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水经注》:不以南北为鸿沟“集六朝地志之大成”尽自然之趣《洛阳伽蓝记》:学术与文学上的个性故都伽蓝的双重象征性整饬与散行兼美的文风

南朝和北朝在分裂的状态下文学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差异。从总体上看,南方文坛标新立异,北方文坛受其笼罩。使北方文坛地位大为改观的,除了一些由南入北的作家如庾信、王褒外,《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所代表的北方本土作家的文学业绩,贡献甚大。

郦道元的《水经注》约成书于北魏延昌、正光间(512~525)。虽然生于南北分裂的时代,一生未能亲履南方之地,但作者潜心撰著此书,寓有希望祖国大一统的理念。书中不以南北为鸿沟,还表现出对东晋以后南方地志的广泛参考和吸取,竟以北人的身份而成为这方面的一个集大成者,在文化史与文学史上都是卓绝不凡的。

清陈运熔指出:“郦注精博,集六朝地志之大成。”(《〈荆州记〉序》)从著述源流看,晋宋地志中的山水描写与语言风格是《水经注》的先导。东晋袁山松的《宜都山川记》,被郦氏引用达八次之多,在《水经注》卷三十四中所引述的记西陵峡的一段如下: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萧,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由于作者与山水互为“知己”,因而能对“山水之美”作亲切生动的描述。“知己”说对于“山水之美”作为审美对象的确立,意义重大。晋宋地志中优美的山水散文片段往往随物赋形,令人有亲临其境之感。

郦道元深受北方山水之美的陶冶,如描写巨马水流经自己的家乡:

巨马水又东,郦亭沟水注之,水上承督亢沟水于逎县东,东南流,历紫渊东。余六世祖乐浪府君,自涿之先贤乡爰宅其阴。西带巨川,东翼兹水,枝流津通,缠络墟圃,匪直田园之赡可怀,信为游神之胜处也。(卷十二)

又如写早年随其父旅居过的青州临朐:巨洋水自朱虚北入临朐县,熏冶泉水注之。水出西溪,飞泉侧濑于穷坎之下。泉溪之上,源麓之侧,有一祠,……水色澄明而清泠特异,渊无潜石,浅镂沙文,中有古坛,参差相对,后人微加功饰,以为嬉游之处。南北邃岸凌空,疏木交合。先公以太和中作镇海岱,余总角之年,侍节东州。至若炎夏火流,闲居倦想,提琴命友,嬉娱永日,桂笋寻波,轻林委浪,琴歌既洽,欢情亦畅,是焉栖寄,实可凭衿。(卷二十六)

他从山水之美中得到“畅清”、“游神”的体验,说明他的心灵与自然之趣相通。《水经注》中关于江南水道风景的描摹,文学意味更为浓郁,如《江水注》中的一段: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俊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卷三十四)不过,这段文字取自(刘宋)盛弘之《荆州记》(见《艺文类聚》卷七、《太平御览》卷五十三),并非出自郦道元之手。明末张岱在其《跋〈寓山注〉二则》其二指出:“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琅嬛文集》卷五)晋宋地志作为山水散文的胚胎,在南朝并没有引发出文学上惊人的成就,却在北方的郦道元那里得到总结和发展。《水经注》清朗疏朴的文风,对于唐以后古文家的游记文影响极大。

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一书,也是北朝文坛上的旷世杰作。

佛教传入中土以后,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日渐深远。从四世纪以来,都会州郡尤其是人文

荟萃的京城的佛寺建筑及相关活动,已有文字记载。《洛阳伽蓝记》一书尽管不乏前导,实际上却因为其富于创意和个人才情,而成为现存文史典籍中寺塔记的典范之作。它所达到的高度、享有的声誉,后继的若干同类撰述都难企及。杨衒之对此书也视为名山事业,正如自序所述:“京城表里,凡有一千馀寺,今日寥廓,钟声罕闻,恐后世无传,故撰斯记。”他要凭手中的笔,使一代名都伽蓝的风采与故事传之久远。此书在结构上采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书合本子注之体,即正文与子注相配的方式,把博洽的内容组织得有条不紊。此书并非奉敕而撰,而是出于个人内心的沧桑之感、兴亡之念,因而笔端或隐或显地带着感情。作者在自序中追叙北魏极盛时代的洛阳佛寺道:

于是招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摹山中之影;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岂直木衣绨绣,土被朱紫而已哉!

及至东魏孝静帝武定五年(547),时值北魏分裂为东西二魏,洛阳不复为京城已13年。作者因行役重览洛阳,眼前的景象则是: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游儿牧竖,踯躅于九逵;农夫耕老,艺黍于双阙。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

作者在这里流露出浓烈的北魏旧臣的意识。故都伽蓝不仅是北魏佛教隆盛的象征,而且是北魏国运的象征。经历了巨大历史变故的作者在“重览洛阳”之际,立志要让消逝了的梵钟之声在文字中遗响后世,字里行间人以抑制地流露出恍若隔世的悲怀,这构成了全书的情感主旋律。即以对胡太后营建的最为壮观的永宁寺为例,作者一方面流露出对最高统治者“营建过度”的不满;另一方面,借西域僧人对永宁寺塔的赞美,流露出对北魏全盛时的国力与中原文化的自豪之情:

时有西域沙门菩提达摩者,波斯国胡人也。起自荒裔,来游中土,见金盘炫目,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歌咏赞叹,实是神功。自云:年一百五十岁,历涉诸国,靡不周遍,而此寺精丽,阎浮所无也,极佛境界,亦未有此。口唱南无,合掌连日。

全书另有两处述及“极佛境界”或“佛国”,语气看似客观,其实都蕴含着同样的自豪感。一为卷三景明寺条记佛教行像活动的盛大,“时有西域沙门见此,唱言佛国”;一为卷五所录《宋云行纪》中乌场国王问宋云曰:“彼国出圣人否?”宋云具说周孔庄老之德,次序蓬莱山上银阙金堂等,乌场国王感叹道:“若如卿言,即是佛国,我当命终,愿生彼国。”作者对故都“寺观灰烬,庙塔丘墟”的伤怀,与对北魏人间“佛国”般的繁盛的追念,是交织在一起的。永宁寺的毁灭也是极为扣人心弦的,它还成为王朝消亡的佛教灵征:永熙三年二月,浮图为火所烧。……火初从第八级中平旦大发,当时雷雨晦冥,杂下霰雪,百姓道俗,咸来观火,悲哀之声,振动京邑。时有三比丘赴火而死。火经三月不灭。有火入地寻柱,周年犹有烟气。其年五月中,有人从东莱郡来,云:见浮图于海中,光明照耀,俨然如新,海上之民,咸皆见之。俄然雾起,浮图遂隐。至七月中,平阳王为侍中斛斯椿所使,奔于长安。十月而京师迁邺。

