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为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制造业强国建设三个十年“三步走”的战略,并重点对第一个十年的目标、任务进行了部署。《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发展服务型制造,对推动制造业跨越发展并实现由大变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准确把握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内涵和意义

服务型制造,有别于传统的生产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的一种先进制造模式,是面向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型,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投入服务化,即服务要素在制造业的全部投入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二是业务服务化(即产出服务化),即服务产品在制造业的全部产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对企业提质增效、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选择。

(一)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全球制造业的大势所趋

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的实践始于上世纪60、70年代,进入90年代后,随着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大型装备复杂

化程度的加深,制造环节在整个价值链中的比重日趋下降,产品的研发设计、交付、安装、维护和服务等服务环节所占价值愈加提升。2010年,德勤公司曾在《基于全球服务业和零件管理调研》中访问80家全球领先制造业公司,调查结果显示其服务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平均值为26%,服务净利润贡献率平均值达到46%。

近年来,全球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以互联网、宽带无线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更是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制造业生产方式,全球制造业发展模式呈现出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趋势,特别是服务型制造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众包设计、网络协同研发、基于工业云的供应链管理、网络精准营销、便捷化电子商务、全生命周期运维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涌现,加速推动制造业价值链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正在重塑,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

(二)发展服务型制造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内在要求

一方面,随着人类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市场消费能力加快提升,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同时产品技术和功能越来越复杂也催生了新的服务需求,社会消费群体不再单纯满足于企业提供的产品本身,而是更加注重与产品相伴随的服务。

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伴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现代生产管理技术、知

识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初步建立了产品销售与服务、生产作业与控制、产品设计与管理等协同机制,特别是通过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和服务业发展,服务和商务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了客观条件。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许多关键领域研发设计能力不强,传统产业主要集中在价值链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环节,企业市场竞争力弱、产品附加值较低。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一些地区和企业探索发展服务型制造,取得一定成效。2014年,江苏省制造业中的生产性服务增加值达2531.3亿元,同比增长9.3%,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 3.9%。抽样调查显示,全省三成左右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服务型制造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多数企业已逐步由单纯制造向制造加服务的模式转变。

(三)发展服务型制造是提升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以美国、德国、法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为抢占经济制高点,掀起再工业化浪潮,重新审视制造业战略定位,制造业重新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紧与我国在传统市场展开竞争。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着发达国家在中高端制造业和新兴经济体在我国传统优势领域的双重竞争压力。

服务型制造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一种先进制造模式,是制造业的升级而不是衰退,更不是所谓的“去制造化”,是以制造为基础,以服

务为导向,使制造业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和传统模式相比,服务型制造具有科技含量高、资源环境友好等特点。实践证明,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还能够有效提升制造业对服务业中间投入产品的需求,扩大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规模,催生新的服务业态。

发展服务型制造,是提升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和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当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的形势下,发展服务型制造显得尤为迫切。

二、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

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发展服务型制造。2011年国务院印发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服务型制造,不断提升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能力。《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在深化服务领域体制改革、降低服务业门槛、扩大出口退税政策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服务型制造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一些地方政府也根据地区发展实际,制定了当地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政策措施,并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一)领军企业探索步伐不断加快

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推动下,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在发展服务型制造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我国服务型制造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在装备制造、通讯设备、信息技术、汽车、智能设备等制造领域

涌现出一批成功的案例。有的工程机械企业在提供基本的产品与售后服务之外,同时提供融资支持、二手机交易、产品租赁、工程信息咨询与整体施工方案设计、设备的翻新与改造、特约服务、定点服务等业务支持与拓展服务,从单纯的产品供应商向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工程总承包与系统解决方案等高端服务延伸。在电气设备领域,一些企业由能源设备生产扩展至合同能源管理等现代服务领域,为数字化电厂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在消费品制造领域,有的企业开展众包设计、个性化定制、社交化营销等服务,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在节能环保领域,部分企业以设备制造为依托,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投融资、运营服务等产业链高端领域延伸,成为环保产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在通讯设备与信息技术领域,有的企业销售模式采用“线上线下”营销模式,业务范围涵盖通讯设备制造、咨询服务、客户体验管理以及整体解决方案等全产业链条。在智能装备领域,一些企业推出跨品牌、跨终端的智慧操作系统,提供产品无故障运转监测、智能化维保服务。

(二)企业转型仍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虽然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而言,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多数制造企业研发设计投入不足,基于客户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业务所占比重较小,服务活动所带来的质量品牌效益尚不明显。

