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胃肠道X线总结

胃肠道X线总结

胃肠道X线总结
胃肠道X线总结

胃肠道正常X线表现

1.咽部: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个部分;吞钡正位&侧位观察。

吞钡可观察:

会厌:在上方正中

会厌溪:会厌两侧的充钡小囊

梨状窝:会厌溪下外方的充钡空腔

喉头:梨状窝间的透亮区

2.食管

1)分段

颈段自第6颈椎至胸骨切迹水平,位于气管后。

胸段自胸骨切迹至膈肌,位于后纵隔内,经主动脉弓右后方沿降主动脉右缘下行,接近膈时,经降主动脉的左前方,向下通过食管裂孔人腹腔。

腹段食管位于肝左叶后方,向左下斜行入胃。

2)食管充盈像:轮廓光滑,宽度可达2-3cm,管壁柔软、伸缩自如

3)右前斜位是观察食管的常规位置

4)食管有四个生理狭窄,三个压迹

四个狭窄:食管入口处、主A弓交叉处、左主支气管和膈食管裂孔处

三个压迹: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左心房压迹

5)贲门管上端可见一膨大球形改变,叫壶腹

6)食管粘膜:食管少量充钡,粘膜皱襞表现为数条纵行、相互平行的纤细条纹状阴影

7)食管蠕动波:食管生理作用是将食物由咽腔送人胃,主要靠食管的蠕动完成。

正常食管有两种蠕动:

第一蠕动为原发性蠕动,系由下咽动作激发,使钡剂迅速下行,数秒钟达胃内,称为第一蠕动波。

第二蠕动又称继发蠕动波,由食物团对食管壁的压力所引起,始于主动脉弓水平,向下推进。第三蠕动波是食管环状肌的局限性不规则收缩运动,形成波浪状或锯齿状边缘,出现突然,消失迅速,多发于食管下段,常见老年人和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患者。

8)膈壶腹:当深吸气时膈肌下降,食管裂孔收缩,致使钡剂暂停顿于膈上方,形成食管下端膈上一小段长约4-5cm的一过性扩张,称之。呼气时消失,属正常表现。

9)贲门上方3-4cm长的一段食管,是从食管过渡到胃的区域,称为食管前庭段,具有特殊的神经支配和功能。此段是一高压区,有防止胃内容物反流的重要作用

10)现将原来的下食管括约肌与胃食管前庭段统称为下食管括约肌。它的左侧壁与胃底形成一个锐角切迹,称为食管胃角或贲门切迹。

3.胃

1)胃底(胃泡)、贲门区、胃体、胃窦、大弯侧、小弯侧、角切迹、幽门前区、幽门管

胃底为贲门水平线以上部分,立位时含气,称胃泡。

胃体贲门至胃角(胃体与胃窦小弯拐角处,也称胃角切迹)的一段。

胃窦胃角至幽门管斜向右上方走行的一部分。

由贲门至幽门的右缘,称胃小弯,为小网膜附着处。其左外缘称胃大弯,为大网膜附着处。幽门是长约5mm的短管,宽度随括约肌收缩而异

2)胃的形态:牛角型(高张力)、钩型、瀑布型(高张力)、无力型(长钩型,低张力)。

3)不同体位之胃:仰卧位、俯卧位、站立位、侧位、斜行位等。

4)胃的轮廓在胃小弯侧及胃窦大弯侧光滑整齐,胃体大弯侧则呈锯齿状,系横、斜走行的粘膜皱襞所致。

5)胃的粘膜皱襞像,可见皱襞间的沟内充以钡剂,呈致密的条纹状影。皱襞则显示为条状透亮影。

胃小弯侧的皱襞平行整齐,一般可见3-5条。

角切迹以后,一部分沿胃小弯走向胃窦,一部分呈扇形分布,斜向大弯。

胃体大弯侧的粘膜皱襞为斜行、横行而呈现不规则之锯齿状。

胃底部粘膜皱襞排列不规则,弯弯曲曲呈网状。

胃窦部的粘膜皱襞可为纵行、斜行及横行,收缩时为纵行,舒张时以横行为主,排列不规则。

6)胃的双对比造影显示胃整体的边缘形成了光滑连续的线条状影,其粗细、密度在任何部位均相同,无明显的突出与凹陷。

胃小区、胃小沟双对比造影能显示粘膜皱襞的微细结构

胃小区:约1~3mm大小,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大小相似的小隆起,是钡剂残留在周

围浅细的胃小沟而显示出的,呈细网眼状。

胃小沟:粗细一致,轮廓整齐,密度淡而均匀,宽约1mm以下。

胃窦部显示胃小区清楚,胃体部显示较差,胃底部则难以显示。(胃窦部>胃体部>胃底部

胃小区是肉眼所见最小的解剖单位,广泛分布于胃粘膜表面,呈多边形隆起区,每一小区

直径为1~4毫米,多个小区联接起来似卵石铺地,较零乱,小区间为小沟环绕。

X线成影示网格状多见,大小形态及小沟的粗细不很均匀,网格中散布细小的点状致蜜阴影,为胃腺穿过粘膜层,开口于胃小区之中的胃小凹。

7)胃的蠕动来源于肌层的波浪状收缩,由胃体上部开始,有节律地向幽门方向推进,波形逐渐加深,一般同时可见2~3个蠕动波。

(胃窦没有蠕动波,是整体向心性收缩,使胃窦呈一细管状,将钡剂排人十二指肠。之后,胃窦又整体舒张,恢复原来状态。但不是每次胃窦收缩都有钡剂排人十二指肠。)

8)胃的排空受胃的张力、蠕动、幽门功能和精神状态等影响,一般于服钡后2~4小时排空。

4.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全程呈C形,将胰头包绕其中。

十二指肠全程称为十二指肠曲。

上与幽门连接,下与空肠连接。

1)分部:

球部:球部呈锥形,两缘对称,尖部指向右后方,底部平整,球底两侧称为隐窝或穹窿,幽

门开口于底部中央。约在第1腰椎水平处急转向下成为降部。

球部与降部之间有一小段称为球后部;

降部:位于第1-3腰椎的右缘,在第3腰椎高度转向左上成为升部;

水平部(横部):降部与升部之间有一小段横行肠管称为横部或水平部。

升部:升部在第1-2腰椎水平急转向前下连续为空肠。

2)粘膜:

粘膜皱襞为纵行、彼此平行的条纹。

降部以下粘膜皱襞的形态与空肠相似,呈羽毛状。

3)蠕动:

球部的运动为整体性收缩,可一次将钡剂排入降部。

降、升部的蠕动多呈波浪状向前推进。

十二指肠正常时可有逆蠕动。

5.空肠与回肠

1)空肠与回肠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但上段空肠与下段回肠的表现大不相同。

空肠大部位于左上中腹,多见于环状皱襞,蠕动活跃,常显示为羽毛状影像,如肠内钡剂少则表现为雪花状影像。

回肠肠腔:略小,皱襞少而浅,蠕动不活跃,常显示为充盈像,轮廓光滑。肠管内钡剂较少、收缩或加压时可以显示粘膜皱襞影像,呈纵行或斜行。末端回肠自盆腔向右上行与盲肠相接。

