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基习题集1--4章

马基习题集1--4章

马基习题集1--4章
马基习题集1--4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 B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D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2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 A 变是世界的本源

? 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 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 D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 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前者是劳动人民和先进阶级的哲学 ,后者是统治阶级的哲学

? B 前者重视实践,后者不重视实践

? C 前者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后者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 D 前者主张从自然界出发,后者主张从人出发

? 4 哲学史就是一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这是一种()

? A 简单化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 B 符合历史实际的观点

?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 D 不符和历史实际的观点

?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前者是理论化的世界观,后者不是理论化的世界观

? B 前者吸取了具体科学的成果,后者没有吸取具体科学的成果

? C 前者是科学,后者是非科学

? D 前者以实践为出发点和归宿,后者不懂得实践的意义

?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A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 B 革命的批判的观点

? C 实践的观点

? D 人民群众的观点

?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 A 表明人类发现了绝对真理

? B 表明哲学由此成为科学的哲学

? C 为人类揭示了永恒的真理

? D 为人类认识真理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8 马克思在哲学上的伟大贡献是()

? A 创立了唯物史观

? B 建立了革命的人道主义

? C 使哲学成为实证的科学

? D 创立了辩证思维方法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

? A 批判性和实践性

? B 革命性和否定性

? C 系统性和完备性

? D 实践性和阶级性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 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 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使命是()

? A 科学地认识世界

? B 正确地解释世界

? C 如实地反应世界

? D 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

?12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应理解为()

? A 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 B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 C 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 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二)多项选择题

? 1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有()

? A 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 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C 自发的唯物主义

? D 辩证的唯物主义

? 2 近代形而上学的主要缺陷是()

? A 形而上学性

? B 机械性

? C 不彻底性

? D 猜测性

? 3 唯心主义的主要形式是()

? A 不可知论

? B 唯理论

? C 主观唯心主义

? D 客观唯心主义

?4下列哪些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 )

? A 存在就是被感知

? B 心包万物,心包万理

? C 万物皆被于我

? D 经验是世界的构成要素

? 5 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 A 道生万物

? B 一念中有三千世界

? C 理在气先

? D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 6 辩证唯物主义高于旧唯物主义,这是因为()

? A 它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的积极成果,克服了它们的缺陷

? B 它在实践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 C 它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 D 它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7 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这个命题的意识是()

? A 唯心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存在有其深刻的认识根源

? B 唯心主义哲学不全是胡说八道,其中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 C 唯心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的发展中是难以避免的

?D唯心主义总体上是错误的,不结果实的

?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 具体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

? B 具体科学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结论

? C 具体科学证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D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充分吸取和总结具体科学的新成果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体系,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一切哲学观点都采取一种宽容的兼收并包的态度

?B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不断吸取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形成新的结论和原理

?C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在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中修改一些过时的结论

?D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根据实践和科学的新发展提出新的观点和原理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是()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现成的蓝图

? B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根据“蓝图”努力施工的过程

? C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D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规律提供了认识武器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是()

? A 二者在社会功能和阶级属性上都属于不同而且对立的理论体系

? B 现代西方哲学提出的一些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注意吸取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些合理的思想

?D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坚决反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倾向

?12 马克思说,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意思是()

? A 真正的哲学就是科学的科学

? B 哲学总是与它的时代相互作用的

? C 哲学是绝对整理的表达

? D 哲学用它特有方式反映和把握时代

?(三) 分析题

? 1 试析随着当代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辩证唯物主义也要变换自己的理论形式。? 2 评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以往一切哲学兼容并包的开放的理论体系”的观点?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

? 1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 运动 B 与时间空间的不可分割性

? C 有一定的重量和体积 D 客观实在性

? 2 承认无机物质也有类似于感觉的属性,这就是认为()

? A 感觉是物质现象 B 物质和意识无本质区别

? C 物质也有感觉 D意识与物质的区别不是绝对的

? 3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人化了的世界”,这个命题的意思是()

? A 人类实践改造了我们周围的自然世界

? B 在人化的世界中意识是决定性的因素

?C自然和社会之间没有区别

? D 只有社会现象才是人化的世界

? 4 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这种观点属于()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B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C 唯意志论的观点

?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 5 人们只能改变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和结果,却不能创造出任何一个原子,这表明()

? A 人只是被动地适应世界

? B 人能够自由地创造世界

? C 人不能改造世界

? D 人的能动性是有条件的

? 6 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 A 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 B 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 C 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7 相对论的出现证明了()

? A 时间和空间只是人们的一种感觉

? B 时间空间是依赖于测量坐标的

? C 时间空间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

? D 时间空间是主观的

?8 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看作是人脑分泌出来的一种特殊物质,这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B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 C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D 彻底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9 人工智能的出现表明()

? A 意识不只是人所特有的

? B 电脑将会代替人脑

? C 意识和物质是同一的

? D 人的能动性具有广阔的前景

?10 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 A 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 B 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 C 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 D 人类实践活动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11 承认人的意识、意志、情绪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这是()? A 唯意志论的观点

?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C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D 符合实际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12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存在性,这是一种()

? A 唯物主义的观点

? B 唯心主义的观点

? C 折中主义的观点

? D 二元论的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 1 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是()

? A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 B 前者依赖于后者,后者不依赖于前者

? C 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 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 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这意味着()

? A 意识的存在形式如感觉、表象、想象、概念等是人特有的精神现象

? B 对同一对象人们可能会形成不同的认识

?C人们的认识可能会歪曲对象的本来面目

? D 人们永远不可能认识事物的真相

? 3 指出下列那哪些命题正确地说明了形和神的关系,即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关系()

