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类计算工具的发展概述

人类计算工具的发展概述

人类计算工具的发展概述
人类计算工具的发展概述

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人类最初用手指进行计算。人有两只手,十个手指头,所以,自然而然地习惯用手指记数并采用十进制记数法。用手指进行计算虽然很方便,但计算范围有限,计算结果也无法存储。于是人们用绳子、石子等作为工具来延长手指的计算能力,如中国古书中记载的“上古结绳而治”,拉丁文中“Calculus”的本意是用于计算的小石子。

最原始的人造计算工具是算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最先创造和使用了这种简单的计算工具。算筹最早出现在何时,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但在春秋战国时期,算筹使用的已经非常普遍了。根据史书的记载,算筹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cm,径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算筹采用十进制记数法,有纵式和横式两种摆法,这两种摆法都可以表示1、2、3、4、5、6、7、8、9九个数字,数字0用空位表示,如图2所示。算筹的记数方法为: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这样从右到左,纵横相间,就可以表示任意大的自然数了。

公元前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广泛应用于商业贸易中,算盘被认为是最早的计算机,并一直使用至今。算盘在某些方面的运算能力要超过目前的计算机,算盘的方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

17世纪初,欧洲人发明了计算尺,类似的计算尺一直沿用至今。

19世纪初,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研制差分机,专门用于航海和天文计算,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差分机历时10年研制成功,这是最早采用寄存器来存储数据的计算工具,体现了早期程序设计思想的萌芽,使计算工具从手动机械跃入自动机械的新时代。

1832年,巴贝奇开始进行分析机的研究。在分析机的设计中,巴贝奇采用了三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装置:

⑴存储装置:采用齿轮式装置的寄存器保存数据,既能存储运算数据,又能存储运算结果;

⑵运算装置:从寄存器取出数据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并且乘法是以累次加法来实现,还能根据运算结果的状态改变计算的进程,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条件转移;

⑶控制装置:使用指令自动控制操作顺序、选择所需处理的数据以及输出结果。

巴贝奇的分析机是可编程计算机的设计蓝图,实际上,我们今天使用的每一台计算机都遵循着巴贝奇的基本设计方案。但是巴贝奇先进的设计思想超越了当时的客观现实,由于当时的机械加工技术还达不到所要求的精度,使得这部以齿轮为元件、以蒸汽为动力的分析机一直到巴贝奇去世也没有完成。

19世纪,法国人制作成功第一台成品计算机,非常的可靠,可以放在桌面上,在后来的90多年间一直在市场上出售。之后,计算工具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20世纪40年代,也就是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它非常的庞大,真空管的损耗率相当高,几乎每15分钟就可能烧掉一支真空管,操作人员须花15分钟以上的时间才能找出坏掉的管子,使用上极不方便。这是两位发明人莫奇来和爱克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工具已完全渗入了人类的活动领域。

计算工具发展简史

计算工具发展简史 张郭男北大哲学系2010级---1192772452@https://www.wendangku.net/doc/8310546354.html, 从最早有实物见证的计算工具-----算筹,到现在以快速,高效,智能,大容量存储,多媒体再现,网络共享和自动化处理为特点的功能强大的现代计算机的出现,计算工具已由人类手的延伸发展到脑的延伸,人类的信息处理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一个个激动人心的里程碑耸立在路旁,标记着当时人们的成就。 最早有实物见证的计算工具是诞生于中国的算筹,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竹制小棍子,可以看做是它的硬件,而它的摆法便是其软件了。由于它在运算时使用十进位制,又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软件运算系统,这个传统在相当程度上使中国古代的数学水平长期领先于其他民族。后来算盘也被发明,成为西方计算工具传入前中国人计数的主要工具,两千余年的实践中算盘的计算口诀也发展到极成熟的地步,乃至一个熟练的使用算盘的会计有时可以在速度上击败使用计算器的工人,也就是说通过操纵者的熟练可以使运算速度达到惊人的水平。这样的优

势使中国的计算工具长期没有向西方的自动计算的,现代的方向发展,而是近于停滞不前。 而到了1642年,西方在计算工具方面取得了进展,第一台机械计算器-------加法器由19岁的帕斯卡制作成功。加分器是对中国算盘式的主要凭借操纵者素质提高来提高运算速度的计算机模式的一个突破,它第一次确立了计算机器的概念。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对加法器加以改良,发明了可以做乘除运算的计算器。人类的计算工具开始趋向于自动化,现代计算机的出现于是具有了可能。但加法器和乘法器的出现只是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中国算盘的思路,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计算机还需时日。 下一个在人类计算工具发展历史上留下痕迹的,是巴贝奇设计的差分机。1822年差分机的模型出现,"这台机器不论在可能完成的计算范围、简便程度以及可靠性与精确度方面,或者是计算时完全不用人参与这方面,都超过了以前的机器。"这句话道出了差分机的先进性。它第一次引进了程序控制的思想,“它能够按照设计者的旨意,自动处理不同函数的计算过程”,这是个了不起的进步。1834年,野心勃勃的巴贝奇在1822年的基础上进行了大的改进,并取名为分析机。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限制,分析机仅仅停

