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word版)复习题(教育研究方法)

(完整word版)复习题(教育研究方法)

(完整word版)复习题(教育研究方法)
(完整word版)复习题(教育研究方法)

一、选择题

1.在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阶段,应当完成的主要任务是( A )。

A.制定研究方案

B.搜集资料,形成科学事实

C.撰写研究报告

D.分析事实或原有理论,形成新理论

2.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属于( A )。

A.历史研究

B.教育价值研究

C.教育事实研究

D.教育实验研究

3、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末来发展的前景与趋势的研究是( D )

A.基础研究

B.描述研究

C.发展研究

D.预测研究

4、一般来说,教育科研活动的最后一环是(D )

A.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

B.教育科研成果的评奖

C.教育科研成果的交流

D.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

5、在一项教育科学研究的实施阶段,主要使用的方法是(D )

A.查阅文献的方法 B. 撰写报告的方法

C.成果评定的方法 D. 形成事实的方法

6、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C )

A.创新性原则 B.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C.主观性原则 D. 伦理原则

7、在一项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题目的选项X和选项Y的被选律都是35%。研究者在分析研究结果时,把符合其意向的选项X表述为“高达35%”,而把不符合其意向的选项Y表述为“仅占35%”。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A )。

A.客观性原则

B.创新性原则

C.公共性原则

D.伦理原则

……………………………………………………………………………………

8.对于一个好的科研选题的要求,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C )

A.问题要有研究价值

B.问题要有创新性

C.问题要有收益性

D.问题要有可行性

9.以下哪项不属于科研选题的主要来源( B)

A.社会变革发展的要求

B.上级单位确定的课题

C.学科理论深化的要求

D.个人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10.在教育调查研究中一般的样本容量是( B )

A.总体的20%

B.不能少于100

C.至少30

D.样本容量越大越好

11.对于“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的情况。”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一般常用的取样法是(D )

A.简单随机取样

B.分层随机取样

C.等距随机取样

D.整群随机取样

12、以下哪项不属于抽样的基本原则(C )

A.随机性原则 B. 代表性原则

C.方便性原则 D. 合理的样本容量

13、在教育研究的数据分析中,某统计量为-1.5,该统计量最有可能是(C )

A.标准差

B.方差

C.标准分数

D.相关系数

14、下列抽样方式中最符合概率论原理的的是(A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整群随机抽样

C. 系统随机抽样

D. 分层随机抽样

15、在影响样本容量的各种因素中不包括以下哪项(D)

A. 研究的类型

B. 允许误差的大小

C. 总体的同质性

D. 研究的程序

16、教育科研选题存在可能性的条件中,除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还有一个条件是(D )

A.必要性问题 B.可能性问题

C.能力问题

D.时机问题

17、在一项名为“大学生学习现状调查与学习指导的研究”的教育调查研究中,选择样本的理想“总体”应当是(D)

A.某一个省的大学生 B. 某一个市的大学生

C.全国所有大学生 D. 某一所学校的大学生

18、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的关系是( B )

A、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没有直接联系

B、研究假设的叙述是直接从研究问题的叙述中产生的

C、研究问题的叙述比研究假设的叙述更具操作性

D、研究问题就是研究假设

19、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取随机抽样抽取子样本的取样方法称为(A )A.分层随机抽样 B. 简单随机抽样

C.整群随机抽样 D. 系统随机抽样

……………………………………………………………………………………

20、题录、索引、文摘等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C )

A.零次文献

B. 一次文献

C. 二次文献

D. 三次文献

21、在教育理论研究中,第一个基本步骤是(C )

A.收集资料

B.选择方法

C.确定选题

D.分析文献

22.教育文献综述属于( C )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综合文献

23.本科生的学位论文属于( A )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综合文献

24、教育文献检索中,检索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是(B )

A.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 综合文献

25、某一研究者需要收集近年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数据,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是( B )。

A.教育论文集

B.教育年鉴

C.教育辞书

D.教育专著

26、下面哪项不属于二次文献的特点的是(D)

A.汇编性 B. 简洁性

C. 报告性

D. 浓缩性

27、教育文献中,品种最多、数量最大、历史最长的一种情报源是(A )

A.书籍 B. 报刊

C. 教育档案

D. 网络信息资源

28、下列属于一次文献的是(A)

A.专著和论文 B. 提要和文摘

C.综述和述评 D. 书目和索引

29、按文献中所提供的与主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去查找文献的方法称为( C )

A.顺查法

B.逆查法

C.引文查找法

D.综合查找法

30、教育文献中最有效且简便的信息来源是(C )

A. 书籍

B. 报纸

C. 期刊

D. 教育档案

31、课题研究的调查报告属于(A )

A. 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综合文献

32、下面属于三次文献的特点的是(D )

A. 分散性

B.简明性

C. 报告性

D. 浓缩性

……………………………………………………………………………………

33.如果要对少数民族的民族传统教育方式进行研究,适合采用哪种观察方法( C )

A.间接观察

B.结构式观察

C.参与式观察

D.非参与式观察

34.以下取样方法不属于观察记录中的描述记录法的是(D)

A.日记记录法

B.轶事记录法

C.实况详录法

D.情景记录法

35.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斯对小群体的互动设置隔离观察室进行观察研究,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D )

A.间接观察

B.日常观察

C.参与式观察

D.非参与式观察

36.以下不属于观察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C )

A.观察的目的性

B.观察的客观性

C.观察的主观性

D.观察的自觉性

37、从观察的系统性来看,观察法可分为(A)

A.日常观察和科学观察

B.日常观察和实验观察

C.随意观察和实验观察 C.实验观察和科学观察

38、研究人员通过隐形摄像头对实验室中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观察,此类观察属于(D )

A.直接观察 B. 日常观察

C.参与式观察 D. 间接观察

39、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30余年的工作中,不断进行研究和积累,形成了大量的观察记录材料和研究结果,他所使用的记录方法是(C )

A. 日记描述法

B. 轶事记录法

C. 连续记录法

D. 时间取样法

40、按照观察的情景条件,观察可分为(C)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B. 日常观察与科学观察

C.自然情景中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D.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41、一位教育研究者为研究学生的课堂互动而参与学生的课堂活动所进行的观察属于(C)

A. 间接观察

B. 日常观察

C. 参与式观察

D. 非参与式观察

42、在非结构参与式观察研究中,最适宜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B )。

A.事件取样记录法

B.日记描述记录法

C.时间取样记录法

D.行为检核记录法

43、在观察研究中,不属于描述记录法的是(D)

A.日记描述法 B. 轶事记录法

C.连续记录法 D. 情景记录法

44、使用取样记录法,要求观察者在开始之前就确定(B )。

A.观察范围

B.观察目的

C.观察时间

D.观察类型

45、如果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举手回答教室问题的行为表现,最适合采用哪种观察记录方法(D)

A、日记描述法 B. 轶事记录法

C.时间取样法 D. 行为核对法

46、在教育观察研究中,帮助研究者获取观察资料的重要工具是(D)

A.观察计划

B.观察提纲

C.摘要笔记

D.观察记录表

47、教育研究方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A )

A.教育观察法 B. 教育实验法

C.教育调查法 D. 教育测量法

……………………………………………………………………………………

48.编制态度问卷,下面哪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D )

A.题目不可以使用双重否定句

B.应尽量回避社会赞许性高的问题

C.应避免诱导性用语

D.问卷题目越多越好

4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A.创造友好的气氛,与被访问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访谈时,要详细说明访谈的目的

C.访谈时,要把握住方向和主题,随时记录

D.进行访谈时,要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

50.如果要作出研究的结论那么问卷的回收率至少要( C )

A.30%以上

B.50%以上

C.70%以上

D.90%以上

51.进行调查访问时,下面哪种叙述是正确的(D )

A.在访问,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B.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C.提问时,应尽量回避哪些敏感性问题

D.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52、根据教育调查研究的手段的不同,教育调查研究可以分为(C )A.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B.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预测调查

