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板块式思路和主问题设计余映潮

板块式思路和主问题设计余映潮

板块式思路和主问题设计余映潮
板块式思路和主问题设计余映潮

余老师说——

有时候,事物形态的改变能够带来工作、劳动、生产的巨大效益,比如用集装箱取代货物的散装。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学效率的提高,也需要有改变“事物形态”的思维。体味一下阅读教学中的“板块式思路”和“主问题设计”,一定会有不同的教学感受。

板块式思路与主问题设计

余映潮

(一)

请看课文《长城》:

长城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下面是《长城》教学思路的设计:《长城》四读

第一读课文朗读,认字识词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嘉峪关垛子瞭望屯兵陡峭凝结

第二读默读课文,趣味品析

同学们默读课文,体味课文中4个段落的内容与作用,尝试用下面的话题对课文进行趣味赏析——话题:假如没有这一段……

师生简析课文“段”的作用,形成美妙见解:第一段,略写整体;第二段,详写局部;第三段,联想抒情;第四段,议论收束。

第三读美段细读,美点品析

话题:说说课文的第二段话好在哪里。同学们细读课文,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组织课堂交流与对话。

第四读课文读背,语言积累

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第三四段,当堂背诵这两个段落。

用图示来表示,《长城》的教学思路是:

1.课文朗读,认字识词

2.默读课文,趣味品析

3.美段细读,美点品析

4.课文读背,语言积累

很明显,此课的教学是由四“块”内容整合而成的,每一“块”的教学都是一次扎实的学习、训练活动。

像这样以“教学板块”来整合学习内容、形成教学流程、结构课堂教学的教学思路,就是我们所说的“板块式思路”。

所谓“板块思路”,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活动的思路。

它与一般的阅读教学思路的区别在于:一般阅读教学思路是“线性”的,基本上是开讲,接着一个段一个段地分析,然后小结课文特点或课堂教学过程。而“板块式思路”是呈“块”状的。这种设计,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活动,着眼于能力的训练,“块”,是教学内容与活动方式的共同载体。

如《鲸》的教学过程,由如下两个教学“板块”组成:

课文品读话题:课文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让我们知道鲸很大很大。

微型写作话题:我来告诉你,鲸,不是鱼

这一节课立足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将学生深深带入课文。板块一着眼

于“文意把握”与知晓“说明方法”,这是“面”,活动方式是阅读交流。板块二着眼于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这是“点”,活动的方式是写作交流。全课的教学点面结合,读写结合,既整体地了解课文内容,又集中力量品析了深刻的内容,不仅达到了“简化教学头绪,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同时让学生的实践活动生动有力。

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教学,可以由三个教学“板块”构成:

趣味讨论活动:课文的第4段“我的梦想是做一名时装设计师”可以作为开头段吗?

过渡(穿插课文美词的学习)

故事缩写活动:建议仍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作为缩写文的结尾。

过渡(穿插课文美句的学习)

听讲记录活动:教师讲解这篇课文的写法之美。学生听记。

这个教学设计的形态很美,三个教学板块,运用“穿插”语言学用的方法进行过渡,脉络清晰,教程圆润。这个课的活动设计奇妙,表现出“大开大合”而又扎实有效的特点。“趣味讨论活动”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将学生引入课文、激活思维的作用,是进行“文意理解”的一种“侧面手法”。“故事缩写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的阅读技能的集体训练,既是“写”的活动,也是“读”的训练。“听讲记录活动”同样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边听边记,领会教师的讲析,增加高层次知识的积累。

如《蒲公英的梦》的教学过程,认字识词之后,有四个教学的“板块”:

巧说“蒲公英”

活动:写一个生动的句子描述课文中的“蒲公英”。

精读“第八段”

活动:品析课文的第8段,话题是:这个句子写得真好。

学用“好句式”

活动:用“如果……不……,不……,不……,不……,不就……”的句式写句。

背诵“结尾段”

活动:当堂背诵课文的最后一段。

此课教学中的第一个活动是“文意理解”,切入的角度是理解“蒲公英”的形象,活动方式是“写”。第二个活动是“美段细读”,还可以进行“朗读体味”;教师不提问,只设置话题,学生利用话题品析精段,品味词句,活动方式是“说”;

第三个活动是“语言学用”,再一次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动笔;第四个活动是“背诵积累”,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背诵”——把课文中其它地方的句子也“揉”进此段进行背诵。这四个教学“板块”,非常有效地利用了课文中最精致美好的教学资源,突现了阅读品析和语言学用的训练,活动的形式变化有致,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

从以上4个课的教学思路设计中,我们可以基本上感受到“板块式思路”的明显特点:1.简洁,实用,好用。教学过程清晰有序。能够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中步骤杂乱、思绪不清的问题。

2.课堂教学明晰地表现出“一块一块地来落实”的教学态势。“块”与“块”之间相互联系,互为依托,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

3.由于每一个板块都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的问题,于是每个板块就是一种半独立的“小课”或者“微型课”,它要求教师精心地研读教材,优化、整合课文内容,提炼出可供进行教学的内容板块。

4.因为“板块”二字的出现,教师需要考虑板块的切分与连缀,考虑板块之间的过渡与照应,考虑板块组合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这就改变了常规的备课思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创意的水平。

5.教学“板块”的活动设计之中,必然要考虑到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充分地进行实践的活动,也就是说,“板块”实际是是明确地归属于学生的活动的,这就在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方面迈开了自然、扎实的一步。

6.教学过程中因为“板块”的清晰存在而容易把握教学时间,协调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活动有致、动静分明,教学的清晰性和生动性都能得到鲜明的表现。

7.实际教学之中,“板块”组合的形态非常丰富,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时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由于“板块”的本质内容是整合教学资料与安排课堂活动,所以它可以用于各种文体或各种课型的教学之中。

8.以鲜明的逻辑步骤形成清晰的教学层次,即由浅入深地、由易到难地、由知识到能力地向前推进。此类教学设计,不管是三步,四层,还是五块,六点,都显现出鲜明的“分层推

9. 重要是每个板块之中都整合了一定范围内的教学内容,更有意味的是,对每个板块的教学,教师都需要运用适合于这个板块的教学方法。于是,零碎的提问大大减少,单调的串讲也大大减少。

“板块式思路”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是教学结构清晰,所表现出来的内部特征是教学内容优化,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是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充分,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升。

总之,板块式教学思路呈“板块”状而又灵活多姿,组合丰富。它可以“小”用到一个教学步骤之中,使这个教学步骤显得丰满细腻;它也可以“大”用到一个单元之中,使这个单元的教学层次清楚而内含丰富。教学中的“板块式思路”,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方,各种组合都充满新意,都会为驾驭它的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增加光彩。

(二)

下面举一个“一问能抵许多问”的提问设计的例子。

这是《巨人的花园》中的一个“语言积累与学用”教学环节。

老师出示“提问”:

如果老师希望每位同学用摘取、组合、改编方式“写”一篇关于“花园春天孩子”的微型美文,你能用“在课文中勾画”的方法试一试吗?

