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发展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

发展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

发展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
发展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

发展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

一、介绍

二、电子货币的定义

三、电子货币系统的主要特征

四、影响电子货币发展的因素

五、电子货币发展带来的问题

六、对电子货币发展可能的政策反应

七、结论

一、介绍

零售支付方式正在发生一些革新,比如大家已经知道的电子货币(e-money)。这些还处于比较早期发展阶段的创新,对小额支付方式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现金产生了潜在的挑战,而且能够使消费者和商家在零售业务交易中更方便、更实惠。然而,它们也给中央银行造成了一些政策问题,原因是可能对中央银行铸币收益和货币政策,以及对中央银行在支付体系中的一般利益产生影响。

这份报告对电子货币给出定义,并对其主要特征进行了描述。报告还探讨了影响电子货币发展的各种因素。最后,报告从中央银行的角度评述了电子货币发展中产生的各种政策问题,并探讨了各种可能的政策措施。

二、电子货币的定义

电子货币一词常常泛泛用于已经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零售支付机制。电子货币产品在这里被定义为“储值”或“预付”产品,其中消费者可以使用的资金或“价值”记录储存在消费者拥有的电子设施中。电子价值由消费者购买(例如,象购买其他预付单据如旅行支票的方法一样),消费者一旦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购买,电子价值就会减少(传统电子支付交易诸如借记卡和贷记卡需要联机授信,并且在交易完成后借记消费者的银行帐户)。与目前一些已有的单一用途的预付卡方式(如电话公司提供的电话卡)相比,电子货币产品意在成为一种通用的、多用途的支付工具。此外,此定义即包括了预付卡(有时称之为“电子钱包”)也包括了利用计算机网络如因特网(有时也称之为“数字现金”)的预付软件产品。从政策角度看,关注这些机制的主要之处在于谁发行预付价值,如何作为一种支付手段使用它,及其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刚才定义的电子货币不同于所谓的访问产品,此类产品允许消费者使用电子通讯手段访问其它常规的支付服务(例如,使用标准的个人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如因特网进行信用卡支付,或在银行帐户间传送资金转帐指令)。这些访问机制的重要新颖之处是通讯方式(也就是说利用计算机网络访问银行而不是直接去银行),虽然这有好处,但不会出现与电子货币系统相同的问题,因此本报告不再对其进行深入讨论。

三、电子货币系统的主要特征

各种电子货币系统正处于开发之中,特征炯异,许多方面还有待定案(某些特征会在BIS1996年8月发表的{关于电子货币安全的报告}中更为详尽的描述)。首先,电子货币产品在其技术实施方面有所不同。为了存储预付价值,卡基系统要用到专门的便携计算机硬件设施,具有代表性的是嵌入微处理器芯片的塑料卡,而基于软件的系统则利用安装在标准PC上的专用软件。

其次,制度上的安排可能变动。明显的一点就是一种电子货币系统的运作中将包括四种服务提供者:电子货币价值的发行人、网络经营者、专门软硬件的供应商,以及电子货币业务的清算者。从政策角度看,最重要的提供者是发行人,因为电子货币是这些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的债务责任。与之相比,网络经营者和软硬件的供应商只提供技术服务,而清算机构则是典型的银行或者是银行拥有的专业公司(它对电子货币提供服

务与对其它非现金支付提供的服务没有区别)。很明显,在有很多个发行者时,但有些情况下只有一个发行者,其它机构从发行者处“购买”价值,然后将其“销售给”消费者。

第三,电子货币产品在价值转让方式上各有不同。有些电子货币系统允许消费者之间直接电子资金转帐而根本不必涉及任何第三方如电子价值的发行者。更普遍的是,支付只允许从消费者到商家的方向进行,而商家必须依次兑换所记录的价值(例如,在每天日终他们将总值转帐到银行,银行则把相应的资金记入贷方的银行帐户)。

第四,与可转让性相关的是交易记录的程度。虽然有些系统设想只保存有限的个人交易记录或根本不保留记录,但大多数系统在中央数据库中登记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某些交易细节,这些记录能被监控。假如允许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直接进行交易,这些就只能在消费者自己的存贮设施中记录,而且只有当消费者与电子货币系统的经营者连接时才能被集中监控(例如,将一张卡重新装入更多的价值时)。

最后,目前正在开发的或者试验的大多数电子货币系统当中,存储在设施中的“价值”只能采用各自国家货币的本币形式。然而,用几种不同的币种保存价值余额和进行支付都是可能实现的(电子货币产品也可以具有多用途特征,借此电子货币的功能同其他支付功能比如借记卡和贷记卡服务甚至与非支付功能结合)。

四、影响电子货币发展的因素

扩展电子货币的使用范围取决于其对发行者、消费者和商家使用它的吸引力。对发行者的潜在吸引力包括向消费者和商家收取的各种费用所带来的收益,来自未付差额的投资收益,对银行发行者而言,其好处就是减少了现金的处理成本(就电子货币代替现金的使用程度而言)。满足现有和预期制度的成本了可能是电子货币发展的不利因素。消费者对电子货币的需求将取决于电子货币系统与其它支付方式所要支付给发行者的费用情况(对消费者拥有的电子货币余额支付利息可能潜在地冲销收费的影响,尽管这点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还没有一个系统宣布他们有如此打算),电子货币的安全性和使用的便捷性,同时消费者对电子货币的需求也依赖于商家对电子货币接受的意愿程度。

商家接受电子货币的意愿程度与发行者或经营者所征收的费用多少有关,同时与终端的成本及其现金处理成本的减少有关。就所涉及的消费者和商家而言,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他们对采用新技术的自发程度。大多数观察家相信电子货币将在中、短期内得到适度的发展与推广,而从长期来看会变得很广泛(欧盟可能是个特例,在已提出的货币联盟起始日(1999)至欧元的纸币和硬币可能成为普遍使用时(2002)的一段时间内,其电子货币就可能普及。在过渡期内,以本币和欧元为单位的电子货币可能可以交换使用)。

谈到电子货币系统的潜在用途和成长性,卡基产品正在被设计成便于面对面零售交易的小额支付工具,并由此构成银行券和硬币的替代品(卡基系统的开发商主要瞄准20美元以下的交易,因为对于授信而言,比如借记卡和贷记卡交易,可能过于麻烦和不合算)。基于软件的系统会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远程支付,主要是通过因特网实现。在某种范围内,电子货币可以成为现金和其它非现金支付方式如支票和资金转帐的替代品(目前,卡基系统一般说来处于更为有利的阶段,以致其诸多特征可以被很好地理解。本质上,电子货币产品作为一种代用品可以用于替代现金和其他支付工具的所有量级的支付)。由于电子货币主要作为现金业务的替代品提出,有些电子货币系统就针对消费者能够掌握的币值最大额制定了相当低限额。即便是不存在限额的系统,其系统的安全性和与其他形式持有资金相比所带来的利益损失都是消费者决定是否愿意持有大量电子货币余额的重要因素。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有没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使得电子货币产品能在那些相对更依赖以现金为支付手段的国家里得到采纳,这有可能在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出现(见表1)。当通过电子货币产品所获得的效率可能大于以现金为基础的经济所得到的效率时,如果这样,假定电子货币系统主要应用于小额交易中,它们就主要只对硬币和小额银行券产生影响,这样将只对现金财产的全部价值产生一点影响。此外,尽管计

