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米芾简介

米芾简介

米芾简介
米芾简介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清远市清新县文化部门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偶然发现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墓葬。该墓是米芾的衣冠冢,还是真墓?还需要进一步考证。始修于元末或明初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清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高峰介绍,清新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员在该县秦皇山一带考察时,偶然发现一座古墓,墓碑上刻有“米元章”3个石刻大字▼

米芾【mǐ f】(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曾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无为知军(遇石称兄就是在这里发生的)。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

米芾纪念馆(米公祠),于1956 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该纪念馆位于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沿江路的西段,原名“ 米家庵” ,是纪念北宋书画家、鉴赏家米芾而建的祠宇。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代四大书法家。米公祠始建无考,《襄阳县志》载:元末明初毁于▼

介绍米芾自幼爱好读诗书,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资聪慧,六岁时能背诗百首,八岁学书法,十岁摹写碑刻,小获声誉。十八岁时,宋神宗继位,因不忘米芾母亲阎氏的乳褓旧情,恩赐米芾为秘书省校字郎,负责当时校对,订正讹误。从此开始走上仕途,自到1107年卒于任。米芾一生官阶不高,这与他不善官场逢迎,又为人▼

家庭背景米芾五世祖米信,宋初勋臣。《宋史》卷261有传,淳化五年(994年)卒,六十七岁。高祖、曾祖多系武职官员。芾父字光辅,官左武卫将军(一说米芾父名“佐”,徐邦达《米芾生卒年岁订正及其它二三事考》中认为后世称“父佐”当误。依据是米芾之孙米宪辑录《宝晋斋山林集拾遗》卷首附载的《故南宫舍人米公墓▼

装癫索砚米芾喜爱砚台至深,为了一台砚,即使在皇帝面前也不顾大雅。一次宋徽宗让米芾以两韵诗草书御屏,实际上也想见识一下米芾的书法,因为宋徽宗也是一个大书法家,他创造的“瘦金体”也是很有名气的。米芾笔走龙蛇,从上而下其直如线,宋徽宗看后觉得果然名不虚传,大加赞赏。米芾看到皇上高兴,随即将皇上心爱的砚

米芾行书解析_图文

一、米芾及其《蜀素帖》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世居太原,继迁襄阳(今属湖北),后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曾任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才华横溢而狂放不羁,故又称“米颠”。《宣和书谱》说他:“大抵书效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识者然之。方芾书时,其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米芾在继承二王书法传统上下过苦工夫,可谓已登堂人室。其真、草、隶、篆、行兼擅,而尤以行草书见长。他自称“刷字”,是指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追求“刷”的意味、气魄、力量,追求自然。他的书法作品,无论诗帖,还是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奇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有如利剑斫阵,振迅天真,出人意表。米芾借古开今,将中国书法推向了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后世几乎把他与二王同誉。米芾之书,对今人理解二王可谓是—本上好的教科书。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行书作品,代表作有《虹县诗》、《多景楼诗帖》、《研山铭》、《苕溪诗帖》和《蜀素帖》,其中《蜀素帖》的影响最大。 蜀素是北宋时蜀地生产的一种质地精良的本色绢,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此卷为邵氏家藏二十余年之物,只在卷尾写了几句,欲空出卷首以待名家题诗;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因为这种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一直到北宋元祜三年(公元1088年),38岁的米芾才在上面题了自作五、七言诗八首,这就是《蜀素帖》(右图为作品局部)。此帖纵29.6厘米,横284.2厘米,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捉象,以全身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此帖清代落人高士奇、王鸿绪、傅叵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它与同期的《苕溪诗帖》均代表了米芾行书的最高成就。 二、《蜀素帖》的笔画特点 米芾自称学褚最久,因而深受褚书的影响。《蜀素帖》笔画总体趋于丰厚,因是书于绢素之上,故多渴笔,略显刚健,用笔侧锋、中锋掺杂,起笔落笔变化多端,有“云烟卷舒飞扬之态”。此帖笔法多变,纵横挥洒,洞达跳荡,方圆兼备,刚柔相济。其藏锋处微露锋芒,露锋处亦显含蓄;垂露收笔处戛然而止,似快刀斫削;悬 针收笔处有正有侧,或曲或直;提按分明,牵丝劲挺;亦浓亦纤,无乖无戾;亦

米芾书法作品赏析

米芾书法作品赏析 求实斋2015-04-03 10:21:27阅读(3373) 评论(0)分享到 米芾书法,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米芾的作品既继承二王衣钵,又大大突破了二王完美得近乎封闭的审美框架,突破形式上以工稳秀美为追求的创作思想,将书法中有意思的美更一步放大。

《临沂使君帖》纵31.4厘米,横25.1厘米 释文:芾顿首。戎帖一、薛帖五上纳,阴郁,为况如何?芾顿首。临沂使君麾下。

在他笔下,意趣、情绪为首要表现对象,不会规规矩矩坐在字格里,表现形式上,体势骏迈,奇崛跌宕,险峻如嶙峋怪异之山峰,论笔势之险,几乎前无来者。 若论体势骏迈,北宋四家中首推米芾。米芾书法,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在变化中达到统一,又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而如此妙境,尤在米芾手札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伯允帖》纵27.8厘米,横39.8厘米 释文:十一月廿五日。芾顿首启。辱教。天下第一者。恐失了眼目。但怵以相知。难却尔。区区思仰不尽言。同官行。奉数字。草草。芾顿首。伯充台坐。

《清和帖》纵28.3厘米,横38.5厘米 释文:芾启。久违倾仰,夏序清和,起居何如?衰年趋召,不得久留,伏惟珍爱。米一斛,将微意,轻鲜悚仄。馀惟加爱、加爱。芾顿首。窦先生侍右。

