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容: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2.方法与过程目标:

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认识的渗透。

教学准备:卫星资源(课件)、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若干、水彩笔一支,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景,引入课题。

第一天鼠妈妈做了四个饼子,想分给两只小老鼠,要使每只老鼠分得同样多,每只老鼠分得几个?(请用手势表示)第二天鼠妈妈做了两个饼子,想分给两只小老鼠,要使每只老鼠分得同样多,每只老鼠分得几个?第三天鼠妈妈做了一个饼子,想分给两只小老鼠,要使每只老鼠分得同样多,每只老鼠分得几个?这半个饼

怎样表示?你能创造一个符号来表示这半个饼吗?学生板演创造的符号。交流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引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卫星资源中的鼠妈妈分饼的动画故事,生动形象,符合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开课时能很快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听故事中自然进入学习状态。通过故事情境教学,在复习“平均分”的基础上,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前两个问题是为了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第三个个问题对学生发出了挑战,动画故事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原来的分得的结果可以用自然数表示,而一个饼平均分给两只老鼠不能用自然数表示。“半个饼怎么用数字表示呢?”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所以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地求知欲望,把学生的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引入到一个未知领域。】

二、动手实践,探求新知;

(一)认识1/2(二分之一):

1.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

写成分数是1/2,短短的横线就象一把刀,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齐读一遍)另一半也是这个饼的1/2吗?

2. 自主活动,巩固1/2的意义:

(1)请用一正方形纸试着折出它的1/2,并用彩色笔涂上喜欢的颜色。

(2)成果展示:谁愿意把你的成果贴到黑板上,并说说你是怎样得到它的1/2的?追问:涂色部分是它的1/2,空白部分呢?

3. 为什么不同形状都可以用1/2来表示?(它们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4. 创设争辩情景:“把一纸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纸的二分之一。对吗?”(强调平均分。)

5. 联系生活: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1/2表示?学生举例。(渗透单位1)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顺应学生的思维,回味并理解二分之一的意思,进而引导学生由对具体月饼的认知过渡到对图形的的认知,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辩一辩,说一说等自主活动让学生明白二分之一的实际意义,同时明白要得到分数必须平均分。这样既遵从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也适合中段儿童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

(二)自主认识其它分数:

1.你还想认识哪些分数?(学生自由回答)

2.请从桌上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中任意选一种图形,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出你喜欢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展示成果(贴、写))

【设计意图: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分数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迁移类推。教师顺思而导,学生顺思而学,既引导学生学会“思”,再顺着学生的“思”进行指导、点拨,让学生的“思”得到升华和提高,从而使知识得以解决。通过学生的“思”而发挥学生的学,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对于小学中段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只靠观察和思考是不够的,往往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领会书本上的概念、公式、意义和法则。学生的实践操作最大的特点是参与到手脑并用的活动中去,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广阔空间,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3.全班汇报:你认识了哪些分数?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分数的?

(学生汇报演示,展示作品,在黑板上写出分数。)

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相机点拨,重点交流1/4的不同表示方法。(多媒体演示卫星资源中动画演示部分——四分之一的不同折法。)

【设计意图:交流汇报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交流得到分数的过程,呈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突出知识的本质。根据编者的意图这个环节要突出四分之一的研究和学习,采用动画演示四分之一的不同折法,巩固对四分之一的意义的理解,明白虽然折法不一样,形状不一样,但都是“将同样的纸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一份

都是它的四分之一”这一数学本质问题。】

三、引导发现,归纳认知。

1.引导发现:齐读黑板上的分数。刚才同学们创造的分数有什

么共同点?

2.归纳认知:象1/2、1/4、1/8、1/10-----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我们今天重点学习几分之一。(这些分数都表示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你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学生介绍分子、分母、分数线)

3.质疑学习: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

什么?

