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在19世纪中期以后的种种改革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了霍华德于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为题的论著,提出了田园城(Garden City)的理论。霍华德针对当时的城市尤其是像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所面对的拥挤、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田园城市,以作为他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根据他后来明确的田园城市的概念是: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们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根据霍华德的设想,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在田园城市的边缘地区设有工厂企业。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每个田园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万人,超过厂这一规模,就需要建设另一个新的城市,目的是为了保证城市不过度集中和拥挤,以免产生现有大城市所产生的各类弊病,同时也可使每户居民都能够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田园城市实

质上就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每一个田园城市的城区用地占总用地的六分之一,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着中心城市(中心城市人口规模为58000人)是圈状布置,借助于快速的交通工具(铁路)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往来于田园城市与中心城市或田园城市之间。城市之间是农业用地,包括耕地、牧场、果园、森林以及农业学院、疗养院等。作为永久性保留的绿地,农业用地永远不得改作它用。

田园城市的城区平面呈圆形,中央是一个公园、有6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6个扇形地区。在其核心部位布置一些独立的公共建筑(市政厅、音乐厅、图书馆、剧场、医院和博物馆)。在城市直径线的外三分之一处设一条环形的林荫大道(Grand Av-enue),并以此形成补充性的城市公园,在此两侧均为居住用地。在居住建筑地区中,布置了学校和教堂。在城区的最外围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和市场,一面对着最外层的环形道路、一面对着环形的铁路支线,交通非常方便。

霍华德不仅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以图解的形式描述了理想城市的原型(见图2-2-1),而且他还为实现这一设想进行了细致的考虑,他对资金的来源、土地的分配、城市财政的收支、田园城市的经营管理等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他认为,工业和商业不能由公营垄断,要给私营以发展的条件。但是,城市中的所有土地必须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交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

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

霍华德于 1899年组织了田园城市协会,宣传他的主张。1903年组织了“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金,在距伦敦东北56km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彻沃斯。该城市的设计是在霍华德的指导下由恩温(R.Unwin)和帕克(B.Parker)完成的。在很好地适应了当地的地形条件的情况下,该项设计较好地体现了霍华德的一些想法,其中的一些要素也基本上是提按照霍华德提出的原型进行布置和安排的。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浅析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浅析 摘要:田园城市理论是1898年由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在1989年发表的《明日——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一书中提出。1902年再版时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明日的田园城市》提倡了一种巨大的社会改革思想,希望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广泛且深远。虽然田园城市理论有一定程度的空想性,但它的精华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埃比尼泽·霍华德田园城市背景容价值 田园城市理论倡议建设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而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群,即社会城市。1919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议後﹐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理想城市的一种思考。现在,每当我们谈论现代城市规划的时候,还是经常会提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虽然霍华德的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提出的理论在当时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田园城市理论至今仍对城市建设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一、田园城市理论形成的背景

作为一种城市规划学说和社会改革学说,田园城市理论不是空穴 来风,它有着时代社会背景以及深 厚的思想渊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埃比尼 泽·霍华德霍。埃比尼泽·华德 1850年出生于英国的一个平民家 庭,青年时期到美国闯荡,并开始 接触惠特曼和爱默生等人的著作与思想。对他影响最深的是美国著名政论家恩的《理性的世纪》。在美国期间,霍华德还阅读了理查逊撰写的《健康的城市》等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图书,并开始对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关注。回到英国后,他长期在议会里担任速记员,在工作过程中他接触了大量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官员和学者,使其对英国的社会体制、城乡结构以及人口布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霍华德霍目睹了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先后经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城市人口和用地急剧膨胀,城市原有的市政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大量贫民窟产生,居民住宅需求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空气和水域受到污染,城市环境恶化;城市流行病肆虐。见证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给城市面貌和城市生活带来的重大变化,并亲身体会到城市在扩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如伦敦、曼彻斯特、纽约、芝加哥等大都市出现的人口过度集聚、喧嚣和丑陋、环境污染、罢工、奢