? A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 B 形神相即,合则两存

? C 形如刃,神如利。神依赖形

? D 形非神,神非形,形神相离

? 4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地使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表明()

? A 物质和精神的对立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 B 物质和精神是能够转化的

? C 精神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D 区分物质和精神没有意义

? 5 实践的基本特征是()

? A 目的性及能动性

? B 物质性及直接现实性

? C 自然性

? D 社会历史性

? 6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

? A 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 B 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 C 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

? D 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

?7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这意味着()

? A 物质是一切运动的主体

? B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 C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绝对不动的物质是没有的

? D 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纯粹运动是不可能的

?8 下面哪些命题是属于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命题()

? A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着的物体的具体形态

? B 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特点,但也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个部分

? C 社会运动是一种高级的物质运动形式

? D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演化的结果,归根到底是依赖于物质的

?9 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 A 生产实践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 C 道德实践

? D 科学实验

?10 意识的能动性具体表现在()

? A 能动地探索和认识客观事物运动的规律,并根据人的需要确定一定的目的

? B 制定行动的计划,灵活地改变措施,指导实践改变客观世界

? C 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和制约

? D 为自然立法

?11 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区别表现在()

? A 意识活动的承担者是人脑,人工智能的承担者是机械电子元件

? B 意识具有社会性,人工智能则没有社会性

? C 意识具有无限的创造性,人工智能则只能按照人输入的指令行事

? D 意识是完全主观的,人工智能则是客观的

?12 实践是人特有的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这意味着()

? A 实践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

? B 实践是人的发展程度的一种表征

? C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 D 实践是主客观统一的基础

?13 意识和实践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 A 意识根源于物质

? 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 C 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 D 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14 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上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 A 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 B 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 C 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 D 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于事物本身

?(三)分析题

? 1 分析实践既造成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分化和对立,又构成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辩证统一的桥梁。

? 2 试说明意识的能动性,以及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 1 任何联系都是有条件的,这是()

? A 唯物辩证法的命题

? B 形而上学的命题

? C 唯心主义的命题

? D 似是而非的命题

? 2 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分歧在于()

? A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B 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 C 是否承认时间空间与事物运动的内在统一性

? D 是否承认事物运动的因果性和规律的客观普遍性

? 3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 A 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 B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 C 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 D 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 4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与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 A 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 B 对人是否有利

? C 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 D 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 5 发展的实质是()

? A 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 B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 C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6 “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A 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 B 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 C 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 D 发现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7 某人得病住院,想吃水果,子女们给他买了苹果、樱桃、梨送去,他说他要吃水果而不是这些苹果等,他犯的错误是(

? A 把个别当作是独立的存在

? B 把一般当作是独立的存在

? C 认为个别就是一般

? D 认为一般不是个别

?8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种观点是()

?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 B 强调运动变化的辩证观点

? C 否定事物之间有相对确定的界限的观点

? D 强调生死转化的合理观点

?9 “自然从来不飞跃”,这个命题表现的是()

? A 肯定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 B 否定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 C 夸大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 D 夸大事物变化的间断性

?10 康德曾经认为,我们所感到的一切都是事物呈现于感官的现象,所以我们只能认识现象,而无法认识本质。这种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

? A 夸大了现象的作用

? B 忽视了现象的作用

? C 割裂了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 D 强调了本质与现象的区别

?11 “假象与真相一样也是客观的存在”,这个命题属于()

? A 形而上学的观点

?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 C 折中主义的观点

? D 诡辩论的观点

?12 因果关系的多样性,要求人们认识事物时一定要坚持()

? A 可知论的立场

? B 决定论的立场

? C 全面性的观点

? D 发展的观点

?13 矛盾的斗争性与政治斗争的关系是()

? A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B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 C 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 D 哲学与政治的关系

?14 中国古人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君子应该“和而不同”,这种思想表现了()

? A 差别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B 同一是绝对的同一

? C 否认斗争性的作用

? D 夸大同一性的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 1 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 A 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 B 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C 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 D 矛盾一方只能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

? 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 A 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离

? B 同一性重要,斗争性不重要

? C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D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 3 质变量变关系的复杂性体现在()

? A 质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 B 量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 C 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 D 质变和量变难以区分

? 4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是()

? A 必然性与偶然性不可分离

? B 在偶然性背后总有必然性存在

? C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来表现并为之开辟道路

? D 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 5 把原因与结果看作人们的心理习惯或头脑中固有的范畴,否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这是一种()

?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 B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 C 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 D 非决定论的观点

? 6 现象与本质的对立主要表现在()

? A 现象是表面的,本质是深藏在内部的

? B 现象是可感的,本质必须通过思维来把握

? C 现象是不真实的,本质才是真实的

? D 现象多变易逝,本质比较稳定

?7 可能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原理给人们的启示是()

? A 一定不能把抽象的可能性当作是现实的可能,做一些超越事物发展阶段的事物? B 一定要根据主体实践的要求分清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 C 主体的能动性既在于使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也在于改变事物运动的条件创造出新的可能性

? D 对于可能性不能只从客体方面去理解,还要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和认识

?8 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是()

? A 部分是整体的基础,整体是由部分构成

? B 整体具有单个部分所没有的性质

? C 整体的功能不等于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

? D 整体依赖于部分,部分不依赖于整体

?9 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是()

? A 系统论代替了唯物辩证法

? B 系统论是现代形态的唯物辩证法

? C 系统论证实了唯物辩证法

? D 系统论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10 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 A 自然从来不飞跃

