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建筑设计基础复习资料

建筑设计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建筑的功能满足的要求:人体活动尺度的要求、人的生理要求、人的活动对空间的要求。

2、建筑结构:结构式建筑的骨架,它为建筑提供合理使用的空间并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抵抗由于风雪、地震、土壤沉陷、温度变化可能对建筑引起的损坏。结构的坚固程度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和寿命。

3、柱、梁板和拱卷结构是人类最早采用的俩种结构形式,由于天然材料的限制,当时不可能取得很大的空间。利用钢和钢筋混凝土可以使梁和拱的跨度大大增加,他们仍然是目前所常用的结构形式。

4、比例:指建筑的各种大小、高矮、长短、宽窄、厚薄、深浅等的比较关系。

5、尺度:主要是指建筑与人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和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大小感。

6、对比:事物总是通过比较而存在的,艺术上的对比手法可以达到强调和夸张的作用。

7、韵律:建筑中的许多部分,或因功能的需要,或因结构的安排,也常常是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的,如窗子、阳台和墙面的重复,柱与空廊的重复等,都会产生一定的韵律感。

8、均衡:建筑的前后左右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要给人安定、平衡和完整的感觉。

9、稳定:建筑物的上下关系在造型上所产生的一定艺术效果。

10、空间的限定:(1)垂直要素限定:通过墙、柱、屏风、栏杆等垂直构件的围合形成空间,构件自身的特点以及围和方式的不同可以产生不通的空间效果。(2)水平要素限定:通过不同形状、材质和高度的顶面或地面等对空间进行限定,以取得水平界面的变化和不同的空间效果。(3)各要素的综合限定:空间是一个整体,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水平和垂直等各种要素的综合运用,相互分配,以取得特定的空间效果,其处理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木结构建筑的优缺点:1优点:取材方便,宜加工,适应性强,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工明确。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2缺点:木材越来越稀少,易遭火灾,不耐虫蛀,不耐潮、不耐腐蚀。难以满足更大跨度,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消耗量大,从而限制了他的发展,保温、隔热、防视线干扰的物理性能较差、垂直交通不够发达,所以建筑群朝水平方向发展。11人的生理要求主要包括对建筑物的朝向、保温、防潮、隔热、隔声、通风、采光、照明灯方面的要求。

12建筑形象表现(建筑的形式美)一些基本原则(比例,尺度,均衡,韵律,对比)

13建筑空间是一种人为的空间。墙、地面、屋顶、门窗等围成建筑的内部空间;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中的树木、山峦、水面、街道、广场等形成建筑的外部空间。

14、建筑的空间功能和空间艺术:1、各种不同的建筑类型,实际是根据其功能关系的不同,对内部各空间的形状、大小、数量、彼此关系等所进行的一系列全面的组织和安排。而墙体、地面、顶棚等则是获得这些空间的手段。因而可以说,建筑的空间组织乃是建筑功能的集中体现。2、在建筑艺术表现方面,古典建筑更倾向于把建筑视为一种造型艺术。3、近代建筑则更加强调建筑空间意义,认为建筑是空间的艺术;是由空间中的长、宽、高向度与人活动与其中的时间向度所共同构成的时空艺术。

15、由于平面形状决定着空间的长、宽两个向量,所以在建筑设计中空间形式的确定,大多由平面开始;在平面设计中首先考虑该空间中人的活动尺寸和家具的布置。

16、矩形平面是采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矩形平面的优点是结构相对简单,易于布置家具和设备,面积利用率高. (圆形、半圆形、三角形、六角形、梯形等,以及某些不规划形状的平面,多用于特定情况的平面设计中。在一般建筑中,空间的剖面大都也是以矩形为主.)