算和通讯成本近几年来下降很快,但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运行非现金零售支付系统所要求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就全国性的系统而言,其建立和运作可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而一些国家开发的比较好的非现金零售支付基础设施也能够由于清算电子货币交易,另外电子货币系统可以决定使用已经建立的系统经营者比如国际支付卡组织所提供的基础设施。

五、电子货币发展带来的问题

电子货币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与中央银行和其他公共当局有潜在联系的相关政策问题。这些与中央银行的特殊联系,关系到其对支付系统的监督职能、铸币收益以及货币政策的运作,并且关系到中央银行行使监督职能的范围和电子货币的发行者承受的金融风险。还有其他一些政策问题如消费者保护、竞争、利用和其他一些不在此考虑的标准,而涉及到中央银行的问题,他们倾向于其他公共当局的基本职责,虽然这点在国与国之间不尽相同。

电子货币系统的安全受到侵害的可能性直接关系到中央银行的利益,因为任何损失都将得由发行者和系统经营者承担。侵害安全的情况会发生在消费者层、商家层或发行者层,而且侵害安全的企图会是,偷窃消费者或商家设备;制造与真实信息一样能被接受的假的设备或报文;在设备上修改存储的数据或包含在被传递过程中的信息,或修改产品的软件功能。攻击安全最可能是为取得钱财,也可能企图造成系统瘫痪。

所有的零售支付系统在某种程度上都容易受到攻击,但可采取措施控制潜在的风险。电子货币产品特有的安全特征可以用于保护电子货币产品。卡基系统的一个关键保护是将微集成电路芯片嵌入抗干扰的卡片中。确保卡基系统和软件系统两者安全的核心技术是采用加密技术对电子货币的设施和报文进行验证,保护设备上的数据免受未授权的修改。在电子货币设施中可以保持最大价值额度以及交易的最大额度对限制安全破坏情况所造成的损失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表1:流通中的纸币和硬币(1994)

(见英文版)

更一步的问题是安全侵害可能很难被检查出来。中央系统的运营者主要在事务基础上监督电子货币系统中这类安全侵害。这种监督方法,对个人设施或中央数据库的记录维护以及跟踪个人交易情况,非常有益于电子货币产品的安全性。电子货币能直接在用户之间进行转帐的范围,也可能与电子货币产品的安全性的评判相关,因为这类交易信息通常不完整,也很可能在很长时间后才被中央系统的运营者接收,这会使安全侵害检查更加难以察觉。

许多与电子货币安全性相关的特性也会影响其对洗钱和其他犯罪活动吸引力。它对这类意图的作用会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电子货币余额能够在无须同系统运营者交互的情况下进行转帐,电子货币设施中所能保存的最大额度和保持记录的能力,跨国转移电子货币的便利程度。如果能很快地将来源于非法活动的钱转帐到那些在法律上对洗钱限制较为薄弱的国家去,那么允许电子货币通过计算机网络方式进行跨国支付就会对罪犯非常具有吸引力。

即便不考虑电子货币系统的专门技术及机构特征,消费者、零售商以及发行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各种契约关系和法律关系仍可能很复杂。至于何时支付是最终的,消费者或商家在结算发生之前是否承担信用风险、结算风险和其它风险,各个系统不尽相同。问题是所有有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否确定和透明。例如,关于欺诈、伪造、事故(如损失或盗窃)、一个或多个参与者违约等可能产生于责任问题。法律对不能赎回的电子货币余额的处理是个很特别的问题。

现有的银行管理或其它管理是否适用于电子货币安排是个一般权益的法律问题。此外,当进行电子货币跨国支付时(特别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运行的软件系统),在什么程度上确定电子货币体制的特定司法范围,假如最终要确定的话,可能是困难的。与中央银行相关的特定法律问题包括电子货币系统是否侵犯了银行发行货币的铸币权,此项权利通常得到立法保护,而且在现行立法条件下,中央银行能否自己发行电子货币。

所有开发中的电子货币系统实质上都需要机构间的清算和结算安排。许多电子货币系统计划使用现有的银行协定。行间清算结算系统的经营者和监督者需要保证此类系统在制度和经营协议、风险管理和结算办法方面具有足够的能力。

引入电子货币可能对货币总量需求和货币政策的制定产生潜在的影响。电子货币能够引起货币流通速度的改变,对于那些把货币总量作为其目标和指标的国家而言,货币流速的改变可以暂时减少货币总量尤其是狭义货币的有效性。电子货币对实施货币政策的影响将取决于是否对银行的准备金的需求或中央银行提供这些准备金的能力构成首要影响。对需求的影响可能产生于电子货币对存款替代,或者产生于银行对结算余额需求的大幅度削减(行间结算主要发生在中央银行的帐簿上。大额行间资金转帐结算的(包括金融市场产生的)价值使零售支付产生的价值相形见拙)。可以相信,广泛使用的替代品会使中央银行用于确定货币市场利率的程序复杂化。然而,由于期望电子货币主要用于替代现金而不是存款,对运营技术作重要调整的要求将非常不必要。

对供给的影响可能产生于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影响,这种影响将取决于电子货币替代现金的范围。,由于现金在许多国家中是中央银行的一个很大的或最大的的债务组成部分,如表1所示,电子货币的广泛发展可能大大缩小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表。问题在于这种缩减在什么时候可能开始对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不利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公开市场业务相对适度的规模使人联想到相对较小的资产负债表可能就足够了。然而,在特殊情形下,由于中央银行在其资产负债表上缺少足够的资金,可能会产生中央银行不能实现足够大的储备吸收操作(例如,在外汇市场上消除大宗购买所产生的影响)。

由于流通的银行券代表了中央银行的不计息债务,代替现金的电子货币可能导致中央银行的资产相应下降,并导致中央银行铸币收益即这些资产的利息相应递减。由于此类收益与中央银行的运作成本有很大关系,如表2所示的十国集团的情况,在他们变得很小以致于不能支付中央银行的运作成本之前可能大大减少。然而,如果电子货币拓展的范围足够大,铸币收益的损失就会成为中央银行关切的问题,其后果是它将变得更加依赖其它收入来源。此外,甚至适度的铸币收益损失都会成为一些政府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在那些预算赤字很高的国家里。

有些问题与中央银行的责任有关如监督支付系统。此外,在那些中央银行具有银行监管责任的国家,他们或许也需要积极投身电子货币产品的开发,因为银行(吸收存款的机构或信用机构)作为电子货币的发行者可能扮演的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与其它支付或金融产品一样,各种可能产生的风险必须加以适当地管理。对中央银行来说,关键问题是能够接受的风险程度。这会部分地取决于每个机构承受风险的能力。其它的考虑是某个参与者的破产是否可能威胁整个系统的生存,或某个系统的崩溃是否会威胁别的系统的生存或更为普遍的影响电子支付系统的声誉。由于给予系统的零售特征,所涉及的数量可能很小,电子货币的系统性问题有可能限制住。

