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非物质文化遗产_日常生活事象的脱域_入域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_日常生活事象的脱域_入域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_日常生活事象的脱域_入域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_日常生活事象的脱域_入域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但保护工作起步较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对其保护的一种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应考虑其优势及注意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旅游开发策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遗产保护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但保护和开发工作起步较晚。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对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随着旅游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适当的旅游开发,既能弘扬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其传承,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 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

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应是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就是吸引人们前往游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它们本身不是游览的目的物和吸引物,必须经过开发才能成为有吸引力的事物(保继刚,1993)。按照旅游文化学的归类,旅游文化资源一般分为有形旅游文化和无形旅游文化。无形旅游文化资源是指语言、生活习俗、氛围等非物质形态的旅游文化资源。 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的旅游资源分类表中(见表1),从表1来看,h大类人文活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包涵的内容有部分重合,但是也有一些并没有体现在旅游资源分类表中,一些能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归类上存在盲区。随着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及申报,作为旅游资源分类的h大类人文活动,也应及时对新的旅游资源分类进行调整,增加适合旅游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二)旅游开发的优势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简介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简介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是以批判的特点而著称,他的结构化理论最初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是在与功能主义的抗衡中诞生的。它的发展与完善经历了很长的时间,1984年出版的《社会的结构》是该理论最成熟、最系统的著述。吉登斯的《社会的构成》可以看成是他的结构化理论的一次总结性描述。这也是吉登斯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在书中,吉登斯主要论说了社会结构和个人能动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和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这也是社会学家们一直想解决的问题。他通过对各相关学派思想的批判性总结和创造性论述,表达了自己的“结构化理论”,一种建立在结构二重性基础上的理论。该理论通过对社会学理论传统的反思,树立了自己的理论目标,即超越传统理论的二元分裂的局面,确立自己的研究对象。他提出社会学所探求的社会结构,只有经过结构化过程才能得到说明。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内容 结构化理论是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探究个人的社会行动及其能动性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理论。他反对社会学理论传统上的将宏观与微观、个人与社会、行动与结构、主观与客观视为彼此独立存在的两极, 要么强调“社会结构的物化观”, 将社会结构视为独立于个人行动的象“物”一样外在于个人的实践的东西; 要么强调微观的个人行动、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互动和个人的意义建构, 将宏观现象还原为微观现象来解释的二元论观点, 认为宏观与微观、个人与社会、行动与结构、主观与客观双方都是相互包含的, 并不构成各自分立的客观现实。他的这一辩证观点全面地体现在《社会的构成》一书中所阐述的结构化理论之核心——行动与结构的二重性原理中。吉登斯将“结构”理解为不断地卷入到社会系统的再生产过程之中的规则和资源: 结构具有二重性,即社会结构不仅对人的行动具有制约作用, 而且也是行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和中介, 它使行动成为可能;行动者的行动既维持着结构, 又改变着结构。行动与结构之间这种相互依持, 互为辩证的关系反映在处于时空之中的社会实践中。社会实践依赖于行动者的创造和再创造而具有其特定的规律性: 行动者是具有知识的, 其知识是反思性的和实践性的。因此, 在进行行动时, 行动者不仅有其行动的理由和动机, 而且还能对自己的行动及所处情境的社会和物理特性进行反思性监控; 但是行动者的知识又是不完全的,故而其行动总会遇到一些“未被认知的行动条件”——这就是社会结构, 并进而导致一些“非预期的行动后果”, 而后者又会反过来成为前者。未被行动者认知的行动条件、行动者的反思性监控、行动的理性化、行动背后的动机以及“非预期的行动后果”构成了吉登斯的“行动自我的分层模型”。吉登斯认为, 人类的所有行动都表现为这个模型, 且都是以实践意识作为认知基础的。 在吉登斯看来, 社会结构并非外在于个人行动, 而是由规则和资源构成。日常生活中的规则是与实践紧密相关的, 它们不只是对人们行动的概括, 而且对行动者的行动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同时, 行动者运用自己的知识去采取适当的行动, 测试和确认其行动所牵涉的规则。因而行动者采取行动达到自己的目标的同时也再生产出社会结构。社会结构还包括社会行动所牵涉的资源——分配性资源和命令性资源, 它们是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不断地再生产出来的。资源是权力的基础, 权力是行动者改变周围既成事实的能力, 表现在社会环境中, 则是其对资源的支配能力。然而, 资源并非权力, 只是权力得以实施的媒介。规则和资源是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 行动者的资源影响着其对规则的测试和确认; 另一方面, 资源又非独立于行动之外, 而是存在于社会环境中, 社会成员在行动中赋予其各种各样的意义, 从而影响规则的建构。因此, 行动便具备了意义的掌握与沟通, 社会的认可与制裁以及资源的支配三种特性, 且三者相互交织。资源也因此具有转换性和传递性, 可以随行动者在具体情境中的使用而得到改变。

