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彭玉兰教授的乳腺解剖与正常乳腺图像

彭玉兰教授的乳腺解剖与正常乳腺图像

彭玉兰教授的乳腺解剖与正常乳腺图像
彭玉兰教授的乳腺解剖与正常乳腺图像

乳腺癌手术步骤及术中注意

静脉。再将胸大肌腱分离到肱骨大结节嵴处,用电刀徐徐切断该肌肌腱,在出血点处电灼或缝扎止血[图3-1]。用示指紧贴锁骨下缘继续分离胸大肌与锁骨、胸骨联接部分,用电刀切割和缝扎止血。并切断缝扎自深部进入肌肉的胸肩峰动、静脉及神经分支。 4.切断胸小肌先将胸大肌翻转向下,显露被喙锁胸筋膜包绕的胸小肌,在胸小肌下缘用止血钳挑开此筋膜,用左手示指伸入胸小肌后方,紧贴胸小肌后面分离至肩胛骨喙突处止点,并将手指垫在后面以保护腋窝大血管。在靠近止点处钳夹、切断、缝扎止血[图3-2]。然后将胸小肌向下翻转、切断、结扎供应该肌肉的胸外侧血管和神经。 5.解剖腋静脉和清除腋窝淋巴结及脂肪组织将已切断的胸大肌、胸小肌一起向下牵拉,即可显露出锁骨下区的喙锁胸筋膜(这层筋膜较厚而清晰)和腋窝的脂肪组织。此时手指触得腋动脉的搏动。在动脉的外上方为臂丛,内下方为腋静脉。由腋血管开始解剖。这一步骤是整个手术的关键,操作要特别仔细。腋静脉开始于大圆肌下缘,止于锁骨下缘与锁骨下静脉连接,有腋鞘将腋动脉、腋静脉和臂丛神经包绕。 乳房的淋巴液经多种途径引流,汇集到腋窝部的腋静脉周围淋巴结,再至锁骨下、锁骨上淋巴结,然后进入胸导管[图4-1、2)]。 先小心提起腋静脉鞘,剪开后,仔细解剖腋静脉,轻轻分离其周围淋巴结及脂肪组织,并从胸壁上分离下来。再将腋静脉下方的腋动脉和腋静脉各分支一一分出、钳夹、切断,再用细丝线结扎。这些血管分支,有胸短静脉、胸外侧动脉、胸长静脉、肩胛下静脉、胸外侧

静脉和肩胛下动脉等[图5-1]。当腋窝、锁骨下区淋巴结和脂肪组织被清除后,即可见到与肩胛下血管伴行的胸背神经和与胸外侧血管伴行的胸长神经[图5-2],应避免损伤。继续向后外侧方向解剖分离,可见到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注意在腋窝内紧靠腋静脉排列的淋巴结,如粘连甚紧,分离时最易损伤该静脉。如遇明显扩大的淋巴管,应予结扎,防止手术后发生淋巴瘘。对脂肪块不应用力牵拉,铁损伤胸壁外侧的胸背神经和胸长神经,以免术后前锯肌和背阔肌萎缩。 6.切除乳房腋窝淋巴结和脂肪组织清除后,填以热盐水纱布垫。然后将胸大、小肌向外下方牵引,术者用锐刀或电刀切断此二肌在胸骨和肋骨面的附着点,边发边结扎止血;腋窝的脂肪和淋巴结连同部分腹直肌前鞘从胸前壁整块切除[图6]。 切除乳房后,用温盐水纱布垫热敷创面,仔细止血,必要时用电凝止血。再用含噻替哌10~20mg的温生理盐不冲洗,准备缝合。 7.引流、缝合在腋窝下方戳一小口,用一软胶皮管放入腋窝处引流,然后加几针减张缝线再用细丝线自上、下角向中间作间断缝合或连续缝合。引流管在皮肤上固定1针[图7]。如果缝合有困难,需要植皮。可取同侧股内侧中厚皮片加以植皮[图8]。在腋窝处及腹直肌上端添加细软碎纱布填塞,外加敷料压迫包扎[图9]。 改良根治术:手术切口及皮瓣游离范围与乳癌根治术相同。从乳房上方延及胸骨旁,腹直肌上端,乳房外侧缘腋窝用电刀沿胸大肌筋

乳腺癌

乳腺癌护理查房 一、病因: 现在在医学上对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许多研究资料表明,乳腺癌的发生除去出生地的因素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1.年龄: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 岁前亦少见,但20 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 ~ 50 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 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 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2.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 ~ 3 倍。 3.其他乳房疾病。 4.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 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 岁者的2.2 倍。5.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 岁者比小于45 岁的危险性增加。 6.第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 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 7.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8.口服避孕药。 9.食物: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10.酒。 11.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12.病毒感染。 13.放射线作用:易提高患乳腺癌的危险性 14.精神因素:焦虑、紧张可抑制抗癌瘤的免疫。 二发病机制 (1) 遗传因素:Li(1988) 报道,美国患有软组织恶性肿瘤的年青人,而他们的孩子有的即患乳腺癌,这是乳腺癌综合征。研究证明了女性乳腺中有部分病人是由遗传基因的传递所致,即发病年龄越小,遗传倾向越大。随着遗传性乳腺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阐述。遗传性乳腺癌的特点有:①发病年龄轻; ②易双侧发病; ③在绝经前患乳腺癌病人,其亲属亦易在绝经 前发病。 (2) 基因突变:癌基因可有两种协同的阶段但又有区别,即:启动阶段和促发阶段。 ①放射线照射可引起基因损伤,使染色体突变,导致乳腺癌发生。 ②内分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有刺激增生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雌激素主要作用于癌形成的促发阶段,而正常女性内分泌激素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故乳腺癌的发生与内分泌紊乱有直接关系。雌激素、黄体酮、催乳素、雄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等,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均有关系。乳腺中的雌激素水平比血液中雌激素水平高若干倍。乳腺中的胆固醇及其氧化产物,即胆固醇环氧化物可诱发乳腺上皮细胞增生,且胆固醇环氧化物本身便是一种致突变、致癌、有细胞毒性的化合物。