同学们活动,读课文,勾画美词、美句,进行组合,然后课中交流:

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

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

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

再举一个“一问能抵许多问”的提问设计的例子。

这是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中“文意理解”的环节:

同学们,你们能够根据课文内容,用三五个句子来概说圆明园吗?

同学们活动,读课文,提取关键词句,形成句子,然后课中交流: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在侵略者放的大火中化成了一片灰烬。上面的提问,学生并不能随口而答。他们需要研读、体味课文内容,在一段

比较长的时间内完成这特定的学习任务之后才有可能进行交流。

像这样的课中提问,就叫做“主问题”。

我们可以感受到,所谓“主问题”,就是课文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主问题”的设计,实际上就是学生课堂阅读实践活动的设计。

“主问题”运用在教学之中,很多的时候并不以“提问”的形式出现。

如《搭石》的“课文集美、语言学用”教学环节中的活动设计——请同学们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

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

如《山中访友》“学法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活动设计:

请从“结构美”“语言美”“手法美”“情感美”四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对“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这一段写100左右的赏析文字。

如《给予树》教学中“趣味说话”的活动设计:

请说一说《给予树》中讲了几个小故事。

如《乡下人家》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活动设计——请分析下面的一段话,说明它有很美的层次: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也就是说,教学中的“主问题”,可以是“提问”,也可以表述为“问题”、“话题”、“活动”或“任务”。

于是我们又可以说,能够对教学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问题”或“话题”、“活动”,就是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或者说,“主问题”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主问题”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表现出共同的特点是,都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课堂活动上表现出共同的特点是,都能吸引学生进入到有一定思维深度的研习、品析的过程中。

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层面上看,“主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有着如下的意义:

1.“主问题”的研究,实际上是课堂提问的训练性研究。其着眼点与着力点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的提问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阅读思考和讨论探究。

2. “主问题”是经过教师的概括、提炼的,“主问题”教学现象对教师把握教材的水平和课

堂对话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问题”的广泛运用将从大面积上提高语文教师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研读课文的水平。

3.“主问题”的设计与运用有利于课堂上“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主问题”的提出,是教师的“预设”;由“主问题”而形成的课堂活动,是学生的“生成”。

4.“主问题”往往呈“话题”的形式,都能覆盖众多的细碎问题,它成功地不再让学生在教师提问之后立即回答“是”或“否”,所以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品读活动一般不是表现于细碎的“答问”而是表现于师生之间的“对话”,这将从大面积上改变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习惯,带来流畅扎实的效率较高的课堂教学过程。

5.“板块式思路”与“主问题”设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主问题”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形成学生比较长时间的朗读活动、思考活动、交流活动、写作活动,用几个“主问题”组织起几次教学活动,一般来说就是几个教学板块。这是一种自然而美好的课堂教学状态。从学生活动的角度看,“主问题”在教学中还表现出这样一些明显特点:

1.在课文理解方面具有吸引学生进行深入品读的牵引力。

2.在教学过程方面具有形成一个持续较长时间教学板块的支撑力。

3.在课堂活动方面具有让师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

4.在教学节奏方面具有让学生安静下来思考问题、形成动静有致课堂教学氛围的调节力。“主问题”的设计,就是学生的阅读品析能力、欣赏能力训练的活动设计。

“主问题”设计研究,能够综合地提升语文教师的教材研读能力与教材处理能力,研究与实践的过程充满美趣、奇趣、理趣。希望有更多的同仁来研究它、运用它,让我们的学生更多地享受到学习过程中动脑支手、深入实践的乐趣。

(作者系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本文选自《语文教学通讯·C》2014年10期

【河南部优】《思路要清晰》公开课教案

《思路要清晰》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具体的过程性指导,引领学生掌握理清思路的方法,学会列提纲。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话题:喜欢写作文吗?为什么不喜欢? 有的同学觉得无从写起,可能是积累不够,这就需要你多读书多练笔;而有的同学感到有材料可以写,但没有写出理想的文章,那就是没有掌握方法的缘故了。今天我们的内容就是关于写作方法的探讨:思路要清晰。 (板书)什么是思路呢? (学生回答) 叶圣陶先生是怎么说的?书上,指名读。 具体要求?(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二、课文引领 什么样的文章称得上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呢?鲁迅先生有个观点:凡是大家的文章,就是在告诉我们该怎么写。书上第四单元的四篇文章就是最好的范例。 《植树的牧羊人》,叙述了“我”与牧羊人几次见面的情形,抓住文中标志性的词语,就能理清作者的思路; 《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我”被困悬崖后在父亲指导下一步一步走下悬崖的故事,也用到了许多能够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 《植树的牧羊人》写的是一个人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经历,而《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我”在短时间内经历的一件事情,虽然时间跨度不同,但这两课都是按时间发展来写的,我们就叫它用时间顺序组材。 《纪念白求恩》作为一篇纪念性文章,先叙述白求恩不远万里支援中国的抗战,引出对其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的论述;最后进行赞颂,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精神。作者按照“叙-论-颂”的顺序展开思路; 《诫子书》重在说理,先提出观点,再做阐述;

这两篇文章既不是按时间顺序,也不是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他们按照作者表达意图的内在规律组材,我们叫它用逻辑顺序组材。 这四篇文章,作者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了最适合的写作顺序来表达中心,做到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清晰的思路。 我们在写作时也应该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来选择合理的写作顺序。 三、素材研讨 具体如何做呢?我们现在就以写人的文章为例,来探讨一下怎样才能做到思路清晰。书上补白部分朱光潜先生的话应该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帮助,85页,齐读。在读的时候请你拿起笔,将你认为关键的词语划下来。 (学生齐读) 首先来确定一下我们写谁?(预设:曹老师) 按照朱光潜先生的话,我们先“四面八方、自由联想”,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学生自由写) 曹老师有什么特点?大家写的最多的是?(板书:中心——) 说到这个特点你能想到与之相关的什么事情?继续“寻思”,继续写下来(每一个人用最简洁的语句写出这件事) 我在大家的素材中选三件事例(生回答,师板书 1.2.3.)老师先选择这三点,为我们今天的学习服务,其他的事例我们可以在真正作文时认真的比对选择,这个过程是根据表达需求筛选素材,也就是朱光潜先生所说的“衡量”。选好之后该干什么?——“理出线索和次第”。 这三个事例你会如何排序? 你用的是什么顺序?可不可以这样排序?这叫什么顺序?(板书) 用什么顺序都是自己决定的,全凭你表达的需要和方法运用的娴熟。 这就是“理出线索和次第”。 再加上开头和结尾,这样,写作的思路便呈现出来了,就是“纲要”,我们就称之为提纲。(板书:提纲) 我们刚才只是以老师一个特点为中心,如果想突出老师两个或三个方面的特点可以吗?当然可以,这就需要你根据自己确定的中心来选择素材安排顺序了。 四.拟写提纲

