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

总第294期中国电化教育2011.7文章编号:1006—9860(2011)07—0026—07

一、会议概况

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由建设

期向整合应用期过渡,特别在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和北京地区,一些意识超前的学校或区域开始建设

数字化校园,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摸索和不断地改

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路变得日渐明朗清晰,每个

学校各具特色,有着独特的建设理念、规划方案和建

设推进策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已经进入加快发展和全面提高质量的新时期,在这

一新时期,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其中

明确提出了要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加快

教育信息化进程。

“全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学术交流暨技术发展展示会”(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School for K12,NCDS-K12)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于4月27-28日首次在北京举行。会议代表分别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广东、广西、浙江、江苏、山东、内蒙、新疆、澳门等11个省市地区。会议以“团聚、分享、交流、互动”为线索,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紧张日程,内容主要包括学术讲座、区域级优秀建设案例分享、学校优秀建设案例分享、新技术应用方案和优秀建设案例实地参观等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本次会议希望通过总结优秀中小学或区域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突出经验,联合多方力量,从不同角度来促进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持续发展。

本次大会邀请到知名教育技术学专家做了精彩

的主题报告:黄荣怀教授的“数字校园——

—创新学校教育环境”,余胜泉教授的“技术何以革新教育”,张际平教授的“智能教室——

—未来课堂研究”,原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邓立言先生的特别发言“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科学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一些青年学者还分别就数字化校园的评估及物联网的应用作了工作坊(Workshop)交流。

作为数字化校园推进的主要力量,本次会议邀请了一些地区电教系统或信息中心的老师来介绍他们的经验。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总工程师申军霞和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电教馆副馆长吴必昌先生分别带来了北京和江苏地区的区域级的优秀案例经验。各地区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发展历程和推进措施,则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引领性,值得与会代表借鉴和学习。

本次会议的另一亮点就是会务组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已有数字化校园建设经验和思考的中小学校,并推荐他们来进行校园级别的经验分享。这些学校包括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广州东风东路小学、深圳南山实验学校、上海七宝中学、山东淄博周村北门里小学等。

本次会议还邀请到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有应用前景的企业(Apple、Adobe、K12、Smeshlink等),就新媒体、新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解决方案进行了精彩的展示和互动。Apple公司李宁女士携他们在人大附中西山分校所开展的未来学习项目分享了平板电脑在课堂学习中的应用案例,Adobe公司的毛屹槟先生就该公司的富媒体学习资源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K12公司的王珏先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

—全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学术交流会(NCDS-K12)综述

董艳1,李玉顺1,王珏2,吴斓1

(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北京100875;2.北京K12教育网,北京102218)

摘要:2011年4月底,全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学术交流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包括专家学

术讲座、学校代表发言、区域代表发言、新媒体技术展示等活动。本着“团聚、分享、合作、互动”的精神,本次会议在

高等教育研究专家、中小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地区信息化骨干力量、企业人员等的共同参与下,积极探讨了我国中

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会议的基本情况,并围绕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内涵与特征、评估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与分析,以期为全国中小学新一轮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基础教育;区域信息化;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2011.7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94期

生从软件工程角度分析和解读了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区域信息化公共服务的思想等。最后与会代表还分别参观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从实践中感知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步伐。

二、数字化校园——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社会的信息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思维方式,同时也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技术促进了人的分布式认知,余胜泉教授在其讲座中指出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扩展了人的感觉频谱,人们借助技术摆脱一些机械低效的事情,而从事一些更具有创造力的任务,因此人机合一的思维体系将变成数字时代下人们认知的基本方式;其次,伴随着认知方式的变化,学习方式也正在转型。

黄荣怀教授提出“信息化社会的学习方式由知识精加工型向知识贯通型转变”的观点,并结合“21世纪必备的技能是创造力与创新、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以及交流与协作”的观点,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

在此背景下,我们应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传统教育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大会围绕“教育与技术”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使与会代表获得很多深刻的认识和启发。技术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素养,因此需要超越狭隘的技术工具观,人们不仅要掌握基本技能,更要具备“获取、加工、更新、辨别和内化信息”的能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无好坏之分,只有适合可言,教育活动是一种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人际活动,针对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可以采用任何一种技术形态,或使用黑板,或使用白板和多媒体技术,甚至去外面倾听大自然的心声,只要达成教学目标,无论使用哪种技术,它都是最佳的。

然而,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尚且存在一些问题:(1)信息化教育是面子工程。不懂得如何操作新设备和使用新技术,导致学校花重金建造的信息基础设施在实际中无人问津,浪费现象非常严重。(2)信息化“专门项目”建设的断续性。很多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专门项目”常常被搁浅,时断时续的进程无法提高建设者和应用者的积极性。(3)评估的误导。大多数信息化评估中都包括了生机比、联网教室、校园网等指标项。在此误导下,政府、学校纷纷投入巨资改造信息化基础环境。(4)人们的恐惧心理。对于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很多人持怀疑的心态,对种种不确定的因素,人们常常采取提防的策略,教师、家长不允许孩子上网,总害怕会不小心误入“歧途”。

面对这些认识和问题,大家都在积极思考应对措施和办法,专家们纷纷指出实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当下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一项关键举措。通过建设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实现以学校为主体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结合本校师生的需求和校本特色,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到本校的各项业务中,支撑各学校核心业务的发展和提升办学质量,实现校内与校外、各学校之间互联互通,真正实现技术与教育的融合。

邓立言先生从哲学的角度提出“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回答好的三个问题”——

—“数字化校园是什么?为什么要推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如何实施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前提和基础。邓立言先生也发表观点指出数字化校园应该具备五个主要特征:(1)拥有一支由骨干教师引领的,具有一定教育理论水平和改革意识,掌握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有较高信息素养,并能遵循先进教育理论,在教育教学中自觉有效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2)具备基于现有条件下的最优化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环境,这个环境包括常规教育教学设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平台等技术基础设施和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组织机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等;(3)拥有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课改精神的、数量足够、实用、好用的各种教育教学和管理资源及相应的应用系统,具备一定的资源建设实力;

(4)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之中得到广泛、深入、充分的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5)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科研上水平,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取得良好成效,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素质教育得到全面推进。其中(1)是数字化校园之本,(2) (3)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建设,(4)(5)是数字化校园的落脚点。总结这五条特征可以概括为“人员+环境+资源+技术+成效”。

黄荣怀教授更倾向于用“数字校园”来代替“数字化校园”,他认为数字校园是为了有效支持学生学习,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以面向服务为基本理念,而构建的数字化资源丰富的、多种应用系统集成的、相关业务高度整合的校园信息化环境;其宗旨是拓展学校的校园时空维度,丰富校园文化,并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该定义概括了数字化校园包括的五个核心要素。他认为数字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深刻地促进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

总第294期中国电化教育2011.7

展,加快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并在此目标之下要分四个阶段向前推进数字校园的建设:第一代数字校园,初步具有校园网络环境,能实现简单的信息查询服务,应用系统较少或不能互联互通;第二代数字校园,具有较多的数字化资源、应用系统能集成、相关业务能整合,对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有一定的支持作用;第三代数字校园,具有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应用系统集成性强、相关业务高度整合,数字化校园支持软件设施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能较好地支持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第四代数字校园,能够有效支持教与学,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真正拓宽学校的时空维度,以面向服务为基本理念,并基于新型通信网络技术,构建业务流畅、资源共享、智能灵活的教育教学环境。

因此,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旨在支持学生的学和创新教师的教,通过实现资源整合和提升服务水平,提升学校整体的教育改革成效。然而这些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逐步推进的一项系统性工作。在此过程中,一些走在全国前列的先进区域和优秀学校进行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经验的分享,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值得学习借鉴的亮点。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与发展

