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内容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内容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内容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内容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内容

一.填空题。

1.植物的身体一般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

2.植物的根的作用:(1)、具有固定植物的作用。(2)、有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的作用。(3)有的植物的根还具有储藏营养成分的功能。

3.叶的作用:叶担负着植物生长中最重要的生理功能----光合作用。叶片也是蒸

腾作用的重要器官,根系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以水蒸汽形式从叶面扩散到体外。

4.茎的作用:茎有支撑叶片,使其分布有规律,并能充分地接受光照和空气,进

行光合作用。同时支撑花和果实,利于传粉受精及果实、种子传播、繁殖后代。另外,茎还有运输与繁殖功能。(茎包括树干、树枝、藤)

5.根系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如:萝卜、蒲公英、芝麻、白菜等是直根系。稻、

洋水仙、葱等是虚根系。)

6.叶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

物质,同时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作叶的光合作用。7.叶蒸发水分的作用叫作叶的蒸腾作用。

7.仙人掌的叶子呈刺状,大大降低了水分的蒸发。它的茎是厚厚的绿色肉质茎,

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能在进行光合作用。

8.植物的根分直根和须根两种,主要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类、固定植物的身体的

作用。白菜、窝笋、柏树等的根是直根,水稻、小麦、葱、蒜等的根是须根。

9.植物的茎主要有运输水分、无机盐类和有机营养物质的作用。莲藕、芋头、

(吃的部分)是茎。

10.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如鱼儿生活在水里;鸟儿栖息在树枝上;松

鼠生活在树林里;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和肥沃的土壤里

11.哺乳动物的特征:大多数身体表面有毛,一般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

五个部分,用肺呼吸,哺乳,胎生。

12.鲸、蝙蝠、海豚等都是哺乳动。

13.动物食性的分类:.动物根据食性不同可以分为肉食动物、植食动物、杂食动物和腐食动物。老虎是肉食动物,马是植食动物,鸡是杂食动物,蜗牛是腐食动物。

14.人的一生只换一次牙,换牙期在6—12岁。第一副牙齿叫乳牙,第二副牙齿叫恒牙

15.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li)编著的《养鱼经》,记述了鲤鱼养殖技术。金鱼起源于中国野生鲫鱼。

16.哺乳动物的特点是:胎生、哺乳、用肺呼吸。哺乳动物的身体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巴五部分。海豹、海豚、蝙蝠、犀牛等是哺乳动物,鸭嘴兽是特殊的哺乳动物;青蛙、企鹅、鲨鱼、鳄鱼等不是哺乳动物。

17.不同种类飞翔动物的翅膀是有区别的:鸟类的翅膀长有羽毛,蜻蜓的翅膀膜质,蝙蝠的翅膀是皮质的。

18.鸽子、鸡、鸭、鹅是鸟类,蜻蜓、蝙蝠不是鸟类。

19.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略有弹性和防水性,有护体保温飞翔等功能。羽毛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状羽三种。

20.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丹顶鹤、中华鲟、金丝猴、中华白海豚等。

21.珍稀动物保护措施: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在自然保护区里,不准放牧、不准采伐、不准狩猎;②我国于2000年开始全面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区工程。

22.鸟的特征:身体呈流线型,大多数飞翔生活,有角质喙,没有牙齿;体表被羽毛覆盖,卵生。

23.羽毛的作用(秘密):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略有弹性和防水性,有护体、保温、飞翔等功能。

24.羽毛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状羽三种。羽根是空的。

25.鸽子的骨很轻,有的是中空的,有的很薄。龙骨发达。

26.丹顶鹤、中华鲟、金丝猴、大熊猫、中华白海豚都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27.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声音的大小叫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8.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9.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固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最强,液体第二,气体最弱。

30.耳朵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31.听诊器是1816年由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3.打铃时,铃声是由铃的振动产生,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时的。海豚在水中靠水来传播声音。草原上的牧民耳朵贴在地上能听到离他很远的马蹄声。 34.听诊器是1816年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的。

35.1837年莫尔斯发时了第一台电报机。1892年贝尔发明了电话。

36.发收电报要经过“编码—发送---接收---解码”的过程。

37.现代数字通讯是用电路的接通(1)和断开(O)来传递信息的。

38.专用电话号码:110治安报警电话,114市内电话查询;120医疗急救电话;119火灾报警电话。

39.用米汤在纸上写字,干后用碘酒涂抹,能现出紫色的字迹。用柠檬汁、洋葱汁、大葱汁或白醋在纸上写字,干后往火上烘烤,能现出棕色的字迹。

40.标志牌的特点:简洁、醒目、美观、会意。 41.电报和电话可以使人们远距离、快速地传递信息。

42.“水开了”在科学上叫“沸腾”。沸腾时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所以我们看到水里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来。

43.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形成云、雾、雨、露等常见的自然现象。

44.互联网能做:发送电子邮件、浏览信息等;

45.资料卡一般由主题、出处、搜集时间、搜集人和内容摘要五部分组成。

46.160647.1774年

48.

