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能力提升练十九新闻阅读(含调查报告)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能力提升练十九新闻阅读(含调查报告)

专题能力提升练十九

新闻阅读(含调查报告)

分值:50分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材料一:

新华网北京12月4日电(记者王宇、王希)国家统计局4日发布公告,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 709.9万吨,比2013年增加516万吨,增长0.9%。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

根据公告,2014年全国谷物总产量55 726.9万吨(11145.4亿斤),比2013年增加457.7万吨(91.5亿斤)增长0.8%。谷物主要包括玉米、稻谷、小麦、大麦、高粱、荞麦、燕麦等。

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农业生产经营户的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2014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12 738.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7%。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 385公斤/公顷(359公斤/亩),比上年提高0.2%。

材料二:

国家统计局4日发布公告,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 709.9万吨,比2013年增加516万吨,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

第一,得益于新品种的大推广。我国粮食生产每上一个台阶,都与突破性品种紧密相关。此外,一些突破性新品种的成功选育和推广,扩大了高产粮食作物的种植范围,使传统粮食低产区一跃成为全国粮食增产区。

第二,得益于技术集成的大应用。近年来一批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的集成推广,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三,得益于农作物结构的大调整。粮食总产量的增加,一靠播种面积扩大,二靠单产水平提高。粮食单产增长既有各种粮食作物单产水平普遍提高的因素,也有高产作物替代低产作物的结构调整贡献。玉米、稻谷等高产作物替代大豆等相对低产作物,对促进粮食总产增加作用很大。

第四,得益于农业机械化的大发展。我国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技术,农田水利设施面貌有了较大改观,水旱灾害的不利影响有所缓解,对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自《农民日报》2014年12月11日)材料三:

据预测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6亿,如果按年人均口粮135公斤计算,需求量将至少增加135亿

公斤;随着人们对肉、蛋、奶等畜禽产品的消费量不断增加,饲料用粮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能源价格的提升,生物燃料、生物制药和酿酒工业发展迅速,对粮食的需求也大幅增加。我国人均耕地1.52亩,有所下降,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此外,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进一步降低。近些年,我国气候变化频繁,旱涝灾害增多,特别是极端性天气给粮食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剧,给国家的粮食安全增加了一些不稳定因素。与粮食种植直接相关的化肥、农药、农用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快速上涨,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增多,直接导致种粮农民的数量减少,粮食种植的人工成本大幅上升;近些年来,我国的粮食价格增长幅度很小,远远低于其他商品同期的价格涨幅,种粮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水,极大地抑制了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14年,虽然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一连增,但农业增产增效的长期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摘自《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4月2日)材料四:

(新浪财经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于3月21日-23日在北京举行,农业部总经济师钱克明出席并演讲。内容如下:

去年以来,国内围绕粮食问题有两个热门话题,第一个是中国粮食生产连续十一年增产,第二个是进口了一亿吨粮食。围绕这两个问题议论比较多,为了澄清问题,我简单把中国粮食生产、消费、进口的形势给大家做一个报告。

过去十年简单的概括就是粮食十一连增,进口也是快速增长,消费也是快速增长,具体来看粮食生产的年均增长率是2.82%。粮食消费连增长比粮食生产增长快,粮食消费年增长3.39%,由人口增加带来的粮食消费的增加是40%左右。

粮食进口年均增长非常快,达到32.86%,粮食增长了16%左右,去年我们进口了大约是一亿吨,2013年我们增产了六亿吨,进口了一亿吨,2014年消费大概七亿吨。到2020年,粮食的需求量预测大概7.2亿吨,自给率基本上能达到85%,和我们粮食安全定的目标大体吻合。