2)回盲瓣:上下缘呈唇状突起,在充钡的盲肠中形成透明影。

3)小肠的蠕动:是推进性运动,空肠蠕动迅速有力,回肠慢而弱。有时可见小肠的分节运动。

4)排空:服钡后2~6小时钡的先端可达盲肠,7~9小时小肠排空。

5)鉴别

①空肠特点:粘膜皱襞是贯穿密集、弹簧状,肠腔径2~3cm,肠淋巴组织较少。

②回肠特点:空肠的皱襞渐移稀少,肠腔径 1.5~2.5cm,肠淋巴组织较多,肠淋巴滤泡大于0.5cm为异常改变,X线表现为小的边界不清的缺损或隆起。

6.大肠

1)分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绕行于腹腔四周。

升、横结肠转弯处为肝曲,横、降结肠转弯处为脾曲。

横结肠和乙状结肠的位置及长度变化较大,其余各段较固定。

直肠居骶骨之前,其后部与骶骨前缘紧密相连。

大肠中直肠壶腹最宽,其次为盲肠,盲肠以下各肠管逐渐变小。但其长度和宽度随肠管充盈状态及张力有所不同。

2)大肠充钡后,X线主要特征:结肠袋。

表现为多数结肠袋呈对称的袋状突出。它们之间由半月襞形成不完全的间隔。

结肠袋的数目、大小、深浅因人因时而异,横结肠以上较明显,降结肠以下逐渐变浅,至乙状结肠接近消失,直肠则没有结肠袋。

3)大肠粘膜皱襞为纵、横、斜三种方向交错结合的纹理。

盲肠与升、横结肠:皱襞密集,以斜行和横行为主;

降结肠以下:皱襞渐稀且以纵行为主。

4)大肠的蠕动、排空:

主要是总体蠕动,右半结肠出现强烈的收缩,呈细条状,将钡剂迅速推向远侧。

结肠的充盈和排空时间差异较大,一般服钡后6小时可达肝曲,12小时可达脾曲,24~48小时排空。

阑尾排空时间与盲肠相同,但有时可延迟达72小时。

5)无名沟或无名线:双对比造影时,膨胀而充气肠腔的边缘为约lmm宽的光滑而连续线条状影,勾画出结肠的轮廓,结肠袋变浅,粘膜面可显示出与肠管横径平行的无数微细浅沟。小沟与小区为结肠双对比造影,能显示粘膜面的最小单位,为结肠病变早期诊断的基础。6)生理性收缩环:在结肠X线检查时,某些固定部位较经常见到有收缩狭窄区,称之。

胃肠道的异常X线表现

钡剂造影显示胃肠道内腔或内壁。

胃肠道病变引起粘膜和管腔改变时,胃肠造影检查可显示。

胃肠的炎症、溃疡、肿瘤可以造成其形态和功能等多方面的改变。

1.胃肠道轮廓改变:胃肠道壁发生病变,可使其轮廓发生改变。

(1)龛影

定义:龛影(niche)是由于胃肠道壁产生溃烂,达到一定深度,造影时被钡剂填充,当X线从病变区呈切线位投影时,形成一突出于腔外的钡斑影像。

如胃溃疡时,形成的突出于胃腔之外半圆形钡斑影像,称之为龛影/壁龛。

正面观察时,双对比造影或压迫法检查时,可显示为局限性钡剂残留影像,而见不到胃肠道

轮廓的异常改变。

(2)憩室

定义:憩室是由于钡剂经过胃肠道管壁的薄弱区向外膨出形成的囊袋状影像,或是由于管腔外邻近组织病变的粘连、牵拉造成管壁全层向外突出的囊袋状影像,其内及附近的粘膜皱襞的形态正常。

分类:内压性;牵引性;混合性。

(3)充盈缺损

定义:充盈缺损是指充钡的胃肠道轮廓某局部向腔内突入而未被钡剂充盈的影像。

来自胃肠道肿瘤突向腔内而形成的影像,是肿瘤的直接征象。

胃肠道的炎性肉芽肿及异物等亦可见此征象。

2.粘膜皱襞的改变:粘膜皱襞的异常表现对发现早期病变和疾病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1)粘膜皱襞破坏

表现为粘膜皱襞影像消失,代之以杂乱而不规则的钡影。

与正常的粘膜皱襞有明确分界,从而造成了粘膜皱襞中断现象。

大都由于恶性肿瘤侵蚀所致。

(2)粘膜皱襞平坦

表现为皱襞的条纹状影变得平坦而不明显,严重时可完全消失。

原因:

一是粘膜和粘膜下层被恶性肿瘤浸润,其特点是形态较为固定而僵硬,与正常粘膜有明显分界,常出现在肿瘤破坏区周围。

二是由于粘膜和粘膜下层炎性水肿而引起,与正常粘膜皱襞无明显分界而逐渐移行,常见于溃疡龛影周围。

(3)粘膜皱襞增宽和迂曲

表现为透明条纹影像增宽,也称为粘膜皱襞的肥厚或肥大,伴有走行迂曲结构紊乱。

是由于粘膜和粘膜下层炎性浸润、肿胀和结缔组织增生所致。

多见于慢性胃炎。粘膜下静脉曲张也表现为粘膜皱襞增宽和迂曲。

(4)粘膜皱襞纠集

表现为粘膜皱襞从四周向病变区集中,呈放射或车辐状。

常因慢性溃疡性病变产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瘢痕收缩而造成。

有时浸润型胃癌的收缩作用也可造成类似改变,但显示僵硬而不规则,有粘膜中断征象。

(5)胃微皱襞改变:

胃小区大小,胃小沟粗细及形态的改变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3.管腔大小的改变

胃肠道管腔的狭窄和扩张是常见的征象。

包括功能性和器质性,腔内和腔外病变以及炎性和肿瘤等。

造影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1)管腔狭窄:超过正常限度管腔持久性缩小称之为管腔狭窄。

炎性狭窄;

肿瘤性狭窄;

先天性狭窄;

肠粘连引起的狭窄;

痉挛性狭窄;

外压性狭窄;

(2)管腔扩张:超过正常限度的管腔持续性增大称之为管腔扩张。

因胃肠道紧张力降低引起的管腔扩张,也可见积气和积液征象,但肠管蠕动减弱;

因胃肠道局限性器质性病变造成的狭窄,其狭窄的近端可见继发性扩张。

4.位置及移动度改变

胃肠道有多种原因可产生位置和移动度改变的征象:

腹部肿块可造成对胃肠道的压迫移位,局部胃肠道空虚,并见弧形压迹,被推移部分肠管相互聚集;

肠管粘连、牵拉造成的位置改变,其移动性受限;

腹水致小肠位置、分布异常,肠管活动度增大;

肠管先天性固定不良,肠管活动度增大;

肠管先天性位置异常,如盲肠位置过高或低,肠旋转不良,小肠位于右腹、结肠位于左腹,腹部器官完全转位等。

5.功能性改变

胃肠道器质性病变常有功能性改变,包括张力、蠕动、运动力和分泌功能等改变,但功能性改变可单独存在。

(1)张力改变:胃肠道有一定张力,受神经系统调节与平衡,以维持管径的正常大小。

张力增高造成管腔缩窄、变小。

张力低则使管腔扩大。

痉挛是局部张力增高,多为暂时性。

食管痉挛表现为轮廓呈波浪状,明显时可呈螺旋状。

胃大小弯痉挛时为一个或多个深浅不等凹陷,其边缘光滑。

胃窦痉挛表现为胃窦狭窄,但形状可变,胃壁柔软,解痉药物可消除。

幽门痉挛使其持久性收缩,钡剂通过及胃排空时间延迟。

十二指肠和回盲部痉挛,使其充盈不良,一旦充盈立即排空呈“激惹”征象。

结肠痉挛使肠管细小,袋形增多,肠壁出现多个凹陷切迹,肠壁呈波浪状。

(2)蠕动的改变

表现蠕动波多少、深浅、运动速度及运动方向的改变:

蠕动增强,蠕动波增多、加深、运行加快;

蠕动减弱,蠕动波减少、变浅、运行减慢;

逆蠕动,表现为与正常运行方向相反的蠕动,常出现于梗阻部位之上方;

蠕动消失,表现为肿瘤浸润造成局部蠕动消失及胃肠道麻痹造成的广泛性蠕动消失。

(3)运动力的改变

运动力即胃肠道运送食物的能力。服钡造影时,表现为各部分的排空时间。

服钡后4小时胃尚未排空可认为运动力减弱/排空延迟;