? B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 C 同一就是与差别对立并排斥差别的统一

? D 斗争都是不可调和的你死我活的斗争

?11 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经过“电子邮件的六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 A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 B 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 C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 D 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11 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经过“电子邮件的六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 A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 B 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 C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 D 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12 2006年7月12日凌晨,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了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被打破的纪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 A 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 B 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 C 凡是在历史上发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 D 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

?13 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礼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 A 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 B 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 C 人与自然的联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 D 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 1.1997年,我国经济在总体上出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一些新的生产和经营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料如下:?材料一

?在有效供应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于是他们着力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材料二

?在市场开拓上下工夫。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建设。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的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双飞,鹏程万里。?材料三

?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公司化小,由原来的五家分公司裂变为28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能力。

?请回答:

?(1)在上述三个材料中,某鞋厂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关系是什么?

?(2)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一中所讲到的无效供给和有效供给的关系。?(3)通过材料三,说明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

? 2 一些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一阴一阳谓之道”、“凡物必有合……有合各有阴阳”。“天下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万物莫不有对”。“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简述上述论点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方面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 3. 试析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

? 4 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的《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

荣的和谐世界》讲话中说:“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存在差异,各种文明才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文明失去动力、僵化衰落。各种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高低优劣之别。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更不应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

“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是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说明为什么不同文明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 1 认识的本质在于()

? A 能动反映

? B 自由选择

? C 科学评价

? D 主观创造

? 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 A 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 B 主体性的观点

? C 反映的观点

? D 实践的观点

? 3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 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 4 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 A 熟知即真知

? B 熟知不等于真知

? C 熟知起源于真知

? D 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 5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

? A 普遍性

? B 绝对性

? C 客观实在性

? D 直接现实性

? 6 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A 人们对每一件事都要细心观察

? B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 C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 D 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7 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A 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 B 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 C 能否付诸实践

? D 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8 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 A 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 B 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 C 人的实践活动

? D 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9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由于它是()

? A 人们的自觉活动

? B 物质性的活动

? C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 D 社会性的活动

?10 未来哲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 认识总是之后于实践

? B 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 C 实践高于认识

? 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11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

? A 都包含有客观内容

? B 都是对客观世界一定范围和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 C 都是可知的和无限的

? D 按其本性都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

?12 承认我们一切认识具有相对性,就会()

? A 陷入诡辩论

? B 导致怀疑主义

? C 防止相对主义

? D 防止绝对主义

?13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方法的逻辑过程的起点是()

? A 客观事物

? B 社会实践

? C 感性具体

? D 思维的抽象

?14 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 A 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

? B 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 C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 D 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

?15 对不可知论予以最有力的驳斥是()

? A 客观真理

? B 客观事实

? C 社会实践

? D 客观规律

?16 感觉是认识的起点()

? A 只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 B 只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 C 只是可知论的观点

? D 既可能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17 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社会生产

? B 社会制度

? C 文化教育

? D 社会意识

?18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 B 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 C 认识的“源”与“流”的关系

? D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19 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 A 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 B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 C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 D 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20 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780nm,成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说来,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

? A 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 B 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域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

? C 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 D 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

?(二)多项选择题

? 1 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

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 A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 B 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 C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 D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 2 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 B 认识过程也是充满矛盾的发展过程

? C 辩证法与认识论是同一的

? D 辩证法就是思维辩证法

? 3 对于同一棵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 A 人的感受受理性的指导

? B 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 C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 D 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 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 世界的可知性

? B 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 C 认识起源于经验

? D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5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一说法()

? A 颠倒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 B 把理论当成实践的来源和动力

? C 揭示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 D 肯定了理论应走在实践的前面

? 6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主体是()

? A 人的主观意识

? B 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 C 一定的社会集团和社会

? D 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

?7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关系在于()

? A 它们是真理的两重属性

? B 它们是同人的认识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相联系的

? C 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 D 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

?8 真理和谬误是()

? A 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

? B 绝对对立的两种认识

? C 相比较而存在的两种认识

? D 不同发展阶段的两种认识

?9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看来是超同一方向多走了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这句话意味着()

? A 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

? B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使用的条件和范围

? C 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 D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10 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句话应理解为

?()

? A 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 B 现实的世界是人的精神的创造物

? C 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 D 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力量

?11 “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因为它对人大有用处,所以才给以‘真理’的美名。”这段话的观点是说()? A 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

? B 有用的就是真理

? C 符合客观规律的就是真理

? D 能为我主观需要服务的就是真理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未提出过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理论()

? A 随着时间的转移已不具有真理性

? B 有了新的突破

? C 它的生命力,在于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 D 必须同时代、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13 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是没有饱经风霜的老人所理解的广泛和深刻,在认识论上这说明了()

? A 认识来源于经验

? B 在经验积累中加深认识

? C 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积累有密切关系

? D 老年人的认识一定超过青年人

?1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表现在()

? A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 B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 C 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

? D 二者都以实践为基础

?15 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事例有()

? A 农民培育新品种

? B 公安人员侦破刑事案件

? C 运动员进行球类比赛

? D 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核试验

?16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 A 真理变成现实

? B 谬误转化为真理

? 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 D 人的认识器官不断延伸

?17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 A 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 B 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 C 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

? D 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18 “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

? A 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

? B 唯物主义的观点

? C 唯我主义的观点

? D 反理性主义的观点

?19 人们在认识上犯错误,主要是因为()

