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三原则

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三原则

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三原则

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三原则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无一明确的界限,正常人在某个时期也会有异常心理活动,精神病人哪怕是最严重时也有正常心理活动。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为正确地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制定了不少测验工具和量表,并应用现代化的仪器去处理数据,使心理测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简单的量表测得的结果只能是起参考作用,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异常及异常的程度,主要还靠认真观察。

1、主客观是否相一致。主要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及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应与外界相协调,而不应发生矛盾和冲突,他们的言谈和举止行为,应该受到正常人的理解。比如说,一个同学在班级里唱一支一般化的歌曲,可引起大家的掌声,但如果在一个会议上突然引吭高歌,就会引起人们的惊讶。我们说前者为正常心理,后者为心理异常,因为和外界环境不协调。

2、知、情、意是否相统一。就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性。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应与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是一致的,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肠愁瞌睡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都说明这种一致性。比如一个同学面带笑容地讲述他的不幸遭遇,我们说他对痛苦的事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知觉、情感、意向不协调,也是一种异常心理。

3、人格是否相对稳定。即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相对稳定性。一个人受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使他们对现实有个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人的性格特点。它相对稳定,如果一个人几年来一直寡言少语,不明原因突然变得话多而爱交往,给人一种判若两人之感,这就说明心理异常了。

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的识别

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的识 别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的识别 (一)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三原则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无一明确的界限,正常人在某个时期也会有异常心理活动,精神病人哪怕是最严重时也有正常心理活动。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为正确地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制定了不少测验工具和量表,并应用现代化的仪器去处理数据,使心理测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简单的量表测得的结果只能是起参考作用,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异常及异常的程度,主要还靠认真观察。 1、主客观是否相一致。主要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及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应与外界相协调,而不应发生矛盾和冲突,他们的言谈和举止行为,应该受到正常人的理解。比如说,一个同学在班级里唱一支一般化的歌曲,可引起大家的掌声,但如果在一个会议上突然引吭高歌,就会引起人们的惊讶。我们说前者为正常心理,后者为心理异常,因为和外界环境不协调。 2、知、情、意是否相统一。就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性。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应与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是一致的,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肠愁瞌睡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都说明这种一致性。比如一个同学

面带笑容地讲述他的不幸遭遇,我们说他对痛苦的事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知觉、情感、意向不协调,也是一种异常心理。 3、人格是否相对稳定。即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相对稳定性。一个人受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使他们对现实有个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人的性格特点。它相对稳定,如果一个人几年来一直寡言少语,不明原因突然变得话多而爱交往,给人一种判若两人之感,这就说明心理异常了。(二)高校常见异常精神障碍的识别 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大多是成长中的一般问题,通过自身的调节、朋友家长及老师的相助,一般都可以顺利度过。但也存在着极少数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如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病性精神疾病等,这些精神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严重阻碍了其成长成才和发展。特别是重性精神疾病,对自身和他人都存在着极大地破坏性,是校园潜在的危险和危机。作为学生工作者必须认识和学会识别这些精神疾病,做到及早识别,及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1.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病因不清,多起病于青壮年,病前可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临床表现主要是在思维、感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紊乱和不协调,如怀疑有人迫害自已,饭菜里有毒,外出感到有人跟踪自已,自已的想法被他

如何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

一、心理异常鉴别诊断 1.心理正常、异常三原则 郭念锋教授认为:为了区分心理的正常和异常,就应该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以心理学对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性定义为依据:,才能使该问题明确化,根据心理学对心理活动的定义:即"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是脑的机能",我们有理由提出以下三条原则: 1)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有无幻觉、妄想、自知力) 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必须就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不管是谁也不管是在怎样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中,如果一个人说他看到或听到了什么,而客观世界中,当时并不存在引起他这样感觉的刺激,物,那么我们必须肯定,这个人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他产生了幻觉,另外,一个人的思维内部脱离现实,或思维逻辑背离客观事物的规定性,这时我们便说,他产生了妄想,这些便是我们观察和评价人的精神和行为的关键,我们称它为统一性(或同一性)标准,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统一性,必然不能被人理解。在精神科临床上,常把 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病的指标,其实这一指标已涵盖在上述标准之中,"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是患者对自身状态的反映错误,或者说"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丧失。在精神临床上,还把"有无现实检验能力"作为鉴别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指标,其实.这一点也包含在上述标准之中,因为若要以客观事实来检验自己的感知和观念,必须 以认知与客观现实一致性为前提。上述标准对鉴别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等症状很有效。 2)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知情意协调一致) 人类的精神活动虽然可以被分成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等部分但 它自身确乎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 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比如一个人遇到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手舞足蹈,欢快地向别人述说自己内心体验,这样我们就可以