17空间属性划分(1,流通空间与滞留空间;2,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3,主导空间与从属空间)18,空间的组织形式而言可划分几种关系(1并列关系;2序列关系;3主从关系;4综合关系)19、建筑空间处理手法(1空间的限定;2空间的形状与界面处理;3空间的围与透;4空

间的穿插与贯通;5空间的导向与序列)

20、空间的形状和界面的处理时决定空间性格、品质的重要因素

21.空间导向是指建筑设计中通过暗示、引导、夸张等建筑处理手法,把人流引向某一方向或某一空间,从而保证人在建筑中的有序活动。墙、柱、门洞口、楼梯、台阶以及花坛、灯具等都可以作为空间导向的手段

22,建筑材料中混凝土加入钢筋以增加抗弯的能力,铝材和混凝土材内设置泡沫塑料,矿棉等夹心层可以提高隔声和隔热的效果.

1.简述建筑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二三者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说,功能要求是建筑的主要目的、材料结构等物质技术条件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建筑的形象则是建筑功能技术和艺术内容的综合表现。三者的关系是目的、手段、和表现形式的关系。其中功能居于主导地位,它对建筑的结构和形象起决定的作用,结构等物质技术条件是实现建筑的手段,因而建筑的功能和形象要受到它一定的制约。功能、技术、条件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怎么认识建筑极其范围

建筑是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近代用钢筋、钢材等建筑材料构成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间,总的来说,建筑的目的是取得一种人为的环境,供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某些特殊的工程,像纪念碑、凯旋门以及某些桥梁、水坝等的艺术造型部分属于建筑的范围,房屋的集中形成的街道、村镇和城市也属于建筑的范围。

3.怎样理解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

建筑既是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一种艺术创作。建筑艺术是以实用和技术为基础的,建造房屋需要消耗大量的材料,人力并需要一定的技术,建筑是一种技术工程,可是建筑又有不同于其他工程特点,建筑的目的在于为人的各种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建筑所表现的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空间意境乃至其材料色彩等,莫不给人以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也就是人对建筑既有物质的要求,又有精神的要求,所以建筑即是一种技术产品又是一个艺术创作。

4.试论建筑与社会的联系?

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建筑不断发展;社会思想意识民族文化特征对建筑产生影响;民族的和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建筑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影响。

5.建筑空间和功能的关系?

1.人体活动尺度的要求2人的生理要求3.人的活动对空间的要求。建筑可按不同的使用要求分类,但都应满足人体活动的尺度、人的生理、使用过程和特点的基本的功能的要求。使用空间应具备以下条件;a大小和形状b空间维护c活动需求d空间联系和技术设备,流通空间包括俩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实际使用所要求的具体通行能力,其二是应顾及人在心理和视觉上的主观感受。

6.生态建筑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1.节约能源:包括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节能源,通过相应的设备系统达到节能目的并减少污染

2.节约资源:包括节约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3.减少污染:包括建筑物在建造和拆迁过程中进行废物处理的垃圾回收利用和水回收利用,隔声和减噪处理技术及废气处理技术等

7.生态建筑的内容1节约能源;2节约资源;3减少污染;4建筑的热,光,声环境;5保护建设环境的的建设设备;6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1《营造法式》一书的编著年代是北宋 ,《工程作法则例》是清代工部颁布的.

2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是北魏时期建造的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木塔是辽代时期建造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

3 河北赵州桥(安济桥)是隋代时期李春建造了,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美的古代散肩石拱桥.

4我国最古的天文台是河南登封告成镇观象台(元代郭守敬建造)

5我国古代建筑是木构架,基本做法是以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

6我国古代建筑外形上的特征最为显著,它们都具有屋顶,屋身和台基。

7清式建筑中度量长度一面称面阔,短的一面称进深.在建筑群体布置中,居中向南的建筑称为正殿(正房),两侧可加套件称耳房.

8清式建筑木构架分为两类:有斗栱的成为大式,没有斗栱的成为小式。(1、柱:檐柱、金柱、山柱、中柱、同柱也称瓜柱2、间架是木构架的基本构成单位。3、举架是屋顶坡面曲线的做法。这种曲线是由于檩子的高度逐层加大而形成的)

9清式建筑檐柱最外一列柱子称檐柱,檐柱以内的称金柱,立在梁上,下不着地,作用与柱相同的称童柱.

