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行政执法理念偏差表现及其纠正研究

我国行政执法理念偏差表现及其纠正研究

我国行政执法理念偏差表现及其纠正研究
我国行政执法理念偏差表现及其纠正研究

我国行政执法理念偏差表现及其纠正研究(一)

政协福州市委员会陈小刚

一、行政执法理念的内涵和特征

“理念”为:“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普遍范型。本人认为,“理念”是指人们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认识客观规律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思想和价值的集合体,属于理性认识范畴,是一个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并不断更新其内容的概念。

那么,行政执法理念的涵义又是什么呢?行政执法上的指导思想是指执政党所持的体现其统治阶级意志的管理国家或社会的方针、政策和理论观点,较之理念更表面化、更具政治含义。行政执法理念的特征主要有:

1、主体特定性。行政执法理念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即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而不是所有人都应当具备这种理念。

2、阶级性。由于行政执法理念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其表象是执行法律法规,但深层次是实现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即执政党的意志,体现的是执政党的观念、思想和价值,因此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3、抽象性。行政执法本身是具体的,是可以通过具体的程序而为人所见所知的。而行政执法理念是一系列观念、思想和价值的集合体,具有抽象性或假定性,是不可见但可以被假设存在的,是一种人类不断探索和企望的理想目标模式。

4、社会性。行政执法理念依赖于特定的社会物质基础条件,是某一历史阶段行政主体所具备的,因此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不同的物质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执法理念,如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执法理念多是压民、挠民,不会有以人为本或法律至上理念。再如我国80年代和90年代,由于传统计划经济和片面强调国家、政府利益的观念而忽视对民众正当权益的尊重与保护等。

二、当前我国行政执法理念偏差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一)当前我国行政执法理念的偏差表现

我国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总体上坚持了依法行政,并逐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理念,但是一些基层政府和部门仍然较为普遍地存在执法理念偏差或理念错误,进而不时产生违法执法、知法犯法、人情执法、钓鱼执法等现象。比较典型的执法理念偏差表现有:以官为本理念、法律是工具理念、执法谋利理念、行政管制理念。

1、以官为本理念

长期以来,法律在我国被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受法律工具主义观念影响,一些行政执法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或将权力替代法律、压制法律,“有利时用,不利时弃”;或滥用权力,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或法律虚无,认为“我不做坏事,法律与我无关”,有人甚至说“不用时讲党性,需要时讲法律”。一些行政执法人员在该观念影响下,执法时对自己有利的部分严格执行,不利的不执行或变通执行,甚至有些法律特别是其中的约束行政机关条款,制定了多年却从不被执行,造成该法律或一些重要条款的名存实亡。如城市拆迁中,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门为了尽快体现政绩,一纸会议纪要就可以放任或协助开发商未批先建、未补偿先拆除、遇到阻力不走法律途径而是先行政强制执行,遇到集体抗议或上访时,就采取一手压制、一手代替开发商出面谈补偿方式,造成一些项目骑虎难下,欲速不达。如震惊全国的2004年湖南省嘉禾拆迁事件,该县委、县政府为建商贸城而在未依法批地、未补偿、未依法听证情况下,责令相关部门大面积违法强拆,不仅对被拆迁户动粗,还实行干部“株连”政策,完不成任务的不能回单位上班,同时打出“谁影响嘉禾一阵子,我就影响他一辈子”的横幅。受法律工具主义观念影响,还有一些行政执法机关大搞“运动执法”,如2009年发生的河南焦作创卫事件,该市在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期间,各职能部门动用行政权力,临时关闭大量中小饭店、报刊亭、中小理发店,并责令路边店“转行”,而新挂上旅行社、建材门市部、舞蹈培训班等招牌,检查结束又恢复原状。

3、执法谋利理念

执法谋利,是指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在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责过程中,运用行政权力谋求或追求执法活动中部门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不恰当利益。行政执法利益至上、执法趋利、片面的发展观,是我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现实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公共财政保障体制的滞后和区域经济差异,公共财政对一些行政执法机关的经费保障存在着不保障、保障不好或者虽有保障但难以到位等问题。在这种以“自找皇粮、自种皇粮”为特征的经费保障模式主导下,一些行政执法机关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特别是保证生存、提高生活质量的客观需要,其执法行为就有可能甚至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种种趋利动机。在文件制定过程中突出部门利益,如国土资源、建设、水利等部门为争城市地下热水的收费管理权而相互发文争管辖;难管事项或执法成本高的事项不作为,如九龙治水难管水;为罚款而执法办案;滥用自由裁量权,罚与不罚的尽量罚,少罚与多罚的尽量多罚,单罚与并罚的尽量并罚;收费养人、罚款养人,如上海曝光的“钓鱼执法”;以罚没款多少考评执法办案力度,如交警下达处罚指标。

4、行政管制理念

行政管制理念认为行政执法就是管制,而管制就是收费和处罚。行政执法缺少服务,重审批轻服务。一些行政执法人员没有真正理解权力的来源和执法的目的,对人民群众的权益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情感缺位、移位、错位,有意无意地形成了对群众感情的真空地带。在执法过程中习惯于简单粗暴地把老百姓的要求拒于千里之外,不解释、不说明,置老百姓的情感于不顾。如2009年5月1日凌晨,河南林州陵阳镇政府组织工作人员,连夜铲掉该镇农民约200亩麦田。铲田的原因是陵阳镇要在该村南边开辟一条道路,需要占用一部分农田,由于大多数村民不愿接受,随之引起镇政府强制铲田。一些部门只要钱收到位,不出大的纰漏,可以不处罚也不过问其他社会危害后果,甚至一些部门成为企业违法产品的“保护伞”。如本人工作过的闽北某县的环保局、土地局和水利局,在五年期间没有一起行政处罚案件,是没有违法行为吗?非也,因为同时

期该县城区违章建筑到处可见。而实际处理措施就是:有关系的,罚款一下,被动地补办手续;没关系的罚款一下,因没钱也不去补办手续,留下尾巴。

(二)行政执法理念偏差原因分析

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各种不科学、不正确、偏差的行政执法理念,我认为除制度建设有待加强、执法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外,其深层原因还在于认识有误区,如对民主社会权力与权利关系的认识不到位,对民主社会法的认识有不到位,错误的权力观、政绩观,以及现行行政体制设置及运行的缺陷等。

1、对民主社会权力与权利关系的认识不到位

“以官为本”理念实际上忘记或违背了执法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利让渡和法律授与的基本原理,造成公权力在具体运用中出现异化,这是对民主社会权力与权利的正确关系存在认识误区,同时是对权力运行目的淡忘。在现代民主社会,权力与权利是一对紧密联系的概念,权力源于权利的让渡,也进一步保障权利的正常享受。在宪政学上,政府的权力源于宪法的授予,而从宪法的产生和功能来看,宪法的首要职责是限制政府的权力,它对政府授权的目的是要政府保障民众的权利,所以说政府从事某一行为是因为其享有权力不如说是因为其要履行职责。对这一性质的正确认识有助于防止政府行为的失控,防止政府成为践踏人民权利的工具。执法权力是政治权力的一种,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执法权力具有权威性、支配性、强制性、扩张性、排他性,但是它的基础来源于社会经济关系。从我国政治上和法律上而言,人民是公权力包括执法权力的最终所有者,任何部门或任何个人的权力运用,都必须充分体现权力的公共化取向,全心全意为社会、为人民服务。“以官为本”理念抹杀了权力来源于权利的本性。权力作为一个政治范畴的概念,不是人类的本质属性;它是伴随着国家的建立而产生,社会的发展而分化的;它是由国家的暴力机器作后盾,由公职人员按职分级行使管理国家内外事务的权威力量。权力取得的方式有强力征服式、世袭传承式、法律赋予式。现代民主社会国家,权力取得的方式主要是法律赋予式。但由于一些行政执法机关对权力的本质属性认识不清或有意模糊,在权力运用过程中