一般心理问题诊断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1 、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后悔、自责、紧张、焦虑) 2 、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1 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是效率有所下降。 4 、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引发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1、求助者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刺激,而引起的心理冲突,是属于现实意义(有明显的道德性质),求助者体验到痛苦情绪(如悔恨、失落、恼怒、悲哀等) 2、痛苦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在2 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难以解脱。 4、痛苦情绪泛化到生活的其它方面。5 、多次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是:第一,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求助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第二,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第三,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以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 ,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

一定程度的影响。第四,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也就说,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神经症的评分标准是什么? 1、病程:不到3 个月为短程,评分1 ;3 个月到1 年为中程,评分为2 ; 1 年以上为长程,评分为3 。 2、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分为1 ;中度者 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分为2 ;重度者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易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分3 。 3、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分为1 ;中 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分为2 ;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分为3

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三原则

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 这就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无一明确的界限,正常人在某个时期也会有异常心理活动,精神病人哪怕就是最严重时也有正常心理活动。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为正确地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制定了不少测验工具与量表,并应用现代化的仪器去处理数据,使心理测量有了很大进步。但就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简单的量表测得的结果只能就是起参考作用,判断一个人心理就是否异常及异常的程度,主要还靠认真观察。 1、主客观就是否相一致。主要就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及受它支配的情感与行为,应与外界相协调,而不应发生矛盾与冲突,她们的言谈与举止行为,应该受到正常人的理解。比如说,一个同学在班级里唱一支一般化的歌曲,可引起大家的掌声,但如果在一个会议上突然引吭高歌,就会引起人们的惊讶。我们说前者为正常心理,后者为心理异常,因为与外界环境不协调。 2、知、情、意就是否相统一。就就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情感与行为的一致性。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应与受它支配的情感与行为就是一致的,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肠愁瞌睡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都说明这种一致性。比如一个同学面带笑容地讲述她的不幸遭遇,我们说她对痛苦的事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知觉、情感、意向不协调,也就是一种异常心理。

3、人格就是否相对稳定。即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相对稳定性。一个人受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使她们对现实有个比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的行为模式,这就就是人的性格特点。它相对稳定,如果一个人几年来一直寡言少语,不明原因突然变得话多而爱交往,给人一种判若两人之感,这就说明心理异常了。

判别心理异常的标准(精)

判别心理异常的标准 1.社会适应标准 人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 造环境。即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依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但该标准受到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和不同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2.内省经验标准 以当事人自己的主观体验为标准 如当事人自觉焦虑、抑郁、不能自控行为等。 治疗者或研究者对异常心理现象的主观判断 3.统计学标准 在普通人群中,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呈正态分布。心理正常与否由其偏离平均值 程度决定。 该法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多以心理测验为工具。 4.医学标准 精神障碍是躯体疾病。存在着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基础。 心理和行为表现的异常是疾病的症状。 病因为脑功能失调 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基础 遗传学基础 大脑的解剖与生理基础 神经生化基础 变态心理学的生物医学观点 ①对于病因的解释:遗传、神经生化、内分泌、神经系统等 ②诊断系统:临床医学诊断标准 ③治疗方法:医学治疗方法、药物 心理异常的社会-文化根源 一、心理异常的物质根源 1.生物学基础决定心理异常的发生和存在 2.社会-文化因素一一决定心理异常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方向 社会-文化因素:指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生产水平、阶级差别、民族传统、风俗习惯、人际关系、家庭状况、伦理道德观念和教育方式等。 二、社会文化因素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心理异常的发生: 1.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的持续影响:如不良社会制度、宗教迷信、种族、性别歧视、不良社会风气、不良文化习俗等的持续影响。 2.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尤