胸前区解剖

胸前区解剖 一、切口 1. 沿前正中线,上从胸骨柄上缘的颈静脉切迹,下达胸骨下端(剑突)作一纵行切口。 2. 从第一切口的上端,由颈静脉切迹,沿锁骨至肩峰作一横行切口。 3. 从第一切口的下端,沿肋弓,向外下至腋后线作一斜行切口。 4. 从第一切口的下端,向外上至乳晕部作一斜行切口,达乳晕部时,沿该部作环形切口,然后再向外上斜行至腋前襞。 在切口处分离皮肤,按以下顺序进行操作。 二、层次解剖 (一)浅层结构 这个区域的皮肤较薄,剥离皮肤时不要太深,太深将会损伤皮神经、浅血管和影响深筋膜。翻皮时还应注意皮肤与浅筋膜之间的关系(紧密或疏松关系)。皮肤剥开后,可见浅筋膜,一般女尸皮下脂肪较多,浅筋膜较厚。在胸大肌和三角肌表面的浅筋膜内,可见到菲薄的肌层,为颈阔肌。在浅筋膜内寻找下列皮神经和浅血管: 1. 锁骨上神经的内支、中支和外支在锁骨下方之内侧、中间部和肩部,寻找由颈部下行的锁骨上神经的内支、中支和外支。 2. 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胸廓内动、静脉的穿支沿胸部前正中线的切口切开浅筋膜,用解剖镊子将切口缘提起向外翻,注意在近胸骨缘的肋间隙处,寻找出肋间神经前皮支。此神经穿过胸大肌及深筋膜沿肋间方向行走,其形态特点是细并略带珠白色的条束,并有胸廓内动、静脉的穿支伴行,依此可与邻近的结缔组织相区别。找到皮神经和浅血管后,可沿其行径追踪一段距离,同时观察一下肋间神经前皮支所分布的大致范围。这些皮神经和浅血管都很细小,一般以第3肋间的分支最大,可解剖1至2条作为代表,不必把所有的肋间神经前皮支和浅血管都找出。 3. 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和肋间后动、静脉外侧皮支自腋前襞沿胸廓外侧面向下作纵行切口,将皮肤和浅筋膜分别向内翻起,沿肋间隙方向找出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及与其

乳腺癌案例分析

乳腺癌案例分析 患者,女性,49岁,农民;因右侧乳房发现一肿块2个月而就诊。自述2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侧乳房有一小肿块,无疼痛,故没有在意。近来发现肿块不断增大,乳房皮肤肿胀,急来就诊。 检查见患者为中年女性,一般情况尚好,体温 36.5°c,脉搏70次/min。右侧乳房肿胀,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触诊可触到一3cm×5cm大小肿块,质地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活动性差,无压痛。右腋窝可触诊到1~2个较硬的淋巴结,无触痛。取活检病理检查报告为乳腺癌。 知识点回顾: 乳房位置:成年女性的乳房位于第2~6肋高度,胸大肌表面,自胸骨旁线向外可达腋中线。形态结构:青春期未哺乳女性的乳房呈半球形,紧张而有弹性。乳房由皮肤乳腺和脂肪等构成。乳腺被结缔组织分隔为15~20个乳腺叶,每个乳腺叶又被分为若干个乳腺小叶。每一乳腺叶有一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性排列,末端开口于乳头。乳房悬韧带(Cooper 韧带)乳腺周围的结缔组织发出许多纤维束,一端连于皮肤和浅筋膜浅层,另一端连于浅筋膜深层,称乳房悬韧带或 Cooper韧带。韧带两端固定,无伸展性。淋巴引流女性乳房淋巴管丰富,分为深、浅两组,淋巴主要注入腋淋巴结。淋巴引流:①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腋淋巴结的胸肌淋巴结(主要途径)②乳房上部的淋巴管注入腋淋巴结的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③乳房内侧部的一部分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另一部分于对侧乳房淋巴管吻合④乳房下部淋巴管注入膈上淋巴结前组,并通过腹壁和膈下的淋巴管与肝淋巴管交通⑤乳房深部的淋巴管,经乳房后间隙注入位于胸大、小肌之间的胸肌间淋巴结或腋淋巴结的尖淋巴结,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 治疗手段 1.手术(改良乳腺癌根治术)