表2:铸币税与中央银行的费用比较(1994)

(见英文版)

以上提到电子货币的引入会产生与跨国洗钱和跨国电子货币支付的法律处理有关的问题。其他的跨国问题可能产生于电子货币系统可能提供一种以上的电子货币,举例来说,它可能使中央银行在以本国货币精准测量电子货币的存量更为困难。许多电子货币系统正在以外国公司,例如大型国际支付卡公司开发的技术和

程序为基础进行开发。问题可能是公共当局怎样才能获得由其他国家供货商提供的产品和系统的详细且准确的信息,以及考虑到其特定的国内业务,他们还可能会影响每个系统。

六、对电子货币发展可能的政策反应

对电子货币货产生的管理和货币政策问题的政策反应有可能根据不同国家适用的管理和货币政策框架

有所不同。至于一般的管理方法,一个非要考虑的事是电子货币是否适合于传统的产品种类,并由此为现有的产品管理所含盖。例如,如果决定电子货币余额是一种存款形式,那么任何现行的有关存款管理都能适用。然而,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可能还需要评价现行的管理方法,因为没有必要理解现行管理会是最适合于电子货币系统的管理。

在电子货币的管理方面,各国的主要不同点与允许(将被允许)发行电子货币的机构有关。有几类可能的发行者是:银行(信用机构或吸收存款的机构,各国有不同的定义),其它在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后两类机构在管理监督上明显要比银行宽松。欧盟EMI机构1994年的一份报告认为只有信用机构才能被允许发行多用途预付卡,虽然这项规定的实施需要国家权威机构决定。有些国家还没有研究出明确的决定。在美国,根据当前的州和联邦法律,法人机构看起来都可以发行电子货币。

在任何国家中,这项关键决策都涉及到一种平衡。如果限于银行发行电子货币,现行适当的制度框架就只要拓展到包含新产品的管理,但竞争和创新就可能受到更多的限制。相反,如果有更多的机构成为发行者,更深层次的竞争就可能带来相当的收益,但是一些管理问题就得留待解决。特别是,如果其它机构受到的管理比银行少,这对于电子货币可能涉及的各种风险(包括系统风险的程度,假如有的话)是否适合就不得不进行决策。如果感到较为宽松的制度不适宜,那么问题就在于特定的金融管理是否应当延伸到这些机构,或者是否要求对电子货币制定新的制度。

如果对诸如安全性和洗钱的问题感到有相当的顾虑,那么就会要求不只管理发行电子货币的发行者而且还要管理所提供的电子货币产品形式。例如,对允许消费者和零售商持有的最大价值或者用户之间交易的最大额度进行限,或者对要求系统经营者监督交易。然而,在消费者会认为颇具吸引力的电子货币的特征还不清楚时,假如提供者有充分的把握确保其系统是适当安全的,明确的管理可能是不必要的,因为关系到可能出现的损失和成为竞争压力的结果。

管理当局还要面对的一种选择涉及到引入任何可能的管理措施的的时间选择。一方面,在风险抑制创新的初期阶段建立一个全面的管理框架;另一方面,可能的风险是,如果在实施最终证明是必要的管理措施方面过于拖延,整个管理成本将非常高。

说到电子货币对铸币税收益的影响以及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响应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子货币代替现金的程度。如果电子货币适度推广,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铸币收益的减少和缩减有可能得到限制。关于货币政策的制定,中央银行有可能想采取的唯一措施就是通过调整货币总量来表现国内外国机构发行的电子货币,同时考虑到电子货币(象其它的金融创新)能够引起速度改变的可能性,这将进一步使货币总量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目标或者指标使用变得复杂。

就货币政策的实施来说,假如电子货币广泛用于替代现金,中央银行就必须决定是否采取措施弥补其资产负债表的缩减。这个决定依靠的观点是这样的缩减已成为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障碍,接着,这还有可能取决于对特殊情况中公开市场卖出的最大规模的判断。

原则上,假如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缩减被认为是件要事,它可以采取几种政策选择。一是对中央银行考虑自己发行电子货币的币值,尽管这可能限制了竞争和减少对创新的激励诱因。另一个是扩大法定准备金的范围以便包括电子货币或其它债务。然而,不计息法定准备金有时被认为是一种扭曲竞争的税收,由此,

在许多国家中,他们已经或者正在被减少或者逐步被淘汰。中央银行也可以发行新的债务,如中央银行票据,或者对储备余额支付利息,以便诱导私营银行在中央银行持有更多的存款。政府部门也可能被引导增加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最后,作为对于这些方法的一个选择,中央银行可能依赖资产负债表的表外交易,在最后贷款人的操作中,利用私营银行作为其代理人。

上述观点中的两个,即中央银行电子货币的发行和扩大(不计息)法定准备金(不计息),不仅会增加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而且还能帮助冲销铸币税收益的损失。作为一种可选择的方法去冲销铸币收益损失,中央银行可能考虑顾对银行提供的各种服务进行收费。

七、结论

本篇简短的报告评价了电子货币的关键特征及其所产生的主要政策问题。报告注意到许多潜在的问题和一些中央银行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同时,本报告中所探讨的电子货币的发展和相关的政策评价受到相当大的不确定性的影响,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也会影响到任何管理对策特性和时间选择。对电子货币设计一个适当的管理框架涉及到不同目标的平衡,包括发行者的稳定性和财政整体性、消费者保护和推动竞争与创新。

本报告对电子货币特征及相关的政策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讨论的基础当前运行的和开发中的各种系统

的可用信息。十国集团行长们指出,他们打算继续保持注意力,在考虑竞争和创新的同时,密切注视各类电子货币系统的进展,并在必要时采取任何适当的措施。国际清算银行计划帮助其成员国的中央银行编写和评价涉及这些新型支付产品的有关信息。