其是强烈的社会文化冲击:如社会动乱、外敌入侵、战争、社会经济大衰退、文化性大迁徙、都市化过程中的农民涌入城市等。 3.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如人格欠健全、心理品质较差、适应能力低下等心理异常的心理学观点 精神动力学观点 --- 本能作祟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观点一一习得的 认知心理学观点一一认知歪曲 人本-存在主义观点一一自我选择的第五章神经症 神经症(neurosis):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主要因素,但非应激障碍,是一组机能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 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虚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 主要表现为焦虑、烦恼、抑郁、恐怖、强迫、疑病症状或各种躯体不适感,患者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器质性病理基础。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 特征:1.通常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具有持久性,病程至少 3个月以上 2.强烈的心理冲突,感到不能控制自认为应该被控制的心理活动 3.一般能适应社会,但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 4.精神痛苦,迫切要求治疗,自知力完整 5.无器质性病变做基础 主要分类: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一、恐怖症 定义: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病人明知没有必要,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病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 (二)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恐惧为主,需符合以下4项: ①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②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③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④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3)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 (4)排除焦虑症、分裂症、疑病症。 (三)临床表现

例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分析报告

一例高中生学校适应不良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 单位:姓名: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例高一男生学校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通过对来访者问题的分析、评估与诊断, 确定为一般心理问题, 属于新生学校适应不良问题。与来访者沟通协商后, 确定了咨询方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咨询技术, 使其改变了绝对化认知倾向, 消除了仅凭两次考试成绩未达到预期目标就认为自己是个没用的人等不合理认知和对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经常走神的过度焦虑状态。经过六次咨询, 引导来访者建立了合理认知, 增强了自信心与社会适应能力, 改善了不良心理状态, 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行为认知疗法,学校适应不良 一、一般资料 (一)基本情况 李某,男,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从小学习比较刻苦,成绩优异,被学校免学费录取。性格内向,父母均为农民,家庭经济情况一般。身高大约1.65米左右,体态正常,无器质性疾病。根据最近一次学校体检,未发现躯体疾病,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个人成长史 李某出生在农村家庭,是家中长子,还有一个妹妹。自幼懂事,帮助父母料理家务,照顾妹妹。学习努力刻苦,成绩优异,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高中入学时,因中考成绩优秀被免费录取。性格内向、好强,做事认真仔细。 (三)精神和身体状态 意识清醒,略微有点焦虑,人格较稳定。近两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较差。 (四)心理测验结果

SCL-90 测试结果:焦虑,抑郁:,测验结果显示焦虑、抑郁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其余结果在正常范围。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 以优异的成绩被高中免费录取,但第一次月考却没能进年级前10名,老师也没有给予任何鼓励,觉得自己很失败,担心自己再也不会考好,得不到老师的赞赏,感觉对不起父母,最近两周头昏脑胀,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没有信心,内心又非常着急,故而前来寻求帮助。 (二)个人陈述 因家境不好,觉得父母不容易,从懂事起就帮着父母照顾妹妹,上学后想通过取得好成绩使父母感到欣慰。从小成绩就很好,深得老师和家长喜欢。升高中时,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免费录取。可是入校第一次月考却没能进入年级前十名,老师也没有给予任何鼓励,非常失落,担心自己再也考试不好了,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感觉对不起父母。月考后两周一直头昏脑胀,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都不好,对学习没有信心,内心又非常着急。求助者渴望咨询师帮助自己,尽快摆脱这种现状,把成绩提上去,但又对高中的学习又无能为力的感觉,以前的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但现在又没有合适的方法。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来访者说话清晰有条理,语速稍快,情绪略显焦虑。无躯体症状,自知力完整,无幻想、妄想。有迫切的求助要求。同学反映,李某平时学习认真刻苦,性格内向,自从月考完显得心事重重,情绪低落。 三、评估与诊断

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的识别

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的识别 (一)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三原则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无一明确的界限,正常人在某个时期也会有异常心理活动,精神病人哪怕是最严重时也有正常心理活动。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为正确地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制定了不少测验工具和量表,并应用现代化的仪器去处理数据,使心理测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简单的量表测得的结果只能是起参考作用,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异常及异常的程度,主要还靠认真观察。 1、主客观是否相一致。主要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及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应与外界相协调,而不应发生矛盾和冲突,他们的言谈和举止行为,应该受到正常人的理解。比如说,一个同学在班级里唱一支一般化的歌曲,可引起大家的掌声,但如果在一个会议上突然引吭高歌,就会引起人们的惊讶。我们说前者为正常心理,后者为心理异常,因为和外界环境不协调。 2、知、情、意是否相统一。就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性。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应与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是一致的,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肠愁瞌睡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都说明这种一致性。比如一个同学面