乳房的解剖与泌乳

第二章乳房的解剖与泌乳 目的:学了本章后能: 1、画一乳房简图。指出乳头、乳晕、乳窦、乳导管、腺泡和脂肪、结缔组织。 2、试述乳汁产生的三个阶段。 3、试述雌、孕激素、催乳素和催产素对乳汁产生的作用。 第一节正常乳房 一、胚胎发生学 乳腺的发育从胚胎6周时开始,继续增生到出生时乳腺导管发育完成为止。乳腺是由外胚层长入中胚层基底部形成,在6周时沿腹外侧表皮生发层内出现一些增厚的细胞,乳腺嵴最初在腋胸区域,也可从颈到下肢的任何区域,隆突区域即是成年后乳腺发育的部位。乳腺嵴由特殊的表皮细胞内陷到其下的间质融合而成,也称乳腺芽,其下细胞分化成球形,分枝产生小叶、小腺泡。乳房在其中心部逐渐隆起形成乳头,人的胸部有2个芽形成2个乳头,在32周以后,在细胞分枝系统部分,有一个腔形成。 随着发育的输乳管,乳窦在出生前就形成了。 二、乳房的生长发育过程 1.青春期的乳房发育 下丘脑——垂体活动增加导致性腺产生雌激素增加,而使乳腺芽增大。青春期乳房发育开始,可发生在8--14岁,也是女性第二性征成熟的最早表现。大约4年时间发育成熟的小叶---导管---腺泡系统。雌激素在合适的激素环境中使乳腺管导上皮大量分枝,在雌、孕激素作用下,末梢小管生芽并出现腺上皮,大大增加了为以后乳汁产生所需要的功能性乳腺组织的表面积。在卵巢雌激素作用下适量脂肪组织沉积,为青春期大量腺管增生形成所需的疏松基质。 2.成熟期激素改变和乳房发育 在青春期以后乳腺继续发育,随排卵周期中周期性的卵泡期,黄体期激素波动缓慢进行。卵泡期雌激素水平的上升促使导管末端增生,排卵时达最大交果,在排卵后升高的雌、孕激素联合作用使窝蜂状组织进一步发育和分化。在周期近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一、概述 腋窝淋巴结是一组区域淋巴结,腋窝淋巴结清扫作为原发肿瘤根治性手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临床意义主要包括:①提供准确的雨后信息;②为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③肿瘤的局部控制。 尽管越来越多和预后有关的参数被发现,但迄今为止,腋窝淋巴结是否肿瘤转移以及肿瘤转移淋巴结的个数,仍是最重要和最准确的预后参数。随着早期肿瘤患者不断增多,以及辅助化疗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雨后信息,但目前仍有30%左右的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肿瘤局部控制。 二、腋窝淋巴结的检查 1.体格检查 检查时,一手托住病人的上肢,使胸大肌松弛,另一手用手指仔细扪诊腋窝,用力愈轻,门诊效果愈好。应注意腋窝深处的小淋巴结和胸大肌后面的淋巴结。应明确扪及的腋窝淋巴结的位置、数目、大小、硬度、活动度、淋巴结与淋巴结及淋巴结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虽然体格检查判断腋窝淋巴结有否肿瘤转移存在较高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一般认为其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在30%左右,但是,体格检查仍是目前临床上判断腋窝淋巴结有否肿瘤转移最常用的方法。 2.特殊检查 CT、MRI检查可发现腋窝有否肿大的淋巴结,但它们并不能对重大淋巴结的病因予以准确的区分。有学着报道CT对于肿大腋窝淋巴结有否肿瘤转移的诊断敏感度是50%,特异度是75%。 核素氟-18静脉注射后,行PET对原发灶小于1cm的早期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相对较低。 3.前哨淋巴结活检 前哨淋巴结是腋窝淋巴结中的一个特殊淋巴结,是原发肿瘤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所必经的第一个淋巴结,前哨淋巴结作为有效的屏障可以暂时阻止肿瘤细胞在淋巴道的进一步扩散。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结果能准确地预测腋窝淋巴结有否癌转移,其准确性可达95%以上。前哨淋巴结活检是近些年来乳腺癌外科治疗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预期不久将作为常规治疗进入临床。 三、腋窝淋巴结的引流区域及分群 腋窝淋巴结总数一般在30~60个之间。引流区域包括肩部皮肤,上肢、躯干前方从脐部至锁骨范围,躯干后方直至腰2~3平面的区域。躯干前后中线两侧2~3cm内淋巴液,可向两侧腋窝淋巴结回流。腋窝淋巴结尚收纳同侧壁层胸膜的淋巴液回流。 根据解剖学原则对腋窝淋巴结分群在外科手术和病理标本检查时常有一定的难度。因此Berg在1955年按照腋窝淋巴结所在的部位与胸小肌边缘的关系,将腋窝淋巴结分为胸小肌外侧的腋窝下群、胸小肌深面的腋窝中群和胸小肌内侧的腋窝上群三组。此种划分方法,淋巴结分组明确,便于临床应用,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估计预后均有一定的帮助。 四、手术方式 依据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不同的清扫范围,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方式包括腋窝下群淋巴结清扫术;腋窝中、下群淋巴结清扫术;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三方式。 1.腋窝下群淋巴结清扫术