10清式建筑屋顶的形式(1).硬山顶(2).悬山顶(3).歇山顶(4).庑殿顶

木构架因屋顶形式不同,其做法也有些变化,差别就在屋顶两端山墙的做法上: 硬山顶:两端山墙略高于屋面,山墙内各有一组梁架,只是中间多一根山柱,上面托着脊檩。所有的檩头和木构件都砌在山墙内,向内的一面露出墙面。屋顶后坡有不出檐的做法,椽子只架到檐檩上而不伸出,后墙一直砌到檐口将椽头封住,称为封护檐。

悬山顶:结构与硬山顶大致相同,只是所有的檩子都伸出山墙以外,檩头上钉搏风板。山墙可将梁架全部砌在墙内,也可以随着各梁柱砌成阶梯形,称为五花山墙。庑殿顶:即四坡顶,它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前后坡的构架和两坡顶一样,左右两坡也有同样的梁架檩枋,而且檩子和前后坡的檩子等高。当檩端的位置下面没有柱子时就做童柱,立在顺扒梁上,顺扒梁与前后坡的梁垂直,它的一端搭在梁上,另一端支承在柱子上。有时为了加长正脊,将脊檩伸出梁架之外,悬挑的一端用一种童柱(称雷公柱)支承,这种加长正脊的做法叫做推山。推山的做法使庑殿屋顶更加丰富,无论从哪一面看它,垂脊都是一条优美的曲线.

歇山顶:歇山顶可以看做是悬山顶和庑殿顶的结合。构架上的差别,主要是在山花与山坡屋面的交接上。歇山顶的做法是在山坡屋顶的椽尾处设一横梁叫采步金,这根梁上有一排圆孔,是固定椽尾用的。采步金两端架在扒梁上,在采步金上也要做梁架来支承檩子,在伸出的檩子下面所立的,矮柱叫做草架柱子。这些小柱立在一根叫做踏脚木的横梁上,横梁被固定在椽一子上。在草架柱子上钉山花板,在檩头上钉搏风板。

11南方地区气候温暖,墙较薄屋面较轻,木材用料也比较细,建筑外形相应轻巧玲珑。北方寒冷地区墙较厚而屋面较重,用料比例相应粗壮,建筑外形也就显得浑厚稳重。我国古代长期疏于封建社会的体制,建筑也都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如建筑物得规模、大小、用料、色彩以至装饰纹样都有一定的规定,不得随意乱用。12斗栱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不仅在结构和装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制定建筑各部分和各种构件的大小尺寸时,都以它做度量的基本单位。

13坐斗上承受昂翘的开口称为斗口,作为度量单位的“斗口”是指斗口得宽度。14早期的斗栱比较大,主要作为结构构件。明、清时期,它的结构功能逐渐减少,变成很纤细的装饰构件了。

15、建筑布局的特征:中国古代建筑如宫殿、庙宇、住宅等,一般都是由单个建

筑物组成的群体。

规模较大的建筑则是由若干个院子组成。这种建筑群体一般都有显著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物,两侧的次要建筑多作对称的布置。个体建筑之间有的用廊子相连接,群体四周用围墙环绕。

16、中国古代建筑上的装饰细部大部分都是梁枋、斗栱、檩椽等结构构件经过艺术加工而发挥其装饰作用的。

17、色彩的使用也是我国古代建筑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18、明清时期最常用的彩画种类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他们多做在檐下及室内的梁、枋、斗栱、天花及柱头上。苏式彩画是将檩、垫、枋三部分的枋心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半圆形,称为搭袱子(也称包袱皮),里面的彩色也是一个完整的布局。彩画的布局把梁枋分成大致相等的三段,中断称枋心,左右二段的外端称箍头,枋心和箍头之间称藻头

19檐角起翘和出翘:我国古代建筑屋檐的转角处,不是一条水平的直线,而是四角微微翘起,叫做“起翘”。屋顶的平面也不是直线的长方形,而是四角向外伸出的曲线,叫做“出翘”。两者都是因处理角梁和椽子的关系而形成的。

