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UCM冷轧机的自动板形控制系统

UCM冷轧机的自动板形控制系统

UCM冷轧机的自动板形控制系统
UCM冷轧机的自动板形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样本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引教师 机电工程学院 12月

目录一课程设计设计目 二设计任务 三设计思想 四设计过程 五应用simulink进行动态仿真六设计总结 七参照文献

一、课程设计目: 通过课程设计,在掌握自动控制理论基本原理、普通电学系统自动控制办法基本上,用MATLAB实现系统仿真与调试。 二、设计任务: 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系统如图所示,规定运用根轨迹法拟定测速反馈系数' k,以 t 使系统阻尼比等于0.5,并估算校正后系统性能指标。 三、设计思想: 反馈校正: 在控制工程实践中,为改进控制系统性能,除可选用串联校正方式外,经常采用反馈校正方式。常用有被控量速度,加速度反馈,执行机构输出及其速度反馈,以及复杂系统中间变量反馈等。反馈校正采用局部反馈包围系统前向通道中一某些环节以实现校正,。从控制观点来看,采用反馈校正不但可以得到与串联校正同样校正效果,并且尚有许多串联校正不具备突出长处:第一,反馈校正能有效地变化

被包围环节动态构造和参数;第二,在一定条件下,反馈校正装置特性可以完全取代被包围环节特性,反馈校正系数方框图从而可大大削弱这某些环节由于特性参数变化及各种干扰带给系统不利影响。 该设计应用是微分负反馈校正: 如下图所示,微分负反馈校正包围振荡环节。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B G s ()=00t G s 1G (s)K s +()=22t 1T s T K s ζ+(2+)+1 =22'1T s 21Ts ζ++ 试中,'ζ=ζ+t K 2T ,表白微分负反馈不变化被包围环节性质,但由于阻尼比增大,使得系统动态响应超调量减小,振荡次数减小,改进了系统平稳性。 微分负反馈校正系统方框图

轧机厚度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轧机厚度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板带产品的质量和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厚度精度就是板带产品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本文针对轧机AGC技术的现状,以及轧机厚差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轧机AGC进行分析,以APC为主要研究对象,选用PLC作为系统的控制器,将位移传感器测得的位移量经A/D转换送给PLC来控制步进电机,从而控制阀,通过轧制力来改变辊缝厚度实现轧机厚度控制。 1 引言 轧机又称轧钢机,轧钢机就是在旋转的轧辊之间对钢件进行轧制的机械,轧钢机一般包括主要设备(主机)和辅助设备(辅机)两大部分。轧钢机按轧辊的数目分为二辊,三辊式,四辊式和多辊式,轧钢机通常简称为轧机。 板带厚度精度是板带材的两大质量指标之一,板带厚度控制是板带轧制领域里的两大关键技术之一。带钢纵向厚度不均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一大障碍,因此,轧机的一项重要课题就是带钢厚度的自动控制。厚度自动控制系统是通过测厚仪或传感器对带材实际轧出厚度连续进行测量,并根据实测值与给定值比较后的偏差信号,借助于控制回路或计算机的功能程序,改变压下装置、张力或轧制速度,把带材出口厚度控制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实现厚度自动控制的系统称为“AGC"。 我国近年来从发达国家引进的一些大型的现代化的板带轧机,其关键技术是高精度的板带厚度控制和板形控制。板带厚度精度关系到

金属的节约、构件的重量以及强度等使用性能,为了获得高精度的产品厚度,AGC系统必须具有高精度的压下调节系统及控制系统的支持。 而对于轧机来说产生厚差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1)轧机方面的原因:轧辊热膨胀和磨损、轧辊弯曲、轧辊偏心和支撑辊轴承油膜厚度等都会产生厚度波动。它们都是在液压阀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使实际辊缝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轧出的带钢厚度产生波动。 (2)轧件方面的原因:厚度偏差会直接受到坯料尺寸变化的影响。它包括来料宽度不均和来料厚度不均的影响。 (3)轧制工艺方面的原因:轧制时前后张力的变化、轧制速度的变化等。 2 系统总体设计 厚度自动控制AGC (Automatic Gauge Control)是指钢板轧机在轧制过程中通过动态微调使钢板纵向厚度均匀的一种控制手段。厚度自动控制系统是通过测厚仪或传感器对带材实际轧出厚度连续进行测量,并根据实测值与给定值比较后的偏差信号,借助于控制回路或计算机的功能程序,改变压下装置、张力或轧制速度,把带材出口厚度控制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 AGC系统一般包括有: 1)压下位置闭环:为了轧出给定厚度的轧件,首先必须在轧件进入辊缝之前,准确地设定空载辊缝。其次,在轧制过程中,为了使轧后的轧件厚度均匀一致,还必须随着轧制条件的变化及时的调整空