【设计意图:帮助小学中段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养成反思学习过程,质疑问难的好学习。】

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说分数。生活中处处有分数,请你联系生活实际,用几分之一说一句话。如我家有三口人,我占全家人口数的1/3。

2.找分数。从数学乐园的情景图中找出分数,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多媒体展示情景图。

机动练习:

1.涂分数。练习二十二第1题:看分数,涂颜色。

2.练习二十二第2题:判断图形中的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不对?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

智力的情况。新课标指出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这个环节的练习设计力求贴近小学中段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他们生活的直接经验和生活信息为主要容。练习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生活性和参与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让学生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巩固对分数的认识。】

五、总结回顾,促进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哪些认识?你有什么收获?

附: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把一饼平均分

...

1-----分子

写作:—-----分数线

2-----分母

读作:二分之一(学生作品展示)

【课后反思】:

一、合理使用卫星资源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保证。

我一直相信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卫星资源提供了现成的课堂教学课件,“拿来就用“是不行的,得采用“拿来主义思想”去粗取精,对其增添删改,,本节课中的资源中故事情景引入部

分很生动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对引起从自然数到分数这一认知冲突是很有辅助作用的。而且这个故事情景也符合小学中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但是后面几组动画涉及的容有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高于本课初步认识分数(几分之一)的要求。所以必须对该课件进行选择和重组,我备课时就将涉及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的容删掉。对于四分之一的研究学习是这节课的一个重要容,而人教版的课件中又缺少相关的容,于是我从北师大版中选择了这部分容做补充。而原课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

将直线平均分成7份,直线是不能平均分的,这里有知识性错误,所以还得修改成为“将线段平均分成7份”。备课前我认真看了现成的卫星资源,分析了本年段课标和本节教材的教学基本要求,通过二次开发课件,合理使用卫星资源,保证了本节课的有效教学。

二、及时处理生成与预设的关系是课堂成功的关键。

有了好的教学设计和完美的课件还不够。在上课中学生的回答和发现是无法预设,必须及时处理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在使用卫星资源上课时学生的发现出乎意料。在展示四分之一的不同折法时,当生1介绍自己的四分之一时,有生2马上反对,认为他折的是八分之二,由此展开了辩论,反对者还根据才学习的分数的意义进行了阐述:“他实际上是把这纸平均分成了8份,涂色部分占了两份,所以涂色部分应该是它的八分之二才对!”生

1的折法看上去的确如此。这个问题是我课前没有考虑到的,怎么办?给孩子直接讲2/8=1/4吗?,因为这个知识是后续学习的容。还是让学生来辩析呢?那可是要花时间呀。最后我还是请来这两个孩子分别说出自己的理由,然后引导孩子们观察发现实际上生1涂的那一份和生2说的那两份都是同样的部分,所以它们的大小相等,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在辨析中全班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更深刻了。在练习环节学生在数学乐园里找分数时就找到了很多与众不同的分数,表达也比较完整。及时处理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利用好课堂生成的资源是对卫星资源的有意义的补充,也是课堂出彩的关键,是勾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的关键所在。

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合理使用卫星资源,及时利用生成资源,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对数学独特的理解,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适合他思维发展的空间。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教材处理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张齐华老师借助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的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的基础。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教法运用 分层递进,由扶到放。是张齐华老师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通过实物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体会平均分 “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让学生分一分苹果、矿泉水,从而体会到两人一样多在数学上就称为“平均分”,再引出蛋糕的平均分,为下面二分之一的新授做铺垫。 (二)主动探索,感悟新知 (1)直观演示,体会二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蛋糕这个直观事物让学生体会平均分、体会二分之一,揭示课题:认识分数,即提出分数的概念。再让学生初步认识把一个圆“平均分”,体会得到的每一份都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接着让学生在其他图形上找到二分之一,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分数的概念。 强调对折就是“平均分”、另一半也是二分之一。马上对新知识加以巩固(试一试)。 (2)实际操作,促进内化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让学生说说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手中的图形折一折,涂一涂。先好,画出折痕,并在纸上标出,再表示几分之一。学生操作后上台展示,在所有的折法展示完后,再让学生考虑:为什么折法不同,得到的每份都是它的几分之一呢?(加深分数概念,理解平均分) (3)创造机会,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及反思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 三窑完小 王亚玲 教学目标: 1.认识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3.能根据统计图作出合理的预测。 教学重点: 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难点: 认识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5×3= 19×3= 11×3= 12×3= 18×3= 16×3= 17×3= 14×3= 13×3= 二、回顾旧知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2、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板题明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统计图的选择》,齐声朗读学习目标。 三、先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59页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内容? 2.第一部分内容。 3.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5-8分钟后,比比谁能做对类似题。 58 3232?÷58 3216÷÷4 1 212341?+?