发展乡镇经济存在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发展乡镇经济存在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一、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以罗亭镇为例,农村人口占比重大,越占1/5。产业结构调整条件还不够成熟,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没有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的科技带头人,即使有极少部分人发展了特色种植,也形成不了规模,对与全镇来讲,产生不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工业发展滞后,农民就业渠道不广,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不高。以上种种原因,致使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二)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教育、科技、文化以及信息滞后,科技含量低,产业化进程难以形成规模,农民增产增收较慢,人民群众的生产力水平较低,财政增收困难,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低而困难。再者,名义上作为南昌城区的乡镇——罗亭,地处山区远离南昌城区,除了客观条件制约之外,更为主要的还是人们受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在生产方式上大多沿袭过去原始粗放的耕作方法,再加上农业基础设施的不完备,一方面推广良种良法力度不够,无法形成真正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导致粮食产量不能得到迅速的增长,另一方面农民难以摆脱传统思想的素束缚,尝试将主要的生产方式向二、三产业的转变,导致增收渠道不畅,人民群众的生活同全市平均水平来比仍然处于低水平。 (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够,长期受落后思想的束缚,开放、探索、创新意识差,农村群众观念转变慢。事实上存在着铺张浪费,

好逸恶劳等不良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扼制。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干部的整体素质和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进取精神不足,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工作作风飘浮,组织纪律涣散,工作拖踏,积极性不高,说的多干的少,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五)受资金、技术、交通和能源等因素的制约。拿罗亭镇来说,虽已通路,但距离市区及湾里城区仍然较远,公共交通极不便利;坡陡、弯大、路窄,有些是晴通雨阻,运输能力低,严重制约着本镇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由于资金短缺,镇内几个乡镇企业经济收入不景气,没有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总体上技术力量薄弱,人才缺乏,保证不了经济建设的人力、技术的需求。 二、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对策 乡镇经济的发展,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基础配套和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其中: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即“三农”问题是制约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乡镇经济的整体工作要围绕着或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来展开。具体的来说: (一)一、二、三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环境来配套,而城镇化水平要与一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罗亭镇虽被列为南昌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镇,工业园也落户罗亭,但由于起步较晚,城镇化建设水平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点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的特点:系统性活态性(它包括文物、遗址、建筑群) 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古遗址,墓葬,建筑、石刻、石窟、壁画及近现代的不可移动性文物如石窟、可移动性文物如各个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 文化遗产:祖辈创造出来的保留至今的历史遗存。 文化遗产学是一门新兴的职业性学科,涵盖十分广阔,内涵丰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有利于文化传承的的多样性,丰富性。 概念: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时代相传的文化传统表现形式如口头传说叙述,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知识的探索,婚俗节庆礼仪风俗、传统手工技能还包括与上述形式相适应的文化空间。 特性:时间性,空间性,文化性。 文化线路:代表了人类的迁徙与流动:代表了一定地区内国家和地区贱人们的交往: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 意义:促进了文化的思想之间的交流,但是他必须集中在一个与其有历史联系与文化遗产相关联的动态系统性。 产业遗址:农业遗址、工业遗址,商业遗址 文献遗产:世界记忆工程 产生条件:可能性,具有丰富的资源、必要性保护和传承 独特的视野和视角 第一强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的探索,告诉我们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强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的深杜挖掘,告诉我们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强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规律的探索,告诉我们该怎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组织的形成 第一阶段:20C三十年代国际组织国际联盟提出并倡导通过国际合作来保护人类的遗产。