冷轧产品板型控制技术浅析

冷轧产品板型控制技术浅析 文中就冷轧产品板型控制技术,分析了影响带钢板型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冷轧板型控制的主要方法,并对轧制过程中板型控制进行了讨论。 关健词:冷轧;板型控制 板型是冷轧产品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近年来,用户对产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饱和的钢材市场更加促使了各大钢厂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在冷轧板生产过程中,板型控制是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带钢平直度、凸度等指标的决定性因素。 1 影响板型的主要因素 1.1 原材料 来料为热轧卷,其主要缺陷多为带钢边部波浪和镰刀弯。无论是边浪还是镰刀弯,经过冷轧工艺成型后,均会影响后续产品质量。 1.2 轧制壓下量 压下量的均匀程度直接影响到带钢经轧制后沿纵向延伸量的均匀程度,若带钢中部压下量高于两边部,就会在产品中部生成鼓浪,当两边部压下量高于中部时,又会在带钢两边部产生边浪。 1.3 轧辊变形量 在较高的轧制力作用下,轧辊会产生径向弹性变形,同时由于轧制过程产生的摩擦热和变形热,使得轧辊产生热变形,这两种变形量均会使得辊缝不匀,造成产品横向厚度分成不匀。此外,轧辊本身质量问题(如辊面压痕、软点等)、轧辊磨损不匀等也会影响产品板型。 1.4 压扁量与金属横流动因素 在轧制过程中,带钢两边部金属比中部更容易产生横向流动,使轧辊与边部带钢压扁量及带钢边部轧制力明显减小,增加了两边部的减薄量。因此,部分带钢的边部厚度会实然变薄,即边部减薄现象。为保产品质量,这种现象会使得切边量增加,成才率降低。 2 板型控制的主要方法 之前,人们只重视冷轧产品板型在冷轧过程中的控制,主要包括轧制过程中轧辊磨损、设备的弹性变形、轧辊的轴向位移、乳化液辅助轧制效果、热凸度等

冷轧带钢主要板形缺陷

一、压痕 原因:1、因勒带或穿带甩尾不正常,带钢在工作辊表面造成堆焊或粘接 2、在轧机空转时预压力过小,造成工作辊与支撑辊点接触而使支撑辊周 长磨损,受损支撑辊反过来造成新更换工作辊表面压印而造成带钢表 面压痕 3、支撑辊掉肉造成工作辊表面压印,即在带钢表面产生压痕 措施: 1、轻微小面积压痕可对工作辊进行修磨(用砂石),严重压痕应更换工作辊 2、轧机空转时给一定轧制压力或采用正弯辊,以避免局部损伤轧辊,发现 支撑辊局部损伤,避免使用负弯辊,减轻轧辊表面压痕深度,勤换工作 辊,必要时及时更换支撑辊 二、压印 特征:带钢表面呈周期性凸状印痕 原因:工作辊表面产生裂纹或掉皮 措施: 1、更换新工作辊之前,严格检查轧辊表面质量,防止未磨净裂纹辊投入使用(轧辊间应确保应有磨削量,特别是粘钢辊,以完全消除裂纹层)。 2、确保各机架工艺润滑良好,轧制液温度、浓度、压力在正常范围,防止喷嘴堵塞,避免轧辊局部温度过高 3、发现压印及时更换轧辊,更换新辊后,要进行一定预热,同时,开轧头几卷钢要严格控制升速制度 三、划伤 特征:带钢沿轧制方向的直线凹状缺陷 原因: 1、各种导辊与带钢速度不一样 2、带钢与辅助设备异常接触 3、生产线设备有异物 措施: 1、定期检查辅助传动辊是否转动灵活及表面状况 2、固定辅助设备与带钢应保持一定间隔 3、及时检查、清除生产线设备中的异物 4、发现带钢表面有划伤,应从后向前逐个检查,查出事故原因后,根据情况采 取的办法给予处理。 四、裂边特征:带钢边部局部开裂或呈锯齿形裂口 五、原因: 1、酸洗剪切边部状况不好,造成轧后带钢裂边 2、热轧板本身边部裂口或龟裂 3、吊运中夹钳碰撞,使带钢边部碰损 措施: 1、酸洗剪切边剪刃间隙,应按剪切的不同厚度规格精确调节 2、热轧原板边部缺陷应在酸洗工序尽量切除(呈月牙形) 3、吊运钢卷时,夹钳应稳、准、轻,防止吊具将钢卷边部碰损

自动控制系统概要设计

目录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背景 (3) 1.3技术简介 (4)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a11695443.html,简介 (4) 1.3.2SQL Server2008简介 (5) 1.3.3Visual Studio2010简介 (5) 1.4参考资料 (6) 2总体设计 (8) 2.1需求规定 (8) 2.2运行环境 (8) 2.3数据库设计 (8) 2.3.1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9) 2.3.2数据流图的设计 (9) 2.3.3数据库连接机制 (10) 2.4结构 (11) 2.5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11) 3接口设计 (12) 3.1用户接口 (12) 3.2外部接口............................................................................................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内部接口............................................................................................错误!未定义书签。4运行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运行模块组合....................................................................................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运行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4.3运行时间............................................................................................错误!未定义书签。5测试 (13)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与调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课程设计 2016年6月17日