无论是现实人事或怪异的内容,作者都能栩栩如生地加以刻划,善于寄寓褒贬之意。如卷四《开善寺》条叙及王子坊时,对北魏皇族间的豪侈与贪欲揭露无遗。河间王元琛以富豪自骄骄人,甚至说“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而贪敛无厌的章武王元融,因妒羡元琛之富而“还家卧三日不起”。当胡太后赐百官任意取绢时,“朝臣莫不称力而去,唯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朝贵服其清廉”。再如卷二《龙华寺》条提到逃归北魏的南人萧综与寿阳公主之事:两人初婚时,“公主容色美丽,综甚敬之,与公主语,常自称下官。……及京师倾覆,综弃州北走。时尔朱世隆专权,遣取公主至洛阳,世隆逼之,公主骂曰:‘胡狗,敢辱天王女乎!’世隆怒,遂缢杀之”。在不动声色之中,讥刺萧综为贪生之辈,而对公主的刚烈寄予褒意。

作者在语言表达上善于使用整齐的句法,主要为四言,有时也适度利用四六骈句,同时又能发挥散句的长处,节奏感与自由韵律得以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了典丽而清拔的风格。值得一提的是,他善于吸取辞赋作品尤其是京都大赋状物写景的经验,如卷三高阳王寺条描写高阳王元雍的府宅:“白壁丹楹,窈窕连亘,飞檐反宇,轇轕周通。”这里的“飞檐反宇”一

语将静止的建筑作动态的形容,为直接采纳张衡《西京赋》“反宇业业,飞檐献献”之

语而来。可见作者对前代京都大赋,由于其所表现主要是帝室皇居的空间之美,与本书有某种一致性,必有钻味。当他正面记叙某一贵族豪侈生活或某项京城盛典之际,笔端似有意带上了汉大赋式的气韵,这对传递出特定对象夸饰的本质,无疑是相得的。《四库提要》以“秾丽秀逸”四字品评此书的行文之美,从全书看,作者擅长整饬的四言句法,应是其中最为“秾丽”之处。

最新 《洛阳伽蓝记》蕴含的小说特色-精品

《洛阳伽蓝记》蕴含的小说特色 《洛阳伽蓝记》的轶闻传说类小说直接记叙某人某事,叙事曲折生动,记人时形象具体,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相关,供大家阅读查看。 《洛阳伽蓝记》是北朝时期东魏抚军府司马杨街之所作的一本书,全书五卷,精确地记载了北魏洛阳城内外着名的寺院景观,且详细地记录了寺院周围的都邑建制、市井里坊、民情风俗、历史掌故以及奇闻异事等。 历代对于此书的性质归属上众说纷纭。 一部分人将其归为佛教典籍类,最早的是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卷九),此后,唐释道宣《大唐内典录》、《广弘明集》等佛教目录加以收录。亦有将此书归于地理志类。自《隋书·经籍志》将《洛阳伽蓝记》着录于史部地理类之后,大多人依循此例。如:后晋刘'r}J等将其分入《旧唐书·经籍志·乙部史录地理类》;宋代尤裹W初堂书目·地理类》、兄公武《郡斋读书志二下·地理类》、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地理类》;元代脱脱《宋史·艺文志·史类地理类》、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史部地理类》;明代杨士奇《文渊阁书目·古今书志》等等。 然而由于它的特殊体例,在以记录伽蓝为中心,以各种历史传闻、民间轶事为辐射的架构下,点缀于其中的小说部分的描写又熠熠生辉。范祥雍在《洛阳伽蓝记校注序》中更是提出了锄口蓝记》的小说价值,他说:“现在不妨把它作为游记小说来读,作为特写或报告来读。……固然这一部书可以作为整个的一篇游记小说来读,同时我们必须知道在这一大篇小说之中还含有无数杂事短书的小说。……宋代修纂的小说类书《太平广记》移录了不少则,这且不必引来作例。最重要的是在它继承了这一类小说发展到唐宋传奇小说的中间的一段,‘自完成了这一时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如果不读《洛阳伽蓝记》,很难了解中国小说史何以会由魏晋《搜神》、}C怪》、《世说新语》一类的小说忽然跃进到唐宋传奇一类的小说?;D7(roa-i9)范祥雍提出了锄口蓝记》的小说价值,并指出锄口蓝记》的承上启下的小说史地位。而后韩国学者成润淑《<洛阳伽蓝记>的小说研究》回在范祥雍研究的基础上对锄口蓝记》的小说史价值作了专题研究,认为锄口蓝记》己符合小说演进中的各种特质,不论从题材上还是从艺术手法,都己成为介乎六朝残丛小语与唐传奇之间的过渡形态。周建江《<洛阳伽蓝记>的小说史地位》固也顺此思路阐发其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由于《洛阳伽蓝记》对民间里坊内所发生的传说之事也有大量记录,这两类内容都是对人对事的记录,所以可以统称为轶闻传说类。另一类较为显而易见,《洛阳伽蓝记》中佛事奇迹、神怪故事、民间风俗异闻如珍珠散落于文中,构成神怪传说类。所以,在对《洛阳伽蓝记》的小说部分材料进行统计时,本文从两部分进行分类:一为轶闻传说类,一为神怪传说类。本文着眼于《洛阳伽蓝记》中具有小说特色的叙事部分,对小说部分内容进行筛选与整理,还原出其蕴含的小说特色,以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它所具有的小说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2017年10月真题及答案