1.从有效评估入手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评估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绝非易事,第一,全国数字化校园建设各个地区的情况不同,存在地域差异性;第二,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不断向前推进的,具有阶段性;第三,评估是针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应具有动态性;第四,同一地区的各学校之间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实力差别较大,具有层次性;第五,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强调要突出特色和关注创新性,因此评估具有一定的拓展差异性;第六,评估具有指导和引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作用,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上这些因素需要评估者不断地观察、思考、探索和改进,关注当前建设重点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才能实现以评促建和以评导建,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

目前国内数字化校园建设早的地区,如江苏等已经初步制订了数字化校园评估标准,具有一定的学习参考价值,但这些标准和规范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分析。李玉顺副教授通过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点分析和评估,以及结合2010年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和教育信息化评估内容的分析,提出要从三个层次进行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1)建设层面,即要掌握各个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情况,评价当初投入巨金建设数字化校园取得的成果如何,是否达成预定目标,并检验执行情况;(2)应用层面,即建设的各类软硬件设施是否真正“用起来”,以评价当初的规划是否合理,是否促进学校核心业务的发展和突出校本特点,以及有无创新应用等;(3)效益层面,即评定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应用带来的效果效益,调查各类用户的满意度,评价建设采用的技术是否合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否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和促进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2.从建设问题入手推进数字化校园发展

当前我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这个阶段是否能进一步提升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也是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1)人员因素———信息化领导力和师生的信息素养的制约

信息化领导力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数字化校园的总体建设进行统筹规划,个人的教育理念和信息素养起着决定性作用,师生的信息素养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保障力量,包括配合、参与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以及数字化校园的实际应用中发挥着中坚力量。因此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实行全校总动员,呼吁人人做技术的主人,组建建设领导小组,统一组织筹划并全面监督各项工作,师生通过锻炼提高信息素养,改变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组建由教育、技术专家构成的咨询顾问队伍,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提供咨询和把关;制定相应制度和激励机制,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本次会议的问卷调查中,对于“您认为保障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的顺利建设,最需要迫切解决的”公认的有四个选项,其中学校的信息化领导力和师生的信息素养排在最前面,这反映了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是人的问题。(2)技术因素———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技术支撑力量

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技术的支撑,然而在中小学校往往缺乏这样的开发队伍,当前一些新技术的出现,还没有引起中小学校技术人员的关注。会议代表大多反映出仍然未接触到一些新技术,如云服务、移动计算、物联网、电子书包等,很多问卷关于这些内容的回答都是空白,虽然新技术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没有强制的使用要求,但是这是一种趋势,如今人们对未来教育信息化的构想已初步成形,但是在实践中仍未起步,因此需要技术和理论的双重支持带动不同层次的学校建设的脚步。可以通过类似的学术交流会、讨论会,组织各地参观、相互交流学习,优秀的、经验丰富的学校可以跨区域帮助落后的学校,突破时空

2011.7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94期

限制,实现资源共享,创建数字化教育空间。

中小学校需要在技术人员的支持下,才能有效地开展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在提到数字化校园开发的策略问题时,有36%的代表选择“学校与公司合作开发”,有31%选择了“部分购买,部分委托开发或合作开发”,17%的代表选择“委托有实力的公司开发”,无人选择“学校自主开发”。从这一点也表现出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前期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很多专家和有经验的一线管理者都提出忠告,在与公司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一定经常与公司进行交流,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预期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由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长期性,以及不同技术的参与性,平台之间的数据在整合时规范不一致。目前各省市、区域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普通反映存在数据规划的问题,追求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集中统一管理是全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但是不同地区或是学校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委托不同的公司开发,相互之间的数据标准不同,导致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无法读取和识别,资源无法共享,而产生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并进而导致各个学校各自为战,大量重复建设资源,问题突出。因而尽快能出版一个数据规范标准让各个学校建设数字化校园以此为据,北京市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由市里统一制订了数据的互操作规范,发给数字化校园的实验校,每个学校以此为标准参考,并进行自定义和修改,在统一的背景下不受限制地进行个性化的建设,既解决了信息孤岛的问题,又体现了每个学校自己的特色。

数字化校园建设必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建设的效果如何也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黄荣怀教授给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5条“取胜”法则,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这五条法则分别是:(1)借势法则。例如利用信息化手段简化新生入学的繁琐手续,让学生体验到数字化校园的优势;利用“一卡通系统”实现数据管理的集成与共享。(2)横向“营销”。如由“业务”部门主导,优化学校办公室、教务处等部门的业务,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赢得“信任”。(3)洞察冲突,把握需求。例如抓住学校发展中的特殊事件,把握特殊机会,引起领导“重视”,“刺激”部门间的协调。(4)抢时间,更要抢空间。争取时间,重点突破,避免数字化校园发展中的短板效应。(5)创新,创新,再创新。技术需要创新,业务需要创新,服务需要创新,以服务赢得师生的价值认同。

四、新技术及其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1.智能教室——

—未来数字化课堂的雏形

张际平教授总结了理想的智能教室模型具有“泛在网络、无缝接入,桌椅组合、形式多变,多路显示、方便合作,课堂实录、方便自学,虚实结合、资源扩展,智能控制、以人为本”的特点。他的精彩报告勾勒出了一个未来教室的美好图景。智能教室即一个能够对各种声、光、电设备进行自如控制和操作,便利师生无缝地接入资源及从事教与学活动,并能适应包括远程教学在内的多种学习方式,以自然的人机交互为特征,依靠智能空间技术实现的增强型教室。

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者处在一个身心舒适的状态中进行学习,多种形式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成为可能,高质量多媒体教学材料的获得变得更加快捷,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不断增强,课堂管理变得规范统一可控,教师教学变得艺术灵活多变,学生学习变得个性互动合作。任何人都可以无障碍地跨越时空界限,到达任何一个角落,和任何一个人交谈,查找到任何学习资源,并能以任一种方式与任何人发生互动。信息技术在教室中的应用实现人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需求,智能教室酝酿出一种个性化最佳匹配人的愿望的教学形态。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重点是服务于教育教学,目标是创建一个强交互式的多媒体数字课堂,智能教室的特点与这一目标不谋而合,因此我们可以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有目的地尝试这方面的教育改革和进行教学实验。

2.物联网技术——

—智慧校园的基础

智慧校园是数字化校园的终极形态,物联网是发展智慧校园的技术基础。傅骞副教授的“物联网技术下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及应用研究”报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物联网技术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并重点介绍了物联网技术下的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物质联网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小到我们随身携带的公交卡、身份证和校园一卡通,大到物流跟踪、远程医疗、建设物监测等等,遍及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医疗生活等各个行业领域,物联网技术必将是未来社会不容置疑的发展趋势,必定会给教育带来巨大的变革。

当今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应用已初露端倪,仍有一些新的想法和实现方案正在酝酿当中,现阶段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教育管理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服务于校园安全、财产管理、人员定位等。比如RFID技术可以构建校园一卡通系统和财产定位系统,师生可穿戴无线终端进行人员定位。还有门禁卡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围栏震动监测系统和应急呼叫系统等确保校园安全。(2)在校园生活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到健康监测等,比如在师生健康发

