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伊拉克战争中的心理战

论伊拉克战争中的心理战

论伊拉克战争中的心理战
论伊拉克战争中的心理战

论伊拉克战争中的心理战

摘要:人类的战斗,不仅仅止于武力斗争,心理战也始终贯穿整个战争。自古以来,心理战与武力战如图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互为作用,不可分离。随着战争的发展,攻城略地、扩张疆域已不再是战争仅有的目的,政治目的与心理目的渐渐成为军事行动的服务对象。2003年3月20日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即是如此。美国时任总统布什在第一时间签署了对伊拉克开展心理战的秘密授权命令,把心理战推向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本文将结合翔实的资料,以通俗易懂的笔触,客观介绍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心理战的战略考虑、具体实施及特点以及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伊拉克战争;美军心理战;战略考虑;具体实施及特点;国际影响。

The Psychological Warfare in the Iraq War

Name:Shentu Jun-jie StudentNo:3120101541

Abstract:War is not only the contest of strength,but also the confrontation of psychology.With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the psychological war is more than a phrase wriiten in the paper.On the battle feild,by using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warfare aims to disintegrate the enemy troops combat from the spirit. It is also known as psychological warfare to influence a target audience's value systems, belief systems, emotions, motives, reasoning, or behavior。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strategic consideration,implement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ternatioanal influence of American psychological warfare applied in the Iraq war deeply and detialedly.

Key words: the Iraq War,American psychological warfare,strategic

consideration,implementation,characteristics,the internatianal influence

正文:逆时间之长河追溯十年,曾孕育着古老文明的两河流域正经历着炮火的洗礼。从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到5月1日时任总统小布什宣布伊拉克境内主要作战任务结束短短40余天时间里,美国给世人展现了它“硬”的一手,以及更为惊人的“软”的一手。“硬”的一手,主要指美国在信息、装备、兵员素质、科技等方面占据绝对的优势;“软”的一手,主要指美国的心理战。

心理战,自古有之。孙子在其著的《军争》一书中明确提出“治气”、“治心”、“夺气”、“夺心”,阐述古代朴素的心理战理论。在当今世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军事思想的发展、战争目的的多样化,心理战又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美国的心理战,“大致可以分为战略级和战役级两个层次。战略级心理战统通常为国家行为,由白宫和五角大楼直接掌控实施。战役级信息攻心战则由美国结合战场上的军事打击一并实施。这两个层次的心理战,有时又是相互贯通、交叉实施的。”1可以看到,一场战争中的心理战,并非随着战争的开始而开始,也不是随着战争的结束而结束。心理战,应该是贯穿战争准备、军事战斗、战后处理等整个过程。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对伊拉克社会不同立场的人都展开强大的心理攻势,或坚决打击,或利诱劝降,或收买拉拢。在系统而有效的心理战配合下,美军在地面作战行动仅仅进行了40余天就宣告胜利。信息化背景下的心理战在新世纪初刚登场就在伊拉克战场上大显神威,的确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一、运用心理战的战略考虑

在伊拉克战争开始之前,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就签署了对伊拉克开展心理战的秘密授权命令,第一时间把心理战推到了重要位置。美国为何如此紧迫地开展心理战,笔者认为是处于以下几点战略考虑:

首先,心理战当然是为了震慑伊军,配合迅猛的军事打击,打垮伊军精神支柱,迅速瓦解其战斗意志,从而达到最大的打击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过去的心理战只不过停留于大面积发放传单、广播喊话等“粗犷型”心理战模式,随着“军事战场已进入了精确打击时代,心理战领域也同样进入了精确攻心时代。”2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依靠其绝对的信息优势,成功获取个人化的信息渠道,有针对性的对目标逐个进行精确的心理轰炸,使其产生心理震荡,从而达到攻心的目的。甚至在战争的准备期间内,一些伊拉克高级指挥官就频频接到由华盛顿发来的个人的电子邮件、传真、私人电话,敦促他们背叛或反抗萨达姆总统。“据可靠报道,负责保卫巴格达的三名高级将领——萨达姆敢死队的马希尔·提克里特将军、阿里·阿普杜勒·拉希德及情报部门负责人塔希尔·贾利勒·哈巴什——早在战前就已叛变投敌,出卖了萨达姆。”3心理战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军队的士气,并且从内部瓦解了敌人的力量,减小了进攻阻力,缩短了进攻时间,极大地减少了庞大的军费开支,降低战争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其次,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心理战,也是为了攻美国公众之心。换句话说,如果伊拉克军队、民众是美国心理战的直接受众的话,那么美国公众就是心理战的

1参见朱增泉著《观战笔记——一个中国将军眼中的未来战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33页2参见朱增泉著《观战笔记——一个中国将军眼中的未来战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40页3参见唐宝才著《伊拉克战争后动荡的中东》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第82页

间接的被影响者。在美国国内,公众舆论永远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得不到舆论的支持,战争就很难进行下去。越南战争是美国民众心中永远的痛,海湾战争的阴影也没有完全消退,美国公众害怕死人的心理障碍尚未完全清除。因此,美军在战场上所宣传的“信息化战争”(Informatiaon-based War)、“精确打击”(Precision Strike)、“非接触作战”(Non-contact war)等作战新理论、新观念虽说是为了威慑伊军,很大程度上是说给美国公众听的,从而打消舆论对士兵死亡担忧。经过大量的理念宣传后,“民意调查显示,有百分之六七十的美国公众认为小布什的开战决定是正确的,对他的支持率从战前的55%飙升至67%。”4成功的理念宣传帮助小布什总统继续伊拉克战争解决了后顾之忧,使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上的作战行动更为自由多变。

另外,当美国成功引导了国内舆论后,当然会去调和世界舆论。虽然不能期望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支持伊拉克战争,但至少要减少站在对立面的国家,减少反对的声音。因此,美国再次开展心理攻势。美国的在这方面的心理攻势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的对伊战争的理由上:“一、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NDs),这不仅对邻国和以色列,而且对所有民主制的西方国家构成‘明白无误和正在发生’的危险。”,“二、因为他参与了基地组织(al-Qaeda)的‘9·11’袭击,所以应受到惩罚。”美国绝对不会容忍有对美国本土构成威胁的敌对势力存在,这两条的任意一条都踩到了的美国心中的这条红线。美国借此向伊拉克政府、向全世界展现其“倒萨”的决心,在使伊拉克陷入了一个舆论“孤岛”的同时,也使自己站在了舆论的制高点。虽然在战后,我们可以看到,白宫不得不承认,“经过一千余名美国专家的数月搜寻,迄今没有找到任何这类武器,也没有找到萨达姆参与9月11日袭击的证据。”5但是,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美国政府完成了倒萨、控制石油资源、渗入中东等一系列战略目的。

美国使用心理战也是出于其今后在中东不断发展渗透的战略考虑。在美苏冷战期间,“为了避免与苏联的直接对抗,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国对出兵中东持谨慎态度。‘9·11’事件后,美国提升了对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形成的威胁的认识。此后,中东成为美国外交战略的重点之一,而推翻萨达姆政权和对伊拉克进行民主化改造成为检验美国中东战略成败的试金石。”6可以看出,美国打着反恐旗帜

4参见朱增泉著《观战笔记——一个中国将军眼中的未来战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36页5参见【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著《伊拉克:借来的壶》涂险峰译三联书店2008年1月第1版第2页

6参见唐宝才著《伊拉克战争后动荡的中东》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第43页

进入中东,绝非是想摆平伊拉克这么简单。“美国具有无可比拟的军事实力和举足轻重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美国将利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刻将自由的成果扩大到全球”7。中东对于美国而言正是一块通往“单极世界”(the unipolar world)的跳板——进入中东,可以控制商品和资源从东南亚、中国和印度进入欧洲这一最短的战略通道;可以在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最为丰富的地方建立进攻基地;分化阿拉伯国家的团结,加强在产油区的影响;可以为解决自己的问题建立各种形式的联盟——总之,拿下伊拉克,控制中东,盘活一盘世界的棋。中东国家众多,美国无法全部通过武力实现控制,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对伊使用心理战,宣传美国在世界的绝对统治地位,杀一儆百,为其今后在中东不断发展、渗透、控制做准备。

