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 (1)

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 (1)

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 (1)
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 (1)

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

侯立平1 王培明2 齐俊林1

(1.唐山师范学院玉田分校 064100;2.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 100101)

摘要 指出了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的不足,详细介绍了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简化了氯气制备及其实验过程,保障了整个实验在封闭体系内进行,解决了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严重污染环境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 钠燃烧 氯气 实验装置

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实验,是现行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该实验尽管装置简单,便于操作,现象明显,但对环境污染严重。笔者认为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2个方面:一是制备氯气过程中容易造成氯气外逸,在制备过程中收集氯气,在集气瓶口取盖、盖盖等操作过程,必然导致氯气从集气瓶内逸出,从而造成空气污染;二是在钠与氯气反应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求集气瓶倒扣在燃烧的金属钠上方,因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倒扣过程中必然有一部分氯气逸出集气瓶外,此外由于金属钠燃烧时集气瓶内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即使氯气瓶口扣到了石棉网上也会导致氯气的外逸,造成空气污染。针对教材实验的污染问题,笔者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改进,教学效果良好。

1 实验用品

玻璃钟罩1个、玻璃水槽1个、三脚支架1个、无色细高玻璃瓶(醋瓶)1个、石棉网1块、弯滴管1支、5号单孔橡胶塞1个、酒精灯1盏、火柴1盒、滴管1支、玻璃棒(30cm)1根、镊子1把、粗线绳等。

高锰酸钾晶体、浓盐酸、金属钠,5%氢氧化钠溶液、酒精等。

2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1、2所示。

图1中:A.无底玻璃瓶;B.金属钠;C.支架;D.高锰酸钾晶体;E.瓶盖;F.5%氢氧化钠溶液;G.玻璃钟罩

3 仪器制作过程

(1)三脚架的制作

①用8号铁条弯成内径与玻璃瓶、

瓶颈最大外径大小合适的两个大小不一的铁圈。

②用钳子分别剪取3段8号铁条(其长度均为瓶高的1/2)作为支脚、3段较短8号铁条(其长度以将小铁圈套在瓶颈上时可以连接到支脚为宜)作为横梁。然后将大铁圈、小铁圈、3个支脚、3个横梁焊接成1个三脚支架(如图3所示)

图3 三脚支架

(2)无底玻璃瓶的截取

·

·

2013年第8期 化 学 教 育

取1个无色细高的玻璃瓶(如醋瓶),在靠瓶底处用粗线绳缠绕2周(

如图4所示),用滴管在缠绕的线绳上滴加上酒精,然后用火柴点燃,当火焰即将熄灭时,再用滴管在缠绕粗线绳处滴加冷水,此时瓶底即可脱落

图4 截取无底瓶

(3

)石棉网加工取1块石棉网,用剪刀剪成一直径与玻璃瓶最大内径相当的1块圆形状,然后用铁棒在靠近外边缘处均匀的杵4个小孔(孔的直径略大于玻璃管直径(

如图5所示)

。图5 圆形石棉网

(4

)特殊滴管制作取1根30cm长的玻璃管,用酒精灯加热制成1个弯形玻璃滴管(

如图6所示)

。图6 特殊滴管

(5

)改进胶塞取1个5号单孔橡胶塞,将玻璃棒从橡胶塞的中心孔穿入(保证气密性良好),调整橡胶塞上、下方玻璃棒的长度,使下端玻璃棒的长度以接触到石棉网上的金属钠,且玻璃棒上的橡胶塞恰好塞紧在玻璃钟罩的上口处为宜。4 实验方法及其现象

(1

)在玻璃水槽内加入5%氢氧化钠溶液,并使液体深度达到3cm左右。

(2

)将制好的铁三脚支架放在玻璃水槽的中央后,将瓶口有塑料瓶盖的无底玻璃瓶插入到三脚支

架上。

(3

)盖紧玻璃瓶的塑料盖,用药勺把3g左右的高锰酸钾晶体放入到玻璃瓶的瓶盖内。

(4

)在无底玻璃瓶内放上制好的圆形石棉网。(5

)用镊子夹取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到圆形石棉网的中心位置。

(6

)在倒立的无底玻璃瓶子上罩上玻璃钟罩。(7

)用弯形滴管通过圆形石棉网的边缘小孔向瓶内注入浓盐酸(如图7所示)

,片刻可观察到在瓶颈处产生黄绿色的氯气。经过3min后,氯气通过圆形石棉网的边缘小孔进入到玻璃瓶体内。当氯气即将充满无底玻璃瓶瓶体且未逸出时,将用酒精喷灯火焰烧成炽热的玻璃棒(带胶塞)迅速插入到无底、倒立的玻璃瓶内与圆形石棉网上的金属钠相接触,同时将玻璃棒上的胶塞塞紧在玻璃钟罩的上口处。可观察到金属钠立即融化、在氯气中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的氯化钠小颗粒悬浮在气体中呈白烟状。剩余的氯气被玻璃水槽内的氢氧化钠