20、斗栱的作用和类型:斗栱是中国古代较大的建筑上柱子与屋顶之间的过度部分,其功能是支承上部挑出的屋檐,将其重量直接地或间接地传到柱子上。其类型有柱头科、平身科和角科三种类型。

21、分内檐装修和外檐装修。外檐装修主要是指做在外墙的门窗等。内檐装修包括分隔室内空间的各种隔断、门窗以及天花、藻井等。

22罩是分隔室内空间的装饰,就是在柱子之间做上各种形式的木花格或雕刻,使得两边的空间又连通又分割,常用在较大的住宅或殿堂中。

23、藻井是顶棚走向上凹进的部分,形状有八角、圆形、方形等,多用斗栱和极为精致的雕刻组成,是我国古代建筑中重点的室内设计。

24、台基是全部建筑物得基础,其构造是四面砖墙、里面填土、上面墁砖的台子。25须弥座是带有雕刻线脚的石台基,多用在较大和较重的建筑物上。

26屋顶瓦作也分为大式、小式两类,大式的特点是用筒瓦骑缝,脊上有吻兽等装饰,小式没有吻兽。

27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建筑外形的特征:都具有屋顶、屋身和台基三个部分 2建筑结构的特征:我国古代建筑主要都是采用木构架结构,重量都由构架承受,而墙不承重。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特有构件,常作为鉴定建筑年代的主要依据。 3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建筑群体一般都有显著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物,两侧的次要建筑多作对称布置。 4建筑装饰及色彩上的特征: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细部大部分都是由梁枋、斗拱等结构构件经过艺术加工而发挥其装饰作用. 我国古代建筑综合运用了我国工艺美术以及绘画、雕刻、书法等方面的卓越成就,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彩画是我国建筑装饰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28清式木构架的做法有哪些?柱、间架、举架是木构架的基本构成单位。屋顶的形式也有多种,主要包括硬山顶、悬山顶、庑殿顶、歇山顶等。檐角常做起翘和出翘。斗拱是中国古代较大建筑上柱子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分,由斗、昂、翘、升、拱等五部分组成。有斗拱的称为大式,没有斗拱的称为小式。

1.古埃及建筑史三个主要时期是什么?并分别举例其对应时期的主要代表建筑。1.古王国时期——陵墓.玛 2中王国时期——卡纳客阿盟神庙 3新王国时期——阿布辛贝勒阿蒙神大石窟庙

2.古希腊建筑按其文化历史的发展可分为哪四个时期1荷马文化时期2古风文化时期3古典文化时期4希腊文化时期

3.简要叙述拜占庭建筑和罗马风建筑的特征?拜占庭建筑:1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窟顶”2整体造型中心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周围又常常有序的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3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撑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4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重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里面显的灿烂夺目。如圣索菲亚教堂罗马风建筑:1利用巴西利卡的长方形平面,并将祭坛前的平面向俩侧扩展。形成中心轴线长于俩侧的拉丁十字的平面2内部用圆柱形成柱廊3门窗均用拉的很大的拱形4整体建筑具有敦实感,墙面大于门窗面积,建筑形象强调垂直线,有向上的感觉。如意大利比萨教堂

3.文艺复兴的建筑风格是什么?包括文艺复兴建筑、巴罗克建筑、古典主义建筑,提倡复兴古罗马的建筑风格,追求所谓合乎理性的稳定感。在建筑轮廓上讲究整齐、统一与条理性。

4.西方古典柱式一般由檐部、柱子、基座三部分组成,基座、柱子和屋檐等各部分之间的组合都具有一定的格式叫做“柱式”。

5.罗马人发明了由天然的火山灰、砂石和石灰构成的混凝土,在拱券结构的建筑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6.罗马的万神庙拱顶直径达43M。