(二)学生自主学习 四、后教 (一)检测 完成课本60页练一练第1题。 (二)展示交流 1、展示、核对学生作业 2、讲解 3、小结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的表示出各项目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反应出项目数量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表示出了总体与部分的关系。 五、当堂训练。 5、花卉开花期统计表 植物园为举办国庆花卉展览,对一部分花卉的开花期做了调查: 若清楚反映花卉开花

时间,宜选用图。 六、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反思 三窑完小王亚玲学生已经学过每一种统计图的特点,教学中将重点放在怎样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数据本身的特点及统计图本身的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统计图。让学生亲自去感受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收集数据、选择决策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时,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活跃性,出现了很多的闪光点,对我的启发也很大,可谓教学相长。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去理解和把握,体验数学学习的兴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推理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但是仍然留下了许多遗憾。例如,对学生的回答,虽说有时也给予了肯定,如“回答得很好,某某同学对这些数据观察得很仔细”,“很不错”等等。但是,鼓励的语言还不够“丰富多彩”,有时还对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给予肯定,甚至忘了请学生坐下。这种失误,同我平时的“教态”不严谨有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与学生的关系显得比较“随意”,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往往用手势示意学生坐下。 虽然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是其中的不足之处令我难忘,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希望自己今后在这些方面有所改进和突破。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2019-01-01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且能比较它们的大小才,从而知道分数在中的应用, 。但是由于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只根据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因而这堂课我以“长方形”和“圆形”纸片为道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去发现数学知识。本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情境化教学。由于分数概念的抽象性,因而我通过让学生帮助兔子兄弟分苹果导出“一半”,从而顺利解说“二分之一”的写法以及读法。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二分之一”,还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使接下来的课堂都能保持活跃的气氛。 2、合作性教学。由于班级中有些学生不是很活跃,因而我在“说分数”、“比大小”、“冲刺”等环节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这样学生就不会怕出糗而“保持沉默”。同时在合作学习时,学生会倾听组内成员的意见,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做出最后的决定,这样对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 3、辩论式教学。三年级的学生注意力还不能一直保持集中,特别是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为了让本堂课能顺利进行,我加入了“辩论环节”(练习的最后一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后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想法不同的学生就会用自己的观点反驳他们。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辩驳,他们就能顺利解决问题。 虽然本堂课有以上几个优点,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课堂纪律性不够。由于本班的学生比较活跃,在帮助兔子兄弟分苹果这一环节部分学生就直接将答案说出,导致课堂的开始阶段出现了一点混乱。这就告诉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举手发言,以免部分学生蒙混过关。 2、教育机智有待加强。在问到“一半”如何表示时,一个学生回答 “0.5”,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为了使本堂课顺利进行,我忽视了对她的夸奖,仅是说了她的答案是正确的。倘若这时我问下学生是如何得知的,再夸奖她好学,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也能给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但是我却忽略了,这是这堂课的一个遗憾。 3、课堂环节有待加强。本节课的难点是使学生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但是在推导这个知识点时,我让学生看图说出分数,再进行比较。由于学生仅