用。

49.描述动物的特征可以从运动方式、生活习性、身体结构、食性及繁殖方式等方面去描述。

50.每一种动物的运动方式都与它的身体结构紧密相关的,在不同环境下生活的动物,其身体结构也会出现差别。51.

52.

杀等。可以采用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方法保护这些珍稀动物。

53.利用标志可以准确的传递信息。标志具有会意、醒目、美观、简洁等特点。

54.了解一种写密信的方法:用米汤在纸上写字,字迹干后用碘酒在白纸上涂,能现出字迹。

55.发电报最早用的是“莫尔斯电码”。“莫尔斯电码”由字符

码符号构成。 8、电码符号由两种基本信号和间隔时间组成。“?”读做“滴”

—”读做“哒”。

56.

功能多等。

57.水有三种形态:固态---冰、雪、霜、雹等;液态---云、雾、雨、露等;气态---水蒸气等。

58. 比较:沸腾和蒸发的相同点:都是水变成水蒸气。不同点:沸腾: 1、加热到某一程度(沸点)才发生; 2、水迅速地变成水蒸气。蒸发: 1、在常温下发生; 2、水慢慢地变成水蒸气。

59. 加速水的蒸发的方法:①通风;②在阳光下(加温);③增大蒸发面积。

60.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形成云雾雨露等常见的自然现象。

61.水在0℃时会“凝固”成冰。凝固成冰时的温度叫“冰点”。霜是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物体时直接变成的冰。62.搜集信息的一般方法有:采访、查阅图书资料、实验、现场观察等;

63.整理资料的方法有:做卡片、做笔记、剪贴报刊等。

64.我们使用资料的方法:①查阅各种①查阅各种资料,摘选出可用的资料;②制作资料卡;(写清楚资料来源,信息主题,摘抄日期…)③分析相关资料,解释我的问题;④搜集更多的资料,反复论证

65.冰是固态的水。标准大气压下,温度达到零摄氏度时水会结成冰(也就是说水的冰点是零摄氏度)。霜、雪、冰、雾凇都是水的结冰现象。冰中加盐会使温度降得更低。冰盐混和时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

66.水的形态有:液态、气态(水蒸气)、固态(冰)三种。67.地球霸主:恐龙。

68.

电脑、书籍等获取第二手资料。通过不同方法获取的资料其可信度是有区别的。

69.通过搜集资料

70.

71.——搜集研究——整理记录——展示交流。

二、问答题

1.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动物和人类有什么意义?

答: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动物和人类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

(1)、制造有机物;(2)、转化并储存太阳能;

(3)、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4)、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2.地球上的动物如果不断减少会造成什么后果?

答:如果地球上的动物不断减少,各种食物链中的环环相扣的关系就会断掉,继而影响到某一地区的小食物链,从而引发物种危机,最终导致全球生态危机。

3.怎样保护动物?

答:(1)、不要滥捕滥杀动物,不穿皮毛。(2)、要爱护和善待动物。(3)、关注动物,保护环境。(4)、全面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5)、宣传呼吁: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4、噪声给人带来哪些危害?

答:噪声会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会使的人的听力受损;(2)、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容易诱发高血压病;

(3)、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4)、影响人的睡眠,造成疲倦。

5.假如你是一位城市环保工作者,你准备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噪声的危害?

答:我准备采取以下措施减少噪声的危害:

(1)、多植树种草;(2)、设置隔音板或墙;(3)、工厂、车间、娱乐场所远离居民区;(4)、在市区内禁止高声鸣笛,在公共场所禁止高声喧哗等。

6.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哪五次信息革命?