总第294期中国电化教育2011.7

育监测系统中有无线健康秤、无线身高计、无线体温计等等。(3)在课堂教学方面,物联网技术帮助实现实时课堂测评、实验教学指导、丰富教学资源和优化学习环境等。比如无线交互终端可以构建课堂交互系统,教师可以实时地掌握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地调整教学进度。(4)在课外教学方面,物联网技术支持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创设教学环境和进行移动学习。比如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智能终端、网关可以构建探究式学习系统,比如可以让学生直接感知自然来理解噪音的来源、河流PH值的变化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但目前由于缺乏可直接应用的产品、尚无统一的标准、上层界面有待进一步开发、缺乏成熟的应用案例以及成本还未达到可以接收的水平等原因,物联网技术在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只要各级政府、企业、高校等研究团队的大力支持与合作,以及中小学的积极建设与创新推广,相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校园将不是未来。

3.富媒体技术——

—未来教学资源的形态Adobe公司展示了如何借助e-Learning工具包(包括Acrobat、Photoshop、Flash等软件)来帮助教师简单快捷地制作出一个能给学生带来光、声、电等多重感官刺激,并能为学生创造强交互的富媒体体验式学习环境的教学资源,并且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可以封闭成一个资源包的形式,跨平台、不受限制地实时观看和操作,便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同时便于教师的自主修改和再次加工,以满足个体的实际教学需求。

富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可修改、个性化定制、强交互、富媒体教学体验,可以创造一个类似真实生活情境的教学环境,有助于知识的迁移,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丰富的视听觉感受,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这种形式的资源也代表着未来资源发展的趋势。

4.平板电脑技术——

—未来的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理念,借助可移动的、轻便易随身携带的终端,进行非正式的、个性化的学习,可以在自然的情境下随时发生。移动学习非常适合课堂外的自主个性化的学习,时间地点不受控制,随时随地打开设备就可以投入学习中。

人民大学西山分校的老师们现场演示了基于平板电脑技术所开展的真实课堂情境下的移动学习。当学生进行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或自主探究学习时,数学老师可以携带iPad到学生座位上去近距离回答问题。教师还可以利用iPad上安装的几何画板,给有困难的学生演示图形变化过程,在讲解结束时可将之前的演示过程保存下来并及时发到学生的邮箱。这一行为完美地诠释了教师如何运用技术支持实际教学,以帮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实现因材施教。

5.“智慧应用”软件技术

王珏先生分享了K12公司所研发的“智慧应用”软件技术。该技术利用中间件技术,以企业即时通信软件作为载体,构建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录、应用入口、个性化信息推送的通信机制,打破软件与软件之间的孤岛,连接人机信息鸿沟,使得用户可以非常流畅地使用各种应用系统处理业务本身——

—而免除了用户注册、用户登录、进入应用、查找待处理信息等一系列辅助操作,大大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步骤,真正实现了“智慧应用”。

在长期参与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王先生以及他的团队认为应用软件开发易、推广难。而造成推广困难的原因除了教师的能力、意识等原因外,一个根本性原因是:各单位在上软件应用系统时,实际上是要求用户围绕着应用系统转,是“以应用系统为中心”的。这与用户的日常工作习惯是完全不同的。在用户的日常工作中,用户需要处理的事情总是摆在“眼前”的(如文件、通知、单据等),用户只需要依次处理“眼前”的事项即可进行工作。为此,研发者不仅要认识到信息系统内部的信息流转是高效的,更要认识到由于应用系统中的信息并不会实时地通知用户而造成“人—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鸿沟”,导致人机之间的信息流转率较低。而这样的问题无法期待中小学教师短期内改变使用习惯来解决,反而可以通过改变系统之间的连接来变换教师用户们的使用流畅感觉。

五、当前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基本趋势

1.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生态观为指导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关乎整个学校的发展,以及与地区的互动,因此前期需求调研等非常重要。北京市朝阳实验小学的李颖副校长介绍了该校的建设思路:首先调研学校各类人群(例如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家长等)的实际需求,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什么疑问等等,然后在进行数字化校园规划设计时,以调研结果为据增减或整合一些功能模块,在后来实际使用阶段中取得了很好效果。另外深圳南山实验学校从学校、家长、学生、教师和课程五大角色的需要出发,提出“数字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建设指导思想,进行数字资源、数字化平台、技术应用和移动学习探索四个层面的建设,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学校信息化的整体发展。K12的王珏先生也从软件工程视

2011.7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94期

角以及借鉴跨行业的经验提出了“要以用户需求驱动和用户体验为导向”的观点,从实践角度阐述了调研学校各层次人员需求的重要性。

当前社会的发展强调要尊重生态需求,因此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时,还要融入生态观的思想,“生态”有两层涵义,一是“节约能源”,实现“少花钱多办事”。建设数字化校园有两个实际的问题摆在每个学校面前——

—资金和技术,建设和应用都需要投入资金,技术设备的维护更换更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二是“保护环境”,在建设数字化校园时不能破坏外界自然环境和内部校园环境,要为师生和社会创造一个平衡、稳定、舒适的教育天地,因此在建设中需要在规划时充分提高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意识。很多学校在经验介绍中都体现了对这方面的思考,如广州东风东路小学明确提出了“以构建数字生态校园为突破口,优化学校信息化基础环境”的建设观念。

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原则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要具备教育教学的辅助功能,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同时,要能够为教师减轻负担,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即技术的应用要回归人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从人的身心发展去思考如何减负增效,成为技术环境中的“自由人”。

北京市所提出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评估规范中,在效益层面就包含了“用户幸福感”的指标。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李先启校长于2004年就提出了“爱的教育”的思想,即在教育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考,把每个孩子都视为天才去爱和教育,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时就结合了“爱的教育”的理念,重视人性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实现个性化的、学生本位的教育。同时避免给教师增加额外的课业负担,增强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面向服务”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本理念,强调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管理保障事务中要以服务化的思想推进,考虑人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构建数字化校园的服务体系。例如北师大二附中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基于各类角色的需要,以学生成长为本,规划出具有校本特色的五大中心,构建运行服务体系和网络安全体系,提出坚持“体验、服务、支持与共享”的建设策略。

3.以“应用”为中心、以“常规”为诉求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

各学校建设的投入分配变化中反映出了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重心开始发生转移,由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转向信息技术的实际教育教学应用,人们关心的问题不再是配置哪些设备,购买什么资源,而是如何进行应用系统的集成和相关业务的整合,如何统一管理资源,系统平台如何支持教与学,如何提高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和师生的信息素养等等。本次会议的调查问卷结果也反映出大部分学校建设的重点内容集中在“支持教师的有效教学”“数字化校园的培训工作”和“支持学校的日常交流”等方面。

上海七宝中学努力构建“以多元评价为核心的数字化校园应用体系”,实现一站式的登录入口,并且进行多角色功能模块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包括成绩分析软件、选修课管理软件、教科研成果管理、艺术评价管理、问卷调查子系统等,关注“学校信息化能力”的提升,提出了“学校信息化能力成熟模型”,包括四个发展阶段——

—“启动阶段”“适应阶段”“整合阶段”和“深化阶段”,分别从三个不同的层次努力,面向不同对象:“应用层”面向一线教师与教学辅助人员;“管理层”面向信息主管部门与其他部门;“决策层”面向校长及校级领导。不同层次的角色在各阶段的具体任务不同。

以往发展教育信息化常常仅停留在“典型”阶段,即突出一两个典型的应用,如公开课上才会发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如今各学校都在积极思考如何让信息技术的使用变得日常化,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作业考试分析、交流讨论和支持一些课外活动等等,实现全员参与,人人行动。同时可以辅以一定的强制措施,由监督使用到自发使用。广州东风东路小学提出“将新技术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全面普及应用,实现技术应用的常态化,课程、角色和过程的覆盖率皆达到100%,并且邀请了一些教育技术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入校进行全员培训,以促进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师生轻松灵活地驾驭技术并创造性地使用技术。南山实验学校开发了“提前读写”平台,完成了信息技术课由“单列”向“整合”的转变,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该校实现了各学科教师将课程加载到支撑平台,促进信息化教学的日常化。