带笑容地讲述他的不幸遭遇,我们说他对痛苦的事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知觉、情感、意向不协调,也是一种异常心理。 3、人格是否相对稳定。即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相对稳定性。一个人受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使他们对现实有个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人的性格特点。它相对稳定,如果一个人几年来一直寡言少语,不明原因突然变得话多而爱交往,给人一种判若两人之感,这就说明心理异常了。(二)高校常见异常精神障碍的识别 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大多是成长中的一般问题,通过自身的调节、朋友家长及老师的相助,一般都可以顺利度过。但也存在着极少数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如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病性精神疾病等,这些精神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严重阻碍了其成长成才和发展。特别是重性精神疾病,对自身和他人都存在着极大地破坏性,是校园潜在的危险和危机。作为学生工作者必须认识和学会识别这些精神疾病,做到及早识别,及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1.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病因不清,多起病于青壮年,病前可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临床表现主要是在思维、感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紊乱和不协调,如怀疑有人迫害自已,饭菜里有毒,外出感到有人跟踪自已,自已的想法被他人洞悉,听到背后有人议论自已,或有声音时常对自已评头论足等等。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1)病程:1-2个月;(2)精神痛苦程度:内心感到痛苦,但生活与工作都能正常进行;(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社会功能未见明显受损,心理冲突未泛化。综上所述,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1)病程:2-6个月;(2)精神痛苦程度:自我感到十分痛苦,自我不能自行化解,心理问题已明显泛化,但心理冲突依然是常形,具有现实意义和道德色彩;(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社会功能部分受损,部分社交活动回避,工作效率有所下降。综上所述,该求助者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的诊断模板: 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诊断“三标准”:(1)病程:X某已痛苦_月有余,_分。(2)精神痛苦程度:X某可自己主动设法摆脱,1分/X某可需借助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2分/X某几乎完全无法摆脱,3分。(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X某社会功能未见明显受损,工作、学习、社交活动均能照常进行,1分/X某社会功能呢个部分受损,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部分社交活动开始主动回避,2分。/X某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完全不能工作学习,完全回避必要的社交活动,3分。综上所述,X某总分为3分,神经症诊断不成立。/X某总分已超过6分,可疑神经症初步诊断成立。/X某总分4-6分,该求助者发病已3月有余,可初步诊断为可疑神经症。 神经症诊断的基本程序如下: 第一,病程。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分1;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分2;1年以上为长程,评分3。 第二,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分1;中毒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分2;重度着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异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分3。 第三,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分1;中度社会功能受损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分2;重度社会功能受损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分3。 如果总分为3,还不能诊断为神经症。如果总分小于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程序: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从这里入手: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冲突是常形的,并由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能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程序如下:1、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对当事人来讲是生活大事件。在不同的刺激作用下,求助者会体验到不同的痛苦情绪。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判别标准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判别标准 教学内容:介绍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判别标准,介绍几种常见的异常心理。 教学重点:对异常心理的理解,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判别标准,区别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则 教学目的:通过本讲能使服刑人员能从不同角度理解异常心理的概念,特征及其外在表现形式,掌握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判别标准,从而使服刑人员能在面临心理问题时及时调适,以及有效地提高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学过程: 一,概念的阐述: 今天给大家讲的主要是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判别标准。正常心理既我们平常所说的健康的心理,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体的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状态。 异常心理是指个体在生活中出现的不正常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说其心理活动与其他人相比出现的一些反常的,特殊的,或过于兴奋,或过于消沉的行为反应。异常的心理既不是精神疾病,也不是人格异常,而是一种因外界不良刺激所引起的病态心理和病态行为,是正常人对客观现象的歪曲的反应。 二,介绍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判别标准: 首先我们要明确:如何判别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这是很难有统一的和简单的标准。 表现为: (1)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是相对的。两者在某些情况下有者本质的差别。 (2)异常心理的表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生物因素,心理状态,社会环境等,所取的角度不一样,标准也就不一致了。 常用的判别标准主要有: 1、心理测验的标准:运用各种心理测试,如记忆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来判断记忆是否有障碍,智力水平如何以及构成人格思维度或因素的变化情况。它所提供的数据较为准确,是一种规范化的测验。 2、社会常态测验,在这里的正常与异常是以社会常态来比较的,凡是符合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的行为,亦即为社会一般人所认可和接受的行为,即为正常,否为不正常,缺陷在与时间限制,地域限制,人的思想觉悟的限制。 3、社会适应的标准,它是以人的行为的社会意义和个体良好的顺应为出发点,并从个体对社会,集体,人际关系,人和自我态度中和、习惯行为方式来观察正常与否,但是因为适应与无适应之间无客观标准,所以这一标准也不能完全适用。 4、主观经验,病人或心理障碍者本人的主观经验常常是一个极有参考价值的标准,即“自知之明”当也有病人已失去了正常的生活能力,却坚决否认自己“不正常”。这种主观经验也恰恰说明其心理异常。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1)