? A 人们总要追求新知识

? B 人们认识过程的复杂性

? C 人们的认识能力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 D 人的认识有预见性

?20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意味着()

? A 逻辑与历史是一回事

? B 逻辑的东西是历史的东西的观念反映

? C 历史从哪里开始逻辑就从哪里开始

? D 逻辑反映历史是经过改造了的、抛弃了偶然的非本质的东西

?21 归纳万能论的观点,其错误在于()

? A 割裂了归纳和演绎的辩证关系

? B 片面夸大归纳法的作用

? C 片面看待经验的作用

? D 忽视理论对认识的指导作用

?(三)分析题

? 1 评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这一说法。(7分)

? 2 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三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三种夸克,因为三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1972——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

这就表示以前说只有三种夸克的观念是错的,有第四种夸克。有了第四种夸克,也就有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见2000年5月2日《人民日报》)(7分)

? 3 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现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 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 2+5=? 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

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 ,这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 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画叫学生们

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的后面便是许许多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

?(1)既然在数学领域2+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7分)

?(2)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种重要意义?(7分)

?

排列组合练习题及答案精选

排列组合习题精选 一、纯排列与组合问题: 1. 从9人中选派2人参加某一活动,有多少种不同选法? 2. 从9人中选派2人参加文艺活动,1人下乡演出,1人在本地演出,有多少种不同选派方法? 3. 现从男、女8名学生干部中选出2名男同学和1名女同学分别参加全校“资源”、“生态” 和“环保”三个夏令营活动,已知共有 90种不同的方案,那么男、女同学的人数是( ) A.男同学2人,女同学6人 B. 男同学3人,女同学5人 C.男同学5人,女同学3人 D. 男同学6人,女同学2人 4. 一条铁路原有m 个车站,为了适应客运需要新增加n 个车站(n>1),则客运车票增加了58 种(从甲站到乙站与乙站到甲站需要两种不同车票),那么原有的车站有() A.12个 B.13 个 C.14 个 D.15 个 答案:1、 2 2 72 3 、选 B. 设男生n 2 1 3 2 2 9 9 n 8 n3 。、mn m C 362、A 人,则有C C A 904 A A58 选 C. 二、相邻问题: 1. A 、B 、C 、D 、E 五个人并排站成一列,若A 、B 必相邻,则有多少种不同排法? 2. 有8本不同的书,其中3本不同的科技书,2本不同的文艺书,3本不同的体育书,将这 些书竖排在书架上,则科技书连在一起,文艺书也连在一起的不同排法种数为() A.720 B.1440 C.2880 D.3600 答案:1. 2 4 3 2 5 2 4 3 2 5 AA 48(2)选BAAA1440 三、不相邻问题: 1. 要排一个有4个歌唱节目和3个舞蹈节目的演出节目单,任何两个舞蹈节目都不相邻,有多少种不同排法? 1

历年马基试题精华整理版

历年马基试题 【辨析题】 1、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有限的。 答:不完全正确。人类的认识和实践就其现实性即它们的具体实现来说是有限的。(1分)然而,有限与无限是对立的统一。有限是无限的环节、部分和因素,有限包含、体现着无限。人类认识和实践发展的本性,决定有限的界限必然不断地被打破和超越,而趋于无限。(2分)人类已有的认识和实践的成果不是限制、束缚新的认识和实践的框框,而是认识和实践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前提和基础。因而,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3分) 2、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答:错。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2分)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的东西,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格。尽管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并不一定具有价值。(3分) 3、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答:错。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从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1分)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又按社会价值出售而获得的。(1分)由于资本家普遍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价值下降,从而劳动力的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该命题的错误在于颠倒了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因果关系。(3分) 4、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力商品创造的价值是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答: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工人的劳动,而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不仅补偿劳动力的工资,还创造出了更多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5、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客观标准。 答:不完全正确。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标准是生产关系。但生产力起间接作用。 6、量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答:错。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但量与事物的存在则不是直接同一的。量的变化在度的范围并不影响事物性质的变化,只有量变突破度,才会引起质变。 7、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答:错。本论强调了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如没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盲目的,这有合理之处,但是,不能以此而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排列组合的21种例题

高考数学复习 解排列组合应用题的21种策略 排列组合问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它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但题型多样,思路灵活,不易掌握,实践证明,掌握题型和解题方法,识别模式,熟练运用,是解决排列组合应用题的有效途径;下面就谈一谈排列组合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1.相邻问题捆绑法:题目中规定相邻的几个元素捆绑成一个组,当作一个大元素参与排列. 例 1.,,,,A B C D E 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A B 必须相邻且B 在A 的右边,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有 A 、60种 B 、48种 C 、36种 D 、24种 2.相离问题插空排:元素相离(即不相邻)问题,可先把无位置要求的几个元素全排列,再把规定的相离的几个元素插入上述几个元素的空位和两端. 例2.七人并排站成一行,如果甲乙两个必须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是 A 、1440种 B 、3600种 C 、4820种 D 、4800种 3.定序问题缩倍法:在排列问题中限制某几个元素必须保持一定的顺序,可用缩小倍数的方法. 例 3.,,,,A B C D E 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B 必须站在A 的右边(,A B 可以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是 A 、24种 B 、60种 C 、90种 D 、120种 4.标号排位问题分步法:把元素排到指定位置上,可先把某个元素按规定排入,第二步再排另一个元素,如此继续下去,依次即可完成. 例4.将数字1,2,3,4填入标号为1,2,3,4的四个方格里,每格填一个数,则每个方格的标号与所填数字均不相同的填法有 A 、6种 B 、9种 C 、11种 D 、23种 5.有序分配问题逐分法:有序分配问题指把元素分成若干组,可用逐步下量分组法. 例5.(1)有甲乙丙三项任务,甲需2人承担,乙丙各需一人承担,从10人中选出4人承担这三项任务,不同的选法种数是 A 、1260种 B 、2025种 C 、2520种 D 、5040种 (2)12名同学分别到三个不同的路口进行流量的调查,若每个路口4人,则不同的分配方案有 A 、44412 8 4 C C C 种 B 、44412 8 4 3C C C 种 C 、44312 8 3 C C A 种 D 、4441284 3 3 C C C A 种 6.全员分配问题分组法: 例6.(1)4名优秀学生全部保送到3所学校去,每所学校至少去一名,则不同的保送方案有多少种? (2)5本不同的书,全部分给4个学生,每个学生至少一本,不同的分法种数为 A 、480种 B 、240种 C 、120种 D 、96种 7.名额分配问题隔板法: 例7.10个三好学生名额分到7个班级,每个班级至少一个名额,有多少种不同分配方案? 8.限制条件的分配问题分类法: 例8.某高校从某系的10名优秀毕业生中选4人分别到西部四城市参加中国西部经济开发建设,其中甲同学不到银川,乙不到西宁,共有多少种不同派遣方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基)课本整理