4.以教研为纽带立足校本特色、探索创新应用引领数字化校园发展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与高校不同,不求大而全,但求突出特色,如在北京市数字化校园区域推进过程中,强调数字化校园建设要“凝炼建设重点、打造学校亮点,提升质量与特色”,在此指导下,取得了显著成果,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实验校,例如北京94中开发的人性化错题本和富于生态性的校本课程,突出府学文化的“府学小

总第294期中国电化教育2011.7

2011年6月22日下午,江苏省教育厅在省电化教育馆召开了2011年度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省教育厅办公室、人事处、发展规划处、财务处、基础教育处、职业教育处、社会教育处、高等教育处、研究生教育处、师资处、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处、科学技术与产业处、省教育考试院、省教育评估院、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省电化教育馆)、省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省高校科技发展中心、省中小学教研室等相关处室和事业单位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杨湘宁同志主持会议,省教育厅厅长、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沈健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杨湘宁副厅长在会上传达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暨2011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精神、特别是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同志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江苏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省电化教育馆)主任(馆长)、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尤学贵同志代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会上作了工作汇报。与会同志就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安排、省教育厅相关网站的资源整合和安全监控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

沈健厅长对提交会议讨论的三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明确:第一,省教育厅网站的资源整合和统筹建设非常必要,要根据相关处室、事业单位的职责分工及教育发展规划的相关任务,充分考虑江苏教育当前及今后5-10年的发展需要,形成一个具体的整合方案,要研究制定一套科学的数据采集、录入、统计、应用标准,保证教育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统一性。第二,认真筹备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颁布实施“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在信息化经费投入上要进一步争取财政支持,将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纳入现代化评估指标,明确信息化经费投入在各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比,并超前探索建立市场投入管理机制。第三,全力争取创建国家信息化标准示范区,年内组织召开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果鉴定会。

沈健厅长对2011年全省教育信息化重点建设任务进行了部署。他要求,要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认真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重点工程的实施计划;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注重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金教”工程;要坚持以质量为中心,提升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管理信息服务教育的水平;要继续推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建设,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江苏省电化教育馆李建芬)

学”数字化校园,关注有效评价的七一小学数字化校园,开发了“数字化课堂”的丰师附小等等。

借助课题研究手段在学校的实际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创新探索,既可以得到专家学者的指点,又可以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同时激励了教师的研究兴趣和科研动力。山东淄博北门里小学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发展中就总结了出了“课题起步”的探索经验,在“十一五”期间申请了大量的国家级课题,包括“小学在线教学设计和模式的研究”“基于交互白板的混合式学习研究”和“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提前读写的研究”等等,在校师生积极参与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以科研带教研,获得了很多丰富的成果。同时参与科研的过程也促进了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由自发到自觉,由分步式走向规范化。

六、小结

未来10年中以小学校为主体建设数字化校园将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教育与技术真正融合的有效途径和科学方式。本次会议的召开,使得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当前全国教育信息化推进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包括教育与技术关系的解读、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发展等。与会的专家学者、管理人员、教学人员以及教育企业人员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分享,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帮助我们梳理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在未来历程中的关键问题和发展趋势。会议内容紧凑全面、形式丰富多彩,融入了“分享互动的理念”,体现了较好的合作参与性,受到大会代表们的一致肯定。总之,正如邓立言老师所说,我们应该抓住和用好这个机遇,转变观念,增强机遇意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把改革作为突破口,狠抓落实,真抓实干。有远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卓有成效地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简介:

董艳: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应用(dongy@https://www.wendangku.net/doc/8912748317.html,)。

李玉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应用(lyshun@https://www.wendangku.net/doc/8912748317.html,)。

王珏:K12教育网总经理,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教育信息化(wangjue365@https://www.wendangku.net/doc/8912748317.html,)。

?收稿日期:2011年5月13日

责任编辑:马小强

校园媒体的现状和未来

校园媒体的现状和未来 ——以四川大学校园媒体为研究对象 【内容摘要】:互联网等新媒体快速发展,校园媒体的形式有了大的发展。鉴于媒体融合趋势的日趋成熟,大学生生活在校园中各种媒体包围的一种环境中。并且校园媒体在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形成价值观念、进行行为决策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由于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以及社会力量的介入,对高校校园媒体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对高校校园媒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校园媒体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校园媒体校园传统媒体校园新媒体使用情况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在这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手机、电脑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际交往发生了重大改变。新媒体下,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融合,使得人际传播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传播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那么,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校园媒体的发展现状如何?校园媒体又将何去何从? 一、相关概念 高校校园媒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校园媒体指在校园中存在的一切媒介形式,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统媒体如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办杂志、宣传橱窗、宣传板报、广告、简报,新媒体如校园网、LED显示屏、手机短信及数字媒体形式等。而狭义校园媒体一般指大众传播媒介形式,局限在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等载体。校园媒体作作为校园重要的文化宣传窗口,承载着学校教育教学成果通报,校园信息传递的重要责任。我探讨的主要对象主要是广义上的校园媒体。 二、校园媒体的使用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来看,在四川大学,传统校园媒体已经不占优势,大学生使用传统媒体的比例明显减少,并且由于不同的特征和功能,传统媒体之间也存在差异。网络(互连网、校园网)等校园新媒体成为了大学生使用的主体。校园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在四川大学发展迅速,校园网络和手机短信这些新媒体的快捷传播等特点得到了师生的接受。 下面简要说明四川大学不同媒体发展情况(就几种主要使用媒体而言,使用较少或没有使用的媒体忽略。传统的优势媒体电视,由于生活方式的原因,无法影响大学生族群,所以也不作考虑。):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方案范本

Clarify the implementation objectives and contents, make the plan unified, the action coordinated and the process orderly.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方案

编号:FS-DY-20260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方案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向中小学教育的扩展,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校园网络的建设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经验来看,从单机发展到网络,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以校园网络的建设为核心与基础,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实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跳跃式发展,这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关键性步骤。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原则 ● 高速校园网 校园网络是所有应用的基础平台,为了支持数据、话音、视像多媒体的传输能力,要求全网无带宽瓶颈,保证各种应用软件的带宽需求。 ● 高稳定可靠性

校园网是各种应用的统一通信平台,平均无故障时间以及故障恢复时间,要保持在一个可容忍的许可范围之内。不但要考虑设备本身的冗余、容错能力,还要从网络架构的合理设计上,保障网络的稳定可靠运行。 ● 高安全 制定统一的安全策略,整体考虑网络平台的安全性,构建全局安全网络。保证关键数据不被非法窃取、篡改或泄漏,使数据具有极高的可信性。 ● 轻松使用易管理 对于网络的配置管理简单方便,对网络实行集中监测、分权管理,并统一分配带宽资源,选用先进的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对整网设备、端口的管理、流量统计分析,以及提供故障的自动报警。 ● 良好可扩充性 高性价比,满足目前需要,通过灵活性和模块化的方式平滑升级网络功能和扩展网络规模,满足不断增长的教学和管理的网络需求。 x网络中小学校园网解决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方案 (讨论稿) 一、课题名称: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一)201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规划纲要》深刻阐述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具体规定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教育规划纲要》对教育信息化问题非常重视,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一个独立章节(第十九章),从“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对我国教育信息化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并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发展产生的革命性影响,源于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独特的、难以估量的强大的数字技术优势。这种数字化的技术优势,在改变着信息的呈现方式、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和加工处理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甚至思维方式。无所不在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已经使人们生活在数字地球的环境中了。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已成为各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前瞻性战略选择。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全局中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教育学方式变革、促进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助推器和倍增机。 (二)发达国家在基础教育领域纷纷开展校园层面的信息化推进计划。 美国在2006年和2008年两次发布数字校园报告;2007年进行数字校园趋势调查;2010年10月,美国教育部发布了“改变美国教育:技术助力下的学习”发展计划,将关注点放在了技术支持下的在线学习及有效评估上。美国作为世界所公认的教育信息化发达国家,其1.强调泛在技术在数字校园中的应用;2.重视数字化学习和在线学习;3.标准化政策与多元化的实施;4.加强家校间的连通性;5.注重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及配套政策措施。 英国于2009年6月推出《下一代学习宪章》,确定了下一代学习的目标,提供了学校的自我评估框架及评估工具。英国是欧洲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中最突出的国家,其1.重视数字化管理与评价;2.强调在线课程的应用;3.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学习的紧密结合;4.注重对外开放式校园的建立。 新西兰是近些年来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得较快的国家之一,以学校为教育信息化主

