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跨文化交际课程练习

跨文化交际课程练习

跨文化交际课程练习
跨文化交际课程练习

跨文化交际课程练习

Part One. Directions: Select the best answer from the four choices given. There is ONE best answer for each item. 20%

1. When you enter an American home and hear "Let me take your coat", you should know that _____

a. it's extremely hot indoors.

b. your coat must be wet.

c. wearing a coat indoors is uncomfortable.

d. it's an American custom to take off one's coat in this situation.

2. The word "workaholic" is often used to refer to ______

a. Africans

b. Americans

c. Chinese.

d. Koreans.

3. During World War II, British women saw American serviceman stationed in England as immoral and lustful. Simultaneously, American servicemen found English girls to be wanton and without morals. In fact, it is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role of____ that caused social misperception.

a. creating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 moderating sex behavior

c. cultivating mutual affection

d. producing something new

4.When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someone's family relationship with another person, you may ask _______

a. Are you relatives?

b. Are you family members?

c. How are you called?

d. How are you related?

5. When you happen to be among a group of strangers in a party, you may make someone's acquaintance by saying ________

a. May I know your name?

b. May I introduce myself?

c. May I have your business card?

d. May I make friends with you?

6. When two strangers are introduced to each other in the U.S., they usually start what is called _______

a. free talk.

b. small talk.

c. big talk.

d. introductory talk.

7. When you see an American friend having dinner, you can greet him by saying __________

a. Hello. Have a nice dinner.

b. So, you're having dinner.

c. How much do you have for dinner?

d. How do you enjoy it ?

8. When someone compliments you on the watch you are wearing, you should, in the United States, _________

a. say “Oh, this cheap thing? It's not worth much.”

b. give it to him.

c. say “Would you like to have it?”

d. say “Thanks” and smil

e.

9. When an English woman tells you her real age, you can say _______

a. That's what I guess.

b. No , no. You really are much younger than your age.

c. That's impossible.

d. No, really you don't look it.

10. A: What kind of material do you want me to bring?

B: We are in need of many kinds of material.

B' s response would be regarded by Americans as _______

a. something urgent.

b. too greedy.

c. too generous.

d. insufficient information.

11. Never trust a person who can’t look you in the eyes tells us that in conversation, an Englishman or American shows that he is listening attentively by _______

a. staring at the other person’s eyes.

b. nodding all the time

c. looking at the other person’s eyes.

d. saying hmm all the time

12. When a newly-arrived American professor has just conducted his first class with Chinese students, you as an administrator, can greet him by saying ______

a. “You must be tired.”

b. “How do you like your students?”

c. “Are Chinese students the same as American students?”

d. “Are they happy with your teaching?”

13. “Separate checks?” Asked by a waiter or waitr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means _____

a. Shall I provide separate plates for different people?

b. Shall I provide different food for different people?

c. Shall I put the same amount of sugar into separate glasses of coffee?

d. Shall I put this all on one check or will you all pay separately?

14. In sum,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thought patterns of English speakers reflect ___

a. relativism.

b. group-orientation

c. collectivism.

d. ego-centrism

15. The study of facial expressions, body movements, gestures and the like is called _

a. proteomics.

b. chronemics.

c. oculesics.

d. kinesics

16. Nikita Khrushchev, the irrepressible leader of the U. S. S. R in the late fifties and early sixties, offended many Americans by raising his clasped hands in a sort of handshake over his head during his visit to the United States, because this ges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sign of _______

a. negotiation between rivals.

b. friendship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c. victory after a boxer has defeated his opponent.

d. greeting made by a visitor to native peopl

e.

17. When an American friend compliments you on what you h ave, you should not say “do you really like it? Just take it,” because ________

a. he would hate to be considered greedy if he really accepted it.

b. what you have might be so expensive that he dares not take it.

c. it could be just a compliment and he might have made a slip of the tongue.

d. what you have might be offensive to the people from his cultur

e.

18. As Americans value individualism, they maintain _______

a. a complementa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 a symmetrica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 a vertical horizonta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d. a depende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19. Culture is rather than static

a. dynamic.

b. relative.

c. absolute.

d. stagnant.

20. It is generally acknowledged that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was coined by ____

a. Brian Spitzberg.

b. Edward Hall

c. Noam Chomsky.

d. Dell Hymes

Part Two. Directions: Complete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with an appropriate word chosen from those given below. 20%

A.

a. Channel

b. Sender

c. Receiver

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e. Subculture

21. __b___ refers to the person who transmits a message

22. __a___ is the method used to deliver a message.

23. __c___ is any person who notices and gives some meaning to a message

24. __d___ is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al perception and symbol system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

25. __e___ refers to a culture that exists within dominant culture, and is often based on economic or social class, ethnicity, race, or geographic region.

