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六《理想》导学案

六《理想》导学案

六《理想》导学案
六《理想》导学案

水阳镇杨泗初级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执笔:刘金云审核:

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三个方面表现的。

②从整体上探究诗歌的脉络

第l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2、3两节“理想的历史意义”;

4、5、6、7节“理想的人格意义”;

8、9、10、11节“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12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4.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老师同学交流。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预习1、2、3”成果

二、整体感知

1.默读: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2.集体朗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上述问题)

3.课堂发言,展示讨论结果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三、研讨与赏析

1.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2.课堂讨论(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想。。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一、二句与第一节相似:理想使人明确方向,三、四句与“黎明”相比较: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①“牺牲”指“黄金梦”被敲碎、“自私心”被洗濯。②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为之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个人利益。③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④例子:为理想而勤奋学习,做功课的时间就不能看电视,可以说牺牲了看电视的愉快等。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四、课外作业

1.抄写并识记字词。 2.背诵这首诗歌。

3.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4.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展示作业

二、研讨与赏析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1.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不幸”就是指“被误解的寂寥”和“酸辛”。这一节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2.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3.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4.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三、语言运用

1.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2.修辞训练(参见课后“研讨与练习”2)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四、拓展延伸:

1、给下列词语注音

蜕()洗濯()玷污()船舶()脊梁()

扒窃()诅咒()庸人(迸发()碌碌终生()

2、根据原文填空。

(1)理想使你微笑地;理想使你倔强地。

(2)给罪人新生,理想是;唤浪子回头,理想是。

(3)理想开花,;理想抽芽,。

3、语言运用

仿照第一诗节的句式,以“爱心是什么”写几句话。

爱心是,;爱心是,;

爱心是,;爱心是,。

25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25《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教师:班级:学生:时间: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课前自学 一、注音或写字 畔绮闻笛fǜ折jí干gē风piāoxù hànqīng 宫quaqióng楼chánjuān fēngluán 二、填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本诗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人,"酬",这里是________的意思。本诗中用典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赤壁》本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人。.本诗中用典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零丁洋》 1.本诗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又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___。 2.(1)诗中最负盛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2)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 1.这首词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朝_____家。 2.(1)"此事古难全"中"此"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山坡羊潼关怀古》1.这首散曲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代_____家。 (1)这首散曲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抒写作者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 __。 五、诗句的理解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 理想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 理想学案鲁教版五四制[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倔强、寂寥、诅咒、碌碌终生、可望不可即、绝处逢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3、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炼、优美,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4、理解诗歌的主旨,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学习重点] 1、反复朗读,品味诗歌凝练、优美的语言。 2、通过关键句,探究全诗脉络,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 [学习难点 ] 理解诗中的意象,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熄.灭()脊.梁()寂寥.( ) 扒.窃 ( ) 玷.污( ) 诅.咒 ( ) 洗濯. ( ) 缀.连 ( ) 功勋. ( ) 船舶. ( ) 荣誉. ( ) 倔.强 ( ) 2、解释下列词语。 倔强: 诅咒: 寂寥: 海天相吻: 浪子回头: 碌碌终生: 绝处逢生: 可望不可即: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找出下面诗句的停顿或重音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 B. 理想∕使不幸者 ...绝处逢生。 C.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 D.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 4、试模仿第一节诗,以“爱心”或“理解”为内容写一段话。 5、写出你积累的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 6、熟读全诗,明白各节大意,然后把相近的归并在一起,按总分总完成结构图解。 一、总() 1() 二、分 2() 3() 三、总() 二、课内探究 1.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理想是“石”,是“火”,是“灯”,是“路”,是“罗盘”,是“船舶”?这几句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

