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钢的琴》影视浅析

《钢的琴》影视浅析

《钢的琴》影视浅析
《钢的琴》影视浅析

小人物的另类人生

——浅析《钢的琴》

(云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艺术,李海霞,12012110106)

[摘要]21 世纪影视行业已经步入不断追求更高视听感视受的“听时代”,各种加强视听的元素还在不断的改进和增强。商业大片在追求更高视听感受的同时,有一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怎样给观众讲好一个故事,已经成为电影人迫在眉睫的问题。作为小成本电影的突破之作,《钢的琴》获得艺术和票房的双丰收,使我们在震惊他的成功的同时,不得不对他的成功的范式以及坚持使用的小人物叙事手法、技巧进行系统的、有层次的、有深度的分析,从中探寻更多的商业和文本价值。

[关键词]小人物;叙事;荒诞

《钢的琴》是导演张猛小成本电影再次成功的典范,影片中他巧妙的运用后现代主义杂糅、拼贴和戏仿的叙事方式,把在社会转型中的各种社会底层人物,通过某些核心动机,将他们杂糅、交叉在一起,给世人展示了一场纯粹的、彻底的小人物的悲喜奇遇,影片整体意寓深刻,壮而不悲。

1.戏剧化:再现了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

“小人物”,探其本意,一指小型的人物塑像;二指地位不高,没有名望的普通人。也就是说,区别于大人物和普通人;在普通人中比较突出,但远远达不到大人物的水平,却能充分利用手中权限给普通人创造麻烦的人。[1]而本文中所提到或者说将要研究的“小人物”形象是专指电影中通过导演和演员的自身努力塑造出来的、地位不高的、区别于大多数普通人和大人物。他们是能对影视作品的主题表达和影视作品的叙事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典型人物形象。

小人物的生存之痛是最让人无言以对和无可奈何的,他们往往因为无力把握现状和改变命运而显得孤独无助,渺小可怜。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提出:每个历史阶段和历史事变中的主要人物,既是历史剧的“剧作者”,又是历史剧的“剧中人”。作为“剧作者”,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和能力去从事历史活动,影响历史发展进程;而作为“剧中人”,他又只能随着历史剧情的发展和安排去扮演某种特定的角色,直到这幕历史剧的结束为止。《钢的琴》很好的再现了作为“剧中人”的陈桂林等一系列小人物被卷入时代洪流中的挣扎及生存之痛,以及无力把握现状和改变命运的

无可奈何。陈桂林他们曾是骄傲的产业工人,是这个社会的主人,领导阶级,曾经是推动中国经济腾飞的支柱,是历史的“剧作者”;但是,一场改革却将正值壮年的他们抛向了社会的边缘,他们失业了;他们空有技术和无穷的创造力,却突然失去了用武之地,记载他们光辉岁月的厂房,也被废弃,闲置,他们顿时变成了随社会逐流的“剧中人”,在现实境遇地辗转变迁中感受到面对残酷生活的无奈、困惑、迷茫。正如陈所言:本来是要像桂林山水一样甲天下的,却成了一个夹生的人。

哲学家们用西西弗斯推石上山的神话在古老的寓言中诠释着生存的永恒困境,西西弗斯被天神罚以推石上山的苦役,石头推上山顶又滚落下来,循环往复,永无休止。在《钢的琴》中,陈桂林作为社会地层的小人物有他自己想要反抗现实的努力,可每当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形势却立即发生逆转,他一次次陷入了被捉弄、被追赶的尴尬和危险境地,荒谬的现实使他永远只是“剧中人”,总也走不出生活的困局。影片开始陈桂林原本有一个渐入小康,美满幸福家庭,但是一次国有企业的改革之中,使陈桂林以及小镇上许许多多的人都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生活来源。陈桂林为了养家糊口,组织了几个工友组成一支小乐队,整天在街上吹拉弹唱,勉强度日。可屋漏偏逢连夜雨,陈桂林的妻子又要与他离婚,转嫁给一个卖工厂大哥、猪肉假药的富商人,并要把女儿小元带走。为了挽留住喜爱弹钢琴的女儿,买琴买不起、偷琴又被逮捕的陈桂林在万般无奈之下找了退休工程师、退役小偷,市井混混,贩子等一群落魄兄弟就算经过一番努力造出钢琴,但是女儿还是离开了,他失去了最后的希望,陈桂林感到更加痛心。

2. 无厘头:黑色幽默式的叙事风格

这个故事相当的简单,没有复杂的人物,没有曲折的情节;有的,只是人们略带苦涩的东北式幽默,以及自始至终贯彻的有些无厘头的配乐。“任何东西在时间面前显得苍脆无力,惟有将生存的东西从时间的束缚下解脱出来,放置于空间,脱离了时间性和任意性,生命才可以把握,存在也才可以维持永恒。”[2]首先影片将歌舞剧的无厘头式叙事风格植入影片,来表现小人物在生活高压下精神的解放和狂欢。其次人与畜生共处的景象,更是对人畜共存的社会空间荒诞性的巨大讽刺。同时影片中对两种荒诞生活方

式的呈现:一,妻子小菊靠有钱人过上了不劳而获的寄生虫生活;二,卖假药的通过对良心的出卖换来自己人生的财富。再者,在造钢琴的过程中,退休的工程师重拾旧业,一边指导大家造钢琴,一边计划改造两根大烟囱为“长征一号火箭”或是“长颈鹿”的艺术作品,以保护它不被炸毁(尽管最后未能实施);退役小偷一开始加入只是为了钱,但在制造钢琴的过程中找到了一种家的感觉,渐渐改变了他的人生观;工厂的季大哥本身有种黑社会似的“江湖气概”,但看着他造琴时的认真和坚决,感到他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领导者。特别是最后警察来逮捕他时,他对警察说道:“我把我的活干完,就跟你们走。”这些情节的塑造无疑都增加了电影的喜剧性和荒诞性。

可以看到,在影片的最后,当小元弹钢琴时,王桂林的脸上没有作为父亲的欣慰,没有“阳光总在风雨后”的兴奋——他只是面无表情地看着。因为对于他来说,就算妻子走了,女儿走了,琴造出来了,他的生活还要继续。尽管他的乐观态度以及幽默性格让全片充满了笑点以致被冠以“喜剧”的名号,但这“喜”中,还是带着生活的苦涩的。

3.非崇高:消解旧有的审美方式

崇高是一种艺术具有的质的规定性美学范畴。作为一种大众艺术,电影的紧跟时代脉搏,突出思想的深度和人物塑造的理想化,以求电影的有着较高的艺术性和持久的生命力。这个故事并没有非常复杂的剧情,更没有激烈的冲突元素;演绎的既不是励志题材,也不是星际争霸、宇宙战争那样令人热血沸腾的事件——它讲述的,只是在一群下岗工人中发生的一件小事。影片中塑造的各类人物形象都是来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从其作品中我们四处能见小人物聚集区。电影的主人公是失业工人陈桂林、退休工程师、退役小偷,市井混混,工厂大哥、猪肉贩子等一群落魄兄弟,他们生存光辉的理由已经不存在,不在具有崇高的命运感,卑微的生命过程中,只有自己重新选择生命的意义。他们被生活逼迫得没有了宏大的目标甚至没有了生存的尊严。最后仅退缩为一架钢琴,然而还是难以实现。对于这些下岗工人们来说,励志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他们也不指望东山再起,干出另一番大事业;也没有什么事