一、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1)有因: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 (2)有时:一般心理问题不间断持续一个月,间断持续二个月。 (3)有度:一般心理问题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不泛化。 二、严重心理问题: (1)有因:严重心理问题由现实的刺激(强烈、对个体威胁较大)激发。 (2)有时:严重心理问题间断或不间断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有度:严重心理问题痛苦难以自行解脱,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反应对象被泛化。 三、神经症的诊断标准:许又新三标准 四、神经病的诊断标准:郭念峰的病与非病三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稳定性原则。 五、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生物学因素、社会学因素、心理因素 六、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七、商定咨询方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咨询目标。2、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义务。 3、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6、咨询的费用。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八、系统脱敏法的原理:沃尔普的电击猫实验。原理是交互抑制,让一个原可引起微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 九、使用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1、以事实根据为前提。2、避免个人发泄。3、避免无情攻击。 4、要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 5、可用尝试性面质。 十、求助者中心疗法对人性的看法: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2、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3、人是可以信任的。 十一、求助者中心疗法坦诚交流(促进设身处地理解的技术/坦诚交流/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包括哪些(艾根,二册,101页):1、不固定角色。2、自发性。3、无防御反应。4、一致性。5、自我的交流。 十二、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七个阶段:第一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求助者不愿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第二阶段: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第三阶段: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的、自由的表达客观的自我。第四阶段:求助者能够更加自由的表达个人感情,但在表

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

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 (一)异常心理的分类 1、心理困难:轻微的社会适应不良和人格偏差 2、心理障碍:神经症和心身障碍 3、心理疾病:精神分裂或狂躁等(非咨询范畴) (二)心理问题四分法 1、心理问题:近期发生、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剧烈的心理紊乱状态,心境和情绪产生一定波动,但思维保持严密的逻辑性,人格也十分完整。(即一般心理问题) 2、心理障碍:有较大的情绪波动,出现各种违反逻辑性思维的错误。初始反应强烈,如在暴怒情况下,出现强烈的非理智行为。心理行为异常持续的时间较长(1个月以上),心理负担难以克服,有时可伴有躯体化症状或人格上的问题,如心理生理障碍、退缩和攻击等。 3、心理疾病边缘状态:患者往往带有不很典型的异常精神现象,如注意力涣散、好幻想、意志力减弱、自我评价偏离常态、社会交往和人格方面的改变等。 4、心理疾病:表现最为严重,常见的有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等。患者主客观世界不一致,知情意不统一、协调性被破坏,自知力不完整,出现幻觉和妄想,行为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人格明显改变,拒绝就医服药。 由心理问题到心理疾病是一个逐渐加重的病理层次。一般而言,前两类需要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后两类则适宜以药物治疗为主。早期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可避免向心理疾病的演化。另外有一些心理疾病由于其症状不是很典型往往易被忽视,易被普通人群认为是一般的问题或个性原因而导致误诊。 (三)判定异常心理的方法 1、社会适应方法:(主要是通过日常观察,但是不够准确) (1)一般常态心理,偶有不适,但会消失(2)一般病态心理,较为吃力,努力可好 (3)较重病态心理,严重适应失调,无法正常生活 2、医学方法:以有无器质性病变作为判断标准 3、统计学方法:极端值为变态 4、心理测验方法:标准化测验量表 5、内省经验方法:当事人的主观体验(即自知力) 6、价值观方法:心理行为与价值观是否一致 (四)病与非病的三原则 心理活动的正常与异常之间的差别是相对的,由于心理异常表现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很难找出一个统一公认的判别标准,但基本原则如下 1、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和行为,必须就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一个人如果看到或听到了客观世界中不存在的东西,这个人的精神活动就不正常了,他产生了幻觉。一个人的思维内容脱离现实、或思维逻辑背离客观事物的规定便形成妄想。这些都是我们观察和评价人的精神与行为的关键,我们称它为统一性标准。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同一,必然不能被人理解。 2、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原则 人类的精神活动虽被分为知、情、意等部分,但它自身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具有内在的协调一致性,这种协调一致性能够保证高度准确和有效的反映客观世界。(比如遇到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手舞足蹈,欢快地向别人述说自己内心的体验)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人格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是不易改变的。如果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出现问题,我们就要怀疑其心理活动是否出现异常。所以,人格的相对稳定性是区分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的标准之一。(五)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1、一般心理问题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等因素产生的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 (2)不良情绪不间断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行为不失常态,对社会功能无严重影响(4)行为无泛化 2、严重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以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区分原则

