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事业单位复习资料

事业单位复习资料

事业单位复习资料
事业单位复习资料

第五部分公共行政

一、管理学基本原理

(一)人本原理:

概念:是由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活动过程。其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和决定者。所谓“人

本原理”,就是强调人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做好人的工作的重要性这样一个基本思

想。

行政管理中的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基本要素:

(1)人是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和核心。

(2)搞好行政管理工作的关键是做好人的工作。

(3)搞好行政管理要靠一批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

(4)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管理,理应更能够科学的掌握和贯彻人本思想。

(二)激励原理

概念:人的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决定行为,行为取得成果,成果又能使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在行政管理中,从分析、考虑和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出发,以引起某种思想的动机和动力,进而造成有效的激励力,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并取得好的行为效果,这就是管理学上的激励原理。

核心:以人们各种需要为基本内容的动力问题。

基本类型: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

(三)能级原理

概念:能级原理又称能级相称原理,即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赋以相应的责任和授以相应的职权,

使有不同才能的人都处于相应能级岗位上,各展其能,各施其才,以保持和发挥组织或团体的

整体效能。

根据国内外行政管理实践的经验,运用能级原理应注意以下原则或要求;

(1)实行责权利一致的原则。

(2)能级的划分与组合应保证行政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3)各类能级必须动态相对应。

(四)系统原理

概念:系统,就是相互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

概念:运用系统原理,对行政管理对象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的有机联系,着力于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实现行政管理最优化的原理,这就是行政管理中的系统原理。

基本特征:整体性、环境相关性、内部相关性、目的统一性。

(五)权变原理

概念:指根据系统所处的内外环境因素,因势利导,随机应变,适时调整管理对策和管理方法

的一种管理理论。

基本精神和运用:(1)管理要素,复杂多变。(前提)

(2)审时度势,相机权变。(实质)

(3)追求实效,实现目标。(目的)

(六)效益原理

概念:效益原理又称效率原理、效能原理。指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如何按照行政总目标的要求以尽可能多的行政总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行政总产出的有关理论和方法。

应处理好的关系:(1)整体效益和局部效益的关系。

(2)行政管理的直接效益与整个社会目标的关系。

(3)长远效益和当前效益的。

二、行政管理

(一)政府职能

概念:政府职能又称行政职能,是指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行机关,在依法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的事务进行的管理时应该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1)政府职能体现的公共行政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反映。

(2)政府行政管理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政府行政职能的多样性。

(3)通常我们将其分类为基本职能和运行职能两类。党的十六大对政府职能又作了新的概括,指出政府主要承担宏观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四大职能。

A.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政治职能(防御性、保卫性、强制性)、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

B.行政管理中的运行只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

(4)政府职能的转变的方式:职能要素的重新分解、转移或合并。

A.行政职能的纵向变动,即行政权利的上下移动。

B. 行政管理的横向移动,即行政组织各部门之间权力的重新划分。

a.政府行政机关与社会中介组织之间的职能变动。

(5)公共危机管理

概念:公共危机,指一系列中止和平进程或瓦解社会正常关系、秩序的事件,表现为某种不可预事件的发生,打破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经济秩序和生活秩序,威胁到公众的财产以致生命安全,进而引发了一个地区的社会公众比较普遍的恐慌情绪和恐慌行为的情境状态。

A.危机构成具有三个方面要素:造成严重后果,作出反应的时间有限,事出突然、具有意外性。

B.危机的应对或管理有四个方面的要点:减少、缓解危机,动员、准备资源以有效地控制危机,回应社会和公众的需求,危机后的恢复和重建。

特点:公共性、突发性和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

C.公共危机管理的决策性质

概念:公共危机管理是以公共行政机关为主的公共组织对公共危机作出政策反应,包括制定和执行政策,其决策性质表现为一种非程序化的公共决策。

D.决策行为分为两种:a.程序化决策,即结构良好的决策。运用运筹学、模型、电子数据处理

等人机技术。

b.非程序化决策,即结构不良的决策。包括大量人工判断,甚至决策

者的个人经验、智慧、品质、决断力等。

E.公共危机作为非程序化决策之一,通常属于高难度的决策类型。

F.公共危机的处理原则:时间性原则(第一原则,起决定性作用)、效率性原则、协同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二)行政组织

概念:行政组织是指国家为了履行行政职能而依法建立的有职位设置、人员配备和制度规范的机构实体。

(1)在我国行政组织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

(2)特点:政治性、系统性、服务性、法制性、权威。

(3)类型:领导机关(在我国指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首脑机关)、职能机关、办事机关、参谋咨询机关、直属机关、派出机关。

(4)结构:A.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即层级结构,是指政府上下级之间和政府各部门内部上下级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体系内的责任、权力同管理层次的高低成正比关系,即管理层次越高,所

承担的责任和拥有的权力就越大。我国目前的行政组织自上而下分为国务院、省、(市)、县、

乡几个基本层次。

B.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即部门结构,是指行政组织的横向分工模式。同级政府各部门之

间构成具有分工与合作要求的平行关系,这种关系的组合方式即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其特点

是:专业分工明确、事权统一、职责范围清楚。

(5)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管理层次:指行政组织纵向结构中的等级层次,如省、市、县;厅、处、科等。

管理幅度:指一个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直接领导的下级单位或人员的数目。

A.层次多、幅度小的行政组织为尖型结构。其特点是:权力集中、便于政令统一,但不利

于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B.层次少、幅度大的行政组织结构称为扁型结构,其特点是分权较多、控制较弱,下属自

主权较大,但容易出现无政府主义。

C.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在行政组织结构中成反比例关系。即:组织规模=管理层次×管理幅

度。

(5)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职能目标原则、精干合理原则、整体效能原则、权责相称原则、依法设置原则、动态适应原则。

(三)行政决策

概念:行政决策是一般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属于管理决策的范畴。它是由国家行政机关或由行政权的组织和个人,为履行国家行政管理职能,依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授予的权限,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限定范围内所涉及国家或地区的重大社会公共行政事务活动而作出的决定。

(1)分类:A.按决策所涉及的范围划分,可将其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B.按决策所具备的条件划分,可将其分为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C.按决策的方式分类,可将其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D.按决策的主体分类,可将其分为集体决策和个体决策。

E.按决策所涉及的问题有无经验可借鉴和是否重复出现,可将其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

程序化决策。

(2)地位与作用:A.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中心环节。

B.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主要功能。

C.行政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行政管理的成败和国家的兴衰。

(3)程序:A.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B.集思广益,拟定备选方案。

C.方案筛选,选择最佳或满意方案。

D.方案实施,评估和修正完善。

(4)方法:A.主观决策方法:经验判断法、综合意见法、社会调查法和观察法等。

B.定性分析决策法:首长决策法、集体决策法、列举法、提喻法、方案提前分析法等。

C.定量分析决策法:系统分析法、统计综合法、数学计算法、数学模型法、盈亏平衡分析法。

(四)行政执行

概念: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利用各种物质条件和精神力量,将决策机关颁发的政策、指示、命令付诸实施,以求解决所针对的社会问题。行政执行是行政决策的实现过程。

(1)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具体实施阶段(是行政执行的核心内容,是关键环节)和评估阶段。

(2)遵循的基本原则:忠于决策的原则,坚定彻底的原则,迅速果断的原则,依法执行的原则,跟踪检查的原则,执行有序的原则。

(3)常用的执行方法和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教育手段。

(4)行政指挥:口头指挥、书面指挥、会议指挥。

(5)行政授权基本原则:权责一致原则、量力授权原则、适当的控制原则、充分信任的原则。

(6)行政沟通: A.正式沟通:即通过组织文明规定的渠道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分为上行沟

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

B.非正式沟通。建立在行政人员之间的社会联系基础上的。

(7)行政协调的基本原则:统筹兼顾原则,异中求和原则,公正无偏、积极主动的原则,协调于初始阶段的原则。

(8)行政成本:A.概念:狭义的行政成本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所花费的各种支出。

包括两方面的支出:一、维持行政机关自身运行的费用。二、为了履行本机关所承担的职能而消耗的费用。

B.现状:据统计,我国的行政成本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

C.原因:一、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复杂性增加而带来的合理成本增长。二、我们行政

