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cdr京东篇:成长股明星面临低增长“新常态”

cdr京东篇:成长股明星面临低增长“新常态”

cdr京东篇:成长股明星面临低增长“新常态”
cdr京东篇:成长股明星面临低增长“新常态”

CDR京东篇:成长股明星面临低增长“新常态”?

作为首批CDR股票之一,京东即将回归国内市场。本系列文章旨在帮助读者梳理京东在美上市以来海外市场所关注的重要议题及未来的公司驱动因素,帮助投资者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投资。本文是系列文章的上篇,旨在从公司卖方报告角度梳理相关核心议题。

图一:京东上市以来重要事件节点

一、卖方研报梳理,京东到底看什么

回顾京东上市以来的历史,卖方看好京东的主要理由包括三个方向:行业时机、公司行业地位以及独特的物流部门。在这里选出具有代表性的4篇卖方研报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公司。

1、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将迎来整体高速发展期(公司于2014年上市),而京东作为中国B2C行业的老二,将有望抓住这段爆发时期。

相关研报:

《京东在PC电商巅峰时刻上市将获溢价》/2014-02-07/广发证券欧亚菲

2、公司本身属于中国B2C行业的领先者,其对标亚马逊的经营模式使其估值产生相当大的想象空间

相关研报:

《The rising cost of market share gains》/2014-10-29/德意志银行Alan Hellawell III、Vivian Hao

《京东:电商龙头,科技助力持续增长》/2018-04-04/中信

证券许英博、周羽

3、公司在物流方面的优势将为公司本身业务提供助力,公

司盈利前景可期。

相关研报:

《电商巨头合纵连横,物流开放迎来发展》/2017-10-26/东

北证券李强、罗贤飞

二、卖方研报节选画重点,这些才是京东的关键点

京东崛起的时机

《京东在PC电商巅峰时刻上市将获溢价》/2014-02-07/广

发证券欧亚菲

京东的崛起有其大环境上的因素。广发在之前的报告中认为,随着互联网和网购不断普及(2014年我国互联网网民、网

购用户分别将达6.7、3.5亿,14-17年网购用户增速将向10%中枢靠拢),新增网购用户对网购市场增速的直接驱动正逐

渐减弱:2014年中国网购增速将达32%,到2017年将放缓至15%,已经远离2012年前长达10年CAGR50%以上的

高增长区间,这与美国市场2003年情况相似(美国网购市

场约领先中国8年)。未来网购市场增长驱动将主要靠强购

买力用户的增加,还有网购金额和购买频次的提高。而随着网购市场的不断成熟,强调品质、物流、服务等客户体验的B2C电商不断壮大,消费者开始重视品质和购物体验,导致B2C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B2C市场的寡头格局

《京东:电商龙头,科技助力持续增长》/2018-04-04/中信证券许英博、周羽

中信证券则在其前瞻性报告中阐述了京东的行业地位及行

业优势。其认为伴随着中国零售电商正在步入成熟期,天猫、京东形成第一梯队,持续4年把持70%的市场份额,竞争壁垒稳固,各主流电商市场份额基本稳定,新进入者门槛极高。阿里京东的寡头格局已经形成。

在数据方面,京东GMV体量大约与天猫形成1:1.64,稳居国内B2C市场第二(第一名天猫市场占有率为57.7%),持续性的吞并其他B2C电商份额(国美、当当)。

对标亚马逊?但京东亚马逊其实大不同

《The rising cost of market share gains》/2014-10-29/德意志银行Alan Hellawell III、Vivian Hao

作为首次覆盖报告,德银在报告中对京东估值及相关风险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其将京东与亚马逊进行的对比的部分。虽然中概零售股(当当网开始)一向喜欢把亚马逊作为自己的估值对标公司,但德银在报告中还是

点出二者本质的不同。

与亚马逊相比,德银认为京东GMV来自第一方自营销售的比重还是过大(14年数据),GMV占比超6成(与之相对应亚马逊的第一方与第三方的GMV占比则为50% VS 50%)同时在毛利率方面(市场焦点),京东整体10%的毛利率(2013年数据)要远低于亚马逊24%的零售销售毛利率(扣除亚马逊云服务AWS),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亚马逊能够在其第三方销售业务以更高的价格收取佣金费用。

同时亚马逊云服务(AWS)高达85%的毛利率也使得亚马逊的整体毛利率进一步好于京东(2014年2季度数据显示亚马逊20%的营收来自AWS,而与之对应京东同期的服务及其他费用营收占比只有5.6%)。

德银认为亚马逊云服务(AWS)业务的存在实际上才是亚马逊与全球其他在线零售商的关键区别点,而京东第一方销售业务的低毛利率则是由于中国过于激烈的竞争环境所致。德银认为(2014年)随着京东的高速增长,其有机会增加其第三方业务GMV占比(毛利率?)同时提高其科技类相关业务营收。

京东物流到底好在哪?