一是制造业企业自主开展服务化的动力不足。受传统粗放式工业

发展思维模式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还普遍存在重规模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重批量生产轻个性化定制、重制造轻服务的现象,发展服务业务的动力还不足。此外,由于开展服务业务,需要大量的资金与人力支持,短期投入较大,而长期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如市场风险、技术开发风险、经营风险等,导致生产企业推进服务型制造转型时比较谨慎。

二是部分关键领域自主研发设计能力欠缺制约了服务型制造发展。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设计水平仍较低,难以形成提供差异化、个性化集成服务的技术支撑,难以提供独创性的产品和服务,区域和行业发展不平衡,直接影响到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程度和效果。

三是促进制造业服务化的政策环境有待完善。目前,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制造业企业发展服务业务时还难以享受到服务业的优惠政策,比如:制造业企业普遍缺少服务类资质,在拓展服务业务时存在政策障碍。缺少统一的服务型制造统计口径和标准,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型制造的发展。

四是高端复合型人才缺乏。长期以来,制造业在以产品为核心的模式下,人才的培养方式比较简单,人才储备大多围绕产品本身开展,适应服务型制造的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缺乏复合型高端人才成长环境,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有待加强。

三、《中国制造2025》为发展服务型制造指明方向

《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与业态创新,促进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

(一)完善制造和服务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

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积极研究制定促进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破解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制约因素,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快推动服务型制造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重点实施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开展示范试点,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鼓励制造企业以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再造业务流程等形式培育新的业务形态与商业模式,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融资租赁、网络精准营销、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在线支持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工程总承包和供应链管理、服务外包等商业模式。鼓励优势制造企业“裂变”专业优势,通过业务流程再造,面向行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

(二)提升创新设计能力

发展工业设计是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抓手,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制造业创新设计能力建设。国务院在《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等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业,促进工业设计从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引导民间资本投资设计服务领域。2010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

关部门颁布《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明确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六方面措施推进工业设计发展。2012年开展了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评选活动,2013年组织开展了首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工作。

目前,我国工业设计发展良好,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区等核心发展高地已经逐步形成。另外,在一些中心城市已经聚集了一批工业设计的重点企业,形成了较好的工业设计人才梯队。

《中国制造2025》提出将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创新设计能力提升。在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创新设计示范,全面推广应用以绿色、智能、协同为特征的先进设计技术。加强设计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克信息化设计、过程集成设计、复杂过程和系统设计等共性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设计工具软件,建设完善创新设计生态系统。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设计集群,培育一批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鼓励代工企业建立研究设计中心,向代设计和出口自主品牌产品转变。发展各类创新设计教育,设立国家工业设计奖,激发全社会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强化信息技术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作用

信息技术广泛渗透于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已成为全球各国制造

企业服务化的重要驱动力量,对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起到“黏合”作用。《中国制造2025》提出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提高重点行业信息应用系统的方案设计、开发、综合集成能力。鼓励互联网等企业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在线定制、线上到线下等创新模式,积极发展对产品、市场的动态监控和预测预警等业务,实现与制造业企业的无缝对接,创新业务协作流程和价值创造模式。

同时,《中国制造2025》明确要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节能环保、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融资租赁、人力资源服务、售后服务、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

(四)建立健全服务功能区与公共服务平台

要进一步发挥服务功能区与公共服务平台的创新载体和服务辐射功能。在服务功能区建设方面,重点发展研发设计、信息、物流、商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增强区域辐射能力。在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主要依托制造业集聚区,着力推进研发设计、物流服务、质量检验检测认证、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公共平台建设。同时,结合我国当前产业布局,以及东西部不平衡现状,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鼓励东部地区企业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加快发展生产服务基地,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产业转

移承接地的服务配套设施和能力建设。

安徽省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

安徽省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 申报书 申报单位 申报类型□示范企业□示范平台 推荐单位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制表 填报说明 一、申报书封面:申报单位为申报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的申报主体名称。推荐单位为所在地市、直管县经信委。 二、申报书内容:申报书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表格、申报书正文和附件。其中申报示范企业、示范平台分别填写表格和表格。申报书正文和附件分别参阅相应的参考提纲。 三、申报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填写各个表项,并组织编写申报书,附件证明材料请使用扫描件(复印件)。 四、申报单位对所填报的相关内容真实性负责。 五、申报书请同时提供纸质版和电子版。纸质材料请使用纸双面印刷,装订平整, - 5 - / 9

采用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电子版请根据所提供的模板进行编辑,其中申报书正文字体为小四号仿宋体,单倍行距。一级标题小四号黑体,二级标题小四号楷体。 - 6 - / 9