能让他们热血沸腾起来。他们想的,只是在街上混生活,混日子,了此余生而已。影片结束了,生活还在继续,我们不仅被故事中的人与事深深感动,更对导演做电影的真诚肃然起敬。在这个讲述底层小人物生活的影片中,导演没有向观众传达出一丝悲悯、同情之情,我也根本找不到导演个人情感抒发的影子,只有真实、简单的记录,全片蕴含着一种对底层人民的尊敬,而没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同情。

从叙事美学的角度来看看,《钢的琴》这种“荒诞化”处理和改编颠覆了传统的“戏剧冲突”观念,将以前戏剧、文学中的戏剧冲突矛盾从“阶级冲突”、“性格冲突”、“价值冲突”、“道德冲突”等形而上学层面,拉回(也许是下降)到“影像冲突”和“游戏冲突”的荒唐普通层面。影片将以往被当作主题加以渲染的爱情、友情部分的情节刻意淡化,只是更加注重真实地反映了为了国家而做出牺牲的工人们的生活,不掺半点虚假,在嬉笑怒骂中反映了下岗工人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因此才能与观众产生共鸣,感人才能至深,这也是它的成功所在。4.典型性:小人物身上体现出大智慧

电影中的小人物从其一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他们独特的外表和个性就已经在观众眼中和脑海同时留下一种影像的印记。就因为小人物形象的言行举止等都在观众的可见范围内,在紧接的叙事中,观众会根据这个第一印象来理解和消化导演要表达的主题和观点。区别于大多数普通人和大人物,小人物形象是演员通过自身的努力塑造,才最终成型的、可见的、有着鲜明的外表和个性色彩的人物形象。

海德格尔把人比作“林中鸟”,比喻人生的迷失与命运的不可遇见性。人徘徊在此,被动、无助、被命运操纵。人既然不可以选择自己的命运,但是仍然可以选择面对命运的态度。一个男人可能经历各种各样生活的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风度,在精神上永远是个胜利者。《钢的琴》中陈桂林唯一的女儿喜欢弹钢琴,但却因为家里没钱买不起,他不是搅尽脑汁蹭学校的琴弹,就是在老爸画得木头琴键上练习哑巴钢琴。借钱买琴未果后无奈去偷琴,偷琴不成进了局子。然而,他在面对一系列尴尬的处境时,我们看不到他对生活应有的抱

怨,绝望,反而是一种从容淡定和机巧的变通,乐观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影片里陈桂林那辆不紧不慢、永远向前、哪都能去的小摩托,成了他抗击无情命运的强大生动力,也是整部影片最生动、最有力的象征。

存在主义者加缪说,西西弗斯的

命运是人类生活的隐喻,即——人生

的终极意义就是毫无意义。[3]然而,在《钢的琴》里,陈桂林的生活处处伴随着音乐,而且是欢快激情的音乐,甚至为了增加欢乐气氛,在钢琴的开工仪式上还放了三挂鞭炮。导演用情绪相反的音乐、游戏式狂欢的音调颠覆了事件本身的情绪,解构了现实中离婚、失业带来的巨大痛苦,使原本应该单调压抑的生活有了另一种戏剧化味道。当葬礼变成杂耍,那两个象征产能和效益的烟囱在爆破中灰飞烟灭,我们可以从中读到什么?是陈桂林他们对日常生活事物清晰认识后的嘲笑,是他们对荒诞世界的鄙视。

导演张猛用完全非现实的手段讲述了一个现实题材的故事,这便是他的成功之处。与以往传统悲剧不同是“带泪的微笑”,戏看生活,壮而不悲。在面对那架“充满了激情的工程”——钢的琴,谁能说这不是他们面对无意义生活时而作出地有意义的解释呢。

[参考文献]

[1]普希金.普希金小说集[M].驿站长,冯春译.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

[2]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4。

[3]宋易.西西弗斯的石头[J]星火期刊,2005(15)。

电影和文学作品

收集的资料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书名;作者生平;所处环境与成文风格及他们的相互作用;作品梗概;中心思想;社会意义;风格流派及艺术成就;人物关系图;主人公人物形象分析;段落赏析;名词妙句摘抄;与此有关的电影电视剧话剧的影视信息及对比评价 第一部分:中国文学 呐喊 野草 雨天的书 新月诗选 家 雷雨 骆驼祥子 边城 呼兰河传 围城 传奇 十四行诗 穆旦诗全集 茶馆 朦胧诗选 天下第一楼 .红高粱家族 海子诗全编 在细雨中呼喊 白鹿原 平凡的世界 穆斯林的葬礼 尘埃落定 芙蓉镇 长恨歌 蛙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秦腔 第二部分:外国文学 莫泊桑中篇小说选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茨威格中篇小说选 堂吉诃德 哈姆雷特 歌德谈话录 普希金抒情诗选 巴黎圣母院 九三年 匹克威克外传

复活 樱桃园 我们 城堡 推销员之死 老人与海 等待戈多 金蔷薇 第二十二条军规 雪国 包法利夫人 红与黑 猎人笔记 第三部分:中国话剧 一只马蜂 获虎之夜 名优之死 关汉卿 雷雨 日出 北京人 原野 家 上海屋檐下 芳草天涯 屈原 蔡文姬 茶馆 战斗里成长 第四部分:中国戏曲-古典小说窦娥冤 救风尘 西厢记 裴少俊墙头马上 汉宫秋 陈州粜米 秋胡戏妻 沙门岛张生煮海 赵氏孤儿 倩女离魂 醒世恒言 镜花缘

说岳全传 梁山泊李逵负荆 临江驿潇湘雨夜 荆钗记 刘知远白兔记 拜月亭 琵琶记 好逑传 封神榜 初刻拍案惊奇 第五部分:外国戏剧 匹克梅梁 鳏夫的房产 玩偶之家 群鬼 朱丽小姐 温德米尔德夫人的扇子 三姊妹 万尼亚舅舅 天边外 榆树下的欲望 鸟 孪生兄弟 第十二夜 威尼斯商人 阿伽门农 俄狄浦斯王 美狄亚 哈姆雷特 奥赛罗 李尔王 麦克白 1.看一遍 2.在网上搜寻相关资料,如时光网,豆瓣的评论或介绍,加深了解 3.再看一遍 4.找高潮或特色段落拉片,仔细看 5.下载相应的导演的资料研究风格 6.完整地看第3遍,看哪些地方体现了导演的一贯的风格 7.搜寻导演其他片子进行对比 8.搜寻同类型或同题材的进行对比 9.下载该电影影评,不少于10篇 10.把所有资料汇总打印交给老师审阅等待下一步包装