服钡后少于2小时即到达盲肠可认为小肠运动力增强/通过加快;超过6小时为运动力减弱/通过缓慢;超过9小时小肠尚未排空可视为运动力减低/排空延迟。

(4)分泌功能的改变

胃分泌增加造成空腹状态下胃液增多,在站立位可见胃内液面,为空腹潴留,服钡后钡剂不能均匀地涂布在胃壁上而呈絮状下沉和不均匀分布,微细结构显示不清。

小肠分泌增加使粘膜皱襞显示模糊或钡剂分散在分泌液中,呈不定形片状影像。

大肠分泌增多时,钡剂附着不良,肠管的轮廓显示不清或在粘液中呈现线条状影像。

X线检查方法(精)

第十篇五官 第一章眼 第一节 X线检查方法 一、平片检查 1.普通摄影 (1)眼眶20°后前位(眼眶正位)或23°后前位(柯氏位)显示眶窝及眶壁结构,并可观察附近鼻窦及前颅凹底部。 (2)眼眶侧位:显示眶窝、眶顶及眶底,并可观察蝶窦及蝶鞍。 (3)53°后前斜位(视神经孔位)显示视神经孔、眶上裂、眶顶、眶内壁、同侧额窦及后组筛窦。 2.体层摄影 可较清晰显示眶壁结构。一般可采用正位(冠状面)、侧位(矢状面)及53°后前斜位(视神经孔位)体层摄影。 二、造影检查 1.眼眶肌圆锥造影 可分为气体和阳性碘剂对比剂两种。 (1)空气眼眶造影:按一般球后穿刺方法,常规消毒、局麻后,从眶下缘中、外1/3交界处向眶窝后上内方穿刺,先用过滤空气2~3ml注入球筋膜囊内,再进针深3~4cm,达肌圆锥内,若抽吸无回血即注入空气10~15ml。退针时,向肌圆锥外注入2~3ml空气,然后拔针。 (2)阳性对比剂眼眶造影:常用有机碘制剂,如泛影葡胺等,用普鲁卡因稀释,浓度宜控制在20%左右。常规球后穿刺,注入3~5ml对比剂,向肌圆锥内注入3~5ml对比剂,勿使对比剂溢出肌圆锥,

以免妨碍对肌圆锥影像的观察。上述检查于注射完毕拔针后,应立即摄眼眶正位和侧位片。此造影方法用于眶内肿物的定位。有眼部急性或慢性炎症、眼球穿通伤者忌用眼眶肌圆锥造影。造影反应一般较轻。如眼部肿胀、疼痛、结膜下出血、视力障碍等,可密切观察或对症处理。 2.眼眶血管造影 眼眶血管造影分为眼动脉和眶静脉造影两种方法,用于眼球突出的病因鉴别,对于血管性病变的诊断更有价值。眶内急性炎症时忌用。眼动脉造影采用颈内动脉造影显示眼动脉,用于眼动脉瘤、海绵窦动静脉瘘等血管疾病。眶静脉造影可经内眦或额静脉穿刺,或经面静脉切开插管,快速注入60%泛影葡胺8~l0ml(用穿刺法应压迫同侧额静脉),立即摄正位或华氏位片和侧位片。 3.泪囊造影 用以观察泪道和泪囊的形态大小、行径和通畅情况,主要用于泪囊及鼻泪管慢性炎症、瘘道及肿瘤诊断。泪道急性炎症忌用。其方法是常规消毒、局麻后,用泪道针向上或下泪小管内注入1~2.5ml对比剂,对比剂用碘油、碘苯酯或有机碘水。未插泪道针的另一泪小管插入泪点扩张器,以防返流。充盈5分钟和15分钟后分别摄眼眶正位和侧位片。 第二节眼部正常X线表现 一、眼眶平片 1.眶壁 正位片上,眶窝形似四方形,两侧对称。 眶上壁(眶顶):由额骨眶缘及水平部和蝶骨小翼组成。呈弧形上突之骨壁。外上部呈新月形,为泪腺窝影。眶顶部呈不规则多弧状,为颅腔侧脑回压迹。内上方与额窦毗邻。蝶骨小翼呈边缘规则锐利的长三角形致密影,底朝内,尖向外上方。眶上孔多显示不清。 眶内壁:由上颌骨额突、泪骨、筛骨纸板和蝶骨体等组成。呈2~3条细薄而锐利的线状影。 眶下壁:又称上颌窦顶壁。由下颌骨、颧骨和腭骨组成。眶下缘呈弧线状致密影。其中部可见扁圆形或半圆形影,为眶下神经管轴向投影。

(完整版)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习题集带答案

消化系统疾病 各型试题 一、填空 1.急性胃炎的病理分型为___,___。
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 2.慢性胃炎的病理分型为___, ___。
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3.浅表性胃炎胃镜观察的特点是___,___,___ ,___。萎缩性胃炎
胃镜观察的特点是 ___,___。肥厚性胃炎胃镜观察的特点是___ 。 粘膜表层充血性红斑,粘膜水肿,粘液增多附着在粘膜不易脱落,炎症重者粘膜脆弱易出血靡烂,粘膜红 白相间以白为主,粘膜下血管网透见,粘膜混浊肿胀皱襞粗大
4.胃底与胃体粘膜的腺体主要有三种细胞组成:(1)分泌碱性粘液是___ ;(2)分泌胃 蛋白酶原的是 ___ ;(3)分泌盐酸的是___ 。 ①粘液细胞,②主细胞,③壁细胞
5.造成胃液分泌与胃粘膜屏障失衡的有关因素为___ ;___ ;___;___ 。 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精神神经因素,胃粘膜-粘液屏障受损,幽门排空延迟及其它慢性疾病
6.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不同,胃溃疡发病与___关系密切,十二指肠溃疡 的发病与___有关。 胃粘膜屏障被损害,胃酸分泌增加
7.消化性溃疡的疼痛与进食有明显关系,一般胃溃疡的疼痛为___,有 ___的节 律特点。十二指肠溃疡疼痛为 ___,有___节律特点。 饱餐后疼痛,有进食~~疼痛~~缓解的节律特点,饥饿性疼痛,有疼痛~~进食~~缓解的节律特点
8.消化性溃疡胃液分析时,胃溃疡在___,而十二指肠溃疡多有___。 胃溃疡胃酸正常或偏低,十二指肠溃疡多有胃酸分泌增高
9.消化性溃疡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常表示溃疡___,阴性则提示为___。持续阳性 提示___ 。 在活动期,为愈合过程,癌变
10.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为___,___,___,___。 幽门管溃疡,球后溃疡,胃和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应激性溃疡
11.胃镜下消化性溃疡病灶病理演变分为___,___,___;各期的特点为___,___,___。 活动期,愈合期,疤痕期,溃疡有炎症浸润,溃疡变浅变小,溃疡灶肉芽形成 12.消化性溃疡钡餐 X 线检查表现为直接征象者为___,可以证明溃疡的存在,间接征 象有___等,常提示有溃疡但不能诊断。 龛影,变形,粘膜集中及功能异常 13.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 ___ ;___;___;___。 出血,穿孔,梗阻,癌变 14.溃疡穿孔的主要体征有___。 面色苍白,烦燥,冷汗,脉速,腹式呼吸消失,腹肌强直并有明显的压痛及反跳痛,肝浊音界缩小或 消失等。 15.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病因有___;___;___;___等。 消化性溃疡,胃癌,急性糜烂性胃炎,肝硬变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16.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时主要临床表现为:___;___;___。 呕血,便血,周围循环障碍。 17.消化性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时,呕血颜色为棕褐色,系红细胞血红蛋白经___所致。 胃酸作用而形成正铁血红素所致 18.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梗阻,可分为因痉挛,水肿所引起的___ ,和由于溃疡愈合 瘢痕收缩所致的___。 功能性梗阻,器质性梗阻 19.消化性溃疡须鉴别诊断的疾病有___,___,___,___。 胃癌,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胆囊炎与胆结石 20.幽门梗阻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___。 吐出隔餐或隔宿食物 21.大便潜血阳性表示出血量在___以上,黑便表示出血量在___以上。大便呈黑色是___。 5ml,50~75ml,血红蛋白的铁经肠内硫化物作用而形成硫化铁所致 22.___是能够发生癌变的消化性溃疡。 胃溃疡 23.消化性溃疡死亡的主要原因为___,___。 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穿孔 24.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___。 胃癌 25.胃癌有一定好发部位,最多见于___,依次为___,___,___,___等处。 胃窦,胃小弯,贲门,胃体,胃底 26.胃癌的转移方式有 ___ ,___ , ___,___。 直接蔓延,淋巴转移,血行转移,种植转移 27.胃癌按照病理形态可分为___,___,___;组织学分型为___,___,___,___4 种类型。 隆起型,平坦型,凹陷型,腺癌,粘膜癌,低分化癌,未分化癌 28.最早发生及最常见的胃癌转移方式为___,具有临床意义的是___,___等处发现肿大的淋巴结。 淋巴转移,左锁骨上,脐周