表 安徽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申报表 - 7 - / 9

- 8 - / 9

安徽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申报书正文 (参考提纲) 一、企业概况 介绍企业基本情况、发展历程、主营业务、核心产品等。核心产品在相关产业链中的位置及地位,主要客户群及销售地,主要竞争对手及与之对比情况,企业在行业领域中的地位。产品关键性能、加工工艺、技术实力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对比情况。企业研发创新情况,知识产权积累和运用情况,参与或主导相关产品国际国内相关技术、工艺等标准的制定情况。 二、主要做法 结合所申报的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典型模式,从经营战略、商业模式、运营方式、信息平台、资源配置、人才培养、服务绩效等层面论述企业服务转型的主要思路、重要举措、转型成效。 三、经验总结 总结并提炼示范企业服务转型的示范经验。 四、下一步设想 介绍企业在今后三年乃至更长时间在服务化转型方面的发展思路,特别是结合所申报的典型模式,说明下一步发展的主要目标、关键举措和预期实现的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附件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年、年审计报告(或专项审计报告) 、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如有) - 9 - / 9

中国制造2025详细解读

《中国制造2025》正式印发全方位深度解析中国制造2025 宏观来源:工信部时间:2015/5/20 责任编辑:Liujianyong 一、中国制造2025,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 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中国制造2025》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的物质保障,是衡H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历史证明,卑微如蟋蚁、坚强似大象

每一次制造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突破,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强国的竞争格局,制造业的兴衰印证着世界强国的兴衰。实践也证明,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是保持国家竞争实力和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大力发展制造业,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白年强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必须坚持发展制造业的决心和信心不动摇,通过制造业创新升级,铸就更加坚实的强国之基。 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世界制造强国,是我们吸取错失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当前,世界经济和产业格局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和大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经济复苏缓慢,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另一方面,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酝酿新突破,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突破,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强化制造业创新,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谋求新一轮竞争的有利位置。面对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新调整和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新挑战,我们必须前瞻布局、主动应对, 在新一轮全球竞争格局中赢得主动权。 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跨越发展,是实现“两个

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引

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促进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特制定本行动指南。本行动指南指导期为2016-2018年,将根据服务型制造发展需要滚动发布。 一、现实意义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制造业企业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有利于延伸和提升价值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然要求。我国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但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总体处在中低端,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问题,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发展服务型制造,以创新设计为桥梁,推动企业立足制造、融入服务,优化供应链管理,深化信息技术服务和相关金融服务等应用,升级产品制造水平提升制造效能,拓展产品服务能力提升客户价值,能够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打造产业竞争

新优势。 发展服务型制造,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动选择。工业化进程中产业分工协作不断深化,催生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信息化特别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度应用,加速服务型制造的创新发展。发达经济体实践证明,发展服务型制造是抢占价值链高端的有效途径。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我国制造业亟需补足短板,实现转型发展。同时,我国也迎来与全球同步创新的难得机遇,“中国制造+互联网”的深入推进为服务型制造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和强大技术支持,必须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融合,才能重塑制造业价值链,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发展服务型制造,是有效改善供给体系、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型制造能够引导制造业企业以产需互动和价值增值为导向,由提供产品向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变,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转变。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有利于改善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破解产能低端过剩和高端不足并存的矛盾,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举措。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福建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申报方案

福建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申报方案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附件福建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申报书 企业名称:*************有限公司 联系人:*** 办公电话:0597-******* 传真:0597-******* 手机:*********** 邮箱:********@https://www.wendangku.net/doc/8a14506821.html, 申报日期:2018年3月 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7年制 承诺书 本单位承诺: 1.本申报书中所填写的内容真实、合法、有效。 2.提供的申报资料和文件内容真实、可靠、事实存在。 3.本申报书中所涉本单位的知识产权、(商业秘密)明晰完整,归属本单位或技术来源正当合法,未剽窃他人成果,未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或商业秘密。 若发生与上述承诺相违背的事实,由本单位承担法律责任。 法定代表人(签字):

