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Θ溶剂(Θ solvent):链段-溶剂相互吸引刚好抵消链段间空间排斥的溶剂,形成高分子溶液时观察不到远程作用,该溶剂中的高分子链的行为同无扰链2.7

Θ温度(Θ temperature):溶剂表现出Θ溶剂性质的温度2.7

Argon理论(Argon theory):一种银纹扩展过程的模型,描述了分子链被伸展将聚合物材料空化的过程5.3

Avrami方程(Avrami equation):描述物质结晶转化率与时间关系的方程:-

-α,α为转化率,K与n称Avrami常数(Avrami constants) 4.8 =

Kt

1n

)

exp(

Bingham流体(Bingham liquid):此类流体具有一个屈服应力σy,应力低于σy时不产生形变,当应力大于σy时才发生流动,应力高于σy的部分与应变速率呈线性关系3.13 Boltzmann叠加原理(Blotzmann superposition principle):Boltzmann提出的粘弹性原理:认为样品在不同时刻对应力或应变的响应各自独立并可线性叠加 3.8

Bravais晶格(Bravais lattice):结构单元在空间的排列方式4.1

Burger's模型(Burger's model):由一个Maxwell模型和一个Kelvin模型串联构成的粘弹性模型3.7

Cauchy应变(Cauchy strain):拉伸引起的相对于样品初始长度的形变分数,又称工程应变3.16

Charpy冲击测试(Charpy impact test):样品以简支梁形式放置的冲击强度测试,测量样品单位截面积的冲击能5.4

Considère构图(Considère construction):以真应力对工程应作图以判定细颈稳定性的方法5.2

Eyring模型(Eyring model):一种描述材料形变过程的分子模型,认为形变是结构单元越过能垒的跳跃式运动5.2

Flory-Huggins参数(Flory-Huggins interaction parameter):描述聚合物链段与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参数,常用χ表示,物理意义为一个溶质分子被放入溶剂中作用能变化与动能之比2.11.2

Flory构图(Flory construction):保持固定拉伸比所需的力f对实验温度作图得到,由截距确定内能对拉伸力的贡献,由斜率确定熵对拉伸力的贡献2.16.2

Flory特征比(characteristic ratio):无扰链均方末端距与自由连接链均方末端距的比值2.4 Griffith理论(Griffith theory):一种描述材料断裂机理的理论,认为断裂是吸收外界能量产生新表面的过程5.4

Hencky应变(Hencky strain):拉伸引起的相对于样品形变分数积分,又称真应变3.16 Hermans取向因子(Hermans orientation factor):描述结构单元取向程度的参数,是结构单元与参考方向夹角余弦均方值的函数4.8, 4.10

Hoffman-Weeks作图法(Hoffman-Weeks plot):一种确定平衡熔点的方法。变化结晶温度T c,得到不同厚度的晶片,以晶片熔点T m对T c作图,所得曲线与T m=T c的直线的交点即为平衡熔点4.6

Huggins常数(Huggins coefficient):描述聚合物链段与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参数,在测定特性粘度时得到2.9

I?N转变(I?N transition):向列液晶中因浓度或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的向列液体与各向

同性液体间的相互转变,又作N ?I 转变4.10, 4.11

Izod 冲击测试(Icod impact test):样品以悬臂梁形式放置的冲击强度测试,测量样品单位厚度的冲击能 5.4

Jeffreys 模型(Jeffreys model):由弹簧与Kelvin 模型串联而成的粘弹性模型 3.7

Kelvin 模型(Kelvin model):将弹簧与粘壶并联构成的模型,用于研究材料的粘弹性,又称V oigt 模型3.5~3.8

Kuhn 单元(Kuhn monomer):高分子链中作协同运动的独立单元,基本上是链段的同义语2.4

Maltese 十字(Maltese cross):用偏光显微镜观察聚合物球晶时看到的十字形图案4.4 Mark-Houwink 常数(Mark-Houwink parameters):Mark-Houwink 公式中的两个常数,一般记作K 与α 2.9

Mark-Houwink 公式(Mark-Houwink equation):特性粘度与粘均分子量之间的经验关系式:αηKM =][ 2.9

Maxwell 模型(Maxwell model):将弹簧与粘壶串联构成的模型,用于研究材料的粘弹性

3.5~3.8

Schlieren 花纹(Schlieren texture):液晶中的旋错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的花纹,为多个黑色刷子状的图案4.10

Trouton 比(Trouton ratio):拉伸粘度与剪切粘度之比,牛顿流体的这个比值等于3,粘弹性流体要大得多3.16

Trouton 粘度(Trouton viscosity):即拉伸粘度,拉伸应力与拉伸速率之比3.16

Voigt 模型(V oigt model):将弹簧与粘壶并联构成的模型,用于研究材料的粘弹性,又称Kelvin 模型3.5

WLF 方程(WLF equation):一个温度下测定的力学性能-时间(频率)曲线可通过在时间(频率) 坐标上的平移变换为另一温度下的曲线,该方程建立了平移量与温度差之间的关系

3.12

Zimm 作图法(Zimm plot):光散射实验数据的一种处理方法,可通过一次作图得到重均分子量、均方回转半径和第二维利系数三个物理量2.8

Z 均分子量(Z-average molecular weight):一种统计平均分子量,其定义为∑∑=23i i i i

z M N M N M 1.6

半互穿网络(semi-IPN):线形分子链穿插于一个聚合物网络形成的结构 1.4.2

半结晶(semi-crystalline):结晶聚合物中部分链段处于晶区,部分链段处于无定形区的状态 1.5.1

半稀溶液(semi-dilute solution) :浓度高于重叠浓度的高分子溶液2.6

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中,从注入溶液到某一级分溶液流出色谱柱经历的时间2.10

本构方程(constitutive equation):描述流体中应力与应变速率关系的方程3.13

比浓粘度(reduced viscosity):单位浓度聚合物的粘度增加分数2.9

表观模量(reduced stress):橡胶拉伸时的应力与拉伸比函数(λ-λ-2)之比,常被视作橡胶的剪切模量2.17, 2.18

表观粘度(apparent viscosity):非牛顿流体中应力与剪切速率之比,为剪切速率的函数

3.13

冰点降低法(cryometry):通过测量聚合物溶液凝固点相对于纯溶剂凝固点的降低值测定数均分子量的方法2.13

玻璃化温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发生玻璃化转变的温度1.5.1

玻璃化转变(glass transition):无定形物质的坚硬固体状态与柔韧状态之间的过渡 1.5.1, 3.1~3.4

玻璃化转变区(glass transition zone):模量-温度曲线上模量从109Pa的数量级下降到105~6Pa的温度区域,在此区域样品发生玻璃化转变3.1

玻璃区(glassy zone):模量-温度曲线上模量在109Pa数量级的温度区域,在此区域样品处于玻璃态3.1

玻璃态(glassy):无定形物质在低温下的无序固体状态1.5.1

泊松比(Poisson’s ratio):样品受拉伸时侧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之比的绝对值3.1

不良溶剂(poor solvent):必须通过加热方能溶解聚合物形成真溶液的溶剂2.7

参考方向(reference direction):一个基准方向,多用于确定结构单元排列方向的倾向性4.8

参考温度(reference temperature):通过力学性能-时间(频率)曲线的平移构造主曲线时确定的基准温度3.12

侧链液晶(side-chain liquld crystal polymer):柔性主链上通过间隔链连接液晶核的聚液晶4.11

插线板模型(switchboard model):一种聚合物晶体模型,认为分子链不必在同一晶片内进行折叠,多数链都是从无定形区随机地进入任一晶片4.3

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一种热分析方法,令样品与参比物保持相同温度,在升(降)温过程中测量向二者供热速率之差,用于鉴别所发生的物理或化学过程3.2

缠结(entanglement):高分子链之间相互缠绕、穿透的现象2.6, 2.20, 3.1, 3.14

缠结点(entanglement point):缠结中的分子链相互限制侧向运动的作用点2.20, 3.1

缠结分子量(entanglement molecular weight):发生缠结的聚合物中两缠结点间分子链的平均长度3.1

长支化链(long-chain branched):支链长度高于临界分子量的高分子链1.4.1

长周期(long period):晶叠中晶片厚度与片间无定形区厚度之和4.4

超支化聚合物(hyperbranched polymer):高度分支呈树枝状结构的高分子,亦称树枝状聚合物1.4.1

成核剂(nucleating agent):人为添加到结晶物质中能够形成晶核的试剂4.8

成核增长机理(nucleation growth, NG):一种溶液相分离机理,以生成浓相液滴为起点,逐步形成海-岛结构 2.15

尺寸排除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SEC):将高分子链按流体力学体积进行分级的仪器,又称凝胶渗透色谱2.10

重叠度(overlap parameter):平均一个扩张体积中所含的高分子链数2.6

重叠浓度(overlap concentration):溶液中高分子线团刚好充满溶液空间时的浓度2.6

重叠体积分数(overlap volume fraction):溶液中高分子线团刚好充满溶液空间时的聚合物体积分数2.6

冲击强度(impact strength):样品被快速击断时单位截面积或单位厚度所吸收的能量5.4冲击阻力(impact resistance):样品被快速击断时所吸收的能量 5.4