7.在建筑艺术方面,罗马继承了希腊的柱式艺术,并把它和拱券结构结合,创造了券柱式。

8.罗马的建筑师维特鲁威编写了《建筑十书》。

9.各种拱顶、券廊特别是柱式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构图的主要手段。

10.从意大利开始遍及欧洲各国先后涌现了许多巧匠名师,如维尼奥拉、阿尔伯蒂、帕拉第奥、米开朗琪罗。

11.从柱身高度1/3开始,它的断面逐渐缩小,叫做收分。

12.一般采用柱下部的半径作为量度单位,称作“母度”。母度的作用相当于我国古代建筑中的“斗口”。

13.希腊的三种柱式: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罗马人又增加了另外两种柱式:塔司干、混合柱式。1多立克柱式:起源于希腊的多立安族·柱高为柱径的4~6倍·柱身有20个尖齿凹槽·柱头由方块和圆盘组成·柱式造型粗壮浑厚有力

2爱奥尼柱式;起源于希腊的爱奥尼族·柱高为柱径的9~10倍·柱身有24个平齿凹槽·柱头带有两个涡卷·柱式造型优美典雅 3科林斯柱式:·起源于希腊的科林斯族·柱高为柱径的10倍·柱身有24个平齿凹槽·柱头由毛茛叶饰组成·柱式造型纤巧华丽 4塔司干柱式:是罗马原有的一种柱式,柱身无槽5 混合柱式:是由爱奥尼和科林斯混合,更为华丽.

14.柱式的组合包括什么1.列柱:由一排柱子共同支撑的檐部2壁柱和倚柱:壁柱主要起装饰的作用,虽然保持柱子的形式但实际是墙体的一部分,并不独立承受重量。倚柱是离墙很近的完整柱子,主要也是起装饰的作用。3券柱式和帕拉第澳母题;券柱式从罗马开始,罗马人用发券代替梁枋,使建筑物的立面构图增加了活泼的曲柱。帕拉第澳母题是一种处理手法.4巨柱,双柱和叠柱:巨柱是指两层以上的建筑在立面上柱子贯通整个高度;双柱是将两个柱子并在一起;叠柱是将柱子按层设置。巨柱可使建筑显得高大雄伟,双柱和叠柱在构图上富于韵律感。

15.立雕或浮雕内容:1植物纹样2几何纹样3人物4动物5器物6文字。

16.线脚作为某一本分的结束,使之在造型上更为完整,或者处于两个部分的交接处,既分隔又联系,起着过渡衔接的作用。

17.希腊与罗马线脚的区别:柱式的演变也包括着线脚的发展变化,希腊的线脚形态自然,刚劲挺拔,它的曲线轮廓很难用规整的弧线变现,而罗马的线脚则多采用直线与半圆或四分之一圆等进行组合。

18.壁柱虽然保持着柱子的形式,但它实际上只是墙的一部分,并不独立承受重量,而主要起装饰或划分墙面的作用,按凸出墙面的多少,可分为半圆柱,3/4圆柱和扁方柱等。倚柱的柱子是完整的,和墙面离得很近主要也是起装饰作用,倚柱常常和山花共同组成门廊,用来强调建筑的入口部分。

19. “帕拉第奥”母题。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建筑师帕拉第奥把两个大柱子之间的方形开间里,又增加了两队小柱子,由它们承托券面,这样每个开间就被分割为三个部分---左右两个瘦长的小洞口和中间带有发券的大洞口,从而造成了柱子有粗细高矮、洞口又有大小曲直的丰富变化。他采用这种手法把各个开间左右延续、上下叠合,使建筑物显得完美和谐,富于韵律感.

20.巨柱是指两层以上的建筑在立面上柱子贯通整个高度,双柱是将两个柱子并在一起,叠柱则是将柱子按层设置。

21.西方建筑史发展一般将18世纪后半叶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划分为近代建筑;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今划分为现代建筑。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代至30年代,西方建筑发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形成于传布。其最发达、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便是高层商用建筑---摩天楼。70--80年代期间,最有影响的是“后现代主义建筑"

22.新的建筑要求,新的功能内容与古典的建筑形式之间产生着不可避免的矛盾,而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又为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这些因素均促进了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于发展

23.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被称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是建筑史上的里程碑(设计者;贝伦斯1909年)

