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物多样性论文

生物多样性论文

生物多样性论文
生物多样性论文

论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

夏影之

(华中师范大学数统学院,武汉 430079)

摘要: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进程中,大多以牺牲生态环境为惨烈代价,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人类对土地的开垦和扩张、荒漠化、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过度利用与消费、生物入侵、规模化农业生产……在我国,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中,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严重威胁。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可以使我们居住的生态环境得到平衡,而且使人与自然和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方面可以通过人工培育、圈养、保护等措施挽救濒危生物,另一方面对经济转型具有启发作用。

关键字:生物多样性威胁保护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高等植物30000种,占世界的10%,居第三位。属于我国特有的高等植物供17300种。动物方面,我国有脊椎动物6347种,占世界的14%。其中鸟类1244种,鱼类3862种,属我国特有的脊椎动物667种,均居世界前列。

我国的生态系统多样性也非常丰富。我国具有陆生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森林、灌丛、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由于不同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又进一步分为各种亚类型约600种。

但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在GDP不断创造神话的中国,生态环境却遭受巨大破坏,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人类对土地的开垦和扩张、荒漠化、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过度利用与消费、生物入侵、规模化农业生产……如今,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引导下,我们更多应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物多样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生物多样性现状

(一)生物多样性危机

虽然,生物多样性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福祉。但近现代,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及科技革命以来,人类的活动日益影响着地球的自然环境。

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目前世界上每小时就有一个物种消失。这是地球资源的重大损失,因为物种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食物链引起其他物种的消失。我们面临着继650万年前恐龙灭绝后最大的一场生物多样性危机。

(二)生物多样性在消逝

据国外的科学家估计,物种丧失的速度比人类干预以前的自然灭绝速度要快1000倍。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估计,在未来的20-30年之中,地球总生物多样性的25%将处于灭绝的危险之中。

在1990-2020年之间,因砍伐森林而损失的物种,可能要占世界物种总数的5-25%,即每年损失15000-50000个物种,或每天损失40-140个物种。如果不加以挽救,不久的将来,我们日常所见的动物如熊猫、老虎,只能像恐龙那样出现在电影和文学作品中。

(三)大量物种面临灭绝威胁

1.哺乳动物

动物的灭绝速率正在呈上升趋势。过去400年,全世界共灭绝了58种哺乳动物,但是

20世纪内地球上已经灭绝了23种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在17世纪时,每5年有一种灭绝,到20世纪则平均每2年就有一种动物绝灭。

穴狮,曾经是活在地球上的最大的狮子,于2000年前灭绝,被人称为欧洲穴狮或是亚欧穴狮。通过化石和丰富的史前艺术得知,穴狮是狮子类中已灭绝的亚种。这个亚种是狮子类中最大的一类。

2.鸟类

在世界上9000多种鸟类中,1978年以前仅有290种鸟类不同程度地受到灭绝的威胁,而现在这个数字则上升到1000多种,大约占鸟类总数的11%。大海雀,是所有海雀科鸟类中最大的,于1844年灭绝,它是海雀类中唯一不飞的物种,体型巨大。来自大西洋,幸存直至当代,很不幸,如今已不见大海雀身影。

3.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

近年来,随着对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了解的增加,人们发现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已经是生物类群中最为濒危的类群。

受威胁的两栖动物占已经研究过的两栖动物的32%,受威胁的爬行动物占已经研究过的爬行动物的61%。中国长江流域栖息的扬子鳄是世界上现存23种鳄类中最濒危的物种之一。

4. 海洋和淡水生物

尽管现有关于海洋和淡水生物物种的灭绝信息非常有限,然而,来自北美的初步证据表明在淡水环境中发生了较多的灭绝,而海洋生物物种比原来想象的耐受威胁的能力差。

蓝鲸是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最大动物,是海洋中的霸主。但是由于人类的捕杀,目前,世界只生存着不到50头的蓝鲸

5.植物

已知的约27万种高等植物中,有12.5%的种类被认为濒临灭绝。这些植物归属于369个科,分布于世界200个国家或地区。

在中国,大量已知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种类正濒临消失,如红豆杉科植物75%的种类都是重要的抗癌药物资源,但它们正受到灭绝的威胁。阿司匹林提取于柳科植物,但该科植物12%的种类受到威胁。

