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朝医医疗技术--拔罐疗法

朝医医疗技术--拔罐疗法

朝医医疗技术--拔罐疗法
朝医医疗技术--拔罐疗法

朝医医疗技术

一、朝医拔罐疗法

1、技术名称:朝医拔罐疗法

2、民族医特色:朝医四象医学是在朝鲜族固有文化及传统医药的基础上,吸收中医药的理论,结合本民族防病治病经验,以“天、人、性、命”整体观为理论指导,以“四维之四象”结构为主要形式,以辨象论治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独特的医学科学体系。朝医学认为人体由于先天禀赋不同,造成四象人脏局大小不同,因此依据脏器特点,把人分成太阴人、太阳人、少阴人、少阳人四种不同体质类型(即太阴人:肺小肝大;太阳人:肺大肝小;少阴人:脾小肾大;少阳人:脾大肾小;心为太极,关照肺、肝、脾、肾,即对其它脏器有制约的作用),是体质医学。

朝医拔罐疗法是朝医四象医学非药物疗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依据四象医学“四维之四象”理论为基础,依据体质不同,通过取心经穴位为主,同时选取不同的治疗穴,进行辨象施治的拔罐治疗方法,来达到阴阳平衡的外治疗法。李济马先生在《东医寿世保元·四端论》中说:“五脏之心,中央之太极也。五脏之肺脾肝肾,四维之四象也。”还有《东医寿世保元·脏腑论》中说“心为一身之主宰,负隅背心,正向膻中,光明莹澈。耳目鼻口无所不察,肺脾肝肾无所不忖,颌臆脐腹无所不诚,头手腰足无所不敬。”由此可知,心是君主之官,统属四脏而高出于四脏。因本疗法是取心经穴位为主,故将此疗法称为

“拔罐疗法”。

3、功能:朝医四象医学是体质医学,拔罐疗法的基本治疗原则是:“大者泻之,小者补之”通过调理阴阳之偏盛偏衰来达到治病的目的。

太阴人:肺小肝大;治疗原则:泻太冲、补太渊;

太阳人:肺大肝小;治疗原则:补太冲、泻太渊;

少阴人:脾小肾大;治疗原则:泻合谷、补太白;

少阳人:脾大肾小;治疗原则:泻太白、补太溪;

4、适应病症: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高血压,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痛经,等各种疾病。

5、操作方法:

(1)准备材料:玻璃火罐二个(备用一个),根据部位,选择号型,镊子一把,95%酒精一小瓶(大口的),棉花球一瓶,火柴一合,新毛巾一条,香皂一块,脸盆一个。

(2)术前检查:检查病情,明确诊断,是否合乎适应症。检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体位,是否合适。检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无残角破口。

(3)操作方法:先用干净毛巾,蘸热水将拔罐部位擦洗干净,然后用镊子镊紧棉球稍蘸酒精,火柴燃着,用门火法,往玻璃火罐里一闪,迅速将罐子扣住在皮肤上。

(4)留罐时间:过去留罐时间较长,有从10分钟留到30分钟以上的,这种长时间留罐,容易使局部黑紫一片,郁血严重,增加吸收困难,因此,现在留罐时间一般较前缩短了,根据身体强弱的浅层毛细血管渗出血液情况,可以考虑改从3分钟到6分钟比较合适。实践证明,短时间留罐比长时间留罐好处多。严重郁血减为轻微渗出血或充血,便于吸收,增强抗病能力;不留斑痕;防止吸过度,造成水泡伤引起感染;时间虽短,疗效较高。

(5)起罐:左手轻按罐子,向左倾斜,右手食、中二指按准倾斜对方罐口的肌肉处,轻轻下按,使罐口漏出空隙,透入空气,吸力消失,罐子自然脱落。

(6)火力大小:火力大小,也要掌握好。酒精多,火力大则吸拔力大;酒精少,火力小则吸拔力小。还有罐子叩得快则吸力大;叩得慢则吸力小。这些都可临时掌握。

(7)间隔时间;可根据病情来决定。一般讲来,慢性病或病情缓和的,可隔日一次。病情急的可每日一次,例如发高烧,急性类风湿,或急性胃肠炎等病,每卧一次、二次,甚至三次,皆不为过,但留罐时间却不可过长。

(8)疗程。一般以12次为一疗程,如病情需要,可再继续几个疗程。

(9)部位:肩端、胸、背、腰、臀、肋窝以及颈椎、足踝、腓肠肌等肌肉丰厚、血管较少的部位,皆可拨罐。另外还可根据病情,疼痛范围,可拔l~2个火罐,或4~6个甚至10个玻璃火罐。

6.注意事项

(1)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2)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用贴棉法时,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3)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4)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3)在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造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闪罐

罐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病例。

留罐

拔罐后,留置一定的时间,一般留置5-15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薄处,留罐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推罐

又称走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须选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平滑,最好用玻璃罐,先在罐口涂一些润滑油脂,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5.1太阴人选穴法:

5.1.1体位:仰卧位,体位选择以施治方便,病人舒适为度。5.1.2取穴:太冲、太渊。

5.2少阳人选穴法:

5.2.1体位:仰卧位,体位选择以施治方便,病人舒适为度。5.2.2取穴:太白、太溪。

5.3少阴人选穴法:

5.3.1体位:仰卧位,体位选择以施治方便,病人舒适为度。

5.3.2取穴:合谷、太白。

6、应用条件:对技术设备要求简单。

6.1操作方便、安全,因此有针灸学基础的人均可学会,尤其适合基层卫生技术人员。

注意事项

(1)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2)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用贴棉法时,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3)在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造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4)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5)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6)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7)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8)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7、疗效情况: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疗效可靠,经济安全,易于推广。

拔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拔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 【用物准备】 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火柴、小口瓶、必要时备毛毯、屏风、垫枕。根据拔罐方法及局部情况备纸片、凡士林、棉签、0.5%碘伏、镊子、干棉球、三棱针或梅花针、纱布、胶布等。 【操作方法】 1. 点火 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 1.1 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95%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 1.2 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9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中段(不要过湿),点燃后迅速按扣在应拔的部位。 1.3 投火法:是用易燃烧纸片或95%酒精棉球(拧干)一个,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适用于侧位横拔。 2. 拔罐 根据病情需要,可分为下列几种拔罐方法。 2.1留罐法:又名坐罐法,将罐吸附在皮肤上不动,直至皮肤呈现瘀血现象为止,一般留置10-15分钟,此法适用于镇痛治疗。 2.2 闪罐法: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肌肤麻木、疼痛等症,尤其适用于不宜留罐的患者,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 2.3 走罐法:又称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及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

