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罗马全面战争》日耳曼族

《罗马全面战争》日耳曼族

《罗马全面战争》日耳曼族
《罗马全面战争》日耳曼族

《罗马全面战争》日耳曼族

1 日耳曼农民

攻击:1,1,轻型

防御:3,1,0

生命:1

招募费用:150

维持费用:100

初始士气:0

能力:战嚎(加攻,降低敌人士气)

善于在森林中

在森林或雪地战斗有加成

低下的士气

2 日耳曼散兵

攻击:6(投射攻击:9),4,投射

防御:0,1,2

生命:1

招募费用:220

维持费用:130

初始士气:4

能力:能在长草中隐藏

对战象和战车有攻击加成(都+6)

在森林或雪地战斗有加成

快速移动

3 日耳曼尖叫女人

攻击:11,7,重型

防御:0,1,0

生命:1

招募费用:320

维持费用:130

初始士气:10

能力:尖叫使敌人惊慌………………

善于在森林中

在森林或雪地战斗有加成

好的士气

4 野蛮人骑兵

攻击:9,9,轻型

防御:3,3,4

生命:1

招募费用:400

维持费用:90

初始士气:4

能力:雪地战斗加成

能组成楔型阵

不下令就有可能突击

强力有的突击

5.狂热者

攻击:13,6,轻型

防御:0,2,5

生命:1

招募费用:430

维持费用:130

初始士气:10

能力:战嚎(加攻,降低敌人士气)善于在森林中躲藏

在森林或雪地战斗有加成

不下令就有可能突击

好的士气

好的体力

6 日耳曼斧兵

攻击:11,7,重型

防御:3,4,2

生命:1

招募费用:450

维持费用:170

初始士气:8

能力:战嚎(加攻,降低敌人士气)善于在森林中躲藏

在森林或雪地战斗有加成

不下令就有可能突击

好的士气

7 日耳曼长矛兵

攻击:9,9,轻型

防御:3,3,5

生命:1

招募费用:510

维持费用:200

初始士气:4

能力:能组成长枪方阵

善于在森林中躲藏

攻击骑兵有加成(+6)

在森林或雪地战斗有加成

不下令就有可能突击

强有力的突击

8 天选斧头兵(双手斧兵)

攻击:18,9,重型

防御:0,6,0

生命:1

招募费用:580

维持费用:200

初始士气:12

能力:战嚎(加攻,降低敌人士气)善于在森林中躲藏

在森林或雪地战斗有加成

善于对付盔甲

绝佳的士气

不下令就有可能突击

强有力的突击

9 夜行劫掠者

攻击:14,8,重型

防御:3,2,5

生命:1

招募费用:540

维持费用:130

初始士气:10

能力:战嚎(加攻,降低敌人士气)善于在森林中躲藏

恐吓周围敌军步兵

不下令就有可能突击

强有力的突击

好的士气

好的体力

10 天选弓箭兵

攻击:10(投射:12),5,投射

防御:7,4,0

生命:1

招募费用:700

维持费用:180

初始士气:8

能力:善于在森林中躲藏在森林或雪地战斗有加成长的射程

能使用火箭

好的士气

好的体力

11 日耳曼战狗

攻击:14,4,轻型

防御:2,1,0

生命:1

招募费用:720

维持费用:60

初始士气:4

能力:恐吓周围敌军

在森林或雪地战斗有加成快速移动

12 野蛮人贵族骑兵攻击:10,10,轻型

防御:6,5,4

生命:1

招募费用:600

维持费用:160

初始士气:8

能力:雪地战斗加成

能组成楔型阵

不下令就有可能突击

强力有的突击

好的士气

13 哥特骑兵

攻击:13,10,轻型

防御:9,6,4

生命:1

招募费用:790

维持费用:190

初始士气:12

能力:雪地战斗加成

能组成楔型阵

不下令就有可能突击

强力有的突击

绝佳的士气

注意:所有骑兵在攻击大象时会有攻击-8的惩罚,攻击骆驼时则-4

14 日耳曼狂战士

攻击:19,8,轻型

防御:0,5,0

生命:3

招募费用:840

维持费用:120

初始士气:16

能力:战嚎(加攻,降低敌人士气)

在森林或雪地战斗有加成

恐吓附近敌军步兵

绝佳的士气

不下令就有可能突击

强力有的突击

非常好的体力

战争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战争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战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一直至今。战争是具有极大破坏性的历史现象,是人类自己制造的一种灾难。但就象自然灾害一样,它促使人类不断进取不断发展,可以这么说,战争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首先,它最初起源于人类诞生之初争取生存的狩猎活动,进而演变成不同群体之间的争夺利益的战争。从这个层面上讲,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 其次,战争的组织与进行,促使人类社会组织形式向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国家的出现,常备军队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也是战争的推动。 第三,战争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弓箭的使用、掷石器的发明、铁器的煅造、火药的应用、火炮、导弹与原子武器的发明使用、计算机的出现,人类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代表之作,无不与战争有紧密的联系,这些发明都是人类自身能力的延伸与加强,科技的发展不仅过去、而且将来都会受战争的推动而不断前进,现代国家之间的科技的竞争也是战争的延伸,是对《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追求和实践。 第四,战争是各大文明由隔绝走向联系、由分散走向统一的重要方式之一,促进了人类社会进程中的质变与飞跃。历史中的伟人,多数是有赫赫战功者,从亚历山大到成吉思汗、从凯撒到拿破仑、从华盛顿到毛泽东,都是旧时代的终结者、新时代的开创者,是什么使他们走进的行列?战争,对人类发展有进步意义的战争。战争在他们的伟大理想指挥下,成了拓荒的犁铧,成了照亮黑暗的火把,整个世界由分散走向联合,由未知变成已知。 第五,战争使人类意识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于战争带来的破坏与灾难,促使人类对自身存在意义的反复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探索,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使人类由感性走向理性,使国家制度和国际关系走向成熟。当今社会和平与发展这所以能成为主流,正是由于对战争的理性思考而得出的经验教训,总之,战争以它固有的方式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它仍在推动着人类发展的进程,它是人类社会运动的方式,是人类社会内部能量的释放。它可以避免,但不会消失 人类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次战争,但影响文明的战争就是先进文明跟落后文明之间的战争拉,这样的战争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先进文明战胜落后文明,保住了文明的成果,同时也使得落后的文明得到发展,二是落后的战胜先进的,但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落后文明破坏先进文明,使得人类文明遭受损失,第二种是落后文明学习先进文明的制度,文化,使的落后文明进化为先进文明,如蒙古统治中国,大清朝等..至于其他战争,不外乎两个结果一个是保住了文明的成果,第二个是破坏了文明... 文明与战争,野蛮形影不离,但人类历史究竟是一部文明史,还是一部战争史,野蛮史呢? 战争是正义的光荣的伟大的,为其牺牲也是可引以自豪的,而且战争带给我们的前景也是美好的,光明的。可以让我们重新更换一个国家政权。 但是战争带给人类的唯一的结果,只有灾难。将会有多少各生命个体战死沙