单位(盖章): 年月日

可以根据订单生产进度情况,自主提出发货申请等,客户发现玻璃出现质量问题,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向公司及时反馈(拍照上传、文字描述)等等,可以说引进了ERP软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微信公众号下单之后,极大的缩短了我们和客户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实现了公司与客户的零距离互动,极大的促进了我们的客户服务水平。目前客户通过微信公众号下单的比例占到了80%左右,由于微信公众号,通过客户的口口相传,给我们增加了30%以上的客户资源,2017年的营业额更是比2016年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微信公众号下单可以说是我们企业的一张响亮的名片。 2、成立物流事务部 我司于2011年8月成立,成立之初的两三年,由于订单不多生产规模不大,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外请物流车辆帮我们送到客户手中。由于物流货运公司派送车辆的不确定性,经常导致我们的产品不能够及时的送到客户手中,导致部分客户撤单。另外,外请物流货运公司,其运输成本也高,对公司的利润影响也非常大。 随着公司订单越来越多,我们意识到如果继续依靠物流货运公司,将会严重制约着公司的发展,于是我们从2013年开始成立了自己的物流事业部,有了自己的物流车队,车辆从2013年三部,发展到如今的六部,实现了产品全区域的物流配送。自从成立了物流事业部之后,公司发展迅速,营业额每年以超过30%的增长率高速增长,利润率也相应的增加了两个百分点。下一步我们将利用自身的物流配送优势,成立专门的物流公司,不仅承担着我们自己产品的运输任务,也将对外开展业务,为公司增加盈利点。 2、成立安装服务事业部 为了延伸公司服务链条,通过整合下游生产与服务资源,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我们于2016年底与微信公众号下单同步,成立了安装服务事业部。 成立了安装服务事业部之后,不仅拓宽了我们的盈利范围,而且缩短了从下单到安装的周期,保证了客户跟上工程的进度,使我们对客户服务范围,实现了从接单、生产、发货、安装全流程服务。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七:《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

规划目标是引导和促进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是推动规划落实努力的重要方向。为明确“制造强国”的任务和重点,《中国制造2025》综合考虑未来国际发展趋势和我国工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条件,根据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制造强国”的若干发展目标,加快实现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 一、指标选取的总体考虑 《中国制造2025》指标体系的设立,综合考虑了以下几方面因素: 第一,能够体现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指标的选取,既要能够反应雄厚的产业规模、优化的产业结构、良好的质量效益、持续的发展能力等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又要借鉴参考国外的评价指标,形成与国际之间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体系。 第二,能够体现新型工业化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指标的选取,要充分体现创新驱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效益、两化深度融合的根本要求。 第三,指标数据具有可获得和可比较性。指标的设立考虑了历史数据的可获得和可量化性,如制造业增加值、劳动生产率、R&D投入、专利、能耗等指标,能够实现与历史数据的对比及与国外发展情况的比较。 第四,体现系统性和全面性相结合。指标的设立要能够满足系统评价制造强国的需要,同时还要体现制造业当前发展情况、国际竞争力、发展潜力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体现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良好结合。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经研究,《中国制造2025》采用了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4大类共12项指标。 二、主要规划目标 (一)体现创新能力的指标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核心,是实现我国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加快推动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举措。《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0年掌握一批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到2025年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从定量指标看,确定了两个目标任务:

辽宁省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条件

附件1 辽宁省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 申报条件 一、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应重视对服务的投入和模式创新,具有明确稳定的服务对象,能够提供特色化、专业化、高效化、绿色化的服务,综合服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较高,其生产技术与工艺、服务能力和水平等具有一定优势地位。服务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十种模式:(一)工业设计服务。加强工业设计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建立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库,夯实工业设计发展基础。以企业产品创新和品牌提升为核心,促进企业观念创新、设计创新、技术创新。加强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功能、新服务应用,面向制造业设计需求,搭建网络化的设计协同平台,开展众创、众包、众设等模式的应用,提供具有市场优势和技术特色的工业设计服务,提升企业在工业设计服务工作领域的能力与效率,推进设计成果转化应用。 (二)定制化服务。加快并完善利用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设计与虚拟仿真系统,发展个性化设计、用户参与设计、交互设计,推动零件标准化、部件模块化和产品个性化重组,推进生产制造系统的智能化、柔性化改造,开展大批量个性化定制服务。 (三)供应链管理。合理安排工厂布局,优化生产管理流程,建设智能化物流装备和仓储设施,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数据和资源共享。面向行业上下游企业开展集中采购、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精益供应链等模式和服务,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推动供应链标准化、智能化、协同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专业化、一体化生产性服务。 (四)共享制造。推进共享制造平台建设,提供通用化平台型支