出口膨胀(extrudate swelling):高分子液体从细管中流出时,流体的直径发生膨胀的现象,

又称Barus效应3.15

储能模量(storage modulus):复模量中的实部,反映形变过程中的弹性响应部分3.9

储能柔量(storage compliance):复模量中的实部,反映形变过程中的弹性响应部分3.9触变环(thixotropic loop):触变性流体的剪切速率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变化一周时应力-应变速率曲线划出的闭合环3.13

触变性流体(thixotropic liquid):粘度随剪切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的流体3.13

串晶(shish kebab):结晶聚合物中的一种晶体形态,在拉伸条件下结晶生成。形状类似羊肉串,中轴为高度取向的纤维,沿中轴的垂直方向生长出多个晶片4.4

次级松弛(secondary relaxation):除玻璃化转变与晶体熔融以外的其它转变,多指体积小于链段的结构单元运动启动或冻结的转变,此处松弛为转变的同义语3.11

次级银纹(secondary craze):裂缝扩展路径附近引发的银纹5.4

次级转变(secondary transition):除玻璃化转变与晶体熔融以外的其它转变,多指体积小于链段的结构单元运动启动或冻结的转变3.11

脆化温度(brittle temperature):聚合物发生脆性响应与韧性响应的转变温度 5.1

脆-韧转变(brittle-ductile transition):材料由发生脆性断裂到韧性断裂的过渡,可由温度、应变速率或组成的变化引起 5.1

脆性响应(brittle response):材料受力时只吸收少量能量就发生断裂的现象 5.1

单分散(monodisperse):聚合物分子量的均一性1.7

单晶片(single crystal):从聚合物稀溶液中缓慢结晶得到的片状单晶体4.1, 4.3

单晶体(single crystal):由一个晶核生长而成的晶体4.1, 4.3

单体(monomer):合成聚合物的小分子物质1.2

单向拉伸流(uniaxial elongational flow):一种流动过程,流体在一个方向上伸展,同时从另外两个方向收缩,例如纺丝过程3.16

胆甾型(cholesteric)液晶:液晶核上含不对称碳原子的液晶物质,因最早发现于胆甾类物质而得名4.10

等弹性理论(iso-elastic theory) 一种玻璃化转变理论,认为处于所有聚合物处于玻璃化温度时均具有相等形变能力3.3

等规度(isotacticity):全同构型序列在样品中的百分比1.3.3

等效自由连接链(equivalent freely jointed chain):一种理想链模型,分子链含长度为b的z个链段,链段之间为任意夹角,完全自由旋转 2.4

等粘理论(iso-viscous theory):一种玻璃化转变理论,认为处于所有聚合物处于玻璃化温度时均具有相等的粘度 3.3

低聚物(oligomer):分子量较低的聚合物 1.2

第二维利系数(second virial coefficient):描述聚合物链段与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参数,可通过光散射或渗透压测量2.8, 2.13

电容率(permittivity):单位面积、单位电场强度下材料储存的电量3.17

电子极化(electronic polarization):电场作用下使电子云中心向正极发生偏移3.17

端基分析法(end group analysis):通过分子链末端基团分析测定数均分子量的方法 1.6短支化链(short-chain branched):支链长度低于临界分子量的高分子链1.4.1

断裂机理试样(fracture mechanism specimen):可以控制裂缝扩展速率的样品,用于测定断裂韧性与应变能释放速率 5.4

断裂韧性(fracture toughness):材料在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5.1, 5.4

断裂伸长率(elongation at break):材料在断裂点处的应变,习惯上用百分数表示5.1, 5.4

断裂应力(fracture stress):使裂缝发生扩展的最低应力 5.4

对数比浓粘度(inherent viscosity):相对粘度的对数与浓度之比2.9

多分散(polydisperse):聚合物分子量的不均一性 1.7

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聚合物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之比,用以表示分布的宽度1.7

多晶体(polycrystalline):许多个晶粒的紧密结合体4.1,4.2

二次结晶(secondary crystallization):聚合物结晶过程中在球晶边缘或间隙的结晶阶段4.8二元共聚物(copolymer):两种单体相互连接形成的聚合物1.4.3

二元组(diad):两个相邻的旋光构型1.3.3

反式构象(trans-conformation):σ单键两端的原子或基团相距最近或相互作用最强的排列方式2.1

反式构型(trans-configuration):相似原子或基团分处于双键两侧的键接方式 1.3.2

非牛顿流体(non-Newtonian liquid):流动过程中应力与应变速率不成线性关系的流体3.13

非稳态(unstable):会自动发生相分离的溶液2.14

沸点升高法(ebulliometry):通过测量聚合物溶液沸点相对于纯溶剂沸点的升高值测定数均分子量的方法2.13

分级(fractionation):将多分散聚合物样品分离成若干个窄分布级分过程1.7

分子链(molecular chain):高分子链的简称1.2

分子量分布(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不同长度的分子链在各分子量范围的分配情况1.7, 3.14.1

分子量分布函数(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function):分为积分型与微分型。积分型为累积重量分数随分子量变化的函数,微分型为重量分数密度随分子量变化的函数1.7附晶片(subsidiary lamellae):附生于聚合物球晶边缘与缝隙中的晶片4.4

复介电常数(complex dielectric constant):在复平面上表示的介电常数,由电容部分的实部与电阻部分的虚部组成3.18

复模量(complex modulus):在复平面上表示的模量,由弹性部分的实部与粘性部分的虚部组成3.9

复粘度(complex viscosity):在复平面上表示的粘度,由粘性部分的实部与弹性部分的虚部组成3.9, 3.15

高弹态:对橡胶态的俗称3.1

高分子(macromolecule):小分子相互连接而成的链状大分子 1.2

高分子链(polymer chain):聚合物中分子的代称,因其多呈以共价键相连结的重复单元的链状结构而得名 1.2

高分子液晶(macromolecular liquid):具有液晶性质的聚合物4.11

格位(lattice site):格子模型中的单独位置2.11

格子模型(lattice model):将混合物的空间想像成一个空间格子,物种处于格位之中,每个小分子占据一个格位,每个大分子链节占据一个格位,以此计算混合过程的热力学函数2.11

共混(blending):两种聚合物的混合 3.4.5

共聚物(copolymer):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相互连接而成的聚合物 1.2, 3.4.4, 4.7

共聚物序列(copolymer sequence):共聚物中不同结构单元的排列顺序1.4.3

构象(conformation):分子内原子或基团的空间排列,可随绕σ单键的旋转而变化2.1, 4.1

构型(configuration):分子中原子或链节的键接方式1.3

构造(architecture):高分子的几何形状1.4.1

观察时间(observing time):外力作用于样品的时间3.3

官能度(crosslink functionality):交汇于一个交联点的网链数2.16

广义Kelvin模型(generalized Kelvin model):多个或无数个Kelvin模型串联构成的粘弹性模型3.7

广义Maxwell模型(generalized Maxwell model):多个或无数个Maxwell模型并联构成的粘弹性模型3.6

过冷度(degree of supercooling):结晶温度与平衡熔点之差4.4

行成核(row nucleation):聚合物熔体受到拉伸或剪切时,在应变方向上形成密集的一维晶核阵列的过程4.8

海岛结构(sea-island structure):一相为分散相,另一相为连续相的混合状态2.15

虎克固体(Hookean solid) :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的固体,即理想弹性体3.5

互穿网络(IPN,interpenetrating network):没有化学连接的两个聚合物网络通过物理嵌套形成的结构1.4.2

互接网络:分子链A只通过B链相互连接,分子链B也只通过A链相互连接,A、B 链自身无化学连接形成的结构,又称AB网络 1.4.2

化学规整性(chemical regularity):高分子链化学组成、几何构造的均匀性与对称性 1.5.2环度(cycle rank):将一个网络变成一个不含任何闭合环的树状结构所必须打断的键数2.16.1, 2.18

环境银纹化(environmental crazing):聚合物在溶剂作用下发生银纹的过程5.3

幻影模型(phantom network model):一种不作相似假设的橡胶形变模型,认为只有形成环状结构所必须的网链才贡献应力,其余的网链对应力无贡献2.18

混合热(energy of mixing):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前后的能量变化2.11.2

混合熵(entropy of mixing):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前后的熵变化2.11.1

混合自由能(free energy of mixing):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前后的自由能变化2.11

活化体积(activation volume):材料形变过程中运动单元的体积5.2

积分分布曲线(integral distribution curve):累积重量分数与分子量的关系曲线 1.7

级分(fraction):聚合物样品中分子量单一或分布较窄的一部分1.6, 2.10

极化(polarization):材料中电荷沿旬加电场的重新分布3.17

极限力学性能(ultimate mechanical properties):处于或接近断裂点的力学性质 5.1.1

几何异构(geometric isomerism):双键两侧碳原子上原子或基团的键接方式1.3.2

假塑性流体(pseudoplastic liquid):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的流体3.13