田园城市空间模式的主要概念及其社会背景和社会意义

霍华德“田园城市”(Garden City)空间模式的主要概念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意义 英国的霍华德被称为西方近现代人本主义规划大师。他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y)空间模式的理论,以图解的形式描述了理想城市的原型,由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呈环状布置。 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组群示意图(《明日的田园城市》插图) 19 世纪中叶,随着城市物质资源的不断积累,西方进入了城市化的轨道,大量人口涌向城市。但当时的城市建设是有限的,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导致城市环境不断恶化,社会矛盾不断尖锐。此时一些理论家开始探讨,探讨的观点分为几个方面:是放弃老城重建新城还是对老城加以规划和改造;新城的建造应如何进行,旧城的改造又如何进行,是横向对城市加以建设还是纵向对城市加以建设。 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概念,20世纪初以来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城市规划有很大影响。1898 年他出版了以《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Tomorrow :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为题的论著,针对当时的城市问题提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Garden City(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他给田园城市的定义是: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根据霍华德的定义,可以看出他的城市实质包括城市和乡村两部分。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于当地。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浅析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浅析 风园09-1 洪方圆 080344127 摘要:田园城市理论是1898年由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在1989年发表的《明日——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一书中提出。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广泛且深远。虽然田园城市理论有一定程度的空想性,但它的精华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埃比尼泽·霍华德田园城市背景价值影响 田园城市理论是1898年由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在1989年发表的《明日——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一书中提出。该理论倡议建设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而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群,即社会城市。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理想城市的一种思考。该书自问世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被学界奉为现代城市规划领域中的一部经典著作。田园城市理论至今仍对城市建设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一、田园城市理论形成的背景及思想渊源 作为一种城市规划学说和社会改革学说,田园城市理论不是空穴来风,它有着时代社会 背景以及深厚的思想渊源。 从18 世纪后半期开始,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城市人口和用地急剧膨胀,城市原有的市政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大量贫民窟产生,居民住宅需求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空气和水域受到污染,城市环境恶化;城市流行病肆虐。这时候人们渴望有一个健康、有序而美丽的城市,同时也认识到城市规划的必要性,于是对城市规划问题的研究显得日益急迫。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催生了田园城市理论。 在思想渊源方面,在《明日的田园城市》第10 章中,霍华德以标题的形式告诉人们,他 的思想是“各种主张的巧妙结合”。他的思想组合了三个不同的方案:韦克菲尔德和马歇尔教授提出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运动;首先由彭斯提出,然后由乌托邦主义者托马斯·斯宾塞做了重大修改的土地使用体制;詹姆斯·西尔克·贝金汉姆的模范城市。同时,霍华德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其他一些思想家的影响,如乌托邦思想家勃来梅的著作《回顾过去》,以及本杰明·沃德·理查逊撰写的《健康的城市》。 二、田园城市理论内容 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是一个占地2400 hm2人口为3.2 万人的城乡一体化的城市。城区平面呈圆形,中央是一个公园,由六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区分为六个扇形地区。在其核心部位布置一些独立的公共建筑。在城市直径外的1/3 处设一条环形的林荫大道,并以此形成补充性的城市公园,在此两侧均为居住用地。在居住建筑地区中,布置学校和教堂,在城区的最外围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和市场。当田园城市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则由若干个这样的田园城市围绕一个占地4860 hm2、人口为5.8 万人的中心城市形成社会城市。其中每个城市之间设置永久的隔离绿带,并通过放射交织的道路、环形的市际铁路、从中心城市向各田园城市放射的上面有道路的地下铁道和市际运河来相互联系。通过上述各种规划,将城市和乡村的各自特点吸取过来,取长补短,加以融合,形成一种具有新的特点的生活方式。所以说田园城市其根本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这样的“城市——乡村磁铁”。 田园城市理论不仅仅只停留于城市规划,它更多涉及到了社会改造的问题。霍华德对城市收入来源、土地的分配、城市财政的支出、田园城市的经营管理等都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 三、田园城市理论的实践及其价值 霍华德不满足于田园城市理论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程度。为了实现其构想,1899 年他发

