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京保卫战结局 守军溃败日军全面攻占南京城

南京保卫战结局 守军溃败日军全面攻占南京城

南京保卫战结局 守军溃败日军全面攻占南京城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南京保卫战结局守军溃败日军全面攻占南京城

导语:由于日军已经占领了制高点雨花台可以俯射南京城内的国军,国军处于极为不利的态势。日军与国军第74军展开反复争夺,直到到下午5点,水西门

由于日军已经占领了制高点雨花台可以俯射南京城内的国军,国军处于极为不利的态势。日军与国军第74军展开反复争夺,直到到下午5点,水西门内外的民房都被日军的炮火打烂。到处起火,阵地岌岌可危。12点20分日军第6师团47联队的第1大队第3中队长三明保真大尉带领部队冲进了中华门。安东军曹把一面日章旗挂在了中华门上。随后太平门也被日军突破了,守军第83军第153师师长姚中英阵亡。

下午4点,唐生智口头向大家宣布撤退,但是唐生智却没有任何具体详细的撤退计划,其基本精神就是各自自己找出路。只规定了他自己带来司令部人员从下关撤退。当宪兵司令部副司令萧山令将军指挥宪兵教导团赶到江边却发现自己的船一艘也没有。日军舰艇倒是来了。最后萧山令将军和几百名宪兵在日军两面夹击的炮火下全部阵亡,只12人在紫金山被俘。而在前边打头阵突围的第112师副师长李兰池也在战斗中中弹阵亡。日军继续前进,街头巷战仍在继续,比如日军的1只独立机关枪队遇到一所被国军占据为火力点的房子。日军步兵大队所属的70mm步兵炮第一发炮弹打到了房子的后面,第2发穿进了房顶在房屋里爆炸,第3发炮弹在窗户里爆炸,房子里的国军冲出房子,正被堵在房门前的日军机枪侯着,跑出来的国军都被打倒在地。仅仅3发炮弹,国军的火力点就被消灭了。

本来南京国军司令唐生智在战前为了表示破釜沉舟的决心,并没有控制船只。但是唐生智突然在12月12日下令阵前撤退,从后面的结果来看,其所制订的撤退计划毫无可行性可言,并且根本就没有安排

生活常识分享

南京保卫战江苏籍殉难官兵已知亲属名单首次披露

3月24日,现代快报启动“英魂祭·寻访南京保卫战江苏籍殉难官兵”全媒体行动。南京保卫战172位江苏籍殉难官兵名录首次公布。近日,南京方志办和金陵科技学院的地方志大学生志愿者整理出江苏籍殉难官兵亲属名单,现代快报记者发现,172名殉难官兵,只有44人已成家,20人登记有子嗣。还有部分人,没有亲属信息。如果这份名单上有您认识的人,请拨打现代快报96060热线,或者@现代快报。现代快报记者金凤3月24日起,现代快报联合南京方志办启动“英魂祭·寻访南京保卫战江苏籍殉难官兵”全媒体行动。寻访南京保卫战中殉难的江苏籍官兵,并寻找他们的亲属,打捞官兵们的抗战往事。 目前在各种档案和史料中可查的南京保卫战殉难将士中,有姓名可查的有4500多人。在已经寻访到的殉难官兵中,徐州铜山人倪国鼎是阵亡官兵中级别最高的,1937年12月10日,为抢回被日军占领的南京光华门,他壮烈牺牲,当时不到30岁,家中留有一个4岁的儿子倪自强。多年前,倪自强曾申请为父亲申报烈士,但因缺乏档案和史料支撑,一直未能如愿。如今,在现代快报报道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民政局已经收集并核实了倪国鼎的相关档案,并报市政府审核。 寻访中,现代快报记者发现,这些老兵身份各异,有飞行员、军医,还有警察、司机、文书,大部分为基层官兵,抗战史中,很少能看到他们的踪迹。留在殉难抚恤档案中的,仅仅有名字、年龄、籍贯、阵亡原因及亲属。 这些壮士牺牲时,大部分人不到30岁,很多人受过良好的教育,名校毕业,他们的人生还没来得及舒展,便被侵华日军铁蹄凌空斩断。 近日,南京方志办和金陵科技学院的地方志大学生志愿者整理出南京保卫战殉难官兵亲属名录。现代快报记者看到,这些官兵殉难时非常年轻,172人中只有44人已成家,20人登记有子女。母亲只有姓氏,父亲的名字有时并非本名,而是“号”,还有的官兵没有亲属信息。 老兵的英魂虽然远去,他们的子孙却还在这片土地上,以不同的方式纪念他们,修复因时代原因遗留下的残缺的个人史,也是修复我们的家国记忆。 我们的寻访期待你的参与 如果这份名单上,有您的亲属或者您知晓的抗战殉国官兵,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 1.拨打现代快报热线96060。 2.关注现代快报新浪官方微博,或下载快报云媒App。 3.扫描现代快报头版二维码,关注快报官方微信,将您想要分享的老兵故事,或者家属信息以及您的信息和联系方式输入对话框,发送给我们。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 抄自xx教师的xx: http: ."html 原文: 七七纪念: 谁才是抗日xx? 2012-07-07 11:05:48 2012年7曰7日即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的75周年纪念。七七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此自 1937年7月7日到 1945年9月2日这期间,由中国政府领导的抗日战争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上演着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但随着战后政权的变动,大陆的教科书及影视的宣传下,令许多人搞不清那段历史。 进入六月以来,全国的荧屏沦为红色。打开电视,《地道战》、《永不消失的电波》、《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一枪一个鬼子,一手榴弹一片鬼子,这些姑且算是“经典”影片的经典镜头,勉强当做魔幻或者武侠片看也凑合,毕竟是那个年代,理解。可是五六十年过去,导演编剧想象力越发提高,现代“经典”抗日片《顺溜》中,陈大雷缺一营二营的团级军分区屡屡抗衡日军一个大队甚至一个联队。神!大名鼎鼎的昆仑关战役,国军最精锐的机械化第五军面对的也不过是日军一个联队。照着我们从小时候看小人书开始一路下来的感觉,日军侵华的数以百万记的大军基本上是嘎子哥和顺溜弟赶跑的。 这样的宣传真不知道牺牲在抗战的左权同志何颜面对同样牺牲在抗战的众位黄埔学长学弟。据统计,加上非黄埔系军官,国军在抗战中阵亡旅级以上将