书写工具的发展史

书写工具的发展史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书写工具的 发展史 黄夏荻 纵观人类历史,是无论如何都离不开书写工具的。若没有用于记录的纸和笔,我们的文化、技术的传承只能靠口口相传,那今天的一切可能也无法存在了。早在远古时期,原始人就会使用石头在石头上刻画图案,或者使用燃烧取暖后的木材变成的炭棒在石壁上涂写,也可能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出要不了多久就会消失的信息。再往后,人类开始学会利用液体状的墨水书写,也慢慢演变成了现代的书写工具。 如果要给书写工具分类的话,按照其使用原理大致可以分成三种。。 由于第一种方式记录速度慢,费时费力,多见于古代石刻、甲骨等;能快速使用时是 在易 形变材质 上留下痕 迹,如在沙地上写字,不容易保持原样。上述算不上现在意义上的书写,而应该被归为雕刻一类,故不加以赘述。 <从炭棒到铅笔 不会搞脏手的设计> 1564年,在英格兰一个叫巴罗代尔 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种黑色矿物——石 墨。很快,当地的一些牧羊人发现,可以 石墨碳棒 1. 在另一材料的表面留下凹痕形成内容(略) 2. 在另一材料的表面附着粉末类固体材质形成内容 3. 在另一材料的表面先留下液体痕迹,干后形成内容(搭配吸水材质使用如木材/纸)

用石墨在羊身上画上记号。受此启发,人们把石墨块切成小条拿来写字和绘画。但石墨条很容易弄脏手,而且容易折断。 1761年,德国化学家法伯尔解决了这个问 题:他先把石墨矿石研磨成粉末,用水冲洗去 杂质,获得纯净的石墨粉;接着,他又在石墨 粉中掺入硫磺、锑、松香等物质;然后再将这 种混合物加热凝固,并压制成笔的形状,这是铅笔最早的雏形。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孔德发明的“铅笔”实际上还只是铅笔芯。给铅笔芯套上木杆“外现代铅笔 套”的任务,是1812年,美国一名叫威廉·门罗的木匠完成的。门罗发明的机械可以切割出长5至18厘米的标准化细木条,并能在细木条中间挖出一条刚好适合铅笔芯的凹槽。将铅笔芯放入槽内,再把两条木条对紧、粘合,这就制成了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铅笔杆。直到今天,这仍是制造普通笔杆的标准流程。 在固体材料的使用中,现在依旧沿用的还有学校所使用的粉笔,绘画上使用的色粉笔、蜡笔。原理类似。 <使用墨水的巧思从古至今> 1.毛笔——使用兽毛吸水 传说中毛笔的发明是在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非常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那时,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书写速度很慢。那种笔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会把非常贵重的绢给弄脏了。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笔的念头,这次要写大量的战况报告,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 战争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 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 回到营房之后,蒙恬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

新版泸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计算工具的发展史》教案(2018新教材)

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现在人们常用计算器来计算,既快捷,又精准,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方便。但是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式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放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为红和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运算工具。早在公元15世纪,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它计算数目较大的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算盘已经基本具备了现代计算器的主要结构特征。例如,拨动算珠,也就是向算盘输入数据,这时算盘起着“储存器”的作用;运算时,珠算口诀起着“运算指令”的作用,而算盘则起着“运算器”的作用。当然,算珠毕竟要靠人的手来拨动,而且也根本谈不上“自动运算”。 除中国外,其它中古的国家亦有各式各样的计算工具发明,例如罗马人的「算盘」,古希腊人的「算板」,印度人的「沙盘」,及英国人的「刻齿本片」等。这些计算工具的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同样是透过某种具体的物体来代表数,并利用对物件的机械操作来进行运算。 比例规:伽利略发明了「比例规」,它的外形像圆规,两脚上各有刻度,可任意开合,是利用比例的原理进行乘除比例等计算的工具。纳皮尔筹:15世纪后,「格子算法」通行于中亚细亚及欧洲,纳皮

尔筹便是根据了「格子算法」的原理,但与格子算法不同的是它把格子和数字刻在「筹」﹝长条竹片或木片﹞上,这便可根据需要拼凑起来计算。 计算尺:在1614年,对数被发明以后,乘除运算可以化为加减运算,对数计算尺便是依据这一特点来设计。1620年,E?冈特最先利用对数计算尺来计算乘除。1632年,奥特雷德发明了有滑尺的计算尺,并制成了圆形计算尺。1652年,R?比萨克制成了有固定尺身和滑尺的计算尺。1850年,V?曼南在计算尺上装上游标,因此而受到当时科学工作者,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所广泛采用。 机械计算机:机械式计算机是与计算尺同时出现的,是计算工具上的一大发明。席卡德﹝1623﹞是最早构思出机械式计算机,他在给天文学家J?开普勒的信﹝1623,1624﹞上描述了他发明的四则计算机,但并没有成功制成。而能成功创制第一部能计算加减法的计算机是 B?帕斯卡﹝1642﹞,在1671年,G?W?莱布尼茨发明了一种能作四则运算的手摇计算机,是长1米的大盒子。自此以后,经过人们在这方面多年的研究,特别是经过L?H?托马斯,W?奥德内尔等人的改良后,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手摇计算机,并风行全世界。于17世纪末,这种计算机传入了中国,并由中国人制造了12位数的手摇计算机,独创出一种算筹式手摇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一种能依照一定的「程序」自动控制的计算机。19世纪初,法国的J?M?雅卡尔发明了用穿孔卡片来控制的纺织机,1822年,英国的C?巴贝奇便根据同一原理制成了一部能执行计算程序的差分机,并于1834年,设计了一部完全程序控制的分析机,可惜碍于当时的机械技术所限制而没有制成,但已包含了现代计算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的组成部分了。