《称赞》教学设计及反思

《称赞》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 2、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能与别人融洽的相处。 教学重点: 1、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 2、在重点词句的品读中,引导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积累使用词语并学会称赞别人。 教学过程: ?导入,感受称赞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你们读的声音真响亮,真好听,就像银铃一样。看,一个个坐得可真精神,腰板挺得直直的。 师:听了刚才老师的称赞,你们有什么感受? 二、复习巩固,感知称赞 师:通过预习和初读课文,我们在文中理解了两位动物朋友,一位是小刺猬(贴图),一位是小獾(贴图)。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师:课文中是谁称赞了谁? 生:小刺猬称赞小獾,小獾也称赞小刺猬。 师:说得真棒,这就叫做互相称赞。 师:我们还理解了很多生字朋友,现在考考大家还记得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

师:读得不但准确,而且字正腔圆,我们再一齐读一遍,全班齐读。 三、细读品味,感悟称赞 师:现在小獾和小刺猬在文中等着我们,让我们再走进课文,看他俩怎样互相称赞的,轻轻打开课本85页,读读课文,用笔画出小刺猬、小獾互相称赞的句子。 师:好多小朋友读完了,就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多好的学习习惯哪。 师:小獾学做木工,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可板凳做得怎样?(很粗糙),孩子们结合文中插图看一看,做得粗糙的小板凳会是什么样子呢? 师:你说(抽生说)不好看,而且不光滑,坐着不舒服,还有裂缝。说得真好! 师:像这样的又不光滑又不精致,用一个词语来表示就叫粗糙。 面对自己做得粗糙的小板凳,小獾想: 生:他想,小板凳太难做了,我做不出来,还是不做了。 师:想放弃了。 生:我太笨了,连小板凳都做不好,我能做什么呢? 生:我是比较笨的,学不会木工了,我不学了。 师:哦,小獾对自己失望了,有点自卑了。 生:我做的板凳怎么这么难看,我不做了。 师:哦,原来指望自己能做好小板凳,当个好木工,可看了自己的作品却非常失望。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 识评课稿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分数,相对整数有很大的区别,意义抽象,表达准确比较困难。通过邓老师的教学过程,使我对本节内容有了新的认识。 一、联系平均分引入新课,过渡自然。 本节内容大部分教师都采用这样的导入方法,但邓老师在这里,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和整数的不一样,而且还在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的表达上对学生加以规范,我想这样对学生后面叙述分数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 二、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描述粉饼的过程是,有小朋友说出每个小朋友分的二分之一。这时,教师追问,正方形的二分之一和刚才月饼的二分之一大小一样吗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描述,将重要的读出来、重读。随后教师点拨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如果教师在这里能让学生比较自己的说法和书上有什么不同,我想学生会对“这块月饼的”理解的透彻一些,或许引导学生发现与分到整数个的结果的描述有什么不同,由此来理解分数与整数表示意义的不同。 三、有效预设将错误扼杀在摇篮中。 学生在读分数时会读,但写出读的方法时经常会大小学混淆,教师在课上故意出错引起学生注意吧,我想学生在练习时这样的错误会很大程度的降低。 四、多问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思考。 分数是1说明什么分母不一样说明什么为什么是四分之一不是六分之一 等有价值的提问很好的帮助学生巩固了对分数各部分的理解。 五、练习给学生充分自我展示的平台,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在形象的图形帮助下进一步巩固了对分数的认识。 建议:练习中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折法并说说为什么用这样的分数。练习中有一题中出现卡通动画,建议删去。

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与反思 2007-4-10 教学目标: 1、理解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的特征和作用,掌握制作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制作。 2、理解表中数据的意义和关系,能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回答问题或简单推理。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计算和读表练习 教学难点:合计的百分数如何确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复式统计图,谁来说一说通过昨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有关复式统计图的知识?表名、单位、日期;表头的设计;合计和总计等。 出示小黑板: 拖拉机厂去年生产拖拉机情况统计表 2005年1月 让学生结合昨天学习的知识,说图表中的数据表示什么意义?