乳腺癌心得

乳腺癌护理体会 [摘要]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多发于40~60岁的妇女,居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乳腺癌患者不仅经受一般癌症患者的各种不适应行为和情绪反应,还受到因手术治疗对女性特征所带来的严重影响,导致其生活质量降低。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避免心理障碍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现将铜仁地区人民医院近期对乳腺癌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介绍如下。 [关键词]乳腺癌;护理;功能锻炼 1、心理指导 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癌肿的信心和进行心理治疗。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配合治疗。 2、术前指导 2.1注意多样化饮食,多食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食物,以提高肌体的抵抗力。 2.2乳癌患者如果在妊娠和哺乳期,应立即终止妊娠和断奶。 2.3乳癌根治手术,最好在患者心、肺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进行切除,因为手术创面大,对体损伤较大。手术前必须进行心电图、x线照片及肺功能等检查。 2.4术前皮肤准备:范围:上至锁骨上部,下至脐部,两侧至腋后线,同侧上臂上部1/3和腋窝部.乳头/乳晕部位皮肤不甚平滑,更要注意清洁。其目的是去除毛发和污垢,防止切口感染。 3、术后指导 3.1体位:①术后6h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利于切口引流和使横隔下降,改善呼吸。②术后患肢制动3d,以免腋窝皮瓣的滑动而影响愈合。抬高患肢,贾葵等[1]使用自制软枕减少了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3.2行根治性切除术后伤口需用弹力绷带包扎,弹力绷带具有相当程度的伸缩性,包扎时容易掌握其松紧度,使患者术后能够正常呼吸,同时也不影响创面与皮瓣的血液循环,促进了伤口的愈合;弹性绷带包扎使皮瓣或所植皮片与胸壁紧贴,无任何间隙存在,减少了创面出血、淋巴液渗出而引起的皮下积液,促进了手术创面与皮瓣间的愈合。 3.3术后伤口置负压引流,其目的是吸出创面积积血、积液,避免引起皮瓣或所值皮片坏死。应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堵塞及脱落,更不能随意拔除。密切观察引流量,术后3d引流量> 200ml/24h,应警惕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20ml/24h,应检查负压装置、引流管是否受压或阻塞等。关于引流负压吸引压力值的大小,石燕等[2]经研究后认为术后以-15kpa持续吸引48h,第3天再以2.6kpa负压吸引盒吸引的方法较传统的术后直接用负压为26kpa吸引盒吸引能缩短置管时间、促进患者舒适。 3.4功能锻炼乳:腺癌根治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对患侧上肢静脉回流及引流液的排出,患肢水肿的消退有重要作用。另外,早期的功能可以减少患者伤口疤痕挛缩,提高患肢的功能恢复,重建患者的自理能力。具体的功能锻炼可以如下进行:术后第1~ 2d可做伸指、握拳、曲腕等动作;第3~4天做屈肘运动;第5天可以练习患侧手掌摸对侧肩及同侧耳廓;第7天做肩部活动;第9~12天课锻炼抬高患侧上肢,作手指爬墙运动,初时用健侧手掌托住患侧肘部,慢慢抬高,直至与肩平;第14天,练习将患侧手掌置于颈后,开始时低头位,逐渐达抬头挺胸位。出院后坚持锻炼,如上肢旋转、后伸、轻度扩胸运动,1~3次/日,避免劳累,循循渐进。避免在患侧肢体测血压、抽血、静脉注射、提重物等,患肢负重不能超过5kg,以免影响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 4、饮食指导

乳腺正常解剖组胚结构

乳腺正常解剖组胚结构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乳腺正常 一、乳腺的大体解剖范围 乳腺位于胸前部,内侧达 到同侧的胸骨缘,外侧为同侧 的腋中线,上缘达到第二肋骨 水平,下缘到第六肋骨水平, 大部分的乳腺位于胸大肌的表 面,小部分乳腺位于前锯肌、 腹外斜肌及腹直肌前鞘的表 面,有时乳腺可向外上方延伸 至腋窝,成为乳腺的尾部,又 称为Spence腋尾(spence axillary tail),应与腋窝的副乳腺相鉴别,当其内有小叶增生或纤维腺瘤时应与腋窝的肿大淋巴结相鉴别。 二、乳房的组织结构 1、乳腺是由表面的皮肤、皮下的纤维结缔组织以及乳腺组织共同组成,乳腺组织内又包含着纤维结缔组织组成的间质和乳腺的小叶导管系统所组成的实质。性成熟期未生育女性的乳腺呈圆锥形或半球形,富有弹性,而已生育哺乳的女性及绝经期的女性则有不同程度的下垂,弹性降低。

2、乳腺腺叶: 乳腺的本质上是一种复管泡状腺体,10-15个末梢膨大的腺泡、与腺泡相连续的腺泡管及与腺泡管相连接的终末导管共同组成了乳腺小叶,许多的乳腺小叶构成乳腺腺叶,15-20个左右的乳腺腺叶构成乳腺的实质,乳腺腺叶呈放射状排列,腺叶之间无相交通的导管,故在手术时在切开乳腺实质时,应取放射状切口,这样对乳腺腺叶的影响最小。而男性的乳腺与女性不同之处就是无小叶结构,故男性乳腺癌无小叶癌。 3、乳腺输乳管: 乳腺的导管系统是构成乳腺实质的重要结构,是乳腺腺泡分泌乳汁的排出通道,与腺泡直接相通的导管为腺泡管,向外依次为终末导管、分枝导管、输乳管,输乳管在近乳头部与一个梭形膨大相连续,成为乳管壶腹部,或称为输乳窦,后者向外管径出现一个短距离的狭窄部后开口于乳头区。在临床的乳腺导管镜检查时,上述乳腺导管在乳腺导管镜下不易区分,其中终末导管不能窥见,有时仅能观察到终末导管向分枝导管的开口,我们从乳头开始由浅入深以分枝导管口为标志,将乳腺导管人为地分为大导管、Ⅰ级、Ⅱ级、Ⅲ级导管等,实际上我们对乳腺内镜下的导管分级标准,分别属于解剖学范畴的输乳管、分枝导管。 4、乳头、乳晕:

乳腺癌手术步骤

乳腺癌手术步骤手术步骤: 1、体位:仰卧位,患侧上肢外展90°并固定在手术台的肢架上,注意不要过伸,防止臂丛神经麻痹,并以软枕将胸部垫高5cm左右。 2、切口及分离皮瓣:一般采用喙突到脐方向的纵行梭形切口,上端在胸大肌外缘锁骨之间的中点,下端到肋弓下2~横指,以显露腹直肌前鞘。切口应根据肿瘤的位置作用相应的变化。切缘距肿瘤为3横指。注意在消毒前先用龙胆紫药液自我上至内下画一梭形切口线。 先作外缘切口,再作内缘,切至皮下组织后,以止血钳夹住少许皮下组织,每隔3cm 夹钳一把,左手提起止血钳,并以手指从外侧顶起皮肤使其呈水平拉紧,右手持阔面刀削切皮下脂肪组织,紧贴皮肤向周围作潜行切削,边切边止血。内侧皮瓣分离至胸骨中线,外侧