从生产工具看人类社会的演进-1

课程标准 2-4-1 综观中外历史发展的一般过程,明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要点提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们要创造历史,首先必须生存,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这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社会生产的发展,引起国家政治制度、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从而使整个社会面貌都发生了变化。所以,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活动建议:教学的全程,都要结合相关内容,如古代农业社会的生产特点、近代工业社会的生产特点,帮助学生感悟这个道理。 从生产工具看人类社会的演进 【课前准备】 循环播放人类社会发展图片 【导入】 从刚才播放的片花中,我们看到人类从远古一路走来,经过不断的传承、创新、发展,终于有了今天这样庞大的地球村和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在回望人类历史时,我们总会追问:人类社会是怎样发展而来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历史,从生产工具角度去看人类社会的演进。 【新课】 走进国家博物馆 出示:石耜铁犁铧图片 师:这是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地下一层古代中国展厅中的2件古农具,知道它们在农业生产中的用途吗? 生:石耜是用来掘土翻地的,一掘一退,边掘边退,出示示意图,我们称耜耕;铁犁铧是犁耕,安装在在木犁头或石犁头上,可以松土划沟,出示示意图)师:这两件古农具出土,说明了什么?(已经出现了农耕;石器耜耕;铁器牛耕,农业生产工具改进了……) 补充:光靠铁犁铧还不足以证明当时有牛耕了。牛耕是牛与犁的结合。犁的存在是牛耕出现的先决条件。除了犁,还要有牛,要存在牛与犁结合起来耕地的可能。那么当时,有没有牛被运用于农业生产呢?在国家博物馆还收藏着这么一尊文物。 链接:图片牛尊

计算工具的历史发展

计算工具[Calculating Devices]是计算时所用的器具或辅助计算的实物。 人们从数学产生之日,便不断寻求能方便进行和加速计算的工具。因此,计算和计算工具是息息相关的。 中国古代的数学是一种计算数学,当时的人创造了许多独特的计算工具及与工具有关的计算方法,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人已开始用算筹作为计算工具,并在公元前3世纪得到普遍的采用,一直沿用了二千年。后来,人们发明了算盘,并在15世纪得到普遍采用,取代了算筹。它是在算筹基础上发明的,比算筹更加方便实用,同时还把算法口诀化,从而加快了计算速度。后来更发现算盘对人类有较强的数学教育功能,因此源用至今,并流传到海外,成为一种国际性的计算工具。 除中国外,其它中古的国家亦有各式各样的计算工具发明,例如罗马人的「算盘」,古希腊人的「算板」,印度人的「沙盘」,及英国人的「刻齿本片」等。这些计算工具的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同样是透过某种具体的物体来代表数,并利用对物件的机械操作来进行运算。 近代的科学发展促进了计算工具的发展: 比例规:伽利略发明了「比例规」,它的外形像圆规,两脚上各有刻度,可任意开合,是利用比例的原理进行乘除比例等计算的工具。 纳皮尔筹:15世纪后,「格子算法」通行於中亚细亚及欧洲,纳皮尔筹便是根据了「格子算法」的原理,但与格子算法不同的是它把格子和数字刻在「筹」[长条竹片或木片]上,这便可根据需要拼凑起来计算。 计算尺:在1614年,对数被发明以后,乘除运算可以化为加减运算,对数计算尺便是依据这一特点来设计。1620年,E?冈特最先利用对数计算尺来计算乘除。1632年,奥特雷德发明了有滑尺的计算尺,并制成了圆形计算尺。1652年, R?比萨克制成了有固定尺身和滑尺的计算尺。1850年,V?曼南在计算尺上装上游标,因此而受到当时科学工作者,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所广泛采用。 机械计算机:机械式计算机是与计算尺同时出现的,是计算工具上的一大发明。席卡德[1623]是最早构思出机械式计算机,他在给天文学家J?开普勒的信[1623,1624]上描述了他发明的四则计算机,但并没有成功制成。而能成功创制第一部能计算加减法的计算机是B?帕斯卡[1642],在1671年,G?W?莱布尼茨发明了一种能作四则运算的手摇计算机,是长1米的大盒子。自此以后,经过人们在这方面多年的研究,特别是经过L?H?托马斯,W?奥德内尔等人的改良后,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手摇计算机,并风行全世界。於17世纪末,这种计算机传入了中国,并由中国人制造了12位数的手摇计算机,独创出一种算筹式手摇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一种能依照一定的「程序」自动控制的计算机。19世纪初,法国的J?M?雅卡尔发明了用穿孔卡片来控制的纺织机,1822年,英国的C?巴贝奇便根据同一原理制成了一部能执行计算程序的差分机,并於1834年,设计了一

计算工具的发展从算筹,算盘到计算器

计算工具的发展从算筹、算盘到计算器 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夏宏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多种渠道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了解数学在中国的悠久历史,感 受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的进步发展,激发爱国热情。 2、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认识算筹、算盘,知道算盘的结构,认识算盘各部 分的名称;知道新型的计算工具——计算器,初步了解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常用键的功能。 3、知道如何用算筹、算盘、计算器表示一些数,并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整理的资料。 2、小棒、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前一阶段,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并在小组内交流,已经初步了解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出示课题《计算工具的发展》。 你们都知道了哪些计算工具? (出示最基本的三种计算工具:算筹、算盘、计算器。) 下面我们就请你们把小组合作的成果向大家做一个展示、介绍。 二、交流: 按照计算工具的发展顺序逐一介绍,要求: 1、简单介绍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 2、各组成果展示、介绍。 老师组织各组学生进行交流,并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加以提炼、指导或作补充介绍。 要求学生对三种计算工具重点了解: 算筹:了解算筹表示数的方法:一位数有两种表示方法——横式、纵式;多位数用纵横相间的方法表示数,“0”用空位。 算盘:了解算盘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名称。