第二阶段四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并设立国际资金来保护国际遗产。 第三阶段持续20多年的抢救努比亚遗址的救援和活动是催生世界遗产公约诞生的直接诱因。 2世界遗产公约的诞生 在国际社会拯救阿布辛贝勒神庙活动的影响下对文化遗产的法定保护进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作议程上来,世界文化遗产概念也已成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一个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国际遗迹和遗产委员会)就保护文化遗产起草了一个公约,同时美国和世界自然遗产联盟合作,对自然遗产保护进行归纳,并提议将自然遗产保护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同一个法律中。 世界遗产的内容: ①却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条件。 ②指出缔约国在确定了潜在遗产方面的责任,以及他们在保护这些遗产时所起的作用。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 指数)

概述:BI包括10项内容:进食,床椅转移,修饰,进出厕所,洗澡,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每个项目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其帮助程度分为0、5、10、15四个等级,总分为100分。 评定标准: 100分独立 75~95分轻度依赖 50~70分中度依赖

25~45分重度依赖 0~20分完全依赖 ADL-日常生活能力 定义 ADL(activies of daily living)在康复医学中指日常生活能力,反应了人们在家庭(或医疗机构内)和在社区中最基本的能力,因而在康复医学中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 ADL是在童年期逐步形成获得,并随着实践而发展,最终趋于完善。这些活动对健康人来说是简单易行的,但对于病、伤、残者来说,则可能变得相当困难和复杂。残疾人若无力去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就可能导致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丧失,进而又会加重生活能力的丧失。 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受挫,常可损害个体形象,影响患者与他人的联系,亦可影响到整个家庭和社会。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最大限度的自理,构成了康复工作的重要领域。要改善患者自理能力,首先就必须进行ADL的评定。 一、ADL定义、范围及评定目的 (一)定义 ADL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进行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 (二)范围

日常生活活动包括运动、自理、交流及家务活动等。运动方面有:床上运动、轮椅上运动和转移、室内或室外行走、公共或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自理方面有:更衣、进食、入厕、洗漱、修饰(梳头、刮脸、化妆)等。交流方面有打电话、阅读、书写、使用电脑、识别环境标志等。家务劳动方面有:购物、备餐、洗衣、使用家具及环境控制器(电源开关、水龙头、钥匙等)。 (三)评定目的 ADL的评定对确定患者能否独立及独力的程度、判定预后、制定和修订治疗计划、评定治疗效果、安排返家或就业都十分重要。 二、ADL分类 (一)基本的或躯体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基本或躯体ADL(basic or physical ADL,BADL or PADL)是指每日生活中与穿衣、进食、保持个人卫生等自理活动和坐、站、行走等身体活动有关的基本活动。 (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工具性ADL(instrumental ADL,LADL)是指人们在社区中独立生活所需的关键性的较高级的技能,如家务杂事、炊事、采购、骑车或驾车、处理个人事务等,大多需借助工具进行。 三、ADL评定方法 ADL提出至今已出现了大量的评定方法。常用的标准化的PADL评定方法有Barthel指数、Katz指数、PULSES、修订的Kenny自理评定等。常用的LADL 评定有功能活动问卷(the 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nary,FAQ)、快速残疾评定量表(rapid disability rating scale,RDRS)等. (一)标准化的PADL评定量表