间隔链(spacer):聚液晶中连接液晶核的柔性结构4.11

间规度(syndiotacticity):间同构型序列在样品中的百分比 1.3.3

间同聚合物(syndiotactic polymer):相邻旋光构型基本相反的聚合物,又称间规聚合物1.3.3

剪切变稀(shear thinning):假塑性流体粘度随剪切速率下降的现象3.13

剪切模量(shear modulus):剪切应力与剪切应变之比3.1

剪切柔量(shear compliance) :剪切应变与剪切应力之比,为剪切模量的倒数3.1

剪切速率(shear rate):材料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应变3.5, 3.13, 3.14

剪切应变(shear strain):剪切相对位移与外力间距之比3.1, 3.5, 3.13

剪切应力(shear stress):单位剪切面积上的剪切力3.1, 3.5, 3.13

剪张比(shear-tensile stress ratio):材料受力时引起的最大剪应力与最大张应力之比 5.2交叠串晶(overlapped shish kebab):结晶聚合物串晶中的平行晶片相互交叉覆盖形成的晶体形态,参见串晶4.4

交联(crosslinking):分子链之间的化学连接1.4.2, 2.16, 3.4.6

交联点(crosslink):分子链之间的连接点2.16

交联点密度(density of crosslinks):单位体积中的交联点数2.16.1

交替共聚物(alternating copolymer):两种单体交替连接形成的聚合物1.4.3

校正曲线(calibration curve):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中,保留时间或淋洗体积与级分分子量之间的关系曲线2.10

接枝共聚物(graft copolymer):一种均聚分子链为主链,另一种均聚分子链为支链形成的聚合物1.4.3

结晶度(degree of crystallinity):结晶聚合物中晶区所占样品的体积百分比或重量百分比1.5.1, 4.5

结晶温度(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1)人为将聚合物熔体冷却使之发生结晶的温度;

(2) 聚合物从熔体降温的DSC曲线上结晶峰的峰值温度4.4, 4.8

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1)电介质电容率与真空电容率之比;(2)复介电常数中的实部3.17

介电松弛(dielectric relaxation):聚合物在交变电场下表现出的转变3.18

介电松弛谱(dielectric relaxation spectrum):聚合物在交变电场下表现出的全部转变或松弛的谱系,通常表示为介电损耗-温度曲线上的一系列峰3.18

介电损耗(dielectric loss):(1)交变电场作用下,介质中的偶极随电场方向运动引起的电能损耗;(2)复介电常数的虚部 3.18

近程作用(primary interaction):主链 单键两端原子上取代基的排斥作用2.3

近晶型(smectic):一种液晶相,液晶核具有分层结构,在层内近似平行排列4.10晶胞(unit cell):晶格中最基本的重复阵列4.1

晶叠(crystal stack):由无定形分子链相连结的一组平行晶片4.4

晶核(nucleus):结构单元结晶时发生规整堆砌的起点4.1, 4.8

晶粒(crystallite):多晶体中由不同晶核生长而成的晶体颗粒4.1

晶面(lattice plane):晶格中相互平行的平面4.1

晶面间距(plane-spacing):晶体中平行平面间的距离4.2

晶片(lamella):结晶聚合物中由折叠链构成的片状结构4.4, 4.6

晶态(crystalline):结构单元三维有序周期性排列的状态1.5.1, 4.1, 4.3

晶系(crystal system):晶胞的几何形状4.1

聚合(polymerization):小分子相互连接形成聚合物的化学反应1.2

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分子链中所含重复单元的数量1.6

聚合物(polymer):小分子相互连接而成的高分子量有机物质 1.2

聚合物合金(polymer blend):两种聚合的混合物2.11, 3.4.5

聚合物溶液(polymer solution):聚合物溶解于小分子溶剂形成的真溶液2.6,2.11

聚合物网络(network):分子链通过三维化学连接形成的结构,又称交联聚合物 1.4.2, 2.12, 2.16, 2.19

聚液晶(polymerized liquid crystal):液晶小分子的聚合体 4.11

均方根末端距(root mean-square end-to-end distance):均方末端距的平方根2.3

均方回转半径(mean-square radius of gyration):分子链中每个链节与分子链质心之间距

离平方的统计平均值2.3, 2.6, 2.8

均方末端距(mean-square end-to-end distance):分子链两个末端之间距离平方的统计平均值2.3

均聚物(homopolymer):只由一种单体相互连接而成的聚合物 1.2

均相成核(homogeneous nucleation):结晶结构单元本身形成晶核的过程 4.8

可复柔量(recoverable compliance):蠕变柔量中在应力消除后可恢复的部分 3.7

空间格子(lattice):(1)用于研究混合物的一种模型,(2)即晶格,将结晶的结构单元视作质点,用几何线相连而形成的格子4.1

扩张体积(pervaded volume):一个高分子线团在溶液中所包容的溶液体积2.6

拉伸比(extension ratio):样品的受拉伸时的长度与原长之比2.16.2

拉伸流(elongational flow):液体在拉伸力作用下的流动 3.16

拉伸模量(tensile modulus):样品受拉伸时应力与应变之比,又称杨氏模量3.1, 5.1.1 拉伸启动粘度(elongational stress growth viscosity):突加应变后随时间增长的拉伸粘度3.16

拉伸柔量(tensile compliance):样品受拉伸时应变与应力之比,为拉伸模量的倒数3.1拉伸速率(elongational rate):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拉伸应变3.16

拉伸粘度(elongational viscosity):拉伸应力与拉伸速率之比3.16

累积重量分数(cumulative weight fraction):小于和等于一个分子量的全部级分在样品中所占的重量分数1.7

冷结晶(cold crystallization):淬冷聚合物样品加热到玻璃化温度以上发生的结晶现象3.1冷拉(cold-drawing):聚合物在熔点或玻璃化温度以下发生大形变的过程5.1, 5.2

离子极化(ionic polarization):电场作用下,正离子向负极偏移,负离子向正极偏移3.17理想弹性体(ideal elastic solid):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的物质,即虎克固体3.5

理想链(ideal chain):只存在主链σ单键两端原子上取代基的排斥作用,不存在沿主链相距较远的原子或基团以及周围分子作用的分子链模型2.3, 2.17

理想网络(ideal network):不含分子链的自由末端及独立悬挂环的完整网络2.16

理想粘流体(ideal viscous liquid):应力与应变速率呈线性关系的液体,即牛顿流体3.5力学松弛谱(mechanical relaxation spectrum):聚合物在动态力学场下表现出的全部转变或松弛的谱系,通常表示为力学损耗-温度曲线上的一系列峰3.11

力学损耗(mechanical loss):动态载荷作用下,粘弹性材料克服内摩擦运动损耗的能量3.10

立构规整性(steric regularuty):高分子链立体构型的一致性与对称性1.5.2

立体异构(stereoisomerism):几何异构与旋光异构的统称 1.3.3

链段(segment):高分子链中作协同运动的独立片断2.1, 3.1

链节(unit):高分子链中化学或空间结构重复的单元1.2

良溶剂(good solvent):能够很好地溶解聚合物形成真溶液的溶剂 2.7

烈度因子(intensity factor):定义为K I = σ(πa)1/2,是使材料发生断裂的驱动因素 5.4临界点(critical point):溶液相图上双节线和旋节线的公共顶点2.14

临界分子量(critical molecular weight):聚合物分子量的一个阈值,高于此值分子链发生缠结。可视作聚合物与低聚物的分界线2.6

临界烈度因子(critical stress intensity factor):使裂缝发生扩展的最低烈度因子5.4

临界组成(critical composition):溶液相图上双节线和旋节线的公共顶点的组成2.14淋洗体积(elution volume):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中,从注入溶液到某一级分溶液流出色

谱柱的时间内从色谱柱排出的液体体积2.10

零拉伸粘度(zero-elongation-rate viscosity):极低拉伸速率下的拉伸粘度3.16

零切粘度(zero-shear-rate viscosity):假塑性流体极低剪切速率下的粘度,与剪速率无关

3.13

流凝环(rheopectic loop):流凝体的剪切速率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变化一周时应力-应变速率曲线划出的闭合环3.13

流凝体(rheopectic liquid):粘度随剪切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的流体3.13

流体力学体积(hydrodynamic volume):由在流体中运动的扩散系数得到的高分子链线团体积 2.10

轮廓长度(contour length):沿主链走向测量的高分子链曲线长度2.4

轮廓方向(contour direction):沿高分子主链的曲线方向3.6

螺旋构象(helix conformation):分子链中T 与G 构象的某种序列,使整个链呈现螺旋形状4.1

毛细管粘度仪(capillary viscometer):一种粘度测定装置,流体由活塞推动通过毛细管挤出 3.14.3

幂律公式(power law):一种描述液体的流动应力与应变速率关系的公式,该式中应力与

应变速率的n 次方成正比:n K γ

σ =,又称Ostwald-de Waele 方程3.13 幂律流体(power law liquid):流动行为可以用幂律公式描述的流体3.13

幂律指数(power law index):俗称非牛顿指数,幂律公式中应变速率的幂。假塑性流体的n 值小于1,膨胀性流体大于1,牛顿流体的n 值等于1 3.13

模量温度曲线(modulus-temperature curve):聚合物模量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3.1