中药内服配合放血拔罐疗法治疗带状疱疹62例

中药内服配合放血拔罐疗法治疗带状疱疹62例 标签:带状疱疹;中药内服;放血拔罐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1]。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再度活动,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患者一般可获得对该病毒的终生免疫[2]。本科于2004年1月~2010年12月治疗62例带状疱疹患者,均采用中药内服配合放血拔罐疗法。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2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年龄18~64岁,男39例,女23例。患病部位:头面部5例,胸背部27例,腹部20例,会阴部3例,上、下肢7例。病程3~12 d。 1.2治疗方法 1.2.1中药处方生地3 g,沙参20 g,当归15 g,枸杞15 g,麦冬20 g,炒川楝子12 g,八角枫6 g,白菊30 g,生甘草6 g,蜈蚣2条。加减:疱疹发于头面部者加升麻10 g;发于胸背部者加柴胡10 g;发于腰部者加川牛膝10 g;渗液者加滑石10 g、黄柏10 g。每日1剂,早、晚水煎服。 1.2.2放血拔罐法用75%乙醇棉球做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由皮损区外缘向中心快速散刺(以刺破水泡为宜),后用透明玻璃火罐吸拔散刺部位5~10 min,取下火罐,用消毒棉球干棉球擦净血迹。有未刺破或再发水泡者,可反复操作。以上方法每日1次,疱疹消失后停用。 1.3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疱疹全部消退,疼痛症状消失。显效:疱疹消退80%以上,剩余疱疹干燥结痂,未见新生疱疹,疼痛症状消失。好转:剩余疱疹干燥结痂,未见新生疱疹,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疱疹消退缓慢,遗留神经痛,时间>2周。2效果按疗效标准,痊愈者59例,其中治疗4 d痊愈者6例,5~7天痊愈者37例,7~10 d痊愈者16例;显效3例,其中1例老年患者皮疹早已消失,唯有腹部神经疼痛近15 d;疱疹痊愈,遗留面瘫1例,平均7~8 d痊愈。3典型病例患者,男,52岁,初诊日期2006年7月10日,右下腹及肋部刺痛伴疱疹3 d。至本科求治,诊为带状疱疹,就诊时见:患者自述右下腹部及肋部疼痛难忍,夜不能卧,口苦口干,纳差,精神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体格检查:右下腹部及右肋部约4~12 cm的红色水疱状丘疱疹,4~5個簇集成群,甚至多个串联成片状,高出皮肤,有的如水疱般透明,疱疹间间隔正常皮肤。追问病史近日有频饮辛辣之物史。此为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妄动,脾经湿热内壅,加之饮食辛辣,湿热搏结不得疏泄,外溢皮肤而生,阻遏经络、气血不畅故痛剧。经以上方法治疗,2 d后,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疱疹萎缩;4 d后仍有疼痛感,疱疹结痂,零星处偶有小水疱,第7天疼痛感消失,皮疹全部消退,随访2个月无复发。3讨论中医认为其病因为肝气久郁化火,脾经湿热内蕴,外溢肌肤而生。

拔罐技术操作规范

拔罐技术操作规范 拔罐法是借助热力或其他方法,排除罐中的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具吸着在皮肤上,引起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疗方法。拔罐法又叫吸筒法,古代称为角法,在我国晋代已开始应用。拔罐要用罐具,罐具的种类很多,如竹罐、陶瓷罐、金属罐(铜罐、铁罐)、玻璃罐、抽吸罐等。现代,以玻璃罐和抽吸罐使用最广。 一、拔罐的治疗作用 1、平衡阴阳,扶正祛邪,调节阴阳功能。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着有机的协调,即阴阳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拔罐疗法则能调整脏器功能,促使阴阳转化、消长,从而达到阴阳平衡,扶正祛邪的目的。 2、调整气血,疏通经络。经络是营卫气血运行机体的通路,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则邪正相搏,运行不畅。拔罐疗法则从其穴前导之,或在对应之穴启之,从而营卫调和,经络疏通,增强体质。 3、开达抑遏,活血化淤,托毒排脓。拔罐疗法通过对经络、穴位局部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使体表组织产生充血、淤血等变化,改善血液循环,使经络气血畅通。对于疥疮脓疡之类未成脓者则可在负压吸引力作用下,使毒血吸出,气血疏通,淤阻消散,已成脓者则托毒排脓,症状迅速减轻。 4、消肿止痛,除湿逐寒。通利关节所谓“不通则痛”风、湿、寒等邪侵袭人体,痹阻于经脉,致使关节发生红、肿、热、痛等病理变化,进而致肌体活动障碍。

5、反映病侯,协助诊断。外邪侵袭人体,气血失调,病邪可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转变。内脏出现病变时,邪气即可通过经络的流注,气血的盛衰而由里及表,在相关经络、局部及内脏相联系部位出现不同的症状或体征。因此通过拔罐部位皮肤变化可以推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及与内脏的关系。 二、拔罐方法 1.火罐法:属于传统方法,它利用燃烧时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具吸着于皮肤上。分为投火法、闪火法、贴棉法及架火法四种。 投火法:用蘸有95%浓度乙醇的棉球(注意,不可蘸得太多,以避兔火随乙醇滴燃,烧伤皮肤)或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扣在所选的区域。 闪火法:用镊子夹住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统一圈,立即抽出,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 贴棉法:将二厘米见方的乙醇棉片贴敷于火罐内壁底部,点燃后迅速扣于穴区。 架火法:用一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如青霉素瓶盖),上置一乙醇棉球,放在穴区,点燃后,扣以火罐。 2.抽气罐法:这是现代发展起来的方法。它由两部分组成。一为抽吸器,一为不同型号的带有活塞的塑料罐具。 三、拔罐的准备及操作方法 1.拔罐前做好准备: (1)仔细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适应症,有无禁忌。根据