领248位。在248这个数字的背后是放大十数倍的团营连排的校尉军官,再之后是放大倍数更多的国军士兵! 这些年来,我们看到过的宣传国军抗战的影片只有一部《血战台儿庄》还有一个票房不好的《喋血孤城》。关于台儿庄的选材,恐怕也考虑了当年的指挥官是被统战了的李宗仁吧。除此之外,荧幕就是嘎子哥们的天下。幸亏历史不只是由统治者们书写,对于抗战,还有数百万国军忠骨作证。说忠骨作证也不大准确,因为忠骨的坟茔早在这一轮房地产热之前就被推倒重建,荡然无存。埋在非黄金地段得忠骨,躲过历次运动,落得个破败已算是幸运。 还好那些忠骨破败之余还有声音流传: 湖南湘阴有座白骨塔,塔后义山上埋着民国99军99师295团一营成建制的400余名国军将士遗骸。少校营长曹克人留有这样的声音: “我为军人,怎能临阵退缩?尚望双亲体谅时艰,善自颐养天年!我誓死抗日到底,此此意已决!”二次长沙会战,曹营奉命驻湘阴抗击日寇。自1941年9月28日至10月四日,曹营抗击数千日寇,誓死不退。全营战死,曹被俘,不屈,遭虐杀。 这才是真实的历史,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寇。曹营没有派出嘎子哥用木头枪缴获两把真枪来补充,也没有顺溜弟拿着精准的狙击枪打得日军抬不起头。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曹营长抄起步枪大喊: “上刺刀”,然后是惨烈的白刃战。他们是实实在在的血肉之躯,并非武工队那样的大侠,最后的确寡不敌众,直至殉国。 在此之前的南京保卫战,南京赛虹桥阵地,自营长徐景明以下无一人生还。 曹营长和徐营长都没有陈大雷的本事,纵横驰骋把日军的大队联队来回戏弄。面对无路可退的阵地,只能共存亡。 1941年,湖北石牌,日第3,39两师团进犯,国军第十一师奉命阻击。师长胡琏战前留信给父亲:

抗日战争高频考点

抗日战争高频考点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基本策略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首先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毛泽东指出:“目前时局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对此,一切阶级和政治势力都应做出回答。中国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是要抗日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是可能变化的;地主买办阶级在斗争矛头指向日本帝国主义时,英美的走狗有可能遵照其主子叱声的轻重,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暗斗以至明争的。其次,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为了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须肃清党内长期存在的狭隘的关门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在于不相信许多中间阶层有参加抗日的作用。再次,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 (二)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 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三个师,全军共4.6万人。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下辖四个支队,全军1.03万人。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一些新的特点: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它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时,由于阶级成分的复杂和利益的差异,决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第二,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国民党领导全国政权和军队;共产党领导局部政权和军队。第三,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国共两党只能采取临时协商的特殊形式解决问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三)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下,全国各族人民以不同形式投入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中国各党各派一致拥护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宋庆龄接受中共中央建议,从上海移居香港,于1938年6月成立保卫中国同盟(简称保盟),呼吁世界人民援助中国抗战。海外华侨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他们以各种方式支援祖国的抗战。在祖国存亡危急的关头,中华儿女表现了空前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二、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一)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为此,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

南京保卫战简介

南京保卫战简介 淞沪会战失利后,南京面临城破人亡的危机。守城将士浴血奋战,牺牲无数。南京保卫战终以中方溃退、南京沦陷宣告结束,战后,日军随即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南京保卫战简介,希望你喜欢。 中文名称:南京保卫战 参战部队:国军、日军 战争结果:日方获胜,南京沦陷 时间:1937年12月1日~1937年12月13日 地点:南京 人物:唐生智松井石根 南京保卫战详情双方激战 1937年12月1日,其后,日军占领镇江、句容、溧水,突破南京外围及复廓防御阵地,直逼南京城垣。中国守军与日军展开了空前的拼死决战。南京保卫战开始,蒋介石任唐生智为南京卫戍部队司令长官,指挥8.1万国军抵抗作战。4日,南京作战外围战开始。5日,日军的各个小部队开始从间隙穿插与国军第66军发生交战。7日,日军兵临城下,松井石根司令官从空中投函唐生智劝降。唐生智不予理睬,继续命令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许轻弃寸土。”日军三路进攻势如破竹,南京外围战略要地相继失