《彦和帖》纵30.1厘米,横42.6厘米 释文:芾顿首启。经宿。尊候冲胜。山试纳文府。且看芭山。暂给一视其背。即定交也。少顷。勿复言。芾顿首。彦和国士。本欲来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

米帝简介

人物介绍 米芾【mǐfú】(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曾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无为知军(遇石称兄就是在这里发生的)。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 注:“宋四书家”指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四人! 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称“米氏云山”,但米芾画迹不存在于世。但目前唯一能见到的,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米画”——《珊瑚笔架图》,画一珊瑚笔架,架左书“金坐”二字。然后再加上米点和题款,米家山水便赫然而出。米芾以画代笔,颇有意趣。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米芾未卷入政治漩涡,生活相对安定,后当上书画博士,饱览内府藏书,熟谙千载故事,古人得失,如数家珍。他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苏轼被贬黄州时,他去拜访求教,东坡劝他学晋。元丰五年(1082)开始,米芾潜心魏晋,以晋人书风为指归,寻访了不少晋人法帖,连其书斋也取名为“宝晋斋”。今传王献之墨迹《中秋帖》,据说就是他的临本,形神精妙至极。米芾一生转益多师,在晚年所书《自叙》中也这样说道:“余初学,先学写壁,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其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其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摩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泽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宫,《刘宽碑》是也。篆便爱《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 米芾以书法名世,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米芾每天临池不辍,史料记载:“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钟(繇)、索(靖)也,可永勉之。”他儿子米友仁说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写字。(据孙祖白《米芾米友仁》)。米芾作书十分认真,自己说:“佘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 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中,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然如果不论苏东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出二者之右。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皇帝的询问书法,米芾自称自己是“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从现存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迹来看,“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无怪乎苏东坡说:“米书超逸入神。”又说“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尤在明末,学者甚众,像文徵明、祝允明、陈淳、徐渭、王觉斯、傅山这样的大家也莫不从米子中取一

米芾书法作品释文汇编

《三吴帖》行书。纸本。信札及五言古诗各一。约书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纵30.6厘米,横6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黻谨以鄙诗送提举通直使江西。襄阳米黻上。三吴有丈夫。气欲吞海水。开口论世事。借箸对天子。瑞节高如松。—岁几繁使。秋水浮湘月。罇酒屡觏止。言别不可攀。寥虚看云驶。 法华台诗帖纸本行书纵29.8厘米横4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法华台。块圠有同色,雪深云未开。终南晴夜月,仿佛似登台。 道林诗帖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道林楼阁鸣(此字点去)明丹垩,杉松振老髯。僧迎方拥帚,茶细旋探檐。 砂步诗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砂步漫皆合,松门若掩桴。悠悠摇艇子,真似剡溪图。 米芾《砂步诗帖》,行书墨迹。书法潇洒遒媚,体势修长,结构紧密,颇具欧阳询遗韵,为米氏早年书法风貌。 秋暑憩多景楼帖纸本行书纵27.6厘米横34.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秋暑憩多景楼纵目天容旷,披襟海共开。山光随眦到,云影度江来。世界渐双足,惟未入闽,生涯付一杯,横风多景梦,应似穆王台。 李太师帖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释文】:李太师收晋贤十四帖。武帝、王戎书若篆籀,谢安格在子敬上。真宜批帖尾也。 穰侯出关诗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穰侯出关穰侯去国缓驱车ju 蔡泽还来取范睢ju恶客只应真可厌恠他汉相馆丘墟 《穰侯出关诗帖》又称《高氏三图》麻、楮混料纸行书纵29.4厘米横26.4厘米,宋绍圣(1094-1098年)间,约写于45岁左右 吾友帖 【释文】:吾友何不易草体?想便到古人也。盖其体已近古,但少为蔡君谟脚手尔!余无可道也,以稍用意。若得大年《千文》,必能顿长,爱其有偏倒之势,出二王外也。又无索靖真迹,看其下笔处。《月仪》

米芾行书技法

米芾行书技法 米芾技法十讲(一) 一、浅析米芾作品中“侧”的写法 1、侧,“永”字八法之一,指点的写法。《书苑菁华.永字八法详说》 云:“侧不言点而言侧,何也,论曰:谓笔锋顾右,审其势险而侧之。故名侧也。”就书写而言,陈思又曰:“侧不得平其笔,当侧笔就右为之。口诀云:…先右揭其腕,次轻蹲其锋。取势紧则乘机顿挫,借势出之。疾则失中,过又成俗。夫侧锋顾右,借势而侧之,从劲轻揭潜出,务于勒也。?”古人所言“侧”在米芾作品中多有出现,如图(1): 但“侧”的写法又不仅如此。王羲之《笔势论》云:“夫着点皆磊磊似大石之当衢,或如蹲鸱,或如蝌蚪,或如瓜瓣,或如栗子,存若鹗口,尖如鼠屎。如斯之类,名禀其仪,但获少多,学者开悟。” 现就米芾作品中常见的“侧”法作以总结,以求教于方家。 2、露珠点 裹锋起笔,围转向右下行而顿之,稍驻即提笔向左上方回锋收笔。与楷法略有不同。如图(2):

3 、引天应地点逆锋起笔下按,折笔向左,顿而提锋左下带出,多为横势,起收均有纤丝。如图(3): 4 、杏仁点 蒋和《书法正宗》称其为“向上点”。其运笔方法为:裹锋左下按,顿而围转提笔向右上方回锋收笔。多居于一字的左下方,常与露珠点呼应。如图(4): 5 、平点 搭锋平按,向右下方略顿,回锋收笔。此点多代替短横用之。如图(5): 6 、右趯点 逆锋入笔,向左下按继而折笔蹲锋趯出,与下一画成呼应关系。如图(6): 二、浅析米芾作品中“勒”的写法