2017.10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以下中国古代神话中,属于描写自然灾害神话的是A A.夸父逐日 B.女蜗造人C.盘古开天辟地 D.黄帝蚩尤之战 2.《周南·关雎》属于B A.史诗B.婚恋诗C.农事诗 D.政治讽喻诗3.先秦以“笔法”、“微言大义”著称于世的史书是C A.《尚书》 B.《国语》C.《春秋》 D.《战国策》4.《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是D A.素朴质实 B.奇幻飘逸C.冷峻峭拔D.雄辩淋漓5.中国古代篇幅最长的抒情诗是A A.《离骚》 B.《九辩》C.《悲愤诗》 D.《长恨歌》6.以下作品属于宋玉的是B A.《九歌》B.《九辩》C.《天问》 D.《九章》7.贾谊《过秦论》的创作特色是A A.铺排渲染 B.质直平实C.诙谐幽默 D.含蓄委婉8.董仲舒政论散文的写作特点是A A.引经据典 B.浅切通俗C.纵横排宕 D.富于激情9.《越绝书》的作者是C A.马续 B.班昭 C.袁康 D.赵晔 10.扬雄《河东赋》对大赋题材创作的拓展是C A.写都邑 B.写物产 C.写祭祀 D.写田猎11.张衡《归田赋》的艺术表现特点是C A.鸿篇巨制 B.主客问答C.形制短小 D.正言曲说12.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A A.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B.悲与亲友别,气结不能言 C.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D.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13.汉乐府《陌上桑》一诗是B A.山水诗B.婚恋诗 C.思乡诗 D.农事诗 14.汉乐府《战城南》艺术特色是 B A.通篇使用比兴 B.在叙述和描写中抒情 C.着意于人物的刻画 D.变为以五言为主的句式 15.曹操诗歌的艺术风格是C A.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B.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C.吉直悲凉、慷慨沉雄 D.华丽绮焕、浑厚雄健 16.曹操的次子是A A.曹丕 B.曹植 C.曹瞒 D.曹冲 17.建安七子中诗、赋最佳者是A A.王粲 B.刘桢 C.徐干 D.陈琳 18.太康诗人中悼亡诗赋写得最好的 作家是C A.张华 B.陆机 C.潘岳 D.傅玄 19.兰亭诗人生活的历史时期是D A.建安 B.正始 C.西晋D.东晋 20.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的任职是A A.彭泽令 B.江州祭酒 C.镇军参军 D.主簿 21.北魏文学成就最高者是B A.陶渊明B.温子升 C.邢劭 D.魏收 22.庾信在南朝的赋作主要特点是D A.典丽清拔 B.高亢悲凉 C.质朴无文D.绮丽柔靡 23.历史散文《洛阳伽蓝记》的作者 是B A.郦道元B.杨街之 C.左思 D.陆机 24.以下属于志怪小说的是B A.《西京杂记》B.《续齐谐记》 C.《笑林》 D.《郭子》 25.隋代聚集在炀帝身边的南朝文士 的诗风特点是C A.重气质 B.重骨力 C.重文采 D.重思理 26.陈子昂《感遇》诗的特点是C A.采丽竞繁 B.兴象玲珑 C.复归风雅 D.讲究格律 27.张若虚所属的作家群体是C A.初唐四杰 B.文章四友 C.吴中四士 D.大历十才子 28.自居易将自己的诗作分为四类, 其中《长恨歌》属于C A.讽谕诗 B.闲适诗 C.感伤诗 D.杂律诗 29.冯延巳词的基本风格是D A.秾艳香软 B.清丽疏放 C.婉丽绮靡D.雅丽深婉 30.陆龟蒙的《野庙碑》属于B A.山水游记B.讽刺小品 C.变文 D.俗讲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 31.《战国策》的文学特色有ABCDE A.铺张辩丽 B.夸饰恣肆 C.引譬设喻 D.善用寓言 E.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2.下列关于五言诗兴起和成熟的说 法中,正确的有ADE A.五言诗的形成,经过了长时期的 酝酿 B.《文选》中的“苏李诗”,是五言 诗形成的标志 C.《诗经》中少数的五言句,是五言 诗的起源 D.东汉前期的文人五言诗,是五言 诗形成的标志 E.张衡和秦嘉诗,是文人五言诗渐 趋成熟的标志 33.陶渊明今存辞赋有BCE A.《自祭文》B.《归去来兮辞》 C.《感士不遇赋》D.《桃花源记》 E.《闲情赋》 34.韩愈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有ABC A.文以明道 B.唯陈言之务去 C.不平则鸣 D.用事绵密 E.声律严整 35.唐代传奇在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有 ABCE A.善于描写人物性格 B.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C.语言华实相扶,凝炼传神 D.讲唱结合 E.插入诗歌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

练习一 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得部首: 丹(丶部) 之(丿部) 亚(二部) 常(巾部) 卍(十部) 受(又部) 严(口部) 隣(邑部) 巡(巛部) 希(巾部) 幽(幺部) 胡(肉部) 怡(心部) 攻(攴部) 书(曰部) 民(氏部) 煎(火部) 者(老部) 茁(艸部) 贰(贝部) 郊(邑部) 望(月部) 平(干部) 术(行部) 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与《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就是否一致?“行窳”得“行”读什么音? “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就是一致得。《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得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行窳”得“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得虚词在句中得意义: 1.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曾,副词,乃、竟。 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水经注?巫山、巫峡》) 或,无定代词,有得。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巫山、巫峡》) 自,假设连词,苟、如果。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就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就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就是古人对汉字得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得理论总结。 象形得主要特点就是字形像它所表达得事物之形,就是以简单得线条把事物得轮廓或具有特征得部分描画出来。如:目、舟、鸟、手、网。 指事得主要特点就是用记号指出事物得特点。如:亦、寸、本、刃、上。 会意得主要特点就是组合两个以上得形体来表示一个新得意义。如:从、北、莫、休、明。形声得主要特点就是由意符(也叫形符)与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如:吐、忙、胡、破、故。 关于转注,学术界瞧法还不一致。一般认为,它得主要特点就是字形同部,字义同源。如:考与老,呻与吟,讽与诵,空与窍,谀与谄,忧与愁等。它不就是一种造字方法,而就是一种释义条例。 假借得主要特点就是有词无字,借用音同或音近得字来表示。如:“然”就是“燃”得古字,本义就是燃烧,后假借为代词“然”;“新”就是“薪”得古字,本义就是砍柴,后假借为新旧之“新”;“莫”就是“暮”得古字,后假借为无定代词; “其”就是“箕”得古字,本义就是簸箕,后假借为代词;“而”本义就是胡须,后假借为连词。 五什么就是词得本义与引申义?了解词得本义与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得本义?所谓词得本义,就就是词得本来意义。由于汉语历史久远,我们所说得本义只能就是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证明得本义。所谓引申义,就就是从本义发展、演化出来得意义,它就是造成一词多义得根本原因。 了解词得本义与引申义得重要意义就是:其一,可以辨析古今词义得异同,精确地掌握词义。其二,可了解词义演变得不同情况及其规律,提高阅读古文得能力。其三,可详知一个词意义得古今演变情况,明白它为什么有这样得意义。其四,可以了解字形与意义、古义与今义得联系,理性地掌握词得意义。

金谷园杜牧阅读答案

金谷园杜牧阅读答案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牧《金谷园》句句写景,层层深入,景中有人,景中寓情。写景意味隽永,抒情凄切哀婉。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①坠楼人:石祟爱妾绿珠,美而艳,后投于楼下而死。 (1)这首诗主旨是什么?(3分) (2)请分析本诗后两句景情关系。(4分) 参考答案 (1)这是一首怀古抒怀诗,作者由金谷园眼前景而想起昔日象,两相比照,抒发了作者对人世变迁无限感慨。(三处画线各1分) (2)后两句即景生情,情景交融。(1分)春日鸟鸣,本为赏心乐事,但此时正值日暮,又荒园当前,春风也略带凉意;(1分)此际身处园中诗人耳际眼前,啼鸟犹有哀怨语,零花也诉坠楼恨,风物染悲恻,沧桑入暮景,如此则人世今昔之感便已淋漓于景中。(2分) 拓展阅读:杜牧《金谷园》赏析 金谷园⑴ 繁华事散逐香尘⑵,