作者:N/A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价格:N/A发布时间:1996

说明:英文版源自国际结算银行(BIS)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复习题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 管》复习题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美国中央银行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依法正式成立)。 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依法正式成立 B.美国第一国民银行的正式成立 C.美国第二国民银行的正式成立 D.美国全国货币委员会的正式成立 2、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都采用(B.一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A.大一统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B.一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C.二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D.多元的中央银行制度 3、(B.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存款机构按照法定要求缴存到中央银行的存款。 A.法定贴现金 B.法定存款准备金 C.超额存款准备金 D.备付金 4、1936年,(B.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A.弗里德曼 B.凯恩斯 C.哈耶克 D.威克塞尔 5、(C.货币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主要取决于货币当局的政策行为,而不取决于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和微观主体。 A.货币的中性 B.货币的非中性 C.货币的外生性 D.货币的内生性 6、经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能够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是(D.基础货币)。 A.存款货币 B.贷款货币 C.法定货币 D.基础货币 7、(A.物价指数)是目前各国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主要指标。 A.物价指数 B.利率指数 C.收入指数 D.信用指数 8、由于需求转移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属于(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D.结构型通货膨胀 9、凯恩斯主义者主张将(B.长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A.短期利率 B.长期利率 C.短期货币供给量 D.长期货币供给量 10、以下不属于金融监管对象的是(D.商业银行聘用员工的行为)。 A.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行为 B.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行为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总练习与答案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总练习 一、名词解释 1.中介目标 2.再贴现政策 3.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4.公开市场操作 5.道义劝告 6.窗口指导 7.信贷配给 1.中介目标——中介目标是处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之间的、与最终目标精密相关的、中央银行可以观测与控制的效果指标,又被称为“远期目标”,常见的主要有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等金融变量。 2.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以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获得的再贴现贷款和超额准备金而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再贴现政策应该包括再贴现率的调整和再贴现条件的规定两个方面内容。 3.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规定允许的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及其信用创造能力而达到扩张或收缩信用、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涉及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构成、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确定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程序三方面内容。 4.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而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公开市场操作有防御性公开市场操作与主动性公开市场操作之分。 5.道义劝告——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与地位,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公告、指示、会议或与金融机构负责人直接面谈等方式以使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正确理解货币政策意图,主动自觉地配合采取相应措施配合货币政策的实施。 6.窗口指导——“窗口指导”一词源于日本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动态、物价变动趋势和金融市场的动向,规定商业银行信贷的重点投放方向及其规模等。这些规定虽然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但是由于中央银行对不配合的银行一般将采取制裁措施,使得窗口指导具有一定的强制力。 7.信贷配给——当信贷资金需求超过银行可贷资金时,在同样具有信贷资金需求的借款者中,有的借款人可以获得银行信贷,而有的借款人即使这些借款者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也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这种现象即为信贷配给。 8.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政策作用的时滞效应是指货币政策从需要制定到这一政策最终发生作用之间的时段差。货币政策作用的时滞效应可以划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两个阶段。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是指中央银行从制定货币政策待采取行动所需要占用的时间。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就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时滞,是指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这一新的货币政策最终对经济发生作用所需要耗用的时间。 9.回购协议——回购协议是指中央银行在买进有价证券的时候,同时与有价证券的出售者签订、要求出售者在约定时间按照约定的价格购回其所出售的有价证券的协议;回购协议的政策意义在于为社会提供短期资金、满足临时资金需求,防止政府债券不规则的波动、稳定金融市场。

货币银行学_艾洪德_第六章商业银行

第六章商业银行 一、填空题 1.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活动特征的职能。 2.商业银行资本的功能有:营业功能、保护功能和。 3.商业银行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 4.商业银行主要负债业务是。 5.商业银行主要资产业务是。 6.银行证券投资主要是:政府公债、公司债券和。 7.按照贷款的保证分为信用贷款和。 8.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有:票据业务、贷款业务、承兑业务和。 9.信用卡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业务。 10.金融衍生交易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业务。 二、单选题 1.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比率应达到() A.8% B.9% C.7% D.10% 2.商业银行“三性”原则是指盈利性、流动性和() A.投资性 B.投机性 C.安全性 D.风险性 3.下列哪些是无风险的表外业务() A.咨询业务 B.承诺业务 C.担保业务 D.衍生业务 4.1998年,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实行() A.资产管理 B.负债管理 C.资本管理 D.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5.现代银行业的鼻祖是() A.中国银行 B.花旗银行 C.英格兰银行 D.汇丰银行 6.下列哪些是有风险的表外业务() A.代理业务 B.汇兑业务 C.结算业务 D.担保业务 7.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包括: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 A.抵押贷款 B.质押贷款 C.贴现贷款 D.损失贷款 8.代理业务是商业银行什么业务() A. 有风险表外业务 B. 无风险表外业务 C.资产业务 D.负债业务 9.承诺业务是商业银行什么业务() A. 有风险表外业务 B. 无风险表外业务 C.资产业务 D.负债业务 三、多选题 1.商业银行职能有()。 A.信用中介职能 B.支付中介职能 C.信用创造职能 D.金融服务职能 E. 融通资金职能

中央银行在金融稳定中的作用

中央银行在金融稳定中的作用 摘要: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金融稳定又一次成为热点研究对象,本文从维护金融稳定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入手,描述了金融稳定的基本特征,进而对中央银行如何履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责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对中国人名银行履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责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金融稳定,职能

The central bank in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of role Abstract The subprime crisis cau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makes financial stability is again hot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from the maintain financial stability involved several problems, describ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then for the central bank to how to perform responsibility of maintaining financial stability theory analysis, and finally to Chinese of the bank to maintain financial stability duty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the central bank's,financial stability,function

货币银行学 商业银行

第六章商业银行 本章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一、本章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商业银行的基本理论(产生、发展、作用、类型、组织)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与经营管理(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创新、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与信用货币创造 二、若干重要概念的识记 ?货币兑换商(Money dealer):以盈利为目的,专门从事铸币及货币金属的鉴定、兑换、保管和汇兑等业务的行业。?负债业务(liability business):商业银行吸收资金并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主要由存款、借入款、占用款、自有资本组成。 资产业务(assets business):商业银行运用资金并形成资产的业务,是商业银行获取收益的重要方式,主要由现金、贷款、投资、固定资产组成。 ?贷款证券化(loan securitisation):资产证券化的一种,是商业银行以贷款为抵押发行证券筹资的创新业务,可使贷款资产转变成可转让证券。 ?中间业务(middleman business):凡不需要动用自己的资金,而是利用银行人材、技术、设备等优势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表外业务(off-balance-sheet business):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以外的业务,这些业务当时并不直接引起资产负债表的金额变动,但能够改变当期损益及营运资本,从而提高银行收益率。 ?表外业务主要有各种担保性业务、贷款或投资承诺、外汇与证券的衍生性买卖,如期权买卖、货币或利率互换等。 ?“6C”原则(principles of 6C ):商业银行为了确保贷款的安全与盈利,在对放款对象进行审查时所采用的信用分析方法。这种审查主要从品德(Character)、才能(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品(Collateral)、经营环境(Condition)、事业的连续性(Continuity)6个方面展开,由于每个方面的英文字母均以“C”打头,故称作6“C”原则。 ?金融创新(financial innovation):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主要包括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业务创新和金融业组织结构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原始存款(primary deposit):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现金存款以及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或再贷款而形成的存款。 ?派生存款(derivative deposit):由商业银行的贷款等业务而衍生出来的存款,也是在原始存款基础上扩大的那部分存款。 存款派生倍数(derivative multiplier of deposit):以总存款为分子,以原始存款为分母的比值,表明在原始存款基础上扩张出多少倍的派生存款,也是衡量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能力的指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legal deposit-reserve ratio)——在法定的存款准备金制度下,商业银行存款中必须缴存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现金漏损(loss of cashes):客户将存款从银行以现金方式提取走。 提现率(withdrawal rate):客户提取的现金与存款总额的比率。 超额准备金率(excess reserves rate)——商业银行总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部分的准备金称作超额准备金,其与总存款之比称作超额准备金率。 三、需要重点把握和理解的几个问题 ●(二)如何理解现代商业银行的职能作用与地位? 在现代金融机构体系中,商业银行是法定能够接受活期存款和具有创造派生存款能力的机构,其地位比较特殊。 ●商业银行的作用主要通过其信用中介、支付中介、转化资金、信用创造、金融服务等职能的发挥来实现。 ●商业银行的地位:金融机构体系的主体;国民经济的中枢;宏观调控的对象和导体. (三)现代商业银行的组织体制有哪几种类型?其利弊如何? 现代商业银行的组织体制的主要类型有:单一银行制;总分行制;控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等. 各种组织类型各有利弊,各国按各自的不同情况在不同时期做出不同选择. (四)如何看待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及变化 现代商业银行主要有职能分工和全能型两种经营模式. 职能分工和全能型两种经营模式各有利弊.

