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聚丙烯酸系列胶黏剂的合成与应用

聚丙烯酸系列胶黏剂的合成与应用

聚丙烯酸系列胶黏剂的合成与应用
聚丙烯酸系列胶黏剂的合成与应用

聚丙烯酸系列胶黏剂的合成与应用

中商网讯我国合成胶粘剂生产企业比较分散,约有2000多家,并有数百家专

门生产通用品种如脲醛树脂胶粘剂、聚醋酸乙烯胶粘剂、聚丙烯酸树脂胶粘剂等。

脲醛树脂、酚醛、三聚氰胺-甲醛胶粘剂脲醛树脂、酚醛、三聚氰胺-甲醛胶

粘剂主要用于木材加工行业。目前,酚醛、三聚氰胺-甲醛胶粘剂使用后的甲醛释

放量高于国际标准。

聚丙烯酸树脂此类胶粘剂主要用于生产压敏胶粘剂,也用于纺织和建筑领域。

近年来国内企业从国外引进数条压敏胶粘制品生产流水线,推动了国内聚丙烯酸树

脂生产技术的发展。

水溶性聚丙烯酸钠的应用

聚丙烯酸钠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研究开发的精细化工产品之一,其工业产品有白色(或浅黄色)块状或粉末产品;无色透明(或浅黄色)粘稠液体,易溶于水的产品。聚丙烯酸钠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纺织、造纸、水处理、石油化工、农林园艺、生理卫生等领域[1-5]

目前研究的聚丙烯酸钠合成路线主要有以下两种:

1. 丙烯酸聚合成聚丙烯酸再中和

1 水溶性聚丙烯酸钠的应用

聚丙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从几百至几千万以上,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酸钠可以用作各种目的和用途。超低相对分子质量(700以下)的用途还未完全开发出来;相对分子质量低

(1000-5000)时,主要起分散作用;相对分子质量中等(104~106)显示有增稠性;相对分子质量高(106~107)的聚丙烯酸钠主要做增稠剂和絮凝剂;超高相对分子质量(107以上)的聚丙烯酸钠不再溶于水,在水中溶胀,生成水凝胶,主要用作吸水剂。

1.1 分散剂

聚丙烯酸钠为阴离子型聚合电解质,当其为低分子时,由于低聚物离子不能吸附悬浮粒子,而是被悬浮粒子所吸附,吸附了低聚物离子的颗粒表面形成双电层,改变了电荷状态,在静电荷作用下,颗粒相互排斥,这样避免了颗粒碰撞而长大沉积,并相应地将颗粒分散在溶液中。

随着工业用水量的日益增多,占工业用水80%以上的冷却水需要循环使用,这已成为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措施。冷却水的不断循环,使水中矿物质不断增加引起设备和管道的腐蚀和结垢。因此,需要在循环水中添加阻垢分散剂。原油在开采及运输过程中,当流速较低时,原油中悬浮的大颗粒粘土在重力作用下不可避免地会沉降并附着堆积在管道的内壁,严重影响采油效率及原油的正常运输。加入分散剂,可剥离分散粘土颗粒。在目前众多的水处理

剂中,聚丙烯酸钠类的分散性能是最优良的。阻垢分散用的聚丙烯酸钠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最好为2000~5000的范围。

据国外文献[6]报道,目前分散效果较好的粘土分散剂分散效率(浓度为200X10-6)仅为75%左右。陈振江[7]等人研究合成的聚丙烯酸钠粘土分散剂(浓度为200X10-6)分散效率可高达93%,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陈振兴、李立[8]通过丙烯酸单体的催化聚合反应,制得阻垢分散性能优良的低聚丙烯酸钠,用于氧化铝熟料溶出料浆中进行的沉降及动态阻垢试验,证实低聚物的最佳添加量约为18.5mg/L,此时沉降速度急剧减少,动态阻垢率达47.3%。尹宝霖[9]等人利用三种含有不同官能团的单体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烯丙基磺酸钠(ASA)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三元共聚物阻垢分散剂(AA-AM-SAS),合成的三元共聚物对BaS04、Ca3(PO4)2有很强的阻垢性能。1.2 增稠剂

增稠剂是用于提高水性涂料粘度和改善流变性的一种聚合物助剂。增稠机理是:利用聚合物结构中相当数量的羧基,在遇到碱发生中和反应时,形成羧酸根离子,聚合物表面产生的静电排斥作用,使得共聚物分子主链不断扩张和伸展,由球状分子变成棒状分子,体积随之膨胀成百上千倍,从而占据了连续的相空间,提高了体系中分子运动的阻力,引起粘度的增加和流动状态的改变。Robert L[10]采用过硫酸铵或过硫酸钾作引发剂,在一定温度下引发聚合丙烯酸钠单体,当聚合度n达几十万以上时,其水溶液粘度很大,可以用作增稠剂。在涂料印花生产工艺中,用聚丙烯酸钠作增稠剂可以很好地替代海藻酸钠和天然淀粉[11]。戚银城、刘宝龙[12]的研究表明对于丁苯或丙烯酸酯类乳胶只要加入极少量聚丙烯酸钠就可以使体系的粘度增大。且随着聚丙烯酸钠用量的增多,粘度也相应增大。张轶东[13]采用自由基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的丙烯酸(钠)聚合物,将此聚合物直接用于蛋白质溶液或其它生物大分子提取液的浓缩,用该方法浓缩蛋白质具有效率高、浓缩剂用量少的优点,并且能够更好地保持酶的活性。

1.3 絮凝剂

聚丙烯酸钠是一种线状、可溶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链上的羧基由于静电相斥作用,使得曲绕的聚合物链伸展,促成具有吸附性的功能团外露到表面上来,由于这些活性点吸附在溶液中悬浮粒子上,形成粒子间的架桥,从而加速了悬浮粒子的沉降。

聚丙烯酸钠是20世纪70年代末作为絮凝剂开始应用于赤泥沉降分离,其对赤泥的沉降速度通常比用淀粉高10倍。山田、兴一[14]通过研究认为:聚丙烯酸钠的絮凝效果受赤泥的种类影响较大,有些赤泥甚至不能与聚丙烯酸钠形成絮凝物。在我国聚丙烯酸钠中常用的絮凝剂品种是

A-1000#。赤泥沉降过程中,为了降低絮凝剂与赤泥初聚体“架桥”时的空间效应,江新民[15]将采用NaOH改性处理的A-1000#絮凝剂用于拜耳赤泥分离和烧结法赤泥分离,其效果分别是未

处理的A-1000#絮凝剂的3倍和1.88倍。

在氯碱生产中,盐水精制是一关键环节,它要求Ca2+、Mg2+含量低,沉淀速度快。因此,选用高效、速溶、便利的絮凝剂是关系到盐水澄清效果,保证盐水质量,降低盐水生产成本的关键。文献[4,12,16,19]合成的聚丙烯酸钠是有效的盐水精制絮凝剂。黄民生、

朱莉[20]采用聚丙烯酸钠作为主要絮凝剂预处理味精浓废水,取得了十分好的效果。预处理过程对COD、SS、SO42-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9%、91%和41%。

1.4 洗涤助剂

在洗涤剂行业,磷酸盐、硅酸盐与碳酸盐一直是重要的助洗剂,特别是三聚磷酸钠(STPP),其显著特点在于能与水中的Ca2+、Mg2+生成可溶性整合物,从而起到软化硬水的作用,并且有分散、乳化、增溶污垢的能力。但随着某些地区水体富磷,导致赤化的现象出现,无磷洗涤剂的呼声越来越高,从而掀起了代磷助剂开发与应用高潮。

国外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新的助洗剂——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钠虽然对Ca2+、Mg2+的螯合能力弱,但它具有良好的分散污垢和防止污垢在织物上的再沉积能力以及优于STPP的抗酸能力等优点,被大量应用于低磷及无磷洗衣粉中。聚丙烯酸钠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是影响助洗性能的决定因素,作为洗涤助剂的聚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平均为5万~8万。凌爱莲[21]初步考查了聚丙烯酸钠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十二烷基醇硫酸钠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助洗作用,试验证实聚丙烯酸钠的去污力可达到或超过单独使用三聚磷酸钠时的数值,是一种能够部分或完全取代三聚磷酸钠的聚合物洗涤剂。