C.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调查表调查

D.专项调查、综合调查、常模调查、比较调查

53、在调查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B )

A.准备阶段 B. 调查阶段

C. 研究阶段

D. 总结阶段

54、问卷的主体部分是(B)

A.指导语 B. 问题

C. 注释

D. 结束语

55、欲编制一道测中学生自信心的问题,下面哪一种表述最好(C)A.我总自信我能做好每一件事

B.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C.老师或家长让我自己决定的事情,我很少犹豫不决

D.我从不怀疑自己的判断不正确

56、如果要做出研究的结论那么问卷的回收率至少要(C )A.30%以上 B. 50%以上

C. 70%以上

D.90%以上

57、与问卷调查相比,访谈调查法的优点是( C )。

A.更具客观性

B.更有利于做大样本研究

C.更有利于研究深层次的复杂问题

D.更易对数据进行编码处理

58、下列哪一项说法不正确(B )

A.访谈法是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直接接触和相互作用

B.访谈法不需要做准备工作

C.访谈法对于不适于书面语言的对象更容易接受和恰当

D.访谈法具有很好的灵活性

59、反应测量研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程度的是(B)

A.信度 B. 效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60、根据访谈过程中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以把访谈调查分为(C)

A.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

B.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

C.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

D.电话访谈和网络访谈调查

61、反映测量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指标是测验的(A)

A.信度 B. 效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

62.按实验控制程度,教育实验可以分为( A )

A.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B.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

C.单因素实验与多因素实验

D.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

63.反映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的评鉴标准,称为( A )

A.内在效度

B.外在效度

C.历史效度

D.应用效度

64、在实施实验时,必须对因变量加以(C)

A.控制

B.约束

C.测量

D.变换

65、按实验控制程度,教育实验可以分为(A )

A.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B.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C.因素型试验、反应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

D.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轮组实验

66、反映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性,获得实验结果解释的是(A )

A.内在效度B外在效度

C总体效度D生态效度

67、下列诸因素中影响实验内在效度的是(B)

A.测量的反作用或交互相互效果

B.统计回归

C.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

D.多重实验排除了干扰

68、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也称为(A )

A.霍桑效应

B.马太效应

C.皮格马里翁效应

D.消散效应

69、教师实验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最典型的单因素实验设计是(D )

A.单组后侧设计

B.单组前后测设计

C.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

D.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70.以下哪项不属于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D )

A.计划

B.行动

C.反思

D.推广

71.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环节是( A )

A.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B.选题、行动、考察、反思

C.计划、行动、反思、推广

D.选题、行动、考察、推广

72、教育行动研究中的反思主要是对措施的( D )和替代分析两个方面。

A. 成效

B. 反馈

C. 副作用

D. 调查

73、明确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教育家是(A )

A. 斯滕豪斯

B. 勒温

C. 艾里奥特

D. 考瑞……………………………………………………………………………………

74、从具体事实中得出一般性结论最可靠的方法是(B )

A.简单枚举法 B. 科学归纳法

C.完全归纳法 D. 因果归纳法

75、定量分析中数据的归类整理主要是( B )

A.分析集中量数

B.编制统计表图

C.差异量数

D.地位量数

76、资料整理的基础工作和资料分析的首要工作是对资料进行( B )

A.分类

B.审核

C.归纳分析

D.演绎分析

77、反映原始数据在所处分布中地位的量数,称为( C )

A.集中量数

B.差异量数

C.地位量数

D.相关系数

78、定量分析就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从( A )方面进行分析

A、数量

B、性质

C、质量

D、因果关系

……………………………………………………………………………………

79、下面不属于教育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C)

A.教育调查报告 B. 教育实验研究报告

C.政策文件 D. 学术论文

80、通过调查研究,对某一教育现象的发展趋势和可能进行研究的论文属

于( C)

A.理论性论文 B. 论证性论文

C.预测性论文 D. 综合论述性论文

81、在教育研究报告中,研究中使用的调查问卷一般放在(D )。

A.前言部分

B.正文部分

C.结论和建议部分

D.附录部分

82、以教育事实为主的科学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A )

A、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等

B、学术论文、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等

C、学术论文、教育实验报告、教育调查报告等

D、学术论文、教育观察报告、学术专著等

二、辨析题

1.有价值的问题不一定符合选题要求。

这种说法正确。要研究的问题是一个有待于解决、验证或回答的问题。选题要遵循价值原则、创新原则和可行原则。问题有价值,未必同时满足选题的创新与可行性要求。因此,有价值的问题未必就成为现实的研究课题。

2.研究假设是所有教育研究都必须具备的要素。

这种说法不正确。通常定量研究、探究性研究要求明确提出假设,而定性

研究、描述性研究、单一变量的研究则不一定要预先提出假设。在教育研究中,

预先提出假设的研究称有框架研究,没有明确提出假设的研究称无框架研究。

3.在教育研究中,样本容量越大越好。

错误。样本容量是指研究中所使用的样本数量的大小。一般来说,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呈正相关,大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其研究结果更有一般性;但从实际操作来看,还要考虑实际操作中收集资料的可能性。否则,样本容量太大,不但会给研究带来许多困难与不便,也可能造成更大的研究误差。在取样研究中,应根据研究对精确程度的要求和研究者在时间、物力和物力上的可能性,确定合理的样本容量,而不是一味追求样本容量的增大。

4.顺查法多用于新文献的收集,新课题的研究。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顺查法是按时间顺序由远及近地进行检索。查全率较高,但费时费力,检索工作量大,主要适用于主题复杂、范围较大、时间较长的课题研究。逆查法是根据由近及远的时间逆序进行检索。优点是节省检索时间,能查到最新且有价值的文献;缺点是查全率较低。适用范围于检索最新课题。

5.逆查法多用于新文献的收集,新课题的研究。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逆查法是根据由近及远的时间逆序进行检索。优点是节省检索时间,能查到最新且有价值的文献;缺点是查全率较低。适用范围于检索最新课题。

6.非参与性观察比参与性观察的客观性强。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非参与性观察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在与被观察对象同一地位,而是以“旁观者”身份,可采取公开的,也可以采取秘密的方式进行。这样,结论就可能比较客观,但易表面化,不易获得深层次的材料。而在参与性观察中,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对象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的真正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观察研究。这样,不破坏和影响观察对象的原有结构和内部关系,因而能够获得有关较深层次的结构和关系的材料。但是,由于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当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因此,非参与性观察比参与性观察的客观性要强。

7.参与性观察比非参与性观察的客观性强。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非参与性观察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在与被观察对象同一地位,而是以“旁观者”身份,可采取公开的,也可以采取秘密的方式进行。这样,结论就可能比较客观,但易表面化,不易获得深层次的材料。而在参与性观察中,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对象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的真正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观察研究。这样,不破坏和影响观察对象的原有结构和内部关系,因而能够获得有关较深层次的结构和关系的材料。但是,由于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当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因此,参与性观察比非参与性观察的客观性要弱。

8.教育研究的新手适合运用非结构调查方法。

这种说法不正确。根据教育调查是否有统一设计的、含有一定结构的调查内容、项目和相应的要求,将教育调查分为有结构调查和无结构调查。两种教育调查在研究设计与实施阶段的具体要求各不相同,都需要研究者具有一定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知识,尤其是关于教育调查的知识和技能。而教育研究的新手与专家的区别在于对包括教育调查在内的教育研究方法的熟练掌握与运用上,前者表现为对教育研究方法掌握的水平低,不能或仅能勉强胜任教育研究,而后者则驾轻就熟。教育研究的新手因为其教育研究方法素养的新手水平可能既不胜任结构调查方法,也不胜任非结构调查方法。只有通过学习与训练,逐步提高教育研究方法素养才能有效地运用非结构调查方法和结构调查方法。

9.使用访谈调查法容易产生偏差。

正确。访谈调查是调查者和被调查者的言语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从访谈双方来说,都可能产生偏差。例如,双方的个人特征、言语、表情、语调、经验等等,都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