拔罐疗法试卷

拔罐疗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五十二病方》记载中,类似于拔罐法得就是(B) A 吮血疗法 B 角法 C 火罐气 D吸筒疗法 E 拔罐法 2、拔火罐最为常用而又不易烫伤皮肤得方法就是(A) A 闪火法B投火法C贴棉法 D 架火法 E 滴酒法 3、用纸片燃着投入罐内,将其吸拔于应拔部位上得方法称( B) A闪火法 B 投火法C贴棉法 D 架火法E滴酒法 4、肌肤麻木适宜用(C) A走罐B针罐 C 闪罐 D 药罐 E 留罐 5、若肩背疼痛且范围较大应选下列哪种方法为好(A) A走罐 B 针罐C闪罐针 D 药罐 E 刺血拔罐 6、水罐法得操作不正确得就是哪项(D ) A 选用竹罐 B 在锅内加水煮沸 C 用镊子钳住罐口D提出水面甩去水液 E 乘热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 7、下述哪项不宜作药罐(E )

A 生姜汁B辣椒液 C 两面针酊 D 风湿药酒 E 乙醇 8、下列哪项不就是拔罐法得治疗作用(D) A温经通络 B 散寒除湿C行气活血 D 补益气血E消肿止痛 9、下述哪项不属于拔罐得应用范围(B) A 感冒 B 皮肤溃疡C痛经 D 胃脘痛E丹毒 10、刺血拔罐适用于(D) A咽喉肿痛 B 痄腮 C 咳嗽 D 神经性皮炎 E 过敏性紫癜 11、水罐法应该用何种罐子(A ) A 竹罐B玻璃罐C陶罐D抽气罐 E 金属罐 12、走罐法应用该何种罐子(B) A 竹罐B玻璃罐 C 陶罐 D抽气罐 E 金属罐 13、吸拔时最安全得就是(A) A闪火法 B 投火法 C 贴棉法 D 架火法E滴酒法 14、吸拔时需侧面横拔得就是(B) A 闪火法B投火法 C 贴棉法

D 架火法 E 滴酒法 15、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点得就是(A ) A 单罐 B 多罐 C 针罐 D闪罐E刺血拔罐 16、罐子吸拔后立即取下,反复多次得就是(D) A单罐 B 多罐 C 针罐 D 闪罐 E 刺血拔罐 17、下述病证哪些不属于拔罐法得应用范围(D ) A 发热 B 咳嗽 C 胃脘疼痛 D血友病 E 丹毒 18、玻璃罐得优点就是( D) A 无烫伤风险B质地轻巧 C 不易破碎 D 可观察罐内情况 E 可随时调节吸力 19、抽气罐得优点就是(E) A有温热感B可用贴棉法C可用投火法 D 方便走罐E可随时调节吸力 20、拔罐起泡处理不正确得就是(C ) A 保持局部干燥清洁B小水泡可不处理C须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D 水泡已破可用龙胆紫药水外涂E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 二、简答题 1、简述闪火法得操作。

(推荐)拔罐法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拔罐法 定义: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技术操作。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 适应范围:中风、眩晕、面瘫、头痛及气滞血瘀、风寒湿痹所引起颈肩痛、腰背痛、风湿痛、落枕、感冒、发热等. 取穴: 1.中风病取背部足太阳膀胱经或局部,予留罐。 2.面瘫病取面部局部,予闪罐。 3.风湿痹痛取痛点阿是穴,予留罐。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治疗卡、床头卡、手腕带,做好解释工 作. 2.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和保护患者隐私. 3.清洁局部皮肤,选用合适火罐,并再次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 4.根据病情或医嘱,实施相应的拔罐法(1)留罐:用止血钳夹住酒 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中段绕l-2圈后(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退出,立即将罐扣在所选部位,将酒精棉球放小口瓶灭火,留罐10分钟(2)闪罐:此法是将罐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吸再起,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为度(3)走罐:先在应拔局部皮肤上均匀涂上一层凡士林,将罐吸附在皮肤上后,操作者一只手扶住罐体用力向上下左右来回推动,另一只手固定皮肤,推动时罐体前半边略提起,后半边着力,至局部出现红紫现象。

5.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询问患者感觉. 6.起罐:一手扶住罐体,另一手以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皮肤,待空 气进入罐内即可起去。(切忌暴力起罐)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洗手,记录并签名。 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取合适体位,选择肌肉较丰富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 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操作前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有无裂缝。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 小适宜的火罐。 3.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患者感觉异常, 立即停止拔罐。 4.骨突部位、血管丰富部位、心尖搏动处及乳房等部位,不宜拔罐。 5.拔罐过程中,切勿变换体位,以免火罐脱落。 6.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拔罐疗法试卷

拔罐疗法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 ? 在《五十二病方》记载中,类似于拔罐法的是( ) ? 吮血疗法 ? 角法 ? 火罐气 ? 吸筒疗法 ? 拔罐法 ?拔火罐最为常用而又不易烫伤皮肤的方法是( ?) ? 闪火法 ? 投火法 ? 贴棉法 架火法 ? 滴酒法 ?用纸片燃着投入罐内,将其吸拔于应拔部位上的方法称( ?) ? 闪火法 ? 投火法 ? 贴棉法 架火法 ? 滴酒法 ?肌肤麻木适宜用( ?) ? 走罐 ? 针罐 ? 闪罐 ? 药罐 ? 留罐 ?若肩背疼痛且范围较大应选下列哪种方法为好(? )

? 走罐 ? 针罐 ? 闪罐针 ? 药罐 ? 刺血拔罐 ? 水罐法的操作不正确的是哪项( ) ? 选用竹罐 ? 在锅内加水煮沸 ? 用镊子钳住罐口 ? 提出水面甩去水液 ? 乘热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 ?下述哪项不宜作药罐(? ) ? 生姜汁 辣椒液 ? 两面针酊 ? 风湿药酒? 乙醇 ?下列哪项不是拔罐法的治疗作用( ?) ? 温经通络 ? 散寒除湿 ? 行气活血 补益气血 ? 消肿止痛 ?下述哪项不属于拔罐的应用范围( ?) ? 感冒 ? 皮肤溃疡 ? 痛经 胃脘痛 ? 丹毒 ??刺血拔罐适用于( ) ? 咽喉肿痛 痄腮 ? 咳嗽 神经性皮炎 ? 过敏性紫癜 ??水罐法应该用何种罐子(? )