浅析校园媒体的现状与未来

浅析校园媒体的现状与未来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

摘要 在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的背景下,作为中国培养高端创新人才的高等学府,在校园媒体的开拓与应用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与劣势。目前,由于多方面因素传统电视媒体已然无法影响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模式,然而我们可以看到有更加多元化的校园媒体途径在校园中传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校园传媒作为衔接社会与高校的媒介机构,它在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方面构成复杂多样,兼具独特之处,由其造成的传播效果也有所不同。笔者也更加看重校园媒体的前景,在此提出一些发展趋势,并对校园媒体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希望高校传媒能够做成有深度、有温度、有创意的校园媒体。 关键词 校园媒体温度深度创意多元化 在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各高等学府涵乾纳坤、中西同轨、旁求博彦,各家学者、学生都在传播领域有所建树,他们拓展了新的传播领域,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供了一种更舒适快捷、传播效果更好、影响力更大的传播模式。同时,他们在校园媒体的构成、管理制度、经营模式、思想理念等方面有所创新和侧重,使得校园媒体的使用更符合大学生的一种消费理念(即对时间和金钱的消费)。校园媒体发展迅速的时期难免出现诸多问题,以下将对校园媒体的现状做简单介绍与分析。

一、校园媒体的现状 1、校园媒体的主要类型 校园媒体主要分成了:纸媒、广播、电视、网络四种形式。 ①纸媒中包括:报纸、杂志期刊、书籍三种主要形式。 报纸的生产周期短,资源需求量大,信息内容主要是校园新闻以及学生习作。以四川大学《川大人》为例,一直坚持“深入学生生活,全面报道校园活动,反馈校园最新动态”的办报方向,不断履行着学生媒体服务学生和引导校园文化发展的职责。20年来,共出版正报、子报和特刊百十余期,是西南地区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学生媒体。 杂志期刊在高校间多为月刊,主要信息来源是国内外有争议性的话题和学生习作,但由于筹备时间过长,往往存在时效性差的问题。杂志主要存在两种形式:一是思想性强的刊物;二是文学性强的刊物。以四川大学《川大共青团》刊物为例,它主要板块有青年研究、热点聚焦、理论前沿(大骨班学习)、翰墨(学生文艺习作)等。校园媒体中的杂志更多起到新闻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它引领着读者的关注思考方向。但是,由于编辑、笔者多为大一大二学生,很难写出有深度、思想性强的文章,因此大多做前瞻性研究。高校间文学性强的期刊有:《青铜》(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主办)《艺韵》(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主办)等。这些文学类杂志各具特色,广受学生喜爱。 书籍的形式多为学生、教师的个人著作和文章合集。多见于图书馆。但由于种种原因传播方式局限,绝大多数学生无法使用该种校园媒介。 ②广播:绝大多数学校都有校园广播站,拥有绘声绘色的节目来适应各种需求的听众。依据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关于冷、热媒介理论,广播是一种热媒介,它清晰而深刻地提供了大量高清晰度的听觉信息,它留给听众去填充的信息很少或者为零。且由于它参与程度底,以及主播个人兴趣偏向、新媒体的冲击等因素导致使用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③部分高校也有属于自己的校园电视台。如北京大学校园电视台是在高等学府中比较出色的一个,各节目的制作精良、选集合理,并且,凭借

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情况

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及应 用情况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学校信息化建设及开展应用情况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成为学校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学校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终生学习和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技术支撑。我校按照“建设好,使用好”的目标,走出了一条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创新之路。 建设情况 如何让资金短缺的基层学校,尤其是资金严重不足的一所民办学校,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加速实现教学现代化,真正实现“三通两平台”。我们本着“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满足教师、学生发展需要,满足学校现代管理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协商提出并形成了“多方参与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新机制”。 我校积极按照国家“三通两平台”的发展要求,把校园网(校校通),班级多媒体(班班通)有效利用和连接起来,并顺利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人人通过渡。我校配合市教育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光纤教育宽带网络的接入,建设信息化资源平台。 根据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本着“坚持质量一流、开放灵活、安全可靠、易于扩展”的原则,在市育局大力支持以及学校自身的努力下,经过多年的时间,完成以下七个方面的建设。 一、“班班通”教学设施建设。

“班班通”是学校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学校建成“班班通”教学班88个,均配备计算机、交互式智能教学触摸一体机、实物投影等设备,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网络计算机教室和信息化教学办公建设。 计算机网络教室不仅能够进行计算机常规教学,而且满足了学校规模培训的需求,全面提升培训效率,创造了一个实时的网络互动课堂。 建成标准化计算机网络教室3个,学生电脑180台,为学生信息课的开设提供了保障。已配教师办公电脑220台,并全部接入互联网,师机比达到1:1。 三、互联网及校园局域网建设。 学校采用教育网光纤接入互联网,教育网出口带宽达到1000Mbps,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200Mbps。每个办公室、教室、微机室都有网络节点,无线WIFI网络覆盖整个校园,使教师办公、学生学习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满足了教师电子备课需要,实现了资源共享。2015年全省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以来,我校教师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在我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网络空间注册、开通率达100%。2018年底将对校园局域网进行升级改造,计划实现全千兆的局域网网路环境。 四、录播系统管理平台和录播教室升级改造建设。 2017年学校建成多媒体录播教室1个,可实现实时直播,搭建了相互观摩借鉴的网络平台,达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五、平安校园安保系统建设。