§1:绪论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1-3 二、产生和发展p4-13: (一)时代产物: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阶级实践基础 (二)马克思继承和创新 (三)实践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 (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崇高的社会理想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理论与实际结合;把马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 §1.1: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p28 1)哲学的产生&意义——通过劳动分离人&自然;两大现象(物质&精神);两大活动(认识&改造世界) 2)其他思潮&马恩诞生 哲学基本问题(物质&意识;思维能否认识&正确认识存在) 3)对于基本问题的回答 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5)世界怎样存在(联系发展or孤立静止) 6)马哲的解答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p30 1)科学物质观、物质范畴、物质唯一特性 存在意识之外,可被意识反映 2)意识&物质(作用&反作用);意识发展阶段;社会实践(劳动)决定性作用意识内容客观,形式主观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p32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p32 1)运动&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绝对的运动,相对的静止 3)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马哲之前的物质观 5)社会的物质性表现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p35 1)实践的基本特征 2)实践的具体形式 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37 1)把握两大方面 实践分化&统一人&自然; 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找到根源,得到科学说 明 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 三、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 (一)规律及客观性p40 事物发展中的偶然&必然;自然&社会规律 1)规律的特点——本质、必然、稳定 2)规律客观性——根本特点

排列组合典型例题(带详细答案)

例1 用0到9这10 个数字.可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偶数 例2三个女生和五个男生排成一排 (1)如果女生必须全排在一起,可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如果女生必须全分开,可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3)如果两端都不能排女生,可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4)如果两端不能都排女生,可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例3 排一张有5个歌唱节目和4个舞蹈节目的演出节目单。 (1)任何两个舞蹈节目不相邻的排法有多少种 (2)歌唱节目与舞蹈节目间隔排列的方法有多少种 例4某一天的课程表要排入政治、语文、数学、物理、体育、美术

共六节课,如果第一节不排体育,最后一节不排数学,那么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课程表的方法. 例 5 现有3辆公交车、3位司机和3位售票员,每辆车上需配1位司机和1位售票员.问车辆、司机、售票员搭配方案一共有多少种 例6下是表是高考第一批录取的一份志愿表.如果有4所重点院校,每所院校有3个专业是你较为满意的选择.若表格填满且规定学校没有重复,同一学校的专业也没有重复的话,你将有多少种不同的填表方法 例7 7名同学排队照相. (1)若分成两排照,前排3人,后排4人,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若排成两排照,前排3人,后排4人,但其中甲必须在前排,乙必

须在后排,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3)若排成一排照,甲、乙、丙三人必须相邻,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4)若排成一排照,7人中有4名男生,3名女生,女生不能相邻,有多少种不面的排法 例8计算下列各题: (1) 2 15 A ; (2) 66 A ; (3) 1 1 11------?n n m n m n m n A A A ; 例9 f e d c b a ,,,,,六人排一列纵队,限定a 要排在b 的前面(a 与b 可以相邻,也可以不相邻),求共有几种排法. 例10 八个人分两排坐,每排四人,限定甲必须坐在前排,乙、丙必须坐在同一排,共有多少种安排办法 例11 计划在某画廊展出10幅不同的画,其中1幅水彩画、4幅油画、

外交理论(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外交理论——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第一章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 1、外交、暴力与共和国扩张 一个国家所采取的最佳对外立场是:在军事上强大到能阻止任何侵略行为,而又不至于先发制人挑起冲突。 战争的技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比任何其他东西都重要,然而国家并不总具备充足的军力达到目标。由于这一需求,外交应运而生了。 2、人性、诚信与外交 马基雅维利认为人自私、贪婪、愚蠢无知容易上当受骗,在关乎其利益时,每个人都会被贿赂、胁迫和欺骗,这样,外交官就能在外国宫廷施加自己的影响,并因此提升政府的计划目标,人类的卑贱成就了外交。 一个审慎的统治者,不能,也不应该在不利于自己走的情况下信守诺言;而当作出诺言的理由已经不复存在时,也不应当再信守诺言。所以,外交处于相当危险的境地。(但是背信弃义也要付出未来的代价,马基雅维利在这方面的建议是十分谨慎的。)在马基雅维利的时代,这样的观点并没有削弱外交,因为他实际上揭示了权力的真实性,指出了外交以及新兴国家法产生的条件就是国际关系的弹性原则。 借助谈判来解决问题意味着实力对比使谈判的结果在意料之中,但也不是对力量关系简单抽象的表述,外交技巧通常会影响结果。 外交必须是延续性的,只有这样,外交才能完全成为君主可资利用的力量。 3、结论 对马基雅维利而言,外交是国家的重要工具,特别在实施欺诈战略时更是如此,不过是一场为增加国家实力的斗争,而国家实力最终都是战争的前提。