分离至背阔肌前缘,上至锁骨,下至腹直肌前鞘,分完一侧皮瓣后用热盐水纱布垫压迫止血,如遇较大出血点,应予结扎或电灼。亦可用低电压电刀切削皮下脂肪组织,形成皮瓣,这样边切边止血,可大大减少术中失血。 分离皮瓣后,需辨认出腹直肌鞘、前锯肌、背阔肌、三角肌、头静脉等组织,然后用消毒巾保护切口[图2]。 3、切断胸大肌在胸大肌浅面覆盖有腋筋膜和脂肪组织。分离后,在胸大肌和三角肌的肌间沟内找到头静脉,应妥加保护以免损伤。在胸大肌外缘切开腋筋膜,再用左手示指从胸大肌外缘钝性向内侧分离,直至靠近头静脉的胸大肌锁骨部分。保留少许肌纤维,以保护头静脉。再将胸大肌腱分离到肱骨大结节嵴处,用电刀徐徐切断该肌肌腱,在出血点处电灼或缝扎止血。用示指紧贴锁骨下缘继续分离胸大肌与锁骨、胸骨联接部分,用电刀切割和缝扎止血。并切断缝扎自深部进入肌肉的胸肩峰动、静脉及神经分支。

乳腺正常解剖组胚结构

乳腺正常 一、乳腺的大体解剖范围 乳腺位于胸前部,内侧达到同侧的 胸骨缘,外侧为同侧的腋中线,上缘达 到第二肋骨水平,下缘到第六肋骨水 平,大部分的乳腺位于胸大肌的表面, 小部分乳腺位于前锯肌、腹外斜肌及腹 直肌前鞘的表面,有时乳腺可向外上方 延伸至腋窝,成为乳腺的尾部,又称为 Spence腋尾(spence axillary tail), 应与腋窝的副乳腺相鉴别,当其内有小 叶增生或纤维腺瘤时应与腋窝的肿大 淋巴结相鉴别。 二、乳房的组织结构 1、乳腺是由表面的皮肤、皮下的纤维结缔组织以及乳腺组织共同组成,乳腺组织内又包含着纤维结缔组织组成的间质和乳腺的小叶导管系统所组成的实质。性成熟期未生育女性的乳腺呈圆锥形或半球形,富有弹性,而已生育哺乳的女性及绝经期的女性则有不同程度的下垂,弹性降低。 2、乳腺腺叶: 乳腺的本质上是一种复管泡状腺体,10-15个末梢膨大的腺泡、与腺泡相连续的腺泡管及与腺泡管相连接的终末导管共同组成了乳腺小叶,许多的乳腺小叶构成乳腺腺叶,15-20个左右的乳腺腺叶构成乳腺的实质,乳腺腺叶呈放射状排列,腺叶之间无相交通的导管,故在手术时在切开乳腺实质时,应取放射状切口,这样对乳腺腺叶的影响最小。而男性的乳腺与女性不同之处就是无小叶结构,故男性乳腺癌无小叶癌。 3、乳腺输乳管: 乳腺的导管系统是构成乳腺实质的重要结构,是乳腺腺泡分泌乳汁的排出通道,与腺泡

直接相通的导管为腺泡管,向外依次为终末导管、分枝导管、输乳管,输乳管在近乳头部与一个梭形膨大相连续,成为乳管壶腹部,或称为输乳窦,后者向外管径出现一个短距离的狭窄部后开口于乳头区。在临床的乳腺导管镜检查时,上述乳腺导管在乳腺导管镜下不易区分,其中终末导管不能窥见,有时仅能观察到终末导管向分枝导管的开口,我们从乳头开始由浅入深以分枝导管口为标志,将乳腺导管人为地分为大导管、Ⅰ级、Ⅱ级、Ⅲ级导管等,实际上我们对乳腺内镜下的导管分级标准,分别属于解剖学范畴的输乳管、分枝导管。 4、乳头、乳晕: 位于乳腺的中央区,乳头是各乳腺腺叶的输乳管开口的汇聚点,故乳头上有约15-20个左右的乳腺导管开口,与乳腺腺叶的排列方式相似,乳管从周围放射状向乳头汇聚,到达乳头下方后转向前进入乳头,乳头、乳晕部的手术若有必要应垂直状切开乳头或放射状切开乳晕,对无病变的导管不应切除或切断。乳晕部含乳晕腺,常呈小结节状突出于乳晕的表面,部分女性可较明显,其可分泌油脂样物质保护乳头乳晕,此外乳晕还富含皮脂腺、汗腺和毛囊。 5、乳腺分区: 临床上人为地以乳头乳晕为中心按水平线和 垂直线将乳腺分为外上、外下、内上、内下及乳 头乳晕所在的中央区,临床体检时可按一定的顺 序进行,不应漏掉任何一个区域。 6、乳腺脂肪结缔组织: 在乳腺的小叶内,乳腺腺泡及各级导管的基 底膜外为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所包绕,这些局限 在乳腺小叶内的疏松结缔组织与乳腺实质一样, 也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增生复原,在乳腺增生 性疾病中往往也伴随增生,该处的纤维细胞与其他部位的纤维细胞有所不同,在乳腺癌组织中的纤维细胞可表达一些金属蛋白酶以及芳香化酶等,前者的过渡表达可促进乳腺癌细胞转移,而后者可在乳腺原位合成雌激素,从而造成局部的高雌激素微环境,促进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而位于乳腺小叶间纤维组织则为较致密的结缔组织,与其他部位的纤维组织相似,其不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见,乳腺小叶内的腺泡、导管由小叶内纤维组织包绕固定形成立体结构,而小叶间的纤维结缔组织包绕在小叶周围、腺叶周围,固定