勒法,即横画的写法。清代冯武《书法正传》曰:“画之祖,勒法也。状如算子,便不是书。其法初落笔锋向左,急勒回向右,横过至末,复驻锋折回,其势首尾俱低,中高拱如覆舟样,故曰:勒常患平。智永,虞世南上而钟王,多用篆法为画,欧阳、褚、薛多用隶法为画。”在这里,冯武强调了四方面的问题:A 勒的地位;B 勒的书写原则;C 勒的书写方法及形态;D 勒的用笔分类。而我以为,此处关于勒的表述未免有些笼统。更何况这里的勒是针对楷书而言的。在此,笔者拟就米芾行书作品中勒的写法略作总结。为了表述方便,根据勒的形态特征,笔者不揣浅陋,暂拟名称如下: 1 纤丝牵连横 裹锋逆入,起笔形成纤丝,收笔向上翻挑与次笔画呼应。这种笔法多出现于米芾的尺牍作品中,起笔常与上字末画或形连或意带。如图(1): 2、圆头下顿横逆锋圆笔入,提笔右上,收笔略顿牵出下一笔。在书写的过程中,起笔处有时略露纤丝痕迹。如图(2): 3、大头横起笔发力由大及小,横画头重尾轻。具体又分为中锋逆入和侧锋入笔两类。如图(3):

解析米芾《画史》中的“无李论”

解析米芾《画史》中的“无李论” 作者:程习鹏 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精于鉴赏,所著《画史》是一部具有著录性质,对各个时期的画家,画作进行品评和鉴赏的著作,其中虽对前人多有讥贬,但他的一些独到见解也为历代学家所重。其中以对北宋初期著名山水画家李成的画迹考究中得出的“无李论”最为显眼,李成的画风在当时是作为北宋山水画主流而广泛流传于世的,但在北宋末年之前,画迹就流传甚少,且大多数的真伪都不可考。然而纵观整个北宋画坛,受李成画风影响的画家及其传派的脉络却异常清晰,我们应该从“无李论”的前因后果中探究其正真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米芾在其所著的《画史》中提出的“无李论”的含义,是没有李成这个人,还是没有李成的画作。米芾曾评论到:“李成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多巧少真意。”表明他对李成作品的风貌有所了解,而李成这个人也实实在在存在过,所以说“无李论”就是针对他的传世之画迹所提出的结论。其中还提到:“山水李成只见二本:一松石,一山水四轴。松石皆出盛文肃家,今在余斋。山水秀润而凡,松挺劲,枝叶郁然有阴,荆楚小木无冗笔,不作龙蛇鬼神之状,今世贵族所收大图,犹如颜柳出药牌,形貌似尔,无自然,皆凡俗。林木怒张,松干枯瘦多节,小木如柴,无生意。皆俗手假名,余欲为无李论。”原文的大意是:我见过有两幅李成的真迹,一幅画的是松石,一幅是山水四条屏,松石的那张画是盛文肃家的那幅,现在在我的斋中,画面里的山水平远而润泽,松树画的很挺拔,枝叶郁郁葱葱,就算是很繁杂的细枝也不显得繁琐,一点不像龙蛇鬼神那种盘枝错节,然而现在一些贵族家里收藏的那些所谓李成的真迹,就像是用颜真卿或柳公权的书法去写药店的牌子那样,只有外形相似而已,一点都不自然,很俗气,树木画的气势都很夸张,松树的老木又枯又瘦就像干柴一样,根本看不到一点生机,这些都是凡夫俗子的仿冒品,我看这世上也再没有李成的真迹了。从这里我们可以得之,首先米芾见过也藏有李成的真迹,自认为有鉴别李成真迹的权威,当时李成画作肯定也很流行,所以就会有很多贵族收藏,他却认为贵族收藏的画迹都是假的,之后便下了结论,所以“无李论”的真正意义是无李真迹流传论。 那么李成的真迹在当时到底是一个什么状况呢,李成的画作在宋初同辈山水画家中便有最高的地位,《宣和画谱》也说“凡称山水者,必以成为古今第一”。但真迹传世极少,伪迹风行天下。因为模仿他学他画风的人太多了,如郭熙《林泉高致》 所言:“今齐鲁之士,惟摹营丘;”其实其影响范围远不止于齐鲁,以至于后来米芾便发出感叹:“李成真见两本,伪见三百本”,并且提出“无李论”,仅仅之过了半个多世纪便已经很难看到李成的真迹了。而当时惟摹李成的画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徐道宁,翟院深,李宗成。刘道醇《圣朝名画评》云:“时人议得李成之画者三人,许道宁得成之气,李宗成得成之形,院深得成之风。”他们都以模仿李成画风为主,但成就都没有超过李成。许道宁算是他们三人之中成就最高的一个,宰相张士逊曾写诗赞美他的画艺,“李成谢世范宽死,唯有长安许道宁”。《圣朝名画评》载:“后成孙宥为开封尹日,购其祖画,多误售院深之笔,以其风韵相近,不能辨尔。”李宗成比许道宁稍晚,曾与郭熙同画小殿屏风。这三人都是民间画工出身,以画为生计的人,他们惟摹李成的画风在民间得以广泛的传播,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以致于形成了统一的审美观,造成了凡求生计,必以李成画风才能速售,所以就连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