二、伊战中心理战的具体实施与特点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将心理战定位为战略层次,将其纳入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的总体战略中,对伊拉克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多个层面进行了协调统一、成熟有效的心理战行动,对战争的胜利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心理战初步归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特点一:实行“震慑”(the Strategy of Shock)战略。“‘震慑’,即是‘震惊和威慑’,是对人的心理施加刺激和影响的一种非战手段,主要是通过向敌人显示力量或造成某种对敌人的不利的态势,从而使敌方妥协或屈服的一种心理战方略。”8到2003年的2月底,即开战前,美军力达到的程度:1、地面力量。重型师唱主角,具有直接进入能力的突击力量当尖刀。截止2003年2月中旬,通过空中和海上运输,在地面作战部队方面,美军部署在科威特的兵力已达5万多人(最终达到了10万人),主要是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在沙特的空军基地有6600人,在土耳其的基地有4000

多人,在巴林有大约1900人,在卡塔尔、阿联酋和阿曼等周边地区分别有几百到几千人不等。值得注意是,担当此次“倒萨”重任的主力是清一色的重型师。2、海上力量。航母与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平台为主。美海军方面,已经到达伊拉克附近地区的有“杜鲁门”号核动力航母为首的3个美军航母战斗群。第4个航母战斗群“罗斯福”号航母、驻在日本的“小鹰”号航母奉命出动后,海湾周围地区的航母战斗群达到了5个。每艘美军航母各配有70到80架可执行各种空地任务的先进战机。3、空中力量。美国空军方面,可直接对伊进行轰炸的战机和其他军用飞机已经部署到位的有

7参见徐冰川、辛本健著《帝国之战》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17页

8参见杜波、韩秋风、文家成著《全方位心理战——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透析》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第167页

300到350架。这些战机分别部署在科威特、卡塔尔、阿曼、阿联酋、土耳其和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这些战机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直作为美军作战先锋的F-117“夜鹰”隐形战斗轰炸机、B-2隐形轰炸机和B-IB“枪骑兵”半隐形战略轰炸机。

4、三军特种部队。由于对伊军事打击具有明确的战役目标及政治目标,在美国对伊的军事部署中,各种特种部队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据已有报道说,数目不明的一支美特种作战分队已潜入伊北部地区。这四方面的物质震慑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对敌方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与震慑,使敌方处于物质与精神双震慑之中,对敌方的参战心理产生影响。(从左到右依次为:F-117“夜鹰”隐形战斗轰炸机、B-2隐形轰炸机和B-IB“枪骑兵”半隐形战略轰炸机。)

特点二:高度一体。“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中的心理战,呈现出军事行动和政治行动融为一体,军政民共同实施的一种特殊的作战样式,涉及面广,手段多样,与作战行动联系紧密。”9在实际作战中,美军既有迅猛的军事行动制造震慑,又有持续而强大的宣传攻势;既依靠于专业的心理部队,也依靠于前线的军民;既有可靠的技术支持,也有稳定的物质保证,从而使美国的心理战高度一体化。其一体化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军事目标与政治心理目标高度一体。美军《心理作战条令》明确规定:“军事行动的选择要紧紧围绕实现政治心理目标进行。”在此次对伊战争中,美军把军事目标与政治心理目标紧密结合,军事打击的力度范围、时间均紧紧围绕并为实现政治和心理目标服务,军事打击更加注重心理毁伤效应(the psychological damage effect)。

2、强制性与非强制性心理打击高度一体。美军心理战理论认为,为增强心理战效果,在充分运用外交讹诈、宣传引导、威胁利诱等非强制性的心理战行动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目标时,往往辅以强制性心理战手段。因此,美军特别注重提升武器的高精确性能,要求高精尖武器研制均围绕对人产生巨大心理震撼为主旨,这些武器亦被称为心理战武器。在伊战中,美军高度重视强制性与非强制性心理战手段结

9参见杜波、韩秋风、文家成著《全方位心理战——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透析》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第181页

合运用,发射了数百枚巡航导弹,投放了大量精确制导炸弹,把空无一人的政府大楼、萨达姆行宫等象征性和标志性建筑作为重点摧毁目标,给伊拉克军民极大的心理震慑。(左图为空无一人的政府大楼被炸;右图为行宫中萨达姆的铜像被炸)

3、离间策反与怀柔劝诱高度一体。一方面,美军极力搬弄萨达姆政府要员之间、萨达姆父子之间、军队之间的是非。大肆宣称虽然萨达姆的部下们,包括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等人看起来衷心拥护萨达姆,但他们并不是攻不破的堡垒。大肆宣称萨达姆的两个儿子乌代与库赛会为成为伊拉克的新领导人而展开激烈竞争。大肆宣称“共和国卫队”战斗力不足、生活奢靡、忠诚值得怀疑等等。谎言重复多次就会成为真理。这些反反复复的宣传使萨达姆政权各层之间产生了心理失衡,引起了内心的不舒服感。另一方面,美军利诱劝降萨达姆政权高官、技术要员,收买拉拢伊拉克的主要反对派。据报道,美国参议院与2002年11月20日通过了一项议案,授予国务卿鲍威尔和司法部长阿什克罗夫特特权,可绕开移民程序,直接向掌握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情报的伊500名科研人员发绿卡。美国还预先抛出推翻萨达姆政权后建立一个新伊拉克政府的组成计划,并以1000万美元拉拢流亡海外的六大伊拉克主要反对派。

特点三:利用专业部队与专业设备。在伊战中,美军大力利用配有专业设备的心理战专业部队,并充分展示了其快速反应和高强度心理战的能力,特别是在实施战场心理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加伊战的心理战部队由美军第193特种作战大队和美陆军第四心理战大队组成。该心理战部队从空中和地面对伊军实施了强大的心理攻势。心理战部队向伊拉克境内散发几百万份传单外,这些传单有的集视听与一身,一旦打开,不仅可以看到精美的文字与图画,还可以立即听到本民族亲切的、规劝伊拉克军队投降的话语。此外,隶属于美军特种作战兵的EC-130ERP专用飞机还不停地从空中向伊拉克军民播放“倒萨”广播和电视节目。美陆军心理战特遣队员大都精通阿拉伯语,掌握有伊军指挥官的个人详细信息级联络方法,不仅可以向他们发送电子邮件,还可以设法直接拨通他们的住宅电话与之交谈,利诱劝降。事后证实,不少伊拉克指挥官事先已经被美军心理战特遣队员用金钱收买,有的自动

回家,有的主动归降,有的暗中倒戈。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军心理战特遣队员的作战精度可以与美国精确制导炸弹媲美。(左图为美军飞机散发传单;右图为一张劝伊军士兵放弃抵抗的传单)

总之,美国对伊拉克的心理战,在心理战指导上,实行“震慑”战略,在心理战指挥上,讲求高度一体,在心理战配置上,使用专业人员与专业设备,全面展示了美军深入的心理战理论研究,先进的心理战理论体系以及强大心理战实战能力。

三、伊战中的心理战的国际影响

纵观整个伊战过程,美军始终把心理战视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作战模式,并且以其不断变换的作战手段、特有的功能配合着军事打击的进行。在这种双重打击下,萨达姆政权仅仅坚持了40余天就灭亡了,美国强大的心理作战能力不仅对伊拉克军民产生了震慑,更是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心理战被更多国家用于战争之中,并在战争中不断变革与发展。在刚结束的利比亚战争中,利比亚政府与反对派大打心理战,最有代表性的是,关于反对派武装总司令尤尼斯之死事件。反对派指责卡扎菲政权暗杀了尤尼斯,但利比亚政府则表态,尤尼斯之死系反对派内讧所致。在针对这件事的舆论战中,双方算是打了个平手。另外,心理战在利比亚战场上又体现了新的趋势,互联网成为心理战的又一重要战场。联军充分利用互联网系统,强烈抨击利比亚的官僚权贵垄断了各种资源、家族统治背离了民主政治、卡扎菲是利比亚的罪人、卡扎菲是屠杀人民的刽子手等,此举广泛争取了民心,推动了反政府军的发展和壮大。10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将心理战定位为国家和军队的战略行为,心理战地位更加突出。伊战之后,各国逐步加强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心理战的建设,通过各类措施