校园网现状及运用发展

校园网现状及运用发展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仪征市新城中学校园网现状及运用发展 教育现代化已全面启动,全市各校均在大力提高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努力构建新型实用的数字校园,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校校园网络也已经初具规模,现在就我校的现状及发展做一些探讨。 一、我校校园网建设指导思想: 1、依托校园网平台宣传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成就,扩大学校对外影响力。 2、构建资源型校园网,以教学资源建设为中心,服务于教育教学。 3、提升校园网信息管理功能,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 4、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在学习交流中提高自身,努力将我校校园网建设成为具有品牌效应的网站。 二、我校校园网现状: 我校校园网络采用星型结构拓扑,楼宇间采用光纤相连,可支持百兆的应用需求。我校目前拥有web服务器一台,主要用于架设学校网站;FTP服务器一台,用于教师的文件存储(有容量大小限制);我校校园网实现了结构模块化、上传下载、远程管理等自动化管理功能,构建了教师论坛、教师博客等板块。学校校园网站、FTP服务为校园办公和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取得了显着成效。 在今年的上半年,我校又进行了网络安全方面的调整,原来整个校区都是在一个网段内,经常受到ARP的攻击,导致网络速度非常的慢,现在经过调整,每个办公室都在一个单独的网段内,ARP的攻击已经不能对学校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我校校园网建设规划: (一)硬件投入是基础,专人负责是保障 数字校园需要建立在以校园网、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的基础上实施,因此需要特别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投入,我校应将继续投入设备争取全面启用邮件服务,文件服务,网络统一杀毒服务,ISA代理上网服务,,补丁服务,互联网上网监控服务,数据库服务,VPN等服务等,这是打造数字校园的前提条件。 另外,信息化建设是系统复杂的工作,必须由专人统筹协调开展工作。只有设立专职人员,才能为打造数字校园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 (二)、大力提升教师队伍信息化意识和素养 数字校园的建设需要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学模式的变革,数字校园的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取决于师资队伍的信息化意识和素养。我校应不断强化管理,根据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信息中心工作职责》、《电教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等,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计算机手段提出明确的要求,以规范的管理促进课堂教学信息化。 另外要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保证信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着力建设三支队伍:一支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的专业化信息技术团队,一支信息技术应用

中小学课题申报:《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打造学校特色办学环境的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打造学校特色办学环境 的研究》 课题名称:《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打造学校特色办学环境的研究》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特色办学环境 申报级别:省级课题 课题类别: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信息技术 研究类型:信息技术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111220522

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创办特色学校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无论创新教育抑或教育创新,都呼唤着学校开展特色建设。作为学术争鸣,学校特色建设的讨论为改造学校现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策略。但是研究中尚存如下问题:1.多限于理论探讨,可操作性研究成果偏少。2.多限于概念争鸣,而研究一直滞留于浅表。3.多限于点的分析。办学体制、教育教学、学校文化建设等多点上分析学校特色,缺乏对学校的“面”的概括与把握。 数字化校园建设在欧美发达国家经历了几个阶段:教育行业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à教育应用系统的扩展及教育内容的交流与共享à信息化技术平面的教育产业三个阶段。我国普通中等学校目前在信息化建设上基本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初期建设,且普遍存在开发产品注重技术性而非在教育领域的实践性,或是对美国教育体系奉行“照搬主义”,没有紧密结合学校实际进行本土化改革和创新性研究。 (二)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对于学校特色建设,尤其是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学校特色办学环境建设无论从研究的角度、广度,抑或从研究的力度、深度上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研究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江都市丁沟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人类社会已踏进了一个崭新的数字化时代。一场数字信息的革命正朝我们席卷而来。为此,我们必须深刻而明确的认识到:数字技术正在改变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并因此使人类的生活、工作环境具备了更多的数字化特征,这一特征将紧紧的围绕着我们并且正在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流历程,将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为适应这一深刻的变化并持续保持社会发展的领先地位,扬州市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数字化校园”的目标,它意味着我们正在向自动化、高效化、便捷化方向发展。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必须依靠教育;而人类要实现真正的数字化目标,也必须依赖于教育的信息化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的变革。而到了“十二五”时期,发达城市学校的信息基础建设已经完成,进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阶段。 数字化校园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设备、教室等)、资源(图书、课件、素材)到活动(教、学、管理、服务)的全部数字化,从而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将把学校中的管理和教学带入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化时代,是以数字化的方式来体现我们的工作、学习、交流与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学习和管理模式。 所以说,“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数字时代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学校校园文化、育人环境构建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课题界定 1、“数字化校园”是由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形成的高度信息化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环境。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2、“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是通过校园网的设施建设和教育应用功能开发,构建一个集管理、教学、沟通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最终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合理配置,教育管理、教学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构建数字时代新的学校教育。首先,这是依托现实校园而存在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教育平台。其次,这一平台通过数字化环境支撑,实现了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辅助完成校园活动的全部过程。第三,也是更为重要的,它并不只是简单地把传统学校活动数字化照搬到网络上,而是在这一过程中重新整理、设计和构造学校活动,优化并提高学校工作质量,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3、“典型案例研究”是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应用过程中,选取教育、教学、教研、管理、专业化成长引领等方面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实验、对比、规纳、总结,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搭建适用的数字化环境,找到符合校情的建设模式。 ①不断完善基础建设:一方面建设和完善学校校园网,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好学校的网络硬件环境;另一方面架设校内FTP和WEB服务器,实现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

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建设的启示-2019年文档

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建设的启示 在传媒变革的新时代下,高校校园媒体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舆论导向、信息传播等方面的作用愈加重要,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及作用,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对中美两国校园媒体进行比较,以期对中国高校校园媒体的建设有所启示。 一、高校校园媒体的简介 高校校园媒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组织传播系统,由老师指导,学生全面参与,主要面向校园师生传递信息的电视台、校园网、广播站、校报、宣传栏等。高校校园媒体在高校资源整合、舆论导向、优秀校园文化建设中有重要的作用并且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高校校园媒体对资源整合的重要作用。 媒体资源整合是媒体根据各种资源的内在联系,对信息按照完整性和有序性进行调整、组合、配置、共享[1]。这就要求高校要有一个有序、完整的信息传播中心及时进行搜索、判断、选择、处理和传播,使各种内外部信息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学术和资源优势,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校内外的最新科技、学术动态,校园媒体则借助这种优势,通过电视台、校园网、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等的资源整合,全方位、多层次地向师生传送最新校内外信息,传播先进的文化思想理念。

2.高校校园媒体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互作用。 (1)高校校园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舆论导向作用 校园媒体是校园文化的载体。高校校园媒体作为学校文化交流的窗口,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有重要作用,同时还肩负着学校宣传、教育、科研、管理和监督等多项责任。高校校园媒体有别于社会媒体的特殊功能之一就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和树立健康先进的校园文化主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只有通过校园媒体的报道、加工、分析,校园文化才能在广大师生员工之间传播和再现;校园媒体在对校园文化的深入挖掘、评判和传播中形成强大的舆论支持,使校园文化内涵得到认可和接受,进而滋润心灵,形成高校品牌文化,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向先进性、科学性、民主性的健康方向发展[2]。 (2)高校品牌文化对高校校园媒体建设的推动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展示学校风采、学生素养,同时凝聚人心的重要体现[3]。先进、健康的校园文化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健全文化市场、传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推动校园媒体的建设具有深远影响。因此,校园精神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底蕴,一直坚持以开放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推动高校校园媒体的发展。 高校品牌文化的建设与高校校园媒体的建设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高校校园媒体的发展创新了传统的纸质媒体和师生的口耳相传,使消息的传播速度化、敏捷化和多样化,对高校的精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方案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方案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向中小学教育的扩展,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校园网络的建设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经验来看,从单机发展到网络,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以校园网络的建设为核心与基础,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实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跳跃式发展,这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关键性步骤。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原则 ●高速校园网 校园网络是所有应用的基础平台,为了支持数据、话音、视像多媒体的传输能力,要求全网无带宽瓶颈,保证各种应用软件的带宽需求。 ●高稳定可靠性