部编8年级上册语文25 《诗词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8年级上册语文25 《诗词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东坡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东坡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 参考答案: 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二、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参考答案: 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 三、细读《赤壁》《渔家傲》,想一想:这两首诗词分别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查阅相关资料,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 参考答案: 《赤壁》:作者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渔家傲》:作者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 四、《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2.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知识梳理 1、走进作者 三、鉴赏:《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 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 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四、鉴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2.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两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前面重在咏雪,后八句主要是写送别。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完成了过渡。 3.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当时的天气寒冷? 从正面和侧面来写当时天气寒冷的。正面:“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侧面:“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折”“即”换掉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折”字写出了北风之猛,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表明雪下得大,下得早。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猛雪早。 5.你认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古? 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又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6.“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几句描写有何作用? 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所展示的画面,并谈谈这句细节描写的作用。 傍晚时分,辕门外,大雪纷纷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尽管风刮得挺猛,红旗却一动也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3.3《理想气体》学案(教科版选修3-3)

8.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本节内容,初步理解“理想气体”的概念,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简单应用。 二、预习内容 (一)、理想气体 1、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可以设想一种气体,在任何,我们把这样的气体叫做理想气体。 2、理想气体是不存在的,它是实际气体在一定程度的近似,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3、理想气体分子间,除碰撞外无其它作用力,从能量上看,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完全由决定。 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1、内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从一个状态变到另一个状态时,尽管P、V、T都可能改变,但是压强跟体积的乘积与热力学温度的比值保持不变。 2、方程:,。 3、推导:(两种方法) 4、推论 (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状态变化过程中三个状态参量保持某一个参量不变时,就可以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别得到 (2)根据气体的密度ρ=m/V,可以得到气体的密度公式 5、适用条件 6、注意方程中各物理量的单位,温度必须用,公式两边中P和V单位必须,但不一定是国际单位。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准确理解理想气体这个物理模型。 2、会推导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并能够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相应的题目和解释相关的现象。 学习重难点: 1.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2.对“理想气体”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二、学习过程 1.关于“理想气体”概念 (1)玻意耳定律和查理定律是如何得出的?即它们是物理理论推导出来的还是由实验总结归纳得出来的? (2)这两个定律是在什么条件下通过实验得到的? 出示表格(1): P (×1.013×105Pa) pV值(×1.013×105PaL) H2N2O2空气 1 1.000 1.000 1.000 1.000 100 1.0690 0.9941 0.9265 0.9730 200 1.1380 1.0483 0.9140 1.0100 500 1.3565 1.3900 1.1560 1.3400 1000 1.7200 2.0685 1.7355 1.9920 通过表格了解实验定律的条件,引出理想气 体。 2.推导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第一种:从(p1,V1,T1)先等温并使其体积变为V2,压强随之变为p c,此中间状态为(p c,V2,T1)再等容并使其温度变为T2,则其压强一定变为p2,则末状态(p2,V2,T2)。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优秀导学案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掌握文本内容。 2.品味文本语言,感受语言魅力。 3.结合具体内容,体会文本情感。 【教学过程】 十五从军征 一.新课导入 (播放古代从军出征视频) 二.