吉登斯的风险社会思想

安东尼?吉登斯的风险社会思想 英国著名学者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1938一)是当代西方与哈贝马斯、布迪厄齐名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著名社会学理论家之一,他近年来发表的《现代性的后果》(1989)、《现代性与自我认同》(1991)、《超越左与右》(1994)等著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和政治界的广泛关注。 此外还有:《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现代性的后果》、《亲密关系的变革》、《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气候变化的政治学》、《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权力、财产与国家》、《欧洲模式》、《在边缘》、《自反性现代化:现代社会秩序中的政治传统》、《失控的世界》。 王铭铭在《“安东尼·吉登斯现代社会论丛”译序》中说:“他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两打大方面.即对西方社会思想界各种学派的批判性总结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创造性论述”。与古典时期社会学的开创者不一样,吉登斯并非一味对现代社会持赞赏、肯定的态度。他认为,同任何一种前现代体系相比较.现代社会制度的发展以及它们在全球范围的扩张,为人类创造了数不胜数享受安全的有成就的生活的机会.但现代性也有其阴暗面,这在20世纪变得尤为明显。吉登斯判断我们身处一个生态破坏、贫困、全面战争和极权政治的高风险社会,“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一个可怕而危险的世界”。现代社会的风险思想是吉登斯现代性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吉登斯在阐述其社会理论中就多处论及现代社会的“风险”问题。这一研究颇具特色,思想也不乏新意与深度。本文试对这一思想作一分析,以期正确认识并驾驭现代社会的“风险”。 (1)风险的概念 ①含义来源 现当代西方社会思想家们普遍关注风险问题,并且不少西方学者视风险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吉登斯也认为,“在中世纪,除了一些与风险相关的概念外,没有任何真正的风险概念”,而且,“在大多数其他传统文化中也没有风险这个概念”,所以,风险“这个显然非常简单的概念却能说明我们生活其中的这个世界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 那么,究竟什么是风险呢?吉登斯首先从词源的角度对风险作了一些分析。他说:“在16和17世纪.风险这个概念似乎已经有了,西方探险家们在开始他们的全世界航海时,他们第一次创造了这个概念。”而“风险这个词好像是通过西班牙或葡萄牙传人英语中的.原意是指航行到未知的水域”时,“遇到危险或者是触礁” 因此,在吉登斯看来,风险原本是资本主义早期商贸航行的一个术语,意指遇上危险或触礁。风险概念起源于现代社会的早期,标志着与过去决裂和面对开放的未来的努力。吉登斯认为,在传统文化中,人们没有风险的概念,它暗含着一个企图主动与它过去亦即现代工业文明的主要特征进行决裂的社会。 “换句话说。风险这个词最早主要是空间方面的含义。后来,它转向了时间方面。”“后来这个词就用来指代各种各样的不确定的情况。”通过这种分析,吉登斯指出,“风险这个概念与可能性和不确定性概念是分不开的。” 吉登斯分析了风险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他说:“这个概念的产生是随着人们意识到这一点而产生的。即未能预期的后果可能恰恰是我们自己的行动和决定造成的,而不是大自然所表现出来的神意,也不是不可言喻的上帝的意图。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过去人们对于幸运(命或命运)的想法,并且与宇宙决定论分离。” ②风险与危险、冒险的区别 吉登斯在分析风险与冒险、危险的关系中给出了他对风险的理解。“根据卢曼的分析,

镇域经济发展典型经验特色亮点材料

镇域经济发展典型经验特色亮点材料 x街道位于x区南x公里处,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个社,共有万人口,万公顷耕地。x个村中,x年集体经济收入超万元的村有x个,x万元的村有个,x万元的村有个。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五种较为成熟的镇域经济发展模式,其中资源发包型、资助扶持型、龙头带动型、资源补偿型,都是相对传统的发展模式,而总社引领型,体现了我们在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突破性成果。 一、发展背景。在经济联合社成立以前,经过多次在x街道进行深入调研,我们感到当地老百姓虽然比较富裕,但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是乡村振兴的短板。虽然各村荒山荒坡等资源比较多,但由于分布零散形不成规模难以得到有效开发利用,于是区委、区政府提出充分利用现有荒山荒坡、闲置水面、废弃校舍等资源,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建议,这一建议既与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相吻合,也符合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实际,更反映了当前农村干部群众的普遍愿望。 因此,我们于x年x月x日成立了x街道“X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由x村四个经济联合社共同组建,是X省首家镇域经济合作组织,现有成员x人,幅员面积平方公里,集体土地面积为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公顷;现有荒山荒坡公顷,机动地公顷,水面&&公顷,

闲置校舍处。由于联合社位于“X”x中心地带,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基础良好,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发展模式。联合总社的发展模式和机制为“资源打捆、互利共赢”。x街道各村发展条件差异较大,单个村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因此,走联合发展之路,抱团发展是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成立的“X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就是利用x“X”的品牌优势,把分散资源进行整合,统一管理和使用,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一)“资源打捆”模式。主要体现在项目建设上。目前,联合总社正在开展两个项目: 一是“X复绿工程”,利用本社荒山荒坡开展“复绿”工程,栽植各种绿化植被,即绿化了荒山、荒坡、美化环境,又增加了收益。X复绿工程项目计划投资x万元,资金主要包括:总社筹资x万元,x区农村集体经济创业专项基金扶持x万元,利用本联合总社内集体荒山x公顷(评估价x万元)栽植造型松、美国红枫、金叶榆等不同品种的苗木,因地制宜地利用总社现有荒山、荒坡发展苗木产业。项目x年开始建设,三年后将产生收益,预计收益率约为x%左右。随着苗木树龄的增长,项目收益值会逐渐提高。项目建成后不仅有经济

