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列表显示

列表显示

列表显示
列表显示

列表

单选按钮按钮

Excel工作表的建立和编辑等基本操作

E x c e l工作表的建立和编辑 等基本操作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Excel工作表的建立和编辑等基本操作(2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excel的使用,初步了解工作表的建立和编辑操作。 教学重点: 工作表的数据输入(包括不同文本、数值、日期等类型,有规律数据的输入,公式的编辑),工作表的格式设置(包括字体、对齐、边框和图案的设置)。 教学难点: 电子表格自动填充和公式编辑、函数应用。 上机任务 2

任务一:建立一个成绩表并简单设置格式 1、运行Excel,创建一个工作簿文件,文件命名为“学生成绩.xls”; 2、在sheet1中输入如下图所示的数据。注意,学号采用自动填充的功能快速输入; 3

3、在第1行上面插入一行,在A1单元格中输入标题“2009级学生入学成绩表”,将A1到I1单元格合并居中,设置标题为黑体、16号字、红色,单元格背景色为浅黄色; 4

4、在学号为“20080008”的记录前插入一行,任意输入数据。 5、删除学号为“20080006”的那一行。 6、将所有学号中的“2008”改为“2009”。 7、运用函数或公式计算出每个学生的“总分、平均分”,填入相应的单元格中。 8、分别在A11和A12单元格输入“最高分”、“最低分”,求出所有学生中各门课程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填入相应的单元格中。 9、设置表中各单元格水平居中对齐、垂直居中对齐。 10、设置第1行的行高为30,其余各行行高为16;列宽为“最适合的列宽”。 11、设置平均分列中的数值格式为保留2位小数位数。 5

顺序表的建立及其基本操作技巧

山东师范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数据结构班级:2016级通信2班实验序号: 1 姓名:韩明达 学号: 201611030230 实验日期:9.17 题目: 顺序表的建立和运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C语言的上机环境,进一步掌握C语言的结构特点。 (2)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定义及基本运算 二、实验环境 Windows10,Visual Studio 2017 三、实验内容及实施 实验内容 1、建立一个顺序表,输入n个元素并输出; 2、查找线性表中的最大元素并输出; 3、在线性表的第i个元素前插入一个正整数x; 4、删除线性表中的第j个元素; 5、将线性表中的元素按升序排列; 【程序流程图】

【程序】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MAXSIZE 100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OVERFLOW -2 typedef struct { //定义顺序表结构 int data[MAXSIZE]; //存储空间的基地址; int length; //当前表长 }SqList; int InitList(SqList &L) //初始化顺序表 { L.length = 0; //当前长度为0 return OK; } void ShowList(SqList &L) //显示顺序表 { cout << "您构建的顺序表为:" << endl; //提示int i; for (i = 0; i < L.length; i++) { cout << L.data[i] << " ";

Excel工作表的建立和编辑等基本操作

Excel工作表的建立和编辑等基本操作(2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excel的使用,初步了解工作表的建立和编辑操作。 教学重点: 工作表的数据输入(包括不同文本、数值、日期等类型,有规律数据的输入,公式的编辑),工作表的格式设置(包括字体、对齐、边框和图案的设置)。 教学难点: 电子表格自动填充和公式编辑、函数应用。 上机任务 1

任务一:建立一个成绩表并简单设置格式 1、运行Excel,创建一个工作簿文件,文件命名为“学生成绩.xls”; 2、在sheet1中输入如下图所示的数据。注意,学号采用自动填充的功能快速输入;2

3、在第1行上面插入一行,在A1单元格中输入标题“2009级学生入学成绩表”,将A1到I1单元格合并居中,设置标题为黑体、16号字、红色,单元格背景色为浅黄色; 4、在学号为“20080008”的记录前插入一行,任意输入数据。 3