《电商巨头合纵连横,物流开放迎来发展》/2017-10-26/东北证券李强、罗贤飞

东北证券在其研报中系统讨论了京东物流的几点优势。

首先,京东物流服务优质,长期领先同行,向来是京东的重要竞争优势。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8月京东的有效申诉率在主要快递公司中排名第二低,仅高于苏宁其次,覆盖范围广泛,大件和中小件已实现中国大陆所有行政区县全覆盖。

分布式仓储体系助力京东实现快速配送。仓储布局是京东物流的核心。京东利用分布广泛的仓库,把商品放在离用户足够近的地方,从而使用户在下单后不久就能得到货物,这是一种以空间换时间的做法。

而在效率方面,京东的仓储规模和布局与苏宁相当,业务量远高于苏宁(不含天天),同时时效服务丰富且覆盖范围广,92%配送订单当日达和次日达。

三、业绩跟踪与估值:京东最近的日子不好过

图二:京东目标价和及股价变动

图三:京东卖方评级占比变动

表格一:卖方评级汇总

以上为所有市场上对于京东评级意见的汇总,可以看出在经历了最近的两个财报季后,卖方市场对于公司的担忧开始增加(中性评级个数开始增加,目标价回调)。

从各家的财报点评内容以及电话会的问题上看,市场的关注

点主要集中在2方面:因物流投资而导致高成本投入(压低利润率)还要持续多久?;公司的高增长什么时候才能恢复?

以最新下调评级的中金及摩根大通为例,两家投行都在其最新的点评中对上述的两个问题表达了担忧。

在增速方面(通过GMV衡量),中金分析师吴越认为随着行业增速下滑,京东的优势品类如3C 等正面临增速放缓的结构性问题(例如在手机方面相关的销量已经呈现下降趋势,而主要的机型渗透率及耐用性也达到较高水平)。

而阿里巴巴强迫商家二选一的举措对京东女装品类的销售

影响将在未来几个季度持续(2018 年1 季度京东女装GMV 同比下滑,而去年同期同比增长高达90%)。京东的潜在市场规模正在收缩,这主要因为阿里巴巴和腾讯等竞争对手不断布局线下零售场景,为线下零售注入新活力,挤压京东从线下抢夺份额的潜在市场。

而在物流方面,摩根大通分析团队认为对于物流持续性的投资将使得京东的毛利率持续性的承压(其测算认为1季度相关毛利率因此被拖累100个基点)。

同时,虽然京东在物流方面持续性的大投入(去年4季度增加仓库81个,今年1季度增加仓库29个),同时对于物流业务的未来雄心万丈(刘强东认为未来只有京东和顺丰两家物流能活下来,其他的物流公司将高度依赖平台),但考虑

到阿里巴巴在菜鸟方面的巨大投入以及京东物流本身依然处于较为早期的发展阶段,在阿里未来的竞争之下,其前景其实是不明朗的。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张宇 《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5日10 版)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重要特点。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趋势和要求,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进行战略谋划,不断开拓发展的新境界。 增长速度的变化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既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客观趋势,又体现了我国宏观调控目标新的取向。 从经济运行的客观趋势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放缓,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随着资源生态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高增长难以为继。从宏观调控的目标取向看,在新常态下,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宏观调控的目标要适应这种转变,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使中国经济大船能行稳致远。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现在增长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聚集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都达不到的,仍然是位于世界前列的、富有前景的增长。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此,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必须保持6.5%以上,这样才能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是有充分条件的。我国目前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条件下,要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调控政策,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努力实现中高速增长的目标。 经济结构的优化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趋势加快。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2013年后消费贡献率增幅明显,由2013年的50%增长到2015年上半年的60%。同时,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网上购物、定制消费等方式广泛发展,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领域的消费升级逐步展开,新的商业机会不断涌现。 产业结构方面,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9.5%。2011—201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为13.2%和11.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和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城乡结构方面,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2014年城镇化率达到54.77%,每年新增城镇人口近2000万人。区域结构方面,中西部地区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重庆、贵州经济增速领跑其他省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不断拓展着区域发展新空间。 经济结构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成果。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多年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产能过剩化解,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十三五”期间,必须持之以恒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中国白酒产业结构及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酿酒业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国白酒是以含有丰富淀粉的农副产品为原料(如高梁、小麦等粮食作物),以自然微生物接种制曲,采用独特传统的固态发酵工艺酿制而成,具有自然微生物发酵而伴随产生的多种微量香气成份的蒸馏白酒。白酒作为我国特有的酒种,具有悠久的传统历史,在世界烈性酒类产品中独树一帜,足世界上六大蒸馏酒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白酒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既在满足市场和消费需求的同时,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给国民带来精神享受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国家财政积累了大量资金,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中国白酒产业结构分析 1.从白酒产量看行业结构 1949-----1991 1992----2007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国白酒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一是产业发展初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及计划经济时期),时间从1949年到1978年文革结束,29年的时间里,白酒的税收占国家税收的比例相当大,白酒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家领导人对传统白酒的发展十分重视。这一阶段白酒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白酒的技术改造取得许多突破性的工作,茅台试点、汾酒试点、周口试点等项目的开展.为白酒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五”期间白酒产量增长了69%,“六五”期间增长了57%; 二是20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阶段,我国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这期间,农业包产到户,农业快速发展,粮食过剩,同时酿酒行业进入门槛低,白酒产业得到空前高速发展.”七五”期间白酒产量增长了52%,“八五”期间增长了50.6%。“九五”初期,我国白酒产量达到历史高峰,总产量达到时801.3万吨。这种高速发展给白酒行业的规范以及市场的良性竞争带来了隐患。直到现在,我国的小酒厂依旧是多而杂的状况; 三是90年代期至今的调整发展阶段。“九五“以来,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提高白酒行业的投入产出比和综合经济效益,国家对白酒行业制定了以调控和调整为基础的产业政策,“九五”期间白酒产量下降23%.“十