中国非遗都有哪些

中国非遗都有哪些 中国48处世界世界遗产.至2014年6月,中国已有47处自然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被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使我国世界遗产增加至47处,位于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二,仅次于拥有50个世界遗产的意大利。 1、山东泰山:泰山(山东泰安市)、岱庙(山东泰安市)、灵岩寺(山东济南市)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首个双重遗产) 2、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 文化遗产 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12 文化遗产 4、长城1987.12 文化遗产 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12 文化遗产 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2004.7 文化遗产 7、安徽黄山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 12 文化遗产12、山东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及孔林)1994.12 文化遗产 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94.12 文化遗产 14、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1994.12 文化遗产

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文化景观 17、苏州古典园林1997.12 文化遗产 18、山西平遥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19、云南丽江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 20、北京天坛1998.11 文化遗产 21、北京颐和园1998.11 文化遗产 22、福建省武夷山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3、重庆大足石刻1999.12 文化遗产 24、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11 文化遗产 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2000.11、明孝陵(江苏南京市)、明十三陵(北京昌平区)2003.7、盛京三陵(辽宁沈阳市)2004.7 文化遗产 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2000.11 文化遗产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2000.11 文化遗产 28、云冈石窟2001.12 文化遗产 29、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2003.7 自然遗产 30、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7.1 文化遗产 31、澳门历史城区2005 文化遗产 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7.12 自然遗产 33、中国安阳殷墟2006.7.13 文化遗产 34、中国南方喀斯特2007.6.27 自然遗产(2014..6.23增补二期) 3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2007.6.28 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与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与开发 肖刚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摘要]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个国家、民族现存的文化记忆以及区别于其他国家、民族的独特的发展标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下,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快速变异甚至消失。本文通过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旅游价值,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在对其旅游开发时,应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调查评估,要注重传承人的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要发挥行政保护作用,建立健全法规和各部门的协调机制等旅游开发措施。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旅游开发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了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既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又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志,它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生命的密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旅游资源,它对旅游开发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在现代旅游中,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非物质文化旅游兴趣日益增长。因此,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是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有重要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完善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作为物质性、遗址性、建筑性文化遗产相对应、相对称的概念而提出来的。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为“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无形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礼仪、节日庆典;(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权威界定来自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该文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述为“我国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表演艺术和文化空间)”。它的范围包括:(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2)传统表演艺术;(3)风俗活动、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技能;(6)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这里的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2006年5月20日,中国政府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分民间故事、歌谣、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美术、手工技艺、传统医药、习俗等十大类别。 从以上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十分广泛,这决定了其特征的复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特征:第一、表现形式的多样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括无形

安东尼·吉登斯及其社会学理论

一、结构化理论 结构化理论是吉登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如前所述,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的提出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1、结构化理论提出的主旨。总体上看,结构化理论的提出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主旨和目的。 (1)试图超越帕森斯,寻求宏观与微观的整合。 毫无疑问,在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中,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影响非常大,但吉登斯认为,我们却不能过高估计帕森斯的地位,他说:“在二战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整个世界的社会学都为美国社会学所主宰,社会理论里深深地刻下帕森斯的印迹,现在回头看来,帕森斯思想享有的声望未免太高,因为他那种抽象含混的风格引起许多人的厌烦,也理所当然地招徕许多批评与贬毁。” 帕森斯“抽象含混”理论的原因就在于,他追求普遍适用的模式解释社会。吉登斯认为不能仅仅停留于宏观分析和宏观概括,而且也要进行微观分析,所以,在吉登斯著作中,我们看到了社会结构化、社会转型、现代性等宏观理论,也有关于个体心理结构,自我认同和情趣体验等微观层面的分析。 (2)试图超越客体主义和主体主义的对立,寻求两者的有机整合。迪尔凯姆是社会学客体主义主要代表,吉登斯认为过分强调“社会事实”的客观性、片面地用物理学、生物学原则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也是错误的。同时韦伯强调社会学的理解性,吉登斯认为也不全面,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中把握社会问题。这一点与马克思走得很近。 (3)也超越了冲突论、阶级论以及福利国家主义,试图超越左和右,寻求“第三条道路”。吉登斯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新情,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和冲突理论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同时,福利国家主义的思想在实践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必须寻求新的“第三条”道路。 2、结构化理论内容 (1)结构化理论的基础:吉登斯认为,应当用结构的“duality ”取代哲学上的主客二元性理论。在他看来,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有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制约性,更有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方面,社会本身存在着结构,这种社会结构通过制度关系及规则限制来制约着人们