理解定位点的重要性,会读算盘上表示的数,会在算盘上拨出给定的数。 尝试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初步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方法,并进行一些尝试练习。 各组学生交流之后,分别请学生说说听了介绍后的收获及疑问,并进行学生间相互解答。 三、师生共同整理、小结: 运用课件对这三种计算工具再加以补充介绍、加深了解。 小结:听了大家的介绍,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古人怎样用算筹记数、计算,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又先后发明了算盘、计算器。因为算盘有着它特有的优点,所以延用至今,计算器的使用便利,让更多的现代人青睐,而且功能越来越多。 四、反思、总结: 通过学习计算工具的发展史,你有什么收获与想法? 总结:通过这次的学习活动,我们了解的计算工具的发展,而且还明白了学习本领的途径有许许多多,通过同伴的合作能使我们的学习活动更有意义。今天你们的表现很精彩,相信未来新一代计算器的发明家会在我们这些小朋友中产生! 教学设计说明 在学本节知识之前,我用二周时间以“计算工具的发展”为主题,让学生独立的搜集信息,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接着我又根据学生对其中主要的三种计算工具——算筹、算盘与计算器的喜好,请小朋友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就共同感兴趣的一个计算工具作进一步的探究与了解,伙伴合作,群策群力,把大家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筛选,许多小组请教老师、请教家长,上网查寻、图书查阅,把搜集到的资料有的制成了小报、有的制成了演示文稿…… 本节课是对《计算工具的发展》这一内容搜集整理汇编后的成果展示与交流,并对学生的展示作一评价。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感受数学在中国的悠久历史,并对算筹、算盘、计算器有初步的了解。 从学生的前期准备中,我深深体验到了学生的强烈探究欲望与浓厚的学习兴致。当高旻昱同学学会了如何使用动画效果时,高兴得拉着我去看她的作品,从她的灿烂笑容中我看到了学生学到本领后的愉悦。相信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

计算机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一、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 ENIAC PC机 耗资 100万美圆 600美圆 重量 30吨 10kg 占地 150平方米 0.25平方米 电子器件 1.9万只电子管 100块集成电路 运算速度 5000次/秒 500万次/秒 二、计算机发展历史 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 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主要应用于国防和科学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晶体管为主要器件;软件上出现了操作系统和算法语言;运算速度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 3、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 普遍采用集成电路;体积缩小;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 4、第四代计算机(1971~ ) 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 三、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 从1953年开始研究,到1958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计算机 在1982年我国研制出了运算速度1亿次的银河I、II型等小型系列机。 计算机的历史 计算机是新技术革命的一支主力,也是推动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活跃因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学科之一。计算机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战略产业。 现代计算机是一种按程序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通用工具,它的处理对象是信息,处理结果也是信息。利用计算机解决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经营管理、过程控制或人工智能等各种问题的方法,都是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的。这种算法是定义精确的一系列规则,它指出怎样以给定的输入信息经过有限的步骤产生所需要的输出信息。 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计算机使用者针对待解抉的问题,事先编制程序并存入计算机内,然后利用存储程序指挥、控制计算机自动进行各种基本操作,直至获得预期的处理结果。计算机自动工作的基础在于这种存储程序方式,其通用性的基础则在于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共性方法。 计算机的历史 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现代计算机问世之前,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和萌芽期的电子计算机三个阶段。 早在17世纪,欧洲一批数学家就已开始设计和制造以数字形式进行基本运算的数字计算机。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采用与钟表类似的齿轮传动装置,制成了最早的十进制加法器。1678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制成的计算机,进一步解决了十进制数的乘、除运算。

计算机软件发展历史(简史)

计算机软件发展历史(简史) 来源:互联网 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很快。50年前,计算机只能被高素质的专家使用,今天,计算机的使用非常普遍,甚至没有上学的小孩都可以灵活操作;40年前,文件不能方便地在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交换,甚至在同一台计算机的两个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进行交换也很困难,今天,网络在两个平台和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了无损的文件传输;30年前,多个应用程序不能方便地共享相同的数据,今天,数据库技术使得多个用户、多个应用程序可以互相覆盖地共享数据。了解计算机软件的进化过程,对理解计算机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第一代软件(1946-1953) 第一代软件是用机器语言编写的,机器语言是内置在计算机电路中的指令,由0和1组成。例如计算2+6在某种计算机上的机器语言指令如下:10110000 00000110 00000100 00000010 10100010 01010000 第一条指令表示将“6”送到寄存器AL中,第二条指令表示将“2”与寄存器AL 中的内容相加,结果仍在寄存器AL中,第三条指令表示将AL中的内容送到地址为5的单元中。 不同的计算机使用不同的机器语言,程序员必须记住每条及其语言指令的二进制数字组合,因此,只有少数专业人员能够为计算机编写程序,这就大大限制了计算机的推广和使用。用机器语言进行程序设计不仅枯燥费时,而且容易出错。想一想如何在一页全是0和1的纸上找一个打错的字符! 在这个时代的末期出现了汇编语言,它使用助记符(一种辅助记忆方法,采用字母的缩写来表示指令)表示每条机器语言指令,例如ADD表示加,SUB表示减,MOV表示移动数据。相对于机器语言,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就容易多了。例如计算2+6的汇编语言指令如下: MOV AL,6 ADD AL,2 MOV #5,AL 由于程序最终在计算机上执行时采用的都是机器语言,所以需要用一种称为汇编器的翻译程序,把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翻译成机器代码。编写汇编器的程序员简化了他人的程序设计,是最初的系统程序员。