10.测评的信度高,其效度一定高。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信度是指研究所得的事实、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通常,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信度对于效度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有信度不能保证一定有效度,一个可靠的研究程序并不能证明内容一定有效,而一个有效度的研究一定是一个有信度的研究。有效度必定有信度,效度高必定信度也高。信度是为效度服务的,因而效度是信度的目的;效度不能脱离信度单独存在。所以,信度是效度的基础,但不能说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11.效度低的测验其信度有可能很高。

正确。信度和效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互为补充的,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的条件。也就是说一个测验可能信度高,但效度低。然而一个测验要有效度,首先必须有信度,如果一个测验测出的结果不一致,它就不可能有较高的效度。

12.信度高的测验其效度未必高。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信度是指研究所得的事实、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通常,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信度对于效度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有信度不能保证一定有效度,一个可靠的研究程序并不能证明内容一定有效,而一个有效度的研究一定是一个有信度的研究。有效度必定有信度,效度高必定信度也高。所以,信度是效度的基础,但不能说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13.教育实验研究方法是从自然科学实验方法发展而来的。

这种说法不正确。教育实验研究的历史发展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条线索是受自然科学实验方法的影响,借鉴、模仿自然科学实验,另一条线索是教育实验从一般教育活动本身分化发展而来,并发展形成为当今教育实验的两种基本范型。自然科学实验法只是教育实验法的一条基本线索,而不是全部。

14.单组前后测设计格式的缺点是不能控制历史、成熟及统计回归。

这种说法正确。单组前后测设计只有一组被试,接受实验处理,并进行前侧与后测。历史或偶然事件、被试的成熟以及统计回归效应都有可能发生在实验过程中,使研究者在无关变量的自发影响下,难以辨别自变量的实验效应,从而降低实验内部效度。因此,这种说法是对的。

15.实验的设计的和实施要充分发挥无关变量的可能性和它对因变量的影

响作用。

错误。在实验研究中,无关变量是会对因变量可能产生影响而与本研究目的无关,需要加以控制的变量,实验研究的目的就是在控制无关变量的情况下探讨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要尽可能的控制无关变量的可能性和它对因变量的影响作用,使其对因变量的影响最小化、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最大化。所以上述说法错误。

16.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并不需要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就已经足够了

这种说法不正确。教育研究根据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性质的不同,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主要收集、整理、分析定量资料,而定性研究主要收集、整理、分析定性资料。定性分析就是透过经处理的现象材料,分析研究对

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分析某种现象变化的原因及变化的过程,从而揭示教育中存在的动态规律,定量分析就是对研究结果进行数量的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对教育科学研究来说都是必要的,仅有定性分析,总体的教育研究将是不完整的或片面的。因此,上述说法不正确。

17.学术论文与教科书一样,全面叙述学科的一般基础知识。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术论文的中心是创新,能反映作者在研究探索中获得的新见解、新理论,从而区别于教科书。教科书是系统论述已确定了科研成果的理论观点,全面叙述该学科的一般基础知识。而研究论文阐述的内容是“前人所没有研究过”“前人所未知的”,或者在前人研究研究基础上,以新的材料、从新的理论高度进行探索,从而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18.学术论文的摘要就是论文的段落大意的总结。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术论文的摘要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的见解并略加评论。它不是整个论文的段落大意。其作用在于使读者通过这段概括简洁的文字,了解全文主题及主要内容,从而决定是否值得读全文。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及其含义

客观性原则是指指研究者在研究中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反映客观事实,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创新性原则是指对原有理论体系、思维方式或研究方法有所突破,这是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特征。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育研究应当从客观现实及其实际需要出发,在客观现象的复杂联系中,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符合实际的规律性认识,以此作为相关领域实践活动的指南,并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检验、修正、完善已有的认识。

伦理性原则是指一切教育研究都必须符合教育的根本方向,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被研究者的良性发展。

2.简述概率抽样的几种方法并说明其含义。

概率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利用这种方法抽样,从总体中抽到每一个个体的机会均等。

系统随机抽样:是把总体中的所有个体按照某种顺序排列编号,然后依固定的间隔抽取样本,间隔的大小视总体与样本数量的比率而定。

分层抽样:是把总体按照某一属性或特征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别,然后以各层或各类在总体中所占比重,按照比例随机抽取样本。

整群随机抽样:以自然群体(学校、班级等)为单位,从较大的群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

3.简述一项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包括研究课题的选定,文献资料的检索分析,理论构思的形成,制定研究计划,实施研究计划以收集研究资料,整理与分析研究资料,形成研究结论,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4.课题研究计划书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主要包括:⑴课题名称⑵研究目的与意义⑶研究内容⑷待答问题与研究假设⑸研究对象和研究变量⑹文献综述⑺研究方法与设计⑻研究进度⑼成果形式⑽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⑾经费预算⑿参考书目与附录。

5. 简述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

主要分布于:书籍:名著、教育专著、教科书、资料工具书(教育辞书、百科全书、科普读物)等;报刊;档案类包括教育年鉴、教育法规、教育统计、教育调查报告、学术会议材料、资料汇编、表谱、地方志、墓志、碑刻等;专家咨询;非文字材料包括校舍、遗迹、绘画、文物、歌谣、音像资料、民俗等;网络资源。

6.简述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及应遵循的要求。

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1)分析和准备阶段。首先要对研究课题进行分析,明确自己准备检索的课题要求与范围,确定课题检索标志,以确定所需文献的作者,文献类号,表达主体内容的词语和所属类目,进而选定检索工具、确定检索途径。

(2)搜索阶段。搜索与研究问题有关文献,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资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并以文章摘录、资料卡片、读书笔记等方式记录搜集资料。

(3)加工阶段。要从搜集到的大量文献中摄取有用的情报资料,就必须对文献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加工工作。主要包括:剔除假材料,去掉相互重复、较陈旧的过时的资料;从研究任务的观点评价资料的适用性,保留那些全面、完整、深刻和正确地阐明所要研究的问题的一切有关资料,以及含有新观点、新材料的资料,对孤证材料要特别慎重。在资料数量和类型很多的情况下,应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编排,并编制题录索引或目录索引。对准备利用的文献资料,必须对其可靠性进行鉴别和评价,对那些不完全可靠的或有待进一步明确的资料,则不予采用。

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一)进行内部评论与外部评论,确认文献的真实性。

教育文献极其丰富,不仅有文字资料,而且有实物史料和口传史料。通过外部评论确定资料的真伪或真实性,即“辨伪”和“证实”,确定资料的作者及成书年代;通过内部评论确定资料的准确性和价值,即文献资料本身的含义、价值。总之,在研究文献时,要通过审查和鉴别,尽可能地把握教育文献的总和。

(二)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

通过浏览,不仅要广泛查阅特定范围内的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不仅要搜集与自己观点一致的材料,也要搜集那些与自己观点不一致,或与自己构思相矛盾的资料;不仅要广泛查阅中文资料,同时也应查阅外文资料,以便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资料和动向。特别是要着力搜集第一手资料,以保证研究的客观全面。

(三)以分析概括为基础,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全面搜集和广泛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和比较,就一定时间内出版发表的有价值文献的主要内容所撰写的评述。文献综述不是对文献资料的简单摘录和拼凑,而必须是研究者在对文献内容评判性阅读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从总体上对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概括性的叙述和评价。

7.简述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

答案一:确定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制定观察计划;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整理分析观察材料,形成观察结论;撰写观察报告。

答案二: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8.简述教育观察研究的五种记录方法。

1、描述记录

包括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等。日记描述法是以日记的方式记录观察对象行为表现或教育现象的一种观察方法。轶事记录法以记事为主,即将研究者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或感兴趣的事件完整地记录下来。连续记录法是对观察对象的行为作更详细、更完善的记录,要求在较长时间内作持续不断的记录。