霍华德思想中的田园城市

霍华德思想中的田园城市 在19 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E 提出的关干城市规划的设想,20 世纪初以来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城市规划有很大影响。 田园城市的概念 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1919 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议后,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田园城市的概念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1919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议后,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田园城市的设想编辑本段霍华德认为,城市环境的恶化是由城市膨胀引起的,城市无限扩展和土地投机是引起城市灾难的根源。他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磁性”,如果能控制和有意识地移植城市的“磁性”,城市便不会盲目膨胀。他提出关于三种“磁力”的图解,图中列出了城市和农村生活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论证了一种“城市一乡村”结合的形式,即田园城市,它兼有城、乡的有利条件而没有两者的不利条件。 因此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放当地。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霍华德对他的理想城市作了具体的规划,并绘成简图。他建议田园城市占地为6000英亩(l 英亩=0.405 公顷)。城市居中,占地1000英亩;四周的农业用地占5000英亩J 除耕地、牧场、果园、森林外,还包括农业学院、疗养院等。农业用地是保留的绿带,永远不得改作他用。在这6000英亩土地上,居住32000人,其中30000人住在城市,2000人散居在乡间。城市人口超过了规定数量,则应建设另一个新的城市。田园城市的平面为圆形,半径约1240 码(1 码 =0.9144 米)。中央是一个面积约145 英亩的公园,有6 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6个区。城市的最外圈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市场,一面对著最外层的环形道路,另一面是环状的铁路支线,交通运输十分方便。霍华德提出,为减少城市的烟尘污染,必须以电为动力源,城市垃圾应用放农业。

浅谈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及其对现代城市的影响

浅谈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及其对现代城市的影响 浅谈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及其对现代城市的影响 摘要:埃比尼泽·霍华德是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所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托人为社区代管。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广泛且深远。从城市运动到卫星城建设,到战后新城运动,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城市主义”无不受到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田园城市”理论在现代城市规划时被赋予更多内容,结合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等各种城市概念,并融入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诸多因素,理论内容更加全面。 关键词: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影响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产生背景 1、时代背景 19世纪中叶,随着城市物质资源的不断积累,西方进入了城市化的轨道,大量人口涌向城市。但当时的城市建设是有限的,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导致城市环境不断恶化,社会矛盾不断尖锐。 此时一些理论家开始探讨,探讨的观点分为几个方面:是放弃老城重建新城还是对老城加以规划和改造;新城的建造应如何进行,旧城的改造又如何进行,是横向对城市加以建设还是纵向对城市加以建设。 空想社会主义者们针对资本主义城市的城乡对立而提出众多改 革方案。如:托马斯在16世纪提出的“乌托邦”;康帕内拉在1602年著作的《太阳城》,傅立叶以名为“法朗吉”生产者联合会为单位的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等;罗伯特·欧文在19世纪初提出建立“新协合村”。 2、人物背景 埃比尼泽·霍华德(1850~1928),20世纪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

城市学家,风景规划与设计师,“花园城市”之父,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 1850年生于伦敦,1928年卒于韦林。 霍华德当过职员、速记员、记者,曾在美国经营农场。他了解、同情贫苦市民的生活状况,针对当时大批农民流入城市,造成城市膨胀和生活条件恶化,于1898年出版《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提出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 二、理论内容 1、概念 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所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托人为社区代管。 2、理论 霍华德关于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1)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使居民返回乡村。他认为此举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解决城市的各种社会问题。 (2)建设新型城市,即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这种城市的增长要遵循有助于城市的发展、美化和方便。当城市人口增长达到一定规模时,就要建设另一座田园城市。若干个田园城市,环绕一个中心城市(人口为5~8万人)布置,形成城市组群──社会城市。遍布全国的将是无数个城市组群。城市组群中每一座城镇在行政管理上是独立的,而各城镇的居民实际上属于社会城市的一个社区。 (3)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3、内容 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是一个占地2400hm2、人口为3.2万人的城乡一体化的城市。城区平面呈圆形,中央是一个公园,由六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区分为六个扇形地区。在其核心部位布置一些独立的公共建筑。在城市直径外的1/3处设一条环形的林荫大道,并以此形成补充性的城市公园,在此两侧均为居住用地。在居住建筑地区中,布置学校和教堂,在城区的最外围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和市场。