B. a. perception b. Sensation c. Interpretation d. Selection e. Needs

26. __c__refers to attaching meaning to sense data

27. __e__ affect what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attend to

28. Human perception is usually thought of as a three-step process of __d__, organiz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29. __b__ is the neurological process by which people become aware of their

environment.

30. __a___ involves higher-order cognition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ensory

information.

Part three. Directions: In this part, you will read some short statement. Decide whether the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and write T for TRUE and F for FALSE. 40%

31. Today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is not unusual for children to address their parents and even grandparents by their first names. ()t

32. To keep the ball rolling means to continue playing basketball. ()f

33. Mind your please-and thank you are taught to American children. ()t

34. When an American friend spends a lot of time doing you a favor, you should thank him by saying I’m sorry to have wasted so much of your time. ()f

35. It is a compliment to tell an American pregnant woman that she is most likely to have

a baby son. ()f

36. American do not consider excessive modesty as a virtue. ()t

37. Englishmen often start with an explanation for a request before they make clear the request itself. ()f

38. According to Eric Partridge, economy is also a reason for English preference for nouns to verbs. ()t

39. Americans usually prefer to pursue their social life under conditions that minimize incurring social obligations. ()t

40. There is no face-to-face interaction without feedback. ()t

41. In China. Visitors’ “dropping by” is generally preferred to calling friends on the telephone before visiting them. ()f

42. When you communicate with your American friends. Mr. would sound too formal. ()t

43.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you usually first introduce a man to a woman, not the other way round. ()t

44. By tradition. Americans attach greater importance to promptness in social events than the Chinese. ()t

45. The Chinese way of showing concern for people is sometimes misunderstood by Americans as teaching one’s grandmother how to suck eggs. (t )

46. Sometimes an Englishman may offer help merely as a gesture of politeness. In this case, you can say something like oh! Please don’t bother. ()t

47. If you worked as a secretary in an American company , and one day your boss, seeing you work very late, said to you Thanks a lot. That’s a great help, you could reply it’s my

duty. ()f

48.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physical contact is generally avoided in conversation among ordinary friends or acquaintances. ()t

49. When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an American’s marital status, you can ask how come you’re still single ?()f

50. Communication can be appropriate and ineffective. ()t

51. Whenever someone responds to the behavior or the behavior of another person, communication has taken place. ()t

52. Some anthropologists refer to custom, rituals and, in a word, the total life way of a people as popular culture. ()f

53. With a man-centered view, the Chinese emphasize collectivism.()f

54. In the U.S. it is a compliment to tell someone hat he or she has put on some weight.()f

55.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extended family, rather than the nuclear family, is considered the family. ()f

56. North Americans prefer to sit where they are side-by-side to one another. ()f

57. It is a Chinese way of showing hospitality to insist on eople accepting offers of drinks and cigarettes. ()t

58. Americans expect an invitation to a dinner or a request for a date or for any other social event to be offered reasonably far in advance. ()t

59. Stereotyping has its practical uses and limitations, because it helps us better understand what appears to be a mess and at the same time any generalization is very often an overgeneralization. ()t

60. When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an American’s political stand, you can ask are you a republican or a democrat? ()f

Part four: Questions and Answers.In this part, you are required to give a brief explanation to the question. 20%