? 竹罐 ? 玻璃罐 ? 陶罐 ? 抽气罐 ? 金属罐 ??走罐法应用该何种罐子( ) ? 竹罐 ? 玻璃罐 陶罐 ? 抽气罐 ? 金属罐 ??吸拔时最安全的是(? ) ? 闪火法 投火法 ? 贴棉法 ? 架火法 ? 滴酒法 ??吸拔时需侧面横拔的是( ) ? 闪火法 投火法 ? 贴棉法 ? 架火法 ? 滴酒法 ??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点的是(? ) ? 单罐 ? 多罐 ? 针罐 ? 闪罐? 刺血拔罐 ??罐子吸拔后立即取下,反复多次的是( ?) ? 单罐 ? 多罐 ? 针罐 ? 闪罐 ? 刺血拔罐 ??下述病证哪些不属于拔罐法的应用范围( ) ? 发热 ? 咳嗽 ? 胃

拔罐疗法教案

《拔罐疗法》 陆昊 2012-8-3 (一)定义 拔罐疗法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为什么说咱们祖国医学在几千年后逐渐被老百姓忽略,而拔罐一直在民间流传,就说明它不光方便,快捷,而且确实有治疗疾病的作用。所以说我们作为医者就更要掌握好,应用好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古代典籍中亦称之为角法。这是因为中国远古时代医家,应用动物的角作为吸拔工具的。那么现在呢,临床上常用的罐有竹筒的陶瓷的还有抽气的玻璃的 (二)操作方法 我主要说下玻璃罐的使用方法用镊子夹住95%的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扰1~3圈,迅速的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 (1)涂水在拔罐地方,事前先涂些水(冬季涂温水)。涂水可使局部降温,保护皮肤,不致烫伤 (2)火焰朝罐底:酒精棉球火焰,一定要朝向罐底,万不可烧着罐口,罐口也不要沾上酒精 (3)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用右手持罐,左手持镊子,右手动,左手不动。(中医院教材) (三)基本手法 咱们这教材上一共就是4点即闪留走刺络 闪罐 罐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病例。

留罐 这就好理解了,就是拔罐后,留置一定的时间,一般留置5-15分钟。 (这里注意一点)夏季及肌肤薄处,留罐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走罐 咱们书上说的走罐,其实应该叫推罐,顾名思义就是推着罐子走,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须选口径较大的罐子,先在罐口涂一些润滑油脂(凡士林),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 刺血(刺络)拔罐法 用三棱针、粗毫针等,先按病变部位的大小和出血要求,按刺血法刺破小血管,然后拔以火罐.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加强刺血治疗的方法。 (四)常见疾病 感冒腰痛病带状疱疹 感冒腰痛病一起讲 都是是取背部的督脉和膀胱经穴为主,走罐和留罐法。 这里提到经络了我就简单的说一下人体经络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 足太阳膀胱经是十二正经里的一条经脉 位置:足太阳膀胱经 循行部位起于(睛明穴),上达额部,络脑,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一寸五分),到达腰部(肾俞穴),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 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 大家不搞针灸,简单记就行,督脉就是大梁骨自上到下。膀胱经就是脊柱双侧旁开1.5寸这两溜。 感冒:1将罐扣在督脉上,走罐3~5次。 2再移至膀胱经,走罐3~5次。 3将罐留与大椎风门肺腧等穴 腰痛:1将罐扣在督脉上,走罐10-15次。 2再移至膀胱经,走罐10-15次。 带状疱疹(重点) 这块也毫不保留的分享给大家伙,应用好了,钱是大大的。 局部取穴刺络放血拔罐

常见病拔火罐位置(精)

常见病拔火罐位置 感冒:刮拔大椎(3)、大杼(4)、风门(5)、外关(36)、刮脊柱两测及前后胸 发烧:加点拔曲池(39) 头痛:加点拔太阳(90)、合谷34、印堂(52) 鼻塞:加点穴迎香(57)、刮鼻梁骨两测 恶心呕吐:加拔内关(83)、中脘(63)、胃俞(15) 支气管炎:拔刮中府(61)、天突(60)、膻中(62)、肺俞(7)、膏肓(8)、重刮大椎(3)、风门(5)痰多:加拔丰隆(76) 咳嗽:加点穴太渊(82) 支气管哮喘:拔刮大椎(3)、身柱(6)、足三里(75)、膏肓(8)、孔最(85)、天突(60)咳喘腹胀:加点拔阴陵泉(100)、三阴交(77) 高血压:刮拔大椎(3)、曲池(39)、人迎(58)、新设(2)、膏肓(8)、肝俞(12)、肩井(46)头痛:加拔太阳(90)、点穴头维(91) 头晕:加点拔印堂(52)、点穴百会(48)、风池(1) 风湿性关节炎:拔肾俞(16)、心俞(9)、阿是穴(痛点) 颈部:加点刮风池(1)、拔大椎(3)、身柱(6)、刮拔颈夹脊。 背部:加拔至阳(10)、委中(26)。 腰部:加拔命门(17)、腰眼、昆仑(30)、委中(26) 骶髂关节:加拔小肠俞(20)、秩边(22)、环跳(32)

膝关节:加拔内外膝眼(74)、血海(72)、委中(26)、鹤顶(73)、阳陵泉(27)、足三里(75)、风市(24)。踝关节:加点拔昆仑(30)、太溪(101)、解溪(78)、 足跟痛:加点拔水泉(102)、足三里(75)、太溪(101)。 肩关节:加拔肩(42)、肩(43)、肩井(46)、肩中俞(47)、臂(40)、巨骨(44)。 肘关节:加点拔曲池(39)、尺泽(86)、手三里(38)。 腕关节:加点拔阳池(35)、外关(36)、内关(83) 胃炎:拔足三里(75)、中脘(63)、梁门(64)、胃俞(15)、脾俞(14)、带脉(99)、期门(97)、日月 (98) 胃下垂:拔足三里(75)、中脘(63)、气海(68)、天枢(66)、梁门(64)、脾俞(14)、关元(70)。胃肠炎:拔中脘(63)、神阙(65)、曲泽(87)、内关(83)、足三里(75)、带脉(99)、胃俞(15)。肠炎:拔神阙(65)、气海(68)、天枢(66)、脾俞(14)、带脉(99)、大肠俞(18)。 落枕:刮拔压痛点、大椎(3)、肩中俞(47)、天(45)、肩井(46)。 颈椎综合症:刮颈夹脊(颈椎两侧)拔大椎(3)、新设(2)、压点痛、曲池(39)、点拔外关(36)、点刮风池。 腰椎增生:拔刮腰夹脊及压痛点、拔委中(26)、肾俞(16)、太溪(101)。