进入发展新常态的2015年版_中国药典_通则_姜雄平

作者简介:姜雄平,男,硕士,主任药师 研究方向:药物分析 Tel :(010)66949167 E-mail :jiangxmp@126.com 进入发展新常态的2015年版《 中国药典》通则姜雄平1, 洪小栩2 (1.总后勤部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北京100166;2.国家药典委员会,北京100061) 摘要:介绍2015年版 《中国药典》体例,四部通则编目变革情况与通则收载概况;制剂通则与通用检测方法增订与修订的背景、主要内容、基本原理与适用范围,指导原则的增订与修订情况。关键词:通则;2015年版《中国药典》doi :10.11669/cpj.2015.20.014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2494(2015)20-1787-03 Introduction of General Chapters of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5Edition Going into the New Normal De-veloping JIANG Xiong-ping 1,HONG Xiao-xu 2(1.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 of PLA ,Beijing 100166,China ;2.Chineses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 ,Beijing 100061,China ) ABSTRACT :To introduce the stylistic rules and layout of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5Edition ,innovation of catalogue coding and general chapters frames of volume 4.Introduce the changes ,features ,revised and enlarged contents ,backgrounds ,principles and ran-ges of application of preparations and analytical methods general chapters and guides of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5Edition.KEY WORDS :general chapters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5Edition 五年铸一剑,众首翘盼的2015年版 《中国药典》[1] 终于出炉了。2015年版《中国药典》是新中国的第十版药典,也是自2000年以来第一部完整用完五年编写的药典,这标志着中国药典进入稳健发展的新常态。药典的水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药品标准的严格程度,二是标准所采用的检测方法与技术。现代药品标准对检测方法与技术的依赖与日俱增,检测方法与技术是药典水平的风向标。 2015年版《中国药典》在品种收载、检测方法完善、限度规定合理以及质量控制水平上都有了较大提升,体现了当前我国药品的质量水平,体现了我国药品检验技术的水平,体现了我国五年药品标准提高行动的成果。 2015年版《中国药典》由四部组成,一部为中药,二部为化学药品,三部为生物制品,四部为通则和辅料标准。其中四部是2015年版《中国药典》最显著的特征,是在2010年版 《中国药典》[2] 基础上,对原一部、二部、三部的附录进行了 整合优化,并与辅料标准组成。 国家药典委员会多次组织第十届药典委员会理化专业委员会与各相关专业委员会协调研究,本着“先整合后优化,求大同存小异,主统一少独立,可操作易执行,编好码留空间”[3] 的原则开展整合优化。对于各部内容基本相同的条目,以文字统一为主,并进一步优化;对于名称相同但内容不同的条目,能统一的尽量统一,暂不能统一的兼顾各部的特点与习惯,予以保留,并分别表述;对于仅适用于个别品种的条目,予以删除,移至品种正文中表述。 2015年版《中国药典》共收载通则317条,其中制剂通 则38条,检测方法通则240条,指导原则30条,试剂与标准物质9条。1 通则表述 2015年版《中国药典》之前,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指导原则等统称为“附录”,放在药典各部的后面,同一个剂型,同一个检测方法各部各自表述,不尽相同。2015年版《中国药典》将上述内容整合优化后改称为“通则”。2 编目变革 2015年版《中国药典》之前,附录的编目采用罗马数字加英文大写字母的编目方式,直观性差,检索与查找不方便。随着剂型与检测方法的不断增加,原编目方案容量已越来越满足不了药典不断发展的需求;2015年版《中国药典》改用4位阿拉伯数字编目,直观性好,易于记忆,检索与查找方便。新编目预留足够空间,为将来发展打下基础。两个相邻一级条目之间预留足够的空间,以方便将来增加新的条目。例如,一级条目“光谱法”编目为0400,紧接的一级条目“色谱法”为0500,“光谱法”二级条目编目空间可达99个,已使用11个,剩余88个。二级条目之间也留有扩展空间,例如,“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编目为0412,紧接的二级条目“拉曼光谱法”为0421,两者之间预留了8个条目空间。 2015年版《中国药典》通则的编目简单、容量大,预留空间充裕,分类明确合理,是比较科学的编目方法。 · 7871·中国药学杂志2015年10月第50卷第20期 Chin Pharm J ,2015October ,Vol .50No .20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年均近10%的持续高增长,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呈现逐级放缓的态势,2003年至2007年年均增长11.6%,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增长7.8%,2013年增长7.7%,2014年增长7.4%,今年上半年增长7%。。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即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同时,世界主要经济体整体疲弱,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严峻复杂。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呢? 一、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四个“没有变”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总书记就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作出四个“没有变”的科学归纳。这四个“没有变”是: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那么,四个“没有变”具有怎样的深刻内涵呢? 1、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7%。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1.8%,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夏粮产量达到2821亿斤,比上年增产89亿斤,增长3.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比经济增速高0.6个百分点。我国经济仍然处在适度较快的发展区间,同时也是根据我国经济新常态特征主动调控的结果,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我们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在目前世界上仍属较高增长水平。伴随着7%经济增长率的是物价、就业基本稳定,居民收入增长略高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缓解资源环境和物价上涨压力,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保持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由此显示,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大格局。 从国内看,7%的增速在改革以来的增长史中不是最低,而属于“中高速”,虽然与前36年年均10%的“高速”相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但是比只有“周期性调整”而无“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重叠”的1989、1990年年均不足4%高出了3个百分点。尤其是,在经济规模按不变价格计算今年上半年比15年前同期扩大了60倍左右的基础上,实现一个百分点增速的经济内涵容量要比以往大得多。 从国际看,7%增速虽然略逊于处于规模小、基数低发展阶段的印度经济(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均为中国的1/5)的增速,但是远超世界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