钢的琴观后感范文

钢的琴观后感范文 那是我们已经存在却无法深刻体验的时代 很遗憾,不能像东北人一样在这部电影的带领下完成童年的穿越,耸立的高大烟囱、破败的工厂,无尽蔓延的铁路,这些对从小在江南长大的孩子来说,确实没有引起我多大的共鸣。很庆幸,电影中描述的那个时代,我已经活生生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了,喝水的搪瓷杯、小小的理发店、老式自行车,这些东西我的记忆力全部有,尤其是听到陈桂林女儿玩着超级玛丽时那段音乐,对于80后、90初生的孩子真的再熟悉不过。 有人说,好的电影有三种,一种是向观众生动地展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从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一种是向观众描绘一个他们非常熟悉的世界,从而让他们获得共鸣;第三种则是带领观众探寻他们以为自己已经很熟悉的世界,却在里面发现了自己不曾发现或者一直忽视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往往就存在于观众的内心世界里。而《钢的琴》属于第三种。 在我的记忆里,有那么段时间,爸爸妈妈在饭桌上会讨论工作的问题,哪家的谁谁谁又下岗了,现在想来,那大致就是电影里描述的时代背景吧。经济体制的改革让时代的步伐在大跨步向前,需要人们去奋力追赶,有些人追上了,比如小菊嫁给了卖假药的,小元跟了妈

妈走;有些人或许追不上,比如其他人。大家在改革大潮中分化成三教九流,画地为区的包工头、下岗后不愿低就以致待业的木工、有盗窃前科的锁匠、小作坊的屠宰师傅,还有打麻将都要偷牌的街头混混。虽然都怀一身绝技,但挣扎在现实里,是一样的奔波于生计。友情难遇,爱情多艰,亲情也在现实里纠结。纵然路上有太多振奋人心的发生,见证这些情愫的坚贞,但最后历尽艰难做成的钢琴,并没有改变女儿要随母亲与做假药者离开的结局。那里的人有着改革前的荣耀,曾经那里是重工业基地,但现在拥有的却是改革后的阵痛,穷途末路的悲戚。 那是个怎么样的年代,陈桂林的妻子会跟着做假药的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而引以为傲,在崇尚无产阶级的年代, __曾是最荣耀的群体,也曾获得铁饭碗、铁工资、或低廉的教育、医疗住房等福利,深深地记得汪工说的那句话“没有敢想敢干敢拼的精神,那不是我们工人干的事儿”,钢的琴诞生了,而且奏出了坚强的旋律。然而时代的脚步最终还是将他们抛下了,他们有一身的好手艺,甚至可以造出一架钢琴来,但是他们最终落得的下场是拿不出买一架钢琴的钱来挽回自己的妻子儿女。他们给了那个年代什么,而那个年代又给了他们什么。就像四季的更迭永远都会进行一样,不论多想被大家保留的烟囱还是化为尘土;就像工厂改革不论如何都在继续进行,不论陈桂林多想把女儿留在身边,她还是会选择更好的生活。就像一个坐标系,x 轴就是时间,而影片人物那些上蹿下跳的生活,都是y方向上小小的

浅谈戏曲表演艺术与生活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a1217812.html, 浅谈戏曲表演艺术与生活关系 作者:王萍 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10期 摘要:在戏曲舞台上,无论演员的手、眼、身、步的运用,都有一定的规律,我们的舞 台动作,就是有这些属于舞蹈性的基本动作所构成的。它们的主要特点为、集中、锻炼、夸张、属于象征性和程式化。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的性格和各种复杂的思想情感,都要通过相应的舞蹈形式来表现它、刻画它。 关键词:戏曲表演;艺术;生活 中图分类号:J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355-01 一、真和假 和生活对照,戏,本来是假的,何必怕假,但要假里透真,不过这个真并非要求和生活一模一样,而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常言道:“两三人千军万马,五六步万水千山”。舞台上就要这样表现。人们从来也没说这样的表现不真实。对于观众来说:“明知是假,偏作真看,真见到真,反而觉假”。在演员是:“基础与真,提炼于假,假如真假,必然害真”。这是艺术作品与生活之间有血缘,但是又必尽然相同的关系。演员做虚拟动作,要想叫人家相信,做出来就像那么回事。怎么就真象那么回事了呢?首先得虚拟的合理。还说做针线活吧,谁都知道认上线缝衣服,线是越做越短,绝不会越做越长。但是有时演员在台上只顾唱了,忘了一点,她唱第一句时缝衣服的线只拉到胳膊肘那么长,唱了几句,一使劲一下把线拉到肩膀哪儿去了,先越做越长,无怪乎有人说她是用“猴皮筋”做衣服了。再说开门吧,有的演员走到台上,拔开门插关,两手一比划,随便往后一拽,就算开了门了。殊不知门是木头做的,不能打弯,要真有两扇门在那儿摆着,她这样开始开不开的,因为身子挡着呢!观众看了这种表演,绝不相信她是在开门,那得说她是扯碎布头呢!戏中表示真开门,演员应该脚底下向后退一步,闪身,把门让过去,同时双手平着向两边推,交代清楚了,才能真像开门了。演员做派,要求演员在舞台上得动作一切合理,而一切又像真的。艺术和生活是分不开的,演员在舞台上的表现,决不能离开生活根据,但必须把它舞台化,不能把生活中的原貌,一成不变地搬上舞台,生活中的动作经过艺术加工,夸大、美化、集中而有力地表现出来,才能强烈地感染人,让人产生真实感。舞台上是以假作真,这是一种辩证关系。 二、内和外 体验与表现:无论是什么任务,头一件事就是研究他是谁? 演员在台上每一个表情都要让观众看清楚,不光是看的见,而且要看得懂,不如:演员在台上昂首看着远处,台下观众心里就再想:“他在看什么?”如果这个观众说你在看太阳,那个

浅谈话剧表演中的肢体语言(终稿修改)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题目:浅谈话剧表演中的肢体语言学生姓名:周远宜 学号:201231100141 系别:艺术系 专业班级:表演专业(影视方向)1班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邓星明教授 起止时间: 年月年月

摘要 话剧表演者通过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传达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使得话剧剧情更加饱满与生动。因此,肢体语言应用能力的高低,不仅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该话剧表演者的演出水平,更能从深层次传达其所拥有的艺术造诣。本文在对肢体语言详细阐释的基础上,对话剧表演中表演者运用肢体语言的到位与否做了认真地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恰当的建议,以及话剧表演者能在表演中对肢体语言更为合理高效地运用而使得演出更加的生动与感人。 关键词:话剧表演;肢体语言;运用及建议

Abstract Drama artists through proper body language, convey emotion, shaping the character image, make the drama plot more full and vivid. Body language application ability of high and low, therefore, not only can intuitively reflect the performance level, the drama artist can from deep convey its have more artistic attainments.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detailed interpretation of body language, artists use body language to play in place or not done carefully research and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appropriate advice, in order to play can artists in the performance of body language is more reasonable to efficiently use and make the performance more vivid and touching. Keywords: Drama performance; Body language; Problems and guide

电影钢的琴电影观后感

电影钢的琴电影观后感 抽空又看了一遍电影《钢的琴》,也不知道这是第几次看了。突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部片子写点东西。像这种时代背景气息很浓的作品,对于我这种没能生在那个年代的后辈来说,对它的理解和体会是有限的。但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把我所感受到的那些微小的部分与大家分享。 首先要提一下的是里面某些主要人物的寓意。也许我的想法不尽准确,但我觉得应该多少也沾了点边儿。陈桂林,这个工业时代的普通工人,也是那个时代的工人阶层的典型代表,同时也象征着那个旧时代。与之相对的,他的老婆则是推崇物质至上的小资阶层(还不能说是新时代)。小元则是历史的车轮,或者把她比作即将到来的新时代也更为贴切。秦海璐所饰演的淑娴更像是帮助旧时代的人们能顺利融入新时代的某股力量。而那架钢的琴里,蕴涵的是旧时代那些工人们所拥有的品质,以及想要挽留住他们那个时代的一种情结。这些我之所以要放在最先说,是因为后面他们的言行,都是要带着这些寓意去看、去读的。 影片最开头是陈桂林和他老婆在谈论孩子跟谁的问题。如果你认同我上一段所说的各种寓意,那你可以仔细看一下这个画面的构图。两个人身后的差异,从地面到建筑,