对于上面出现的总计,到底要不要?学生呈现一种是要,而且是如:4100,而有部分是要,但不是4100,而直接是2100,通过大家的讨论得出结论,理解为什么不要总计:因为这里的总计没有切实的意义。 二、新知学习 (一)问题解决 现在大家能不能算一算每个季度完成的百分率? 学生的整体问题不是很大,很快的就能计算出。 ÷= ÷=24102000120.5% 21002000105% ÷=31803000106% ÷=2850300095% 填入上表得: 到现在为止,表格完成了吗?还没有!还有一个合计的百分率没添?学生探讨该如何填写?思考汇报! 方法一、1054010000105.4% ÷= 方法二、105%106%95%120.5%426.5% +++= 方法三、(105%106%95%120.5%)4106.625% +++÷= 针对学生出现的三种计算方法进行讨论到底该使用哪种方法?从该处的百分率所表示的意义出发:表示去年实际生产的台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从而理解用第一种方法计算。 (二)问题延伸 你能计算增产的百分率吗?计算并绘制统计表。 (三)读表练习 三、巩固练习 空调厂第一季度声场拖拉机情况,有部分数据已经记载在统计表上,请你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18《称赞》教学设计、板书、反思

18、称赞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根据画面配音。 2、创设情境,自主感悟,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 3、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难点: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设计理念: 1、以“称赞”为基点,自主感悟“称赞”的神奇魅力,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课中学生也在不断地获得“称赞”,体验快乐。 2、朗读感悟,积累语言,在情境中为画面配音,内化语言,升华情感。 3、寻求“称赞”与“鲜花”的相通点,让“称赞花”绽放在课堂中,绽放在生活中,美丽自己(他人)的人生。 课前准备:头饰、实物(苹果)、课件。 课前谈话:听音乐《金孔雀》,学生边歌边舞。 预设过程: 二、欣赏“称赞”语,导入“称赞”。 1、配乐欣赏“称赞”语。 ★你真棒! ★你真能干! ★你真会观察! ★读得流利极了! ★你的声音太好听了! ★你的字写得非常漂亮! (2)小朋友,自己大声读读屏幕上的话儿,你发现了什么?(生:都有叹号;都是夸奖、表扬别人的话)对呀,夸奖、表扬也叫称赞,称赞就像一朵美丽的鲜花,他能带给我们快乐与幸福。 (3)下面我请6位小朋友来读读这些称赞别人的话儿。学生依次读句子,读得好老师送小花。(你读得真好,送你一朵小花;声音真响亮,也送你一朵) (4)我们一起读一读。 2、昨天我们在童话故事中认识了两个可爱的小动物,那是——小刺猬、小獾。他们赢得称赞了吗,那么是谁称赞谁呢? 三、欣赏故事,整体感受。 1、请小朋友把书本翻到85页,昨天我们已经读过这个有趣的故事了,我相信今天会读得更正确,更流利。下面请三位小朋友合作读故事,一生读旁白,一生读小刺猬的话,一生读小獾的话。 2、分角色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静静地想。 3、交流:他们获得称赞了吗?谁称赞谁? 相机板书: 刺猬————————小獾 (对!他们是相互称赞。你听得真仔细!送你一朵美丽的花) 四、朗读感悟,体会“称赞”。 导:小刺猬、小獾是怎样相互称赞的呢?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复式统计表 教学设计和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复式统计表。考虑到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表内数据的填写和分析,都要比单式统计表复杂,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只要求学生把数据填写在统计表中,而不要求学生自己制作复式统计表。例题结合学生的显示生活要求把四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使学生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关系,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在填表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表进行分析。练一练和练习二十第1、2题都提供了数据,安排学生填表、计算,并对统计表进行分析,其中练习二十第1题还安排须生调查收集数据填写统计表,经历统计过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 挂图、统计图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 同学们,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听了同学们的发言,那现在你们能小组分工合作把这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统计到这些统计表里吗?(能)填表时有两个提醒:你们怎样才能做到填表快,填的数据准确。(分工,四人分别统计一个兴趣小组,相互核对数据) 学生小组合作填写统计表,教师巡视。(评价小组合作效果) 汇报:指名填好的同学上黑板填表。(让学生结合自己组内统计表对学生填表进行评价) 看了这样的统计表你知道哪组的男生最多?哪个组的女生最少?(举手比较慢同学回答)