酒的发展的创新,及建议

一、酿酒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酒类属于微生物发酵产物,在酿制过程中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无以计数,仅以当前的技术尚不能完全破解,因此,要酿造色香味俱佳的淡雅型白酒,技术传承是必须的。在河南赊店酒业,酿酒车间依然保留有上世纪40年代的厂房和窖池。古朴的酒缸,人工踩曲,仍然是原窖法混蒸混烧老五甑工艺。 然而酿造技术的坚守并不代表技术的保守,相反,在技术方面,通过引进了中国白酒许多先进的生产技术,采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和微机技术,并结合赊店酒业历代勾兑技术人员的辛勤探索,企业总结出勾兑规律和勾兑方法,使得决定白酒风格和口味最关键的勾兑技术,由直觉勾兑转变为科学组合勾兑;在生产工艺管理上,企业将陈酿酒库、制曲房等纳入管理系统;在原材料选择方面,企业坚持采用由当地粮食基地生产的高粱、小麦、大麦,确保了赊店酒质量的稳定。 传承意味保守,创新意味放弃。对白酒行业来说,要正确把握这二者之间的尺度,科学地做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决策,必须具备强大的创新和继承的平衡能力。回顾我国白酒生产技术的发展,堪称是一部不断科学总结传统工艺与不懈探索新发展的进步史。只有在深入学习与认识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地“学中自创”,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才能实现行业和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以浓香为主,保持特色、融合创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消费能力的提高,白酒行业得到了稳步发展。科技创新加快,产品质量更加稳定,新口感、新风味的白酒产品不断涌现。其中,浓香型白酒质量风味以过去的重香为主转变为讲究口味为主,从燥辣味杂转变为醇和爽净,从回味悠长转为醇爽舒适……不同的时代,产品往往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功能,人们对酒的风味也产生了不同的需求。 当前,白酒消费感官上的变化表现为:对现有的香型模式已开始淡化,要求突出卫生、健康、醇爽舒适,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品质的白酒开始成为消费者追求的目标。也就是说,企业生产的产品除了要具备精湛的工艺,丰富的文化内涵,富有创造性、时尚性的文化理念及外观设计以外,酒的内在质量更要达到至高境界,只有追求风格个性化,香味复合化,酒度系列化,价格层次化,充分满足香雅自然、甜润舒爽、常品常新的需求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新常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常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经过改革开放35年的飞速前进,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虽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但确实进入了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再追求高速度、依赖强刺激,显然不合时宜,还会耽误未来发展机遇。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九个方面进行了深度解析,得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明确判断。 经济新常态的具体特征是什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权威阐释: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到新常态,就不会因为当前经济增速回落、风险抬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而惊慌失措乃至丧失信心,从而能够积极调整心态、采取措施,逐步适应新常态。然而,仅仅适应新常态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领新常态。 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突出战略性。新常态是个动态过程,我们不仅要认识、适应,而且最终要引领。也就是说,要在注意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夯实中长期发展基础、增添未来发展新动力。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

内生动力不足、下行压力较大等突出问题。在采取措施稳增长、保持必要增速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挖掘新的潜力,增添新的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二是创新要实,三是政策要宽。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阐述经济发展新常态后提出八个“更加注重”中,有三个更加注重与创新驱动有关,分别是: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在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逐步消失、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的大背景下,唯有创新驱动能为中国这样的大国发展,提供新的源源不断动力。放眼环球,美国正在积极推动再工业化,欧洲正在大力推进“工业4.0”,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中国如果再走过去发展的老路,不仅无法走出产能严重过剩的制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但不会缩小,反而会扩大。 新常态,意味着我们要与旧有发展模式告别,要求我们要加快打造新的驱动力量。以创新驱动推动结构调整,才能引领新常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经济新常态面临四大阵痛和六大新机遇

