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际经济学讲义(中文8版)

国际经济学讲义(中文8版)

国际经济学讲义(中文8版)
国际经济学讲义(中文8版)

一、国际贸易理论

1.主要理论:重商主义,绝对优势,相对优势,HO理论,产品周期,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

相似需求,经济增长与贸易发展(贸易紧缩,贸易扩张;进口替代,出口导向,雷布津斯基定理)

2.两种分析工具:局部均衡,一般均衡。

3.一个重要概念与计算:贸易条件(TOT)的概念、计算与发展趋势(恶化、改善、基本不变,

原因)。

二、国际贸易政策

1.关税(配额):8种效应,关税的名义保护率与有效保护率。

2.补贴:出口补贴,8种效应。

3.其他政策:倾销与反倾销,集团化,卡特尔,自愿出口限制(VERs),

4.政策思想:自由主义,保护主义(幼稚产业保护,周期保护,战略保护);进口替代,出口导向。

5.跨国公司:作用:综合引进(资金、技术、管理、市场),跨国公司类型:避税型、节约运费型、

技术扩散型(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要素利用型(两头在外),

6.WTO规则: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取消配额(配额关税化),公平贸易(反补贴,反倾销),

产业保障,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服务开放,争端解决机制,市场准入水平(关税平均水平),7.中国入世的主要开放承诺:降税、取消配额,开放商业、金融(银行、证券、保险)、公路运输、

教育、医疗、通信。

第一部分国际贸易理论

第2章相对优势理论

2.2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贸易为金银。(历史背景:商品生产、流通发达,货币稀缺,统治者需要储备为战争等)

现代发达国家的贸易仍然不自由,仍然有许多重商主义的影响,见P28,案例研究2-2,

中国:现代重商主义?

(美国报刊的评论:中国要货币,美国发货币,记帐,07年美国商品逆差7K,服务顺差2K,美元累计负债6万亿,增长率8%,实际增长4%,通货膨胀4%,合理膨胀率2-3%)

2.3 绝对优势基础上的贸易:亚当.斯密

1.绝对优势理论的缺点:只能解释生产率互有优劣的国家之间的互利贸易,

没有解释生产率全优与全劣国家之间能否开展互利的贸易。

2.4 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贸易:大卫·李嘉图

2.4A 比较优势定律

表2.2 相对优势

一国总有相对优势:英国的布有相对优势(绝对劣势较小):生产率是美国的1/2,一国总有相对劣势:英国的麦有相对劣势(绝对劣势较大):生产率是美国的1/6,

2.4B 贸易利益

比较优势定律(比较优势理论):如果两国的两种产品互有比较(成本)优势,则两国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和贸易而互利。(贸易利益来源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2.4C 相对优势定律的例外。当两国两种产品的相对成本完全相同时,两国不能开展互利贸易。

2.4D 相对优势的货币化表示。现实中,用货币成本,不用劳动成本。

第3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

1.两国生产边界线相同:供给特性相同。

2.两国需求不同。两国的封闭均衡点不同:A与A’。两国的国内价不同:P A与P A’

3. 两国的开放均衡。设国际价:P B(在两国的国内价之间)

两国的生产点相同:B(B’)。

两国的消费点不同。1国的消费点:E(出口BC,进口CE)

2国的消费点:E ’(出口B’C’,进口C’E’)

(如改变需求,则国际价改变,始终有出口=进口)

第4章需求、供给,提供曲线和贸易条件

1.2局部均衡分析。

1.出口供给,进口需求与国际价格的产生:P90,图4.1 S

国际市场 S P2

出口国的国内市场

D S

P1 D D 进口国的国内市场

出口供给的产生,进口需求的产生,国际价的产生(在两国的国内价之间)

4.3 提供曲线

4.4 贸易的均衡价格:一般均衡分析

图4.5 两国提供曲线的交点就是实际的均衡点:

交点E与原点的连线:两国共同的价格线,即供求均衡的价格线。

4.5 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分析的联系

一般均衡分析:同时看见进口和出口,如贸易三角形。

局部均衡分析:只看进口或者出口,如供求分析。

4.6 贸易条件。

4.6A 定义:TOT = Px / Pm,提高:改善;下降:恶化。

4.6B 含义:反映贸易利益的分配。

4.6C 用法:指数表示,反映变化情况。

第5章要素禀赋与赫俄理论

5.3 要素密集度,要素丰裕度和生产边界线形状

5.3C 要素丰裕度和生产边界线形状。阅读P123,表5.1; P124,表5.2

5.4 要素禀赋与赫俄理论

5.4A 赫俄定理:一国应该出口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

5.4B 赫俄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P126,图5.3 。

O = A I,投入品便宜,产出品自然便宜。

5.4C 赫俄理论的图示。P128,图5.4

1.两国的生产边界线。

2.两国的封闭均衡:A与A’。

3.开放均衡。

国际价:P B,

两国的生产点:B与B’。

两国的消费点:E与E’。(设两国的需求相同,纯粹由于供给差异而产生贸易)

两国的贸易。1国:出口BC,进口CE,贸易三角形:△BCE。

2国:出口B’C’,进口C’E’,贸易三角形:△B’C’ E’。

5.5 要素价格均等化与收入分配

5.5A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定理):国际贸易使各国要素的价格趋于相等。

(经济、贸易发展的均衡效应,另外经济发展也有极化效应、不平衡发展效应)

相对价格:劳资比价。

绝对价格:收入水平。

(注意:贸易是双赢博弈,不是拉高填低,而是低的增加更快,高的也更高)

国际贸易的本质:以产品的流动代替要素的流动。

(要素流动的效率更高:是一次性的流动成本。贸易流动的成本高:需反复运输)

(要素流动需要较低的制度成本,回收期较长;产品流动需要克服物流成本与关税)

(要素流动的潜力更大,贸易流动受到可供商品数量的限制)

(要素流动替代、减少了部分贸易,但不受出口能力限制的单边进口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又增加了贸易)5.5C 贸易的要素分配效应

出口使出口要素的相对收入增加,因为出口增加了出口要素的需求;

进口使进口要素的相对收入下降,因为进口增加了进口要素的供给。

贸易利益使进出口要素的绝对收入水平都增加。

5.6 赫俄模型的经验检验

5.6A 列昂惕夫之谜。1950年代,列昂惕夫用投入- 产出法检验发现:

美国在出口劳动密集品,进口资本密集品,学术界哗然。

5.6B 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人力资本。

劳力细分为:劳力(非熟练劳力),人力资本(技术劳力),

把人力资本加入资本中,美国就是出口资本密集品,进口劳力密集品,列昂惕夫之谜消失,

赫俄理论仍然有效。

5.6C 要素密集度反转。同一种产品在美国是资本密集品,而在外国是劳动密集品。

在美国看来是在进口资本密集品,而在外国看来是在出口劳动密集品。

(要素密集度反转:表面上看起来违背赫俄理论,实际上并不违反)

赫俄理论小结

1.赫俄理论深化了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认识。赫俄理论认为,产生比较优势的原因是各国资源比

例天赋(历史原因、自然原因)不同,比较优势就是资源比例优势。

2.赫俄理论对于贸易方向的认识更实用。要素密集度易于识别,比较劳动生产率优势、货币成本

优势波动大,不易识别。

3.赫俄理论深化了对国际贸易本质的认识。贸易的产品流动背后是要素流动,要素流动的效率更

高,潜力更大。要素流动可带来更大的产品流动。

第6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6.2 赫俄模型和新贸易理论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新趋势:北北贸易增加。

北北贸易:50%,特点:相似要素密集产品之间的贸易,赫俄理论不能解释,需要新的理论。

南北贸易:40%,赫俄理论能够解释。(南北贸易又称为垂直贸易:不同水平国家间的贸易)

南南贸易:10%,与北北贸易相似,水平贸易。

6.3 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

1.两国的封闭均衡:生产点、消费点均在A(40X,40Y)(设两国的供给需求特性完全相同)

4. 相似需求与国际贸易规模经济只是从供给方面说明,多生产、多出口能够享受规模经济,

相似需求则从需求方面说明了北北贸易:北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流向北国。

6.4 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6.4A 产品差异化基础上的贸易:产业内贸易。(愿意支付运费去享受产品差异化:富足者的享受)

这又是一种从需求方面解释国际贸易的理论。

6.4B 产业间贸易的度量。产业间贸易指数:

没有产业内贸易:只有进口,或者只有出口:T = 0

完全产业内贸易:进口 = 出口:T = 1。

6.4C 产业内贸易的模型

1.P175,表6.2 产业内贸易的增长:多数国家T指数在50-70。(T公式应该乘100%,变成指数)

2.图6.2 垄断竞争下的产量和定价:产业内贸易的产生既有产品差异化的需求原因,也有规模

经济的供给影响。

D线倾斜:表明由于产品的差异化,厂商有垄断性,

AC线向下:表明存在规模经济。厂商总想扩大市场,增加产量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6.4D 产业内贸易的其他模型。

图6.3,P线:P与厂商数量N成反比,反映厂商越多,垄断程度越低,售价越低。

C线:P、AC与厂商数量成正比,反映在给定产量下,厂商越多,越规模不经济,成本、价格越高。

但如果出口使市场扩大,C线可以向右移动。

图6.3的模型是行业模型,类似于供求局部均衡模型,

图6.2的模型是代表性厂商模型,是一个企业的供需均衡模型。

6.5 动态技术差异基础上的贸易

产品周期理论:营销学发明,国际贸易理论引用。

新产品:技术密集品,技术先进国生产、消费并出口。

成熟产品:资本密集品,资本丰裕国生产并出口。

标准化产品:劳力密集品,发展中国家生产并出口。

6.6 运输成本,环境标准和国际贸易

6.6A 运输成本越高,国际贸易越少。

外贸依存度(外贸系数)= 进出口额 / GDP

美国、日本:15%(低的原因:外贸的运输成本高,国内市场大,故对外依赖小)

西欧各国:40%(高的原因:外贸的运输成本低,国内市场小,故对外依赖大)

中国:汇率法:60%平价法:15%产业法:30%(美日:50%,西欧:100%),是美日的一半,西欧的1/4,最反映真实情况。(出口依存度是外贸依存度的一半)

6.6C 环境标准,产业定位与国际贸易

环境标准低的国家生产和出口化工产品,环境标准高的国家进口化工产品。

第7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7.1 序言。本章讨论经济增长后贸易的发展规律。

前面是分析贸易发展、贸易利益怎么带来经济增长,现在要反过来分析,经济增长怎么影响贸易的发展:经济增长后,贸易是增长还是减少。

7.2 生产要素的增长

7.2A 劳力增长与资本积累:经济增长的类型。

图7.1 左图:劳力和资本平衡增长,生产能力均增长1倍,

右图:X(L密集品)生产的增长:如中国目前阶段的增长。

Y(K密集品)生产的增长:充分就业后的资本增长。

7.2B 雷布津斯基定理

1. 举例说明雷布津斯基定理

增长前:生产点B(130X,20Y),

L增长后:生产点M(270X,10Y)(设:前后价格不变,例如开放市场)

2. 雷布津斯基定理:单一要素增长后,该要素密集品的生产增加,其他要素密集品的生产将减少。(因为该要素密集品的生产增加也将耗费其他要素,导致其他要素密集品的生产减少)

3. 雷布津斯基定理的意义:帮助理解一些经济现象。如中国,美国。

7.3 技术进步

7.3A 中性的、节约劳动的、节约资本的技术进步。

7.3B 技术进步与生产边界线:分别相当于前面的平衡增长、L密集品增长和K密集品增长。

7.4 经济增长与贸易:小国情况(价格不变)

7.4A 经济增长对贸易的影响

出口要素增长快,出口产品的生产增长就快,经济增长就促进贸易:贸易促进型经济增长。

进口要素的增长快,进口产品的生产就增长快,经济增长就减少贸易:贸易紧缩型经济增长。

如果进出口要素同步增长,经济增长将产生贸易的同步增长:贸易同步型经济增长。

图1贸易促进型经济增长图2 贸易紧缩型经济增长图3 贸易同步型经济增长(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进口替代型经济增长)

图7.4 上图:贸易促进型经济增长图。

出口要素增长,出口产品X的生产线扩张,价格不变(小国),贸易扩大,福利增长。

如果无差异曲线在点E’之下与价格线相切,则Y产品的消费绝对下降,表明Y是劣等品。

如果无差异曲线在点E’’之上与价格线相切,则X产品的消费绝对下降,表明X是劣等品。

如果无差异曲线在点E’’与点E’之间与价格线相切,

则表明,随着经济增长,X和Y的消费都在增长,所以,X和Y是正常产品。

注意:1国的福利相对下降,因为其X产品的生产能力增长1倍,

但是其X消费从70增加到120,增加量小于1倍。(Y产品正好1倍,没有大于1倍)

图7.4 下图:提供曲线图:E — Z:价格不变,贸易扩大。

7.4B 要素增长、贸易和福利的图示

7.5 增长和贸易:大国情况

大国:影响贸易价格的国家。

7.5A 增长,贸易条件和福利

图7.5 上图。贸易扩大型经济增长(出口扩张型经济增长):

出口要素(L)增长,出口产品X的生产线外扩,贸易扩大。

如是小国,价格不变,消费点在Z,福利水平Ⅶ,

如是大国,出口产品X的价格下降,TOT恶化,消费点在T,福利水平Ⅳ:比Ⅶ低,但比Ⅲ高。

(因为出口量的增加影响大于TOT恶化的影响)

下图,提供曲线图。E — Z:价格不变,贸易扩大。

E — T:价格改变,贸易扩大。

(中国的国际贸易发展趋势:

初期:劳动力大大过剩,出口扩张,南北大分工;

中期:贸易紧缩型经济增长,进口替代发展,

后期:同步增长,稳定在北北分工格局下发展)

7.5B 贫困化增长

图7.6,贸易扩大型经济增长(出口扩张型经济增长):

出口要素(如劳力)增长,X生产线外扩,贸易扩大。

但TOT严重恶化,福利水平下降。

7.5C 有利的增长与贸易:图示

图7.7,上图,贸易紧缩型经济增长(进口替代型经济增长):

进口要素(K)增长,进口产品Y的生产线扩张,贸易减少。

如是小国,价格不变,消费点在U,福利水平Ⅴ。

如是大国,TOT改善,消费点在W,福利水平Ⅵ。

下图,提供曲线图。E — U:价格不变,贸易紧缩。

E — W:价格改变,贸易紧缩。

7.6 两国的增长、消费改变和贸易

前面分析的均是1国的增长,2国不变的情况,下面讨论两国同时增长后的贸易和福利变化。

7.6A 两国的增长和贸易。

2. 价格变化后的贸易均衡:

E1 — E5:1国TOT改善,2国TOT恶化。(1国要进口同样多的Y,比原价出口更少)

E1 — E6:1国TOT恶化,2国TOT改善。(1国要进口同样多的Y,比原价出口更多)7.6B 两国的消费变化与贸易。

经济增长,需求特性会改变,TOT可能变化,福利可能变化:

(1)外国对本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上升,TOT改善;(出口小国或大国)

(2)本国对出口产品的需求上升,内需增加,出口减少,TOT改善,(出口大国)

(3)本国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上升,进口产品涨价,TOT恶化,(进口大国)

(4)外国对本国进口产品的需求上升,进口产品涨价,TOT恶化(进口小国或大国)。

PART 2 国际贸易政策

第8章贸易限制:关税

序:关税含义。目前,发达国家的关税水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

8.2 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

图8.1,可观察的市场效应:4个(国内产量↑,消费量↓,进口量↓,价格↑)

8.2B 关税的消费者剩余效应和生产者剩余效应

图8.2,左图,关税的消费者剩余效应:阴影部分,图8.3,△π D = -(a+b+c+d) 右图,关税的生产者剩余效应:阴影部分,图8.3,△πs = a

8.2C 关税的成本和收益

消费者利益变化:△π D = -(a+b+c+d)

生产者利益变化:△πs = a (利益再分配)

政府利益变化:△πG = c (利益再分配)

国民净福利:△πN = -(b+d)

其中:- b:生产净损失,

-d:消费净损失。

8.3 关税结构理论

8.3A 有效保护率:对国内增加值的保护率。

有效保护率 =(产品税–料件比*料件税率)/(1 - 料件比)

=(国内增加值–国外增加值)/ 国外增加值(P262)

= 保护额 / 被保护额

产品税

(保护额)