电气信息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指导老师沈细群 课程设计时间2016年6月6日~2016年6月17日(第15~16周) 教研室意见同意开题。审核人:汪超林国汉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本课程范围内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得到工程知识和工程技能的综合训练,获得应用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课程设计的内容 1.根据控制对象的用途、基本结构、运动形式、工艺过程、工作环境和控制要求,确定控制方案。 2.绘制水箱液位系统的PLC I/O接线图和梯形图,写出指令程序清单。 3.选择电器元件,列出电器元件明细表。 4.上机调试程序。 5.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 课程设计的要求 1.所选控制方案应合理,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应能够满足控制对象的工艺要求,并且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操作方便。

2.所绘制的设计图纸符合国家标准局颁布的GB4728-84《电气图用图形符号》、GB6988-87《电气制图》和GB7159-87《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定通则》的有关规定。 3.所编写的设计说明书应语句通顺,用词准确,层次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篇幅不少于7000字。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轧机厚度自动控制AGC系统说明

轧机厚度自动控制AGC系统 使 用 说 明 书 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装备所自动化室 二零零九年八月二十五日

目 录 第一篇 软件使用说明书 第一章 操作软件功能简介 第二章 操作界面区简介 第三章 操作使用说明 第二篇 硬件使用说明书 第一章 接口板、计算机板跨接配置图 第三篇 维护与检修 第一章 系统维护简介及维护注意事项 第二章 工程师站使用说明 第三章 检测程序的使用 第四章 常见故障判定方法 第四篇 泵站触摸屏操作说明 第五篇 常见故障的判定方法 附录: 第一章 目录 第二章 系统内部接线表 第三章 系统外部接线表 第四章 系统接线原理图 第五章 系统接口电路单元图

第一篇 软 件 说 明 书

第一章 操作软件功能简介 .设定系统轧制参数; .选择系统工作方式; .系统调零; .显示时实参数的棒棒图、馅饼图、动态曲线; .显示系统的工作方式、状态和报警。 以下就各功能进行分述: 1、在轧机靠零前操作手需根据轧制工艺,设定每道次的入口厚度、出口厚度和轧制力等参数。也可以在轧制表里事先输入,换道次时按下道次按钮,再按发送即可。 2、操作手根据不同的轧制出口厚度,设定机架控制器和厚度控制器的工作方式,与轧制参数配合以得到较理想的厚差控制效果。 3、在泄油状态下,操作手通过在规定状态下对调零键的操作,最终实现系统的调零或叫靠零,以便厚调系统正常工作。 4、在轧制过程中,以棒棒图、馅饼图和动态曲线显示厚调系统的轧制速度、轧制压力、开卷张力、卷取张力、操作侧油缸位置、传动侧油缸位置、压力差和厚差等实时值。(注意:轧机压靠前操作侧油缸位置、传动侧油缸位置显示为油缸实际移动位置。轧机压靠后操作侧油缸位置、传动侧油缸位置显示的是辊缝值。)

PWM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 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班 指导教师: 二○一二年十月二十九日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3) 2.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 (3) 3.设计内容 (3) 4.设计总结 (10) 4.参考书目 (11) 5.附录

1.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 主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1).查阅资料:搜集与本设计有关部门的资料(包括从已发表的文献中和从生产现场中搜集)的能力; (2).方案的选择:树立既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与可行性,又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并注意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迅速准确的进行工程计算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 (4).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 2.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 题目:PWM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要求: 1.要求设计温度控制系统,设定温度为230度,采用电阻丝作为加热器件,要求无余差,超调小,加热速度快。 2.硬件采用51系列单片机,采用固态继电器作为控制元件。 3采用keil c作为编程语言,采用结构化的设计方法。 4.要求用protel设计出硬件电路图。 5画出系统控制框图。 6 画出软件流程图。 3.设计内容 3.1 PID控制原理 将偏差的比例,积分和微分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用这一控制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这一样的控制器称PID控制器

3.1.1.模拟PID控制原理 在模拟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最常用的控制规律是PID控制。为了说明控制器 (t)与实际输出信号n(t)进行比的原理,以图1.1的例子说明。给定输入信号n (t)-n(t),经过PID控制器调整输出控制信号u(t),u(t)对目较,其差值e(t)=n 标进行作用,使其按照期望运行。 常规的模拟PID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同1.2所示。该系统有模拟PID和被控对象组成。图中r(t)是给定的期望值,y(t)是系统的实际输出值,给定值与实际输出值,给定值与实际值构成控制偏差e(t): e(t)作为PID控制的输入,u(t)作为PID控制的输出和被控对象的输入。构成PID和被控对象的输入。构成PID控制的规律为: 其中:Kp为控制器的比例系数 Ti为控制器的积分时间,也称积分系数 Td为控制器的未分时间,也称微分系数