吸收掉

图7 加浓盐酸

5 实验说明

(1

)氯气的制取、钠在氯气中燃烧是在同一个装置内进行,从而简化了氯气的制取、收集、开盖等多个环节,减少了氯气外逸到室内空气中的机会。

(2

)实验时,虽然生成了氯气,但因氯气密度较空气大,且刚好收集满玻璃瓶,还未进入玻璃钟罩内,玻璃棒上的胶塞就已经将玻璃钟罩上口封住,从而保证了实验的封闭性,避免了氯气从玻璃钟罩内逸出,杜绝了氯气对环境的污染。

·66·化 学 教 育 2013年第8期

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的新设计

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的新装置 汪斌权 (余姚市第八中学浙江余姚 315430) 摘要:针对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不明显,对该反应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新设计,并总结了最佳实验条件。改进后的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便,新装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趣味性、推广性。 关键词:钠的燃烧实验;新装置;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 一、实验目的 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不论是老教材还是现行的三种高中教材,钠的燃烧实验都是必选实验。苏教版和鲁教版教材采用的是传统的方法:将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的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让钠熔化、燃烧(如图1)。人教版教材只是把石棉网换成了蒸发皿(如图2)。 然而在实际实验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以下情况:尽管选择了新的石棉网并尽量地吸干了钠表面的煤油,可是实验现象始终不理想,生成的固体以黑色物质居多,隐约有些淡黄色固体出现[1]。如果像人教版一样,在蒸发皿中加热,不仅黑色物质没有减少、淡黄色物质没有增多,由于钠燃烧反应剧烈,放出大量的热,还会使蒸发皿炸裂,不绿色环保。 作为演示实验,操作虽然简便,但实验现象不明显,显然缺乏说服力,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对该实验进行了研究,对该反应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新设计。改进后的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便,改进后的新装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趣味性、推广性。 二、实验用品

六角螺帽(内直径2cm左右)、铁板一块(内直径5cm左右)、镊子、滤纸、酒精灯、火柴、小刀、胶头滴管、金属钠。 三、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附图3所示:在三脚架上放一块圆形的薄铁片,并在铁片中心放上六角螺帽。把钠块放在六角螺帽中并用酒精灯加热铁片。用本实验装置还可进行铝热反应实验,并取得很好的实验效果[2]。 附图3 实验装置示意图 四、实验操作和现象 1.用小刀切取3倍黄豆粒大小的钠块,尽量吸干钠表面的煤油,特别是镊子上煤油,放入六角螺帽中加热至钠块完全熔化。此时可观察到不规则的钠块缓慢缩成表面为白色固体的球体,约2秒后小球表面有极少量黑色物质生成。 2.用镊子取走六角螺帽,此时,钠球会四处流散开来,由于铁板处于较高温度,内部的钠冲破表面氧化膜与空气接触,冒出红色火星,剧烈燃烧,生成大量淡黄色固体。固体形状各异,有时呈珊瑚状,有时也像一朵淡黄色的小菊花(见图4、图5)。 图4 钠在空气中燃烧图5 生成珊瑚状淡黄色固体 五、钠燃烧实验的最佳实验条件 实验的精髓是控制实验条件。我们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得到大量淡黄色固体的最佳实验条件。如果做到以下五点,就可以得到大量的淡黄色固体。 (1)实验装置必须改进,因为在石棉网上做钠的燃烧实验,体系过于敞开,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 进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关于探究燃烧所需条件实验的改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环节对本实验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 燃烧所需条件这一实验出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在生活中,学生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燃烧的本质(即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本实验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教学目标分析 A.知识与技能: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B.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学习的兴趣;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在学习过程中渗透环保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 难点:关于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 二、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往往因地、因校、因师生条件不同而异。我校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实验的动手能力强,讨论的思维活跃,同学们非常适应和喜欢教师通过引导探究法传授新知识。 三、教法 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中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当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应当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引导探究法能很好的体现《标准》中的思想,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还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四、学法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出灭火的原理,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3.自主学习法:对于较简单的内容,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自主学习。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教学过程 实验原理:

高中化学方程式钠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一、钠 1、钠在氧气中燃烧:2Na+O2Na2O2 2、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2NaCl 3、钠常温条件下和氧气反应:4Na+O22Na2O 4、钠和硫共热:2Na+SNa2S 5、钠和水反应:2Na+2H2O2NaOH+H2↑ 6、钠和稀盐酸反应:2Na+2HCl2NaCl+H2↑ 7、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2Na+CuSO4+2H2ONa2SO4+Cu(OH)2↓+H2↑ 8、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钠:6Na+2AlCl3+6H2O6NaCl+2Al(OH)3↓+3H2↑ 9、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钠:4Na+AlCl3+2H2ONaAlO2+3NaCl+2H2↑ 10、钠在高温条件下与四氯化钛反应:4Na+TiCl44NaCl+Ti 二、氧化钠 1、氧化钠和水反应:Na2O+H2O=2NaOH 2、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Na2O+CO2Na2CO3 3、氧化钠与盐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 4、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氧化钠:Na2O+CuSO4+H2OCu(OH)2↓+Na2SO4 5、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钠:3Na2O+2AlCl3+3H2O2Al(OH)3↓+6NaCl 6、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氧化钠:2Na2O+AlCl3NaAlO2+3NaCl 三、过氧化钠 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3、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2Na2O2+4HCl4NaCl+2H2O+O2↑ 4、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2Na2O2+2CuSO4+2H2O===2Cu(OH)2↓+2Na2SO4+O2↑ 5、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过氧化钠: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6Na2O2+4AlCl3+6H2O4Al(OH)3↓+12NaCl+3O2↑ 6、向氯化铝溶液中加过量的过氧化钠:2Na2O2+AlCl3+2H2ONaAlO2+3NaCl+O2↑ 7、过氧化钠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 4Na2O2+4FeSO4+6H2O4Fe(OH)3↓+4Na2SO4+O2↑ 四、氢氧化钠 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2、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l2+2NaOHNaCl+NaClO+H2O 3、氯气通入热的浓氢氧化钠溶液中:3Cl2+6NaOH5NaCl+NaClO3+3H2O 4、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共热:3S+6NaOH2Na2S+Na2SO3+3H2O 5、硅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Si+2NaOH+H2ONa2SiO3+2H2↑

燃烧条件的实验创新及改进

燃烧条件的实验创新及改进 襄阳市枣阳市罗岗中学:杜志勇 实验原理: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可燃物跟氧气接触。针对这三个条件,分别设计三组对照实验,由实验现象得出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实验用品: 烧杯(500ml)、试管(4支)、小石子、气球(3个)、导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滤纸、坩埚钳、药匙、镊子、白磷、红磷、石蕊溶液 实验设计: 在500 ml装有少量沙的烧杯中注入约400 ml的热水.取三只试管,分别编号为1、2、3。在三只试管中分别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水的白磷、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小石子,并在试管口各套一个气球,在烧杯底部放一小粒白磷并用硬纸圈圈住。然后,加热红磷和小石子,并用一个空的试管罩住水中的白磷。最后,向水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 实验现象: 1号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试管内产生大量白烟,试管口的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2号试管中的红磷不能燃烧,3号试管中的石头也不能燃烧。在酒精灯火焰上分别加热2、3两只试管时,观察到2号试管中的红磷燃烧,试管内产生大量白烟,试管口的气球先变大后变小,3号试管中的石头仍不能燃烧,取出3号试管中的石头直接在火焰上烧,石头仍不能燃烧。用一个空的试管罩住水中的白磷时,水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向水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即有可燃物);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可燃物跟氧气接触;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改进优点: 装置的优点是能很好的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体现“绿色化学”的教学理念。此外,所选材料容易获得,制作简单,操作安全等优点。该实验除能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外,还可以考查学生气球的作用(调控装置内的气压,防止装置气压过大,冲出橡皮塞),石蕊溶液的作用(吸收五氧化二磷,证明生成物与水作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钠和氯气练习题

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 1、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B、金属钠着火可用水扑灭 C、少量的钠可保存在煤油中 D、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可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 2、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燃烧,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金属钠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花③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④燃烧火焰为黄色⑤ 燃烧后生成淡黄色粉末状物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④⑤ 3、金属钠长期放置于空气中,最后应变为() A、Na2O B Na2O2 C NaOH D Na2CO3 4、为维持人体内电解平衡,人在大量出汗后应及时补充的离子是() A. Mg2+ B. Ca2+ C. Na+ D. Fe3+ 5、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可以保存在少量水中 B、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Na2O C、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大,熔点高 D、.Na、K合金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6、下列金属单质中,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铜的是() A、汞 B、银 C、钠 D、铁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向盛水的烧杯中投入黄豆粒大小的钠块,观察现象 B、将钠保存在汽油中 C、将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D、用手掰开一块金属钠,观察钠的颜色。 8、将少量金属钠放入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剧烈反应,有蓝色沉淀及无色气体产生。则烧杯中发生的反应是( ) ①2Na+CuSO4====Na2SO4+Cu;②Cu+2H2O====Cu(OH)2↓+H2↑; ③2Na+H2O====2NaOH+H2↑;④2NaOH+CuSO4====Cu(OH)2↓+Na2SO4 A. ①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 9、将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产物是() A.NaOH和H2 B.Cu(OH)2、Na2SO4、 H2 C.Cu和 Na2SO4 D.H2SO4、 Cu(OH)2、、 Na2SO4

初三化学教案:“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

初三化学教案:“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原理: 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用热水给红 磷和白磷加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及水中的白磷 不燃烧。得出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用品: 大烧杯、小烧杯、大试管、薄铜片、金属圆柱体、镊子、药匙、白磷、红磷、滤纸、热水。 实验设计: [操作] 1.在500 mL的烧杯中放一金属圆柱体,注入400 mL热水, 在圆柱体上放一小块白磷。 2.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的一端放一小堆红磷,另一端 放一小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后,用一内壁沾有水的小烧杯罩在白磷 上方。 4.取下铜片后,用一支空试管向下罩住水中的金属圆柱体 (白磷)。