末端距(end-to-end distance):分子链两个末端之间的距离 2.3

末端区(terminal zone):模量-温度曲线上模量从105~6Pa 的水平发生陡降的温度区域,在此区域样品已转变为液体,因位处橡胶平台的末端而得名3.1

末端松弛时间(terminal relaxation time):整个分子链运动一个身位所需的时间,在爬行模型中即指一根分子链从初始管子中爬出的时间,为特征剪速率的倒数 3.6

内聚能密度(cohesive energy density):单位体积的分子汽化能 2.12

内旋(rotation):分子中原子或基团绕σ单键的旋转 2.1

内旋异构近似(rotational isomeric state approximation):Flory 提出的高分子链构象简化模型,认为任一σ单键上只存在一种反式、两种旁式的处于能量极小值的构象,忽略其它构象的存在 2.1

能弹性(energy spring constant):物质在外力消除后自发回复原子平衡间距的性质 2.5,

2.16

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将高分子链按流体力学体积进行分级的仪器,又称尺寸排除色谱 2.10

牛顿流体(Newtonian liquid) :应力与应变速率呈线性关系的液体,即理想粘流体 3.5,

3.13

牛顿流体定律(Newton ’s law):一种描述液体的流动应力与应变速率关系的公式,该式中应力与应变速率为线性关系:3.5, 3.13

爬行模型(reptation model):Doi 和Edwards 提出的高分子链运动模型,将缠结中的分子链所受到的侧向运动限制想像为一根管子,分子链只能在管子中运动。一根分子链完全摆脱初始管子所需的时间就是末端松弛时间τ0 3.6

排除体积(excluded volume):溶液中高分子链在构象变化时必须避开的体积2.7

旁式构象(gauche-conformation): 单键两端的原子或基团交错排列的方式2.1

配位数(coordination number):在格子模型中指与任一格位距离最近且相等的相邻格位数2.11.2

膨胀比(swell ratio):高分子液体从细管中的挤出物的最大膨胀直径与出口直径之比3.15膨胀性流体(dialatant liquid):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升高的流体3.13

膨胀因子(expansion factor):良溶剂中高分子链的均方末端距与无扰链均方末端距之比的平方根2.7

频率平移因子(frequency shift factor):一个温度下的力学性能-频率曲线变换为参考温度下的曲线时在频率坐标上的平移量,参见时温等效原理3.12

平板粘度仪(parallel-plate viscometer):一种粘度测定装置,,流体处于两个平行圆板之间3.14.3

平衡溶胀(equilibrium swell):溶胀过程中混合自由能与分子链熵弹性能取得平衡的状态,在这一点上的溶胀度最大2.12, 2.19.1

平衡熔点(equilibrium melting temperature):无穷大厚度聚合物晶片的熔点4.4, 4.6

平均场理论(mean-field theory):处理混合物中物种相互作用的一种理论,假设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都等于同类相互作用能量的平均值2.11

平均分子量(average molecular weight):不同长度分子链摩尔重量的统计平均值1.6, 3.4.1, 3.14, 5.1.1

平面锯齿构象(zig-zag conformation):碳链高分子的全反式构象4.1

平面拉伸流(planar elongational flow):一种流动过程,流体在一个平面上发生形变而在第三个方向上的尺寸保持不变,仿佛是一组平行平面在流动 3.16

普适校正曲线(universal calibration curve):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中,保留时间或淋洗体积与级分流体力学体积之间的关系曲线2.10

气相渗透压法(vapor pressure osmometry):通过测量溶剂蒸汽稀释溶液液滴引起的温度升高测定数均分子量的方法2.13

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均聚分子链首尾相接形成的聚合物 1.4.3

清晰温度(clear temperature):向列液晶转变为各向同性液体的温度 1.5, 4.10

球晶(spherulite):球状多晶体,聚合物球晶是从晶核出发的纤状晶片放射状生长而成4.1, 4.4, 4.8

球粒模型(granular model):一种聚合物非晶态模型,认为无定形区的分子链以具有折叠倾向的球状结构4.3

曲柄运动(crankshaft movement):碳链高分子上5~7个单键进行同轴旋转3.18

曲棍模型(meander model):一种聚合物非晶态模型,认为无定形区的分子链具有折叠结构,链束的形状类似曲棍球棒4.3

屈服(yield):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形变的现象5.1, 5.2

屈服点(yield point):材料中首次不再随应变上升的应力点,一般表现为应力-应变曲线上弹性段末端的极大值5.1.1

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材料受力时屈服点所对应的应力5.1.1

取向(orientation):结构单元关于特定方向排列的倾向性4.9

取向度(degree of orientation):结构单元关于特定方向排列倾向的程度4.8

取向极化(orientation polarization):电介质中的固有偶极沿电场方向排列3.17

取向结晶(orientational crystallization):聚合物熔体在拉伸或剪切作用下,分子链在取向同时发生的结晶过程4.4, 4.8

全同聚合物(isotactic polymer):相邻旋光构型基本相同的聚合物,又称等规聚合物 1.3.3 热焓松弛(enthalpy relaxation):材料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热焓的吸纳与排出滞后于温度变化的延迟现象3.2, 3.3.2

热力学(thermodynamic)理论:一种玻璃化转变理论,存在一个热力学平衡温度T2,当降温速率无限慢或观察时间无限长时玻璃化温度趋向此值3.3

热历史(thermal history):样品在测试以前经历全部加热或冷却过程3.2

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 elastomer):加热时能够流动,冷却时具有橡胶弹性的物质。以物理凝聚相为交联点 2.16.1

热胀系数(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变化单位温度发生的比容变化 3.2

热致液晶(thermotropic liquid crystal):将液晶物质加热熔融所得的液晶4.10, 4.11

韧性响应(ductile response):材料受力时吸收大量能量才发生断裂的现象5.1

溶度参数(solubility parameter):单位体积的分子汽化能的平方根2.12

溶胀(swelling):溶剂进入聚合物体内使其体积膨胀的现象2.6, 2.12, 2.19.1

溶胀度(swelling coefficient):最大溶胀时样品增重与溶剂密度之比2.12

溶致液晶(lyotropic liquid crystal):将液晶物质溶于溶剂所得的液晶4.10, 4.11

熔体(melt):聚合物因温度升高而形成的粘稠液体 1.5.1, 3.1, 3.13

熔体破裂(melt fracture):高分子熔体从细管中挤出时,随挤出速率的增大,挤出物逐步变得直径不均匀甚至破碎的现象3.15

柔性(flexibility):高分子链通过绕 单键改变构象的能力2.1, 2.2, 4.7,

蠕变(creep):恒定应力下材料的应变或柔量随时间增长的过程3.5, 3.7, 3.8

蠕变回复(creep recovery):在蠕变过程中去除全部或部分应力,此前发生的形变发生回复的现象3.7

蠕变柔量(creep compliance):材料在蠕变过程中随时间增长的柔量3.5, 3.7

三元共聚物(tripolymer):三种单体相互连接形成的聚合物1.4.3

三元组(trida) :三个相连的旋光构型1.3.3

熵弹性(entropic-driven elasticity):高分子链在外力消除后因熵增作用自发回复无规线团形态的性质2.5, 2.16

熵弹性常数(entropic spring constant):高分子单链所受外力与末端距的比值2.5

上临界互溶温度(upp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 UCST):溶剂与溶质在任意比例均形成均相混合物的最低温度2.14

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半透膜一侧的溶剂向另一侧的聚合物溶液扩散,使溶液的液面升高,平衡时两侧液面高度差造成的压差称为渗透压 2.13

时间平移因子(time shift factor):一个温度下的力学性能-时间曲线变换为参考温度下的曲线时在时间坐标上的平移量,参见时温等效原理3.12

时温等效原理(time-temperature equivalence principle或time-temperature superposition principle):在力学性能变化过程中改变温度与改变观察时间(频率)具有等效性的原理,一个温度下测定的力学性能-时间(频率)曲线可通过在时间(频率) 坐标上的平移变换为另一温度下的曲线3.12, 3.14.2

手性近晶液晶(chiral smectic) :液晶核上含不对称碳原子的近晶液晶4.10

手性向列液晶(chiral nematic):液晶核上含不对称碳原子的向列液晶4.10

受阻旋转链(hindered rotation chain):一种理想链模型,分子链含长度为l的n个单键,单键之间夹角固定,绕单键的旋转受能量限制2.3

树枝晶(dendritic crystal):结晶物质中的树枝状晶体结构4.4

数均分子量(number-average molecular weight):以分子链摩尔分数为权重的平均分子量1.6, 2.13

数均聚合度(number-average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以分子链摩尔分数为权重的平均聚合度 1.6

双节线(binodal line):溶液混合自由能极小值组成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双节线以外为均相溶液,以内溶液分为两相2.14

双连续相(bi-contonuous phase):混合物中两相均为连续相的交织状态2.15

双扭曲试样(double torsion specimen, DT):一种断裂机理试样,通过端部两爿的相向扭转使试样中的预置裂缝扩展 5.4

双向拉伸流(biaxial elongational flow):一种流动过程,流体在一个平面上延伸,同时从第三个方向上收缩,例如吹膜与发泡过程3.16

双悬臂梁试样(double cantilever beam specimen, DCB):一种断裂机理试样,通过端部两爿间距离加大使试样中的预置裂缝扩展5.4

双折射(birefrigence):材料在平行与垂直于参考方向上折光指数之差4.8

顺式构象(cis-conformation): 单键两端的原子或基团相距最远或相互作用最弱的排列方式2.1

顺式构型(cis-configuration):相似原子或基团处于双键同侧的键接方式 1.3.2

四元组(tetraad) :四个相连的旋光构型1.3.3

松弛时间(relaxation time):(1)现象学理论中指一级过程完成63.2%所需的时间;(2)分子理论中指运动单元移动一个身位所需的时间3.3.2,3.6, 3.7, 3.10, 3.18