为了改善丙烯酸均聚物对Ca2+、Mg2+螯合能力弱的缺点,人们开始研究在其分子链上共聚一些其它功能单体。目前采用较多的是马来酸和丙烯酸的共聚物[22,23],聚合物分子中含有更多的-COO-Na+,其水溶性及螯合金属离子的能力显著增强。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具有很好的整合性能和分散性能,应用在洗涤剂中能缓冲pH值,丙烯酸的含量越高,产物的螯合力越低,分散力越高;马来酸酐的含量越高,产物的整合力就越高。按1:4的比例与4A沸石复配取代三聚磷酸钠制得无磷洗衣粉,其去污指数超过标准粉。

2 结束语

近些年来,国内研究者对聚丙烯酸钠的化学、物理性质、反应机理、优化生产等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国内聚丙烯酸钠的实际应用还远不及国外,尤其是超低相对分子质量(700以下)的产品的应用还未完全开发。因此,可以根据市场需要生产出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具有多种用途的系列产品,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其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十分乐观。

1.6聚丙烯酸醋乳液胶粘剂

聚丙烯酸醋乳液胶粘剂是我国so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一类胶粘剂,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网。该胶原料来源广泛,容易制备,成本低,基本上无毒无污染,粘结性能及应用范围不逊色于其它胶种,是一种近乎理想的胶粘剂,主要用于建筑、涂料、纺织以及包装等行业。

目前此类胶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研制高性能和特种功能的产品。在这方面,我国科研工作者做了许多工作,如:范和平等四在丙烯酸醋乳液中引人酞胺基和环氧基,合成了固化

温度低、耐焊性好的水基胶,有望替代目前FPC基材普遍使用的各种溶剂胶;王正平、陈兴娟侧合成了聚氨醋丙烯酸醋胶,可以利用紫外光和可见光进行固化,固化后胶层兼有聚丙烯酸醋和聚氨醋二者的优点,而且在减少污染及节省能源方面有极佳效果;杨琴等阅认为将环氧基团引人丙烯酸醋聚合体系,可提高乳胶的耐站污、耐冲击和耐回粘性等,是无纺布生产中理想的专用胶粘剂,依此合成的环氧改性丙烯酸醋乳胶效果良好;俞晓薇Pl]采用活性乳化剂和耐水性单体与丙烯酸醋一起进行乳液共聚,特别适用于对耐水性有要求的对象的粘接,而张心亚等l32]则合成了有机硅交联的水性单组分丙烯酸醋胶粘剂,显著改善了胶粘剂的耐水性和湿态粘接力,并使其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

1 01108770.6 一种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纳米水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2 01134029.0 聚苯胺-聚丙烯酸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3 01128908.2 宽温宽频聚丙烯酸酯/聚硅氧烷复合阻尼橡胶的制备方法

4 02146412.X 含有两个手性中心的铁电聚丙烯酸酯类液晶及其合成方法

5 02158003.0 印刷用水性聚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6 02148636.0 高抗冲聚丙烯酸酯复合粒子接枝氯乙烯乳液树脂的制备方法

7 01802984.1 含高度交联聚丙烯酸纤维的纤维制品的染色前预处理方法和染色方法以及经预处理的纤维制品和染色纤维制品

8 01127925.7 淀粉接枝聚丙烯酸盐超强吸水剂的生产方法

9 03103452.7 丙烯酸和聚丙烯酸生产工艺中的废物处理方法

10 03117892.8 稀土聚丙烯酸金属离子交联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11 03117780.8 聚丙烯酸酯/二氧化硅复合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12 03121615.3 制备聚丙烯酸的方法

13 01131334.X 多功能聚丙烯酸/盐类长效保水材料的制备方法

14 01131335.8 秸秆原纤维接枝聚丙烯酸/盐类农用保水材料

15 97104129.6 一种聚丙烯酸盐类高吸水树脂

16 95194284.0 具有改进色数的聚丙烯酸酯树脂溶液及其在涂料组合物中的应用

17 96114141.7 淀粉接枝共聚丙烯酸(盐)超强吸水剂的制备方法

18 97100555.9 聚丙烯酸酯类皮革修补剂的制备方法

19 86101423 含氟烷基的β-烷氨基丙酸酯盐类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生产含氟烷基聚丙烯酸酯水分散体方面的应用

20 86106021 用聚丙烯酸钠加快烧结法赤泥沉降的工艺

21 86104141 聚丙烯酸酯类药物缓释材料的制备方法

22 88106893.4 使聚丙烯酸酯聚合物硫化的无后硫化方法

23 89102061.6 用取代脲作阻滞剂的聚丙烯酸酯类聚合物

24 89107260.8 聚丙烯酸盐泥浆稀释剂生产工艺

25 91108585.8 抗冲击聚丙烯酸酯/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26 91110581.6 制备环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方法

27 93100706.2 制备多层罩面漆、非水涂料和可自动交联的聚丙烯酸酯树脂的方法

28 93103332.2 含有作为冲击改性剂的聚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的热塑性共混物

29 92108549.4 溶剂型聚丙烯酸酯涂层剂的聚合工艺

30 94108281.4 以聚丙烯酸盐和膦酸盐为主成分的分散剂/流化剂组合物

31 94117176.0 以尼龙及聚丙烯酸类橡胶为基本组分的热塑性组合物

32 95100319.4 医用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制法

33 94116652.X 聚丙烯酸钠的生产工艺

34 95113049.8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皮革涂饰剂

35 95197048.8 基于聚烯烃-聚丙烯酸酯的热塑料性弹性体

36 97118277.9 用于铜电解提纯和铜电解冶金的聚丙烯酸添加剂

37 98121931.4 一种丙烯腈、苯乙烯与聚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38 97196649.4 基于支化的含羟基的聚酯改性聚丙烯酸酯树脂的涂料组合物和其在生产多层涂层体系的方法中的用途

39 97196650.8 基于含环脂族单体单元的支化的含羟基的聚丙烯酸酯树脂的涂料组合物和其在生产多层涂层体系的方法中的用途

40 98122224.2 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介质中制备聚丙烯酸的方法

41 98801040.2 用固体非羟基中和剂中和的聚丙烯酸酯超吸收剂后聚合反应

42 00111419.0 一种多元聚丙烯酸酯浆及其制备方法

43 98807644.6 聚丙烯酸酯/聚烯烃共混物的制备方法

44 00107567.5 离子型聚醚树枝体-线性聚丙烯酸两亲嵌段共聚物/稀土金属离子发光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45 00107566.7 离子型聚醚树枝体-线性聚丙烯酸两亲嵌段共聚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

46 00116230.6 聚丙烯酸多臂星状可加工高吸水性树脂

47 00116231.4 聚丙烯酸接枝共聚可加工高吸水性树脂

48 98103089.0 嵌花的聚丙烯酸酯板材的制造方法

49 98810774.0 聚丙烯酸酯粘接配料

50 00117227.1 聚丙烯酸丁酯/磺化聚苯乙烯复合水基微乳液及其制法

51 98811741.X 经疏水改性的聚(缩醛-或缩酮-聚醚)、聚氨酯和聚丙烯酸酯的流体悬浮液

52 00114627.0 多元共聚丙烯酸酯胶粘剂及制备和在聚酰亚胺覆铝板上的应用

53 01113580.8 一种壳聚糖-聚丙烯酸复合物的纳米微球及其制法和用途

54 99809288.6 具有改善生物降解性的聚丙烯酸盐

55 99811099.X 基于聚丙烯酸酯的压敏可去除粘合剂、制备方法和含有它们的制品

56 01129201.6 自乳化高固含量聚丙烯酸酯水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57 99813550.X 乳液聚合聚丙烯酸酯橡胶、由此获得的冲击性改善剂和掺合物及制法

58 99123071.X 交联聚丙烯酸钠的合成方法

59 99806395.9 含有乙酰丙酮酸酯侧基的聚丙烯酸类

60 99814998.5 具有含由氟聚合物和聚丙烯酸酯组成的混合物的层的薄膜的制备工艺

61 01131112.6 一种聚偏氟乙烯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

62 01131115.0 一种氟橡胶改性的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

63 01133347.2 原位乳液聚合制备聚丙烯酸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64 99811880.X 控释聚丙烯酸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65 00129399.0 用废腈纶制备聚丙烯酸钠的方法

66 00131019.4 一种聚丙烯酸盐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67 00811469.2 由异氰酸酯与聚(乙二醇)烷基醚、聚酯或聚丙烯酸酯和二胺反应形成的颜料分散剂

68 02113413.8 变性聚丙烯酸钠无磷助剂制备新工艺

69 01107318.7 变性聚丙烯酸钠

70 01112554.3 制糖蒸发罐防垢剂,聚丙烯酸钠,氨基三甲叉膦酸制造方法

71 00814262.9 洗涤用的可生物降解的聚丙烯酸盐(酯)

72 00117434.7 聚丙烯酸/聚砜反渗透复合膜的制造方法

73 200710071106.0 聚乙烯醇-聚丙烯酸共混/醋酸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74 200680010235.2 聚丙烯酸(盐)吸水树脂,及其生产方法,以及在生产吸水树脂的聚合中使用的丙烯酸

75 200680011103.1 聚丙烯酸(盐)吸水树脂的生产方法

76 200680012146.1 包括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盐)基吸水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粒状吸水剂、其制造方法、吸水芯,和使用该粒状吸水剂......