浅析战争与文明关系

浅析战争在文明扩展中的作用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历史系 李家琪 摘要 文明,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伴随历史发展而传承延续的一种文化产业,记载历史发展的文化符号。一段文明时代的开启与终结,都代表着一定时期相对范围的文化产业及其与之相关产业的发展程度。我国古、现代文明是如此,世界各地文明亦是如此。在历史和平时期,两个经济发展相关联的区域之间进行文明交流的往往是原始的经济交换、贸易互补、外交等为主的交流形态。而在政局不稳的历史时期,战争则替代了和平时期单纯以经济、外交、外贸、文化为主的传统形态,用一种暴力冲突的接触和交往融合不同地区间的文明成果。 关键词:文明扩展战争 一.文明与战争之间的关系 (1)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文明与战争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和 相互促进的。一个地区文明的发展程度越低,则战争发生的可能性会相对较大,就两个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两个区域而言,生活市场之间供需矛盾的不平衡会导致战争的出现,矛盾程度越深,则战争表现的规模相对较大,与之则相反。为了获取足够用于生存的生活品、文明品和较少的社会消费品,抢掠则成了获得这些东西的可行途径之一。在抢掠的次数增多,数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最初以抢掠为目的的非法占有逐渐演变成了战争的形态。在中国古代两宋时期,北宋与辽、南宋与金及周围地区其它民族政权对立状态,集中反映了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的特点。在文明发展程度较低的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特别崇尚先进优秀的中原农耕文明成果。在极其严峻、紧张的民族关系对立时期,战争发生的次数也相对较多,文明的融合程度也相对较高。不论在政治制度、文化形态、思想领域以及其它社会的很多领域,两种处于不同文明形态地区始终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交流。就具体方式而言,则是一个学,另一个教而已,而出现这种形态的契机包含了众多因素,其中战争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2)战争对文明的扩展也同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战争成了文明冲撞融合的 有效契机,为文明的远播和扩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古代小农经济社会,闭塞、保守的经济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明发展程度的高低。从战争的结果来看: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往往成为战争成败的首要因素,因而也决定文明传播扩展的方向。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文明的发达程度始终与经济发展类型和程度互有相关性。也正是由于封建农耕经济的发达,才使得在中国古代出现一系列高度辉煌灿烂的封建农耕文明,众多的封建“盛世”横空出现。在农耕文明逐渐走向辉煌的过程中,也是不断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吸收着其它民族优秀的文明成果。可以说中国古代任何一个“盛世”都包含了同时期众多的优秀民族文化类型,是当时所有文化成果的一种“融合体”。即使是这样,在秦汉、隋唐、宋元和明清高度文明出现的过程中也是通过数不清的大小战争实现的。以隋唐文明为例,“隋唐盛世”的出现,也是在中国古代称得上最为“民主”的时代,其高度繁荣文明的产生也没有避免同周围的少数民族间战争的发生,通过战争在不断吸收和融合其它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以“开放、博大、兼容”为主的华夏新文明。同时通过战争,也把高度发达的“盛世”文明传播到了其它各个民族地区,其它少数民族在保留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之上,加以借鉴吸收、发扬广大,改变其原本相对较为落后的文明形态,逐渐开始扩大统治政权,扩展地域,增加人口,为开启一个新时代的“盛世”文明而积淀力量。 二.以市场化的经济角度看待战争在文明扩展中的作用