速率梯度(velocity gradient):单位间隔液体层间的流动速率差3.5

损耗角正切(loss tangent):应力与应变之间的位相差的正切,即损耗模量与储能模量之比3.9

损耗模量(loss modulus):复模量中的虚部,反映形变过程中的粘性响应部分3.9

损耗柔量(loss compliance):复模量中的虚部,反映形变过程中的粘性响应部分3.9损耗因子(dielectric loss factor):复介电常数中虚部与实部之比3.18

弹性体(elastomer):具有橡胶弹性的物质,常用作橡胶的代名词2.16

碳链高分子(carbon-chain polymer):主链上均为碳原子的高分子链 1.2

特性粘度(intrinsic viscosity):比浓粘度外推至浓度为零处的极限或对数比浓粘度外推至浓度为零处的极限2.9

特征剪切速率(characteristic shear rate):假塑性流体中粘度随剪切速率下降的最低剪切速率,为末端松弛时间的倒数3.13

体积结晶度(volume crystallinity) :结晶聚合物中晶区体积占样品体积的百分比4.5体积松弛(volume relaxation):材料加热或冷却过程中自由体积的吸纳与排出滞后于温度变化的延迟现象3.3

体积松弛时间(volume relaxation time):材料中的自由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向平衡值的移动过程完成63.2%所需的时间3.3

同心转筒粘度仪(concentric cylinders viscometer):一种粘度测定装置,流体处于内、外筒之间,测定时可以是内筒固定、外筒旋转;也可以是外筒固定、内筒旋转3.14.3网链(strand):交联点之间的一段分子链2.16

网链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between crosslinks):交联点之间的分子链的平均分子量2.16.1

网链密度(strand density):单位体积中的网链数2.16.1

微分分布曲线(differiential distribution curve):重量分数密度与分子量的关系曲线1.7尾链(tail):液晶分子末端的柔性结构4.10

温度形变曲线(temperature-deformation curve):样品的应变与温度的关系曲线3.1

稳态溶液(stable solution):稳定的均相溶液2.14

无定形态(amorphous):结构单元无序排列的状态 1.5.1, 4.3

无规共聚物(random copolymer):两种单体无序连接形成的聚合物 1.4.3

无规聚合物(atactic polymer):旋光构型无序分布的聚合物 1.3.3

无规线团(random coil):自由状态下高分子链的形态,常用作高分子链的代名词 2.1, 2.6无规线团模型(coil model):一种聚合物非晶态模型,认为无定形区中分子链处于完全无序状态4.3

无规行走(random walk):假想一个人从原点出发,以固定的步长在三维空间行走的数学模型。行走路线可以穿越已走过的路径 2.5

无剪流(shear-free flow):液体在拉伸力作用下的流动3.16

无穷剪切粘度(infinite-shear-rate viscosity):假塑性流体超高剪切速率下的粘度,与剪速率无关3.13

无扰链(unperturbed chain):只受近程作用而不受远程作用的分子链,是不作任何进一步假设的理想链2.4, 2.6

无热溶剂(athermal solvent):链段-溶剂相互作用等于链段-链段相互作用的溶剂,生成高分子溶液时热效应为零2.7

五元组(pentad) :五个相连的旋光构型1.3.3

稀溶液(dilute solution):浓度低于重叠浓度的高分子溶液2.6

系带链(tie-molecule):晶叠中穿插于晶片间的分子链4.4

细颈(necking):材料受拉伸时局部截面积变小的现象,也指截面积变小的局部区域 5.1, 5.2

下临界互溶温度(low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 UCST):溶剂与溶质在任意比例均形成均相混合物的最高温度2.14

现象学模型(phenomenological model):只观察宏观现象、不考虑分子机理的模型3.5线形链(linear chain):只有主链和侧基,基本没有分支的高分子链1.4.1

线性弹性响应(linear elastic response):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的形变行为3.5

线性粘弹性(linear viscoelasticity):材料在形变过程中同时发生弹性响应和粘性响应的性质,弹性响应中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粘性响应中应力与应变速率呈线性关系,在小应变范围内具有这种性质3.5

线性粘性响应(linear viscous response):应力与应变速率呈线性关系的流动行为3.5

相对粘度(relative viscosity):溶液粘度与纯溶剂粘度之比2.9

相分离(phase separation):溶液由均一的单相转变为两相或多相的过程2.14

相似形变(affine deformation)假定:在橡胶形变过程中,每根网链的微观坐标变化等于网络宏观应变2.17

相图(phase diagram):混合物中各相所存在的温度与组成范围的图示2.14

向列型(nematic):一种液晶相,液晶核近似平行排列4.10

橡胶弹性(rubber elaticity):材料在低应力下发生可逆大形变的性质2.16, 3.1

橡胶平台(rubber plateau):模量-温度曲线上模量基本保持105~6Pa的温度区域3.1, 3.6, 3.7橡胶态(rubbery):线形聚合物在玻璃化温度以上表现出的一种类似橡胶的状态3.1

橡胶状态方程(state equation for rubber):橡胶形变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式2.17, 2.18

星形聚合物(star-branched):多条线形链交汇于一点形成的高分子1.4.1, 2.8

悬挂环(dangling loop):与网络只在一个点相连的环状结构2.17

悬挂链(dangling chain):与网络相连的自由链端2.17

旋错(disclination):不受外场作用的液晶中存在不同指向的区域,这些区域的交界即为旋错4.10

旋光异构(optical isomerism):不对称碳原子上原子或基团的键接方式1.3.3

旋节分解机理(spinodal decomposition, SD):一种溶液相分离机理,以溶液中浓度涨落为起点,逐步发展到双连续相2.15

旋节线(spinodal line):溶液混合自由能拐点组成与温度的关系曲线,旋节线以内为非稳态,旋节线与双节线之间为亚稳态2.14

亚稳态(metastable):会在外场激励下发生相分离的溶液2.14

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样品受拉伸时应力与应变之比,又称拉伸模量3.1, 5.1.1 液晶度(degreeof liquid crystallinity):液晶中有序相占样品的百分比4.11

液晶核(mesogenic core):液晶物质中的刚性结构,可为棒状(calamitic)或盘状(discotic),棒状结构的长径比须大于3/1,盘状结构的长径比须小于1/3 4.10

液晶聚合物(liquid-crystalline polymer):非液晶小分子聚合产生半刚性、具有液晶性质的聚合物4.11

液体爬竿(rod-climbing):高分子液体在转动过程中沿中心搅拌棒爬升的现象,又称Weisenberg效应3.15

异相成核(heterogeneous nucleation):结晶结构单元以外的物质形成晶核的过程4.8

银纹(craze):聚合物中因链伸展形成的狭长空化区域 5.3, 5.4

银纹化(crazing):聚合物体内发生空化结构的过程5.3

应变能(strain energy):由于原子平衡间距的改变而储存的能量3.5

应变能释放速率(strain energy release rate):产生单位面积新表面所消耗的能量5.4

应变软化(strain softening):应力-应变曲线上的屈服点以后的应力下降现象5.1.1

应变速率(strain rate):材料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应变3.5, 5.1.2, 5.2

应变硬化(strain hardening):材料受力时应力随应变增大而迅速上升的过程 3.16, 5.1.1 应力发白(stress whitening):聚合物形变过程中出现的局部颜色变白的现象,因产生大量银纹所致5.3

应力松弛(stress realxation):恒定应变下材料的应力或模量随时间衰减的过程3.5, 3.6, 3.8, 3.10

应力松弛模量(stress relaxation modulus):材料在应力松弛过程中随时间衰减的模量3.5, 3.6

应力松弛曲线(stress relaxation curve):恒定应变下材料中的应力或模量随时间衰减的曲线3.6

缨状胶束模型(fringed micelle model):一种聚合物晶体模型,认为聚合物晶体中链段的类似整齐排列的胶束,一根分子链可以穿越一连串晶区和非晶区 4.3

有序参数(order parameter):用于描述液晶取向度的参数,等同于Herrmann取向因子4.10诱导极化(induced polarization):电场作用下使材料体内出现偶极,电子极化与离子极化均属此类过程3.17

远程作用(secondary interaction):沿主链相距较远的原子或基团以及周围分子作用2.3杂链高分子(heterochain polymer):主链上除了碳原子外,还包含氧、氮、硫、磷等其它原子的高分子链1.2

增比粘度(specific viscosity):溶液粘度相对于溶剂粘度增加的分数2.9

增塑剂(plasticzer):一种液体,与聚合物混合后不容易迁出,对聚合物起到软化和韧化作用2.6

粘弹性(viscoelasticity):材料在形变过程中同时发生弹性响应和粘性响应的性质 3.5 粘弹性固体(viscoelastic solid):一种同时发生弹性响应和粘性响应的材料,在恒定外力下,一定存在一个应变,所产生的应力与外力相平衡3.5~3.7

