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天眼_南仁东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天眼_南仁东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天眼·南仁东传(节选)

王宏甲

1972年,美国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口径350米。1993年,中国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25米。

没人会想到,2016年,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会出现在中国贵州。

“我们的落后是明摆着的。”1993年,南仁东提出争取把国际大射电望远镜建到中国来,他要表达的是:正是因为“落后”,我们更应该“奋起”。

1994年,南仁东着手选址。他和团队用遥感技术及数据分析筛选出

100多个洼地,再一个一个

“用脚去选”。南仁东和伙伴们早已不记得走了多远的路,

只记得坐在火边仰望璀璨的星空。2006年,由我国独立自主建造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正式决定选址贵州平塘大

窝逝;2008年12月26日,FAST 工程奠基典礼举行;

2011年3月正式动工建设。这个大射

电望远镜取名为

FAST ,蕴含着“追赶”“跨越”“领先”之意。

此前,有外国人说:“一个连汽车发动机都做不好的国家,怎么能做大射电望远镜?”这激起南仁东痛彻的反思。多年来,我们多是引进外国零部件组装产品,自己只做外壳。缺少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岂能不落后!

南仁东强烈地意识到:必须找回“自力更生”!这包括,即使有气吞

山河的自信,仍需要面对重重困难。

FAST 建设期间,南仁东遇到很多技术难题,寻遍世界同类顶级技术,

都无解。在他的倾情投入和亲自指导下,全国有近200家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攻关,经过了近百次的试验和失败。

“每一次失败都是有用的”,南仁东一次次

研究失败的原因。终于,一项项世界性的难题得以攻克,并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同时,那么大的设备,那么长的钢梁,那么重的零部件,都是当地政府带领群众“蚂蚁搬家”一点一点运进大窝凼的。科研队伍的力量、人民群众的力量,都在“自力更生”的旗帜下被极大地释放出来。

2015年3月,南仁东病倒了,肺癌晚期。这一年,他70岁。秋天,手术后身体虚弱的

南仁东返回工地,继续指导

FAST 的安装。

2016年9月25日,是中国科学史上值得记住的日子。这一天,在贵州平塘大窝函,FAST

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启用典礼。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信中写道—“500米口径球面射电

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

远镜。它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

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在这封贺信里,

FAST 第一次被称为“中国天眼”

。此前,因病情加重,南仁东被

送回北京治疗。但在典礼前一天,他从北京回到天眼基地—他执意要先去看看FAST:

贵州,黄昏的高原上,夕阳又大又圆。南仁东戴上安全帽,兴奋而威严的表情俨然像一

个将军。同事和学生要护送他,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他平静地摆摆手:“让我自己走过去看。”南仁东慢慢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前方,就是他为之奉献一切而终于建成的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

FAST.巨大的反射面在夕阳的映照下射出万道金光,绚丽无比。此时,

南仁东早已泪流满面。

“蚂蚁搬家”“一点一点”,

“没人会想到”,在巨大的差距下,中国人独立自主创造的这个世界奇迹让全世界为之震撼。

“慢慢地”“一步一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