战争使文明倒退

战争使文明倒退、进步 楼认为战争只要是正义的就能够推动人类的历史文明进程, 首先,你把战争局限了,辩题只在于战争而没有介定战争的正义与否!其实正 义的战争必然能推动吗?朝鲜战争的时候,中国抗美援朝——是正义的战争, 结果是什么?1.中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被浪费,生产被拖滞~牺牲了大量的战士啊战争是可怕的.再说战国朝鲜和韩国,经历了战争到现在,朝鲜民族依然希望团员如同我们希望台湾能够回家!战争的结果带给大家的是骨肉分离~朝鲜民族文化的分裂我们说,文化是多样的!对方一再的强调文化的吞并上必然,那么 某天当我们全吃肯德基,喝咖啡,奶茶,忘记中国的煎,炸,煮,炒的饮食等 等文化的时候,我们是该说文化的不够强大还是说我们都需要一种强大的文化呢?文化的消逝与合并本身就是一种后退,兼容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才是前进!因此战争对文化的毁灭更加是残酷而巨大的!!你觉得呢? 拿个远古的战争来说吧,大家肯定知道七国时期吧?那时候各国交战,战火连连,而最后秦朝脱颖而出统一了中国。乍看一下是没关系,可试想想,在战争中,各国都努力提升自己的战斗实力,实行改革,制定新制度,谋士也在当时后成为非常重要的一员。正因为战争,才会有百家争鸣,许多学家的出现,进一步地推动了人类的历史文明。再想想看,若没有战争,世界就不会有改变,没有地理大发现,没有民族国家的形成,更不用说什么现代文明了。所以说,战争虽是带来破坏,但另一方面,它是破坏了腐败的原貌,而却推动了文明进程的 战争还有正义与不正久的之分吗?有,那么区分的标准是什么?那么我们今天是讨论所有战争还是仅仅停留某个特定的范围内? 战争的争议与否怎样才是判断的标准?战争到底能否推动人类的历史文明的进 程
本身的主体就是战争!对方一开始就说战争带来的毁灭是负面影响,那么负面影响到底是毁灭还是推动文明呢?战争是疯狂的,打个比方来说,在战场上,一枚子弹他是无法选择性的攻击的,只要打出去了,他就是攻击,无论被攻击,被毁灭的是好还是坏!对方又告诉我们说,推动进程就要负面的牺牲作为代价,那么我想请教,当美国告诉你他愿意将自身所有先进的科技文化作为代价给你,但是你必须把自身国家的文化抛弃,你愿意这样的“牺牲”吗?用特殊法无法论证普遍存在的事物。比如你可以论证女人可以分娩,但是你不能用这个论证来证明人类都能分娩,我们知道人类当中还有男人是不能生孩子的,是不是? 问题是很难说何者是正义的?如果站在民族国家的立场上,保卫祖国不被殖民,侵略,无疑是正义的。但是站在生产力的角度上,无疑生产力先进的一方是更文明的,更先进的。因此仅仅靠界定争议与否还不能解决问题。还是要从“战争”本身来说,当先进战胜落后的时候,落后被同化。可以理解为后者被“文明”了,但也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少数或者说相对不同的文明被消灭了,人类的文明多样性被破坏了。这也可以被理解为破坏了人类历史文明。因为“历史文明”指得应该不是一般的“文明”吧?是“漫长历史时期内的人类文明”的意思么。(我觉得这个提法有点问题。)
如果是落后战胜先进,先进的反而被落后一方给同化掉了,那就是说前者“野蛮”了。但也可以被理解为文明之间的融合过程,某

世界历史上的的文明文化比较与交流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世界历史上的文明:文化比较与交流: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rD 世界历史上的文明:文化比较与交流 [编者按]2007年4月13—15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史学科主办了以”世界历史 上的文明:文化的比较与交流”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五十多个高等院校,研究 机构,学术期刊和出版社的一百二十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盛会.学者们围绕着世界文 明进程中的战争与和平,不同文明/文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文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文明 交流的机制等方面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讨论,并对”全球化”,全”球史观”和”全球史”等世界史教学和研究的理论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期刊发几位学 者提交研讨会的文 章,意在进一步推动相关问题的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徐蓝(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近代战争所引起的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不仅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 推动力量,也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标志. 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发生在具

有主权性质的民族国家出现之后.随着 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发展,市场和经济中心的形成,欧洲的政治区域化进程也在发展, 其特点是不断否定教 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权威,不断加强王权和主权意识,最终使民族国家应运而生.在这一过 程中,以1648 年结束席卷欧洲的30 年战争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及其形成的威斯特伐利 亚体系为标志,以主权国家为国际行为主体的国际关系体系也初具雏形.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家关系中国家主权的独立性,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强调了 国际条约的神圣性并规定对违约国可以实施集体制裁;开创了召开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 恢复和平的先例;建立了外交使团制度.这一切在人类历史上都具有划时代意义,表明了以王权为代表的民族国家开始取代基督教的神权,成为国际关系的主体, 一个以正式邦交形式和召开国际会议为互动模式的国际关系体系在欧洲初步形成.与此同时,它所确立的有关

浅析古希腊城邦战争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关系

浅析古希腊城邦战争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关系 摘要:古代奥林匹克从公元前776年举行第一届,到公元393年结束,持续1169年,共举办了293届。在这1000多年中,希腊的200多个城邦之间的战争更是此起彼伏,从未停止过。然而,古奥运会从未因战事而停办,反倒规模越来越大,项目越来越多。本文根据文献资料法,针对古希腊的战争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得出两者之间相互促进而又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希腊;城邦战争;古奥运会;影响 引言: 原始战争对体育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在每个古代文明地区都有发生,然而体育竞赛形成规模,并定期举行赛事,恐怕只有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并且持续1000年之久。期间,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事不断,奥运会却在战争中不断发展,其“神圣休战”同时还可以停止战争,倡导和平,另一方面,旷日持久的战争又间接的导致了古奥运会的消亡,说明希腊城邦战争与奥运会之间有着相互促进有制约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1 城邦战争对古奥运会的影响 1.1古希腊的城邦制度 所谓城邦,是指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的中心城市,是完全不同于国家的城市联盟。古希腊城邦位于爱琴海地区中心,包括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和其他地区的希腊移民。爱琴海地区是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希腊城邦分布于地中海中沿岸及黑海沿岸。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形成希腊城邦制度的重要因素。 在古希腊,公民是指在城邦中享有自由和平等权,有资格、有权利参与希腊城邦公共政治生活的人。正因为城邦与公民共同营造出正义、自由、平等和开放的精神,才使得希腊文化和体育竞技在古希腊绽放出绚丽的色彩。[1]在古希腊的领土,共有超过200个城邦,他们从来没有坚定地团结统一的政治制度,城邦之间战争不断。因此,战争几乎成了希腊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1.2古奥运会的起源 体育与军事产生的时候起,就存在着难解难分的关系。[2]奥林匹克运动首先是必须以体育为基础的,它是诞生在体育之后,在体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探究《历史研究》中三种文明模式的内容和特点