77 200710150171.2 大分子印迹磷酸/聚丙烯酸/海藻酸钙多杂化聚合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78 200610156090.9 聚丙烯酸负载辛可宁季铵盐的合成方法

79 200710032877.9 聚丙烯酸钠的反相悬浮制备法

80 200710300334.0 反相悬浮聚合聚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81 200810070521.9 一种聚丙烯酸水热合成纳米金的方法

82 200710133789.8 氟化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方法

83 200710034218.9 聚丙烯酸钠作为硫化矿石缓结剂应用的方法

84 200710193598.0 一种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吸湿树脂的制备方法

85 200810020505.9 涂料油墨用氟碳化合物改性聚丙烯酸酯流平剂及生产方法

86 200710033010.5 硝酸纤维素-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方法

87 200810032411.3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离聚物乳液的合成方法

88 200680030088.5 包含聚丙烯酸酯多元醇、聚酯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官能交联剂的涂料组合物

89 200410014116.7 聚丙烯酸钠/绢云母超吸水性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

90 200410014117.1 聚丙烯酸钠/高岭土超吸水性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

91 200410060113.7 含氟聚合物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92 03158350.4 低温弹性聚丙烯酸酯防水乳液

93 200410012458.5 一种新型聚氨酯/聚丙烯酸酯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乳液材料及其合成工艺

94 200410041555.7 单组分交联型聚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

95 200410056821.3 一种硝化棉—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

96 02825864.9 包含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类杂混聚合物分散体的含水涂料组合物

97 200410080501.1 羧甲基壳聚糖接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98 200310120848.X 一种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酯自增容高分子合金的制备方法

99 200410096825.4 羧甲基纤维素接枝聚丙烯酸在制备止血剂上的应用及止血材料

100 200410061305.X 聚丙烯酸系混凝土减水剂及合成工艺

101 03809691.9 制造硫化乙烯丙烯酸类和聚丙烯酸酯弹性体的方法

102 200510053102.0 漂白的聚丙烯酸交联的纤维素纤维

103 200510033476.6 硅酸盐/多官能有机烷氧基硅烷交联聚丙烯酸盐吸水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104 03153006.0 聚丙烯酸类成膜组合物

105 03153260.8 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接枝聚丙烯酸制备作为止血剂

106 03135455.6 聚丙烯酸酯/无机物Ⅰ/无机物Ⅱ三元复合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107 02153187.0 改性聚丙烯酸酯微乳液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

108 03115517.0 聚丙烯酸酯绿色手套及其相关产品的制备

109 02113863.X 一种双疏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110 02816438.5 基于不具有官能团的聚丙烯酸酯粘贴剂的透皮治疗体系

111 200310116801.6 一种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

112 200310116802.0 一种醇酸-聚丙烯酸(酯)杂化乳液的制备方法

113 200610037801.0 石墨/聚丙烯酸钾导电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114 200610037802.5 膨胀蛭石/聚丙烯酸钾-丙烯酰胺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15 200510024461.3 一种含氟超支化聚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织物整理剂的应用

116 200510043834.1 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表面改性方法

117 200510057130.X 聚丙烯酸盐类减缩剂及其制备方法

118 200510079635.6 包含保护胶体稳定的聚丙烯酸酯分散体的食品涂料组合物,其用途和由其制备的涂覆食品

119 200410051529.2 宽温域聚丙烯酸酯/聚氨酯/聚硅氧烷阻尼胶乳的制备

120 200480005279.7 基于聚氨酯-聚丙烯酸酯混合分散体的水性涂料介质

121 200480006907.3 聚丙烯酸作为碳酸钙的研磨助剂的用途

122 200510119478.7 含有基于羟基官能化酯的反应性稀释剂的聚酯—聚丙烯酸酯分散体

123 200510125013.2 用基于含内酯基团的化合物的活性稀释剂的聚酯-聚丙烯酸酯分散体

124 200510048072.4 磺化聚芳醚砜酮/聚丙烯酸复合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125 200510024563.5 含有聚丙烯酸钠的阻垢分散剂

126 200610080870.X 一种易加工耐寒型聚丙烯酸酯橡胶的制备方法

127 200510064435.3 聚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粘土插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128 200610027598.9 含季鏻盐功能性端基聚丙烯酸酯的星形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129 200510085932.1 氟共聚物/聚丙烯酸酯共混乳液及其制法和应用

130 200610028932.2 聚丙烯酸/聚肽接枝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131 200610086078.5 碳酸钙/聚丙烯酸接枝甲氧基聚乙二醇悬浮液及其制法

132 200610086079.X 聚丙烯酸接枝甲氧基聚乙二醇梳状共聚物及合成方法

133 200610020012.6 含有伊利石和粉煤灰的聚丙烯酸类高吸水树脂及制备方法

134 200610106795.X 一种发泡型聚丙烯酸镁吸液树脂的制备方法

135 200510041581.4 聚丙烯酸丁酯塑料改性剂制备方法

136 200510105810.4 一种改性聚丙烯酸高级醇酯的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137 200610053306.9 聚丙烯酸-聚乙二醇/醋酸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138 200610016261.8 压敏胶粘剂用的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139 200610016262.2 压敏胶粘剂用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方法

140 200610116386.8 聚丙烯酸/聚谷氨酸嵌段共聚物及其合成方法

141 200510110063.3 聚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及由该方法得到的氟改性的聚丙烯酸酯

142 200610147418.0 聚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液晶组合物中的应用

143 200610118725.6 一种聚丙烯酸酯反应性微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144 200610098170.3 造纸分散剂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生产新工艺

145 200710019584.7 一种聚丙烯酸树脂乳胶液及其制备方法

146 200610102284.0 聚丙烯酸-聚偏氟乙烯共混分离膜和共混树脂的制备工艺

147 200610125590.6 聚丙烯酸辛酯-丙烯酰胺规整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148 200610053307.3 聚丙烯酸/醋酸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工艺

149 200710067788.8 窄分子量分布聚丙烯酸丁酯的制备方法

150 200710038746.1 水性聚丙烯酸酯复合涂料

151 200610056951.6 一种室温交联固化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水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152 200710091324.0 聚丙烯酸(盐)系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153 200710061861.0 具有释放负离子功能的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154 200710019668.0 一种交联聚丙烯酸钠与交联羧甲基淀粉复配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155 200710041593.6 聚肽-聚丙烯酸类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156 200710049449.7 聚丙烯酸酯共聚物弹性体的制备方法

157 200710122820.8 一种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互穿网络聚合物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158 200610086973.7 一种氟硅改性自交联聚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制备方法

159 200710057640.6 大分子印迹聚丙烯酸钙/海藻酸钙杂化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160 200710028758.6 一种含硅氧烷基团聚丙烯酸材料及其合成技术

161 200710055675.6 具有交联网络结构无皂含氟聚丙烯酸酯核壳乳液的制备方法

162 200710055914.8 聚丙烯酸酯类互穿网络聚合物乳液及其高阻尼材料

163 200710018331.8 聚丙烯酸及其共聚物膜的制备工艺

164 200810114947.X 一种改性聚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类高效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165 200810093257.0 基于聚丙烯酸酯的聚合物