书写工具的发展史

书写工具的发展史 黄夏荻 14122403 纵观人类历史,是无论如何都离不开书写工具的。若没有用于记录的纸和笔,我们的文化、技术的传承只能靠口口相传,那今天的一切可能也无法存在了。早在远古时期,原始人就会使用石头在石头上刻画图案,或者使用燃烧取暖后的木材变成的炭棒在石壁上涂写,也可能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出要不了多久就会消失的信息。再往后,人类开始学会利用液体状的墨水书写,也慢慢演变成了现代的书写工具。 如果要给书写工具分类的话,按照其使用原理大致可以分成三种。。 由于第一种方式记录速度慢,费时费力,多见于古代石刻、甲骨等;能快速使用时是在易形变材质上留下痕迹,如在沙地上写字,不容易保持原样。上述算不上现在意义上的书写,而应该被归为雕刻一类,故不加以赘述。 <从炭棒到铅笔 不会搞脏手的设计> 1564年,在英格兰一个叫巴罗代 尔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种黑色矿物 ——石墨。很快,当地的一些牧羊人 发现,可以用石墨在羊身上画上记号。 受此启发,人们把石墨块切成小条拿 来写字和绘画。但石墨条很容易弄脏 手,而且容易折断。 1761年,德国化学家法伯尔解决了这个 问题:他先把石墨矿石研磨成粉末,用水冲洗 去杂质,获得纯净的石墨粉;接着,他又在石 墨粉中掺入硫磺、锑、松香等物质;然后再将 这种混合物加热凝固,并压制成笔的形状,这 是铅笔最早的雏形。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孔德发明的“铅笔” 实际上还只是铅笔芯。给铅笔芯套上木杆“外套”的任务,是1812年,美国一名叫威廉·门 罗的木匠完成的。门罗发明的机械可以切割出长5至18厘米的标准化细木条,并能在细木条中间挖出一条刚好适合铅笔芯的凹槽。将铅笔芯放入槽内,再把两条木条对紧、粘合,这就制成了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铅笔杆。直到今天,这仍是制造普通笔杆的标准流程。 在固体材料的使用中,现在依旧沿用的还有学校所使用的粉笔,绘画上使用的色粉笔、石墨碳棒 现代铅笔

计算工具发展

石块、贝壳计数 原始社会,人类智力低下,当时把石块放进皮袋,或用贝壳串成珠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计算需要计数的物品。 2. 结绳计数 就是在长绳上打结记事或计数,这比用石块贝壳方便了许多。 3. 手指计数

人类的十个手指是个天生的“计数器”。原始人不穿鞋袜, 再加上十个足趾,计数的范围就更大了。至今,有些民族还用“手”表示“五”, 用“人”表示“二十”, 据推测, “十进制” 被广泛运用,很可能与手指计数有关。 4. 小棒计数 利用木、竹、骨制成小棒记数,在我国称为“算筹”。它可以随意移动、摆放,较之上述各种计算工具就更加优越了,因而,沿用的时间较长。刘徽用它把圆周率计算到3.1410,祖冲之更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在欧洲,后来发展到在木片上刻上条纹,表示债务或税款。劈开后债

务双方各存一半,结帐时拼合验证无误,则被认可。 5.珠算 珠算是以圆珠代替“算筹”,并将其连成整体,简化了操作过程,运用时更加得心应手。它起源于中国,元代末年(1366年)陶宗义著《南村辍耕录》中,最初提到“算盘”一词,并说“拨之则动”。十五世纪《鲁班木经》中,详细记载了算盘的制作方法。到了现代,一种新型的电子算盘已经问世,它把算盘与电子计算器的长处集为一体,是一种中外结合的新型计算工具。 6. 计算尺 公元1520年,英国人甘特发明了计算尺,运用到一些特的运算中,快速、省时。 7.

手摇计算机 最早的手摇计算机是法国数学家巴斯嘉在 1642 年制造的。 它用一个个齿轮表示数字, 以齿轮间的咬合装置实现进位, 低位 齿轮转十圈,高位齿轮转一圈。后来,经过逐步改进,使它既能做加、减法,又能做乘、除法了,运算的操作更加简捷、快速。 8. 电子计算机 随着近代高科技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在二十世纪应运而生。 它的出现是“人类文明最光辉的成就之一”,