常规X线检查操作规程

线检查操作规程X常规. 医疗规程编号:页码:透视操作规题目:附件:程

.适应症:1 胸部各种疾病。肠梗阻、胃肠道穿孔。明显的骨折及脱位的诊断及复位。软组织内不透X线的异物及取出。透视导向活组织检查标本取出。输卵管、子宫造影。. 2.禁忌症: 重度心衰、休克、极度衰竭体弱者。 3.程序: 3.1仔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史及检查要

求;要求病人摘除体外所戴的不透X光的物品。 3.2病人站立/或卧位,注意X线防护,使用遮光器控制透视野。 3.3检查应全面有系统地进行,可转动病人,进行多轴观察。 ○胸透:自肺野上部开始向下至横膈,检查肋膈1角,注意两侧横膈形态、轮廓和位置高低,比较纵隔、然后检查两侧肺门、两侧横膈的活动幅度。. 心脏和主动脉。透视过程中病人应连续地作深呼吸运动、观察肺组织的通气功能和横膈的运动幅度。转动病人于各种不同角度和位置下检查和观

察病变的形态、范围、位置和分布情况。发现纵隔区肿块及检查纵隔淋巴结是否肿大 在时,应作食管钡餐检查。怀疑肺底、少量胸腔积液,应行卧位透视。发现病变后,应先确定病变的部位,然后考虑病变的性质。应鉴别病变位于胸壁、纵隔、胸膜、肺或虽间胸膜上。定位于肺内哪一个肺叶、肺段。○腹透:自横膈开始向下至骶尾部,主要解 2决2个重点问题:一是通过透视观察有无异 常气体及液体积聚,例如气腹、胃肠道的胀

气扩大及积液、液平面的变化情况、腹内包块影及较大的一些钙化影等;二是通过透视下扪诊,帮助确定气体在肠内抑或腹内,压痛点的定位及肠间隙加宽的实质(是肠壁增厚抑或是网膜增厚又或是腹液所致)。 ○避孕环透视:观察盆腔内有否不透X光的3节育环影,注意其形态、大小、位置。 ○体内异物透视:根据临床病史,先了解病 大小、形状及时间,4人所吞下异物的性质、 以及病人表现出的症状,采取不同的透视方法。如气管异物,食管异物或胃肠道内异物等。 3.4透视结束后及时在病历上作记录,并以示

X线检查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X线检查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基本原理 一、X线的特性 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是一种光子,诊断上使用的X线波长为0.08-0.31埃(埃A=10-8cm),X线有下列持性(主要应用于医学方面): (一)穿透性 X线能穿透一般可见光所不能透过的物质,包括人体在内。其穿透能力的强X线的波长以及被穿透物质的密度与厚度有关。X线波长愈短,穿透力就愈大;特质密度愈低,厚度愈薄,则X线愈易穿透。在实际工作中,常以通过球管的电压伏值(Kilovolt,KV)的大小代表X线的穿透性(即X线的质),而以单位时间内通过X线的电流(milliampere,mA)与时间的乘积代表X线的量。 (二)荧光作用 X线波长很短,肉眼看不见,但照射在某些化合物(如钨酸钙,硫氧化钆等)被其吸收后,就可发生波长较长且肉眼可见的荧光,荧光的强弱和所接受的X线量多少成正比,与被穿透物体的密度及厚度成反比。根据X线的荧光作用,利用以上化合物制成透视荧光屏或照相暗匣里的增感纸,供透视或照片用。 (三)感光作用 X线和日光一样,对摄影胶片有感光作用。感光强弱和胱片接受的X线量成正比。胶片涂有溴化银乳剂,感光后放出银离子(Ag+),经暗室显影定影处理后,胶片感光部分因银离子沉着而显黑色,其余未感光部分的溴化银被清除而显出胶出本色,亦即白色。由于身体各部位组织密度不同,胶片出现黑—灰—白不同层次的图像,这就是X线照相的原理。 (四)电离作用及生物效应 X线或其它射线(例如γ线)通过物质被吸收时,可使组成物质的分子分解成为正负离子,称为电离作用,离子的多少和物质吸收的X线量成正比。通过空气或其它物质产生电离作用,利用仪表测量电离的程度就可以计算X线的量。同样,X线通过人体被吸收,也产生电离作用,并引起体液和细胞内一系列生物化学作用,使组织细胞的机能形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生物效应。X线对人体的生物效应是应用X线作放射治疗的基础。另外,在实施X线检查时,对检查者与被检查者进行防护措施亦基于此理。

消化系统疾病题库

消化系统疾病
一、填空 1.急性胃炎的病理分型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 2.慢性胃炎的病理分型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3.浅表性胃炎胃镜观察的特点是粘膜表层充血性红斑,粘膜水肿,粘液增
多附着在粘膜不易脱落,炎症重者粘膜脆弱易出血靡烂,萎缩性胃炎,胃镜观察的 特点是 粘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粘膜下血管网透见,肥厚性胃炎胃镜观察的特点 是___粘膜混浊肿胀皱襞粗大。
4.胃底与胃体粘膜的腺体主要有三种细胞组成:(1)分泌碱性粘液是__粘 液细胞_ ;(2)分泌胃蛋白酶原的是 _主细胞__ ;(3)分泌盐酸的是_壁细胞__ 。
5.造成胃液分泌与胃粘膜屏障失衡的有关因素为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 加,精神神经因素,胃粘膜-粘液屏障受损,幽门排空延迟及其它慢性疾病
6.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不同,胃溃疡发病与__胃粘膜屏障被损 害,_关系密切,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与__胃酸分泌增加_有关。
7.消化性溃疡的疼痛与进食有明显关系,一般胃溃疡的疼痛为饱餐后疼 痛,,有 __有进食~~疼痛~~缓解的节律特点,____的节律特点。十二指肠溃 疡疼痛为 _饥饿性疼痛,__,有_疼痛~~进食~~缓解的节律特点_节律特点。
8.消化性溃疡胃液分析时,胃溃疡在_胃溃疡胃酸正常或偏低,__,而十 二指肠溃疡多有__十二指肠溃疡多有胃酸分泌增高_。
9.消化性溃疡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常表示溃疡_在活动期,__,阴性则提示 为__为愈合过程_。持续阳性提示_癌变。
10.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为幽门管溃疡,球后溃疡,胃和十二指肠复合 性溃疡,应激性溃疡。
11.胃镜下消化性溃疡病灶病理演变分为活动期,愈合期,疤痕期;各期 的特点为溃疡有炎症浸润,溃疡变浅变小,溃疡灶肉芽形成。
12.消化性溃疡钡餐 X 线检查表现为直接征象者为龛影,变形,可以证明 溃疡的存在,间接征象有__粘膜集中及功能异常_等,常提示有溃疡但不能诊断。
13.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 ___出血,穿孔,梗阻,癌变 14.溃疡穿孔的主要体征有面色苍白,烦燥,冷汗,脉速,腹式呼吸消失, 腹肌强直并有明显的压痛及反跳痛,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等。 15.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病因有消化性溃疡,胃癌,急性糜烂性胃 炎,肝硬变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 16.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时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便血,周围循环障碍。 17.消化性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时,呕血颜色为棕褐色,系红细胞血红蛋 白经胃酸作用而形成正铁血红素所致。 18.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梗阻,可分为因痉挛,水肿所引起的_功能性梗 阻 ,和由于溃疡愈合瘢痕收缩所致的_器质性梗阻_。 19.消化性溃疡须鉴别诊断的疾病有胃癌,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胆 囊炎与胆结石。 20.幽门梗阻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_吐出隔餐或隔宿食物。 21.大便潜血阳性表示出血量在_5ml,__以上,黑便表示出血量在_50~ 75ml,__以上。大便呈黑色是血红蛋白的铁经肠内硫化物作用而形成硫化铁所致 22.胃溃疡是能够发生癌变的消化性溃疡。