答: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第二次是文字的使用;第三次是印刷技术的应用;第四次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普及和应用; 第五次计算机、互联网、卫星通信的迅速推广。

7.怎样正确使用互联网:

答:(1)、合理控制使用时间; (2)、不浏览、不交流低级的庸俗的信息;(3)、不沉迷于网络游戏。

(4)、提高警惕。 (5)、不要随意去网吧。

8.怎样保护牙齿?

答: (1).要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2).平时要注意牙齿卫生,保护好牙齿。

(3).平时要少吃糖果,不咬坚硬的物品。 (4).如果牙齿有病,应及时就医。

9. 鱼的嘴一张一合是不是在喝水?

答:鱼的嘴一张一合不是在喝水,而是通过鱼鳃过滤水中的氧气。当水经过鱼鳃时,水中的氧气就渗到了鱼的体内,鱼体内的二氧化碳就和水一起排出了体外。

10. 鸟为什么能在天空中飞翔?

答: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全身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骨头中空很轻,胸肌发达等特点,致使鸟类适于空中飞翔。

11. 怎样保护耳朵(听觉器官):

①避免各种噪声;②保持外耳道清洁,不用硬物挖耳,预防耳道感染;

③要预防鼻炎,谨慎用药;④避免耳周高气压的影响。

12.雨是怎样形成的?

答: 地面上的水蒸发到空中形成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无数的小水珠汇集在一起形成云,云与云不断碰撞、合并成更大的云,当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又落到地面上,这就是雨。

13.生活中减少噪声的办法有哪些?

答:①给车辆、机器安装减噪设备; ②夜深了,电视机声音开小点;

③公共场所保持安静,请勿喧哗; ④植树造林,减少噪声。

14.鲫鱼身体构造特征与运动生活环境及作用是什么?

答:1,鲫鱼的背面深灰色,腹面白色,使敌害不易发现,具有保护性。

2.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水的阻力。

3.体表有鳞,有保护作用。鳞片表面有黏液可以减少水的阻力。

4.身体两侧有侧线,能够确定方向。

5.背、胸、腹、尾等处还有鳍,可以帮助游泳和平衡身体。

6.头部有鳃,鳃可以帮助呼吸。鱼的这些特点都与其在水中生活有关 15

的娱乐方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6

答:江、河、湖、海及地面上的水,每时每刻都在蒸发着,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水蒸气在空中受冷变成云,云在随风飘动的过程中不断聚集,当它们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以雨、雪等方式飘落下来。降落到地面上的雨、雪水有的又

河、湖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水就这样在海洋、天空和陆地之间循环运动、永不停息。

三、实验题

(一)、比较沸腾和蒸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沸腾和蒸发的

相同点:都是水变成水蒸气。

不同点:沸腾: 1、加热到某一程度(沸点)才发生; 2、水迅速地变成水蒸气。蒸发: 1、在常温下发生; 2、水慢慢地变成水蒸气。

(二)、凝结实验方法:2

一个烧杯里倒入等量冷水。②分别将2个冷玻璃片盖在2个烧杯上,观察玻璃片

现象:盖在盛热水的烧杯的玻璃片底部出现了小水珠。

结论: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小水珠。

(三)、造“雾”实验 方法:

袋,然后伸入杯,接近水面。观察杯口处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在杯口会看见许多白色的“烟雾”出现。

结论: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飘散在空中形成的。

(四)、造冰实验方法

量水的试管插入冰、盐混合物中当试管里出现冰时测量试管里的温度。 现象:在冰里加入食盐后冰盐混合物的温度会大大降低,此时会出现冰。 结论:利用冰盐混合的方法可以降低温度,实现结冰。

(五)植物是怎么样运输水分的实验:

1.找一盆植物浇足水,1小时后,剪断一根嫩枝,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第二课:《天气日历》 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 表格。 2.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 云量和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气温等。 第三课:《温度与气温》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该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 2.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要比早上高。 第四课:《风向和风速》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测量风速的 仪器叫风速仪。 3.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级。我 们也可以用风旗简要划分为:0级(无风)、1级(微风)、 2级(大风)。 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 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 有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将降水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 暴雨,共6个等级。 第六课:《云的观测》 1.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2.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阴天。3.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层云是指靠近地面形成的扁平状 云; 积云是指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卷云是指纤细的羽状云。 第七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1.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 化的一些规律。 2. 我们还可以借助动物、植物推测天气。 3. 常用的天气符号有: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复习要求: 1、认真复习练习,熟记每一个题目与答案。 2、至少认真翻阅科学书两次以上,记住其中的实验(所用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还有书中出现的结论性的句子; 3、熟悉以下复习材料。 三、复习时间:8课时 第1-2课时 上课时间: 复习要点 天气单元 科学概念: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风和气温。天气是不断变化着的,天气变化时可以观测和预测的。 温度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一天中清晨温度最低,下午的温度最高。 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风有力量。风力等级表中把风分为13个等级。见《科学》书第52页。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降雨)多少的装置,“雨量等级表”见《科学》书第55页。 不同的云预示着即将来临的不同天气,云量的多少是区分晴天、多云和阴天的标准。云分为积云、层云、卷云。 科学实验: 1、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2、小组制作一份天气日历,以后进行一个月的天气观测并作记录。 简答题: 1、能用网状图表示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会用不同图标表示的天气。见《作业本》第20页。 3、用箭头标出风的方向。见《科学》书第32页。

4、会统计天气信息,并能够分析数据。见《科学作业本》书第25页。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附样卷)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附样卷) 1、植物的身体一般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资料卡一般由(主题)、(出处)、(搜集时间)、(搜集人)和(内容摘要)五部分组成。 2、植物的器官包括(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根)(茎)(叶)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分别有(吸收)(储藏)(输导)(同化)作用,并能使植物获得营养和生长。(花)(果实)(种子)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有保证植物种族繁衍的作用和功能。 3、根是构成植物(供养)系统的器官之一。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身体)的作用。有的植物的根还具有(储藏营养成分)的功能。 4、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根是构成植物(供氧系统)的器官之一。它不停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通过茎内的(导管),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5、植物的根有(直根)和(须根)两种。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属直根,(主侧根分别不明显)的根属须根。白菜的根是(直)根,葱的根是(须)根。 6、植物的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还有(储藏养料)的功能。(茎)是植物的生命运输线。在茎内有向上运输水分的(导管)和向下运输养料的(筛管)。 7、1606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是从(雨水中)获得的。 8、(1774)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发现,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9、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 10、什么叫光合作用? 答: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 11、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动物和人类有什么意义? 答: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类的生存提供所需的养料和氧气。 12、植物吸收的水分全部被用于光合作用了吗? 答:不是,植物吸收的水分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绝大部分被叶片蒸发了。 13、什么叫叶的蒸腾作用?叶的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 答: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空气中去的过程叫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1、我们所吃的食物按照来源分可以分为(来自动物、来自植物、来自微生物)。 2、(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我们所吃的食物直接或者间接的来自(大自然)。 3、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 淀粉或糖类、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和水这7种。 4、怎样检测食物中的营养素? 答: (1)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2)淀粉有遇碘变蓝的性质(3) 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味道。 5、从食品包装袋上可以获得哪些营养信息? 答:蛋白质、维生素、水、脂肪、矿物质(钙、铁、)、淀 粉等。 6、人体所需的营养素都主要有什么作用? 答: (1)蛋白质、水、盐类: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材料。 (2)淀粉、脂肪:给人体提供能源。 (3)维生素:需要的量不多,但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提高身体免疫力。

(4)维生素:促进肠胃蠕动,促进消化。 7、怎么样搭配食物才合理呢? 答:营养学家告诉我们,合理的饮食应该是这样的: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如果分成10份,其中米、面食应占4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4份左右,牛奶、肉、蛋、油应占2份左右。 8、每个人因为身高、体重、运动量等不同,会产生饮食差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需求制定属于自己的健康饮食计划。 9、怎样做才有益于我们的健康? 答:(1)要选择无毒无污染的食物(2)要注意营养的搭配(3)吃东西要定时定量(4)不要边看书边吃饭 第二单元 1、(1)把食盐放到水里:盐不见了,水变咸了,这种溶液叫做食盐溶液。 (2)在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发现食盐不再溶解,这种现象叫做饱和现象,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把高锰酸钾放在水里: (1)颗粒由大变小(2)由集中在一个地方变成均匀分散(3)由看得见变为看不见。 3、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大全