国内增值

国外增值

被保护额

料件料件

(投入品)(投入品)

国外产品国内产品

关税结构理论:原材料、零部件关税低,成品关税高,阶梯关税结构有效保护率高。

8.4 小国关税的一般均衡分析

8.4B 小国关税效应图示

1.4C 斯托尔泊—萨谬尔森定理:商品价格的提高将增加所含密集要素的收益。

8.5 大国关税的一般均衡分析

1.自由贸易均衡:E

2.大国进口关税的均衡:E’,(国际价0.8,国内价1.6,消费者享受25,政府税收25)

3.小国进口关税的均衡:H’(2国是小国时,国际价仍然是1,国内价2)

4.局部均衡图示。

D S △πs = a

△π D = a + b+ c + d

△πG = c + e

P D 1.6 △πN = e –(b+d)

P W a b c d 1

e

P W’ 0.8

8.6最优关税(大国)

1.大国最优进口关税

MAX [πN = e –(b+d)] 时的t*(注意:不是出口额、出口创汇最大)

t* = 1 / Se(Se是S线的弹性,注意:与D线的特性无关,不同于直觉):见其他教材。

本书在P269,只有根据提供曲线推导的公式,不实用,没有根据通常的供求曲线推导的公式,其他教材有t* = 1 / Se 公式的证明。

对于出口小国,e =0, 故t* = 0。

2.其他国家的报复:如其他国家也是大国时可能报复。Retaliation:报复

1.2国最优进口关税均衡:E* (设1国不报复,提供曲线是1时)

2.1国的最优进口关税均衡:E**(设2国已经征收关税,有2*存在时)

3.在2国征收关税时,1国的最优进口关税均衡?….. 博弈结果是什么?

第9章非关税贸易壁垒和新保护主义

2.2A 进口配额的效应:

图9.1静态与关税等效:Q T,(如Q30与100%等效)

但动态效果不同:关税下,D↑,M↑,P d不变。

配额下,D↑,M不变,P d↑。(这时可有新的T与Q对应)

9.2B 进口配额与进口关税的比较:三个差别

1.配额限制竞争,关税保留竞争:

关税下,国内S、D变化,进口会变化,但价格不变,国外厂商对国内厂商保持竞争压力。

配额下,国内S、D变化,进口不会变化,而国内市场的价格会变化,国内厂商不受外国厂

商的价格竞争,有垄断利润。

配额是行政手段,关税是经济杠杆;配额易产生游说、贿赂、寻租等腐败;

2.WTO一般禁止配额,入世时需要“配额关税化”。

9.3 其他非关税壁垒和新保护主义

9.3A “自愿出口限制”。

1.原因与做法。本来想搞进口关税或配额,但有WTO规则限制,通过施加压力和幕后谈判,

迫使出口国实施“自愿出口限制”,把进口关税或配额变成了出口关税或配额。

2.VERs的福利效应。VERs与进口关税和进口配额比较:进口国的国民福利更糟糕。

VERs把进口关税和进口配额的政府收益让给了出口国,故其国民福利更糟糕。

9.3B 技术管制,行政管制与其他管制:阅读。

9.3C 国际卡特尔。国际垄断:降低产量,提高价格:分析见P312。

原来在300-400的区间是MC > MR,是亏损的,亏损量是阴影面积,卡特尔减少产销量后,去掉了亏损,增加了阴影面积的利润。

增加的利润也可以计算为:A – B = 阴影面积

9.3D 倾销。

1.定义:厂商行为:国外价 < 国内价(成本价)

2.分类:

(1)持续性倾销:

(2)掠夺性倾销:先低后高,谋求打败对手,垄断市场,易遭受反倾销。

(3)临时性、过剩性倾销:需求旺盛时,低价对国内厂商无损害,可不反倾销。

3.持续性倾销分析。

1)国内需求。

2)外国需求。

3)厂商均衡:∑MR = MC,得解:MC*

4)国内市场定价决策:由MR d = MC*,得到国内售价P d = 4

5)外国市场定价决策:由MR d = MC*,得到外国售价P f = 3

6)只要P d > P f,就称为倾销。

7)倾销的本质: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差别价格决策。

8)倾销的三个条件:

(1)垄断厂商:才有定价权(价格制定者)

(2)厂商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特性不同:

国内市场的需求高,价格接受能力高,可垄断高价暴利;

外国市场的需求低,价格接受能力低,只好薄利多销。

(外国市场需求低的原因:穷国,或者竞争性大;

但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市场开放,国内外的竞争性差别不大)

(3)市场隔离(insulate)。

隔离形式、方法:运费成本,贸易壁垒(出口产品有很高的进口关税),包装隔离。

4. 反倾销政策**(本书没有,见海闻:《国际贸易》,上海人民出版社)

E’

Px b E

t P’x a

P1

g

f MC+t

t c MC

MR Dm

Q’x Qx

(1)倾销时的均衡:由MR=MC,有E (Qx,Px)

(2)反倾销税t时的均衡:(注意:t ≠ Px - P’x)

MC` = MC + t,由MR=MC`, 有E’ (Qx`,Px`)。

(3)反倾销税t下的利益变化:

1)进口国:?πD = -(b+d)

?πG = C = a+b

?πN = a-d (含义:以d为代价,从出口国垄断利润中转移出a)

只要:a > d,反倾销对进口国有利、有理(反垄断暴利)。

现在,征收反倾销税的依据是“公平”贸易,公平竞争(什么是公平?是否还要加上运费?)实际上按照经济学要求,应该按照最优反倾销税征税。

2)倾销商:

倾销时的销售收入= Px.Qx

倾销时的成本 = ? MC.dQ

倾销时的利润πS = Px.Qx-? MC.dQ = a+g+c+f

反倾销后的利润πS = Px`.Qx`-? MC.dQ-C = a+b+g = c+g

反倾销的增益=反倾销后的利润-倾销时的利润 = c+g - (a+g+c+f ) = - (a+f)

(4)博弈论下的反倾销:

出口国进口国

倾销上中(NASH均衡)

反倾销下上

不倾销中下

9.3E 出口补贴。

P283,图9.2

1.自由出口均衡:P W = $3.5线上,生产点,贸易点;生产量,消费量,出口量,价格。

2.补贴出口均衡:P d = $4线上,生产点,贸易点;生产量,消费量,出口量,价格。

3.利益变化。

△π D = - (a’+b’)

△πs = a’+b’+c’

△πG = - (b’+c’+d’)

△πN = - (b’+d’)

4. 实施出口补贴的原因:

发达国家:主要是农业,平均占农业产值的31%(2001),P284。(还有高科技产业)

发展中国家:发展初期常用出口补贴,鼓励创汇。

(发展中国家发展初期:通常币值高估,多赚旅游外汇,但打击出口,用出口补贴弥补出口产业)9.4 保护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9.4A 错误的、有问题的保护主义依据

1.就业保护论。贸易保护使国内劳力免受国外廉价劳力的竞争,减少国内的失业。

2.科学关税论。征收关税,使国内产品免受国外廉价产品的竞争,这将导致取消国际贸易。

9.4B 幼稚产业保护论及其他合理的保护主义论据

1. 幼稚产业保护论。

(1)具有潜在优势。保护成本 < 未来收益的现值。

(2)保护方法:A. 企业资本保护:B. 资本市场集资保护:

C. 银行借贷保护:

D. 政府补贴保护:

E. 贸易保护:

2.外部效应论。直接补贴更好。

9.4C 谁得到了保护?

保护了厂商(消费者分散),

保护了进口竞争产业的工人。(贸易保护的就业结构论:纺织品的保护依据)

(就业保护论的合理与不合理:如果进口增加导致短期失业增加,那就是产业保障论的依据;如果进口增加导致长期失业增加,那就是就业结构保护论的依据;如果进口增加不增加失业,就业保护论就不成立,就不应该保护)

压力集团、利益集团:高度集中的产业,易于组织起来,得到了更多的保护,如汽车业,

生产消费品的产业得到更多保护,生产中间产品的产业的保护较少:因为消费者不易组织起来保护自己,而厂商易于组织起来限制对于料件产业的保护,使自己的投入品价格不高。

9.5 战略贸易政策和战略产业政策

9.5A 战略贸易政策

1.通过临时性的贸易保护、补贴、税收优惠和政府的产业扶持项目,扶持高科技产业,使其

尽快达到规模经济,创造出比较优势(类似于发展中国家的幼稚产业保护)。如,欧洲的“Air Bus”。(“管理贸易政策”:是针对政府,压对方政府开放市场;战略贸易是扶持产业)

2.效果与合理性仍然存在争议。日本某些产业的成功是政府的干预结果吗?扶持基础研究有

“外部性”理论依据,但扶持战略产业则仍然意见不统一,支持者认为,战略产业的收益

大于扶持成本(类似于幼稚产业保护);反对者认为:

(1)怎么选择产业?怎么保证政府的选择比市场、比投资家的选择高明?