中考满分作文结构布局6大招式

中考满分作文结构布局6大招式 如果把文章主题比作人之“灵魂”,文章材料比作人之“血肉”,那么文章结构就犹如人之“骨骼”。文章只有骨架挺立、脉络分明,才会造就如模特身材那样婀娜多姿,令人赏心悦目的魅力形体,才能在中考阅卷场上以熠熠光辉惹醉评卷老师的双眸。 1、清水芙蓉式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西施那天然的骨架身段就惹人眼球,令人心动。清水芙蓉式结构遵循自然天成原则,按照文章结构的基本方式布局。或横向结构,即按照材料的性质或事件的场面变化和空间转换来安排结构层次,层次间呈并列关系;如江苏常州中考作文《你还会浮躁吗》,运用设问方式,用三个自然段分别追问:你还会浮躁吗?在那大自然的怀抱中;你还会浮躁吗?在那亦或清婉亦或豪迈的诗词里;你还会浮躁吗?在那历史的年轮里。然后紧扣提问诗意地进行描摹,在江南细雨、诗韵墨香、历史风云中将浮躁驱散,内心慢慢、慢慢地宁静下来。或纵向结构,即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事件发生、发展顺序组织材料,或以写作者认知的发展为顺序安排材料;或横式和纵式有机结合,以时间推移为纵线,每个层次并列安排为纬线,纵横交错地安排文章层次。如江苏中考作文《那微笑改变了我》,采用纵向结构行文:先写自己过去消极的思想观念——“很少会帮助别人,也不希求别人的帮助”;然后按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记叙自己遇到困难时得到别人帮助的故事,并着重刻画了那张满含微笑的脸这一细节;最后写这件事改变“我”过去的观念,使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也常带着微笑去帮助别人。 2、华丽装束式 “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再美妙的身材还需华美的衣饰装扮。华丽装束式结构讲究精心处置,注意对文章结构的包装。常用的包装方法有配题记或后记,围绕全文中心和题目拟出小标题。在2007年中考作文中,通过拟小标题来结构全文的形式被广为运用,因为利用小标题形式,一能快速成文,二使结构清晰,三能内容明晰,从而出奇制胜。常用的拟小标题方法有:直接用一、二、三、四标示;用表时间、空间、情感变化的词语连缀;采用日记格式显现文章结构;引用

考场作文,快速构思

考场作文,快速构思法 陕西麟游镇头中学侯文超 【内容提要】作文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综合体现。大凡语文考试,作文几乎占到半壁江山分量的概率要超过半壁江山本身。 考场作文,可以看做是在限定的时间,限定的空间,完成的限定的作业,是难度很大的写作样式之一。必须做到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成文;没有才思敏捷的头脑,没有出口成章的表达,没有下笔入神的本领,要想写好考场作文,还真不容易。那么,考场作文,如何快速构思,试探五法。 【关键词】语文作文能力 作文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综合体现。大凡语文考试,作文几乎占到半壁江山分量的概率要超过半壁江山本身。 考场作文,可以看做是在限定的时间,限定的空间,完成的限定的作业,是难度很大的写作样式之一。必须做到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成文;没有才思敏捷的头脑,没有出口成章的表达,没有下笔入神的本领,要想写好考场作文,还真不容易。那么,考场作文,如何快速构思,试探五法: 一、借题发挥法 先要审好写作这一大题,再确定具体写作的文题。快速审好作文题。审好文题后,最好是借题发挥,迅速点题。然

后围绕题目,好好发挥,紧紧扣题。 二、散点串珠法 在看到作文题后,一系列的审题完成后,思路还无法形成,那就把零散的想法分点写在草稿上,然后找一根共同线把他们很快串起来,列成简要提纲。再照提纲有条不紊的写作。 三、三三成篇法 大多数的文章是三个部分,主体部分又分三层。作为一篇六百字左右或八百字左右的考场作文,一般适宜用一到三句话开头,一到三句话结尾。实在不宜开头过长或结尾过长,导致作文结构的佝偻病。 四、小题大做法 如果说借题才能发挥,那么小题亦可大作。不到一千字的小小的作文题,照样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方面思考构思迅速成文。 五、四面开花法 起、承、转、合,四面开花,八面玲珑,七八九个自然段,考场作文也快到点啦!字数也就到位啦!高分也很有可能到手啦! 文无定法,但速成绝对有窍门。机会是给有准备者准备的,窍门+基本功=成功,没有平时的勤学苦练打好的写作基础,窍门-基础=成公,铁公鸡一毛不拔。贴本的文章一文

余映潮教学设计板块式思路

余映潮教学设计板块式思路 周崇典XX年4月2日 “板块式思路”也可叫做“分步组合式思路”,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大众化的实用的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 板块式教学结构呈“板块”状而又组合丰富,灵活多姿,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它主要用于一节课的教学,使这节课布局完美、内容厚实;它也可以用到一个教学步骤之中,使这个教学步骤显得丰满细腻;还可以用到单元的综合学习活动之中,使这种活动的教学层次清楚而内含丰富。总之,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和突破。 这种教学设计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 教学过程中的“板块”显现得比较鲜明。 每个教学“板块”各自合理地占有一定的时间。 每个教学“板块”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 各个教学“板块”之间大致上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创造的逻辑顺序。

“板块”的“任务”表现在两个方面。有时它们明确地表现出教学活动的目的,有时它们明确地表现出教学活动的内容。 一节课或一篇课文,如果用“板块式思路”来安排教学,一般由三至六个“板块”进行结构;超过六个“板块”则会显得力不从心,匆匆带过。 另外,就教学的有序性而言,“板块式思路”还表现出两个方面的含义。,课堂教学清晰的教学层次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即由浅入深地、由易到难地、由知识到能力地向前推进。第二,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构成完整的教学板块,即“一块一块地来落实”,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此类教学设计,不管是三步、四层,还是五块、六点,都显现出鲜明的“分层推进”的特点,都显得步履扎实,思路清晰。 下面请看两个教学设计实例。 例一:《论求知》教学简案。 课的总起:朗读课文,用一句话表述阅读课文之后的感受。 分层推进:有如下四个教学板块。 识词实践 学生自读课文,认读字词,教师有选择地让学生听写下面的词语:

作文构思法

高考作文快速构思的秘诀 考场作文特别强调主旨的显豁集中和思路的一目了然,因为高考阅卷老师不清楚考生的作文功底,短时间内又难以细细揣摩文章。平时作文,有些学生喜欢写些含蓄的文字,但是高考场上这样做是不够明智的、甚至是比较危险的。假如文章含蓄得来短时间内难以让人读懂,需要反复推敲,甚至几个老师讨论一番才能确定,其后果可想而知。 在平时作文训练中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容易操作的模式,基本上可以让学生的作文“入格成型”,在基本“入格”之后再求变化,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写法。 一、问答式 这一式就是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一个统摄全篇的问题,然后从不同的角度作答的方法。如学生习作《没有付出,哪来成功?》。开头第一句就发问:成功是什么?然后从三个方面作答: A、来自自然界的回答 B、来自人间的回答 C、现在我们可以郑重地回答 在“来自自然界的回答”中,种子以付出代价而破土成长作答,母蚌以忍受痛苦而孕育珍珠作答,蜜蜂以辛勤劳动而酿成花蜜作答;在“来自人间的回答”中,贝多芬以战胜病魔而坚持创作作答,奥运健儿以敢于拼搏而为国争光作答。最后,“我们可以郑重地回答”:成功是不容易的,没有付出,便没有成功,没有巨大的付出,就没有巨大的成功!没有经历过风雨的考验,天边又怎么能出现彩虹?没有付出,哪来成功?作者就是以这种“一问多答”的形式把文章组织得井井有条的。 二、关键词式 一篇文章总有几个关键词,用一系列的关键词来串联文章,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这一式跟问答式很相似,作者也是在开头提出一个统摄全篇的问题,只不过回答的是几个关键词。如学生习作《用真心建关系》。本文开头即提出问题:都说世界是一张网,网着你,也网着我,那么,究竟是什么编织了这一张网,又是什么维系着你和我?然后用三个关键词领起三个文段来回答: A、金钱? B、诚信。 C、真情! 作者在回答中断然否定了金钱,充分肯定了诚信,而对真情则大力提倡。思路极其清晰,做到了一目了然。又由于巧妙利用了标点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直观的长处,文章平中见奇,新颖别致。 三、条件式 即以若干简洁的条件句将话题展开,形成分论点来构成文章的轮廓。如2005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说“安”》。开篇从“修身”切入,引出本文中心:“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接着又用条件句分段提出四个分论点: A、志者,必先安心。 B、治者,必先安心。 C、智者,必先安心。 D、知者,必先安心。 然后层层递进的展示了自己的心中“安心”四境:欲成大事者之心,要安于既定目标,不屈不挠;掌权治国者之心,要安于国事,心系苍生;大智大慧者之心,要安于淡泊,不为荣辱所扰;渡人自渡者之心,要安于恬淡,宽宏豁达。在每段末尾又以“心如磐石”、“心若冰清”、“心比镜湖”、“心似苍穹”四个比喻句概括作结,言已尽而意未穷。 四、诗句式

最新中考作文指导:考场作文快速构思法绝对经典精编版

2020年中考作文指导:考场作文快速构思法绝对经典精编版

中考作文指导:考场作文快速构思法(绝对经典) 文章的构思布局是指在动笔行文之前,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具体地说,文章的构思就是对头脑中的材料作进一步的扩充、延展、分解和组装,使之有序化、凝聚化、最优化,包括精选题材、提炼主题、设计人物、编置情节、安排结构以及探索最适当的表现方法等。有的考生老是对题目匆匆一瞥,在思维紊乱状态中,就信笔写去,结果常常是像挤牙膏似的,“挤”一点,写一点;或像溜冰似的,“滑”到哪里算哪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读起来让人觉得干巴巴的,毫无生气,即使是审题、立意都不错,但由于仓促动笔,思维无序,在行文的过程中,有时写着写着就偏离了题旨。因此,动笔之前,必须认真进行个性布局。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思的精巧与否。尤其是考场作文,在构思方面若能体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做到独特、新颖、匠心独运,那么文章升格获得高分将会成为现实。 那么,快速构思应当怎样进行呢?从总体上说,首先要弄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要求,打开记忆的大门,搜寻出平时生活中积累的各种信息(包括生活经历、见闻、知识、情感等);调动各种形式的思维,积极展开联想和想像,初步确定中心与题材;其次,展开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选择最佳角度表现中心,并据此改造、丰富材料,提炼立题;最后,根据主题和题材的关系,对全文的布局做到有序、有旨、有特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都应该想清楚,构思布局应力求做到新颖,精巧。

当然,因作者的个性不同,构思的方法也就各具特色。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构思方法,供大家选用。 1、片断组合法。 这种构思方法,就是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选择几个生动的、典型的人物生活片断,或事件情节片断,或景物描写片断,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共同表现一个主题。用这种方法写人记事,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立体地、多角度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片断组合的构思,可以给作者留有广阔自由创造的天地,使思路开阔,纵横驰骋。但片断组合,绝不是大拼盘,应做到所选择的片断符合文章中心的需要,所写片断应始终围绕中心展开。同时,各个片断应各具情态,各有侧重,以期达到“众星捧月”的艺术效果。 2、虚实相映法。 要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有时需要对描写对象作直接的正面描写,有时则需要对描写对象作间接的侧面描写。前者称为“实”,后者则称为“虚”。“实”和“虚”是相对的,写“实”显得厚重,写“虚”显得空灵,“虚”“实”相衬则形神兼备,既可使人感到具体实在,可触可摸,又可收到气氛浓烈的效果。这种方法宜于表现广阔的生活场面,因之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具有较大的思想容量。此法最适于抒情文体。 3、信息提取法。