10参见苏进昌、王东华著《利比亚战争中的心理战》登于《中国青年报》( 2011年09月23日09 版)

提高心理战作战能力:一、积极开发本国特有的心理战资源,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二、广泛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是心理战的信息含量和高科技含量大大增加。三、各国针对一些国家安全目标与主要作战对象,系统地进行心理战的理论研究和信息心理战调研。四、加强对军队心理战训练,积极探索心理战训练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是军队心理作战能力在训练中提高。

五、组建具有本国特色的心理作战部队。

结语:人的心理决策是控制一个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新时代中,信息化的心理战的作用对象正是敌方指挥官、敌方士兵的心理决策空间,对敌人心理空间的征服成为最终和最根本的征服。在信息化战争中通过开展心理战,直接动摇敌人的战争信念和毁伤敌人进行战争的精神力量,从而削弱敌方的战斗力,才能真正达到战争的预定政治目的。因此,毫不怀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心理空间的对抗将会愈加激烈、复杂和巧妙。为了能在战争中掌握心理战的主动权,我们必须对心理战这一重要的作战模式继续进行细致的分析探讨,并且与时俱进,关注心理战的发展,不断深化对心理战的研究,从而不断提升军队心理作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方位心理战——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透析》杜波、韩秋风、文家成著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2、《观战笔记——一个中国将军眼中的未来战争》朱增泉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3、《帝国之战》徐冰川、辛本健著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4、《伊拉克:借来的壶》【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著涂险峰译三联书店2008年1月第1版

5、《伊拉克战争后动荡的中东》唐宝才著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

6、《直击伊拉克战争》刘江、周树春著新华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7、《烽烟利比亚I》房兵著航空工业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

8、《军事学概论》褚良才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2版

9、《利比亚战争中的心理战》苏进昌、王东华著《中国青年报》(2011年09月23日09 版)

论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信息技术的重要影响

论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信息技术的重要影响 一、引言: 自战争产生以来,人类已经经历了游牧时期的徒手战争、农业时代的冷兵器战争,工业时代的热兵器和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则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及战争实践发展到又一新阶段的产物。信息化战争是信息起主导作用的战争,是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它突破了传统有限战场的时空概念,可利用计算机兵不血刃的控制敌方的信息系统,在敌国民众中制造恐慌,所以,信息化战争将成为未来信息的主导。 二、下面将论述信息技术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的影响(一)信息技术使作战空间多维化 1.物理空间超大无限:阿富汗战争的作战规模虽远不及海湾战争和 科索沃战争,但其作战空间范围要远比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大得多。美军在空中部署有各种侦察、预警飞机,全方位、全时段监视对方的所有行动。在外层空间利用多颗卫星组成太空侦测网,全面监视、搜寻塔利班和本拉登的动向。 2.信息空间多维广阔:电磁战场被称作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 五维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温和”的电磁脉冲炸弹。伊拉克战争中,萨拉姆的地下指挥控制设施、伊拉克军队的光纤通讯网络都是重点攻击对象。美军利用这种电磁脉冲弹与萨拉姆大巷战,很快破坏在城市建筑物中的伊军武装系统,但没有使城市建筑和平民住宅遭到巨大破坏。

(二)信息技术使作战力量一体化 1.武器装备系统一体化:各类武器装备系统经过信息化改造,相互 之间能够直接进行信息传输,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提高了整个武器装备系统的反应速度和作战效能。美军和伊军之间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的坦克大战,美军取得了187:0的骄人战绩,就主要得益于美军坦克实现了数字化,展示了武器装备系统一体化的巨大成效。 2.作战单元一体化: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把参战的空军、海军航 空兵、陆军航空兵临时组合起来,统一划归空中作战司令部指挥,依赖的就是信息处理的高度一体化和物理结构上的“可拼装化”、“可剪裁化”。 3.作战要素一体化;只有情报侦察、指挥控制、信息对抗、火力打 击、综合保障等作战要素实现了一体化,“发现即摧毁”才能从可能变成现实。一体化的作战要素是一体化作战能力最终形成的关键所在。 (三)信息技术使交战行动非接触化 1.打击效果上实现了精确毁伤: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美 军以空中平台(B-52、B-1B、B-2型远程轰炸机)和海上平台相结合,在防区外发射中远程空空导弹、空地导弹和巡航导弹,对预定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取得了良好效果。 2.兵力运用上达成了灵活机动:在伊拉克战争中,B-2型隐身战略轰 炸机首次实现自主作战,B-1B战略轰炸机首次实现一次携带3种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摘要】以美军的新军事变革为背景分析了伊拉克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使用情况及其重要意义,进而对我军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伊拉克战争信息化战争军事变革我军信息化建设一、前言 过去12年间,美军先后发动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一战争,三场战争前后递进,不断创新,不仅验证了新军事变革的阶段性成果,而且促使战争形态从机械化向信息化一步步逼近。在三场战争的基础上,美军又于今年3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的主要特点是:依托C4ISR系统,验证网络中心战理论; 依托信息化武器装备,验证精确闪击战、快速决定性作战; 依托数字化改造后的新型地面作战力量,验证信息化战争中地面部队快速推进和越点突袭的新战法,同时确认地面部队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的来看,伊拉克战争实践并检验了“先发制人”战略和“震慑”理论,把作战理论和战法聚焦在联合、控制、精确、快速四个方面,从而为未来的信息化战争确定了新的模式。 二、伊拉克战争中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使用

新军事变革的技术支撑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新军事变革的关键是系统集成、技术融合,新军事变革的最终实现是军事理论、武器装备和编制体制的全面革命。没有武器装备的数字化就没有信息化,没有作战空间的网络化就没有一体化,没有信息化和一体化也就没有信息化战争。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是提高军队作战能力,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关键要素。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基础在于实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和作战空间的网络化。 1. C4ISR系统的作战运用 武器装备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基础和支柱,没有信息化武器装备,就不可能打赢信息化战争,也就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联合作战。建设信息化战场,主要是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侦察和监视(C4ISR)系统的建设,其主要功能是信息获取、处理、传递、指挥和控制,主要作用是粘合剂和力量倍增器,其核心是构建信息化作战体系,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和一体化作战。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全球一体化指挥控制系统。C4ISR系统的全球化、网络化、一体化和实时化特征,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战略、战役和战术的区分概念。 发现目标就意味着打击目标,而打击目标就意味着摧毁目标。因此,及时准确地发现目标,是精确打击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发现目标,主要由侦察监视和预警系统实现。美军的侦察、监视和预警体系非常健全,基本覆盖了所有维度、所有空间、所有频段。对地面目标的侦察、监视和定位,主要是依靠空天一体的C4ISR系统。电了信息装备在作战中的运用效能,主要是看信息化和一体化程度的强弱。