再到天空。你是不是明白了些什么?再看看他们两个人的身上。陈桂林的是香烟、手风琴,而他老婆的是围巾、包包。这不就是一个在强调精神文明,另一个在强调物质文明么?再看看两个人表情。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表情?如果你大概想明白了些什么,再来看看他们的对话,你是不是也就明白了其中的深意。顺便在这插一句,我很佩服这部片子的编剧、导演,并不仅是整个片子给人的感觉,而且甚至每个细节和每句台词,几乎都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深意的,后面我也会列举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来说。 紧接着是送葬。要送的是什么?是老人?还是一个时代?为什么他们开始吹唱的悲伤的曲子要被喊停换成高兴的?“行行,知道了。那啥,叫老人加快步伐吧。”“走那么快去哪啊?”“你管他去哪呢?”“来,咱来个步步高啊,降B啊。”这些对话你又想到了什么?他们是否是发自内心的换曲呢?送葬连玩杂耍的都请来了。那个“奠”字,就在旧工厂的几个大烟囱下,还隔了一道围墙。 陈桂林用车捎他爸回家的路上,说他老婆跟他提出离婚的事。那段话也颇具深意。“她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不劳而获的日子”虽然没有用多夸张的表演,却从那些台词本身和说话的语气里读出了态度。晚上在学校里和王抗美的那段对话。“你要真离了,咱哥俩就一样了。”“咱们俩怎

表演艺术的特性

《表演艺术的特性》32、《论演员与形象》 2、《演员怎样塑造人物》3 3、《论表现派和体验派》 3、《从自我出发创造人物形象》3 4、《人物性格的创造》 4、《行动——表演艺术的基础》3 5、《演员与角色的双重感觉》 5、《表演是感觉的艺术》3 6、《论演员的信念感》 6、《表演中演员肢体语言的魅力》3 7、《戏剧、电影、电视表演 比较》 7、《论创造角色过程中体验与表现的结合》38、《演员的任务与目标》 8、《把握人物与体现人物》39、《表演素质与创作方法的关系》 9、《角XX绪与情感的创造》40、《表演艺术的矛盾》 10、《演员的真实感与信念感的培养与训练》41、《演员、素质与创 作》 11、《表演中的交流》42、《表演训练与身心发展》 12、《表演中的体验与表现》43、《影视表演的特性》 13、《浅谈演员的三度创作》44、《舞台情感与生活情感的 关系》 14、《浅谈演员在创作中的感性与理性》45、《成人、成才、演员.》 15、《演员与角色》46、《表演中的内心视象与情绪 记忆》 16、《论演员在表演中的台词与潜台词》47、《舞台交流与内心独 白的关系》

17、《论演员的素质与修养》48、《规定情境与舞台行动的关系》 18、《浅谈戏剧语言的性格化》49、《表演创作方法探索》 19、《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50、《浅谈演员在角色创造中的自我感觉》 20、《浅谈语言与行动的结合》51、《论表演行动假定性之构成》 21、《表演中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52、《浅谈表演状态文化气质与形象塑造》 22、《试论演员舞台创作中的下意识》53、《谈演员的评判定论与人物形象塑造》 23、《怎样外化人物的心理与情感》54、《浅谈演员的表演风格如何形成》 24、《感觉记忆的重要性》55、《浅论舞台表演与镜头前表演的相同与异同》 25、《表演中的节奏》56、《演员角色观众三者关系的转化》 26、《表演中的风格体裁感》57、《语言艺术在表演中的功能》 27、《表演艺术是什么》58、《演员与表演艺术修养》 28、《论演员与观众》59、《浅谈表演观念》 29、《戏剧表演要素》60、《通向创造角色的不同途径》

浅谈戏剧与电影,电视剧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浅谈戏剧与电影,电视剧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话剧是舞台的艺术,是将宽广的现实生活抽象、浓缩到一个小小的舞台上。布景、灯光、道具等一切舞台元素的设计,都不是为了在舞台上复制真实的生活,而是创造一个经过了抽象和浓缩的生活场景。夸张和渲染,让舞台上的生活场景迥异于真实的生活,但将这夸张的场景设置在剧场这个特殊的建筑形式中,并用“第四堵墙”将观众隔离时,舞台上的场景就有了自己的逻辑,没有观众会因为舞台布景的夸张而批评话剧的“真实性”——总而言之,话剧的世界就是一个经过了抽象和浓缩的夸张的世界,演员的表演也势必要融入这个特殊的舞台世界中,与舞台上的情境融为一体。 影视表演则是镜头的艺术,最终的成品是经过了摄影和剪辑的渲染的影视作品。影视创作者会通过景别切换、镜头运动等方式,放大剧中的关键信息,让观众随时能够看到必要的信息。影视的空间以实景为主,尽量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总而言之,相对于话剧来说,影视的世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演员的表演也务必要符合这个真实世界的逻辑。 电视表演艺术和戏剧、电影表演艺术在创作任务的要求上应该说基本上是共同的。显著特点就是它们都是一种“化身成角色”的艺术。无论是戏剧、电影还是电视表演艺术的创作任务都是要创造出活生生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并使其具有审美的价值。而这一创作任务的完成则只能是通过演员自己的上场,通过自己现身说法,身临其境地去扮演角色,最终达到“化身成角色”这样一个过程来达到。戏剧、电影和电视表演中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矛盾:即演员是以其自身为载体,使之变为剧本中之人物,表现出另一种性格,成为另一个人物,最终以此为媒体,使欣赏的人从中领会其审美的价值与作者情感的表达。 我国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对于演员创造的特点有一句十分精辟的对联。这句艺诀就是:“是我非我,我是我,我亦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这句艺诀中,它论述到了“我看我,我不是我,我是戏中人,已和我的角色融为一体,我演谁,我就是谁。装谁像谁,装谁是谁,梅兰芳先生的演技高超,难以超越,不再和平常人那样装谁像谁而已了,他的境界是把自己和所扮演的人物融为一体,并且把他“再体现”出来,达到“装谁就像谁”的程度。”我们可以从梅兰芳大师的这幅对联中看出:它把表演艺术是由演员来扮演角色,而最终必须是化身成为角色的这一特点十分辩证地表述了出来。优秀演员在表演时都应该"化身为角色",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达到内外部的完美统一,从而塑造出有个性特点的艺术形象。 戏剧表演和电视、电影表演一样,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创作永远是在虚构与假定的条件下进行,从而通过各种手段以达弄假成真的地步。尽管电视剧在摄制的过程中和电影一样可以更多的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拍摄,但它也不可能完全是真实的。例如:即便一个人从再高的楼上掉下来,也仅仅是道具而已;即使在真实的场景下拍摄战争场面,用的也不可能是真枪实弹;而雨中的场面,则往往是得用洒水来完成;云雾的场景也只是喷射干冰罢了。演员之间明明是同事,但在假定的情境之中则可能成为君臣、仇敌、父子、兄弟、姐妹、情侣等等。而关键就是无论戏剧、电影还是电视剧中的戏剧情境虽然是完全是虚构的,但是演员必须要能够把这种虚构变为令人可信的真实。 戏剧表演与电视与电影表演艺术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审美意识的不同。在戏剧表演中,演员追求的是舞台表演美,而电视与电影表演中演员追求的则是画面造型之中的镜头美。 我们也可以把戏剧看作是一种再现时空的艺术,它是在舞台上通过真人的形体和语言的表演来再现现实生活的,然而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舞台的真实