自觉不自觉地衍生出谋取部门(个人)利益这个“副产品”,形成“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个人化”的现象,从而导致公权力产生异化。

2、对法治社会“法”的认识不到位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行政文化中强调法律工具主义思想,也就是注重“人治”而排斥“法治”,其根源是对法治社会“法”的性质与作用认识不到位,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欠缺。法治社会“法”的性质是统治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意志的体现。法的作用是指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具体体现在法与社会的交互影响中,直接表现为国家权力的行使。法的作用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其中规范作用主要有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社会作用主要表现为法具有政治职能(通常说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职能(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规范作用是手段,社会作用是目的。可见,法律具有工具性,但更是为一定的目的服务。法律是工具主义者只强调或看到法具有政治职能,也就是通常说的阶级统治工具,而忽视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职能。正是对法治社会“法”的性质与作用的片面认识,把法律当作单纯的专政工具观念,可有可无,就产生了运动执法、情绪执法等现象。同时,行政执法人员由于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欠缺,一些基层公务人员尤其是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相对淡薄,知法犯法、执法犯法的事例时有发生。如计生执法中,一些基层计生执法人员为完成任务,明知不合法也违法强制堕胎;再如一些执法人员放纵企业的质量监督,导致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频繁。此外行政执法人员的权力意识强,而责任意识差。正如马怀德教授在一次全国法制宣传日座谈会上所说:“虽然普了很多法,很多官员也掌握了诸多法律,但是,公务人员更多关注的是法律赋予的权力,比如说审批权、许可权、发证权、收费权等,但对法律确立的责任和义务理解不够,理解不深。”

3、错误的权力观和政绩观的影响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要求领导干部要“着力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当前仍有部分干部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把创造“政绩”作为个人晋升的筹码,大搞“政绩工

程”。为政绩而野蛮执法、违法执法,滥用执法权,违法强制拆迁,如湖南省嘉禾县拆迁事件;违法不整治,造成矿难履发;虚报瞒报,如湖南省耒阳市某些基层单位在计生工作中弄虚作假,甚至花钱守在医院门口买些“三陪”小姐冒名顶替做引流产手术,以完成任务。一些执法人员甚至官商勾结,充当保护伞,如2009年春节发生的长乐网吧火灾。

4、目前行政体制设置及运行的缺陷

执法谋利为什么会出现?执法收费、以罚养人等行政执法趋利现象为何能长期存在?主要是行政体制设置及运行的缺陷,如财政体制的保障不足、对执法权监督无力等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作为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不但影响和支配着各类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行为,而且对承担着调控市场经济活动的行政执法机关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诱惑。特别是由于历史、经济、体制的原因,我国行政执法机关普遍面临财力保障还不到位的情况,很容易形成执法趋利化倾向,如湖南溆浦县环保局超编80人和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环保局超编100%,正式工和超编人员的工资待遇全部靠排污费和罚没收入。也就是说,由于财政体制的保障不足和对执法权的监督无力等,行政执法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价值取向,可能会直接或间接体现在维护自身利益和解决生存上,使部门与利益紧密挂钩,使权力体现为利益。

我国行政执法理念偏差表现及其纠正研究(二)

(三、纠正行政执法理念偏差并践行科学执法理念的建议

我国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就必须摒弃偏差的、错误的行政执法理念。我国行政执法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科学、正确理念?正确的行政执法理念到底又有哪些构成要素呢?目前学理界对此有些探讨,如前文所述,但尚无比较权威的定论。《解放思想转变行政执法理念》一文提出要树立四种理念:“第一、必须树立行政执法服务经济建设的理念,第二、必须树立行政执法爱民富民的理念,第三、必须树立行政执法诚实守信的理念,第四、必须树立行政执法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的理念”。[6]还有人提出人性化执法理念、公众参与

执法理念、寓执法于服务理念、协商型执法理念等等。上述这些所谓的执法理念中,有些是行政执法的原则如合法性、合理性;有些是行政执法的要求,如行政执法服务经济建设或寓执法于服务;有些是行政执法的方式,如协商。本人认为,当前我国行政执法理念,至少应当确立三个理念,即法律至上、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从而防止偏差的执法理念进一步误导行政执法行为。

(一)“法律至上”的执法理念

“法律至上”应作为我国行政执法理念的构成要素之一。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首次确立了依法治国的纲领。1999年宪法修正案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江泽民同志1996年2月8日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一个重要任务是要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公民自觉守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权益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依法治国的进程。”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2005年3月31日上午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习讲座上也说:“依法治国,最根本的是依宪治国;依法行政,最根本的是依宪行政。各级政府都要把宪法作为根本的行为准则,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所有政府工作人员都要学会并善于依法处理经济社会事务,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1、“法律至上”执法理念的内涵

“法律至上”是我国对社会主义法治内涵的最新概括,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法律至上”是指整个社会调控系统中,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比较,具有最大的权威和最高的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服从法律,严格依法办事。[7]在我国,为了管理和执法的需要,任何社会的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都被赋予一定的权力和权威,但法治社会中的政府权威是置于法律授权和法律权威之下的权威。宪法和法律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是否真正享有最高权威,是一个国家是否实现法治的关键。在现代法治国家,有的宣布宪法和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有的宣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凌驾于宪法和法律

之上,都把树立法律权威作为实现法治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法律权威要通过立法建立具有客观性、确定性、稳定性和可预期性的法律制度。如果法律可以随时随需而改,因人因地而异,根本没有法治可言。另一方面,法律权威要通过执法、司法和守法来保证任何个人、组织和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特别是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法办事,违法必究,有效地防止任何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我国宪法第五条对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做了明确的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因此,“法律至上”的执法理念,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中坚持把法律精神和法律规定作为执法的基本准则,维护法制统一,反对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反对把领导个人意志或组织凌驾于法律之上,也就是要树立法律权威的观念。

2、践行“法律至上”执法理念的建议

行政执法人员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理念,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没有法律至上的理念也就不可能有法治社会可言,依法行政就是一句空话;是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体现,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还是防止特权思想、法律工具主义、人治思想和维护人民利益至上的重要武器。树立“法律至上”执法理念,需要长期的过程。当前重点是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培养全民特别是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在当代中国,主要抓住以下环节:首先,对全体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更深层面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知识教育,将法律知识考试纳入执法人员年度考核和晋升范畴,使每个执法人员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理念,主动依法执法。其次,要继续完善行政立法,使行政法律法规更具有严密性和细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更加有效地规范和制约现代社会生活的运转。建立健全现代化行政执法、行政管理机制,使执法者意识到其必须依法行政,所行使的行政权力是管理社会和为民服务的服务行政,消除“法律只治百姓”的传统观念;逐步完善国家公务员考

试制度和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选拔高素质和懂得法律知识的人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公职。再次,要深化法律宣传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形式传播法律知识,要经常不断地运用各种典型实例,有选择地借鉴国外有益的实例,向社会各个角落进行传播,使每个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升华于这种法治氛围之中。最后,要完善法律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加大对违反法律规定的执法行为惩处力度,让执法人员不得不依法办事。

(二)“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

“以人为本”是我国行政执法理念的第二个构成要素。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温家宝总理在一次全国政府系统秘书长办公厅主任会议上也说:“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三次学习会上还说:“所有政府工作人员都要认识到,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这些都要求行政执法人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理念。

1、“以人为本”执法理念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王书道先生认为“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中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8]因此,“以人为本”执法理念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时,坚持把人民的正当合法利益放在首位,以是否符合大多数人民的利益、