相关介绍 “乐府” 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 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中国古代各朝兵役制度 战国时期,已经建立常备兵制度。秦统一后,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汉承秦制,适龄男子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三国时期出现了“世兵制”,父子世代为兵。北朝出现了“府兵制”。宋朝的主要兵制“募兵制”。元朝在取得全国政权前,实行部落兵制。明朝实行“卫所制”。清朝实行“旗兵制”,类似部落制。 三.整体感知 1.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内容。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半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衣服上。 四.细读感悟 1.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为什么?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残酷的兵役制度。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岁。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 2. 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教师版)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3、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学习重难点】: 1、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学习情境提起美国,我们会神往那无与伦比的自由女神像:蓝天白云下,和平鸽在自由地飞翔;碧波绿水前,花团锦簇中,人们在自由地放飞梦想。可是,四十多年前,这一切仅仅是汤姆大伯的小屋,他们复制着先辈佝偻的背影,他们延续着先辈痛苦的呻吟,他们生活在有如他们肤色一样的黑暗里,没有光,没有希望……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黑人,或者说是一个黑人斗士,你会保持沉默等待消亡吗马丁-路德金没有保持沉默,而是选择了一种独特的斗争方式,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方式呢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他的《我有一个梦想》。 二、知识链接 1、1963年8月28日,金率领25万黑人在华盛顿特区林肯纪念堂前召开集会,要求政府给予黑人自由平等权利。金在集会上即兴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演说。随后在全美引起强烈反响,各地纷纷爆发了黑人民权运动。他主张以德报怨,以爱报恨。美国第一夫人劳拉称金“毕生致力于和平和改革事业”。她说:“我们难以想象没有金的美国历史,他代表真理,他遵照上帝的旨意让美国变得更公平。” 2、作者及文学常识 (1)马丁路德·金是____美____国着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于196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63年他在__华盛顿______领导了25万人参加的示威游行集会,发表了着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抨击_种族歧视_______政策。 (2)演讲词在内容和语言上有哪些特点本篇演讲词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一)在内容上:A.有针对性,短小精悍B.有启发性,立场鲜明:C.有感染力,感情强烈: (二)语言上,A.句式运用,简洁明快:多用整散结合的短句,具有整饰美、音乐美,加强感情的表达。B.多用人称及呼告语,使演说充满感情,富于感召力。C.多种修辞的灵活运用,使文章形象生动,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三、课前预习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祈祷 ..(liào kào)枷.锁(jiā)萎.缩(wěi suō)缔.造者(dì)..(qídǎo)镣铐 履.行(lǚ)戳.子(chuō)侈.谈(chǐ)拯.救(zhěng)磐.石(pán)心急如焚.(fén) 崭.新(zhǎn)蜕.变(tuì)赎.罪(shú)匿.迹(nì)蜿蜒 ..(wān yán) 2、解释下列词语。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感到十分震惊。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也做息息相通。 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如同高山大河般雄伟豪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5《诗词曲五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诗词曲五首》 徜徉于诗的海洋,感悟诗的意境 学习目标: 1.背诵默写五首诗歌。 2.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重难点: 1. 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流程: 一、基础知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字﹏﹏﹏﹏,﹏﹏﹏﹏ 诗人。 2.《赤壁》作者﹏﹏﹏﹏,字﹏﹏﹏﹏,﹏﹏﹏﹏朝诗人,他与李商隐被称为“﹏﹏﹏﹏”。 3.《过零丁洋》作者﹏﹏﹏﹏,号﹏﹏﹏﹏,﹏﹏﹏﹏朝)文学家。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赤壁》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含义? 2.“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过零丁洋》 1.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2.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 3.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 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什么含义? 3、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 1.“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 2.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这首曲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什么含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 1、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联系全诗任选下面一句,加以赏析。 其一: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其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2、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本课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都表达了怎样的内涵呢?(任选一首说一说) 五、达标测试