24.美国建筑师路易斯·沙利文指出:形式总是追随功能。因而对功能的重视,理念认为设计应主要追求功能,而使物品的表现形式随功能而改变。也就是一切都以实用为主,所有的艺术表现都必须围绕着功能来做形式。举个例子,公共场所的建筑,基本上都不是一个样子,就是形式追随功能的典型范例。

25.现代主义建筑重要观点(1928年在瑞士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的国际性组织.1强调建筑随时代而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社会的条件与需要相适应.2号召建筑师重视建筑物的实用功能,关心与建筑相关的社会和经济问题.3主张在建筑设计和建行组艺术创作中发挥现代材料、新结构和新技术的特质.4主张坚决抛开历史上的建筑风格和样式的束缚,按照今日的建筑逻辑,灵活自由地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创作.5主张建筑师借鉴现代造型艺术和技术美学的成就,创造工业时代的建筑新风格。

26.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理论和代表作品分别是?

(1)格罗皮乌斯(包豪斯校舍)——是“新建筑运动”的奠基人和领导人之一,注重教学与生产相联系,采用自由、灵活的布局,充分发挥现代材料、现代结构的特点来取得建筑的艺术效果

(2)勒·柯布西耶(马赛公寓)法国激进的改革派建筑师的代表,主张创造表现新时代新精神的建筑,建筑应走工业化的道路,在艺术方面,接受立体主义美术的观点,而宣扬基本几何形体的审美价值,认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

(3)密斯·凡·德·罗(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是现代主义建筑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建筑艺术处理上他提出“少就是多”的原则,主张技术与艺术相统一,利用新材料、新技术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提倡精确、完美的建筑艺术效果。

(4)赖特(流水别墅)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建筑家,他提倡“有机建筑论”,强调建筑应于自然相结合,即从属于环境的“自然的建筑”

27.阐述现代建筑的多样发展的几种倾向 1技术精美倾向2野性主义倾向3典雅主义倾向4高技术派倾向5讲究“人情化”与地方性倾向6几何形体构成的运用7“象征”意义的运用,8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建筑等

28后现代主义是近20年来一切修正或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和流派的总称。他们在尊重历史的名义下重新提倡复古主义和折衷主义,在艺术处理上主张将互不相容的建筑元件部分主次地二元并列和矛盾共处,即在建筑艺术中追求复杂性合矛盾性,因而它所表述的是一种突破建筑艺术规律性、逻辑性的建筑美学观念,实质上现代主义是忽略形象与功能相联系的一种形式主义建筑思想。文丘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栗树山住宅1962)、格雷夫斯(美国波特兰市政大厦1982)、约翰逊(纽约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部大楼1984,是后现代主义派别的重要里程碑)则是具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师。

29技术精美倾向“密斯风格建筑”。其特征为:建筑造型简洁,以纯净、透亮为特点,采用精致的钢与玻璃等建筑构件,加以精心施工,来获得精、美得艺术效果。(1952利华大厦.SOM事务所.1955美国伊利诺伊州工学院建筑系馆.密斯)

30野性主义倾向由英国史密森夫妇首先提出,主要是为了与过于纯净的技术精美倾向相对照。这种风格往往以不加饰面的混凝土为材料,将笨重的构件冷酷地碰撞在一起,使建筑如同巨大而沉重的雕塑品。(印度昌迪加尔法院柯布西耶.1956.日本仓敷市厅舍.丹下健三.)

31雅典主义倾向以现代建筑材料、现代技术与简洁的体型来再现古典主义建筑的典雅、端庄、使人联想到古典主义的建筑形式,故而又被称为“新古典主义”。(1955美国驻印度大使馆和1958布塞尔世界博览会美国馆.斯东’约翰逊;美国西北人寿保险公司大厦.雅马萨奇)

32高技术派倾向特别注重对结构与设备的出来,或坦露结构,或暴露各种设施、设备及各种管道线缆.(1989香港汇丰银行.福斯特.伦敦劳埃德大厦.罗杰斯.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皮亚诺和罗杰斯)

33解构主义建筑采用歪扭、错位、变形的手法,使建筑物显得偶然、无序、奇险、松散,造成似乎已经失稳的态势。(洛杉矶迪斯尼音乐厅.盖里.1992.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屈米1988)

33讲究“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这种风格往往偏爱传统的地方材料,注重地方的传统与特色,并十分重视建筑与人体的尺度相宜。(德国沃尔夫斯堡文化中心和珊纳特赛罗镇中心主楼.阿尔托.日本香川县厅舍.丹下健三.达兰石油与矿物大学.司科特.)