机关由于体制原因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所造成的非生产成本增长过快:公务成本高、运行成本高、基础成本高、装备成本高、无形成本高。

D.降低我国行政成本的途径:树立行政成本意识,建立健全行政成本监控体制,深

化行政体制改革。

(五)行政责任

概念: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必须在法律的授权和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

(1)本质:通过法律权力来制约行政权力。使之符合“为政遵循法律,不以私意兴作”的要求。

(2)核心概念:法律的规范性或约束作用。

(3)基本内容:A.行政机关的内部活动要依照法律相关法律、规章进行。

B.行政组织的外部活动要依法进行。

C.行政组织行使职权时必须依据法定程序。

D.行政职权的行使必须有监督。

E.依法行政必须有司法保障。

(4)基本要求:行政合法,行政适当,行政公正。

概念: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公务员因为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1)基本内容:应为的行政责任与不因为地行政责任,广义的行政责任与狭义的行政责任,国家的行政责任与个人的行政责任(两种责任主体:国家、政府公务人员)(2)特征: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政治责任,是一种任务,是一种义务,是一种制度,是一种监控(行政责任的核心在于如何保障国家权力主体对政府行政行为的有效监督和控

制)

(3)行政责任的追究:A.基本问题:追究责任的主体、程序性和实体性问题。

B.追究:行政裁决、行政诉讼、行政惩处、行政赔偿。

(六)行政监督

概念:行政监督是指国家政治生活中依法享有监督权的组织和个人,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管理活动进行审视、评价和查纠。

(1)现代民主政治结构中的行政监督是一种法制监督。

(2)分类:

A.政府自我监督:政府是监督的对象,同时也是行政监督的主体。是行

政监督的一道防线。分为:直辖监督、行政监督、审计监督(目的:规范公

共财政财务的收支行为)

B.外部行政监督:是最有力、最有效的一道防线。针对政府行政的第

二道防线。分为:立法监督(主要指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是宪法赋予

的重要职权)、司法监督(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政党监督、社会监

督。

第四部分法律基础

第一章法理学

一、法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

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的本质:(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2)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三)法的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反复使用。

(2)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国家创立法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制定和认可。

(3)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义务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两种。法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调整人们的行为。

(4)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强制性。

(四)法律关系:(1)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内容(权利和义务)

(2)法律主体:自然人(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法人、国家。

(3)法律客体: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

(五)法律效力:(1)影响法律效力层次的因素主要有:制定主体、适用范围、制定时间。

(2)法律效力层次的一般规则:法律地位高的主体制定的法效力高。

(3)法律的时间效力范围:指对什么人、什么事以及在什么时间、空间内有约束力。

A.对人的约束力:属人主义、属地主义、保护主义、结合主义(我国采用此原则)。

B.对事的效力:告诉人们什么行为该做,什么行为不该做。

C.空间的效力:哪些区域内发生效力。全国性和地区性的法律空间效力范围、有域外效力的某些法律的空间效力范围、国际条约和协定的空间效力范围。

D.时间的效力:法律何时产生、何时终止效力以及对生效以前的行为与事件有无溯及力。(法的溯及力又称法的溯及以往效力,是指新颁布的法律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能否适用。一般情况,各国同行的原则“法不溯及既往”。我国也是这样,但有例外。如我国刑法规定了“从旧兼从轻”原则。

(六)法律责任:(1)特点:A.法律责任是因违犯法律上的义务而产生的责任。

B.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

(2)构成要件:客体(损害事实)、客观条件(违法行为、违法结果、违法行为和违法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主体(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依法设置的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所实施的行为)、主观要件(违法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状态。即主观上有过错)

(3)免责(指由于出现法定条件,法律责任被部分或全部免除)的条件:时效免责、自首或立功、不起诉和协议免责、因履行不能尔免责。

(4)法律责任实现方式有三种:制裁、补救和强制。

A.制裁的种类有三种: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

B.制裁的手段主要有五类:对人身的制裁、剥夺身份、限制行为能力、剥夺财产和剥夺荣誉。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德制定与实施

(一)法的制定

(1)概念:A.立法:法的制定,即立法,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据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补充、废止和解释法律、法规的活动。

B.立法权:是相对于行政权、司法权而言的国家权力。是指有权立法的机关制定、修

改、补充、解释或者废止法律、法规的权力。

C.国家立法权:是立法机关以国家名义制定法律的权力,使独立、完整和最高的国

家权力,它集中体现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整体利益,是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关键所在。在

单一制国家,国家立法权只有一个。

(2)立法原则:据我国《立法法》规定的立法原则:合宪原则、民主原则、科学原则。

(3)立法体制:“一元、两级、多层次”。“一元”根据宪法规定,我国是一个单一制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立法体制是统一的、一体化的,全国只有一个统一的立法体系。“两级”是指中央和地方两个立法等级。“多层次”是指不论是中央级立法还是地方级立法,都可分成若干层次和类别,各层级、各层次之间并不平行,而是下位法服从上位法,不得与上位法相抵触。

(4)我国现行立法体制的权限划分: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制定与修改刑法、民法和其他基本法律。

B.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

C.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备案。

D.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规章。

E.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F.香港、澳门这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在不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相抵触的前提下,享有独立的立法权。

(5)立法程序:四个步骤:A.法律议案的提出(又叫立法议案、法律案。是立法程序的开始)

B. 法律案的审议(结果:提议表决、搁置、终止审议)

C.法律的表决和通过(是法德制定程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步骤。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2\3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案所附法律草案要经过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全体达标的过半数通过)

D.法律的公布(是法律生效的前提)

(二)法的实施

(1)分类:以法德实施的主体和法的内容为标准,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法的遵守(守法)、法的执行(执法)、法的适用(司法)。

A.守法主体可以分为三类:公民,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等,我国领域内外国组织、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B.法的适用主体在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里,是法院。我国法的适用主体是司法机关-----法院和检察院。

(三)法律解释

(1)分类:A.解释的主体和解释效力不同:正式解释(又称法定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和非正式解释(又称学理解释,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B.根据解释的尺度不同:限制解释,扩充解释,字面解释。

(2)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一元多级”的法律解释体制。“一元”体现为“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多级”则表现为除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外还存在着其他类型的法定法律解释。

第二章宪法

一、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

(一)国体

(1)概念:国体亦称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家的性质就是国

家制度的核心。现行《宪法》第1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爱国统一战线。

(3)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

(4)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二)政体

(1)政体:有时称为政权组织形式,有时也被称为一国的“政治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形式是:一种民主的代表制。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民主普选的基础上选派代表,组成全国人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大常务会向本级人大负责,人大向人民负责。

(三)基本制度

(1)单一制国家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现代世界各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单一制和联邦制。

B.我国采取的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2)选举制度:是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原则、程序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A.选举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B.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3)基层民主制度:指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实现的重要组织形式。

A.《宪法》第111条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B.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与基层政权的关系是指导关系。

(4)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

“一国”是解决国家主权和统一问题,主权不可分、领土完整是我们的基本原则。

“两制”并存。是以大陆13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

A.设立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方针的具体化和法律化。

B.“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核心,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C.“一国两制”的形成:第一阶段:和平统一祖国方针的确立,标志事件是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第二阶段:“一国两制”思想的形成。1982年邓小平同志会见撒切尔

夫人是第一次提出。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

(1)平等权。

(2)政治权力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它的实质就是人民参政、议政)。

(3)宗教信仰。

(4)人身自由: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

(5)监督权:《宪法》第41条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又提出批评的权利。

(6)通信自由和秘密受法律保护。

(二)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6)其他方面的义务。

三、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二部分事业单位概况与职业道德

第一章事业单位概况

一、事业单位概述

(一)事业单位的内涵

(1)概念:2004年6月,《国务院关于修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决定》指出

事业单位就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

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2)按照上述概念,事业单位应当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依法设立,二是从事公益服务,三