小学英语理想课堂学案

小学英语理想课堂学案 ——Book6 Unit3 Lesson3 Step1:Revision(温故互查) 1、Read quickly.(运用单词卡,看谁读的又对又快。) wrong,feel,fever,cough,headache,bad,cold,medicine,lesson,on time,much,better,rest,soon,lesson,keep away 2、Talk about the pictures in pairs.(用1,2课所学句子,同位谈论下面的图画。)

Step2: Lead-in(设问导读) 1、Read the text silently and match.(默读课文并连线。) A. play computer games B. do sports

C. eat too much junk food(缺乏营养的劣等食 物) D. eat fruit and vegetables 2、Read the first and second paragraph carefully,underline the answers. What would we do? What shouldn’t we do? 3、Read the third and fourth paragraph carefully ,underline the answers. What should we eat? What shouldn’t we eat? Step3: Self-check(自学检测) Pair work . A: What should we do/eat?

2016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诗词五首》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25 诗词五首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这五首诗词和曲。 2.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重点) 3.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难点) 【学法指导】 多媒体综合教学法、诵读法、点拨法、问答法的综合运用。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新课导入: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知识卡片 1.文体简介 (1)歌:即歌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后的乐府诗多题名为“歌”或“行”,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区别不大,后代便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2)词:又称长短句、曲子词、诗余等。是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词。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调或词牌。词调又一般把第一段称为上阕或上片,第二段称为下阕或下片。 知识板块二自读感悟 2.自读五首诗词,结合背景领会诗词表达的感情。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合作探究生成新知 知识板块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释题。 为:被;歌:古诗体例,指铺叙,记述;意思是“茅屋被秋风所破坏”。 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2.走进作者。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过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3.了解背景。 公年759年,关内大饥,杜甫弃官西行至成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公元761年春。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这年春天,诗人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成都西郊七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地,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江畔独步寻花》中“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水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去,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就是茅屋建成后诗人在江边独自散步和雨中凭栏远眺时喜悦心情的反映。不料到了当年深秋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 4.吟读诗歌,读出韵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用“/”划出节奏。本诗以七言为主,可采用“二/二/三”式停顿;下加“△”标出韵脚。要求节奏读得分明,韵脚读得响亮,读出延长音。 示例: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25课《诗词曲五首》导学练测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闻笛赋(fù)烂柯人(kē)折戟(jǐ)销(xiāo) 干戈(gē)絮(xù)寥落(liáo)惶恐(huáng) 宫阙(qua)绮(qǐ)婵娟(chán)踌躇(chóu chú) (2)多音字辨析 (3)形似字区别 (4)解词 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 折戟沉沙铁未销(销蚀) 自将磨洗认前朝(拿起) 辛苦遭逢起一经(遭遇) 干戈寥落四周星(文中代指战争) 零丁洋里叹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代指史册。) 把酒问青天(端起) 高处不胜寒(经受不住) 何似在人间(哪里比得上) 千里共婵娟(指月亮) 伤心秦汉经行处(经过) 【重点句子分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名句,总说人生终有一死,一定要把一片火红的忠心永留史册,表明了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对人世间最美好的祝愿。 【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有《刘宾客集》。 杜牧(802~852),字牧之,京兆万年(现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诗人。后人称之为“小杜”。著有《樊川集》。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体道人,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宋末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全集》传世。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散曲作家。 (2)背景知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