X线检查原则及各部位检查技术

X线摄影的原则 有效焦点大小的选择:小焦点一般适用于体薄和不易动的部位,如四肢、头部的局部片等;大焦点用于一些体厚和易活动的部位,如腹部、胸部、脊椎等;高KV摄影时也可用小焦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小焦点,以提高照片锐利度。 2、焦片距和肢片距的选择:投照时病人应尽量使肢体贴近暗盒,并且与胶片平行。在肢体与胶片不能靠近时,应尽量增加焦片距,可同样收到放大率小、锐利度高的效果。不能平行时,应根据几何投影原理减少影像变形。 3、中心线与斜射线的利用:中心线垂直于被摄体和胶片为最好的投影方式。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者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面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得到相同效果。 4、滤线设备的应用:一般在摄影千伏超过70KV以上均需使用滤过板,滤去软射线。体厚超过15㎝或60KV以上管电压时需用滤线栅,应注意滤线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5、X线管、肢体、胶片的固定:肢体安置不仅要使患者舒适,便于配合,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摄影要求。片盒一般为平放或垂直放置摄影架上。中心线、被摄部位和胶片对准后,将X线管固定。 6、照射量的选择:根据摄影部位、体厚和机器性能,选择合适的管电压、管电流和照射时间,对不能合作者尽量用高KV,高mA,短S。 7、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摄片时被检者的呼吸动作对影像质量有重要影响。一般不因呼吸运动而产生移动的部位,勿需屏气曝光;有五种情况,即平静呼吸下屏气、深吸气后屏气、深呼气后屏气、缓慢连续呼吸及平静呼吸不屏气。 8、体厚的测量:首先要目测体厚测量尺的横杆与游标杆是否平行,使两杆平行才能测得正确的数字,然后选择适当的测量点,如胸片取第六胸椎处,并应按曝光时状态测量。 放射科常用X线投照技术常规 (骨骼部分)手正位 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手掌紧靠暗盒,将第三掌骨头放于暗盒中心。各手指稍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指、掌、腕骨,尺桡骨下端的后前位影像,但拇指显示斜位像。 手后前斜位 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将小指和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外缘,手放成侧位。然后将手内转,使手掌与暗盒约成45度角。各手指均匀分开稍弯曲。 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第二、三和四掌骨互相分开,第四、五掌骨可能稍有重叠。

胃肠道正常影像学表现

胃肠道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正常X线表现 胃肠道疾病的检查主要应用钡剂造影,显示胃肠道的位置、轮廓、腔的大小、内腔及黏膜皱襞的情况,但对胃肠道肿瘤的内部结构、胃肠壁的浸润程度和壁外侵犯及转移等尚有一定困难,还需与其他影像检查相结合。目前对于胃肠道疾病的检查,首选当是钡剂造影检查方法。 1.咽部咽部是胃肠道的开始部分,它是含气空腔。吞钡正位观察,上方正中为会厌,两旁充钡小囊状结构为会厌谿。会厌谿外下方较大的充钡空腔是梨状窝,近似菱形且两侧对称,梨状窝中间的透亮区为喉咽凸,勿误为病变。正常情况下,一次吞咽动作即可将钡剂送入食管,吞钡时梨状窝暂时充满钡剂,但片刻即排入食管。 2.食管食管是一个连接下咽部与胃的肌肉管道,起于第6颈椎水平与下咽部相连。食管入口与咽部连接处及膈的食管裂孔处各有一生理狭窄区,为上、下食管括约肌。 食管充盈像:食管吞钡充盈,轮廓光滑整齐,宽度可达2-3cm。正位观察位于中线偏左,胸上段更偏左,管壁柔软,伸缩自如。右前斜位是观察食管的常规位置,在其前缘可见三个压迹,从上至下为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左心房压迹。于主动脉弓压迹与左主支气管压迹之间,食管显示略膨出,注意不要误认为憩室。 食管黏膜像:少量充钡,黏膜皱襞表现为数条纵行、相互平行的

纤细条纹状透亮影。这些黏膜皱襞通过裂孔时聚拢,经贲门与胃小弯的黏膜皱襞相连续。 透视下观察,正常食管有两种蠕动:第一种蠕动为原发性蠕动,系由下咽动作激发,使钡剂迅速下行,数秒钟达胃内;第二种蠕动又称继发蠕动波,由食物团对食管壁的压力所引起,始于主动脉弓水平,向下推进。所谓第三蠕动波是食管环状肌的局限性不规则收缩运动,形成波浪状或锯齿状边缘,出现突然,消失迅速,多发生于食管下段,常见老年人和食管贲门失弛缓症者。 另外,当深吸气时膈肌下降,食管裂孔收缩,致使钡剂暂时停顿于膈上方,形成食管下端膈上一小段长约4-5cm的一过性扩张,称之膈壶腹,呼气时消失,属正常表现。 此外,贲门上方3-4cm长的一段食管,是从食管过渡到胃的区域,称为食管前庭段,具有特殊的神经支配和功能。此段是一高压区,有防止胃内容物反流的重要作用。现将原来所定的下食管括约肌与食管前庭段统称为下食管括约肌。它的左侧壁与胃底形成一个锐角切迹,称为食管胃角或贲门切迹。 3.胃胃一般分为胃底、胃体、胃窦三部分及胃小弯和胃大弯。胃底为贲门水平线以上部分,立位时含气称胃泡。贲门至胃角(胃小弯拐角处,也称角切迹)的一段称胃体。胃角至幽门管斜向右上方走行的部分,称胃窦。幽门为长约5mm的短管,宽度随括约肌收缩而异,将胃与十二指肠相连。胃轮廓的右缘为胃小弯,左缘是胃大弯。 胃的形状:与体型、张力及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有关,一般可分

x线检查操作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x线检查操作规范 篇一:x线操作规范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一、x线机的使用原则(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及其使用规格表。(2)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3)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外界电压不可超过额定电压的正负10%,频率波动范围不可 超过正负1hz。(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 术按钮,以免损坏机器。(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件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x线机移动前应将x线管及各种旋钮固定。(7)x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 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x线摄影步骤(1)阅读会诊单:仔细阅读会诊单内

