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介绍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介绍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介绍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介绍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介绍

随着学生升入高年级,我们的教材也将为师生展开更为深刻而丰富的画卷。本册教材由四个单元构成。教材单元总的架构是从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由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开始,拓展到第二单元:追根溯源,对祖国古老的中华文明和灿烂的文化的认识;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是对中国人的精神、人文景观乃至中国人的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的欣赏与领略;最后,走进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让学生知道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打开通向世界的大门。

下面,我们分别就四个单元,展开具体的介绍和分析。

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本单元主要是关于学生心理品质的学习,由(1)生活中的快乐;(2)拥有好心情;(3)尝尝苦滋味这三个主题构成。

一、教学目标和设计构想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学生容易追求一种物质生活的满足和安逸,同时,也总是不断地希望用外在事物让自己快乐与兴奋。再加上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思想,总是希望别人都能满足他们的意愿,而忽视了自己对生活的投入,以及对真实生活、普通生活中快乐的感受与体验。同时,随着学生升入高年级,自我意识的增强,对他人和外界事物也都有着较强的敏感性。但是面对自己与外界在互动中所发生的困惑和冲突,不少学生不知道如何面对,容易被动地、任性地情绪化处理问题,而不是寻求积极的应对方式。这种被动、消极的生活态度,必然会影响他们健康的、明快的、和睦的生活。

针对上述问题,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特别是学会用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面对生活中的人、事、物。

概括地讲,(1)生活中的快乐: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对快乐的感受和认识,学会从普普通通的生活中感知生活的快乐,做一个快乐的人。(2)拥有好心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烦恼,学会一种健康的思维方式,树立积极而乐观的生活态度,做一个乐观的人。(3)尝尝苦滋味:引导学生积极认识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及挫折等,明确坚强的意志、信念和行为,是克服困难、超越逆境的一个关键,争做一个有毅力的人。这里,需要明确一点的是快乐、乐观、毅力这三者也是相互联系和相得益彰的。

二、提示各主题学习要点

1.生活中的快乐

本主题旨在说明快乐是什么。教材中我们将生活中的快乐大概分为了三种形态:感受的快乐、汗水中换来的快乐、给予的快乐。

(1)感受的快乐:可能是我们容易忽略的一个最为基本的生活感受和态度。很多人不会从普通的生活中感知那种简单而单纯的,甚至可能是瞬间或短暂的快乐。快乐有时就是一种个人的情绪和感受,是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生活中的这种快乐,明白这本身就是一个快乐的人的基本。教材P2一P3,展现的就是这种最普通的快乐。另一方面,快乐的人不仅快乐自己,还快乐别人,营造一种快乐的氛围。我们接近快乐,感受快乐,才能将快乐传递出来,向更多的人分享快乐。所以,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意识和发现那些平常不以为然的情景,如教材P3下图所示,明白快乐就是那样朴素,

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悦纳自己。

(2)汗水换来的快乐:相对于“感受中的快乐”这种状态中的快乐,汗水中的快乐,强调的是我们努力付出自己的辛苦之后,在结果上所感受到的一种快乐。旨在引导学生反思自已的生活经验,深刻认识这种快乐,从感性提升到理性;明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我们就有可能获得一种收获的快乐,在自己点点滴滴付出的过程中,我们最终就有可能获得一种体现着成就感、自豪感的快乐。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中,采访周围一些人,开阔视野,进一步强化和明确快乐的满足也来自辛苦和努力。但切忌空洞说教,尽可能地让学生借助他人的经验和感受,能体察到这种来之不易的快乐。

(3)给予的快乐:这是一种通过人与他人、社会互动,即通过一种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中产生的快乐。在二三年级我们也涉及快乐的话题,因年龄段不同,从而侧重点不同,二年级上册“做个快乐鸟”,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浅层次的、即时的快乐,知道我们都有情绪表达:快乐与烦恼。引导学生开心度过每一天。而三年级下册“分享中的快乐”,则局限于同学间或者普通的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围绕某事、某物的分享——共享的快乐。五年级下册“给予的快乐”则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利他的社会的给予行为。从教材P6提示的情景画面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这种“给予的快乐”可能是职责的,也可能是志愿的,但无论哪种,我们最终要让学生明白的是这种“给予”的价值魅力。

2.拥有好的心情

本主题旨在说明的是怎样拥有快乐的思考方式和心理素质。这是我们引导学生学会快乐生活,学会做快乐的人的根本。

(1)人人都有烦心事:这一话题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明白人人都有烦恼,只是烦恼的事情、性质不同而已,烦恼是我们每个人成长必然经历的。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学生消解自己的悲观情绪,不封闭自己的苦闷和烦恼,不要为了有烦恼而烦恼,而是要确立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态度。

(2)走出烦恼:我们用一则李萌的案例,引发学生反思白已的生活经验,知道有些烦恼是我们主观、心理多疑造成的,即自找烦恼。并针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烦恼(如教材P11所提示的),进一步引导学生要正视烦恼,分析造成烦恼的主客观原因。面对烦恼,不是情绪化处理,而是理性面对,分析原因,寻找对策。

(3)多对生活笑一笑:旨在通过因不同的想法做事而有不同的结果,引导学生学会一种积极的、健康的、乐观的思维方式,体会不同的生活态度对生活的影响。让学生明确怎样看问题将影响着我们的心理状态,凡事可从积极乐观的角度去面对。建议教师可参考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方法帮助学生;介绍一些积极的思维方法,打开学生的视野。

3.尝尝苦滋味

本课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用信念和有毅力的行为面对一切,积极生活。

(1)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引导学生可通过采访调查生活在自己周围的一些人,关注他们是怎样面对困难和逆境的。想象如果是自己的话,会怎么做?从直接经验和真实的生活中,感受困难是可以超越的,关键在于你怎么面对。

(2)挫折和逆境也是一笔财富: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认识到失败本身也许是小事,但重要的是要反省自己,从中学会智慧,掌握经验,让失败升值。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谈失败后的自己,是否从失败中汲取了经验,不在某方面失败了。甚至可以让学生就“失败”和“胜利”二者,做一个“利益”

和“损耗”的得失比较。教材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和“霍金的故事”再次明确人可以超越逆境,让逆境成为财富。

(3)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前面两个话题的学习,着眼于引导学生积极地认识失败等。而本话题的学习,则强调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胡萝卜、鸡蛋和咖啡粉面对沸水的不同反应,象征性地说明了面对逆境,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和命运。而P21中邓亚萍、贝多芬的事例,则是印证了这个道理。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人物的逆境和挫折,进行假设,如果(放弃、沮丧……),后果会是怎样?引发学生认识到态度、思考方式、信念和毅力的重要性。