关于大力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大力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各市、县(市、区)中小企业局(办)、乡镇企业局(办): 镇域经济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镇域经济,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夯实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基础、提升水平的关键所在。为大力促进镇域经济发展,根据《乡镇企业法》关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职责对行政区域内的乡镇企业进行规划、协调、监督、服务的要求,和工信部、农业部的工作部署,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切实认清中小企业与镇域经济发展的依存关系,把中小企业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 中小企业发展,根在乡镇,投资主体在民间。乡、镇、街办是中小企业的发源地和聚集地,是最适宜中小企业繁衍、生息、发展的地方。同时,中小企业又是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载体。没有中小企业的铺天盖地,就没有镇域经济的振兴和繁荣。这些年来,我省镇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中小企业的支撑作用强力显现。但与一些经济强省相比,我省的镇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中小企业在总量和密度上也有很大差距。全国的千强镇,江苏275个、浙江266个,我省

仅有95个;全国的百强镇,苏、浙、粤都在20个以上,我省只有2个。全国千强镇平均财政总收入2.4亿元,我省仅为1.37亿元。中小企业数量,我省仅为江苏、广东的一半多。 中小企业与镇域经济发展互为依存,密切相关。中小企业与乡镇企业有着天然联系。乡镇企业就是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兴办的中小企业。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作为乡镇企业的管理机关和《乡镇企业法》的执法主体,必须把促进中小企业在镇域的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任务,在发展镇域经济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实现工作重心下沉,围绕壮大镇域经济,发展中小企业总量,提升竞争实力 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调整和镇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抓好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上,把工作重心下移到乡镇。每个市都要排出一批重点抓的强乡镇,与乡镇政府提出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包括中小企业数量目标、增加值和效益目标,吸纳就业人数和对财政的贡献目标等,实行领导成员分工负责,配合乡镇党委、政府促其实现。“十二五”期间各市重点抓的强乡镇名单和目标要及时报省办备案。要把定期下乡镇、下基层作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基本工作要求。市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人每年都要到辖区内每个乡、镇、街办进行调研,了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知识。小组合作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报。增强民族自豪感、热爱民间艺术。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小组合作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报。 设计理念: 通过自己在课前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些。小组的合作学习也是推动学生主动去了解知识的活动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相关资料: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二)讲授新课: 1、龙泉窑青瓷 (1)出示龙泉窑青瓷图片 (2)龙泉窑青瓷制作过程 2、传统木 3、浙江泰顺溪东桥 中国传统木拱桥营造技艺,是中国古代匠师在几千年的营造过程中积累形成的 精湛技术和丰富经验,它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所以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称为中国桥梁建筑技术的“活化石”。

4、雕版印刷技艺。 5、兰亭集序(书法唐摹本)晋代王羲之。 提问:你能从“道”字的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演变中感受不同书法的艺术特点吗? 学生:…… 6、如来佛观音菩萨像(西藏唐卡) 作业要求: 1、你有哪些想了解、不熟悉的文化遗产? 2、收集一些中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资料。 3、结合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同学们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 归纳小结: 口头传承; 表演艺术; 社会风俗; 传统手工艺技能。