5.IUCN 2009年公布的红色名录

在IUCN 2009年公布的红色名录中,2008年全世界有2496种动物、8457种植物受到灭绝威胁。

中国的不少特有物种,如黑猩猩、蓝鲸、小熊猫、大熊猫、东北虎、华南虎、亚洲象、麋鹿、犀牛、藏羚羊、丹顶鹤、扬子鳄、中华鲟、水杉、银杏、红豆杉、阔叶苏铁、长白松等等都面临灭绝威胁。

二、我国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

(一)人类的活动

1.乱捕乱猎

动物的皮毛从远古时代就给人类遮风避雨,在现代社会装饰着我们的生活。如皮包,皮

鞋,裘皮大衣,皮毛围巾等。可是动植物在带给人类美好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灭顶之灾。人们在利益的驱动下,不计后果地采伐植物,屠杀动物,导致这些生物数量急剧下降,濒临灭绝。

在电影《可可西里》中,美丽的藏羚羊就是因为它们腹部的羊毛可以制成贵比黄金的披肩,而被偷猎者追杀。一条披肩需要5只藏羚羊的生命。

2. 多度开垦

持续不断的森林采伐,吞噬着原本不多的原始热带雨林。湿地也因为人类不断的建筑和农垦活动而萎缩。而过度对有利用价值的植物、动物的需求已经导致很多物种濒危。如天麻、冬虫夏草、虎骨等传统药物导致这个物种的极度衰落。

3.单一利用和消费

生物多样性给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但是由于市场消费的大量需求和自然灾害的增多,为了保证高产,农民倾向于选择单一、耐病毒的作物。这样就会局限于一些品种而放弃其他的种子资源。例如,在印度尼西亚,超过1500种稻米已经在过去的15年灭绝了。更多的是,世界范围内,我们正在吃着同种的动物。474种家畜品种已经变得稀少;617种从1892年起灭绝。

(二)保护意识淡薄

由于教育和宣传不够,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重要性长期受到忽视。如果大部分人类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和认识,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缺乏了解和认识,这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极为不利。

(三)自然原因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动植物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正不断地改变着其活动范围和行为。许多情况下,这样的变迁正在引起生态混乱。

例如,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指示物之一是珊瑚礁的白化现象。白化现象会降低珊瑚繁殖能力、减缓珊瑚礁生长、改变礁栖生物的群落结构,导致大面积珊瑚死亡和改变珊瑚礁生态类型,珊瑚礁大面积死亡使生活在其生态环境中的海洋生物数量锐减,色彩斑斓的鱼群也失去了食物和庇护的场所。

(四)外来物种入侵

物种入侵导致生物灭绝同样发生在动物中。有人统计,在热带太平洋海岛上,由于老鼠的入侵便导致了大量的物种灭绝。在55种热带太平洋海岛特有生物中有30种因此灭绝,在10种蜥蜴中,因此灭绝的达7种。例如凤眼莲原产于巴西,20世纪初作为一种观赏植物引入中国,由于它旺盛的生命力,在中国南方的湖、塘、河流中迅速发展、蔓延,它吸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死亡后沉入水底,并腐烂发臭,从而导致许多水生物种的灭绝。

(五)气候和灾难

如果经常关注新闻的人都容易发现,最近世界各地都被各种各样的异常气候和灾难所影响。这些气候灾难给人类带来危害的同时,也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三、剖析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可行性

(一)被漠视的环保智慧

我们口说着环保和低碳,但是行为却与此背道而驰。实际上,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更简单,更经济、更有效的环保。

多样性的生物资源,对于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来说,更像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安排。一旦突发变化,一些适宜该种环境的物种就会借机生长起来,从而满足人类的需要。生物物种越

丰富,药物发现、经济发展、有效应对类似气候变化等新挑战的机会就会越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指出,保持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环境健康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最近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年仅因毁林和森林退化就会导致2万亿到4.5万亿美元的损失;另一方面,如果每年对自然保护区投资450亿美元用于改善生态系统,由此带来的收益可高达5万亿美元。

森林和草地的数量和大小要保持一定的水平,如果能在这个水平之上进行利用的话,不仅能保证可持续性,而且能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这并不需要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或者为了先进的节能技术而耗费巨大的成本。