(2)大家都扶持 = 都不扶持。

(3)易于遭到报复,引发贸易纠纷。

9.5C 美国对外国的产业扶持政策与战略贸易政策的反应:促使对方放弃保护政策。

9.6B 关贸总协定(GATT)。

1.起源:二战前的经济危机,贸易战,世界大战。

2.基本原则:

(1)非歧视原则,包含多边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

(2)取消非关税贸易壁垒(如配额),

(3)公平贸易,包括反倾销,反补贴,

(4)产业保障(safeguard):见P301。

9.7A 乌拉圭回合(1986-93)。乌拉圭回合的成果(1995-2005):P301,

1.降低关税:降税1/3,发达国家从4.7%降至3%,发展中国家从15%降到10%。

2.取消配额:取消农产品和纺织品的配额。制定了专门的“农业协定”,“纺织品与服装贸易协定”。

3.保障(safeguard)措施:有权临时限制进口的急剧增加,以防止进口给国内产业带来的损害。

4.保护知识产权:把保护知识产权捆绑在贸易上。

5.开放服务业: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在,世界服务贸易只占1/4,而在发达国家的国内经

济中,服务占60-70%,发展中国家也占40%。

中国入世后开放商业(完全开放内外贸易,批发、零售)、金融(完全开放银行,部分开放保险、证券)、运输(完全开放公路运输)、教育(外商合资可控股,但实行价格管制)、医疗(外商合资可控股,但实行价格管制)。

6.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取消外资企业的国产化比例要求、外汇自求平衡要求、出口比例要求

等对自由贸易有干扰的投资限制措施。

7.建立WTO。

8.建立争端解决(dispute settlement)机制:设立仲裁机构,2次裁决,自己报复(不是集体

制裁)。

9.信息产品协定:信息产品零关税,乌拉圭回合后制订。

9.7B 突出的贸易问题:

1.农产品补贴,农产品高关税,保障措施和反倾销的滥用。

2.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强调,如纺织品自由化(现已解决),农产品贸易(始

终难于解决)。

3.没有特别措施帮助前计划经济国家建立市场经济和融入世界贸易体系。

4.区域集团化趋势:世界分裂成三大区域集团。(对全球化的利:有贸易创造;弊:有贸易转移,

可能得不偿失)

5.乌拉圭回合没有涉及劳工标准和环境标准。(劳工、环境标准应该全球统一码?能够统一码?)

第10章经济一体化:关税同盟与自由贸易

10.1 序言: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优惠贸易协定:相互给以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等。

自由贸易区:区内自由贸易,区外自定关税,存在转口贸易问题。

关税同盟:区内自由贸易,区外统一关税,消除了转口贸易问题。

共同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如劳力、资金)。

经济同盟:统一的经济政策。

10.2 关税同盟:贸易创造

10.3 关税同盟:贸易转移

(成立欧盟的静态福利为1-2%的GDP:P326,勾书)

10.4 次优理论与关税同盟的其他静态效应

10.4A 次优理论。当达不到最优时,只满足某些最优条件(不是全部条件),不会必然达到次优。

比如,不能全球自由化时,搞区域自由化,总是增加了贸易,这是否使世界福利增加呢?不一定!因为有贸易转移的损失,贸易转移的损失可能超过贸易创造的收益,净福利可能下降。贸易转移损失表明,区域集团这种差别政策产生了优败劣胜的逆向淘汰现象(但区域集团化另有外部利益的考虑)。

(关税对国内产业的保护作用也是差别政策产生的优败劣胜的逆向淘汰现象)

(另外,信息不对称也可能导致逆向淘汰,如劣币逐良币,二手车交易,高利息下的借贷市场:保留的是高风险的借款者,给借方、贷方都带来不良后果)

10.5 关税同盟的动态利益

1.增加竞争。区内低价供给对国内厂商形成的竞争,特别是在国内处于垄断和寡头垄断情况下。

2.规模经济。区内市场的扩大,给区内的厂商带来享受规模经济的机会,如比利时、荷兰。

3.刺激投资。区外的厂商为躲避关税同盟的对外关税,可能在区内设厂(“关税工厂”),增加了

区内的投资和就业。

第11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11.2 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1.2A 贸易理论与经济发展。

1.根据传统贸易理论,发展中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

2.但是,有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认为,生产初级产品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依附”地位

(subordinate position, depedent),不能享受技术进步的动态利益。因为,农业、矿业的成本有递增趋势,而其需求却有递减趋势,而制成品则正好相反。因此认为,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是静态(static)理论,没有考虑到动态(dynamic)效果,不适合用来指导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3.但西方的经济学家认为,传统理论通过比较静态理论(comparative statics)的技巧,包含

有对于要素供应的变化(如产品周期论),技术、需求的变化等方面的考虑。按照比较优势和HO理论的分工,不是一次性的(once and for all),而是需要根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开始是出口农业、矿业的初级产品(primary poducts),然后,出口简单的制成品(劳动密集品,轻工业,如纺织品、鞋、玩具、塑料制品、金属工具等),再出口比较复杂的制成品,巴西,韩国、台湾,墨西哥等都是这样,且其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逐步缩小。11.2B 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外资更是经济增长的引擎)

11.2C 贸易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1)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把生产点从生产边界线内移动到线上。(特别是劳力)

(2)扩张市场,获取劳动分工利益和规模经济。

(3)获取新思想、新技术、新的管理技能等。

(4)促进资本引进。

(5)促进了国内对工业品的需求和生产。

(6)进口竞争打击了国内的垄断势力。

11.2D 国际贸易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相当于内涵扩大再生产),国际贸易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的好处是:(1)吸收新技术(发达国家多年积累的技术),

(2)增加R&D带来的好处。

(3)享受规模经济。

(4)减少价格扭曲,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5)鼓励生产专业化。

(6)引进新的产品和服务。

11.3A各种贸易条件。

1.净贸易条件(商品贸易条件)。

2.收入贸易条件。表示获取进口产品的能力的变化。

3.单因素贸易条件:P364,与收入贸易条件类似。

4.双因素贸易条件:考虑两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相对变化,表现的是获取利益的相对地位的变

化,与净贸易条件类似。

11.3B 商品贸易条件恶化的所谓(alleged)原因。

1.“依附”论经济学家认为,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日益恶化(deteriorate),生产率提高的好处都被发达国家拿去了。因为发达国家的生产率提高,使发达国家的工人的工资提高(因为劳力稀缺和强大的工会);而发展中国家的生产率提高,则是使产品价格下降,工资不能提高(因为劳力过剩,没有工会),结果是发达国家得到了双倍的好处。(现在情况是,发达国家出口更多的农产品和矿产品,发展中国家出口劳力密集的轻工业产品)

2.从需求方面看,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也趋于恶化。因为,发展中国家对于制成品的需求增长快,而发达国家对于初级产品的需求增长慢,因此,制成品的价格趋于上涨,而初级产品的价格趋于下降。

普雷维什(Prebisch):阿根廷经济学家,1960年代提出“依附”论。

(但东亚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从出口和技术引进得到巨大好处。对外不开放的巴西、印度、50-80年代的中国,经济增长慢)

11.4 出口稳定性与经济发展

11.4A 出口不稳定的原因和效果。

农产品:供给不稳定,蛛网模型有描述。

矿产品:需求不稳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

3.4C 国际商品协定。分为三类:

一、缓冲库存(buffer stocks)。但均衡定价困难,库存管理成本高,实施效果不好。

二、出口控制。很难实施,目前仅石油的OPEC成功。

三、长期购买合同。

11.5 进口替代还是出口导向

一、工业化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较快的技术进步。

(2)创造较多的就业机会,以解决严重的失业和就业不足(underemployment)问题。

(3)较高的乘数-加速数(multipliers and accelerators)作用,生产中较大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backward and forward linkages)。