(完整版)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doc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 ) 科室:姓名:床号:病历号: 完全需部分需极大完全入院出院日常活动项目 独立帮助帮助依赖评定评定进餐:指用合适的餐具将食物由容器送到口中10 5 0 - 洗澡 5 0 - - 修饰(洗脸、刷牙、刮脸、梳头) 5 0 - - 穿衣(穿脱衣服、鞋袜、系鞋带、扣子、拉拉链)10 5 0 - 可控制大便10 5 0 - 可控制小便10 5 0 - 如厕(擦净、整理衣裤、冲水)10 5 0 - 床椅转移15 10 5 0 平地行走 45 米15 10 5 0 上下楼梯10 5 0 - 评分结果可分为 4 个等级: 0 级 =生活自理: 100 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良好,不需他人帮助; Ⅰ级 =轻度功能障碍:99-61 分,能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但需一定帮助; Ⅱ级 =中度功能障碍:60-41 分,需要极大帮助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Ⅲ级 =重度功能障碍:≤ 40 分,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不能完成或完全需人照料。 评估结果: 入院 ADL 分值为分,属于级;出院 ADL 分值为分,属于级。 评估频次: 1.内科系统患者或外科系统非手术患者在入院时、出院时各评估一次; 2.外科系统手术患者在手术前一天、术后第三天各评估一次; 3.急诊手术患者在术前、术后第三天各测评一次; 4.住院时间不满 3 天的患者,各科室根据各科疾病特点,只在入院时或出院前测评; 5.中间转科的患者,转入、转出科室都要测评,转出科室要将入院分值、转入科室要将出院分值填写在 《住院病案首页》上。 6.测评后,请将分值填写在《住院病案首页》上

附:评分细则 1. 进食:指用合适的餐具将食物由容器送到口中,包括用筷子、勺子或叉子取食物、对碗/碟的把持、咀 嚼、吞咽等过程。 10 分:可独立进食(在合理的时间内独立进食准备好的食物) 5 分:需部分帮助(前述某个步骤需要一定帮助) 0 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2. 洗澡 5 分:准备好洗澡水后,可自己独立完成 0分:在洗澡过程中需他人帮助 3.修饰:包括洗脸、刷牙、梳头、刮脸等。 5分:可独立完成 0分:需他人帮助 4.穿衣:包括穿脱衣服、系扣子、拉拉链、穿脱鞋袜、系鞋带等。 10分:可独立完成 5分:需部分帮助(能自己穿或脱,但需他人帮助整理衣物、系扣子、拉拉链、系鞋带等) 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5.大便控制 10分:可控制大便 5分:偶尔失控 0 分:完全失控 6.小便控制 10分:可控制小便 5分:偶尔失控 0分:完全失控 7.如厕:包括擦净、整理衣裤、冲水等过程 10分:可独立完成 5分:需部分帮助(需他人搀扶、需他人帮忙冲水或整理衣裤等) 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8.床椅转移 15分:可独立完成 10分:需部分帮助(需他人搀扶或使用拐杖) 5分:需极大帮助(较大程度上依赖他人搀扶和帮助) 0分:完全依赖他人 9.平地行走 15分:可独立在平地上行走 45m 10分:需部分帮助(需他人搀扶,或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用具) 5分:需极大帮助(行走时较大程度上依赖他人搀扶,或坐在轮椅上自行在平地上移动) 0分:完全依赖他人 10.上下楼梯 10分:可独立上下楼梯 5分:需部分帮助(需扶楼梯、他人搀扶,或使用拐杖等) 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综述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综述 雷蓉,胡北明 (四川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当前我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热点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手段,并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对2003-2011年国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后,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问题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三个焦点: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研究;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对策研究;三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模式研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G 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80(2012)04-0012-05 收稿日期:2012-02-28 基金项目: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SC11E010);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11SA074)作者简介:雷 蓉(1972-),女,四川渠县人,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战略管理; 胡北明(1973-),男,重庆丰都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 网络出版时间:2012-7-3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11002279.html,/kcms/detail/51.1676.C.20120703.1153.004.html 第27卷第4期2012年8月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27No.4Aug.20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通过了《人类口头及无形文化遗产代表作宣言》后,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热潮。纵观国内外的研究文献来看,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对各国及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保护”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和实践运作的一个主旋律。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要想对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必须寻求一条有效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将不失为其保护和传承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与转型,不仅在实践中掀起了一股热潮,其理论研究也是当下关注颇多的一个焦点。 本文也是基于这一背景,对国内近年(2003—2011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问题研究进行评述。主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对策问题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模式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国内研究文献回顾 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会议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旋即加入该公约以来,国内的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可以说是如雨后春笋。笔者检索中文数据库(CNKI )以篇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关键词,从2003—2011年共有相关文献 11148篇,其中期刊论文3957篇,博硕士论文262篇,其它文献6929篇。特别是近几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更是持续走高。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的统计,2007年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期刊文献只有460篇,2008年 623篇,2009年790篇,2010年达到高峰有832篇,2011年也有792篇[1]。 就其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上看,早期(2001—2004年)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特征及价值内涵方面;中期(2005—2007年),主要文献将其关注的焦点放到了各种具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近年来(2008—2011年)特别是随着遗产