(二)保护为发展让路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联络处分析,30年来,一方面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但另一方面,自然资源被蚕食鲸吞。大规模无序的水电开发,湿地、森林、草场、海洋的破坏性利用,无一不在挤压原生态的自然空间,而这正是生物多样性赖以存在的基础。自然空间被挤压,一些物种的栖息地越来越少,并被人为地割裂成片段,互相之间并无连通,这对物种的繁衍、生存都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在意识普及方面,虽然中国是最早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官方和一些研究机构也一直在进行相关工作,但普通民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还是凤毛麟角。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发展经济并不矛盾,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应放到更为长远和宽泛的范畴评价其价值和意义,保持资源的适度利用是为了更长久的可持续发展,而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国际国内也已有一些较好的实践。

(三)唯GDP思路下的一道难题

按照国际认可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标准及程序,中国的物种濒危比例为:无脊椎动物34.74%,脊椎动物35.92%,裸子植物69.91%,而被子植物更是高达86.63%。

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人要学会用经济学家的语言和政治家对话。在‘唯GDP’的发展思路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相当艰难。要想遏制生物多样性的退化趋势,就要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到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计划之中。“其中,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环境影响评价,是从根本上和源头上防止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措施。

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研究

(一)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在行动

1. 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行动方案

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行动纪念碑落成仪式是我国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的重要活动之一,同时我国成立了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国家委员会,国家25个部门的主管领导任委员会成员。

联合国将2010年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旨在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人类生存状况。今年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深刻诠释了人类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2.环保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跨越式前进

我国先后制定了16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法律、7个行政法规以及100多个部门规章。地方政府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规章。这些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我国建立了由国内24个部门参加的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以及17个部门参加的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议,有力地保障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全球在行动

在亚洲,作为发展中国家代表,中国近年来愈加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重要联系,中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领域所做的工作得到了联合国官员的高度肯定,比如对于熊猫的保护。

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大陆,生态环境脆弱但物种丰富多样。近年来,非洲正在和其他国家一起,为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而努力。

在美洲,哥斯达黎加卓有成效地完成了森林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水资源合理使用。据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公布的2010年环境行为指数报告显示,哥斯达黎加在自然资源使用和控制污染方面位列美洲国家首位。

尽管全球都开始行动起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但是目前人类的努力仍然需要加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新报告说,截至目前,全球未能实现此前承诺的到2010年实现在全球范围内显著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的目标。报告指出,44%的陆地生态区域和82%的海洋生态区域没有达到预期的保护目标,其中包括大多数重点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你能做什么

1.低碳出行

美国社会学家杰里米·里夫金指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历史的新阶段—一个以工作不断地和不可避免地减少为特点的新阶段。看来,“慢生活”将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将会体验“慢生活”。在上海,除了世博外,第20届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拉开帷幕。倡导“骑行文化”的低碳生活理念,鼓励市民低碳出行。放弃油门的轰鸣抛弃了速度与激情的快感。体验在路上的自行车生活未尝不是件好事。

2.减少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

为遏制“白色污染”,2007年12月31日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严禁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限塑令”实行两年,正日益面临形同一纸空文的尴尬。自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实施初期,全国超市和商场的塑料袋使用量曾一度减少了50%,但现在这一比例又回升了20%。

3.不从野外环境带回野生物种

生物入侵已经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自然生态危机之一。因有害生物入侵,每年造成全球经济社会损失达4000亿美元。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未来5年,将对长江流域投资4亿元。WWF自1980年受中国政府邀请来华从事大熊猫保护工作起,从事长江流域的保护工作已达30年。在未来10年,WWF将努力扩展和完善长江保护网络,恢复和保持长江整体的环境流。

五、结束语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同时,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稳定环境具有关键作用。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多方面、多层次改造和利用自然资源提供可能,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和谐社会。

反之,经济发展抢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先机,伴随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物种的灭绝,我们将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因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我国当下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具有

深远意义和影响。

最后,特别感谢张征锋老师在《生命科学导论》课堂给予的指导和帮助,使我圆满完成对本课的学习!

参考资料: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环境保护部等编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白皮书

国家环境保护部https://www.wendangku.net/doc/8010990937.html,/

国家环境信息化https://www.wendangku.net/doc/8010990937.html,/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