是否便利人民群众作为执法的准则之一,在确需行政处罚或强制时,尽可能采用影响其权益小的方式的一种观念。实践中,就是要避免野蛮执法、运动战执法。

2、践行“以人为本”执法理念的建议

在行政执法中确立以人为本执法理念,是坚持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还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着力提倡打击违法与保护权益并重的观念,增强以人为本、文明执法的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就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与评价体系。首先,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评价政绩的主体。领导干部的政绩如何,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群众,应当由广大群众评说和裁定,因此必须真正把人民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评价干部政绩的根本尺度。其次,要把科学的发展观融入政绩考核当中。再次,完善政绩监督制度。要建立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学者(智囊团)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确保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要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要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制造“政绩工程”造成重大损失的干部进行责任追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加快立法步伐,运用法律手段来惩治“政绩工程”上的腐败,从而加大热衷于搞“政绩工程”者自身的成本投入,使其不敢腐败。法制手段的强化,将有力地减少和消除“政绩工程”,真正树立起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为国家和人民创造真正的政绩。

(三)“公平正义”的执法理念

“公平正义”应作为我国行政执法理念的第三个构成要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权威。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公民权利和自由。加快

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健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制度”。因此,“公平正义”执法理念在当前中国显得尤其重要。

1、“公平正义”执法理念的内涵

“公平正义”执法理念的内涵是什么?一般而论,“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公平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正义”则是公正的义理,包括社会正义、政治正义和法律正义等。公平正义是每一个现代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因此,就法律层面而言,“公平正义”执法理念主要是指各级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时始终坚持公民的权利平等、程序正当和公平合理的原则,有效防止“人情执法”和执法腐败,让人们获得同等对待和礼遇的观念。

2、践行“公平正义”执法理念的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动和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实现公平正义的执法理念,就要求各级行政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公平合理原则,二是及时高效原则,三是程序正当原则。

(1)坚持公平合理原则。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合理行政,即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偏私、不歧视。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我国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充分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本身就蕴含了公平正义的精神,所以任何执法活动都必须严格符合法

律的规定。同时,基于各地情况的千差万别和社会迅速进步的客观需要,我国法律赋予了执法人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但这一权力的行使必须符合法律授权的目的,绝不允许被滥用而损害公平正义。为了保证行政执法的权力运行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减少说情,各级执法机构必须开展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量化、细化以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为主的行政自由裁量权,不断提高以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如福建省各级行政机关在同级纪委、效能办和政府法制办的组织下,开展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量化处罚标准和细化许可标准,形成规范性文件对外公布执行,同时制定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在内部审批环节上增加由法制机构负责审核把关,从而全方位监督约束执法行为,有效地保证合理执法。

(2)坚持高效便民原则。坚持公平正义理念就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坚持效率的前提下,注意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高效便民就要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质量是考核服务型政府绩效最主要的标准。对服务质量最有效的测量,就是请公民对政府所提供的服务进行综合评价,让他们的满意度成为最主要的判断依据。高效便民还要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长期以来,我国行政审批程序上“小吏大权”、“吃拿卡要”、“熟人快、生人慢”等现象,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效率,也产生了不公平。企业过去一提到“跑审批”就头疼不已,手续繁杂、时日漫长、互相推诿的现象比比皆是。为此要进一步转变行政方式,优化审批程序、减化审批时限。如天津市南开区建立“超时默许”的新型审批方式,变人工督办为电脑操控,对“官衙”作风进行强制性矫正,将原来15天至93天的办理时限缩短为5天,让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政府的诚信、优质、高效服务。

(3)坚持程序正当原则。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也提出程序正当的依法行政要求,即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一般应当公开,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在所有的执法活动中,只有通过法定的程序让人民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正,只有让执法的过程成为当事人感受公平正义的过程,以程序公

正确保实体公正,才能增强公民与社会对法律裁决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例如,随着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大规模的改造和重建,在人民群众集中关注的房屋动拆迁问题上,如何按照有关法规给予补偿安置,就不仅涉及法规的条款本身,还涉及到法规实施的整个过程。如果这一过程没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如评估、听证、公示、时限等等,就很可能影响到法规的公正,使群众产生种种不应有的疑虑,甚至激化成新的社会矛盾。如最近上海市出台的“阳光动迁”若干程序性规定,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综上所述,我国行政执法存在的一些理念误区和偏差,影响和制约了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依法、正确行使权力。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有必要纠正执法人员已有的理念偏差并树立正确的行政执法理念,践行法律至上、以人为本和公平正义的执法理念。

认知偏差量表

认知偏差问卷 一:白姬几年前加入了一个特殊团体,她很积极的参与该团体的活动,并为其目的而努力。现在,她认识了大部分会员,还与几个成员成了好友。白姬从不认为她自己是当“领导”的料。以前上学时她也比较活跃,但不出众。她所在的小组成员觉得她的一些想法很有道理,于是就怂恿她参加下届协会主席竞选。一开始白姬很不情愿,觉得她没那份能耐,但最后终于下决心参加竞选,因为她觉得她有精力、有想法、可以做点工作。从前还没有哪位女性得到过这个职位,但朋友们觉得很有希望获胜。白姬参加了竞选,但失败了。 设身处地为白姬着想,尽量生动的想象她当时的想法与感受。 1.一听说竞选失败,你立刻: A.感到灰心,好像是土崩瓦解了。 B.摆脱掉它,觉得无关紧要 C.感到沮丧,不知道总的选票如何 D.摆脱掉它,觉得我已尽力全力 2.竞选以后,你总结到: A.我的确因为失败而感到抑郁,不过一旦恢复了热情,我仍会为既定目标而努力 B.我失败了无关紧要,因为人们对女人当政的偏见是根深蒂固的,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C.我干什么都不会成功,我根本不该让人们谈论我参加竞选的事 D.尽管我未被选上,这依然是一次有意义的经历 3.比较一下获胜者和你的“表演”,你觉得: A.作为初次尝试,我做的很好,许多地方优于对手 B.不管朋友们怎么说,我做得一点都不好 C.我觉得沮丧,因为我做得不好,但我知道下次怎么做了 D.我的表现显得经验不足,但作为初次尝试已相当不错了 二:丽莎和杨森近几个月来时常约会。丽莎不漂亮,也不算丑,但性格温柔。杨森爱开玩笑,常带她去上等餐馆和剧院。今晚她显得有点不高兴,他试图说些卿卿我我的话,但无济于事。他问她是不是有心事。她说工作中出了点问题,自己懒得谈,便对他的关心仍是很感激。此后她显得有点高兴了。 设身处地的为杨森着想,尽量生动的想象他当时的想法与感受。 1.考虑到两人关系的将来,你觉得: A.关系不错,我们开始互相了解 B.关系不错,大体上令人满意,尽管我觉得还存在一些问题 C.再找一个能关心我的人会很困难,所以我希望努力保持这种关系 D.这不是我真正想看到的,它令我灰心,我还要允许自己跟别的女人来往 2.你奇怪近几天丽莎为什么没有给你打电话 A.我相信我的确不知道原因,我应该去问她 B.我只能认为她根本不关心我 C.我想象她把我看的太重,有时担心会令我不耐烦,或担心把我逼得太紧 D.我对此感到扫兴,但又觉得有时事物并不完全依人的愿望而转移 3.为什么在你问她有什么心事之后她的心情变好了 A.我感到宽慰,也许我能帮助她乃至其他许多人 B.我不知道为什么,任何事情都可能成为原因,但对她心情好转我仍感到高兴 C.我闹不清她的心情,这种心情使我很烦,尽管我知道了解一个人很难 D.很难相信我能影响她,我无法让人高兴 4.你不知道她为何心情不好,并设想:

心理学中的十大认知偏差

心理学中的十大认知偏差 学文教育提示: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任何复习考试的心态都很重要,要对自己有信心。 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中写过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千百万年来,人们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给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方向,了解这些认知力偏差,也许你会更加容易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决策。 人类的思考是件很奇妙的事情。认知--这种思考的行为或过程--可以使我们快捷地处理海量信息。举例来说,每当你睁开眼,你的大脑就不断地受到所见事物的刺激。你可能有意识地思考着某一具体的事物,然而你的大脑却处理着成千上万的潜意识想法。不幸的是,我们的认知并非尽善尽美,有时我们会潜意识地制造出判断偏差,这就是心理学上所称的认知偏误。认知偏误不受年龄、性别、受教育状况以及智力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会遇上这事。认知偏差中有些很显著,有些却不常见,但它们都趣味十足。下面列表中的认知偏差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点。 第十名:赌徒谬论 赌徒谬论是指倾向于相信未来(某事发生)的几率将会由过去的事件所改变,但实际上那是扯淡。必然概率--如你投掷一枚(正常的)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 是不会改变的。正面朝上的概率永远是50%,即使你已经连续投出了十次背面朝上(下次投出正面的概率依旧还是50%,不会增大或缩小)。认为概率会改变是很多人都有的认知偏误,尤其是在赌博的时候。 举例来说,我玩轮盘赌博,已经连续四次转停在黑色区了,下次总该是转到红色区了吧?错!转到红色区的几率仍然是47.37%(总共38个点区,红色有18个)。这听上去似乎显而易见,但正是这种几率可变的潜意识让赌徒们输的得血本无归。 第九名:反应机能 反应机能是指当人们意识到自己被他人所注意和观察时会表现出(与自然状态下的自己)异常的行为。在1920年代,霍桑制业(一设备制造公司)委任(研究者)研究照明度的改变是否能影响工人们的工作效率。他们得出的结论让人惊异,改变照明亮度竟然能让工作效率飙升! 不幸的是,当研究结束后,工人们的生产效率又恢复到了平常水准。原因就在于:工人们的工作效率不是因为照明亮度而变化的,他们是因为被人关注着所以才有所变化。这正是反应机能的证明--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被他人关注时,他就会主动改变自己的举止行为,一般来说都是让自己看上去更加神采奕奕。反应机能对实验会造成很大困扰,只有通过“盲人”试验来控制其所带来的问题(“盲人”是指对研究的个体隐瞒其正被拉入实验受到关注这一信息,这样对实验结果就没有太大影响了)。 第八名:幻想性错觉 幻想性错觉是指当碰到随机的图像或声音时,会下意识认为其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看到白云的形状时会联想到恐龙,热熔炉之中的耶稣,或者听到声音响起时就认为来了短信,这些都是幻想性错觉。以上两点的共通之处是刺激物本身是客观中立并无任何暗示性意义的;这些意义的来源不过是观测者自己的主观认知。 有趣实例:罗夏墨迹测试利用幻想性错觉来深挖人的精神状态。测试者会看到一些模糊不清的图片,然后被要求描述所看到的事物。然后通过对测试者的回应来发掘测试者内在的想法。第七名:自验预言

行政处罚陈述申辩书

行政处罚陈述与申辩书 陈述申辩人:东莞市盛盈电脑设备有限公司 陈述申辩事项: 1、请求依法撤销行政处罚告知书; 2、相关事实证据申辩。 陈述申辩事实及理由 我司收悉贵局(东朗)安监罚告〔2018〕047号告知书,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和三十二条之规定,现申辩如下,望贵司领导研究后撤销处罚。 一:关于贵局指出我司未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并罚款人民币壹万元,贵局(东朗)安监罚告〔2018〕047号告知书中所描述的实事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在贵局的检查过程中,我们承认我们记录不完整。但我们在围绕生产的过程中,安全教育和培训从未放松!各生产部门班组长的早会、周会及月会时刻在宣导安全生产,新入职员工上岗前都经过相关的安全培训。相关的教育培训我司确实有在执行,只是在做记录时未能达到贵局的全部要求。 二:关于贵局指出我司未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罚款人民币壹万元,贵局(东朗)安监罚告〔2018〕047号告知书中所描述的实事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我司每月会安排专人排查电线线路隐患如:线路老化、鼠害短路等问题,并及时更换解决。冲床及注塑机每台都有相关的机台保养及点检

记录:如冲压部机台点检负责人李茂生、韩燕飞,注塑部机台点检人杨长玉、唐小军,每天点检各个机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并及时联系厂家解决。灭火器我司也是安排专人每月检查并在每个上面挂有检查表,检查外观、配件、压力等,发现有隐患及时联系广东省公安厅消防局维修定点厂维修,并在每个维修的灭火器上贴上记录有维修时间等信息的灭火器维修合格证。消防通道我司也是时刻要求保持畅通,并由品质部戈魁山每个星期检查督导,所有检查结果张贴公告,对违规人员进行处理及现场整改。综上所述,我司有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三:关于贵局指出我司未按规定定期组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并罚款人民币壹万元,贵局(东朗)安监罚告〔2018〕047号告知书中所描述的实事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在贵局的检查过程中,我司相关负责人因私请假,导致相关材料未能及时提交,后面我司负责人到位后已经立刻补交了相关材料。 综上所述,由于我们对安全生产法的不够全面理解,在工作中有一定的疏忽。但是生产安全我司一直放在公司的首要位置,并一直在执行。即便按照贵局的检查我们没有完整的相关记录,但安全生产重在执行,且我们一直在做。只是因为记录的不够完整及标准化,就被贵局处以高额的罚款,我们从心里难以接受。作为政府部门有督导、监督企业正常生产的义务和责任。检查发现问题我们认为政府部门应当以教育批评为主,而不是直接处以高额的罚款,来体现法律的尊严。所以我司坚决要求执法单位还是

浅析大学生社会认知偏差的原因及对策解读

浅析大学生社会认知偏差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所谓认知偏差是指人们根据一定表现的现象或虚假的信息而对他人作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这种原理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同样适用。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社会认知偏差出现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认知偏差;非理性信念 每个人都生活在与他人共同组成的社会之中,人的社会行为既是朝向他人的,也是对他人行为做出的反应,所以我们将个人对他人、对他人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感知和认知称为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人的社会行为的基础,人的社会行为受其内在的认知过程的支配,因此,要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就必须深入到这种内在的认知体系中去。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人们的认识会经历社会知觉、社会印象、社会判断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认知对象展现在人们眼前时只是他们的外在形式,而本质属性和特征往往被其外在的形式掩盖,因而使得人们对他的认识需要有一个由表及里的曲折过程。在认知活动上也要经历一个从感官的认识开始逐步深化的大脑的思维分析和判断。在此期间,认知者和被认知者处于一种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状态,而在认知他人、形成有关他人的印象的过程中,由于认知主体和认知客体及环境因素的作用,社会认知就会产生偏差,即社会认知偏差。 社会认知偏差,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认知者和被认知者总是处在

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状态。因此,在认知他人、形成有关他人的印象的过程中,由于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及环境因素的作用,社会认知往往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些偏差无非是由于某些特殊的社会心理规律的作用,而产生的对人这种社会刺激物的特殊反映。 社会认知偏差这条暗流,同样侵蚀着一座座美丽的象牙塔。纵观我国的高等教育,一览我们的莘莘学子,刘海洋伤熊事件,马加爵的连害四位舍友,西北大学学生群情激愤怒砸日本料理事件,自残跳楼自杀更是不乏其人,为什么这些事情会发生在接收了先进知识,先进理念的大学生身上呢?这些行为背后是什么呢?据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不良的社会行为是由偏差的社会认知导致的。那么这些行为背后潜藏的就是大学生们严重偏差的社会认知。为此,本文就大学生社会认知偏差的原因及提高大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主要对策进行论述以其达到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的目的。 1 大学生社会认知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1.1主观原因 1.1.1 错误归因 情境归因。在大学生中常有一种现象,把自己的错误、失败更多的归之于情境;同时也把别人的荣誉、成功归之于情境因素。这次考试不成功那么是题太难;这次活动搞的不成功,是他人没有策划好、组织好;同学拿了奖学金,是他“瞎猫碰上死耗子”;毕业后找到了好工作,是他命真好,这种错误归因看不到他人能力或品格上的优势,