厚度控制

一、填空题 1、9.5根据轧机弹跳方程测得的厚度和厚度偏差信号进行厚度自动控制的系统称为GM-AGC或称 P-AGC。 2、9.5监控式厚度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就是反馈式厚度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 3、9.5中厚板头部厚度补偿做法主要有两种:头部三角形补偿法和冲击补偿法。 4、9.6 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热轧带钢厚度偏差±40μm,全长命中率99%,宽度偏差+2~6mm, 全长命中率95%。 5、9.6热带厚度精度可分为:一批同规格带钢的厚度异板差和每一条带钢的厚度同板差。为此可将厚度 精度分解为带钢头部厚度命中率和带钢全长厚度偏差。 6、9.6热带头部厚度命中率决定于厚度设定模型的精度。 7、9.6带钢全长厚差则需由AGC根据头部厚度(相对AGC)或根据设定的厚度(绝对AGC)使全长各点厚 度与锁定值或设定值之差小于允许范围,应该说头部精度对AGC工作有明显影响。 8、9.6可将宽度精度分解为带钢头部宽度偏差和带钢全长宽度偏差。 9、9.6头部宽度偏差除了决定于宽度设定模型的精度外,还取决于变形条件及是否采用短行程控制 (SSC)。 10、9.6热带粗轧用立辊时为了克服头尾宽度变窄采用短行程(SSC)控制。 11、9.7热带轧机弹跳量一般可达2~5mm。 12、9.7在现场实际操作中,为了消除弹跳方程曲线段的影响,都采用了所谓人工零位的方法。 13、9.7做试验确定轧机刚度的方法有轧铝板法和自压靠法。 14、9.8带钢尾部补偿可选用的方法为压尾或拉尾。 二、判断题 1、9.5轧件通过轧辊时,由于轧辊及轧机的弹性变形,导致辊缝增大的现象称为“辊跳”。(√) 2、9.5从数据和实验中都获得共识:轧机的弹跳值越大,说明轧机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越强。(×) 3、9.5轧机刚度越大,产品厚度精度就越易保证。(√) 4、9.5中厚板轧制时,在咬钢的瞬间,由于头部温度较低,再加上轧制力的冲击作用,辊缝有一个上 升的尖峰。若不进行补偿,使得轧件的头部变厚。(√) 5、9.6头部宽度偏差除了决定于宽度设定模型的精度外,还取决于变形条件及是否采用短行程控制。 (√) 6、9.7轧机机座的弹性变形与压力并非呈线性关系,而是在小压力区为一曲线,当压力大到一定值以 后,压力和变形才近似呈线性关系。(√) 7、9.7轧机压靠时所测的轧机刚度和实际轧制时的轧机刚度一样大。(╳) 8、9.8当轧件温度降低时,轧制压力增大,厚度增大。(√) 9、9.8当轧件温度降低时,轧制压力增大,厚度减小。(╳) 10、9.8只存在轧辊偏心时,轧制压力增大,厚度增大。(╳) 11、9.8只存在轧辊偏心时,轧制压力增大,厚度减小。(√) 12、9.8精轧机组各个机架都要进行尾部补偿。(╳) 13、9.8热带粗轧和精轧机组都需要设置厚度自动控制系统。(╳) 14、9.8当选用绝对AGC时,如设定误差过大,计算机将自动改用相对AGC。(√) 15、9.4宽度控制的任务主要是在热轧的粗轧阶段完成的。(√) 16、9.4随着立辊轧机宽度压下量的增大,在几十米长的带钢上,头尾部产生五到几十毫米的失宽,如 不加以控制,头部轧后宽度沿着轧制方向的变化规律由窄逐渐变宽,尾部是由宽逐渐变窄。(√)三、单选题 1、9.5为消除厚度偏差δh所必需的辊缝调节量?S应是( A )。 A、δS= h K M K m mδ + ;B、δS= h K M K m mδ +;C、δS= h M M K m δ + ;D、δS= h K M M m δ +

自动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目录 摘要…………………………………………………………………第1章任务要求和方案设计…………………………………… 1.1 任务要求……………………………………………………… 2.1 总体方案确定及元件选择…………………………………….. 2.1.1 总体设计框图……………………………………………… 2.1.2 控制方案确定………………………………...…………… 2.1.3 系统组成……………………………………………… 2.1.4 单片机系统……………………………………….. 2.1.15 D/A转换........................................................................... 2.1.5 晶闸管控制………………………………………... 2.1.6 传感器……………………………………………… 2.1.7 信号放大电路………………………………………. 2.1.8 A/D转换……………………………………………. 2.1.9 设定温度及显示……………………………………. 第2章系统硬件设计……………………….…………………2.1 系统硬件框图……………………………………………2.2 系统组成部分之间接线分析…………………………… 第3章系统软件设计…………………………………………. 3.1程序流程图..…………………………………..…………… 第4章参数计算……………………………..………………... 4.1 系统各模块设计及参数计算 4.1.1、温度采集部分及转换部分

4.1.2、传感器输出信号放大电路部分:........................... 4.1.3、模数转换电路部分:............................ 4.1.4、ADC0804芯片外围电路的设计:....................... 4.1.5、数值处理部分及显示部分:............................. 4.1.6、PID算法的介绍....................................: 4.1.7、A/D转换模块.......................................... 4.1.7、A/D转换模块................................... 4.1.8 单片机基本系统调试............................... 4 .1. 9 注意事项:................................................................ 第5章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 5.1 系统测试仪器及设备 5.2 测试方法 5.3 测试结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厚度自动控制系统