浅谈余映潮的阅读教学艺术

浅谈余映潮的阅读教学艺术 ——拜师余映潮先生 摘要: 余映潮先生是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他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他全新的阅读教学艺术体系特别突出,充分展示了其教学艺术的魅力,对促进语文教学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他的教学设计很好地做到了创新,是值得我们反复探究与学习的。 关键词: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教学设计创新 随着我国的语文教育迅速发展,随之出现了一大批的语文名师,比如小学的窦桂梅、李白坚等,中学的余映潮、程红兵、赵谦翔等人。每个名师都在教学或研究中进行了相当大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具备一套教学模式。本人在此选择了余映潮老师进行某些讨论与探究。 既然本文是谈余映潮先生的教学艺术,那么首先对余映潮先生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余映潮,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原中学语文教研员,多家国家级中学语文专业杂志的封面人物。曾被张定远先生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著述丰富,已发表各类教学文章1300余篇,出版了七本专著。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总结出了“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设计30字诀。精彩的课堂教学受到各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遍欢迎。 余映潮老师有几个很重要的特色,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主问题”提问设计以及诗意手法。下面本人将从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三方面进行解读。 (一)板块式 “板块式思路”也可叫做“分步组合式思路”,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大众化的实用的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 板块式教学结构呈“板块”状而又组合丰富,灵活多姿,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它主要用于一节课的教学,使这节课布局完美、内容厚实;它也可以用到一个教学步骤之中,使这个教学步骤显得丰满细腻;还可以用到单元的综合学习活动之中,使这种活动的教学层次清楚而内含丰富。总之,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与突破。 在此针对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进行一些案例分析。在余映潮老师的著作《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里针对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有这样一个教学思路:1.美美地听读;2..美美地朗读;3.美美地欣赏;4.美美地议论。这里的设计思路明晰,线条简洁,创意鲜明,把教学划分成了听读、朗读、欣赏、

写作指导:思路要清晰

《思路要清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提供示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基本结构以及行文顺序。 2 设计提纲,让学生学会谋篇布局,并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 3 写作实践,让学生在作文中注意行文线索,追求调理清楚。 教学重点 取舍材料,确定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 修改提纲,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小试笔】 师:这一上课,老师就要来考一考你们。假如现在要写一篇题目为《我的二三事》的作文,你会选取人物怎样的两三件事或生活片段来写呢?文字总比头脑中的思路清晰,所以请根据你的思考,完成这幅图表,列出提纲。 生写 师:下面请同学来展示一下他的提纲,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请提出不足之处以及修改意见。 预设:取材过于陈旧;选取的事件没有突出人物的特点;看不出文章的重点等 【二重温经典,理解思路】

师:为什么我们的提纲会有这些问题呢?因为,我们的思想迷路了。叶圣陶先生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所以写作要做到思路清晰。那就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好文章《再塑生命的人》,梳理一下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 “我”与莎莉文小姐第一次见面 第二天早晨:给我一个洋娃娃并教我拼写单词 有一天:莎莉文老师给我一个更大的洋娃娃 这天上午:莎莉文老师和我为“杯”“水”两个字发生争执 后来井房的经历:使我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我们不难发现这篇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作的。而通过以上的梳理我们可以总结出要做到思路清晰有几个步骤? 【明确】 1.首先,要厘清事情发展的大体经过,把这件事分成几个阶段; 2.然后,找出每个阶段最重要的关键词,按顺序排好,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3.最后,围绕关键词确定详略,并对主要过程展开生动具体的描述。 【三修改提升】 师:下面请同学们借鉴这些步骤,修改自己的提纲。再展示。

中考记叙文写作构思技巧

中考记叙文写作构思技巧 读写结合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意在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扩展学生的写作构思技巧。记叙文特指以写作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的一种文体形式。记叙文是小学和初中阶段写作训练的重要文体,同时也是中招考试常考的一种文体。 一、阅读时,如何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教师在教学记叙文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仔细厘清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变化过程等,这样就能让学生有效掌握文章的写作思路。 一般来说,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既然记叙文是以描写人物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为主,那么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写清楚,写作任务基本上就完成了。因此在阅读记叙文的时候,就要牢牢围绕人物的经历或者事物的发展变化来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记叙文在描述事件时会提及事件的开端、经过、结果。但是在阅读理解的时候,部分学生搞不清楚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例如,《愚公移山》的开头讲到的“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也不是事件的开端。很多学生在阅读记叙文的时候,会认为第一段讲到的内容就是事件的开端,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开端应是事情

的开端,而不是文章的开头。什么是结果?结果就是这件事通过发展以后达到的最后状态。《愚公移山》中的事件的结果,就是山被移走了,从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例如,托物言志的记叙文,一般按照先状物后言志的思路来写,借景抒情的记叙文一般按照先写景再议论抒情的思路来写,等等。 如《白杨礼赞》是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作者围绕“白杨树的不平凡”先写它的生长环境黄土高原,然后描绘白杨树的外形和气质,最后引申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记叙文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经过、结果。 这样,学生在阅读与写作记叙文的时候就会有清晰的思路。在课外阅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记叙文,但只要学生能够有效归纳六要素,并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便可以快速厘清文章的思路。 二、写作时,如何构思成文,下笔如有神? 记叙文是讲故事的文体,或展开一个事件,或展开多个事件,无论是写人的还足记事的记叙文,无不如此。我们讲一个故事,总是习惯于沿着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按部就班地讲述下去:但为了制造波澜,尽量让情节曲折。我们会打破事件讲述的自然顺序,并按照艺术规律对之进行重新组合,就成为记叙文写作思路构思能力提升的最基本的原则和最重要的方法。

余映潮教学思想

余映潮教学思想 语文课堂教学的无序化是一个通病,与之相伴的是课堂目标不明晰、教学结构紊乱、教学效果低效。而“板块式”教学思路是余映潮老师的首创,是余映潮老师教学艺术主导的风格特征之一,能有效地解决长期困扰语文课堂繁杂无序的问题。我常常想,“板块式”教学思路下的课堂教学就像是游览一处园林,园林的名称就是课题,余映潮老师则是一名高超的园林艺术设计师,预先设计好这处园林。然后他又像一名出色的导游员,引领学生们在这处园林尽情地游览,一处景点、一处景点地慢慢玩赏,细细琢磨,悟到实效。 “板块式教学”设计是在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运用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余老师说:“板块式教学思路是我的创造,也是我的主流教学模式。”纵观余老师一系列教学设计和他所上的示范课的实录,我认为余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思路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板块式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余映潮在《听余映潮老师讲课》自序中说:“我没有建立什么思想体系,也不刻意追求形成什么语文教学派别,但我设计每一节课的时候都要求做到非常贴近一线的教学。…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是我的教学设计理念,…重文本、重朗读、重品析、重学法、重积累?是我的教学常规。” “学生主体”自钱梦龙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后,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并写入语文新课程标准之中,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思想。问题的关键是学生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能否落实,关系到语文课程改革的成败,关乎学生语文素质能否得到快速提升、健康发展这一根本问题。所以,“学生主体”必须落实在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之中。 对此,余老师在他的一篇篇课例的设计、一课课的示范教学中,都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回答。他的设计,无论是两个板块,还是三个板块(基本上三个板块) ,活动的主体都是学生。无论是听、读,还是说、写,都给学生留有充分活动与思考的时间,都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都有一个清晰的目标,都有一套相应的操作方式和办法。学生所有的活动都能与他们的接受能力、思维水准紧密结合,没有任何玄虚花哨的噱头,也没有什么预设的圈套,而是一步一步地前行,一层一层地推进,让学生走进文本,走向目标,并一一落实。