容,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了解患者病史,明确投照部位和检查目的。 (2)确定摄影位置:一般根据医嘱用常规位置投照,如遇特殊病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照其他位置,如切线位、轴位等。(3)摄影前的准备:去掉一切影响x线穿透力的物质,如金属饰物、膏药。有条件者换上专为患者准备的衣服。投照腹部、下部脊柱、骨盆和尿闭路平片时,应事先做好肠道准备。(4)选择胶片尺寸:应按患者检查部位的大小及临床要求选择胶片的尺寸。根据投照方式、要求范围,胶片应放置于适当位置。(5)安放照片标记:照片标记应包括摄片日 期、x线片号、左右。标记应放在暗盒的适当部位,不可摆在诊断范围之内。(6)摆位置对中心线:依照部位及检查目的,按标准位置摆好体位,尽量减少患者痛苦。根据要求将中心线对准被摄部位,并校对胶片位置是否包括要求投照的肢体范围。根据要求将中心线对准被摄部位,并校对胶片位置是否包括要求投照肢体范围。(7)测量肢体厚度。(8)训练呼吸动作;在位置前根据要求做好呼气、吸气或屏气动作的训练,要求患者完全使用。(9)选择焦片距:按部位要求选择好管与胶片的距离。(10)选择曝光条件:根据投照部位、体厚、生理和机器条件,选择最佳kV、ma及时间。(11)曝光:以上步骤完成后,再校正控制各曝光条件是否有错,

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与用药常识

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与用药常识 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与用药常识 消化系统分类与症状 1、消化系统按部位分: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直肠、肝、胰、胆道等等。 2、常见症状: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嗳气、反酸、食欲不振、烧心、早饱、腹胀、腹痛、腹泻、便秘、里急后重、黄疸、呕血、黑便、便血等。 消化不良 一、定义:是一组胃部不适的症状,是由于胃、肠蠕动减弱而使胃不能正常工作,使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引起,其表现为嗳气、腹部胀满、腹鸣等。 二、病因: 1、消化系统器官功能随年龄增大而下降 2、饮食:如进食过饱、过多油腻食物,饮酒过量

3、经常服用止痛药物(阿司匹林) 4、精神紧张时进食或进食不习惯的食物也可引起 5、器质性疾病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道炎 三、症状: 1、进食时或食后出现上腹部不适感或疼痛 2、进食、运动或平卧后,上腹正中有烧灼感或反酸,并可延伸至咽部 3、经常感到饱胀或有胃肠胀气感,打嗝、放屁增多,食欲不振、恶心,有些会出现轻度的腹泻。 四、治疗:不管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是什么,都是因为胃缺乏动力而使胃不能正常工作,食物在胃内停留过长,因此治疗时对症非处方如下: 1、多潘立酮:又称吗丁啉、胃得灵。是一种能够增加胃肠

平滑肌张力和蠕动,使胃排空的速度增加,疏通胃部、消化食物和推进食物,促进食物及肠道气体排泄。此类药物与抗酸剂有配伍禁忌,也是大多数人容易混淆的,此类药物与氢氧化铝、西米替丁、硫糖铝、胃蛋白酶、胃复安等药物不宜合用。 2、多酶片、干酵母片等等。 胃酸过多症 一、定义:是指胃液(包括盐酸和胃蛋白酶等)分泌过多,并使患者感到胃部不适,反酸、烧心等症状。 二、病因: 1、长期酗酒、大量吸烟、辛辣食物、生活不规律、不定时用餐多 2、精神紧张 3、服用对胃有损害的药物 4、其他:如外科手术、严重烧伤、遗传等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pdf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完整的诊断应包括出血的部位、出 血量及病因。 【出血部位及病因的诊断】 常将消化道出血以Treitz韧带为界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1.小量出血与胃液混合,为咖啡色呕吐物;大量则呕吐鲜血,同时伴暗红色 或柏油便。(注意与咯血及服中药鉴别) 2.根据便血判断出血部位,柏油便为上消化道出血或高位小肠出血,暗红常 为低位小肠或右半结肠出血,鲜红色血便常为左半结肠出血,与大便不混或排 便后滴血常为直肠或肛门出血。(注意大便色泽与出血速度及肠蠕动有关)上 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有: 消化必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贲门粘膜撕裂 征等。 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 结肠癌、息肉、血管病。粘膜下肿物、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白塞病、缺血性肠病、淋巴瘤、放射性肠炎。 【出血量的判断】 1.消化道出血量微量――便潜血阳性,黑便――50-70ml,柏油 便――200ml,呕血――250-300ml 2.全身情况头晕、口渴、心慌等,出血量约>400ml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出血量>1000-1500ml称上消化道大出血。 3.24h后Hb下降1g约失血400ml。 【活动性出血的判断】

持续呕血或便血,积极补液输血后生命指征不稳定,Hb继续下降,肠鸣音亢进。 【诊疗流程】 一、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疗流程 强调行急诊胃镜检查(发病24h内行胃镜检查)山同时行镜下治疗,活动出血而内镜检查阴性者行选择性血管造影。 1.一般急救措施积极补充血容量、输血。 2."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1)药物: 垂体后叶素 0."3- 0."4U╱min持续静滴,可同时静滴硝酸甘油,止血后垂体后叶素 0."1- 0."2U╱min维持3-6d;生长抑素(包括施他宁)250ug静注后250ug╱h 维持72;奥曲肽100ug静注后25ug╱h维持72h。 (2)生命体征平稳时可行急诊内镜下止血。 (3)视肝功情况选择急诊手术。 (4)必要时使用三腔二囊管压迫。 3.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1)下鼻胃管;灌注止血药。 (2)药物:H2R A、PPI、立止血。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最新版本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完整的诊断应包括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及病因。 【出血部位及病因的诊断】 常将消化道出血以Treitz韧带为界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1.小量出血与胃液混合,为咖啡色呕吐物;大量则呕吐鲜血,同时伴暗红色或柏油便。(注意与咯血及服中药鉴别) 2.根据便血判断出血部位,柏油便为上消化道出血或高位小肠出血,暗红常为低位小肠或右半结肠出血,鲜红色血便常为左半结肠出血,与大便不混或排便后滴血常为直肠或肛门出血。(注意大便色泽与出血速度及肠蠕动有关)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有:消化必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贲门粘膜撕裂征等。 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结肠癌、息肉、血管病。粘膜下肿物、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白塞病、缺血性肠病、淋巴瘤、放射性肠炎。 【出血量的判断】 1.消化道出血量微量――便潜血阳性,黑便――50-70ml,柏油便――200ml ,呕血――250-300ml 2.全身情况头晕、口渴、心慌等,出血量约>400ml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出血量>1000-1500ml称上消化道大出血。 3.24h后Hb下降1g约失血400ml。 【活动性出血的判断】

持续呕血或便血,积极补液输血后生命指征不稳定,Hb继续下降,肠鸣音亢进。 【诊疗流程】 一、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疗流程 强调行急诊胃镜检查(发病24h内行胃镜检查)山同时行镜下治疗,活动出血而内镜检查阴性者行选择性血管造影。 1.一般急救措施积极补充血容量、输血。 2.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1)药物:生长抑素(包括施他宁)250ug静注后250ug╱h维持72;奥曲肽100ug静注后25ug╱h维持72h。需要首剂。 (2)生命体征平稳时可行急诊内镜下止血。 (3)视肝功情况选择急诊手术。 (4)必要时使用三腔二囊管压迫。 3. 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1)下鼻胃管;灌注止血药。 (2)药物:H2RA、PPI、立止血。 (3)内镜下止血。 (4)保守治疗无效者急诊手术。 二、下消化道出血的诊疗流程 首先要排出上消化道出血,行胃镜检查,再行肠镜检查,有活动性出血>1.0ml╱min行血管造影加栓塞治疗。必要时手术探查加术中内镜检查。