精心整理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 米芾简介: 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着名大书画家,鉴藏家。 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 画学博士。 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米芾着有《书史》、 、《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 已。”“如快剑(石斤)阵,强弩射千里,所挡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同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山谷对米芾有如此高的评价,可谓推崇备至了。 《宋史》称米芾书法:“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宣和书谱》则说:“书学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镏,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一笔,我独有四面’。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米芾和他的书画艺术风格: 米芾,北宋着名的书画家,他的书法极富天真率意的特性,他的艺术道路又不同于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求意,而是能集古出新,他开辟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另一条道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无碍居士,家居道士等,湖北襄阳(今襄樊)人,居徙居润州(今江苏 镇江),人又称“米南宫” ”是闻名遐迩的,故人又称他“米颠”。据 载:“ 的“”的书法也是 如此。 “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但其早年学书则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群玉堂帖》载其《学书帖·叙》中叙述了这个经历。他从即小开始学书,先是从唐代入手,但因唐法过于严谨,以至如“印板排算”,他逐渐地上溯魏晋,甚至更加高古。由唐至晋是米芾学书历程中一个重要特点,现存米芾最早的作品是在唐阎立本《步辇图》卷后的题名,为其29岁时所作。字形瘦长,中宫紧结,笔势内压,颇有欧、褚、柳的特点,这是他学唐的一个证明。学

(完整版)宋代书法大家米芾

宋代书法大家米芾 宋代书法大家米芾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到宋代,进入 了一个山重水复的境地。重典则、重法式的唐代书法,法度森严,已臻极致。因此,在它将中国书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的同时,也意味着给后人筑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如果继续在“尚法”的苑地里觅途,无异于拾人牙慧,很难再发掘出新的东西。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几代人的探索,宋代一些有识之士渐渐感悟到,与其追求古人无生命力的形骸,一味执着于法度,不如汲取晋唐人书法用笔之“理”和其中所表现的精神意趣,以此来表现自我,抒发性灵。遂摒弃唐法,转而崇尚意趣,而根据各自对传统的理解,因人而异地表现出来,逐步确立了宋人“尚意”书法的独特面貌。被后人称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就是“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而作为当之无愧的集大成者,米芾又是宋人“尚意”书风的杰出代表。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故《宋史·本传》说他“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宋四大书家”中, 实可首屈一指。 米芾,字元章。生于仁宗皇祜三年(1051),卒于徽宗大观元年(1107)。祖居太原,后迁襄阳(今湖北襄阳),中岁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所以《宋史·本传》亦称其为吴人。米芾的曾祖

辈以上都是武职官吏。至父亲米佐,始读书习文。母阎氏,曾因入侍英宗皇后,赠丹阳县太君。因此,米芾自幼生活在宫中。18岁后历知雍丘县、涟水军等。54岁时被召为书画学博士,旋擢任礼部员外郎,故又称“米南宫”。又有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淮阳外史、中岳外史、净名庵主、溪堂、无碍居士等别号。《四库全书总目》说他“性好奇,故屡变其称如是”。米芾有洁癖,世号“水淫”。好奇完异服,又好奇石, 见怪石辄下拜,呼石为兄。言行每每颠狂不羁,“违世异俗,每与物迕”,所以时人名之为“米颠”。 米芾7、8岁时开始书法启蒙,是从颜字入手的,这似乎是当时的风气。“宋四家”便都是由颜字入门的。米芾学书,并不好高鹜远,从楷书大学人手, 由浅渐深,追溯上古。并且不专一家,择善而从,有长即学,遇短即舍,采取广收博取的办法。最后才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故《海岳名言》云:“壮岁未能立家, 人谓吾书‘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米芾10岁时为人写碑,运用古人的笔法并渗入己意,“想自成一家”。人们都称赞他的字有唐代大书法家李邕的笔法。这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不啻是很高的褒奖。而米芾却觉得作品象别人的面貌是很不成功的。可见他很早就有创新意识。但耐人寻味的是,米芾却从此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集古字”生涯。 与历史上许多艺术大师一样,米芾对传统进行了全面的

米芾名帖欣赏

米芾名帖欣赏 作者:米芾来源:拙风文化网 米芾《淡墨秋山诗帖》纸本行书29.1×31.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淡墨秋山诗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 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米芾《道林诗帖》纸本行书30.l×42.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鉴藏印记:“采秀堂”(朱文)、“紫芝堂印”(朱文)、“赵礼用观”(朱文)、“吴郡董宜阳印”(白文)、“全卿”(朱文半印)、“真赏”(朱文半印)等。 释文:道林楼阁鸣(此字点去)明丹垩,杉松振老髯。僧迎方拥帚,茶细旋探檐。

米芾《法华台诗帖》纸本行书29.8×4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法华台。块圠有同色,雪深云未开。终南晴夜月,仿佛似登台。 米芾《论草书帖》纸本草书24.7×3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论草书帖》,草书九帖之五。此帖亦名《张颠(癫)帖》、《草圣帖》、《论书帖》等,草书。随笔一则,是米芾一段评论草书的手札。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米芾的草书取法晋人,从这幅草书中,可以品味出其对草书的见识。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米