余映潮 教学思想

余映潮——善于创新的语文教研员 张定远 -------------------------------------------------------------------------------- 荆州市教研室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研员余映潮同志是湖北省中语界继洪镇涛先生、胡明道老师之后又一成果丰富、教艺精湛的优秀语文教师,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 近十年来,在多次学术活动中,我对映潮同志的了解逐步加深。我认为,在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方面,在自身成长奋斗方面,映潮同志有很多经验、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他是一位语文教学研究的能人,他在三个方面可以堪称一流,即一流的教研工作,一流的论文写作,一流的教学艺术。他是一位善于创新的中学语文教研员。 一、立意高远的教研工作 荆州市的初中语文教研工作有非常显著的重要特征,那就是下大功夫对优秀青年语文教师的培养,长期、立体、多侧面地开展优质高效的语文教学研究活动。多年来,映潮同志从五个方面进行着这方面的工作。第一,组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活动,着眼于提高教师素养,培养大量的课堂教学能手。第二,组织优秀青年教师“教改课题”研究活动,进行中学语文教研、教改、教学的专题研究,形成学术氛围,提高研究的层次。第三,组织教学论文写作研究活动,激发教师写作教学论文的热情,培养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写作能手。第四,创立荆州市中学生文联,开展校园文学活动,繁荣校园文化,培养优秀辅导教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发表学生习作。第五,组织中学语文试题研究活动,对试题进行研究和评价,对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和复习序列进行深入的探究,力求从大面积上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 用映潮同志的话来讲,这五个方面的活动,让他“带出了五支队伍”。在带“队伍”方面,他是很有方法的,同样地表现出了他工作指导方面的高超水平。 1.坚持有规律地开展活动。 如论文写作研究活动每年进行一次,校园文学研讨活动每两年进行一次,课题研究每两年进行一次,试题研究每年进行一次。如此长抓不懈,如此有规律地、多角度地展开学术研究活动,给广大教师带来的,既是循序渐进的指导,又是脚踏实地的积累。 2.很讲究突出活动的主题。 如荆州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活动每年进行一次,每次研究一个方面的内容。近年来共研究了整体阅读教学的艺术、提问设计的艺术、教材处理的艺术、教学活动的艺术、朗读教学的艺术、课中活动的艺术、语言教学的艺术、课型创新的艺术、文学作品教学的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3.讲求活动的学术品位。 拿文学社团的社刊来讲,大家一般认为这就是学生的习作集,就是文学社社员的作品集,但他却在探索中用高于“语文”的眼光总结出中学生文学社刊社报的十种功能,要求本地的文学社团把社报社刊办成学校工作的窗口、友谊交流的桥梁、习作发表的园地、写作指导的津梁、文学熏陶的殿堂、拔尖文学少年的摇篮、特长学生(绘画、电脑、编辑)的基地、指导教师编辑创意的天地、教学实验的田野以及理想、情操、情感教育的青春快车。 4.在活动中注重方法的指导。

写作思路要清晰公开教案

写作思路要清晰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让作文思路清晰的方法。 2.培养学生写作前列提纲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文题展示 以“一节有趣的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二、写作导航 所谓思路清晰,就是指一篇文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完整。叙述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1.情节要完整。事件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展开,必然存在着前后相继的衔接性。因此,构思作文时要考虑情节的完整性和衔接性。 2.顺序要合理。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安排得恰当,才能叙述得清楚。记叙的顺序一般分为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1)顺叙: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运用顺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一般以时间、空间或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放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或过渡,否则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 绪不明。 (3)插叙: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另一件事情的叙述。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 3.过渡要自然。过渡,是指文章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转换和衔接。它像沟通两岸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贯通全文的作用。以下的情况需要过渡: (1)在倒叙引入和结束的地方。即当文章引入倒叙的时候,或者是倒叙完了,文章又回到了顺叙的时候,要运用过渡词、句或段,使文章连贯。 (2)上文和下文的意思发生转折时。如果没有过渡,上下文就会显得自相矛盾。 (3)事件或场面转换时,以使文气贯通,浑然一体。

常用的过渡方法有:①过渡段:即用一小段文字独立成段。②过渡句:即用一两 句话放在上段的最后或是下段的开头。③过渡性词语:如用“因此、但是、然而、于是”等来表示段落间的各种关系转换。 4.前后要照应。即前边写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的前面要有交代。恰当地运用照应这种手法,能使文章贯通自然、脉络清楚、结 构严谨。常见的照应方法有:①文题照应。就是文章的正文和标题相照应。②前后照应。即文章中前后内容之间的照应。③首尾照应。即文章的结尾与开头照应。 三、例文引路 一节有趣的地理课 金色的落叶飘飞,大地披上了一身华丽的衣裳,麻雀“叽叽喳喳”地唤着秋天, 生活处处充满了快乐…… 那是在一节地理课上,窗外的银杏摆弄着妖娆的身姿,时不时抖动两下身子,于 是便有一群树叶飘飞不断。老师让我们准备一个中国大陆拼图,同学们都十分好奇, 这是要干什么呢?翻开书一看,哈,原来是学习中国的大陆形式图啊!老师为了让同 学们熟悉祖国大陆各省市的位置,就让我们自己来拼图。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 神情,老师似乎也懂我们的心思,他很快地上完课,一声令下,同学们便三三两两围 在一起开始拼大陆地图。我对地理是一窍不通,有时都分不清东西南北,面对眼前一 大堆形状各异的东西,心中的无奈自然是可想而知了,可是我不是一个随便放弃的人,一不做二不休,拼了。 我拿着一块版图对照着地图册上的中国大陆图找了半天,最后找到我自认为正确 的拼法,才开始拿起一个、两个……我拼得很慢,坐在我旁边的同学观察了我许久, 估计也忍了很久了,最终再也坚持不住了,拿起一个版块就往地图框上放,一边放还 一边嘟囔:“平时挺利索的一个人,怎么在这种事上就犯难了呢?”哎,谁说不是呢,在我眼中每一个省的拼片都长得差不多。眼看别人都快完成了,心中更加着急,干脆 把地图册一合,凭自己的想象胡乱放起来:这里是“陕西”,左边是“西藏”……啊,不管啦,不管啦,看着被我搅得乱七八糟的地图,心中更是烦闷起来,好好的一只 “雄鸡”硬是被我折磨成一个“四不像”。刚刚还在摆弄身姿的银杏树,这时也仿佛 来嘲笑我。从头再来吧!我长叹一口气。把自己的“杰作”打散后,又重新开始……最终,我整整花了八分钟。 可是心中一点都不解气:我就不信了,还真干不成这点小事吗?我又一次拿出了 拼图,再三捉摸后,终于熟悉了一些图块在地图上的大体位置。于是便想挑战自己, 合上了地图册,完全凭自己的记忆拼起来。这一次可不同于上次了,尽管还是不太完整,但至少能展示出一只“雄鸡”的威风。至于那几个不大清楚的图块位置,哎,还 是对照书吧!好斗的我才不会这么轻易认输。我又继续试了几次,渐渐地开始不看地 图册拼图,身边的同学拿着表为我计时,同时在我大脑稍微“短路”时提醒一下我, 但总不能独立完成。 最后一次,也就是最成功的一次,我不仅没有拿书,而且独自一人完成了拼图, 仅仅用了四分钟,真是太激动了,四分钟,比第一次整整缩短了一半啊!我成功了, 脸上积蓄的烦恼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胜利的笑容!那只陪我经历辛酸的“雄鸡” 终于昂起头来,似乎向我表示感谢。 窗外的银杏树依旧在摆弄身姿,生活处处都充满了快乐,不是吗?