影视表演的技巧(一)

影视表演的技巧(一) 在正式学习这三大部分的课程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电影表演艺术,包括电视表演艺术的方方面面,这样将对下面的学习有所帮助。 演员在摄影机或摄像机前,以演员自身为创作手段去体现影片内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这就统称影视表演艺术,它的核心就是解决演员与角色的矛盾。 演员自身:在表演艺术创作中,创作者、创作的工具材料、和创作的产品即人物形象这三位一体统一于演员自身。 影视演员应掌握和磨练自身的外部表现工具-形体、五官、声音、语言以及各种技能,并掌握一整套表达人物情感、思想的内部心里技巧,他依据剧本,在导演指导下进行二度创作,将人的艺术形象从剧本体现到银、屏上。 表演艺术的创作主要表现在独特的再体现和鲜明的性格化,又能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隐藏在剧本字里行间的深邃的作者意念,并对剧作的人物形象作有个性的补充和体现。这种再创作,就要求影视演员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具以较深的理解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的表现力,从而达到演员与角色、生活与艺术的统一,体验(即内部)与体现(即外部)的统一。 作为电影的种种特性,例如:它的逼真性、时空性、蒙太奇及电影特有的生产过程(电视也类似)必然带来镜头前表演的种种特点。 一、银、屏幕的逼真性: 银、屏幕的逼真性要求表演的生活化,影视反映现实极其逼真,将真实的现实环境(实景偷拍时,包括现实中的人们)一一纳入自己的形象体系,这就是说,影视演员是在与现实相一致的真实景物中进行表现的。这就要求演员的表演与真实的环境融为一体,做到自然、真实、生活化。 二、演员以导演的分镜头剧本进行创作,其表演必须在导演的总体构思下,通过综合手段体现出来。 演员创作角色的过程中,组成创作自我感觉的必不可少的各种因素和技术方法,如动作、假使、规定情境、想象、单位与任务、注意与对象、真实感与信念、速度与节奏、情绪记忆、交流与适应、逻辑与顺序、性格化、舞台魅力、肌肉松驰、道德与纪律、控制与修饰、面部表情、声音、语调、言语、造型等。为了掌握演技和进行具体的理论及分析影视片表演鉴赏,我们先从表演的内部技术学起。 一、动作 表演(员)的名词就是动作。演员就是动作者。在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有它的“原因”、“目的”和“结果”,这就是动作的三大要素。动作-是演员技术最主要的一部分。我们必须重视它。演员表演时,仅依靠外在动作是不够的,必须找出内在的根据(即目的)。如: 1、削铅笔 2、疲倦 二、注意力集中 人在生活中,除了睡眠外,他的注意力是不停的、时刻集中在一定的对象上的。那么影视演员在银、屏上的注意力集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它是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表演对象上的一门技巧。银屏上或舞台上的注意多为有目的的注意。 演员要强迫自己注意力集中,一方面要和实际生活一样,同时吸引你的注意力集中的对象必须明确。所以,一个演员必须养成一种自然的注意力集中的习惯。演员需要有注意的对象,对象越有吸引力,就越有力量控制演员的注意力。演员在排练过程中,有时会被私心杂念所干扰或被外界各种现象所吸引,离开了应注意的对象,将会出现肌肉紧张、慌乱等现象。演员运用“注意力集中的技术”,假借于想象虚构,给自己提供根据,并对对象加以改造,使之有吸引力,就能把内部和外部的注意力集中到注意对象上,从而排除私心杂念及外界干

电影《钢的琴》观后感

电影《钢的琴》观后感 《钢的琴》讲述了一位父亲为了女儿的音乐梦想而不断艰苦努力,最后通过身边朋友的帮助用钢铁为女儿打造出一架钢琴的故事,通过小人物幽默与艰辛,展露一段感人至深的亲情和友情。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电影《钢的琴》观后感,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电影《钢的琴》观后感九十年代北方的重工业城市,破旧的钢铁厂,萧瑟的街道,黄昏时缓缓开过的火车,甚至是那两个陪伴了几代人、一直竖立着的、不停往外排烟的烟囱都在无时无刻的渲染着一种衰败落魄的氛围。故事以葬礼开头,以小元弹着陈桂林做出来的钢的琴结束,发生在万物凋零的冬季。整个影片和这个落魄的城市一样低沉,为数不多的笑点都让人隐隐地透着点心酸。 看完《钢的琴》后,对陈桂林的印象是惊讶的。他会弹琴,虽然自己没有条件,也在尽力满足女儿小元的兴趣爱好;在所有人都在签字反对炸烟囱的时候,他能独辟蹊径,想出一个看似不可思议却又貌似可行的办法,尽管到最后烟囱还是没能留下;在四处借钱碰壁之后,他在图书馆查阅书籍,召集好友,决定自己做出一台钢琴,让女儿留在自己身边。作为一名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下岗工人,他给人的感觉是成熟,先进,前卫并且敢想敢做的,与同时代的其他工人是不同的。 电影中陈桂林带着女儿在朋友家练琴,被几位女老师严

令禁止。身为老师,却不能理解一个孩子对钢琴的热爱和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父爱;身为女儿,却对爱她的父亲说谁给她买琴就跟谁这样的话。 偷琴失败后,陈桂林在黑暗中、灯光下、抽着烟、飘着雪、弹钢琴。那好像是陈桂林的最后一丝希望破灭后的心理状态,他没钱也没办法给小元一架钢琴。 小元亲妈来看小元,给小元买了很多东西,小元问他怎么想的时候,陈桂林激动到把小元赶出去并且把之前自己用木板做的钢琴都推翻踢毁。此时的陈桂林该是在生气小元的要求,更气愤自己的无能为力。 …… 这些情节都能够让观众轻易的感受到陈桂林对女儿的爱,为了留下小元而做出的努力。 影片里对城市环境的镜头的刻画也毫不吝啬,一群人在倒塌的楼房上、脏乱的钢厂里、枯黄的早木中忙活着自己的事情,反衬出在这个大时代下的小人物们有条不紊地做着自己不平凡的事情,而让人生出一种敬佩的感情。最后钢琴成功造出来了,陈桂林却主动放弃了小元的抚养权,而那两根烟囱,最终也还是没能留下来。结局或许是悲伤的,但是从整个电影的基调来看,这样的结尾又不让人觉得意外而且容易让人接受。 也许对陈桂林来说,套用汪工说的话:如果我们成功,