[现象]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红磷不燃烧,水中白磷也不燃烧。用空试管罩住水中的金属圆柱体(白磷)后,水中的白磷燃烧。 [结论] 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效果: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出黄光,产生大量的白烟,用内壁沾有水的烧杯罩上后,白烟不再向外逸散。 2.用试管倒扣在水下的金属圆柱体(白磷)后,白磷立即在水下燃烧,发出黄光,产生白烟。 实验解说: 教材P124[实验7-1]是一个对照鲜明,现象明显,通过分析能得出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的探究实验。 但是,该实验存在以下不足:其一,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会污染空气,因此,教材要求实验在通风橱中或抽风设备下进行,然而很多学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其二,给水下的白磷通入的氧气需要提前准备好,或在实验时一边制氧气一边将氧气通入水中,这样操作起来就较为繁琐。 为了克服以上不足,在教学中,我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第一,当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时,将一内壁沾有水的小烧杯罩在白磷

钠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探究

钠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探究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钠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过程是:取一小块钠在空气中加热片刻后与一定量的水反应,收集到V mL气体(标准状况),将所得溶液用盐酸滴定恰好中和完全(如图所示)。 试回答: (1)钠块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因此实验室保存钠块应将其保存在盛有煤油的试剂瓶中,取出钠块的操作是用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从试剂瓶中夹出一小块钠,做该探究实验之前,应对该钠块表面进行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 (2)将已处理过的钠块放在图甲石棉网上加热,产生的现象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产生白烟;④残留有白色固体。 (3)将已冷却的燃烧产物转移到图乙的烧瓶中,当滴入水时发生反应,产生的气体集中在集气瓶里,读取量筒读数时要注意三点:①待气体冷却后,②调节集气瓶与量筒液面持平,③____________。若V =168. 00 mL(标准状况),在一定条件下将其引燃,恰好完全反应。请将产生上述气体的固体成分及其质量填在下表: (4)滴定之前,将乙中烧瓶内的液体(NaOH)全部转移到丙的_____________(仪器名称)中,转移的方法是:将烧瓶内的液体用玻璃棒引流倒入上述仪器中,再 ___________(填操作),待冷却后滴入几滴甲基橙指示剂,用盐酸进行滴定,终

点现象是___________。若滴入盐酸浓度为0.40 mol/L,消耗的体积为75. 00 mL,则原来取出的纯净Na 的质量为___________克。 正确答案 (1)镊子;去除表面煤油及氧化物 (2)①钠块熔化成小球;②燃烧时火焰呈黄色 (3)③平视使视线与量筒液体凹液面最低点持平; (4)锥形瓶;洗涤烧瓶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全部转入锥形瓶中;最后一滴刚好使溶液由黄色变橙色,且30秒钟不褪去;0. 69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教育文档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用品】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实验内容】 1.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到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着了,蘸有水的棉花没有燃烧,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有可燃物。 2.(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 ①实验现象: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能燃烧。 ②实验结论: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是可燃物。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如图所示。 ①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起来,然后滤纸碎片也燃烧起来。 ②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取两支蜡烛放在桌面上并点燃,用一只烧杯罩住其中一支蜡烛,观察现象(合理即可)。 【问题与交流】 1.上述实验步骤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蘸有水的棉花也燃烧起来;因为棉花上的水被蒸干后,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引起燃烧。 2.如果将实验步骤2(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木屑先燃烧而煤粉后燃烧,说明煤粉的着火点比木屑高。 3.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温度、氧气的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 实验突破 1.如图所示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能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D) A.可燃物 B.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可燃物和氧气 D.氧气(或空气) 2.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C) A.对比实验中a、c处的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与 B.对比实验中a、b处的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a处白磷燃着后很快熄灭,原因是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D.管口小气球的使用体现了实验的“绿色化”