(4)贸易条件不断提高,稳定的出口价格和收入。

(5)解决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因为进口制成品的需求增长经常快于出口创汇。

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战略: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

1. 进口替代工业化(ISI)的三个主要优点:

(1)存在明确的市场,市场风险小:直接生产进口产品,替代进口。

(2)保护国内市场让本国产品销售较易,让发达国家开放市场供国内产品出口较难。

(3)保护国内市场有利于引进外资在国内建立企业。

2. 进口替代工业化的三个缺点:

(1)国内工业习惯于贸易保护,没有动力提高效率。

(2)国内市场规模小,进口替代不易享受规模经济。

(3)进口替代不易深入发展,因为要替代资本密集和技术先进的进口产品很难且成本太高(尤其对于解决就业问题)。

3. 出口导向工业化的三个优点:

(1)有利于克服国内市场的狭小,有利于享受规模经济,尤其是对于小国。

(2)出口导向产生的国际竞争有利于提高国内工业的效率。

(3)制成品出口的扩张不受国内市场的限制。

4. 出口导向工业化的二个缺点:

(1)建立出口工业很难,要面对发达国家既有工业的竞争。(有低成本优势)

(2)开拓市场很难,发达国家通常对国内的劳动密集产业提供很高的保护。(有GATT,WTO)5. 历史经验:50-70年代,主要发展中大国(中国、印度、巴西)采取进口替代战略,效果不好。东亚国家采取出口导向战略,效果较好。

11.5B 进口替代的经验。高保护,低效率,产品价格高,失业严重,影响农业发展,进口机器和原材料、零部件、燃料的巨大需求恶化了国际收支。但是,对于大国,进口替代初期有好处,因此,大国可以在初期搞进口替代,然后搞出口导向(如韩国的做法,如中国的家电业)。

4.5C 最近的贸易自由化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80年代后,许多国家实行贸易自由化,转为外向型(ourward orientation)发展。外债危机引发了改革。改革使这些国家出现了戏剧性的开放,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贸易改革最成功的国家是一步到位且控制通货膨胀的国家,而不是那些小步改革的国家。世界银行对改革国家给予了贷款和技术支持。许多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中国家都加入了GATT。

11.6 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问题

11.6A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P378的统计是汇率法,平价法更合理。

11.6B 发展中国家的外债问题。70年代石油危机后,西方滞胀,资金过剩,大量借贷给拉美(西方的金融周期:引资-借资周期)。80年代,拉美出现债务危机,美国官方干预,实施贝克尔计划、布雷迪计划。拉美的外债高,东亚低。在P380中,应该看债务利息占出口的比重(东亚12%,拉美33%),不应该看债务占GDP比例,因为美元GDP有汇率法与平价法的区别。(见P388)中国接受教训,愿意接受直接投资,不愿意借债来引进资本。

11.6C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问题。

1.80年代,西方滞胀,贸易保护加剧(保护-开放周期,还有需求调节-供给调节周期,征税

-减税周期)。

2.70年代欧日美实施“普惠制”(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GSP),80年代东亚

国家从普惠制“毕业”。

(普惠制的三个特点与原则: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

(普遍的:对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产品,包括初级产品,制成品,半制成品都给以优惠,而不是只给初级成品以优惠。(实际上,发达国家的优惠是有区别的,如纺织品的给惠少)

非歧视的:对所有发展中国家都给以优惠,而不能按照政治关系的好坏而决定给惠对象。(美国要求必须是GATT、WTO成员才能享受普惠制,故入世前,中国在美国不享受普惠税)

非互惠的:不能要求发展中国家也给以进口优惠作为交换)

3.1993年,发展中国家1/3的出口遭遇配额和其他非关税壁垒。P382(主要是纺织品,纺织

品出口占世界出口的6%,见P18,发达国家占世界出口的70%,P20,发展中国家出口只占世界出口的30%,故纺织品出口占发展中国家出口的20%,是受到限制的主要部分)

第12章资源的国际流动与多国公司

12.3B 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

1.大公司具有独特的生产知识和管理技能,并且希望自己控制这些知识和技能:水平一体化,

就地生产差异化产品。

2.大公司直接投资以控制原材料的生产,保证供应,降低成本,或是在海外建立分销网络:

垂直一体化。

3.其他原因:躲避关税壁垒和各种进口限制;享受外国引进外资的补贴和各种优惠政策;进

入外国的寡头垄断市场,分享高额利润;敌意收购,避免对手对出口到该国产品的竞争;

获取当地市场上大公司享受的金融便利。

4.优势产业易于对外投资:美国的计算机产业,日本的汽车产业。

5.交通、通信的发展促进了直接投资:降低了交易成本。

6.地域相近、已有贸易关系的国家易于相互投资:交易成本低。

12.4 国际资本流动的福利效应

P404,图12.1,两国的资本边际生产率曲线,

1.初态:资金不流动。

2.末态:资金自由流动。

结局:双赢。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生产者剩余 答: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2.罗伯津斯基定理 答: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 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3.产品生命周期 答: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 4.购买力平价 答: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5.市场内部化 答:市场内部化是指企业为减少交易成本,减少生产和投资风险,而将该跨国界的各交易过程变成企业内部的行为。 6.黄金输送点 答: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是黄金输入、输出的价格上限和下限,它限制着一个国家货币对外汇率的波动幅度。 7.要素禀赋 答:要素禀赋,即要素的丰裕程度,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导致的可利用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状况。赫克歇尔-俄林 定理认为,要素禀赋构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基础 8.比较优势 答:比较优势也称为比较成本或比较利益,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李嘉图通过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模型阐明,比较优势是一国 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小的 劣势,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根据各自的 比较优势来来确定国际分工并进行贸易往来,双方便都可以获得比较利 益。 9.人力资本 答:所谓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然们通过劳动力进行投资(如进行教育、职业培训、保健等),可以提高原有 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对一个国家参加国际 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与影响。 10.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1年所实行的金汇兑本位制。这一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特征简而言之便是“美元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参见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将图1-6a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以纵坐标表示x商品供给,得出相应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然后将图1-6b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供给,以纵坐标表示y的相对价格,通过类似推导可得出国民供给曲线,国民需求曲线作类似推导可得。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 答:两种商品同时达到均衡。一种商品均衡时,由其相对价格,机会成本,需求可知另一种商品得相对价格,机会成本和需求。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略,参见书上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国际经济学答案答案中文版

Home's PPF 200400600800200400600800 Q apple Q banana Foreign's PPF 200400600800100080160240320400 Q*apple Q*banana Chapter 2 1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 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 5.1=Lb La a a c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使两部门的工资率相等,自由竞争使得他们生产两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相同。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后者可以表示为(*)/(*)a a b b w a w a ,由于两部门间的工资率相等,a b w w ∴=,只有在Lb La b a /a a /P P =,两种商品才都会被生产。所以 1.5 /P P b a = 2a. b. 3 a. a b b a /P P /D D =∵当市场达到均衡时, 1b a ) (D D -**=++=b a b b a a P P Q Q Q Q ∴RD 是一条双曲线 x y 1 =

