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学例题教学要做好“五讲”-2019年文档

数学例题教学要做好“五讲”-2019年文档

数学例题教学要做好“五讲”

数学例题是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等的承载体,具有示范引领、揭示方法、介绍新知、巩固新知、思维训练和文化育人等功能. [1]其教学的实质就是充分发挥例题的功能,让学生领悟它所承载的信息,并通过例题的解决积累活动经验. 而要充分发挥数学例题的功能,应做到“三好”:选好、讲好、用好. 其中,“选好”是关键、“讲好”是根本、“用好”是归宿. [2]显然,三者之间“选好”是“讲好”的前提,“讲好”是“用好”的核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根本. 由此知道在选好例题的基础上,“讲好”是多么重要. 下面用一道高中数学课本上的例题来谈谈怎样讲好例题,仅供参考.

例题(人教版选修2-1第41页例2)如图1,在圆x2+y2=4上任取一点P,过点P作轴x的垂线段PD,D为垂足. 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D的中点M的轨迹是什么?为什么?

背景:本例安排在课本上的“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节,前一例是用椭圆的定义和待定系数法求解椭圆的标准方程. 本例

继续探讨求椭圆的标准方程和椭圆与圆之间的关系.

一、讲“到”目标

每一个数学例题在选取或设计时都应有与其功能相匹配的

目标游离于既定教学目标之外的例题教学是不可取的. 因此,教师讲好例题要紧扣目标. 有些例题的目标是显性的,但有些例题

的目标是隐性的,并不清楚或明显,需要教师给予解读,将隐性目标显性化,最好就是对目标给予说明,这样学生就会有针对性和重点地参与例题的教学. 对例题目标给予说明往往在展示例

题之时,并且很简短. 教师的语言类似于如下:接下来,为了……,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例题,通过这些例题,同学们要理解(掌握)……由此看出,教师对例题的目标的“讲到”,并非多讲,只需点到、提到即可.

【案例片段1】

师:同学们,通过例1我们知道了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关键是要求a,b,c三者之二,一般采用待定系数法来求.但是,有

些情形我们并不知道所求的曲线方程就是椭圆的方程,就不能用这种方法.此时,我们就要先求出曲线方程,如果能化为椭圆的

标准方程,那么我们可以再来断定这个曲线就是椭圆,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样的情形.

(展示新例题,开展本例教学)

点评:在总结上例的基础上,教师讲到了学习下例的目标,自然过渡到了下例的学习.学生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有方向感,

会自觉地关注求曲线的方程的方法和进一步认识椭圆的标准方程.

二、讲“清”题意

顺利解决例题的第一步是理清题意,即通常所说的审题. 通常的时机就是在给出例题之后的最短时间内,教师要面对全体,

引导学生思考并讲清题意. 这里的“讲”就包括教师的“讲”

和学生的“讲”,而所谓“清”,即清楚、清晰而不含混. 讲清的要点包含:(1)题目的条件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其数学含

义如何;(2)题目的结论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其数学含义如何;(3)题目的条件与结论有哪些数学联系,是一种什么样的

结构. [3]

【案例片段2】

教师引导学生讲清例题题意:

师:同学们首先看看这道例题的内容. 都来说说已知条件有几个?哪几个?所求结论是什么?

生:例中已知条件有4个,分别是:圆的方程x2+y2=4;点P在圆上,且为动点;线段PD垂直于x轴;M是线段PD的中点.

(在学生讲已知条件的过程中,教师辅以几何画板作图,呈现图形的构成过程)

生:所求的是“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D的中点M的

轨迹是什么?为什么?”

师:如果求出了点M的轨迹方程,那么能不能得到结论?

生:能.

师:“点M的轨迹是什么”和“为什么”,这两个问题的本质是一个,即按照严格的方法,求出点M的轨迹方程,根据方程判断轨迹. 根据图形,同学们能不能猜猜点M的轨迹是什么呢?

生:是椭圆. (教师通过几何画板动画演示,发现点的轨迹

就是椭圆)

师:点M的轨迹就是椭圆. 但是为什么是椭圆呢?我们必须要严格地推证它是椭圆. 因此,需要求出该曲线的方程,并判断它是否是椭圆的标准方程,对吧?那么,所求的曲线的方程跟已知条件有什么联系呢?

生:点M的运动由点P引起的,点M的坐标由点P和点D决定,点P的坐标关系满足圆的方程.

师:对,这三点非常重要,要求点M的轨迹还得从这三个条件出发.

点评: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三个要点(“已知条件”、“所求结论”、“条件与结论的联系”)初步分析清楚了题意,为具体求解过程奠定了基础. 其间,学生也猜想出了点M的轨迹是椭圆. 为了便于学生把握题目的实质,揭示相关题目的解题规律,有时通过改变呈现方式来讲“清”题意[4],这一点很重要. 教师借助几何画板工具将点P,M,D动起来,很容易验证了学生的猜想,为学生认识椭圆与圆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感性基础.