校园网是各种应用的统一通信平台,平均无故障时间以及故障恢复时间,要保持在一个可容忍的许可范围之内。不但要考虑设备本身的冗余、容错能力,还要从网络架构的合理设计上,保障网络的稳定可靠运行。 ●高安全 制定统一的安全策略,整体考虑网络平台的安全性,构建全局安全网络。保证关键数据不被非法窃取、篡改或泄漏,使数据具有极高的可信性。 ●轻松使用易管理 对于网络的配置管理简单方便,对网络实行集中监测、分权管理,并统一分配带宽资源,选用先进的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对整网设备、端口的管理、流量统计分析,以及提供故障的自动报警。 ●良好可扩充性 高性价比,满足目前需要,通过灵活性和模块化的方式平滑升级网络功能和扩展网络规模,满足不断增长的教学和管理的网络需求。

x网络中小学校园网解决方案 由于中小学涵盖面比较广泛,在网络系统方案设计中不能拿一个固定模式去定义。我们根据具体学校规模大小、多少分别给出一个相应实际的解决方案。 普教大型中小学校园网解决方案 普教大中型中小学校园网解决方案 普教中型中小学校园网解决方案 普教小型中小学校园网解决方案 ●高速校园网设计 百兆/千兆到桌面、骨干千兆、核心万兆链路冗余、高性能接入、汇聚、核心及出口设备,保证全网线速转发。rg-s8600系列高密度多业务ipv6核心路由交换机提供/背板带宽,并支持将来更高带宽的扩展能力,高达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论文关键词:校园网现状信息化 论文摘要: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校园网络建设已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中小学校园网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1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现状 2000年11月14日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了各级地方教育信息网,互联各个学校的校园网,并连接市、省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形成省、市、县、乡一体化的教育网。 2 校园网在建设与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设备安装不到位,配件不齐全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一般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统一招标。最终由某个公司负责建设项目。中小学校只负责协助工作,具体不参与建设工作。最终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验收项目工程。各个专家在最终验收时,只是对核心交换机、防火墙等主要设备进行检查。在保证网络能正常、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就认定是工程合格了。这也是合理的。只是在实际运行中,管理员发现部分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比如个别磁盘、服务器柜上方的风扇等等。另外,部分设备自带的说明书、数据线等标准配置所附带的设施都没有。这为后来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但经专家验收已经合格了,所以再要索要这些东西就没那么容易了。 2.2 各个学校缺乏计算机及网络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各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时数少,加之又是非考试课目,教育部门和各学校都不重视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的引进。造成好多学校没有一名专业的计算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另外,好多

新媒体使用和校园新媒体发展状况报告

学生使用新媒体主要用于休闲娱乐、获取信息、自我表达和社交互动,其中休闲娱乐占了38%的比例,而新媒体的使用目的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学生使用新媒体主要集中在早晨起床后,中午午休前和晚上睡觉前,其中晚上活跃度最高。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个人数据收集、处理和使用产生的隐私问题日益凸显。学生在使用新媒体时都会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那么,学生是否会在使用空间、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对亲人、老师设置个人隐私权限呢?通过问卷我们可以了解到,赞成对亲人、老师设置隐私权限的学生占了57%,不赞成设置隐私权限的学生占了43%。来自地球与环境学院的胡同学没有对亲人、老师设置隐私权限,

他觉得:首先,涉及到个人隐私的东西一般不喜欢放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其次,没有过多的隐私需要对亲人、老师隐瞒,一般都会坦诚相告。而来自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陈同学赞成设置隐私权限,他认为自己在社交平台上发的东西都是同龄人群之间的分享,包括心情等,和亲人、老师之间有代沟,不太想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这一面,想保持一点个人的隐私空间。而选择设置隐私权限的学生多数都持这一观点。 我身边的校园媒体 校园媒体主要以校报、校刊、校园广播和以网络和手机为传播平台的形式存在。校园媒体的主体是高校大学生,在内容上贴近校园生活。 在校园媒体发布的内容上,学生喜好类型多样。其中校园新闻动态占14%的比例,生活贴士占21%,学习助手占34%,青春文学占18%。 通过分析学生对校园传统媒体和校园新媒体的支持率,在形式上广泛采用互联网和移动网络技术的校园新媒体,凭借极强的互动性、时效性、趣味性赢得了学生63%的支持。当被问及校园传统媒体是否会被校园新媒体取代的时,54%的学生持不支持的态度。32%的学生支持,14%的学生不确定。支持取代的学生的观点主要是新媒体成本低、便捷、互动性强,不需要像传统媒体受版面限制、周期长,投入资金印刷、发行等,校园媒体也应该顺应时代在形式上进步。来自机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方案-精品文案范文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方案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方案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向中小学教育的扩展,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校园网络的建设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经验来看,从单机发展到网络,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以校园网络的建设为核心与基础,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实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跳跃式发展,这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关键性步骤。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原则 ● 高速校园网 校园网络是所有应用的基础平台,为了支持数据、话音、视像多媒体的传输能力,要求全网无带宽瓶颈,保证各种应用软件的带宽需求。 ● 高稳定可靠性 校园网是各种应用的统一通信平台,平均无故障时间以及故障恢复时间,要保持在一个可容忍的许可范围之内。不但要考虑设备本身的冗余、容错能力,还要从网络架构的合理设计上,保障网络的稳定可靠运行。 ● 高安全 制定统一的安全策略,整体考虑网络平台的安全性,构建全局安全网络。保证关键数据不被非法窃取、篡改或泄漏,使数据具有极高的可信性。 ● 轻松使用易管理 对于网络的配置管理简单方便,对网络实行集中监测、分权管理,并统一分配带宽资源,选用先进的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对整网设备、端口的管理、流量统计分析,以及提供故障的自动报警。 ● 良好可扩充性 高性价比,满足目前需要,通过灵活性和模块化的方式平滑升级网络功能和扩展网络规模,满足不断增长的教学和管理的网络需求。 x网络中小学校园网解决方案 由于中小学涵盖面比较广泛,在网络系统方案设计中不能拿一个固定

模式去定义。我们根据具体学校规模大小、多少分别给出一个相应实际的解决方案。 (一)普教大型中小学校园网解决方案 (二)普教大中型中小学校园网解决方案 (三)普教中型中小学校园网解决方案 (四)普教小型中小学校园网解决方案 ● 高速校园网设计 百兆/千兆到桌面、骨干千兆、核心万兆链路冗余、高性能接入、汇聚、核心及出口设备,保证全网线速转发。rg-s8600系列高密度多业务ipv6核心路由交换机提供3.2t/1.6t背板带宽,并支持将来更高带宽的扩展能力,高达1190mpps/595mpps的二/三层包转发速率可为用户提供高密度端口的高速无阻塞数据交换。 ● 高稳定可靠性设计 方案从设备本身、网络结构设计和安全防护三个方面确保了网络的高度稳定可靠运行。核心设备本身都提供了关键部件冗余,以及 rg-s8600独特的“三平面分离”+“三平面保护”设计,很好的保障了核心设备的稳定性;在网络架构上也进行了全面的冗余设计,确保单点故障不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转;全局安全网络设计,保证网络不受病毒和网络攻击影响,进一步提升了网络的稳定可靠性。 ● 高安全设计 全局安全网络设计,接入、汇聚、核心以及出口设备都提供了全面的安全防护能力,保证全网免受病毒和网络攻击的侵袭。特别是核心采用的rg-s8600提供了业界第一个完善的设备级安全防护体系,全面整合各种安全技术,并且采用纯硬件方式实现,保证了在不影响整机性能的情况下提供全面的安全防护能力,再加上独特的cpp技术,很好的保障了关键部件的安全稳定、设备管理安全和接入安全。 ● 轻松使用易管理设计