心理问题的划分及鉴别标准 需要区分的是: 1、重性精神病与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区分的重点——自知力、求医行为。 2、神经症与一般、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 区分的重点——心理冲突的性质。 2.1心理冲突有常形与变形两种。 2.2常形与变形的区分有两个标准: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是否能区分开道德与不道德)、是否与现实有直接联系。如出现第三者后,在离婚与不离婚中矛盾,这就与现实事件直接联系,并能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这就是常形。如一个人整天想着是该吃饭还是不吃饭,与现实事件无直接联系,并且无法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这就是变形。 2.3心理冲突如是常形,就可能是一般、严重心理问题,最多是心理障碍 2.4心理冲突如是变形,就可能是神经症。 3、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 3.1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 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 3.2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4、在心理诊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词: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 4.1 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即是指:除了重性精神病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4.2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又被称为可疑神经症: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有时,我们也把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的人格缺点者(如均衡性较差的人格)列入这一类。 4.3因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以总结为: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

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对照症状学标准: 1、 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生活、工作压力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有现实意义且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严重心理问题:是较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起心理障碍,体验着痛苦情绪; 2、 一般心理问题:求助者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未超过2个月; 严重心理问题:超过2个月,未超过半年,不能自行化解; 3、 一般心理问题:不良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下,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社会交往,但效率下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 严重心理问题:遭受的刺激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失去理智控制,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 4、 一般心理问题:情绪反应的内容没有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反应对象被泛化。 心理诊断技能听课记录 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包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部分可疑神经症。心理正常是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心理不正常含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心理不正常是精神科的工作范围。 但是根据中国目前的国情,神经症是可以做心理咨询的,精神障碍的康复期也是可以做心理咨询的。 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有因,有度,有时) 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这类心理问题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心理咨询有较好的效果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 ?二个月以上半年以内。 ?泛化。 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郭念峰)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同一)性原则。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知情意统一,高兴的说不开心的事不统一) 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心理问题 "诊断为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情绪反应尚未泛化。 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的定义(许又新教授的定义):持久的心理冲突,当事人能体验到这种冲突并感到痛苦,影响其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但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 1.时间上持久,常以年计,最少三个月。 2.心理冲突指两种观念,欲望,行为倾向,价值观等互相对立,当事人无法使其协调。有常形和变形之分,常形冲突是大家能理解,现实中存在的,冲突的一方和另外一方具有明显的道德区别。变形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不带什么明显的道德色彩,是神经症性的。 3.神经症的病人感到精神痛苦,有症状自知力。

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三原则

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三原则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无一明确的界限,正常人在某个时期也会有异常心理活动,精神病人哪怕是最严重时也有正常心理活动。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为正确地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制定了不少测验工具和量表,并应用现代化的仪器去处理数据,使心理测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简单的量表测得的结果只能是起参考作用,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异常及异常的程度,主要还靠认真观察。 1、主客观是否相一致。主要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及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应与外界相协调,而不应发生矛盾和冲突,他们的言谈和举止行为,应该受到正常人的理解。比如说,一个同学在班级里唱一支一般化的歌曲,可引起大家的掌声,但如果在一个会议上突然引吭高歌,就会引起人们的惊讶。我们说前者为正常心理,后者为心理异常,因为和外界环境不协调。 2、知、情、意是否相统一。就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性。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应与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是一致的,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肠愁瞌睡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都说明这种一致性。比如一个同学面带笑容地讲述他的不幸遭遇,我们说他对痛苦的事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知觉、情感、意向不协调,也是一种异常心理。