KEY

I. dbbdb baddd cbddd cacad

II.21-25 bacde 26-30 cedba

III.TFTFF TFTTT FTTTT TFTFT TFFFF FTTTF

跨文化交际概论-课程各章节内容要点整理

第一章跨文化语言交际概述 第一节文化、语言和交际 一、关于文化的概念 (一)文化的内涵和特性 1、关于文化的内涵 概括地讲,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言语和非言语)、所为、所觉的总和。在不同的生态或自然环境下,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交际即文化,文化即交际,如果没有交际,文化是难以形成的。科学的提法是:“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而交际是流动着的文化。” 2、关于文化的特性 (1)文化由人们的内稳和外显的行为组成。 (2)文化是通过符号被人们习得和传授的知识。 (3)文化是群体行为规则的集合。 (4)文化与社会是潜在现实中两种类型或两个层面上的概念。 (5)文化是历史所衍生及选择的传统观念。 (6)文化和交际具有同一性。 (7)文化是动态多变的。 (8)文化具有选择性。 (9)文化是群体或民族中心主义的意识产物。 (10)文化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二)文化定势、群体文化、亚文化 1、文化定势和群体文化 世界上大多数社会中都可能存在着若干群体或社团,这些群体或社团对地域、历史、生活方式、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共享,使其成员形成并发展和强化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与其相关的交际文化。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范畴:一是全民族的文化,即整体的文化形象,二是具体的个性文化,即是按个人的社会情况或个人所属文化群体为基础的文化,有的学者把这种文化称之为群体文化或副文化。 2、亚文化与亚群体 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对文化分类的一种较为传统的做法是把文化分成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亚文化是指存在于某一主流文化之中的一种非主流文化,某一少数群体的文化,这一文化中的行为模式区别于主流文化的行为模式。 二、关于语言的概念 (一)语言是交际工具 1、交际媒介 言语交际是人类社会中必需的另一种交换活动,交换的是信息、思想、情感。语言就是一个符号系统,一个人脑子里贮存了符号和符号的组合规则,他就可以和别人交际,传情达意,沟通信息。 2、符号功能 符号是用某种能感知的形式来代表某种事物或现象的结合体。符号由两个要素构成:一个是形式,必须是人们可感知的途径,如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等;另一个是意义,即这个形式所代表的事物或现象。形式和意义结合,就成了“符号”。人类语言是一种有声语言,用声音形式来表示意义,通过听觉途径来感知和理解话语。 (二)语言是思维工具 “思维”和“思想”不完全相同:思维是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而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教学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考核类别:考试 适用对象:本科 适用专业:英语 总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该课程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西方文化的不同层面有所了解,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 人们往往忽视文化的重要作用, 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未能顾及交际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学者认识到外语教学必须引进文化知识的对比,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 减少和避免误解。 1 / 15

二、课程教学要求 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更有效地与外国人进行交际,为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先修课程 跨文化交际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 是在完成了精读、泛读、综合英语、写作等基本技能训练后开设的,旨在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助于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先期完成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基本课程,如《基础英语》、《英国文学选读》等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该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 2 / 15

了解及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 从而使其能得体地运用语言与操英语的外国人士进行交流。教师的讲授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分析文化差异的根源, 帮助学生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表层上很容易识别,但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却需追根溯源。东西方在历史,思维方式以及哲学等方面的差异则是造成中国学生对西方文化不解的主要原因,也是该课程的难点。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 六、课程教学内容 Unit 1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4学时) 3 / 15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教学论 课程类别: 考核类别: 适用专业: 总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该课程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西方文化 的不同层面有所了解,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 传统的外语教学中,人们往往忽视文化的重要作 用,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未能顾及交际能力 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学者认识到外语教学必须引 进文化知识的对比,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减少和避免误解。 二、课程教学要求 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 性,更有效地与外国人进行交际,为英语专业课 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专业必修课 考试 适用对象: 本科

三、先修课程 跨文化交际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是在完成了精读、泛读、综合英语、写作等基本技能训练后开设的,旨在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助于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先期完成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基本课程,如《基础英语》、《英国文学选读》等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该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

了解及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从而使其能得体地运用语言与操英语的外国人士进行交流。教师的讲授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 中西文化的异同,分析文化差异的根源,帮助学 生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表 层上很容易识别,但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却需追根溯源。东西方在历史,思维方式以及哲学等方面的差异则是造成中国学生对西方文化不解的主要原因,也是该课程的难点。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 六、课程教学内容 Unit 1 Communi cati on Across Cultures ( 4 学时)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ENGL2046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英语专业、俄英双语、法英双语学生 开课学期:英语第6学期、双语第8学期 学分:2 学分 主讲教师: 指定教材:《跨文化交流入门》,浙江大学出版社,许力生主编,2004年。《文化与交际》,暨南大学出版社,胡穗鄂编。 教学目的: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文化交流、旅游业蓬勃发展。江、浙、沪地区外国独资、合资企业数量增多,与国际人员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增多。跨文化交际现象已经成为苏州本地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众多的跨文化交际中,一些人员出现文化误解,或者表现出不自信,降低了交际的效益,直接的后果往往导致经济效益的降低。苏州大学作为本地的人才高地,有责任、有条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文化、教育、经济活动,我们的课程也应适应这社会需要,帮助学生通过知识的获取、情感的开放和技能的培养形成以自我文化又和他国文化保持一定距离的跨文化意识,也就是说一种能以局外者的眼光看待自己文化的能力;局内者的眼光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在交际中对他国文化和本土文化怀有好奇、开放和宽容的态度。从而在国际交往中提高交际的效益,提升个人的自信心。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学期作业和网络平台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法综合进行教学。课堂语言为英语。采用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与学生互动探讨理论。参插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的活动方式,进行情景模拟实验、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另外有录音、录像供学生观摩讨论。学期作业的形式是一篇千字以上的论文,内容是运用学到的某些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概念对现实生活案例、本土文化和外国文化进行阐释、分析、比较和反思。学生必须自己选题、规划。文章材料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教师的工作是建议、修改、监督和评估,创造机会,帮助学生完成学期论文。 该课程有两个网站:一个是在外国语学院服务器上的课程资源网站,网站上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进度表、备课教案,另设有通知板、网上跨文化交际咖啡俱乐部、学习工具等帮助学生完成科目的服务性网站。另一个网站是新浪博客上的学期作业网站。所有学生的学期作业从开题、大纲创建开始,就直接与课程教师、同班同学见面。所以,学生论文的完成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地修改、同学建议、学生本人反馈、修正的过程,直至最后作业完成。 此外,该课程联系了国外大学跨文化交际专业的师生,进行网络实时联合授课,每学期四次,让师生们有真实的跨文化交际体验。 此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提高发挥教师的主动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具有开阔视野的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外语专业人才。 考试方式: 学期论文(70%)(课本内容)+平时成绩(30%)(上课讨论发言、出勤率、网上参与率) 第一课Communication in Global Village 课时:第一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学课程属性:公共必修课 学时:36 学分:2 课程内容: 《跨文化交际学》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介绍并作对比研究, 授课内容主要涉及语言,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话题。该课程有助于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二、课程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学》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说明 该课程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西方文化的不同层面有所了解,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 人们往往忽视文化的重要作用, 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未能顾及交际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学者认识到外语教学必须引进文化知识的对比,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 减少和避免误解。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更有效地与外国人进行交际,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2、教学对象 全校本科学生 3、教学目的 该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及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 从而使其能得体地运用语言与操英语的外国人士进行交流。该课程授课形式以讲解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教师的讲授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分析文化差异的根源, 帮助学生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表层上很容易识别,但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却需追根溯源。东西方在历史,思维方式以及哲学等方面的差异则是造成中国学生对西方文化不解的主要原因,也是该课程的难点。 4、教学要求: 该课程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涉及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关于文化的定义和模式,基础理论,