河北省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标准

附件一: 河北省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标准(试行) 一、校园网运行环境及管理 项目要求依据标准规范 (一)主机房系统设备工作环境 主 机 房 面 积 要充分考虑设备本身、人员操作、维修维护等空间 的需要。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按照下述方法确定: S=KA 式中:S—机房的面积(m2) A—机房内所有设备(台、架)的总数 K—系数,取值(~)m2/台(架)。 机房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20 m2。 GB2887-89 《计算站场 地技术条 件》、 GB9361-88 《计算站场 地安全要 求》、 GA267-2000 《国家计算 机系统雷电 电磁脉冲安 全防护规 范》 机 房 环 境 条 件 (1)地面、墙面、顶棚应采用不易吸附尘埃、不 易产生静电的阻燃材料。 (2)门窗要考虑采光、遮光和安全因素。 (3)机房内无强电磁场干扰。 (4)温湿度要达到规定标准。 温度:14~30℃ 相对湿度:40%~75% (5)机房内距离地面处光照度≥300lx。 (6)有良好的防尘措施。 供 电 系 统 计算机系统供电应与动力电路分开并由UPS供给。 满足以下技术指标: 电压变动:≤±5%; 频率变化:≤±; 波形失真率:≤±5%。 接 地 系 要保证有一个良好的接地系统。 (1)可采用联合接地(与建筑物公用接地):防 静电接地和交流保护接地采用同一个接地体,接地

统电阻≤1Ω; (2)也可采用单独接地(机房独立接地):防静 电接地和交流保护接地电阻均≤4Ω; (3)有条件的应安装防静电地板; (4)多雷电地区应安装防雷电设施系统。 安 全防护要有防火(符合消防要求)、防水、防盗、防触漏电保护系统等措施。 项目要求依据标准规范 (二)网络管理管理人员 已建校园网的学校必须有专职网管员,管 理员要具有计算机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或 取得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上岗培训证 书,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管理维护水 平。 管理制度 学校要有省教育厅制定的《河北省中小学 网管中心管理制度》、《河北省中小学网管 教师岗位职责》制度,并装框上墙,严格 执行。 管理文档 有校园网络运行情况日志、维护维修记录、 设备管理帐目、各类资料等。

高校校园网建设与发展状况的思考

高校校园网建设与发展状况的思考 摘要: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资源共享早已成为计算机发展的主流趋势,网络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校园网的出现,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一次重要革命,有效的加快了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推动了高校网络教育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目前校园网正在高校校园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教育合作伙伴的角色。因此,校园网的出现是我国高等素质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而衍生出的必然科学技术手段。本文笔者就高校校园网的建设进行粗浅的探讨,并就目前我国高校校园网在高等素质教育中的发展状况进行阐述,以此为高校建立一个快速、高校的数字化网路校园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校园校园网建立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416(2011)12-0169-02 高校校园网是为全体高校师生提供信息服务、网路教学、网路办公、资源共享等数字化服务的新型网路技术,是我国高校实现网路化教学、信息化办公,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设施,是实现我国高校各项服务管理教学的物质基础。特别是近些年来,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高校校园网的广泛应用,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发展,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教学技术,可以说校园网的出现是我国高校传统教育的一次革命。以下笔者对我国高校校园网建设的基本要求及实施中的注意事项进行粗浅的概述,并就校园网对高

等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进行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1、我国高校校园网建设的工作概述 1.1 我国高校校园网建设的前提思想 internet最早由科研网络形成,主要由一些研究所和大学科研机构连接而成,建立了初始的局域形态。而进入20世界90年代以后,由于商业信息化、电子科技化的飞速发展,使internet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以tcp/ip协议为主体的国际互联网络覆盖了全球绝大多数国家与地区的大型数据通信网络。时至今日,校园网的出现,正是以cernet与国内外各个部门、各个地区等相连,通过internet进行连接,为高校师生提供共享资源、综合信息服务的多媒体网络。目前我国校园网建立主要可以分为高等院校校园网和校校通工程两个部分。特别是对高校校园网的建设尤为体现出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在高校校园的建设中,由于高校在知识和人才等方面拥有的资源更加丰富,所有对信息度的渴求更加迫切。因此,对校园网的建设要求更高。在校园网的建设初期,应该首先确定校园网作为作为学生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应该具有很强的局域网络能力,具有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平台,电子阅览室,以及考试资料库,教师备课系统等等通过互联网络能够运行的学习、工作环境,能够提供师生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源;其次,结合高校师生的实际学习、工作需求,通过校园网的建设,充分的挖掘学校多媒体设备、计算机设备的使用,进一步发挥网络设备的功能,提供学校网络化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因此组建成熟的校园网络,提高师生教

初级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方案.doc

国寺营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方案为了加快推进我校教育信息的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根据《湟中县教育局“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出我校数字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一、现状和背景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指导思想,学校先后建成微机室1间,交换机房1小间,1套校园广播系统,1套校园网络监控系统。学校共有微机40多台,13个教室全部实现“班班通”,各处室办公室配备了办公电脑,学生的计算机配置已达到15 :1,任课教师的计算机配置已达到2:1。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由于后续维护资金短缺、微机室、多媒体等设备已部分老化、各处室微机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师生有一定意见,对教学和学校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数字化校园体系,为实现我校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三、总体目标

从2016年4月-2017年底,拟用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数字校园”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其主要目标是: 1、提出并确定“数字校园”的体系结构,制定“数字校园”的信息标准与应用标准,以及各系统之间的网络接口标准; 2、争取建设一个为全校提供服务的数据中心平台和教学资源库,包括主机托管、虚拟主机、应用服务、数据存储服务、数据备份服务、数据安全服务等。 3、建立全校的网络安全体系,保证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4、促进网络平台不断升级完善,确保校园网络高效稳定运行,构建一个具有国寺营学校特色的数字化空间,拓展校园的时间、空间,扩宽校园网络功能。 四、组织保障 为实现总体目标,学校成立专门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李清奇 副组长:李广新李宝奎 组员:李生财李国福及各班班主任 五、实施步骤 根据轻重缓急、应用优先、易于推广的原则,考虑我校信息化发展实际应用情况,计划分三个阶段分步实现总体目标。 (一)2016年4月-2016年6月底目标 1、首先完成1口微机室的新建工作,配齐教师专用电脑。全面对

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在这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手机、电脑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际交往发生了重大改变。新媒体下,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融合,使得人际传播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传播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那么,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校园媒体的发展现状如何?校园媒体又将何去何从? 一、相关概念 高校校园媒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校园媒体指在校园中存在的一切媒介形式,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统媒体如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办杂志、宣传橱窗、宣传板报、广告、简报,新媒体如校园网、LED显示屏、手机短信及数字媒体形式等。而狭义校园媒体一般指大众传播媒介形式,局限在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等载体。校园媒体作作为校园重要的文化宣传窗口,承载着学校教育教学成果通报,校园信息传递的重要责任。我探讨的主要对象主要是广义上的校园媒体。 二、校园媒体的使用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来看,在四川大学,传统校园媒体已经不占优势,大学生使用传统媒体的比例明显减少,并且由于不同的特征和功能,传统媒体之间也存在差异。网络(互连网、校园网)等校园新媒体成为了大学生使用的主体。校园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在四川大学发展迅速,校园网络和手机短信这些新媒体的快捷传播等特点得到了师生的接受。 下面简要说明四川大学不同媒体发展情况(就几种主要使用媒体而言,使用较少或没有使用的媒体忽略。传统的优势媒体电视,由于生活方式的原因,无法影响大学生族群,所以也不作考虑。): (一)校园报纸: 主要分为校园内自办报纸和社会报纸。“川大人“、自在诗文社刊办的校内报纸主要是有针对的内容,信息量小,并且因为发刊不固定、期数少,是非盈利性质的,所以阅读人群小;由于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南方周末等社会报刊具有信息量较大,有权威,固定发刊等特点,在四川大学的师生中也有很大的使用人群,但以老师居多。校园报纸成为使用传统校园媒体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主要的校园传统媒体使用形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