166 200810139654.7 适于药物包衣材料聚丙烯酸树脂Ⅱ工业化生产的乳液聚合工艺

167 200680048645.6 大的二丙烯酸酯和大的聚丙烯酸酯

168 200810026410.8 成膜流变型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和合成工艺及其在油墨中的应用

169 200810139653.2 适于药物包衣材料聚丙烯酸树脂Ⅲ工业化生产的乳液聚合工艺

170 200810167104.6 氢化丁腈橡胶/聚丙烯酸烷基酯互穿聚合物网络阻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171 200710044410.6 一种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172 200810013301.2 含氟和/或硅氧烷的杂化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173 200710025965.6 聚丙烯酸酯水基铝箔复合胶

174 200810116089.2 聚丙烯酸系列水煤浆添加剂的制备及应用

175 200810151095.1 白蛋白基聚丙烯酸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176 200810021752.0 阻燃性聚丙烯酸酯类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177 200810219084.2 一种利用微波制备聚丙烯酸系陶瓷减水剂及其方法

178 200710180866.5 含聚乳酸树脂和聚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179 200810143886.X 聚丙烯酸或聚丙烯酸钠的制备方法

180 200810143887.4 聚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的制备方法

181 200810169501.7 聚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182 200810051587.3 含氮、磷、钾及蒙脱土的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型保水剂及制法

183 200810233975.3 压花革用湿式聚氨酯接枝聚丙烯酸共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184 200910045160.7 一种磁性聚丙烯酸改性碳纳米管药物载体

185 200780021815.6 含聚酯链段和聚丙烯酸酯链段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设计方法

186 200780023985.8 包含聚丙烯酸衍生物、纤维素醚和崩解剂的亲水性基质制备用于治疗女性生殖道疾病的药物的用途

187 200910036938.8 一种高封闭性聚丙烯酸酯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188 200910036957.0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互穿网络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189 200780026733.0 用于光学应用和涂层应用的含钡聚丙烯酸酯

190 200780026816.X 用于光学应用和涂料应用的含铅聚丙烯酸酯

191 200780027457.X 用于光学应用和涂布应用的含镧聚丙烯酸酯

192 200910010717.3 聚丙烯酸酯木器漆乳液及其合成方法

193 200910048391.3 高耐水性聚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194 200910021563.8 纳米杂化阳离子氟代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

195 200910098042.2 一种氟化聚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196 200810017879.5 聚丙烯酸类大颗粒珠状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

197 200780049586.9 用于消光聚丙烯酸酯模制品的模塑组合物

198 200910069310.8 温度敏感聚乙烯亚胺-接枝-聚丙烯酸寡乙二醇酯嵌段共聚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199 200810038801.1 一种无溶剂聚丙烯酸酯流平剂的制备方法

200 200910182031.2 聚丙烯酸包覆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应用

201 200910041128.1 一种醇溶性聚丙烯酸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202 200880006760.6 基于聚丙烯酸酯分散体的粘合剂组合

《粘钢加固用建筑结构胶》

I CS ××。×××。×× × ×× 备案号:××××—×××× JG 粘钢加固用建筑结构胶 Structural adhesives for strengthening structures with steel plate (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发布

JG/T ××××—×××× 前言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清华大学土建工程总公司 亨斯迈先进化工(广东)有限公司 天地金草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众固新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大连凯华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长沙固特邦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博仕泰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岳清瑞杨勇新等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自2008年×月×日起实施。 1

JG/T ××××—×××× 粘钢加固用建筑结构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粘钢加固用建筑结构胶(简称建筑结构胶)的术语定义、分类、型号及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修复的建筑结构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GB/T 2568-1995 树脂浇铸体拉伸强度试验方法 GB/T 2569-1995 树脂浇铸体压缩强度试验方法 GB/T 2570-1995 树脂浇铸体弯曲强度试验方法 GB/T 2793-1995 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GB/T 2794-1995胶粘剂粘度的测定 GB/T 6329-1996 胶粘剂对接接头拉伸强度的测定 GB 7123.1-2002 胶粘剂适用期的测定方法 GB 7124-1986 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测定方法(金属对金属) GB 12007.7-1989 环氧树脂凝胶时间测定方法 3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及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粘贴加固型建筑结构胶(简写为ZT) 是指在粘贴钢板施工时,在混凝土及钢板表面采用刮涂工艺所用的建筑结构胶。 3.2 灌注加固型建筑结构胶(简写为GZ) 是指在粘贴钢板施工时,在混凝土与钢板缝隙间采用注入工艺所用的建筑结构胶。 4分类、型号及标记 4.1分类 建筑结构胶分为粘贴加固型(ZT)建筑结构胶和灌注加固型(GZ)建筑结构胶。 4.2 型号 建筑结构胶按施工环境分为常温固化型N(10℃~40℃)和低温固化型L(-5℃~15℃)两类。 4.3 标记 建筑结构胶的标记由分类代号、施工环境温度型号组成。 2

单组分聚氨酯胶粘剂配方和合成机理

单组分聚氨酯胶粘剂配方和合成机理 单组分聚氨酯胶粘剂配方和合成机理 湿固化型聚氨酯胶 1.湿固化机理: 湿固化型聚氨酯胶粘剂中含有活泼的NCO基团,当暴露于空气中时能与空气中的微量水分子发生反应;粘接时,它能与基材表面吸附的水以及表面存在羟基大呢感活性氢基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脲键结构。因此湿固化型聚氨酯胶粘剂固化后的胶层组成是聚氨酯胶粘剂—聚脲结构。 2.软木用聚氨酯胶: 将以NCO为端基的聚氨酯胶粘剂应用于软木碎屑的粘接,由林产化工厂于软木碎屑中加入胶粘剂,混合均匀,加热压制成型,制成软木板材、片材等制品,用作保温、隔音等材料,其特点是耐水、防腐蚀。该胶粘剂是聚氨酯湿固化胶粘剂和密封剂的基础粘料,若对配方稍加调整,亦即加入一定比例的三官团的聚氧化丙烯三醇(如N-330),制成的NCO端基的预聚体胶粘剂即可作为下列材料的粘料(基料): (1)聚氨酯浇注型橡胶的基料; (2)建筑用聚氨酯防水材料的粘料; (3)田径运动场地用聚氨酯橡胶跑道(塑胶跑道)胶面层的粘料; (4)聚氨酯xx胶粘剂的粘料。 该胶粘剂还可用于聚氨酯泡沫塑料、聚苯乙烯泡沫等的粘接,使用方便,无公害,受到用户欢迎。 3.配方1:聚氧化丙烯多元醇(M=3000) 51份 MDI 26份 8.7份

1,4-xx4.1份 将上述四组分原料混合,在80℃反应3h后,降温,用10份二甲苯稀释,制得NCO含量约7.3%的预聚体。该预聚体可作为弹性基材的胶粘剂。具有耐水、柔韧性好、强度高等优点。胶膜的拉伸强度可达 43.1MPa,伸长率360%,在80℃热水中浸泡7天后仍能保持较好的强度。 配方2:聚氧化丙烯三醇(M=6000)400份 聚氧化丙烯二醇(4/=2000) 1000份 MDI315份 氢化萜烯酚醛树脂180份 按以上配方原料制成预聚体,再加人气相法二氧化硅、滑石粉等填料以及增塑剂、叔胺和有机锡类催化剂,制成含填料的预聚体。 按HDI缩二脲1610份、r-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40份、二甲基硅烷427份、二甲基哌嗪1.3份制成硅烷化合物。 单组分聚氨酯胶粘剂按预聚体: 硅烷化合物: 萜烯增粘剂=271:6:70(质量份数)混合配制。用于玻璃-帆布、铝-铝、冷轧钢-冷轧钢的粘接。 配方3:高活性聚醚多元醇(M=5500) 2556份 PAPI(平均官能团度 2.1)5108份 苯乙烯568份 丙烯腈568份