初中语文考场作文快速构思九法

初中语文考场作文快速构思九法 导语: 很多考生常常会在写作文的时候构思很长时间,甚至还会做一些草稿。其实,长时间的构思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还会影响作文整体的构思。北京中考在线团队特地收集整理了语文作文快速构思的方法,分享给各位考生! 1.复合法 "复合法"是指将话题所包括的意义相对的两类写作对象糅合在一起进行构思。 以中考话题作文"风景"为例,从写作对象的类别上看,"风景"分"自然风景"和"社会(人文)风景"两大类; 从立意的深浅度上分析,"风景"明显存在着这样三个由浅入深的层次: (1)纯自然风景; (2)纯社会风景; (3)自然风景与社会风景水乳交融、交相辉映的复合风景。 写这一话题,若单纯写自然风景,立意不高;若单纯写社会(人文)风景,缺乏映衬。 如果考生运用复合式构思法,将自然风景和社会(人文)风景复合、融会在一块进行构思,往往能丰厚文章的思想内容、提升文章的立意高度。一考生在题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论'和谐美'"的作文中,正是因为恰当地运用了这一构思方法,以饱蘸情感的笔触,讴歌自然风景与社会(人文)风景和谐共生的状态,得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世间有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它的名字叫'和谐'!"的结论,从几万余份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满分。 2.串珠法 "串珠法"是将若干个内容上紧密关联而角度不同的生活或情感片段,组合缀连成文。 如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要求以"有个好心情"为话题作文,一考生拟题"歌声连连串",颇具创意地以《相信自己》、《真心英雄》、《水手》等三首歌的歌名分别作为文章的小标题,将三个不同的情感片段缀连成文,言简意赅地揭示了"获得好心情"的三个"秘诀",构思独特,结构新颖。"蒙太奇法"是"串珠法"的一个特例。 所谓"蒙太奇法",就是将几个相关或看似不相关却有着内在联系的生活镜头组合在一起,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主题的一种写法。如以"乐在其中"为话题作文,一篇拟题为"快乐幸福原来如此简单"的考场作文,采用的就是这种"蒙太奇"构思法。 该文撷取了三个雨中的小镜头: 喝豆浆的阿姨扶起滑倒的背着大书包的小男孩、年轻的妈妈艰难地推着后坐上的女儿在

余映潮评析教学案例50讲

余映潮评析教学案例50讲--优化苏版教材的博客.txt爱,就大声说出来,因为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石头记告诉我们:凡是真心爱的最后都散了,凡是混搭的最后都团圆了。你永远看不到我最寂寞的时候,因为在看不到你的时候就是我最寂寞的时候!余映潮评析教学案例50讲 1.充分利用课文,进行语言教学 作者:余映潮 1.充分利用课文,进行语言教学 ——《羚羊木雕》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教学步骤一:根据课文练习二,安排分角色朗读课文,体味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二:学生简说课文中的矛盾,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步骤三:利用课文特点,教给一点似乎看不起眼而又实实在在的知识——怎样把对话描写中的“说”这个“内容”写好。师生进行了如下内容的品读。 1.“说”这个词是常常用的。如: 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2.对话中有时不用“说”这个词。如: “您已经给我了。”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3.对话有时用其它的“说”。如:“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4.在“说”字之前加上“态度”。如: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的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5.用“神情”表示“说”或在“说”字之前加上“神情”。如: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6.带动作地“说”或以动作表示“说”。如: 妈妈站起来,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教学步骤四:进行怎样写把“说”写好的片段练习——根据下面的对话,要求学生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内容: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 “没有卖……我送人了。”。

高考考场作文快速构思妙法集萃

高考考场作文快速构思妙法集萃 考场作文特别强调主旨的显豁集中和思路的一目了然,因为高考阅卷老师不清楚考生的作文功底,短时间内又难以细细揣摩文章。平时作文,有些学生喜欢写些含蓄的文字,但是高考场上这样做是不够明智的、甚至是比较危险的。假如文章含蓄得来短时间内难以让人读懂,需要反复推敲,甚至几个老师讨论一番才能确定,其后果可想而知。 在平时作文训练中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容易操作的模式,基本上可以让学生的作文“入格成型”,在基本“入格”之后再求变化,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写法。 一、问答式 这一式就是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一个统摄全篇的问题,然后从不同的角度作答的方法。如学生习作《没有付出,哪来成功?》。开头第一句就发问:成功是什么?然后从三个方面作答: A、来自自然界的回答 B、来自人间的回答 C、现在我们可以郑重地回答 在“来自自然界的回答”中,种子以付出代价而破土成长作答,母蚌以忍受痛苦而孕育珍珠作答,蜜蜂以辛勤劳动而酿成花蜜作答;在“来自人间的回答”中,贝多芬以战胜病魔而坚持创作作答,奥运健儿以敢于拼搏而为国争光作答。最后,“我们可以郑重地回答”:成功是不容易的,没有付出,便没有成功,没有巨大的付出,就没有巨大的成功!没有经历过风雨的考验,天边又怎么能出现彩虹?没有付出,哪来成功?作者就是以这种“一问多答”的形式把文章组织得井井有条的。 二、关键词式 一篇文章总有几个关键词,用一系列的关键词来串联文章,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这一式跟问答式很相似,作者也是在开头提出一个统摄全篇的问题,只不过回答的是几个关键词。如学生习作《用真心建关系》。本文开头即提出问题:都说世界是一张网,网着你,也网着我,那么,究竟是什么编织了这一张网,又是什么维系着你和我?然后用三个关键词领起三个文段来回答: A、金钱? B、诚信。 C、真情! 作者在回答中断然否定了金钱,充分肯定了诚信,而对真情则大力提倡。思路极其清晰,做到了一目了然。又由于巧妙利用了标点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直观的长处,文章平中见奇,新颖别致。 三、条件式