粘弹性液体(viscoelastic liquid):一种同时发生弹性响应和粘性响应的材料,只要受外力作用,不论外力多小,都会产生应变速率,永远不会出现平衡应变3.5, 3.13, 3.15粘度(viscosity):液体流动的难易程度2.9, 3.5, 3.14, 3.16

粘均分子量(viscosity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由特性粘度测定的平均分子量2.9

粘流区(liquid flow zone):模量-温度曲线上模量从105~6Pa的水平发生陡降的温度区域,在此区域样品已转变为液体3.1

粘流态(viscous liquid):聚合物在高温下的一种粘稠液体状态2.20, 3.1

占有体积(occupied volume):材料中分子或原子实际占据的体积,可以认为是范德华体积3.3

涨落(fluctuation):起伏、变动2.15

折叠链模型(folded-chain model):一种聚合物晶体模型,认为分子链通过规整反复折叠形成晶片,折叠表面为无定形区,其余部分都是完善的晶体4.3

真实链(real chain):既受近程作用又受远程作用的分子链2.6, 2.7

真应变(true strain):材料受拉伸时实时应变的积分值5.2

真应力(true stress):材料受拉伸时外力与实时截面积之比5.2

正则溶液(regular solution):两种(或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假设两个物种体积相等,混合前后体积没有变化2.11

支化指数(branching index):相同分子量支化链与线形链的均方回转半径之比2.8

支链(branch):以化学键连接于高分子主链上的重复单元序列1.2

指向(director):液晶体系中液晶核的局部平均方向4.10

滞后(hysteresis):动态应变作用下,达到平衡应力的时间延迟 3.10

滞后环(hysteresis loop):动态载荷作用下,应力-应变曲线上的闭合环,环的面积反映了损耗的能量3.10

重均分子量(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以分子链重量分数为权重的平均分子量1.6, 2.8, 3.14

重均聚合度(weight-average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以分子链重量分数为权重的平均聚合度 1.6

重量分数密度(density of weight fraction):单位分子量区间的分子链重量分数1.7

重量结晶度(weight crystallinity):结晶聚合物中晶区重量占样品重量的百分比4.5

主晶片(dominant lamellae):聚合物球晶生成过程中生成的晶片4.4

主链(main chain):高分子链中以共价键相连的最长原子序列 1.2

主链液晶(main-chain liquld crystal polymer):液晶核处于主链的聚液晶4.11

主期结晶(primary crystallization):聚合物结晶过程中球晶独立生长阶段4.8

主曲线(master curve):宽广时间(频率)范围的力学性能与时间(频率)的关系曲线,通过不同温度下窄时间(频率)范围的力学性能-时间(频率)曲线的平移叠加构造而成,参见时温等效原理3.12

主银纹(master craze):裂缝扩展前端的银纹5.4

柱晶(trans-crystal):从一个平整表面沿表面法线方向一维生长形成的柱状晶体4.4

锥板粘度仪(cone-and plate viscometer):一种粘度测定装置,流体处于固定平板与锥状转子之间3.14.3

自避行走(self-avoiding walk):假想一个人从原点出发,以固定的步长在三维空间行走的数学模型。行走路线不能穿越已走过的路径2.7

自由连接链(freely jointed chain):一种理想链模型,分子链含长度为l的n个单键,单键之间为任意夹角,完全自由旋转2.3

自由体积(free volume):材料中未被分子或原子实际占据的体积,即空穴体积3.3, 3.4自由体积理论(free volume theory):一种玻璃化转变理论,认为处于所有聚合物处于玻璃化温度时均具有相等的自由体积分数3.3

自由旋转链(freely rotating chain):一种理想链模型,分子链含长度为l的n个单键,单键之间夹角固定,完全自由旋转2.3

管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行使管理职能,调动和配置组织资源,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及过程。 企业流程再造:即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改善,将以职能为核心的传 统企业改造成以流程为核心的新型企业。 知识管理:对组织的集体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的规划,并通过适当的手段和方法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和环节的过程。 企业社会责任:是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或经济所要求的义务。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将精细化的操作、控制、核算、分析、规划、思想和作风贯彻到整个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中的管理模式。 柔化管理:是以“人性化”为标志,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灵敏与弹性,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企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依据信息 共享、虚拟整合、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虚拟实践社团等实现管理和运 营知识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化,从而创造优势的管理模式。 决策:是指组织为使未来行动目标优化或达到某种满意程度,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上佳方案并组织实施的过程,即管理者为实现一定的目标, 在所指定的若干方案中选择的过程。 程序化决策:是对常规的、经常重复发生的问题的决策,也就是对例行问题进行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是对不经常发生的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所做的决策,也就是对例外问题进行的决策。 风险性决策:管理者在决策事件中面临者不可控因素,各种备选方案会出现多种不同结果,到底会出现哪种结果不能确定,但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即概率) 是预先知道的。无论选择哪个方案都存在风险,只能在计算各种方案不同的 自然状态(发难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损益值的情况下,比较各方案损益值后 在进行的决策。 计划:是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工作内容及方式的预案,也就是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而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目标管理: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组织: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按一定规则和程序而设置的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有机群体。 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或生活中,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以共同的利益和需要为基础的而自发形成的群体。 管理幅度:又称管理跨度,是指一名管理者直接管理的下属人员的数量。直接管理的下属多,称为管理幅度大或跨度宽。实际反映管理者直接控制和协调业务活 动的多少。 管理层次:又称组织层次,是组织内部管理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的等级划分。实质反应组织内部纵向分工的关系,各个层次担负不同的管理职能。 事业部制:是一种具有分权性的组织形式,在公司总部下设一层独立经营的“事业部”,实行统一政策,事业部是独立经营的一种组织体制。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完整版)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完整版)郭庆光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l 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l 信息:看作是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获得确知的讯息或关于事物的确定状态、l 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l 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等。l 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以及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间的隔阂等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l 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l 社会关系论:着重分析受众成负日常的社会关系对其媒介信息接收行为的影响(受众成员的种种社会关系,左右着他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从而制约着大众传播的效果。l 社会责任理论:传播媒介在享有充分自由的前提下,在社会为它提供自由保障的环境中,还应主动地积极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换句话说,在没有“他律”的情况下自觉地进行

“自律”,在没有外来约束、外来控制的条件下自觉地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l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l 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l 象征行为: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这种行为一般是通过使用象征符来传达象征意义实现的。l 象征性社会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它是一种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象征性社会互动具有价值性、动机性和行为取向性,对实际社会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l “5W”模式: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1948 年提出。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意义: 1、传播史上第一个关于传播过程的模式,开传播学模式研究的先河。 2、确定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局限性:角色和关系固定化,认为传播过程是传播者有意图的劝服受传者的过程。单向直线传播模式缺乏互动性。l 香农>意见领袖 Step flowhyPothesis)。它使人们认识到大众媒介渠道和人际传播渠道在人们信息获取和决策(态度形成和转变以及具体的行

周三多版管理学必背名词解释考研复习期末复习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是人类社会劳动过程中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 4.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从来就是为了统治阶级、生产资料所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应; 5.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人)、信息角色(发言人、监督者、传播者)、决策角色(企业家、风险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人) 6.管理者的技能: 人际技能:成功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7.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宏观的治国学和微观的治生学。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对策、节俭、法治。 8.泰罗制的三个观点: 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达到最高工作效率; ②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对管理人员和工人在思想上和精神上来一个彻底的变 革。 9.泰罗制的五项制度: 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的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拔、培训和提高; 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⑤将管理和劳动分离,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10.泰罗制的四点评价: ①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并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这是管理理论的创新,为 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②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由于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的分离,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④把人看做纯粹的“经济人”,而忽视了工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工人的感情、态度等社会 因素的影响。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吉登斯提出) 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13、新闻事实(00、01考)——指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 14、新闻真实——新闻完全符合现实中相对应的客观事实,也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所报道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那件对应着的事实完全一致。 15、新闻真实性(98、00、05考)——指新闻具有的最基本的特性,即与现实中对应着的事实相符合的那种本质特性。 16、现象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外部形态上完全相符。 本质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 现实真实——指新闻事实真是再现了现实中新近发生的事实。 历史真实——指新闻事实的真实性为历史所肯定。 17、客观报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偏不倚、公正平衡地报道新闻事实,而不发表任何意见。 18、新闻客观性——指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一种打上了传播者思想烙印的客观事实,但它不

管理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篇一: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管理 目标管理 预测 决策 人员配备 激励 控制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管理的性质不包括() A.二重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D.艺术性 2.人们常说,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这件事() A.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更重要B.现场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c.反馈控制比现场控制更重要D.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3.打电话请供应商来换一台同目前用坏的机器一样的设备,这是设备的简单替换问题,需要的管理技能主要是()