胶粘剂的种类与介绍

胶粘剂的种类与介绍 α-氰基丙烯酸酯胶是单组分、低粘度、透明、常温快速固化胶粘剂。又称为瞬干胶。粘接面广,对绝大多数材料都有良好的粘接能力,是重要的室温固化胶种之一。不足之处是反应速度过快,耐水性较差,脆性大,耐温低(<70℃),保存期短,耐久性不好,故配胶时要加人相应的助剂,多用于临时性粘接。主体材料为特定的氰基丙烯酸酯,再加一些辅助物质如稳定剂、增稠剂、增塑剂、阻聚剂等。配胶时应尽可能隔绝水蒸气,包装容器也应用透气性小或不透气的。国产胶种有501,502,504,661等。 反应型丙烯酸酯(结构)胶粘剂最常用的基料为甲基丙烯酸甲酯。这种胶的特点是固化快、粘接强度大、粘接面广,胶接物表面不需严格处理,双组分胶的各组分用量也勿需严格要求。缺点是气味不好闻。单纯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形成的胶固化后较脆,抗冲击性能差,故常加入其他一些化合物以改善胶层韧性,提高胶层的力学性能和耐环境性能。如果加入的化合物在胶液固化时不参与反应,仅存在于其中起增韧剂作用,这类胶称为第一代丙烯酸酯结构胶(FGA)。若加入的化合物在胶液固化时可与单体进行接枝共聚,从分子内进行增改性,这类胶称为第二代丙烯酸酯胶粘剂(SGA)。还有一类在配胶时以光敏剂、增感剂代替过氧化物引发剂与促进剂,则构成了以紫外光或电子束固化的第三代丙烯酸酯胶粘剂(TGA),其固化更快、贮存更稳定,并且是单组分的。 ===合成胶粘剂介绍==== 1.胶粘特点 用胶粘剂把物品连接在一起的方法叫胶接,也称粘接。具有以下特点: 1)整个胶接面都能承受载荷,强度较高,避免了应力集中,耐疲劳强度好。 2)可连接不同种类的材料。 3)胶接结构质量轻,表面光滑美观。 4)具有密封作用 5)胶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2.胶粘剂的组成 又称粘接剂、胶合剂或胶水。有天然胶粘剂和合成胶粘剂之分,也可分为有机胶粘剂和无机胶粘剂。主要组成基料+固化剂+填料+增塑剂+增韧剂+稀释剂。 3.常用胶粘剂 (1)环氧胶粘剂基料主要使用环氧树脂,我国用于最广的是双酚A型,俗称“万能胶”。 (2)改性酚醛胶粘剂耐热性、耐老化性好,粘接强度也高,但脆性大、固化收缩率大。 (3)聚氨酯胶粘剂柔韧性好,可低温使用,但不耐热、强度低。 (4)α-氰基丙烯酸酯胶常温快速固化胶粘剂,又称“瞬干胶”,但耐热性和耐溶性较差。 (5)厌氧胶这是一种常温下有氧时不能固化,当排掉氧后即能迅速固化的胶。主要成分是甲基丙烯酸的双酯。

常用胶粘剂

常用胶粘剂

常用胶粘剂 合成胶粘剂的几种分类 酚醛-氯丁橡胶胶粘剂 由树脂&tracelog=pd_info_promo" target="_blank">酚醛树脂和氯丁橡胶混炼胶溶于苯或醋酸乙酯和汽油的混合溶剂中配制而成的。由于初粘力强,又能在室温下粘接和固化,使用简便,所以应用较广,适用于粘接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市售的商品有铁锚801强力胶、百得胶、JX-15-1胶、FN-303胶、CX-401胶、XY-401胶、CH-406胶等。 有机硅胶粘剂 它的主要组分是有机硅氧烷。它有优良的耐紫外线、耐臭氧、耐化学介质和耐潮湿,还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低温柔韧性。它能粘接金属、玻璃、陶瓷等材料,特别能粘接通常不易粘接的硅橡胶、氟橡胶等。主要用于电子工业中的灌封、电器元件连接部位和接头处的密封,以防止灰尘和潮气等的侵害。还可作建筑工程的防水密封材料。有机硅胶粘剂分单组分、双组分、室温硫化和加热硫化等多种,室温硫化型的主要产品牌号有703、704、D-05、FS-203、GD-400等。 瞬间胶粘剂

是由α-氰基丙烯酸酯单体和少量稳定剂、增塑剂等配制而成的。这类胶组分简单,不用配料,能在常温常压下迅速固化,因此获得瞬间胶粘剂的美称。使用时,被粘物表面不需特殊处理,能满足工业自动化流水线的需要。它无毒,因而应用范围广,不仅适合粘接各种金属、非金属材料,还用于医疗方面的粘结。这种胶的缺点是不适宜于大面积和多孔材料的粘接。常用的是α-氰基丙烯酸乙酯,商品牌号为502胶,医用的α-氰基丙烯酸丁酯,商品牌号为504胶。 厌氧胶 该胶的主要成分是甲基丙烯酸双酯。它在室温、有空气时不能固化,排除空气(即无氧条件)就能迅速固化。根据不同需要,可加入引发剂、促进剂、增稠剂和染料等组分。它的主要用途是作螺纹的紧固密封和轴承的装配。对非活性金属,如不锈钢、锌、银等需加入促进剂以加速固化。它不宜粘接多孔材料和填充较大缝隙。产品分高、中、低档强度和粘度,牌号有铁锚300系列,GY-100、200、300系列,Y-150胶等。 聚醋酸乙烯酯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是醋酸乙烯的聚合物。它就是市售的白胶。这种胶粘剂能在室温下自干,化学稳定性好,容易跟填料、增塑剂等相互混合,粘接度可自由调节,有较好的早期粘接强度。它可以单独使

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配方组成-生产工艺及应用

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配方组成,生产工艺及应用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的分类,组成,配方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所列出配方表数据经过修改,如需要更详细的内容,请与我们的技术工程师联系。 1. 背景 丙烯酸乳液型胶粘剂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一种聚合物乳液胶粘剂,它一般是由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或加入醋酸乙烯酯等其它单体共聚而成。该胶粘剂耐候性、耐水性、耐老化性能特别好,并目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和很大的断裂仲长率,广泛用于包装、涂料、建筑、纺织以及皮革等行业。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愈发重视,环境友好型产品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乳液型胶粘剂因具有无毒无害、无环境污染、不易燃易爆、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而逐渐成为未来胶粘剂的发展趋势。 禾川化学是一家专业从事精细化学品以及高分子分析、研发的公司,具有丰富的分析研发经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以运用尖端的科学仪器、完善的标准图谱库、强大原材料库,彻底解决众多化工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利用其八大服务优势,最终实现企业产品性能改进及新产品研发。 样品分析检测流程:样品确认—物理表征前处理—大型仪器分析—工程师解谱—分析结果验证—后续技术服务。有任何配方技术难题,可即刻联系禾川化学技术团队,我们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2. 丙烯酸乳液胶黏剂 聚丙烯酸酯是一类具有多种性能的、用途广泛的聚合物,其乳液一般是以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或丙烯酸丁酯为主要单体,与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苯乙烯、丙烯腈等共聚形成乳液。对聚合物的结构或聚合方法加以改进,可使得改性后的丙烯酸酯胶黏剂性能更加优异。 2.1有机硅改性 有机硅树脂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能和耐水性能,利用有机硅对聚丙烯酸酯类乳液胶粘剂改性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有机功能烷氧基硅烷作为粘合促进剂和交联剂,广泛用于胶粘剂、密封胶和涂料等领域。有专家研究了一种专用于水

胶粘剂种类及应用有哪些

胶粘剂种类及应用有哪些? 胶粘剂在我们日常已经是很常见的了,也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体现在将两种不同的物体,或者相同的物体粘接在一起的一门技术,影响粘接的因素有,重量,密度,温度等等。胶粘剂特别适合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厚度的物体相连接。现在胶粘剂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在高新科学技术领域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主要的胶粘剂种类及应用有哪些?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已有6000多种胶粘剂产品问世,由于其品种繁多,组分各异, 热熔胶粘剂:根据原料不同,可分为EVA热熔胶、聚酰胺热熔胶、聚酯热熔胶、聚烯烃热熔胶等。聚烯烃系列胶粘剂主要原料是乙烯系列、SBS、SIS共聚体。 环氧树脂胶粘剂:可对金属与大多数非金属材料之间进行粘接,广泛用于建筑、汽车、电子、电器及日常家庭用品方面 密封胶粘剂:主要用于门、窗及装配式房屋预制件的连接处。过去用桐油与石灰拌制后作为密封剂,现在规定两层以上楼房必须用合成胶粘剂。高档密封胶粘剂为有机硅及聚氨酯胶粘剂,中档的为氯丁橡胶类胶粘剂、聚丙烯酸等。 电子用胶粘剂:消耗量较少,目前每年不到1万吨,大部分用于集成电路及电子产品,现主要用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有机硅胶粘剂。