拔罐法技术操作规范

拔罐法技术操作规范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拔罐法技术操作规范l、准备材料:玻璃火罐二个(备用一个),根据部位,选择号型,镊子一把,95%酒精一小瓶(大口的),棉花球一瓶,火柴一合,新毛巾一条,香皂一块,脸盆一个。 2、术前检查:检查病情,明确诊断,是否合乎适应症。检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体位,是否合适。检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无残角破口。 3、操作方法:先用干净毛巾,蘸热水将拔罐部位擦洗干净,然后用镊子镊紧棉球稍蘸酒精,火柴燃着,用门火法,往玻璃火罐里一闪,迅速将罐子扣住在皮肤上。 4、留罐时间:过去留罐时间较长,有从10分钟留到30分钟以上的,这种长时间留罐,容易使局部黑紫一片,郁血严重,增加吸收困难,因此,现在留罐时间一般较前缩短了,根据身体强弱的浅层毛细血管渗出血液情况,可以考虑改从3分钟到6分钟比较合适。 5、起罐:左手轻按罐子,向左倾斜,右手食、中二指按准倾斜对方罐口的肌肉处,轻轻下按,使罐口漏出空隙,透入空气,吸力消失,罐子自然脱落。 6、火力大小:火力大小,也要掌握好。酒精多,火力大则吸拔力大;酒精少,火力小则吸拔力小。还有罐子叩得快则吸力大;叩得慢则吸力小。这些都可临时掌握。 7、间隔时间;可根据病情来决定。一般讲来,慢性病或病情缓和的,可隔日一次。病情急的可每日一次,例如发高烧,急性类风湿,或急性胃肠炎等病,每卧一次、二次,甚至三次,皆不为过,但留罐时间却不可过长。 8、疗程。一般以12次为一疗程,如病情需要,可再继续几个疗程。

9、部位:肩端、胸、背、腰、臀、肋窝以及颈椎、足踝、腓肠肌等肌肉丰厚、血管较少的部位,皆可拔罐。另外还可根据病情,疼痛范围,可拔l~2个火罐,或4~6个甚至10个玻璃火罐。 拔罐注意事项 1、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2、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用贴棉法时,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3、在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造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4、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5、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6、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7、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8、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淤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

拔罐疗法试卷

2019年8月外二科N1-N2考试试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在《五十二病方》记载中,拔罐法称作() A 吮血疗法 B 角法 C 火罐气 D 吸筒疗法 E 拔罐法 2.拔火罐最为常用而又不易烫伤皮肤的方法是() A 闪火法 B 投火法 C 贴棉法 D 架火法 E 滴酒法 3.下列哪项不是拔罐法的治疗作用() A 温经通络 B 散寒除湿 C 行气活血 D 补益气血 E 消肿止痛 4.下述哪项不属于拔罐的应用范围() A 感冒 B 皮肤溃疡 C 痛经 D 胃脘痛 E 丹毒 5.走罐法应用该何种罐子() A 竹罐 B 玻璃罐 C 陶罐 D 抽气罐 E 金属罐 6.吸拔时最安全的是() A 闪火法 B 投火法 C 贴棉法 D 架火法 E 滴酒法 7.罐子吸拔后立即取下,反复多次的是() A 单罐 B 多罐 C 针罐 D 闪罐 E 刺血拔罐 8.下述病证哪些不属于拔罐法的应用范围() A 发热 B 咳嗽 C 胃脘疼痛 D 血友病 E 丹毒 9.玻璃罐的优点是() A 无烫伤风险 B 质地轻巧 C 不易破碎

D 可观察罐内情况 E 可随时调节吸力 10、拔罐起泡处理不正确的是() A 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B 小水泡可不处理C须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D 水泡已破可用龙胆紫药水外涂E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 1、拔罐疗法是以为工具,利用等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的穴位,发生温热刺激,使局部发生的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常用外治法。 2、最早采用拔罐疗法的古医书是。 3、按中医理论讲,拔罐具有、、、的作用。 4、拔罐疗法常用的体位有、、、。 5、留罐时间一般为分钟,最多不超过分钟。 三、简答题(共15分)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治病的机理有几方面?

中医拔罐疗法的临床应用

中医拔罐疗法的临床应用 关于《中医拔罐疗法的临床应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拔罐是中国古老的治疗方式之一,它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火力、直接抽取等方法将罐内空气排除,形成负压,从而使罐吸附于皮肤特定部位,产生局部充血,进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与其他疗法相比,拔罐有着操作简单、副作用发生率低的优势,不仅适宜应用在各级中医院中,也是常见的居家自我保健方法。本文就中医拔罐疗法的临床应用展开分析。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中医;拔罐疗法;临床应用 拔罐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古法之一。拔罐法又被称为“火罐气”或者“吸筒疗法”,在古代被称作“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利用热力除去罐中空气,使其产生负压吸着在皮肤表面,造成皮肤淤血现象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古代,医者用它来吸血排脓治疗疮疡脓肿,之后又扩大到应用于风湿等内科疾病。现代社会中,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中医针灸治疗中的一种疗法。拔罐疗法操作