b.苹果的均衡相对价格由RD 和RS 的交点决定: RD: y x 1 = RS: 5 ]5,5.1[5.1],5.0(5.0) 5.0,0[=∈=??? ??+∞∈=∈y y y x x x ∴x=0.5, y=2 ∴2/=b P a P e e c. ∵b a b e a e b a P P P P P P ///>>**∴只有两个国家的时候,本国专门生产苹果,出口苹果并进口香蕉:外国则正好相反。 d . 国际贸易允许本国和外国在阴影区内任何一点消费,专门生产某种产品然后和另一个国家进行贸易的间接方式,要比直接生产该商品的方式更有效率。在没有贸易时,本国要生产3单位的香蕉必须放弃2单位的苹果,外国要生产1单位的苹果要放弃5单位的香蕉。贸易允许两国以两单位香蕉交换一单位苹果。通过出让2单位苹果,本国可以获得四单位的香蕉;而外国可以用2单位向交换得1单位苹果。所以两个国家都从贸易中获利。 4. RD: y x 1 = RS: 5 ]5,5.1[5 .1] ,1(1)1,0[=∈=?? ???+∞∈=∈y y y x x x →5.13 2==y x →5.1/=b P a P e e 在这种情况下,外国将专门生产并出口香蕉,进口苹果。但本国将同时生产香蕉和苹果,并且香蕉相对于苹果的机会成本在本国是相同的。所以本国既没有得益也没有受损,但外国从贸易中获益了。 5.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总量加倍了而劳动生产率减半,所以有效劳动力总量仍是相同的。答案类似于第三小题,两国都从贸易中获益了。但是,相对于第四小题,外国的获益减少了。 6.实际上,相对工资率由相应的劳动生产率和对产品的相对需求决定。韩国的低工资率反映了韩国大部分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比美国低。和低劳动生产率,低工资率的国家进行贸易可以提高像美国那样高劳动生产率国家的福利和生活水平。所以这种贫民劳动论是错误的。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1、列举出体现当前国际经济学问题的一些重要事件,他们为什么重要?他们都是怎么影响中国与欧、美、日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最能体现国际经济学问题,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金融、实体经济、政治等领域,也影响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其对中国与欧、美、日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影响为:减少中国对上述国家的出口,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贸易摩擦加剧,经济联系加强,因而也会导致中国与上述国家在政治上的对话与合作。 2、我们如何评价一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我们可以通过一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评价该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评价比如一国政府政策的溢出效应和回震效应以及对外贸易对国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3、国际贸易理论及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和所得,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和新保护主义的原因和效果。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因为他们把国家看作基本单位,并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 4、什么是外汇交易市场及国际收支平衡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什么是宏观开放经济学及国际金融?外汇交易市场描述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交换的框架,国际收支平衡表测度了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情况。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调节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出现的不均衡(赤字或盈余);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节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因而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外汇交易及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整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这些内容被称为宏观开放经济学或国际金融。 5、浏览报刊并做下列题目:(1)找出5条有关国际经济学的新闻(2)每条新闻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或影响(3)每条新闻对你个人有何影响 A (1) 国际金融危机: 影响中国整体经济,降低出口、增加失业、经济减速等 (2) 美国大选:影响中美未来经济政治关系 (3) 石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中国的能源价格及相关产业 (4)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商务部否决:《反垄断法》的第一次实施,加强经济法治 (5) 各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对中国经济产生外部性效应B 以上5条新闻对个人影响为:影响个人消费水平和就业前景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 1、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如何?他们的国家财富概念与现在有何不同?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应当竭尽所能孤立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类消费品)。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富强的方法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而出超的结果是金银等贵重金属流入,而一个国家拥有越多的金银,就越富有越强大。现在认为一个国家生产力即生产商品的能力越高则一国越富强 2、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模式分别是什么?贸易所得是如何产生的?斯密倡导什么样的国际贸易基础?他认为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适当功能是什么?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是绝对优势;贸易模式为两国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器有绝对劣势的商品。通过生产绝对优势商品并交换,资源可以被最有效的使用,而且两种商品的产出会有很大的增长,通过交换就会消费比以前更多的商品从而产生了贸易所得;斯密倡导自由贸易,主张自由放任也就是政府尽可能少干涉经济

国际经济学答案中文版(人大版)

Chapter 2 Chapter 12 1. 正如题目中所说的,GNP只包括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的原因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如果从GNP中减掉中间产品进口并加上中间产品出 口,那么就可以避免重复计算。以卖给丰田公司和通用汽车的美国钢铁为例,卖给通用汽车的钢铁由于其价值已经包含在美国生产的汽车 中,因此不应再计入美国GNP;由于丰田的产值计入日本GNP,卖给丰田的钢铁的价值不再以成品形态计入(日本)国民收入账户。日本 的GNP则应扣除这些钢铁的价值,因为这是美国生产要素的报酬。 2. 等式2可以写成CA = (S p - I) + (T - G),更高的进口壁垒对私人储蓄,投资及预算赤字几乎没有影响。若这些变量没有受影响,那么征收的关税或进口配额无助于改善经常项目账户收支状况(赤字)。但是贸易壁垒对经常账户的影响是柄双刃剑,例如,收关税保护的行 业的投资上升会恶化经常账户(有时关税确实被证明是正当的,因其为国内落后行业升级技术装备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关税导 致的进口半产品成本上升,某些行业的投资可能下降。一般来说,永久性关税和临时性关税具有不同的效果。问题的关键在于,预测关税 以何种方式影响经常账户需要从一般均衡,也就是宏观经济角度分析。 3.(a)购买德国股票借记美国金融账户;由于开支票减少了他在瑞士银行的付款要求权,所以当他用瑞士银行的账户开出的支票支付时, 则贷记金融账户。在该案例中,美国人用持有的一种外国资产换取了另一种外国资产。 (b)购买股票借记美国金融账户,贷记则发生于德国售股者将美国支票存入德国银行而该银行又把钱借给德国进口商(贷记美国经常账 户)或购买美国资产的公司或个人(贷记美国金融账户)。德国银行的某些行为最终将贷记美国国际收支账户。 (c)法国政府通过出售美国资产,即它在美国银行的美元,干预外汇市场,因此借记美国金融账户。法国公民购买美元后,如购买美国 商品,则贷记美国经常账户;如购买美国资产,则贷记美国金融账户。 (d)假设发行旅行支票的公司使用它在法国的支票帐户进行支付。当它为这顿饭向法国饭店付款时,借记美国经常账户。旅行支票的发 行公司必须出售(美国的)资产(即减少在法国支票帐户上的存款),该公司在法国资产的减少意味着贷记美国金融账户。 (e)由于没有市场交易,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借贷双方都没有变化。 (f)离岸交易没有计入在美国国际收支。 4. 购买电话录音机分别借记纽约州,贷记新泽西州的经常账户;当新泽西公司把钱存到纽约银行时,分别贷记纽约州,借记新泽西州的 金融账户。如果交易使用的是现金,那么两州金融账户的变化仍与前述相同:新泽西州获得了美钞(从纽约进口资产,借记金融账户); 纽约州失去了美钞(出口钞票,贷记金融账户)。 5. (a)由于非央行渠道的资本流入只能以弥补经常账户5亿美元的赤字,因此Pecunia国际收支余额(官方结算余额)是-5亿美元。由 于国家要为10亿美元的经常账户赤字融资,因此Pecunia的海外净资产下降了10亿美元。 (b)对Pecunia国的外汇储备稍加研究,我们发现Pecunia的央行无法通过私人资本流入来为经常账户赤字融资。只有在外国中央银行 购进Pecunia资产的情况下Pecunia央行才可以避免动用5亿美元外汇储备来弥补经常账户赤字。Pecunia央行失去了5亿美元的外汇储 备,在国际收支账户中则体现为官方资本流入。 (c)如果外国官方资本流入是6亿美元,Pecunia就拥有1亿美元的国际收支顺差。换而言之,Pecunia只需要10亿美元弥补经常账户 赤字,但是却有10亿美元流入。因此Pecunia央行必须对外借出1亿美元以增加其储备。外国央行购买Pecunia资产的行为在其国际收 支账户中表现为资本流出,是借方项目。其中的基本原理是:这些交易导致了外国对Pecunia出售资产进行的支付。 (d)与央行间交易相伴的是,Pecunia金融账户显示外国在Pecunia持有的官方储备资产增加了6亿美元(贷记Pecunia金融账户,资本 流入),Pecunia在外国持有的官方储备资产(借记其金融账户,资本流出)增加了1亿美元。因此,10亿资本的净流入正好弥补了经常 账户赤字。 6. 从长期来看,经常账户盈余或赤字都是不能接受的。有些情况下,赤字是合理的,例如,为提高未来的国民收入而借款提高当前生产 能力。但是,对于任何时期的经常账户赤字,必然要有相应的时期支出少于收入以偿还外债。在没有特别的投资机会时,对于一个经济体 来说最好的情况莫过于长期的消费和支出相当。 一国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会随着国际收支差额变动而变动。央行使用外汇储备来干预汇率,外汇储备不足会限制央行干预或固定汇率的能 力。对于一些国家而言(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当它们向国外贷款出现困难时,央行的储备就成了保持消费和投资的重要力量。高水平的 外汇储备还可使潜在的外国投资者确信该国是信誉卓著的。 7. 官方结算余额,也叫国际收支平衡,显示了像美联储和财政部这样的美国政府机构持有的外汇储备相对于外国政府机构持有的美元储 备的变动。该账户提供了美联储干预外汇市场程度的部分描述。例如,德国联邦银行购买美元并存在它在伦敦的欧洲美元账户中,虽然这 笔交易是外汇干预的一种形式,但它并没有体现在美国官方结算余额中。当伦敦银行将这笔存款贷记他在美国的账户时,这笔交易就体现 为私人资本流入。 8. 如果金融账户和资本账户的盈余超过经常账户赤字,那么一国可以既有经常项目赤字又有国际收支盈余。国际收支盈余=经常账户盈余 +资本账户盈余+金融账户盈余。例如,如果经常账户赤字为1亿美元,资本账户盈余为1.02亿美元,那么国际收支盈余为0.02亿美元。 本问题可以作为第十七章固定汇率和外汇干预的引言。在80年代的头几年美国政府没有直接干预外汇市场,课本上结果是国际收支差额 为0,而实际数字则显示在82年到85年有少量的国际收支盈余。这些年份有达尔的经常账户赤字,因此,在这些年里,美国的资本流入 超过了经常账户赤字。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标准答案(内部资料)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内部资料)