表演艺术的特性

《表演艺术的特性》 32、《论演员与形象》2、《演员怎样塑造人物》 33、《论表现派和体 验派》 3、《从自我出发创造人物形象》 3 4、《人物性格的创 造》 4、《行动——表演艺术的基础》 3 5、《演员与角色的 双重感觉》 5、《表演是感觉的艺术》 3 6、《论演员的信念 感》 6、《表演中演员肢体语言的魅力》 3 7、《戏剧、电影、 电视表演比较》 7、《论创造角色过程中体验与表现的结合》 38、《演员的任务与 目标》 8、《把握人物与体现人物》 39、《表演素质与创 作方法的关系》 9、《角色情绪与情感的创造》 40、《表演艺术的矛 盾》 10、《演员的真实感与信念感的培养与训练》 41、《演员、素 质与创作》 11、《表演中的交流》 42、《表演训练 与身心发展》 12、《表演中的体验与表现》 43、《影视表演 的特性》 13、《浅谈演员的三度创作》 44、《舞台情感 与生活情感的关系》 14、《浅谈演员在创作中的感性与理性》 45、《成人、成 才、演员.》 15、《演员与角色》 46、《表演中的 内心视象与情绪记忆》

16、《论演员在表演中的台词与潜台词》 47、《舞台交流与内心独白的关系》 17、《论演员的素质与修养》 48、《规定情境与舞台行动的关系》 18、《浅谈戏剧语言的性格化》 49、《表演创作方法探索》 19、《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 50、《浅谈演员在角色创造中的自我感觉》 20、《浅谈语言与行动的结合》 51、《论表演行动假定性之构成》 21、《表演中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52、《浅谈表演状态文化气质与形象塑造》 22、《试论演员舞台创作中的下意识》 53、《谈演员的评判定论与人物形象塑造》 23、《怎样外化人物的心理与情感》 54、《浅谈演员的表演风格如何形成》 24、《感觉记忆的重要性》 55、《浅论舞台表演与镜头前表演的相同与异同》 25、《表演中的节奏》 56、《演员角色观众三者关系的转化》 26、《表演中的风格体裁感》 57、《语言艺术在表演中的功能》 27、《表演艺术是什么》 58、《演员与表演艺术修养》 28、《论演员与观众》 59、《浅谈表演观念》 29、《戏剧表演要素》 60、《通向创造角色的不同途径》

浅谈话剧表演中的肢体语言(第一稿)

浅谈话剧表演中的肢体语言 摘要:肢体语言属于表演语言的范畴,由表情展现、肢体表达,以及空间语言等多方位组成。话剧艺术家通过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传达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使得话剧剧情更加饱满与生动。因此,肢体语言应用能力的高低,不仅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该话剧艺术家的演出水平,更能从深层次传达其所拥有的艺术造诣。本文在对肢体语言详细阐释的基础上,对话剧表演中艺术家运用肢体语言的到位与否做了认真地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恰当的意见,以期话剧艺术家能在表演中对肢体语言更为合理高效地运用而使得演出更加的生动与感人。 关键词:话剧表演;肢体语言;问题及指导

1绪论 (3) 1.1研究背景 (3) 1.2研究意义 (3) 1.2.1理论意义 (3) 1.2.2实践意义 (3) 1.3研究目的 (3) 1.4研究方法 (3) 2相关理论概述 (3) 2.1话剧表演界定 (3) 2.2肢体语言概述 (4) 2.3肢体语言特点 (4) 2.3.1无意识性 (4) 2.3.2文化差异性 (5) 2.3.3真切性与直观性 (5) 2.4肢体语言在话剧中的应用 (6) 3话剧表演中的肢体语言运用问题 (6) 3.1话剧演员的基础不扎实 (6) 3.2话剧演员缺乏实践经验 (7) 3.3话剧演员缺少正确指导 (7) 3.4话剧演员对肢体语言认识不清 (8) 4话剧表演中的肢体语言运用建 (8) 4.1加强基本功训练 (8) 4.2以实践积累经验 (9) 4.3加强正确的指导 (9) 4.4加强对肢体语言的认识 (9) 5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0)

1.1研究背景 在当今花样繁多的世界艺术潮流中,话剧这一艺术领域,因其表演因素的多样性,带来了话剧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采取多重肢体语言的这一特征。除此之外,多样的艺术风格,别致的形式体裁,舞台背景的标新立异,以及导演与艺术家之间独具特色的交流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演员在话剧演出时肢体语言的客观展示。 另外,演员作为话剧演出的主体,同时具备着一种主观能动性,意思就是肢体语言在创作中属于自然流露的、由衷地一种自我发挥。这一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话剧艺术家应准确把握人物性格,通过一种趣味性的肢体语言,将人物形象完美演绎。因此,在当代话剧领域,很多话剧艺术家开始看重表演语言中的肢体语言这一环节,将肢体语言的特殊性与多样性深刻领悟,从而使其在话剧艺术领域上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研究此文章的理论意义为:通过深刻分析案例,并结合实践,总结话剧演出中在肢体语言这一环节有可能产生的问题,并针对此问题大胆论证,得出结论,为今后的话剧艺术家提供一些有意义的理论指导。 1.2.2实践意义 研究此文章的实践意义为:可以形成参考,为今后的话剧表演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 1.3研究目的 研究此文章的主要目的为:在话剧演出的肢体语言这一环节,总结发生过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意见,为今后的完美的话剧表演打下扎实的基础。 1.4研究方法 此文章的研究方法为:本文将通过调查、访谈、实践,以及外加搜索大量的相关文件等方式,对所研究的问题在确保详细有效真实性的基础上,深刻总结,提出建议,从而为今后的学习与表演打好牢固的基础。 2相关理论概述 2.1话剧表演界定 一个好的演员如何能够把握住所饰演角色的内外部不间断的体验并将其体

影片赏析论文

《钢的琴》视听语言分析 摘要:《钢的琴》2011年中国内地电影中不可多得的一部好口碑电影,也是青年导演张猛的代表作,获得了第14届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优秀新人导演奖和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大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等荣誉。 关键词:现实主义、真实细腻、 影片讲述了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东北的一个工业城市里,下岗工人陈桂林的生活艰难,面临妻离女散的危机,为了挽救自己生活中的希望——女儿,希望她能留在自己身边,决定用尽全力去满足女儿的音乐梦想,送她一架钢琴。为此,他去借钱、去偷钢琴、去造钢琴也终未能留住女儿。影片通过对小人物辛酸而幽默的生活展示,表达了对那个年代记忆的一种情怀。 这部电影是一部风格化很强的现实主义作品。虽然影片的主题是当代电影中不并多见的关于工人阶级的现实主义题材,但导演在题材的影像化处理过程中却做出了背离传统现实主义的大胆尝试。在电影投资越做越大,大片云集的今天,《钢的琴》以四五百万的小成本创作,达到了高质量的艺术效果,为我们的电影创作提出了一种思考。 影片中语言的整体风格诙谐,地方色彩浓重,让人一听即辨别出故事的主角是一群东北人,台词设计也亦如此,让观众不时为了语言的编排而发笑。这更使得影片贴近了导演的创作意图——喜剧、幽默,片中除对白,群声外没有内心独白、旁白。片中的音响效果总体给人的感觉是真实,细腻,表现充分的,基本都是写实主义的音响,按音响