比如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该课程还讨论语言交际中的具体问题,比如介绍与问候,词语的使用,非言语交际,价值观念,对时间,空间的看法,对教育,工作的态度, 人际间的关系, 家庭观念,以及文化冲突,文化休克等问题。最后能考试合格。 5、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安排(总学时:36) 6、各章节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举例说明中国人与英美人士交际中存在的误解或问题。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要求学生认识到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交际失败的深层原因不只是语言问题,而是价值观念,经济基础,道德观念等因素在起作用。

(完整版)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翻译1-10单元

1 Translation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由于彼此所处地域、意识形态、容貌服饰和行为举止上存在的差异,而长久无法互相理解、无法和睦相处。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得以形成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许多挫折,既是个人的,又是全球性的;人类历史进程总是充满了个人间的直接冲突和民族间的误解——从骂骂咧咧到孤立主义直至到武装冲突,大大小小争端不绝。 很显然,文化间以及亚文化间的交往比以前多了,这迫切要求我们共同努力,去理解有着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并与之和睦相处。通过加深认识和理解,我们能够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同的人们和平共处;这不但有益于我们周遭环境的安定,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因素。 2 Translation 文化有时候被称为我们的心智程序,我们“头脑的软件”。但是,我们可以进一步引申这个用电脑所做的类比,把文化看作是支持运行的操作环境。文化就像电脑使用的DOS或者Unix或者“视窗”(Windows)等操作系统一样,使我们能在各种各样的实际应用中处理信息。用“视窗”这个比喻来描述文化似乎也很有吸引力。文化就是我们心灵的视窗,透过它我们审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社会中不同个体的视窗是不大一样的,但都有着一些重要的共同特征。 文化就好像是鱼畅游于其中的水一般,人们想当然地把文化看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而很少去研究它。文化存在于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之中,文化对于我们了解我们自身之为何物是必不可少的,就正如生命离不开空气一样。文化是特定群体的共有财产,而不单是个体的特征。社会按照文化设定的程序运作,这种程序来自于相似的生活体验以及对这种生活体验之含义的相似阐释。 如果文化是一种心智程序,那么它也是现实的心灵地图。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开始,文化就告诉我们应该看重什么、偏好什么、规避什么和做些什么,文化还告诉我们事物应该是什么样。文化为我们提供超越个体经验可能的理想典范,帮助我们决定应该优先考虑的人或事。文化为我们建立起行为准则,并视遵守这些准则的行为为正当、合法。 3 Translation 43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305026230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第6学期先修课程:英语国家概况,语言学,英美文学 适用专业:商务英语专业 课程简介:跨文化交际是商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跨文化意识,了解文化差异对交际活动的制约和影响,以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其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以适应日益广泛,深入的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 一、课程教学目标 该课程属于商务英语专业必修课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交际类型,分析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解决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困惑,提高学生对跨文化交际及其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逐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能力。 二、课程重点、难点 该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分析文化差异的根源, 帮助学生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难点在于理解东西方在历史,思维方式以及哲学等方面的所体现的差异性。 三、整体课时分配 章节序号章节名称理论学时实验学时 1 绪论 2 2 2 交际与文化 2 2 3 文化的影响 2 2 4 语言与文化 2 2 5 非言语交际 2 2 6 文化对商业语境的影响 2 2 7 文化对教育语境的影响 2 2 8 文化对保健语境的影响 2 2 9 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2 2 四、课程内容安排 (一)绪论 主要内容: 1.跨文化交际的概念、意义。 2.跨文化交际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历史。 教学要求: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概念,了解跨文化交际的意义、历史、学科发展史。 (二)第一章交际与文化 主要内容: 1.交际的概念和特性。 2.文化的定义与特征。 3.文化与交际的关系。 教学要求:掌握文化与交际的概念,了解交际的特性、文化的特征,理解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关系。