简单地讲,本主题中的各个话题之间的关系就是:(1)理解生活中存在着酸甜苦辣,面对它们,我们怎么看待和解决呢?→(2)“挫折和逆境也是一笔财富”。即首先要正确看待失败,要静下心来,分析问题。究竟采取什么态度和行为应对呢?→(3)“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在逆境面前,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拥有什么样的观念和想法,将会有不同的人生命运,这其中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的意志品质。没有毅力,你再有乐观的心态,同样不能超越逆境。那么毅力该怎样锤炼呢?→(4)磨练毅力。首先让学生反省“我的毅力怎样?”。通过对自己的毅力曾如何影响到自己的日常行为的反思,感悟到毅力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很关键的一个方面。认识到毅力是人超越逆境,战胜困难,实现目标的一个关键要素。让学生明白毅力不是口头承诺,是一种践行,它的伟大在于它不仅会成就一个人,而且它是一种高贵的品质。那么,正因为毅力是一种践行,就需要我们付出实践行为。引导学生尽可能自觉地在生活和学习中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毅力,可从小做起,但贵在坚持。

总之,本单元涉及了以上三个主题的学习。事实上,每一个主题是有内在联系的,我们是从有着相关联系的事实关系中,抽出了不同的侧面。所以,希望我们的老师在备课时要意识到这种关系性、连续性。(有信念)相信自己,才会去努力,而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用积极向上的信念和毅力的行为,激励自己;这其中包括用积极乐观的思考方式和心理素质面对一切,让自己快乐,让自己努力。

第二单元追根寻源

一、教学目标与设计构想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知道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初步了解在人类发展进程中中国祖先的过去,及几千年来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兴趣、认同及其自豪感。

有的老师,特别以前是教思想品德课的老师不明白这种历史学习与思想品德有何关系,认为这种历史学习,似乎应是社会课内容。实际上,历史文化内容的学习,不是历史知识的学习与记忆,而是通过历史文化内容的学习,丰富一个人的德行,从小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着中国人灵魂、有着中国历史文化素养的、有着民族自尊的中国人;从小培养学生做一个具有中国文化之魂的地道的中国人。

本单元由(1)吃穿住话古今(一);(2)吃穿住话古今(二);(3)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4)汉字和书的故事四个学习主题构成。基本上是从我们现在的衣食住行(物质生活)和汉字、书(精神生活)两个层面出发,透过历史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积淀和发展,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历史,探究我们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来龙去脉,同时体验和感悟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尽可能地通过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让学生拉近现实和历史的距离的同时,我们也通过中外比较

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认识到我国的文化特色,从而强化和明确文明古国的文化特色,增强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由上述学习主题,我们不难看出,本单元涉及古今中外的社会文化、历史等很多层面的内容,同时,教材的呈现方式也不是按照时间(历史)顺序编排教材内容,而是按照人们的生活逻辑和一个社会文化发展的逻辑,来组织和建设教学内容。这是与原社会课不同的地方。原社会课往往是以历史(时间)、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编排内容的;而新课程品德与社会则是强调要贴近儿童的生活,以吃穿住的生活为切入点。另一方面,原社会课内容选材的角度,大多偏于政治文化,强调宏大的国家层面的内容,而新课程导入了生活文化和民族文化,着眼于让学生了解伟大的中国人是如何创造了中华文化,以增强其民族认同感,自豪感。

所以,有的老师初看教材时,会觉得教材内容的脉络不清晰,而实际上教材内容的内在结构是有逻辑主线的。

二、本单元的编排特点

1.呈现方式多元化。从教材内容到学习研究方式是多视角的、多方法的、综合的、联系的。

(1)由生活中的“小”见大,体会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即教材由生活中具体的“点”切入,引出丰富的、深刻的文明古国的历史文化事实、风采等。比如,教材第28页“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这一话题,就是从成语字典中的“饮血茹毛”这个普通的成语开始,激发学生的好奇,走进了一系列的现实生活与历史文化相关联的社会发展脉络中的。

(生活的切入点/现代的)(农业发展给现代社会的影响) →

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在全世界667种主要栽培植物中,起源于我国的有136种,占20%以上。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所作出的重大功献。(小资料)

(时间/远古)

成语词典“饮血茹毛”→远古:熟食(火)

距今七八千年:北方/粟;南方/稻(考古)

距今两千多年:驾牛犁地、耙地 ( 砖画)

从鱼猎到农耕、农业的创始、提供人们食物(神农的传说)(食生活与农业生产)

(2)纵向呈现,提供思考和探究历史发展变化的途径和方法。表现为教材运用各种载体,如传说、考古、史书、歌谣、绘画、历史地图等,引导学生了解过去,了解历史是如何被记载下来,现代的人们又是如何去了解历史的。让学生学习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根源,都有过去、现在和未来。

(3)横向呈现,导人中外比较视角,丰富学生对我国历史与文化的认识以及了解和认同。同时,将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与世界相接轨,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发展不仅需要吸纳外界有益于我们的东西,同时随着各国文化间的交流,我们的先进文化也为其他国家所汲取,从而打开学生的视野,将祖国文化的发展置身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中。比如:

教材中的案例

教材P33

中西饮食比较(饮食方式、习惯的不同)

教材P36

从服饰看社会

·日本的和服受到我国唐服的影响,并吸收了它的风格。

教材P38

中国丝绸之路

教材P43

领略建筑风采

教材P47

文化的使者──瓷器

·中国的陶瓷路;西方人对瓷器的认识;

教材P54—55

神奇的汉字

2.教材从传统与变迁、联系与发展的角度,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辩证地、历史地、客观地理解和面对事物的发展与变化。比如,教材P34就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条线索。

几万年前骨针缝合兽皮做衣服→六千多年前麻布痕野生麻秆麻线麻布→两千多年前丝衣→宋《纺车图》棉花种植织布制衣→今天:(除了棉、丝、麻)毛料、化纤、纳米……

3.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来看,重在体现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自豪;中国人对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人的智慧及探索和创造精神,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提示各主题学习的要点

1.吃穿住话古今(一):主要由生活中的“吃”切入、联系和拓展到农业生产以及长期积淀而形成的饮食文化这三个方面。

(1)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首先是从生活中的“食物”“吃”切入,联系到古代农业生产的种植、养殖等,并用考古、传说等各种历史探究的途径说明了古代中国人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智慧和创造。

(2)古人的歌谣:从古代人对生产与生活之间的规律的认识(节气等)中,了解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智慧与我们今日生活之间的传承关系。

(3)中华食文化:餐桌上的智。从纵向发展(历史考古的视角)和横向比较(外国人的视角)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审美的、艺术的、人文的饮食文化;

·吃的故事,旨在提示中国食文化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其人文性。

·中西饮食比较,反映了不同文化,其饮食文化习惯也不同。

2.吃穿住话古今(二):主要涉及服饰(穿)和家居(住)的变迁与发展,及其所反映的文化特色和社会时代性。一方面由“穿”的材料的发明与创造,拓展到服饰文化所具有的时代性、社会文化性、历史传承性,并将中国人“穿”的发展史,与人类衣料、服饰的发展相联系。如,日本和服对中国唐服的吸收;中国丝绸在世界的传播。另一方面,由聪明的古人因地制宜创造的“巢穴”,拓展到对中国家居乃至建筑文化特色的认同和欣赏。并从联系与发展的角度,强调家居、建筑文化中的文化交融。