未来粮食安全从生产、消费、进口这三个关系来看,面临着挑战,短期看如何应对这个非配额管理产品的过多进口问题。长期来看,如何构建一个粮食产业生产安全的保护机制和产业损害的补偿机制,是需要我们着力研究的。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都对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作了报道,概括说明二者各自传递的信息有哪些不同。(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材料一传递了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2014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等重要信息。(2分)②材料二传递了新品种的推广、技术集成的应用、农作物结构的调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等重要信息。(3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新华网记者与《农民日报》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新华网记者侧重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这一事件本身,侧重数字的比较,是消息;②《农民日报》报道侧重分析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的原因,是新闻评论。(每点3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作者认为未来我国粮食安全有哪些问题。(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粮食需求不断增加;②耕地数量减少且质量下降;③气候变化频繁,旱涝灾害增多;④生产成本增加;⑤粮食价格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⑥农业增产增效的长期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每点1分)4.阅读材料四,回答:农业部总经济师钱克明对我国粮食问题有哪些主要看法?你是怎样看待我国粮食问题的?(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看法:①粮食消费增长比粮食生产增长快,粮食进口年均增长非常快;②2020年,粮食自给率基本上能达到85%,和粮食安全目标大体吻合;③未来粮食安全面临挑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看法:粮食生产需要政策大力扶持,发展农业科技,减少粮食浪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讲评建议】

解答本题,要提醒学生看清题干要求。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第二问考查个性化解读。这两问要分别作答。

二、(2015·固原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完成5~8题。(25分)

材料一:

麦可思研究院调查编著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9日正式发布。作为一个第三方机构,此次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共回收样本约26.8万份,覆盖全国28个省市区及814个专业、665个职业、326个行

业,这是其第六年发布就业蓝皮书。

据调查结果显示,本科院校2013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1.8%,与2012届(91.5%)基本持平,比2011届(90.8%)上升1个百分点。其中,建筑学以98.3%的毕业半年后就业率高居所有主要本科专业榜首,而应用物理学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垫底,为88%。

2013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别为69%、62%,均与2012届(分别为69%、62%)持平,均略高于2011届(分别为67%、60%)。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呈现平稳趋势。

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周凌波认为,大学毕业生自愿选择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主要是对专业相关工作不认同。2013届本科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33%),其次为“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25%)。

调查还显示,“民营企业/个体”是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用人单位类型,本科院校中有45%的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则有63%。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比例最高的用人单位规模是300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51%),其中本科毕业生这一比例为45%,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6%。中小民营企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雇佣者,鼓励中小民营企业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是提升就业的主要渠道。

此外,2013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3%,比2012届(2.0%)高0.3个百分点,比2011届(1.6%)高0.7个百分点。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3.3%)高于本科毕业生1.2个百分点。

(《光明日报》2014年06月10日)材料二:

2013年“史上最难毕业季”已经远去,2014年“更难就业季”如期而至。近日,中华英才网发布了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该报告自2014年2月份开始样本和数据的采集,历时3个月共收集有效样本近5万份,对中国大学生择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截至2014年5月底,38.9%的受访大学生仍未有明确的就业单位。其中,从地区上看,生源地为上海、北京的大学生签约率基本在85%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24~29个百分点;而东北、华中的学生签约率全国最低,华中地区比平均水平低了约16个百分点。从专业上看,哲学、管理学、历史学专业的大学生签约率较高,理学和农学专业总体较低。

报告显示,有30.4%已签约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一线城市的单位就业,没签约的大学生也有30%打算在一线城市就业,而对参与调查的所有大学生来说,这个数字是30.3%,比2013年的21.8%有较大比例提高。

从行业看,大学生择业的首选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次是金融业,第三是信息传播、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从单位性质看,35.9%的在校大学生把国有企业作为就业的首选。

不过,在工作三年以上的就业人群中,仍选择国企的比例下降为23.91%,而愿意选择民营企业的比例则达到了33.63%。该报告分析称,尽管国有企业在福利保障体系和职位稳定性方面依然具有优势,但随着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大量新兴市场机会的出现,国企的吸引力已经开始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毕业大学生中,有自主创业倾向的人占到了18.9%,接近两成,较2013年的2.21%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南方周末》2015年3月20日)材料三:

由于连年扩招,从2003年至2014年,12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累计接近1亿人,总数翻了一番还要多,因而高学历劳动力供给十分充足。从“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从剩余向短缺变化的转折点)的角度看,高学历劳动力还处于“刘易斯拐点”之前的工资平稳期,他们与老板议价的空间并不大,体面就业更难。