简单,成本低,效果好,逐渐被中医临床所应用和重视。 一、拔罐疗法的治疗原理 拔罐是以刺激皮肤,达到病者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解除疲劳目的的非药物外治疗法。目前为止,拔罐使用的杯罐都是排除罐内的空气,使其吸着于皮肤使其邪气被排出。如下是其治疗的原理: (一)发汗为主,解除体内毒气 身体上的关节部位经过吸拔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扩张,达到除去湿气和体内邪气,散去体内寒气的功效,从而解决关节的病痛,发汗解表,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风寒邪气随气出”。 (二)平衡五脏六腑,调节阴阳 在中医里有句理论是“阴阳失衡,百病丛生”。通过拔罐可以对人身体的神经系统进行良性刺激,使大脑达到平衡,加强大脑皮质对身体各个部分的调节和管制作用。使局部皮肤和其相关的内脏及组织代谢活跃,从而促进发病部位的新陈代谢加强,使身体恢复正常,让身体损害康复。 (三)吸毒排脓,消肿止痛 拔罐可以将邪毒拔出体外,淤阻消散,气血通畅,吸毒排脓,使创口愈合。拔罐法可以让有害物质排除体外,消除体内病邪,?亩?使体内血液循环加强达到消肿止痛的功效。 (四)扶正固本,增强身体免疫功能 拔罐可以吸出人体内的火、毒、风、寒等邪气,使机体代谢

拔罐疗法讲座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七期 2016年7月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2016年7月9日活动地点:感德镇洪佑村 活动形式: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活动主题:认识中医—拔罐疗法 组织者:感德卫生院洪佑村第二卫生所 接受健康教育人员类别:辖区群众接受健康教育人数:42人 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种类及数量:50份 活动内容: 认识中医—拔罐疗法 活动总结评价: 参加活动的居民了解了拔罐等中医药保健的基本技能、基本掌握了中医拔罐等中医药保健的要点。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存档材料请附后 □书面材料□图片材料□印刷材料□影音材料□签到表 □其他材料 填表人(签字):翁贤忠负责人(签字):翁贤忠 填表时间:2016年7月9日

认识中医—拔罐疗法 主讲人:苏双喜 拔罐疗法(俗称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拔火罐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医术,儿童同样适用。还称“拔罐子”。有火罐、气罐等。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古称“角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一、拔罐疗法的适应范围 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吸拔经络中的风寒湿气外出,还具有引出排脓等作用,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风湿痛、感冒、咳嗽、腰背痛、月经痛、胃痛、疡初期未溃时,以及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等病症。 二、拔罐疗法常见的吸拔方法 ①闪火法:用止血钳夹住95%酒精棉球,在罐内闪火排去空气,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 ②投火法:用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并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 ③架火法:用一直径2~3cm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上置酒精棉球,

拔罐操作流程

拔罐操作流程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拔罐操作流程(操行时间3分钟) 物品准备: 治疗车上放置:治疗盘内备弯盘、火罐数个、清洁纱布数块、小磨口瓶内盛95%酒精、95%酒精纱布块、止血钳、打火机、浴巾(必要时)、速干手消毒剂 治疗车下放置:感染性污物桶 操作流程: 口诉:操作开始。 1、转抄并核对医嘱。 2、携执行卡至床旁。核对患者床号。阿姨,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 **,是吗我核对下您的腕带。*床,**,住院号123456。**,您现在感觉怎样有什么不舒服吗感冒、咳嗽。现在我遵医嘱给您拔火罐。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达到行气活血,温经散寒的作用,能缓解您感冒、咳嗽的症状,您配合一下,好吗让我看看您背部皮肤好吗评估患者背部部位皮肤情况。皮肤完好,无破损。您需要大小便吗那请您在床上休息不要走开, 我去准备用物,一会过来给您拔罐好吗好的。 4、洗手,戴口罩。 5、准备用物,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6、备齐用物。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床,**您好,您准备好了吗我们可以开始了吗可以。 7、关闭门窗,拉隔帘。 8、*床,**,为了方便操作,我帮您脱去上衣,趴在床上好吗好。协助患者取俯卧位,脱去上衣,暴露背部,注意保暖。 9、再次检查罐口有无缺损裂缝 10、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酒精棉球点燃,深入罐内中下端,绕1-2周后迅速抽出,迅速将罐口扣在选定部位上不动,待吸牢后撤手。规范拔罐,先远侧,后近侧。取浴巾盖背保暖,记录拔罐时间。 11、*床,**,罐已经给您拔上了,有没有什么不舒服请您在床上不要动,以免玻璃罐掉下,20分钟后我给您起罐。

火罐技术操作流程图

拔罐技术 拔罐技术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形成罐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防治疾病的中医外治技术,包括留罐法、闪罐法及走罐法。 一、适应围 适应于头痛、腰背痛、颈肩痛、失眠及风寒型感冒所致咳嗽等症状;疮疡、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二、评估 1.病室环境及温度。 2.主要症状、既往史、凝血机制、是否妊娠或月经期。 3.患者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拔罐部位的皮肤情况。 5.对拔罐操作的接受程度。 三、告知 1.拔罐的作用、操作方法,留罐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应考虑个体差异,儿童酌情递减。

2.由于罐空气负压吸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此为正常表现,数日方可消除。治疗当中如果出现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3.拔罐过程中如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护士会做相应处理。 4.拔罐后可饮一杯温开水,夏季拔罐部位忌风扇或空调直吹。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罐数个(包括玻璃罐、罐、竹罐、抽气罐等)、润滑剂、止血钳、95%乙醇棉球、打火机、广口瓶、清洁纱布或自备毛巾,必要时备屏风、毛毯。 五、基本操作方法(以玻璃罐为例) 1.核对医嘱,根据拔罐部位选择火罐的大小及数量,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缺损裂痕。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5.以玻璃罐为例:使用闪火法、投火法或贴棉法将罐体吸附在选定部位上。 6.观察罐体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询问有无不适感。