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方法

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方法 金融稳定是一个广义概念,是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市场基础设施运行良好,能够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协调,并能抵御各种冲击而不会降低运行效率的一种状态。该状态下,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媒介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金融业本身能保持稳定、有序、协调的发展,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协调。 维护金融稳定不仅是金融发展本身,更是促进经济进步的重要保障,因此,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维护金融稳定也是中央银行的重要任务。 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主要方法有: 1.央行防范金融风险的职能 中央银行承担维护金融稳定这一天职的原因在于其处于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 首先, 中央银行是法定支付手段和即时流动性的唯一提供者,其次,中央银行是一国支付系统平稳运行的维护者,再次,只有通过银行体系,货币政策才能通过超导机制发挥作用,并首先作用于实体经济,最后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直接相关, 当金融不稳定时,货币不稳定也会随之而来。 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运用货币政策, 稳定物价,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货币稳定是金融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融稳定的重要前提。相对较低且稳定的通货膨胀可以给市场主体以稳定的预期, 为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在货币不稳定的情况下, 市场主体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金融交易及金融制度运行的成本增加, 从而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此外,货币政策的操作不当也可能对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 央行采取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这可能导致信贷过度扩张, 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 从而危及金融稳定。虽然金融稳定与货币稳定在多数情况下是互相促进的, 但中央银行可能会面临金融稳定与价格稳定目标相冲突的情况。如果商业银行的生存能力严重依赖于存贷利差, 当中央银行不得不通过提高利率( 主要影响短期存款利率) 的方式来紧缩银根时,可能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造成较大的冲击, 增加金融不稳定因素。因此, 中央银行应尽量避免金融稳定与货币稳定的冲突, 保持两者的长期一致性。 1、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奠定金融稳定基础。首先,货币政策的制定要充分考虑经济周期因素。其次是保持物价稳定,物价稳定是金融稳定的重要表现之一。在长期价格稳定的总体目标约束内,我国中央银行可以采取灵活盯住通胀率的操作策略,将CPI增长控制在2%以内。第三是创新货币传导机制,提高实施货币政策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完善金融服务,促进全国支付清算体系的顺利运行,确保金融稳定。首先,央行有责任维持金融体系基础设施的稳定,并致力于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完善,科学地论证大额实时支付系统的设立范围,加快大额实时支付系统的推广进程,防止一家银行的问题蔓延到整个支付体系,导致支付瓶颈和广泛的“多米诺效应”;其次应创新支付结算手段,加速资金流通,增加金融系统的流动性,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畅通。 3、切实发挥“最后贷款人”的职能,必要时救助高风险金融机构,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在发生危机时,央行对机构进行复查,分析危机产生原因,对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偿付能力的机构进行救助,行使“最后贷款人”的职能。 2. 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金融稳定评估

货币银行学_习题集(含答案)

《货币银行学》课程习题集 一、单选题 1.某公司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给某商场一批商品,则该商场到期偿还欠款时,货币执行( A )职能。 A. 支付手段 B. 流通手段 C. 购买手段 D. 贮藏手段 2.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C)。 A. 金本位制 B. 银本位制 C. 金银复本位制 D. 金汇兑本位制 3.我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A )。A. 铜B. 银C. 铁D. 贝 4.我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C )。A. 1分 B. 1角C. 1元 D. 10元 5.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B )。 A. 特殊等价物 B. 一般等价物 C. 普通商品 D. 特殊商品 6.下列货币制度中,金银两种货币均各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任意流通的货币制度是(A )。A. 平行本位制 B. 双本位制C. 跛行本位制 D. 金汇兑本位制 7.本票与汇票的区别之一是(A )。 A. 是否需要承兑 B. 是否有追索权 C. 是否需要汇兑 D. 是否有保证 8.工商企业之间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是(A )。 A. 商业信用 B. 银行信用 C. 消费信用 D. 国家信用 9.个人获得住房贷款属于(A)。A. 商业信用B. 消费信用C. 国家信用 D. 补偿贸易 10.国家货币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是(D )。 A. 实际利率 B. 市场利率 C. 公定利率 D. 官定利率 11.西方国家所说的基准利率,一般是指中央银行的( D )。 A. 贷款利率 B. 存款利率 C. 市场利率 D. 再贴现利率 12.下列不属于直接金融工具的是( A )。 A.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B. 公司债券 C. 股票 D. 政府债券 13.在代销方式中,证券销售的风险由(B )承担。 A. 经销商 B. 发行人 C. 监管者 D. 购买者 14.短期资金市场又称为(B )。A. 初级市场B. 货币市场C. 资本市场 D. 次级市场 15.目前我国有(B)家证券交易所。A. 1 B. 2 C. 3 D. 4 16.下列属于优先股股东权利范围的是( C )。 A. 选举权 B. 被选举权 C. 收益权 D. 投票权 17.( C )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业产生的象征。 A. 德意志银行 B. 法兰西银行 C. 英格兰银行 D. 日本银行 18.在《巴塞尔协议》中将资本划分为两类,其中股本和公开储备属于( B )。 A. 附属资本 B. 核心资本 C. 普通准备金 D. 补充资本 19.《巴塞尔协议》规定,资本充足率应达到( C )。A. 10% B. 15%C. 8%D. 20% 20.就组织形式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实行(B )。 A. 单元银行制度 B. 总分行制度 C. 代理行制度 D. 银行控股公司制度 21.认为银行只宜发放短期贷款的资产管理理论是(C )。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习题答案