流水无情草自春⑶。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坠楼人⑷。 【注释】 ⑴金谷园:金谷本地名,在河南洛阳市西北,西晋卫尉石崇筑园于此,园极奢丽。 ⑵香尘:沉香之末。石崇为教练家中舞妓步法,以沉香屑铺象牙床上,使她们践踏,无迹者赐以珍珠。 ⑶流水无情:流水一去不回,毫无情意。多用以比喻事物发展不依人意志为转移。流水,指金谷水。《水经注·谷水注》:“谷水又东,左会金谷水,水出自太白原,东南流历金谷,谓之金水。东南流,经晋卫尉卿石崇之故居也。” ⑷坠楼人:谓石崇爱妾绿珠。绿珠(?-300 ),石崇家歌妓,善吹笛。时赵王司马伦杀贾后,自称相国,专擅朝政,石崇与潘岳等谋劝淮南王司马允、齐王司马冏倚靠司马伦,谋未发。司马伦有嬖臣孙秀,家世寒微,与司马冏结仇,得司马伦赏识后,又向石崇求绿珠,石崇不许。此时力劝司马伦杀石崇,母兄妻子十五人皆死。甲士到门逮捕石崇,石崇对绿珠说:“我今为尔得罪。”绿珠边泣边说:“当效死于官前。”因自坠于楼下而死。事见《晋书·石崇传》及《世说新语·仇隙篇》。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卷一:“昭仪寺有池,······后隐士赵逸云:‘此地是晋侍中石崇家池,池南有绿珠楼。’” 【白话译文】

杨衔之洛阳伽蓝记阅读答案附译文

杨衔之《洛阳伽蓝记》阅读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建义元年,太原王尔朱荣总士马于此寺。荣字天宝,北地秀容人也。世为第一领民酋长,博陵郡公。部落八千余家。家有马数万匹,富等天府。 武泰元年二月中,帝崩无子,立临洮王世子钊以绍大业,年三岁。太后贪秉朝政,故以立之。荣谓并州刺史元天穆曰:“皇帝晏驾,春秋十九,海内士庶,犹曰幼君。况今奉未言之儿,以临天下,而望升平,其可得乎?吾世荷国恩,不能坐看成败,今欲以铁马五千,赴哀山陵,兼问侍臣帝崩之由,君竟谓何如?”穆曰:“明公世跨并、肆,雄才杰出,部落之民,控弦一万。若能行废立之事,伊、霍复见于今日。”荣即共穆结异姓兄弟。穆年大,荣兄事之。荣为盟主,穆亦拜荣。于是密议长君诸王之中,不知谁应当璧。遂于晋阳,人各铸像不成。唯长乐王子攸像光相具足,端严特妙。是以荣意在长乐。遣苍头王丰入洛,约以为主。长乐即许之,共克期契。荣三军皓素,扬旌南出。 太后闻荣举兵,召王公议之。时胡氏专宠,皇宗怨望,入议者莫肯致言。唯黄门侍郎徐纥曰:“尔朱荣马邑小胡,人才凡鄙,不度德量力,长戟指阙,所谓穷辙拒轮,积薪候燎!今宿卫文武足得一战,但守河桥,观其意趣。荣悬军千里,兵老师弊,以逸待劳,破之必矣。”后然纥言。即遣都督李神轨、郑季明等领众五千镇河桥。 四月十一日,荣过河内,至高头驿。长乐王从雷陂北渡,赴荣军所。神轨、季明等见长乐王往,遂开门降。十二日,荣军于芒山之北,河阴之野。十三日,召百官赴驾,至者尽诛之。王公卿士及诸朝臣死者二千余人。十四日,车驾入城,大赦天下,改号为建义元年,是为庄帝。 于时新经大兵,人物歼尽,流迸之徒,惊骇未出。庄帝肇升太极,解网垂仁,唯散骑常侍山伟一人拜恩南阙。二十日,洛中草草,犹自不安。死生相怨,人怀异虑。贵室豪家,并宅竞窜;贫夫贱士,襁负争逃。于是出诏,滥死者,普加褒赠。三品以上,赠三公;五品以上,赠令仆;七品以上,赠州牧;白民,赠.郡镇。于是稍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临天下临:统治

《骑马》阅读附答案

《骑马》阅读附答案 骑马 王了一 ①大家都知道,古代的英雄是怎样爱他们所骑的马。楚霸王的乌骓和虞姬并重,或者可说比虞姬更为重要,因为等到“骓不逝”的时候,虞姬只能陪着他徒唤“奈何”。名将有了良马,然后相得益彰。直到现代,我还觉得一位军长骑上马就格外显得威风凛凛。那种“逸势凌蛟虬”的神气决不是任何机械所能代替。 ②还会联想到西洋古代的“骑士”。只有那种任侠仗义扶弱锄强的人,才不辱没了名马。依照传说,中古时代只有“骑士”能有骑马的权利,而“骑士”又都是忠勇的人。不管它是不是事实,只这忠勇和马的搭配就够有趣的。咱们可以说,马就是忠勇的象征。 ③文人的骑马,一般说起来,却是最可鄙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我们读到这一类的诗句的时候,眼睛里活现出戏台上状元游街的景象:一个弱不禁风的瘦书生拿着鞭子像挥扇般地摇了又摇。这和骏马的神态形成一种极端的矛盾。马者,怒也,武也。多数书生非但不能武,连怒也不过五分钟,如果他们要骑马的话,最好择一些“驾骀”给他们骑。不过,这也不可一概而论。像陆放翁的骑马也就不凡。“射雉西郊常命中”,这种畋猎的英姿并不亚于冲锋陷阵。也许因为他是帅府的参议,所以能有“上马杀敌,下马作露布”的豪情。必须是他这种人,才够得上说:“中原北望气如山。” ④女子骑马自然别有风韵;然而骅骝毕竟是配英雄的,不是配美人的。除非是美人而兼英雄!抗战以后,女同胞当中产生了不少的阿马孙英雄,她们非但有马革裹尸的志气,而且有跃马檀溪的胆量。她们和白云观外的嬉春女士相差得实在太远了。 ⑤《封神榜》里的神仙有骑狮子的,有骑虎的,有骑鹿的,有骑仙鹤的,依我猜想,都不如骑马的英雄气概。当我骑马的时候,非但不喜欢按辔徐行,而且不爱它那种赛跑式的步伐。我喜欢它飞:我爱它如天马行空;我爱它如风驰电掣。我们的土话把马的小跑叫做“小滚”,马的大跑叫做“大滚”。“小滚”只觉得颠簸不堪;“大滚”的时候,就大大不同了。马似流星人似箭,你只觉得身轻如叶,飘飘欲仙,并不像一匹马载着你在走路,只像一只神鹰载着你在凌空!只有这样,你才尝得到骑马的乐趣。“小滚”的结果,会使你头昏脑涨;“大滚”的结果,会使你忘却疲劳——纵然疲劳了,也包管你夜里睡得安稳。会骑马的人不喜欢“小滚”而喜欢“大滚”,正像喝酒的人不喜欢淡酒而喜欢白兰地。不看见那些能喝一瓶白兰地的人只喝四两“时酒”就叫头疼吗? ⑥我十四岁就学骑马。虽然栽了不少的筋头,但是那种飞行的乐趣,至今犹萦梦寐。这二十年来,总没有痛痛快快地骑它一次,不免有髀肉复生之感。我自信盛年虽逝,豪气未销。等到黄龙既捣,白堕①能赊的时节,定当甘冒燕市之尘,一试春郊之马! 一九四二年冬 (有删改) 注:①白堕,人名,《洛阳伽蓝记·法云寺》中记:“河东人刘白堕,善能酿酒。”后用作美酒的别称。