四年级上第一单元“天气”知识要点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时间、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凌晨的气温最低。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当天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天气》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3人们通常从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4.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5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6. 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7. 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8. 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9.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气温。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10.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根据云高度和形状可以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11.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13.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14.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15.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16.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17.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18.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19.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20.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21.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课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22.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23.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24.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25.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26.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2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溶解》 1.我们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检验沙子是否溶解在水中.2.取一小勺食盐和沙子分别放入玻璃杯中,用筷子搅拌.我们能观察到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沙子在水中没有溶解.3.溶解就是:物质均匀的分布在水中,看不到小颗粒了.4.当我们观察到盐的小颗粒消失了,我们说“盐在水里溶解了”. 5.使用过滤的方法,我们应注意: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让漏斗下端的管口靠紧烧杯的内壁.过滤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入漏斗,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6.高锰酸钾常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 7.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小颗粒会溶解,水的颜色变成了紫色. 8.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需要用小勺来取. 9.为了清楚地观察到溶解过程,我们可以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代替食盐做溶解的实验.10.将观察结果用铅笔轻轻地填写在记录表中,把自己的观察记录与小组同学记录进行比较 .11.某些固体物质溶解在水里,能够形成透明,稳定的溶液.12.取一小勺胶水慢慢倒入水中,胶水在水中会溶解.13.洗发液在水中能溶解.14.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发现油漂在水上不能溶解.在食用油里滴几滴水,发现水下沉不能溶解.15.我们把醋和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你会发现醋溶解了,酒精也溶解了 .16.为了加快试管中醋和水的溶解,我们要充分振荡.17.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了解某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帮助.18.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19.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20.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21.雪碧中溶解的气体是二氧化碳.22. 搅拌, 加热,切碎可以加快溶解.23.洗衣服时,用热水把洗衣粉冲开,目的是为了加快洗衣粉的溶解速度.24.把两粒大小相同的高锰酸钾分别放入冷水杯和热水杯, 热水杯中的高锰酸钾溶解的快,这说明溶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系.25.把高锰酸钾放进试管中,加水后振荡是为了加快溶解.26.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大有小.27.在研究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的实验中,要把食盐均匀地分成小份.每份2克左右.28.一杯浓盐水的底部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加水的方法使杯底的盐溶解.29.把杯子放在窗台上,让烧杯里的水蒸发,已经溶解的盐会析出.30.用酒精灯加热可以加快水的蒸发.31.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是食盐.3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 内焰和焰心三部分. 外焰的温度最高, 内焰次之, 焰心温度最低.33.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酒精洒出来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湿抹布或沙土扑火.34.点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35.把海水引进盐田,利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水分蒸发.海水中的水越来越少,开始析出盐的结晶. .36.酒精灯熄火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重盖一次.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37.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析出来.38.实验时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39在盐水蒸发完之前熄灭酒精灯.40加热后的蒸发皿, 三脚架, 石棉网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一定注意安全.41.鱼在水中能吸进溶解在水中的氧气.42.酒精能溶解在水里,菜籽油不能溶解在水中.43.把砂糖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会发现砂糖的微粒越来越少,均匀分散在水中, 没有沉积,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所以是溶液.44.不同的杯子里能溶解糖的多少是不相同的, 杯子越大,水越多,溶解的糖也就越多.45.要想把沙子从水里分离出来,我们可以用过滤的办法。要想把食盐从水里分离出来,我们可以用加热蒸发的办法46.用一种有颜色的的物质高锰酸钾代替食盐做溶解的实验,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溶解过程.47如果做水温与物质溶解快慢的实验时,相同条件是都不搅拌, 一样多的食盐,不同条件是温度不同.48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糖.49.随着不断地往水中加入食盐,食盐溶解的速度会越来越慢,继续不断地加入食盐,最终会出现这种情况:食盐不在溶解了,在杯子底部沉淀了固态的食盐.这时盐的水溶液称为饱和溶液.如果继续往杯中加水,固态的食盐会继续溶解50.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51.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52.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4.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53.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轻轻摇晃杯子以后: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54.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55.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56.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57.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58.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59.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60.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61.切碎、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62.在100毫升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约是36克。63.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16.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资料(个人整理考试版本-全面哦)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一、天气 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 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即无风是0级、微风是1级、大风是3级。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10~24.9毫米是中雨,25~49.9毫米是大雨,50~99.9毫米是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以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6.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通常和晴好天气联系在一起。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14、空气质量预报分为5级;舒适度指数预报分为7级;紫外线强度分为5级。 实验题: 一、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和制作过程: 制作材料: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大头针1个、橡皮铅笔1只。制作过程: 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二、制作雨量器 1、找一个直通透明的杯子,杯子的高度在15厘米以上; 2、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于直筒杯子的高度; 3、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粘在胶带中间; 4、一个同学手持杯子,另一个同学把粘在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竖直粘到杯子的外侧面,要使刻度的底部正好和杯子内侧底部对齐; 5、用粘贴刻度纸的条的方法把小组的名字粘贴在杯子的背面。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天气》复习 1、天气总就是在不断地变化着 ,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2、天气就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变化。 3.我们可以通过气温、降水量、云量、风向与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与风速、降水、云量就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5、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风向与风速、气温、降水量 , 云量。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天气预报图中不同符号表示不同的天气。 6.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也可以收听收瞧当地天气预报。7.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稳定不再变化后,才能读数。 8.气温就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9.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通常情况下,清晨的温度最低,一天中下午2时左右的气温最高。每天的气温变化特点就是先上升后下降。27℃读作二十七摄氏度。 10.风向就是指风吹来的风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就是风吹来的方向。只要瞧箭头的方向就可以确定,如果风向标指向西北,就就是西北风 ;瞧红旗飘动的方向来判断风向,就就是红旗飘动的相反方向。我们一般用 8 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1.在我们简化记录风速的时候,数字“0”表示无风 ,数字“1”表示微风 ,数字“2”表示大风。 12.风的速度就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就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级记为13 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最高等级为12级,最低为0级。 13、降水就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用降水量来衡量一个地区降水的多少,降水量的单位就是毫米。 14、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 雨量器就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粗细均匀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0、1~9、9毫米的就是小雨,10~24、9毫米就是中雨,25~49、9毫米就是大雨,50~99、9毫米就是暴雨,100~249、9毫米就是大暴雨 ,大于250为特大暴雨。 16、云实际上就是由无数的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17、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阴。云在天空中就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8、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 ,把瞧到的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天气” 1、通常人们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气温)、(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 4、我们每天测量气温的时间地点要保持(一致)。 5、使用温度计,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要在液柱(静止)时读数。 6、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7、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8、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9、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10、(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11、在使用风向标确定风向之前,应该使用(指南针)或(周围的自然景物)来确定方向。 12、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3、(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14、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15、(小雨)是24小时降水量(小于10毫米)的降水,(中雨)是(10~25毫米),(大雨)是(25~50毫米),(暴雨)是(50~100毫米)。(大暴雨)是(100~250毫米)。(特大暴雨)是(大于250毫米)。 16、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17、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可以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18、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19、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但事业能发展成积雨云,并形成雷阵雨的天气。 20、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卷云是尤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21、根据云量的多少可以把天气分为(晴天)、(多云)、(阴天)等。 22、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23、一天中最高气温是(下午2点左右),一天最低气温是(日出前后) 24、测量风速的仪器是(风速仪)。(雨量筒)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第二单元“溶解” 1、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过滤时,漏斗颈的底部要(紧贴)烧杯的(内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内的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3、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4、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的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紧靠(滤纸)。(漏斗)颈紧靠(烧杯)。 5、把沙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方法是(过滤)。 6、已经溶解在水中的物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7、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放的高锰酸钾(并不是)越多越好。 8、把食用油加入水中,食用油会(浮在水面上),说明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9、水能溶解一些固体,也能溶解一些(液体)。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 第一单元《天气》复习提纲 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例如下大雨人们就会——穿雨衣、穿雨鞋、带雨伞、不能晒衣服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天气会凉些,会潮湿,小河里的水流量会增大等等。 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 1-3.使用温度计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平行。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3.分析一天中5个不同时间的气温数据可以得出:一天中的气温是先逐渐上升,到下午2点后逐渐下降。通常情况下,一天里下午2点的气温最高。 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1-4.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课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6.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