板带箔轧制的厚度自动控制系统 金属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业、容器包装业、交通运输业、电气电子工业、机械制造业、航空航天和石油化工等各工业民用部门,其生产和消费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为有色金属加工行业的设计研究单位,洛阳有色金属加工设计研究院早在1989年就自行设计研制出1400mm、1200mm、1300mm、1450mm、800mm 等各型全液压不可逆铝带箔冷轧机,1300mm 可逆铝带坯热轧机,560mm、850mm 全液压可逆铜带冷轧机,以及可逆钢带冷轧机的自动厚度控制配套系统,并积极开展铝板带箔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研制工作,在吸收消化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先后开发出AGC-Ⅲ型到AGC-Ⅶ型厚度自动控制系统,厚控精度高,系统稳定。广泛用于铝、铜加工及钢铁加工行业的各类板带箔轧机上,深得用户好评(参见厚控系统用户表)。 板带材在轧制过程中的厚度变化,既与轧件的塑性变形抗力、厚度等因素有关,也与轧制工艺规程及轧机机架的刚度有关,下面对板带材轧制厚度自动控制原理作一简述。 1.弹跳方程和P-H 图 板带轧制过程中轧件作用于轧辊辊系的反作用力使机架发生弹性变形,遵循弹跳方程的规律: K P S h 0+= 式中: h — 轧件出口厚度,mm 0S — 原始辊缝,mm P — 轧制压力,t K — 轧机刚性系数,t/mm 作用于轧件的轧制力,使轧件发生塑性变形,轧件的塑性曲线虽然实际上不是直线,但在板带材轧制过程中塑性曲线处在微量变化情况下,可视为直线,轧件的塑性系数M 则可表示为: M=ΔP/Δh 式中: M — 轧件塑性系数 ΔP — 轧制力变化量 Δh — 轧件的厚度变化 利用弹性变形曲线和塑性变形曲线所构成的P-H图(图1-1),可以很方便地用来分析轧件厚度变化原因。

电气传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书 题目:电气传动自动控制系统 报告人:王宗禹 学号:1043031325 班级:2010级34班 指导教师:肖勇 完成时间:2013年7月日 同组人:王大松 秦缘 龚剑 电气信息学院专业实验中心

一.设计任务 1.设计目标: (1)系统基本功能:该调速系统能进行平滑的速度调节,负载电机不可逆运行,系统在工作范围内能稳定工作 (2)已知条件: (3)稳态/动态指标:静态:s% ≤ 5% D = 3 动态:σi% ≤ 5% σn% ≤ 10% (4)期望调速性能示意说明:静差率小于5%,调速范围D=3. (5)系统电路结构示意图: 2.客观条件: (1)使用设备列表清单及主要设备功能描述: 二.系统建模(系统固有参数测定实验内容)

1.实验原理 (1)变流电源内阻Rn的测定: a.电路示意图如下: 可以等效如下: b.利用伏安法可以测出内阻R n的大小,方法是在电机静止,电枢回路外串限流电阻,固定控制信号 Uct 大小,0.5A≤Id ≤1A的条件下用伏安法测量Ud1,Id1和Ud2,Id2;利用公式可以求得Rn。 (2)电枢内阻 Ra、平波电感内阻 Rd的测定: a.电路示意图如下:

b.实验方法步骤: ◆电机静止,电枢回路外串限流电阻 ◆固定控制信号Uct 大小,Id ≈1A(额定负载热效点) ◆使电枢处于三个不同位置(如上图约120o对称)进行三次测量(Ura,Urd,Id),求 Ra , Rd 的平均值. (3)电动机电势转速系数 Ce的测定: a.实验原理: 由公式 可以推导出Ce的测定公式: b.实验方法步骤: ◆空载启动电机并稳定运行(I d0大小基本恒定) ◆给定两个大小不同的控制信号Uct ,测量两组稳定运行时的Ud、n数据 (4)整流电源放大系数 Ks的测定: a.实验原理: Ks可以根据公式Ud0=Ks*Uct可知Ks就是以Uct为横坐标Ud0为纵坐标的如下图曲线中线性段的斜率。故可以通过公式测定Ks.