2、取样记录

包括时间取样法和事件取样法。时间取样法是研究者在特定的时间内观察和记录所发生的特定行为。

事件取样法是以特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注意记录某些预先确定的行为表现或事件完整过程的观察方法。

3、行为检核表。它是将要观察的行为项目排列成清单式的表格,在这些行为项目旁边标明是否出现的两种选择,然后通过现场观察,检查核对这些行为项目是否呈现,只要某种行为一旦出现,就立刻标记。

9.简述教育问卷的组成部分及其类型。

教育问卷的组成部分:标题、前沿(或说明词)、主体部分(包括指导语、被调查人个人基本资料、问题与备选答案)和结束语。

教育问卷的类型:根据问卷中问题类型的情况,将问卷分为:结构性问卷(或封闭式问卷)、非结构性问卷(或开放式问卷)和综合型问卷(或准封闭式问卷,一般以封闭型为主,根据需要加上若干开放性问题)。

10.简述测量工具的几个评价指标及其含义。

1.信度。信度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效度。效度指测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即一种测验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测量目标。

3.难度。难度指题目的难易程度,是衡量测验题目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4.区分度。区分度指测验题目对所测量特性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是衡量测验题目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11.举影响教育实验效度的主要因素

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有:①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偶然事件;②被试身心的成熟程度;③被试选择的偏差;④被试的流失;⑤统计回归效应;⑥前测效应;

⑦测量手段、工具缺乏一致性;⑧多种研究因素和条件的交互作用。

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有:①测验的敏感性作用;②被试取样不具代表性;③实验安排的副效应;④多重实验处理的干扰。

12.教育实验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哪种实验设计?请指出其优缺点

教育实验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或不等组前后侧设计。

优点:由于有控制组,有前后测比较,因此可以控制成熟、历史、测验、

工具、统计回归等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控制被试的选择偏差,从而提高了研究的内部效度。

缺点:不是随机取样分组,选择与成熟交互作用可能会降低实验的内在效度;前后测的交互作用可能会影响实验效度。因此,实验结果不能直接推论到无前测的情境中。

13.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及程序。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有: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对行动的研究、行动者从事的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的程序: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包括着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

14.简述教育行动研究与教育实验研究的区别

主要有如下区别:

在研究目的上,前者强调获得可供较大范围的总体应用的概括性知识,发展和检验教育技术理论;后者强调获得能够直接应用于当前教育情境的知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研究问题的来源上,前者强调通过各种途径提出研究的问题,研究者必须了解问题,但通常并不直接涉及其中;后者强调从实际工作面临的困境中确定课题、与改进研究者本身的教育工作效果有直接联系。

在研究假设上,前者强调需要提供可供操作化处理和检验的相当专门化的假设;后者强调问题的特别说明常视同假设。就理想而言,行动研究的假设必须接近于正式研究所要求的严谨程度。

在文献查阅上,前者强调通常需要查阅和评述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以便研究者对这一课题的背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后者强调给教师阅览的可用的间接资料,使其对被研究领域有一般性的了解。往往不对直接资料作完整而无遗漏的探讨。

在取样上,前者强调研究者试图从总体中获得随机样本或其他类型的无偏见的样本,但这一点并不是常常能做得完美无缺的;后者强调班级中的学生或教师本身都可以作为研究对象。

在研究设计上,前者强调在开始研究之前,进何详细有计划的设计,注意提供比较的条件,控制无关变量,减少误差;后者强调在开始研究之前,按一般方式设计程序,研究期间,注意变化,了解其是否有利,并据此调整计划,对条件控制和降低误差不作过高要求,由于教师本人直接介人了研究情境,总会带有某种偏见。

在测量上,前者强调努力选取最有效的测量工具,对可用的测量工具进行评价,并在研究之前对测量工具进行预测试验;后者强调不需要对测量工具进行严格的检验,参与者缺乏使用与评价教育技术测量工具的训练,但可通过咨询者的协助,进行令人满意的工作。

在资料分析上,前者强调经常要求复杂的分析,包括量化分析。由于将结果普遍化是研究的目标之一,通常要求进行统计检验,具有显著性;后者强调简单的分析通常就够用,强调分析实际意义,而不是统计意义的显著性。

在结果应用上,前者强调结果是可以普遍应用的,但许多有用的发现无法直接应用于教育技术实际。研究工作者与教师之间有经验的差异,产生严重的沟通问题;后者强调研究发现可立即应用于参与教师的班级,并经常可导致持久性的改良。

15.简述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并揭示其含义。

定量分析的方法包括数据描述和数据推论两类。(1)数据描述:主要用于特征分析,是通过一些概括性量数来反映数据的全貌和特征。1)集中量数是描述数据几种趋势的量数,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差异量数是反映数据间彼此差异程度的量数,如平均差、方差、标准差。3)地位量数是反映原始数据在所处分布中地位的量数,如百分等级分数、标准分数、T分数等。4)相关系数是表明变量间相关程度的量数,如积差相关、等级相关、质量相关等(2)数据推断是指在无法直接估计总体参数的情况下,只能采用抽样方式对样本进行研究,并由样本统计量对事物的总体做出统计的推论和估计。它包括总体参数估计和统计检验。1)参数估计是通过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所提供的统计量,对总体的特征进行估计,即从局部结果推论总体的情况。总体参数估计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之分。2)统计检验是对教育研究的假设是否合理、正确,研究得到的多个统计量之间有何差异,需要抽取样本对其进行检验,即统计检验。

16.简述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并揭示其含义

(1)因果分析,即分析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具体包括球同发、求异法、求同求异法、共变法和剩余法。(2)归纳分析,即有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归纳分析就是先列出事实材料,将这些资料与事实加以归类,然后从中得出一些启示,抽象概括出概念和原理,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分析途径。(3)比较分析,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加以对比,从而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点的方法。通常分为类型比较和历史比较。类型比较就是对各种类型进行比较的方法,是一种横向比较。历史比较是一种纵向比较,它是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和分析,由此揭示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4)系统分析,即把要解决的问题、分析的资料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运用因果分析和比较、归纳法,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考研资料

17.教育调查报告一般包括哪些部分?

一般由题目、前言、正文、结论与建议及附录五部分组成。

18.教育实验报告一般包括哪些部分?

一般有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及参考文献和附录构成

四、分析论述题

1、新苗幼儿园大班的张老师,上学期在自己所教的班上采用“听读识字”

的方法进行教改实验。期末她感到班上的小朋友比以前聪明多了。由此得出结论:

听读识字教学能提高幼儿的智力。

请对本实验模式、实验的有效性作出评价,并对实验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

见。

参考答案:

实验模式:单组后侧实验,G-X-O;只有一组被试且不是随机选择,无控制对照组;只有一次实验处理;只有一个后侧。将后侧的结果作为实验处理的效应。

有效性评价:虽然可以操纵变化自变量,但是对无关变量不能控制,难判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属于前实验。

改进措施:

不等组前后侧设计, G O1 X O2

………………

G O3 X O4

由于有控制组和前后侧比较,因此可以控制成熟、实施、测验、工具、统计回归等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被试选择的偏差,从而提高研究的内部效度。

2、阅读下述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某研究者想探明教学方式与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关系。于是在一所小学随

机选择了一个班作为实验班,采用新的应用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如以自编应用

题(一题多变)和解应用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应用题归类教学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等等。实验前后分别对该班进行了难度相当的测试。该班

前后测试平均成绩的差异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1)写出该研究使用的随机抽样方法的名称。

(2)写出该实验的研究假设。

(3)写出该实验设计的名称,并用符号表示其格式。

(4)试从实验设计方面分析该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一)参考答案

(1)这项研究的抽样方法是整群抽样(或整群随机抽样)。

(2)这项实验的研究假设是:“革新应用题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3)名称:单组前后测设计

格式:O1X O2:或Y1 X Y2

(4)从实验设计来看,仅以一个班进行实验,不设对比班,只从一个班实验前后测试的结果得出实验结论,会使实验结果的说服力不够。可以采用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或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没计,或随机分派控制维前后测设计)对该实验设计进行改造。

改进方案描述:

示例一: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比班。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实验结束后,再对这两个班使用与前测难度相当的同一试卷进行测试。两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示例二: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并做等组处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比班。实验结束后.对这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两班测试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示例三: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并做等组处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比班。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实验结束后,再对这两个班使用与前测难度相当的同一试卷进行测试。两班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3、试指出这份问卷中有哪些地方不符合良好问卷的要求?并进行简短的评

述、修改。

关于小学生作业问题的调查问卷(家长问卷)

一、导语

本问卷中的问题是为了了解你孩子作业的一些基本情况,这并不是什么考试,请你诚实、

坦率地给出你的感受和意见。在答题纸上记下你对每个问题的答案,请不要在这个卷面

上作任何记号,对每个问题都要回答。

在答每道题时,请遵循以下步骤:

1.仔细阅读题目。2.在几个可能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打勾。3.如果是问答题,请按照

要求写出文字内容。

二、问卷题目

1.您的孩子是如何完成作业的?