是不一营利为目的,四是社会组织。

(二)事业单位的特征

(1)提供公共服务:提供公共事业产品是事业单位产生和存在的基本条件。

(2)属于非公共权力机构:专业性服务是事业单位基本的社会功能。

(3)属于知识密集型组织:以脑力劳动为主体。

(4)经济来源的国家化:事业单位基本上由国家统一拨给各项事业经费。

(5)事业单位范围的广泛性:主体具有多元性,规模具有宏大性。

(三)事业单位的分类

(1)按性质和特点分:

A.具有非政府公共机构形式的事业单位,即行政支持类事业单位。如图书馆、计划生育协会、社会科学联合会、社会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博物馆等。

B.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公益事业单位,即社会公益类事业单。如养老院,中小学校,疗养院、大专院校、重要的医疗卫生单位、考试管理中心等。

C.具有生产经营性质和能力的事业单位,即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如园林设计,刊物和出版社、科研院所、广播电视台、城市公用方面的市政管理、房产管理等。

(2)按财务管理形式分:全额预算管理单位、差额预算管理单位和自收自支预算单位。1998年后,财政资金管理模式发生变化,分别称为财政补助单位、财政适当补助单位和经费自理单位。

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概述

(1)概念: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是指各级各类事业单位部门对事业单位人员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法规、制度和措施的总称,它包括对事业单位人员的录用、考核、培训、交流、

回避、工资、福利、保险等进行管理的规定。

(2)基本原则:公开平等原则,竞争择优原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依法管理和精简原则。

(3)特征:国家是事业单位真正的用人主体。不存在独立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事业单位

工作人员与国家的任用关系属于公职关系。

(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内容

(1)岗位的类别: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

A.管理岗位:只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

B.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

C.工勤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

(2)岗位设置权限:

A.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核准。

D.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

E.地(市)、县(市)政府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程序报地区或设区的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公开招聘制度

A.公开招聘范围:包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其中,参照公务员猪肚进行管理和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除外。

B.公开招聘原则:要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要坚持政府宏观管理与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相结合,统一规范、分类指导、分级管理。

(4)聘用制度:主要包括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定期考核、解聘辞聘等制度。

(5)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

(6)事业单位工资分类管理:

A.全额拨款单位:在工资构成部分中,固定部分为70%,活的部分为30%。

B.差额拨款单位,在工资构成部分中,固定部分为60%,活的部分40%。

C.自收自支单位有条件的可实行企业化管理制度或企业工资制度,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7) 工资正常调整机制:

A.正常增加薪级工资:从2006年7月1日起,年度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工

作人员,每年增加一级薪级工资,并从第二年的1月起实行。

B.工作人员岗位变动后,从变动的下月起执行新聘岗位的工作标准。一般从高不从低。

(8)考核制度:

A.考核原则: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

B.考核范围: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的各级各类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

C.考核内容:德、能、勤、绩。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D.考核等次:优秀、合格、不合格。

(三)建立新型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1)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

(2)建立形式多样、灵活自主的分配激励机制。

(3)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未聘人员的安置制度。

(4)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宏观管理和人事监督制度。

(5)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1986年制定通过的《民法通则》,明确了事业单位的法人地位

198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关于制止机构编制和干部队伍膨胀的通知》,开始推行干部选举制和聘用制。

改革:最有代表行的是1988年英国开始的“执行机构”化改革和1998年日本开始的“独立行政法人”化改革。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式是进行匪类改革。

第二章职业道德

一、职业道德概述

(一)职业道德的内涵

(1)概念:职业道德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范围内应当遵守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是一定社会范围内道德基本要求在不同的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特定行为规范。

(2)主要体现在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和职业技能等方面。

(二)职业道德的特点:

(1)鲜明的行为性(2)适用范围的有限性(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4)一定的强制性(5)相对的稳定性与连续性(6)与物质利益具有的直接关联性(三)职业道德的作用和意义

(1)职业道德是一种社会公德。

(2)职业道德是实现人的前面发展的主要途径。

(3)职业道德是调整和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需要。

二、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

(一)基本特征:(1)继承性和创造性相统一。 (2) 阶级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3) 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统一。

(二)最高层次上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为人民服务。

(三)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

(四)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1)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核心和基础。(应做到: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并不断提高职业技能,自觉遵守职业纪律。)

(2)诚实守信:诚实劳动,遵守合同和契约,维护单位的信誉,保守单位秘密。

(3)办事公道:坚持真理,光明磊落,公平公正,公私分明。

(4)服务群众:包括:要热情周到。努力满足群众需要。(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区别于其他道德体系的根本标志。

(5)奉献社会

第七部分公文

第一章公文的概念和特点

一、公文的概念和特点

(一)公文的概念: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指在公务活动中按一定程序和格式形成和使用的、表述社会集团意志的文字资料。公文由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公文:范围包括法定公文、专用公文和事务公文。

(2)狭义的公文:仅指法定的公文和专用公文。

(二)法定公文又称通用公文,是指在党政府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中普遍通行适用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文,主要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的13种: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规定的14种: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三)事务公文又称业务公文或日用文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处理日常事务所使用

的非正式文书的统称。如计划、总结、简报、报表、记录、调查报告等。

(四)公文的特点:法定作者、法定效力和特定文体。

(五)公文类别:(1)写作主体系统:党的机关公文和行政机关公文。

(2)公文来源:收文和法文。

(3)行文方向: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

(4)性质作用:法规性公文、指示性公文、公布性公文、报请性公文、通联性公文和记录性公文。

(5)保密程度:绝密、机密和秘密。

(6)办事时限要求:特急件、急件、平件。

(前两类文件合称为紧急文件。紧急电报则分为特提、特急、加急、平急四类)

二、公文的格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内部的基本构成要素,即公文的内在构成。二是外观的规格样式,即文本格式、用纸格式和印装格式。

(一)公文的基本构成:眉首、主体、版记三个部分组成。

(1)眉首部分

眉首又称版头或文头,位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上,约占全页的1\3。上报的公文,眉首约占1\2。眉首包括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签发人等要素。下方用一条红色反线(党的机关公文在红色反线正中嵌一颗五角星)将首页与主体分开。

A.份号:又叫份数序号,为了方便对保密文件进行登记、查询和归档,须将印制若干份的统一文件依次编号。按规定,绝密、机密文件应标明份号。标注方法:用阿拉伯数字标识在

版心左上角第一行。

B.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标注方法:密级标注在眉首右上角(党的文件标在左上角),两字之间空一字。如需标注保密期限,则秘密等级两字之间不空一字。保密期限标注与密级

等级之后,其间用五角星隔开。如“机密★一年”。

C.紧急程度:标注方法:标注在眉首右上角(党的文件标在左上角),两字之间空一字。

已标有密级的公文,紧急程度置于密级之下。标题中已出现“紧急”字样的(如《关于做

好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紧急程度不再单独标出。

D.发文机关标识:一般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两字组成,套红印刷。标注方法:a.信函式只标发文机关名称。 B.命令式为发文机关名称后加“命令”或“令”。 c.

会议纪要式为会议名称加“纪要”两字。联合行文时,可以并用联署机关名称,但主办机

关应排列在前。“文件”两字置于发文机关之后,居中排布。联合行文机关较多时,应保证

首页显示正文。

E.发文字号:又称文号。标注方法: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年份、序号组成。如“浙政【2011】14号”“浙政”是浙江省人民政府的机关代字,“【2011】”是年份,“14号”是序

号。除标注签发人的情况外,通常文号应置于眉首红色反线之上居中位置,发文机关标识

之下。联合行文时,只标明主办单位的发文字号。注意:机关代字要规范。机关代字、

年份、序号三者顺序不可随意更换。年份不能省写、六角括号不要写成圆括号或中括号。

年份、序号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序号不编虚位。

F.签发人:应是主要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标注方法:在发文字号标识右下方、红色反线之上标“签发人”,后加冒号,再标签发人姓名(后空一字)为使文面显得对称,

发文字号应移至红色反线左上相应位置(前空一字)。若是联合行文,需标注会签发人姓名,

应将主办机关签发人置于最上,再按发文机关标识顺序依次向下排列会签人,最后一个会

签人姓名与发文字号对齐。

(2)主体部分

主体的构成要素: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和附注等。

A.标题:标注方法: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部分组成。如《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