芾书法颠放舒展的独特风格,我们可以看出米芾在学习古人书法方面所下的功夫。他的草书虽不如他的行书那样气势开张,但也不同凡响。 释文: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张颠(癫)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高闲而下。但可悬之酒肆。(*)光尤可憎恶也。 米芾《清和帖》行书纸本28.3×38.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清和帖》,亦称《致窦先生尺牍》。纸本,行书八行,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五月。此帖曾经项子京、笪重光等人收藏。“清和帖”是米芾的精品之一,写的潇洒超逸,不激不励,用笔比较含蓄,与其它帖比较,温和了许多,但笔划的轻重时有对比,字的造型欹侧变化,又使此帖平添了几分俊迈之气。 释文:芾启。久违倾仰,夏序清和,起居何如?衰年趋召,不得久留,伏惟珍爱。米一斛,将微意,轻鲜悚仄。馀惟加爱、加爱。芾顿首。窦先生侍右。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 米芾简介: 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著名大书画家,鉴藏家。 祖籍,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宣和年间为徽宗佶召为书画学博士。 米芾能诗擅文,书画尤具功力。篆、隶、行、草、楷各体皆能,行草造诣尤高。芾自云学过各家各派,但从其作品观之,得王献之、释智永二家最多。其书淋漓痛快,隽雅奇变,晚年书艺更达至炉火纯青之境。与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米芾著有《书史》、《画史》、《海岳名言》等,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 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轼称米芾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谷称米芾书法:“如快剑(石斤)阵,强弩射千里,所挡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同为“宋四家”的轼、谷对米芾有如此高的评价,可谓推崇备至了。 《宋史》称米芾书法:“沉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宣和书谱》则说:“书学羲之,诗

追白,篆宗史镏,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一笔,我独有四面’。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米芾和他的书画艺术风格: 米芾,北宋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书法极富天真率意的特性,他的艺术道路又不同于东坡、黄庭坚等人的求意,而是能集古出新,他开辟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另一条道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无碍居士,家居道士等,襄阳(今襄樊)人,居徙居润州(今),人又称“米南宫”。宣和年间,因书画方面成就得蔡京推荐,召为书画学博士。他一生没有担任重要的官职,一方面因为他不曾参加过科举,另一方面也因为他颠狂的个性和怪诞的举止使朝廷不能授以重任。他的“颠狂”是闻名遐迩的,故人又称他“米颠”。据《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文苑六·米芾传》载:“(米芾)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视之。而好洁成癖,至不与人同巾器。所为谲异,时有可传笑者。”类似的传闻非常多。这种性情决定了米芾强烈的个性,这与他在艺术上强烈地追求摆脱羁束的叛逆精神和力求惊世骇俗出人意表的行为是相符的。不仅是他的诗文和他开宗之派的“米家山水”如此,连他自认为“一混二王恶体,照耀皇宋千古”的书法也是如此。 米芾之书,轼称之为“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

米芾技法十讲

浅析米芾作品中“侧”的写法 作者: 郭名高 侧,“永”字八法之一,指点的写法。《书苑菁华.永字八法详说》云:“侧不言点而言侧,何也?论曰:谓笔锋顾右,审其势险而侧之。故名侧也。”就书写而言,陈思又曰:“侧不得平其笔,当侧笔就右为之。口诀云:…先右揭其腕,次轻蹲其锋。取势紧则乘机顿挫,借势出之。疾则失中,过又成俗。夫侧锋顾右,借势而侧之,从劲轻揭潜出,务于勒也。?”古人所言“侧”在米芾作品中多有出现,如图(1): 但“侧”的写法又不仅如此。王羲之《笔势论》云:“夫着点皆磊磊似大石之当衢,或如蹲鸱,或如蝌蚪,或如瓜瓣,或如栗子,存若鹗口,尖如鼠屎。如斯之类,名禀其仪,但获少多,学者开悟。” 现就米芾作品中常见的“侧”法作以总结,以求教于方家。 2 露珠点 裹锋起笔,围转向右下行而顿之,稍驻即提笔向左上方回锋收笔。与楷法略有不同。如图(2):

3 引天应地点 逆锋起笔下按,折笔向左,顿而提锋左下带出,多为横势,起收均有纤丝。如图(3): 4 杏仁点 蒋和《书法正宗》称其为“向上点”。其运笔方法为:裹锋左下按,顿而围转提笔向右上方回锋收笔。多居于一字的左下方,常与露珠点呼应。如图(4):

5 平点 搭锋平按,向右下方略顿,回锋收笔。此点多代替短横用之。如图(5): 6 右趯点 逆锋入笔,向左下按继而折笔蹲锋趯出,与下一画成呼应关系。如图(6): 7 坠石点 此点多逆锋入笔,行笔或左下或右上,围转下顿,回锋收笔,如高山坠石,势劲而深陷红壤,破石穿木。如图(7):

8 弯月点 逆锋起笔,按笔左下围转,提笔回锋收之。如图(8): 除此之外,米芾行书作品中又有许多“侧法”的异势现象,如“带下点”、“两向点”等,皆由以上侧法化出,在此不再一一尽述。注:参考米芾作品有《苕溪诗》、《蜀素帖》、《芾非才当剧帖》、《研山铭》、《致葛君德忱尺牍》、《箧中帖》、《李太师帖》、《与知府帖》、《适意帖》、《拜中岳帖》、《向乱帖》、《闻张都大宣》、《致知府大夫丈帖》、《清和帖》、《多景楼诗帖》、《元日帖》、《德行帖》、《伯充帖》、《砂步诗帖》。 浅析米芾作品中“勒”的写法 勒法,即横画的写法。 清代冯武《书法正传》曰:“画之祖,勒法也。状如算子,便不是书。其法初落笔锋向左,急勒回向右,横过至末,复驻锋折回,其势首尾俱

