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提高学生历史成绩

如何提高学生历史成绩

如何提高学生历史成绩
如何提高学生历史成绩

如何提高学生成绩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点太多,很多知识非常相似,记起来非常容易混乱,不容易学好,提高成绩更不容易。我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摸索出了一些做法,形成了自己教学特点,在此和大家简单谈谈,与大家共享。简单说就是两句话:第一:作为一个人,在人格上让学生从心里喜欢你接受你。第二:作为一个教师,如何利用好课堂,指导学生听好课,让学生服你。这两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不太容易了。

首先,让学生从心里喜欢你接受你。

高中学生虽然还不到成人的年龄,但是都爱把自己看作大人,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因此每接一届新学生,我都注意与他们用心交流。每次上课都尽量提前到教室,利用这段时间与他们进行交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大多数同学的名字。上课时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征服学生,平等相待,让学生从心里真正的接受我。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有了一个好的基础。

第二:指导学生听好课,在教学上服你,这是最关键的。

作为一位历史老师,首先要有渊博的历史知识,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表达能力,这样才能驾驭课堂,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跟你走。这样才能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提高成绩,在这里我主要是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听课,听课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教师要会讲,另一方面学生要会听,二者紧密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提高历史成绩。

听课并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情、听、想、问、记等相结合,主动地探求知识。情,就是要求学生上课时要精神饱满,充满热情,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听,就是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务必把教师讲的内容听清楚;问,就是要求学生对于没有听明白的或产生不同看法的地方,提出质疑,敢于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解法等;记就是要求学生做标记、记笔记等。教师若能指导学生处理好这几个问题,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听课能力和水平。

1、动情——听课气氛的培养

课堂气氛是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都是调动学生努力创造出一个既有利于教师精彩演讲,又有利于学生认真听课的课堂气氛。

首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我的一举一动起着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教学中要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全身心投入,备课要认真、充分,上课要风趣、严谨,以自己的语言、行动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听课者,教师要善于用积极的情感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情绪,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具体来说,首先在教学中我不时地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问、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讲出新的设想与构思,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学生就会在一种受教师尊重、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下学习。例如对秦始皇的评价,我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会评价出他是一个“暴君”,而有人会评价出“千古一帝”,无论对哪种评价,我都首先表示认同,然后再指导学生摆出足够的论据,最后再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指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这样学生就掌握了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教学中针对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多讲一些历史故事,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讲述,以活跃课堂气氛。

另外,在讲授课本内容时,多用启发式,教学手段上,要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法辅助教学,这些都将有利于学生听课气氛的培养。

2、善听——听的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很多时间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认真听,学生听的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效率,因此对学生听课能力培养与训练是很有必要的。教学中我的具体做法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培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将课本知识形成具体的画面或图表,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体系有真切的理解,例如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就可以在黑板上用图表表示出来。第二,教会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引导学生把从课本中学到的具体知识上升到本质的认识。比如,通过学习对欧洲殖民扩张以及殖民者犯下的滔天罪行的叙述,让学生分析出殖民扩张给世界带来了灾难,却给欧洲带来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认识到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质。通过这样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帮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注意历史的纵横向联系。比如,在讲述新航路的开辟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中国史上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让学生对这两个历史概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加深理解。第四,教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师讲课的语调和节奏。教师在讲授时,根据不同的文字内容可能采取不同语气和节奏,重点知识可能加重语气,或重复叙述;对某些内容可能采取疑问的口气,引导学生生疑、思考;对某些理论可能有目的地讲半句,留半句,让学生去推导或总结。

3、多想——学习思路的培养

学生学习某一知识结构时,就其过程而言,实质上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所以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正确思维过程的培养和训练尤其重要。了解某一历史知识现象大致有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即对课本知识的初步感知、深入理解和消化吸收。在初步感知阶段,主要启发学生去发现书本“描述的是什么”,在深入理解阶段主要启发学生去发现该内容“是什么意思”,在消化吸收阶段,主要启发学生去发现“本质是什么,有何作用”。比如,对今天有的发展中国家仍然贫困、落后的历史根源,在初步感知阶段,学生就必须了解到“贫困”是一种事实,但这种事实是有历史根源的;在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时,教师要启发

学生找出贫困的具体所在,到了消化吸收阶段,再引导学生找出这种历史根源是殖民者长期侵略造成的,只有发展中国家发展了综合国力,才能摆脱贫困和侵略。

4、多问——质疑问题能力的培养

上课时教师经常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可大多数学生却没有问题问,或不知问什么。学生在学习及思维过程中,应该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产生疑问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一个促进对书本知识理解的过程。提不出问题并不代表没有问题。而不同的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生疑,学会提问。我自己首先善于向学生发问,在无疑处生疑,在疑处发问,从而促进学生思考,学会发问。比如在讲到丝绸之路时,可向学生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汉代的一个商人,从长安出发,经丝绸之路到大秦经商,沿途会遇到什么景象?让学生发挥自由想象,学生可能会提出来不同的问题:西域人民的生活怎样?他们的信仰是什么?西域的地理环境怎样等。这样一来,学生就锻炼了质疑的能力。有助于他们灵活的掌握历史知识,同时也较好的联系了地理知识。其次,我总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管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我首先都是要肯定,让学生自己感到有能力,有机会提出问题。另外,当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不太明确或难以回答时,我就帮助学生把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比如“五四运动为什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对这样的问题学生难以回答,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整理一下:这次革命的前途是什么?领导阶级是谁?这次革命和以往的革命有哪些不同之处?这样一来,题目思路就明朗了。经过较长时间的适应、引导、训练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5、勤记——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适当记笔记,可以手脑并用,加强记忆效果,并可以为今后复习提供帮助。记笔记是一种具有一定技巧性的活动,听课笔记不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书写、绘图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以及提炼笔记内容的能力。学生记笔记要避免将笔记记为教师上课的流水帐,不加选择地全部记下,也要避免将笔记记成教师板书的翻版。记得多,记得乱,就会与听课及思考发生矛盾。最突出的矛盾是记的速度赶不上教师讲的速度,为此要教育学生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处,书上有的不记。另外还可以记下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或想法。记笔记不一定都要记在笔记本上,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有些内容,如小标题、序号、对某些词语或概念的解释、对文中某句话的补充等可直接记在书本的空白之处。比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对“君主立宪”这个词的解释,可以让学生直接记在书上,以加深理解。另外,记笔记不一定每次要用文字表达,有时还可以用符号来表示,以节省时间。但用符号表达时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的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如果听课、思考与记笔记发生矛盾,要先跟随教师的思路听课,避免教师讲授的内容无法理解,

没有记好的笔记先写下标题或作出标志,课后再补充完整。

通过以上的努力,学生能够较好的利用课上时间,能够随堂掌握80%的知识,课下再布置好相应的习题,用较短的时间做好处理好,这样就能掌握好历史知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成绩也会相应的提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