浅析如何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浅析如何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摘要】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坚持城乡统筹、深化城乡体制改革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全面提出加快镇域经济的措施。 【关键词】镇域经济特色产业城乡统筹城乡体制改革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为重点,以发展镇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选择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坚持因乡镇、因村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构建充满活力的块状经济区,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同时不断创新镇域经济发展体制,增强发展活力,促进镇域特色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夯实镇域经济发展基础 特色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镇域经济的经济实力和档次、转变镇域经济的经济增长方式、形成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色产业的发展要立足于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采取多种方式,尽快打造镇域经济发展的特色。

1、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全力加快工业化进程 工业的发展要走集约化、区域化发展思路,也就是走发展工业园区的发展思路。工业发展的集约化、区域化符合工业发展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能够加快产业聚集,也有利于基础设施配套和项目服务,还可以节约利用土地、减少环境污染。因此,要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集约发展的原则,在中心镇和区位、资源、交通、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集中规划建设乡镇加工制造业基地工业园区,同时积极引导各类加工制造企业向基地集中。在管理服务上,要牢固树立“企业发展我发展、企业发展我服务”的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理念,靠特优服务打造“投资洼地”,增强环境的吸引力。每个园区均实行闸口式管理,企业除正常生产管理以外,其他方面的社会事务基本上由园区接管,让客商把主要精力放在生产上。通过实施园区带动战略,使园区真正成为镇域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良好载体和平台。 2、以招商引资为突破,破解镇域特色经济发展的资金难题 发展镇域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依托,而在资金的来源上,招商引资是有力的依托。招商引资要立足自身优势、创新思路、积极拓宽渠道。首先要围绕资源优势抓招商,发挥农村劳动力、农副产品、自然资源等优势,积极引进加工贸易、农产品深加工和资源开发项目,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

中国非遗都有哪些

中国非遗都有哪些 中国48处世界世界遗产、至2014年6月,中国已有47处自然文化遗址与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被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使我国世界遗产增加至47处,位于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二,仅次于拥有50个世界遗产的意大利。 1、山东泰山:泰山(山东泰安市)、岱庙(山东泰安市)、灵岩寺(山东济南市)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首个双重遗产) 2、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 文化遗产 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12 文化遗产 4、长城1987、12 文化遗产 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12 文化遗产 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 7、12 、沈阳故宫(辽宁) 2004、7 文化遗产 7、安徽黄山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 12 文化遗产12、山东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及孔林)1994、12 文化遗产 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94、12 文化遗产 14、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 1994、12 文化遗产 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文化景观 17、苏州古典园林1997、12 文化遗产 18、山西平遥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19、云南丽江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 20、北京天坛1998、11 文化遗产 21、北京颐与园1998、11 文化遗产 22、福建省武夷山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3、重庆大足石刻1999、12 文化遗产 24、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11 文化遗产 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 2000、11、明孝陵(江苏南京市)、明十三陵(北京昌平区) 2003、7、盛京三陵(辽宁沈阳市)2004、7 文化遗产 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2000、11 文化遗产 27、四川青城山与都江堰2000、11 文化遗产 28、云冈石窟2001、12 文化遗产 29、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2003、7 自然遗产 30、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7、1 文化遗产 31、澳门历史城区2005 文化遗产 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7、12 自然遗产 33、中国安阳殷墟2006、7、13 文化遗产 34、中国南方喀斯特2007、6、27 自然遗产(2014、、6、23增补二期) 3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2007、6、28 文化遗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