历代名家画奇石作品欣赏

历代名家画奇石作品欣赏 陈洪绶《米芾拜石图》设色绢本上海工美2007春拍成交价836万元“石奇含天地,趣雅意隽永”。奇石是大自然散落的美,是无声的诗,是不朽的画。中国历代文人墨客对奇石情有独钟,敬石、供石、赏石、写石、画石、藏石之风更是层出不穷,千百年来在我国形成了独特的石文化。中国历代向有爱石之人,而以石入画者亦层出不穷,古之赵佶、米芾、陈洪绶,近之任伯年、溥心畬、吴昌硕等皆有专画奇石佳作传世。【五代】【宋代】宋代是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的鼎盛时期,北宋徽宗举“花石纲”,成为全国最大的藏石家。由于皇帝的倡导,达官贵族、绅商士子争相效尤。于是朝野上下,搜求奇石以供赏玩,一度成为宋代国人的时尚。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如米芾、苏轼等赏石大家,司马光、欧阳修、王安石等文坛、政界名流都成了当时颇有影响的收藏、品评、欣赏奇石的积极参与者。宋微宗能书善画,尤其喜爱翰墨、花、石;他大兴土木,在皇城东北处隅筑万寿艮岳,《艮岳记》云:”石以土地之殊,风气之异,悉生长成,养于雕栏曲槛”。除了征用民间的庭苑花石来筑艮岳,还广征天下奇珍异石,选得六十五块,亲自一一予以封爵题写铭文并刻于石背,定名为“宣和六十五石”。宋代大书画家米芾是闻名古今的第一石痴,他举止颠狂,人称“米颠”,他玩石如醉

如痴,最有名的就是“米芾拜石”的故事。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米芾初入州廨,见奇石便“呼为兄弟”,见之三拜九叩,“米颠拜石”一直传为美谈。他曾在涟水为官,因当地毗邻美石产地灵壁县,因而米芾藏石很多,上佳石子,他一一品题其名,藏于雅斋,“入玩则终日不出”。遇有石中珍品,他便藏于袖中,随时取出观赏,谓之“握游”。而且在相石方面,还创立了一套理论原则,即长期为后世所沿用的“瘦、透、漏、皱”四字诀。赏石、玩石的胸襟与其性情一样阔达磊落,他仕途坎坷,颠沛流离,所到之处广泛收集奇石,得意失意,奇石总成知己,还写了许多咏石诗文。举凡山水景石、抽象石、纹理石、彩石等等,都是随兴所至,无甚拘束。以为“园无石不秀,斋无石不雅”,并首创以水圩供养、观赏纹理石。苏东坡多次提出以盘供石而不可将山水景石随意放置,此外还有“石文而丑”的论点。一次,他在扬州获得两块奇石,一块为绿色,一块为玉白,石上山峦迤逦,有云穿于山脊,他十分珍爱,就借杜甫“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诗句命名为“仇池石”。他将这双石置于案头,每日都要玩赏一番。苏东坡的这块仇池石,后来被好友、当朝驸马王诜看中,借走不还,苏东坡不让步,便提出王诜以大画家韩干所画二马交换,为了这件事,当朝几位名人都卷了进去。【元代】元代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均处低潮,赏石雅事当然也不例外。书画大家赵孟頫是当时赏石名家之

米芾简介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清远市清新县文化部门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偶然发现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墓葬。该墓是米芾的衣冠冢,还是真墓?还需要进一步考证。始修于元末或明初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清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高峰介绍,清新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员在该县秦皇山一带考察时,偶然发现一座古墓,墓碑上刻有“米元章”3个石刻大字▼ 米芾【mǐ f】(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曾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无为知军(遇石称兄就是在这里发生的)。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 米芾纪念馆(米公祠),于1956 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该纪念馆位于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沿江路的西段,原名“ 米家庵” ,是纪念北宋书画家、鉴赏家米芾而建的祠宇。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代四大书法家。米公祠始建无考,《襄阳县志》载:元末明初毁于▼ 介绍米芾自幼爱好读诗书,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资聪慧,六岁时能背诗百首,八岁学书法,十岁摹写碑刻,小获声誉。十八岁时,宋神宗继位,因不忘米芾母亲阎氏的乳褓旧情,恩赐米芾为秘书省校字郎,负责当时校对,订正讹误。从此开始走上仕途,自到1107年卒于任。米芾一生官阶不高,这与他不善官场逢迎,又为人▼ 家庭背景米芾五世祖米信,宋初勋臣。《宋史》卷261有传,淳化五年(994年)卒,六十七岁。高祖、曾祖多系武职官员。芾父字光辅,官左武卫将军(一说米芾父名“佐”,徐邦达《米芾生卒年岁订正及其它二三事考》中认为后世称“父佐”当误。依据是米芾之孙米宪辑录《宝晋斋山林集拾遗》卷首附载的《故南宫舍人米公墓▼ 装癫索砚米芾喜爱砚台至深,为了一台砚,即使在皇帝面前也不顾大雅。一次宋徽宗让米芾以两韵诗草书御屏,实际上也想见识一下米芾的书法,因为宋徽宗也是一个大书法家,他创造的“瘦金体”也是很有名气的。米芾笔走龙蛇,从上而下其直如线,宋徽宗看后觉得果然名不虚传,大加赞赏。米芾看到皇上高兴,随即将皇上心爱的砚