《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3201 课程名称:英语跨文化交际 总学时:16学时 试验或上机学时:无 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涉外礼仪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继《涉外礼仪》之后的专业必修课。 2.教学目标及意义: 本课程是与专业基础课同时开设的专业课,旨在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基础理论,结合涉外礼仪实践,分析跨文化交际案例,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并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更多关注相关国家的文化,特别是通过与本族文化的对比,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强调,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提高处理跨文化交际冲突的灵活性,即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运用能力,相关国家文化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的能力和交流能力。通常认为语言运用能力特指外语知识和外语技能,忽视了学习者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的要求,特别是灵活运用已有的本国和目的国的相同之处,相似之处和差异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交际的主要媒介是语言但语言并非唯一的媒介。诸多非语言手段,如手势,面部表情,时间和空间的使用等,都具有重要的交际功能。而任何交际,无论是语言的还是非语言的,都是在特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必然受到该文化中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传统习惯、交往规约等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这些文化内涵也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文化之间,在方方面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实践证明,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这些差异常常成为障碍。要减少此类交际障碍,促成有效交流,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必不可少。 任何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文化之中,思想、语言、行为等都受到该文化的影响与支配。 文化意识即指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跨文化意识首先涉及对文化多元的认识。对文化而言,既有国别文化的不同,一国之内亦有主流文化与种种亚文化之分,同时个体间的差异也不容忽视。因此,不能理所当然地以本文化的规则来评价不同文化背景人的交际行为。 其次,不同文化间既有异(个性),也有同(共性),要辩证的看待文化。另外,应该树立文化平等观。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跨文化交际目的是理解和沟通,促进各民族间的长期友谊和共同发展,在培养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意识的同时,还要认真思考汉语与英语文化在主要方面的异同之处,分析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对应策略。 本课程以语言学习为前提,强调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利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通过对交际与语言,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价值观的学习和讨论,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对文化现象的思考和讨论,反思语言学习过程,增加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通过课堂活动和案例学习,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内容包括:交际与文化,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价值观,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

跨文化交流课程标准

跨文化交流课程标准

————————————————————————————————作者:————————————————————————————————日期: ?

表1. 课程名称跨文化交流课程编码 实施学期总学时34理论学时34 实践学时课程类型纯理论课(√)、(理论+实践)课()、纯实践课( )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习俗,避免文化冲突,克服文化障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和矛盾,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内容概述;美洲主要旅游国家地区;欧洲主要旅游国家地区;不同文化中的称呼礼仪;中东主要旅游国家地区;东南亚主要旅游国家地区;东北亚主要旅游国家地区;西亚主要旅游国家地区;大洋洲主要旅游国家地区;非洲主要旅游国家地区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不同国家的习俗和文化特色;东西方主要的文化差异表现。难点:克服文化障碍,提高跨文化合作能力。 教学组织小班课堂教学 教学手段 和方法 多媒体;传统教学与微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相结合 教学资料教材;微课;网站资源 考核要求过程评价与期末最终考查相结合 表2.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跨文化交流 适用专业:酒店管理 1.课程定位 《跨文化交流》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岗位导向课程。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帮助学生解决