伊拉克战争中心理战

在此次伊拉克战争中,如果把美军利用高技术武器装备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攻击称为“第一战场”的话,那么,运用心理手段对伊拉克军队展开全方位渗透和影响的无形战场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之为美军的“第二战场”。 所谓心理战,是指敌对双方运用心理学原理,通过宣传和其他活动,从精神上瓦解敌方国家及其军队的作战样式。它通常分为政治心理战、经济心理战、外交心理战和文化心理战等。 心理战常用的手段包括:宣传、恐吓、威慑、欺骗、诱惑、诡诈、怀柔以及收买等。其中,宣传是心理战的基本手段,往往通过无线、有线广播,散发宣传品,邮寄心战书信,实施战场喊话,宣传本国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主张;有时发动谣言攻势,进行挑拨离间,策划暴动骚乱,从事破坏暗杀,来动摇和瓦解对方的军心、民心,削弱其战斗意志。 进行心理战的要求是:宣传上要主动进攻;充分了解敌军心理上的强点和弱点;重点是对敌方军官从心理上进行瓦解;心理战的手段要与部队作战行动对敌施加的心理影响结合运用;要加强己方的心理训练,及时识破和挫败敌方的心理战。 心理战起源较早,中国古代的“四面楚歌”,就是运用心理因素的成功例证。现代心理战作为一种专门的斗争手段被普遍重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一些国家和军队对心理战的研究和运用逐渐广泛地开展起来,建立了专门的机构,研究心理战的理论,搜集心理战的情报,制订心理破坏的政策和方法,考察心理影响的效能,研制并改进心理战的技术器材等。 20世纪50年代初,一些国家和军队又相继成立了心理战学校、心理战中心、心理战局和最高决策机构心理战委员会等。有些国家把心理战作为总体战的一个环节,与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斗争紧密结合,交互运用。(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 来源:新华社2003年3月24日

伊拉克战争信息化浅析

伊拉克战争信息化浅析 信息化战争是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海湾战争之后,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多种类、多样式的信息化武器系统占据了高技术战争的舞台,敌对双方为达成政治、经济等目的,以信息化军队(数字化部队)为基本交战力量,大量运用信息技术,使用信息化的武器装备,在信息网络化的战场上,以信息化战争理论为指导,而进行的一种新形式的武装冲突。而且,它必需具备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军队、信息化装备、信息化战场和信息化作战理论五个要素。当前的伊拉克战争中,美英的信息化武器系统已构成战场的中坚力量。下边,我们从信息化方面肤浅地分析一下伊拉克战争。 一、伊拉克战争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洞悉信息化战争的窗口。 首先伊拉克战争己是一场初步形成的信息化战争。它己具备了军事家们认为构成信息化战争的五个要素:第一是战争爆发在人类社会由机械化时期进入信息化时期的开始阶段,可以说基本上具备了“信息化时代”这一基本要素;第二是美国士兵素质较高。他们普遍是大学毕业,己撑握电脑、网络等知识,而且都配备了单兵通信器材,分队还配有高性能,防雨水、防沙尘的网络电脑。另外,美国还有一支数字化机步四师。所以说美国己建成了一支“信息化军队”;第三是美军大量使用的侦察卫星、GPS定位仪 1

等构成了“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第四是在硝烟弥漫战场中,信息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形成了随处可在的“信息化战场”;第五是美国为了争夺未来战争的制高点,于1998年就制定了《联合信息战条令》,进行信息化作战演习。 其次,美英在伊拉克战争中,作为拥有绝对信息优势的一方,实施了进攻性的联合信息化战争。伊拉克上空星罗棋布的卫星、预警机、侦察机、直升机,红海、波斯湾海上和水下的侦察舰船,沙特、约旦、土耳其等伊拉克周边国家部署的雷达和侦听设施,以及渗透到伊拉克的特种部队人员,构成了美英联军完备的信息侦察预警系统;陆基、海基、空基平台发射的导弹和制导炸弹,是美英在作战中直接杀伤、破坏敌方目标的重要手段——硬杀伤性信息化武器系统;软杀伤性信息化武器、心理战武器、高能量微波炸弹等在战争中的使用,都在不同程度上显示着信息化战争联合性的新特点,也让我们洞悉到息化战争较之机械化战争在作战理论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二、作战理论得到新的发展。 伊拉克战争是发生在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初期,战争形态也不可逆转地由高技术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作战理论、思想观念也实现革命性突破,从不同角度发展丰富了信息化战争的概念。 首先是丰富了信息化行动。专家们认为,信息化行动是在和平时期或者危机时、战争时、在保护己方信息和系统 2

伊拉克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伊拉克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冷战后随着苏联的垮台,美国也几乎是筋疲力尽,所以九十年代是美国的战略收缩期,美国的主要目标是重振经济.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 进入二十一世纪,布什上台改变了对华的战略,911是一个转折点,美国利用这次事件在中国的周边大势扩展自己的影响力,但美国因为伊拉克战争消耗过大,现在的主要任务是重振经济,所以现在又重新进入战略收缩期.最近民意对中国的敌意有所增加也证明了美国的力量有所削弱,但伊拉克战争让美国对世界的控制又进了一步,美国现在主要是享受伊战对美国的战略利益.因为美国对中国的遏制采取的是釜底抽薪(控制石油) 的方式.所以现在的形势对中国是不利的,近年来我国军事实力迅速发展是为了防止美国在不久的将来占领伊朗而完全控制中东的石油.因为没有航空母舰,蕴藏丰富石油的南海被一些小国侵占也是近来加强军事发展步伐的最大原因. 因为欧洲人已经被美国捆住手脚,俄罗斯扮演坐山观虎斗的角色,而印度则一心要同我们竞争,所以中国必须发展强大的军事实力保护自己的战略资源不被美国控制. 911事件所带来的是全球的反恐高潮 如果911没有发生就不会那么快的有伊拉克战争 对中国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因为当时美国在911以后大幅度的增加了军事支出 而刺激了中国响应做出的军事力量提升以达到平衡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 其他象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国家也是一样的 1.中国不是未来面临,是现在就一直面临国防安全的问题. 而且现在美国在战略上已经非常重视中国啦. 所以中国的国防安全这个时期非常严峻. 虽然网上有一些爱国人士要打倒美国. 希望中国外交,以及国防上强硬一些. 如果这样实际上会更引起美国的注意. (暴露中国各方面的政策,美国可清晰的判断中国的发展方向.) 除了在经济上,政治上更加挟制中国. 在军事上对中国更加挟制. 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国防政策是对的. 从现实角度来说. 中国现在还不具备和美国对抗的实力. 中国虽然经济快速发展,但中国各方面都还是比较落后. 美国打一次伊拉克战争花费几千亿美元. 我们中国有1.6万亿美元的储备. 但这些是保证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杠杆. 是战略上对美国进行一种非常有限的牵制作用. 现在美国救市又拿出7千亿美元. 所以在军事上,我们实力的确没办法比. 经济上又不能保证战略上的军事优势. 所以我们中国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都要"暗渡陈仓"式的慢慢发展.等待时机.

课题_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装甲步兵典型战例研究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装甲步兵典型战例研究李世民曰:以史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知得失。让我们通过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作战的得失情况,来探寻现代战争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 ㈠集中力量打敌重心,成功实施“快速决定性作战”。此次作战,美军始终将攻击矛头直指伊军重心——萨达姆领导集团、忠诚于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萨达姆掌控部队的指挥链、伊拉克民众的抵抗意志等,其中尤以消灭萨达姆本人为重中之重。为此,美军战争伊始即以“斩首”突击拉开序幕,企图一举达成战略目标。“斩首”未果,又迅速发起地面进攻,置巴士拉等沿途要塞重镇于不顾,直插巴格达。同时,实施大规模的“震慑”空袭,企图迅速瓦解伊拉克军民的抵抗意志,摧毁伊军的作战潜力。这种直击重心的非线式作战,利用了伊军分区固守、兵力分散的弱点,充分发挥了美军在远程火力、地面机动等方面的强大优势,使伊军在战争初期即不断面临“决定性打击”,“逐次抵抗、以拖待变”的企图完全落空,战略要地不断失守,进而全线动摇崩溃。 ㈡大胆实施“主导机动”,成功检验信息时代作战理论。在1996年颁发的《2010联合作战构想》中,美军参联会即针对信息时代作战特点,率先提出了“主导机动、精确作战、聚焦后勤和全维防护”等四个联合作战“新思想”,其中的“主导机动”是美陆军在此次战争中实施高速机动和穿插迂回的理论基础。其实质是,充分利用战场单向透明的信息优势,发挥美军强大的机动能力和远程火力,在广