洛阳伽蓝记阅读答案

洛阳伽蓝记阅读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以下是洛阳伽蓝记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 题。建义元年,太原王尔朱荣总士马于此寺。荣字天宝,北地秀容人也。世为第一领民酋长,博陵郡公。部落八千余家。家有马数万匹,富等天府。 武泰元年二月中,帝崩无子,立临洮王世子钊以绍大业,年三岁。太后贪秉朝政,故以立之。荣谓并州刺史元天穆曰:皇帝晏驾,春秋十九,海内士庶,犹曰幼君。况今奉未言之儿,以临天下,而望升平,其可得乎?吾世荷国恩,不能坐看成败,今欲以铁马五千,赴哀山陵,兼问侍臣帝崩之由,君竟谓何如?穆曰:明公世跨并、肆,雄才杰出,部落之民,控弦一万。若能行废立之事,伊、霍复见于今日。荣即共穆结异姓兄弟。穆年大,荣兄事之。荣为盟主,穆亦拜荣。于是密议长君诸王之中,不知谁应当璧。遂于晋阳,人各铸像不成。唯长乐王子攸像光相具足,端严特妙。是以荣意在长乐。遣苍头王丰入洛,约以为主。长乐即许之,共克期契。荣三军皓素,扬旌南出。 太后闻荣举兵,召王公议之。时胡氏专宠,皇宗怨望,入议者莫肯致言。唯黄门侍郎徐纥曰:尔朱荣马邑小胡,人才凡鄙,不度德量力,长戟指阙,所谓穷辙拒轮,积薪候燎!今宿卫文武足得一战,但守河桥,观其意趣。荣悬军千里,兵老师弊,以逸待劳,破之必矣。后然纥言。即遣都督李神轨、郑季明等领众五千镇河桥。

四月十一日,荣过河内,至高头驿。长乐王从雷陂北渡,赴荣军所。神轨、季明等见长乐王往,遂开门降。十二日,荣军于芒山之北,河阴之野。十三日,召百官赴驾,至者尽诛之。王公卿士及诸朝臣死者二千余人。十四日,车驾入城,大赦天下,改号为建义元年,是为庄帝。 于时新经大兵,人物歼尽,流迸之徒,惊骇未出。庄帝肇升太极,解网垂仁,唯散骑常侍山伟一人拜恩南阙。二十日,洛中草草,犹自不安。死生相怨,人怀异虑。贵室豪家,并宅竞窜;贫夫贱士,襁负争逃。于是出诏,滥死者,普加褒赠。三品以上,赠三公;五品以上,赠令仆;七品以上,赠州牧;白民,赠郡镇。于是稍安。 (选自杨衔之《洛阳伽蓝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临天下临:统治 B .荣兄事之兄:哥哥 C .皇宗怨望望:怨恨 D .庄帝肇升太极肇:开始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 太原王尔朱荣总士马于此寺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 .① 太后贪秉朝政,故以立之 ② 顷之,烟炎张天 C .① 其可得乎 ② 其皆出于此乎

《古一》考试卷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一)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诗经》中国风的篇数是()。 ①一百六十篇②三百零五篇③一百零五篇④四十篇 2、《谷风》中开头写的“习习谷风,以阴以雨”是() ①赋②比③兴 3、我国历来将“风”、“骚”并称,这里指我国古代的优秀诗歌作品是() ①屈原和宋玉的作品②原始歌谣和原始神话③《诗经》和《楚辞》 4、处于辞赋最兴盛时代其代表作在汉赋发展史上确立了一个“劝百讽一”的赋颂传统是() ①贾谊②枚乘③司马相如④扬雄 5、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 ①辛延年《羽林郎》②班固《咏史》③张衡《同志歌》④宋子候《董娇娆》 6、《诗品》中说:“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这是对()艺术风格的概括。 ①曹操②曹丕③曹植④王粲 7、《恨赋》、《别赋》的作者是() ①庾信②鲍照③吴筠④江淹 8、“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的诗句。 ①杜甫②李白③白居易④李贺 9、深含着在政治生涯中失意情绪的山水文学作品是()。 ①王维的山水诗②柳宗元的游记③刘禹锡的《竹枝词》 10、唐代盛行的说唱文学是()。 ①唐人传奇②变文③宝卷④话本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诗经》中下列作品描写妇女爱情婚姻不幸的有()等几首诗。 ①《关睢》②《伯兮》③《静女》④《氓》 2、号称汉代四大赋家的是() ①贾谊②枚乘③司马相如④杨雄⑤班固⑥张衡⑦蔡邕 3、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等几位。 ①蔡琰②阮籍③张华④嵇康⑤张协⑥潘岳 4、谢灵运的名句有()等几句 ①“彩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②“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③“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④“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⑤“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⑥“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⑦“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⑧“西山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5、北朝颇有文学价值的学术著作是()等几部 ①颜之推的《冤魂志》②张华的《博物志》③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④郦道元的《水经注》⑤杨之的《洛阳伽蓝记》 6、南朝乐府民歌包括()等几类。 ①吴声歌②西曲歌③神弦曲④鼓角横吹曲⑤杂曲歌辞 7、盛唐山水诗的代表作家是()等几位。 ①李白②王维③孟浩然④柳宗元⑤储光羲⑥崔灏

洛阳伽蓝记读书报告

《洛阳伽蓝记》读书报告 一、版本考辨 《洛阳伽蓝记》版本众多,有明刻本及清刻本。明刻本主要有三种:一、如隐堂本,二、吴琯所刻古今逸史本,三、毛氏汲古阁所刻津逮秘书本。如隐堂不知何人所雕,刻板似出于嘉靖间;有人认为:“此书盖为长洲人陆采所刻。范氏天一阁藏书中有采所著天池山人小藁,内有如隐草堂之名,此伽蓝记之板刻字样正类苏州刻本,故疑为陆采所雕。”逸史本则为万历间所刻也。二者来源不同,文字有异。津逮本刊于崇祯间,据毛斧季言,原从如隐本出,而有改窜。盖据逸史本校改者。至于清代刻本,则有四种:一、乾隆间王谟辑校之本;二、如隐堂本,今日易见者,为董康及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本。三、明永乐大典中有引及伽蓝记者,见于卷七三二八阳韵郎字下者一条,卷一三八二二至一三八二四真韵寺字者三十三条,合之约当杨书五分之三。大典虽为明人所修,而所取之书,殆皆宋元相传之旧本。然则其中所引,不啻为明以前之一古本也。四、缪荃孙所刻之元河南志,其卷三所记后魏城阙市里之文,一望而知出于伽蓝记。缪谓原书盖袭宋敏求知旧志。宋敏求书见宋史艺文志,凡二十卷。果尔,则所录者又为北宋本矣。此二者前人均未道及,故特表而出之,使览者知校勘伽蓝记,除采取诸刻本外,尚有此重要之资据在焉。观其内容,河南志之文最古,大典所引多与逸史本相同。由是益可知逸史本与如隐堂本不同,自有其来源。 二、注释研究 伽蓝记之有校本,自吴若准《洛阳伽蓝记集证》始。然简略且有讹缪,未为精善。近乃有二本校本:一为大正藏卷五十一所收之校本,原书据如隐堂本排印,而参校众本,列其异同于下。一为张宗祥先生之合校本。此书不以一本为主,但合校各本,择其长者而取之。凡有异同,皆备记其下,而不加断语,足以见其审慎。此外,唐晏著有《洛阳伽蓝记钩沉》。北京大学图书馆中藏有重刊洛阳伽蓝记(北魏) 杨衒之撰徐高阮校勘、洛阳伽蓝记校释杨衒之著周祖谟校释、洛阳伽蓝记校释今译(北魏) 杨衒之撰周振甫释译、洛阳伽蓝记校注[(北魏)杨衡之撰] 范祥雍校注、洛陽伽藍記楊衒之[撰] 入矢義高訳注等诸多著作。 三、内容简介 学生所读为中华书局1963年版《洛阳伽蓝记》,此书按照城内、城东、南、西、北的次序,以四十多所名寺院为纲,兼顾所在里巷、方位以至名胜古迹,同时叙述相关事迹。从书中可以了解孝文帝迁洛阳到尔朱氏之乱,四十年间洛阳的故事和台省坊市的分布,甚至于外商来洛阳居住和各国的风土人情、道里远近书中都有所涉猎。内容包括了城市建制、政治、社会、文学、艺术、思想、宗教等方面。对于研究北魏都成的建制,复原魏晋时期洛阳城里坊、官肆分布情况提供了极佳的材料。尤其是卷五所载宋云、惠生使西域一节,与晋法显行传及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同为研究古代中亚地理历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极宝贵的史料。