计算机发展史简介

一、计算机发展史简介 人类所使用的计算工具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计算工具相继出现了如算盘、计算尺、手摇机械计算机、电动机械计算机等。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这台计算机共用了18000多个电于管组成,占地170m2,总重量为30t,耗电140kw,运算速度达到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300次乘法。从计算机的发展趁势看,大约2010年前美国就可以研制出千万亿次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在短短的50多年里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IC)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四个阶段的发展,使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正朝智能化(第五代)计算机方向发展。1.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第一代电于计算机是从1946年至1958年。它们体积较大,运算速度较低,存储容量不大,而且价格昂贵。使用也不方便,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所编制的程序的复杂程度难以表述。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只在重要部门或科学研究部门使用。 2.第二代电子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是从1958年到1965年,它们全部采用晶体管作为电子器件,其运算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的速度提高了近百倍,体积为原来的几十分之一。在软件方面开始使用计算机算法语言。这一代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及工业控制。 3.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是从1965年到1970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电子器件,并且出现操作系统,使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们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文字处理、企业管理、自动控制等领域,出现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管理系统,可用于生产管理、交通管理、情报检索等领域。 4.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是指从1970年以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为主要电子器件制成的计算机。例如80386微处理器,在面积约为10mm X l0mm的单个芯片上,可以集成大约32万个晶体管。 第四代计算机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1~1973年,微处理器有4004、4040、8008。1971年Intel公司研制出MCS4微型计算机(CPU为4040,四位机)。后来又推出以8008为核心的MCS-8型。 第二阶段是1973~1977年,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改进阶段。微处理器有8080、8085、M6800、Z80。初期产品有Intel公司的MCS一80型(CPU为8080,八位机)。后期有TRS-80型(CPU为Z80)和APPLE-II型(CPU为6502),在八十年代初期曾一度风靡世界。 第三阶段是1978~1983年,十六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有8086、

计算工具的历史演变过程

计算工具的历史演变过程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进行运算时所运用的工具,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变化。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艰辛历程和广阔前景。 现在我们溯本求源,看一看计算工具是怎样演化的: 1.石块、贝壳计数 原始社会,人类智力低下,当时把石块放进皮袋,或用贝壳串成珠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计算需要计数的物品。 2.结绳计数 就是在长绳上打结记事或计数,这比用石块贝壳方便了许多。 3.手指计数 人类的十个手指是个天生的“计数器”。原始人不穿鞋袜,再加上十个足趾,计数的范围就更大了。至今,有些民族还用“手”表示“五”,用“人”表示“二十”,据推测,“十进制”被广泛运用,很可能与手指计数有关。 4.小棒计数 利用木、竹、骨制成小棒记数,在我国称为“算筹”。它可以随意移动、摆放,较之上述各种计算工具就更加优越了,因而,沿用的时间较长。刘徽用它把圆周率计算到3.1410,祖冲之更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在欧洲,后来发展到在木片上刻上条纹,表示债务或税款。劈开后债务双方各存一半,结帐时拼合验证无误,则被认可。 5.珠算

珠算是以圆珠代替“算筹”,并将其连成整体,简化了操作过程,运用时更加得心应手。它起源于中国,元代末年(1366年)陶宗义著《南村辍耕录》中,最初提到“算盘”一词,并说“拨之则动”。十五世纪《鲁班木经》中,详细记载了算盘的制作方法。 到了现代,一种新型的电子算盘已经问世,它把算盘与电子计算器的长处集为一体,是一种中外结合的新型计算工具。 6.计算尺 公元1520年,英国人甘特发明了计算尺,运用到一些特殊的运算中,快速、省时。 7.手摇计算机 最早的手摇计算机是法国数学家巴斯嘉在1642年制造的。它用一个个齿轮表示数字,以齿轮间的咬合装置实现进位,低位齿轮转十圈,高位齿轮转一圈。后来,经过逐步改进,使它既能做加、减法,又能做乘、除法了,运算的操作更加简捷、快速。 8.电子计算机 随着近代高科技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在二十世纪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是“人类文明最光辉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其运算效率和精确度之高,是史无前例的。在此之前,英国数学家桑克斯用了22年的精力,把圆周率π算到小数点后707位,以至在他死后,人们在其墓碑上刻着π的707位数值,表达了对他的毅力和精神的钦佩。

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

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 现在我们所说的计算机,其全称是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通用”是指计算机可服务于多种用途,“电子”是指计算机是一种电子设备,“数字”是指在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均用0和1的编码来表示。计算机的出现是20世纪最卓越的成就之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不断地发明和改进计算工具,从古老的“结绳记事”,到算盘、计算尺、差分机,直到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计算工具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手动到自动的发展过程,而且还在不断发展。回顾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从中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1. 手动式计算工具 人类最初用手指进行计算。人有两只手,十个手指头,所以,自然而然地习惯用手指记数并采用十进制记数法。用手指进行计算虽然很方便,但计算范围有限,计算结果也无法存储。于是人们用绳子、石子等作为工具来延长手指的计算能力,如中国古书中记载的“上古结绳而治”,拉丁文中“Calculus”的本意是用于计算的小石子。 最原始的人造计算工具是算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最先创造和使用了这种简单的计算工具。算筹最早出现在何时,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但在春秋战国时期,算筹使用的已经非常普遍了。根据史书的记载,算筹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cm,径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如图1所示。算筹采用十进制记数法,有纵式和横式两种摆法,这两种摆法都可以表示1、2、3、4、5、6、7、8、9九个数字,数字0用空位表示,如图2所示。算筹的记数方法为: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这样从右到左,纵横相间,就可以表示任意大的自然数了。 图1 算筹图2 算筹的摆法 图3 算盘图4 纳皮尔算筹 计算工具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重大改革是算盘,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首先创造和使用的。算盘由算筹演变而来,并且和算筹并存竞争了一个时期,终于在元代后期取代了算筹。算盘轻巧灵活、携带方便,应用极为广泛,先后流传到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等国家,后来又传入西方。算盘采用十进制记数法并有一整套计算口诀,例如“三下五除二”、“七上八下”等,这是最早的体系化算法。算盘能够进行基本的算术运算,是公认的最早使用的计算工具。 1617年,英国数学家约翰·纳皮尔(John Napier)发明了Napier乘除器,也称Napier 算筹,如图4所示。Napier算筹由十根长条状的木棍组成,每根木棍的表面雕刻着一位数字的乘法表,右边第一根木棍是固定的,其余木棍可以根据计算的需要进行拼合和调换位置。Napier算筹可以用加法和一位数乘法代替多位数乘法,也可以用除数为一位数的除法和减法代替多位数除法,从而大大简化了数值计算过程。 1621年,英国数学家威廉·奥特雷德(William Oughtred)根据对数原理发明了圆形计算尺,也称对数计算尺。对数计算尺在两个圆盘的边缘标注对数刻度,然后让它们相对转动,就可以基于对数原理用加减运算来实现乘除运算。17世纪中期,对数计算尺改进为尺座和在尺座内部移动的滑尺。18世纪末,发明蒸汽机的瓦特独具匠心,在尺座上添置了一个滑