34几何形体构成的运用利用几何形体来构成建筑平面与形体,强调形态构成所表现的形式美,以此突破现代主义建筑的千篇一律.(1983亚特兰大海氏美术馆.迈耶.1955普赖斯顿大楼和1959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赖特.1978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贝律铭)

35“象征”意义的运用,可分为“抽象”的象征和具象的“具体”象征.(朗香教堂.柯布西耶.1973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伍重.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厅和纽

约环球航空公司候机厅.小沙里宁.)

36.1926年柯布西耶提出“新建筑五点”:独立基础的柱子架空底层;平屋顶花园;自由平面,墙无需支撑上层楼板;横向的长窗于两柱之间展开;自由立面,可以独立于主结构。简洁的来说是: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横向长窗;自由立面。新建筑五点都是基于建筑

采用了框架结构,墙体不再承重。

第三章

1建筑画的表现技法有:工具线条图、水墨和水彩渲染、钢笔徒手画的要领,并简单介绍模型制作。

2建筑模型的种类:1)按照用途分类:展示用、设计用2)按照材料分类:油泥、石膏条块、泡沫塑料条块、---木板或三夹板、塑料板---硬纸板或吹塑纸板----有机玻璃

3建筑设计表达特点.1准确性2阶段性3多元性4动态性

4建筑设计表达方式(类型)1二维表达2三维表达3文字表达.

5工程项目图纸包括1)总平面图1概念:总平面图:主要表示整个建筑基地的总体布局,具体表达新建房屋的位置、朝向以及周围环境(原有建筑、交通道路、绿化、地形)基本情况的图样。2作用:新建房屋定位、施工放线、布置施工现场的依据2)平面图是建筑施工图的基本样图,它反映出房屋的平面形状、大小和布置;墙、柱的位置、尺寸和材料;门窗的类型和位置等。3)剖面图用一个或多个垂直于外墙轴线的铅垂剖切面,将房屋剖开,所得的投影图, 表示房屋内部的结构或构造形式、分层情况和各部位的联系、材料及其高度等,是与平、立面图相互配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图样之一。4)立面图表述建筑东南西北各面的外观形象.

6水墨渲染1优点是层次清晰,表达细腻,素描感,体积感强,曾盛行于古典建筑的设计表现.由于不能反映色彩,制作也麻烦,现很少采用.2技法是将研成的墨汁配制成深浅各异的墨水,以退晕的方法逐层渲染叠加;叠加可分干画法和湿画法,采用干画法时必须等上一层干透之后叠加,湿画法是在上层染墨湿润时进行湿接.3工具有墨段,砚台,容器,笔洗和大中小毛笔及排笔,用纸必须既有吸水性而又不洇的图纸,并裱在图板上.

7水彩渲染1优点是表现力强,能反映材料的质感和色彩,效果真实,生动,含蓄,透明.制作比较复杂色阶的对比度不如水粉强烈,普遍用于建筑表现图.2技法是大体与水墨渲染相同,通过平涂和退晕等方式多次叠加,着色,程序先浅后深,以铅笔线做轮廓.3工具有水彩颜料,调色盘,容器(同水墨渲染工具)

8退晕在同一面或同一阴影中还存在细微的明暗变化,这就是退晕现象.

9绘图的技法1轮廓2光影3色彩4图面表现

10绘图类型1基础表现方式;铅笔画,钢笔画,水墨渲染,水彩渲染,水粉画.2基础的延伸;铅笔淡彩,钢笔淡彩,其它(喷涂,丙烯,马克笔,炭笔)3快捷实用表达方式;徒手线条画.