乳腺癌

乳腺癌相关知识学习笔记 概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并且发病率每年约以2%的速度递增,全世界每年约 有 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北美、北欧是乳腺癌的高发地区,每7 - 10个妇女中有一人在其一生中会患乳腺癌,其发病率约为亚、非、拉美地区的 4倍。近年来新病例数以每年3% - 4% 的速度递增,超出全球1至2个百分点。在国内,沿海大城市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高于内陆地区。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乳腺癌已 经成为妇女第一位恶性肿瘤。 人群分布: 本病的绝大多数是女性,男性乳腺癌仅占乳腺癌的1%左右。 年龄分布: 30岁内少见,45-50岁的发病率较高,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达到最高峰。 乳腺癌的致病因素 1. 激素因素: ⑴、月经情况: 初次足月生产年龄(<20岁 / >30岁:1/3) ⑵、哺乳情况 ⑶、激素替代(相对危险因子1.02 – 1.35)避孕药的使用? 2. 遗传因素: ⑴、家族聚集性:直系亲属乳腺癌史,一级亲属中有乳腺癌者,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较正常人群高2~3倍,危险性又与家属成员中乳腺癌发生年龄及是否患双侧乳腺癌有关⑵、P53,BRCA 1-2突变 3. 乳腺良性疾病:上皮高度增生或不典型增生。 4. 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乳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与人均消耗脂肪量有较强的相关。可能与脂肪组织分泌的雄烯二酮转变为雌酮有关。) 5.电离辐射:斗蓬野照射后。

乳腺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 1、乳腺超声检查 2、乳腺钼钯X线检查 3、乳腺红外线检查 4、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溢液CEA检查 5、乳管镜检查 6、定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7、乳腺活组织切除病理 检查。8、乳腺MRI检查。9、乳腺CT检查 10、PET检查11、ECT检查。 问题:1、请问你在临床上如何合理选择这些检查方式?他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2、对于临床上最常使用的乳腺超声检查及乳腺钼钯X线检查你是如何选择适应症的。 乳腺癌的诊断 局部肿瘤诊断: ①临床体检(月经来潮后第9 – 11天) ②乳腺X线摄影:可以早期发现1cm以下的肿瘤 ③乳腺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在80% - 85% ④热图像检查:准确性不高。 ⑤组织学检查:针吸或肿瘤活组织检查 远部位转移的诊断: ①临床体检 ②实验室检查:血象、肝功能、CEA、CA15-3 ③对侧乳腺X线摄影 ④胸部X线摄影 ⑤腹部B超检查 ⑥全身骨骼ECT检查。 医学界对乳腺癌治疗的认识过程:

(完整版)乳腺癌测试题

乳腺癌测试题 姓名科室分数 填空题:每题5分(共40分) 1、乳腺检查时间为每次月经干净后为宜。 2、典型的肿瘤细胞造成真皮淋巴管堵塞回流障碍时为改变,是乳腺癌的局部晚期征象。 3、检查乳腺检查手法有、和3种方式。 4、乳腺囊性病变,穿刺点应该选择的位置,如果需要手术的病例,穿刺点需在范围内,以便手术过程中一并切除。 5、乳腺团块/肿块是指乳腺中,的结节,多为,亦可,边界常可以触及。 6、乳头溢液是指或流出液体,包括乳头分泌膏样物。 7、乳腺的临床检查方法包括视诊和触诊,范围包括和检查 8、乳腺穿刺的禁忌证主要是凝血机制障碍。 是非题:每题5分(共30分) 1、2002年美国癌联合会(AJCC)TNM分类TX-原发肿瘤() 2、乳房肿块检查时,用拇指与食指轻捏肿块表面,如出现“酒窝征”则表明有皮肤粘连。() 3、检查乳腺顺序是:外上-内上-内下-外下-外上-乳头乳晕。() 4、触诊一般采取坐位或仰卧位,先检查患侧,然后检查健侧,动作应轻柔。() 5、乳腺穿刺时,对位于乳头后方的病变应从后方进针。()

6、囊肿穿刺时,抽吸引完毕,应先拔出针头,再分离注射器和针头。() 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 1、检查乳腺顺序以下正确的是:() A、先乳房-腋窝淋巴结-锁骨上区 B、锁骨上区-腋窝淋巴结-乳房 C、腋窝淋巴结-乳房-锁骨上区 D、乳房-锁骨上区-腋窝淋巴结 2、参照导管上皮细胞分化程度、排列方式及良性裸核细胞数量进行分()级分类。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3、乳腺肿瘤属良性病变的有:() A、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B、炎症型癌 C、富于糖原透明细胞癌 D、纤维腺瘤 4、乳腺有症状或体征阳性不包括:() A、乳腺肿块/团块 B、未扪及肿块的乳头溢液 C、乳腺不对称增厚 D、临床常见的疼痛 5、以下陈述错误的是:() A、乳腺临床检查是发现早期乳腺癌的首要环节 B、乳腺的临床检查不包括乳腺和区域淋巴结 C、在临床检查时不能仅以肿块作为乳腺癌的必须本征 D、乳腺的临床检查方法包括视诊和触诊 宫颈癌试题 姓名科室分数 填空题:

乳房的解剖结构

爱婴医院 母乳喂养在行动 王东林 一、提高母乳喂养率的社会背景 杨澜(全国政协委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大使)。2012年3月8日在北京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交了《提高母乳喂养率以改善国民健康状况》的提案。例如,柬埔寨的母乳喂养率由2000年的12%增加到了2008年的65%以上。韩国的母乳喂养率由2000年的20%增加到了2009年的89%,韩国同年的纯母乳喂养率也达到了49.3%1。我国6个月内婴儿的完全母乳喂养率从1998年的67%快速下降到27.6%,城市里甚至只有16%。 近年来,中国配方奶粉销售额的增速居全球之冠。利用虚假信息和夸大功效等手段进行促销的方式也屡见不鲜。“母乳喂养对所有孩子来说是最好的喂养方式。我们尤其担心广大贫困农村的妈妈们被如此强势的母乳代用品广告宣传所误导而放弃母乳喂养,转而花大钱选择错误的儿童喂养方式。” 所以加大力度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全民提高母乳喂养方式,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艰巨任务迫在眉睫。 二、乳房的解剖结构 乳房主要由腺体、导管系统、脂肪组织、纤维组织等构成。

腺体成人乳腺有15~20个腺叶,每一腺叶可分成许多腺小叶,腺小叶由小乳管和相应的腺泡组成。。 导管每一腺叶有其相应的导管系统,多个小乳管汇集成小叶间乳管,多个小叶间乳管又汇成一根输乳管。输乳管有15~20根,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汇集于乳晕,开口于乳头 乳头和乳晕乳头隆起于乳房表面的中央,其周围皮肤有明显的色素沉着,色泽较深称为乳晕。 脂肪组织乳房内脂肪组织的多少是决定乳房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整个乳房除乳晕外均为一层脂肪组织所包围,脂肪层的厚薄因年龄、生育等因素而导致个体差异很大。纤维组织称为乳腺悬韧带,它可以对乳腺起固定作用,可使乳房既有一定的活动度,在直立时又不至于明显下垂。 三、影响母乳分泌的因素 内分泌分泌因素;喷乳反射;产妇营养、情绪。 四、母乳喂养的相关概念: 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好处;早吸吮;母婴同室;应答反应;婴儿的正确含接姿势;挤奶手法;挤奶的指征;如何保证有充足的乳汁;母亲托乳房的手法;喂奶的体位;母乳喂养三十条规定等。 五、母乳实践过程中的困难 社会因素:母乳代用品强势来袭的夸大宣传作用。 医院原因:母乳喂养专业人员配置不够;母乳喂养宣传不够,制度执行力不到位 家庭因素:家庭不支持、经济条件好

乳腺癌淋巴引流途径的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乳腺癌淋巴引流途径的临床研究 贺青卿 姜军 杨新华 范林军 张毅 郭美琴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时乳腺淋巴引流的特点。方法  以2004年11月至2006年5月期间住院的20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 对象,其中191例术前行淋巴闪烁显像。用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 溶脂后腔镜观察联合验证淋巴闪烁显像所见的乳腺淋巴引流途径和 前哨淋巴结。结果 肿瘤周围腺体实质和肿瘤被覆皮下联合注射示 踪剂内乳前哨淋巴结显示率为46.8%。淋巴显像、前哨淋巴结活检 和腋窝溶脂后腔镜3种方法联合观察发现乳腺淋巴经不同输入淋巴 管直接引流到腋窝或内乳区;腋窝前哨淋巴结位于第2肋骨与胸大 肌外缘交界处周围,少数患者有浅、深两组腋窝前哨淋巴结。内乳淋 巴结转移率为26.2%,腋窝淋巴结转移≥4枚时内乳转移率为 50.7%。第2肋间隙是内乳淋巴结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内乳淋巴结 转移与肿瘤部位或大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乳腺实质及皮肤的淋 巴沿各自的集合淋巴管不经乳晕淋巴丛而直接汇入腋窝或内乳淋巴 结;多数患者不同的淋巴管在腋窝汇入同一前哨淋巴结,少数汇入深 浅不同组前哨淋巴结。有选择地行内乳淋巴结活检有助于乳腺癌的 精确分期、治疗和预后判断。 【关键词】 乳腺癌;淋巴引流;内乳淋巴结;前哨淋巴结活检 【中图法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C l i n i c a l s t u d y o nl y m p h a t i cd r a i n a g e p a t t e r n s o f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H E Q i n g-q i n g,J I A N G J u n,Y A N GX i n-h u a,F A NL i n-j u n,Z H A N GY i,G U OM e i-q i n.W T5B r e a s t D i s e a s e C e n t e r,S o u t h w e s t H o s p i t a l,T h i r d M i l i t a r y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C h o n g q i n g400038,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f e a t u r e s o f l y m p h a t i c d r a i n a g e p a t t e r n s o f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u n d e r p h y s i o l o g i c c o n d i t i o n s.Me t h o d s F r o mN o v2004t o M a y2005,t h e r e w e r e206 c o n s e c u t i v e p a t i e n t s e n r o l l e d i n t h i s s t u d y,191o f t h e m r e c e i v e d p r e o p e r a t i v e l y m p h o s c i n t i g r a p h y.S e n t i n e l l y m p h n o d e b i o p s y a n d e n d o s c o p i c a p p r o a c ha f t e r l i p o s u c t i o n w e r e u s e d t op r o v et h el y m p h a t i cd r a i n a g ep a t h w a y sa n ds e n t i n e l l y m p hn o d e s.R e s u l t s I n t e r n a l 基金项目: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资助(06M A191) 作者单位:400038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疾病中心 通讯作者:姜军,E-m a i l:j c b d@m e d m a i l.c o m.c n