一、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 在汽车工业应用橡胶与金属胶粘剂是为了工艺简便、性能可靠,经济高效。它可用于金属,塑料、织物、玻璃、橡胶等材料自身或相互之间的粘涂,表面的结构连接,固定和密封等。目前,在汽车工业上的结构用胶部位有:车体与车项加固板,双层壳体顶板,车盖内外板、盘式制动器摩擦衬块,玻璃钢车身壁板,散热器水箱。车篷边缘突起,塑料地板和各部分镙纹锁因等。 二、在建筑工业上的应用 在建筑工业上胶粘剂主要用于结构和装饰,制造各种建筑构件,例如软木胶合板、层压木板,层压纸张板等。目前,在建筑工程上,粘接装镙的用胶有:整体衬板,墙面与木框架的粘接。带衬板的地板及天花板与木行条的粘接。各种表面受力在层板、胶合木顶木行架的装配等。 三、在电子、电气工业上的应用 胶粘剂在电子、电气工业上的应用有多种多样,从微电路定位到大电机线圈的粘接。对电气用胶粘剂除要求机械紧固外,还有导电、绝缘、减振、密封和保护基材等特殊性能的要求。 几乎在所有电气设备上,都能找到胶粘剂的应用,例如:雷达天线复合材料的粘接,还有导弹前锥体环的粘接。其典型的应用:舰船防空系统中跟踪照射雷达用的天线反射器,用于外部介雷窗与基体粘接的雷达系统。用导热膜粘接导弹计算机各种电子元件,空中交通指挥雷达中层压件粘接于金属构件上。

国内常用粘合剂

我国合成胶粘剂生产企业比较分散,有2000多家,并有数百家专门生产通用品种如脲醛树脂胶粘剂、聚醋酸乙烯胶粘剂、聚丙烯酸树脂胶粘剂等。 脲醛树脂、酚醛、三聚氰胺—甲醛胶粘剂:主要用于木材加工行业,使用后的甲醛释放量高于国际标准。 聚丙烯酸树脂:主要用于生产压敏胶粘剂,也用于纺织和建筑领域。近年来,国内企业从国外引进数条压敏胶粘制品生产流水线,推动了国内聚丙烯酸树脂生产技术的发展。 聚氨酯胶粘剂:能粘接多种材料,粘接后在低温或超低温时仍能保持材料理化性质,主要应用于制鞋、包装、汽车、磁性记录材料等领域。近几年,国内聚氨酯胶粘剂年产量以平均30%的速度增长。国内现约有170家工厂在生产100多种不同规格的此类胶粘剂。 热熔胶粘剂:根据原料不同,可分为EVA热熔胶、聚酰胺热熔胶、聚酯热熔胶、聚烯烃热熔胶等。目前国内主要生产和使用的是EVA热熔胶。聚烯烃系列胶粘剂主要原料是乙烯系列、SBS、SIS共聚体。 环氧树脂胶粘剂:可对金属与大多数非金属材料之间进行粘接,广泛用于建筑、汽车、电子、电器及日常家庭用品方面。国内生产环氧树脂胶粘剂工厂有100多家,分布较分散,年产量约为1万吨。 有机硅胶粘剂:是一种密封胶粘剂,具有耐寒、耐热、耐老化、防水、防潮、伸缩疲劳强度高、永久变形小、无毒等特点。近年来,此类胶粘剂在国内发展迅速,但目前我国有机硅胶粘剂的原料部分依靠进口。 合成胶粘剂:主要用于木材加工、建筑、装饰、汽车、制鞋、包装、纺织、电子、印刷装订等领域。目前,我国每年进口合成胶粘剂近20万吨,品种包括热熔胶粘剂、有机硅密封胶粘剂、聚丙烯酸胶粘剂、聚氨酯胶粘剂、汽车用聚氯乙烯可塑胶粘剂等。同时,每年出口合成胶粘剂约2万吨,主要是聚醋酸乙烯、聚乙烯酸缩甲醛及压敏胶粘剂。 木材加工用胶粘剂:用于中密度纤维板、石膏板、胶合板和刨花板等。 建筑用胶粘剂:主要用于建筑工程装饰、密封或结构之间的粘接。随着建筑行业发展,高层建筑、室内装饰的发展需要,建筑用胶粘剂用量急剧增加。2000年我国建筑用胶粘剂消费量约60万吨以上。但专家认为,我国此类胶粘剂的产品结构需调整。在国内,建筑装饰用胶粘剂如聚醋酸乙烯、聚丙烯酸、VAE乳液等基本上可满足需要,但建筑用密封胶粘剂、结构胶粘剂还需部分从国外进口。 密封胶粘剂:主要用于门、窗及装配式房屋预制件的连接处。过去用桐油与石灰拌制后作为密封剂,现在规定两层以上楼房必须用合成胶粘剂。高档密封胶粘剂为有机硅及聚氨酯胶粘剂,中档的为氯丁橡胶类胶粘剂、聚丙烯酸等。在我国,建筑用胶粘剂市场上,有机硅胶粘剂、聚氨酯密封胶粘剂应是今后发展的方向,目前其占据建筑密封胶粘剂的销售量为30%左右。 建筑结构用胶粘剂:主要用于结构单元之间的联接。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部修补,金属补强固定以及建筑现场施工,一般考虑采用环氧树脂系列胶粘剂。 汽车用胶粘剂:分为4种,即车体用、车内装饰用、挡风玻璃用以及车体底盘用胶粘剂。目前我国汽车用胶粘剂年消耗量约为4万吨,其中使用量最大的是聚氯乙烯可塑胶粘剂、氯丁橡胶胶粘剂及沥青系列胶粘剂。 制鞋用胶粘剂:年消费量约为12.5万吨,其中氯丁橡胶类胶粘剂需要11 万吨,聚氨酯胶粘剂约1.5万吨。由于氯丁橡胶类胶粘剂需用苯类作溶剂,而苯

建筑胶粘剂综述

建筑结构胶粘剂综述 1.胶粘剂用途的分类: (1)结构型胶粘剂(2)非结构型胶粘剂(3)特种胶粘剂。 2.结构型胶粘剂优点(本文主要讲建筑结构胶粘剂) (1)不需要破坏基体材料即可实现结构粘接(无需钻孔;不会出现焊接金属时 热变形)。 (2)可以粘接不同材料,避免化学腐蚀。 (3)适合几何面的粘接,结构设计更具有灵活性。 (4)在局部位置应力分布均匀,避免应力集中(从而提高抗疲劳性) (5)表面更平整美观。与其它类型的胶粘剂相比,结构性胶粘剂具有最高的承力卓越的耐环境性和耐化学性通常百分百的固含量(无需处理溶剂排放问题)。 (6)具有不同的固化速度和性能,选择灵活。 (7)结构型胶黏剂固话过程不可逆,从而可提供卓越的耐温性和耐溶剂性。 (8)结构型胶粘剂的固化过程不需要空气和潮气因此具有无限固话深度。 图一(各类型胶强度性能) 不同类型的胶粘剂具有明显不同的承载能力(强度);从我们熟悉的技术(例如:常用于胶带的压敏胶粘剂)到各种液体胶粘剂技术(例如:热熔胶);环氧树脂胶通常是强度最高的胶粘剂。本图表只涉及了承载能力;非结构型胶粘剂具有便利性和负载隔离功能等性能。本文将主要介绍结构型胶粘剂。在各种类型的胶粘剂中,结构型胶粘剂的承载能力最高。