一、填空: 1 科学家可以通过一些(探测仪器)和(卫星技术)来更准确的观测天气。 2 天气日历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温度)等。 3 气温要在(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测量,而且要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4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用(风向标)测量,用(8)个方位描述,如北风是由(北吹向南)的风。 5 测量风速的仪器是(风速仪),有(13)个等级。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是(雨量器)。 6 小雨、中雨、大雨的降水量分别是(小于10毫米)、(10—25毫米)、(25—50毫米)。 7 根据云的多少可以把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天)、(阴天)。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8 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可以把云分为(层云)、(积云)、(卷云)。 9 层云、积云、卷云的形状分别是(扁平层状)、(棉花堆状)、(纤细羽状)。层云的颜色是(灰色),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卷云实际是(小冰晶)。 10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1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12 把沙子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方法是(过滤)。 13 过滤的仪器有(滤纸、铁架台、玻璃棒、烧杯、漏斗)等 14 不能用过滤的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15 把食盐从水中分离的方法是(蒸发),蒸发的仪器有(蒸发皿、三角架、酒精灯、玻璃棒)等 16 想一种方法来研究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量出100毫升水→把食盐分成等量小份→先加一份搅拌完全溶解再加第二份……直到水不能溶解食盐为止,记录加了多少盐) 17 水能溶解(固体)和(液体),还能溶解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等气体。 18 加快水果糖溶解的方法有:(切碎、搅拌、用热水溶解)。 19 酒精灯火焰可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他们的温度是(外焰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最低)。 20 酒精灯的构造包括(外焰、内焰、焰心、灯芯、酒精)。 21 过滤中的两低是指(滤纸要低于漏斗口)、(液面要低于滤纸)。 22 不同的物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23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4高锰酸钾溶解后能形成(紫色、透明)的溶液,高锰酸钾溶液可以用来(消毒和防腐)。 25 100毫升的水中最多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 二、问答题 1 酒精灯使用应注意什么?(37页第二、第三自然段) 2 食盐能和水一起蒸发吗?不能 3 为什么说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答:因为食盐溶解于水后是物理变化,溶化后成盐水,盐水又可以通过晾晒变回水和食盐,所以是可逆的 4 什么叫溶解? 答: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5 用什么方法可以加快物质溶解?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归纳复习资料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声音 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1.1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1.2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1.2 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1.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1.2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1.3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用击打过的音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棉线) 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3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不一样)的,(固体)>(液体)>(气体)。 1.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4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1.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1.4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的作用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耳蜗的作用将(振动)转化为(信号)。 1.4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把振动传达到(内耳),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提纲1 第一单元 1空气的性质 (1)能举例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如一空杯塞进一团纸垂直倒扣进装满水的水槽内,结果纸不会湿;像书上P2那样对瓶内吹气球,气球吹不大都是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内(瓶内)的空间,使得其他物体无法进入杯内(瓶内) (2)把杯口朝下压入水中,在慢慢倾斜,空气在水中向上“跑动”说明空气比水轻。 (3)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质量(两个气球) (4)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举例说明其应用:如空气枪利用了压缩空气原理;皮球、排球、足球、篮球都冲进了压缩空气;自行车胎冲打气也是压缩空气。 (5)空气与水比较都无色、无味、无嗅、透明、没有一定形状、会流动、要占据空间。但空气易被压缩、水难以被压缩、空气比水轻。 (6)证明空气的存在的方法:注射器在水中压出空气和用塑料袋装空气。 (7)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形状、透明的,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质量,压缩后有弹性的混合气体。 (8)空气具有流动性,总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2热空气和冷空气 (1)如书上6页在纸蛇下方点上蜡烛,纸蛇会转起来,这是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变轻上升带动了纸蛇转动。 (2)空气流动的规律是热空气上上升,冷空气下降。