第七章中央银行 第一部分填空题 1 、我国的“最终贷款人”是中国人民银行。 2 、我国目前中央银行制度类型为单一制,1983年前为准中央银行制 3 、中央银行的职能可以概括为 _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管 理金融的银行。 4 、流通中的现金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属于负债方项目。 5 、外汇黄金占款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属于资产方项目。 6 、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的主要对象是政府公债和国库券。 7 、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再贷款和再贴现直接对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 8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包括再贴现、贷款业务、证券业务、保管黄金和外 汇储备等。 9 、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的在央行存款分类可分为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10、从期限上看,各国中央银行的放款主要以短期为主,很少有长期贷款。以保 持中央银行资产的高度流动性。 第二部分单项选择题 1 、 1998 年 7 月正式成立的欧洲中央银行属于___C__: A 、单一中央银行 B 、联邦中央银行 C 、跨国中央银行 D 、准中央银行 2 、下列不体现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的职能是____C_____: A 、集中存款准备金 B 、最终的贷款人 C 、购买国家公债 D 、组织全国的清算 3 、通常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及其有关金融机构必须向中央银行存入一部分存 款准备金,目的在于__A_______: A 、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 B 、保证存款机构的盈利性 C 、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D 、有利于中央银行获取收入,以维持央行运作 4 、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负债的有____A_____: A 、外汇、黄金储备 B、流通中通货 C、商业银行在央行存款D 、财政部存款

论电子货币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

论电子货币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 摘要:电子货币(Electronic Money) ,是指用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通过使用某些电子化方法将该数据直接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商务印书馆《英汉证券投资词典》解释:电子货币:可以在互联网上或通过其他电子通信方式进行支付的手段。这种货币没有物理形态,为持有者的金融信用。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这种支付办法越来越流行。 关键词:电子货币银行金融 一、信息货币的种类 储值卡:是指某一行业或公司发行的可代替现金用的IC卡或磁卡。如电话充值卡神州行等。 信用卡:是银行或专门的发行公司发给消费者使用的一种信用凭证,是一种把支付与信贷两项银行其本功能融为一体的业务。特点:同时具备信贷与支付两种功能。 电子支票:是一种电子货支付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移动存款以完成结算。 电子货币:是一种表示现金的加密序列数,它可以用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随着基于纸张的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转变,电子现金将成为主流。特点:匿名性、节省交易费用、节省传输费用、持有风险小、支付灵活方便、防伪造及防重复性、不可跟踪性。种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使用的且将代表货币价值的二进制数据保管在微机终端硬盘内的电子现金;一种是将货币价值保存在IC卡内并可脱离银行支付系统流通的电子钱包。 二、电子货币相关概念 20世纪以来,电子商务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作为其支付工具的电子货币也随之产生和发展。电子货币的产生被称为是继中世纪法币对铸币取代以来,货币形式发生的第二次标志性变革,并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应用与发展不仅会影响到电子商务的进行,而且会影响到全球的金融体系。 (一)电子货币的定义 电子货币就是由消费者(及相对的特约商户)占有的,存储在一定电子装置中,代表一定的货币价值的“储值”或“预付价值”的产品。具体而言,这里所讲的电子装置通常包括两种形态:以IC卡为媒质的智能卡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电子货币载体。电子货币的货币价值以数字信息的方式存储在电子装置载体中,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储值卡、智能卡,以及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形态。电子货币不是纸质的,也不像电子资金划拨一样涉及到银行,这种新的货币形态可以离开银行的中介作用,在交易过程中不用同存款发生密切联系。就其现阶段而言还只是一种新的支付形式,还要以现有存款为基础。 (二)电子货币的特性 1、电子货币是以计算机技术手段为依托,通常以各类电子设备(如智能卡)及计算机存储器为价值载体的货币 电子货币主要有卡类和计算机两种载体。以卡类为载体的电子货币,卡中的芯片能够根据事先存储在里面的程序和外部销售终端或其他设备(如电子钱包)的指令存储和处理信息。借助特殊的设备和终端,卡中代表金钱的信息可以被识别,并且按照指令进行转移。而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电子货币进行交易时,需要借助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交易前要先下载或从发行人那里获得专门的软件,通过特殊的软件和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实现电子货币数额的计算和转移。

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方法

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方法 金融稳定就是一个广义概念,就是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与市场基础设施运行良好,能够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协调,并能抵御各种冲击而不会降低运行效率的一种状态。该状态下,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媒介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金融业本身能保持稳定、有序、协调的发展,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协调。 维护金融稳定不仅就是金融发展本身,更就是促进经济进步的重要保障,因此,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维护金融稳定也就是中央银行的重要任务。 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主要方法有: 1、央行防范金融风险的职能 中央银行承担维护金融稳定这一天职的原因在于其处于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 首先, 中央银行就是法定支付手段与即时流动性的唯一提供者,其次,中央银行就是一国支付系统平稳运行的维护者,再次,只有通过银行体系,货币政策才能通过超导机制发挥作用,并首先作用于实体经济,最后货币稳定与金融稳定直接相关, 当金融不稳定时,货币不稳定也会随之而来。 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之一就就是运用货币政策, 稳定物价,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货币稳定就是金融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金融稳定的重要前提。相对较低且稳定的通货膨胀可以给市场主体以稳定的预期, 为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创造有利的条件。在货币不稳定的情况下, 市场主体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金融交易及金融制度运行的成本增加, 从而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此外,货币政策的操作不当也可能对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 央行采取过于宽松的 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这可能导致信贷过度扩张, 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 从而危及金融稳定。虽然金融稳定与货币稳定在多数情况下就是互相促进的, 但中央银行可能会面临金融稳定与价格稳定目标相冲突的情况。如果商业银行的生存能力严重依赖于存贷利差, 当中央银行不得不通过提高利率( 主要影响短 期存款利率) 的方式来紧缩银根时,可能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造成较大的冲击, 增加金融不稳定因素。因此, 中央银行应尽量避免金融稳定与货币稳定的冲突, 保持两者的长期一致性。 1、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奠定金融稳定基础。首先,货币政策的制定要充分考虑经济周期因素。其次就是保持物价稳定,物价稳定就是金融稳定的重要表现之一。在长期价格稳定的总体目标约束内,我国中央银行可以采取灵活盯住通胀率的操作策略,将CPI增长控制在2%以内。第三就是创新货币传导机制,提高实施货币政策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2、完善金融服务,促进全国支付清算体系的顺利运行,确保金融稳定。首先,央行有责任维持金融体系基础设施的稳定,并致力于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完善,科学地论证大额实时支付系统的设立范围,加快大额实时支付系统的推广进程, 防止一家银行的问题蔓延到整个支付体系,导致支付瓶颈与广泛的“多米诺效应”;其次应创新支付结算手段,加速资金流通,增加金融系统的流动性,保证货币政策

[考研类试卷]金融硕士MF金融学综合(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模拟试卷4.doc

[考研类试卷]金融硕士MF金融学综合(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模拟试 卷4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经济形势变化需要中央银行实际采取行动的时间过程,称作( )。 (A)外部时滞 (B)内部时滞 (C)操作时滞 (D)决策时滞 2 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新政策的出台并加以实施所需要的时间,称作( )。 (A)外部时滞 (B)市场时滞 (C)决策时滞 (D)行动时滞 3 企业、个人等经济主体决定调整其资产总量与结构到整个社会的产出、就业、物价、收入等经济变量发生变化的时间过程,称作( )。 (A)产出时滞 (B)市场时滞 (C)决策时滞 (D)行动时滞