第二章圭恰迪尼(佛罗伦萨) 1、君主及其大使 判断君主的价值根据的是他派出的人的素质,因此大使可以提升君主的声望,而君主也应当充分信任大使,只有大使享受充分信任时,才能成为实现君主意志的工具。 “大使看起来总是站在驻在国一边,这使他们要么是受了贿赂、要么是在索取回报,或是被眼前的热情与友善迷惑了。但原因可能是,大使总是考虑出现在眼前的君主的事务,他的眼里再也没有其他人。大使看那些事务的重要性比它们实际具有的重要性更大。” 2、谈判及国家理由 在谈判时,“如果你的企图恰到时机,就很容易成功。如果你在时机成熟前采取行动的话,不仅会导致失败,而且即使在将来时机恰好时,可能也无法再取得成功了。” 在谈判时要隐藏问题的底线。批判了马基雅维利的“违背诺言会于政治成功有利”的观点,因为好的名声是非常有价值的。 第三章格劳秀斯(荷兰《战争与和平法》) 1、格劳秀斯体系下的外交学 人类是善良的、理性的,国家方方面面都收到法律的制约,对其利益有着长远的关注,总能够信守诺言。诉诸战争只能在正义的情况下,无论何时都有三种方法反对战争:谈判、仲裁和抓阄决断或一对一对决。在这种体系下,外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大使和主权 使节权始终是主权国家的独有属性,在内战的情况下例外:比如国家被分裂为势均力敌的两方或两人对王位的争夺,他主张内战中的各方都承认有向对方排除使节的权利(有争议)。 3、大使总是必须被接受吗

马基考试题目

原理思考题2011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其来源。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4、马克思一生中两个最伟大发现。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内容。 2、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4、如何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5、简述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6、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7、什么是联系?联系有哪些特点? 8、发展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说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9、什么是矛盾?简述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及其对立统一关系。 10、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1、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12、简述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13、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14、简述规律及其特点。 15、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16、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简述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2、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的本质的回答。 4、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区别。 5、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 6、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意义更为重要? 7、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8、认识发展的总规律是什么?为什么说认识运动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 9、什么是真理?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10、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统一关系原理。这一原理对正确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何指导意义?

排列组合专题复习与经典例题详解

排列组合专题复习及经典例题详解 1. 学习目标 掌握排列、组合问题的解题策略 2.重点 (1)特殊元素优先安排的策略: (2)合理分类与准确分步的策略; (3)排列、组合混合问题先选后排的策略; (4)正难则反、等价转化的策略; (5)相邻问题捆绑处理的策略; (6)不相邻问题插空处理的策略. 3.难点 综合运用解题策略解决问题. 4.学习过程: (1)知识梳理 1.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完成一件事,有几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型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 m m m N +++=...21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1步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 步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 m m m N ???=...21种不同的方法. 特别提醒: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类”有关,要注意“类”与“类”之间所具有的独立性和并列性; 分步计数原理与“分步”有关,要注意“步”与“步”之间具有的相依性和连续性,应用这两个原理进行正确地分类、分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排列: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n m <时叫做选排列,n m =时叫做全排列. 4.排列数: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m n P 表示. 5.排列数公式:)、(+∈≤-= +---=N m n n m m n n m n n n n P m n ,)! (!)1)...(2)(1( 排列数具有的性质:11-++=m n m n m n mP P P 特别提醒: 规定0!=1

马基-简单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春季学期期末(202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讲教师:孟锐峰孙寿涛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谈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4.阐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5.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对当代中国实践的认识 6.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谈谈对“一带一路”的认识 7.试析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8.谈谈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理论观点 9.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0.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11.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研究 12.简单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 13.劳动二重性及其意义研究 14.货币及其职能研究 15. 劳动力商品理论研究 16. 资本有机构成变动趋势研究 17.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研究 18. 垄断与垄断资本主义研究 19.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研究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二、论文写作要求 选题要与本课程内容相关,且有研究和分析价值,突出独立性,切忌抄袭。学生可以根据参考选题范围,自拟具体论文题目进行撰写。论文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语言表达准确通顺。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正确,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方案恰当可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开展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论证有理有据,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500-30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 1.