5、删除学号为“20080006”的那一行。 6、将所有学号中的“2008”改为“2009”。 7、运用函数或公式计算出每个学生的“总分、平均分”,填入相应的单元格中。 8、分别在A11和A12单元格输入“最高分”、“最低分”,求出所有学生中各门课程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填入相应的单元格中。 9、设置表中各单元格水平居中对齐、垂直居中对齐。 10、设置第1行的行高为30,其余各行行高为16;列宽为“最适合的列宽”。 11、设置平均分列中的数值格式为保留2位小数位数。 12、为该表增加表格线(不包括标题行),内网格线为最细的实线,粉红色;外框线为最粗的实线,橙色。 4

13、将第2行的所有字符的字体设置为楷体、加粗,字号为14,颜色设置为红色,填充背景色为青绿色。 14、对“张三”插入批注,批注为“该生已转专业。” 15、把sheet1命名为“入学成绩表”; 16、保存文件并提交作业。 参考效果图如下: 5

数据库与表的基本操作

第四章数据库与表的基本操作 实验4-1 数据库及表的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创建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方法。 2.熟练掌握创建表结构和输入记录的操作方法。 3.熟练掌握修改表结构、浏览和修改表记录数据的操作。 4.熟练掌握建立索引的操作。 5.掌握创建表间联系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创建数据库 【实例4-1】在实验2-1所建立的“教学管理.pjx”项目中,创建一个“学生成绩.dbc”数据库。 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教学管理.pjx”项目。 (2)在“项目管理器”窗口中,选择“数据库”,然后单击“新建”按钮,打开“新建数据库”对话框,单击其中的“新建数据库”按钮,打开“创建”对话框,如图4-1所示。 图4-1“创建”对话框 (3)在“保存在”文本框中,选择保存数据库的文件夹“程序VX”;在“数据库名”文本框中,输入数据库名称“学生成绩”。 (4)单击“保存”按钮,即在指定位置建立一个“学生成绩.dbc”数据库文件。 此时,在VFP主窗口中弹出一个“数据库设计器”窗口,同时还激活了“数据库设计器”工具栏,如图4-2所示。

18 数据库应用学习与实训指导 图4-2“数据库设计器”窗口 2.创建数据表 【实例4-2】在“教学管理.pjx”项目中,创建学生表(Student.dbf)、成绩表(Grade.dbf)、课程表(Course.dbf)、授课表(Teach.dbf)和教师表(Teacher.dbf)。各个表的结构和数据记录如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4-9、图4-10、图4-11和图4-12所示。 图4-3学生表(Student.dbf)的结构 图4-4学生表(Student.dbf)的记录浏览窗口

顺序表的基本操作

顺序表的基本操作 /*sqList.h 文件*/ #define LIST_INIT_SIZE 50 /*初始分配的顺序表长度*/ #define INCREM 10 /*溢出时,顺序表长度的增量*/ #define OVERFLOW 1 #define OK 0 #define ERROR -1 typedef int ElemType; /*定义表元素的类型*/ typedef struct SqList{ ElemType *elem; /*存储空间的基地址*/ int length; /*顺序表的当前长度*/ int listsize; /*当前分配的存储空间*/ }SqList; /*sqListOp.h 文件*/ #include "Sqlist.h" int InitList_sq(SqList &L); //顺序表创建函数定义 void FreeList_sq(SqList &L); //顺序表销毁函数定义 int ListInsert_sq(SqList &L, int i, ElemType e); //在顺序表的位置i插入元素e void PrintList_sq(SqList &L); //遍历并输出顺序表所有元素 int ListDelete_sq(SqList &L, int i,ElemType &e); //删除顺序表第i个元素的 bool ListEmpty(SqList &L); //判断顺序表是否为空 int LocateElem_sq(SqList L,ElemType e); //在顺序表里查找出第1个与e相等的数据元素位置 //已知线性表La和Lb的元素按值非递减排列 //归并后的La和Lb得到新的顺序线性表Lc,Lc的元素也是按值非递减排列 void MergeList_sq(SqList La,SqList Lb, SqList &Lc); /*sqListOp.cpp文件*/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qlistOp.h" //创建顺序表 int InitList_sq(SqList &L) { L.elem = (ElemType*)malloc(LIST_INIT_SIZE*sizeof(ElemType)); if (!L.elem) exit(OVERFLOW); /*初始化失败,返回0*/ L.length = 0; /*置空表长度为0*/