A.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c.技术技能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4.差别计件工资制是()的内容之一。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D.现代管理理论 5.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中心,成员之间总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是() A.园型沟通B.y型沟通 c.全通道型沟通D.轮型沟通 6.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将计划分为() A.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7.()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 A.经营预算B.投资预算 c.财务预算D.成本预算 8.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这体现了目标的() A.差异性B.层次性 c.时间性D.先进性 9.某企业制造并销售单一成品,固定成本总额为60万元,产品售价为每件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该企业的盈亏平衡时的产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大全精编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传播学教程》可能涉及的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1、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活动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 息,是指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2、传播:传播学结合社会学和信息科学视点将传播概念的定义为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 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3、系统: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 体。 4、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之间、组织之间、世 代之间、文化之间等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便的隔阂,及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传播隔阂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5、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 的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等,传播障碍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6、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既是社会科学,也是应用科 学。 7、精神生产:即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宗教、道德、形而上学等的语言的生产中, 精神交往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与之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 8、社区: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和发展 1、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是由人的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 的媒介系统。 2、再现的媒介系统:包括文字、绘画、摄影等。这一系统对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要 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而对信息的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 3、机器媒介系统:包括电话、电视、广播、计算机通信系统等。这些媒介,要求传播者和 接收者都必须使用机器。 4、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1、人类传播: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并由此发生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行为。 2、符号化(编码):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符 号的活动。 3、— 4、符号解读(解码):传播对象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 5、能指:也叫意符,指语言的声音形象。它通常表现为声音或图像,能够引发人们对特定 对象事物的概念联系 6、所指:也叫意指,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 7、符号:是指能够独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的事物。符号具有 的三个特征:一是代表事物的形式,而是被符号指涉的对象,三是对符号意义的解释8、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 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人在与自然和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和把握对象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并从中抽象出意义。 9、情景意义:是由一系列情景符号及其相互组合所形成的意义。 10、传播情境: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 总称,它包括具体的传播活动进行的场景,广义上也包括传播行为的参与人多处的环

传播学 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 模式 59 所谓模式,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双重性质:1.模式与现实事物具有对应关系,但又不是对现实事物的单纯描述,而具有某种程度的抽象化和定 理化性质。 2.模式与一定的理论相适应,又不等于理论本身,而是对理论的一种解释或素描,因此,一种理论 可以有多种模式与之相对应。 模式虽然具有不完全性,但它是人们理解事物、探讨理论的一种有效方法。 抽样 280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选出部分样本,以这部分样本作为对象实施的调查,其结果可用于推论对象总体。抽样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抽样,另一种是随机抽样。随机抽样又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以及多级抽样。由于各种原因,抽样调查在部分与总体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误差。大众传播 111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如现代社会中的电视、报纸、广播等。 传播媒介 59 传播媒介大致有两种含义: 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 第二,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信息 42 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而意义则是信息的精神内容。 《塔罗瓦尔宣言》 247 该宣言是1981年由代表西方国家垄断大媒介利益的国际性院外活动集团——“世界自由出版委员会”在法国的塔罗瓦尔召集的“自由之声”集会上所发表的。该宣言认为,教科文组织决议将会导致各国政府对新闻出版自由的控制,关于新世界流通秩序的“论争本身对报道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基本原则就是有害的”,西方国家在这个问题上付出了过于昂贵的代价,必须坚决予以抵制和反对。 容器人 151 “容器人”是日本学者中野收所提出的观点。他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 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容 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现代社会中忽起忽落、变幻不定的各种流行和大众现象正是“容器人”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具体写照。受众参与理论139 即民主参与理论,该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在美国和欧洲、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介规范理论。该理论是在一般民众要求自主利用媒介的意识不断提高,而现实中又缺乏可以利用的传播资源的矛盾状态下出现的。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自主参与,其核心价值是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性或平等性。 “上限效果”假说232 该假说由艾蒂玛和克莱因与1977年提出,其观点是: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并不是无止境的,达到 某一“上限”后,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速乃至停止下来。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获得知识的速度快,其“上限”到来的也就早;那些经济地位低者虽然知识增加的速度慢,但随着时间推移最终能够在“上限”上赶上前者。这个假说意味着,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的结果并不是带来社会“知沟”的扩大,而是它的缩小。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

A, 题型: 一、 单项或多项选择题 二、 判断题 三、 名词解释 四、 简答题 五、 论述 / 案例分析 B,复习内容 一、选择 1. 中层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 )。 A 、战略管理; B 、现场管理; C 、组织协调; D 、开拓创新; E 、组织实施 2. 之于管理,最形象的描述是( )。 A 、艺术; B 、科学; C 、知识; D 、能力; E 、以上都不是 3. 下面几项,能够被列入技术技能范畴的是( )。 A.生产技能 B.财务技能 C.营销技能 D.协调技能 E.激励技能 4. 下列属于在整个组织的管理活动中,领导者发挥的主要作用的有( )。 A.协调作用 B.指挥作用 C.打击作用 D.激励作用 E.宽容作用 5. 根据“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的缺失将导致员工( )。 A.满意 B.没有满意 C.不满 D.很不满 6. 决策过程中,不能只是着眼于需要,而不考虑可能性,这一观点体现 装 订 线

了决策的()。 A. 可行性的原则 B. 系统性的原则 C.对比择优原则 D. 风险性 D、下属部门工作非管理特征明显; E、以上皆是 7.行为科学最基本的理论核心是()。 A.动机激励理论 B.组织与冲突理论 C.企业管理中的“人性”理论 D.领导方式的理论 8.培训和发展项目是否有效的检验标准是( )。 A、培训是否影响生产工期; B、培训者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 C、被培训者的工作绩效在培训后是否得到了提高; D、被培训者实际工作能力提升; E、被培训者是否乐于参加培训 9.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 A.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 B.个人权力与技术技能 C.人际关系技能与技 术技能D.沟通技能与人际关系技能E.规划能力 10.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了许多组织变革举措。下列属于这些举措的 有()。 A.组织文化多样化 B.组织结构扁平化 C.组织运行柔性化 D.组织协作团队化 E.大企业内部的“小企业化经营” 11.为了强调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和决策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由此而 提出的 论断是____ 。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考试复习专用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考试复习专用 管理:是指住址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原理。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管理的特点:一般性。历史性,多科性,实践性。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较换性,相互依存性。系统的观点:整体观点,开放性与封闭性,封闭则消亡的观点,模糊分界的观点,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信息反馈的观点,分级观点,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等效观点。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管理道德: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组织活动本身极其结果往往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促使人们关注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以及其背后所依据的准则,即管理道德问题。一般环境包括哪些因素:一般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全球化环境。具体环境,往往称为产业环境或者行业环境,是指哪些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要素,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其他具体环境因素。简述外部环境的类型:依据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可以将组织环境划分为四种状况,简单动态,复杂动态,简单稳定,复杂稳定。简述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管理者的个人特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道德问题的强度等。计划工作:是指指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管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索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因素,就越能准确的客观的选择可行方案。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许诺原理:是指任何可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的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定计划就越重要。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有四个方面,1目标性,组织是通过精心安排的合作去实现目标而得以生存和发展的。2主导性,计划工作应在组织工作,人员配备,领导工作以及控制工作之前进行。3普遍性,计划工作是各级管理者的一个基本职能,具有普遍性。4经济性,也就是说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计划工作的意义: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3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4有利于控制。计划工作的程序:1估量机会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方案6选择方案7制定派生计划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5W1H:做什么,讨论为什么要做,确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以及如何做。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目标是使命的具体化,是一个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内奋力争取达到的所希望的未来状况。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索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部各部门管理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指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的考核依据。使命: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各种有组织的活动都应当有一个使命。使命表明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干什么。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无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目标的性质:;1目标可分为突破性目标和控制性目标2目标的纵向性3网络性4多样性5时间性6可考核性。目标的作用;1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2激励作用3凝聚作用4是考核管理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目标的SMART特点;目标要具体明确specific,目标可以测量或度量measurable,目标可以实现achievable,目标之间相互关联relevant,时间限定timebond。目标管理的特点;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2强调“自我控制”3促使下放权力4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目标管理的过程;1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2组织实施3检查和评价4进入下一轮循环。目标管理的局限性;1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传的不够2没有