撑服务,把生产制造各环节各领域分散、闲置的资源集聚起来,弹性匹配、动态共享给需求方。企业围绕产业集群的共性制造需求,集中配置通用性强、购置成本高的生产设备,建设能提供分时、计件、按价值计价等灵活服务。 (五)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面向制造业全过程的专业化检验检测源,参与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认证服务模式,为制造企业提供全过程的质量提升服务。参与相关标准制定。积极推动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发展,完善检验检测认证产业载体建设和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为检验检测服务行业发展树立标杆。 (六)全生命周期管理。企业以客户为中心,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从管理产品需求、生产规划、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交付使用到检验检测、故障诊断、维护检修、直到产品回收与再利用以及客户培训、全产业链咨询服务等全链条服务。围绕提升生产制造水平,拓展售后支持、在线监测、数据融合分析处理和产品升级服务。建设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平台,提高产品生产数据分析能力,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 (七)总集成总承包。企业提高资源整合能力,提供一体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开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发展建设-移交(BT)、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BOO)、交钥匙工程(EPC)等多种形式的工程总承包服务。企业依托核心装备、整合优质产业资源,建设“硬件+软件+平台+服务”的集成系统,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八)节能环保服务。企业加大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研发力度,逐步开展产品回收及再制造、再利用服务,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从节能诊断、方案设计到节能系统建设、运行等项目。发展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合同能源管理服务。企业与专业环保治理公司合作,依靠强大的数据管理系统,高效、精准的开展合同排污管理等新型环保服务。

关于推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工作意见

关于推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工作意见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顺应现代制造业发展趋势,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以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与重点项目的培育和推广为抓手,以强化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加强行业分类指导,推动全省制造企业从主要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拓展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务,加快实现从生产加工向材料供应、研发设计、品牌建设、管理服务、营销推广等环节延伸。实现企业在服务中收益、在服务中增值、在服务中创新,形成制造与服务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2015-2017年,通过三年的努力,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与服务化相适应的生产组织模式与制造服务体系,全省50%的工业企业实施服务型制造推进工程,企业服务化投入占比和服务化收入占比提升20个百分点。通过打造全省推进服务型制造集聚发展、示范推广、专业培训、智力支撑等四大平台,全省形成50个服务型制造集聚基地、500个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一批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 二、重点工作领域 我省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既是制造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加剧,能源、资源、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不断上升的不利局面,实施差异化竞争、提升增值服务的有效途径,更是主动转型,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占领价值链高端的主动作为。近年来,我省围绕产品提供增值服务、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融资租赁、实施供应链集成管理、为客户个性化服务等涌现了一批服务型制造的典型企业,但从总体上看,我省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加大力度,在六大重点领域推动江苏服务型制造更快发展。 (一)总集成总承包。 引导企业以价值链延伸与再造为重点,提升系统集成能力,提升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服务能力。引导企业从提供产品,向提供设计、承接项目等系统方案提供商转变,推广总集成总

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 2015-05-21黄胜汇编 本文内容汇编自网络上关于《中国制造2025》信息,帮助大家更好、全面地理解《中国制造2025》。文章内容分为三部分: 1)《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内容和重点 2)《中国制造2025》的六大核心解读 3)《中国制造2025》对企业CAD的期望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 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 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 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 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 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 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 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 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将是中国工业未来10 年的发展纲领、顶层设计。政府的诸多行动向市场传递出强烈信号,显示工业转型将迎来大突破、大提速。工信部表示,计划大体分三步、用三个十年左右时间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

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一、项目总体情况 根据《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执行计划的通知》(榕政综〔2016〕70号)、《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省政府促进2017年全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若干措施的实施意见》(榕政综〔2017〕1650号)文件精神,为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以制造为基础、服务为导向,鼓励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引导企业加快推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延伸价值链条。实施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专项,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提升企业研发设计、市场拓展、品牌运作等服务的核心价值。 2017年我委年初预算安排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150万元,对列入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及省级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的,在省级奖励基础上,给予50%的配套奖励。2017年实际支出125万元,惠及3家2016年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家首批省级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各给予配套奖励25万元。 二、项目绩效自评结论 (一)项目绩效自评得分及等级

项目绩效评价得分97.54分,等级为优秀。 (二)项目期初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分析 该项目期初设置5个绩效目标,目标实现率80%。 1.“投入—成本指标—预算执行率(当年预算实际支出/年度预算)”绩效目标设置为“2017年不低于95%”,当年预算实际支出125万元,年度预算150万元,预算执行率83%。 2.“产出—数量目标—补助企业数—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绩效目标设置为“2017年不低于4家”,实际于2017年补助5家。 3.“产出—质量目标—项目奖励标准执行情况”绩效目标设置为“100%按榕政综〔2017〕1650号文件执行”,2017年实际100%按榕政综〔2017〕1650号文件执行。 4.“效益—可持续影响指标—新增省、市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数量”绩效目标设置为“2017年不低于4家”,2017年实际新增9家。 5.“效益—服务对象满意度目标—企业满意度”绩效目标设置为不低于95%,经2017年度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达100%。 (三)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1.存在问题 该项目受当年度省级评定结果影响,预算项目无法细化,2017年预算执行率为83%,未完成预算执行率目标。