规划工作的通知》,,法文机关:“国务院”,事由:“加强城市规划工作”,文种:“通知”。

但有时标题的三部分可省去一至两项。a.省发文机关(上行文)。b.省事由(令,公告)。

c.省发文机关和事由,只写文种名称(通知、公告、通告)。标题位于版头横隔线之下正

中位置,可排成宝塔形、倒宝塔形等。行政机关的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

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事由前一般使用介词“关于”,表示涉及的范围或事物。

B.主送机关:又称抬头、上款。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即对公文负有主办或答复责任的单

位。标注方法:主送机关名称应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或同类机关的统称,书写在标

题之下靠左顶格位置。注意:请示公文应主送一个机关,不要多头主送。

C.正文:公文的核心部分。通常由开头、主体、结语三部分组成。常用的尾语:a.指令性结

尾语:“此令”“请认真贯彻执行”“望遵照办理”“请结合实际组织实施”等。b.知照性尾

语:如“特此通知”、“现予公告”等。C.呈告性尾语:如“以上报告,请审阅”等。d.期

复性尾语:如“妥否,请批复”、“请研究函复为盼”等。e.期请性尾语:如“希即接洽为

荷”、“拟请协助为感”等。f.回复性尾语:如“此复”“此函复”等。注意:文中日期应

写具体年、月、日,年份一律使用公历年份全称。引用公文应先引标题,后加括号引发文

字号。

D.附件说明:标注方法:应在正文之下(空一行)左起空两格位置标明附件的顺序和名称。

附件名称不必加书名号,其后也不用标点。附件如有序号,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附件:

1×××”)附件一般与正文装订在一起,如附件与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

标识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字样,多份附件还应有附件序号。

E.印章:是制文机关对公文生效负责的凭证。加盖印章的公文,落款处不再署发文机关名称。

用行政首长名义签署的公文如命令(令),一般加盖签名章,其前签具有领导人职务。联合

上报的公文,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发文机关都应加盖印章。标注方

法:下套式和中套式。

F.成文日期:指成文的具体年月日,是公文的生效日期。以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若联合

行文,则以最后签发机关的负责人的签发日期为准。电报以发出日期为准。标注方法:

成文日期标注在正文右下方(右空两字),年月日必须齐全,不能省略,并一律用汉字书写

(党的机关公文使用阿拉伯数字)。

G.题注:法规性公文或经会议讨论通过的文件,其产生的法定程序和产生日期用圆括号括入。

标注方法:在标题下方正中处。

(3)版记部分

基本因素: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版记应置于公文最后一页,版记的最

后一个要素置于最后一行。版记部分需要印三条反线,分别位于主题词之下、抄送单位之下、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之下。三条反线均与版心同宽。

A.主题词:标注方法:通常按“审读文稿------分析主题------查表选词-------标引”的程序进行操作。“主题词”三字使用黑体字,顶格写,后标冒号,词目用宋体字,诸字目之

间空一格,不使用标点符号。每份文件一般标三到五个主题词,最多并不超过五个。先标

类别词,次标类属词,最后标文种。

B.抄送机关:标注方法:抄送机关标注时,居左空一字,即“抄”字与“主题词”的“题”

字对齐,“抄送”后加冒号。有两个以上抄送机关时,可按机关性质、职权、隶属关系或其

他逻辑关系一次排列,回行时应与上一行的机关名称对齐。同类的机关名称之间使用顿号,

不同类的机关名称之间使用逗号,末尾标句号。

C.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标注方法:印发日期以付印日期为准,用阿拉伯数字写明具体的年月日。印发机关左空一个字,印发日期右空一个字。

二、公文用纸格式和印装格式

(一)公文用纸格式:A4纸(210mm×297mm)

(二)公文印装格式:(1)排版形式:正文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28个字。

(2)装订形式:左侧装订

(3)字体字号的选用:

A.发文机关标识:使用小标宋体字,用红色标识,字号由发文机关以醒目美观为原则酌定,

但最大不能等于或者大于22mm×15mm

B.公文标题:二号宋体字,正文用三号仿宋体字。

C.秘密等级、紧急程度、主题词:用三号黑体字。

D.签发人和附件说明:用三号仿宋体字。

三、公文的行文规定:行为关系、行文方向与方式、行文规则。

(一)行文关系

(1)概念:行文关系就是机关之间公文的授受关系,它是依据机关组织体系和职权范围来确定的。

是行文制度的核心。

(2)分类:隶属关系、业务指导关系、平行关系、不相隶属关系。

(二)行文的方向和方式

(1)分类:A.上行文:逐级行文、多级行文、越级行文。

B.下行文:逐级行文、多级行文、直达行文。

C.平行文:直接行文。

(三)公文行文规则

(1)注重实效(2)按职权范围行文(3)按隶属关系行文(4)一般应逐级行文

(5)正确认定主送机关与抄送机关(6)联合行文必须是同级机关

第二章公文处理

一、公文的发文办理:工作性质可以分为制文和制发两个阶段。

(一)草拟与会签:(1)草拟,也称拟稿。即起草公文,它是形成文件的首要环节。

(2)会签,也称会稿。是持草拟的公文与有关部门会商审稿。

(二)审核与签发:(1)审核,又称核稿。即在撰拟的文稿送交领导签发之前,对其所作的全面检查和修改。应由办公厅(室)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归纳为“六查”或“六把关”,即行文关、政策关、措施关、文字关、程序关、体式关。

(2)签发,是制文阶段的最后决定性环节,同时也是机关领导人行使领导职权的一种具体体现。注意:上行文:由主要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签发。下行文或平行文:由主要负责人或者由主要负责人授权的其他负责人签发。

(三)编号与注发(编号是指编发文字号)

(四)复核(文秘部)、缮印与用印

(五)登记与装封

二、公文的收文办理

(一)签收与登记:登记的形式主要有薄式、卡片和联单式三种。

(二)审核与传阅:传阅方式有四种:设阅文室、以人立户、以文立户、送达传阅。

(三)拟办与批办:拟办内容:拟明拟办人,拟明承办部门,拟明阅读范围,拟明处理问题的方案。

(四)承办与催办:承办大致有三种方式:传达承办、专案承办、答复承办。承办要求:讲求时效、分清主办与协办、区分复文与不复文。催办分为对内催办与对外催办两种。催办要求:组织落实、分工负责、检查反馈。

三、办毕公文的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清理与清退、利用与保管、立卷与归档工作等。

第三章常用法定公文写作

一、决定通知

(一)决定

(1)适用范围: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2)类别:政策性决定、部署性决定、奖惩性决定。

(3)正文结构:一般包括决定依据、决定事项和执行要求三个部分。

(二)通知

(1)特点:使用面宽、用途广泛、使用频率高。

(2)分类:按内容和用途:发布性通知、指示性通知、知照性通知、转发性通知(批转性通知)。

(3)写作要领:指示性通知:正文结构包括通知缘由、通知事项和执行要求。

撰写批转性和转发性通知应注意:A.此类通知的附件是实际上的正件。

B. 行政公文中被批转、转发的公文不要添加书名号。

C.此类通知的版记仍应按公文惯例置于被转发文件之后。被转发文件的眉首与版记应删除,在标题下括注发文机关名称和成文日期。

D.为避免标题出现“关于的关于”、“通知的通知”之类的赘语,允许将“批转”、“转发”的前面的介词“关于”省略。

二、公告通告

(一)公告

(1)适用范围: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2)特点:郑重性、周知性、新闻性。

(3)类别: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的公告。宣布法定事项的公告。

(4)写作要领:标题:两种写法:一是发文机关名称文种;二是只写“公告”二字。公告不列主送、抄送机关,但落款和日期不可忽视。

正文:一般由公告缘由、公告事项和尾语构成。

(三)通告

(1)适用范围: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2)特点:广泛性、规定性、专业性。

(3)类别:法规性通告(公布法规和政策)。事务性通告(公布具体事务)。

(4)写作要领: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有时可只适用文种。

正文:由通告缘由、通告事项和结尾构成。

三、报告请示批复

(一)报告

(1)适用范围: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2)特点:沟通性、陈述性、单向性。

(3)类别:A.写作时间:定期报告、不定期报告。

B.内容性质: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答复报告、随文报告。

(4)写作要领:正文一般由报告缘由,情况与问题,今后工作打算,尾语构成。

(二)请示

(1)适用范围:向上级机关请求,批准。

(2)特点:单一性、期复性、紧迫性(具有时效性)。

(3)写作要领:正文包括请示缘由、请示事项、尾语三部分构成。

(三)批复

(1)适用范围:专门为反馈请示事项而设的文种。

(2)特点:针对性、结论性、及时性(批复的写作时限要求较高)。

(3)写作要领:标题:通常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部分组成。事由除概括请示的主要内容以外,还应标出发文机关的态度,如“同意”“不同意”等。