《洛阳伽蓝记》阅读答案及译文

《洛阳伽蓝记》阅读答案及译文 建义元年,太原王尔朱荣总士马于此寺。荣字天宝,北地秀容人也。世为第一领民酋长,博陵郡公。部落八千余家。家有马数万匹,富等天府。武泰元年二月中,帝崩无子,立临洮王世子钊以绍大业,年三岁。太后贪秉朝政,故以立之。荣谓并州刺史元天穆曰:“皇帝晏驾,春秋十九,海内士庶,犹曰幼君。况今奉未言之儿,以临天下,而望升平,其可得乎?吾世荷国恩,不能坐看成败,今欲以铁马五千,赴哀山陵,兼问侍臣帝崩之由,君竟谓何如?”穆曰:“明公世跨并、肆,雄才杰出,部落之民,控弦一万。若能行废立之事,伊、霍复见于今日。”荣即共穆结异姓兄弟。穆年大,荣兄事之。荣为盟主,穆亦拜荣。于是密议长君诸王之中,不知谁应当璧。遂于晋阳,人各铸像不成。唯长乐王子攸像光相具足,端严特妙。是以荣意在长乐。遣苍头王丰入洛,约以为主。长乐即许之,共克期契。荣三军皓素,扬旌南出。 太后闻荣举兵,召王公议之。时胡氏专宠,皇宗怨望,入议者莫肯致言。唯黄门侍郎徐纥曰:“尔朱荣马邑小胡,人才凡鄙,不度德量力,长戟指阙,所谓穷辙拒轮,积薪候燎!今宿卫文武足得一战,但守河桥,观其意趣。荣悬军千里,兵老师弊,以逸待劳,破之必矣。”后然纥言。即遣都督李神轨、郑季明等领众五千镇河桥。 四月十一日,荣过河内,至高头驿。长乐王从雷陂北渡,赴荣军所。神轨、季明等见长乐王往,遂开门降。十二日,荣军于芒山之北,河阴之野。十三日,召百官赴驾,至者尽诛之。王公卿士及诸朝

臣死者二千余人。十四日,车驾入城,大赦天下,改号为建义元年,是为庄帝。 于时新经大兵,人物歼尽,流迸之徒,惊骇未出。庄帝肇升太极,解网垂仁,唯散骑常侍山伟一人拜恩南阙。二十日,洛中草草,犹自不安。死生相怨,人怀异虑。贵室豪家,并宅竞窜;贫夫贱士,襁负争逃。于是出诏,滥死者,普加褒赠。三品以上,赠三公;五品以上,赠令仆;七品以上,赠州牧;白民,赠郡镇。于是稍安。 (选自杨衔之《洛阳伽蓝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临天下临:统治 B.荣兄事之兄:哥哥 C.皇宗怨望望:怨恨 D.庄帝肇升太极肇:开始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太原王尔朱荣总士马于此寺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①太后贪秉朝政,故以立之 ②顷之,烟炎张天 C.①其可得乎 ②其皆出于此乎 D.①若能行废立之事 ②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2018南京秦淮区九年级语文一模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阶段学业质量监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一(25分) 1. 请在方格内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句子。(3分) 谈笑直言市井家 2 .用诗文原句填空,并写出(3)(8 )句的出处或作者。(12分) (1)借问酒家何处有?▲。(杜牧《清明》) (2)绿树村边合,▲。(孟浩然《过故人庄》) (3)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4)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 (5)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6)鸡声茅店月,▲。(温庭筠《商山早行》) (7)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 (8)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9)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和“ 3.下列各项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潜.伏(qiǎn)酒肆咫.尺天涯(zhǐ)消声匿迹 B.慰藉.(jí)愧作吹毛求疵.(cī)恪尽职守 C.真谛.(dì)荒缪断壁残垣.(yuán)迫不及待 D.黝.黑(yǒu)凛冽锐不可当.(dānɡ)再接再厉 4.下列文化常识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四书”指《大学》《春秋》《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书》《礼》《易》《中庸》。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东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C.及笄指女子15岁把头发簪起来,弱冠指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均表示已成年。 D.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5.小苏和小虹在小区门口遇见了正要骑行共享单车的薛伯伯,她 们上前问好,于是有了下面一段对话。 苏:薛伯伯,共享单车到底有什么特点?您能跟我们说说吗? 薛:好的。共享单车是指在居民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的一种 自行车共享服务。你们看,这边报刊栏里有幅图正好体现了共享单 车的两个特征。(图片中自行车轮由绿叶组成)