板块式思路和主问题设计余映潮

余老师说—— 有时候,事物形态的改变能够带来工作、劳动、生产的巨大效益,比如用集装箱取代货物的散装。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学效率的提高,也需要有改变“事物形态”的思维。体味一下阅读教学中的“板块式思路”和“主问题设计”,一定会有不同的教学感受。 板块式思路与主问题设计 余映潮 (一) 请看课文《长城》: 长城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下面是《长城》教学思路的设计:《长城》四读 第一读课文朗读,认字识词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嘉峪关垛子瞭望屯兵陡峭凝结 第二读默读课文,趣味品析 同学们默读课文,体味课文中4个段落的内容与作用,尝试用下面的话题对课文进行趣味赏析——话题:假如没有这一段…… 师生简析课文“段”的作用,形成美妙见解:第一段,略写整体;第二段,详写局部;第三段,联想抒情;第四段,议论收束。 第三读美段细读,美点品析 话题:说说课文的第二段话好在哪里。同学们细读课文,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组织课堂交流与对话。 第四读课文读背,语言积累 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第三四段,当堂背诵这两个段落。 用图示来表示,《长城》的教学思路是: 1.课文朗读,认字识词 2.默读课文,趣味品析

读《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

读《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 读《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有感 康晓利巩义市初中语文赵倩名师工作室 只要是语文教师,提起余映潮老师的大名,那真是如雷贯耳,不过对于我来说,仅仅是听说过而已,听说过余映潮老师的”板块教学法”,也曾想认真拜读老师的著作,可这种想法总会如天上的云彩、屋顶的轻烟,越来越淡,最终消失。今年4月参加”中国语文教学教育名家教学论坛”,有幸聆听余老师示范课《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后全体老师起立鼓掌,很多老师眼眶湿润,我也是彻底的叹服钦佩,并心生懊悔惭愧,作为一名从教20年的语文老师,竟没有认真研读过余老师的著作! 利用假期,我认真阅读了《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一书,收获很多。在书中,余老师从研读课文、教学创意、教材处理、板块式思路和主问题设计以及语文老师阅读教学的基本技能和作文教学的基本素养等多方面,阐释了自己对语文教学的思考和探索,每一页文字都给我心灵的滋润。对于从教21年的我来说,这本书仍像是一部教坛宝典。下面我想简单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余老师说,要别出心裁研读课文。因为自己的懒惰,平时读书不多,因而在教学中时常临时抱佛脚,上到某篇课文,总是粗浅的思考一下,便到处找资料助读,根本没意识到教材研读有那么多种方法:拆分式阅读、反复式阅读、选点式阅读、连类式阅读、发现式阅读、赏析式阅读、资料式阅读等,这些方法其实平时也有用过,但是却从未总结归纳过,余老师的总结让我有新的思索,也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当然更重要的是让我对课文研读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在余老师的教学艺术体系中,”板块式思路和主问题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看完这一章后,我又深切的感受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策划教学思路,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清晰,二是简明。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有一种困扰,就是既想把课上的步骤清晰,又想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涵盖,备课时不知不觉就显得很繁琐,板块式设计给了我很好的启发。”‘板块式思路’的特点是教学内容呈‘块状’。这种‘块状’设计,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活动,着眼于能力的训练,以‘教学板块’来整合学习内容,来形成教学流程,结构课堂教学。”使用板块思维,能让教学结构更加清晰,教学内容更加优化,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总之能使课堂教学增加光彩。当然,最让我惊喜的是余老师不仅仅是介绍了”板块思路”的好处,他还介绍了板块式教学思路的多种设计角度,

考场作文快速命题构思三步法(整理精校版)

考场作文快速命题构思三步法 作文辅导 0411 0532 构思是动笔之前对作文的总体设计和构想。可以说,有了好的构思,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可是不少同学却不重视这关键一步,于是乎,写到一半,却想重起炉灶,或是字数未够已无话可讲。作家写作,可以酝酿构思很长时间,而考场作文是速决战,尽管时间紧迫,但也不可省掉这一步。下面介绍的是考场作文的快速构思法。 第一步:由点到面 所谓“点”,就是题目,所谓“面”,就是多侧面、多层面地围绕题目进行思维的发散。用朱光潜先生的话来说,这便是“寻思”,“抱着题目四面八方地想”。闸门一旦开启,思绪便会如潮而至,———或是某个瞬间记忆,或是一则轶闻故事,或是某次难忘体验,或是即时闪现的思想火花,甚至是一句妙语,一个精当的词……只要与题目有关的,就都要一网打尽并简要记之。这时你会发现,不断延伸的思路渐入幽僻佳境,想到的东西渐趋独特和深刻。刚开始时还愁没米下锅,这时已像是一位集中了雄厚兵力要去攻城掠寨的军事指挥员,信心大增,写作的欲望和激情也被点燃了。 有一年沪上春考作文的话题是“声音”,许多考生写的都是父母老师教育自己的声音,内容枯燥且雷同,其原因就在于一开始就没有把思维的网尽量撒开,而是想到了一点就写。有位考生说,只要肯花一点时间想一想,就会发现原本被自己忽略的声音世界是极为丰富生动的,不管是大自然的一年四季,还是校园的从早到晚,许多声音都值得聆听,值得一写。 第二步:由面到点 这个“点”已不是题目,而是在第一步“寻思”而得的“面”的基础上,提炼出精彩之点。 思绪铺陈开来之后,接下来的事就是“收”了,所谓“收”就是筛选和提炼。刚才还很“热”的头脑,这时须冷静下来,面对大量可用之材,要用一种理性的眼光去作一番严格的审视。偏离题目的,只好剔除;叙述冗长的,只得割爱;容易与他人“撞车”的,只能舍弃。沙里淘金,优中选优,留下的便是闪光点、精彩点,它们就是克敌制胜的精兵强将。但是,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要经过深度思考来挖掘内涵,提升它们的价值。 春考中,一位考生选取的声音是时不时从校园上空掠过的飞机的轰鸣声。———春风得意时,她觉得那轰鸣声似启程的号角,未来一片光明;而心绪低落时,则幻想自己能在哪架客机上,飞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她还想到每架飞机上都正在或将会发生或哀伤或曲折或感人的故事……这样写她感到意犹未尽,于是又想到了两点:一,生活就像一段段旅程,一旦启航便无法后退,即使穿云拨雾,也要勇往直前。二,在地上看来空中的飞机不过是一掠而过的一个小点,生活也是如此,许多对自己来说是重要的东西,在旁人看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