如冬天空调热风应向下吹才能让整个屋内的温度上升,而夏天空调应该将冷风向上吹;冰箱内的冷气总是向下飘的。 (3)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热汽球(1783年法国人发明),孔明灯(三国时发明)等。(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 (4)空气受热体积膨胀,所以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因此会往上升,冷空气重就下沉,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就形成了风。 (5)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6)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答:阳光加热地面,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面的空气,暖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冷空气补充到暖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 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3空气中有什么 (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21%,其他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气体。 氧气能帮助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所以能灭火。并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用这个方法检验二氧化碳。 (3)如何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答:①把碎冰倒进干燥的玻璃杯。 ②用卡片把玻璃杯盖上,等几分钟。 ③小水珠(露珠)就会出现在杯的外壁上。 (4)制取二氧化碳: 在一只瓶里放入一些小苏打,再倒进一些醋,瓶里出现的泡泡就是二氧化碳。 (5)课本9页、10页的实验。

小学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大全)

小学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一、填空。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形状)、(透明的),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质量),压缩后(有弹性)。2、空气具有(流动性),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3、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4、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气)。清洁的空气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 6、热水变凉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逐渐稳定)。 7、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8、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9、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快)。水和油相比,水吸热性能(强),散热性能(弱);油吸热性能(弱),散热性能(强)。10、(云)、(雾)、(雨)、(露)、(霜)、(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