英国社会改革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是一种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

英国社会改革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是一种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倡议建立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重要的社会改良学说,田园城市理论的诞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深刻地影响着西方现代城市规划学的产生和发展。本文把对田园城市理论的关注视角从西方扩大到东方的近代中国,就“新潮”的田园城市理论如何通过当时中国市政学者的积极引介而传入中国,以及它对民国时期市政学者的城市理念以及当时中国城市规划建设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论述。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市政改革运动普遍开展,大量吸收西方最新的市政体制和城市规划建设思想,成为这一改革运动的重要理论来源。当时的田园城市理论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也渐入中国。曾在国内外大学里学习市政学或相关相近学科的新型市政学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积极地把田园城市理论引介到中国,希冀改善每况愈下的城市生活环境,防止中国的城市建设重蹈西方城市过去因“激进进展”而出现的种种问题的覆辙,打破城市与乡村两者发展相互隔离的状态,实现二者的平衡发展,此外,还可应对新的战争形势下城市防空的需要。市政学者们积极宣传和引介田园城市理论的同时,提出了详细的田园城市理论的实施计划。然而,他们的实施计划只是在片断式解读和简单套用霍华德田园城市模式的基础之上,对其物质技术形态和西方其他一些市政改革潮流成果进行拼筹的结果。有意无意地忽视了霍华德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社会城市”的社会改革思想。 当然,田园城市理论的出现和他们的田园城市市政计划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市政学者的市政理念。他们极力呼吁对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视,以保证中国城市发展沿着科学健康的道路进行,强调分散主义原则和对城市进行功能的分区规划,开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产生和影响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产生和影响 田园城市理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社会改革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其1898年出版的《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中提出的著名的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霍华德还积极地将自己的思想付诸实践,亲自主持建设了莱奇沃思和韦林两座田园城市。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对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城市规划,特别是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新城建设和城市理论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被城市规划学家和史学家视为城市规划史上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今天的有关城市规划的教科书几乎无不介绍霍华德的著作与理论。 一、田园城市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在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概念,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1919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议后,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于当地。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霍华德对他的理想城市作了具体的规划,并绘成简图。他建议田园城市占地为6000英亩(1英亩=0.405公顷)。城市居中,占地1000英亩;四周的农业用地占5000英亩,除耕地、牧场、果园、森林外,还包括农业学院、疗养院等。农业用地是保留的绿带,永远不得改作他用。在这6000英亩土地上,居住32000人,其中30000人住在城市,2000人散居在乡间。城市人口超过了规定数量,则应建设另一个新的城市。田园城市的平面为圆形,半径约1240码(1码=0.9144米)。中央是一个面积约 145英亩的公园,有6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6 个区。城市的最外圈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市场,一面对着最外层的环形道路,另一面是环状的铁路支线,交通运输十分方便。霍华德提出,为减少城市的烟尘污染,必须以电为动力源,城市垃圾应用于农业。 霍华德还设想,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他称之为“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规模略大些,建议人口为58000人,面积也相应增大。城市之间用铁路联系。 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设想后,又为实现他的设想作了细致的考虑。对资金来源、土地规划、城市收支、经营管理等问题都提出具体的建议。他认为工业和商业不能由公营垄断,要给私营企业以发展的条件。 霍华德于1899年组织田园城市协会,宣传他的主张。1903年组织“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金,在距伦敦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的韦林(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建立引起社会的重视,欧洲各地纷纷效法;但多数只是袭取“田园城市”的名称,实质上是城郊的居住区。 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城市规模、布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在19世纪中期以后的种种改革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了霍华德于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为题的论著,提出了田园城(Garden City)的理论。霍华德针对当时的城市尤其是像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所面对的拥挤、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田园城市,以作为他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根据他后来明确的田园城市的概念是: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们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根据霍华德的设想,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在田园城市的边缘地区设有工厂企业。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每个田园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万人,超过厂这一规模,就需要建设另一个新的城市,目的是为了保证城市不过度集中和拥挤,以免产生现有大城市所产生的各类弊病,同时也可使每户居民都能够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田园城市实

