 我国自60年代开展果树诱变育种以来,到90年代共育成10个品种,其中有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育成的产量高、品质好、少核的418红桔、中育7号、中育8号,广西新广农场育成的丰产、无核的新光雪橙,青海农科院园艺所育成的“东垣红苹果”,内蒙古园艺所育成的品质 好的梨新品种“朝辐1号、2号、10号、11号”和“辐向阳红梨”[3]。2 诱变因素利用的发展 常用诱变剂分为物理诱变剂和化学诱变剂两类。物理诱变剂应用最广泛的是X 射线、 γ射线、 β射线和中子等。研究证明,果树方面按突变频率的大小,其顺序为中子>γ射线(或X 射线)>β射线(Bender ,1970)。如改良苹果杂种时中子处理比X 射线效果更好。Bishop 报道用中子处理比X 射线产生更大比例的二叉枝,用中子处理科兰特苹果得到全红突变体,X 射线处理只能得到扇形变异。据统计国际上育成的果树新品种中,γ射线育成的占6716%,X 射 16 核农学报 2000,14(1):61~64Acta A gricult urae N ucleatae Si nica

中国果树栽培研究进展

中国果树栽培研究进展 摘要:果树设施栽培,是在人工调控环境因素的设施条件下进行的果树促成栽培或延迟栽培,是整个果树业的重要分支。中国果树设施栽培面积截至目前已超过80,000 公顷,位居世界第一位。 关键词:果树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潜力 中国是世界果树的原生中心,对世界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果树栽培历史悠久,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果树起源最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全世界果树资源2'92种,其中主要栽培的有三百多种。而我国拥有世界总量3/5果树种质资源,计396种3500多品种。目前主要栽培的有1'70多种,其中分布广、栽培多、价值高的有苹果、梨桃、栗、柿、枣、山碴、杏、梅、李、樱桃、柑、橘、甜橙、袖、柠檬、批把、香蕉、称猴桃、龙眼、荔枝、橄榄、椰子、草蓦等24平中。中国丰富的果树资源对世界果品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是促进了世界果树品种改良。中国选育出的优良树种和品种被引种世界各国,极大的促进了世界果树生产发展和品种改良。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栽培品种如白梨、花红、海棠果、桃、李、杏、梅、中国樱桃、山碴、板栗、枣、柿子、银杏、香框、称猴桃、荔枝、龙眼、批把、杨梅等许多树种原产于中国。而原产中国的果树,经过长期的栽培选择已形成了众多的生态类型和地方品种,如柿品种有800多个,而梨的栽培品种估计约在3000个以上,枣的品种则有500多个。其次,中国的许多树种具有很强的抗疫病能力和抗逆性,在世界果树品种的留存和抗性强品种的选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04年北美板栗正是利用中国板栗的高度抗病力度过了危机。1904年北美板栗正是利用中国板栗的高度抗病力才度过了危机。中国的山荆子传入欧美后普遍栽培,并与西洋苹果杂交,培育出许多抗寒、抗火疫病的小苹果品种。秋子梨在前苏联种植并培育出抗寒的冬梨品种。再次,中国是世界观赏果树的发源地,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观赏果树的发展。如世界观赏海棠的祖先资源都来自于中国、越南。 中国将海棠作为观赏花木培育,原产的湖北海棠、锡金海棠、山西的武乡海棠、山东的峙山奈子和三叶海棠等作为矮化砧木比之从英国引进具有适应性强、管理容易的特点。另外,中国传统的栽培技术与方式为果树资源更好的保存提供了保证。中国多年来封闭性的栽培,果树异花授粉、实生繁殖的栽培传统,使得许多优良的果树品种得以更好的保存,成就了中国和世界果树资源的多样性。 主流品种依靠引进建国以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培育新品种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 选育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优良品种。随着我国果品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在改革开放后 2 0 多年来作出的调整,引进品种已逐渐成为我国果树主栽品种,自育品种为从美国、日本、意大利等 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的 1 0 0 0 多种果树品种所代替。例如先后引进开发的红富士、新红星、乔纳金苹果已占苹果总面积的 7 5 % 以上,有些苹果生产区引进品种比例高达 9 0 % 以上,而原有的国光、元帅、红星、鸡冠等老品种面积锐减,有些地区甚至很难见到。再如引进的幸水、丰水、新水及金二十世纪等梨品种广为推广,柑橘和香蕉生产中引进品种均已成为我国主要栽培品种。 在引进品种逐渐成为主栽品种的同时,果品生产结构则显现出不合理,过于单一的倾向。 主要表现:首先,栽培树种过于集中。仅苹果、梨和柑桔三个树种栽植面积过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