正文:一般包括批复引语、批复意见和尾语。

四、通报函

(一)通报

(1)适用范围: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2)特点:典型性、说理性。

(3)类别:按内容分:批评性通报、表彰性通报、情况通报。

按形式分:直述式通报、转述性通报。

(4)写作要领:正文一般可分为主要事实、分析评论、决定和要求。

(二)函

(1)适用范围: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2)特点:多向性(以平行为主)、灵活性、有效力(具有法定效力)。

(3)类别:A.根据行文往来:分为发函和复函。

B.根据内容和作用,分为商洽函、咨询答复函和求批审批函。

(4)写作要领:眉首:A.通常使用只标识发文机关名称而不标“文件”二字的信函式格式。B.发文机关适用全称。C.发文机关名称之下印一条上粗下细的武文线。与之相对称,文件下部边缘要印一条下粗上细的武文线。D.发文字号中嵌入“函”字,单独编发函号。E.文号置于武文线下,标题的右上方。

F.秘密等级和紧急程度置于武文线下,标题的左上方。

主体:除便函外,均应列标题,写明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其中,文种应注明是函还是复函。

正文:由函请(复)缘由、函请(复)事项和尾语构成。

四、决议

(一)适用范围:用于党的机关和国家权力机关。

(二)类别:认可性决议、指挥性决议、阐述性决议。

第三部分政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政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1)哲学的概述: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或者说哲学就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涉及的是关

于整个世界的本质、存在方式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问题)。

(2)哲学既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论。

(3)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又可表述为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4) A.根据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谁第一性,谁第二性,分为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

B.根据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是否具有同一行,也就是人的意识能否正确认识现实世

界、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二)哲学的党性

(1)唯物主义哲学的历史形成阶段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它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朴素结合,但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亦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局限性和缺陷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称旧唯物主义。)

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2)唯心主义哲学: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一)辩证的唯物论

(1)物质观: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意识观:A.含义:意识是指社会的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

B.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

D.意识的能动性。

备战事业单位考试之复习计划方案

备战事业单位考试之复习计划方案 一、 事业单位考试每年都有,招聘岗位众多。今年的事业单位录用考试公告、大纲马上也要公布于众,拉开了学员备战事业单位的序幕。然而面对事业单位考试复习方法,相信很多人都很盲目,那是因为事业单位考试没有指定的教材,只给了一个非常宽广的考试大纲。笔试按照考用一致的原则,考核招聘岗位所必需的公共知识、专业知识、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分为《公共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两门,按 : 比例折算入笔试成绩。《公共基础知识》为各类考生通考科目,包括法律、政治、历史、经济、管理、科技等知识。《专业知识》测试内容由主管部门根据行业特点、专业要求提出,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岗位一览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报考指南》中公布和说明。有人就说了:天呐这么多知识内容,又没有指定教材,公告出来之前还不知道报什么岗位,出来之后就一个月就要考试了,还让不让人活啊。但是我可以很负责人的告诉大家,像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这些类型的考试都是以择优录取为基本原则,考试之所以不规定教材和范围,就是为了让考生能够更加注意平时的知识积累,避免考前突击。但是这一个月时间复习有没有好的方法去应对考试呢?可以肯定的是,当然有。好了,估计也都不想听我的废话了,那么我们开始看下我们的复习计划吧。 二、方法 以下的这个方法应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成功 心态 勤奋 方法

任何人都不是天才,有些人也许参加过国考,进行过省考,参加事业单位考试!但是成功不是按照次数而定义的,也不是想就可以做到的。我的有些朋友并不聪明,但是每天坚持学习 个小时,坚持到凌晨 点钟,公务员大门为他打开了。但是希望看这篇文章的朋友们记住。付出 成功! 但是,这么短的时间我们是没有办法做到的,除非 你已经下定决心考一年,两年,三年甚至更长。在这里华图教研中心公务员考试辅导专家按照 天的备考时间计算,为考生精心制定了一份复习计划,供考生参考,帮助考生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 )入门阶段( 天时间)。考试公告正式出来之前,在正式进入备考前建议考生先想办法搜集到一两套事业单位真题进行自我摸底测试,通过测试考生初步了解考试内容、题型、题量、测试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对自身的优劣势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接下来就是制定复习计划,全身心进入备考周期。考试的复习资料可以到各大学校旁边的书店里去看看,很全,选择的种类也很多。辅导书大同小异,不求太多,一套足已。建业大家选择的时候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料,可以花个半小时时间在书店看看再买。考试没有指定教材,所以复习参考书的选择选择大众化的,比较专业的。再买一两套模拟试卷,试卷题目难度要略大于考试难度为宜。此时还要注意的就是当你完成这个测试以后,你要根据前一年考试的公告、岗位、报考条件等相关说明(相关政府考试网站,认识考试网站上都能找到),预先假设制定出当年准备报考的和可以报考的单位和岗位,然后就可以开始第一轮复习了。 ( )基础阶段(大约 天)。这一阶段主要是打基础。考生可能要花上一两天的时间去选择合适自己的参考书籍和复习模拟练习题册。建议考生以看教材为主,以做各模块的练习为辅。考生在每天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复习前一天学习过的知识,教

浙江杭州余杭区事业单位历年真题-精选

浙江杭州余杭区事业单位历年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下涂黑所选答案项的信息点,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每题08分,共50题。) 1江泽民在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的是()。 A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B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C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D解决党政不分的问题 2刑事诉讼法属于()。 A程序法 B实体法 C特别法 D临时法 3()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A一国两制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B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实行多党制和三权分立 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十六大政治报告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进一步解决()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A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 B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C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时代发展的要求 D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6复杂劳动被当作简单劳动的倍加,是因为()。 A从事简单劳动不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

B从事复杂劳动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 C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差别 7“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由()提出来的。 A毛泽东 B江泽民 C周恩来 D邓小平 8意识的本质是()。 A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9为了防止两极分化,规范收入分配不宜采取()。 A取缔非法收入 B清理不合理收入 C调节过高收入 D实行平均分配 10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原因是()。 A党的基本路线正确与否对我们党至关重要 B现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政治灵魂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战略目标相联系的D它是党的代表会议通过并写进了决议的 1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在于()。 A前者是事物的现象,后者反映事物的本质 B前者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后者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C前者的源泉是实践,后者的源泉是书本知识 D前者是自己亲身实践得到的认识,后者是从他人那里(包括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 12“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这是()。 A唯心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一切唯物主义共有的主张

2019事业单位考试真题解析-山东事业单位考试真题2019

2019事业单位考试真题解析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面各题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相应字母填入括号内。本大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又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一判断的哲学依据是()。 A.事物的主要矛盾没有变化,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生了变化 B.事物的基本矛盾没有变化,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事物的主要矛盾没有变化,次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D.事物的根本矛盾没有变化,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2.于1953年底由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 A.基本立场 B.基本目标 C.基本准则 D.宗旨

3.《贞观政要》中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段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避免重犯他人错误,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仅存在两种分配方式,一是按劳分配,二是按要素分配 B.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也可在全社会使用 C.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直接以每个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时间为尺度 D.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市场物价的影响 5.下列哪种情况说明了外部性的概念?()

事业单位复习资料

文山州2016年度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 公共科目考试大纲 为了便于应试者了解、准备和参加文山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的公共科目笔试,制定此大纲,供应试者参考。 一、考试性质与测试目标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是由文山州人事主管部门组织的、公开录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试;是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按照确定的招录计划,对相应的空缺职位进行的面向社会的、公开的竞争性考试。凡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人员均可报考。 公共科目笔试是根据事业单位职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针对所有报考者进行的考试。通过测查报考者从事事业单位职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达到对报考群体初步筛选的目的。 公共科目笔试结束后,招录机关将按照招考公告的规定对公共科目笔试合格人员进行面试、考察、体检等。 二、公共科目笔试内容 公共科目笔试分为综合能力测试和综合基础知识两科。全部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综合能力测试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综合基础知识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三、作答要求