质上就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每一个田园城市的城区用地占总用地的六分之一,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着中心城市(中心城市人口规模为58000人)是圈状布置,借助于快速的交通工具(铁路)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往来于田园城市与中心城市或田园城市之间。城市之间是农业用地,包括耕地、牧场、果园、森林以及农业学院、疗养院等。作为永久性保留的绿地,农业用地永远不得改作它用。 田园城市的城区平面呈圆形,中央是一个公园、有6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6个扇形地区。在其核心部位布置一些独立的公共建筑(市政厅、音乐厅、图书馆、剧场、医院和博物馆)。在城市直径线的外三分之一处设一条环形的林荫大道(Grand Av-enue),并以此形成补充性的城市公园,在此两侧均为居住用地。在居住建筑地区中,布置了学校和教堂。在城区的最外围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和市场,一面对着最外层的环形道路、一面对着环形的铁路支线,交通非常方便。 霍华德不仅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以图解的形式描述了理想城市的原型(见图2-2-1),而且他还为实现这一设想进行了细致的考虑,他对资金的来源、土地的分配、城市财政的收支、田园城市的经营管理等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他认为,工业和商业不能由公营垄断,要给私营以发展的条件。但是,城市中的所有土地必须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交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 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以霍华德“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理论提出——1898年《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 概念: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田园城市模式: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规模必须加以限制,每个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万人,超过这一规模就要建设另一个新城市。 田园城市布局: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筑,在城市直径线的外三分之一处设环行林荫大道,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工厂、仓库。 田园城市实践:莱彻沃斯,由恩温、帕克设计完成,第一座田园城市。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是理性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1933年)之中。 柯布西埃的两个方案“明天城市”和“光辉城市”,体现了城市集中发展的思想。 “明天城市”规划方案 1922年发表“明天城市”规划方案: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引发了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300万人口的城市的规划方案: “光辉城市”规划方案 1931年发表“光辉城市”规划方案,这一方案是他思想集中体现: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城市拥挤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即大量高层建筑+地铁和人车分离高效率交通系统。 规划实践——20世纪50年代昌迪加尔规划 小结: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是希望通过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来吸引大城市的人口,从而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主要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体现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 而柯布西埃则指望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在人口进一步集中的基础上,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关心建筑和工程,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两种思想界定了城市空间发展的两种指向:城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 其他的理论探索 (1)线形城市由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玛塔于18822年提出。 ①最主要原则: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运输经济,耗时最少。 ②城市结构:由铁路和干道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长条形建筑地带。 ③目的:既可享受城市型的设施又不脱离自然。 ④实践“对城市规划和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斯大林格勒等城市规划实践中得到运用;哥本哈根(1948年)指状式发展、巴黎(1971年)轴向延伸等都是线形城市模式的发展。(2)戈涅的工业城市 法国建筑师戈涅20世纪初提出、1904年展出、1917年出版《工业城市》专著。(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 基本思路:注重各类设施本身的要求和与外界的相互关系,将各类用地按照功能互相分割以便于各自的扩建,直接孕育了《雅典宪章》的功能分区的原则。 意义:对于解决当时城市中工业居住混杂而带来的种种弊病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特点:以重工业为主,具有内在的扩张力量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因此更具有独立性,这对于