举例子说说——认知偏差

请举例说明,在人际交往中,有没有出现认知偏差的情况,并谈谈如何克服认知偏差而引起的人际交往障碍。 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会出现认知偏差的情况,认知偏差包括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和社会刻板印象,下面就一一举例说明在人际交往中出现这些认知偏差的情况: 第一,首因效应。简单地说,首因效应即是人对他人的第一印象。江苏卫视有个十分受欢迎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这个节目的设置是让24位单身女生以亮灯和灭灯方式来决定报名男嘉宾的去留,有一次一个男嘉宾上场后由于紧张语无伦次,举止奇怪,惨遭所有女嘉宾灭灯。他们都是首次见面,女嘉宾根据男嘉宾的表现,判断其猥琐、胆小、窝囊、没气质,最后选择灭灯。很多人面对上台表现都会感到紧张,一紧张就会混乱,表现得不自然,也许私下里的男嘉宾幽默风趣、大方热情、分度翩翩呢。还有一个例子,我们也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我们初初来到一个班里上课时,都会在新面孔中寻找适合做我们朋友的人,也许恰好就有一个人让你觉得他亲切可爱、热情幽默、善良乐观,你很想和他成为好朋友,可是当你和他相处了一段时间甚至一个学期一年以后,你忽然发现他不是你原来想象的样子,他是个斤斤计较、自私小气、脾气不好的人,这时你才感慨“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啊。这两个例子都是首因效应使人产生的认知偏差。我们很容易因为第一印象中,别人表现的好或坏来判断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第二,晕轮效应。是指将认知对象的某种印象不加分析地扩展到其他各方面去的印象。这种一好百好,一坏百坏的认知判断,容易对他人造成认知偏差。我们都听过“情人眼里出西施”这样一句谚语,尤其是有过恋爱经历的人都深有体会。少男和少女恋爱了,恋爱之初,双方都尽力使自己保持完美形象,以给对方留下个好印象,男女双方也都会因为热恋而忽略对方小小的错误和缺点,也许在他们眼里即使缺点那也是独一无二的,甚至缺点也会变成优点。而婚后,男方会抱怨女方不像婚前那么温柔漂亮了,女方会数落男方不像婚前那样体贴浪漫了,其实双方都没有变,只是他们婚前被热恋蒙蔽了双眼,只看到对方的优点看不好对方的缺点,认为对方各方面都完美无缺。再举一个例子,老师与学生之间也会产生这种晕轮效应。老师很容易会以为平时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就是所有品质都好的,而学习不认真作业欠交爱闹事的学生就是一无是处的,这种认知会导致看不到成绩好的学生的不足,也看不到调皮学生的优点,容易使教学产生错误。 第三,近因效应。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相对,但是两者并不矛盾,只是两者起作用的机制不相同而已。近因效应就是在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比如,在一个公司里,一个下属做了一件错事,需要上司给其签定,这下即使这位下属以前做过一百件好事,也会无济于事,这位上司也会对他产生不好的印象,甚至在以后的工作中不重用他了。因此可见,近因效应影响着在人际交往中对人和事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和判断,妨碍着我们客观地、历史地看待人和客观事实。 第四,社会刻板印象。就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这是一种固定的成见,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我们都会认为

社会复习题正式版

试题类型: 1. 填空(10%) 2. 单项选择(10%) 3. 概念解释(20%) 4. 简答(30%) 5. 论述(30%)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思考题: 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 3.社会心理学有哪些具体研究方法?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 第二节近八十年来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理论 1.社会心理学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2.社会心理学中的符号互动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第三章社会化 第一节社会化的含义 第二节社会化的因素 第三节社会化的理论 1.什么是社会化?其主要任务是什么? 2.根据社会化历程可将社会化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3.根据社会化内容可将社会化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4.影响社会化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哪些? 第四章社会角色 第一节社会角色概述 第二节角色理论 第三节角色的行为模式 第四节性别角色差异 1.什么是社会角色? 2.简述社会角色的形成过程。 3.简述社会角色的种类。 4.何为角色冲突?造成角色冲突的原因以及缓解角色冲突的方法有哪些? 第五章自我意识 第一节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

第二节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第三节自我过程 第四节自我的认知表征 1.什么是自我意识? 2.试分析影响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3.什么是自我增强?个体自我增强的方式有哪些? 4.什么是自我图式? 第六章社会认知 第一节社会认知概述 第二节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第三节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第四节印象的形成 第五节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1.社会认知的特征有哪几个? 2.举例说明,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 3.简述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4.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有哪些? 5.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是什么? 6.常见的归因偏差有哪几种? 第七章社会态度 第一节态度概述 第二节态度理论 第三节态度的测量 第四节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第五节偏见 1.什么是态度,其特点是什么? 3.简述认知不协调理论和认知平衡理论。 4.举例说明现实社会中的某一种偏见,分析其原因,并说明如何消除。 第八章人际关系 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 第二节人际关系的理论 第三节人际吸引 第四节爱情 第五节人际关系的改善 1.人际关系的定义及特点。 2.简述人际关系产生的原因。 3.人际关系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 4.怎样理解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联系? 5.如何理解人际吸引中的得失现象? 6.如何理解熟悉性对人际吸引的作用?

关于工商对广告公司行政处罚告知书陈述和申辩

关于工商对广告公司行政处罚告知书陈述和申 辩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关于对行政处罚告知书的 陈述和申辩 礼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贵局于2014年11月25日送达的礼工商处告字(2014)2号行政处罚告知书礼县灵宝华泰置业有限公司已收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第五十二条的规定特作如下陈述和申辩: 一、事实部分 礼县灵宝华泰置业有限公司确实在未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办理户外广告登记的申请,擅自利用广告牌及印刷品宣传含有风水等信息的户外广告事实清楚。对此,礼县灵宝华泰置业有限公司诚心接受贵局的批评教育。 二、制作发布广告的目的和意义 本公司在未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取得《户外广告登记证》即制作发布户外广告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为项目后期能更好的销售打好基础,同时也为本公司在礼县房地产行业中打开知名度,同时请广大消费者和群众对本公司为社会服务的情况给予监督帮助和关心支持,从而让我们不断的完善自己,更好的为社会各界服务。 三、认识与教训 本公司由于未申请批准并取得《户外广告登记证》的情况下就制作发布户外广告,违反了《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第三条和第五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导致本公司因违反而收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告知书。发生这样的事情本公司深感惭愧,这是我们缺乏法律法规教育的一种表现,教训很深

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学习法律法规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可是现在,因为本公司未取得《户外广告登记证》而制作发布户外广告,严重违反了《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第三条和第五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本公司诚恳接受贵局的批评与教育。通过这次教训,本公司会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同时加强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坚决杜绝违法违规行为的再次发生。 四、意见和请求 礼县灵宝华泰置业有限公司由于对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不够,没有对广告内容做好严格把关,针对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行政处罚告知书告知情况,本公司认为处罚金额过大,本公司实在无力承受,恳请贵局给予减轻处罚为谢。 此呈 礼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核查 礼县灵宝华泰置业有限公司 2014年11月25日

扭曲您对现实的32种心理及社会认知偏差

扭曲您对现实的32种心理及社会认知偏差 我们每个人都有权享有自己的个人世界观。不幸的是,当涉及到解释信息和使客观感觉成为现实时,人的大脑很难做出各种精神上的错误,这些错误都会影响我们做出理性判断的能力。 有缺陷的人类推理,绕开这些基本的人类直觉没有简单的方法,但是我们可以做的一件事就是了解我们犯下的具体错误以及原因。 1.衰落主义: 您记得过去比过去更好,并希望未来比可能更糟。这是一个有趣的时期,因为从统计上讲,这是历史上最和平,最繁荣的时期之一,但是24小时的新闻周期很少反映出这一点。 2.正义世界假说: 您对正义世界的偏爱使您假设它存在。当然,认为世界不公平是不舒服的,但是通过了解这一点,您将对人和情况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3.信念偏见 如果结论支持您现有的信念,则您将合理化所有支持该观点的东西。换句话说,我们不愿意查看新信息,而是准备捍卫我们自己的想法,而无需实际质疑它们。 4.框架效应: 上下文和交付方式对故事的解释方式有很大影响。我们必须谦虚地认识到我们可以被操纵,并努力限制构架对我们批判性思维的影响。 5.熟悉性偏向: 投资者将钱投入“她所知道的”中,而不是寻求投资组合多元化带来的明显