高中化学方程式钠,铝,铁全部

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一、钠 1、钠在氧气中燃烧:2Na+O2Na2O2 2、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2NaCl 3、钠常温条件下和氧气反应:4Na+O22Na2O 4、钠和硫共热:2Na+S Na2S 5、钠和水反应:2Na+2H2O2NaOH+H2↑ 6、钠和稀盐酸反应:2Na+2HCl2NaCl+H2↑ 7、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2Na+CuSO4+2H2O Na2SO4+Cu(OH)2↓+H2↑ 8、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钠:6Na+2AlCl3+6H2O6NaCl+2Al(OH)3↓+3H2↑ 9、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钠:4Na+AlCl3+2H2O NaAlO2+3NaCl+2H2↑ 10、钠在高温条件下与四氯化钛反应:4Na+TiCl44NaCl+Ti 二、氧化钠 1、氧化钠和水反应:Na2O+H2O=2NaOH 2、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Na2O+CO2Na2CO3 3、氧化钠与盐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 4、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氧化钠:Na2O+CuSO4+H2O Cu(OH)2↓+Na2SO4 5、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钠:3Na2O+2AlCl3+3H2O2Al(OH)3↓+6NaCl 6、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氧化钠:2Na2O+AlCl3NaAlO2+3NaCl 三、过氧化钠 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3、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2Na2O2+4HCl4NaCl+2H2O+O2↑ 4、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2Na2O2+2CuSO4+2H2O===2Cu(OH)2↓+2Na2SO4+O2↑ 5、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过氧化钠: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考点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考纲要求】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以氯气的性质及实验装置为基础,综合考查气体的制备,收集,性质,尾气处理等。 【考题类型】氯气是一种性质活泼的气体,以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性质实验为素材的实验题目在高考实验题类试题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复习中应高度重视。 【学习过程】 一、氯气的工业制法: ⑴工业上制取Cl2通常是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化学方程式是: ⑵电解熔融的氯化钠:二、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用强氧化剂(如KMnO4、K2Cr2O7、KClO3、MnO2 等)氧化浓盐酸 如浓盐酸与KMnO4反应: + 液体 ⑴ ⑵ ⑴ ⑵ ⑴ ⑵ ⑶ ⑷ 实验室制备氯气时,常常根据氯气的颜色判断是否收集满 53 反应 原理 制备装 置类型 净化 方法 尾气 吸收 注意 事项 收集 方法

题组一氯气制备原理、装置的考查 1.(2011·上海春季)实验室制备氯气的装置如下图。图中涉及气体发生、干燥、收集、尾气处理装置。 装置中有哪些错误?请分别指出。 ⑴ ⑵ ⑶ 2.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氯气:①用含HCl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② 用87gMnO2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所得的氯气() A.①比②多B.②比①多C.一样多D.无法比较 题组二氯气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综合考查 3.如图所示,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其中各试剂瓶装的试剂为:B(氢硫酸)、C (溴化亚铁溶液)、D(碘化钾淀粉溶液)、E(混有二氧化硫的氯化钡溶液)、F(水)、H(紫色石蕊试液)。 ⑴ A 是氯气发生装置,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是: 。 ⑵Ⅰ中b瓶内宜加入的液体最好是。关闭Ⅰ中的活塞,在选取试剂正确且适量的前提下,制 取氯气时c中的液面不明显上升,估计可能的原因是。 ⑶用图示的Ⅱ或Ⅲ代替Ⅰ是否可行?。简要说明理由 。 ⑷ 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酒精灯,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和Ⅰ处活塞,让氯气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G 处 酒精灯,回答下列问题: ①怎样证明氯气已充满了整个装置 ②下列装置中的现象是B;C;D;E;F 。 ⑸G 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碳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写出G中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装置F的作用是 。 ⑹在H 处,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变为无色,其原因是 54

《探究燃烧的条件》word【一等奖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人类认识燃烧历程,初步了解燃烧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 ②能依据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探究燃烧条件是否缺一不可。 ③认识完全燃烧的条件和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②通过认识燃烧与人类文明发展练习,感受到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逐步发展科学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学过的氧气的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2)生活经验分析:燃烧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学生积累了较多的感性经验; (3) 学科能力基础:学习交流合作,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 难点:控制变量方法设计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方案 四、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导入 【引入新课】

图片导入(燃烧的图片)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200多万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火取暖、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等,近代、生活上人们通过燃烧获得的热量取暖、做饭;工业上利用燃烧提供的高温来炼钢炼铁。现代人类通过燃烧提供的能量,转化为动力,发射太空探测器以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可见,燃烧密切地关系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同时人类对火的认识、使用以及改进,使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那么火的出现,是否对人类都是有益的呢?因此认识燃烧的本质,合理利用和控制燃烧尤有必要。我们这一节课就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板书:燃烧的条件 活动2:对燃烧条件的猜想 那么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同学们边看边思考、猜想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播放实验录像 猜想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猜想二: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猜想三:燃烧需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活动3:探究燃烧的条件 刚才只是同学们对燃烧条件的猜想,到底猜想是对还是错,需要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下面同学们观察给同学们提供的仪器和用品,考虑我们怎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探究猜想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探究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分别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加深对燃烧需要可燃物的认识. 现象:1.棉花蘸酒精的可以燃烧,蘸水的不能燃烧 【得出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问题与交流】1、探究一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怎样看这一问题? 探究猜想二:燃烧需要氧气。

钠及氯气-化学方程式答案

写出以下有关钠和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1钠与氧气反应(两种) 4Na + O2 === 2Na2O 现象:钠由银白色变暗,失去金属光泽 △ 2Na + O2 === Na2O2 现象:剧烈反应,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2 钠与水反应 2Na + 2H2O === 2NaOH + H2 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钠球很快消失。 3 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Na + 2H2O === 2NaOH + H2 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或者:2Na + 2H2O + CuSO4 === Cu(OH)2 + Na2SO4 + H2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钠球很快消失,有蓝色沉淀生成。 4 钠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2Na + 2H2O = 2NaOH + H2 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或者:6Na + 6H2O + 2FeCl3= 2Fe(OH)3 + 6NaCl + 3H2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

