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博弈论论文

博弈论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博弈论论文作业

班级:测控1302

姓名:钟华炜

学号:U201314514

2015.6.20

我所认识到的博弈

—测控1302 U201314514 钟华炜从开始接触博弈论到现在,我越来越体会到博弈论其实无时不刻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首先,在选修这门课之前,我从来都不知道博弈论是一门学科(但是听说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更不知道博弈论的这些理论。我想大多数选了这门课的同学都会和我一样,首先就会问,什么是博弈论?其实就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生活就犹如一个棋局,我们就是棋盘上星罗棋布的棋子,如何与对方棋子博弈,如何赢得棋局,这就是我们要考虑的,而这就是博弈,可见,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博弈的过程。虽然之前对博弈论的理论没有了解。不过,生活中存在博弈,我想大家应该都或多或少的能够体会到一些。其实可以这样说,当我们面临纷杂的社会生活,面临着诸多的选择时,我们都不可避免的要卷入到一场场“博弈之战”中去,无论你愿不愿意,都无法逃避。所以,无论你留不留意,第一个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博弈。

首先,我突然就想到了这么一个问题:我为什么在选择了博弈论这门课作为我的专业选修课?这不就是一个博弈论问题吗?那么让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当初选课的情形:自动化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2013级本科生大二下专业选修课共有:

1.Java程序设计40学时(含16学时上机)上半学期

2.数据库技术32学时(含8学时上机)上半学期

3.互联网技术及应用32学时下半学期

4.博弈论32学时下半学期

以上4门课,按类别来讲,3门是属于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的,唯有一门博弈论除外。按上课课时来分,Java程序设计40个学时最长,其余均为32学时。然后从上课时间来说,前两门课安排在上半学期,其中结课。后两门课安排在下半学期,期末结课。另外,前两门课包含上机课,后两门课没有上机课。

四门课,不同的情况,如何选择呢?如何使自己的选择最大程度的给自己带来最好的结果?这就是一个大大的博弈问题。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自身考虑,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博弈过程。多种因素互相影响着同学们的选择,很多人往往陷入矛盾中。例如,有的学霸级人物的同学对计算机语言非常感兴趣,无疑,Java程序设计是一个对胃口的选择。但是,在经历过C课设痛苦的煎熬后,对于编程产生的一丝恐惧感会不会影响到他的选择呢?还有,相对于其他课程,Java 程序设计要多出8个学时,这对于惜时如金的学霸们来说会不会是一种时间上的极大损失?从前辈学长学姐口中道听途说而来的关于某某科整体成绩会给的比较高(低)的“经验”估计也会令每学期都要拼加权的拼到头破血流的学霸考虑再三。所以到最后是不是选择Java 程序设计就很难说了。我自身的情况是这样的:首先,我对编程语言并不太感兴趣,所以很自然的我首先放弃了Java程序设计。而后,我原本是想选择数据库技术的。不过,由于我在学期初报名了汽车驾驶培训,因而上半学期的时间预计会比较紧张,如此恐怕很难调和时

间。于是我又将数据库技术排除在外。这下便只剩下两门课候选了,正当我处于矛盾中时,一位同学希望我能和他一起选修互联网技术。而且,据说这门课的老师常给的分数也不会低。那么问题就来了,所谓的“经验之谈”到底只是个别人的臆断还是真的具有普遍性呢?互联网技术这门课是否真如前人所说的情况吗?这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最终,我选择的是博弈论这门课。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班上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这门课,也就是所谓的“跟风”。其实我对博弈论没有丝毫的概念,之前也已经非常倾向于选择互联网技术了,而我最终却选择了跟风选博弈论。我认为,很多时候“跟风”并不是战略上缺乏主见的表现。很多情况下,主体所趋向的选择往往是最优的选择。在仅考虑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跟风”行为往往具有更大的概率取得利益的最大化,虽然也有很多情况下这一理论并不成立。这是基于这一点,我最终选择了博弈论这门选修课。