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适应各类交际形式。同时,对世界上其他各国文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交流;预料和避免由于不同的文化期望而产生的误解;进一步讨论有关文化适应和相容的问题,最终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课程设计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融英语语言知识、文化差异及交际能力与一体,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到跨文化交际实践中。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酒店服务岗位,特别是在涉外酒店,很多时候都需同来自各国的客人打交道,势必会与不同国家的客户进行沟通交流。而客户的特点因国家不同而不同,与他们的交流也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因此,研究不同国家的文化,有针对性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显得尤为重要。本课程根据职业导向的要求,相应设计学习项目,选择教材和编排教学内容。根据本课理论性较强的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启发引导、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据此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先从总体上向学生传授跨文化交际的综合理论知识体系,让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视野、思维、知识架构、实际运用能力等;其次,分单元介绍亚、欧、美等国家文化,如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以帮助学生将来有效从事与外国客人跨文化交流的工作。其次,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并阐述语言交际的内容特点及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真正将跨文化交际所具备的思维、素养与能力落到实处。 3.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习俗,避免文化冲突,克服文化障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跨文化交际中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执笔人:董广坤编写日期:2010-7-15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 2. 课程性质/类别:专业选修课/ 课 3. 学时/学分:学时/ 2学分 4.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跨文化交际》属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是专业限选课。它主要介绍跨文化交际学产生的历史、原因、基本概念和理论,并从文化的要素和人的思维方式、感知、世界观、人生观等认识文化,物质文化等方面分析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以及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及其中各因素的关系和对交流的影响。其基本内容是文化和交际、文化与语言的关系、非语言交际和教育、商务和医疗保健等语境下的跨文化交际。 在教学中突出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合理地组织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初步具备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理论联系实际在本课程教学得到深刻体现,授课形式主要是案例分析,同时应尽量采取讲故事、问答、演讲等形式对某些专题进行讲解,以使本课程学习成为饶有趣味的学习活动。总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

行交流的方式、方法、提高他们跨文化的能力和技巧,为学生通过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和有关研究打好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全书共十个单元,可分成两大部分:一到六单元为第一部分,介绍跨文化交际的理论问题:语言与文化、文化认同与跨文化交际、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以及文化模式与思维;七到十单元为第二部分,介绍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方面:东西方的价值观及跨文化交际的社会心理、跨文化障碍、商务、管理和谈判中的跨文化交际和文化适应和跨文化能力。(一)UNIT 1: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n Overview(第一、二周,4学时) 1.主要内容: 1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2 the History of the Stud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2.基本要求 了解跨文化交际活动及其研究的发展历史,掌握交际和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3.自学内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发展史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发展历史 4.课外实践:无 (二)UNIT 2:Language and Culture(第三周,2学时)

跨文化交际课程安排

跨文化交际课程安排 Syllabus Cours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Instructor: Prof. LI Benxian Office: Room G205 , School of English Studies Office Hours: Subject to appointment Course Overview: This course, as rudiment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is about what happens wh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come together to share ideas, feelings, and information. More specifically, it addresses how cu lture influences one’s verbal and nonverbal behavior, explains why miscommunication and non-communication occur in the multicultural context. Thru the course, you are expected to acquire some concepts and learn ABC theory popular in the field. With the foundation and global view of IC, you can further explore issues related to IC such as ICC and globaliz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reconciliation strategies, culture and confrontations between civilizations. Objectives: ◆Enable you to explore the not ion of culture and the ways it is conceptualized. ◆Familiarize the participants with the commonly used research methods and approaches in the discipline.

“跨文化交际”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试点方案

“跨文化交际”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试点方案 (2010年秋季学期使用) 一、课程说明 “跨文化交际”是开放教育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计划统设课中开设在第三学期。成绩合格者可以获得4.5个学分。 本课程通过典型实例分析、模拟交流练习、交际失误分析、英汉双向练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认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提供在处理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微妙问题时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使学生意识到在同外国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中会因文化差异引起种种误解,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质量。 二、考核方案制订依据 考核改革方案的设计以“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大纲”、“考核说明”以及本课程目前所使用的多种媒体教材为依据。这些教材包括:文字教材《跨文化交际》(顾曰国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跨文化交际导学》(杜亚琛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高级英语系列录像–视听指南》(诺尔曼?普里查德、刘黛琳等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年出版)、录象教材《跨文化交际》,(诺尔曼?普里查德主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社1999年出版发行。共4讲,每讲25分钟);以及《跨文化交际》个人助学版光盘和网络版光盘(徐琰设计并主要制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2004年出版)。 三、考核方式改革方案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两个部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二者均采用基于网络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考核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进行,终结性考试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网上考试系统”进行。 形成性考核旨在促进学生平时的自主学习,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对地方电大辅导教师教学过程的指导和管理,重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的指导和检测;同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训练和提高。终结性考试旨在检测课程结束后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处理能力。 本课程总成绩为百分制,形成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60%,终结性考试占课程综合成绩的40%。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均采用百分制,60分及格。学生必须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个部分中分别达到合格要求,才能达到该课程的合格要求。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二、课程编码: 三、学时与学分:34/2 四、考核方式:考查,包括平时与期末,分别占30% 和70% 五、先修课程:综合英语、英语语法、英语泛读、英语口语、英 美国家社会与文化等 六、适用学科专业:英语 七、教学目的: 同英语国家的人们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是学习英语的重要目 的之一。然而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技巧问题,还涉及到文化因素。本课程的主旨是帮助学生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困惑,促进学生对英语国家概况和英美文化有教为深入的了解,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异同有较为敏锐的感知。逐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能力,使学生能够用文化的眼光,认识自己,包容他人。 八、基本教学内容: 本课程选用顾曰国主编的《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为教材。本课程共八个单元。主要学习方法包括: 典型实例分析,模拟交流练习,听公开讲座,交际失误分析,英汉双向翻译练习等。 九、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1. Part One: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Communication 教学内容: 介绍语言、文化和交际之间的关系,跨文化交流模式,交流中的各种意义等。本单元介绍了交际的5个类型 (types of communication):human communication; animal communication;