(1)服饰:了解从古到今人们制作衣服所用的衣料的发展历程及其纺织技术

的发展。透过现在人们所使用的衣料,反映了事物的传统与变迁,以及现代衣料和纺织技术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2)从服饰看社会:一方面透过不同时代的服饰以及同一时代不同身份人物的服饰的变化,揭示了服饰文化的内涵,表明服饰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人文性;体现了不同时代人们的智慧和审美。另一方面,通过现在对唐服、旗袍的承袭、唐服对日本和服的影响、对现在舶来品牛仔服、两服的认同和吸收、丝绸之路的发展等各个层面,反映了服饰文化的国际性、历史传承性。让学生综合地、发展与联系地、多角度地理解中国“穿”的文化。

(3)家居文化与变迁:一方面通过古人运用南北方不同的地理环境,发明了“巢”(南方)和“穴”(北方)的事实,让学生认识到古人的智慧。另一方面,通过教材P39主持人的探究问题:“大家可以运用各种方式,收集和查找资料及图片,调查了解各个时期的房屋,看看人们最初的房子和他们住的巢穴有什么相似之处,与我们现在住的房子又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设想一下人们为什么想起盖房子。为什么南北方的人们,最初设计的房子不一样,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呢?”旨在提示学生从古今建筑方式的联系中,发现古人这种朴素的、有效运用自然环境为人创造生存空间的构思对后人的影响。

(4)凝结在房屋中的文化:一方面,从家具、家居装饰、建筑结构乃至建筑整体风格等角度,启示学生可以从多角度了解中国的建筑文化特色,及其所蕴含的人文性、教化力量和审美价值。在探究中,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家居、建筑依然保留和继承着传统建筑文化的风格。另一方面,通过呈现较为典型的欧式建筑、伊斯兰教建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比较中欣赏不同的建筑,认识到不同国家、民族有着不同的建筑文化特色,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由此也强化了学生对中国建筑特点的认同。同时,从更广阔的角度,打开学生的视野,从对建筑文化差异性的理解,拓展到不同国家和民族建筑文化在我国建筑和家居文化中的渗透和交融,如“席梦思”“沙发”的出现和使用。

3.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主要是从各种不同时代的“器物”(用品)中,透视中国特有的历史与文化,透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些情况。旨在引导学生由欣赏器物到探究器物中所蕴含的各种信息。比如,教材P45从不同角度选择的陶瓶(距今六千年)、猪纹钵(七千多年前)和骆驼载乐俑(唐代),就是让学生通过这些器物,想象和领悟到当时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情景。如,陶瓶,一件古人汲水的器物,反映了古人对力学的巧妙运用,体现了古人的智慧;猪纹钵,反映了当时人们开始饲养家猪,尽管猪纹介于野猪和家猪之间;唐代的骆驼载乐俑,则反映了唐人(汉族)与胡人(少数民族)的交往情况。骆驼和琵琶都是胡人典型的陆上交通工具和乐器。

同样,在“文化的使者──瓷器”这一话题中,教材首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瓷器。然后,由此追溯瓷器的文化渊源,感受中国的瓷器文化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影响力。而“灿烂的青铜文化”,也是借助各种器物:利簋、编钟、越王剑、铜铲、铜鼎等了解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情况。由此可见,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概况地讲,由陶器,我们让学生感受到的是人类创造性的发明,从“陶”中透视中国人的创造;由瓷器,我们引导学生尝试欣赏瓷器的美,透过瓷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交流;青铜,这是一个远离现代儿童的概念,但中国曾有过灿烂的青铜文化时代,有着在当时世界一流的冶炼技术。因此,我们介绍青铜器,旨在引导学生从中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等情况。

4.汉字和书的故事:(1)由我们平常再熟悉不过的“汉字”说起,追溯其历史渊源。并通过传说、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画图记事等不同的记事方式,理解文字——汉字产生的必要性。(2)通过各种与其他语言文字的比较,认识到中国汉字的特有魅力,引导学生欣赏汉字,认识汉字的特有价值。(3)关于“书的演变”,从“册”这个书的数量的表达开始追溯,明确过去和现在存在着联系,探究书的来历和其历史演变。另一方面,蔡伦造纸、毕昇的活字印刷,不仅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而且体现了中国人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从而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需要让学生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所以,在正文和瞭望台中,我们都有介绍。有关四大发明较为详细的内容,将在初中历史学科中学习到。

由于本单元涉及面很广,蕴含着大量的社会历史信息,所以,建议教师借助教材P59的“活动天地”,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的社会文化历史内容,梳理清楚生活和历史之间的联系及发展脉络,进而形成较为明确的历史观,学会辩证地理解和看待一个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历程。同时,建议教师明确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兴趣点和问题意识是什么?(2)面对大量的信息,引导学生关注什么?明确学生应该知道什么?怎样从中形成观点,怎样去探究事物的根源?而非信息疲劳化,让学生简单地找资料、念资料、说感受,要积极引导进行思考和分析,学会在事物的联系与发展、传统与变迁中认识和判断生活和历史的关系。(3)教师面对学生的思考,应明确自己应该提供给他们什么帮助。

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一、教学目标与设计构想

本单元是从中国人、国宝(有形的文化遗产)、国粹(中国的生活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髓、中国人创造的特有文化的结晶)这三个内容层面,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近与认同感,感受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弘扬和传承。本单元由下述三个主题学习构成。

主题学习(一)伟大的先人:我们选择了体现中国人自古以来所提倡和传承的人文精神的先人,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历史人物的思想,学习他们的精神,以弘扬和传承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主题学习(二)我国的国宝: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有形的文化遗产,知道它们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文化产物,知道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祖国文明的积淀与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由此,引导学生意识到我们借助文化遗产,可以进一步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感受与祖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根一般的联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文物保护状况,激发学生对文物受损的忧患意识和保护文物的责任意识。

主题学习(三)我们的国粹:反映的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生活、特有的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的精华,如京剧、书画艺术、医药、武术等。它们融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构建和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美、乐趣、健康、祥和。

我们力图将学生带人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无穷魅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继承与发展,理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表达的内涵,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

亲近感。

二、提示各主题学习的要点

1.伟大的先人:孔子及其言行是中国人思想的核心体现。旨在让学生通过我们至今仍然在继承孔子的言行及其思想的精华、从中国到世界仍然在敬仰孔子及其人格和思想等各种文化现象,认识到孔子对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乃至世界的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力。司马迁的故事和事迹,则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由司马迁这一典型个案,拓展到李时珍、司马光、贾思勰等这一类人在坚忍不拔方面所具有的共性精神。学生充分认识到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是我们中国人的人格魅力,启示学生我们要学习和继承这种伟大的精神。另一方面教材通过活动天地,让学生探究更多的体现着国人精神、在中国有着影响力(做出贡献)的各类历史人物,旨在理解中国历史上有着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中国人民创造了独具魅力的中国文化。

另一方面,我们在介绍先人时,也提到了《论语》《史记》《本草纲目》《齐民要术》《资治通鉴》等文化经典。他们创造的文化经典,是后人研究教育、社会历史、中医药、生产等重要的传统文化遗产,是中国人乃至整个人类的经典。

2.我国的国宝:首先让学生了解我国有哪些(有形的)世界文化遗产,旨在感悟在祖国大地上到处都有祖先留下的遗迹。它们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遗产,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其次,引导学生对万里长城、秦兵马俑、大足石刻等古遗迹,进行多角度地深入探究,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教材中列举的三个有代表的遗迹,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艺术以及人们的愿望、智慧等,引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探究愿望,明白文化遗产中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不和礼会信息。