马基辨析、材料题题库

复习资料 辨析题部分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并非就是市场经济。 正确。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式和现代形态。只有建立了统一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商品经济才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市场化的商品经济。只有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才能成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经济关系货币化,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全面介入经济运行,才能形成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货币化的商品经济。只有在开放条件下,才能与世界经济接轨,把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起来,形成现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开放化的商品经济。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变化的表现。 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基础。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价格的变化。但是,在现实的交换活动中,影响价格变化的不仅仅是价值的变化,还有供求关系、竞争、货币币值和政府政策等因素。 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的东西,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格。尽管价格是价值既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并不一定具有价值。 现实中,商品的市场价格常常与价值不符,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因商品价格虽然时升时降,但商品价格的变动总是以其价值为轴心。一般情况下,影响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商品的供求关系。同时,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调整和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得价格不断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另外,从较长时期和全社会来看,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有正有负,可彼此抵消。因此总体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还是相等的。所以,现实中商品的市场价格常常与价值不符是必然的,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正是其表现形式之一。 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此观点错误。在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同等的重要性,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

排列组合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一 例1 用0到9这10 个数字.可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偶数 解法1:当个位数上排“0”时,千位,百位,十位上可以从余下的九个数字中任选3个来排列,故有39A 个; 当个位上在“2、4、6、8”中任选一个来排,则千位上从余下的八个非零数字中任选一个,百位,十位上再从余下的八个数字中任选两个来排,按乘法原理 有281814 A A A ??(个). ∴ 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偶数有 2296179250428181439 =+=??+A A A A 个. 典型例题二 例2 三个女生和五个男生排成一排 (1)如果女生必须全排在一起,可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如果女生必须全分开,可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3)如果两端都不能排女生,可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4)如果两端不能都排女生,可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解:(1)(捆绑法)因为三个女生必须排在一起,所以可以先把她们看成一个整体,这样同五个男生合一起共有六个元素,然成一排有66A 种不同排法.对于其中的每一种排法,三个女生之间又都有33A 对种不同的排法,因此共有43203366=?A A 种不同的排法. (2)(插空法)要保证女生全分开,可先把五个男生排好,每两个相邻的男生之间留出一个空档.这样共有4个空档,加上两边两个男生外侧的两个位置,共有六个位置,再把三个女生插入这六个位置中,只要保证每个位置至多插入一个女生,就能保证任意两个女生都不相邻.由于五个男生排成一排有55A 种不同排法,对于其中任意一种排法,从上述六个位置中选出三个来让三个女生插入都 有36A 种方法,因此共有144003655 =?A A 种不同的排法. (3)解法1:(位置分析法)因为两端不能排女生,所以两端只能挑选5个男生中的2个,有25A 种不同的排法,对于其中的任意一种排法,其余六位都 有66A 种排法,所以共有1440066 25=?A A 种不同的排法. (4)解法1:因为只要求两端不都排女生,所以如果首位排了男生,则未位 就不再受条件限制了,这样可有7715A A ?种不同的排法;如果首位排女生,有13A 种 排法,这时末位就只能排男生,有15A 种排法,首末两端任意排定一种情况后,

马基问答题

绪论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4、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5、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6、说明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7、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8、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第一章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它们的基本形态。 3、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4、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5、实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 6、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7、简述联系的含义及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8、简述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9、新事物为什么必然战胜旧事物? 1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12、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3、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 14、度的含义及掌握事物的度的意义。 15、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6、辩证唯物主义否定观的内容及坚持辩证否定观的意义。 17、试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8、简述意识的本质。 19、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 20、规律的含义和特点。 21、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22、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第二章 1、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为什么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认识主体的含义及其性质和特点。 4认识客体的含义、构成及其性质 5.简述认识的本质及其理论意义。 6.简述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7.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点和根本区别。 8.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各自的特点。 9.说明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的条件。 10.说明为什么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精品】马基习题1.doc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三(C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C ) 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止统一性在于它的(C ) A .实践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 )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的尢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 ) 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 .山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來的现实基础(B ) A .运动 B .实践 C .精神生产 D ?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B ) 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 .用來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速的联系 D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撅;战马撅,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 )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是变化的 C .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0.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

排列组合例题精选

10.1排列与组合 10.1.1学习目标 掌握排列、组合问题的解题策略 10.1.2重点 (1),特殊元素优先安排的策略: (2),合理分类与准确分步的策略; (3)排列、组合混合问题先选后排的策略; (4 )正难则反、等价转化的策略; (5)相邻问题捆绑处理的策略;(6 )不相邻问题插空处理的策略。 10.1.3难点 综合运用解题策略解决问题。 10.1.4学习过程: (1)知识梳理 1 ?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完成一件事,有几类办法,在第一类中有m1种有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型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 共有N = mn ? m2? m n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1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 共有N = mb m2;—心m n种不同的方法。 特别提醒:分类计数原理与“分类”有关,要注意“类”与“类”之间所具有的独立性和并列性;分步计数原理与“分步”有关,要注意“步”与“步”之间具有的相依性和连续性,应用这两个原理进行正确地分类、分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排列: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m窃)个元素,按照.一定.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4 .排列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

马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提纲 复习重点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 的统一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物质的客观实在 2,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3,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 根本规律 4,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5,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 映 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4,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5,真理的检验标准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 的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 动的规律 4,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 根本动力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4,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 为资本 5,资本主义所有制 6,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7,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 危机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2,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3,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 变化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2,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3,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 本特征的认识 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 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 性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 会理想 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考试题型及分数分布情况 1,单选题(共20小题,每题2分,计40分) 2,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计10分) 3,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6分,计30分) 4,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10分,计20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解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基总的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 B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D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2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 变是世界的本源 ?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前者是劳动人民和先进阶级的哲学,后者是统治阶级的哲学 ?B 前者重视实践,后者不重视实践 ?C 前者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后者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D 前者主张从自然界出发,后者主张从人出发 ?4 哲学史就是一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这是一种()?A 简单化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B 符合历史实际的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 不符和历史实际的观点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前者是理论化的世界观,后者不是理论化的世界观 ?B 前者吸取了具体科学的成果,后者没有吸取具体科学的成果 ?C 前者是科学,后者是非科学