应试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应试者必须必须用2B铅笔在指定位臵上填涂准考证号和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试题本上或其他位臵的一律无效。 四、综合能力测试介绍 (一)测试内容 综合能力测试主要测查与事业单位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医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事业单位招考

医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事业单位招考 1、药物的半衰期:一般指药物在血浆中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2处理。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3菌程度。 4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为特征,进而细胞的代谢和功能紊乱,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5、休克病人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四肢厥冷、口唇及指甲发绀、大汗淋漓、脉搏细弱而快、尿少及血压下降。 6、休克分型:按病因分类(7种)性、心源性、神经源性。 7、正常时保证微循环有效灌注的基础因素包括三方面:足够的循环血量、正常的血管容量、正常的心泵功能。 8、休克救治原则: (1)、积极消除病因(2)、补充血容量(3)、纠正酸中毒(4)、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5)、糖皮质激素和其他药物的应用(6)、治疗DIC,改善微循环(7)、保护脏器功能(8)、各型休克的处理 9、青霉素过敏的处理 (1、)就地抢救,立即停药,使病人平卧,注意保暖,针刺人中。 (2)首选肾上腺素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 ,病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险期,此药是抢 1 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它具有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兴奋心肌、增加心输量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3).纠正缺氧改善呼吸给予氧气吸入,当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 呼吸,并肌肉注射尼可刹米或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或配合施行气管切开术。 (4).抗过敏抗休克根据医嘱立即给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或用氢化可的松200mg加5%或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根据病情给予升压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病人心跳骤停,立即行胸外心脏挤压。 (5).纠正酸中毒和抗组织胺类药物,按医嘱应用。 (6).密切观察,详细记录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 他临床变化。对病情动态做好护理记录。病人未脱离危险期,不宜搬动。 10肺结核患者,通过呼吸道传播,普查主要通过X照片。 11、结核分为五型:原发型肺结核(?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 核(?)、结核性胸膜炎(?)、其他肺外结核(?) 12综合征。 13、干酪性肺炎:浸润型肺结核伴有大片干酪样坏死时,常呈急性进展,严重 的中毒症状称为干酪性肺炎(或结核性肺炎)。 14涸浓缩形成。 15、抗结核治疗原则可总结为10个字: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16、初治菌阳肺结核: 2 主要推荐短程化疗方案为:2H3R3Z3E3 /4H3R3 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氨丁醇隔日1次,共2个月。继续期:异烟肼、利福平隔日1次,共4个月。 治疗中如痰菌持续不能阴转,可适当延长疗程。血行播散性结核病需增加疗程至12个月为宜。

【推荐】四川宜宾事业单位考试资料复习资料-综合知识

四川宜宾事业单位考试资料复习资料-综合知识 【导读】《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时间紧、题量大、题型多、出题灵活、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四川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中较难取得高分。很多考生都有做不完题的情况,导致备考期间许多考生对《公共基础知识》望而生畏。其实,对于《公共基础知识》不需要恐惧,只要调整好心态,掌握正确的方法,通过考试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下面将从整体分析,为考生备考《公共基础知识》提供有效的复习方案。 (一)不同阶段的学习方法与时间分配 首先,考生对待复习备考这个问题在思想上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仅凭自己原有的知识积累而在考试前只做一些试题、临时抱佛脚或者进行突击等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可以说,没有认真的准备,没有刻苦努力,没有针对性的练习,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是不大可能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在近几年来岗位竞争激烈,考生要想胜出,必须要做好长期复习的准备。唯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有收获的喜悦。 我们对考生复习准备的时间不做具体的规定,但给出一个建议,考生复习的时间应定在距离考试前一年左右开始,《公共基础知识》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需要考生长期的积累,凭借短时间的复习是不可靠的。 (1)不同阶段的学习方法 我们将复习过程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为计划准备阶段,即初始阶段;第二阶段为具体的复习备考阶段;第三阶段为考前冲刺阶段。 ①计划准备阶段 当作出要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的决定后,最开始应了解关于考试的整体情况,包括概况、特点、形势等,首先在心里有个底,对于如何着手复习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并在实施阶段中坚持按照计划去完成内容。 随后做1—2套真题,了解题型特点、难易度等,发现自己的不足,为自己在今后的复习过程中掌握侧重点做好准备工作。 ②复习备考阶段 复习备考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认真程度可以直接决定考生应考能力的高低和基本功的强弱,考生要想最终通过该门考试,必须在这一阶段坚持不懈,认真打好基础。 具体来说,这一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有三点:第一,对每一种题型作全面、细致的掌握,尤其对试题特点与答题规律和方法进行认真的学习,这是一个重要步骤;第二,通过做练习来巩固自己掌握的答题规律和方法,通过不断地练习实践来总结自己的答题经验,保证自己的答题方法既省时间又有较高的正确率。有一点要提醒考生的是,我们不主张考生无休止、无计划地做大量练习,而是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适度的练习,最终目的是为了掌握一套好的答题方法;第三,无论考生处于哪一个复习

事业单位考试专业知识:临床医学复习资料(重点考点部分)

事业单位考试专业知识:临床医学复习资料(重点考点部分)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各专业学科的总称。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治疗和预防以消除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廉、保护劳动力 一、诊断学部份 症状的定义,常见症状(发热的分度、正常体温的波动范围、发热的原因?) 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发热的临床分度(摄氏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正常体温的波动范围: 36 ~37。 发热原因: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发热,为主要原因)、非感染性发热(皮肤散热障碍、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水肿的类型与特点? 一答:按部位分: 全身性水肿有(特点: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弥漫性分布):1) 心源性水肿(病因:右心衰竭.特点:身体下垂部位,站立

位脚踝部,按压时,可出现指压痕,手指抬起后,凹陷慢慢平复) 2) 肾源性水肿(病因:肾炎、肾病.特点:首先出现于颜面或眼睑,然后遍及全身) 3) 肝源性水肿(病因:病因:肝硬化失代偿期。特点:腹水) 4) 全身性水肿-营养不良性(病因:营养不良-长期低蛋白饮食. 特点:下垂部位→全身) 5) 粘液性水肿(病因:甲状腺功能低下.特点:非凹陷性水肿,以口唇、眼睑及下肢径前为明显) 局部性水肿(特点:液体积聚在身体某一局部组织): 炎症性、静脉阻塞性、局部静脉炎、肢体血栓、丝虫病。 二答:按部位分: 全身性-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弥漫性分布。局部性-液体积聚在身体某一局部组织。按程度分:隐性—组织间液积聚较少,体重增加<10% 以下,外观和指压凹陷不明显。显性—体重增加>10%,指压凹陷明显。 事业单位考试专业知识:临床医学复习资料(重点考点部分)请直接下载 一、呼吸系统 支气管哮喘典型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支气管哮喘典型的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

(整理)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一、单选题(50个题,每个0.8分) 二、多选题30个(一个一分,少选对可得0.25分) 三、资料分析 (1)资料中“对一口井”和“一个点”的启示(5分) (2)请根据你对给定资料的理解和体会,以“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为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满分:25分) 一.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 我国新的区域经济版图逐渐成型,将包括以下经济区域: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环渤海、海峡西岸、东北三省、中部和西部。 总书记指出,“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1.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但是,区域经济学的不少理论、方法在运用时尚需结合我国县域经济的具体情况,有关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律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 2.县域经济具有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区域界线明确。 3.县域经济有一个县级政权作为市场调控主体,有一个县级财政,因此,县域经济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总理同志指出“农村的发展,县委、政府是关键。”。 4.县域经济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