基于_大数据_的冷轧板形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冷轧板形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 Research on flatness analysis and control in cold rolling based on big date 包仁人1,张 杰1,李洪波1,程方武2,贾生晖2 BAO Ren-ren 1, ZHANG Jie 1, Li Hong-bo 1, CHENG Fang-wu 2, JIA Sheng-hui 2 (1.北京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2.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武汉 430083) 摘 要:为充分利用冷轧过程中的工艺数据,总结板形控制过程中的规律,文章借鉴了“大数据”的相 关思想,对板形检测结果和大量工艺数据进行了分析,找到边部板形缺陷难以控制的原因在于冷连轧机现有板形控制手段能力不足,进而提出了能提高轧边部板形控制能力的辊形优化方法,并进行了工业试验,证明此方案的有效性。 关键词:大数据;板形;冷连轧机;辊形优化中图分类号:TG3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34(2015)03(下)-0010-03Doi:10.3969/j.issn.1009-0134.2015.03(下).03 收稿日期:2014-12-01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FRF-TP-14-019A2) 作者简介:包仁人(1986 -),男,辽宁本溪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冷轧板形控制、数据挖掘和辊形优化。 0 引言 近年来,“大数据”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高度关注。2012年3月2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宣布美国政府将斥资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Big Da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itiative )”。这是继1993年美国政府宣布“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后的再一次重大的科技发展部署,美国对大数据的研究上升为国家意志,必将对未来科技、经济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1]。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用于分析的方法,大数据具有4V 特点:Volume (大量)、Velocity (高速)、Variety (多样)、Veracity (真实性)[2] 。 目前对“大数据”的研究多集中在数据的存储、读取等方面[3, 4],建立可快速读取的数据平台,而如何从工业数据中发现并总结规律方面的研究较少。现代化的冷连轧机配备有完整的多级计算机系统,涉及轧制过程监测与控制、物料系统跟踪、合同订单跟踪等,生产线上有大量的传感器,实时采集的信息数据量以GB 为单位存储在服务器中,仅某六辊CVC 冷连轧机基础自动化部分传感器所记录的数据量每天可达6GB ,这些数据被大部分被束之高阁,仅用于出现事故时定点分析及查询[5] 。如何科学、高效的处理轧制过程工艺参数,明确板形控制状态,是冷轧生产单位的迫切需求[6~8] ,因此可将聚类 分析、数据挖掘等“大数据”分析方法引入到冷轧板形 分析领域。 1 冷轧板形缺陷的聚类分析 解决冷轧板形缺陷问题的前提是准确分析板形缺 陷的形式,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通过实物板形跟踪来确定板形缺陷的类型,但这种靠人工进行的判断方法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且因采样较少不能全面的反映板形缺陷问题。因此有学者提出利用模式识别方法来对板形缺陷进行分析[9, 10],将板形仪的检测信号识别为几类确定的板形缺陷,如中浪、边浪、四分之一浪和边中复合浪,这类识别方法中多需对板形检测信号进行拟合,面对成千上万组的板形检测结果计算速度较慢。 某冷连轧机为五机架超宽六辊CVC 轧机,最大可轧带钢宽度达2080mm ,通过对其所轧带钢板形长达两年的跟踪,发现同批轧制规格和钢种近似的带钢,稳定轧制阶段的板形缺陷具有相似性,其浪形幅值和形态接近,因此本文借鉴了“大数据”的思想,采用基于密度和网格的聚类分析方法[11]对大批量带钢的板形检测结果进行特征提取,再利用模式识别方法计算各板形缺陷分量,并利用MATLAB 编程实现聚类分析与模式识别过程[12],与传统板形模式识别方法相比,省去了大量的曲线拟合过程,计算速度从每千帧信号30s ,降低至每千帧5s 以内,而所得板形缺陷识别结果与传统方法保持一致,证明对冷轧板形分析而言,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是可行的。通过对1000多卷,近百万帧冷轧带钢板形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此机组所轧带钢板形缺陷以边中复合浪为主,且轧机难以对此类板形缺陷进行有效控制,严重影响后续生产以及用户的使用。 2 冷轧板形相关工艺参数的大数据分析 为确定复杂板形缺陷难以控制的原因,需对轧机的板形控制工艺参数进行分析,以往多对单参数的时域检测信号进行分析,忽视了各工艺参数间的联系性,不能

粗轧机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

粗轧机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 【摘要】粗轧机是设置在热连轧生产线的关键设备,用于将板坯轧制成规定的中间坯。本文介绍了厚度自动控制系统在粗轧机厚度控制中的实际应用,并介绍了相关的经验公式。 【关键词】厚度轧制力辊缝位置控制 1.概述 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量主要是压下量,即为了控制轧件厚度,就要控制轧辊位置,轧辊位置控制为厚度自动控制服务,这样自动厚度控制系统就有外环为厚度环、内环为轧辊位置环的串级控制系统,轧辊位置自动控制系统是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 本文介绍的1750热轧线粗轧机的辊缝调节是通过调节上辊压下量来实现的,下辊无上抬功能。在粗轧机的传动侧和操作侧各安装有一台压下电机和压下液压缸。粗轧机轧辊位置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电动位置自动控制系统和液压位置自动控制系统两部分。电动位置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粗调,液压位置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精调。粗轧机辊缝调节在空载下进行,在轧制过程中辊缝不进行调节。 2.厚度自动控制(AGC) 2.1厚差产生的原因 厚差分为同板差和异板差。异板差是指在相同工艺、设备参数条件下,同一批材料中的不同轧件(不同块或不同卷)轧出厚度不均。异板差主要原因是来料参数(厚度、宽度、轧机入口温度)发生了变化,但未重新对轧机进行设定,即未做到动态设定。下面讨论的是同板差。 在轧机一定的情况下,轧机弹性刚度系数K为常数,根据轧机弹跳方程:h=f(S,P,K),轧出厚度h与空载辊缝S和轧制力P有关。因此,凡是引起空载辊缝和轧制力变化的因素都是厚差产生的原因。 厚差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如下表。 表1 厚差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除了以上厚差产生原因外,对于配置了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轧机,轧机的自动设定不准确、控制系统结构和控制参数设计整定不合理、辊缝、轧制力、张力、温度等测量仪表精度低等因素也是产生厚差的原因。 2.2 AGC的种类 按照控制结构的不同,AGC分为前馈AGC、反馈AGC和补偿AGC。前馈AGC又称预控AGC,反馈AGC包括压力AGC、厚度仪AGC、张力AGC、连轧AGC。补偿AGC包括油膜厚度补偿AGC、尾部补偿AGC、轧辊偏心补充AGC。 按照AGC系统使用的操作量的不同,AGC分为压下AGC、张力AGC和速度AGC。压下AGC是靠调整压下即调整辊缝来消除影响轧制压力造成的厚差。压力AGC分为厚度计AGC、动态AGC、绝对值AGC等等。张力AGC是靠调整前后张力来改变轧件塑性刚度系数来控制轧件的厚度的。速度AGC是靠调整轧制速度来控制厚度的。 2.3厚度计AGC 本文介绍的1750热轧线粗轧机厚度自动控制系统采用的是厚度计AGC(或称GM-AGC)。在轧制过程中,68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要点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班级姓名 设计起止日期 设计题目: 设计任务(主要技术参数):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签字: 年月日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班级:08t自动化1 学号:T0856120 姓名:周瑜 指导教师:李雪飞 设计时间:2011.12.20-2011.12.24