⑴独立完成⑵家长辅导⑶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⑷其他方式

2.您的孩子完成作业的态度如何?

⑴主动完成⑵需经督促完成⑶不能完成

3.您的孩子完成作业的习惯如何?

⑴专心致志,不受外界干扰⑵做做玩玩⑶边做边吃⑷边做边看电视

⑸边做边听音乐⑹边做边与他人讲话

4.您估计您的孩子

完成学校布置的书面类作业一般用小时

完成学校布置的口头类作业一般用小时

完成学校布置的或者自己设计的研究性课程类作业一般用小时

5.很多学生抱怨作业负担很重,除学校布置的作业外,您是否还布置其他作业?

⑴经常布置⑵有时布置⑶很少布置⑷没有

如果有其他作业,属于哪一类学科?⑴语文⑵数学⑶英语⑷艺术类⑸体育类⑹其他

6.您的孩子一般在什么时间段完成作业?

⑴放学前⑵放学后,晚饭前⑶20:00前⑷21:00前⑸22:00前

7.您的孩子是否挑食?

⑴很挑食⑵有时会挑食⑶很少挑食⑷从不挑食

8.总体而言,您的孩子感到学校布置的作业量

⑴太少,很快就能完成

⑵适当,很快就能完成

⑶适当,能够完成

⑷太多,能够完成

⑸太多,不能完成

9.您的孩子做作业时的情境依赖性如何?

⑴很强⑵一般⑶很弱⑷无

10.对于作业您还有什么建议?

4、以“幼儿园小班(3-4岁)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相互交往的言行表现”为题目,设计一份观察方案。

5、以“某省某县留守儿童学习与生活状况”为题目,设计一份问卷,要求:

(1)给出“留守儿童”的操作定义;

(2)问卷中不少于5个题目;

(3)至少有三种问题形式。

6、某教师欲开展一项题为“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调查研究。请你:

(1)就此次研究课题写出三种理论假设;

(2)写出“学次成绩”的操作性定义;

(3)谈谈当前选此研究问题的现实意义。

7、如果要确认某地区是否存在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可能有以下三种研究思路:(1)称书包;(2)课堂观察;(3)问卷调查。

试分析这三种研究思路的优劣,并提出你自己的研究设想。

参考答案要点:

(1)三种研究思路优劣①称书包重量可以收集关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客观的数量化证据,但如果不同时考察书包的内容,就会使研究显得简单化而失之武断。②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学生是否出现生理和心理疲劳,但无法完全了解作业负担等情况,并且课堂观察的样本数少,难以了解全地区学生课业负担概况。③问卷调查效率高,可以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有关学生课业负担的数据,但获得的信息单一、表面化。

(2)研究设想(略)

8、一项名为“高中数学自学辅导实验”的研究,选择了某重点中学的高一(3)班为实验班,高一(6)班为控制班,两班教材相同,教师水平相当。在实验班采用学生自学后尝试自己解题、套均释疑、教师点拨等教学方式,并规定教师一节课上的讲解和讲述不得超过10分钟;在控制班则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联系巩固的方法。实验周期为一个学年,根据实验前后两班数学测试成绩的差异比较,判断自学辅导有无效果。

⑴请写出该实验设计类型的名称和格式。

⑵该实验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⑶该实验设计的优点和局限性有哪些?

【答案要点】

(1)该实验设计类型的名称是“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其格式为:

G O

1 X O

2

………………

G O

3 X O

4

(2)该实验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措施是:两班教材相同;教师水平相当;用前测成绩的比较来把握两班起始状态的差异。

(3)该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不打乱原有的编班,容易操作;有控制组和前后测比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取样偏差,提高实验的内在效度。

主要的局限性在于:选择现成的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和控制班,没有做等组处理,内在效度可能受到影响;实验仅以一所重点中学的两个班为研究对象,样本代表性不高,外在效度不高。

9、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李华执教的两个班,9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

女。在日常教学中,李老师发现,这些孩子大多握笔姿势不正确、不善与人交流、知识面窄。为了进一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上面临的困难及其原因,李老师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并就相关问题询问了本年级其他科任教师。结果显示:与本市居民子女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差距,其中英语学习差距最大,语文学习次之,数学学习差别不大。为了探索提高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学习成绩的有效策略,李老师打算在这两个班进行以“扩展课外阅读”为自变量的实验研究。但是,学校科研顾问认为采取行动研究方式更为适当。李老师陷入困惑,不能确定采用何种方式展开研究。

(1)案例中李老师在发现和确定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2)针对李老师的困惑,请为她选择一种研究方式,并从研究目的、研究

过程、研究主体三个方面阐述作出这种选择的理由。

【答案要点】

(1)观察法和访谈法。

(2)选择之一:教育行动研究

理由如下:①在研究目的方面,教育实验研究侧重于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的探究,对理论研究更为适合;而对于李老师要探索新的教学策略这一实践性较强的研究目的来说,以改进实践为基本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更为适合。②在研究过程方面,教育实验要求严格的变量控制,难度较高;而教育行动研究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无需严格的变量控制,对李老师而言,相对简便易行。③在研究主体方面,教育实验中研究者与行动者的角色通常是分离的,而教育行动研究更强调行动者成为研究者,这对李老师的专业发展更有好处。

选择之二:教育实验研究

理由如下:①在研究目的方面,教育行动研究追求教育实践的改进,而教育实验研究更侧重于因果关系的探究,更有利于李老师确证“扩展课外阅读”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学习成绩”之间的因果关系。②在研究过程方面,教育行动研究强调在实际情境中进行,不做严格的变量控制,因而其研究过程的规范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试卷编号:12 号 一、填空(1' x20) 1、科学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2、确定性原则是指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的()应合理适度。 3、遵循确定性原则选题,应注意具体明确、()、难以兼顾的三点要求。 4、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 5、文献是记录、()、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6、确定问题的原则有:实践性、可行性、()。 7、根据访谈结构可将访谈分为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访谈。 8、为保证研究的质量,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具备:定向性、价值性、()、新颖性。 9、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分析单位取样。 10、观察计划和方案的内容包括:观察研究的目的、观察对象、()、观察类型、 观察的取样和时间安排、观察提纲和观察记录表、观察手段和工具等。 11、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

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 12、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 )7 部分。 13、()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14、选定课题即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它包括两方面含义:()、选择进行时间研究的教育问题。 15、文献研究具有间接性、无反应性、()、保险系数相对较大和便于做纵向分析等 特点。 16.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中的抽样比率是样本容量与()的比率。 17、常用的教育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 18、一份完整的问卷由指导语、()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19、行动研究的四个基本途径是问题研究、合作研究、叙事研究、()。 20、个案追踪法主要适用于三种研究情境:一是探索发展的连续性;二是探索发展的稳定性、三是探索()对以后其他教育现象的响。 二、单选(1' x25)1、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经历的第三个时期是(