霍华德和田园城市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霍华德和田园城市 霍华德出生于英国在美国闯荡的时候受惠特曼、潘恩、爱默生等人思想的影响,开始关注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他目睹了伦敦、曼彻斯特、纽约、芝加哥等大都市出现的人口过度集聚、环境污染、罢工、奢侈和贫困的悬殊对比的景象,在英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很快的背景下于19世纪末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想。因此1898年《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问世。它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有机疏散理论、卫星城镇理论有相当大的影响。霍华德也因此成为西方近代具有重要影响的城市规划思想家之一。他认为,田园城市是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 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的两个部分,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他首先提出了消灭地产主的土地制度改革方案,“田园城市”土地将废除土地私有制,土地产权归社区所有居民共同拥有。全部收入来源于地租,而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居民和承租人所需承担的费用远远低于大城市的生产生活成本。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每户居民都能方便的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当然,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有它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局限性、过于理想化,需要我们辩证地分析和对待。如今田园城市的具体表现形式应该更加的丰富多样。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方案不是单纯地从城市结构和布局的角度来研究城市问题,他还从土地问题、城市收支、性质定位、社会构成、运作机制、管理模式和发展目标等方面做了具体的建议。他更是积极实践这个方案,莱奇沃思和韦林这两个城市便是“田园城市”最初的实践。英国田园城市的建立,引起了各国的重视纷纷效仿。 剑桥是一个伟大的田园城市,民俗被很好地承传下来。伦敦也是田园城市的典范。巴黎,有核心的中央公园。普罗旺斯在把田园组合在城市里。田园城市在美国最成功的是纽约中央公园。在中国,成都、珠海新城、富春江边上的杭州新城、昆明的新城规划都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思想并以此为目标努力的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 田园城市,是人类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理想,是对自然和谐、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作为城市规划师,有责任为城市创造一个文化、艺术、民俗充满人文情怀的场景。我心中的田园城市,街道整齐干净,天空中不再弥漫着灰尘,地面上不再有垃圾、污水,白天可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晴朗的夜晚,可以看到到满天的星星。“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田园城市理论分析

田园城市规划理论分析 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 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所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托人为 社区代管。从广义上讲,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并不单纯是一种形式上的或是 图面上的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对社会的改革,即对构成社会并对社会发展 起着关键作用的城市风貌、城市有机体的总体规划。不仅包括了城市的总体布 局与周围城市的关系,同时很大一部分是针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各有机体方面的 规划及安排。从而解决不断畸形发展的大城市带来的种种问题,阻止大城市无 节制地发展。该理论具有极大的超前性,甚至超越了很多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规划界将其称之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是一个占地2400 hm2人口为3.2 万人的城乡一体 化的城市。城区平面呈圆形,中央是一个公园,由六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区分为六个扇形地区。在其核心部位布置一些独立的公共建筑。在城 市直径外的1/3 处设一条环形的林荫大道,并以此形成补充性的城市公园,在 此两侧均为居住用地。在居住建筑地区中,布置学校和教堂,在城区的最外围 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和市场。当田园城市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则由若干个 这样的田园城市围绕一个占地4860 hm2、人口为5.8万人的中心城市形成社会 城市。其中每个城市之间设置永久的隔离绿带,并通过放射交织的道路、环形 的市际铁路、从中心城市向各田园城市放射的上面有道路的地下铁道和市际运 河来相互联系。通过上述各种规划,将城市和乡村的各自特点吸取过来,取长 补短,加以融合,形成一种具有新的特点的生活方式。所以说田园城市其根本 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这样的“城市——乡村磁铁”。田园城市理论不仅仅只停 留于城市规划,它更多涉及到了社会改造的问题。霍华德对城市收入来源、土 地的分配、城市财政的支出、田园城市的经营管理等都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中心思想是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城市之中,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强调城乡的和谐统一,城市要体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综合而言,田园城市是一种 强调“以人为本”,以最大程度满足居民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 需求为根本目标,是一种经济高效、环境宜人、社会和谐的人类住区。 1899年霍华德发起了“田园城市协会”,并于1903 年在距离伦敦56km 处兴建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1919 年又在伦敦北33.6km 处兴建了韦林。然而这两个城市并没有取得霍华德预想的成功和影响力。这样的结果也反 应了田园城市理论有一定程度上的乌托邦性质。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不仅直 接指向当时的社会问题,而且其解决方案带有一定的超前性。它的成功之处在 于在城区规划和社会管理上的一些创新,而它的失败之处在于它的城市缺乏现 实的经济基础,作为一个基本上自给自足的经济圈,它缺乏内部循环的原动力 和持续的生命力。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一方面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一是忽略了城市的 经济效益;二是城市的规模过小,无法有效发挥城市的聚焦效应。另一方面, 田园城市建筑模式更适合在空地上建设新城,而对于已建成的大城市来说,整 改成本十分巨大。而且,莱奇沃斯和韦林两座园林城市,由于过分强调“田园”性质,栽种了太多的树和灌木,而人造环境注意不够,因此,这两座城市的建 设并不成功。