浙江省杭州市三墩中学七年级语文《理想》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 2、能力目标:分析诗歌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 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情感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一、预习导学: 1.请在课文中把下面的词语标注出来,注意字形和字音。 蜕缀连脊梁骨船舶倔强鬓发洗濯寂寥玷污诅咒 浪子回头碌碌终生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即 2.作家了解:流沙河,1931年11月11日生,原名余勋坦,四川成都人。1948年上高中时期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写作愈勤.。五十年代初任编辑开始写诗。195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农村夜曲》。1957年1月参与创办诗刊《星星》,并发表散文诗《草木篇》,由此为诗界、文学界瞩目。七十年代末回归文坛,仍然以诗作为主,记叙自己以往的生活遭遇和心理体验,后结集为《流沙河诗集》(1982)、《故园别》(1983)、《游踪》(1983)等。流沙河曾在中国诗坛上笔走龙蛇,饮誉海内外。10年前,先生突然“见异思迁”,弃诗而作文,鼓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拨弄出举世瞩目的一个大旋涡。他因才识扬名,因清脱为人仰重,因谦虚而备受爱戴,这便是人们心目中的著名诗人流沙河。 3.有感情地读课文。 二、检测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连鬓()发洗濯()寂寥()玷污()扒()窃诅()咒蜕()作 庸()人倔()强 2、解释下列词语: 可望不可即: 绝处逢生: 海天相吻: 碌碌终生: 三、随堂研读与练习: 1、理想在文中化作了哪些具体的形象?你认为理想是什么? 2、哪些词语体现了作者多理想的执著追求? 3、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精彩纷呈,含义深刻。试模仿一段也写几句。 4、写出跟理想有关的一句名言或警句。 5、读了《理想》,你有什么感悟? 四、拓展检测: 当我走向宏伟的目标 [法国]维克多·雨果 当我走向宏伟的目标, 威胁我的事物冲我狞笑。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赤壁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赤壁 主备人辅备人授课人使用时间 分课时 2 总课时姓名小组组号 课题:赤壁课型:阅读欣赏课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正确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3、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折戟、销、将、不与”等词语的意思,并理解诗意。 4、探究主旨,体会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学习过程: 【目标一】:掌握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杜牧,字,号,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京兆万年人,是著名诗人。著有。诗歌体裁以著称于世,诗歌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牧和合称“小李杜”。他的七绝有以下特点:画面鲜明,辞采清丽,思情悠远,风格俊爽。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以济世之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有《樊川文集》。 【目标二】:正确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1、给加点的字注音,每个词语读两遍。 折戟 ..()销.()二乔.() 2、本诗是七言绝句,请用“/”在课本上画出节奏, 韵脚是:、、。押韵。 3、有节奏的朗诵这首诗(在下面原句划出节奏),并试着背诵。 【目标三】:1.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折戟、销、将、不与”等词语的意思,并会译这首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戟:。销:。将:。前朝:三国时期。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意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春风,指火烧赤壁的事。不与:。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春深:春色浓,这里指美女成群。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意思 【目标三】:2.理解诗歌内容,探究主旨。 (一)独立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 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从内容看这是一首;所咏的历史事件是()。 2.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3.诗中抒发历史感慨,以两位美女的命运变化来反映历史的句子是: ()。。 4.诗歌的前两句和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 (二)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1.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 2.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3. 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答:

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教学设计 主讲人:景彤彤 教师寄语:常怀感恩心,永驻幸福泉! 快乐成长每一天,幸福生活一辈子!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和现实,并联系个人经历、感悟,理解诗歌内涵。 3、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二、教学重难点 1、积累生字词,了解文学常识,学会领会诗歌的语言表现力。(重点) 2、结合历史和现实,并联系个人经历、感悟,理解诗歌内涵。(难点) 三、课前准备 ①查阅资料,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完成导学案“前置学习”部分,熟读课文,搜寻自己喜欢的诗句,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带着上你们的自信与理想,跟我出发,让我们一起走进流沙河笔下的“理想”之境吧。 (生齐读课题,师板书:理想流沙河) 插曲:结合导学案,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为了将课文读熟,读出语气,读出韵律,读出感情,首先要扫除朗读的障碍——生字词) 1、字词积累 蜕作熄灭缀连倔强鬓发洗濯 寂寥诅咒玷污扒窃扒皮饥寒 绝处逢生浪子回头碌碌终生可望不可即 (让我们走进作者,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创作的诗却气势磅礴,读来让人心潮澎湃。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2、文学常识 《理想》一诗,选自《流沙河诗集》,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当代诗人、散文家,四川金堂县人,四川作协副主席。代表作《农村夜曲》、《故园别》、《游踪》等。作者经历坎坷,拥有为理想而执著的独特个性,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待人生。 (二)朗读课文,体会感悟 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把握语调、音律、节奏。 3、区分句中词语轻重缓急。 4、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恰当的语气。 第1节:明朗坚定的语气 第2-7节:悲壮沉思的语气 第8-11节:劝告警醒的语气 第12节:欢快奋发的语气 朗读形式: 1、分组朗读: 第1节由第一大组读; 第2-7节由第二大组读; 第8-11节由第三大组读; 第12节由第四大组读。 2、男女赛读: 要求:女生读前半部分,男生接后半部分。 内容: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3、个人展示: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有感情地诵读,读出韵律,读出语气。并简要阐述喜欢的理由。 友情提示:可以用句式:“我喜欢——是因为——,”从修辞和句式的运用,文学意象所含着的丰厚的意蕴来阐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五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一、知识链接 关于作者及作品: 《饮酒》选自《陶渊明集》,陶作《饮酒》共二十首,皆为“闲居寡欢“醉后所作,其意不在酒,而是借酒抒怀。 《次北固山下》,“次”是“旅途中暂时停宿”的意思,这首诗即写王湾往游吴中(今苏州)的路上,停宿北固山下的所见所感。 《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字伯玉,唐代著名诗人。 二、学习目标 1、掌握诗歌中字词的意义。 2、品味鉴赏诗歌。 3、体会作者在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新知预习 1、了解作者作品。 2、给加点字注音:怆.然()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结庐在人境 ..见南山..()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悠然 ()山气 ..还()欲辨.已忘言()..日夕佳()飞鸟相与 客路 ..一帆悬()乡书 ..何处达()念天地之..青山外()风正 悠悠 ..()次.北固山下() 独怆然 ..而涕.下()() 4、反复朗读,争取当堂课内能够背诵。 四、探究演练 仔细体会这三首诗歌所创设的意境,并小组讨论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怎样理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句话?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能否将句中“见”改为“望”字?为什么?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真意”是什么意思? 4、“问君何能尔?”“尔”具体是指什么? 5、《饮酒》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次北固山下》中的对偶句有哪些?请找出。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请同学们翻译《登幽州台歌》全诗,并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提升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指的是什么? 2、“结庐在人境,而与车马喧”直接道出了作者对的热爱,对 的厌倦。 六、知识整理与反思 七、成果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1陶渊明,诗人,字元亮,号,代表作是《桃花源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理想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理想》学案 学习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能力目标①提高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②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德育目标①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在诗中阐述的关于人生理想的哲理。 ②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学习重点1、诗歌朗读训练。 2、学习比喻修辞。 3、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4、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在诗中阐述的关于人生理想的哲理。 学习难点1、诗歌朗读训练。 2、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3、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在诗中阐述的关于人生理想的哲理。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学时两课时。 情景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王家新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课前预习1.给给加点的字注音。 蜕.变tuì倔.强jué洗濯.zhuó玷.污diàn 扒.窃pá 诅.咒zǔ寂寥.liáo 夸耀.yào 缀.zhuì连 可望不可即.jí碌碌 ..lù lù终生 2.解释词语。 (1)饥寒:(2)离 乱: (3)缀连: (4)倔强: (5)洗濯: (6)玷污: (7)怨恨: (8)诅咒: (9)浓阴: (10)浪子回头: (11)碌碌终身: (12)绝处逢生: 3.选用“饥寒、离乱、缀连、倔强、洗濯、玷污、怨恨、诅咒、浓阴、浪子回头、 碌碌终身、绝处逢生”中的六个词语写一段话,要求:字体工整,表达清楚。 走近作者 作品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县人,生于1931年。早年酷爱文学的少年。新 中国成立时他17岁,正在四川大学农化系读书。他痛恨自己的地主家庭,决计脱离 它而独立生活,毅然辍学前往山区当了小学教员。1952年转入四川省文联搞专业创 作。 1957年1月,流沙河、白航等四位年青诗人在成都创办《星星》诗刊。“反 右”开始,《星星》被指控为“反党刊物”, 1979年底,身穿破棉袄的流沙河又回到 《星星》编辑部。他一边在复刊后的《星星》作编辑工作,一边勤奋地写作。22年 的灾难,不仅没有使他消沉,反而使他的诗更充满激情,更深沉感人。 课前 复习 1.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又留 蚊于素帐 ..中,徐.喷以烟()()鞭.数十,驱之别院()