5.县域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县域经济不是封闭的“诸侯经济”,具有开放性。县域经济虽然是在县级行政区划上形成的,但它又不同于县级行政区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要突破县级行政区划的约束,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县域经济还要接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 6.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县域经济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但是,县域经济又不同于国民经济,县域经济不能“小而全”,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 、“宜商则商” “宜游则(旅)游”,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 7.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的发展主题和方向。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 草根经济,也就是指基础经济,涉及到老百姓生活的经济,最基本,与我们自身关系最密切的经济。 土地增值税是指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以转让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和其他收入为计税依据向国家缴纳的一种税赋,不包括以继承、赠与方式无偿转让房地产的行为。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 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廉租房的分配形式以租金补贴为主,实物配租和租金减免为辅。 修宪我国1982年宪法对修宪程序作了比较全面的规定,即“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危险驾驶罪酒驾入刑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将醉酒驾车、飙车等危险驾驶定为犯罪”引热议2010年8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其中“将醉酒驾车、飙车等危险驾驶定为犯罪”引起

事业单位考试复习笔记

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政治 第一章马克思注意基本原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两个基本方面:(1)思维与存在谁为第一性 和第二性的问题(不同的回答是划分唯心和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2)世界是否可知2、辨证法:事物都是普通联系和变化发展的,主张联系、发展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孤立、静止不变的观点; 3、列宁对物质的定义:物质是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4、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5、认识的发展过程: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 这样两次能动飞跃的循环上升; 6、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揭示的认识发展的总规律是我们党领导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 作方法的基础; 7、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8、社会经济结构也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 9、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10、国家的对内职能: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 11、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 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由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组成; 12、社会的基本矛盾: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内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3、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4、群众的观点:a坚持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c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d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15、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6、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17、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 18、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同时胜利论;列宁:一国胜利论。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独创性道路的开辟和新理论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 2、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3、毛泽东概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团结---批评---团结;方针、政策:统筹兼顾、适 当安排、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4、党的七大标志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基本成功; 第三章邓小平理论 1、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的理论成果开始形成; 2、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 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的正式确立,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在各个领域的基本任务,确立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 3、十三大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形成;

2017年6月10日浙江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真题及标准答案

2017年6月10日浙江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综合应用能力》(A类)真题 (总分100,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案例分析题(根据所给案例,回答后面的问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案例一 “山色湖光步步随,古今难画亦难诗。”这是古代诗人笔下的小镇美景。而今,那些散落在浙江大地上的特色小镇,宛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堪称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载体,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探索,还是当前新型城市化的一个鲜活样本。 2015年1月,浙江省首次提出要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战略设想,同年6月,浙江公布了第一批37个省级创建名单,后又公布了新批次的创建和培育名单。特色小镇起步以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肯定,这种模式正在全国推广。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主要功能平台。 在政策的鼓励和市场的推动下,浙江省涌现出一批极具影响力的特色小镇。如有致力打建成中国未来创新的第一镇———杭州西湖区云栖小镇,它是以云计算为核心、大数据和智能硬件产业为产业特点的特色小镇;有以美国格林尼治基金小镇为标杆,旨在打造一个集基金、文创和旅游三大功能为一体的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还有集文化传承基地、青瓷产业园区、文化旅游胜地为一体的龙泉青瓷小镇,等等。 特色小镇的特质在于“特色”,其魅力也在于“特色”,其生命力同样在于“特色”。因此,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是打造特色小镇的首要原则。 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浙江省的每个特色小镇都紧扣浙江信息、金融、环保、旅游、健康、时尚、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和茶叶、丝绸、黄酒、中药等十大历史经典产业,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比如,云栖小镇、梦想小镇都是信息经济特色小镇。云栖小镇以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为特色,而梦想小镇则主攻“互联网创业+风险投资”,投资突出“有效性”。 林立的高楼大厦不是浙江要的特色小镇,“产业国+风景区+文化馆、博物馆”的大拼盘也不是浙江要的特色小镇。浙江要的是有山有水有人文,让人愿意留下来创业和生活的特色小镇,要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文化是特色小镇的“内核”,每个特色小镇都要有文化标识,能够给人留下难忘的文化印象。要把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培育创新文化、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山水文化,汇聚人文资源,形成“人无我有”的区域特色文化。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旅游并不是核心目的,但拥有一定的旅游功能作支撑,小镇会更有生命力。 特色小镇也应是“高颜值”小镇。浙江小镇建设要求根据本地实际,集中连片,规划面积控制在3平方千米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千米左右。建立特色小镇电子空间坐标图,界定规划范围和建设用地范围,建设面积不能超出规划面积的50%。从小镇功能定位出发,强化建筑风格的个性设计,系统规划品牌打造、市场营销和形象塑造,让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总之,小镇的形态之美,是独特的自然风光之美、错落的空间结构之美、多元的功能融合之美、多彩的历史人文之美的有机统一。 作为新生事物,特色小镇的成败不在于政府是否给帽子、给政策,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竞争力和动力,市场是否有热情。因此,特色小镇不由政府大包大揽,而是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政府做好编制规划、保护生态、优化服务,不干预企业运营。同时,坚持质量导向,把实绩作为唯一标准。重点考量城乡规划符合度、环境功能符合度、产业定位清晰度、文化功能挖掘度等内涵建设情况。实施“创建制”,重谋划、轻申报,重实效、轻牌子,上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600题)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600题) 1、世界上首先实现存储程序的电子数字计算机是____。 A、ENIAC B、UNIV AC C、EDV AC D、EDSAC 2、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是____。 A、查尔斯.巴贝奇 B、图灵 C、阿塔诺索夫 D、冯.诺依曼 2、世界上首次提出存储程序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是____。 A、艾仑?图灵 B、冯?诺依曼 C、莫奇莱 D、比尔?盖茨 3、计算机所具有的存储程序和程序原理是____提出的。 A、图灵 B、布尔 C、冯?诺依曼 D、爱因斯坦 4、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半个世纪中虽有很大进步,但至今其运行仍遵 循着一位科学家提出的基本原理。他就是____。 A、牛顿 B、爱因斯坦 C、爱迪生 D、冯?诺依曼 5、1946年世界上有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奠定了至今仍然在 使用的计算机____。 A、外型结构 B、总线结构 C、存取结构 D、体系结构 6、在计算机应用领域里,____是其最广泛的应用方面。 A、过程控制 B、科学计算 C、数据处理 D、计算机辅助 系统 7、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4个时代, 它们是____。

A、低档计算机、中档计算机、高档计算机、手提计算机 B、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 C、组装机、兼容机、品牌机、原装机 D、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8、以下属于第四代微处理器的是____。 A、Intel8008 B、Intel8085 C、Intel8086 D、Intel80386/486/586 9、Pentium IV处理器属于____处理器。 A、第一代 B、第三代 C、第四代 D、第五代 10、计算机能够自动、准确、快速地按照人们的意图进行运行的最 基本思想是____。 A、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B、采用CPU作为中央核心部件 C、采用操作系统 D、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11、计算机工作最重要的特征是____。 A、高速度 B、高精度 C、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D、记忆力强 12、计算机业界最初的硬件巨头“蓝色巨人”指的是____。 A、IBM B、Microsoft C、联想 D、Sun 13、第四媒体是指()。 A、报纸媒体 B、网络媒体 C、电视媒体 D、广播媒体 14、CAD是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它的含义是____。 A、计算机辅助教育 B、计算机辅助测试

浙江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综合基础知识》+详细真题答案解析(全)