目录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 2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 2.1 系统的组成 (1) 2.2 系统的工作原理 (2) 2.3 系统的静特性分析 (2) 2.4 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3) 2.5 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4) 2.6 转速调节器的设计 (7) 2.7 电流环的仿真 (9) 2.8 转速环的仿真 (11) 2.9 过电流保护 (16) 3 设计结果分析 (17) 3.1 电压变化和负载变化引起的扰动情况 (17) 3.2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存在的缺点及解决方案 (18) 3.3 电流调节器和转速调节器的作用 (19) 3.4 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理由 (19) 4 设计心得体会 (21) 参考文献 (22)

课程设计说明书 N O.1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是学习理论课程之后的实践教学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巩固和加深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融会贯通。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掘自身的潜力,开拓思路设计双闭环 直流调速系统。并掌握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调节器的设计及Simulink 仿真等内容,同时在计算、绘图、编号、设计说明书等方面得到训练,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基础。 2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2.1 系统的组成 如图1所示,为了使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可在系统中设置两个调节器,即转速调节器(ASR )和电流调节器(ACR ),二者之间实行嵌套(或称串级)连接,且都带有输出限幅电路。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电力电子变换器UPE 。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环在里面,称作内环;转速环在外边,称作外环。这就形成了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1]。图中ASR 为转速调节器,ACR 为电流调节器,TG 为测速发电机, TA 为电流互感器,UPE 为电力电子变换器,*n U 为转速给定电压,n U 为转速反馈电 压,*i U 为电流给定电压,i U 为电流反馈电压。 图1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沈 阳 大 学

(最新版)冷轧板带钢压下规程设计轧钢车间设计毕业设计

以下文档格式全部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以任意修改编辑。学号:200ssss422 H EBEI P OLYTECHNIC U NIVERSITY毕业设计 论文题目: 年产50万吨高速线材轧制规程设计 学生姓名: ss 学院:ss学院 专业班级: ss 指导教师: ss 教授

2011年03月8日引言 冷轧是在常温下,对合适的热轧退火带卷进行带张力的轧制压下过程。钢的冷轧于19世纪中叶始于德国,当时只能生产宽20~25mm的冷轧带钢。 必要性:热轧带材到一定厚度,难以保证温度均匀,钢材热轧过程中的温降和温度分布不均匀给生产带来了难题。钢材热轧过程中的温降和温度分布不均匀不能轧出头尾尺寸一致的带卷。特别是在轧制厚度小而长度大的薄板带产品时,冷却上的差异引起的轧件首尾温差往往带使产品尺寸超出公差范围,性能出现显著差异。当厚度小到一定时,轧件在轧制过程中温降剧烈,以致根本不可能在轧制周期之内保持热轧所需的温度。 而且,热轧工艺技术水平尚不能使钢带表面在热轧过程中不被氧化。氧化铁皮造成的热轧表面质量不光洁,远不能达到生产表面光洁程度要求较高的板带钢产品。 优势:冷轧生产具有表面光洁、尺寸精度高、生产过程没有抢温,保证温度均匀的要求、容易实现轧制润滑等优点。因而在薄板带生产中广泛使用冷轧工艺。 冷轧带钢产品的尺寸精度、板形、表面质量和性能都达到很高的要求。 工艺:并卷——酸洗——轧制——拆卷——退火——镀锌(锡、铝) 来料要求:来料凸度、厚度、抗力符合要求。 特点:冷轧过程没有再结晶软化,凸度严格按照比例凸度轧制,来料凸度不控制必然残余应力出现瓢曲。一个轧程75~80%。常选五机架连轧或三机架可逆,单机架可逆产量过低。