探究《历史研究》中三种文明模式的内容 和特点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历史研究》是一部历史哲学名著,作者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以文化形态史观贯穿全书,是“历史综合研究领域里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此书“从分析外显于历史活动之表面和精神观念,转入考察深含于文明社会结构之底层的宗教信仰,力求深入反思文明形态生成演变的文化动因”,强调了人类文明的三大模式,即:希腊模式、中国模式和犹太模式。笔者根据《历史研究》中对这三种模式的阐述,分析它们各自的内容和特点。 一、希腊模式 汤因比在一开始就说:“我的希腊模式在构成上不只包括希腊文明的内部史,还包括该文明与同代文明之间的关系,包括它与基督教的关系,最后还包括它通过基督教与后来的东正教、再后来的西方文明的关系。”这就点明了希腊模式主要由希腊文明自身的发展和它与宗教的关系这两大部分构成。 对于希腊文明自身的发展,汤因比认为:“我的希

腊模式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结构成分是由分裂到统一的革命性变革,这是一连串破坏性更大的战争的产物,这些战争在政治统一实现之前已经把文明拖入凄惨的境地。”汤因比认为,希腊模式让人们了解从区域性小邦到大一统帝国的情形。各自为政的城邦体制为人们创造力的焕发提供了条件,但国际冲突的加剧、攻伐不已的战争使之大伤元气。大一统帝国的建立虽然带来了和平和秩序,却扼杀了丰富多彩的创造性,从而为文明的衰亡埋下了祸根。由列国纷争到武力统一使社会受到了难以弥补的破坏,进而导致了文明的衰亡。古代希腊在世界古代史上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文明。从古希腊人民创造的由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结合成的爱琴文明,到希腊神话、文学、哲学、体育、建筑与雕刻、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无不令世人瞩目。尽管没有统一的国家体制,但希腊人却发挥了自由的创造力,形成了统一的希腊文明。在希腊文明趋于统一的同时,希腊的政治呈现分裂的局面。希腊人的创造力在混乱中被一点点地销蚀掉了,许多珍贵的知识在战火中被催毁,如阿基米德等伟大的科学家也在战争中丧身。公元前146 年,整个希腊被罗马所征服,但希腊文明却没有被征服。虽然罗马人建立起空前庞大的帝国,但它的文明却是希腊文明的发展和延续。“光

浅析三体战争与人类战争的异同

浅析三体战争与人类战争的异同 发表时间:2018-08-28T11:53:31.487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8月作者:邱雪宜[导读] 太空战争与人类战争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在这差异的背后,又折射出两种文明战争的相似之处。 广州市广大附属实验学校在《三体》中,三体文明与人类文明多次进行碰撞与交锋,发生了一系列战争,这种战争叫太空战争。研究发现,太空战争与人类战争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在这差异的背后,又折射出两种文明战争的相似之处。 一、战争目的之不同 三体文明战争——为之而生,愿乞而为之星际战争的目的一般有两种,一是要获取生存空间,另一方面是要确保自身安全。与低级的星战不同,较高等次的星战,在技术上已经能够大规模生产反物质,比低级别的核聚变的工质推进要高很多,这使得他们的活动范围从十几光年扩张到几十,甚至上百光年。理论上,这样的文明不缺少生存空间,他们能达到光速的百分之四十以上。除非遇上了像三体那样的“大麻烦”,否则他们不会贸然向其他同级别文明开战。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他们要执行黑暗森林生存法则,彻底毁灭可能对其产生一切威胁的其他文明。 然而,三体文明展开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仅仅是为了生存。歌者文明和边缘世界之所以敢那么大张旗鼓的进行星际战争,是因为他们以上的神级文明已经脱离了基本的生存限制,想要更高层次地追求宇宙空间的重启。而三体文明却面临脱水的危险,所以他们乞求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繁衍生息。人类文明战争――光芒万丈,万丈深渊人类战争目的的实现,受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国际战略形势等客观因素和主观指导等因素的制约。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和集中表现。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政治集切之间相互进行的战争,都有着各自的政治目的。而人类战争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革命战争与反革命战争的博弈。 就拿中国近代战争来说,人民革命战争、阶级革命战争、民族解放战争的政治目的,是谋求人民、阶级、民族的彻底解放。一切剥削阶级进行的反革命战争,其政治目的,都是为了镇压革命,维护其反动统治。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进行侵略战争的政治目的,显然是为了瓜分殖民地、争夺势力范围、夺取地区或世界霸权,以扩大、巩固其反动的政治统治。新兴的封建势力推翻奴隶制度的战争,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制度的战争,虽然达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政治目的,但仅是剥削制度的更替。最终历史表明,只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才能达到消灭剥削阶级,夺取政权,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的政治目的。列宁的“十月革命”,毛泽东领导的解放战争等,都实现了这一政治目的。 战争的经济目的也是显而易见的,即为了攫取一定的经济利益。自古以来,一般战争都具有一定的经济目的。原始状态的战争,就是为争夺天然资源等生存条件引起的。到原始社会末期,氏族公社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部落对部落的战争就已经蜕变成抢劫财富和奴隶的行为。进入奴隶社会以来的战争,攻城略地,掠夺资源财富和奴隶的行为日益加剧。16世纪的英国自推行殖民主义战争政策以来,便到处进行掠夺。仅对中国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就迫使清王朝赔款白银1600余万两。 二、战争性质之相似 各文明空前统一——众志成城,只求生存近现代时期的中国,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1924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撮合下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以上两次战争有着清晰的指向,当敌人侵略到自己国家领土时,各党派众志成城,空前统一,共同抵抗外来侵略。 在《三体》中的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也即如此。当人类文明面临最后的存亡时,三体文明向人类伸出了援助之手。但这仅仅是在敌对关系上的同情,亦或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尊重。当然这种帮助是不在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进行的。在面对更高级的文明——歌者文明的时候,三体文明和人类文明停止交战,想方设法保住自己的文明,于是两个文明团结一致,共同抵御更高级的文明。在准备战争的过程中,人类对三体文明从害怕,变成了敬畏、依赖,以乞求生存的希望。各文明发展技术——百舸争流,千帆竞渡人类在对付三体文明过程中,因为维德一句话“送大脑”,云天明的大脑被送上太空。“送大脑”这个决定是人类很偏激的想法,却为人类对付三体文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云天明在三体世界所创造的三个童话,帮助人类破解三体世界的秘密,如黑域、二向箔、曲率运动等,其中曲率运动的发现,为程心和艾AA逃离二维化世界成为了决定性的因素。 三体文明与人类文明结束敌对关系后,他们面临着一个更大的危险,来自宇宙中未知的黑暗森林的打击。于是三体向人类伸出了援助之手,告诉人类避免宇宙黑暗森林的打击,只有逃亡,但是星际逃亡是不可能的,能够逃离的人不到千分之一。智子邀请罗辑和程心去喝茶,并给等待中乞讨希望的人们带来了一些希望:发布避免黑暗森林打击的安全声明。发布方案可分为两种:声明派和自残派。大多数的自残派方案都着眼于技术,主张人类主动退出太空时代和信息时代,建立一个低技术声明。从中可以看出,人类和三体文明面临生存威胁时,大多都着力发展技术。 再说冬眠技术,可以说人类的冬眠技术贯穿了三体整部小说,这一技术在整部小说中占重要地位,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同时冬眠技术,也在战争中充分展示了重要性。冬眠技术在《三体》小说上的不断发展,也是人类应对战争的一大准备。 《三体》战争的故事越往后就越绝望,太阳系在星际战争中终于消亡在二维空间之中,作者再不吝惜时间,故事发展加速加速再加速,短短几句话之间穿越几百亿年。我想大约作者也绝望了,再怎么挣扎下去,结局都是一样的,宇宙终于会在黑暗森林之中死去,是绝对的死去。