2012年7月14日浙江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纸上将对应题号后的相应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30分) 1.哲学上根据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出()。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2.“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是一种特殊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D.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揭示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的规律是()。 A.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4.“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这反映了()。 A.理性认识要通过感性认识来说明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需要理性认识的指导 5.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即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A.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手段 B.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C.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人的实践标准是不同的 D.有些真理是无法通过实践加以检验的 6.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货币流通规律 D.竞争规律 7.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A.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B.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8.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三个有利于”标准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复习资料(一)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在机读答题卡上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的字母涂黑,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主义就是() A.一切从理论出发 B.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 C.使主观意志得到发现 D.调和主观思想和客观实际 2.物质从一般反映特性到人类意识产生所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 A.概念、判断、推理 B.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C.客体、主体、客体 D.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的意识 3.物质的运动是()。A.暂时的 B.绝对的C.时动时静的 D.不可把握的 4.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A.保守与进步的关系 B.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C.主要与次要的关系 D.对立统一的关系 5.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A.从实践到认识 B.从理性认识到实践C.从感觉到知觉 D.从具体到抽象 6.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思想之所以在思想领域里处于统治地位,最根本原因是()。 A.他们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 B.他们在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 C.他们掌握了宣传机器 D.他们控制着大多数知识分子 7.从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来看,()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关键。 A.必须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B.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C.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D.坚持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 8.现阶段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党的基本路线 C.党的思想路线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9.在我国,()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A.切实加强党的领导 B.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C.走共同富裕之路 D.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0.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A.成反比 B.成正比C.无关 D.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11.工业消费品市场提供直接满足人们需要的()。A.中间产品 B.最终产品C.深加工产品 D.高附加值产品 12.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A.重大特征 B.重要基础C.本质特征 D.根本要求 13.同一种社会关系()同时由几个不同的法律部门加以调整。A.不能 B.只能 C.可以 D.应该 14.立法必须以()为依据。A.党的政策 B.客观事实 C.宪法 D.既定事实 15.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体制是()。A.集体负责制 B.双重负责制C.主席负责制 D.合议制 16.对所有的相对方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给相关利害关系人以同等的辩论机会,这体现了行政程序的()原则。 A.程序法定原则 B.相对方参与原则 C.程序公正原则 D.效率原则

浙江海宁市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及解析

浙江海宁市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及解析工作人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试题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时限120分钟) 【答题要求】答题前请在试卷和两张答题纸上严格按照要求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准考证号,一律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纸上。试卷空白处可作草稿使用。 一、案例分析题(分析题目所提供的案例材料,并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30分) 【案例一】 在我们身边,常常可以发现: 有些人甚是鄙视“拼爹”的人,最看不起那些“富二代”“官二代”,尤其痛恨那些把别人就业机会抢去的人,但是,同时却常常埋怨自己的父亲,“恨爹不成刚”;一方面无比痛恨那些贪官污吏,另一方面却又巴望着有朝一日进入官场,也能获得许多好处;平时作文时总是痛斥崇洋媚外者,而内心深处却恨不能早日拿到美国“绿卡”…… 怒斥腐败,却期待着从中“分得一杯羹”;痛斥“潜规则”,却又希望自己是“潜规则”的受益者;批判庸俗的价值观,却又是庸俗价值观的实践者…… 这种现象,并非仅仅存在于今天的中国社会。拉美国家在转型过程中,曾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分配政策却有利于中高层收入阶层,政府的协调能力不够,结果导致了贫富差距加大,社会分化严重,社会矛盾激化,引发了民众的社会矛盾心理,甚至导致了激烈的社会动荡——社会学家称之为“拉美现象”。 1.对于这些现象,有人说“整个社会都这样,我也没有办法。”请谈谈你的看法。(字数在150字以内)(5分) 〖10〗 150字

2.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谈谈你的看法。(字数在200字以内)(10分) 〖20〗 200字 【案例二】 今年8月,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秦家镇新星村投票通过了首个《村民公约》(以下简称为《公约》)。根据《公约》,不尊老爱幼、违背社会公德者,在惠民政策民主评议时一票否决。 这份在村民中酝酿了三四个月的《公约》通过时,不少村民鼓掌。“奖善罚恶,这是最基本的准则,这个《公约》就像面镜子,将督促大家变得更好。”60岁的村民秦正权认为,“如果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方面有问题,这样的人少得到一些东西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也有人对此不认可:村规民约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相抵触,不得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国家相关法律及出台政策中并无道德条件,但《公约》从道德上设置一票否决显然是不妥当的。如果不尊老爱幼,该受道德上的谴责,但不能因此减少享受惠民政策的权利。 1.你怎样看待和评价材料中《公约》的规定?(字数在150字以内)(5分) 〖10〗 150字 〖=2〗2.根据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区别和处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字数在200字以内)(10分) 〖20〗 200字

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

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 更多试题资料: 第一部分政治 第一章马克思注意基本原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两个基本方面: ( 1) 思维与存在谁为第一性和第二性的问题( 不同的回答是划分唯心和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 ; ( 2) 世界是否可知 2.辨证法: 事物都是普通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主张联系、发展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形而上学: 孤立、静止不变的观点; 4.列宁对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5.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6.认识的发展过程: 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样两次能动飞跃的循环上升; 7.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揭示的认识发展的总规律是我们党领导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基础; 8.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9.社会经济结构也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 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10、国家的对内职能: 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

11、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 由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组成; 12、社会的基本矛盾: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内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3、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4、群众的观点: a坚持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c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d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15、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6、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17、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 18、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主义同时胜利论; 列宁: 一国胜利论。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 1、”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独创性道路的开辟和新理论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 2、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事业单位相关知识汇总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是指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对事业单位人员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法规、制度和措施的总称,它包括对事业单位人员的录用、考核、培训、交流、回避、工资、福利、保险等进行管理的规定。 一、人事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事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中处于核心和关键地位 人事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职能中的首要职能,在事业单位管理中处于核心和关键地位。事业单位的一切管理活动,包括决策、执行、沟通、协调、监督等工作必须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因此,能否科学地选人用人,是事业单位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事业单位要具备生机和活力,建立新型的事业人事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必须围绕“因事择人、因人任用、事得其人、人尽其才”这一中心展开,促进事业单位管理中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得到最佳组合和充分利用,而且还要通过事业单位人员的管理活动,提高管理的效率。 (二)人事管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首先,人事管理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历史实践已证明,科学、合理的认识管理能够有效地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 其次,人事管理是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保证。人事管理通过对人员的录用、考核、任用等制度的具体实施,可以确保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进人事业单位,优化事业单位的队伍结构,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率。人事管理通过对优秀人员的升降、任免以及交流制度的事实,不断的调整着事业单位中人与事的结合关系,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公平竞争原则 公平竞争原则是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贯穿于人事管理的各个重要环节之中,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做到人尽其才、事尽其人、各得其所,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首先,公平竞争原则表现为公开,也就是要公开所有的人事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公开人事管理的录用、考核、升降、奖惩、工资等制度的原则、标准程序、结果等内容,将人事管理自觉地置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 其次,公平竞争原则表现为平等,这主要是指在法律上确认公民具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和权利,不因家庭出身、民族、宗教信仰等因素的不同而受到歧视或享有特权。 再次,公平竞争原则表现为竞争,竞争的前提是公开,它同公开、平等密不可分,要改变那种封闭、半封闭的神秘化方式,将竞争的目标、资格、原则、程序、结果等向社会公布,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在竞争规则面前平等地参与。

事业单位复习资料全套——法律全套

1、概念:国家制定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力和义务为内容,以程序为标志,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 2、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意志性、国家性、规范性、强制性 3、法的渊源(当代中国法的表现形式): 宪法:全国人大制定通过修改,根本大法。其修改首先由人大 常委会或1/5人大代表提议,2/3人大代表通过方可。普通法一半 通过即可。 法律:人大制定修改基本法律,人大常委修改自己制定的法律 和闭会期间补充修改人大制定的法律。 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 地方性法规:省人大、较大市人大及常委会制定 自治法规:自治区、州、县,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规章: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同级,较 大市的地方规章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 特别行政区法:经全国人大授权制定。 国家条约和国际惯例。 4、法的分类:成文与不成文,实体和程序法、根本法和普通法律、一般法和特别法、国内法和国外法。 5、法的特殊分类:公私法、普通法和衡平法、联邦法和联邦成员。 6、法系:大陆和英美法系。我国属于。外部特征。 7、法的效力:对象效力(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我国采取的综合原则,中国公民在中国、外国人在中国除豁免外适用中国法) 时间效力(从旧兼从轻原则,生效,失效(废止)) 空间效力(管辖区内) 8、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内容组成 主体:自然人、集体(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国家 客体:物、行为、智力成果 内容:主客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9、法律责任:主体和客体,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 违法的人人为故意的心理状态,造成了客观事实,破坏了社会关系。 10、法律制裁: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违宪制裁 11、法律监督:主体(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群众监督) 客体(公务活动) 内容(对活动进行监督) 国家机关监督包括:权利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监督(检察和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