human-animal communication; human-machine communication;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交际的基本模式:同文化交际(mono-cultural language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language communication);介绍各种交际方式中的“意思”的传达。(types of meanings in communication);utterance meaning; speaker’s meaning; hearer’s meaning;通过练习和实例,介绍在交际情景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相同的语言或非语言信息会传达不同的意义,以及可能由此产生的误解;还介绍了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应注意的一些具体问题,以及如何做到礼貌和自信。 教学要点: 了解决定交际质量的基本要素,认识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把握交际场合的定义、程式和价值观等。 2. Part Two: Culture Shock 内容要点: 介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触时常常感到的种种“文化诧 异”现象。本单元以就餐是中外人士在行为方式方面的不同为例,介绍了英语国家人士在看待中国人表达“友好、好客”时会造成的误解和尴尬;并且从中国学生的角度,介绍了英语国家人士在表达礼貌和友好是与中国人的不同;介绍了在与西方人交往是应注意避免的“隐私”和“禁忌”;对Individualism和Collectivism这两种文化形态进行了理论分析;介绍了在存在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应进行的认识上的调整;介绍了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远近不同的social distance,以及其对语言学习和文化理解的影响。 教学要点: 认识到英汉在好客、谦逊、隐私、礼貌等方面的文化差异,进一步体会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对交际行为的影响,初步学会如何适应一个新的文化环境。 3. Part Three: What’s in a Name 教学内容: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英语本科必修课。英语本科课程是按主题编排的课程,总课程分两个模块:英语语言交际模块和专业倾向模块。《跨文化交际》是属于语言交际模块八个主题中的一个。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教学的侧重点是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帮助学员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通过典型实例分析,模拟交流练习、交际失误分析、英汉双向练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认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对象国文化的了解,掌握在处理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微妙问题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质量。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Communication 语言、文化与交际(建议学时11)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决定交际质量的基本要素,认识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把握交际场合的定义、程式和价值观等。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Activity 1 Basics of Communication 了解交际的基本要素、交际五种的类型。 Activity 2 Models of Communication 了解单一语言文化交际、单边语言跨文化交际、双边语言跨文化交际的模式。 Activity 3 Meanings in Communication 重点了解交际中的各种意思:文字的意思、说话者的意思、听话者的意思等;重点了解常规的含义、概念的含义、联想的含义等。 Activity 4 Communication in Social Situations 了解社交场合的交际定义;了解构成社交场合的基本要素。 Activity 5 Effectiv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了解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交际者。 第一单元是全书的总体介绍,重点掌握语言、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关系;了解一些关于跨文化交际的术语、交际模式、交际的意义等知识,为后面几个单元的学习打好基础。

跨文化交际课程标准-新

跨文化交际课程标准-新

专业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 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代码: 修订时间:2017年11月

《跨文化交际》课程标准

填写A模板;项目化课程填写B模板;整周实训课程填写C模板;其它课程填写D模板】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跨文化交际》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岗位导向课程。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帮助学生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适应各类交际形式;对各国文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交流;预料和避免由于不同的文化期望而产生的误解;解释手势和其他形式的体态语;讨论有关文化适应和相容的问题,最终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先修后续课程 该课程前导课程有商务礼仪、商务英语函电、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综合业务操作等。后续课程有顶岗实习。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融语言知识、文化差异及交际能力与一体,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到跨文化交际实践中。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外贸业务员,主要工作职业是处理进出口业务。在处理进出口业务的过程中,势必会与不同国家的客户进行沟通交流。而客户的特点因国家不同而不同,与他们的谈判也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因此,研究不同国家的文化,有针对性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显得尤为重要。本课程根据职业导向的要求,相应设计学习项目,选择教材和编排教学内容。根据本课理论性较强的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启发引导、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据此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先从总体上向学生传授跨文化交际的综合理论知识体系,让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视野、思维、知识架构、实际运用能力等;其次,一次分析外贸进出口业务中经常打交道的亚、欧、美等国家文化,如英