中国经济新常态面临四大阵痛和六大新机遇 BWCHINESE中文网讯,中国经济好不好,其实就是生产效率提升速度大不大。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会带来深刻的变化,既带来新挑战,也孕育着新机遇。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把握机遇。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表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4个方面的阵痛:首先,钢铁、水泥、造船电解铝等制造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制造业要“去产能化”; 其次,地方政府负债率较高,金融要“去杠杆化”;再次,房地产调整阵痛;最后是环境的要求,环境要“去污染化”。 经济转型中的四大阵痛决定了我国正面临着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同时,也将迎来更多新机遇,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将面临六大新机遇。 第一是人口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进程将创造巨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加速消费升级。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城镇化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优化和城市群的建设。近年来,我国城市群的规划和建设急剧升温。 据统计,我国现有城市群总数已超过30个,预计未来5

到10年内,我国城市群将涵盖全国815个城市中的606个,人口和经济规模分别占到城市总量的82%和92%。如今我国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包括“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些都与城市群的建设发展紧密相连。 城市群今后将成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主平台,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有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增长极,更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从这个角度上说,未来的竞争不仅是产业的竞争,更是城市群的竞争。 第二是经济服务化。 消费升级将创造公共性服务、消费性服务和生产性服务的巨大发展空间。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我国服务业占比将大幅上升,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将发生巨大变化。 经济服务化的新常态将为企业带来丰富的发展机遇。应努力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关注养老、医疗、卫生、旅游、文化、物流业、互联网相关产业等领域的新发展、新动态。 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合力,提高民间投资参与的范围和比重,共同提高经济发展效率与质量。 第三是发展低碳化。 资源环境瓶颈压力加剧、新兴产业勃发、消费者环保意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之路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之路 经济放缓 2014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众所周知,2014年中国经济进一步放缓,经济增长率下降到了7.4%,同时中国经济经济进一步下行,摩根大通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将会由2014年的7.4%进一步放缓至2015年的7.2%,而中国政府将经济增长率目标调整为7.0%,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阶段。 房地产下滑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如今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的问题逐渐显露,发展态势越来越严峻。如下图所示红线为房地产销量增长率,2014年房地产销量基本处于下滑威胁动摇经济增长根基。 人口红利消失 另外,一直以来对中国经济取到重要作用的人口红利也在逐渐消失。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中国从16岁到59岁的有工作能力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在2012年已经见顶,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即便再将具有工作能力的劳动力人口总数放宽五年,中国从16岁到64岁的劳动力人口总数,也将2015年见顶。

走产业调整之路 持续30多年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原有增长点和增长优势,都在逐渐消失,只有找到新的增长点和发展之路,中国经济才能再次腾飞,虽然从国民生产总值来看,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但无论是人居国民生产总值还是经济增长质量都远远落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依然巨大。中国仍没有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未来,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仍将持续不断地赋予经济新的增长动力。 在未来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包括中国经济在内发展都会变缓,产业转移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中国经济要长远发展必须实现产业调整和升级,将粗放型经济转移到以科技推动为主;将单一型经济产业转变成混合型生产服务一体化;将依靠出口和投资转变为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同时政府也要简政放权,促进市场的作用,完善金融体系和市场规则,促进产业之间正常竞争和发展。 1)完善市场机制,促进正常竞争。 以电商为例,淘宝天猫在2014年双11里创下了惊人的571亿营业额,马云扬言在2020年电商要占领50%的零售市场,福兮?祸兮?事实上,在欧美国家,电商从未像中国这么火,中国的网购之所以这么火主要是因为网上购物比实体店要便宜许多,而事实上这是由于电商与实体店的不公平竞争造成的。在美国沃尔玛超市的商品价格要低于亚马逊,而在中国实体店价格远高于网店,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的房租太贵,另一个就是实体店收税太重,而网商不需要缴税。我觉得电商应该是一种新的销售渠道,并不能完全取代实体店,政府应该大幅降低实体店的税收,不然的话如果到了2020年电商占领50%的零售市场,中国将会有大量的人失业,因为电商所创造的就业不足以抵消实体店衰败带来的失业数目。 2)大力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 以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为例,现今政府又计划在天津,福建,广东建立新的自贸区,促进市场的作用,加大开放,深化改革,就是要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比如,2014年改革了企业登记制度,前3个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920万户,新增企业数量较去年增长了60%以上。 3)促进小城市化,大力推进农村生产合作社。 个人认为,城市化不是让农民进入大城市和知识分子竞争就业,而是要鼓励就地建镇,鼓励小城市,小城镇的发展。大力推进农村生产合作社,将农业生产企业管理,做到从种子化肥,生产销售到服务的混合一体化农业模式,提高效率,解放生产力。