《教育研究方法(专科必修)》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专科必修)》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合计20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2.对于调查访问,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 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B.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C.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与答案

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C )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毕达哥拉斯 2、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 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B ) A 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4、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C ) A 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5、( C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 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6、课题论证的目的是(A ) A 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7、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还有一个(D ) A 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B ) A 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 C 课题评估 D 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D ) A 问题的应用价值 B 问题的范围 C 问题的学术价值 D 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B ) A 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C ) A 选定课题 B 课题论证 C 文献检索 D 历史分析 12、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C ) A 综述B报告 C 文摘 D 手册 13、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B ) A 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4、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C ) A 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5、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A ) A 日记描述法 B 描述记录法 C 轶事记录法 D 连续记录法 16、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A ) A 结构式观察 B 非结构式观察 C 直接观察 D 参与性观察 17、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A ) A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D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8、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B ) A 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皮亚杰 D 陈鹤琴 19、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C ) A 自然情景观察 B 实验室观察 C 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20、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D )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教育研究方法 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2.对于调查访问,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B.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C.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D.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时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题一

三人行预测模拟题系列-----教育研究方法部分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科研选题存在可行性的条件中,除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外,还有一个条件是() A、必要性问题 B、可能性问题 C、能力问题 D、时机问题 2、在历史研究法的运用中,主要确定文献资料本身的意义、价值和准确可靠程度的评论被称为是() A、外部评论 B、内部评论 C、辨伪评论 D、证真评论 3、在教育观察研究中,帮助研究者获取观察资料的重要工具是() A、观察计划 B、观察提纲 C、摘要笔记 D、观察记录表 4、题录、索引、文摘等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零次文献 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5、在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中,考察教育现象的起源、形成、变化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常用方法是() A、教育观察法 B、发生学方法 C、教育调查法 D、教育实验法 6、以教育事实为主的科学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A、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等 B、学术论文、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等 C、学术论文、教育实验报告、教育调查报告等 D、学术论文、教育观察报告、学术专著等 7、选择研究问题的首要原则是() A、需要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创造性原则 D、可能性原则 8、教育研究方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A、教育观察法 B、教育实验法 C、教育调查法 D、教育测量法 9、提高问卷效度的关键是 A、正确选题 B、写好指导语 C、问卷题目的行文技巧 D、设计目标体系 10、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也称为() A、霍桑效应 B、马太效应 C、皮格马里翁效应 D、消散效应 二、辨析题: 1、教育研究的新手适合运用结构性调查方法 三、论述题: 1、某中学进行“运动处方”式教学实验,取初二两个班为样本。首先对这两个班学生进行体质、体能测查,并对测查数据进行了常模参照分析。由同一教师任教,对比班,按常规体育课进行教学。实验班学生按测查结构,分为耐力、速度、灵敏、力量等不同小组,有针对性地制定“锻炼处方”,每周进行三次以上“处方”式锻炼。三个月后,对两个班再次测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运动处方”式教学对学生体质、体能是否有影响。 请回答: (1)这个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 (2)这个实验是如何控制无关因素的? (3)这个实验属于哪类实验设计?

《教育研究方法》2017期末试题及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2017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30分) 1.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事件。 2.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3.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 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4.测验的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包括以下诸方面: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 5.取样是选取某一段时间作为观察记录的对象。 6.测验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程序和一种测量的。 7.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 8.无结构型问卷的结构较松懈或较少,并非真的完全没有结构,只是不将资料,但必须向有关人士问差不多相同的问题,被访问的人数一般较少,自由回答。 9.成就测验是指经过一定的数量化或测验编制程序化的各类教育测验。 10.用专业语言来说,某一个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情况称为该随机事件的次数,各种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次数分布情况称次数分布。 11.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非接触性方法。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分析。 12.以结构形式为标准,问卷法可划分为型和无结构型两种类型。 13. 变量又称调节变量,是自变量的特殊类型,是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而选择的次要自变量。 14.结构型访问法、半结构访问法、无结构型访问法又被称作封闭型、半封闭型、型。 15.在实验设计中可以采用两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无关变量的和无关变量保持恒定。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l5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试卷编号:12号 一、填空(1’x20) 1、科学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2、确定性原则是指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的()应合理适度。 3、遵循确定性原则选题,应注意具体明确、()、难以兼顾的三点要求。 4、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 5、文献是记录、()、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6、确定问题的原则有:实践性、可行性、()。 7、根据访谈结构可将访谈分为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访谈。 8、为保证研究的质量,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具备:定向性、价值性、 ()、新颖性。 9、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分析单位取样。 10、观察计划和方案的内容包括:观察研究的目的、观察对象、 ()、观察类型、观察的取样和时间安排、观察提纲和观察记录表、观察手段和工具等。 11、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 )。 12、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7部分。 13、()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201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代号:2044; 适用专业及层次: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专科; 资料整理于2020年9月29日。 一、判断题 1.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和个人资料交流,计算机互联网。 [答案]对 2.编制测验题目是编制测验的中心环节,测验题目是具体体现测验目的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测验好坏的重要方面。 [答案]对 3.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在揭示所研究内容的本质或其规律方面的准确、客观、科学程度,或者说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 [答案]对 4.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非接触性方法。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定量分析。 [答案]对 5.测验(或,测验量表)法是教育与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的定量化研究。 [答案]对 6.在实验设计中可以采用两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无关变量的消除和无关变量保持恒定。[答案]对 7.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小概率事件。 [答案]错 8.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情况为随机的,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答案]对 9.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自己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答案]对 10.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的定量化研究,具有诊断与预测二种功能。 [答案]无错,但不完备 11.随机取样法在理论上最符合概率论原理。当研究者对所研究总体中各类个体的比例不了解,或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差异程度较小,或样本数目较大等情况下,它是一种很好的取样方法。但是,它有自己的限制要求和局限性:事先把研究对象编号,比较费时费力;如果总体中的个体分散,抽取到的样本的分布也比较分散,给研究带来困难;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可能发生偏差,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答案]完全正确 12.等距变量有相等单位,能用数量准确说明某一量比另一量大(或小)多少,但无绝对零点,像身高、摄氏温度、体重、百分制计分等都是等距变量的例子。 [答案]部分错误 13.操作定义的作用主要有4条:第一,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第二,它有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第三,它有利于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统一性;第四,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答案]无错误,但不完备 14.次数分布也称为频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或者是指一批数据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考试题(五套)

第一套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30分) 1.一个具有信度的研究程序,不论其过程是由谁操作, 或进行多少次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总是非常( ) 的。 2. 量化处理是对经过编码分类的资料,运用()方法进行加总、求平均、求百分比、进行差异检验等。 3. 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事件。 4. 参与性观察指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生活和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地观察。 5. 量表是一组符号或一组数量,经过某种建构过程,使之依一定规则描述该量表所测量的()特性,可分为四种量化水平:名称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等比量表。 6.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情况为()的,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7.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8. ( )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9. 广义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为解决()问题所拟定的比较详细的规划及付诸实施的全部过程。 10. 测验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程序和一种测量的()。 11. 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12.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点或实验处理。 13. 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的定量化研究,具有评估、()与预测三种功能。

14.对于自己了解较多的问题,可以选择封闭型访谈;而对于自己了解较少的问题,可以选择()型访谈。 15. 测验的()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包括以下诸方面: 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15分) 1. 下列不属于观察的设计和准备内容的是()。 A. 问题、目的与对象的确定 B. 理论准备、内容、项目与表格设计 C. 试探性观察与观察取样 D. 组成评价专家组 2. 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区分度又称鉴别度,指每一题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或学习成绩) 的有效程度。 B. 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外在效度的分析。 C. 外在效度的分析与区分度分析无关。 D. 题目内部区分度分析指检查个别试题与整个测验之内间的一致性。 3. 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 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 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 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教育研究方法历年真题(2007-2012)