最后,在学生理解了古遗迹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人文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这些文物、遗迹破坏了,我们失去的是什么。要让学生确实认识到我们从这些古遗迹中,可以了解历史,了解过去的社会,了解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它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我们很难想象如果丧失了文化遗产,我们乃至未来的中国人还能否领略到祖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从而激发学生形成对文物保护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3.我们的国粹:首先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京剧、书画艺术、中医药及其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建议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观察、寻找自己身边的国粹;多体验,激发学生关注这些生活中业已习以为常的文化积淀。尽可能地改变自己平常漠然或者不以为然的态度,提升自己对文化的敏感和理性认识。其次,我们导入了外国人、世界如何看待中国国粹的视角,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国粹在世界的影响力,从而更加珍视它们的价值,并让学生理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进而萌发对祖国文化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力图培养学生做一个关注和了解中国文化,拥有中国文化基本素养的中国人,这是在国际社会立足的根本。

(1)京剧:通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欣赏京剧、表演京剧等文化现象,让学生明白京剧业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其次,引导学生欣赏京剧的价值和特色,认识到京剧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审美表达,中国人借助京剧表达了对人、事、物的认识。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京剧、演唱京剧,调动学生的兴趣。

(2)书画艺术:首先是引导学生从生活切入,观察和领悟到书画艺术在生活中的普及和渗透。进而引导学生认识中国书画艺术的特点: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书、画、篆刻、诗词于一体;在自然中追求一种意境,追求一种人文关怀。同时,引导学生尝试欣赏,感受一种精神愉悦(一种自然和人的心灵的结合),认识到书画艺术乃中国人的一种精神享受。另一方面,借助王羲之的“十八缸水”和齐白石的“不叫一日闲过”,故事,引发学生感悟和建立这样的价值观:美的创造需要付出努力;美的创造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3)中医:同样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去发现和再认识中医、中药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进一步认识到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将对自然的认识运用于生活中,如利用山楂这一自然物的药用价值,维护人们的健康),中国人独特的思维(对人身心的了解)。并从中医在国外的影响力,强化学生认识到祖国中医药在世界的独特性和优越性。扁鹊的故事旨在启发学生去了解为中医药做出了贡献的人,明白祖国今天中医药的成就凝聚着前人的努力与创造。(4)中国风:从外国人的视角、从世界的视角,捕捉中国特有的文化风采、文化现象;从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欣赏中,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美和魅力,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只有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才能在世界上展示出自己的风采,对世界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被世界所接受。进而启示学生珍视和弘扬我国的文化传统。

最后,关于国粹,希望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把握:(1)我国特有的,能代表我国的文化;(2)在中国流传百年;(3)中国文化的精华;(4)至今为人喜闻乐见。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

一、教学目标与设计构想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是由(1)蔚蓝色的地球;(2)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3)我们的地球村这三个主题构成。本单元主要是从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切入,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包括对地球本身的地理学认识、以及地球的外部环境——自然风光、生活在地球上的国家和人的认识。在客观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世界的亲近感以及确立最为基本的全球意识。

二、提示各主题学习的要点

1.蔚蓝色的地球

本课题旨在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并感受人类的科学探索精神,对之产生崇敬精神的同时,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和愿望。

关于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和探索,基本上分为两个层面:(1)首先,围绕地球是什么(地球的形状、大小、我们人类眼中的地球等),教材通过从古到今,从人们早期的想象和人们的直觉到人类曾经漂洋过海的亲身实践,再到人类在太空上的科学探索,感受探索地球的过程是漫长的。(2)其次,通过人类不断探索尚未揭开的种种有关的地球奥秘,旨在让学生理解和认识到地球上的许多奥秘,还等待着人类破解,接受新的挑战,勇于探索,还需要人类为此付出努力和创造。

2.我们的地球村

(1)看看缩小的地球──地球仪。本课旨在借助“地球仪”,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关于地球的地理知识和一些基本概念。学会使用世界地图和地球仪。能够识读和运用地球仪,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等。(2)大洲和大洋。旨在让学生知道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建议老师教学时,不要机械地、被动地让学生记忆这些,尽可能地运用学生可能具有的认知经验和

生活经验,在实际运用中识记和理解它们。并和前面的学习内容相结合,明确一个洲在地球上的相对位置,为后面几课内容的学习展开铺垫,特别要明确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3)美丽的地球村。主要是从各种不同的地形地貌类型,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各种不同自然风景,欣赏地球上的美丽景观。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借助教材上关于不同景观的介绍,提示学生如何欣赏和探寻地球上的美丽景观。(4)世界上的国家。让学生初步知道这些国家的名称、所在地,尽可能地通过一些生活途径,拉近学生和“世界各国”的距离,如教材第105页的“找找国家”的活动,以增加学生对世界上国家的认识,并产生关注世界的兴趣和意识。建议教师不必要让学生被动地记忆地名。

3.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

本主题主要是让学生知道:(1)生活在世界上、地球村的人是由怎样的居民构成的。(2)这些地球村的居民在外貌、形体、语言等方面有着怎样的特点。(3)它们来自哪里,分别居住在什么地域。(4)求同存异,超越各国家、民族不同的文化差异,寻求彼此间的尊重和理解。

关于人种,从人种无优劣的平等观念,引导学生知道世界主要由三大人种构成,不同的人种有着各自的特点。可运用较为生活化或者学生可能感觉和认识到的经验来理解不同人种的特点,如教材选用了不同人种在体育方面所表现的相对优势和特点。但切忌不能将体育运动和人种之间的关系绝对化、观念化。

关于人种的分布,主要让学生明白人种的形成与地理环境、人口移动、历史变迁等有关,初步了解人种地域分布的基本规律,如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带;白种人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带;黑种人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带。但也要让学生理解随着历史上人口的迁移和人们的流动,一些国家人种呈多元化。

关于一些文化现象。就语言而论,让学生了解到世界上有上千种语言,而这数千种语言也给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带来了丰富性和差异性。可以说,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习惯和文化理解,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现象,对事物的不同理解。教材第111页两则误解的事例,就说明了语言是不同文化间人们相互理解的媒介。此外,教材通过不同国家的人的姓名的差异,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国家和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异性与共同性。