好处。仅仅因为某种行业或安全性是熟悉的,并不能使其成为逻辑选择。 6.自我归因偏见: 企业家将公司的成功归因于自己,而不是其他因素(团队,运气,行业趋势)。当情况恶化时,他指责这些外部因素破坏了他的进步。 7.固定偏见: 薪资谈判中的员工过于依赖谈判中提到的第一个数字,而不是理性地研究各种选择。 8.生存偏见: 创业看起来很容易,因为那里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但是,这是一种认知偏见:成功的企业家仍然存在,而数百万失败的企业家则去做其他事情。 9.损失厌恶心理 相比得到产生的喜悦感,我们更厌恶失去产生的悲伤。换句话说,损失100元产生的价值与得到100元的产生的价值之和,在我们的心理上看来是负数。10.避免痛苦否认 我们倾向通过不承认或不正视事实的方式来逃避痛苦。为了不让自己痛苦,我们不愿意谈论引发痛苦的事情,即便通过反思那件事可以获得有益的教训。 11.反馈一致倾向 倾向根据他人的行为做出一致反应,即以怨报怨,以德报德。可以分为三类:无意识自发的、有明显亏欠感的、妥协—退让原理。这种倾向虽然有一定程度的益处,但也容易被人利用。 12.乐观主义倾向 高估自己做成某件事的可能性,同时低估自己遭遇某种不幸的可能性(侥幸心理)。

“行政处罚告知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送达

“行政处罚告知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送达 “行政处罚告知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送达“送达”是 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将法律文书送交当事人的 行为,体现了公开、公正和公平原则,是行政处罚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007年9月4日国家工商总局新颁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以下简称28号令)对与行政处罚有关文书的送达作出了新的规定(与原58号令相比),特别需要引起全系统执法办案人员的注意。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多数情况下需要向当事人送达两类文书,一类是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的“行政处罚告知书”(达到听证条件的送达“听证告知书”),另一类是正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28号令第52条和第66条、67条分别对这两类文书的送达进行了规范,从中可以看出,二者的送达要求存在一定差异:一、送达的时间“处罚告知书”、“听证告知书”的送达时间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对行政处罚建议批准后”,而“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送达时间是“宣告后当场”或“7日内”。二、送达的方式1、由于“处罚告知书”只是“拟处罚”的告知,对当事人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送达要求不是很严格,既可以采取口头形式(但应当记入笔录,由当事人在笔录上签名或盖章),也可以采取书面形式。采取书面形式的,条文表述为“可以…可以…还可以…”,即根据不同情况可以任意选择三种方式:

一是可以直接送达,二是可以委托当事人所在地工商机关代为送达,三是可以邮寄送达。该三种方法没有先后顺序,可以自行选择最妥当的方式。以上述口头或书面形式无法送达的,则需“公告”送达。2、“行政处罚决定书”不能用口头方式送达。而且其他送达方式有先后顺序:首先应当直接送达,无法直接送达的才可以委托送达或者挂号邮寄送达(注意:与“处罚告知书”的邮寄送达不同),以上方式均无法送达的,才可以公告送达。这三种送达方式不能由执法人员自由选择,必须遵循上述顺序。目前要特别防止公告送达的滥用,不能以节约成本为由,直接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否则就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会给行政机关自身埋下隐患。28号令第67条规定“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送达,可以选择公告媒体,一是全国性报纸,二是办案机关所在地的省一级报纸,三是工商机关公告栏,并可以同时在工商机关网站上公告。显然,单独在网站上公告是不允许的,因为对某些群众来说,网络不是其能够获得社会资讯的可行方式。至于工商机关公告栏的公告方式,笔者认为应非常慎重,显然工商机关的地理位置、公告栏的显眼程度、公众的阅读习惯等,决定了当事人对公告的注意程度,如果当事人确实没有发现公告栏而不了解行政处罚的具体内容,在之后可能发生的行政诉讼中,法院系统认可此种公告方式的几率很低。三、送达的法律意义1、“处罚告知书”、“听证告知书”一旦送达,就意味着开始

行政处罚告知书

浙安监管法规〔2006〕105号 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关于修改《行政处罚告知书》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安全监管局: ?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文书〗(式样)的通知?(浙安监管法规〔2005〕92号)下发后,各地积极贯彻实施,有效地规范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文书,确保依法行政。根据各地执法实践,按照有关法规规定,为更加明确告知事项,现对其中?行政处罚告知书?文书格式进行修改。修改后分为符合听证条件和不符合听证条件的两种情况?行政处罚告知书?,现印发给你们,请正确使用。 附件:1. ?行政处罚告知书?(适用符合听证条件)

2. ?行政处罚告知书?(适用不符合听证条件) 二○○六年六月十六日

附件1 ×××安全省生产监督管理局 行政处罚告知书 ×安监罚告〔200×〕××号 : 经查,你单位(个人)的以下行为 违反了规定,依据,拟对你单位(个人)作出 行政处罚。 如对上述处罚有异议,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第四十二条规定,你单位(个人)可在收到本告知书后3日内,向我局提出要求组织听证,逾期视为放弃要求听证的权利。 本局地址:邮政编码: 联系人:电话: (盖章) 年月日 接收人意见: 本告知书已于年月日时分收到。 接收人签字: 注:本文书一式两份。一份交当事人,一份存档。

附件2 ×××安全省生产监督管理局 行政处罚告知书 ×安监罚告〔200×〕××号 : 经查,你单位(个人)的以下行为 违反了规定,依据,拟对你单位(个人)作出 行政处罚。 如对上述处罚有异议,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你单位(个人)可在收到本告知书后,向我局进行陈述和申辩。 本局地址:邮政编码: 联系人:电话: (盖章) 年月日 接收人意见: 本告知书已于年月日时分收到。 接收人签字: 注:本文书一式两份。一份交当事人,一份存档。

社会认知偏差论文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社会认知偏差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

社会认知偏差论文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社会认知偏差对大 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在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一些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如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投射效应等广泛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交往造成了消极影响。我们应充分重视社会认知偏差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的消 极影响,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纠正这些社会认知偏差。 关键词:社会认知偏差;大学生人际交往;对策 对于处于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大学生来说,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但是大学生活的需要,也是将来迈向社会的需要。然而,在学习生活中,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其中一部分大学生往往会出现人际交往和沟通不畅的情况,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人际交往不畅在大学生中不是无关紧要的问题。“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来的。”[1]139在造成大学生交往障碍的诸多因素中,就心理方面而言,社会认知偏差是其中主要因素之一。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社会认知偏差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社会认知偏差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对大学生这一交往主体而言,表现突出且常见。这是由青年时期交往的特点所决定的。”[1]140其中影响较大而又十分常见的社会认知

偏差主要有: (一)首因效应及其影响 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在对他人整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先获得的信息即形成的第一印象对社会认知产生的重要影响。这种认知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如“一见钟情”、“先入为主”等。 首因效应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它会使人际认知具有表面性:第一印象常常是对一个人表面特征的认知,素不相识的人初次接触,彼此会根据对方的外貌、表情、姿态、谈吐,作出一个初步的判断与评价,形成某种印象,这就容易以貌取人,使认知具有表面性。其次,首因效应使人际认知产生片面性。初次接触获得的信息,形成的印象对日后的交往影响更大,当对对方一无所知时,自然特别留意其一切未知信息。 首因效应客观存在,要想克服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的不利,须遵循它的规律,在与人初次交往中,能够意识到第一印象先入为主的消极作用,尽量减少这一作用对自己的影响,正确地认知他人。同时,利用首因效应,在与他人交往中,加强自己的个性表现力,给人良好印象,为以后的交往打下成功基础。 (二)近因效应及其影响 与首因效应相对,近因效应是指最后输入的信息对人的