《分数的初步认识》总结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总结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比较抽象,学生比较难理解的一课。经过磨课后,感受很深。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单老师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中秋节分月饼。在分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单老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认识几分之几时,让学生选择例举的分数用图形折出来或者自己把一个图形折一折创造出一个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

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上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8比1/4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单老师不仅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个数学活动,还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数学交流环境。比如,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二分之一时,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再如,在学习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大小时,也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就扩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称赞》教学设计与反思

称赞 【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思路】 1、课前通过学生欣赏4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插图叙述故事。 2、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抓住了重点语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同课异构是一种新的教研方式,充分发挥了我们教师的创新才能,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三位老师同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他们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我们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荷兰教育家弗赖塔尔告诉我们:源于生活,让数学变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归于生活,学生们会自觉注意到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数学关系和数字。生活,柔化了数学的刻板和刚性,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的有趣、有用、有情……三位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课时,就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熟知的、亲近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向学生视野,进入课堂,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并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凸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先谈李老师的课。李老师安排的教学活动,层次分明,由浅入深,在循循善诱中,完成了对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在生活化的情景中,感受分数。

引导学生用自己手中的正方形学具,任意创造一个分数。学生对此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分数,并能准确说出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在这种层次性的练习中,孩子们深刻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将其准确地表达出来。 下面谈张老师的课。 ⒈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教学时,三位老师都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 ⒉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教师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如三位老师都有把生活中的“汽车标志”、“国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

小学数学_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复式统计表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 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三.教具准备 课件统计表 四.教学过程 教师和学生早安问好!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玩电子游戏 人数 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玩电子游戏 人数 学生各自填写,老师提醒学生应注意核对统计数据。 提问: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3、读复式统计表。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分数是三年级学生新认识的一类数,在教学中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联系实际,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加强对分数的认识,让学生亲身体验,积极探索,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以后进一步认识分数打好基础。 课堂是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场所。所以本课我力求做到了师为主导,生为主体。把学生推向学习的前沿,把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把反思与发现的空间和时间也给了学生,把发现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课后仔细回想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我做以下反思。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分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课前我播放动画片猫和老鼠,由猫和老鼠分肉争吵而提问:“你能帮他们公平的分一分吗?” ,唤起学生对“平均分”的直觉,接着出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猫和老鼠,每只动物分得多少?”这个问题,让学生从“一半”这个生活经验开始,接着一半怎么表示呢?还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1、2、3、4、这样的整数表示呢?那该用怎样的数表示?这一连串的问话,产生的矛盾冲突,极大的激发了的学生的学习欲望,当有些物体的数量不能用整数来表示时,需要用到一个新的数——分数来表示,在“分蛋糕”的问题中,很自然的从整数过渡到分数,在学生的认知上,是一个质的飞跃,也为新授部分作好了辅垫作用。 二、自主学习,逐步认识分数。 “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 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分蛋糕”入手,并用一张长方纸代替月饼,让学生试着分一分,进一步明确“平均分”是怎么分的,学生在分的过程中,发现了三种不同的分法。教师结合分得的结果说明其中的一半就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很自然地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基础上的事实,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不同的折法,则直观的让学生体会到,不管怎么对折,只要是平均分成 2 份,每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三、小组合作,培养创新能力在认识蛋糕的二分之一之后,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建立的分数的概念。紧接着问学生,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学生会说出很多分数。学生明白分数有无数个。最后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图形折出不同的分数,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联系已有的经验和数学知识,主动探求折法,得到更多的分数,充分展示学生思考,探索,交流的活动。在小组中交流多种折法,既尊重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个人策略,又让学生体验

课文《称赞》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称赞》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称赞》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思路: 1、课前通过学生欣赏4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插图叙述故事。 2、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