“田园城市”理论的思想价值浅议

“田园城市”理论的思想价值浅议 发表时间:2019-07-12T16:05:51.95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作者:毛三虎 [导读]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的理论对世界城市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田园城市"理论被误读的几个方面,论述了田园城市思想的核心,并提出了该理论对城乡发展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咨城建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 200433 摘要: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的理论对世界城市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田园城市"理论被误读的几个方面,论述了田园城市思想的核心,并提出了该理论对城乡发展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田园城市理论、社会改革、城乡规划 引言 埃比尼泽?霍华德于1898年出版了《明日的田园城市》[1],他在书中提出了田园城市的宏伟构想,这一思想被认为是整个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城市规划,特别是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新城建设和城市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认真研究和借鉴“田园城市”理论的内涵和精华,有助于我们从理性角度认识我国城市化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城乡和谐发展道路。 1田园城市——被误读的经典 霍华德在书中不仅描述了田园城市的发展愿景,而且从田园城市的收入来源、支付明细、行政管理等方面分析了田园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伦敦这样的超大城市向田园城市转变的策略与路径,由此构建起他的田园城市思想和建设纲领。但霍华德的思想在后来的传播中出现了很多偏差。 1.1误读一:分散型若干小城市组成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思想的核心目标是希望建设一个集城市生活优点和乡村美丽环境为一体的“没有烟尘、没有贫民窟的城市群”,而不仅仅是从中心城市分散出若干外围小城市,其结构特征是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从空间形态上看,这种田园城市是一个城市群的概念,它可以看成一个多组团的城市,那些外围若干小城市是田园城市的组团,不同组团间设有农业隔离带。各组团功能相对独立,分工协作,通过交通干线进行联系,组团内部可以自给与平衡。 1.2误读二:新城/卫星城+母城构成田园城市 不少学者认为,目前世界各地普遍建设的“卫星城”、“新城”就是霍华德所倡导的“田园城市”,其实它们和“田园城市”在指导思想上是背道而驰的。最有名的案例就是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2],从表面上看来似乎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十分相似,好像都是一个母城带着若干个卫星城,但仔细看一下,量的不同反映了质的差别。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总人口只有25万,中心城市5.8万人,每个周边小城市3.2万人,显然它们构成的只是一个小城市群,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没有明显的母城与卫星城的关系(更像组团关系)。霍华德的理念是用这种城乡一体的小城市群来逐步取代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大伦敦规划显示得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色,不仅没到达规划目标,反而用新的方式吸引了更多的外来人口,变相的进一步扩大了伦敦的城市规模。 1.3误读三:田园城市是低层低密度的花园城市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一般是混淆了“田园”与“花园”的概念,认为田园城市应该是每家每户有花园的低密度城市。根据霍华德的理论,每个田园城市用地6000英亩、居民32000人,其中城市用地1000英亩,农业用地5000英亩。假定3.2万人全部居住于城市用地中,则人均用地约127平方米,人口密度约为7900人/平方公里。即使考虑2000人居住在农业用地范围内,3万人居住于城市中,人均用地也达135平方米,人口密度也达7487人/平方公里。由此数据可以看到,这绝对不是一座低密度的城市,而且我国当今许多中小城市,甚至有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都未必能达到这样的高密度。从另一方面来讲,霍华德的“田园”是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而花园城市更偏得于城市内部居住环境的优化与提升。 2社会改革——田园城市思想的核心 仔细思考《明日的田园城市》的内在逻辑,会发现全书实质都是围绕社会改革展开的,这一点其实在“万能钥匙”[3]的封面草图中对改革的内容和实现的目标已埋下了伏笔。后文中关于城市土地与地租、田园城市的收支、城市管理与发展方式等,特别是社会城市的构想更带有强烈的社会改革色彩。 2.1“人民何去何从”——社会改革的动机 田园城市思想荫发最直接的触发点就是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人民将何去何从”的问题。作为社会改革家和运动家,霍华德对工业化与城市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相信总能找到一把“万能钥匙”能使“人民返回土地”,不仅解决了城市与农村问题,更重要的是能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并且这把钥匙在解决一方问题时不是以牺牲对方利益为代价。基于此前提,他大胆提出了兼具城乡优点、摒弃二者缺点的新型人口聚居模式——“城市-乡村磁铁”,这一创造性构想不仅表达了他对广大人民的关注,也表达了对美丽家园和美好未来的向往。 2.2“社会城市”——社会改革的最终目标 霍华德在书中有较多篇章来论述田园城市的经济问题,特别是土地与地租问题,又着重设想了田园城市的管理问题,并提出了三级行政管理模式。虽然霍华德关于社会改革的这些设想在理念上带有一定的空想色彩,但他很明确的向人们表明,田园城市理论是作为一种社会改革的模式而设计的。 “社会城市”是最能体现霍华德的社会改革的构想,也是田园城市理论的最终目标,它包括了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活两方面内容。在城市规划方面,他主张建设“没有烟尘、没有贫民窟的城市群”,取代大城市的发展模式,城市间以高速铁路与交通干线加强联系。城市生活方面,社会城市强调“自足”与“平衡”。“自足”要求田园城市具有自身的良性转运方式,既不依赖外部的帮助,也不依赖政府的财政与政策支持。“平衡”是指城市与乡村的平衡、工业与农业的平衡,防止城市因过度扩张而侵害农业。 2.3折衷与示范——社会改革的和平路径 霍华德认为建设田园城市的路径在于折衷与示范,他一方面反对个人主义无序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反对社会主义“过分渴望占有旧有财