一个简单的选课,现在想来就是实际中很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博弈问题。

生活中的博弈论问题更是无处不在的。大到理财投资,小到菜市场买菜,我们都需要通过思考来寻找各类问题的最优解。这就是博弈论之于生活中的应用。

举个例子,打电话是我们每个人日常活中在平常不过的事了。我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和家里通一次电话,一般这是由我妈给我打的。由于时间上的原因,我妈一般都只会在中午时分给我打电话。很不凑

巧的是,常常这个时候由于我刚上完课,手机往往是出于静音状态,且由于处在公共场合中很难意识到来电。很多时候,当我刚刚回到寝室时就发现我妈一分钟前刚给我打了一个电话。那么这个时候,如果我选择回拨,万一要是我妈同时再次拨打我的电话,那么我们就都无法打通电话。很显然,这里产生了一个博弈问题,我是否应拨电话过去,取决于我妈是否会拨过来。如果我们其中一方要拨,那么另一方最好是等待;如果一方等待,那么另一方就最好是拨过去。因为如果双方都拨,那么就会出现线路忙;如果双方都等待,那么时间就会在等待中流逝。在通话过程中突然掉线也会产生这种情况而且尤为突出。

再比如说,公路塞车的时候,大家都遵守交规,一个人违规进入自行车道,得便宜,但如果每人都这样,则人人都吃亏。如每个人都守规矩,则一个不守规矩的就会获得好处,每个人都不守规矩,则人人都失利。

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在社会市场经济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还是从手机说起,随着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的不断深入,我们的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也是在不断地调整各自的营销方案以吸引跟多的客户,于是短期小范围内的价格战不断打响。然而终究我们消费者还是发现,这些都只是小打小闹而已,整体来讲各大运营商的价格服务还是大同小异的,并没有出现我们所期待的价格大战。为什么?

在经济学上,所谓纳什均衡,指的是参与人的这样一种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在他方

不改变价格的条件下,既不能提价,否则会进一步丧失市场;也不能降价,因为会出现赔本。于是公司之间可以改变原先的利益格局,通过谈判寻求新的利益评估分摊方案,也就是平衡。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囚徒困境”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基于这个理论,电信巨头们是万不会希望通过持久的价格战来抢占市场的。这一点于己于对方最终都是不利的。所以我们消费者还是不要再寄希望于它们能够“干起来”而让我们坐收渔翁之利了。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事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人们的精彩博弈。东汉三国期间,孙权不但“火烧赤壁”打败曹操,更在此后还长期承担了对抗曹操的主要任务。而刘备虽在赤壁之战中也出了力,但此后几年未与曹操打过大仗(也就是没有尽联盟义务)。倒是趁此机会扫荡地方势力,扩充地盘,直到占据两川,将曹操赶出汉中,不但取代了孙权原来的老二地位,甚至有可能击败曹操,成为新的老大。孙权地位跌落到老三,他的策略也随之改变。于是孙权趁关羽北伐后方空虚之机,与曹操合谋,夺取了荆州,杀死关羽。结果是同盟破裂,刘备兴兵报仇,又被孙权打败。蜀汉从此衰落,东吴也面临了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

从对策论来看,孙权却犯了一个大错误,由于嫉妒,他过早和刘备翻脸,致使两败俱伤。虽然曹操的继任者曹丕没能抓住机会夹攻孙权,一举消灭这两个敌手,但蜀和吴此后已经没有可能打败魏国了。其实我认为,孙权的最优策略应该是让刘备去和曹操恶斗,自己扩张势力,养精蓄锐,随机应变。无论两者胜负,自己都能从中获得渔利。

历史上由于博弈胜利或失败一统江山或是亡国覆朝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有时一个小小的博弈都有可能改变整个历史。

总之,短短半个学期的博弈论学习,学习到的只是皮毛而已。尽管如此,我却学会了以一种博弈的眼观来思考、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好比囚徒困境中的现象,我以前可能能够猜到结果,但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罢了。不过现在不同了,相似的问题我现在能够用博弈论的知识去认识它的本质了。这就是我所认识到的博弈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