洛阳伽蓝记-报德寺

報德寺 (洛陽伽藍記卷第三城南) 洛陽伽藍記,東魏人楊衒之撰,歷代目錄著錄皆書「楊」亦有作「羊」、「陽」者。作者生平事蹟不詳,據該書敍述及其它史料可考者,知其為北平(今河北遵化)人,北魏末曾任撫軍將軍司馬,東魏時曾任秘書監,對當時佞佛的社會風氣頗為不滿。 全書五卷,宋以後文獻著錄亦有作三卷者。該書主要目的是記北魏定都洛陽四十年間洛陽城佛教寺塔的興衰,從城內開始,次及城東、城南、城西、城北,各為一卷,各卷以洛陽里巷為線索、以重要佛寺為綱目,次第展開,猶如一部當時洛陽城的遊記。圍繞里巷、佛寺,該書還記敍了當時重要的政治事件、人物、風俗、傳聞故事以及漢、魏、西晉時代的故跡,反映了洛陽城的歷史變化及北魏時代洛陽都市風貌及經濟、文化、社會生活實態。是研究中國佛教史、洛陽城歷史及北魏後期歷史極為重要的著作。該書卷五依據惠生行記、宋雲家紀、道榮傳等材料,詳述北魏末宋雲奉命至印度取經行程及見聞,為研究古代中、印交通史的重要史料,受到中外學者珍視。書中所記人物事蹟與神異故事,宛轉有致,文辭秀逸,為中國小說發展史重要的環節。 該書原分正文與子注,正文如綱,子注如目,詳述內容,但後世傳本,已難以截然分辨。隋書、舊唐書之經籍志,新唐書、宋史之藝文志均曾著錄該書,明以後,傳世刻本甚多,各有長短。今人范祥雍以明如隱堂本為底本,參校其他版本,撰成洛陽伽藍記校注,正文校勘注之外,首有長篇序,後附佚文、歷代著錄及序跋題識、圖說、年表四種,始於1958年由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多次重印,極便使用。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印行之周祖謨洛陽伽藍記校釋,較為簡明,亦便於使用。 本文選自該書卷三城南,選文從范祥雍洛陽伽藍記校注,篇題為選者所加。內容除了通過漢魏石經興廢反映洛陽城文化變遷外,主要通過王肅從南齊投奔北魏後的飲食習慣的變化,表現了當時南北生活習慣的衝突與調適,以及孝文帝時上層人物雅聚的情景。附錄選自該書卷二,反映了當時南北文化衝突與北魏洛陽時代文化上的進步對南朝人士的心理影響,可相互參讀。

(和平云道场)读《洛阳伽蓝记》论佛教对河洛地区社会生活的影响

《洛阳伽蓝记·序》云:“逮皇魏受图,光宅嵩洛,笃信弥繁,法教愈盛。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于是昭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摹山中之影。金刹与灵台比高,讲殿共阿房等壮。岂直木衣绨绣,土被朱紫而已哉!”杨衒之在这里描述了北魏河洛地区佛教兴盛时期社会生活一个方面。如果以全新的视角观察北魏社会的佞佛现象,我们可以发现从孝文帝迁都洛阳以来,佛教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取向。 一、社会各阶层广建寺院 北魏时期所出现的佞佛现象,加速了佛教的传播速度。特别是社会上层拥有雄厚的资金,为了特殊的需要,纷纷出资建设寺院,且往往规模宏大,成为掺杂在居民区中最好的建筑。关于北魏时期洛阳寺院的兴建情况,《魏书》卷一百一十四《释老志》中有神龟元年任城王元澄的一个奏章,颇能说明问题,兹抄录如下。 仰惟高祖,定鼎嵩瀍,卜世悠远。虑括终始,制洽天人;造物开符,垂之万叶。故都城制云,城内唯拟一永宁寺地,郭内唯拟尼寺一所,余悉城郭之外。欲令永遵此制,无敢逾矩。逮景明之初,微有犯禁。故世宗仰修先志,爰发明旨,城内不造立浮图、僧尼寺舍,亦欲绝其希觊。文武二帝,岂不爱尚佛法,盖以道俗殊归,理无相乱故也。但俗眩虚声,僧贪厚润,虽有显禁,犹自冒营。至正始三年,沙门统惠深有违景明之禁,便云:“营就之寺,不忍移毁,求自今已后,更不听立。”先旨含宽,抑典从请。前班之诏,仍卷不行,后来私谒,弥以奔竞。永平二年,深等复立条制,启云:“自今已后,欲造寺者,限僧五十已上,闻彻听造。若有辄营置者,依俗违敕之罪,其寺僧众,摈出外州。”尔来十年,私营转盛,罪摈之事,寂尔无闻。岂非朝格虽明,恃福共毁,僧制徒立,顾利莫从者也。不俗不道,务为损法,人而无厌,其可极乎! 元澄的奏章将北魏迁都洛阳以后寺院建设的规定和无序化建设的情况作了说明。为了进一步印证这一现象,我们将《洛阳伽蓝记》中相关内容分门别类勾勒如下。 1.皇帝建寺。北魏迁都洛阳以后,河洛地区的佛教寺院的兴盛与皇帝带头兴建寺院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孝文帝开始,北魏的皇帝就开始在洛阳建寺院。孝文帝在其祖母冯太后死后,“为冯太后追福”,在开阳门外三里处修建报德寺。宣武帝即位后,在恒农郡荆山用珉玉造一丈六尺高的佛像一座。永平三年冬,“迎置于洛滨之报德寺,世宗躬观致敬”。这表明后人建造寺院的真实意图是为了感念先人。宣武帝在位时先后建了瑶光寺、景明寺和永明寺三座寺院。瑶光寺是一座尼寺,孝明帝即位后,宣武帝的高皇后“寻为尼,居瑶光寺,非大节庆不入宫中”。神龟元年九月,高氏被胡太后害死在瑶光寺,“嫔葬皆以尼礼”。景明寺是因“景明年中立,因以为名”。宣武皇帝时佛教昌盛,洛阳因为作为国都的特殊位置,“异国沙门,咸来辐辏,负锡持经,适兹乐土”,宣武帝又建永明寺以安置外国僧人。 2.灵太后建寺。皇后建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灵太后胡氏。她所建的永宁寺影响深远,对北魏时期佛教在河洛地区的兴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洛阳伽蓝记》卷一《城内》云:“永宁寺,熙平元年,灵太后胡氏所立也。”胡太后建永宁寺的情况,史书中有颇多记载。《魏书》卷十九中《任城王云传附子澄传》云:“灵太后锐于缮兴,在京师则起永宁、太上公等佛寺,功费不少,外州各造五级佛图。”李志在建永宁寺时为“永宁寺典作副将”。永宁寺建成后,她还多次对永宁寺予以扩建。特别是永宁寺塔的兴建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灵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突破:论述类文本阅读(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突破:论述类文本阅读 (附答案解析) 【知识梳理】 答题技巧与方法指导解答科技说明文要做到快速、准确,可以用用三遍阅读法来完成:第一遍: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争取完全读懂,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个别语句不能够读懂,可以跳过不管,一般来说,个别词语对整篇的文章理解关系不大。读完这一遍,要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许有同学认为这样阅读会浪费时间,其实是为后面作题节省了时间。如果第一遍不读懂,在作题的过程中,你会花更多的时间。 第二遍: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划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 第三遍:把选项和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在确定选择一个选项过程,就是排除其它三个选项的过程,一定要找出排除的依据,才能做到做题准确。 基本方法如下: (1)复位验证法。 在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时,如果对自己的选择没有十分的把握,可把选出的答案“复位”到原文中“验证”一下,如果语意连贯、意思准确则该项即为正确答案。 (2)事理分析法。 在论述类文章中,常会遇到事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选择关系等,要紧紧抓住表示事理之间逻辑关系的关键词语,作出正确的判断。 (3)巧用选项法。 在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命题中,命题者常常在句中确定两个考查点,每个考查点按两种理解列为四个选项。遇到这种题目,可以巧妙地利用选项提供的“方便”,根据自己对某一个考查点的正确理解,排除错误的选项。 筛选判断,逐步排除论述类文章阅读出的是选择题,让你判断辨别。对这类题型要分析、比较、选择,首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分析剩下的选项及与之相关的语言环境,瞻前顾后,寻找有效信息,并归纳信息的要点,进行筛选,再次排除干扰选顼,剩下的便是正确答案。这样做题,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抓住概念,识别混淆论述类文章阅读题目,在设置选项上具有很大的迷惑性,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其干扰项的设置方法主要有: (1)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 选项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是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是外延太大,判断过宽,以“面”代“点”。阅读时要特别留心材料和选项中的“凡”“一切”“全”“都“等修饰词语。 (2)偶然、必然有意混淆。 即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说成“必然”,把“偶尔”说成“往往”。 (3)指代上的混淆,颠倒主客,偷换概念。 选项偷换概念,用形同义异词或形近义异词来迷惑考生。解题时,要注意选项是否混淆了概念的所指对象,是否颠倒了陈述主体与修饰语,是否省略了一些关键的修饰词,犯了偷