陷。很快日军就突破南京外围一线防御阵地。 9日,日军进抵南京城下,并用飞机向城中投撒日“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致中国守军的最后通牒,进行劝降。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对松井的最后通牒不予理睬,并于当日下达了“卫参作字第36号”命令作为回答。企图以“破釜沉舟”的精神背水死战。10日,日军发起总攻,向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第3峰等阵地发起全面进攻,战况较9日更为激烈。特别是城东南方面,因复廓阵地已基本丧失,日军直接进攻城垣,所以形势尤为严峻。11日,日军第16师团猛攻紫金山南北的中国军队阵地。紫金山及其以南地区,教导总队坚决抗击。激战终日,日军毫无进展。 中方撤退 12月12日,从拂晓开始,日军飞机大炮密集向各城门集中轰炸,城墙四周房屋倒塌,城墙洞开。战至中午12点,雨花台被日军占领,紫金山第二峰沦陷,中华门和中山门被日军突破。唐生智下达突围、撤退命令,中国军队的抵抗就此瓦解。撤退时组织无序,场面相当混乱,又造成大规模死伤。12月13日拂晓,日军山田支队未经战斗即占领了乌龙山。宪兵代司令萧山令指挥未渡宪兵,辗转冲杀,终以弹尽援绝,力竭阵亡,以自己的义举,实现了“誓与南京共存亡”的诺言。12月14日,根据中国大本营的指示,唐生智在临淮关宣布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撤销,撤至江北的卫戍军部队改隶第三战区。南京保卫战基本结束。 南京保卫战的影响战声隆隆,如雷贯耳,抗日史上的惨痛一战南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分别是: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南京保卫战,长沙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滇缅之战,湘西会战,太原会战 1.淞沪会战 简介 淞沪会战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军以日租界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一带进行炮击,我军奋起还击开始,至11月12日我军西撤结束。[1] 这次战役,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先后投入陆,海,空与特种兵部队近30万人,动用舰船130余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狂妄地宣称1个月内占领上海。当时的国民政府先由冯玉祥,后由蒋中正(兼)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先后调集中央部队,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部队和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以及部分省市保安总队,总计兵力约70万余师,奋勇迎战。 战果 淞沪会战挫败了日军中央突破,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粉碎了他们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它是我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面抗战的历史转折点。 这次战役,日伤亡6万多人,被我军击毁击伤飞机200多架,舰船20余艘。但是我军以落后的武器死守被日军优势火力控制的战线,加上指挥失当,伤亡重大,有大约30万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军团级干部损失过半,导致我军中下层出现断层,致使我军战力在后续出现下滑。 淞沪会战,一寸山河一寸血!!! 2.上高会战 “上高战役”闻名中外,又称“锦江会战”。上高会战,中国军队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歼灭日军16000余人,击落敌机1架,缴获日军军马2800余匹,辎重物资无数。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将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蒋介石对担任攻击主力的74军甚为满意,特以军委会名义授予74军“飞虎旗”一面,此为国民革命军中最高奖励。 背景 当时,日寇企图拔掉驻守在上高的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这颗钉子,于元月份开始,盘踞在南昌的日军,陆续将派往鄂西及武汉的部队调返原驻地,并积极补充兵员,增加给养。日军积极进行渡河及夜战演习,并有侵华日空军第3飞行团主力先后飞抵南昌机场。日军拟兵分三路,总兵力约6.5万人,配有战车40辆,飞机150架,以第11军团司令官园部和一郎为总指挥。 战斗过程 1941年3月15日,圆部和一郎指挥2个师团、1个独立混成旅团,由安义、南昌等地分3路向上高地区进攻,企图攻歼国民党军第9战区第19集团军主力。 安义;中路日军第34师团占领高安后,向官桥、泗溪等地继续攻击;南路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一部在独城、经楼地区被国民党军第49军阻击,主力被阻止在灰埠,被迫渡江北上与第34师团会合。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于19日下决心:利用既设阵地,逐次抗击,诱日军进入上高地区予以围歼。当即电令:“严饬各军积秀对敌猛攻,务将深入之敌,歼灭于高安锦河南北地区。”为了增强罗集团的攻击力量,第战区长官部抽调王陵基川军陈良基、傅翼两个师由三都导区兼程南下。各军慑于军律之森严,又知援军即将到达,士气大振,奋勇争先与敌搏斗,围歼日军第34师师团之战于上高地区展开。 日中路军第34师团本已陷入绝境,而第34师团夺取上高的野心却未死,自19日经余程万师阻止于泗水东岸泗溪附近后,20日第34师团又采取锥形突入之战术,集中大炮十余门、飞机30余架,集中轰击泗水西岸唐、港西罗地区,阵地被毁,敌军遂乘机分由档口、港西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史说为七七芦沟桥事变。然日本对中国本土的侵略,实以九一八事变为肇端。为全面说明这个过程,本大事年表亦始于九一八。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在高级参谋坂垣征四郎、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和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的策划下,日本驻中国关东军于午后十时破坏南满铁路柳条沟段路轨,并诬指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北大营及沈阳发起进攻。当时东北军首脑张学良上将正养病北平,即电令沈阳守将王以哲中将不得抵抗,静候中央循外交途径解决。国民政府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并向国际联盟提出控诉。五日后,辽宁、吉林两省大部沦陷。 1931年9月28日民众要求抗日 南京中央大学学生要求政府抗日,赴外交部请愿。迄十二月,外埠涌入南京请愿学生达七万之众。全国民情鼎沸,要求政府收复东北。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坚持“安内攘外”及尽力延迟对日战争的方针。 1931年10月12日黑龙江沦陷 1932年1月28日淞沪事变 1933年4月15日日军进犯冀东 日军进犯长城无功,遂改变作战计划,向滦东进攻。先后陷秦皇岛、滦州,5月14日占领宁河。平津震动,故宫博物院所藏国宝,装箱南运。5月31日,中日在塘沽签订以划定冀东非武装区为主要内容的停战协定。华北将领宋哲元上将等四十七人联名通电反对该协定。 1935年5月29日《何梅协定》 日本中国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大佐向军委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上将提出“中国中央军由河北省撤退,严予取缔华北抗日侮日行为”等要求。国民政府为遂行“安内攘外”政策,允许何向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中将表示自行实施所提要求,日方称为《何梅协定》。 1935年8月1日中共《八?一宣言》 中共于“长征”途中在四川毛儿盖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全国人民联合国防政府” 1935年11月24日冀东内蒙脱离中央 1936年5月5日国共初步议和 在到达延安后,中共中央发出“停战议和”通电,随即由周恩来代表中共赴上海与政府代表张冲会商。稍后应陈立夫之邀到南京谈判,条件大体谈妥,张冲陪周返延安复命。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全国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张学良上将和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在西安扣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抗日主张。16日国民政府任命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国军向西安采取包围攻势。蒋夫人宋美龄、宋子文、戴笠等先后飞赴西安,中共则派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赴西安协助解决事变。25日张学良陪同蒋介石飞洛阳,次日抵南京。