米芾《蜀素帖及技法》

米芾《蜀素帖及技法》 宋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他的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上一新台阶,为画史所称道。米芾究竟以书为尚,还是以画为尚,史家各有侧重。米芾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收藏宏富,涉猎甚广,加之眼界宽广,鉴定精良,所著遂为后人研究画史的必备用书。有《宝章待访录》、《书史》、《画史》、《砚史》、《海岳题跋>等。《宝章待访录)成书于元佑元年(1086)八月,分为“目睹”“的闻”两大部分,所录八十四件晋唐品,开后世著录之先河,影响颇大,甚至有专门模仿此书体例的论著,如明张丑撰《张氏四表》。《书史》则更为详实,为后世鉴定家的依据之一。《海岳》一书主要叙述自己的经验心得,十分中肯。该书一般认为是后人辑录米论而在成。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虽然画迹不传于世,但书法作品却有较多留存。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 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是北宋四大家的杰出代表。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 米芾简介: 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着名大书画家,鉴藏家。 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宣和年间为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 米芾能诗擅文,书画尤具功力。篆、隶、行、草、楷各体皆能,行草造诣尤高。芾自云学过各家各派,但从其作品观之,得王献之、释智永二家最多。其书淋漓痛快,隽雅奇变,晚年书艺更达至炉火纯青之境。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米芾着有《书史》、《画史》、《海岳名言》等,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 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苏轼称米芾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黄山谷称米芾书法:“如快剑(石斤)阵,强弩射千里,所挡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同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山谷对米芾有如此高的评价,可谓推崇备至了。 《宋史》称米芾书法:“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宣和书谱》则说:“书学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镏,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一笔,我独有四面’。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米芾和他的书画艺术风格:

米芾,北宋着名的书画家,他的书法极富天真率意的特性,他的艺术道路又不同于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求意,而是能集古出新,他开辟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另一条道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无碍居士,家居道士等,湖北襄阳(今襄樊)人,居徙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又称“米南宫”。宣和年间,因书画方面成就得蔡京推荐,召为书画学博士。他一生没有担任重要的官职,一方面因为他不曾参加过科举,另一方面也因为他颠狂的个性和怪诞的举止使朝廷不能授以重任。他的“颠狂”是闻名遐迩的,故人又称他“米颠”。据《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文苑六·米芾传》载:“(米芾)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视之。而好洁成癖,至不与人同巾器。所为谲异,时有可传笑者。”类似的传闻非常多。这种性情决定了米芾强烈的个性,这与他在艺术上强烈地追求摆脱羁束的叛逆精神和力求惊世骇俗出人意表的行为是相符的。不仅是他的诗文和他开宗之派的“米家山水”如此,连他自认为“一混二王恶体,照耀皇宋千古”的书法也是如此。 米芾之书,苏轼称之为“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米芾的书上追晋人的风度,但其早年学书则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群玉堂帖》载其《学书帖·叙》中叙述了这个经历。他从即小开始学书,先是从唐代入手,但因唐法过于严谨,以至如“印板排算”,他逐渐地上溯魏晋,甚至更加高古。由唐至晋是米芾学书历程中一个重要特点,现存米芾最早的作品是在唐阎立本《步辇图》卷后的题名,为其29 岁时所作。字形瘦长,中宫紧结,笔势内压,颇有欧、褚、柳的特点,这是他学唐的一个证明。学晋人,他采取“集古字”的方式,即从晋人书法中一个字一个字地临摹,故其临摹功夫很深,常能以假乱真。在风神上,他

中国历史十大书法家 最有代表性 按时间顺序排名

中国历史十大书法家(最有代表性,按时间顺序排名) 钟繇 王羲之 褚遂良 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 怀素 米芾 赵孟頫 董其昌 历史上的女书法家: 王羲之的草、楷、行书,千古景仰。他的老师是东晋着名的女书法家,姓卫、名铄,人称卫夫人。卫夫人学习王国时钟繇的书法,达到了升堂入室的地步。她的代表作是《古名姬帖》小楷。其笔法古朴肃穆,体态自然,是楷书中的上品。 在卫夫人之前,还有一位女书法家。她就是以《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等驰名的东汉末年的女诗人蔡文姬。她名叫琰,文姬是她的字。她父亲蔡邕,在文学和书法上造诣很深。蔡文姬继承家学,在书法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唐、宋、元、明,也出现不少女书法家。唐代的女书法家有吴采鸾、薛涛、武则天。吴采鸾所书小楷,很有钟繇、王羲之的笔意,遒劲古雅,可与卫夫人媲美。薛涛所书《陈思王美女篇》,行书,笔势跌宕秀逸。武则天书写草体,书法婉约。宋代女书法家有朱淑真,所书小楷,端庄精劲,深得王羲之笔法。管道升是

元代女书法家。字仲姬,她是赵孟俯的妻子,赵孟俯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工书善画,书法为元代宗师。 管道升刚嫁给赵孟俯的时候,她的书法比丈夫还好,后来赵孟俯迎头赶上了,并超过了妻子。管道升写的《梅花》赋小楷,清丽幽闲。 魏晋南北朝:曹操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索靖卫恒卫夫人谢安王珣薄绍之萧思话萧衍王荟王僧虔王志王慈羊欣 隋唐五代 : 智永贺知章张旭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李邕徐浩怀素孙过庭柳公权杨凝式 宋辽金: 李建中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蔡京欧阳修林逋赵佶薛绍彭白玉蟾朱熹张即之吴琚文天祥 元代赵孟頫杨维桢鲜于枢倪瓒邓文原康里巎巎饶介冯子振张雨柯九思明代: 董其昌王铎文徵明祝允明徐渭王宠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陈淳陈献章陈继儒陈洪绶憨山蔡羽唐寅米万钟莫是龙沈度沈粲宋克孙慎行释担当文彭解缙邢侗姚绶张弼 清代: 傅山八大山人伊秉绶金农邓石如何绍基吴昌硕顾炎武石涛宋曹查士标郑簠包世臣巴慰祖陈鸿寿铁保莫友芝张照周亮工高凤翰郑燮汪士慎李鱓黄慎梁巘刘墉王文治钱沣万经龚贤丁敬黄易赵之谦翁同龢翁方纲吴让之徐三庚吴大徵沈曾植曾国藩张裕钊俞樾杨守敬姚鼐蒲华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 中国历史上的三位奸臣书法家 蔡京、秦桧、严嵩虽堪称书法大家,但因他们的奸邪而被废字, 故书法作品留传下来的极少。