官方解读-《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高档数控机床发展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高档数控机床发展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2日】【来源:工信部装备工业司】 《中国制造“2025”》将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列为“加快突破的战略必争领域”,其中提出要加强前瞻部署和关键技术突破,积极谋划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造点,提高国际分工层次和话语权。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是由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产业的战略特征以及发展阶段特征所决定的,我们应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一、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具有战略必争的产业特质 1.锚定我国装备制造业全球竞争地位 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一个国家的机床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是衡量其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制造”2025将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行业列为中国制造业的战略必争领域之一,主要原因是其对于一国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分工中的位置具有“锚定”作用: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是制造业价值生成的基础和产业跃升的支点,是基础制造能力构成的核心,唯有拥有坚实的基础制造能力,才有可能生产出先进

的装备产品,从而实现高价值产品的生产。 2.支撑国防和产业安全的战略需求 在国防安全方面,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对制造先进的国防装备具有超越经济价值的战略地。现代国防装备中许多关键零部件的材料、结构、加工工艺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加工难度,用普通加工设备和传统加工工艺无法达到要求,必须采用多轴联动、高速、高精度的数控机床才能满足加工要求。即使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发达国家仍对我国采取技术封锁与限制。在产业安全方面,随着国内制造业升级速度加快,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与发达国家竞争加剧,工程机械、电气机械、交通运输装备正处于打入国际高端市场的攻坚期,而国内机床产品在加工精度、可靠性、效率、自动化、智能化和环保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进而导致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 3.满足用户领域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当前机床行业下游用户需求结构出现高端化发展态势,多个行业都将进行大范围、深层次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对于高质量、高技

2020年度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申报条件【模板】

附件1 2020年度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项目、平台)申报条件 一、共性条件 (一)四川省内注册的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运营和财务状况良好。 (二)申报主体在近两年内(2018年1月1日以后)未发生重大质量、环保或安全事故,没有违法行为或涉嫌违法正在接受审查的情况。 二、专项条件 (一)示范企业。 1.申报企业应为具有鲜明转型特点的制造业企业。在本行业或细分领域内,其生产技术与工艺、服务能力与水平等应该具有一定优势地位。企业能够围绕核心制造能力开展模式创新并形成竞争力,在战略规划、管理运营、模式创新、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服务绩效、生产服务类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近三年内实施服务型制造项目不少于3个。对行业服务型制造发展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申报企业须满足以下经济指标中的其中一项: (1)企业最近一年的服务性收入占经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15%(含); (2)企业通过开展服务型制造,推动企业最近一年的经营业务收入比上一年增长10%以上(含); (3)企业通过开展服务型制造,企业最近一年的利润保持较快增长。 (二)示范项目。 申报项目应围绕提升核心制造能力开展的项目,且已投入运营。申报主体需为制造业企业,可为委托开展项目的甲方,也可为对外提供服务的乙方。项目中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经营效率

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实现了预期目标。项目实施后申报主体的服务型制造特点更加明显,核心能力更加突出,市场地位得到加强。 (三)示范平台。 申报平台应为从制造业企业衍生出的服务平台或第三方专业服务平台,也可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服务机构,平台可以面向行业提供专业服务,也可以面向区域提供综合服务,截止申报日正式投入运营时间需满两年。平台应提供研发设计、知识管理、工业技术、人才、融资、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并在服务体系建设、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模式等方面有所创新,能够有效提升制造效率和能力,有效降低企业间交易成本和合作风险。 三、服务型制造示范基本条件 (一)示范企业基本条件。 1.供应链管理。 服务内容:开展生产物流的优化提升,实施集中采购、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精益供应链等模式,高效应用订单管理、物料配送、仓储库存等供应链服务。 服务能力:具备数据协同的柔性供应链体系,能够在制造业企业内部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营销服务能力的集成对接。具备企业级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能够优化制造过程和供应链的并行组织。能够使用智能化物流装备和仓储设施,有供应链的计划、调度、运作、监控能力。 综合效益:在生产物流环节形成稳定的供应链服务体系。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企业提质增效。 2.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服务内容:运用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等技术,完善设备运输、演示安装、设备调试、客户培训等交付服务;或开展远程在线监测/诊断、健康状况分析、远程维护、故障处理等质保服务。 服务能力:具备对产品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维护的全过程管理信息技术基础。集成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SCM(供应链管理)