评《文明的冲突:战争与欧洲国家体制的形成》

评《文明的冲突:战争与欧洲国家体制的形成》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6级博士宋保军[提要]伯克模式——“文明斗争冲突模式”,把社会学理论与历史学研究结合起来,在研究的论题、视域、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继承与创新,并为我们留下了诸多启示与思考。[关键词]文明斗争冲突模式学术继承启示 欧洲国家体制,曾给予欧洲崛起以一种体系性的制度和结构支持,推动着欧洲资本主义向全世界扩张。因此,对于欧洲国家体制形成的研究是探索欧洲崛起原因的重要内容。到底什么导致了欧洲国家体制的形成,并使这种政治体系给予资本主义扩张以动力支撑呢?对该问题的研究,如同对资本主义的研究一样,是西方学术界长盛不衰的课题。历代西方学人孜孜以求,探索不息,也因此各种理论、学说层出不穷。其中,传统的经典的社会学和历史学理论一般认为,它是欧洲社会内在矛盾运动的产物。 但是,20世纪后期,对于欧洲的崛起是欧洲自身社会内在伟大特点产物的这种西方中心论式的解释,受到一些学者的挑战,这些学者著书立说,提出自己的理论,而美国社会学者维克多·李·伯克的《文明的冲突:战争与欧洲国家体制的形成》(王晋新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就是这些挑战西方学术传统观念的有限著作中的一部。

维克多·李·伯克(Victor Lee Burke)是俄亥俄州立大学社会与行为科学学院的副教授,曾师从美国社会学理论大师查尔斯·梯利(Charles Tilly)和梅耶·扎尔德(Mater Zald)攻读博士,后又跟随英国社会学理论家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从事博士后研究。作者在吉登斯等人社会学理论的影响下,对现代欧洲国家体制的形成提出了新的解释——“文明斗争冲突模式”(在这里,笔者称之为“伯克模式”)。笔者将在该书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其写作特点,并说明其对我们的启示。 一该书的主要内容 伯克模式,也即文明斗争冲突模式,是作者借鉴和吸收当代西方各种历史学和社会学学说而提出的理论。该模式认为:8到17世纪诸文明间的战争推动着欧洲国家的起源与转变。为了更详细地说明该模式,将该书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在导论中,作者开宗明义地指出了自己的研究目的:一方面提出一种理论,要对欧洲现代国家体制的起源和形成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另一方面,作者要用这种理论对“战争与文明其他方面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究竟如何促进了西欧统 治体制的发展进行历史经验式的考察”[i]。紧接着,作者说明了自己理论创新所依据的各种社会理论与学说,以及自己的写作重点和创新之处。 在全书六章中,一共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现代欧洲国

战争与人类文明的关系说课材料

战争与人类文明的关 系

战争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战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一直至今。战争是具有极大破坏性的历史现象,是人类自己制造的一种灾难。但就象自然灾害一样,它促使人类不断进取不断发展,可以这么说,战争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首先,它最初起源于人类诞生之初争取生存的狩猎活动,进而演变成不同群体之间的争夺利益的战争。从这个层面上讲,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 其次,战争的组织与进行,促使人类社会组织形式向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国家的出现,常备军队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也是战争的推动。 第三,战争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弓箭的使用、掷石器的发明、铁器的煅造、火药的应用、火炮、导弹与原子武器的发明使用、计算机的出现,人类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代表之作,无不与战争有紧密的联系,这些发明都是人类自身能力的延伸与加强,科技的发展不仅过去、而且将来都会受战争的推动而不断前进,现代国家之间的科技的竞争也是战争的延伸,是对《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追求和实践。 第四,战争是各大文明由隔绝走向联系、由分散走向统一的重要方式之一,促进了人类社会进程中的质变与飞跃。历史中的伟人,多数是有赫赫战功者,从亚历山大到成吉思汗、从凯撒到拿破仑、从华盛顿到毛泽东,都是旧时代的终结者、新时代的开创者,是什么使他们走进的行列?战争,对人类发展有进步意义的战争。战争在他们的伟大理想指挥下,成了拓荒的犁铧,成了照亮黑暗的火把,整个世界由分散走向联合,由未知变成已知。