南京保卫战战役过程 中日部队双方实力悬殊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南京保卫战战役过程中日部队双方实力悬殊 导语:1937年12月1日,江阴要塞失守。4日,日军完成了对南京东面的包围。这样,南京的第一道防线江宁、牛首山、淳化、汤山、龙潭之线已暴露在敌军 1937年12月1日,江阴要塞失守。4日,日军完成了对南京东面的包围。这样,南京的第一道防线江宁、牛首山、淳化、汤山、龙潭之线已暴露在敌军面前。1937年12月9日,南京南郊秦淮河畔炮声连绵不断。日军以坦克为前导攻克高桥门,向光华门进逼。夜色中的光华门上,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第一旅第二团团长谢承瑞上校望着远处一言不发。此时已不用言明,每一个士兵都知道,大战就要来临。 10日上午,日军占领大校场的通光营房,炮轰光华门。谢承瑞团长指挥部下依托城墙坚决还击,并将战况向教导总队总队部汇报。总队长桂永清中将命令,炮兵团立即入城,设阵地于明故宫,支援谢团。炮火中的日军依然不断冲锋,至下午三时,已推进到护城河一线。晚八时,一支十余人的日军敢死队冲入光华门外城城门洞内。谢承瑞团长向在午朝门督战的桂永清总队长建议火烧日寇。获得批准后,谢团长亲率士兵运送汽油到外城箭楼。半夜时分,将汽油灌进城门洞并投下火种。霎时浓烟滚滚,枪炮声声。火还未熄,谢团长命令打开城门并率领一排战士反击。城门洞中的日寇不是被烧死就是被击毙。光华门阵地安然无恙,而谢承瑞团长冲锋在前,被火焰灼伤。受伤的谢团长撤回阵地后又一次向巍然屹立的光华门望去。他保住了光华门,但他不知道就在不远处的通济门,71军87师259旅旅长易安华少将已经以身殉国。 通济门的战事是在10日下午爆发的。城墙在炮火中倾颓,259旅的生活常识分享

全面抗战时期,江西境内的那些会战、战役

1、武汉会战(1938.6.11—1938.10.25),因会战武汉而不战于武汉的战略部署,中国军队基本都驻扎在离武汉一、二百公里外的地方。赣北就是武汉会战的南线主战场。武汉会战自日军攻占安庆开始。随着马当失守,彭泽、湖口、九江、瑞昌等外围城市的相继失陷,国军吸取南京保卫战教训,以中方主动撤出武汉,武汉失陷而结束。武汉会战,战术上,中方是失败者,但战略上并没有失败。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的转折点,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马当保卫战(1938.6.23—1938.7.1):马当被寄于后望,却快速失陷,主要在于人祸,蒋介石甚是震怒,本期望守3个月,不想一个星期左右就丢了马当,事后,负责马当—湖口防御的马湖区要塞指挥部指挥官16军军长李蕴珩以“疏于防范,作战不力”受到军纪撤职制裁。驻防彭泽的第167师师长薛蔚英更因“畏敌如虎,贻误战机”而受到枪决处分,成为抗战以来第二位被枪决的黄埔军校毕业的少将师长。该师番号也被撤销。马当一失,武汉门户大开,南线战场彭泽、湖口、九江、瑞昌、星子等相继失陷。 (2)、九江保卫战(1938.7.23—1938.7.26):日军从湖口迂回鄱阳湖,攻战姑塘,打了九江守军一个措手不及,在日军水面、陆地的夹击下,在空中不断轰炸的情况下,九江守军战至巷战,后撤出九江,九江失陷。 (3)、庐山保卫战(1938.7.26—1939.4.19):时间长达九个月,以中方撤出,日方占领庐山结束,创抗战时期孤军奋战奇迹。庐山保卫战是武汉会战中的一场外围游击战,从七月底开始,十月底,武汉会战结束,庐山周边早已相继失陷,庐山事实上成了一座孤岛,庐山保卫战却坚持到了第二年四月份,可歌可泣。 (4)、瑞昌保卫战(1938.8.10—1938.8.24):7月26日九江失守后。日军波田支队沿长江西进,8月10日,在瑞昌东北的港口登岸,向瑞昌进攻。第3集团军在第32军团增援下奋力抗击。后因日军第9师加入战斗,守军力战不支,24日瑞昌失守。除守城保卫战,瑞昌城失陷后,瑞昌城外围依然在节节抵抗,亦有几次大的恶战。 (5)、万家岭大捷(1938.9.27—1938.10.10):武汉会战中一场著名战役,日106师团被救突围,国军胜利撤出阵地。全面抗战初期,与平型关大捷、台尔庄战役并称三大胜战。日军死伤近万人。万家岭大捷迫使日军放弃了经德安南下攻占南昌,进而西进长沙,围攻武汉的计划,延缓了南昌沦陷。 2、南昌会战(1939.3.17—1939.5.9):也称赣北会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自3月17日日军进攻吴城开始,到5月9日蒋介石下令终止反攻南昌结束,整整54天。作战过程中,中国军队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仍没有守住南昌,在战役的第二阶段反攻南昌时,也未能达到目标。但此会战给予日军有生力量相当大的杀伤,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南昌失陷,国军伤亡51378人,日军伤亡24000人 南昌会战,中国军队既未能在防御中守住南昌,也未能在反攻中夺回南昌。但南昌会战在军事、政治上的影响,有其积极的一面。它使全世界,特别是日本军事当局认识到:日军虽然占领了武汉三镇,但既未能迫使国民政府屈服,也未能击歼中国军队的主力,更没有摧毁中国广大军民的抗战意志。中国军队不仅继续进行抗战,还开始实施战役范围的反攻。 (1)吴城战役(1939.3.17—1939.3.24):1939年3月17日,由星子南下日第116师对吴城发起进攻,与守军第32军预5、第141师激战。为配合第116师,日第101师于21、22日在吉山、松门、叶家洲等地登陆,三面围攻吴城,24日吴城失陷。 (2)修水战役(1939.3.18—1939.3.21):发生在南昌会战中的永修虬津一带修河两岸的攻防战,日军再次使用毒气,修河防线被突破。 (3)武宁战役(1939.3.20—1939.3.29):3月20日,日第6师及第106师一部,由箬溪、大桥一带向武宁进攻,李玉堂第8军、彭位仁第73军与敌展开拉锯战,日军除飞机大炮狂轰滥炸,还施放毒气。29日,武宁陷落。 3、第一次长沙会战(日方称湘赣会战,认为长沙会战只打了2次,而不是中方所说的3次)