田园城市理论

田园城市理论 一、“田园城市”基本概念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形态,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实质是城和乡的结合体,即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1898 年,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又名: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提出“田园城市”的概念,希望通过建设新型城市解决城乡问题。“田园城市”理论对近现代世界各国城市规划产生重大影响,被规划界称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二、“田园城市”理论关于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 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间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间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40 年代以后,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万案和城市规划法规中也反映了霍华德的思想。霍华德关于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1、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防止摊大饼的城市布局,完善乡村功能和服务,减少城乡差距,使农村居民安居乡村。他认为此举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解决城市的各种社会问题。 2、建设新型城市,即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结合的田园城市。城市的增长遵循有助于城市的发展、美化和方便。当城市人口增长达到一定规模时,就要建设另一座田园城市。若干个田园城市,环绕一个中心城市(人口为5-8 万人)布置,形成城市组群―社会城市。遍布全国的将是无数个城市组群。城市组群中每一座城镇在行政管理上是独立的,而各城镇的居民实际上属于社会城市的一个社区。他认为,这是一种能使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改革目标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的城市形式。 3、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霍华德认为,城市、农村以及“城市一农村”的三种生活形态犹如三块磁铁,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一致地发展。这一兼具城市乡村优点、推崇城乡一体发展的理想形态,生动诠释了城乡统筹、区域平衡、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理念,向世人展示出“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动人画卷。这一理念提出后,产生了巨大影响,带给人们长远启迪,历经百年、弥久不衰。时至今日,《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已再版多次,被翻译成20 多种文字流传全世界,成为城市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田园城市”既是世界城市规划者坚持不懈的终极追求,更成为许多人向往的理想家园。 三、“田园城市”理论主要设想 霍华德对“田园城市”的规划和设想是:总占地约6000英亩,城市居中占地1000 英亩,圆心是中央公园,环公园是政府、图书馆、医院等公共设施,之外是环状公园,外圈是商业区,再外圈是住宅区,住宅区外环有林荫大道、学校和儿童游乐设施等,之外又是花园住宅区,这些界定的区域仪同心圆状层层相扣,构成了基本的田园城市,四周的农业用地占5000 英亩是保留绿带,包括耕地、牧场、果园、森林、疗养院等,永不得改作他用,六条干道交通体系从中央公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