《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水经注》:不以南北为鸿沟“集六朝地志之大成”尽自然之趣《洛阳伽蓝记》:学术与文学上的个性故都伽蓝的双重象征性整饬与散行兼美的文风 南朝和北朝在分裂的状态下文学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差异。从总体上看,南方文坛标新立异,北方文坛受其笼罩。使北方文坛地位大为改观的,除了一些由南入北的作家如庾信、王褒外,《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所代表的北方本土作家的文学业绩,贡献甚大。 郦道元的《水经注》约成书于北魏延昌、正光间(512~525)。虽然生于南北分裂的时代,一生未能亲履南方之地,但作者潜心撰著此书,寓有希望祖国大一统的理念。书中不以南北为鸿沟,还表现出对东晋以后南方地志的广泛参考和吸取,竟以北人的身份而成为这方面的一个集大成者,在文化史与文学史上都是卓绝不凡的。 清陈运熔指出:“郦注精博,集六朝地志之大成。”(《〈荆州记〉序》)从著述源流看,晋宋地志中的山水描写与语言风格是《水经注》的先导。东晋袁山松的《宜都山川记》,被郦氏引用达八次之多,在《水经注》卷三十四中所引述的记西陵峡的一段如下: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萧,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由于作者与山水互为“知己”,因而能对“山水之美”作亲切生动的描述。“知己”说对于“山水之美”作为审美对象的确立,意义重大。晋宋地志中优美的山水散文片段往往随物赋形,令人有亲临其境之感。 郦道元深受北方山水之美的陶冶,如描写巨马水流经自己的家乡: 巨马水又东,郦亭沟水注之,水上承督亢沟水于逎县东,东南流,历紫渊东。余六世祖乐浪府君,自涿之先贤乡爰宅其阴。西带巨川,东翼兹水,枝流津通,缠络墟圃,匪直田园之赡可怀,信为游神之胜处也。(卷十二) 又如写早年随其父旅居过的青州临朐:巨洋水自朱虚北入临朐县,熏冶泉水注之。水出西溪,飞泉侧濑于穷坎之下。泉溪之上,源麓之侧,有一祠,……水色澄明而清泠特异,渊无潜石,浅镂沙文,中有古坛,参差相对,后人微加功饰,以为嬉游之处。南北邃岸凌空,疏木交合。先公以太和中作镇海岱,余总角之年,侍节东州。至若炎夏火流,闲居倦想,提琴命友,嬉娱永日,桂笋寻波,轻林委浪,琴歌既洽,欢情亦畅,是焉栖寄,实可凭衿。(卷二十六) 他从山水之美中得到“畅清”、“游神”的体验,说明他的心灵与自然之趣相通。《水经注》中关于江南水道风景的描摹,文学意味更为浓郁,如《江水注》中的一段: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俊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卷三十四)不过,这段文字取自(刘宋)盛弘之《荆州记》(见《艺文类聚》卷七、《太平御览》卷五十三),并非出自郦道元之手。明末张岱在其《跋〈寓山注〉二则》其二指出:“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琅嬛文集》卷五)晋宋地志作为山水散文的胚胎,在南朝并没有引发出文学上惊人的成就,却在北方的郦道元那里得到总结和发展。《水经注》清朗疏朴的文风,对于唐以后古文家的游记文影响极大。 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一书,也是北朝文坛上的旷世杰作。 佛教传入中土以后,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日渐深远。从四世纪以来,都会州郡尤其是人文

2020高考一模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1)

2020高考一模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1)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明朝羊肉的没落 李舒 有一次看改编版的《水浒传》,记得是杜淳演的西门庆。勾搭潘金莲一折,王婆为他们置了一桌酒席,主菜是炖羊肉。导演还专门为这块羊肉准备了台词:“娘子嫌这羊肉膻?小人却喜欢。最喜欢羊肉膻。”这导演应该没有读过《金瓶梅》。 《金瓶梅》里,西门庆吃羊肉的次数不算多,虽然西门府家中倒是常备,但多半都是给下人吃。第四十六回里,一碗烧羊肉是给唱曲儿的李娇儿的兄弟李铭吃的;给官哥儿准备的寄名礼中虽有“一脚羊肉”,但哪里比得上“四只鲜鹅,四只鲜鸡”的排场大。 我小时不大喜欢吃羊肉,只有在冬季,独爱一味带皮羊腩煲。羊肉带皮吃,似乎只是南方习俗,我家中来了里下河地区(今苏中一带)的亲戚,见到羊肉带皮,都大惊失色。周作人的家乡绍兴也吃带皮羊肉,据他考证,韩熙载出使中原,中原人便问起了“江南何故不食剥皮羊?”由此可见,在五代时,江南便有带皮羊肉了。 羊肉统治中国人的餐桌的年代,已在千年之前。《礼记》里明确规定,君主祭祀时,“牛、羊、猪”是必备,称之为“大牢”,这是只有国君和贵族们才有资格享用的肉食。“大牢”中,牛因为兼具劳动工具的地位,所以吃牛肉的机会便大大减少了。到魏晋之后,人们逐渐减少了家猪的饲养,羊肉开始真正主宰中国人的餐桌。南北朝时期的《洛阳伽蓝记》曾写道“羊者是陆产之最”。唐代《太平广记》中有关肉类的记述总共105处,其中对羊肉的记载就有47处,而猪肉只有12处。 宋朝皇帝对于羊肉的热爱到达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最著名的故事来自宋仁宗。《宋史·仁宗本纪》说仁宗皇帝:“宫中夜饥,思膳烧羊,戒勿宣索,恐膳夫自此戕贼物命,以备不时之须。”想吃羊肉想到夜里睡不着,这大概对羊肉是真爱了。宋朝皇帝对于羊肉的需求确实很大,宋真宗时,御厨每天宰羊350只,仁宗时每天要宰280只羊,英宗时减少到每天40只,到神宗时虽然引进猪肉消费,但御厨一年消耗“羊肉43万4463斤4两”,而猪肉只用掉“4131斤”,还不及羊肉消耗量的零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