2007年 简答题: 1、简述教育文献综述报告包含哪几个部分 答:教育文献综述报告包含以下四个部分的内容:(1)提出问题。(2)确定方法。(3)正文部分。(4)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简述提高教育实验研究内在效度的方法(至少五个) 答:内在效度是指实验者所操纵的实验变量对因变量所造成的影响的真正程度。影响教育实验的内部效度的因素有八种:大师教育(1)偶然事件。是指除了实验变量之外,一些未经控制的因素会介入周期较长的实验过程,引起实验结果的变化。大师教育(2)成熟。指在实验期间,实验对象的身心发生变化也影响实验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3)测验。指前测的暗示对实验因变量的影响。大师教育(4)工具。指测量手段对实验因变量的影响。大师教育(5)统计回归现象。可能混淆实验处理对因变量的效果,使实验结果难以解释。(6)差异的选择。所选择的两组或几组受试者,在未受实验处理之前,本来各方面的能力就有所偏差或不相等,那么实验结果的差异,就不能说是单纯由于实验处理所造成的。(7)实验对象的流失。实验对象在实验期间的流失,如择校、转学等,则可能使实验结果难以解释。当实验组和控制组有不同比率的实验对象退出实验时,就会导致结果的偏差。(8)上述七项因索的彼此交互作用,是影响内部效度的另一个因索。 选做题: Ⅱ:为了确定某地区中小学是否有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特采用如下方式进行(1)称书包法; (2)课堂观察法;(3)问卷调查法;试分析这三种方法的优劣,并自己设计一个研究方案。大师教育答:称书包法的优点在于:形式直观,简单易行,方便整理。局限在于:笼统地通过一个因子进行判断,有误差;只适合在数量较少的情况。问卷调查的优点在于:方便实用,省时,花钱少;由于可以不署名,在某种情况下结论比较客观;能搜集大样本信息资料,收效大;便于整理归类,能做量的统计处理,使调查结果具有一定代表性。问卷调查法的局限在于:问卷设计的质量会影响结论的代表性;搜集的资料比较表面,不能深入了解深层次的内心世界真实情况;若部分调查对象不作回答,难以知道不回答的原因,也会影响问卷的效度。课堂观察法的优点在于:对事物有最直接的认识;方便易行,不必使用特殊设计的复杂仪器设备,不需要特殊条件,适用于广大的研究范围;不妨碍被观察者的日常学习、生活和正常发展,因此不会产生不良后果。课堂观察法的局限在于,观察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受各种偶然因素的干扰;研究者在观察时原则上不能支配和控制研究对象及其发展,所以不能判断问题的原因,只能说明“有什么”和“是什么”问题;在研究对象人数多且分散的情况下应用较困难;教育现象的复杂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观察项目归类推论性太多,会影响研究的信度;观察研究往往取样小,观察的资料琐碎不易系统化,普遍性的程度不高。研究方案(略)。 Ⅱ.答案要点:(I)三种研究思路优劣(18分) ①称书包重量可以收集关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客观的数量化证据,但如果不同时考察书包的内容,就会使研究显得简单化而失之武断。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28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28 (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某研究者设计的研究是用思辨的方法研究“对职业教育价值问题的理性审视”,这一研究属于 (分数:2.00)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价值研究√ D.事实研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对教育研究的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个维度:(1)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任务,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教育事实研究。其中教育价值研究是一种应然研究,揭示的是“为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教育事实研究是一种实然的研究,主要解释“是什么”的问题。(2)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其中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与建立教育的一般原理有关。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应用研究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3)按照教育研究的范式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本题的命题是“对职业教育价值问题的理性审视”,采用思辨的方法。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3.某研究者设计的研究是“高考改革的阻力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这一研究属于 (分数:2.00)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价值研究√ D.事实研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对教育研究的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个维度:(1)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任务,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教育事实研究。其中教育价值研究是一种应然研究,揭示的是“为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教育事实研究是一种实然的研究,主要解释“是什么”的问题。(2)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其中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与建立教育的一般原理有关。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应用研究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旨在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3)按照教育研究的范式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本题的命题是“高考改革的阻力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采用思辨的方法。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4.某研究者设计的研究是“高考改革的家长阻力分析——一项质的研究”,这一研究属于 (分数:2.00)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定性研究√ D.定量研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对教育研究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个维度:(1)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任务,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和教育事实研究。(2)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3)根据教育研究的范式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其中定量研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 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 C )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D 毕达哥拉斯 2、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B ) A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4、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C )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5、( C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6、课题论证的目的是(A) A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7、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还有一个( D ) A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B ) A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 C 课题评估 D 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D ) A问题的应用价值 B 问题的范围 C 问题的学术价值 D 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B ) A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C ) A选定课题 B 课题论证 C 文献检索 D 历史分析 12、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C ) A综述B报告 C 文摘 D 手册 13、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B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4、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 C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5、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A) A日记描述法 B 描述记录法 C 轶事记录法 D 连续记录法 16、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A) A结构式观察 B 非结构式观察 C 直接观察 D 参与性观察 17、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A)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D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8、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B ) A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皮亚杰 D 陈鹤琴 19、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C ) A自然情景观察 B 实验室观察 C 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20、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 D )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21、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 C )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D.普遍调查 22、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A)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 1.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直觉观察时期B.分析为主的时期 C.独立学科时期D.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2.从古希腊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属于教育发展历程的()。 A.直觉观察时期B.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C.形成独立学科时期D.前实证主义时期 3.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是()。 A.整理知识B.创新C.经验描述D.继承 4.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A.教育观察研究B.教育调查研究 C.教育测量研究D.教育实验研究 5.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A.收集资料B.选择课题C.提出假设D.制定方案 6.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B.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D.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7.课题论证的目的是() A.避免选题的盲目性B.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审查课题的实用性D.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A.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C.课题评估D.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A.问题的应用价值B.问题的范围 C.问题的学术价值D.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一次文献B.二次文献C.三次文献D.四次文献

11.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A.顺查法B.逆查法C.引文查找法D.综合查找法 12.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 A.日记描述法B.描述记录法C.轶事记录法D.连续记录法 13.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 A.结构式观察B.非结构式观察C.直接观察D.参与性观察 14.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D.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5.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A.洛克B.裴斯泰洛齐C.皮亚杰D.陈鹤琴 16.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A.自然情景观察B.实验室观察C.结构式观察D.非结构式观察 17.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 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18.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 C.发展调查D.普遍调查 19.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 A.开放式问题B.事实性问题 C.态度性问题D.封闭式问题 20.问卷调查中问卷的主体部分是() A.标题B.指导语C.问题D.结束语 21.测量的最高层次是() A.定名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定比测量 22.对人们在某一生活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的某一研究问题进行的一次性收集资料的研究是()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重点