属性来说:动作,自然,机械,交通几部分的音响效果制作细腻、到位、真实可辨。比如片中一些细微的人物动作,如手指触摸木板、喝水碰杯、打打火机、脚步声等非常细致,另外整体音响声场的环境感,方向感,运动感表达真实。比如演员在不同场景的戏,除对话部分外的次要音响给人的听感真实,距离感也合适,不突兀。 影像多采用正面或侧面的低角度仰拍镜头构图,不论是在运动拍摄中还是在固定机位拍摄中,镜头都保持着这种低角度的仰拍构图效果。这是一种非常态的影像画面构图方式,是一种强化性的表意方式,能够造成影像的扭曲和畸变,一般只参与特定影像的画面构成,用来对特定人物的姿态与环境风貌做造型处理,以强化对象的高大、突兀、压迫感等效果。在本片中,导演大量使用低角度仰拍镜头来拍摄这群社会中的底层小人物,并将这一手法贯彻影片首首尾,并非是要制造他们的高大形象,摄影机在低角度中拍摄人物时采取了中规中矩的正面或侧面对准人物的方向,这样就避免了影像的扭曲变形和镜头的主观化,而使镜头保持了一种观众的客观视点。这样的镜头拍摄方式在画面中制造出了一种舞台效果,导演仿佛是要给这群被社会遗忘,被时代抛弃的底层小人物们一个舞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展示他们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追求。而镜头的视点则恰恰保持了一种坐在电影荧幕前面,仿佛坐在这个舞台下面的我们观众的视点。 《钢的琴》中镜像话语的特征体现了导演对现实的一种特殊理解。运用一系列反传统现实主义的电影语言来表现现实,特写出导演对工人阶级精神的一种深切理解。影片以一种积极乐观、充满喜剧幽默与诗

影视表演艺术的表演技巧秘诀讲解

影视表演艺术的表演技巧秘诀讲解 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有什么秘诀可以让自己的表演更好么?我为你讲解影视表演艺术的表 演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演员在摄影机或摄像机前,以演员自身为创作手段去体现影片内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这就统称影视表演艺术,它的核心就是解决演员与角色的矛盾。 演员自身:在表演艺术创作中,创作者、创作的工具材料、和创作的产品即人物形象这三位一体统一于演员自身。 影视演员应掌握和磨练自身的外部表现工具-形体、五官、声音、语言以及各种技能,并 掌握一整套表达人物情感、思想的内部心里技巧,他依据剧本,在导演指导下进行二度创作,将人的艺术形象从剧本体现到银、屏上。 表演艺术的创作主要表现在独特的再体现和鲜明的性格化,又能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隐藏在剧本字里行间的深邃的作者意念,并对剧作的人物形象作有个性的补充和体现。这种再创作,就要求影视演员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具以较深的理解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的表现力,从而达到演员与角色、生活与艺术的统一,体验(即内部)与体现(即外部)的统一。 作为电影的种种特性,例如:它的逼真性、时空性、蒙太奇及电影特有的生产过程(电视 也类似)必然带来镜头前表演的种种特点。 银、屏幕的逼真性: 银、屏幕的逼真性要求表演的生活化,影视反映现实极其逼真,将真实的现实环境(实景 偷拍时,包括现实中的人们)一一纳入自己的形象体系,这就是说,影视演员是在与现实 相一致的真实景物中进行表现的。这就要求演员的表演与真实的环境融为一体,做到自然、真实、生活化。 演员以导演的分镜头剧本进行创作,其表演必须在导演的总体构思下,通过综合手段体现出来。 演员创作角色的过程中,组成创作自我感觉的必不可少的各种因素和技术方法,如动作、假使、规定情境、想象、单位与任务、注意与对象、真实感与信念、速度与节奏、情绪记忆、交流与适应、逻辑与顺序、性格化、舞台魅力、肌肉松驰、道德与纪律、控制与修饰、面部表情、声音、语调、言语、造型等。为了掌握演技和进行具体的理论及分析影视片表演鉴赏,我们先从表演的内部技术学起。

表演艺术的特性

《表演艺术的特 性》3 2、《论演员与形象》 2、《演员怎样塑造人 物》33、《论表现派和体验派》 3、《从自我出发创造人物形 象》 34、《人物性格的创造》 4、《行动——表演艺术的基 础》 35、《演员与角色的双重感觉》 5、《表演是感觉的艺 术》36、《论演员的信念感》 6、《表演中演员肢体语言的魅 力》 37、《戏剧、电影、电视表演比较》 7、《论创造角色过程中体验与表现的结合》 38、 《演员的任务与目标》 8、《把握人物与体现人 物》39、《表演素质与创作方法的关系》 9、《角色情绪与情感的创 造》 40、《表演艺术的矛盾》 10、《演员的真实感与信念感的培养与训练》 41、《演员、素质与创作》

11、《表演中的交 流》 42、《表演训练与身心发展》 12、《表演中的体验与表 现》43、《影视表演的特性》 13、《浅谈演员的三度创作》 44、《舞台情感与生活情感的关系》 14、《浅谈演员在创作中的感性与理 性》 45、《成人、成才、演员.》15、《演员与角 色》 46、《表演中的内心视象与情绪记忆》 16、《论演员在表演中的台词与潜台 词》 47、《舞台交流与内心独白的关系》 17、《论演员的素质与修 养》48、《规定情境与舞台行动的关系》 18、《浅谈戏剧语言的性格 化》49、《表演创作方法探索》 19、《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 同》 50、《浅谈演员在角色创造中的自我感觉》 20、《浅谈语言与行动的结合》 51、《论表演行动假定性之构成》

21、《表演中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关 系》 52、《浅谈表演状态文化气质与形象塑造》 22、《试论演员舞台创作中的下意 识》53、《谈演员的评判定论与人物形象塑造》 23、《怎样外化人物的心理与情 感》 54、《浅谈演员的表演风格如何形成》 24、《感觉记忆的重要 性》5 5、《浅论舞台表演与镜头前表演的相同与异同》 25、《表演中的节 奏》 56、《演员角色观众三者关系的转化》 26、《表演中的风格体裁 感》57、《语言艺术在表演中的功能》 27、《表演艺术是什 么》 58、《演员与表演艺术修养》 28、《论演员与观 众》 59、《浅谈表演观念》 29、《戏剧表演要 素》 60、《通向创造角色的不同途径》

2012影评真题

编导网整理的2012年编导高考中各大院校影评写作考题 编导专业联考题目《建党伟业》 2012年中传南广戏文/导演笔试真题(南京考点)观看影片《片刻温暖》2012年南师大编导专业笔试(影评、编故事)题目电视片《广告人李蔚然》2012年哈尔滨师范的广播电视编导考题《影视高考考前突破》光盘中有视频《最后的山神》 2012年河南工业大学笔试合肥考点影评写作考题记录片分析《俺爹俺娘》2012赣南师范广播电视编导高考郑州考点试题《孩子王》《国王的演讲》《天云山传奇》 2012年湖南考点云南艺术学院戏文考题文艺电影《非·常爱》 2012年福建省编导类考题《在你背后的伤愈》 2012福建师范广播电视编导考题看动画片,《是的,弗吉尼亚》 2012编导考题云南艺术学院河南考点电视作品分析看《说不出的爱》(泰国感人广告短片) 2012广西民族学院石家庄考点考题张以庆的《听禅》 2012年浙江传媒太原考点编导专业影评考题《机器人爱情》 2012年湖南大学广播电视编导考题影视作品分析: 《故事——樊建川》2012四川音乐学院在河北考点的编导考题《影视高考考前突破》光盘中有视频《那人那山那狗》 2012年浙江传媒学院黑龙江哈尔滨考点广播电视编导考题片名为《悲伤的天使》的短片 2012枣庄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考题影评写作《让子弹飞》