浅谈白酒产业的三大创新

浅谈白酒产业的三大创新 中国白酒是世界酒行业的一株奇葩,具有很多独一无二的工艺特点和优势,浓香型、酱香型、米香型、清香型、豉香型、浓酱兼香型等都有其独特的生产工艺。但白酒生产仍存在粮耗较高、能耗较大、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等方面的缺点,制约其发展。 笔者认为,近几年,中国白酒创新发展传统酿造工艺,至少有三方面需要改进:创新白酒生产工艺、创新白酒生产设备和创新白酒产品。 创新白酒生产工艺 一、白酒生产工艺的现状 随着白酒酿造的核心生产技术研发与应用,技术工艺的优劣直接决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白酒除发酵周期较长、菌种纯化程度不同等特点外,还具以下三大特点: 1.1香型众多、工艺繁杂 白酒按香型分为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米香型、浓酱兼香型、豉香型等;按发酵剂不同分为大曲酒、小曲酒等;按生产工艺不同分为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等。 目前,浓香型白酒约占市场总量的75%,以纯小麦或豌豆等纯粮自然接种生产的曲药作为发酵剂,以高粱、小麦、玉米、大米等单粮或多粮为原料,通过混蒸混烧、续渣泥窖发酵而成的一种白酒,工艺繁杂。 需先把发酵好的酒醅从窖内取出,加熟糠拌合,单独上甑蒸馏,把取完酒的糟醅再和粮粉拌合均匀,装甑蒸粮,然后出甑、鼓风晾茬、加曲加浆,入池发酵。 此法不仅用糠量大、不能做分层蒸馏,而且粮食和蒸酒后的母糟拌合后单独蒸煮,其不足之处是不能将粮食的复合香气融入酒体中。 1.2纯粮酿造、跟风严重 由于纯粮酿造酒仍是当前消费的主流,不少企业采取勾兑方式生产白酒。可以说,勾兑暴露出来的本质问题是我国白酒企业缺乏产品研发投入,缺乏产品创新。 为了追求产量,不少企业盲目采用工业化手段,使各种酒的生产工艺越来越雷同,一些企业盲目跟风,仿效代替了严谨的产品开发程序。不管是产品、还是包装,甚至是名字,几乎是大同小异。而现代市场经济需要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1.3手工操作、人力匮乏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对策

对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发展对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工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所在,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主战场。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努力发挥工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中的主力军作用。 一、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业的重要使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判断,准确刻画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是新时期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中国工业升级版的大背景,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必须认清的新形势。 工业是支撑经济平稳运行的主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37%至45%之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40%以上。目前,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工业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并处于合理区间依然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工业保持平稳发展,将为我国经济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工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战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突出,症结在工业、难点在工业、突破点也在工业。消费方面,只有加快制造业向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网络化销售等先进制造方式和商业模式转型,才能满足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支撑消费结构升级。投资方面,近年来工业物流、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智能制造、智慧物流、高端装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正在成为投资新热点。出口方面,工业制成品已占全部出口的95%左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是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就业方面,新兴产业成长与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正在创造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带动整个就业结构改善。 工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领域。欧美发达国家经验和我国发展实践表明,工业是研发投入的主要阵地,是创新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家整体创新水平。近年来,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速铁路、高性能计算机、新一代移动通信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物联网、智能机器人等大量创新性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创新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即“两个IT”深度融合成为产业发展新趋势。只有加速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真正把工业发展动力转到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我国工业才能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跃升,实现由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的根本性转变。 二、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伴随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国际经济复苏疲弱态势延续,我国工业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工业运行风险逐步显性化。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业发展既要面对旧问题的缠绕,又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对此要有清晰认识和准确把握。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长期以来,工业发展主要依靠要素低成本优势、通过引进技术和管理迅速形成生产力来实现规模扩张,对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的重视