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钠球很快消失,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5 钠与过量的稀盐酸/稀硫酸溶液反应 (1)2Na + 2HCl = 2NaCl + H2 (2)2Na + H2SO4 = Na2SO4 + H2 6 过量的钠与稀盐酸/稀硫酸溶液反应 (1)2Na + 2HCl = 2NaCl + H2 2Na + 2H2O = 2NaOH + H2 (2)2Na + H2SO4 = Na2SO4 + H2 2Na + 2H2O = 2NaOH + H2 7 氧化钠与水反应 Na2O + H2O = 2NaOH 8 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O + 2HCl = 2NaCl + H2O 9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10过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 2Na2O2 + 4HCl = 4NaCl + 2H2O +O2 1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2 氯气和金属铁反应 点燃 3Cl2 + 2Fe === 2FeCl3

实验1-2:氯气的生成及其性质的微型实验(有视频)

氯气的生成及其性质的微型实验 教学设想 高中化学新教材《实验化学》(选修6)第一单元从实验走进化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手段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和对化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化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从实验走进化学”也在传统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了“化学实验的绿色追求”,使化学实验更加简便、更加节约原料、对环境保护更为有利,使学生在对化学知识本身的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起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他们逐渐有意识的运用已学或将学的化学知识了解、思考人类所面临的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 鉴于上述理解,我认为在本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以下两方面: 一、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实验探索、复习已经学习过的氯气的制备和性质,明确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二、通过和以往传统的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微型实验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复习氯气的制取及其主要化学性质; ②通过微型实验制取氯气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性质; ③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氯气的制备和性质检验的基本实验技能; ②学会规范性地进行化学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的意识; ②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对环境危害小,节约实验试剂用量的微型实验。 二、教学内容分析: 活动程序 主要步骤 开始一个问题 复习已学氯气的制备和性质知识。 回忆相关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从操作简便、节约原料等方面思考改进方法。 实验和汇报 分析、研究实验原理、优势及实验操作要求。

改进钠燃烧试验的实践与思考

改进钠燃烧实验的实践与思考 李尚榜浙江省宁波中学(315100) 摘要本文通过对有关“钠燃烧改进实验”的研究论文的学习,并开展实践操作研究,结合理论分析,找出改进钠燃烧实验的关键因 素,形成实验改进的思路,寻找新的改进突破。 关键词改进实验实践思考 1、教材实验的呈现 20年来浙江省高中化学教材从人教版到苏教版,变化了 三次,但钠燃烧实验设计几乎一成不变,都是在石棉网上用 酒精灯加热观察实验现象(如右图所示),虽然该实验的操作 很简单,但实验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1.1 过程快 金属钠开始燃烧后,一道白烟冲天而起,反应很快结束, 黄色火焰稍纵即逝,学生很难观察到黄色火焰; 1.2 现象杂 反应后留下的产物不多,且易在石棉网上形成黑色的斑点,掩盖淡黄色固体。 2、实验改进的问题 因此,笔者查阅了关于钠燃烧实验的研究论文十余篇,文中提出了不少改进实验,笔者认真学习了这些改进设计,也根据设计做了大量的比较实验,有两点体会: 2.1 偏重理论指导设计缺乏改进思路分析

实验设计是实验操作的依据,是实施实验的第一步,大部分改进设计非常注重实验的原理分析,强调理论对实验设计的指导,从而找出原实验存在的问题,开展实验改进设计,达到实验改进效果。对于钠燃烧实验,虽然很多的改进都能使实验效果明显,但都缺乏对关键设计的分析,至于为什么这样改?还能怎么改?未能形成实验改进的思路。 2.2 装置复杂操作苛刻忽视课堂演示功能 对于课堂演示实验而言,要求装置简单,操作简便,相比教材实验,有部分改进实验过分追求实验达成的效果,装置多且设计复杂,操作要求又比较高,甚至苛刻,脱离课堂演示实际。笔者曾尝试着去装配其中一套改进装置,费时不少,且操作多次才能完成,基本不具备课堂演示的功能。 3、实验改进的思路 笔者学习了十余篇研究论文后,认真地做了这些改进实验,不禁思考,我该从哪些方面寻求改进呢?总结这些实验的改进特征,比较教材实验的药品与操作,造成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3.1 反应原料的问题 实验要求用钠与氧气反应点燃制备过氧化钠,而金属钠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表面生成氧化钠,实验室的钠保存在煤油中,虽然用滤纸吸附煤油,但并不能保证燃烧的钠是纯钠,另一方面,氧气来源于空气,并非纯氧,另外,选取钠的用量多少以及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大小也可能有关系,所以,反应物不纯可能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 3.2 反应载体的问题 不少研究论文指出,载体对于本实验的改进至关重要,2004年人教版新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公开课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公开课) ——主讲人wuyuzhang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工业制取氯气的方法——电解饱和食盐水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和方法。 ○3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对各装置的理解使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创设情景复习回顾氯气的化学性质,达到激发兴趣和考察的目的。 ○2通过对氯气制备过程的分析,让学生领悟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原则方法。 ○3在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以及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这样一节实验探究课,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了氯气,还学会了如何制取氯气,特别是懂得了对氯气的净化、尾气处理等相关知识,为在生活中面对氯气泄露避免中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产品质量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氯气实验室制法原理、装置的选择确定 难点: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和创新 三 四教学用具:教学用PPT、教学用视频 五板书设计: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工业制取:电解饱和食盐水法(氯碱工业): \ 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通电2NaOH+Cl2↑+H2↑ 电解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通电2OH—+ Cl2↑+ H2↑ 2实验室制取: 药品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1) 药品选择 原理:浓盐酸、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化学方程式:MnO2 +4HCl(浓) MnCl2 +Cl2↑+2H2O 离子方程式:MnO2 +4H++2Cl—(浓)Mn2++Cl2↑+2H2O (2)发生装置:固-液加热型 (3)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法