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抓住了重点语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读通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学习生字,并且书写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随机表扬: (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0285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李敏老师:活用操作材料,构建各种分数 尊重教材而不受制于教材,使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教师做了大胆的尝试。首先在情景导入时选用了学生熟悉的分鸡翅,分可乐和分比萨的生活情景,课一开始就有一股浓浓的生活味。在感知1/2时教师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喜爱的蝴蝶、枫叶等图形,让学生充分体验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此情况下把教材中“涂一涂”一题作为选做内容,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与开放性,取舍得当。数概念教学就其本身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还为每一个孩子准备了彩笔、正方形纸,一张圆片纸和各种图形纸,给了学生充分感知的素材。分数“1/2”作为第一个让学生认识的分数,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感知材料,有圆片和各种图案纸。正方形的纸使用也十分充分,同一分数不仅可以折法不同,还可以在同一折法下表示不同的分数,并发现其变化规律,可以说将其使用发挥到了及至。 韩志华老师:活动探究为主,多种学习方式有机融合,体现小班化教学下的互动学习优势。 知识不能是被动地接收,必须由学生主动获取。教师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经历了分数的产生、发展,并形成了初步的分数概念。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不

同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耳、手、脑不同感观的参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中“创造分数”这一环节,引发了学生的思维风暴,课堂生成丰富,是设计中不可多得的亮点。教师在概念建构中三次最主要的活动。其一: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图形的1/2,重点展示1/2的不同分法。其二: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表示正方形纸表面的1/4,重点引导学生用语言正确的表述。其三:折出四分之几的分数,从而归纳出怎样的数是分数。三个活动各有侧重,又有联系,层层推进,其设计体现了让学生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的课改思想。教师组织活动井然有序,学生交往充分,思维灵动,师生情感融洽,展现了小班教学的民主和和谐。 邱瑞改老师:多向互动、精彩生成《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从学生分鸡翅、饮料开始到折纸,表示出几分之一的分数;从用涂色表示分数到写分数等活动的安排,钟老师让学生有条理地感知,逐步抽象,逐步内化成自己的认知,层次清楚,要点突出,真正的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想,做中思考。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安排,其最大的特点是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手脑并用的活动中去,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广阔空间,老师的作用则是帮助学生学习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利用“已知”,架设探究“未知”的桥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扶、放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学猜想,动手操作等多种策略去探究,去发现,使每个问题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如闯关练习4中老师将图中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本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要进一步学习用1格表示1个单位和1个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 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通过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 格表示多少个单位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等过程。例1侧重于1格表示1个单位;例2则过渡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体会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优势。整个单元的知识属 于数学教材中新课标比较看重的统计与概率领域,也是培养学生统计意识和能力,发散思维、应用数学的重要阵地。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 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们在教 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这些知识和经验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另外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的数量需要进行统计并直观地表示出来,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教学的起点。 2.注意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认识统计的作用。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运用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培养学生判断、预测和决策的能力。 1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课时 2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课时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4、第95页) 1.使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反思

《分数的初步理解》听课反思 我们知道分数的初步理解是在学生掌握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第一次碰到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通过直观感知、动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理解1/2 ,再拓展理解几分之一。知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十分强调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示分数的意义,做到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扎实性。 一、抓住了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实行教学。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如何将这个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教学时,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从学生的这个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两个人只有一个蛋糕怎么办?”“一半”怎么表示,在交流中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自然地引入分数。 二、注重创新意识地培养。 这个环节主要体现在:理解1/2后,教师提问你还想理解几分之一吗?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实践活动,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学生在动手中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帮学生顺利完成了二分之一到N分之一的扩充,让学生有效地经历了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 三、设计“精品”习题,以少胜多。 在本节课中,有三个习题的设计,老师是特别的用心。第一个是学习了1/2后,老师出示了几个图形,让学生说说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够用1/2表示?通过这个小题,强化了“平均分”;第二个是学生用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分数之后,老师说:“一个图形用分数表示简单吗?简单的问题中蕴含着大学问。”然后出示了三个图形,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阴影部分都用1/4表示?”讨论交流中学生明确“只要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第三个是学习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后,老师出示一个考眼力的练习题,先看图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分数,这道题不但再次巩固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水平。 李老师的这节课无论是从教材的挖掘到课堂的设计,还是从课堂上的语言组织到积极有效地评价,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大胆尝试,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应用教材,才能使自身的教学水平提升,才能最终提升教学质量。