传播学几个重点名词解释

传播学重点名词 一、拟态环境(李普曼《公众舆论》)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就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论及拟态环境问题。并首次使用“Pseudo-environment”一词。拟态环境有如下特点:一方面,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摹写,不是“真”的客观环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另一方面,拟态环境并非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而是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实际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二是传播媒介经过有选择地加工后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三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人们的“主观现实”是在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经过媒体搭建的“象征性现实”的中介。经过这种中介后形成的“主观现实”,已经不可能是对客观现实“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产生了一定的偏移,成为了一种“拟态”的现实。 二、把关人(库尔特·卢因) “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率先提出的。他在《群体生活的渠道》(1947年)一文中,首先提出“把关”(gate keeping)一词。他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信息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式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发现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最后与受众见面。从此,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人们的不自觉行为成为大众传媒组织的有意操作,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或明或暗的影响新闻实践。经怀特、麦克内利等众多学者的深入挖掘研究,最终成为传播学控制分析领域最具科学性的理论之一。 三、传播效果的魔弹论和皮下注射论 媒介本身被认为是根据媒介和媒介内容的控制者的意志,以强大的力量去形成舆论和信念、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并指导人们的行为(Bauer and Bauer,1960)。核心观点,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饿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心理战的效果研究则进一步促成了这样一种观点:媒介是万能的,可以随心所欲地影响受众,从而产生巨大的传播效果。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几十年内,大众传媒如报刊、电影、广播等迅速发展并普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人们普遍认为大众传播具有惊人的强大效果,传播研究者认为大众媒介具有"魔弹式"的威力。代表这种观点的理论被称为"枪弹论"、"魔弹论"或"皮下注射论"。这种观点产生的理论背景是当时西方盛行的本能心理学和大众社会理论。本能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正如动物的遗传本能反应一样,是受"刺激—反应"机制主导的,施以某种特定的刺激就必然会引起某种特定的反应。大众社会理论是在孔德、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和韦伯等有关工业化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认为,大众社会中的个人,在心理上陷于孤立,对媒介的依赖性很强,因而导致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力很大。 有关这一理论的研究大都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结论,并未经过严密的科学调查与验证。这种理论过分夸大了大众媒介的影响力,同时也忽视了受众对大众传播的自主权的前提。受众是具有高度自觉的主人,他们对信息不仅有所选择,而且还会自行决定取舍。此外,这一理论还忽视了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社会因素。传播效果与当时当地的社会环境、媒介环境、群体心态、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不能把传播效果放到"真空"中去考察。 除此之外,欧洲国家的广告客户、内战时期的独裁国家以及俄国新革命制度对媒介的利用都证实了媒介万能这样一种观点。人们已经倾向于认为媒介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同时期盛行的本能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也从另一个角度支持了媒介万能的说法。实际上,这种效果观是很片面的,是“不分时间和地点,不讲环境条件和对象,将传播效果绝对化和神化的错误观点…”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全部名词解释

传播学专业·考研·110个名词解释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6.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7.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8.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戴维?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论点是: ①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②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③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相互影响和变化。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9.“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①线性模式,②控制论模式,③社会系统模式。 10.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中的5W):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11.申农-韦弗模式: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 12.传统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13.控制论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引入了“反馈”机制。 14.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15.“传播单位”: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看做是“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受者这两种身份。 16.编码和译码(或解码):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译码:表述-理解过程,就是把符号还原成意思。 17.基本群体:也叫初级群众、首属群体,指家庭、邻里、亲密伙伴等。 18.参照群体:个人未必置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19.马莱茨克的传播模式:传播结构的四大要素并没有变,但各个要素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被勾画出来了,社会与传播之间的关系展开了。传者方面,记者编辑都有主动性,反过来又承受着“讯息的压力”,媒介的压力。有三个层面的制约和影响:个人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受者方面,与传者对应,也不能不对大量信息进行“内容选择”,受者同样受到“媒介压力”。“感觉和效果”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讯息作用于受者,受者也反作用于讯息。与传者一样,

管理学原理论述题参考答案

管理学原理论述题参考答案 这是整理的管理学原理论述题参考答案,判断和名词解释可以按照提纲复习。?论述题?1。请谈谈你对企业管理的理解和体会。 答:企业管理就是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合理配置的手段。只要能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就是最好的管理,企业管理是个很概括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能让企业,以正常的模式运行!实现企业利润,?如何运用人才和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发展战略,让公司所有员工团结一致,互助友爱,积极向上,把公司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采纳一切对公司有利益的建议和批评,让公司在短期内成为规模。并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实企业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企业管理者,如何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利,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现代社会,企业管理是一门学科.说穿了,企业管理就是用一种合理的方法,使员工即听从你的,而又对你没有反感,这其中的方法就是艺术.企业管理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它的领域很广泛,包括几个分支。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等。企业管理是先有了理,再有管。理即制度,管即措施.要想管理好企业,应先制定出合理的制度,然后再制定出措施,如员工违反的哪一条制度该怎么办,如何处置;企业管理目的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的同时使的顾客达到最高的满意度,就是通过合理组织协调机制,科学的管理机构和严密的规章制度,对于一个企业的人。财.物进行合理,科学,严密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以及企业所需要达到的目的, 2。企业的目的是什么?谈谈你对企业宗旨的理解。P81-82?答,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利润,并且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企业的宗旨是关于企业存在的目的或对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应做出的贡献的陈述,有时也称为企业使命,企业宗旨不仅陈述了企业未来的任务,而且要阐明为什么要完成这个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行为规范是什么。一个良好的宗旨陈述应包括五方面的内容:1。应该明确企业是什么和希望成为什么;2。在战略上允许企业创造性地发展,而在战术上限制企业进行一些冒险行为;3.使本企业或机构有别于其他同类型的企业或机构;4。应指出作为评价企业现在和未来活动的框架;5.陈述应该准确明白,易于被整个企业或机构所理解。概括起来说,宗旨陈述应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顾客,产品/服务,市场,技术,关注生存、增长和盈利,哲学,自我意识,对公共事业的关注和对企业内部职工的考虑。 3.管理者的工作与角色有哪些?P5,11?答:管理者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如监工、领班、部门负责人、行政官员、副总裁等),他们动用人员和资源来完成组织及其下属部门的工作任务。无论是在领班一级还是在高层经理一级,当我们讨论管理者时,总是集中于探讨共同的管理职责——确保通过许多人的努力,以实现较高的工作绩效。工作绩效的实现正是通过管理——计划、组织、领导以及控制资源的使用,以实现工作目标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如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所说的,当一位管理者是最重要的工作:“没有什么工作会比管理者的工作对我们的社会更为重要的了.正是管理者决定我们的社会机构能否为我们提供有效的服务,或者他们是否浪费我们的才能和资源." 管理者必须准备承担的角色包括3个类型。管理者的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包括与工作单位内部和外部人员的交往。信息方面的角色包括传播、接收和分析信息.决策方面的角色包括利用信息来进行决策、解决问题,或者把握机遇。?4。企业为什么要研究非正式组织?(你怎么看待组织中的小团体,小宗派)P112-113?每一种正式结构的背后都存在一种非正式结构。这是一种“影子"组织,由组织成员之间非正式的但往往是很重要的相互关系组成。 由于组织的复杂本质和对绩效要求的持续变化,非正式组织在完成必要工作方面很有帮助。通过非正式结构自然而然地自发联系,人们得以进入情感支持和产生友谊的人际关系网,以满足重要的社会需要。他们也从与其他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和任务的人的接触中获益。通过人们在工作日和各种非结构环境中的非正式接触,就可以进行有价值的学习和知识共享。?当然,非正式结构也有潜在的弱点。它们可能容易受到谣言的影响,传递不确切的信息,产生对变革的抵制,甚至转移重要目标的工作努力.那些感觉被排除在非正式群体之外的人会滋生不满情绪。?5.简述扁平化组织结构的特征。P120-123?答:现代的企业大都倾向于采用扁平组织结构?1。扁平结构的主要优点.?(1)节省管理费用开支.(2)高层领导可以较容易了解基层情况.(3)有利于促进基层管理人员的成长。(4)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5)纵向沟通联系渠道缩短,可以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和减少信息失真.

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1.管理:(management) 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 地完成工作。 Management involves coordinating and overseeing the work activities of others so that their activities are completed efficiently and effectively. 2.管理学(management)是一门以社会组织和组织领导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 学。(维基百科) Management is a social science whose objective is to study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3.管理职能(management functions)包含计划、组织、领导、控制4种。 It includes Planning, Organizing, Leading and Controlling. 4.计划(Planning) 设定目标,确定战略,并制定计划以整合和协调各项活动。 Defining goals, establishing strategy and developing plans to coordinate activities. 5.组织(Organizing) 决定做什么,怎么做,谁去做。 Determining what needs to be done, how it will be done and who is to do it. 6.领导(Leading) 指导和激励所有的群体和个人,解决冲突。 Motivating, leading and any other actions involved in dealing with

传播学期末考试复习and简答题集合名词解释等

传播学攻略 一般来说,传播研究的重点是符号学传播媒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书上其余的就不用看了, 符号学:两个人物索绪尔巴尔特 1、媒介主要是麦克卢汉的一些理论,如: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地球村 2、人内传播:象征性社会互动(米德主我客我、库利“镜中我”) 3、人际 4、群体: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只知道大众社会理论是什么就行了) 5、组织传播集群行为 6、大众公众群体区别 7、大众传播,主要是效果,如效果研究的几个阶段、主要理论和人物 名词解释: 第三章: 1.符号:任何事物主要它独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那么它的功能就是符号。符号分为信号和象征符。 2.意义: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3.语境:又叫传播情境,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务、条件或因素的总称。 4.象征行为: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5.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米德“主我客我”,库利“镜中我”) 6.文化:人类为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度,使之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使用的、以象征符形式来表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 第七章: 1.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2.电子乌托邦思想:认为网络可以解决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的倾向。 3.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第八章: 1.媒介技术:也称传播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 2.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 3.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4.传播者: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发起人,是借助某种手段或工具、通过发出信息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5.大众传媒、大众传播者: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介机构是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复制和传播的专业组织,其生产规模巨大,受传者广泛。 6.技术:技术即达到实践目标为目的的知识体系,其中包括操作手段和工具。 7.把关人:传媒组织的一道关口,是一个取舍的标尺,使到达受众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