第五,战争使人类意识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于战争带来的破坏与灾难,促使人类对自身存在意义的反复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探索,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使人类由感性走向理性,使国家制度和国际关系走向成熟。当今社会和平与发展这所以能成为主流,正是由于对战争的理性思考而得出的经验教训,总之,战争以它固有的方式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它仍在推动着人类发展的进程,它是人类社会运动的方式,是人类社会内部能量的释放。它可以避免,但不会消失 人类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次战争,但影响文明的战争就是先进文明跟落后文明之间的战争拉,这样的战争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先进文明战胜落后文明,保住了文明的成果,同时也使得落后的文明得到发展,二是落后的战胜先进的,但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落后文明破坏先进文明,使得人类文明遭受损失,第二种是落后文明学习先进文明的制度,文化,使的落后文明进化为先进文明,如蒙古统治中国,大清朝等..至于其他战争,不外乎两个结果一个是保住了文明的成果,第二个是破坏了文明... 文明与战争,野蛮形影不离,但人类历史究竟是一部文明史,还是一部战争史,野蛮史呢? 战争是正义的光荣的伟大的,为其牺牲也是可引以自豪的,而且战争带给我们的前景也是美好的,光明的。可以让我们重新更换一个国家政权。 但是战争带给人类的唯一的结果,只有灾难。将会有多少各生命个体战死沙场,也正是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也许会有人说,现代战争几乎可以不用人亲临战场,但是这并不代表没有灾难。因为现代武器的杀伤力更大,破坏力

对文明冲突的理解

对文明冲突的理解

对文明冲突的理解 我们要想理解文明冲突,首先要搞清楚文明的概念。文明是什么呢?文明这一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它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动态的历史现象,具有阶级性、民族性。亨廷顿认为文明是“人群文化上的最高层的组合,是人们拥有的除了那种区别人类与其他动物的认同的文化认同的最广泛的水平”实际上他在谈论文明的冲突时,文明这一概念包括三大要素。一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这是文明的原义。二是文明的主体——人,即有共同的文化认同的人群。三是人和文化的载体——区域。 我们理解文明之后,再来探讨一下对文明冲突的理解。在世纪更替、千年交接的新时代,世界正逐步走向信息化、全球化、多极化;而与此同时,各种文明之间的局部冲突和动荡此起彼伏,尤其是东西方之间的文化摩擦以及以两种不同的文明模式、文化传统、民族信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碰撞及冲突更为明显地凸现出来。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以一个有分量、有影响的发展中大国的姿态进入新世纪,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21世纪初,中国继续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依然是世界上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正在进行复兴大业的中华民族必须顺应新的历史潮流,把振兴中华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结合在一起,积极参与多元文化交流的实践,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良性发展与融合。冷战结束后,美国干了三件大事:解放科威

特、干预科索沃及报复阿富汗,成功巩固了其世界霸主的地位。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落后民族及下层平民以和平的经济战争来对抗西方领先的全球化潮流根本不可能,只能以暴力的恐怖行动来孤注一掷。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以及随后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军事打击对中东和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方与阿拉伯世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首当其冲,面临严峻考验。有杂志评论说:“在美国城市遭袭两个多月后,国际关系乃至整个国际新秩序变得同以前不一样了”。在此之后美国连续发动的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反恐战争,更让原有的冲突进一步升级。但对美国反恐的实质,有阿拉伯媒体指出:西方将某个行动谴责为恐怖主义,并不是因为该行动本身,而是因为它是阿拉伯人所为。“他是恐怖分子,因为他是阿拉伯人,他所进行的暴力活动,即便是合法的也是恐怖主义。”因此,美国的恐怖主义定义具有宗教和民族属性。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美国将阿拉伯世界的抵抗运动认定为恐怖主义,对于以色列对阿拉伯领土的占领、对平民的屠杀,则视而不见。 “9?11”恐怖袭击和之后的反恐斗争都使大家想到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他曾在1993年发表在美国《外交》杂志上的《文明冲突》一文中提到:“如果说19世纪的特点是美国的国内冲突,即南北战争,20世纪的特点是意识形态的冲突,那么21世纪的特点将是文明的冲突”。随后他在专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重建》中又进一步详细阐述了这一理论。亨廷顿的论点很有

战争与文明

战争与文明 作者:张蕾建筑学C141 摘要:历史的发展中,战争从未停止,即使到了高度文明的当代社会,我们也 躲不过战争。战争的存在深深的影响着文明的发展,正确的看待战争的利与弊是十分重要的。战争在毁灭的同时又传播着文明,推动社会进步,我们必须承认战争在人类文明史中的作用,一味的否定战争是不客观的,我们要做到正确的看待战争和文明的关系。 关键词:战争文明发展 自人类出现以来,战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和文明始终交错,既对人类 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催化和促进作用,又时刻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战争总 是给人类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但从战争的长远发展来看,战争又促进了文明社 会的发展,我们往往认为,有战争的地方就不会有文明,而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 对立存在的,我们都知道,只要有人类存在,便会有战争,而一个我们认为文明 的社会,一定是由很多人所组成,那文明社会的背后,一定经历了战争。 战争的存在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有人认为战争只是以暴治暴的 一种手段。执政者掌权的一种方式。战争的起源是因为文明和科技的不协调。现 在的科技发展到了一定高度,但是文明的高度没有跟上科技的脚步。失去了平衡。 就会有欲,无法达到共产和谐。而有些人认为是利大于弊,没有战争,哪来的人 类进步,诸多的发明,哪个不是率先运用到军事上,战争不只带来了死亡,还带 来了战俘,带来了流民,带来了劳动力,促进人口流动,只有强者才能更适应这 个世界,只有更好的文明才造就物质,一个文明的覆灭,必将有个更好的来替代, 战争本就是优胜劣汰。也只有战争,才能使人更加怀念和平。人类如果没有战 争,人类就会灭亡。 战争有什么作用?人类经过 1 万多年的进化,终于摆脱了部落与个人之间 频繁的互相残杀,人类的暴力死亡率即便在激烈动荡的20 世纪,也比在石器时 代下降了90%。而战争在这一过程中起了莫大的作用。尽管战争有着对立的建设 性与破坏性,但总体发展来看,战争还是呈建设性,而战争之所以在总体发展起 到好的一面,是因为战争的发生,人类创造,建设了更庞大的群落,更有力的统 治,这种统治更有力的维护和平,使得人类的生命得到更好的保障,一个社会的 中心便是处在这个体系中的人,当人类得到保障,那这个社会离文明与和平也便 不远了。 战争,推动社会进步,还是阻碍社会发展?在整个历史的发展中,古希腊是 西方历史的开源,古希腊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是世界文明发展的 一大里程碑,著名的希波战争让希腊人真正的看到了外面世界的文明发展,不甘 落后的希腊人在雅典和斯巴达城邦的带领下团结一致,最后打败了强大的波斯帝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及对人类文明国际关系的影响