4 货币政策调整后,企业、个人等经济主体决定调整其资产总量与结构的时间过程,称作( )。 (A)产出时滞 (B)市场时滞 (C)决策时滞 (D)行动时滞 5 下列属于内部时滞范畴的是( )。 (A)认识时滞、决策时滞 (B)行动时滞、产出时滞 (C)认识时滞、行动时滞 (D)决策时滞、产出时滞 6 下列属于外部时滞范畴的是( )。 (A)认识时滞、决策时滞 (B)行动时滞、产出时滞 (C)认识时滞、行动时滞 (D)决策时滞、产出时滞 7 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增加,而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未加以考虑,仍按以往的货币流通速度进行货币供给,则导致( )。 (A)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名义货币供给增加 (D)名义货币供给减少 8 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减缓,而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未加以考虑,仍按以往的货币流通速度进行货币供给,则导致( )。 (A)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名义货币供给增加 (D)名义货币供给减少 9 中介目标变量发生变化到这种变化对宏观经济目标变量产生作用所经历的时间,叫做( )。 (A)认识时滞 (B)行动时滞 (C)市场时滞 (D)决策时滞 10 中央银行从采取措施到措施对经济体系产生影响的时间被称为( )。 (A)内部时滞 (B)认识时滞 (C)行政时滞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 1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2)双本位制 是指国家用法律规定金银两种本位币的比价,两种货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随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的货币制度。其缺点是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又称为“格雷欣法则”,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固定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2信用、商业信用-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石、银行信用-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消费信用 信用是借贷活动的总称,一般来说,它是以偿还为前提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一种形式 本质特征: 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即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先决条件。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它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运动。 信用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一)信用产生的原因 首先,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制的出现。 其次,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换言之,信用产生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即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 最后,信用产生的现实根源在于商品或货币占有的不均衡。 3、从信用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来分析 ☆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 ☆自然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 ☆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 ☆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信用的作用 积极作用: 1、信用促进利润的平均化 2、信用的存在可以节省流通费用,加快资本周转 3、信用可以调节居民的消费和社会消费品的供求 4、信用可以调节经济,替代国家的行政干预手段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 经济泡沫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

浅论电子货币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

浅论电子货币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 摘要:电子货币作为货币演进的最新形态,与传统货币相比,能够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电子货币取代传统的银行券和硬币作为主要的交易和支付工具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世界性发展趋势。电子货币除了具有货币的一些一般属性外,还具有其自身从发行到流通这一过程中的一些特有的属性。本文在解析电子货币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电子货币对传统银行业的挑战,并就电子货币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应对电子货币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电子货币银行金融 一、电子货币相关概念解析 20世纪以来,电子商务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作为其支付工具的电子货币也随之产生和发展。电子货币的产生被称为是继中世纪法币对铸币取代以来,货币形式发生的第二次标志性变革,并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应用与发展不仅会影响到电子商务的进行,而且会影响到全球的金融体系。 (一)电子货币的定义 电子货币就是由消费者(及相对的特约商户)占有的,存储在一定电子装置中,代表一定的货币价值的“储值”或“预付价值”的产品。具体而言,这里所讲的电子装置通常包括两种形态:以IC卡为媒质的智能卡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电子货币载体。电子货币的货币价值以数字信息的方式存储在电子装置载体中,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储值卡、智能卡,以及利用计算机络进行支付的货币形态。电子货币不是纸质的,也不像电子资金划拨一样涉及到银行,这种新的货币形态可以离开银行的中介作用,在交易过程中不用同存款发生密切。就其现阶段而言还只是一种新的支付形式,还要以现有存款为基础。 (二)电子货币的特性 1、电子货币是以计算机技术手段为依托,通常以各类电子设备(如智能卡)及计算机存储器为价值载体的货币 电子货币主要有卡类和计算机两种载体。以卡类为载体的电子货币,卡中的芯片能够根据事先存储在里面的程序和外部销售终端或其他设备(如电子钱包)的指令存储和处理信息。借助特殊的设备和终端,卡中代表金钱的信息可以被识别,并且按照指令进行转移。而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电子货币进行交易时,需要借助个人计算机和互联,交易前要先下载或从发行人那里获得专门的软件,通过特殊的软件和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实现电子货币数额的计算和转移。这种强大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习题

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短期市场利率能够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且变动灵活,因此通常将其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 A、最终目标 B、中间目标 C、传统工具 D、特殊工具 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A、税收工具 B、目标变量 C、货币政策目标 D、货币政策工具 3、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进行金融宏观调控时,主要是通过调控()来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 A、货币供应量 B、货币需求量 C、国民生产总值 D、国内生产总值 4、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发出通告或指示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这种做法称为()。 A、信用管制 B、道义劝告 C、窗口指导 D、信用配额 5、某国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对居民提供汽车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是40%,最长还款期限是5年,这种规定属于()。 A、消费者信用控制 B、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C、间接信用指导 D、直接信用控制 6、在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对货币乘数影响很大、作用力很强的是()。 A、再贴现率 B、再贷款利率 C、公开市场业务 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7、根据法律规定,商业银行等将其所吸收的存款和发行的票据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最低比率称为()。 A、再贴现率 B、再贷款率 C、最高存贷款利率 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8、公开市场操作是比较灵活的金融调控工具,关于其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 B、可以经常性、连续性操作 C、可以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 D、可以不需要其他工具配合 9、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其资金主要贷给()。 A、个人 B、企业 C、商业银行 D、政府 10、下列中央银行的业务中,属于对政府提供的业务是()。 A、货币发行 B、集中存款准备金 C、组织全国银行间的清算 D、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 11、关于中央银行业务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央银行为企业办理存贷、结算业务 B、中央银行以盈利为目的的开展业务 C、中央银行不与政府部门发生资金往来关系 D、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可以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指标是()。 A、利率 B、通货膨胀率 C、货币供给量 D、基础货币 E、货币需求量 2、货币政策一般包含的内容有()。 A、货币政策目标 B、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 C、货币政策效果 D、货币政策工具 E、货币政策措施 3、下列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有()。 A、法定存款准备金 B、不动产信用控制 C、消费者信用控制 D、公开市场业务 E、预缴进口保证金 4、法定存款准备率金政策不能作为适时调整的经常性政策工具来使用,原因是()。

第十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十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1、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客观经济基础 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发展逐步形成的,其产生和发展源于以下五方面因素: (1)政府融资问题 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国家机器也不断强化,在频频爆发自然灾害以及战争,使得政府的收支经常处于不平衡的情况下,政府就需要借钱,向个人借款明显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向银行借款。但是一般的商业银行的规模、数量有限,并不能完全满足政府的要求,这样在客观上就需要有这样一家银行出现,作为政府在融资时通常有这样两种做法:①联合大的商业银行在一起;②新建一个银行。 (2)银行券的统一发行问题 早期的许多商业银行除了办理存款汇总之外,都要从事银行券的发行,但是银行券的分散发行弊病是很大的。主要表现在:①一些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由于经营能力不善、信誉薄弱,面对挤兑现象无法保证银行券的兑现,进而会引起社会的混乱;②一些银行由于势力、信誉、分支机构等问题,所发行的银行券只能在国内有限的地区活动,从而对生产流通带来困难。因此,客观上要有实力雄厚,并在全国范围内有权威的机构统一发行银行券,而政府确立最有权威机构,由政府亲自或者指定其代表统一银行券发行成为必然趋势。