金属钠燃烧现象的探究与实验改进

金属钠燃烧现象的探究与实验改进 河南省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曲海江 指导老师:徐东海 摘要:钠在空气中燃烧本应该可以观察到淡黄色火焰同时生成淡黄色的固体,但实验中却发现产生大量的白烟同时生成物质中有黑色的固体。这样就干扰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认知。本文将钠燃烧的异常现象作为课后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主动设计探究实验进行验证,并对实验方案不断进行改进,从而提出了最优的实验方案。 关键词:钠;燃烧;黑色固体;淡黄色固体;优化实验 引言:在高中化学新教材中,钠的燃烧都是必选实验。该实验的操作很简单,通常为:“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但是按此操作进行多次实验后发现效果很不理想,本应看到的明显淡黄色火焰却伴有白烟使之观察起来不太明显,本应得到纯净的淡黄色固体,却固体中存在一些黑色物质,这样无疑会干扰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在新课程中将“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改为“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瓷坩埚上加热,观察现象”,现象有所改观,但仍是不太完美,因此本文中主要探讨一下: ①在钠燃烧中产生的白烟为何物? ②为什么在产物中会有黑色物质?这些黑色物质为何物? ③如何优化实验才能明显观察到淡黄色火焰,同时产生比较纯净的淡黄色固体? 1、在钠燃烧中产生的白烟为何物? 烟为固体小颗粒,白烟为何物呢?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调研和查阅了北师大版的无机化学以及参考相关论文中引用的理论知识,分析如下:钠的燃烧产物与氧气浓度和反应温度有关,在低温和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生成氧化钠。 氧化钠在400℃时也容易分解生成过氧化钠。 另外,查资料可知Na2O2在460℃时熔化并分解。

综上分析,白烟为氧化钠,为了避免氧化钠的生成,必须要控制温度在400~460℃之间,这是该实验改进的核心方向。这就要求钠在燃烧时不能不充分也不能太充分,要把握火候。 2、为什么产物中有黑色物质?这些物质为何物? 通过大量的资料调研,笔者总结其他研究者对黑色物质的探究有如下结论: ①附着煤油,煤油的不完全燃烧及产物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反应均可以生成碳。 ②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反应生成碳。 ③金属钠存在杂质铁元素,燃烧时生成铁的氧化物。 ④石棉网的材料可能对实验起干扰作用。 ⑤酒精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穿过石棉网空隙与金属钠反应。 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在实验前对钠块进行一定的处理,先用滤纸初步吸取钠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切去钠块的表层物质,然后取合适大小的钠块置于反应器中,用酒精灯小火加热反应器约20秒,以尽量将残留在钠块表面的煤油除去,再进行实验。 为了解决第二个问题,我们需要隔绝空气,但是我们知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只有0.03%,非常少,笔者觉得也不应该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单质钠在燃烧时反应生成的。通过我们的改进后的实验证明这一点完全可以忽略。 第三个问题金属钠存在杂质铁元素,燃烧时生成铁的氧化物。通过调研,我们在钠试剂标签上发现上面标注有成分:纯度89%,杂质含量:氯化物0.003%,氮0.002%,铁0.002%等。杂质量非常少,与我们看到在钠实验中看到的产生大量的黑色物质相比,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能不是产生黑色物质的主要问题。 关于第四个问题和第五个问题,我们只需要把石棉网换掉,换成瓷坩埚就可以排除这两个问题对实验的干扰。 3、如何优化实验才能明显观察到淡黄色火焰,同时产生比较纯净的淡黄色固体? 笔者通过分析认为,我们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①必须要控制温度在400~460℃之间,这是该实验改进的核心方向。这就要求钠在燃烧时不能不充分也不能太充分,要把握火候。 ②必须要处理掉钠表面附着的煤油,煤油的不完全燃烧及产物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反应均可以生成碳。 笔者为了控制温度对实验作如下改进: 教材钠燃烧的实验在完全敞开的体系进行,燃烧太充分,温度太高会产生大量的白烟。笔者的改进实验,让反应发生在一个半封闭的体系中发生,反应所需氧气由外界不断地补给,使反应处于可控制的条件下,实践证明现象确实比较明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间歇性鼓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含章节测试卷及答案