Word表格基本操作与Excel

Word的基本操作 1.创建表格的方法 (1)“表格”菜单→插入→表格或“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上“插入表格”按钮。 (2)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插入表格”按钮 (3)“表格”菜单→绘制表格(“表格与边框”工具栏中使用铅笔绘制表格) 2.选择表格 (1)菜单选择 “表格”菜单→选定→行(列)/单元格/表格 (2)鼠标选择 1)选择行/列 指针移到行/列前→单击左键 2)选择单元格 指针移到单元格左侧,出现黑色斜箭头时单击左键 3)选择整张表 指针移到表格左上角,出现十字箭头时单击左键 3.插入和删除行/列 选定一(多)行/列→“表格”菜单→插入行/列 选定要删除的行/列→“表格”菜单→删除→删除行/列 4.表格格式化 (1)调整行高/列宽

1)手动调整:鼠标拖行线/列线 2)精确调整:选定行/列→表格→表格属性→行/列选项卡→指定行高/列宽 3)最适合的列宽:双击列与列间的分隔线或双击表格最左侧的边框线 4)平均分布各行各列:表格→自动调整→平均分布各行/各列(“表格和边框”工具栏→平均分布各行/各列) (2)合并单元格 选中几个小的单元格→表格→合并单元格 (3)拆分单元格 选中一个单元格→表格→拆分单元格 (4)设置文本在单元格中的对齐方式 右击选中的单元格→单元格对齐方式→中部居中(水平和垂直都居中) (5)边框和底纹 1)选中表格/单元格→“格式”菜单→边框和底纹 2)表格和边框工具栏→“边框”、“底纹”按钮 3)局部用铅笔画 (6)行与行/列与列的交换: 1)选中整行/整列→按住左键拖动第一个单元格到相对的单元格。 2)插入空行/空列→交换位置

(7)表格自动套用格式 选中表格→“表格”菜单→表格自动套用格式(8)表格和文字的相互转换 选中表格/文字→“表格”菜单→转换 (9)绘制斜线表头 1)使用铅笔绘制 2)“表格”菜单→绘制斜线表头 5.Word文档单元格对齐方式(设置单元格文字垂直和水平居中) 选中对象后点右键->单元格对齐方式->选择中间的选项 6生成目录 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目录 7.设置边框的样式 格式->边框和底纹->边框->(设置边框线型、颜色、宽度)8.设置字体效果(删除线、空心、上标、下标、阴影等等) 格式->字体->字体(N) 或选中文字->右键->字体9.添加水印 格式->背景->水印 10.设置背景图片 格式->背景->其他填充效果->图片