2012云南艺术学院江西考点广播电视编导考题影评写作《深藏的百花》2012云南艺术学院云南考点广播电视编导考题影评写作短片《了不起赞比尼》2012贵州民族学院广播电视考题江苏考点编导考题江西电视台《经典传奇》2012年江西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考题河南郑州考点影评写作: 《霸王别姬》2012山东艺术学院山东考点公共事业管理考题影评写作《回家的路》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影评写作考题影评写作《北京记忆》的《日日夜夜》 2012赣南师范学院编导专业山西考点编导考题《梅兰芳》,《三枪拍案惊奇》《北方的纳努克》 2012xx师范学院编导考题影评写作: 《死亡诗社》 2012戏文考题西南大学影评写作考题看片分析《大明宫》 1、2012河北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考题山东考点影评《霸王别姬》 2012河北传媒学院江苏考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笔试考题影评写作吕克贝松的《碧海蓝天》 2012河南安阳工学院编导高考影评考题看《夜店》写影评文章 2012山东考点湖北民族学院广播电视编导考题,默评张艺谋电影《金陵十三钗》2012年云南师范大学江西考点考题影视作品分析: 《质量报告-新鲜火腿遭污染》2012山东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影评默评《偷自行车的人》《三峡好人》《阿甘正传》2012海南大学广播电视编导考题四川考点看片分析: 短剧《分手》电影《甜蜜蜜》 2012长春工业大学湖南省考点广播电视编导考题影评: 《见证》

影视表演基础

影视表演基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表演艺术的特性和影视表演的特点 一、表演艺术和影视表演艺术的发展简说 1.表演是人类的一种动态活动,依托于人们身体的一种动态的艺术;而戏剧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艺术,是一种动态造型的艺术,实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空里,演员以自身的“动作”把剧本中的人物表演给观众看的艺术 2.剧本、演员、剧场(场地)、观众——戏剧的四要素。其中,演员和观众是戏剧存在的核心基础;演员的表演是戏剧的核心,是在综合了文学(剧本)、戏剧(导演构思)、美术(布景、灯光、化妆、服装、道具)、音乐(背景音乐、音响)、舞蹈(演出中的形体造型)等多种艺术手段,有演员在舞台上直接传达给观众的。演员是戏剧舞台艺术的中心 3.电影表演艺术的出现是因为有了电影。电影表演艺术依附于电影而存在 4.最初的电影《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火车进站》等只是摄影机对生活情景的客观记录,十八个月后,乔治·梅里埃把戏剧带入电影,把舞台艺术中的剧本、演员、服装、化妆、舞台机关等系统应用在电影中 5.表演是戏剧构成的主体 6.在电影技术上,乔治梅里埃运用了“叠印”“多次曝光”“移动摄影”等手段,形成了电影逼真性和假定性并存的特性 7.梅里埃之后出现的英国布莱顿学派在影片中注意了外景的完善使用,并出现了蒙太奇手法变化使用了镜头拍摄,使电影表演与戏剧表演有了区别 8.1903~1909年间,查尔·百代支配了世界电影市场,这一时期被称为“百代时期” 9.白带公司最著名的明星时安德列·斯特和麦克斯·林黛(后被卓别林取代) 10.1908~1912年间,大卫格里菲斯创造了电影的语言,使电影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11.卓别林把喜剧表演推向了默片表演的最高峰,在整个默片时期,由于卓别林,美国喜剧流派在世界上一直占据独一无二的地位 12.1914年2月2日卓别林出演第一部影片《谋生》 13.默片时期,前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在《战舰波将金号》中启用非职业演员,创造了非职业演员成功塑造银幕群像的范例 14.默片时期,前苏联电影大师普多夫金的影片《母亲》是典型的运用杰出戏剧演员进行创作的成果。同时,他的《电影演员论》论述了戏剧与电影表演的异同以及电影表演的非独立性 15.我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秋,以北京丰泰照相馆拍出京剧名角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为标志 16.1913年我国诞生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同年香港完成电影《庄子试妻》 17.1923年《孤儿救祖记》,主演王汉伦 18.1934年《神女》,主演阮玲玉,代表中国默片时期表演艺术高峰 19.中国电影发展历程:①无声片时期(1895~1930) ②有声电影的发明与发展时期(1930~1960) ③现代电影时期(1960年后) ④后现代电影时期(1990年后) 20.电影声音的发明使电影表现手段有了质的飞跃 21.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的“电影微相学”强调演员本色表演的重要性

朗读者观后感央视

朗读者观后感央视 朗读者,每一个朗读者的印记。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朗读者观后感。 朗读者观后感央视早听说央视新增了《朗读者》节目,很受欢迎,可时间不对,一直没看过。昨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终于有幸目睹,果真被深深吸引。节目由“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女董卿策划并主持,一流的创意和制作,饱含文学精髓之美,观后感想如下: 一、形式新颖。朗读者名人居多,来自不同岗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文章诗歌,读给自己最爱的人听。其中濮承熙读了老舍的一段文字送给曾经帮他做手术的荣医生,荣医生是他生命中的恩人。朗读者自己的故事加上老舍的故事,构成一部心灵上的交响曲,让听者无不为之动情。这样的形式让读书变得生动有趣。 二、内容广泛。朗读的内容知识面广,有小说、诗歌、书信、译文,同时还面向不同人群,能引起更多人共鸣。如:有成功者读给恩人听的;有父母读给儿女听的;有情人读给情人听的;有援外医生读给有志青年听的;还有高龄老教授听学生读他的翻译作品.....。听者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收获感动,收获快乐,收获人生的启迪。 三、引导观众爱上阅读。朗读者读的诗和文都是央视精心挑选的,名人名作居多,听到好的文章就有找来一读的冲

动,读书可以养身修性并提高鉴别是非能力。央视这档节目引导了观众多读书读好书。 《朗读者》集娱乐和学习为一体,是宣传正能量的好节目,希望她越办越好,我会持续关注,也希望更多的朋友都来看一看,我们一起吸取知识的营养。 朗读者观后感央视今天,我观看了《朗读者》这个大型综艺节目。这个节目是由著名主持人董卿阿姨主持的。这档综艺节目的总主题是:一个人,一段文。而今天第一期的主题是:遇见。 通过这档综艺栏目,我学习了朗读的方法与技巧,学会了怎样让朗读带有感情。欣赏着他们朗读文章的声音,我仿佛身临其境。 朗读的人来自不同行业:有成功人士柳总、有无私奉献的无国界医生、也有创建鲜花山谷的夫妇、还有诗译英法唯一人的许渊冲老爷爷……朗读的内容也丰富多彩:有濮存晰朗读的老舍散文《宗月大师》,来感谢人生路上帮过他的人、有无国界医生朗读的《答案在风中飘扬》,来表示她们对和平的渴望,也有朗读《朱自豪情书》的夫妇,来表达他们对彼此的爱意…… 看完《朗读者》以后,我对朗读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我一定要在今后的日子里,朗读更多的书籍。 朗读者观后感央视每一个朗读者都在用内心的感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