【2019版新教材】 统编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

2.1《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了解钠的制取和用途。 2.掌握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特点。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特点。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用途。 3.学习焰色反应的相关概念。学习通过焰色反应检验不同离子的方法。了解一些金属的焰色反应。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了解金属钠的制取和用途。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钠的化合物,掌握钠的化合物的相关特点,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用途。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焰色反应的相关概念,学习通过焰色反应检验不同离子的方法,了解一些金属的焰色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化学态度. 2.对知识进行分类的方法是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掌握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特点。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特点。 3.学习焰色反应的相关概念。学习通过焰色反应检验不同离子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掌握氧化钠、过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特点。 3.学习焰色反应的相关概念,学习通过焰色反应检验不同离子的方法,了解一些金属的焰色反应。 教学准备: PPT课件、钠、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含有80多种元素。钠是其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也是典型的金属元素。(展示图片) 教师:钠元素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NaCl 、Na 2CO 3、Na 2SO 4等,钠的单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式制得。(展示图片) 教师提问:钠有哪些性质呢?(展示图片) 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二、授新 教师提出疑问:为什么要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呢? 教师:从钠的原子结构来看,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该电子很容易在化学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 思考讨论:实验室中,通常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以隔绝空气。(展示被保存的钠的图片)

中学初三化学实验报告总结.doc

. 实验活动 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目的: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集气瓶、水槽、玻璃片、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试管、铁架台、燃烧匙、镊子火柴、高锰酸钾、铁丝、木炭。 实验步骤与方法: 1.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 1.() 2.() 3.() ① 查:检查,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水柱变化。 ② 装:将药品在试管里,在试管口放 ()装好带导管的橡皮胶塞。 ③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铁夹应夹在试管的处,试管口应。 ④ 点: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的加热,先试管,使试管, 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⑤ 收:采用收集气体,理由是。 ⑥ 离:将导管移开水槽。 ⑦ 熄:用酒精灯灯帽熄灭酒精灯。 注意:离,熄操作顺序不能颠倒,否则 2.氧气的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 烧现象:(空气中) (氧气中) Word 资料

结论:()(2)硫在氧气中燃 烧现象:(空气中) (氧气中) 结论:()(3)铁丝在氧气中燃 烧现象: 结论:()注意: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要留有,理由 实验活动 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目的】 1、练习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2、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 烧杯、集气瓶、量筒、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胶塞、双孔橡胶塞、铁架台(带铁夹)试管、试管夹、 玻璃片、酒精灯、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蜡烛木条、蒸馏水、火柴、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一)制取二氧化碳 1、连接装置 2、检查装置气密性 方法是 3 、装入药品:先加入,再加入,立即用带有导管的橡胶 塞塞住试管口,看到的现象有: 4、验满方法是 5、检验方法是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1、把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 步骤:把一支短蜡烛固定在烧杯,点燃。拿起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向烧杯缓慢倾倒二氧化碳,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 1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然后各滴入1-2mL滴石蕊溶液,现象是

钠及氯气化学方程式

高一第一章化学方程式 写出以下有关钠和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1、钠与氧气反应(两种) 4Na + O2 === 2Na2O 现象:钠由银白色变暗,失去金属光泽 △ 2Na + O2 === Na2O2 现象:剧烈反应,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2、钠与水反应 2Na + 2H2O === 2NaOH + H2 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钠球很快消失。 3 、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Na + 2H2O === 2NaOH + H2 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或者:2Na + 2H2O + CuSO4 === Cu(OH)2 + Na2SO4 + H2 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钠球很快消失,有蓝色沉淀生成。 4、钠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2Na + 2H2O = 2NaOH + H2 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或者:6Na + 6H2O + 2FeCl3 = 2Fe(OH)3 + 6NaCl + 3H2 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钠球很快消失,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5、钠与过量的稀盐酸/稀硫酸溶液反应 (1)2Na + 2HCl = 2NaCl + H2 (2)2Na + H2SO4 = Na2SO4 + H2 6、过量的钠与稀盐酸/稀硫酸溶液反应 (1)2Na + 2HCl = 2NaCl + H2 2Na + 2H2O = 2NaOH + H2 (2)2Na + H2SO4 = Na2SO4 + H2 2Na + 2H2O = 2NaOH + H2 7、氧化钠与水反应 Na2O + H2O = 2NaOH 8、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O + 2HCl = 2NaCl + H2O 9、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 Na2O + CO2 === Na2CO3 10、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11、过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 2Na2O2 + 4HCl = 4NaCl + 2H2O +O2 1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3、氯气和金属铁反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