江西省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江西省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要求,促进我省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江西省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是制造业企业从主要提供产品向同时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企业从生产加工向材料供应、研发设计、品牌建设、管理服务、营销推广等环节延伸。既是制造业企业应对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更是产业链高端转型的主动作为。 发展服务型制造,重塑制造业价值链,是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然要求,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动选择,是有效改善供给体系、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有效方式。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调结构、转方式的主要抓手,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落实“中国制造2025”重要路径。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深刻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

主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振兴实体经济,不断培育壮大新动能,强化服务型制造示范引领,构建低碳环保绿色工业体系,全面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确保江西工业平稳运行、提质增效、快速崛起。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企业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制造业中投入和产出的比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政策措施,增强公共服务供给,为企业发展服务型制造创造良好环境。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通过科技、制度等创新,激发企业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活力和潜力。拓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创新服务方面的应用,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资源整合、运营协同,以服务提升带动制造能力和制造水平提升。 突出特色,重点突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江西实际,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优选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服务、信息增值服务、定制化服务和融资租赁服务等领域,率先发展服务型制造模式。 示范引领,整体推进。针对价值链延伸和提升的关键环节,在重点领域围绕企业、项目、平台,多层次开展试点示范和宣传推广。以点带面,全面发力,着力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制定标准、培育人才,形成合力,引领全面协同发展。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1)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差距很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成果对产业支撑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中国制造2025》将创新驱动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方针之一,将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首要任务,说明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重塑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一、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新趋势、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制造业历来是创新最为集中、最为活跃的领域。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都注重将制造业创新作为驱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制造业的创新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国际竞争的重要焦点。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发达国家竞相布局制造业创新战略 全球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呈现加速态势。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力

量,许多国家都将创新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层面。美国积极推动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建设,期盼以技术创新的先发优势继续保持其全球领先地位。德国也积极制定高科技战略,确定了五大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十大未来项目。应该看到,经过长期追赶发展的沉淀和积累,本轮产业变革是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最小的一次,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实现工业强国的百年梦想。 (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新兴经济体加速崛起,唯有依靠创新才能把握国际竞争新优势 在科技创新、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全球产业结构进入深度调整周期。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高端制造领域向发达国家回流的“逆转移”趋势显现端倪。在制造业中低端领域,印度、巴西、越南等一些新兴经济体也纷纷发力,力图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在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等方面展开更加激烈的争夺。可以预见,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将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先发效应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相对比较优势的双重挤压和双重挑战,唯有依靠创新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才可能化挑战为机遇,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不断加深,协同创新成为智能时代的创新模式 当前,人工智能、移动互联、3D打印等新技术持续演进,推动

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申报书

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 申报书 申报单位 申报类型□示范企业□示范项目□示范平台 推荐单位 厦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制表

填报说明 一、申报书封面:申报单位为申报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的申报主体名称。 二、申报书内容:申报书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表格、申报书正文和附件。其中申报示范企业、项目、平台分别填写表格1、表格2和表格3。申报书正文和附件分别参阅相应的参考提纲。 三、申报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填写各个表项,并组织编写申报书,附件证明材料请使用扫描件(复印件)。 四、申报单位对所填报的相关内容真实性负责。 五、申报书请同时提供纸质版和电子版。纸质材料请使用A4纸双面印刷,装订平整,采用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电子版请根据所提供的模板进行编辑,其中申报书正文字体为小四号仿宋体,单倍行距。一级标题小四号黑体,二级标题小四号楷体。