阔的战场空间实施远距离的兵力机动和火力机动,使高度疏散配置的美军联合作战部队能以“决定性的速度和压倒性的作战节奏”迅速形成有利的“总体态势”,一举达成战略战役目标。在此次战争中,美军充分利用战场情报信息和空中打击效果,在伊防御间隙大胆实施穿插迂回、纵深突贯、越点攻击直取伊军重心。其第3机步师避开沿途要塞,不与伊军纠缠,3天内即攻击前进约500公里;第101 空中突击师不断超越伊军防线,实施“蛙跳”攻击,在敌侧后机降并夺控要地,切断伊军退路,配合主力实施分割包围;第173空降旅则实施纵深空降开辟北方战线,进一步加速战役进程。依照机械化作战理论,美军这种“主导机动”犯了“兵力分散、孤军深入、翼侧暴露、后勤补给线过长”等兵家之大忌,似乎会陷入伊军重围。然而事实上,由于伊军完全处于美军战场空中遮断和地面火力封锁所形成的“火力包围”之中,既无法判断美英联军的准确位置,更无力组织有效反击。美军的主导机动,充分发挥了信息作战和联合作战的优势,并结合空中遮断、空降夺点与地面攻坚等各种作战样式的优长,使其能迅速夺控重要的交通枢纽,割裂伊军中、南两大集团的战役布势,为迅速夺取决定性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㈢准确把握作战顶点,有效保持地面进攻锐势。美军认为,“进攻艺术是在达到顶点之前攻占目标”,而“防御的艺术是把攻方引向顶点”。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地面部队初期进展迅速,第一周即已攻至巴格达不到80公里的卡尔巴拉地区,部队并未遭到严重损失,但是担任主攻任务的第三机步师却停止进攻,其主要原因是:一是

论述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信息技术的应用精编版

论述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摘要 自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信息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其发展可谓是井喷式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信息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愈加广泛,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应用信息技术的可借鉴性策略,以及在战争中表现出的不足之处,以期为我国未来战争的信息技术应用提供正面经验与负面教训。 二、正面经验 (一)舆论宣传层面 击垮敌人的士气比消灭敌人的肉体更有效。古代军事先贤十分看重天时地利人和,又 将人和视为三者之首,可见士气某种程度上比武器还重要。美英联军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交方面的即时性优势,缩小了时间与空间的约束作用,大量发送以丑化萨达姆政权为主要内容的电子邮件,发送对象主要包括高产阶级与作战军官。发送给高产阶级的邮件动摇了萨达姆政权的群众基础,削弱了它的经济来源,发送给军官的邮件则降低了敌方军队的战斗士气,进而直接对其军队的战斗力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从战后伊军军官接受采访时“他们的邮件让我们其中的一些人对总统先生产生厌恶甚至仇视心理,再想到家里的母亲的窘况,就更加觉得打仗没有意义了”的话语中得到印证。信息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其应用不仅体现在邮件发送,更体现在邮箱地址的获取,邮箱地址数量不计其数,使用者远在异国他乡,如果信息技术水平达不到一定高度,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可谓天方夜谭。通过大量搜集各方面的信息资料,笔者发现其主要是通过位于美国的AIT公司与位于英国的SMS公司实现的邮箱地址搜集,因为伊拉克所有的互联网服务都是本土的SCIS 公司提供的,而该公司的数据流在传输过程中都要经过以上两家公司的卫星设备。 (二)无生力量层面 与信息技术存在关联性的军队无生力量主要是信息传递系统。美英联军在此次战争中应用的信息传递设备种类繁多:PIII级别的计算机、六成立体传感器网络系统、网络中心战系统、卫星通信网络系统、武器平台通信网络系统。诸多的信息技术硬件与软件,便利了己方军队内部的作战指令与战场情况的上传下达,增加了友军之间沟通协作的有效性,使得敌方军队的各方面情况能够被迅速掌握,这些设施就像英美联军的千里眼与顺风耳,为伊拉克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另外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无生力量方面还体现在运用信息技术摧毁敌方的无生力量。美国派遣特种部队潜入伊拉克境内,破坏萨达姆总统与军官之间的信息沟通系统,一定程度上切断了他们的联系,最终迫使伊拉克军队各自为战,是运用信息技术破坏敌方无生力量的成功案例,与中国古代军事理论中的“擒贼王”思想不谋而合。 (三)有生力量层面 人类社会任何社会活动最终都必须依靠人来完成,战争也不例外。美英联军之所以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技术人才的数量极多,质量很高。因此从广义上来说,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也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伊拉克战争中,敌对双方的热战与信息战几乎是同时进行,而在美英联军指挥部,负责信息战的军官就有十余名之多,美国攻击伊拉克信息系统与电力系统的居然是主要负责热战的特种部队,美英联军真可谓是人才济济,这也启示我国在军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决不能忽视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从伊拉克军队的角度来说,美英联军的信息战虽不能直接消灭伊军人肉体,却能对其精神心理产生巨大影响,美国开通了中通广播网与自由电视台,用阿拉伯语向伊拉克宣扬所谓的西方主流价值观,给伊拉克部分民众与军人带来了灵魂上的“触动”,动 摇了萨达姆政权的群众基础。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启示与思考讲稿 伊拉克战争以来,人们对这场战争的最后评价众说不一,这场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也是多方面的,各个国家都从这场战争中总结出不少的经验和启示,也吸取了不少的教训,现在由我为大家介绍伊拉克战争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这次交流包括伊战进程、胜负评定、军事理论和思考启示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伊战进程: 1、战争开始,美英联军从2阶段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时间)起向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斩首行动”和“震慑”行动的大规模空袭和地面攻势。布什在战争打响后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战争开始,强调战争将“速战速决”。在这一阶段,美英联军先后向巴格达、巴士拉、纳杰夫、摩苏尔、基尔库克、乌姆盖斯尔等十余座城市和港口投掷了各类精确制导炸弹2000多枚,其中战斧巡航导弹500枚。与此同时,萨达姆也向全国发表讲话,号召伊人民抗击美国侵略,击败美英联军。 2、僵持阶段 由于供给线太长和伊拉克方面的抵抗,美英联军“速战速决”的目标未能实现,地面进攻曾一度受阻。伊军在伊中部的卡尔巴拉、希拉、欣迪耶等地与美英联军展开激战。与此同时,每天都有数百名伊拉克人从约旦等国家返回伊拉

克,加入与美英联军作战的行列。 3、转折阶段 美英联军凭借空中优势和机械化部队,兵分几路发起强大攻势,先后攻陷伊南部巴士拉等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并对巴格达形成合围,从而使战事呈现一边倒的态势。2003年4月8日,美军从北部和南部两个方向推进到巴格达,并夺取了巴格达东南的拉希德军用机场。美国坦克开进巴格达,占领了萨达姆城。面对美军长驱直入巴格达和提克里特,伊拉克领导人号召军队和人民对美英联军采取“同归于尽”式的袭击行动。 4、收尾阶段 美军2003年4月15日宣布,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军事行动已结束,联军“已控制了伊拉克全境”。据美国官方公布,在伊拉克战争中死亡的美军人数为128人,其中110人阵亡,18人死于事故。英军士兵死亡31人。战争消耗了美国大约200亿美元。2003年3月美国开打伊拉克战争,迄今共有4400名美军阵亡。美国总统奥巴马21日在白宫宣布,将于今年12月31日前撤回全部驻伊拉克美军,正式终结持续近9年时间的伊拉克战争。 美国总统奥巴马12月14日在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军事基地发表讲演说伊拉克战争正在结束。 二、胜负评定