11模型的种类1按照模型主体;规划,建筑,内部空间,构造,细节模型等2按照模型制作分为以下阶段;概念模型,工作模型和实作(成果)模型.

12模型主要材料1纸2有机玻璃3金属4木材5硬泡沫6其它(织物,大头针,珠子,易拉罐等) 13建筑模型主要是建筑,并配有地形和环境,一般,1:500的模型用于构思阶段,只表达建筑形体;比例1:200到1:50的建筑模型可具体详细描述建筑,主要能表现建筑立面.

第四章

1形的基本要素1)概念要素;点,线,面,体2)视觉要素

2形的心理感受1点的:处于某个范围中心时,有稳定感,静止感;偏移时就有动感,方向感.这是由于实际范围的中心和偏移的点之间产生了视觉的紧张感所致.2线的:由于其位置,形状,方向不同而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垂直线给人重力感,平衡感;水平线给人稳定感;斜线给人运动

感;曲线给人张力感,自由曲线给人强烈的运动感,半圆曲线的封闭感加强,圆圈给人稳定感.3面的:给人延伸感,力度感,曲面还给人紧张感,动感.比例,形状,颜色,质感等要素是影响面的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4体的:给人坚实感,安定感,稳重感,但体的长宽高之比不同而呈现出块材,线材,面材的状态时,其心理感受也分别呈现点,线,面的特征,体的颜色,肌理等不同也会使我们心理感受发生变化.

3基本形概念由形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构成的,具有一定几何规律的形体.

4形与形的八种基本关系1分离2接触3覆盖4透叠5联合6减缺7差叠8重合.

5造型的基本方法1单元类:骨架法和聚集法;2分割类:等形分割,等量分割,比例一数列分割和自由分割;3空间法;4变形类:扭曲,挤压和膨胀.

6形态的视知觉1单纯化原理2群化法则3图底关系4图形层次.

7形态的心理感受1量感,对形态在体量上的心理把握,形的轮廓,颜色,质地等都会影响人们对形的量的感受,判断;2力感和动感:实际生活中对力,运动的的体验,使我们在看到某些类似的形体的时产生力感和动感.3空间和场感:场感是人的心理感受到的形对周围的影响范围,由于这些,使我们产生了空间感.空间感必须以形体作为媒介才能产生,完全的虚空并非我们构成意义上的空间;4质感和肌理5错觉和幻觉6方向感有运动感,力感的形体能体现出方向感,但有方向感的形体不一定体现出运动感和力感,方向感的产生与形体的轮廓有直接的联系;当各个方向上的比例接近时,形体的方向感较弱,反之则较强.

8形式美法则1对称:左右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膨胀对称;2均衡3比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平方根数列和黄金比;4对比;5节奏:重复,渐变和韵律;6多样统一:同一,变异和统摄.

9形态构成的实践原则:1构思2设计3比较与选择4深化

10形态构成中关键问题1中心2边界3衔接

第五章

1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6个)调研分析,设计构思,方案优选,调整发展,深入细化和成果表达. 2方案设计的特点1创作性2综合性3双重性4社会性5过程性.

3方案设计的任务分析主要侧重于功能空间和形式特点二个方面

4简述方案优选的基本方法1比较设计要求的满足程度2比较个性特点是否突出3比较修改调整的可行性

5怎样进行方案设计学习1培养专业兴趣2提高自身修养3改进工作方法4不断梳理设计思路5积极进行设计交流6严格遵守设计进度

6过程表达基本原则1以空间形式塑造为核心2利于启发思路拓展构思3与设计阶段相适应7分析图绘制的基本原则1把握主题:把握分系对象及其基本组成;2强调结构:强调分析对象各个部分之间内在组织关系;3突出重点:突出分析的核心重点;4简明形式:简明分析的表达形式...

相关文档
  • 建筑设计基础试题

  • 建筑设计基础复习题

  • 建筑设计基础复习要点

  •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总结

  •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