绝密的拔罐疗法

一直想写一下关于这种特殊拔罐的方法,还有很多网友关心的拔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同志们心里能有个数,在帮别人的时候也有个谱,却一直没有时间好好坐下来想一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怕因为有了这个让大家做起来校条,忽视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但是对于很多新同志来说,这又是必须的东西,要不真的是不知从何下手,只有写一点,给大家引条路了。 一、祖先流传下来的禁忌 首先说我们的拔罐方法不同于以往任何的一种方法,用的还是罐,但是拔法却完全不同。而且所有拔罐书上写的禁忌在我们这里都无效,你可以自由自在地拔,小孩子可以拔,来月经可以拔,孕妇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拔,淋巴处可以拔罐,拔完罐可以马上洗澡,不管罐口的创面看起来多么可怕都不会感染,你说夏天热,我要开窗拔,只要不是斜风就行,对流也没关系,你说我这个地方不开空调没法活,能不能拔,ok来吧,别把温度调得太低就行,当然你能挺的话还是在热一点的环境下效果更好。 二、关于饮食 饮食上要以五谷杂粮为主,副食要全面,水果要多吃,每天喝一杯红糖水,起到活血化瘀,迅速补充体力的作用。我听说有些人以前给孩子忌口,这样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及端不好,在我这除了垃圾食品不建议吃,是有营养的都可以吃,只要不过分偏食吃得全面就好,你也不用费心去管什么食物是凉性或是热性,你也不能天天吃一种东西啊,每种有每种的营养,都是你需要的,身体恢复了,自己完全有能力调平衡,拔罐也是一个调理的过程,帮助你自己恢复调节能力,所以吃吧。拔罐后人通常会变得很能吃,那是肌体的一种需要,所以想吃就吃,人还会很渴,所以要多喝水,而且不要等到渴了再渴。 要食补不要药补,保健品建议大家不要用了,而且要随着自己的脾胃情况调整饮食,所谓虚不受补,再好的补品到你这儿可能变负担了,所以饮食上用点心,以日常饮食调配为主,慢慢加强。 三、拔罐前要做好思想准备 拔罐前,做好思想准备,因为很多人,主要是成人罐口会经历出疱、出水、出果冻、出凝血、出泡沫等等现象,因人因病而异,那么在这个地方重罐,痛苦是难免的,还有就是会出现病灶反应,有些人刚拔的时候很好,过些日子就会返起种种不适,以为是拔罐变得没有作用了,其实这是必经的过程,你的身体是在这种反复中进步的,这种反应也是你以前病症的再现,忍一忍都会过去的,对于病灶反应较为详细的陈述专门有一个帖子,这里就不说太多了。对于孩子罐口的反应要好得多了,出疱的也是少数,而且基本不会全身出,也不会象大人那样痛苦,所以还是越小开始做越好,因为身上比较干净,痛苦也少了很多很多。大家也不必心急去问别人为什么能出疱,我怎么没有,别人出了什么我怎么没出那样的,每个个体都是有差异的,不会完全相同,看自己就好了,出就出,不出就不出,什么时候出就什么时候出,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必为这个事烦心。 四、拔罐可以用自己习惯的方法 我觉得拔火罐很舒服,你说我就不敢用火罐,那么你用真空的也行,你说我也拔火罐可是我不敢用纸条来引火,我有我自己的方法,可以,主要是你能坚持做。拔罐所用的工具在很多

常见疾病拔罐与穴位

常见疾病拔罐与穴位(附图) 1.用拔罐法治疗感冒 症状: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咳嗽、头痛,全身酸痛、怕冷等。 取穴:大椎1、风门2、肺俞3、曲池4、合谷5、外关6、太阳穴7。对于发烧者可以取大椎穴用刺络拔罐法。 2.用拔罐法治疗头痛 症状:头部胀痛。 取穴:合谷、大椎、太阳穴。 3.用拔罐法治疗支气管炎 症状:咳嗽痰多,伴胸骨后疼痛,气急,胸闷等。 取穴:天突8、大椎、中府9、肺俞、丰隆10、尺泽11。 4.用拔罐法治疗胃痉挛 症状:突发性剧烈上腹痛,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等。胃痉挛常见于有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有胃神经官能症病史者。 取穴:中脘12、足三里13、天枢14、内关15。 5.用拔罐法治疗失眠 症状:入睡困难,多梦,头晕、健忘、疲倦无力等。 取穴:心俞16、肾俞17、脾俞18、内关、三阴交19、安眠20。 6.用拔罐法治疗高血压 症状:头痛、头晕、头胀、耳鸣、失眠,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等。 取穴:大椎、肝俞21、心俞、肾俞、曲池、足三里、三阴交。 7.用拔罐法治疗坐骨神经痛 症状:腰臀部、大小腿右侧、小腿右外侧及足背侧发生放射样、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等。 取穴:肾俞、环跳22、承扶23、殷门24、委中25、承山26、悬钟27、风市28。 8.用拔罐法治疗关节炎 症状:关节疼痛、肿胀酸麻、屈伸不利等。 上肢取穴:大椎、肩髎29(音辽)、曲池、外关、合谷。

下肢取穴:环跳、阳陵泉30、足三里、风市。 脊柱取穴:身柱31、大椎、腰阳关32。 9.用拔罐法治疗颈椎病 症状:颈部僵硬或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前臂。手指或指尖麻木,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取穴:大椎、肩中俞33、天宗34、曲池、合谷。 10.用拔罐法治疗肩周炎 症状:肩部疼痛、夜间尤甚及肩部有压痛,活动受限等。 取穴:肩髎、天宗、阿是穴(即痛点处)。 附注: 1 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主治发热、咳嗽、气喘、头痛等病症。 2 风门: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胸背痛等病症。 3 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咳嗽、气喘、吐血、潮热、盗汗、鼻塞等病症。 4 曲池:当肘关节成直角时,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即为曲池穴。主治咽喉肿痛、热病、齿痛、目赤痛等病症。 5 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主治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6 外关:位于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病症。 7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主治头痛、目疾等病症。 8 天突:位于胸骨上窝正中。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9 中府: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等病症。 10 丰隆:位于外踝高点上与外膝眼连线中点处。主治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等病症。 11 尺泽: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等病症。 12 中脘:位于脐上4寸。主治胃痛、呕吐、吞酸、腹胀、泄泻、黄疸等病症。