————————————————————————————————作者:————————————————————————————————日期: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当开放贸易时,所有消费者的境况都会得到改善。 2、根据简单贸易模型,在贸易发生之前,如果各国的某种商品价格相同,这些国家之间就不会有交换该种商品的动机。 3、如果一国中某生产者通过贸易能使自己的境况得到改善,那么,该国中所有的生产者都会通过贸易来改善自己的境况。 4、在两国间均衡贸易价格条件下,一国对某种商品的过度供给必然与另一国对该商品的过度需求相等。 5、不存在free lunch,但却存在free trade。 6、一国即便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它也可以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7、根据H—O理论,一国如果比他国拥有更多英亩的土地,该国便是“土地丰富”的国家。 8、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各国并不一定要完全专业化于一种商品的生产。 9、H—O理论假设各国拥有相同的商品偏好。 10、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更为细分化的生产要素定义而解决Leontief Paradox。 11、Stolper-Samuelson定理认为,贸易将使丰富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低的实际收入,同时使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高的实际收入。 12、如果各国的生产技术相同,贸易便不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13、一国的非技术性工人会比技术性工人更加反对贸易自由化。 14、大国可投资发展进口替代产业而不是出口产业,进而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15、按照定义,小国的经济增长将不会使贸易条件发生变化。 16、青春期是一个贫困化增长的好例子。 17、一国生产要素的增长总会使该国更加自给自足,进而减少对国际贸易的依赖。 18、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国家一定会降低其公民的生活水平。 19、产业内贸易在充分竞争性产业中更为盛行。 20、根据H—0理论,各国应进行大量的产业内贸易。 21、规模经济是指资源的平衡增长导致平均成本上升。 22、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包括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以及收入分配效应。 23、如果瑞士旅行鞋的进口增加,英国皮鞋制造商就会受到损失。 24、自由贸易总是一种比征收关税更好的政策。 25、从量关税的优越性之一是其保护价值量与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保持同步。 26、关税对一个国家来说可能是最优的,但对全球来说不会是最优的。 27、关税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要大于它给生产者带来的收益。 28、与关税相比,配额给政府官员以更大的管理灵活性。 29、只要进口许可证是被拍卖的,配额的福利效应就与关税相同。 30、如果一国政府的税收收入很少,它就会倾向于采用关税而不是配额。 31、对于进口国来说,自愿出口限制比进口配额效果更差。 32、自愿出口限制实际上很少是自愿的。 33、对症规则(specificity rule)认为,关税通常不是纠正一国经济中扭曲的最佳方法。 34、贸易保护的国防理论和国家荣誉理论基本上是次优的。 35、如果“learning by doing”意味者今天更多的生产会使未来的成本降低,那么最好的政策就是实行保护性关税。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18章 第十八章浮动汇率制下的内外平衡 1.浮动汇率下的政策环境和目标与固定汇率下有什么区别? 答案提示:不同于固定汇率下的情况,浮动汇率可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使一国经济达到对外平衡,这样汇率调节就完成了固定汇率下政府必须考虑的内外均衡两个任务中的一个。现在,只剩对内平衡一个目标需要考虑。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的政策目标将只有一个,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达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2.比较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下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并对之加以解释。 答案提示:在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的情况下,如果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如果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即一国货币当局在浮动汇率下可以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 3.试解释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用”。 答案提示:参考本章第二节。 4.假设A国和B国经济联系紧密,均实行浮动汇率制度,A国遭遇严重失业问题,遂采取放松银根政策,B国是否会受到影响? 答案提示:B国会受到影响。A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物价上升和货币贬值,随着A国出口的增加,B国国内市场将相对减小,不利于B国的就业和生产的增加。 5.试分析在资本完全不流动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答案提示:通过画图进行分析,此时BP曲线为垂直的。 6*. 试讨论资本不完全流动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与资本完全流动下的作用效果 有何差异? 答案提示:在这种情况下,汇率的变化会引起BP曲线的移动。 7.在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试分析在下列两种情形下,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对国内经济的稳定作用。 (1)国内货币供给突然自发增加;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幼稚产业:所谓幼稚产业是指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提供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是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换比率)。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分为狭义的国际收支和广义的国际收支。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间资金收支流动的行为。包括两种具体形式:直接的货币收支和以货币表示的资产的转移。反映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广义的国际收支为系统记载的、在特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居民与世界其他地方居民的全部各项经济交易,不仅包括外汇收支的国际借贷关系,还包括一定时期全部经济交易与往来。 二、简答题 试画出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图形并作出分析 答:出口贫困化增长,是指某国的传统出口产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地增长,但结果不仅使该国的贸易条件严重恶化,而且该国的国民福利水平也出现下降,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贸易条件变化前,该国生产均衡点为A,消费点为C;由于该国传统出口产品X 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使得该国贸易条件恶化,此时,生产点变为A’,消费点变为C’。由图中的无差异曲线可以看出,该国贸易条件的变化使得它的福利水平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成为“出口贫困化增长”。 产生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原因主要有:(1)该国在该种出口产品的出口量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这样,当其出口大幅度增加时,会导致世界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价格大幅下跌。(2)该种产品的需求国的需求弹性很低,当产品价格降低时,需求是并不会相应大幅增长。(3)该国经济结构十分单一,依赖该种产品的出口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贸易条件恶化的时候也不能压缩出口,而是进一步扩大出口量从而保持一定的出口收入。 试说明国际贸易中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 答:这是解释列昂惕夫反论的观点之一,它认为,某种商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小麦在非洲是劳动密集生产过程的产品,而在美国则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也就是大机器和高效化肥生产的产品。所以,同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国外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也有可能在国内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即如果两种要素在行业间的替代弹性差异很大,以至于两种等产量曲线相交两次,那么,可能产生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的现象。即一种产品在A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B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可能就无法根据H-O的模式预测贸易模式了。

国际经济学汇总题库(克鲁格曼版)经2

第二章 1.引力模型P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设任何影响两国之间的贸易的因素不变),两国间的贸易规模和两国的GDP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 2.行业内贸易P141:指某一行业内差异产品之间的双向贸易,它反映出规模经济。 3.行业间贸易P141:指的是一个行业的产品与另一个行业产品的交换,它反映出比较优势。 4.配额租金P184:许可证持有者能够从外国购买进口品并在国内以高价出售,他们获取的利润就是配额租金。 第三章结合第四章看(着重看理论推理) 论述:课本知识+自己观点 李嘉图模型 比较优势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李嘉图的比较优势 李嘉图模型的假设是:假设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李嘉图模型认为国际间的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 生产效率的不同导致了比较优势的不同 结论:一个国家应该出口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有国内优势的产品,有这样的一个原理去支撑国际贸易产生,也就是说李嘉图模型也是在探讨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要素禀赋模型 与李嘉图模型的区别和原因是:区分两者共同的基础:(1)、李嘉图(第三章) (2)、要素禀赋,原则:国际顺序:?首先,说说要素禀赋理论的结论:认为一个国家应该如何参与国际贸易,认为各国间的资源差异(各国要素差异度,差异水平)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唯一原因