(完整word版)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案例分析双语答案

Case 2: White Dress Case analysis: The Indian women might think the wedding ceremony is a funeral if they see the western bride in white gown. The case reflects the similes and metaphors in the text. Culture is like an iceberg: we can identify the color of the dress worn by women in different cultures, but we do not know the values underneath. Culture is like the water a fish swims in: people wear dress of different colors for different context but they usually take it for granted and never ask why. 白色的裙子 案例分析:印度女人可能认为婚礼是一个葬礼,如果他们看到西方新娘白色礼服。案例反映了明喻和隐喻的文本。文化就像一座冰山:我们可以识别妇女所穿的衣服的颜色在不同的文化,但是我们不知道下面的值。文化就像水中的鱼游:人们穿着不同颜色的不同的背景,但他们通常是理所当然,从不问为什么。Case 4: Coconut-skating Case analysis: The case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 We can tell from the case that culture is pervasive and it’s learned. People may invent different ways for things even as simple as the issue of floor moping. The Philippine woman must have learned this way of mopping from her own culture. Coconut-skating 案例分析:这一事件反映出文化的特点。我们可以告诉从文化无处不在的情况下学习。人们甚至可以创造不同的东西一样简单的问题地板闷闷不乐。菲律宾女人必须学会了这样的擦自己的文化。 Case 12: Why Don’t You Eat the Pizza? This case can reflect the problems appearing dur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how ignor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can affect communication. In Malaysia, where most people are Muslims, people think the left hand is used only for cleaning the body and thus it is dirty and can not be used to pass food. Knowing nothing abou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the American student puts himself in an embarrassing situation. 你为什么不吃比萨吗? 这种情况下可以反映出跨文化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忽略文化差异如何影响沟通。在马来西亚,大多数人都是穆斯林,人们认为左手是仅用于清洗身体,因此它是脏的,不能用来传递食物。任何了解文化差异,美国学生把自己在一个尴尬的局面。 Case 21: A Danish Woman in New Y ork This case can reflect assuming similarity instead of difference. When communicating with pe ople from another culture, one is likely to regard and treat other people as “his people” and to assume there must be only one way of doing things: that is “his way”. In this case, the Danish woman assumes that her behavior of leaving the baby alone, which is common in Denmark, is also appropriate in New York. Here, she assumes what is suitable in her own culture is also indisputable in another culture. That is why the small conflict happens. 一个丹麦的女人在纽约

跨文化交流课程标准

表1. 课程名称跨文化交流课程编码 实施学期总学时34 理论学时34 实践学时课程类型纯理论课(√)、(理论+实践)课()、纯实践课()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习俗,避免文化冲突,克服文化障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和矛盾,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内容概述;美洲主要旅游国家地区;欧洲主要旅游国家地区;不同文化中的称呼礼仪;中东主要旅游国家地区;东南亚主要旅游国家地区;东北亚主要旅游国家地区;西亚主要旅游国家地区;大洋洲主要旅游国家地区;非洲主要旅游国家地区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不同国家的习俗和文化特色;东西方主要的文化差异表现。难点:克服文化障碍,提高跨文化合作能力。 教学组织小班课堂教学 教学手段 和方法 多媒体;传统教学与微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相结合 教学资料教材;微课;网站资源 考核要求过程评价与期末最终考查相结合 表2.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跨文化交流 适用专业:酒店管理 1.课程定位 《跨文化交流》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岗位导向课程。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帮助学生解决

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适应各类交际形式。同时,对世界上其他各国文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交流;预料和避免由于不同的文化期望而产生的误解;进一步讨论有关文化适应和相容的问题,最终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课程设计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融英语语言知识、文化差异及交际能力与一体,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到跨文化交际实践中。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酒店服务岗位,特别是在涉外酒店,很多时候都需同来自各国的客人打交道,势必会与不同国家的客户进行沟通交流。而客户的特点因国家不同而不同,与他们的交流也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因此,研究不同国家的文化,有针对性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显得尤为重要。本课程根据职业导向的要求,相应设计学习项目,选择教材和编排教学内容。根据本课理论性较强的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启发引导、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据此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先从总体上向学生传授跨文化交际的综合理论知识体系,让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视野、思维、知识架构、实际运用能力等;其次,分单元介绍亚、欧、美等国家文化,如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以帮助学生将来有效从事与外国客人跨文化交流的工作。其次,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并阐述语言交际的内容特点及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真正将跨文化交际所具备的思维、素养与能力落到实处。 3.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习俗,避免文化冲突,克服文化障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跨文化交际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