?D 前者以实践为出发点和归宿,后者不懂得实践的意义?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 革命的批判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 ?D 人民群众的观点 ?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A 表明人类发现了绝对真理 ?B 表明哲学由此成为科学的哲学 ?C 为人类揭示了永恒的真理 ?D 为人类认识真理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8 马克思在哲学上的伟大贡献是() ?A 创立了唯物史观 ?B 建立了革命的人道主义 ?C 使哲学成为实证的科学 ?D 创立了辩证思维方法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 ?A 批判性和实践性 ?B 革命性和否定性 ?C 系统性和完备性 ?D 实践性和阶级性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使命是()

最新排列组合知识点汇总及典型例题(全)

一.基本原理 1.加法原理:做一件事有n 类办法,则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数等于各类方法数相加。 2.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分n 步完成,则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数等于各步方法数相乘。 注:做一件事时,元素或位置允许重复使用,求方法数时常用基本原理求解。 二.排列: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 .m n m n A 有排列的个数记为个元素的一个排列,所个不同元素中取出列,叫做从 1.公式:1.()()()()! ! 121m n n m n n n n A m n -= +---=…… 2. 规定:0!1= (1)!(1)!,(1)!(1)!n n n n n n =?-+?=+ (2) ![(1)1]!(1)!!(1)!!n n n n n n n n n ?=+-?=+?-=+-; (3) 111111 (1)!(1)!(1)!(1)!!(1)! n n n n n n n n n +-+==-=- +++++ 三.组合: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并组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的m 元素中任取 m 个元素的组合数,记作 Cn 。 1. 公式: ()()()C A A n n n m m n m n m n m n m m m ==--+= -11……!!!! 10 =n C 规定: 组合数性质:.2 n n n n n m n m n m n m n n m n C C C C C C C C 21011=+++=+=+--……,, ①;②;③;④ 111 12111212211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n n r r r n n r r n n n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 +=++ +=注: 若1 2 m m 1212m =m m +m n n n C C ==则或 四.处理排列组合应用题 1.①明确要完成的是一件什么事(审题) ②有序还是无序 ③分步还是分类。 2.解排列、组合题的基本策略 (1)两种思路:①直接法; ②间接法:对有限制条件的问题,先从总体考虑,再把不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去掉。这是解决排列组合应用题时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2)分类处理:当问题总体不好解决时,常分成若干类,再由分类计数原理得出结论。注意:分类不重复不遗漏。即:每两类的交集为空集,所 有各类的并集为全集。 (3)分步处理:与分类处理类似,某些问题总体不好解决时,常常分成若干步,再由分步计数原理解决。在处理排列组合问题时,常常既要分类, 又要分步。其原则是先分类,后分步。 (4)两种途径:①元素分析法;②位置分析法。 3.排列应用题: (1)穷举法(列举法):将所有满足题设条件的排列与组合逐一列举出来; (2)、特殊元素优先考虑、特殊位置优先考虑; (3).相邻问题:捆邦法: 对于某些元素要求相邻的排列问题,先将相邻接的元素“捆绑”起来,看作一“大”元素与其余元素排列,然后再对相邻元素内部进行排列。 (4)、全不相邻问题,插空法:某些元素不能相邻或某些元素要在某特殊位置时可采用插空法.即先安排好没有限制条件的元素,然后再将不相 邻接元素在已排好的元素之间及两端的空隙之间插入。 (5)、顺序一定,除法处理。先排后除或先定后插 解法一:对于某几个元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问题,可先把这几个元素与其他元素一同进行全排列,然后用总的排列数除于这几个元素的全排列数。即先全排,再除以定序元素的全排列。 解法二:在总位置中选出定序元素的位置不参加排列,先对其他元素进行排列,剩余的几个位置放定序的元素,若定序元素要求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排列,则只有1种排法;若不要求,则有2种排法; (6)“小团体”排列问题——采用先整体后局部策略 对于某些排列问题中的某些元素要求组成“小团体”时,可先将“小团体”看作一个元素与其余元素排列,最后再进行“小团体”内部的排列。 (7)分排问题用“直排法”把元素排成几排的问题,可归纳为一排考虑,再分段处理。 (8).数字问题(组成无重复数字的整数) ① 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末位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末位数是奇数。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③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各位数字之和是9的倍数④能被4整除的数的特征:末两位是4的倍数。 ⑤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末位数是0或5。 ⑥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末两位数是25,50,75。 ⑦能被6整除的数的特征: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的偶数。 4.组合应用题:(1).“至少”“至多”问题用间接排除法或分类法: (2). “含”与“不含” 用间接排除法或分类法: 3.分组问题: 均匀分组:分步取,得组合数相乘,再除以组数的阶乘。即除法处理。 非均匀分组:分步取,得组合数相乘。即组合处理。 混合分组:分步取,得组合数相乘,再除以均匀分组的组数的阶乘。 4.分配问题: 定额分配:(指定到具体位置)即固定位置固定人数,分步取,得组合数相乘。 随机分配:(不指定到具体位置)即不固定位置但固定人数,先分组再排列,先组合分堆后排,注意平均分堆除以均匀分组组数的阶乘。 5.隔板法: 不可分辨的球即相同元素分组问题

马基论述题题目+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论述题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解: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在马克思主义 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2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突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利影响。(见下题) 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答:一、对立统一规律是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存在着两对社会矛盾,一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二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解决得好,就能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解决得不好,就会极大地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努力克服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部分,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二、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时期,一方面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较大提高,这自然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所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黄金发展期。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与现实的差异,所有制形式与分配方式的差异等,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相对处于不平衡状态,各经济实体中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也出现了逐渐拉大差距的趋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