(李嘉图模型)生产效率不同比较优势不同国际贸易 (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的差异(不一样)要素价格(不一样) 相对价格(不一样) 认为现在中国也还在参与国际贸易,那么她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理论哪一个理论更贴近 第三章 1.单一要素P27:衡量生产效益: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投入要素A本国生产每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为5单位,B外国需要3单位,同种产品相对而言外国更有效率,具有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不可单独写这个) 2.比较优势P30(通过这种形式分析本国该进口或出口什么)假设: a LC/a LW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八版上册课后答案

Overview of Section II: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Section II of the text is comprised of four chapters: Chapter 8The Instruments of Trade Policy Chapter 9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de Policy Chapter 10Trade Polic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hapter 11Controversies in Trade Policy n Section II Overview Trade policy issues figure prominently in current political debates and public policy discussions. The first two chapters of this section of the text are concerned with the instruments of trade policy and the arguments for free trade and managed trade. The second two chapters consider these concepts in the context of specific sets of countries that face common problems. Throughout, the use of case studies provides the student with real world examples that clearly illustrate the theoretical arguments. Chapter 8 discusses various instruments of trade policy including tariffs, quotas, 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ts, and local content requirements. The effects of these policies on prices and trade volumes are determined in the context of a partial equilibrium framework. The chapter reviews the analytical tools of consumer and producer surplus, and uses these tools to consider the welfare effects of various protectionist measures. The specific incidents of trade restrictions presented as case studies include import quotas on sugar entering United States markets, 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ts on Japanese autos, and oil import quotas. Chapter 9 presents the set of ideas known a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de theory. These ideas enable you to understand why certain trade restrictions exist, despite the force of general economic arguments which suggest that they reduce aggregate welfare. Possible motivations for trade restrictions are identified as those which increase national welfare, such as the optimum tariff, and those which foster either income

《国际经济学》计算题及答案

计算题及答案 1.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 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 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2.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和小麦的产量。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思路: (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 (2)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需要出口1/22单位计算机,折合成劳动时间来算,生产 一单位小麦本国要用3小时,但生产1/22单位计算机本国要用60/22小时劳 动,所以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相当于用60/22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 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2=3/11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 要出口22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2*4=88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 的产品,节省了100-88=12小时的劳动时间。 如果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则相当于用60/24小时的劳动 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4=1/2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 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4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4*4=96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 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96=4小时的劳动时间。

(完整版)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这是我在网上找的,大多数题目都有,朋友们可以参考一下!有一点不确定的是G—L指数,大家再上网查看看,是乘100还是乘1?希望可以给你们帮助,预祝大家顺利通过!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1.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思路: (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中文版·第九版 课后习题答案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中文版·第九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 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 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 答案提示: 第二章答案 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国际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试卷(A)国际经济学一、选择题(2x15=30,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如果dx、sx、dm和sm分别代表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进口产品的需 求弹性和进口产品的供给弹性,则马歇尔—勒纳条件用公式表示为() >1 dx+sx>1 B.||A.|dx+dm|>1 .|sx+sm|C.|dm+sm|>1 D) 2. “贫困化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为:( A.国家的增长偏向于出口产业。B.外国对该国的出口需求具有价格弹性。C.国家的消费 偏好高度偏向于出口商品。D.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大。)3、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 入分配的短期影响来看,自由贸易会导致( .生产进口竞争品部门使用的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A .生产进口竞争品部门使用的共同 生产要素收入水平下降B C.生产出口品部门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 D.生产出口品 部门使用的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在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偏向出口的 生产要素增长会(4 .扩大进口品生产规模 BA.扩大出口品生产规模.使贸易规模保持不变C D.使贸易规模缩减)5、在货币主义的汇率决定理论中,与本币价值负相关的变量是(.外 国国民收入A.本国国民收入 B C.外国的利息率 D.外国货币 供给、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6 ) BA.重叠需求理论.规模 经济理论.要素禀赋理论C D.相互倾销理论 7、货币贬值对国内吸收的直接影响效应不包括() A.货币余额效应 B.收入再分配效应 C.货币幻觉效应 D.贸易条件效应、世界贸易组织WT)是关贸总协定主持的 下列哪一回合谈判的结果 .多哈回.乌拉圭回 .东京回.安纳西回 、成员国间实行自由贸易优惠协定并统一外部关税,但成员国间要素尚未实现自由流动是 A.自由贸易 B.关税同 C.共同市 D.经济联 1、在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中,强调技术外溢和外部规模经济效果的是 .李斯特标.肯普标 .穆勒标.巴斯塔布尔标 1、根据蒙代尔提出的“分配法则,当一国失业和逆差并存时,为实现经济的内外平衡应采取的 政策搭配是 .紧财政、松货.松财政、松货 .松财政、紧货.紧财政、紧货 1、通常与进口替代战略相配合的政策措施包括 .降低关税壁.高估本币价 .放松外汇管.减少非关税壁 1、征收进口关税对于进口国来说 .不利于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生产 .使国内同类产品的生产减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完美版,含答案.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40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1分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A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主义 D.货币主义 2.采取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不倾向使用的政策是D A.对进口关税设置壁垒 B.对非关税设置障碍 C.对外汇实行管制 D.对本国货币低估对外价值 3.相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B A.斯密 B.李嘉图 C.奥林 D.赫克歇尔 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行了多轮多边贸易谈判C A.日内瓦回合 B.东京回合 C.乌拉圭回合 D.安纳西回合 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C 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6年 6.一般而言不属于外汇市场主要参与者的是D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外贸公司 D.居民个人 7.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的收支差额是D A.官方结算差额 B.商品贸易差额 C.基本收支差额 D.经常项目差额 8.国际收支调整的重要基础理论是C A.调整论 B.货币论 C.弹性论 D.平衡论 9.从总体上看 产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将A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不确定 10.在开放经济条件下c=0.6s=0.3 考虑政府的财政收入部分C A.10/9 B.5/3 C.5/2 D.10/3 11.下列属于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是D A.反倾销税 B.反补贴税 C.进口附加税 D.国内最低限价 12.最佳关税来源于B A.进口国厂商 B.出口国厂商 C.第三国出口厂商 D.第三国进口厂商

冯德连主编《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 ?答: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同且为直线。在自给自足经济下,各国将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与其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Ex和E B上达到均衡。需求条件的不同导致了各国在自给自足经济下的生产与消费的不同选择,但这些不同并不会引起两国之间相对价格的差异,两国的国内价格水平是相同的。因此,不存在着贸易的基础。 2?答:因为,相对价格使得国际贸易成了物物交换的世界,消除了货币幻觉。 3?答: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小国福利改善程度更明显些。 4?答: (1)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均衡要求国内需求数量与国内供给数量相等。设两个 方程相等,我们可以求出没有贸易情况下的均衡价格。无贸易情况下的均衡价格为100,均衡数量为300。 (2)当价格为120时,A国的需求数量为290,它的供给数量为400。在自由贸易条件下,A国将出口110个单位的产品。 (3)A国的消费者剩余将减少。在无贸易情况下,由需求曲线与数值为100的价格 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大的三角形。在自由贸易情况下,由需求曲线与数值为120的价格线围 成的是一个更小的三角形。A国的生产者剩余将增加。在无贸易情况下,由供给曲线与数值为100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小的小三角形。在自由贸易情况下,由供给曲线与数值为120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大的三角形。整个国家从贸易中获得的净收益为生产者剩余的增加量与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

之差。这一收益的大小等于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它的底边是产品贸易数量(110),它的高是价格的变化量(120-100=20)。因此,总收益为1100。 5?答:他们的损失为,继续在国内销售480亿立方米木材价值的损失,加上少销售的40亿立方米木材价值总量的损失。两者相加,共损失25亿美元。 6?答: (1)在自由贸易及每桶18美元价格下,国内生产数量Q S为18=0.6+6Q,或Q S=29亿桶。国内消费数量18=42-4Q D,或Q D=60亿桶。见下图。 (2)在无进口时,国内供给数量必须在国内均衡价格P处等于国内需求数量(两者都等于Q E): 42-4Q E=0.6+6Q E,或Q=41.4亿桶(生产和消费的数量)。利用其中一个等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国内价格为每桶25.44美元。 (3)国内石油生产者将获益。他们得到了以图中面积a代表的生产者剩余。国内石油消费者将受到损失,即由图中面积a+b+c代表的消费者剩余。 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如果5个条件同时成立,那么,两国在封 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因此,在这些条件下国际贸易是不可能发生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