乳腺正常解剖组胚结构

乳腺正常 令狐采学 一、乳腺的大体解剖范围 乳腺位于胸前部,内侧 达到同侧的胸骨缘,外侧 为同侧的腋中线,上缘达 到第二肋骨水平,下缘到 第六肋骨水平,大部分的 乳腺位于胸大肌的表面, 小部分乳腺位于前锯肌、 腹外斜肌及腹直肌前鞘的 表面,有时乳腺可向外上方延伸至腋窝,成为乳腺的尾部,又称为Spence腋尾(spence axillary tail),应与腋窝的副乳腺相鉴别,当其内有小叶增生或纤维腺瘤时应与腋窝的肿大淋巴结相鉴别。 二、乳房的组织结构 1、乳腺是由表面的皮肤、皮下的纤维结缔组织以及乳腺组织共同组成,乳腺组织内又包含着纤维结缔组织组成的间质和乳腺的小叶导管系统所组成的实质。性成熟期未生育女性的乳腺呈圆锥形或半球形,富有弹性,而已生育哺乳的女性及绝经期的女性则有不同程度的下垂,弹性降低。

2、乳腺腺叶: 乳腺的本质上是一种复管泡状腺体,10-15个末梢膨大的腺泡、与腺泡相连续的腺泡管及与腺泡管相连接的终末导管共同组成了乳腺小叶,许多的乳腺小叶构成乳腺腺叶,15-20个左右的乳腺腺叶构成乳腺的实质,乳腺腺叶呈放射状排列,腺叶之间无相交通的导管,故在手术时在切开乳腺实质时,应取放射状切口,这样对乳腺腺叶的影响最小。而男性的乳腺与女性不同之处就是无小叶结构,故男性乳腺癌无小叶癌。 3、乳腺输乳管: 乳腺的导管系统是构成乳腺实质的重要结构,是乳腺腺泡分泌乳汁的排出通道,与腺泡直接相通的导管为腺泡管,向外依次为终末导管、分枝导管、输乳管,输乳管在近乳头部与一个梭形膨大相连续,成为乳管壶腹部,或称为输乳窦,后者向外管径出现一个短距离的狭窄部后开口于乳头区。在临床的乳腺导管镜检查时,上述乳腺导管在乳腺导管镜下不易区分,其中终末导管不能窥见,有时仅能观察到终末导管向分枝导管的开口,我们从乳头开始由浅入深以分枝导管口为标志,将乳腺导管人为地分为大导管、Ⅰ级、Ⅱ级、Ⅲ级导管等,实际上我们对乳腺内镜下的导管分级标准,分别属于解剖学范畴的输乳管、分枝导管。 4、乳头、乳晕:

乳腺癌手术方式的回顾和选择

乳腺癌手术方式的回顾与选择 来安县人民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盛晓梅 外科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尤其对0、Ⅰ、Ⅱ、Ⅲ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仍首选手术治疗。手术范围由最早期的局部切除发展到19世纪末的Halsted根治术;50年代的扩大根治术;60年代的改良根治术;自80年代以后的保乳手术。美国1982年保乳手术仅占7.2%,现在超过50%。而且还在继续增加。日本和香港也达40%和30%[1]。但国内大都采用根治及改良根治术,只部分医院在开展保留乳房的手术。本文旨在对几种常用的乳腺癌手术方式进行简单总结与比较。 一、乳腺癌根治术[2]:自Halsted创立至今已100多年,一直是外科界广泛采用的术式,也是乳腺癌根治术中首先被确立的一种术式。它的创立,在乳腺癌治疗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因为它使乳腺癌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率由以往的60%以上减少至10%以下,故至今仍为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术式之一。主要适用于Ⅱ期晚期及Ⅲ期病例。这一术式手术范围包括:(1)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的整块切除,(2)切除全部乳腺组织,同时广泛切除其表面覆盖的皮肤,(3)切除胸大、小肌,(4)腋淋巴结作彻底的清除。李树玲等报道根治术666例,按国际分期统计其Ⅰ、Ⅱ、Ⅲ期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0%、69%、47%,效果较好。

但根治术也有一定禁忌症,1978年全国乳腺癌临床与基础理论座谈会曾提出过绝对禁忌症:①炎症样乳腺癌;②皮肤水肿,范围超过乳房面积的1/3;③乳房皮肤卫星结节;④癌瘤侵犯胸壁;⑤患侧上肢水肿;⑥胸骨旁肿物,示内乳淋巴结转移;⑦远处转移,包括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等。相对禁忌症:①癌瘤破溃;②皮肤水肿,范围不超过乳房面积的1/3;③癌瘤与胸大肌固定;④肿大的腋淋巴结直径超过2.5厘米;⑤腋淋巴结互相粘连或与皮肤、深部组织粘连。兼有上述五条中任何二条或二条以上时,也视为根治术的禁忌。 二、扩大根治术[3][4]:20世纪50年代,人们认为乳腺癌是局部疾病,其扩散是遵循时间与解剖学的规律进行的,初期沿着局部淋巴结,以后再出现血道扩散。而内乳淋巴结也是乳腺癌转移的第一站引流淋巴结。为了清楚内乳淋巴结,故在根治术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一种新术式----即扩大根治术。该术式自创立以来历时近70年,对提高乳腺癌的疗效起了一定作用,主要是为了清除内乳淋巴结,尤适用Ⅱ、Ⅲ期,肿瘤位于乳房内侧或中央的病例,扩大根治术确实祈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是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医院对部分Ⅲa期乳腺癌仍采用该术式。 三、简化根治术:顾名思义是在手术步骤上稍加简化的根治术,也有人称改良根治术,仿根治术。基本方法是:全乳房及胸大肌筋膜切除加腋淋巴结清除----即Auchincloss手术。也有人将胸小肌一并切除----即Patey Dyson手术。最先由Moore(1867)提出,早年作为根治性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