伊拉克战争中的法律战

伊拉克战争中的法律战 作者:未知 点击数:143 更新:2005-9-9 ★★★【字体:小大】 武装冲突法是国际法的重要分支,是各国军队用兵打仗的“游戏规则”。伊拉克战争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相比,涉及武装冲突法问题较多,斗争也较复杂。 双方运用武装冲突法在战场上激烈较量战争进入第4天,美军在攻打伊南部重镇纳西里耶时遭遇了戏剧性一幕:一支伊军部队在战斗中举起白旗,当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前准备受降时,却突然遭到其发起的突袭式围攻,数名美军士兵被打死。还有几次,伊军士兵虽举起白旗,却仍然照打不误,有的干脆穿上便服假扮成平民,装成欢迎美军的样子,然后进行伏击……美军中央司令部新闻发言人多次指责伊军士兵诈降和假装成平民作战,并称对于后者,一旦被抓获将不被视为战俘。美国政府官员还将这种行为抨击为战争罪行,破坏了《关于保护国际性武装冲突受难者的附加议定书》第37、38条所规定的,保护伤者、病者、战俘、平民和特殊标志等规则。伊军则认为,美军发动侵略战争本身就是违法行为,而伊军这样做只是战争中的诈术,如同使用伪装、佯动、假目标和假情报等一样。 由于伊军无法与强大的联军对抗,为了免遭攻击,伊军不仅以平民聚集区和作为文化遗产的台形古遗址为“盾牌”,将军事人员和坦克、雷达、防空武器等军事目标部署在里面或附近,还在学校藏匿炮弹头,意图陷美英联军于两难境地:不攻则敌方得利;攻则造成受保护对象的伤亡和损失。美英联军为预防伊军违反《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规定,使用生化武器进行作战,警告伊方千万“不要使用化学武器”,否则美军将进行“报复行动”。 双方运用武装冲突法在外交、媒体领域进行激烈较量利用外交、媒体手段宣传己方守法,谴责对方违法,并为己方违法进行辩解,是法律战与外交战、媒体战相结合的重要样式。战争刚开始,伊常驻联合国代表就致函联合国秘书长,谴责美国攻打伊违反了国际法准则,要求安理会就此展开辩论。而美、英、澳三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则在当时酝酿致信联合国安理会,陈述对伊战争的合法性,并加紧搜寻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战争开始后,伊新闻部长多次谴责美英联军的大规模轰炸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指控美英领导人为“战犯”。美军中央司令部则通缉了55名伊前要员,并着手刑事审判准备工作。当伊电视台、广播电台被炸后,遭到伊政府的谴责。美军发言人则辩解说,这是一个可以攻击的有军事意义的目标,而不是民用物体,并在每次新闻发布会上运用录像手段,对攻击目标轰炸效果进行前后对照,证明其遵守了武装冲突法的“区分”原则。此后,伊又指责美英联军违反武装冲突法规定,造成巴士拉平民的人道主义灾难,美、英、澳媒体则发布美军士兵给伊军一名受伤战俘喂水、美军军医为伊一男子包扎伤口的照片和英军正从科威特给巴士拉铺设输水管道的消息。 国际社会运用武装冲突法对交战双方进行制约美英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发动伊拉克战争,被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

心理战

一、心理战的定义 1、我国《军事家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对心理战的定义为:通过宣传和其他活动从精神上瓦解敌方国民及其军队的一种手段。 2、我军《军语》给心理战做的解释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通过宣传等方式从精神上瓦解敌方军民的斗志,或清除敌方宣传所造成的影响的对抗活动。 二、心理战的重要地位 心理战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和一般的作战行动不可分割,相辅相成。 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很大一部分讲的是心理战,《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阐述心理战的著作,也是我国心里战理论的奠基之作。《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涉及到战略、战役、战术、心理战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如,孙子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即百战百胜并不是最好的,最好的胜利是不用战斗就能使敌人屈服。那么怎样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呢”,当然是运用心理战术的攻势,使敌人首先从内心开始畏惧、丧失斗志、屈服等,不动一兵一马,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四面楚歌”是心理战中的经典,海湾战争以及2003年伊拉克战争均成功地使用了心理战。目前世界各国不断进行军事演习无一不是在进行着心理战。在当今国际竞争中,心理战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具有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心理战是军事实力的重要辅助部分。虽然说军事实力是战争获得成功的关键,但是心理战可以为军事实力推波助澜,使军事行动事半功倍。心理战能够使敌方在不知不觉中不由自主地接受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以违背自己的意志,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落入另一方的心理圈套,使心理战起到兵战起不到的作用,收到兵战收不到的效果。最终能够以小的代价取得大的胜利,甚至兵不血刃,不战而胜。心理战虽然不能替代兵力兵器的打击,但它与战略、战役、战术行动和兵力兵器紧密结合起来,就可以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有时心理因素甚至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第二、心理战是重要的国家战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战的地位得到迅速提升,西方大国将其列为国家安全战略的四大支柱之一,把心理战视作“执行国家安全政策的一种战略手段”。很多国家早已把心理战纳入国家战略,不仅为其军事斗争服务,而且作为国家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在经济、政治、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开展心理战,表现形式为思想战、政治战、外交战、文化战、经济战、情报战等。心理战已经从单纯的战术活动发展到反映和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平时期,心理战主要表现为国家战略心理战,其作用主要是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巩固全民心理防线;通过外交和宣传活动,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心理攻势,建立国际统一战线;展示己方实力和使用实力的决心,对潜在敌人进行威慑,延缓或遏止战争,各国进行的大阅兵、频繁的军事演习无不是在展示己方实力,通过心理影响遏制敌人的入侵。 战争时期,除了实施国家战略心理战外,国家侧重实施军事战略心理战和战役战术心理战。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过:“只要敌人的意志还没有被征服,我们仍不能认为战争即敌对的紧张状态和敌对的活动已经结束。”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心理战主要作用是能以较小的代价获取较大的胜利;能够凝聚己方的战斗力,坚定必胜信念。心理战能够击垮敌人的斗志、征服敌人的意志,做到真正战胜敌人。 三、实施心理战的作用及目的 心理战的目的因人而异,如比较常见的:1、最大限度的争取盟友,以此孤立对方,从而

军事理论课论文_从美军伊拉克战争中看信息技术

一、引言 当今的世界,到处都在谈论“信息市场”、“信息产业”、“信息技术”、“信息科学”、“信息社会”、“信息革命”……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信息与人类的生存更加休戚相关,人们一时一刻都离不开信息。正当人类社会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有力推动下,举步迈进信息时代之际,人类的战争形态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美军在阿富汗、伊拉克战争上所使用的信息化军事技术,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强烈地冲击以传动的战争观为核心的军事理论体系。近年来,关于信息时代的战争问题的研究讨论如火如荼,“信息战”“网络战”“信息化战争”“数字化战争”等新名词层出不穷。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又一次历史性的大转型,即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转变。 本文从伊拉克战争中所使用的信息武器入手,对信息技术对战争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本人才疏学浅,加之成文时间仓促,文中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原谅。 二、信息时代的战争 (一)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最新武器 伊拉克战争只打了3个多星期,美国就几乎全面占领了伊拉克。美军速胜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是大家所公认,那就是美军具有先进的军事信息技术。伊拉克战争是美国进行的一场现代化立体战争,在海、陆、空立体作战的同时,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用数字化设备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电子对抗等网络系统联为一体,实现各兵种信息资源共享、作战信息及时交换。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为了减少伤亡损失,美军利用其军事技术优势,投入以下高信息技术的攻坚武器。 1、能执行多种艰险任务的地面无人作战系统 在巴格达的城市攻坚作战中,为了减少伤亡,美军投入了一定数量的地面无人作战系统。美军典型的地面无人作战系统有:海军陆战队的K8城市机器人,“旅鼠”无人地面车,陆军的MPR-800型多功能智能机器人,“巡逻兵”运输机器人,“罗伯特”扫雷机器人等。这些地面无人作战系统可在城市作战中执行侦察、搜索、警戒扫雷、伏击设障、排爆和攻击等多种任务。 2、新一代“战斧—4”舰射型巡航导弹 美军第一次使用舰射“战斧”巡航导弹是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2002年,美军新研制了新型“战斧—4”巡航导弹,该导弹最突出的优点是既能对预定目标进行攻击,又能在飞行中重新选择目标,并待机攻击。如果目标或任务发生变化,导弹能根据指令在飞行距离不超过400公里的战场上空盘旋2~3小时,等待新的任务分配,从卫星、飞机、无人机或海军陆战队的岸上探测器,接收重新瞄准和定位数据。在前方空中控制员发出指令后,导弹可迅速发起攻击。这样一来,战场上空随时可能有数枚飞行的导弹等待目标出现;使远程打击兵器实时和近实时打击成为可能,是高度机动的“时间关键性”目标的致命杀手。 3、“温和”的电磁脉冲炸弹 电磁脉冲炸弹是一种利用大功率微波束毁坏和干扰敌方武器系统、信息系统和通讯链路中敏感电子部件以及杀伤作战人员的定向能武器。在伊拉克战争中,萨达姆的地下指挥控制设施、伊拉克军队的光纤通讯网络都是重点攻击对象。美军利用这种电磁脉冲炸弹与