北宋米芾书法十四帖欣赏

北宋米芾书法十四帖欣赏 柴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米芾一个恪守法度却潇散奔放的人,一个高雅清新却痛快淋漓的人,米芾肆意游走笔尖,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全然飘逸、气势豪迈,险而不怪,奇正相生,千古唯有此人。看完这14帖,你不爱他都难…1、米芾《陈揽帖》,纸本,行书,纵25.9厘米*横20.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昨日陈揽戢戢之胜,鹿得鹿宜。俟之,已约束后生同人,莫不用烦他人也。轸之只如平生,十官如到部,未缘面见,欲罄绅区区也。芾顿首再拜。2、米芾《丹阳帖》(翰牍九帖之六)纸本,行草书,纵23.5厘米,横22.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译文:丹阳米甚贵,请一航载米百斛来,换玉笔架,如何早一报,恐他人先。芾顿首。此帖所致为米芾之友人。此友人乃《适意帖》中“觑一玉格,十五年不入手”之“吾友”。《丹阳帖》,《书法大辞典》称为《丹阳帖》;蔡舜宁《米芾之书学思想与书法艺术研究》称为《换玉笔架书》。此米芾“翰牍九帖”之一,此尺牍的书法风格,正是在追求以二王为代表的晋人书札作风。米芾名其居为“宝晋斋”,十分仰慕的正是晋人风流。他研习二王甚勤,尤其《蜀素帖》,后半部全从右军《兰亭》中来。但他最为倾心的是“破体”的小王,故《海岳名言》有谓:“子敬天

真超越,岂父可比也。”落笔痛快,气势开张,英俊豪迈,更契合于米芾的性格。《丹阳帖》的写法就和献之笔札相近。但是,既经“重法”的唐代,提按已是普遍的笔法,兼之米芾个性强烈,字势愈加跌宕,用笔更形起落,牵丝显露,出锋锐利,真是“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大胆而泼辣,尺素之间亦使出了浑身解数.这与二王的散淡就有了距离.米芾毕竟还是米芾,米字到底还是米字,他能著名书史,开宗立派,不是 没有缘由的。3、米芾《甘露帖》,纸本,行书,纵35.5厘米,横50.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芾顿首再启。弊居在丹徒行衙之西,翛闲堂、漾月、佳丽亭在其后,临运河之阔水。东则月台,西乃西山,故宝晋斋之西为致爽轩。环居桐柳椿杉百十本,以药植之,今十年,皆垂荫一亩,真一亩之居也。四月末,上皇山樵以异石告,遂视之。八十一穴,大如碗,小容指,制在淮山一品之上。百夫运致宝晋桐杉之间。五月望,甘露满石次,林木焦苇莫不沾,洁白如玉珠。郡中图去,至今未止。云欲上,既不请,亦不止也。芾顿首再拜。4、米芾《烝徒帖》纸本行书纵29.9厘米横31.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芾烝徒如禁旅严肃,过州郡,两人并行。寂无声,功皆省三日先了。蒙张都大、鲍提仓、吕提举、壕寨左藏,皆以为诸邑第一功夫。想闻左右,若得此十二万夫自将,可勒贺兰。不妄、不妄。芾皇恐。5、米芾《知府帖》(又称《长者帖》),纸本,行书,纵29.8厘

浅谈米芾书法特点与个性

《谈艺录》 --浅谈米芾书法特点与个性特征 -向红 近些两年来,在业余之时对米芾书法进行了一些肤浅的研习,通过研习,使其对米芾书法不俗的风格与他傲慢的个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自古代以来,一直有“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的说法。清代刘熙载云:“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阐释了书法风格与书家的性格、性情之间的关系。古时候常常以一个人的书法和诗文来看整个人,通过书风、文风来评价一个人的外表、学识、个性、品行、德行甚至前程等。 米芾,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被世人称之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书法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二是造型上。“险、绝”,侧倾的体势,险不怪、稳不俗,欲左先右,欲扬先抑,有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三是用笔上。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

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的书法特征正是他不俗的个性的体现。米芾的个格一个字,那就是“颠”,狂妄自负。其实“颠”是米芾的内心矛盾的外在表现。曹宝麟师指出:“只有了解到米芾性格中的双重性,即真率和矫饰、狂傲和谦卑、坦诚和隐瞒等等首鼠两端的表现,才能来谈论他的书法和书论”,这一观点就表明了米芾的书法、书论特色确实与其心理矛盾有密切联系。米芾的心理矛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自己期望得到他人肯定甚至期望自己有权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其出身的冗浊而在现实中这种期望又得不到满足,这一巨大的心理落差使其内心始终无法平衡,因而他采取了异于常人的言行来向世人表明自己的能力。在一般人看来,米芾的这种行为和言论就是“颠”、“狂妄”。 米芾的性格之所以“颠”、“狂妄”。主要是因为他不凡的成长环境和不平常的人身经历所致。米芾出生在一个祖先“多以武干官显”的家庭。米莆自幼聪慧,六岁日读律诗百首,过目成诵,七岁即学颜真卿书法,但并未通过科举考试途径入仕,而是“以母侍宣仁后藩邸旧恩”步入官宦生涯。在文人雅士中间,米芾文不及东坡,诗逊于山谷,心中不免自卑。而在官场上,米芾既缺乏过人的手腕,又没有可靠的后盾。生活在抑武扬文的宋代和出生在以武发家的家庭的米芾,自然也是不幸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米芾,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