3、人格是否相对稳定。即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相对稳定性。一个人受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使他们对现实有个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人的性格特点。它相对稳定,如果一个人几年来一直寡言少语,不明原因突然变得话多而爱交往,给人一种判若两人之感,这就说明心理异常了。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 据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1)病程:1-2个月;(2)精神痛苦程度:内心感到痛苦,但生活与工作都能正常进行;(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社会功能未见明显受损,心理冲突未泛化。综上所述,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1)病程:2-6个月;(2)精神痛苦程度:自我感到十分痛苦,自我不能自行化解,心理问题已明显泛化,但心理冲突依然是常形,具有现实意义和道德色彩;(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社会功能部分受损,部分社交活动回避,工作效率有所下降。综上所述,该求助者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的诊断模板: 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诊断“三标准”:(1)病程:X某已痛苦_月有余,_分。(2)精神痛苦程度:X某可自己主动设法摆脱,1分/X某可需借助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2分/X某几乎完全无法摆脱,3分。(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X某社会功能未见明显受损,工作、学习、社交活动均能照常进行,1分/X某社会功能呢个部分受损,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着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部分社交活动开始主动回避,2分。/X某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完全不能工作学习,完全回避必要的社交活动,3分。综上所述,X某总分为3分,神经症诊断不成立。/X某总分已超过6分,可疑神经症初步诊断成立。/X某总分4-6分,该求助者发病已3月有余,可初步诊断为可疑神经症。 神经症诊断的基本程序如下: 第一,病程。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分1;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分2;1年以上为长程,评分3。 第二,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分1;中毒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分2; 重度着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异地 休养也无济于事,评分3。 第三,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分1; 中度社会功能受损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着下降,不得不减轻工 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分 2;重度社会功能受损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分3。 如果总分为3,还不能诊断为神经症。如果总分小于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程序: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从这里入手: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冲突是常形的,并由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能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完整版)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 及心理危机干预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的识别 (一)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三原则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无一明确的界限,正常人在某个时期也会有异常心理活动,精神病人哪怕是最严重时也有正常心理活动。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为正确地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制定了不少测验工具和量表,并应用现代化的仪器去处理数据,使心理测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简单的量表测得的结果只能是起参考作用,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异常及异常的程度,主要还靠认真观察。 1、主客观是否相一致。主要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及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应与外界相协调,而不应发生矛盾和冲突,他们的言谈和举止行为,应该受到正常人的理解。比如说,一个同学在班级里唱一支一般化的歌曲,可引起大家的掌声,但如果在一个会议上突然引吭高歌,就会引起人们的惊讶。我们说前者为正常心理,后者为心理异常,因为和外界环境不协调。 2、知、情、意是否相统一。就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性。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应与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是一致的,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肠愁睡

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都说明这种一致性。比如一个同学面带笑容地讲述他的不幸遭遇,我们说他对痛苦的事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知觉、情感、意向不协调,也是一种异常心理。 3、人格是否相对稳定。即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相对稳定性。一个人受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使他们对现实有个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人的性格特点。它相对稳定,如果一个人几年来一直寡言少语,不明原因突然变得话多而爱交往,给人一种判若两人之感,这就说明心理异常了。 (二)高校常见异常精神障碍的识别 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大多是成长中的一般问题,通过自身的调节、朋友家长及老师的相助,一般都可以顺利度过。但也存在着极少数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如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病性精神疾病等,这些精神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严重阻碍了其成长成才和发展。特别是重性精神疾病,对自身和他人都存在着极大地破坏性,是校园潜在的危险和危机。作为学生工作者必须认识和学会识别这些精神疾病,做到及早识别,及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1.精神分裂症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工作程序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工作程序 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2.与精神病性障碍相鉴别 3.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 4.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5.形成初步诊断 一般心理问题特点 ?有因:由现实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有时: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间断地持续两个月; ?有度: 可控: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 社会功能: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未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四个条件: 第一,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冲突是常形的,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第二,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第三,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第四,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工作程序 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2.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3.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 4.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 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6.形成初步诊断 严重心理问题特点 ?有因: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体验着痛苦情绪 ?长时: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再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不可控: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四个条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