中国低度白酒的历史沿革与白酒发展趋势

中国低度白酒的历史沿革与白酒发展趋势 报告出处:报告免费直通车发布日期:2007年06月28日 1. 低度白酒发展的回顾 中国白酒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蒸馏酒。以往除个别品种如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产的玉冰烧、双蒸酒外,一般酒精含量都在53%~65%vol。第一、二届全国白酒评比,参评酒样的酒度全在此范围。国家从既有利于人民健康又能降低单位产品的耗粮出发,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提出要积极发展含酒精40%vol以下的低度白酒。为了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引导消费,于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将质量上乘的39%vol双沟特液率先命名为国家优质酒。这就为我国低度白酒的发展开了先例。 从80年代初开始,浓香型白酒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了对低度白酒的研究,特别是对传统固态法、半固态法白酒加浆降度后出现的“水味”和“浑浊”问题重点攻关。至1984年第四届全国评酒会,参评的样品中就有8个低度酒,但全部都属浓香型。说明浓香型白酒主体香突出,香味成分丰富,加浆降度后(采用优质基酒)再细致调味,仍可保持原香型的风格特点。此届评酒会把双沟特液、津酒、低度洋河、低度张弓酒都评为国家优质酒,占参评低度白酒样品的一半,预示着低度白酒会有更大的发展。 1987年国家经委、轻工业部、商业部、农业部在贵阳联合召开的全国酿酒工业增产节约工作会上,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酿酒工业必须坚持“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的发展方向。逐步实现四个转变,即“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向果类酒转变”。明确要求白酒降度,发展低度白酒。 1989年举行的第五届全国白酒评比,实际上是对1987年全国酿酒工作会上所提出的方针政策贯彻情况的一次大检阅。参赛的各种香型白酒362种,根据文件规定除复查的上一届国家名、优酒外,必须是酒精含量55%vol以下的样品。参赛的低度白酒数量上有了极大的增长,由上届的8个猛增到128个,其中浓香型(包括大曲和麸曲)82个,清香型8个,酱香型11个,米香型4个,其他香型(包括大曲、小曲、混曲、麸曲等)23个。其比例由上届参赛的5.41%上升到本届的35.36%,不仅数量多,而且各香型、品种齐全,突破了以往的大曲浓香型一统天下的局面。各种香型及采用不同糖化发酵剂的白酒都有低度的,在酒度上除了酒精含量38%~39%vol外,还有少量的28%vol及33%vol的产品。评比结果表明,无论哪种香型及采用大曲或麸曲酒母糖化发酵剂的酒精含量40%~55%vol降度酒,质量基本上是好的,有的品种更优于原有的高度酒。提倡白酒降度,获得巨大成功。酒精含量40%vol 以下的低度酒,根据本产品的特性,在保持风格,调整香气及口味的生产工艺技术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成效显著。14种低度白酒首次被命名为国家名酒,24种低度白酒被命名为国家优质酒。这对白酒的生产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引导消费及饮酒习惯的改变,市场上白酒产品的结构已发生较大的变化。除少数品种外,酒精含量为52%~55%vol 的白酒已成为当今的高度酒。酒精含量在42%~48%vol在我国南北各地都十分畅销。以前人们认为寒冷的北方喜爱高度酒,现在却是低度白酒消费的主要市常28%~45%vol的低度、中度白酒成为市场的主流。白酒的降度,低度化已为我国广大消费者接受、习惯并喜爱。低度白酒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我国白酒行业发展特征分

2006我国白酒行业发展特征分析 时间总是不等人,在觥筹交错举杯祝福的瞬间,又是一年过去了,迎来的又是一个新年头。作为中国传统消费品中销量紧次于烟草的中国白酒,始终是消费品领域中倍受关注的行业;但是,面临市场环境的快速发展,现在,每年都在有不断地变化。在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中,2006年的中国白酒,又将香飘何处呢? 一、产量继续趋稳紧缩 据中国酿酒协会统计表明,中国白酒产量从1996年的801万吨到2001年的420万吨,再到2003年的331万吨,2004年的323万吨等,平均每年下降50万吨左右,平均幅度约为7.5%,且降幅率逐步减少,如2004年相比2003年下降了约2%。 虽然上述的数字不是百分百的精确且边际递减率渐小,但是至少我们可以看出这一递减的发展趋势。兼顾白酒总体环境影响的回落及各地方白酒的突围发展,白酒产量的紧缩趋势依旧难免。 二、厂家越来越重视产品的营销模式 经过几年的发展,以安徽口子窖酒而出名的白酒终端盘中盘营销理论大肆传播炒作的影响,在2 005年达到峰顶,对中高端白酒品牌产生了较强的影响,一进间,成为了众多白酒厂家通过终端启动市场的典范。 面对中高端白酒趋势的发展,2006年,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高端白酒品牌及厂家开始重视自己的营销模式,如同打仗要讲究兵法一样,而不再坚持以往传统的营销模式,也开始为自己寻找符合企业资源背景条件及品牌定位的营销理念及模式,以期待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白酒市场上获得更大的消费认可和发展空间。 三、新型渠道模式的开发受到更高的重视 在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漫长的空间,成为厂家实现销售的必然渠道。在解决提供消费者接受机会方面以及以渠道影响并带动消费方面,渠道问题依然是酒类品牌市场推广的头等事宜。 2005年中,以五粮液金叶神酒为代表的烟草特通渠道的成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白酒企业对新型(行业)渠道模式的研究,以探寻走向成功市场的通路捷径。此前虽有一些酒类通过地方邮政渠道的合作模式渗透市场,以及定位军队酒等,但是没有象金叶神酒那样更具有新渠道模式的代表性和市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遇到的挑战和机遇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a10956866.html,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遇到的挑战和机遇分析作者:孟蜜 来源:《环球市场》2020年第07期 摘要: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出现增长率明显下降,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现象。本文介绍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认为负债背后的风险逐渐显露,产能过剩将长期对我国经济造成威胁是新常态下面临的重要挑战,与此同时,抓住机遇全面改革体制,调整经济结构,能够推动我国经济持久发展。 关键词:中国经济;新常态;挑战和机遇;经济结构 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增长,目前我国综合国力位居世界第二,很多高新技术产业位居世界第一。在此种环境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常态,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企业应该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积极应对,维护胜利成果的同时,取得新的突破。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 进入千禧年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常年保持在10%以上,这是一个巨大的比例。在2012年之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下降,自2017年开始,GDP增长速度首次降到7%以下,是近30年来的最低值。随之而来的,是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化,我国作为工业大国,工业生产在国家经济总量的占有比重已经被服务业超过,自2015年开始,服务业的总产值超过总量的一半。不仅如此,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模式逐步转变为以消费需求为主体的产能结构。从2006年开始,消费总量超过了投资总量,到了2012年,全国消费者对经济增长总量的贡献度达到52%[1]。在此情况下,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市场经济逐渐在经济行为中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可知,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单纯靠投资扩大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因此面对经济新常态,采用合理手段促进消费,以消费者为主体,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是当前中国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识。 二、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遇到的挑战 (一)负债背后的风险逐渐显露 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发展机遇遍地走,加之国家出台了各项政策予以鼓励,很多企业和个人壮着胆子,利用银行贷款作为启动资金,获得了成功。然而在经济新常态下,很多企业管理者缺乏系统经济知识的弊端已经初步显露,在抗风险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盲目扩大了经营范