三、讲“出”方法

在例题的教学中,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关键,然而找方法的过程非常艺术化. 教师首先要听学生的讲,然后才是讲给学生听. 在教师与学生的“听”、“讲”交替过程中,方法得以呈现.一般来讲,教师对方法的“讲”主要是对学生的“启”和“导”,即采用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语言,讲出学生的后续之音、

弦外之音和合理之言,而学生的“讲”包括讲出思考中的困惑,

讲出错误处的原因,讲出精彩点的道理.这里讲“出”方法就是

要将方法呈现、凸现,讲到位.

【案例片段3】

师:我们怎么来求点M的轨迹方程呢?

生1:用前边学的“求曲线的方程”的步骤.

师:主要有哪些步骤呢?

生1:“建”(建立坐标系)、“设”(设定点坐标)、“限”(限制条件列式)、“代”(代入式子)、“化”(化简方程). 师:本题中又如何应用呢?

生1:坐标系已有了,不用建,点M的坐标可以假设为(x,y),现在主要看后三步.

生2:用点M坐标满足的条件是“M是线段PD的中点”,用

它列出式子.

师:对,用我们刚才分析的已知条件.列出什么式子呢?

生2:用中点公式,好像没有直接的……不好表达.

师:有式子,但是还要进行处理,可以把点P的坐标假设出

来吗?

……

点评:此处已能看出,本题求解的方法已非常明确,学生很

容易想起求曲线“建”、“设”、“限”、“代”、“化”的步骤,说明学生在解题的方法上有基本认识,关键就是如何应用了.

四、讲“通”思路

学生对例题的理解除了方法外,更为细致的是疏通解决问题的思路. 而这一点正是学生实现知识生长、能力提升的关键点. 当学生的解题思路出现各种问题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握关键点来讲解,使之畅通. 一般来讲,学生思路匮乏时教师要“引”,学生思路混杂时教师要“理”,学生思路受阻时教师要“疏”,学生思路短缺时教师要“续”,学生思路狭窄时教师要“拓”,当学生思路绕弯时教师要“改”.

在案例片段3中,生2的思路略微受阻,教师可以继续引导生2,可以请其他学生来解决,也可以由教师自己来讲.

【案例片段4】

师:假设点P的坐标为(x0,y0),现在点M的坐标满足的关系式能写出来了吗?

生:能.

(学生写出:x=x0,y=).

师:但是现在点P的坐标包含有x0,y0两个未知变量. 求的方程中能有这两个变量吗?

生:不能,要消去.

师:怎么消?

生:点P在圆上,代入方程x2+y2=4.

师:很好,这样就能求出点M的轨迹方程了. 我再请一个同学来把整个题的思路讲一下.

生:首先,按照步骤,把点M和P的坐标假设出来,然后利用中点公式写出点M和P的关系式,接着把利用点P的坐标满足圆的方程建立方程,最后化简.

师:说得很好,现在,按照刚才的思路,我们一起来写出求解过程.

……

点评:本例的思路因有“求曲线的方程”的步骤这个“路标”指引而较为畅通,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讲出“路标”,把各个路标所指的内容串联起来.

五、讲“明”收获

例题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过程就是反思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或学生一定要讲明收获. 这个收获包括与目标对应的预期收获,也包含生成性的意外收获. 这些收获中可能有知识、方法、技巧、经验、情感等中的某些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有时可能并没有获得什么明显的东西,仅仅是一种体验,但它也是教学中的一种经验或情感类营养成分;有时例题中发现的新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为后续的学习播下一粒“种子”,这也是很有价值的收获.

【案例片段5】

师:刚才,我们求出了点M的轨迹方程,点M的轨迹是一个椭圆. 求曲线的方程的步骤还管用吧!大家要注意当所求动点的坐标不能直接建立关系式时,要尝试找中间变量搭桥,比如这里

点P的坐标x0,y0就是中间变量(参数),然后利用中间变量满足的条件再代入另一个关系式达到消参的目的,从而得到所求的轨迹方程.这是解析几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例2,大家发现椭圆与圆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请你们尝试把点M为线段PD的中点改成分点或其他比例的分点,点M的轨迹又是如何呢?(如图2,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动画演示,得出结论. 略)

点评:教师通过本例强化了求曲线方程的步骤,加深了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认识. 在达到本例的基本目标后再以此例为切入

点实施变式探究,探索出椭圆与圆的关系,这也是本例的一个重要收获.

讲好数学例题的关键在于恰当地调控好“讲什么?”“谁

来讲?”“何时讲?”“怎么讲?”几个问题. 如果我们把握

好了例题讲的内容、讲的主体、讲的时机和讲的技巧,将教师单方面的“讲”变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对话性的“讲”,那么这种“讲”的普通“招式”同样也是“绝招”,照样能充分发挥例题的功效,有效推进教学. 因此,在例题教学中没必要去刻意追求各种教育理念“冲击”下多种高效教学方式的“变”用,而是应该多一份心思留意于某些教学方式的“活”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