关于本主题在内容的把握,有几点建议:(1)对小学生来说,本课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建议教师不要选择超越小学生理解的话题来拓展内容。(2)关于人种,强调各有特点,但不绝对。(3)人种分布有规律,也有变化。它的规律是长期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如黑色人种多分布在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皮肤内黑色素含量较高,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利于保护皮肤;鼻子低而宽,体毛少,便于散热。而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移动、历史变迁,人种分布也有一定的变化。如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多人种国家,就体现了人种分布的复杂性和多元性。(4)通过语言表达、姓名的差异,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不同国家、民族存在着差异,因此,需要我们理解差异,需要彼此的尊重与理解。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一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复习题(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1、快乐是(好心情),快乐是(一种感受)。 2、快乐有很多,有(单纯)的快乐,也有掺杂(痛苦)和(汗水)的快乐。 3、当我们做了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事情时,我们就给了他人一种(爱心)、一种(希望),同时我们自己也获得了(快乐)。 4、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快乐),也有(烦恼)。 5、我们的烦恼很多就是由于一句(不适合的话),一点(小误会),一个(小摩擦)引起的。 6、面对烦恼,我们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想法),自行化解;也可以倾听他人的(建议),寻求帮助。 7、遇到烦恼的事,改变一下我们的(思考方式),换个(思路)想想。 8、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也会有(困难)、(挫折)和(失败),甚至(身处逆境)。 9、(挫折)、(失败)和(逆境)也是一笔财富。 10不同的(社会环境)对我们的成长会有不同的影响。 11、不同的人对待挫折和失败的(态度)不同,有的人把它当作(前进中的阶梯);有的人却面对挫折和失败(灰心丧气),失去了(信息)。 12、要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要把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变成财富,就需要我们有坚强的(毅力),而(毅力)是可以(磨练)出来的。 13、坚强的意志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不断地(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第二单元 1、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生活着一群古人类,我们称为(北京人).北京人已经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2、炎帝以发明(农耕技术)而著称。也是农业的创始者,人们称他为(神农氏),他尝尽百草,促进了用草药治病技术发展,所以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3、祖先把野生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4、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农作物最多的国家。世界上667种中,起源于我国的有(136)种,占(20%)。 5、我们可以通过(考察古遗迹)、(史书),了解我们祖先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6、我国是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7、农历有(二十四)节气。8、筷子是(我们祖先)的一大发明。 9、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10、每个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的环境)和(历史文化)差异,形成了不同的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说明

《我想》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本课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二组《儿童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想把脚丫接在刘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德追求和向往。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2.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儿童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我想》(板书)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3.随机挑一个学生读诗。 4. 听录音读,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5. 全班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6. 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在书上写一写。(生写完后,展示一位学生 的感受) 三、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 全班齐读,说一说“我”想做什么? 2. 这么多的愿望中,你最神往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3. 读一读最让你神往的愿望,想象一下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 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 5. 作者沉浸在这些美好的愿望中,该是多么的幸福啊!不过——齐读最后一小节。那“遥远的地方”是哪儿?飞到那儿干什么呢? 6.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7.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试着背一背。 四、我是小诗人 1. 读得真美!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我们也来做个小诗人,学着课文的样子来写一写,好吗? 2. 生练习写一小节诗。 3. 评选小诗人。(挑四位同学的诗展示,全班投票选出班级小诗人。) 五、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师: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一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六、作业 1. 用今天学习的方法自学第二首诗。 2. 找两首儿童诗读一读。 板书设计: 悠出歌唱 长成篷帐 我想 望蓝天 变成花草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创业成功的四个因素,知道创业投资要注意规避风险。培养大 胆展示自己,与人合作,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 一、教材分析: 从总体上看,本册继承了前四册即5、6、7、8册教材的整体风格。例如,课主题引 领次主题,次主题整合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版式上,上方以导语、卡通人物呈现学习内 容或任务要求,下方由卡通动物提出问题或活动设计及要求。 从变化上看,自五年级上册开始,与图片相比,文字量明显加大;与形象的东西相比,观念的引导力度在加大;从语气、语态上看,逐步减弱了儿语化的特点。 从学习方式看,适当增加了辩论、辨析、选择、二难情景讨论的活动方式,目的在于 引导学生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加以内化。品德课的学习,一定 要始于情感态度,依托于活动与实践,形成于观念及价值判断。 另外,增加一定篇幅的阅读材料,以补充不同孩子的学习需要;教材本身留给老师的 空间,也有所拓展。 总之,本册教材各单元主题层次清晰、内容突出。例如,第一单元主要是课标“我在 成长”的内容,第二单元主要是课标“我与家庭”的内容,第三单元主要是课标“我与学校”的内容,第四单元主要是课标“我是中国人”的内容。而且,这四个单元的内容与三 年级、四年级教材的相关内容自然衔接、螺旋上升。 二、教学目标: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 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 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 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围绕课程性质, 根据五年级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依据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总目标,五年级上册分解 的目标如下: (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 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 (2)学习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压力、冲突和挫折,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 能力。

人教部编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生活中的快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保持乐观生活的态度,在快乐的感知中,培养正确的生活价值观。 能力:通过所呈现的快乐场景,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能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知识:知道快乐并不难找,快乐有很多种,通过自己付出努力换来的快乐更持久。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正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启蒙时期,其自我认知过程正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对快乐的认识,直观感受比较多,而要深刻认识真正的快乐,还需不断接受生活的磨砺。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孩子生活环境更艰苦些,相对城市孩子而言,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释放儿童天性的快乐,但是其中也有很多的学生经历了生活的磨砺,要协助家庭承担生活的重担。个别学生能有条件读书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艰苦的生活使农村孩子无论待人接物还是给予别人帮助,都更真诚朴实。因此,他们对快乐与付出的认识会比城市的独生子女体会更深。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的孩子虽然懂事早,儿童天性的快乐也会很容易释放出来,但是当他们面对困苦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也很容易羡慕和向往城市孩子的富裕生活,从而迷失自己对快乐的认识。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在观察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通过自己的付出换来的快乐更持久。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要让学生更多地观察自己的生活,在“感受快乐”与“快乐驿站”中体会快乐的心情。通过交流,认识劳动与给予的快乐,在不同的快乐比较中找寻自己的理解,建立自己的认识。 教学重点 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在观察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 案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1、伟大的先人 一、教学目标: 了解孔子等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了解一些他们的思想与事迹,学习他 们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孔子等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了解一些他们的思想与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至圣先师孔子 1、课前,让你们去了解古代有哪些优秀的人物,我们来交流交流。要求:说出信息的 来源,优秀人物的名字及年代。 2、板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相信这句名言大家都懂其中的寓意,这是谁写的呢(孔子)有谁了解孔子P62——P63(思想家、教育家, 在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 3、为什么孔子离我们两千多年了,还有那么多人知道他纪念他?P63 两句格言,说含义 4、原来,我们今天提倡的要关心人,要虚心好学,孔子在几年前就说过,那你们还知 道哪些孔子的名言?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事父母,能竭其力③人而无信,不知 其可也从孔子的名言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所以说,世人把孔子推崇为“至圣先师”尊为“世界文化名人”,在空子的故乡曲埠还保留着着书讲学的地方,在世界各地大多地方 能看见空子的画像、雕塑。 第二课时 司马迁与《史记》 1、除了孔子,还有一位着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司马迁P64——P65,你了解了哪 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司马迁用他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我们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 遗产,让我们能了解过去的历史。) 2、你了解《史记》中哪些历史任务和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设想一下,司马迁着书会遇到哪些困难?他的这句格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4、一本书为什么会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5、在如此长的时间内着书,回付出怎样的努力和代价?