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简史

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简史 作者:小鼓槌 来源:《视野》2010年第22期 远古时代(双腿) 类人猿甲:TMD,为什么进化到直立行走的担子要落在我们肩上,就这一个早上,我已经摔了18跤了。 类人猿乙:听说是为了把上面的两肢腾出来打字。直立行走倒也罢了,只是非要让人穿上衣服就比较无耻了,我的屁股上已经被扎了好多洞了。 奴隶社会(人) 奴隶甲:大家都是奴隶,你就不知道为我想想? 奴隶乙:我怎么不为你着想了?我的心、我的人不都已经给了你了么?你还想怎么样? 奴隶甲:你也知道我是万恶的奴隶主的坐骑了,你还把他的伙食提供得那么好,把他喂得那么胖。扛着一头猪走路,是很辛苦的啊……呶,这是一包泻药,当盐巴一样给他当调料。 奴隶乙:唔……好吧! 封建社会(鲁班制造的交通工具) 历史资料:巧工为母作木马车,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 译文:鲁班见自己的母亲走路辛苦,于是经过一番研究和努力为自己亲爱的母亲制造了一辆木头马拉的车,由木头人驾驶。第一次试车的时候,这辆马车拉着他母亲跑了,再也没有回来。 清朝末年(汽车) 慈禧太后:这怎么了得?那个司机竟然坐在最前面的最尊贵的位子上…… 大臣:司机同志,你觉得有没有可能让太后坐得比你更前? 司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太后坐在前面的发动机盖上。 若干天之后,司机从国外拉来了一辆运送砂土的前面带斗的那种翻斗车,把慈禧太后放了进去,并加上了一个玻璃天窗,慈禧太后很开心地坐了进去。

现代(飞机) 空姐广播:因为最近全球航空燃油大幅涨价,我们飞机采用了普通拖拉机使用的煤油,但是排气系统的研发没有跟上,所以我们给大家配发了防毒面具,请大家按照座位下面的说明佩戴…… (李梅摘自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鸡鸡歪歪》)

电动工具国内发展史

电动工具国内发展史 1.石岩港资捷和百得 2.东莞美资TTi 电动工具用户指南 1. 电钻、冲击钻和电锤之间有何不同? 电钻只具备旋转方式,特别适合于在需要很小力的材料上钻孔,例如软木、金属、砖、瓷砖等。冲击钻依靠旋转和冲击来工作。单一的冲击是非常轻微的,但每分钟40000多次的冲击频率可产生连续的力。冲击钻可用于天然的石头或混凝土。它们是通用的,因为它们既可以用“单钻”模式,也可以用“冲击钻”模式,所以对专业人员和自己动手者,它都是值得选择的基本电动工具。电锤依靠旋转和捶打来工作。单个捶打力非常高,并具有每分钟1000到3000的捶打频率,可产生显著的力。与冲击钻相比,电锤需要最小的压力来钻入硬材料,例如石头和混凝土;特别是相对较硬的混凝土。 2. 电钻和冲击钻之间有何重要不同? 电钻具有一个永久固定在其轴承上的主轴,这样可以保证很高的同心度。旋转速度被优化,因此可以更好地在金属上钻孔。冲击钻有一个可在其轴承上移动的主轴,所以同心度自然就没有钻好。冲击钻的旋转速度通常较高,因为它们设计用来在石头上钻孔,这需要较高的冲击频率。 3. 电钻可用于起螺钉吗? 偶尔情况下,自己动手者可用钻(最好具有电子调速和功率控制)在木头上起螺钉。对专业人员来说,使用钻来起螺钉是不经济的,专门的螺丝起子产生的效果质量好,并能节约时间。 4. 哪些情况下你不能使用电钻来起螺钉? 对所谓的硬螺钉联接(金属和金属,螺栓,螺母)来说,突然产生的扭紧力矩会破坏螺钉联接,损坏机器,伤害用户。