实验1: 数据库、表的创建及基本操作

实验1 数据库、表的创建及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掌握数据库的建立。 2、掌握表的建立。 3、掌握表的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 1、建立一个“学生管理”数据库。 2、在“学生管理”数据库中建立一个“学生表”。 3、对学生表进行各种操作。 【实验步骤】 1、建立“学生管理”数据库: (1)首先在E:盘上建立一个个人文件夹,文件夹名为你的“班级姓名”。 (2)启动Visual FoxPro 6.0。 (3)单击【文件】---【新建】命令。 (4)选择【数据库】,单击【新建文件】按钮。 (5)选择保存位置为你的个人文件夹,输入数据库文件名“学生管理(XSGL)”,单击【保存】,完成数据库文件的建立,同时打开了该数据库。 2、创建“学生表”表结构: (1)单击“文件”菜单的【新建】---【新建表】按钮(这是自由表);如果是在数据库中“新建表”或“添加表”则为数据库表。 (2)输入表文件名“学生情况表(XSQK).dbf”,单击【保存】,打开表设计器。 (3)表设计器中选择【字段】选项卡,依次输入各字段的各项内容: 字段名类型宽度小数位数索引NULL 系部(dpt) 字符型10 学号(st_no) 字符型8 姓名(st_name) 字符型 6 年龄(st_age) 数值型 2 0 性别(st_sex) 字符型 2 出生日期(date) 日期型8 是否团员(com) 逻辑型 1 备注(memo) 备注型 4 (4)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学生表结构的创建。 3、输入学生表的记录: (1)打开表的编辑窗口,在【显示】菜单中选择【追加模式】。 (2)在表的编辑窗口中依次输入各记录的数据: 系部学号姓名年龄性别出生日期是否团员备注 经济系20020323 张扬21 男09/10/82 T memo 计算机系20010511 李芳22 女09/01/81 F memo 英语系20031020 朱卫国20 男09/25/80 F memo 管理系20031514 杨磊20 男08/25/82 T memo 经济系20030345 刘亚茹21 女09/01/81 F memo

实验2-1、基本表的创建与约束机制

实验2-1、基本表的创建与约束机制

2020-04-19 by 黄玉兰实验二基本表的创建与约束机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QL语言的基本语法 2、掌握T-SQL语句创建、修改表的方法及建立约束的方法 3、掌握使用SSMS创建、修改表的方法及建立约束的方法 4、掌握T-SQL语句对表中数据进行操作 5、会利用SSMS对表中数据进行操作 6、理解并掌握五种约束机制的基本概念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在SQL Server 2005中用SSMS和T-SQL 语句两种方式建立并管理数据库,进行实验所要求的各种操作,所有的SQL操作均在以自己姓名命名的数据库里进行,请完成下列操作。 【基本知识拓展,请认真阅读,完成并理解实验任务】 (一)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①数据库文件 SQL Server 2005中的文件通常有两种类型:逻辑文件名和物理文件名。 1、逻辑文件名是在所有T-SQL语句中引用物理文件时所使用的名称。逻辑文件名必须符合标识符的命令规则,而且数据库中的逻辑文件名必须是唯一的。 2、物理文件名是包括目录路径的物理文件名。它必须符合操作系统的命名规则。逻辑文件名和物理文件名是一一对应的,其对应关系由SQL Server系统来维护。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文件有3类:(1)主数据文件(也称主文件):主数据文件主要用来存储数据库的启动信息、部分或全部数据,是数据库的关键文件。主数据文件是数据库的起点,包含指向数据库中其他文件的指针。每

2020-04-19 by 黄玉兰个数据库都有一个主数据库文件。主数据库文件推荐扩展名为.mdf。 (2)次要数据文件(也称辅助数据文件):除主数据文件以外的所有其他数据文件都是次要数据文件。用于存储主数据文件中未存储的剩余数据和数据库对象。一个数据库可以没有,也可以有多个次要数据文件。次要数据文件推荐扩展名为.ndf。 (3)事务日志文件(简称日志文件):存放用来恢复数据库所需的事务日志信息,每个数据库必须有一个或多个日志文件。事务日志文件推荐扩展名为.ldf。 ?一般情况下,一个数据库可以只有一个主数 据库文件和一个事务日志文件组成,如果数 据库很大,则可以设置多个次要数据文件和 多个日志文件,并将它们放在不同的磁盘 上,以便提高数据存取和处理的效率。?【注意】SQL Server 2005不强制使用文件 扩展名,但使用上述推荐扩展名,有利于标 识文件的各种用途和类型。 ②数据库的分类 系统数据库 依次打开SSMS中“对象资源管理器”对话框中的“服务器”|“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文件夹,可以看到4个系统数据库,如图2-1所示。 1.SQL Server 2005系统数据库分别是master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