如何理解新常态

如何理解新常态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可以预见,将之上升到经济战略的高度,势必对中国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经济新常态是一个含义丰富、具有深意的重要表述。我理解,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最核心的是对经济增速下滑不必过分惊慌,要认清其必然性,要在尊重规律中顺势而为,不要动辄进行过度干预。未来的政策不应频繁变动,而应保持相对稳定,给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预期。 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经济增速是适度的,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相适应,具有可持续性;二是经济结构是优化的,第三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比重稳步提高;三是经济质量是较高的,经济动力主要来自生产率的提高;四是经济制度环境是有利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日益发挥决定性作用。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经济增速往往很难维持5%以上的较高水平。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在7%8%区间的时间已经有两年多了。这是观察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立足点。中国经济之所以还能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其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人口和区域大国,各地发展不平衡,工业化城镇化所处阶段不一致,当部分地区进入中速发展阶段后,另一部分地区还可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二是,中国实行的是一个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各级政府凭借自身强有力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调控能力,可以在一定时期内维持超出一般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当然这样做是有代价的,但有些代价不一定在眼前显示出来。 然而,严格说来,目前中国经济并非已处于新常态,而是处于向新常态过渡的过程中,目前更准确的阶段判断是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时期,只有当度过这一时期后,经济才进入新常态时期。全面改革是推进经济向新常态过渡的基本途径。 因此,目前的主要任务不是保证在新常态下如何推进改革的问题,而是保证坚持全面改革以实现经济向新常态过渡的问题。至于如何顺利推进全面改革,关键是将顶层设计与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结合起来,按照依法治国的思路和方向,推进全面改革。 为了有利于经济向新常态过渡,宏观调控应更多地顺增长,按照经济内在规律进行宏观调控,指标数字设计要更多地尊重市场,更多地设计指导性目标数字,更多地提出区间数字指标。同时,要从经济增长供给边三大发动机(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上寻找新出路。具体说来,要全面推进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稳妥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施创新驱动,培育可持续的竞争力。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出现了明显不同于以往的许多特征,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速的放缓,更表现为增长动力的转换、经济结构的再平衡,面临着复杂的系统转型,也意味着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在这样的重大关口,如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深刻认识新趋势,主动适应新变化,积极抓住新机遇,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寻找发展平衡点、选准改革突破口、牢牢把握主动权,实现“新常态”下长期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尤为重要。 一、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 2003年至2007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11.6%,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至2013年都是7.7%,2014上半年是7.4%,从中可以清楚看到经济由高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并且近几年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工资成本上升,储蓄率、投资率下降,潜在增长率下降是个不争的事实。从历史上看,潜在增长率自然回落,经济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高速平稳增长期过渡,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普遍走向,具有规律性和必然性。当前,世界经济长期结构性调整、新一轮产业变革融合与我国经济增长阶段性转换相互叠加,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如果继续追求过快的增长速度,甚至不惜用政策“推高”,不仅违背经济规律,而且会加剧已有矛盾、带来诸多风险,造成经济的进一步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以新常态来判断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表明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正在对宏观政策的选择、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因此,新常态绝不只是增速降了几个百分点,转向“新常态”也不会只是一年两年的调整。认识不到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不仅难以适应新常态,更难以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二、新常态经济下的新变化、新趋势、新机遇 1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实际增量依然可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2、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以确定的战略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我们正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有利于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中国经济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需求拉动,避免依赖出口的外部风险。 3、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2014年前三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GDP能耗下降等数据指出,中国经济结构“质量更好,结构更优”。 4、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由于改革了企业登记制度,前三季度新增企业数量较2013年增长60%以上。 三.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当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于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对做好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从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这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新常态带来经济运行新特征、新规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