5. 速度和加工材料间有何相互关系? 加工的材料越软,速度就越高。材料越硬,速度就越低。因为不同的材料其硬度是不同的,所以你应当确保为相应的材料和钻孔直径选择正确的速度。在专业手册中你可以找到详细的带有经验值的应用表,表中给出的速度值应当认为是简化了的标准值,当进行手工操作时能获得好的效果。其它的速度适用于专用钻和空心钻。你应当按照包装上或操作说明书里提供的建议,如果你的钻孔速度不能精确调整到说明值,请使用下一个有效的值。 6. 如何保养电锤才会使它更耐用? 防尘帽要定期更换。在更换碳刷时,最好对电锤的机械部分进行保养,更换润滑油和主要的O 型圈。出风口的位置要保持畅通。在使用过程中不要外加很大的力,钻深孔需分几次完成。 电动工具国内发展史 1942年,由当时的大威电机厂仿美国的“香槟”牌电钻制造了6MM,13MM的电钻,开创了我国生产电动工具的历史。 在1954年成为我国第一家专业电动工具制造厂。 从1974年我国进行了单相串激电动工具联合设计,经过2年多的努力试制成了双重绝缘单相串激电钻,双重绝缘单相串激角向磨光机,手持式直向砂轮机三个系列以及双重绝缘单相串激模具电磨,曲线锯等20个品种规格的产品。 1976年开始筹建国家级的科研试验基地“中国电动工具检测中心”,“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电动工具认证站”于1985年通过验收,从此我国可以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对国内外各类电动工具的功能参数,安全,噪声,无线电干扰等各种质量参数进行全面的鉴定试验,形式认可,安全认证。 1980年~1985年,电动工具制造业持续高速发展了五年后进入了平稳发展。 1987年以后,许多国外知名品牌的电动工具纷纷抢滩中国,并在我国建立生产工具基地,如:德国BOSCH博世电动工具在浙江杭州,日本牧田电动工具在江苏昆山,日本日立电动工具在上海合资上海日立“龙牌”,在广东番禹生产“日立”和福建合作生产“闽日”牌电动工具,美国得伟电动工具在江苏苏州,“喜利得”电动工具在广东湛江。 目前市场上销售及信誉较好的电动工具无外乎这些品牌。

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

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从1953年开始研究,到1958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计算机在1982年我国研制出了运算速度1亿次的银河I、II型等小型系列机。计算机的历史计算机是新技术革命的一支主力,也是推动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活跃因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学科之一。计算机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战略产业。现代计算机是一种按程序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通用工具,它的处理对象是信息,处理结果也是信息。利用计算机解决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经营管理、过程控制或人工智能等各种问题的方法,都是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的。这种算法是定义精确的一系列规则,它指出怎样以给定的输入信息经过有限的步骤产生所需要的输出信息。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计算机使用者针对待解抉的问题,事先编制程序并存入计算机内,然后利用存储程序指挥、控制计算机自动进行各种基本操作,直至获得预期的处理结果。计算机自动工作的基础在于这种存储程序方式,其通用性的基础则在于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共性方法。计算机的历史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现代计算机问世之前,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和萌芽期的电子计算机三个阶段。早在17世纪,欧洲一批数学家就已开始设计和制造以数字形式进行基本运算的数字计算机。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采用与钟表类似的齿轮传动装置,制成了最早的十进制加法器。1678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制成的计算机,进一步解决了十进制数的乘、除运算。英国数学家巴贝奇在1822年制作差分机模型时提出一个设想,每次完成一次算术运算将发展为自动完成某个特定的完整运算过程。1884年,巴贝奇设计了一种程序控制的通用分析机。这台分析机虽然已经描绘出有关程序控制方式计算机的雏型,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而未能实现。巴贝奇的设想提出以后的一百多年期间,电磁学、电工学、电子学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在元件、器件方面接连发明了真空二极管和真空三极管;在系统技术方面,相继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视和雷达……。所有这些成就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准备了技术和物质条件。与此同时,数学、物理也相应地蓬勃发展。到了20世纪30年代,物理学的各个领域经历着定量化的阶段,描述各种物理过程的数学方程,其中有的用经典的分析方法已根难解决。于是,数值分析受到了重视,研究出各种数值积分,数值微分,以及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把计算过程归结为巨量的基本运算,从而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数值算法基础。社会上对先进计算工具多方面迫切的需要,是促使现代计算机诞生的根本动力。20世纪以后,各个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的计算困难堆积如山,已经阻碍了学科的继续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军事科学技术对高速计算工具的需要尤为迫切。在此期间,德国、美国、英国部在进行计算机的开拓工作,几乎同时开始了机电式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的研究。德国的朱赛最先采用电气元件制造计算机。他在1941年制成的全自动继电器计算机Z-3,已具备浮点记数、二进制运算、数字存储地址的指令形式等现代计算机的特征。在美国,1940~1947年期间也相继制成了继电器计算机MARK-1、MARK-2、Model-1、Model-5等。不过,继电器的开关速度大约为百分之一秒,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受到很大限制。电子计算机的开拓过程,经历了从制作部件到整机从专用机到通用机、从“外加式程序”到“存储程序”的演变。1938年,美籍保加利亚学者阿塔纳索夫首先制成了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部件。1943年,英国外交部通信处制成了“巨人”电子计算机。这是一种专用的密码分析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应用。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制成的大型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最初也专门用于火炮弹道计算,后经多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算的通用计算机。这台完全采用电子线路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信息存储的计算机,运算速度比继电器计算机快1000倍。这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但是,这种计算机的程序仍然是外加式的,存储容量也太小,尚未完全具备现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新的重大突破是由数学家冯·诺伊曼领导的设计小组完成的。1945年3月他们发表了一个全新的存储程序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电子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EDV AC)。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