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主择业形势下形式教育论价值的重新审视

自主择业形势下形式教育论价值的重新审视

自主择业形势下“形式教育论"价值的重新审视

刘海珍

(湖南城市学院教务处,湖南益阳413000)

摘要:“形式教育论”主张通过形式学科的训练促进学生智力发展.通过智力迁移便可使学生在毕业后能顺利从事各种工作。从历史事实和当前要求看,形式教育仍有实际价值。尤其当毕业生难以适应自主择业形势的时候.我们应适当考虑形式教育论在调整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指导意义。t

关键词:形式教育官能训练智力迁移增强适应J生.。

目前由于取消包分配就业制度。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或难以找到适合的职业.或难于顺利从事各种工作。他们为什么如此缺乏社会适应能力?笔者认为.这与我们的大学太过注重实质教育.相对忽略形式教育有一定关系。在自主择业形势下.人们应重新审视形式教育论的价值与功能。

一、形式教育论的现状

“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是在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两种相对立的教育理论。概括说来.“前者认为教育旨在使学生的天赋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后者则认为教育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ol--者主要思想与特点如下:形式教育论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智活动可以分为若干种官能。而每一种官能均可以单独训练,故形式教育又称形式训练。形式教育论对学校课程设置产生过重要影响。持此论者认为学校的任务在于通过拉丁语、逻辑、文法、数学等形式学科的训练去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智力有迁移作用,可以使学生在毕业后能顺利从事各种工作。但形式教育论只重视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性和学科的智力训练作用,片面强调古典学科。忽视学科和教材的实用性,曲解智力发展与知识掌握的关系。使学校脱离生活。实质教育论则相反,它主张:开设现代语、历史、地理、物理和化学等具有实用意义的实质学科。实质教育论具有功利主义性质,强调向学生传授实用的知识.为未来职业做好准备,存在忽视发展学生智力的偏颇。

西方国家曾出现过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之争。从教育价值论的角度看,争论的焦点乃在于知识的价值取向。后来人们又把原来的两类知识之争,演变成了能力与知识之争了。这种争论对当时的教育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时至今日.教育界绝大多数人对于教育内容的设置,都持实质教育论的基本主张,已经很少有人会明确地采取形式教育论的立场了。”r zl 目前,虽然“少会有人明确地采取形式教育论的立场了”,但这并意味形式教育价值与功能的消亡。美国学者怀恩曾指出:“尽管从理论上来说,形式教育论已经死亡,但在实践中。它却还实实在在地活着。不论人们是否把自己的言行归结于这种学说。它始终在左右着我们学校的实际工作……毫无疑问。形式教育论不仅是历史的事实.而且是当前教育中的一股势力。”i31在我国.形式教育论从未引起过人们的足够重视:学生中很少有人知晓形式教育一说。如.中国教育与科研网主页上曾经刊出了一则调查问卷,题目是“你对高校现在的课程设置和教材使用情况满意吗”,共有12398人参与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不满意.很多东西与现实脱节”的人达虱J9565人。占77.12%。;社会更是看重知识的实用性。如,高考选报专业。人们最关注的是所选专业与就业之间的联系;即使是教师。真正掌握形式教育理论的人也不多。更不用说以它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了;教育理论界更多的只是将其作为一种曾经的历史而加以评介,而少有人探究它的现实作用。

二、形式教育论的现实价值

西方教育理论界取消了“形式教育”说.我们又将如何待之?笔者认为,西方教育理论界取消传统的两分法,自有它的道理。因为进入当代之后,欧美国家通过普遍采用文理渗透教学内容以及启发式等适合的教学方法,使人达到既有知识、又有能力的理想境界,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因此而统一在学习过程之中。

在我国,由于受到相对滞后的教育观念、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制约.尚不具备取消传统的两分法的条件。因此应正视形式教育的现实价值。

从现实要求说起。2007年11月.山东经济学院邀请多家社会用人单位。就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大家发现一种趋向: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大学生。他们认为,一些系统性思维较强的学生做事时容易形成一定的思路,并能够具有独到的看法.可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有的用人单位说:他们“每年都要招收数学、化学、物理等非直接相关专业的学生,看重的就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阎

用人单位的这些说法做法传递出这样的信息:一方面社会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道出了一种现状:即理工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强、更具竞争优势。若再追问他们比谁更具竞争优势?显然是相对于文科学生而言的,说白了就是说理工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文科类学生更强。其实情况远非目前如此,在我国这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现象。如,目前政界高层领导人大都出身理工类专业的现象,就是最好的佐证。

为什么产生这种差别?笔者认为。这是由我国理科

10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