中国经济正面临转型,一方面,在大力调整夕阳产业和淘汰落后产业时,传统的就业岗位将大量消失。另一方面,由于科技进步、有机构成变化、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因素,传统工作岗位将大量摧毁。再就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问题以及选人用人配套措施不完善使得人才不能合理流动。每年上百万的公务员考试大军、国企招聘火爆、民企乏人问津、一线城市扎堆儿求职、西部城市人才缺乏等现象,既反映出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亟须更新,也说明我们的选人用人配套措施尚不完善,人才不能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间合理流动,造成大学毕业生体面就业机制不畅通。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4年09月09日)材料四:

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既有老因素,也有新原因。老因素包括,高校专业设置出现偏差,培养模式与实际对接不上;高校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不肯放下身段到民企等企业就业;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迟迟转变不过来,不利大学生就业等。新原因主要是今年经济形势异常困难,原来很多需要用人的部门和企业为节省人工成本等,大幅降低了招聘比例;此外新增毕业生比往年多,今年全国高校总的毕业生接近700万,比上年高出12万。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世界性现象。我们出现的一个独特情况是,一边是大学生找工作难,一边是农民工用工荒,很多企业招不到农民工。这里反映的问题就是,中国的经济结构对大学生就业有一种抑制作用。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必须改革中国的经济结构,大力发展能够容纳就业的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或者新兴服务业。

(摘自《北京青年报》2013年07月06日)

5.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新闻中两份调查报告的侧重点有哪些异同。(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同点:①就业大学生逐渐青睐民营企业;②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增加。

不同点:材料一:①2011年到2013年大学生就业率基本持平;②2011年到2013年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呈现平稳趋势。

材料二:①截至2014年5月底,近四成大学生尚未就业;②2014年大学生择业偏好一线城市、国有企业,文体娱乐行业。(意思对即可)

6.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分别就2013年和2014年大学生就业状况作了报道,概括说明这两年大学生就业情况重要信息有哪些不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材料一侧重于纵向比较不同年份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关注大学生就业的变化趋势;②材料二侧重于大学生就业选择取向。(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7.根据材料三,谈谈作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哪些。(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连年扩招使高学历劳动力供给十分充足;②中国经济正面临转型,将使传统的就业岗位大量消失或被摧毁;③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问题以及选人用人配套措施不完善。(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8.材料四与材料三相比,对大学生就业难原因的分析有什么更深层的认识?结合材料三、四,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认识:材料四认识到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2分)

措施:①科学设置高校专业和调整培养模式;②高校毕业生要调整就业心态,改变就业观念;③完善选人用人配套措施,使人才合理流动;④加速转变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结构;⑤改变经济形势,增加就业机会。(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加固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材料一:

1950年初,苏联科学院遗传学研究所副所长努日金来华,强力推荐将政治与自然科学混为一谈的“米丘林——李森科”学说,意在打压被实验证明为正确的摩尔根学说。努日金到上海后,指名要与“中国摩尔根”谈家桢“论战”。在当时巨大的政治压力之下,在“苏联老大哥”面前,小名叫“阿犟”的谈家桢丝毫没有却步,他专程从杭州赶来上海“应战”,用有力的辩驳让对方碰了一鼻子灰。谈家桢从此一次次受到批判,一次次地被责令检查,甚至被剥夺了讲授遗传学的权利。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谈家桢婉转地谢绝了朋友要他改教米丘林生物学的建议,为了求生存于缝隙之中,谈家桢宁可去宣传达尔文学说,也决不媚时。

几经周折,摩尔根学说才得到了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支持。1961年,谈家桢由周恩来总理任命为复旦大学副校长,校长为陈望道。这一年,复旦大学成立了遗传学研究所,这是国内高等院校在这一项目上零的突破,谈家桢任所长。

“我这一生没有金钱,财富就是学生。”在学术上,有的学生走到了他的前头,有影响的论文刊登在世界顶尖的科学杂志上,谈老总会马上复印下来,把它嵌在镜框里挂在自家的墙上,还会第一时间打电话去祝贺。20世纪50年代,谈家桢的学生周光炎的一篇论文引起国外学界的高度关注,包括大英博物馆和国际抗蝗联都来函索要单行本。而这篇文章的英文摘要是谈家桢帮他修改的,不仅如此,整个文章的布局也大有改动。但在作者栏中只有学生的名字,没有老师的名字。老师接受致谢,但不同意署名。他想的,只是尽快把年轻人推到第一线。