由于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德意日法西斯为摆脱危机,转移国内人们的斗争视线,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收盘时转手的股票达到1300万股,创历史最高纪录。随之而来的是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银行的挤兑风潮,使美国经济陷入绝境,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这次大危机的爆发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历史根源。由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1929年美国贫困户家庭占到家庭总数的60%,这大大限制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而当时出现的投机狂热又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1928年8月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这场危机来势凶猛而且持续了五年时间,从美国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人们常常用“大萧条”“大危机”来形容这场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直接参战的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方面的代价。 法西斯国家本身在大战中也遭受重创。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通常分为轴心国的战略进攻与同盟国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与战略转折,以及同盟国的战略进攻与轴心国的战败三个阶段。 1939年9月至1942年夏秋,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先后在各自的战场上展开全面战略进攻,在遭到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抵抗后,其进攻锐势逐渐减弱,终于在苏德战场的斯大林格勒地区、非洲战场的阿拉曼地区和太平洋战场的中途岛海域到达战略进攻的终点。 在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折之前,各主要战场均有着各自的战略相持阶段。1942年11月前后,盟军在三个主要战场先后进行的斯林格勒会战、阿拉曼战役和瓜达卡拉尔岛战役,标志着大战战略转折的实现。 1944年,同盟国在欧亚战场先后转入全面战略进攻。欧洲战场方面,苏军率先在东线发动强大攻势,美英等国盟军随后在法国登陆,形成对德国的东西夹击。亚洲与太平洋战场方面,盟军通过岛屿登陆作战和海空作战对日军展开战略进攻。欧亚各国的抵抗运动和游击战争则配合着盟军的进攻,加快了民族解放的步伐。

Unit 6文明差异引发战争

文明差异引发战争 中东乱局下无解的宗教文化冲突 11月22号,加沙与以色列停火协议生效,经历了8天的激烈冲突告一段落。这次巴以冲突使原本紧张的中东局势又蒙上了一层阴影。文化差异再次刺激了军事冲突的爆发,中东和平进程的前景仍不容乐观。 巴以冲突有太多的历史根源,领土问题是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矛盾的主要原因,几次大规模的阿以战争皆因于此。其实,领土问题的背后,又有着根深蒂固的宗教文化冲突。《圣经》中关于耶和华把迦南地(现在的巴勒斯坦)应许给以色列的条文,使以色列人有了争夺领土的“法理依据”。以色列人结束流亡生活的唯一方式,就是从伊斯兰教势力手中夺回迦南地。耶路撒冷作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的“圣城”,东西方两种宗教势力在这里发生激烈冲突,“圣城”自然成为巴以争夺的焦点。此次巴以冲突,延续了半个世纪以来悬而未决的争斗,从宗教角度分析,只要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还在坚持自己的信仰,巴以和平进程就是一个无限循环未知数。 上世纪40年代,美国为自身利益帮助犹太人建立了以色列,这种不关乎宗教文明的干预实质上是在火上浇油。40年代之前,阿以同样存在领土矛盾,但是由于双方同处弱势,没有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美国插手以后,以色列综合实力得到极大提升,甚至能够以一己之力抗衡整个阿拉伯世界。到1982年为止,双方共爆发了5次中东战争,战争损失应以天文数字衡量,5次中东战争都以以色列的胜利而告终,但是阿拉伯世界仍然矛盾重重,领土问题乃至任何问题都没有解决。此次巴以冲突同样可悲,除了16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之外,双方在想要的领土问题上都无功而返。 从这个角度分析,我们可以下这样一个结论,战争已经难以解决21世纪的问题。美国发动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都以美国胜利告终,但是以掌握中东为目的美国并没有从中获得预期的战略利益和滚滚而来的石油。即便是伊、阿双国的“傀儡政府”,也没有死心塌地地为美国服务,其中原因必定包括宗教文化差异,缺乏文化认同感的两个国家,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成美国与加拿大那样的亲密伙伴关系。 当今世界,东西文化的碰撞无处不在,世界信息化、全球化的特征又把这种冲突无限放大。有学者提出“东方的儒家文明是否会深刻烙印在21世纪”的问题,其中包含用东方文化影响甚至是控制西方文明的用意。综上分析,在宗教这种强势信仰面前,以及当前的经济、经济和军事发展阶段,中庸的东方儒家文明很难轻易“击倒”对方,东方儒家文明能够影响的,也仅仅是国与国之间的某些外交势态。 欢迎大家就巴以冲突的文化宗教差异因素以及儒家文明的未来和文明的冲突融合进行讨论。