抗战时期其它报刊

抗战时期其它报刊 在日寇占领的沦陷区,不少爱国志士曾创办一些秘密的地下抗日报刊。在天津有《高仲明纪事报》、《炼铁工》、《抗战》、《匡时》、《前哨》月刊、《火线上》、《突击》、《后方》等。江苏苏州附近小镇上出版有《青白报》。上海沦陷后,在尚未被日寇占领的被称为"孤岛"的租界地区,爱国志士利用英、美、苏等国商人充当发行出版人的名义注册,创办了一批挂着"洋商报"旗号的中文抗日报刊,著名的有《译报》、《文汇报》、《导报》、《时代》周刊等。此外,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香港,曾是抗日进步报刊出版的一个特殊阵地。有中共领导的《华商报》晚刊、邹韬奋主持复刊的《大众生活》、《大公报》香港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办的《光明报》等。日寇和汉奸在沦陷区出版大批敌伪报刊,用作欺骗、奴化和毒害被占领区中国民众的宣传工具。主要有北平的《新民报》、《武德报》、《实报》、《华北新报》,天津的《庸报》,上海的《新申报》、《中华日报》,南京的《总汇报》、《南京新报》,广州的《迅报》等。(张之华) 《高仲明纪事》报 抗日战争时期在日本占领下的天津秘密出版的中国抗日报纸。1937年9月创 刊于天津法租界内,1939年9月停刊,共出版700余期。主要创办人是原天 津《大公报》编辑、记者顾建平。油印日报,16开,日出12张,后改为八开 4张。主要抄收国民党的中央广播电台新闻。最初发行几十份,后发行约1000份。(陈业劭) 《译报》《每日译报》 中国上海"孤岛"时期出版的抗日报纸。1937年12月9日创刊。四开4版日报。夏衍负责主持。编辑部有姜椿芳、梅雨(梅益)、于伶等。为避开日本占领军 的新闻检查,全部新闻、特写、通讯、论文稿源均编译自外国在华外文报刊。创刊号刊登了毛泽东对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日销万余份。屡遭日伪的恐吓 干扰,迫使印刷所不敢承印,于12月20日出版12期后被迫停办。1938年1 月21日改名《每日译报》复刊。雇用英国人孙特司〃裴士和拿门〃鲍纳出面 任发行人和经理,以"英商中华大学图书公司"名义注册出版。实际由梅雨负责 主持。林淡秋、戴平万、杨帆、冯宾符等参与编撰。王任叔、钱杏邨、于伶、陈望道等主编副刊和专刊。在新四军中设特派记者。创刊初版式和内容均沿袭《译报》。从2月20日起,增发本报新闻。6月28日扩大为对开张大型日报,并附四开一张副刊、专刊版。由单纯译报成为综合性大报。以消息灵通,凡解 独到,新颖生动,受到读者瞩目。另出有《译报周刊》和综合性丛刊《公论丛书》。1939年5月18日在日本压力下,《每日译报》被迫停刊。(张之华)

46、建工桑岛机场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的海外EPC机场工程-2

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的海外EPC机场工程 北京建工国际有限责任公司桑给巴尔国际机场二期航站楼工程 【摘要】本文以桑给巴尔国际机场二期航站楼工程为例,从融资、设计、采购到施工的“交钥匙”总承包管理的特点难点、施工内容、策略方法及项目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其成果为我国其他企业在“走出去”战略下参与EPC工程的建造、中国建筑规范的推广和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及其总承包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境外EPC机场项目国际接轨总承包管理 一、工程概况 桑给巴尔国际机场二期航站楼工程(以下简称“桑岛机场项目”)总造价:原始合同金额为7040万美元,后业主决定提高预算至8,222万美元,项目类型为中国进出口银行优惠贷款项目,工程性质是EPC交钥匙工程。总承包商工作包含设计、采购和施工。业主为桑给巴尔基础设施信息部,监理公司为土耳其ATM 公司,项目开、竣工时间分别为2011年2月1日和2014年1月31日,工期要求:36个月。 设计包含新建航站楼的全部建筑设计内容,建筑、结构、强电、弱电、给排水、通风、空调、消防和电梯等专业。其中包括旅客流线及工艺流程、剖面设计、标志设计、无障碍设计、环境设计、灯光设计、幕墙设计、屋面设计、消防与疏散等。主要工程范围包括:新建II号航站楼、动力站、空侧停机坪及服务道路、陆侧道路、停车场和绿化等。其中新建航站楼面积17,809m2,2层钢结构;动力站为框架混凝土结构,面积 1,020m2;空侧停机坪面积33,000 m2;路侧停车场面积4,490m2;道路面积11,000m2以及绿化面积约17,000 m2。 二、选题背景及理由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在海外合作方面,鼓励、支持和提倡国有资产企业“走出去”。桑岛机场项目正是顺应国资委和北京建工集团发展大方向的产物,作为北京建工集团在境外的第一个EPC机场项目,该项目受桑给巴尔岛总统及坦桑尼亚政府高度重视,由我国商务部部长亲赴坦桑尼亚签署政府间优惠贷款协议,使用中国进出口银行优惠贷款来实施。 桑岛机场项目也是北京建工集团在顺利完成中国政府援坦桑尼亚国家体育场项目之后的又一个标志性项目,集融资、设计建造和施工、机场总承包、海外