【免费下载】 五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第七单元教材解读 单元教材简析 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主要话题是“星期”。“星期”这 一主题在以前没有系统出现过,所以“星期”词汇的教学是重点。本单元的主 要内容回绕星期的名称展开,其中的重要句型是关于今天是周几以及一周内每 天干什么的表达。同时,本单元对于听、说、读、写的技能培养安排了相应的 版块学习,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星期名称,因此在学习时可以采用一个星期日历或 者学生的课表,星期的概念对学生来说不难,难的是掌握这些名称的说法和写法。另外,在书写方面,学生只知道在句子开头的字母要大写,所以要强调 “星期”第一个字母的大写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能听懂、指认一周七天的名称,能在故事情境中理解主要句型的意义。 2、注意学生在听力方面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一些听力策略指导。 3、通过对单元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正确把握学与玩的关系。 4、通过接触日程安排这一新内容,培养学生安排活动、做计划的意识与习惯。单元重、难点 1、一周中每一天的名称。 2、能利用句型:What day is it today? It’s… 来询问和回答今天周几。 3、能利用句型What do you do on…? 来询问周几做什么,并能准确的做出回答。 4、能理解故事内容,流利朗读故事对话。 5、了解字母组合ow、ou 在单词中的发音。 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主要围绕星期的名称展开的,主要句型结构是关于一周内每天做什 么的表达。这节课的主要目标定为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能听懂、指 认一周七天的名称,能在故事情境中理解主要句型的意义。 第二课时:这节课主要是词汇与故事内容结合,让学生重点记忆本单元的部分 重点单词,并能在有图片提示的情况下补全故事内容。 第三课时:本课时主要涉及听、说、读三个技能培养板块,在这一课中有对本 单元重要句型的一个听力练习,还有对句型的一个口语练习,让学生自己灵活 运用本单元的重要句型。还有就是考察学生对本单元故事的掌握情况。而在本 节课的最后则归纳了整个单元的重要句型。 第四课时:这可则是对会话和阅读方面能力的培养,而这节的会话活动则是在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最新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 结(最新版) Through the summary, we can fully and systematically understand the past work situation, and can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past work. ( 工作总结 )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MZ-SN-0083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最新版) 本学科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要求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标准,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学科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与社会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如:在教学《社会生活中的民主》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规则,以及这些规则给我们的生活带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全(最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题(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1、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生活着一群古人类,我们 1、快乐是(好心情),快乐是(一种感受)。称为(北京人).北京人已经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了。 2、快乐有很多,有(单纯的)快乐,也有掺杂着(痛苦和汗水)的快乐;有短2、炎帝以发明(农耕技术)而著称。被尊奉为(农业的创始者)。人们称他为(神暂的快乐,也有能持续长久的快乐。有些快乐轻而易举就能得到,有些快乐则需农氏),他尝尽百草,促进了用草药治病技术发展,所以有(“神农尝百草”)的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传说。 3、当我们做了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事情时,我们就给了他人一种(爱心)、一3、祖先把野生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种(希望),同时我们自己也获得了(快乐)。(饲养)技术。 4、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快乐),也有(烦恼)。只要带着一颗(快乐的心)4、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农作物最多的国家。世界上667种中,起源于我国的有 去体验,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快乐)。 (136)种,占(20%)。 5、我们的烦恼很多就是由于一句(不适合的话),一点(小误会),一个(小5、我们可以通过(考察古遗迹)、(史书),了解我们祖先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摩擦)引起的。6、我国是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6、面对烦恼,我们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想法),自行化解;也可以倾听他人 7、二三千年前,我国已有了(棉花)种植;今天除了棉、丝、麻的衣服,还有 的(建议),寻求帮助。(毛料)、(化纤)等衣服; 7、遇到烦恼的事,改变一下我们的(思考方式),换个(思路)想想。8、筷子是(我们祖先)的一大发明。它具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 8、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也会有(困难)、(挫折)和(失败),甚至(身现在,全世界有(15)亿以上的人在使用筷子。 处逆境)。9、屈原是生活在距今(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楚国)人。农历(五月9、(挫折)、(失败)和(逆境)也是一笔财富。(挫折和失败)也是成长 初五)是(端午节),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所需要的。10、每个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的环境)和(历史文化)差异,形成了不同 10不同的(社会环境)对我们的成长会有不同的影响。 的食文化。 11、不同的人对待挫折和失败的(态度)不同,有的人把它当作(前进中的阶11、早在几万年前我们祖先就用(骨针缝合兽皮)做衣服;六千多年前,人们梯);有的人却面对挫折和失败(灰心丧气),失去了(信心)。 已经能把(野生麻的秆撕开捻成线),织成麻布。 12、要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要把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变成财富,就需要我们12、黄道婆生活在(七百多)年前,她向黎族人民学习了棉纺织技术并改革了 有坚强的(毅力),而(毅力)是可以(磨练)出来的。(棉纺织机械)和(纺织技术)。 13、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任务:每天甩胳膊300下。我13、中国的服饰史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和几千年中华民族的(变迁),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发是:坚强的意志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不体现出(社会的进步)及(人们对美的向往)。 断地(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14、两千多年前,人们已经学会驾牛(犁地和耙地)。 14、我从霍金身上(学习他面对挫折,面对疾病,始终保持着乐观与幽默的精神)。15、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饰。 15、面对同样的逆境,胡萝卜、鸡蛋、咖啡粉的反应不同:(胡萝卜)放入沸水16、中国是最早(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中国(丝绸)后,变软变弱;(鸡蛋)变硬;(咖啡粉)却改变水。不仅是一种服装面料,同时也代表着中国古代的文明和服饰文化。 第二单元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内容 专题组织单元:八组 两次综合性学习: “语言的艺术”“走进信息世界” 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在每组课文之后设有“词语盘点”总计词语334 个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共计181 个;“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共计153 个。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二)本册教学目标 1.语文基础知识部分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 个字。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 个字 2.阅读部分 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一般为每分钟不少于300 字。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理解重点句子 3.习作 明确提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习作不少于400 字

4.综合性学习 “信息传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来说,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了解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

、单元解读 第一单元解读 单元名称:走进西部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 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识生字27 个,会写20 个字。 2.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背诵指定段落:1课第2.3小节。3课指定段落。 6.第3 课后的小练笔 解决措施: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做一点西部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第二单元解读 单元名称:永远的童年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通用版)