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存根)

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存根) 21、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罚先告字[ ]第号罚先告字[ ]第号 :: 你(单位)因的行为,你(单位)因的行为,违反了违反了 的规定,骑的规定根据的规定,根据的规定,本机关拟对你(单位)做出缝本机关拟对你(单位)做出 的处罚。的处罚。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你章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你(单位)(单位)可以自收到本告知书之日起三日内到×可以自收到本告知书之日起三日内到×××(地点)进行陈××(地点)进行陈述、申辩,逾期不陈述、申述、申辩,逾期不陈述、申辩的视为放弃陈述、申辩权利。辩的视为放弃陈述、申辩权利。 行政机关印章行政机关印章 年月日年月日

22、陈述(申辩)笔录 陈述(申辩)时间:年月日时分至时分陈述(申辩)地点: 陈述(申辩)人:性别:工作单位:电话: 住址:邮编: 与本案关系: 记录人:工作单位: 陈述(申辩)请求: 事实和理由: 应经当事人核阅后签注“陈述(申辩)笔录上述内容,记录属实。”陈述(申辩)人签字:年月日记录人签字:年月日 第页共页

23、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 罚听告字[ ]第号 : 你(单位)于年月日至年月日,因行为,违反了《……法》的规定。本机关依照《……法》 的规定,拟对你(单位)作出(种类、数额或者期限)行政处罚。 如你(单位)要求听证,应当自收到本告知书之日起三天内向我厅(局)提出申请。逾期视为放弃听证权利。 联系人: 电话: 地址: 被告知人:年月日 (行政机关印章) 年月日

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存根) 24、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 听通字[ ]第号听通字[ ]第号 被通知人被通知人(个人)姓名性别 住所骑所在单位地址 案由被通知人(单位)名称地址 听证方式缝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职务 听证主持人本机关定于年月日时分在公开听证员章(不公开)举行一案听证会,请准时参加。当事人无正当理书记员由不参加听证会,视为放弃听证权利。 通知内容(行政机关盖章) 年月日 联系人:联系电话:邮政编码: 年月日注:当事人的听证权利、义务见下页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实施记录表

编制部门:富源县体育活动中心 纠正措施-01 纠正措施有效性评价、验证记录: 验证人: 年 月 日 (潜在)不符合原因分析: 1、 瓷砖粘贴未及时批灰缝; 2、 区域狭小移动式脚手架无法进入; 纠正/预防措施及实施计划: 1、 瓷砖粘贴后应及时批灰缝并清洁干净; 2、 对刮腻子漏刮部位检查统计,及时修补; 3、 预留洞口应及时修补,为下一道工序做准备;严禁一次性砌筑及抹灰、刮白; 制定人: 纠正/预防措施实施记录: 1、 瓷砖粘贴已及时批灰缝并清理干净; 2、 漏刮腻子还未修补; 3、 预留洞口已修补,待下一道工序; 实施负责人: (潜在)不符合事实: 体育馆: 1 2 3 记录人: 、卫生间瓷砖粘贴部分灰缝未批; 、板面局部未进行二次刮腻子; 、通风管道安装预留洞口未及时修补; 李现乖 2017 年5月27日 分析人:李现乖 2017 年5月27日

编制部门: 纠正措施-2 纠正措施有效性评价、验证记录: 验证人: 年 月 日 (潜在)不符合事实: 1、 挡土墙基础砼浇筑未对面层进行找平、压实; 2、 足球场土方回填压实垃圾未清理干净; 记录人:李现乖 (潜在)不符合原因分析: 1、 砼浇筑振捣后,未对面层压实、找平,导致砼面不平整、光滑且有松散砼; 2、 未安排人员清理垃圾; 分析人:李现乖 纠正/预防措施及实施计划: 1、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对面层找平、压实;在挡土墙墙体模板安装前应把松散 砼打凿干净,才可下一道工序。 2、 足球场回填土压实以前清理垃圾,防止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造成返工处 理。 制定人: 纠正/预防措施实施记录: 1、 松散砼已打凿; 2、 足球场垃圾已清理干净; 实施负责人: 2017 2017

人类的十大认知偏差

人类的十大认知偏差 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中写过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千百万年来,人们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给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方向,了解这些认知力偏差,也许你会更加容易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决策。 人类的思考是件很奇妙的事情。认知--这种思考的行为或过程--可以使我们快捷地处理海量信息。举例来说,每当你睁开眼,你的大脑就不断地受到所见事物的刺激。你可能有意识地思考着某一具体的事物,然而你的大脑却处理着成千上万的潜意识想法。不幸的是,我们的认知并非尽善尽美,有时我们会潜意识地制造出判断偏差,这就是心理学上所称的认知偏误。认知偏误不受年龄、性别、受教育状况以及智力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会遇上这事。认知偏差中有些很显著,有些却不常见,但它们都趣味十足。下面列表中的认知偏差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点。 第十名:赌徒谬论 赌徒谬论是指倾向于相信未来(某事发生)的几率将会由过去的事件所改变,但实际上那是扯淡。必然概率--如你投掷一枚(正常的)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 是不会改变的。正面朝上的概率永远是50%,即使你已经连续投出了十次背面朝上(下次投出正面的概率依旧还是50%,不会增大或缩小)。认为概率会改变是很多人都有的认知偏误,尤其是在赌博的时候。 举例来说,我玩轮盘赌博,已经连续四次转停在黑色区了,下次总该是转到红色区了吧?错!转到红色区的几率仍然是%(总共38个点区,红色有18个)。这听上去似乎显而易见,但正是这种几率可变的潜意识让赌徒们输的得血本无归。 第九名:反应机能 反应机能是指当人们意识到自己被他人所注意和观察时会表现出(与自然状态下的自己)

异常的行为。在1920年代,霍桑制业(一设备制造公司)委任(研究者)研究照明度的改变是否能影响工人们的工作效率。他们得出的结论让人惊异,改变照明亮度竟然能让工作效率飙升! 不幸的是,当研究结束后,工人们的生产效率又恢复到了平常水准。原因就在于:工人们的工作效率不是因为照明亮度而变化的,他们是因为被人关注着所以才有所变化。这正是反应机能的证明--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被他人关注时,他就会主动改变自己的举止行为,一般来说都是让自己看上去更加神采奕奕。反应机能对实验会造成很大困扰,只有通过“盲人”试验来控制其所带来的问题(“盲人”是指对研究的个体隐瞒其正被拉入实验受到关注这一信息,这样对实验结果就没有太大影响了)。 第八名:幻想性错觉 幻想性错觉是指当碰到随机的图像或声音时,会下意识认为其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看到白云的形状时会联想到恐龙,热熔炉之中的耶稣,或者听到声音响起时就认为来了短信,这些都是幻想性错觉。以上两点的共通之处是刺激物本身是客观中立并无任何暗示性意义的;这些意义的来源不过是观测者自己的主观认知。 有趣实例:罗夏墨迹测试利用幻想性错觉来深挖人的精神状态。测试者会看到一些模糊不清的图片,然后被要求描述所看到的事物。然后通过对测试者的回应来发掘测试者内在的想法。 第七名:自验预言 自验预言是指自我用行为来应验自认为会出现的结果。一个自验预言是由其自身使其成真的。举个例子,我认为自己肯定会学习一塌糊涂,所以我减少了自己在作业和功课上的努力,最终果然和我自认为的一样,学习变得很糟糕。还有另一个普遍的例子就是情侣关系:我自己觉得另一半和自己慢慢疏远了,所以我的行为开始变得迥异,常感情用事地甩手而去。由于我的种种行为,最终一对情侣不欢而散。 自验预言是心理学上一个很利器--给你灌输一个观点,最终你因为坚信这个观点而让其变为现实。 有趣实例:经济衰退就是一种自验预言。因为得有两个季度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下降才能形成经济衰退,而你自己在这六个月中是感觉不到其正在衰退的。但不幸的是,在GDP 刚开始初露低迷时,就有媒体报道可能要经济谁退了,人们惊慌失措并引发了一连串事件,最终真的就导致了经济衰退。 第六名:成见效应 成见效应是指通过对个人某一点的好坏来管中窥豹,形成对其总体的看法。这种偏见在职员表现评估中常有发生。举例来说:我的下属毕夫(Biff)在这三天连续迟到;我看到后就总结出毕夫是一个懒惰并且对工作漠不关心的人。毕夫迟到有种种可能的原因:或许车坏了,又或许照顾孩子的保姆没及时赶到,也可能是遇上了坏天气。而问题是,因为毕夫一个无可奈何的过错,我就认定他是一个坏员工。 有趣实例:外表吸引定势是指人们会认为那些富有吸引力的人同样也拥有着其他方面社会所认可的特质,如幸福,成功,聪明。这同时也是一种自验效应--富有魅力的人常能得到特殊照顾,如更好的工作机会或者更高的薪水。 第五名:羊群心理 羊群心理是指倾向于放弃自我意见而随大流,以此来感到安全和防止冲突。羊群心理最普遍的形式是“暴民心理”,主要来自于同辈的压力。羊群心理揭示了时尚之所以可以流行的原因。服饰,汽车,嗜好,风格这些种种都能得到一些群体的共鸣,并引发时尚潮流。