拔罐操作规范

拔罐操作规范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拔罐(一)操作规程 1.术前准备 认真检查和询问病人,以确定是否是适应证,有无禁忌证,根据病情拟定治疗方案;检查所需药品、器材、罐具是否齐全,同时进行消毒,做好施术前的一切准备;对病人讲明施术过程中注意事项,争取病人理解和配合,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 2.选择体位 拔罐体位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正确的体位应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充分暴露拔罐部位。通常采用的拔罐体位有如下几种。 (1)仰卧位适用于头面、前额、胸腹、上下肢前侧及手足部的穴位。 (2)俯卧位适用于头颈、肩背、腰骶及上下肢后侧的穴位。 (3)侧卧位适用于头侧、面侧、肩侧、胸侧、下肢外侧等,除与床接触的部位以外的所有其他部位的穴位。 (4)俯伏坐位适用于头后部、颈项、肩背、腰骶等部位的穴位。 (5)仰靠坐位适用于头前部、面颜、胸腹、腿前部等部位的穴位。3.罐具选择 根据病人的体质、肥瘦及待拔部位的面积、所治疾病的需要,正确选择罐具和罐型。 4.术前消毒

确定治疗部位以后,用热毛巾擦洗待拔部位,再用消毒纱布擦干后拔罐;如果施行针刺或刺络拔罐时,则必须以酒精或碘酒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再拔罐;如果待拔部位有毛发,则必须剃光毛发,洗净擦干后再拔罐。 5.罐具预热 在秋冬季节或寒冷天气里拔罐,须将罐具用火烤或水烫进行预热,使罐具温度稍高于体温为宜。罐温不可过高,以免烫伤皮肤。6.观察反应 罐具全部拔上后,要不断观察受术者的反应,询问感受,及时处理和调整不适。如吸拔力太大产生疼痛,应适当放气减小吸拔力;若吸拔力太小负压不够,可起罐后再拔一次;如病人疼痛异常,头晕、恶心、心悸,或刺络拔罐出血过多,必须立即起罐检查处理。7.拔罐时间 大型号罐具吸力强大,每次可留罐5~10分钟;中型罐吸力较强,留罐10~15分钟为宜;小型罐吸力较小,留罐15~20分钟为宜。8.拔罐次数 常规治疗一般每天拔罐1次或隔日拔罐1次;每10次为1疗程;2疗程间隔3~5天。

荨麻疹拔罐疗法

荨麻疹的拔罐疗法 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或白色风团块,大小不一,小如芝麻,大如蚕豆,扁平凸起,时隐时现,奇痒难忍,如虫行皮中,灼热,抓瘙后增大增多,融合成不规则形状。此病常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十小时,消退后不留痕迹。急性发作者数小时至数天可愈,慢性患者可反复发作数月甚至数年。现代医学认为,吃鱼、虾、海鲜等食物;或接触化学物质、粉尘;或蚊虫叮咬、日光暴晒、寒风刺激;或精神紧张等诸多因素,皆可引发此病。一般分为风热、血虚2型。 一、风热 (一)症状 发病急,风团色红,灼热剧痒;兼见发热、恶寒、咽喉肿痛、心烦口渴、胸闷腹痛、恶心欲吐。 (二)治法 (1)选穴大椎、风门、肺俞、膈俞、曲池、神阙、血海。 (2)定位大椎: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椎穴往下推2个椎骨,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椎穴往下推3个椎骨,即为第3胸椎,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 (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 神阙:在腹中部,脐中央。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位,屈膝成90°,医者立于患者对面,用左手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手掌伏于其膝盖上,拇指尖所指处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闪罐法、刺络拔罐法。神阙穴用闪罐法。大椎、曲池两穴用梅花针轻叩刺,以皮肤微微出血为度,之后拔罐,以有较多血点冒出皮肤为度。余穴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二、血虚 (一)症状 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神疲乏力,不思饮食,睡眠差,口干不思饮,手足心热。 (二)治法

50种常见病的穴敷疗法(精校版本)

50种常见病的穴敷疗法(推荐收藏)2016-07-01 19:40 50种常见病的穴敷疗法 作者/李今庸 ?感冒 处方:白芥子、薄荷各适量,鸡蛋两个; 穴位:神阙、大椎、涌泉; 方法:将白芥子、薄荷研细,取鸡蛋清调药,敷贴神阙、大椎及涌泉穴。此治风寒感冒。 处方:淡豆豉30g,连翘15g,薄荷9g,葱白适量; 穴位:风池、大椎; 方法:将前三味药混合研细过筛,用药20g,加入葱白适量,捣融如膏,敷贴风池、大椎穴,再以冷水滴药膏上,覆以纱布。此治风热感冒。 ?咳嗽 处方:瓜蒌大者1枚,贝母50g,青黛15g,蜂蜜120g; 穴位:肺俞、大杼、后溪; 方法:先将贝母、青黛混合碾为细末,再放连籽、皮的瓜蒌捣融,放蜂蜜入锅内加热,炼去浮沫,入以上三味药,调和如膏状,分别摊贴在肺俞、大杼和后溪穴上,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此用于干咳、久咳、热咳等证。 处方:白芥子18g,吴茱萸18g,麻黄6g,白凤仙花全草1株; 穴位:肺俞、膻中、涌泉; 方法:前三味药研细末,凤仙花捣融,用酒共调匀,敷贴在肺俞、膻中、涌泉穴处,外用纱布扎紧及胶布固定。此用于寒咳。 ?哮喘 处方:老姜9g,麻黄4.5g;

穴位:膏肓、大杼; 方法:二味煎取浓汁,再用浓汁熬膏,将药膏摊在狗皮膏上,敷贴背部膏肓、大杼穴。 处方:白矾30g,面粉、醋各适量; 穴位:足心; 方法:将上三味和匀做成小饼状,敷贴患者两足心,布包一昼夜。 处方:白芥子45g,半夏9g,轻粉6g; 穴位:天突、肺俞; 方法:三味药共研细末,取少量,用蜂蜜调敷天突、肺俞穴。 ?中暑 处方:鹅不食草适量; 穴位:鼻孔; 方法:上一味,晒干,研为细末,装入磁瓶内,用蜡封口备用。每用时,取药末约0.5g,放入鼻孔中。此治感冒暑湿证。 处方:田螺3枚,青盐1g; 穴位:脐下; 方法:田螺捣烂,入青盐,摊成膏,敷于脐下1寸处。此治暑证二便不通。 ?呕吐 处方:白矾、面粉各适量; 穴位:涌泉; 方法:白矾研细末,加面粉适量,用醋或开水调成膏状,敷贴于涌泉穴。此治热性呕吐。 处方:吴茱萸(炒)30g,生姜1块,香葱10余根; 穴位:脐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