编号:YB-JH-0970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 划(通用版) Frequently formulating work plans can make people’s life, work and study more regular, and develop good habits, which is a habit necessary for success in doing things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通 用版) 摘要: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了制订 工作计划,于是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不推诿、不依赖,养成一种做事成功必须具备的习惯。本内容可 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使用。 一、学情分析 本班本学期共有学生10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6人。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备课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第1课生活中的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呈现快乐的场景,带动学生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知道快乐并不难寻找,让学生在发现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2.知道快乐有很多种,而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的快乐更持久。 教学重点: 1.通过呈现快乐的场景,带动学生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知道快乐并不难寻找,让学生在发现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2.知道快乐有很多种,而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的快乐更持久。 教学准备:收集生活中的快乐例案,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教学时间:3课时 NO:1 第一课时:感受快乐 一、设情景,激发兴趣。 1、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快乐场面。让同学谈自己的感受。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每个学生都谈一谈。(同桌交流倾诉自己快乐的感受) 3、抽生汇报。 4、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快乐。当我们听到好消息、取得好成绩时,当我们尽情地玩耍、唱歌时,快乐都伴随着我们。快乐是好心情,快乐是一种感受。 二、多变的情绪 1、让学生记录一周之内自己的心情变化,写明原因后涂上“心情色”。红色代表“快乐”,灰色代表“不快乐”。以小组为单位和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事,把这星期内快乐和不快乐的事告诉小伙伴们。 2、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心情卡,谈一谈一周内自己的情绪变化,什么事使种自己感到快乐,当时心情怎样;什么事使自己不高兴,当时心情又是怎样的。 三、发现的快乐 1、抽生阅读《我发现的快乐》。 2、让学生讨论在范例中发现了什么?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结:说明快乐就渗透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只要你以积极愉快的心态面对生活,才能发现和感受到这些快乐。 四、快乐驿站 1、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快乐的心情,并感染其他同学,以使班上的同学感受到快乐。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快乐的情绪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在愉悦、快乐的心境下学习、做事有什么感受? 五、生谈收获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关于本册教材内容,我从五个方面进行研说:(课件)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实践。(一)识字与写字本册要求会写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认识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汉字的识字任务。(二)阅读本册阅读教学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课件)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这八个主题共有28篇课文,精读和略读各14篇。每篇精读课例包括课文、课后问题。略读课例包括导读、课文。(三)口语交际本册口语交际包括八个话题:(链接)⑴策划一次与远方小朋友“手拉手”的活动;⑵说童年趣事;⑶劝说;⑷讲述一件自己感动的事;⑸演课本剧;⑹就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网络等问题展开讨论或辩论;⑺讲人物故事;⑻聊热门话题。(四)习作习作是建立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之上的,本册教材的习作安排了八次:⑴记实作文三次:第二组写“童年趣事”、第四组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第七组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⑵应用文三次:第一组写信、第三组写发言稿、第六组写简单的研究报告;⑶材料作文二次:第五组缩写、第二组看图作文;(4)自由作文一次。(五)综合实践分“大综合”与“小综合”,“大综合”在第六组“走进信息时代”,分“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部分;“小综合”在第三组10课后,包括搜集汉语中的熟语(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等),公共场所看到的提示语、广告词,相声、影视剧的精彩对白等。 二、教材编排: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件)。(一)导语在每组课文的前面,包括本组主题简介和单元教学目标。(二)课例分精读课例和略读课例。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分别在2、6、18、19、20课后面),两次“阅读链接”(在3、26课后面)。(三)回顾与拓展包含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三部分。“课外书屋”栏目有时是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和展示台。(四)交际与习作 教材的最后还编排了9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 三、教材特点: 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2、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3、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 4、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5、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变化。 6、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1.本册识字200个,写字150个。课标要求,高年段学生已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 发牛小学 五年级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21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1人。五年级学生大多数比较沉静,虽然都比较聪明,且没有多少后进生,对一些知识掌握的也比较好,但是过于安静,安静到几乎懒惰的程度——提出问题思考时,没几个举手的;让他们自由读书学习时只是默默地看,既不出声也不举手,课堂气氛过于沉闷,老师无法知道他们学习的结果如何。经过极力鼓动能够举手回答问题的不超过四人。也许这是班风问题,他们只有在布置部分写的任务时才乐意完成,自我表现意识过于淡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是我努力的目标。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与三、四年级教材结构体系基本一致,都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按照儿童个人、儿童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家乡(社区)生活,以及儿童与祖国、儿童与世界生活等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为主线,设计教材的体系结构。 三、教学目标: 1、用心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学会赞扬别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知道尊重他人,学会理解宽容和帮助他人。 2、知道“人人享有发言权”,具有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参与班级、学

校、社会的管理和活动,做个优秀的小公民。 3、了解乡村的新变化,学习他们的致富经,贴近并关心农民的生活。 4、领略祖国的美好山河,了解民风民俗,热爱祖国。 5、了解中国的祖先,了解历史,建立历史名人档案。 四、教学重难点 1、重视学生的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表达机会,激励学生参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表达实践,获得成功的愉悦。 2、时刻关注潜能生,从行为举止上多提醒。 3、尝试通过“角色转换”使潜能生产生向上的愿望,以获得“角色期望”的效果。 4、在教学工作中,时时刻刻关注潜能生,给潜能生的进步予以及时的鼓励; 5、赏识潜能生的闪光点,必要时甚至是放大闪光点,让他们找回自信,逐渐进步。 五、教学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措施: 1.精心设计和组教学活动,上好每一节常规课,提高课堂效率;2.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利用媒体收集信息。

小学思想品德教材目录 人教版

小学思想品德教材目录(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 1我上学了 我背上了新书包 我们的校园 新朋友新伙伴 校园铃声 平安回家 2祖国妈妈,我爱您 我们的国庆节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 3我的一天 和钟姐姐交朋友 我很整洁 我会好好地吃 我自己会整理 看我多精神 4过新年 新年好 欢欢喜喜过春节 我家大团圆 本册综合 一年级下册 1我的家人与我的伙伴 我的一家人 家人的爱 我为家人添欢乐 我和小伙伴 本单元综合 2走进大自然 春天来了 我们和太阳做游戏 风儿吹呀吹 小苗快快长 本单元综合 3健康生活每一天 我换牙了

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小心,别伤着 夏天,我们注意什么 本单元综合 本册综合 二年级上册 1我在集体中成长 我升入了二年级 我们班里故事多 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 好书大家看 本单元综合 2金色的秋天 秋天在哪里 秋天的收获 秋游去 秋天的节日 本单元综合 3我们真棒 你真棒 我也棒 学做“小雄鹰” 做个“快乐鸟” 本单元综合 本册综合 二年级下册 1我生活的地方 我爱家乡山和水 家乡的物产多又多 我家门前新事多 本单元综合 2让家园更美好 我们的大地妈妈 花草树木点头笑 我和动物交朋友 美化家园 本单元综合 3快乐的少先队员 鲜艳的红领巾

红领巾胸前飘 快乐的六一 本单元综合 4我们在长大 成长的脚印 我的暑假计划 本单元综合 本册综合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我生活的舞台 1人人都有自己的家 2我爱我的家 3我们的学校 4我生活的社区 本单元综合 第二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 1我学会了 2向谁学 3做学习的主人 4大家都在学 本单元综合 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 1规则在哪里 2规则有什么用 3我们给自己定规则 本单元综合 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 1“我是谁” 2这些事情该谁做 3我能做好 本单元综合 本册综合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 1家人的爱 2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3来自社会的爱 本单元综合 第二单元我们共欢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和烦恼 《生活中的快乐》教学设计(两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保持乐观生活的态度,在快乐的感知中,培养正确的生活价值观。 能力:通过所呈现的快乐场景,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能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知识:知道快乐并不难找,快乐有很多种,通过自己付出努力换来的快乐更持久。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正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启蒙时期,其自我认知过程正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对快乐的认识,直观感受比较多,而要深刻认识真正的快乐,还需不断接受生活的磨砺。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孩子生活环境更艰苦些,相对城市孩子而言,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释放儿童天性的快乐,但是其中也有很多的学生经历了生活的磨砺,要协助家庭承担生活的重担。个别学生能有条件读书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艰苦的生活使农村孩子无论待人接物还是给予别人帮助,都更真诚朴实。因此,他们对快乐与付出的认识会比城市的独生子女体会更深。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的孩子虽然懂事早,儿童天性的快乐也会很容易释放出来,但是当他们面对困苦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也很容易羡慕和向往城市孩子的富裕生活,从而迷失自己对快乐的认识。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在观察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通过自己的付出换来的快乐更持久。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要让学生更多地观察自己的生活,在“感受快乐”与“快乐驿站”中体会快乐的心情。通过交流,认识劳动与给予的快乐,在不同的快乐比较中找寻自己的理解,建立自己的认识。 教学重点 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在观察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教学难点 感受和体验通过自己的付出换来的快乐更持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准备《一周心情记录卡》、调查问卷。