(完整word版)行政处罚陈述申辩书

行政处罚陈述申辩书 陈述申辩人:XXX有限公司 陈述申辩事项: 1、请求依法撤销行政处罚预先告知书 2、相关事实证据申辩 陈述申辩事实及理由 我站收悉贵局行政处罚告知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现申辩如下:望贵局领导研究后撤销处罚。 一、该项目投资未达到公开招标的规模。XXX站站区道路改造项目为企业自筹资金建设项目,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约为XXX万人民币,在第一章招标邀请书中2.4款中明确提出项目总投资额约170万元人民币,实际工程结算总额为人民币壹佰柒拾壹万零陆佰捌拾伍元玖角整(¥1710685.9元)。未达到公开招标要求的200万元投资规模。 二、该项目不适用“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应当公开招标;”。XXX公司隶属于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控股股东为XX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比例为76.83%;而X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股东属于民营企业。XXX公司的最终控制人为民营企业,因而此次招标不适用行政处罚预先告知书第四项违犯法律的相关条款“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应当公开招标;” 三、此次站区道路改造项目邀请造价咨询公司进行项目造价预算,

预算价达到2293993.89元,由于造价咨询公司套用市政道路工程消耗标准,但该项目属于电站内部环境改造,与市政道路工程情况不符,故我站未认可用预算价作招标控制价。我公司一直遵纪守法,恪尽职守,对股东负责,对股民负责。就贵局检查发现该项目招标过程管理中的相关问题,我站一定虚心接受,并表示以后一定守法履行,加强工作责任心。感谢领导批评教育,恳请贵局撤销行政处罚告知书的内容。 此致! 陈述申辩人:XXX集团 2018年年月日

社会认知偏差

社会认知偏差 在与人交往中,我们通常会出现一些认知偏差,而今天我主要要讲述的是认知偏差的几个种类并以身边例子举例说明。 首先,什么是社会认知偏差? 社会认知偏差,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认知者和被认知者总是处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状态。因此,在认知他人、形成有关他人的印象的过程中,由于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及环境因素的作用,社会认知往往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些偏差无非是由于某些特殊的社会心理规律的作用,而产生的对人这种社会刺激物的特殊反映。 社会认知偏差的种类有哪些呢? 首因效应 首因即首次或最先的印象,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大一报到时,接我的是我的一个现在关系非常非常好的一个学姐。当时我是两个大行李箱,她带我去宿舍时,我们一路聊天,聊得很开,我很喜欢她的那种爽朗不做作的性格。我住在六楼,她80斤重的瘦小女生非要帮我把行李搬到六楼,我觉着很温暖很感动。那次是第一次见面,她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非常好,所以在后来报学生会我报了她在的部门,我们是上下级,老乡,我们还是“哥们儿”“闺蜜”,在后来的交往中,我对她的感觉一直很好很好。还有一个也是新生报到时,我们宿舍只有三个人,其中一个人在我进宿舍时表现的很成熟,很舒服,所以在后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关系不错,虽然我们后来很糟糕,但如果没有那很好的第一印象,我想我们压根儿不会有那么一阵子很好。相反,我的另一个室友,刚来报到时,晚上才到,一句话不说,让我感觉很古怪还有就是不容易相处,后来真正相处下来,我们关系非常非常非常好,好到我可以和他分享我每一个秘密。从身边的例子,我们就能看出,首因效应的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和一个人不熟时,我们很多人更倾向于对那些长相好看,举止合乎自己喜欢的人产生好映象。这也就是一直倡导面试时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做试卷答题给老师的第一印象的重要。 近因效应 所谓“近因”,是指个体最近获得的信息。所谓近因效应(英文名称:recency effect):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 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这两种现象很常见。 还是举例说明十一时,我一个高中同学来徐州玩,作为接待,其实我很心不甘情不愿。因为我对他最近的一次映象就是,高中时他老骗我钱还不还,借我手机作弊,结果老师查到,首先说是我的。由于近因效应的作用,对他的认知非常差,所以他过来玩儿时,我只能交差似的应付带他玩儿,一点激情也没有。还是宿舍问题,假如让我想我宿舍俩人,我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昨晚一个人又不洗脚了即使洗脚了也是用我们打的水,另一个在熄灯前我们还有说有笑后再睡觉的。我们对一个人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这个人最近做的一件事给我们产生的印象。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社会认知偏差。 晕轮效应 The Halo Effect,又称光环效应,心理学术语,晕轮效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 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这就像刮风天气之前晚间月亮周围的大圆环(即月晕或称晕轮)是月亮光的扩大化或泛化一样,故称之为晕轮效应。 在宿舍里,我和一个人关系很好,和一个人几乎不说话。所以当关系好的人回来,我会觉着很开心,我们可以一起打闹,一起玩笑,同吃一碗泡面。我觉着他人好,直爽,心地善良,淳朴等。但另一个,只要才听到他在楼梯上放歌的声音我就会开始觉着烦,他说话我会觉着这人好假,跟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尤其是打官腔时,我就会感觉更不舒服,最不喜欢拿架子打官腔的人。我知道我对我的两个室友产生了两个极端的晕轮效应。晕轮效应使我们经常在认知中产生偏差,虽然我们有时知道事情并不是这样的。 社会刻板印象 人们的社会认知偏差不仅发生在对个人的认知中,也发生在对一类人或一群人的认知中。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就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一般来说,生活在同一地域或同一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人,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总会有一些相似性;同一职业或同一年龄段的人,他们的观念、社会态度和行为也可能比较接近。如在地域方面,人们有英国绅士、美国西部牛仔、原始生活中的非洲人、观念保守的东方人的印象;在职业方面,人们会自然想到教师的文质彬彬、医生的严谨或地质勘探队员的粗放等等;在年龄方面,老年人比青年人更喜欢守旧等。人们在认识社会时,会自然地概括这些特征,并把这些特征固定化,这样便产生了社会刻板印象。 还是拿宿舍举例。两个室友,一个沛县人,一个淮安人。想到沛县人,我立马想到的就是一下几个,一是刘邦个无赖,二是残忍的杀狗,三是北方人的粗犷,四是我最喜欢的豪爽劲儿。想到淮安,想到的是以下,一是周总理,二是淮扬美食。提到美国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