厚度自动控制

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简介 1厚度自动控制各部分组成及其简介 正如我们在主操台上会看到一个标有AGC的按键。AGC(Automatic Gauge Control)也就是厚度自动控制。我们的厚度自动控制是通过液压压下来控制的,所以称之为液压AGC。液压AGC不仅惯性小、相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而且还可以进行机座当量刚度的控制。AGC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测厚部分、厚度比较和调节部分、辊缝调节部分。 1.1测厚 测厚主要是检测带钢的实际厚度,我们通过测厚仪来进行测量。值得提一下的是,我们公司采用的测厚仪为X射线测厚仪,它是一种非接触式测厚仪,其他的还有激光测厚仪、超声波测厚仪等等。X射线测厚仪利用X射线穿透被测材料时,X射线的强度的变化与材料的厚度相关的特性,从而测定材料的厚度。我们在进行测量时需要选择所轧制带钢的合金号,因为根据材料的不同其测量结果也有所不同。当然没有完美的仪器,这种测厚装置存在着误差,所以在生产过程中我们有必要打标板来进行纠正。 另外它的发射方式为定向发射,虽然在周围会有一定的辐射量,但不足为虑。 1.2厚度比较和调节 厚度比较和调节部分,主要是将检测得到的带钢实际厚度与带钢给定厚度比较,得到厚度差,并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转换和输出辊缝调节量讯号。下文会对这部分做详细介绍。 1.3辊缝调节 辊缝调整部分,主要是根据上面得到的辊缝调节量讯号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减小或消除带钢厚差的目的。我们所采用的调节装置是液压压下调节装置。对于其调节装置AGC液压刚的工作原理,结构与特点这里不予介绍,有兴趣的同学可前往技术部借取相关资料,也可在我这借阅私人资料。 2厚度自动控制的分类及其简介 根据轧件的测厚方法,AGC可以分为三类,直接测厚法的AGC,间接测厚的法AGC(P—AGC)和预控AGC。我们厂采用的厚度控制方法是P—AGC和预控AGC 相结合的控制方法。本文仅介绍P—AGC和预控AGC。 2.1间接测厚法的AGC(闭环控制) 这种AGC是利用轧制力P来间接测量轧件厚度,所以又称为P—AGC。它是测压仪测出带钢轧制轧制力后,通过弹跳方程间接得到轧件的厚度或厚差,并通过压下装置调节辊缝来补偿厚度差。由于轧件厚度是处在轧辊辊缝中轧制的带钢

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的方案 (1).doc

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一、现地控制软件 现地采集控制软件采用业界领先的平台和面向对象机制的编程语言在数据库作业系统基础上进行高可靠性、实时性的现地控制应用软件 二、主控级 1、数据的采集及处理 接收现地控制单元的上送数据并进行处理及存入数据库,供分析计算、控制调节、画面显示、记录检索、操作指导、打印等使用。数据采集除周期性进行外,在所有时间内,可由操作员或应用程序发命令采集现地控制单元的过程信息。 2、运行监视、控制和调节 运行操作人员能通过上位机,对各闸门开度和启闭机的运行工况进行控制和监视。除了显示各孔闸门的位置图形和开度数据外,还设置“启动”、“停止”两个模拟操作按钮和“上升”、“下降”、“远程/现地”、“通讯状态”等模拟指示。主要内容如下: a、根据要求的过闸流量,计算出闸门当前应开启的高度(在 上下限范围内)电脑提示是否确认,若确认即可启动闸门; b、闸门启闭控制,根据给定值启闭闸门,到位停止; c图形、表格、参数限值、状态量等画面的选择和调用; d在主控级进行操作时,在屏幕上应显示整个操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和执行情况; 三、打印记录 显示、记录、打印功能 所有监控对象的操作、实时参数都予记录,对故障信号进行事件顺序记录、显示,实行在打印机上打印出来。主要内容如下:(1)闸门动作过程动态显示; (2)给定开度值显示,闸门位置显示;

(3)闸门升降模拟显示图; (4)上、下游水位数据显示 (5)根据上下游水位和闸门开度,自动计算出当前流量,并进行累计 (6)运行显示、打印; 四、通信功能 主控级与现地控制单元采用RS485总线通信,当通讯不正常时,报警显示。 五、现地控制单元 1、实时自动采集闸门开度在现地显示并通过处理后传送至主控层; 2、根据主控层指令,或根据人工输入的合法控闸指令,在满足下列条件的情况下,自动控制闸门的升、降,并运行到指定位置; 3、当转换开关在现地状态时,可对闸门开度进行预置,并通过电控柜的升、降、停按钮实现闸门的启闭; 4、在现地控制单元,通过权限开关,可实现远程/现地切换; 5、保留原人工手动控闸功能,人工与自动并存,以便紧急状态及维护系统时使用。 六、系统组成 (1)系统主要由信息采集与控制、集中监控和信号传输三大部分组成。启闭机室设若干台现地控制柜(PLC),其中信息采集与控制由闸门开度传感器与开度仪、水位传感器等部件组成。集中监控由计算机、键盘鼠标、打印机、UPS电源及其他设备组成(不在供货范围)。而信号传输部分则是采用双绞屏蔽电缆来完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