南京沦陷后

南京沦陷后,城内国军士兵的壮举与惨剧 坊间传说,南京大屠杀期间,“最恐怖的岁月里,中国人的反抗依旧存在,一位潜藏在南京的无名勇士,携枪摸进日寇第16师团宿舍,击毙十多名熟睡的尉级军官。” 从事抗战史研究的学者“南大张生”则回应称: “一,这是编造的;二,日本右翼一直说,中国…残败兵?威胁南京治安,所以才要搜出来杀掉。”“故事看似爱国,实在是替人张目”。 大屠杀期间,滞留在南京城内的国军官兵,其真实情形究竟如何? 一、零星的壮举 有学者统计认为,约15万国军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其中约1万人阵亡,4.5万人安全撤离,剩下的9万多人,则在日军围城后,被迫滞留南京。 这些留下的守军与南京市民,自发地进行过一些零星抵抗。 上述“南京中国军人摸进日军16师团宿舍、击毙多名日军的故事”,即为一例。 该例所据史料,系日本海军军官奥宫正武的回忆。奥宫说,在南京下关地区看到十几个中国人被日军残杀,遂询问旁边的一名日军士官。这名士官回答: “听说几天前的夜里,有一个勇敢的中国人,侵入我们陆军小队长级的青年士官的寝室,那里面睡着十个还是十一个士官我也不太清楚,中国人把他们全都杀了。所以他们的战友和部下们为了复仇而要处死那个宿舍附近的居民。他的回答是否正确我不得而知,也许是有人要求他这样来解释的。” 另据中方材料,12月13日,特务排排长武××、步兵上士徐金奎与日军遭遇,发生巷战。武××回忆,“八小时的格斗……我们相互来一个总结:37/41人。”他们在转移途中,又看到三名敌人,匆忙隐蔽起来。随即“徐金奎的枪响了”,武××的“十颗子弹也迅速地喷射出去。敌人应声翻下去。” 据杜聿明回忆:南京沦陷后,曾有两位装甲兵不愿投降,隐藏在损坏的坦克上,“看见日寇又有一大队步兵来到……他俩轻轻地将机关枪从战车转塔前后两端伸出,突然袭击。”因这支日军只有步兵武器,无法强攻,双方一直僵持至当天夜里。两名国军士兵最终一人突围、一人牺牲。杜聿明并称:在缴获的日军文件中,“发现日寇叙述到南京战役的经验教训时,也谈到这一辆战车的埋伏狙击,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 二、被俘遭杀的惨剧 因缺乏有效组织,上述抗击总体上来说是零星的。 大多数滞留官兵放弃了抵抗。日军第16师团长中岛今朝吾在日记中说: “(中国军队)以1000人、5000人、10000人计的群体, 连武装都不能及时解除。”“他们已完全丧失了斗志,只是一群群地走来,他们现在对我军是安全的。”“傍晚把俘虏押往南京的一个兵营, 不料竟有一万多人。” 部分滞留官兵试图伪装成平民,暂时隐藏城中。 据回忆材料所示,自12月12日晚开始,滞留士兵开始化装易服。国军幸存者回忆,初时,南京市民并不情愿接纳滞留士兵: “(市民们)眼睛一瞪,峻然拒绝。他们甚至冷嘲热讽地说:…你们是部队啊,部队有部队的住处,怎可以住到老百姓家里来咧。?又复有人直率地表明:…你不能住在我这里,我总不能为了你一个人,连累了我一家子!?”但目睹日军暴行日增,市民们“顿悟前非”,转而对国军士兵“尽力掩护,尽量帮忙”。如第103师排长田兴翔等三人,在南京尧化门外一个老农家获得招待,并被允许藏在牛圈里的草堆后。待日军停止搜索后,他们找到几只大木盆,漂浮过江。 换装后没机会出城的官兵,大都躲进了安全区。 比如,贵州籍军官夏明贵与部下陈少清、陈国安三人,换上便装,进入了金陵大学难民区。1938年1月,难民之间传说,“敌军已知道难民区内隐藏着很多官兵。正同难民区的负责人商谈,要搜查难民区”。不久,日军果然前来搜查,声称国军官兵只要主动站出来,不但不予伤害,还给安排工作。夏明贵等三人未动,而主动站出的五六百人,都被枪杀。 大屠杀期间,日军对安全区的搜索始终没有停止,青壮年若被发现“手上有老茧,前额有帽痕的话,就被带走”。⑧ 按国际法,安全区中立,交战双方不得进入。但日军一直以南京“国际安全区”有国军隐藏为由,拒绝承认其合法性。据日方说法,安全区原有居民18万人,但不久这个数字上升至25万人,“之所以增加,是因为换上便服的败残兵潜入进来了,而且他们将枪支弹药藏匿在该丘陵地带各处”。经日军甄别,“6770名败残兵带至下关刺杀”,日军宣称:“根据国际法,这些恶劣的败残兵失去了成为俘虏的资格。”⑨ 总体而言,“南京军民的反抗并不具有普遍代表性,且更多地表现为个别、分散和无组织的特点”,滞留南京的国军官兵,大多数被俘虏并遭到屠杀。究其原因,一是指挥失当,从“守”到“撤”的转变过于突然与迅速;二