25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含答案板书)2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学习过程 第一部分课前自学 一、注音或写字 畔( ) 烂柯.人( ) 闻笛fǜ( ) 折jǐ( ) 干gē( ) 寥.落()风piāoxù( ) hàn qīng ()宫què()qióng楼() 绮户()Chán juān ()fēng luán ( ) chou chu(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本诗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人,“酬”,这里是 ________的意思。 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本诗中用典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两句本意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哲理诗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 4.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赤壁》 1.本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人。 2.本诗中用典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诗,品评诗句、感受哲理美: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尾两句,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零丁洋》 1.本诗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又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诗中最负盛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诗,品评诗句、感受哲理美: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尾两句,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

1《理想》学案

《理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读准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色彩。 2、联系生活体验和语境,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导学重点】朗读诗歌,读准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色彩。【导学难点】联系生活体验和语境,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5分钟) 1、独立自学(课余时间预习) (1)初读课文,将积累的生字词写在下面。 (2)根据词义写出词语 ①弄脏,比喻辱没。 ②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③洗。 ④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⑤在毫无出路的情况下,又遇到生路。 ⑥比喻做了坏事的人改过自新。(3)认识作者: (4)积累“理想”的名言警句,至少两句。 (5)仿写句子。例: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 理想是。 2、合作探究(15分钟) (1)分析诗歌的结构。本文结构是总—分—总式,根据提示理顺一下这首诗的思路。 理想的历史意义() 理想的人格意义() 理想的人生意义() (2)理解文章语言。看看它们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A、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进取的心。 理 想 的 意 义 鼓 励 人 们 树 立 远 大 理 想 , 并 为 之 奋 斗 。

B、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 C、“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是在说天气吗? D、“理想开花”两句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什么意思? 二、展示交流(20分钟) 3、分组展示 (1)默写展示“独立自学”部分。 (2)抽签展示“合作探究”部分。 4、质疑解析三、检测反馈(10分钟) 5、拓展延伸 (1)写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至少两句。 (2)仿写句子。例: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 理想是。 6、对标巩固 找出你喜欢的一节或几节诗背诵,并写出喜欢的理由。 格式:在这一首诗中,我最喜欢的是--------------------------------,因为---------------------------------。 7、强化整理: 整理导学案或笔记 强化记忆知识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30《诗词五首》导学案 (新版

《诗词五首》 《行路难》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一带)生于中亚碎叶城,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背景探秘】 他是天宝初供奉翰林,因受权贵谗害,仅一年便离开了长安。此诗即为志不得申,辞官放浪江湖而作。主要通过咏世路之艰难,抒“天生我材必有用”之情怀。 【资料链接】 这首诗,是李白在离开长安时所作的在首〈行路难〉中的第一首。 【古文译注】 金樽斟满清酒,一杯要十千钱,玉盘里摆满珍美的菜肴价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心中一片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过黄河,冰封住了河面;想要登上太行,雪铺满了山颠。 闲来垂钓碧溪(5)上,忽复乘舟梦日边(6)。 闲时我像姜太公在碧溪上垂钓,忽又梦见像伊尹乘船经过日月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今后要去哪?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挂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 【板书设计】 (1)(2):宴席华美 欲扬先抑苦闷 (3)(4):苦闷迷惘 (5)(6):道路难行用比喻 (7)(8):满怀希望用典彷徨 (9)(10) :现实缈茫反复、设问 (11)(12) (13)(14):乐观向上用典,抒情乐观 【主题思想】 全诗表现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同时又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自信。

【品味赏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语出自〈宋书宗悫传〉,宗 悫的叔父问他的志向是什么,宗悫说:“愿意乘长风破万里浪。”后人用“长风破浪“比喻 施展政治抱负。“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是挂满风帆横渡沧海。这两句表现诗人对前程充满 信心。 【文章特色】 此诗以丰富雄奇的想象、高度夸张的手法、纵横驰骋的气势、激情澎湃的语言,特别是豪迈 乐观的感情基调,充分显示出浪漫主义的特色。 《凉州词》 【作者简介】 王翰:唐代边塞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背景探秘】 王翰是唐睿宗李旦景云元年(710)进士,曾官驾部员外郎。王翰性喜任侠纵酒,恃才不羁, 后亦因此获罪,贬死岭南。他的诗在当时极负盛名,不少人以能和他结邻为荣。杜华的母亲 崔氏说:“吾闻孟母三迁,吾今欲上居,使汝与王翰为邻,足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 十韵》也说:“王翰愿卜邻。” 【资料链接】 凉州词,唐代乐府曲名,是歌唱凉州一带边塞生活的歌词。 【古诗译注】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频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回来? 【板书设计】 (1)酒席场面宏大 场景 (2)催人宴饮急促 (3)酣醉之时不奇 抒情 (4)没有几人能回 【主题思想】 这首诗充分的显示出战争的残酷,以及所带给征人的痛苦。 【品味赏析】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两句历来颇多分歧,有的认为是极为悲痛之词, 有的认为是略带悲凉之意,但从盛唐时期将士们的豪情及全诗的风格来看,似不宜有忧伤情 绪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