(3)票据交换问题 随着银行数量的不断增多,债权债务关系业日益错综复杂的情况下,票据交换所以及清算所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清理及合理处置,客观上就会对整个经济运行带来极大障碍,因此在全国要求有这样一个机构对商业银行之间的票据进行清算,而符合这样清算要求的清算中心只能由中央银行来承担 (4)最后贷款人问题 随着信用规模的扩大,在对银行的需求上表现为银行贷款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贷款期限不断延长的情况下,使得商业银行面临以下问题:①商业银行仅仅使用自己的存款提供贷款,就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②如果商业银行将吸收到的贷款过多提供贷款,一旦社会出现大量提现的问题,而此时商业银行将存款大量放贷收不回来,就会面临支付危机;③一个商业银行出现支付危机,会造成连锁反应使整个金融业陷入困境。客观上要求有信誉卓绝,实力强大,并且提供有效支付手段能力的最终支持者,从而使真个金融业稳健运行,而这个机构只能是中央银行。 (5)金融监管问题 金融业能否稳健运行是整个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保证银行公平、有序竞争,保证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减少金融运行风险,政府指定专门机构对其进行监管是非常

中央银行学题库(附答案)18

第十七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稳定 一、填空题 1.一般而言,金融稳定具有、、的特征。只有在金融稳定的状态下,金融机构作为___________的功能才能够得以有效发挥。 2.___________是金融稳定的重要表现,____________是金融稳定的核心。 3.从中央银行理论及各国央行的实践来看,所有国家都把__________作为中央银行的第一目标。 4.FSAP通过三个层次评估金融体系是否稳健,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金融稳健指标是基金组织为了监测一个经济体中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稳健程度,以及金融机构客户的稳健程度而编制的一系列指标。它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央银行关注金融稳定并将其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之一与中央银行的( B )地位有关。 A.发行的银行 B.最后贷款人 C.政府的银行 D.银行的银行 2.金融稳定性评估框架中( C )是核心部分。 A. 当前金融市场条件的监督 B. 宏观金融联动效应监督 C. 宏观审慎监督 D. 宏观经济状况的监督 3.原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职能分离,中国人民银行专司货币政策职能是在( C )年。 A.2001 B.2002 C.2003 D.2004 4.以下( D )项属于广义协调但不属于狭义协调的监管主体。 A.中央银行 B.政府有关部门

C.专门的金融监管机构 D.金融行业公会 5.( A )对本国金融业实施伞式监管制度。 A.美国 B.德国 C.波兰 D.英国 三、多项选择题 1.金融稳定的“三根主要支柱”包括( ADE )。 A.适宜的宏观经济环境 B.市场主体的适应性 C.市场交易和秩序的稳健性 D.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体制 E.健全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 2.FSAP框架下进行的金融稳定评估,通常采用的三种分析工具有( BCD )。 A. 宏观审慎监督 B. 金融稳健指标 C. 压力测试 D. 标准与准则评估 E. 巴塞尔协议 3.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稳定局的主要职责有( ABCDE )等。 A.评估金融系统风险 B.会同有关部门综合研究金融业改革发展规划 C.研究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协调发展问题 D.参与有关机构市场退出的清算或重组工作 E.负责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工具的监测 4.外汇业务统计指标体系包含( ACE )等。 A. 外汇交易市场的统计 B. 银行资本充足率统计 C. 国际储备统计 D. 相对通货膨胀率统计 E. 对外投资统计 5.《区域金融稳定报告》中各项指标包括( ABCD )。 A.金融发展情况指标 B.银行类金融机构监测指标 C.证券类金融机构监测指标 D.保险类金融机构监测指标 E. 金融市场监测指标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重点内容以及预测习题(完美版)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重点内容以及预测习题 一、名词解释 最后贷款人、银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货币政策、菲利普斯曲线、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中介目标、货币政策时滞、信贷配给、托宾的投资q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 )。 A.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B.稳定币值 C.经济增长,充分就业 D.经济增长 2.当一个贷款人拒绝提供贷款,尽管借款人愿意支付合同利率甚或更高的利率,这种现象被称为( )。 A.强迫交易 B.战略选择 C.信贷配给 D.共谋行为 3.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以( )最为流行。 A.单一制 B.复合制 C.跨国型 D.准中央银行制 4.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属于结构性调控工具的有( )。 A.再贴现政策 B.公开市场业务 C.直接管制 D.消费者信用控制 5.英格兰银行的建立标志着现代银行业的兴起,它成立于( )。 A.1765年 B.1921年 C.1694年 D.1473年 6.属于准中央银行体制的国家或地区是( )。 A.马来西亚 B.印度尼西亚 C.缅甸 D.新加坡 7.属于货币政策远期中介指标的是( )。 A.利率 B.超额准备金 C.基础货币 D.短期利率 8.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通过( )的变动直接影响收入和支出的。 A.利率 B.基础货币 C.货币供应量 D.银行准备金 9.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于( )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 A.1983年 B.1985年 C.1984年 D.1986年 10.货币政策的时滞由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构成,其中内部时滞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 )。 A.第一阶段是行动时滞,第二阶段是决策时滞 B.第一阶段是认知时滞,第二阶段是行动时滞

货币银行学 商业银行(4.1.3)--商业银行

第五章商业银行 作业练习题 一、填空题 1、1694年成立的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产生的象征。 2、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年成立的中国,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事业的创始。 3、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以下两条途径产生:一是,二是 。 4、商业银行的业务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5、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和。 二、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是。 A、信用创造 B、支付中介 C、信用中介 D、金融服务 2、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其能接受。 A、活期存款 B、定期存款 C、储蓄存款 D、原始存款 3、商业银行流动性最高而收益性最低的资产是。 A、短期债券 B、流动性贷款 C、票据贴现 D、现金 (二)多项选择题 1、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建立在职能的基础之上的。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 2、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可以分为银行资本和银行负债两大类,而银行的核心资本一般包括 。 A、实收资本 B、公开储备 C、可转换债券 D、次级债券 三、名词解释 1、商业银行 2、负债业务 3、资产业务 4、中间业务 5、表外业务 6、应收款项 7、资产担保证券 8、租赁业务 9、信托10、代理业务11、备用信用证业务 四、简答题 1、简述商业银行性质。它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区别何在? 2、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由哪几部分构成?其中支票存款和非交易存款在成 本和流动性方面对银行经营有何不同影响?

3、什么是中间业务?什么是表外业务?两者是同一个概念不同表述吗?请简要分析之。 4、简述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原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