抗日战争国军大型会战统计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由于中国军队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33万多人的巨大的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且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此战日寇伤亡5万余人。 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淞沪会战后,日寇迅速进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由于国民党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日寇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余万人。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 1937年9月13日,日寇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中国军队由于指挥混乱,布置不当,被迫从太原突围。此战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消灭敌军2万余人。但是,从此国民党军在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宣告基本结束。 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21日 日寇打通了津浦线,扩大了占领区,但是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国民党军队

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5个月的时间。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日寇1万多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 日寇试图在徐州会战后继续扩大战果,板垣征四郎师团孤军深入,被以薛岳为指挥的中国军队包围。最后由于蒋军嫡系将领的无能,中国军队最终功亏一篑。 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历时4个半月的武汉会战虽然最终以武汉失守为结束,但是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毙伤日寇4万人,近10万日寇因战斗、气候、疾病等原因暂时丧失作战能力的巨大战果,极大地消耗了日寇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 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 武汉会战之后,日寇为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向湖北省随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国民党军队消灭毙伤日寇1.3万人,第5战区官兵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日寇未能达到预定战略目标。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 武器装备建设之考察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武器装备建设之考察 2010年04月16日 13:53 凤凰网历史 一前言 武器装备是战争的重要因素,随著科技的进步,战争一般已不表现为肉身相搏,而是人使用武器来彼此对抗。陆军武器装备,是陆军用于实施和保障作战行动的武器、武器系统和军事技术器材的统称1。在以陆战为主的抗日战争中,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担子压在了中国陆军官兵的肩上,而官兵们只有依托手中的武器装备才能在战场上与日军浴血奋战,陆军武器装备实乃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为了获得对日作战的胜利,就得有相应的武器装备,作为正面战场领导力量的南京国民政府(下简称国府)对此自然高度重视。 依据武器装备学的理论,武器装备建设可分为平时武器装备建设与战时武器装备建设。抗日战争爆发前为国府平时陆军武器装备建设时期,关于这一时期建设的具体情况,笔者于《二十一世纪》(网络版)第36期和第40期发表拙文〈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陆军武器装备建设〉和〈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陆军武器装备建设之考察〉分别做了论述。笔者认为:国府成立初期,面对国民政府陆军(下简称国民党陆军)落后的装备状况,国民党当局展开了一系列陆军武器装备的建设事宜,但由于成绩有限,且面临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的现实需要,国府又不得不从国外购买陆军军火。大量引进外国先进陆军兵器,虽然大大加快了国府陆军兵种建设的步伐,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国府谋求兵器自给的努力。截至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国府陆军的武器装备水平并没有整体性的提高,中国的军事实力也没有实质性的改观2。九一八事变后,应对对日备战的需要,国府在引进德国制造的兵器和谋求兵器自制方面颇下功夫,但由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作用依然存在,国府最终还是在不知不觉中又陷入了愈建设愈依赖外国军火的怪圈之中。国府虽然部分地提高了中国陆军的装备水平,但并未实质性地改变国民党陆军装备落后的面貌3。 七七事变爆发,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国府的陆军武器装备进入了战时建设时期。由于抗日战争是一个受军事、政治、经济、社会、地理等各方面因素影响的漫长进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因此,尽管战时装备建设的目标很明确,即保证军队对武器装备的需求,但国府在不同阶段上的战时陆军装备建设在内容与方法上并不尽相同。基于此,并在综合国民党当局对抗战的指导以及战时国内外形势更迭的基础上,笔者以为,国府在抗战中陆军武器装备建设可划分为三个时期:抗战初期(1937年7月至1938年12月)、抗战中期(1939年1月至1944年12月)与抗战后期(1945年1月至1945年9月)。这前后连贯又彼此差异的三个时期,为我们后人展示了一幅并不轻松的图景。 二抗战初期武器装备的损耗与补充 抗战初期,国府举行的具有战略性质的战役乃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得出结论,战前国民党陆军的武器装备水平不抵日军4,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国民党陆军的官兵与装备在战场上损失惨重。 淞沪会战中,由于日军在武器装备上占有优势,日军的进攻流程大体是飞机、舰炮轰炸→炮击→坦克进攻→步兵冲锋。虽然战前国民党陆军引进了不少先进装备,像专门对付坦克的战车防御炮在第三十六、第八十七、第八十八师等精锐部队中均有所配备,但从实际的战场效果来看:国民党陆军缺少大口径高射炮,加之机枪对空只能射五百米,步枪只能到二百米,对日机多是无可奈何5;炮兵为了躲避日机轰炸,不能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学案(含答案)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学习目标】 了解中古时期非洲与美洲的社会发展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学习过程】 (一)学习活动一:古代非洲 ※1.任务一:阅读教材P27第一段,说一说非洲的主要居民是什么民族?他们的主要农作物、牲畜和工具是什么? ※2.任务二:阅读教材P27、28,填下图 ※3.任务三:阅读课本P29历史纵横,你觉得中国与非洲可以确定的交流不晚于什么时候? (二)学习活动二:古代美洲文明 ※1.任务一:阅读教材P29第一段,说一说美洲的主要居民是什么民族?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 ※2.任务二:阅读教材P29-31,填写表格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 兴盛时间 地理范围 政治 主要成就 ★3.任务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非桑海帝国与印加帝国有何异同? 材料: 1450 1500 年世界主要强国排名: 1. 明帝国,2. 奥斯曼帝国,3.法兰西王国,4.西班牙王国,5. 桑海帝国,6.印加帝国。 15世纪是世界古代史的最后一页。明帝国进入全盛时期,对内巩固了高度中央集权的制度,对外重建了东亚封贡体系,并成为这个体系的绝对核心,疆域面积达到近1 0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8 500万,都远超同时代其它国家,成为当时无可争议的头号大国。奥斯曼帝国继续处于上升阶段,穆罕默德二世终结了拜占庭帝国千余年的历史,成为君士坦丁堡的新主人,在亚洲和欧洲的海洋和陆地同时扩张领土。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一直是世界古代史上被人忽略的部分,在15世纪后期,印加帝国和桑海帝国均达到全盛,分别代表了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古代帝国的最高水平。 ——《简版评析: 15- -20世纪》 西非最强大国家: 文化中心: 极盛: 政治: 经济: 文化: 衰落: 时间: 代表国家: 经济: 国家: 鼎盛时间: 原因: 时间: 代表国家: 经济: 建立时间: 国家: 鼎盛时期:

《香港发展史》期末考题回忆版

一、概念题(5分一个,四小题) 1、迁界 2、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3、另起炉灶 4、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采取弹性政策 二、论述题(10分一题,3小题) 1、中英两国政治争论的特点(好几个最的那个...) 2、中国政府出台的特殊政策促进香港经济的发展 2、在抗日战争时期香港做了哪几方面的斗争 三、简答题(25分一题,2小题) 1、举一例说明现在内地与香港之间的互利互赢关系 2、香港廉政公署对香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对内地的有哪些借鉴。香港发展史 一:辨析题(4*5) 1,客家是少数民族 2.港元自问世后就一直正常流通 3.97年香港主权回归前不是英国殖民地。 4.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是英国。 二:简答题(3*10) 1.香港地区的抗日斗争。

2.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给予了哪些特殊措施。 3.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政治争论的特点。 三:论述题(2*25) 1:香港廉政公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给我们的启迪。 2:举一例说明现在内地与香港之间相互促进的互利互赢关系。 !!!!!!他考的简答和论述都是一样的!!考前一定要一定要百度!!!。。。。不要不信他每次都出一样的题所以不搜!! 香港发展史考题回忆 1、判断题(5分/个,20分) (1)客家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2)港元自发行以来一直在市场上正常流通 (3)1997年香港回归前不是英国的殖民地

(4)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 2、简答题(10分/个,30分) (1)在抗日战争时期香港做了哪几方面的斗争 (2)中英政论的特点 (3)香港回归后,中央政府出台了哪些特殊政策促进香港经济的发展 3、论述题(25分/个,50分) (1)香港廉政公署对香港经济发展的作用。廉署对内地有哪些借鉴。 (2)举一例说明香港与内地相互合作、互利互赢的关系。

哪支部队号称国民党军最精锐在南京战役中全军覆没

哪支部队号称国民党军最精锐在南京战役中全军覆没 近日,南京市方志办公布了《南京保卫战172位江苏籍殉难官兵名录》,在这172名殉难官兵档案中,包括三名来自扬州的官兵,他们分别是:中士文书(晋上士)王健群、准尉排长(晋少尉)王铭文和上等兵(晋下士)王英武。记者与市党史办、市档案馆、市烈士陵园及广陵区、江都区相关部门联系,均没有找到具体信息,希望知情人能提供线索。 3名扬州人 都是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官兵 记者查阅了《江苏省革命烈士英名录》,没有找到任何信息。市烈士陵园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名录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牺牲的革命烈士,关于南京保卫战中殉难的国民党将士的信息很少。 不过记者在《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抗日阵亡将士录(1937年)》中发现了三人牺牲名单——教导总队经理处:中士文书王健群(江苏江都人,12月,南京,晋上士);第14连:准尉排长王铭文(江苏江都人,南京,12月,晋少尉)和王英武上等兵(晋下士)。但没有介绍他们牺牲的事迹和地点。 据了解,国民党军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是国军战前改装的德械师之一,是主力中的主力,总队长为桂永清。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参加了上海战役,伤亡不小,撤到南京后又加入南京卫戍部队序列,参加南京保卫战。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经理处相当于后勤部,主要处理军需供应,而第14连为战车防御炮连,这主要是一线作战部队。 血战孝陵卫 伤亡很大仍坚守阵地

记者查阅了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战史,这支当年中国最强的陆军部队,完全德式装备、编制和训练,成立不到一年就毁灭在南京城下。解放后,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周振强少将回忆了在南京保卫战中的作战经历: 国民党军队从上海撤退后,周振强率教导总队一部撤回南京,继续参加保卫南京的战斗。教导总队奉命守卫叉路口、紫金山、孝陵卫到工兵学校之线。 10日拂晓,敌人占领老虎洞阵地后,即开始集中兵力向紫金山第二峰、孝陵卫之西山主阵地攻击。因为教导总队在孝陵卫驻扎四年之久,地形很熟,构筑的阵地也比较坚固,官兵作战又都很勇敢,由10日至11日晚上,在第二峰和西山同敌人反复的争夺战中,教导总队伤亡虽然很大,同时也杀伤敌人很多,阵地始终在教导总队手中。 三四千人溺死江中 国军最精锐部队全军覆没 周振强回忆,12月13日下午2时,敌舰已突破乌龙山长江封锁线,看到渡江的国军官兵在下关一带江面遭到敌舰敌机的射击和冲撞,因而死在江中的约有三四千人,情况极凄惨,目不忍睹。第二天到达滁县,共收容官兵四千多人。后得悉第三旅只有旅长马威龙,团长邓文僖二人突出包围。教导总队参谋长邱清泉、第四团团长雎友蔺、第二旅旅部中校参谋廖耀湘等三人在南京撤退时,化装藏入民间,后又化装成难民才逃出南京。据他们说,敌人占领南京后,即大肆搜捕国军官兵,装上卡车送到下关,用机枪集体杀害,并将尸体投入江中,下关江面都为国军官兵鲜血所染红。 1936年12月12日教导总队成立,整整一年之后,这支国军最精锐的部队在长江边全军覆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