X线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X线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放射沙龙——数万放射科医生都在关注的微信平台,回复日期(工作日哦)如140411,即可收听当日的资讯,回复“会议”即可查询7月份放射学术会议预告。回复“01”、“02”“03”即可查询放射沙龙热文榜单。 临床放射学(Clinical Radiology)含X线诊断学及放射治疗学。X线诊断学(Diagnostic Roentgenology)是应用X线特性,通过人体后在透视荧光屏或照片上显示正常和异常的影像,结合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归纳,作出诊断的一种科学。它不仅用以诊断疾病,还可以观察临床的治疗效果,亦可以用于预防医学,如体检、防痨、肿瘤、职业病和地方病等的普查防治。X线诊断学是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放射治疗学(Radiotherapeutics)包括X射线、60钴及电子加速器等治疗机,应用其物理特性对身体各部位的肿瘤进行治疗的一种科学,将在本讲义第八章进行简要介绍。 近十年来由于电子科学进展,显像手段多样化,临床放射学的诊断部分得到许多扩充,影像诊断不只

限于X线诊断,还包括超声,γ闪烁摄影、CT、MRI 等,综合称为影像诊断(Imagediagnosis),亦称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iology)。 第一节X线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X线的特性 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是一种光子,诊断上使用的X线波长为0.08-0.31埃(埃A=10-200px),X线有下列持性(主要应用于医学方面):(一)穿透性 X线能穿透一般可见光所不能透过的物质,包括人体在内。其穿透能力的强X线的波长以及被穿透物质的密度与厚度有关。X线波长愈短,穿透力就愈大;特质密度愈低,厚度愈薄,则X线愈易穿透。在实际工作中,常以通过球管的电压伏值(Kilovolt,KV)的大小代表X线的穿透性(即X线的质),而以单位时间内通过X线的电流(milliampere,mA)与时间的乘积代表X线的量。 (二)荧光作用 X线波长很短,肉眼看不见,但照射在某些化合物(如钨酸钙,硫氧化钆等)被其吸收后,就可发生波长较长且肉眼可见的荧光,荧光的强弱和所接受的 X线量多少成正比,与被穿透物体的密度及厚度成反

胃肠道穿孔的影像学诊断

胃肠道穿孔的影像学诊断 【摘要】目的影像学诊断胃肠道穿孔的价值探讨。方法胃肠道穿孔患者100例常规X线检查。结果确诊74例,26例通过CT检查确诊。结论通过放射线检查大部分可以对胃肠道穿孔作出诊断,但有一部分不能作出诊断,再经过CT检查95%以上患者可以确诊,对于特殊患者只要结合临床全面分析认真细致观察是能诊断出胃肠道穿孔的。 【关键词】胃肠道穿孔放射诊断学 胃肠道穿孔常继发于胃肠道溃疡、肿瘤、炎症和外伤等,以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胃肠道穿孔多见,男性较多,以40—50岁之间为多发年龄,多以腹痛、腹胀、呕吐为主要症状。放射线可以检查穿孔的存在,但不能确定穿孔的原因和部位,CT一般能对此作出正确的诊断。本文收集我院20XX—20XX年共100例胃肠道穿孔病例进行整理分析,目的在于提高影像学诊断胃肠道穿孔的水平论文下载。 1 资料与方法 100例全部经过放射线常规检查,男81例,女19例,年龄12—76岁。溃疡引起穿孔87例,外伤引起穿孔10例,其他原因引起的胃肠道穿孔3例。发病时间来我院就诊最早1小时—2天。放射线检查发现膈下新月形气体影74例,其余26例影像不明显或无特征性影像而做CT扫描检查,常规层厚10mm,间隔10mm,部分加扫2—3mm薄层。 2 结果 胃肠道穿孔患者一般是气体外漏到管腔外引起腹内异常影像,因为有气体游动,放设想可以看到双侧膈下新月形或腹腔内圆弧形孤立气体影,周围无肠管影相邻,如果是炎症或肿瘤引起的穿孔,CT可以检出穿孔的异常影像。根据CT 值确定其病变的性质。 3 讨论 胃肠道穿孔是一种并发症,临床上比较常见,一般有明确的病史,发病时以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前来就诊,体检时患者表情痛苦,平卧姿态不敢反动,全腹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胃肠道穿孔位置不一引起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具体有以下几种:胃十二指肠穿孔最多见,绝大多数穿孔只有一处,多为幽门附近的胃及十二指肠前壁穿孔,直径一般5cm左右,多有溃疡史。伤寒性穿孔是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死亡率较高最显着的位置在回肠末端,80%的穿孔发生

影像诊断(消化系统-)考试题及答案

影像诊断(消化系统)考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胃肠道穿孔的最典型X线征象为() A、咖啡豆征 B、阶梯状液平 C、膈下新月状气体影 D、结肠积气 E、肠腔扩张 2、直肠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A、MRI B、CT C、钡餐检查 D、钡灌肠造影 3、关于胃肠双对比造影的叙述,哪一项错误?() A、胃肠双对比造影可显示微皱襞 B、对比剂为钡剂加碘剂 C、胃微皱襞是胃小沟和胃小区 D、结肠微皱襞是无名沟和无名区 E、双对比造影常用于诊断胃肠早期病变 4、关于龛影的叙述,哪一项错误?() A、胃肠管壁溃烂面凹陷,被钡剂充填称龛影 B、切线位观察为突出腔外之含钡影像 C、正面观察为无钡剂的透明影 D、良性龛影周围粘膜向心性集中无破坏 E、恶性龛影周围粘膜常破坏 5、胃内充盈缺损不代表哪一种疾病?() A、良性肿瘤 B、胃溃疡 C、恶性肿瘤 D、胃内异物 E、胃石(如胃柿石) 6、某患者腹痛、腹胀、呕吐,未见排气现象,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应首选检查方法是 A.钡餐检查 B.B超

C.立位腹部透视 D.钡灌肠 7、下列哪项不是食管静脉曲张的表现?() A、下段多见 B、粘膜稍宽略迂曲,或呈串珠状充盈缺损 C、食管张力下降 D、管壁僵硬 E、食管腔可略大 8、进食梗阻感二月,X线表现食管中段有5cm长狭窄段,壁不规则,粘膜不连续,狭窄上 方食管扩张明显,最可能的是() A、食管癌 B、食管静脉曲张 C、食管良性狭窄 D、贲门痉挛 E、胃底贲门癌 9、对疑为鱼刺或碎骨片等卡在食管壁的异物,主要的检查方法是() A、摄平片 B、食管钡餐 C、食管吞钡棉 D、血管造影 E、透视 10、CT检查中,淋巴结(),具有诊断价值。 A、>5mm B、>10mm C、>15mm D、>20mm 11、指出哪一项不是恶性溃疡征象() A、狭颈征 B、环堤征 C、指压迹征 D、裂隙征 E、半月征 12、胃粘膜皱襞的改变,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肥厚和萎缩多代表慢性炎症 B、破坏中断多为良性溃疡所致 C、良性溃疡疤痕可引起粘膜纠集 D、恶性肿瘤可引起粘膜皱襞消失 E、脑回状外观一般为慢性炎症所致

泌尿系统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

泌尿系统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 1.目的和要求 (1)了解泌尿系各种x线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和造影方法。 (2)熟悉泌尿系的正常x线表现。 2.教具 x线教学片、录像、多媒体、模型和教学挂图等。 3.内容提要 (1)检查方法:①腹部平片是最基本的x线检查方法; ②静脉尿路造影是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在不同时间摄片,以观察肾脏的功能和尿路形态等;③逆行尿路造影是在膀胱镜直视下插入输尿管导管,注入造影剂显示尿路形态;④肾血管造影是通过主动脉造影或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来了解肾血管情况;⑤腹膜后充气造影则显示肾的外形及其与附近脏器的关系等。 (2)腹部平片可见肾脏外形呈蚕豆状,边界光滑,密度均匀,外缘为弧形,内缘平直。位于胸椎12至腰椎3(T12