浅析美战略空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作战运用

浅析美战略空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作战运用 作者:知远2011年09月22日15:29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在以往的报刊和杂志上,人们曾不止一次的就美战略空军的作战使用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但他们分析的战例大多都是上世纪90年代的局部战争,而对新世纪美战略空军的作战使用却谈论得少之又少。鉴于此,本文试图弥补一下这个不足,战例就选自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吧。 战争筹备 2003年3月,为了推翻萨达姆政权并建立一个亲西方的伊拉克政府,美国及其盟国组成了强大的多国部队,发起了名为“伊拉克自由”的军事行动。当时,联军出动了最精锐的海陆空部队,从地面和空中对伊拉克军队实施了猛烈的打击。在登台“亮相”的多种联军打击兵器中,美国的战略空军绝对算得上是一颗耀眼的“巨星”。无论是从战争伊始还是到战争结束,都能在伊拉克的上空看到美国战略轰炸机那庞大而又恐怖的身影。 在战争持续的整个过程中,美战略轰炸机既有对伊地面目标的大规模轰炸,也有“外科手术”式的“点穴”打击,给伊地面部队、军事设施和重要的国家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实际上,早在战争开始之前,联军司令部就已经将美战略轰炸机部队视为“摧毁敌有组织抵抗的最有效打击手段”。战后统计数据表明,美战略轰炸机部队不但出色的完成了既定作战任务,而且是战功赫赫,“名列前茅”。 在战争筹备阶段,联军司令部制定了专门的战略轰炸机作战方案,要求战略轰炸机从“两点”同时向伊军发起进攻。这里提到的“两点”,一是指美军部署在海外的前沿空军基地(平时就驻有一定数量的战略轰炸机),二是指位于美国本土的常备空军基地(战略轰炸机中途不降落,通过空中加油的方式直接飞至作战区域)。 对伊战争一爆发,美军立即从前沿空军基地和常备空军基地派出了战略轰炸机,从迪戈加西亚前沿空军基地(位于印度洋英属查戈斯群岛)起飞的是B-52H和B-2A战略轰炸机,从英国费尔福德前沿空军基地起飞的是B-52H战略轰炸机,从阿曼塞迈里特前沿空军基地起飞的是B-1B战略轰炸机,从怀特曼常备空军基地(位于美国密苏里州)起飞的是B-2A战略轰炸机。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从“两点”同时出动的作战模式只持续了20天(这里指的是在战争爆发后的头20天),而在科索沃战争中这个时间长达2个月,在阿富汗战争中只运用在头3天里。 自2002年10月11日美国政府做出对伊动武的决策后,军方立即开始了战略轰炸机的兵力调动:第一,将第40空中远征联队部署到了迪戈加西亚前沿空军基地。该联队组建于“持久自由”行动时期,主要用于反恐作战,下辖10架B-52H战略轰炸机。(注:这10架B-52H原先分别隶属于美空军空中作战司令部第8航空军第2和第5轰炸机联队。)第二,2003年1月初,美军开始在塞迈里特前沿空军基地部署B-1B战略轰炸机,并特别组建了第405空中远征联队。第三,把原隶属于第509轰炸机联队(驻美密苏里州怀特曼常备空军基地)的4架B-2A和原隶属于第2轰炸机联队(驻美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的8架B-52H派驻到了迪戈加西亚前沿空军基地。第四,把原隶属于第5轰炸机联队(驻美北达科他州迈诺特空军基地)的14架B-52H部署到了英国的费尔福德前沿空军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使用主要卫星简介

?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使用主要卫星简介 一、侦察卫星 侦察卫星通过可见光、红外和合成孔径雷达等手段对地面进行照相侦察,可提供伊拉克国家领导人驻留地点、重点军事设施布防情况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生化武器的部署情况,监视战区军事态势的发展。电子侦察卫星主要用于截获伊方雷达、通信、遥测等系统的传输信号,从而探明伊方重要领导人物和指挥控制中心的位置,辨识伊方军用电子系统的性质、位置和活动情况,并通过对所得情报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伊方军队的调动、部署乃至战略意图。在对伊战争中,侦察监视卫星提供的情报对于了解战场情况、确定打击目标、提高打击精确性和准确评估打击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1. 成像侦察卫星 (1) KH-12侦察卫星 KH-12卫星是1990午2月28日开始发射的,至今已经发射了4颗。它能以与“哈勃”空间望远镜一样的方式成像,即其光学系统的相机采用了当今尖端的自适应光学成像技术制成,可在计算机控制下随视场环境灵活地改变主透镜表面曲率,从而有效地补偿因大气造成的畸变影响,使分辨率达到0.1m。卫星上的红外相机可发现地面伪装物、飞机发动机和大烟囱等有热源的目标。卫星上的高级“水晶”测量系统(ICMS)可使数据以网格标记传输。卫星还装有雷达高度计和其他用于测量地形高度的传感器。3颗KH-12卫星运行在270~1000km的轨道上。KH-12燃料用完后可由航天飞机进行在轨加注,因而该星的机动变轨能力极强,具有无限制的轨道机动能力。KH-12卫星的设计寿命为8年。 KH-12卫星的光学系统在KH-11的基础上,增加了热红外谱段,能探测伪装和埋置结构目标,对地下核爆炸或其他地下设施进行监测,探知导弹和航天器的发射,分辨出目标区内哪些工厂开工,哪些工厂关闭等。由于使用了更先进的技术,所以KH-12的分辨率达0.1m。星上装有一台潜望镜式的旋转透镜,能把图像反射到主镜上,因而卫星在大倾角的条件下也能成像。它还采取了防核效应加固手段和防激光武器攻击的保护措施,并增装了防碰撞探测器。 图18 KH-12光学侦察卫星 KH-12卫星具有4个特点: ◆采用大型CCD多光谱线阵器件和凝视成像技术,使卫星在取得高几何分辨率 能力的同时还有多光谱成像能力,其先进的红外相机可提供更先进的夜间侦察能力。 ◆采用计算机控制镜面曲率技术,因而当卫星在高轨道普查或在低轨道详查时, 能快速改变镜头焦距,这样就能在低轨道具有优越的分辨率和在高轨道获得大的幅宽。 ◆机动能力强,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 ◆可进行电子侦察。在1999年北约空袭南联盟的行动中,美国使用了3颗KH-12 卫星,其中2颗分别运行在昼夜轨道平面和晨昏轨道平面,轨道倾角97度。另1颗KH-12运行在这两者之间,能克服目标光照射对成像侦察的影响。它们每日飞过目标区域上方两次,并能对飞行轨迹东西两侧区域进行斜视成像,使7~10km 的观测幅宽有较大扩展。