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解读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下阅读教材共27课,分为七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春光无限”、“科技之光”、“有志竟成”、“世界各地”、“亲情依依”、“八一壮歌”、“人与自然”。这七个主题单元构成了一种文化的、开放的、整合的文本特质,有意境,有韵味、有情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灵世界,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一单元由一首现代诗歌,两篇叙事散文,两首古诗组成,透射着自然美和人性美。 春光在哪里?春光在青山碧岭之间——“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走遍青山碧岭,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春光在小天使般的儿童身上——“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春光在喷花的海棠树间——“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华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春光在冰清玉洁的梅花的花瓣上——“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春光在红杏枝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春光在黄蝶飞舞的菜花丛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情趣盎然、诗意浓郁的现代诗歌。形式上,句子短,合韵上口,响亮反复。如“锨镐叮叮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溪水哗哗流淌,滋润着棵棵树苗。”内容上,小鸟抖动彩翼、小兔不怕老雕、松鼠快活得叽叽直叫、小猴开心得又蹦又跳,均为儿童所熟知,所喜爱,一读情趣便了然心间。诵读此课,我们可以赏其美——“寂寞多年的荒山,如今已枝繁野茂,当风儿吹过的时候,便涌起阵阵林涛”。夕日寂寞的荒山,今日变得“枝繁叶茂”,处处覆盖着生命的绿色;经风儿作媒,便“涌起阵阵林涛”,这是“青山”与“碧岭”的呢喃细雨,这是植树者的轻歌曼舞。诵读此课,我们可以享其乐——“小鸟抖动彩翼,来这里搭窝筑巢;松鼠有了美丽的家园,快活得叽叽直叫……小兔再也不怕天上的老雕……小猴开心得又蹦又跳……待到金色的秋天,我们把丰收的果实拥抱。”植树造林,为了谁?造福谁?小精灵们拥有了幸福快乐的家园,我们人类可以尽情享用大自然丰厚回报。诵读此课,我们可以陶其情——“踏一路春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2015——2016学年度)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学生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需要为根本。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材内容:《生活中的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呈现快乐的场景,带动学生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知道快乐并不难寻找,让学生在发现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2.知道快乐有很多种,而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的快乐更持久。 教学重难点: 理解什么是快乐,感受生活中的快乐,指导学生学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感受快乐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快乐。当我们听到好消息、取得好成绩时,当我们尽 情地玩耍、唱歌时,快乐都伴随着我们。快乐是好心情,快乐是一种感受。 活动一:多变的情绪 1.上个星期,老师让同学们记录一周之内自己的心情变化,大家举起手来,让我看看;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里和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心情故事,把这星期里快乐和不快乐的事情告诉小伙伴们。(小组交流) 2.谁愿意给全班同学讲讲一周内自己的情绪变化,什么事使自己感到快乐,当时的心情怎样?(开心)什么事使自己不高兴,当时自己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很烦恼,做作业都没有心思?-?-) 你自己是快乐多一点?还是不高兴多一点?(多一些同学讲自己一周内情绪的变化) 活动二:快乐驿站 1.让学生通过讲笑话、唱一首快乐的歌、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表演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快乐的事情,表达快乐的心情,并感染其他同学,让学生在“快乐驿站”,共同感受快乐。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快乐的情绪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在愉悦、快乐的心境下学习、做事有什么感受。

活动三:找寻快乐 1.大家都希望自己快乐多一点,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快乐,当我们听到好消息时,取得好成绩时,当我们买到满意的东西和小伙伴尽情玩耍时,都可以感受到生活到处洋溢着快乐。现在让我们来寻找快乐。 2.师给生发“快乐卡片”,大家把自己往日或今天的快乐或家人生活中的快乐写下来且说一说。给大家五分钟,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说说你找到的快乐,其他同学有类似的经历吗? (1)妈妈说,这学期期末考试只要每门考了90分以上,暑假就带我去旅游,听后我很高兴。 (2)上次,我数学竞赛得了二等奖,我很高兴。 (3)妈妈生病了,我帮妈妈做家务,妈妈高兴的说我长大了。 ……(让学生尽情地说,其他学生可以补充,生生互动)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快乐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就看你会不会发现,能不能感受到。 3.快乐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呢? 家庭其乐融融,学习更有动力,生活更有情趣、更美好?-?- 第二课时 汗水换来的快乐 快乐有很多,有单纯的快乐,也有掺杂着痛苦和汗水的快乐;有短暂的快乐,也有能持续长久的快乐?-?-有些快乐轻而易举就能得到,有些快乐则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 活动四:汗水换来的快乐 1.出示教材,分小组选择一幅图说一说。(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1)农民丰收的喜悦是如何得来的? (在田间风吹日晒,辛勤劳作换来的) (2)中国女排为什么夺冠后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热泪盈眶? (她们经过了刻苦的训练,胜利得来不易) (3)这道题终于做出来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 1、排遣烦恼小窍门是: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不要总想它,听听音乐,唱唱歌。把烦恼对家里人或好朋友说一说。 2、人们称他为“神农氏”。他还尽尝百草,促进了用草药治病的技术,所以也有“神农尝白草”的传说。 3、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立夏三天遍地锄。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4、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5、据说,人们使用筷子至少可牵动30多个关节和50多条肌肉,还能激发大脑运动。 6、黄道婆把棉纺织技术传给我们后代。 7、两千年前,我国的丝绸就有了纱、素、帛、绫、罗、绡等十多个品种。 8、紫砂壶是用江苏宜兴的紫砂泥烧制而成的。即使在夏天,泡出的茶也能保持好几天不变质。 9、景德镇又以(瓷器),宜兴以(出产陶器)著称。 10、最初,生活在南方的人们是在树上搭窝,后人称之为(构木为巢)。 11、用(斗拱)将木块咬合在一起的方法,结实美观,是中国独特的建筑构造 12、鼎是祭器,亦是食器。成语有: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立相助。 13、仓颉创造了文字。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14、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这四大发明是我们中国人的首创。 15、最早的汉字叫“甲骨文”。 16、至圣先师----孔子生活在距今两千五百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17、《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著作。它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是我们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1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9、司马迁整整用了18年的时间完成了《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皇帝到汉武帝时代三千年间的历史。《史记》不仅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有高水平的文学价值。 20、李时珍27年完成《本草纲目》 21、司马光19年编写《资治通鉴》 22、贾思勰10年写了《齐民要术》。 2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4、唐太宗------李世民 宋太祖-----赵匡胤 25、清朝皇帝-----乾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