—L3)平面,长径约12cm—13cm、宽径约5cm—6cm,肾长轴自内上斜向外下,其与脊柱间形成的角度称肾脊角,正常为150-250。两肾长轴呈“八”字形,呼吸时可上下移动约2cm —3cm。侧位片肾与脊椎重叠,上极较下极略偏后。 (3)排泄法尿路造影时正常的肾盂和肾盏在注射造影剂2分钟—3分钟即开始显影15分钟—30分钟显影最浓。正常肾小盏顶端呈杯口状,分为弯隆部和漏斗部。几个肾小盏汇合而成肾大盏,肾大盏又汇合为肾孟。肾盂呈漏斗状,上缘微隆,下缘微凹,肾盂向下逐渐变小移行于输尿管。肾盂和肾盏正常变异甚多,多呈喇叭状,少数成分枝型或壶腹型。但其边缘光滑规则,密度均匀。 (4)输尿管上接肾盂,分列于脊椎两侧呈条状,一般宽约o.3cm,边缘光滑整齐,可有曲折。输尿管三个生理性狭窄分别位于起始部、小骨盆缘和进入膀胱处。 (5)膀胱:正常容量约200ml一350m1,半亢盈时可呈扁圆形,充盈良好者如球形,边缘光滑整齐,密度均匀,老年男性常在其颈部有前列腺压迹,女性在膀胱上方有子宫压

X线检查方法和胸部正常X线表现

X线检查方法和胸部正常X线表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贺文 现在给大家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首先介绍呼吸系统影像学总论部分。首先介绍 X线诊断,即普通 X线诊断的内容;X线检查方法根据总论中介绍的内容分为普通 X线检查、断层检查、造影检查。 首先给大家介绍普通 X线检查。普通 X线检查包括透视和胸部照相。 胸部透视目前逐步退出了检查的市场舞台,但仍然有一些优点。第一简便、经济、可灵活转动病人体位观察运动情况。包括横膈的运动、心脏的搏动,还有一些随运动变化的情况,包括病变是不是和甲状腺有联系,在透视的时候可以让病人做一个吞咽运动,如果和吞咽运动一起活动的话,就说明病脏和甲状腺的关系密切,起码在解剖上相邻或者是能一起运动的。 胸部透视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首先 X线量大,透视一次相当于照3次10 张胸片的剂量。虽然透视一次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但接受的剂量是很大的。再一个不易发现细小病变。分辨率有限,不如胸片高。再一个诊断的时候是根据诊断医师的主观判断来进行的,无办法留下客观的图像记录。 目前它已经逐渐被胸片代替,偶然使用是有特定目标的,比如病灶是不是和心脏的关系很密切,横膈升高是不是有矛盾运动。吸气的时候看看横膈是上升还是下降的。心包炎的时候,看看心脏的搏动会不会很弱,会不会有矛盾的波动点,这时候需要用透视。现在的透视,使用影像增强器检查。或者平板增强器的数字影像透视,直接用荧光的检查设备逐渐被淘汰了。很少使用了。 胸片。常规 X线检查病人摆的体位是后前位。病人的前面贴近X光胶片或者前面贴近影像板。X光线在病人的后背,这样 X射线从后往前投射过去,胶片和 X线管球的距离是1.5米左右。不能低于1.5米,要照正位和侧位。正位就是后前位,侧位是一侧靠胸片,X

20190318胸部常见疾病基本X线诊断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 20190318胸部常见疾病基本X线诊断总结 本胸部常见疾病基本 X 线诊断总结正常肺部胸部的正常 X 线解剖包括胸廓,气管,肺,纵隔,胸膜和膈肌,胸廓又包括软组织和骨骼。 根据各解剖结构的组织密度不同,在胸片上呈现不同密度的影象,在胸廓和纵隔高密度影的衬托下,双侧肺野呈现含气透亮影。 双侧膈肌将肺和腹部影象分隔开来。 双侧及前后肋膈角均为锐角。 胸膜在正常情况下菲薄,光滑,一般不显影。 正常胸片应该按照一定顺序,对胸片上的影象进行较全面描述的原则,主要包括胸廓对称与否,纵隔结构的位置;双肺野纹理,透过度和肺门大小;心脏的形状,大小及位置情况。 最后是膈肌和肋膈角,忽略对以上任何一项的观察描述都是不应该的。 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是主要有肺炎双球菌引起的细菌感染性疾病。 好发于中青年人,起病急,症状重。 按感染时间先后病理分四期,即充血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和消散期。 X 线表现由于不同时期而不同,但主要改变为肺叶或肺段的大叶实变影,在正侧位象上,可见靠近叶间胸膜的部位境界清楚,实变影 1 / 13

内有支气管透亮影。 大叶性肺炎主要病理为炎性渗出,X 线表现为大片密度增高的实变影,形态和患病肺叶相似。 但为了和肺脓肿,肺不张,中心型肺癌等相鉴别,应强调实变影的密度和体积,同时注意胸腔积液的有无和淋巴结的肿大,并尽可能动态观察病灶的变化。 另外右肺中叶大叶肺炎时上界为水平列,比较清晰,下缘不清晰,而且右心缘一般较模糊。 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是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及链球菌等致病菌进入呼吸道后所致的支气管及支气管周围肺泡炎症。 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及极度衰弱的患者或为手术后并发症,临床上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为主要症状。 主要 X 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强,模糊,沿肺纹理出现斑片状阴影,同时也可出现肺气肿,空洞及胸腔积液等改变。 支气管肺炎因为是支气管及支气管周围肺泡炎,故典型表现为沿增强纹理分布的小斑片状阴影,与呈叶段分布的大叶性肺炎之大片阴影不同,而且无支气管象。 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是指支气管内径的病理性扩张,可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继发性更为多见,为发生在肺内一些病变之后,如肺结核,慢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等。

X线检查前准备

X线检查的方法及检查前准备 (一)普通检查 临床上常用的有透视和摄片两种。 1.透视透视是利用荧光效应,对被检查部位直接观察,是X线检查中最常用的方法。 (1)透视检查的特点 1)优点: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可快速得出结论;可转动病人的体位,多方位进行观察;可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 2)缺点:影像欠清晰,难于观察密度差不明显的器官及厚度大的部位,不能显示细小的病灶;无法留下客观的永久记录,无法作复查时的对照;照射时间长,对人体有一定的损害。 (2)透视检查前的准备:检查前应向病人说明检查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指导病人检查中需要配合的姿势,以便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病人应脱去检查部位厚层的衣服及影响X线穿透的物品,如发夹、金属饰物、膏药、敷料等,以免影像受到干扰。 (3)临床应用:常用于胸部检查,配合胃肠钡餐、钡剂灌肠或心血管造影等检查。 2.摄片是利用X线的感光效应,在胶片上形成黑白影像的检查方法。

(1)摄片检查特点 1)优点:对比度、清晰度较好,不受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影响,应用范围广;可作为客观记录保存,便于病人复查时对照。 2)缺点:检查部位的范围受胶片大小的限制;不能观察器官的动态改变。 (2)摄片检查前的准备:检查前应向病人解释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指导病人在检查中的配合,如检查时应充分暴露检查的部位、摄片时需要屏气等。除急腹症外,腹部摄片前应清洁肠道,以免气体或粪便影响摄片效果。创伤病人摄片时,应减少搬动,以免增加组织的损伤。危重病人摄片时,必须有医护人员的监护。 (3)临床应用:X线摄片广泛应用于临床,如胸部、腹部、四肢、头颅、骨盆及脊柱等部位的检查。 (二)特殊检查 特殊检查包括体层摄影、软X线摄影、放大摄影等。自CT等新的现代成像技术应用以来,现已很少使用。 (三)造影检查 造影检查是造影剂引入缺乏自然对比的器官中或其周围,使之产生明显对比的一种检查方法。 1、造影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造影剂有两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