说说对文化与战争二者关系的认识

说说对文化与战争二者关系的认识 一、战争规模随着文化的发展而演升 战争规模的演升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文化是激发战斗精神的最强号令,战斗精神所防卫的对象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变化。从战争的演变看,战争起先是为了团体奋战。这个团体是具体的,分子之问彼此认识,而且,这个团体是由爱情与友谊的联系集聚起来的。随着社会单位的扩大,同为分子所遵从的社会标准和仪式成为凝聚团体的主要表征。经过巴甫洛夫的条件化历程以及一些不可逆的烙印,这些非常抽象的价值在每个人的文化里,都取代了团体防卫举动里最原始、最具体的对象。这种传统的条件化替代对象,对战斗性热心的功能将有关键的影响。一方面,对象本身的抽象性质使得它又显明的残忍性,而变得绝对的危险。另一方面,它使得战斗性热心在为真正的道德价值效劳的时候,能够得到支援。假如没有战斗性热心专注的奉献,战争不可能长久持续,其破坏力也不会趋于极致。共同的文化价值凝聚起来的军队战斗力显然大于同等数量的一群乌合之众。因此,历史上能征善战的军队往往是由共同的文化价值维系的军队,并且深信自己的文化优于它的对手。 二、军事技术是文化最有力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承认,军事技术是衡量军队发展水平的标尺,先进武器战胜落后武器、工业社会的热兵器战胜古典农业社会的冷兵器是历史规律。“总之,手枪战胜利剑,即使最幼稚的公理论者在这里都应当明了。”英国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则指出:“人的物质设备,举凡器物,房屋,船只,工具,以及武器,都是文化中最易明白,最易捉摸的一方面。它们决定了文化的水准,决定了工作的效率。在一切关于民族‘优劣’的争执中,最后的断语就在武器,它是最后的一着。”由此可以看到,作为物资设备的武器乃是文化的一个方面,而且(工程科技论文发表---论文发表向导网江编辑加扣二三三五一六二五九七)扮演着解决争执的仲裁人角色。“任何帝国、任何文明、任何民族或者任何宗教的崛起,莫不以这种‘打打杀杀的事情’上取得优势为先决条件。通常,最成功的思想、宗教、民族、文明和帝国,都不过是设法获得了更多的大炮,然后利用大炮将其余的对手压制了下去。”这与毛泽东把原子弹视为决定命之运武器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虽然技术并不是战争中取胜的根本因素,但战争中始终充满着军事技术的较量却是不争的事实。l9世纪中叶以来,拥有先进武器装备的一方在战场上的损失和它的对手相比很不对称。在1886年普奥战争的7场主要战役中,装备有后装击针枪的普军给奥军以重创,奥军的伤亡比普军高达3—8倍。在殖民战争中,由于武器装备的差距更大,即使是最庞大的、最勇敢的本土军队也会被帝国主义军队以相对较小的代价所击败。最为典型的就是,在1898年恩图曼战役中,赫伯特·基切纳少将指挥

对战争与和平的哲学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99006312.html, 对战争与和平的哲学思考 作者:李大光李学军 来源:《人民论坛》2013年第04期 有必要对“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一点哲学思考,厘清两者之间的辩证转换关系,以免一旦真的要面对战争时,手忙脚乱、惊慌失措、进退失据 近年来,日本全然不顾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钓鱼岛争端”的善意,在美国的唆使、纵容下,一意孤行,蓄意要霸占中国钓鱼岛的领土主权,甚至叫嚣不惜动武。鉴于双方都坚持“绝不妥协”的高调,似乎已经陷入“谁都输不起”的困境,有关中日之间的战争论调又出现在一些媒体的言论中。有鉴于此,有必要对“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一点哲学思考,厘清两者之间的辩证转换关系,以免一旦真的要面对战争时,手忙脚乱、惊慌失措、进退失据。 平时只有做好战争准备,才可以遏制战争 和平与战争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两个基本形态,任何夸大其中之一都易对国家与国民带来灾难,必须对其认真分析和把握。今天面对令人堪忧的周边海洋形势,必须加强中国海军力量建设,发展强大的人民海军,营造威慑之势,以达“不战而屈人之兵”目的。同时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把握解决海洋争端特别是钓鱼岛争端的主动权,要用和谈与武力的两手对付强盗的侵权行为,最大限度地争取以和谈的方式解决岛礁及其海域争端,不排除必要时用武力维护被占岛礁及其海域权益。 和平是人类在动物世界吃足原始野蛮、血腥残酷的争斗苦头,又尝到分工合作甜头后,一种出自内心良知的潜意识选择,是一种真正的文明追求。战争是手段,“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按“丛林法则”获取对抗的最大利益。这种用“以力服人”的最终手段,迫 使战败者被迫接受自认为“以理服人”的方式,逐渐养成“文明”的习惯。不过最不幸的是,战争作为一种手段,往往会被一部分国家以“争取世界和平的目的”为幌子,来发动名目繁多的战争,更因为尝到甜头而乐此不疲。以至于已经把“发动战争”当成了自己的“看家本领”。不但始终维持着独一无二的军事实力,而且更以各种“莫须有”的借口发动战争。除了可以对全世界进行威慑,甚至“敲诈勒索”外,更藉此来训练自己士兵的实战经验和能力,以便最后靠战争手段来称霸全球,并按自己的天性意愿一统天下。 我党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主席首先运用对立统一法则,对战争与和平这两种社会现象的一般关系给予了正确揭示。1957年,毛泽东在阅苏联编写的《简明哲学辞典》一书时,针对书 中提出的战争与和平这两种社会现象不能是同一的,而是根本对立的和互相排斥的这一观点,指出这种说法是根本错误的。因为它割裂了这两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否定了相互转化的可能,而这种转化却是客观存在的。毛泽东认为,战争与和平之间存在着同一性,这种同一性表现在它们都具有政治性。“和平时期的斗争是政治,战争也是政治,但用的是特殊手段。战争与和平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联结,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1958年,毛泽东指出:“战争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