1997年4月,谈家桢先生不顾将近九旬高龄,奔走于上海、浙江等地,考察了多家基因研究与产品开发单位,他深深感到,我国的基因研究与生物工程产业化的高潮即将到来,但又面临极大的困难和冲击。他专门上书,提出应珍惜我们的基因资源,尽快启动由我国科研人员主导的中国特有基因的研究。这个建议被国家所采纳,在谈家桢的直接关心和帮助下,1998年促成了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的成立。

(摘编自《解放日报》)材料二:

1937年,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聘他为生物系教授,但抗日战争爆发了,浙江大学辗转内迁,最后其生物系迁到贵州湄潭一个破旧不堪的唐家祠堂里。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祠堂就成了生物系实验室。谈家桢带领学生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用显微镜观察果蝇和瓢虫,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正是在这间“祠堂实验室”里,他发现了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引起国际遗传学界的巨大反响,认为是对经典遗传学发展的一大贡献。

终生之计在树人,谈家桢的真心关怀,是众多弟子人生难以忘却的记忆。“是先生的一封信,让我走上如今的研究道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卢大儒教授说。他到复旦读硕士,本是苏州医学院送来定向培

养的,在自己导师和谈家桢的指导下,攻关血友病基因治疗。眼看研究到了关键时刻,硕士也快毕业了。时年85岁的遗传学界泰斗谈家桢瞒着他,不声不响地给苏州医学院的教授推心置腹地写了长长一封信,最后终得“放行”,让卢大儒留在复旦继续研究。而今,卢大儒研究的血友病基因治疗方向,已成为中国基因治疗的“开山之作”。

(摘编自《大师风骨耀泽后人——追忆遗传学泰斗谈家桢先生》)材料三:

在抗战那个最为残酷的生存环境当中,无论是西南联大还是浙大,却都有一种崇高而坚韧的风骨支撑,这足以使当时的学人克服今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孜孜于学术,师生都在自由而严谨的学术氛围中成长和创造,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水乳交融。那时的学人是快乐而不畏艰难的,那时的大学是自由而崇尚创新的。条件简陋的“校园”里的学术和科研却蓬勃向上,充满了动力和希望。

随着谈家桢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教育家的远行,我们对于大学精神的追寻之路是否会变得更加坎坷而漫长?无论如何,这种追寻和奋斗都是不能等待和停顿的,今天的大学,迫切需要再度成为学人的精神家园,再度成为社会文明的生长点。

(摘编自《华裔报:谈家桢背影里的大学气象变迁》)1.谈家桢小名“阿犟”,人如其名。谈家桢的“犟”在材料一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顶住巨大的政治压力,与苏联专家努日金辩论,坚持科学真理。②宁可宣传达尔文学说,也不媚时投降伪科学。(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方法技巧】

准确解读题干信息

主观题答案应高度重视题干中信息的作用,题干往往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质。因此要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锻炼解读题干的能力。学会从题干中明确限制,寻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力求做到选准答题重点,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对象,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2.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写了谈家桢培养人才的事迹,侧重于哪方面写的?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侧重于对学生的态度:视为财富,真心关怀。①为学生的成就感到骄傲自豪,真诚祝贺学生。②为

学生改论文,一心只为推出人才,决不沽名钓誉。③为学生的研究解除后顾之忧,使学生取得重大的研究成果。④激励学生坚持真理,增强科学自信心。(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3.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大学精神”的内涵。(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崇高而坚韧的风骨。②学术上崇尚自由、严谨、创新。③家国情怀(或:将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结合起来)。(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谈家桢被誉为“中国遗传学奠基人”,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此的理解。(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为中国遗传学学科阵地奠基。不迎合政治需要,为中国守住了纯粹科学意义上的遗传学,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

②为中国遗传学学术水平奠基。早在抗战期间,其学术发现就引起国际遗传学界的巨大反响,被认为是对经典遗传学发展的一大贡献。

③为中国遗传学事业传承奠基。视人才培养为己任,培养了中国基因治疗的人才,使中国遗传学事业薪火相传,不断发展。

④为中国遗传学学科升级奠基。在遗传学进入基因研究的新时代,考察研究现状,建立启动自主研究,促成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的成立。(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