表1 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申报表

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申报书正文(参考提纲) 一、企业概况 介绍企业基本情况、发展历程、主营业务、核心产品等。核心产品在相关产业链中的位置及地位,主要客户群及销售地,主要竞争对手及与之对比情况,企业在行业领域中的地位。产品关键性能、加工工艺、技术实力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对比情况。企业研发创新情况,知识产权积累和运用情况,参与或主导相关产品国际国内相关技术、工艺等标准的制定情况。 二、主要做法 结合所申报的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典型模式,从经营战略、商业模式、运营方式、信息平台、资源配置、人才培养、服务绩效等层面论述企业服务转型的主要思路、重要举措、转型成效。 三、经验总结 总结并提炼示范企业服务转型的示范经验。 四、下一步设想 介绍企业在今后三年乃至更长时间在服务化转型方面的发展思路,特别是结合所申报的典型模式,说明下一步发展的主要目标、关键举措和预期实现的经济社会效益。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如有) 3、相关产品的技术水平评价证书(鉴定证书) 4、企业成立专门的服务性部门或剥离设立独立服务性公司的证明材料,如股东决议、会议纪要、独立的服务性公司章程等; 5、企业2017、2018年度审计报告或会计报表复印件(加盖企业公章); 6、企业近两年有关服务型制造项目合同、投入及成果等复印件,如服务型制造生产线改造软硬件设备的购买发票、因实施服务型制造产生的知识产权成果等; 7、申报单位认为可提供的其他料; 表2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07:《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讲课稿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七:《中国制造2025》的 主要目标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9日】【来源:规划司】【字体:大中小】 规划目标是引导和促进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是推动规划落实努力的重要方向。为明确“制造强国”的任务和重点,《中国制造2025》综合考虑未来国际发展趋势和我国工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条件,根据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制造强国”的若干发展目标,加快实现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 一、指标选取的总体考虑 《中国制造2025》指标体系的设立,综合考虑了以下几方面因素: 第一,能够体现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指标的选取,既要能够反应雄厚的产业规模、优化的产业结构、良好的质量效益、持续的发展能力等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又要借鉴参考国外的评价指标,形成与国际之间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体系。 第二,能够体现新型工业化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指标的选取,要充分体现创新驱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效益、两化深度融合的根本要求。 第三,指标数据具有可获得和可比较性。指标的设立考虑了历史数据的可获得和可量化性,如制造业增加值、劳动生产率、R&D投入、专利、能耗等指标,能够实现与历史数据的对比及与国外发展情况的比较。 第四,体现系统性和全面性相结合。指标的设立要能够满足系统评价制造强国的需要,同时还要体现制造业当前发展情况、国际竞争力、发展潜力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体现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良好结合。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经研究,《中国制造2025》采用了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4大类共12项指标。 二、主要规划目标 (一)体现创新能力的指标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核心,是实现我国价值链低端向

国家级-中国制造2025(全文)解读

中国制造202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 (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

服务型制造示范创建

服务型制造示范创建 申报书 申报单位 申报类型□示范企业□示范项目□示范平台推荐单位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制表

填报说明 一、申报书封面:申报单位为申报服务型制造示范申报主体名称。 二、申报书内容:申报书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表格、申报书正文和附件。其中申报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和示范平台分别填写表1、表2和表3。申报书正文和附件分别参阅相应的参考提纲。 三、申报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填写各个表项,并组织编写申报书,附件证明材料请使用扫描件(复印件)。 四、申报单位对所填报的相关内容真实性负责。 五、申报书请同时提供纸质版和电子版。纸质材料请使用A4纸双面印刷,装订平整,采用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电子版请根据所提供的模板进行编辑,其中申报书正文字体为小四号仿宋体,单倍行距。一级标题小四号黑体,二级标题小四号楷体。

表1

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申报书正文 (参考提纲) 一、企业概况 介绍企业基本情况、发展历程、主营业务、核心产品等。核心产品在相关产业链中的位置及地位,主要客户群及销售地,主要竞争对手及与之对比情况,企业在行业领域中的地位。产品关键性能、加工工艺、技术实力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对比情况。企业研发创新情况,知识产权积累和运用情况,参与或主导相关产品国际国内相关技术、工艺等标准的制定情况。 二、主要做法 结合所申报的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典型模式,从经营战略、商业模式、运营方式、信息平台、资源配置、人才培养、服务绩效等层面论述企业服务转型的主要思路、重要举措、转型成效。 三、经验总结 总结并提炼示范企业服务转型的示范经验。 四、下一步设想 介绍企业在今后三年乃至更长时间在服务转型方面的发展思路,特别是结合所申报的典型模式,说明下一步发展的主要目标、关键举措和预期实现的经济社会效益。

中国制造2025解读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加快建设生态文明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建设生态文明 《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明确提出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强调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同时把“绿色制造工程”作为重点实施的五大工程之一,部署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一、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 绿色发展,就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绿色是发展的全面要求和转型主线,循环是提高资源效率的途径,低碳是能源战略调整。三者目标都是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从内涵看,绿色发展更为宽泛,涵盖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核心内容,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则是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形式,因此,可以用绿色发展来统一表述。绿色发展的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追求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发展,绿色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概念纷纷提出并付诸实践。绿色经济或绿色发展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但其核心目的是为了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谋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消耗的和谐统一,实现发展与环境的双赢。 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一直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十七大强调,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发展绿色经济。“十二五”规划中,“绿色发展”独立成篇,进一步彰显我国推进绿色发展的决心。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单篇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全国党代会报告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是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最近,中央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专题部署的文件,是对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明确了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和建立系统完整制度体系的方向性要求,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意见》中首次将“绿色化”作为“新五化”(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之一,要求把绿色发展转化成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绿色转型的最新概括和集中体现。 二、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共处、良性互动、持续发展的一种文明形态,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实质是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