论述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中,信息技术的重要影响及发展趋势

论述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中,信息技术的重要影响及发展趋势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首次尝试小规模联合作战,著重对“先发制人”战略理论进行了验证。主要特点:一是首次使用了侦察攻击型无人机、全球信息栅格,验证了网络中心战理论,首次实现了C4ISR系统为主的全球一体化作战模式;二是首次使用了单兵数字通信系统、掌上电脑、光电侦察设备、地面传感器和GPS接收机等信息系统,验证了信息化战争中的特种作战理论;三是首次使用了GBU-28钻地炸弹、BLU-82巨型炸弹、BLU-118B燃料空气炸弹、传感器引爆武器、风力修正子母弹、斯拉姆ER空地导弹等新型武器,验证了大规模毁伤性武器的可控性理论。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为验证“先发制人”战略和“震慑”理论专门设计的一场信息化战争。主要特点:一是依托C4ISR系统,验证网络中心战理论;二是依托信息化武器装备,验证精确闪击战、快速决定性作战、全纵深精确打击和并行作战、以及震慑理论;三是依托数字化改造后的新型地面作战力量,验证信息化战争中地面部队快速推进和越点突袭的新战法,以确认地面部队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在总结以往三场战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作战理论和战法聚焦在控制、快速、精确、震慑四个方面,从而为未来的信息化战争确定了新的模式。 从海湾战争以来,美军主导了世界新军事变革,打赢了四场战争,促使战争形态从机械化向信息化一步步逼近,打一仗、进一步,快速转换、不断创新,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认真研究和汲取。本文主要以信息化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运用为切入点,著重探讨装备运用对信息化作战的影响,寻找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的异同点,并试图对信息化战争发展趋势进行一些推导。 以下从三个方面来阐释信息技术的重要影响: 武器装备改头换面 武器装备是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物质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日新月异,对现代战争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伊拉克战争再次表明,信息化武器装备已经成为提高现代军队作战能力的关键。

《孙子兵法》中的心理战思想浅析

《孙子兵法》中的心理战思想浅析 14队6班任鹏彪 《孙子兵法》认为战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精神力量,孙子明确提出了攻心夺气的谋略思路并对心理战的一些基本思想进行了论述。直到今天研究其心战思想对我们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军情基础思想 首先,孙子重视己方官兵的心理素质训练。孙子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思想、心理因素对于战争胜负的巨大影响。他主张修明政治,注重心理素质培养,研究敌我双方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孙子特别强调军队的指挥者应有正常的、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思想情绪,特别是在临战状态时,更应如此。所谓"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这也是要求己方官兵注重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培养,不能因一时之气而被蒙蔽了心灵之眼。 其次,孙子重视对敌我双方心理状况的研究。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就是在进行任何形态的战争时,要把情报的获取都置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力争"先知"。孙子认为"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同时,孙子也重视士卒思想状况的研究,主张对士卒给予一定的精神刺激,使之勇敢作战,士卒"非恶货",因之可以"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命",用满足他们

财货欲望的办法,引发作战的积极性。 第三重视坏境地形的研究把握。孙子认为“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致胜,计险易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只有既知敌情,又知地利才能取得胜利。 二、"示形造势"的谋略战法样式 心理战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是,"通过各种信息的综合作用,摧毁敌方的信念、意志和士气,使对方产生疑虑和恐惧,战斗力弱化。"为了"造势"、"任势",孙子强调要"示形"、"动敌"。他认为这是达到出奇制胜的重要手段。 孙子在"计篇"中指出:"兵者,诡道也"。他强调战争决策一旦定下,将帅就要根据情况,"因利而制权"造成有利的作战态势,利用"示形造势"、用"诡道"诱骗和调动敌人;同时,注意不为敌人所调动,即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使作战的主动权和自由权掌握在己方手中,迫敌处处陷入被动,以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美军充分从孙子的攻心战略和诡诈方式中汲取养分。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爆发前,美军就制定了庞大而周密的心理战计划,将其纳入国家总体战略之中,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各种手段,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个层面,使心理战全方位、全时空展开,给伊军民造成了强烈的心理震撼,许多伊拉克军队纷纷倒戈投降,为美英联军推翻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在兵力部署、战略投送、精确打击、快速机动、信息获取处理和决策、后勤保障和官兵素质等诸方面都表现出很高的水准,体现了其超级大国的军事实力,其诸军兵种之间的联合作战能力仍然是其他国家难以与之相比的。在实力悬殊的对比之下,伊拉克军事上的失败是必然的。但战争的胜利不仅取决于军事力量,还要取决于人民是否支持。由于美国发动入侵伊拉克战争的理由不成立,遭到伊拉克和世界人民的反对,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仍不能取胜。 1.美国战略决策和战略指导错误。美国政府高估了美军入侵伊拉克战争计划的可行性,高估了军事力量所能发挥的作用,对全球和中东地区人民的反美情绪估计不足,对军事占领后伊拉克人民的反抗斗争准备不足,美军在战后重建行动中遭到挫折时,也未能及时进行战略策略的调整,导致其被动,是伊拉克战争无法取胜的重要原因。美军重新犯了在越南战争中的战略错误。越南战争时期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认为越南战争美军失败的原因是:对敌人的意图进行了错误的估计,用自己的经验模式看越南人民和领袖;低估了人民的力量、忽视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信仰;没有认识到高科技装备在非正规作战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实施军事行动之前和之后没有与国内公众进行深入讨论,没有认识到美国也不是万能的;没能组织一个高效的领导班子去处理战争中一系列复杂的政治和军事问题。 美军占领伊拉克的代价远远超过美国最初的估计,而且至今还没有结束。美国即将离任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佩斯陆战队上将2007年9月14日说,自己在伊战初期错误估计形势,认为伊军和老百姓都会欢迎美军的“解放”,对形势估计过于乐观,导致驻伊美军数量不足,使伊拉克局势不断恶化。美国先发制人的战略已遭挫败,所依据的两个假设被伊拉克战争证明已不可行:一是美国能获得对手能力和意图的可靠情报;二是美军有技术优势使战争的代价显著减少。战争初期此一理由似乎还有说服力,但到了今天,证明其假设是错误的,拉姆斯菲尔德倡导的军队转型计划已遭到重挫。 2.美军的转型计划和一系列作战理论存在着局限性在战争中遭到挫败。美国切奇准将2006年6月在《陆军》杂志上指出:海湾战争后,一些时尚的概念抓住了国防部官员和公众的想像力,它们依次是:“震慑论”、“全球力量、全球到达”、“由海向陆的机动”、“快速决定性作战”和现在提出来的“基于效果作战”。尽管这些理论都包含着少许的智慧,并以新式武器技术带来的一些证据为支撑,但也包含着对对手的错误假设和对技术能力的实实在在的狂妄自大。这些花哨的概念都是工程师们为解决结构复杂的难题而设计的。他们依据的思维模式导致线性和确定性的预期结果。今天,这些过于片面的和基于技术的现代战争概念已失去吸引力,战争又被认为是在日益复杂的全球环境中人类集团间复杂、你死我活的斗争。 战争是否能达成目的是以军队所能达到的效果来划定的。应当放弃那些过于不切实际的先敌发现,并决定性地结束战斗的颂歌,以及诸如“信息优势”或“制信息权”等狂妄自大的术语。作战理论必须要强调对作战之初了解敌方的程度持怀疑态度。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作战理论社“网络中心战”、“基于效果作战”、“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震慑论”、“五环理论”在伊拉克战争中都不完全成功。这些理论在这场战争实践中尤其战后重建中效果有限。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情报系统,并对伊拉克进行了十多年的全面深入的情报分析,但战时美军的情报与实际情况之间仍然有巨大的差距,存在着严重的情报问题。美军靠卫星、无人侦察机、雷达预警机等技术手段难以全面搞清敌情。缺少中东问题研究专家和语言专家,无法在任何级别上最佳地使用传感器和接收系统。美军不具有查明建筑物内部藏有什么,里面的人在干什么和对建筑物进行目标定位的能力,美军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错误地确定了打击伊拉克领导人所在的地点,也夸大了打击伊拉克C4I系统的重要性。对伊拉克安全部队、非常规部队,对步兵及轻型装备的探测十分困难。美国对这些理论的局限性也进行了批评和检讨。“网络中心战”和“基于效果作战”可以改变作战的特征,但是不可能改变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