一、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别 1、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的分类: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基础性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解释、描述某些现象和过程,直接增加知识的价值;应用性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对基础性成果做进一步验证,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如相对论原理为基础性,核能应用研究为应用性。)学校情境中的教育研究大多为应用性。 2、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分类: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a、探索性研究。进行新课题,对该课题进行初步了解。缺点是难以提供满意答案;b、描述性研究。对教育中出现的某一情况或事件进行描述,把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形记录下来;c、对教育中某一现象做出解释。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依教育研究性质或手段区分的两种范式:(1)定性研究:主要用文字来描述现象,从人文学科中推演而来,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以及说明的方法。定性研究的5个特征:a、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主要来源,其中研究者起关键作用;b、是描述性的(不采用数据形式);c、关心过程而非结果或产品;d、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自下而上,即通过资料找问题);e、关心的最基本的事情是人们对事物的理解。(2)定量研究:模仿自然科学,对教育现象进行观察,是经验的、可定量的研究,研究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做出解释。优点:a、消除研究过程中主观性和各种偏向偏见,使研究保持客观、精确;b、把教育实践工作者以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加以检验。缺点:a、教育现象具有模糊性;b、不仅受物质条件限制,还受伦理上和社会条件的限制。(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定性研究为定量研究提供框架,定量研究为进一步定性研究提供条件。 4、教育研究内容可分为宏观的、中管的、微观的。宏观教育研究主要研究社会现象;中观的对应机构;微观研究重点研究人与人之间。在学校情境中主要研究的是微观的。 5、按研究开展地点和资料收藏方式可分为书斋式研究和现场研究。书斋式以查阅资料为主,而非在实践中。现场研究在实践中进行。 6、研究方向尺度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横向研究-同一时间-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纵向-不同时间-趋势研究、各年龄组特征研究,定组研究。 7、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①资料来源:定性研究来源于自然情境,定量研究来源于经过严密控制的情境;②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定性研究来源于图片文字,定量研究来源于数据;③对研究关注的方面:定性研究重过程,定量研究重结果;④分析资料的方法:定性研究采用归纳分析,定量研究采用演绎分析;⑤关心的基本项:定性研究关心意义和理解,定量研究关注变量与操作;⑥学术属性:定性研究属社会、历史、人类学类,定量研究属于心理、经济、物理范畴;⑦目标:定性研究目标在于描述现实现象提高认识,定量研究目标在校验理论证实事实;⑧设计:定性研究设计灵活、一般、可引申,定量研究设计有结构、预定的、正是具体;⑨技术和方法:定量研究重观察漫谈,定性研究重实验和有组织的交谈; ⑨与被试关系:定性研究者热情接触被试,视为朋友,定量研究与被试疏远;⑩工具或手段:定性研究重录音等,定量研究中项目表问卷占比重大。 8、在学校情境中开展的研究:是应用性、中/微观的、现场式的研究。 二、研究问题选择的三个基本准则:问题必须有价值,有新意,有可行性。主观条件:研究人员自身的素质。客观条件:物质条件。时机条件:理论、工具、技术手段等成熟度。 三、研究变量的类型 1、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纵的假设的原因变量。 2、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也称依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于被试后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题

题目1 重复性访谈又称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纵向访谈 B. 多次性访谈 C. 横向访谈 D. 焦点访谈 题目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个案研究之局限性的是() 选择一项: A. 结果更具有针对性 B. 主观性较强 C. 结论缺乏普遍性 D. 难以重复验证 题目3 每一位教师所处的情境会随人、事、物以及时空的变化为不同,研究情境不仅不同而且都有明显的独特性,这体现了教育行动研究的如下哪项特征()。 选择一项: A. 研究的过程 B. 研究的主体 C. 研究的情境 D. 研究的目的 题目4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深感小学生作文言之无物,于是设计“情景作文”方法在班上试行,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作文质量有较普遍的提高。在这个实验中,其设计特点是()选择一项: A. 单组仅后测设计 B. 单组前后测设计 C. 因素设计 D. 真实验设计 题目5 按照实验控制的程度划分,教育实验可以分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真实验

B. 前实验 C. 探索性实验 D. 准实验 题目6 与传统教育研究式相比较,教育行动研究是在哪里做研究的()。选择一项: A. 任意环境中 B. 课堂情境中 C. 变量可以得到控制的环境中 D. 其它三个选项都不对 题目7 ()不属于访谈调查的特点。 选择一项: A. 准确性 B. 统一性 C. 真实性 D. 客观性 题目8 观察记录方式主要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描述记录 B. 标记记录 C. 等级记录 D. 时间取样 题目9 提出“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的是()。 选择一项: A. 科里 B. 麦克尔南 C. 勒温 D. 白金汉姆 题目10 观察法的设计主要包括的容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小学教育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带答案

小学教育-教育研究方法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20分) 1.分层随机取样是指对由性质并非完全相同的部分组成的总体,按照性质不同分层,然后对各层次按比例抽样的方式选择样本。 2.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主要有:被试方面的因素、主试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和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 3.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文献查阅,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时间表等7部分。 4.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主要有:被试方面的因素、主试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和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 5.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 6.观察法具有目的性与计划性、自然性和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直接性等特点。 7.随机化和配对法是将两组被试除自变量外其他条件尽量保持相等。 8.研究日志一般包括备忘录、描述性记录、解释性记录和深度反思四种。 9.内在效度是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系统误差之大小。 10.半结构型访问法是把有关问题交给访问者,但无一定的问题顺序;这种方法访问时比较方便,被试易于合作。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合计10分) 1.研究变量的四种类型分别是( a )。 A.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 B.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随机变量 C.离散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 D.称名变量、顺序变量、连续变量和等比变量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分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 B.顺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等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置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 D.等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3.下列不属于观察的设计和准备内容的是( d )。 A.问题、目的对象的确定 B.理论准备、内容、项目与表格设计 C.试探性观察与观察取样 D.筹备观察资金 4.“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这是采用( c )。 A.简单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多段随机取样法 5.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区分度指标等于o.2时,题目评价为优良 B.难度在o.5时,区分度最大 C.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内在效度的分析D.一般讲,区分度越接近l时,难度越大。 6.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的优点是有了两次测定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由于先后两次是在不同的时间测定的,因而对于测量工具、评价人员标准及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等引起的变化,难以进行良好的控制,但不会降低结果解释的效度 B.区组设计是将被试按区组分类,使每一区组的被试尽量保持同样数量,然后将区组内被试随机分派到各个实验处理中去 C. 区组设计的一种方式是配对,即根据研究的要求,将影响研究结果的某些因素水平相同的被试配对,得到不同水平的被试对,然后随机让其中的一个,接受实验处理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A)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谈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1、着眼不同。定量研究着重失误量的方面;定性研究着重事物质方面。? ?? 2、在研究中所处的层次不同。定量研究室为了更准确地定性? ?? 3、依据不同。定量研究依据的主要是调查得到的现实资料数据,定性研究的依据则是大量历史事实和生活经验材料 4、手段不同。定量研究主要运用经验测量、统计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定性研究则主要运用逻辑推理、历史比较等方法??? 5、科学基础不同。定量研究室以概率论、社会统计学等为基础,而定性研究则以逻辑学、历史学为基础。? ?? 6、结论表述形式不同。定量研究主要以数据、模式、图形等来表达;定性研究结论多以文字描述为主。定性研究室定量研究的基础,是它的指南,但只有同时运用定量研究,才能在精确定量的根据夏准确定性。 2、如何下操作性定义?试给“智力”下一操作性定义。 1、给变量下操作性定义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对研究课题中重要的变量要下操作性定义,如研究假设中涉及的变量、在整个研究中起关键作用的新概念、新名词等。其次,应根据研究目的、内容以及变量的性质来下操作性定义。操作性定义要与变量的原意相符,要与抽象性定义的内涵和外延相符。再次,

操作性定义的设计要具体、明确。所提示的测量或操作必须具有可行性,要使别人能理解操作内容和过程并能重复验证。操作性定义的指标成分应分解到能直接观测为止。最后,操作性定义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是独特的,它是研究者为了研究需要而规定的特殊解释,并非是对变量的全面的、唯一的解释。 可以从什么是操作性定义,下操作性定义应注意的方面出发思考“智力”的定义 2、智力:用智力量表测量所得的分数。 3、问卷调查具有哪些优缺点? 1、问卷调查的优点有: (1)是一种流行的研究形式,省时省力较经济(2)能迅速收集有关信息,便于统计处理(3)调查内容广泛,样本较大(4)问卷调查灵活性和通用性,简单易行,方便实用(5)资料便于整理归类,结论比较客观 2、问卷调查的缺点有: (1)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问题,真假难辨(2)难以评估因果关系,需要其他方法的配合(3)威胁和敏感问题,问题难以客观化(4)问卷调查对于问卷编制的要求高、难度较大(5)只能得到表面的东西,难以深入本质(6)很容易做出一个结果错误或无价值的调查(7)问卷调查的成功取决于被调查者的配合 4、写出一个单组前后测设计的实验模式,说说优缺点。 1.基本模式: O 1 X O 2 2.特征:(1)只有一个被试组且不是随机选择,无控制组;(2)仅一次实验处理;(3)有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