《称赞》优秀教学设计

《称赞》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泄气、自信、消除疲劳”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称赞对方的话,读出称赞的语气。 3.反复朗读课文重点语段,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神奇作用。 4.能用一句话来称赞班中的同学,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揭题。 1.复习词语。 板凳、粗糙、傍晚、椅子、但是、刺猬、泄气、自信、闻了闻、瞧 2.“闻了闻”变红,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把“瞧”也变一变吗?(瞧了瞧)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3.昨天我们在童话故事中认识了两个可爱的小动物,那是——小刺猬、小獾。他们赢得称赞了吗,那么是谁称赞谁呢? 二、初读课文,感受称赞之热情。

1.自由读课文,思考:谁称赞谁? 随机板书: 刺猬小獾 2.快速浏览课文,画出他们相互称赞的句子。 随机出示两句称赞的话: 小刺猬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指名读这两句话,要求读正确、读通顺。选一句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感受称赞之真诚。 1.师:你们想看看小獾做的小板凳吗?(出示三个小板凳图) 师:请你仔细观察小板凳的样子,谁能来说说?想象一下,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坐上去呢?(表面粗糙不光滑、凳脚有高低、钉子没钉进去、坐上去有点摇晃……) 师:是啊,小獾做的板凳很简陋,书上用了一个词,写了这三个板凳的样子?(粗糙) 指名读些小板凳的句子:小獾已经作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 2.做得这么粗糙的板凳,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自由读1—4自然段) 预设:

★做得很认真。 ①(出示图)请仔细观察小獾的动作、脸上的表情,你从哪儿看出来,小獾做得很认真? (眼睛盯、不停地刨、满头大汗……) ②谁能把刚才小獾做板凳是那股认真劲儿读出来。 小獾已经作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①(出示3个板凳图)师:你能说说哪一个是小獾第一个做的、哪一个是小獾第二次、第三次做的? 你真能干,一下子就被你发现了。难怪小刺猬要称赞小獾——(生)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②指导朗读。(指名、同桌、齐读) 小刺猬可能拉着小獾的手、兴奋地看着小獾的眼睛……谁能加上动作再来夸夸?请同桌合作。 瞧,小獾听了你的称赞笑了,让我们一起像他一样来称赞小獾。(齐读) 3.小獾笑得多欢哪!那他又是怎样称赞小刺猬的呢? 出示: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①师拿出两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让生闻。你闻一闻,怎么样?(很香)你呢?(香极了)这就是小刺猬采的苹果。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分数,相对整数有很大的区别,意义抽象,表达准确比较困难。通过邓老师的教学过程,使我对本节内容有了新的认识。 一、联系平均分引入新课,过渡自然。 本节内容大部分教师都采用这样的导入方法,但邓老师在这里,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和整数的不一样,而且还在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的表达上对学生加以规范,我想这样对学生后面叙述分数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 二、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描述粉饼的过程是,有小朋友说出每个小朋友分的二分之一。这时,教师追问,正方形的二分之一和刚才月饼的二分之一大小一样吗?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描述,将重要的读出来、重读。随后教师点拨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如果教师在这里能让学生比较自己的说法和书上有什么不同,我想学生会对“这块月饼的”理解的透彻一些,或许引导学生发现与分到整数个的结果的描述有什么不同,由此来理解分数与整数表示意义的不同。 三、有效预设将错误扼杀在摇篮中。 学生在读分数时会读,但写出读的方法时经常会大小学混淆,教师在课上故意出错引起学生注意吧,我想学生在练习时这样的错误会很大程度的降低。 四、多问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思考。 分数是1说明什么?分母不一样说明什么?为什么是四分之一不是六分之一? 等有价值的提问很好的帮助学生巩固了对分数各部分的理解。 五、练习给学生充分自我展示的平台,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在形象的图形帮助下进一步巩固了对分数的认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