3.结构型胶粘剂的种类及其性能标准: 一般把结构胶粘剂定义为在室温下粘接金属和测试时可承受1000psi的剪切强度。通常可以分为环氧树脂胶;聚氨酯结构型胶粘剂;丙烯酸酯结构型胶粘剂;氢基丙烯酸树脂胶黏剂。 (1)丙烯酸酯结构型胶粘剂 用于塑料上通常具有最高的粘接强度,且可用于金属材料的粘接,包括许多油性金属。但是,丙烯酸酯结构型胶粘剂的抗振动/冲击性可能会比环氧树脂胶稍低(因此具有较低的抗疲劳性),且在极端温度条件下具有稍低的性能。丙烯酸树脂胶粘剂用于许多塑料和橡胶材料上通常具有良好的剪切强度(但可能需要使用底涂剂);但具有较高的刚性,且显示出较低的抗剥离性和抗冲击性。 (2)聚氨酯结构型胶粘剂 通常具有非常好的灵活性,但其强度较低。相对来说,聚氨酯结构型胶粘剂比较适用于塑料和橡胶材料的粘接,且价格低于其他类别的结构型胶粘剂。 (3)环氧树脂胶 环氧树脂胶的性能最广泛,且用于金属材料的粘接时具有最佳的整体性能。 耐腐蚀性,电绝缘性,耐水性和耐油性等。和其他高分子材料及填料的混溶性好,便于改性。树脂胶通常用于硬件的粘接,具有易碎性。且最适用于应力相对较低且无冲击的应用。 结构型胶粘剂系列性能对比(图二) 综上所述:环氧树脂胶和丙烯酸酯搭接剪切性能比较高,但是俩种胶比较抗冲击性和剥离强度耐温耐腐蚀性来讲的话。环氧树脂胶水是最适用不锈钢螺杆和FRP管构件节点之间的连接的。 环氧树脂胶又分为单组分环氧树脂胶和双组分环氧树脂胶,与其它胶水工艺性能比较如下图:

聚氨酯胶粘剂制备工艺技术

1、一种新型水性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用丙烯酸改性树脂及包含该树脂的聚氨酯胶黏剂 2、耐高温油墨用聚氨酯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3、一种阻燃耐水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4、无溶剂型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5、耐高温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6、一种豆油醇解物聚氨酯胶粘剂的生产方法 7、一种用于橡胶地砖的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8、聚氨酯胶粘剂 9、聚氨酯胶辊 10、一种干式复合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造方法 11、一种鞋用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12、纳米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工艺 13、一种聚氨酯胶粘剂粘贴墙体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材施工方法 14、一种圆织机梭子专用聚氨酯胶轮 15、一种纳米粒子改性的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16、双组份改性无水聚氨酯胶 17、冷轧用聚氨酯胶辊表面破损修复方法 18、一种用于复合软包装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19、一种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20、改性聚氨酯及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组合物 21、一种用于人造草坪背胶的蓖麻油改性聚氨酯胶粘剂组合物 22、一种单组份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23、一种RFID天线基材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 24、一种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25、聚氨酯输送带用乳液型水性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合成方法 26、环保型低成本聚氨酯胶粘剂生产方法 27、低游离MDI单体双组份无溶剂聚氨酯胶粘剂 28、一种高强度耐黄变弹性聚氨酯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9、一种酚醛树脂-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30、一种有机蒙脱土改性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31、一种长寿聚氨酯胶轮 32、植珠用水性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33、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34、一种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造方法 35、一种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36、可常规喷涂风机叶片用聚氨酯胶衣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37、阻燃及耐碱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38、一种鞋用聚氨酯胶粒的配方 39、一种溶剂型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40、一种双组份聚氨酯胶及其制备方法 41、聚氨酯胶专用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 42、一种单组份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43、室外聚氨酯胶黏剂

常见的胶黏剂及其粘结机理

一、胶黏剂的定义: 通过界面的黏附和内聚等作用, 能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件或材料连接在一起的天然的 或合成的、有机的或无机的一类物质,统称为胶黏剂,又叫黏合剂,习惯上简称为胶。简而言之,胶黏剂就是通过黏合作用,能使被黏物结合在一起的物质。 二、胶黏剂的分类: 胶黏剂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应用方法可分为热固型、热熔型、室温固化型、压敏型等;按应用对象分为结构型、非构型或特种胶;按形态可分为水溶型、水乳型、 溶剂型以及各种固态型等;从胶黏剂的应用领域来分,则胶黏剂主要分为土木建筑、纸张与植物、汽车、飞机和船舶、电子和电气以及医疗卫生用胶黏剂等种类。所以用途不同的胶黏剂的作用机理也是大不一样的,下面就各种材料:木材、玻璃、金属、纸张和塑料的粘结机理做以简单的介绍。 三、六大胶粘理论 聚合物之间,聚合物与非金属或金属之间,金属与金属和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胶接等都存在聚合物基料与不同材料之间界面胶接问题。粘接是不同材料界面间接触后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界面层的作用是胶粘科学中研究的基本问题。诸如被粘物与粘料的界面张力、表面自由能、官能基团性质、界面间反应等都影响胶接。胶接是综合性强,影响因素复杂的一类技术,而现有的胶接理论都是从某一方面出发来阐述其原理,所以至今全面唯一的理论是没有的。

1、吸附理论: 人们把固体对胶黏剂的吸附看成是胶接主要原因的理论,称为胶接的吸附理论。理论认为:粘接力的主要来源是粘接体系的分子作用力,即范德化引力和氢键力。胶粘与被粘物表面的粘接力与吸附力具有某种相同的性质。胶黏剂分子与被粘物表面分子的作用过程有两个过程: 第一阶段是液体胶黏剂分子借助于布朗运动向被粘物表面扩散,使两界面的极性基团或链节相互靠近,在此过程中,升温、施加接触压力和降低胶黏剂粘度等都有利 于布朗运动的加强。第二阶段是吸附力的产生。当胶黏剂与被粘物分子间的距离达到10-5Å时,界面分子之间便产生相互吸引力,使分子间的距离进一步缩短到处于最大稳定状态。胶黏剂的极性太高,有时候会严重妨碍湿润过程的进行而降低粘接力。分子间作用力是提供粘接力的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其他因素也能起主导作用。 2、化学键形成理论: 化学键理论认为胶黏剂与被粘物分子之间除相互作用力外,有时还有化学键产生,例如硫化橡胶与镀铜金属的胶接界面、偶联剂对胶接的作用、异氰酸酯对金属与橡胶的胶接界面等的研究,均证明有化学键的生成。化学键的强度比范德化作用力高得多;化学键形成不仅可以提高粘附强度,还可以克服脱附使胶接接头破坏的弊病。但化学键的形成并不普通,要形成化学键必须满足一定的量子化`件,所以不可能做到使胶黏剂与被粘物之间的接触点都形成化学键。况且,单位粘附界面上化学键数要比分子间作用的数目少得多,因此粘附强度来自分子间的作用力是不可忽视的。 3、弱界层理论:

胶粘剂的种类及应用

胶粘剂的种类及应用 胶粘剂在我们生活比较常见,在生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胶粘剂有哪些种类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聚丙烯酸树脂: 主要用于生产压敏胶粘剂,也用于纺织和建筑领域。近年来,国内企业从国外引进数条压敏胶粘制品生产流水线,推动了国内聚丙烯酸树脂生产技术的发展。 聚氨酯胶粘剂: 能粘接多种材料,粘接后在低温或超低温时仍能保持材料理化性质,主要应用于制鞋、包装、汽车、磁性记录材料等领域。近几年,国内聚氨酯胶粘剂年产量以平均30%的速度增长。国内现约有170家工厂在生产100多种不同规格的此类胶粘剂。 热熔胶粘剂: 根据原料不同,可分为EVA热熔胶、聚酰胺热熔胶、聚酯热熔胶、聚烯烃热熔胶等。目前国内主要生产和使用的是EVA热熔胶。聚烯烃系列胶粘剂主要原料是乙烯系列、SBS、SIS共聚体。 环氧树脂胶粘剂: 可对金属与大多数非金属材料之间进行粘接,广泛用于建筑、汽车、电子、电器及日常家庭用品方面。国内生产环氧树脂胶粘剂工厂有100多家,分布较分散,年产量约为1万吨。 有机硅胶粘剂:

是一种密封胶粘剂,具有耐寒、耐热、耐老化、防水、防潮、伸缩疲劳强度高、永久变形小、无毒等特点。近年来,此类胶粘剂在国内发展迅速,但目前我国有机硅胶粘剂的原料部分依靠进口。 合成胶粘剂: 主要用于木材加工、建筑、装饰、汽车、制鞋、包装、纺织、电子、印刷装订等领域。目前,我国每年进口合成胶粘剂近20万吨,品种包括热熔胶粘剂、有机硅密封胶粘剂、聚丙烯酸胶粘剂、聚氨酯胶粘剂、汽车用聚氯乙烯可塑胶粘剂等。同时,每年出口合成胶粘剂约2万吨,主要是聚醋酸乙烯、聚乙烯酸缩甲醛及压敏胶粘剂。 木材加工用胶粘剂: 用于中密度纤维板、石膏板、胶合板和刨花板等。 建筑用胶粘剂: 主要用于建筑工程装饰、密封或结构之间的粘接。随着建筑行业发展,高层建筑、室内装饰的发展需要,建筑用胶粘剂用量急剧增加。我国建筑用胶粘剂消费量约60万吨以上。但专家认为,我国此类胶粘剂的产品结构需调整。在国内,建筑装饰用胶粘剂如聚醋酸乙烯、聚丙烯酸、VAE乳液等基本上可满足需要,但建筑用密封胶粘剂、结构胶粘剂还需部分从国外进口。 密封胶粘剂: 主要用于门、窗及装配式房屋预制件的连接处。过去用桐油与石灰拌制后作为密封剂,现在规定两层以上楼房必须用合成胶粘剂。高档密封胶粘剂为有机硅及聚氨酯胶粘剂,中档的为氯丁橡胶类胶粘

聚氨酯的合成工艺

改性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合成工艺 引言: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自身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关注,传统的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有毒、易燃、异味、易造成空气污染等缺点,而水性涂料具有无毒、不易燃烧、无污染环境等优点,而水性聚氨酯树脂具有硬度高、附着力强、耐腐蚀、耐溶剂好、VOC 含量低等优点,它是以水为分散介质的二元胶体体系,符合目前化工环保的要求,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一般的聚氨酯乳液固含量低,胶膜的耐水性差、光泽性较低,涂膜的综合性能较差,对水性聚氨酯乳液进行适当的改性后能更好地提高水性聚氨酯涂料的综合性能,扩大应用范围。在各种改性方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聚氨酯/聚丙烯酸改性(PUA) 复合乳液的研究。PUA 改性树脂将两种材料的最佳性能融合于一体,可制备出高固含量的水性树脂,降低加工能耗,提高生产率,其胶膜柔软、耐磨、耐湿擦、耐水解性能优异。PUA 的研制方法有共混复合、共聚复合、核-壳乳液聚合法和PUA 互穿网络乳液聚合法4 种。其中用环氧树脂E-44 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复合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羟乙酯(HEA)与MMA 发生共聚反应.制得以丙烯酸酯为核,聚氨酯为壳,HEA 为核壳之间桥连的核壳交联型PUA 复合乳液。这种复合乳液集中了聚氨酯的耐低温、柔软性好、附着力强,丙烯酸酯的耐水和耐候性好,环氧树脂的高模量、高强度、耐化学性好等许多优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环氧树脂E-44 和MMA 添加量增大,胶膜硬度、拉伸强度和耐水性逐渐提高,胶膜断裂伸长率和乳液的稳定性则随着降低,当环氧E-44 含量为4%,MMA含量为20%~30%时综合性能较好。改性后的聚氨酯在下几种用途时有杰出的综合效果:水性聚氨酯木器涂料,水性聚氨酯织物涂料,建筑防水涂料,水性聚氨酯防腐涂料,水性聚氨酯汽车涂料,功能性水性聚氨酯涂料。共聚乳液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聚氨酯乳液和丙烯酸酯乳液共混,外加交联剂,形成聚氨酯-丙烯酸酯共混复合乳液;(2) 先合成聚氨酯聚合物乳液,以此为种子乳液再进行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3) 2种乳液以分子线度互相渗透,然后进行反应,形成高分子互穿网络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4) 合成带C═C双键的不饱和氨基甲酸酯单体,然后将该大单体和其它丙烯酸酯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乳。 聚氨酯的合成工艺: 1.1 主要原材料准备和精制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工业品;聚醚多元醇(N220,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工业品;蓖麻油(C.O),分析纯;1,4- 丁二醇(BDO),工业品;三羟甲基丙烷(TMP),试剂级;环氧树脂E- 20,工业品;二羟甲基丙酸(DMPA),工业品;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工业品;N- 甲基吡咯烷酮(NMP),工业品;三乙胺(TEA)、乙二胺(EDA)、丙酮,分析纯,使用前用4A 分子筛干燥处理;偶氮二异丁腈(AIBN),化学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分析纯;成膜助剂、流平剂、增稠剂,均为工业品。 1.2光引发剂 作为光固化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光引发剂的作用是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能后产生活泼自由基或阳离子,引发或催化相应的单体或预聚物的聚合。在紫外光固化体系中,光引发剂在吸收适当光能后,发生光物理过程至某一激发态,若此时的能量大于键断裂所需的能量,就能产生初级活性种,如自由基或离子,从而引发聚合反应。自由基引发剂有安息香类、苯偶姻类、苯乙酮类、硫杂蒽酮类等,在空气中受O 2 的阻聚作用而影响固化速度。另一种夺氢型引发剂利用叔胺类光敏剂构成引发剂/光敏剂复合引发体系,可抑制O 2 的阻聚作用,提高固化速度。另外,大分子光引发剂分为侧链夺氢型和主链裂解型。二苯甲酮、硫杂蒽酮等光活性芳酮作为侧基接到大分子链上可制得侧链夺氢型大分子光引发剂;主链裂解型不多见,以苯偶姻醚聚碳酸酯为代表,利用这类光引发剂可以合成嵌段共聚物,以获得性能更加平衡或

胶水种类大全

胶水种类大全 在生活中总是能够经常用到各种各样的胶水,在工业上也是一样,它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常用胶水种类有瞬间胶、环氧树脂粘结类、厌氧胶水、UV胶水(紫外线光固化类)、热熔胶、压敏胶、乳胶类等。 胶水标准: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提出;代号GB/T13553一92。 胶水是连接两种材料的中间体,多以水剂出现,属精细化工类,种类繁多,主要以粘料、物理形态、硬化方法和被粘物材质的分类方法。 按胶粘剂被粘物分类: 多类材料代号为A;木材代号为B;纸代号为C;天然纤维代号为D;合成纤维代号为E;聚烯烃纤维(不含E类)代号为F;金属及合金代号为G;难粘金属(金、银、铜等)代号为H;金属纤维代号为I无机纤维代号为J;透明无机材料(玻璃、宝石等)代号为K; 不透明无机材料代号为L;天然橡胶代号为M;合成橡胶代号为N;难粘橡胶(硅橡胶、氟橡胶、丁基橡胶)代号为O,硬质塑料代号为P,塑料薄膜代号为Q;皮革、合成革代号为R,泡沫塑料代号为S; 难粘塑料及薄膜(氟塑料、聚乙烯、聚丙烯等)代号为T;生物体组织骨骼及齿质材料代号为U;其他代号为V。 按胶粘剂主要粘料属性分类: 1动物胶,2植物胶;3无机物及矿物,4合成弹性体;5合成热塑性材料,6合成热固性材料,7热固性、热塑性材料与弹性体复合. 按胶粘剂物理形态分类: 1无溶剂液体代号为1;2有机溶剂液体代号为2;3水基液体代号为3,4膏状、糊状代号为4,5粉状、粒状、块状代号为5;6片状、膜状、网状、带状代号为6;7丝状、条状、棒状代号为7。 按胶粘剂硬化方法分类: 常用胶水种类低温硬化代号为a;常温硬化代号为b;加温硬化代号为c;适合多种温度区域硬化代号为d;与水反应固化代号为e;厌氧固化代号为f;辐射(光、电子束、放射线)固化代号为g;热熔冷硬化代号为h;压敏粘接代号为i;混凝或凝聚代号为j,其他代号为k。

建筑结构胶黏剂技术及发展趋势

建筑结构胶黏剂技术及发展趋势 李福志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九五零八厂武汉430000) 1建筑结构胶 建筑结构胶就是应用于建筑行业中将建筑材料粘接,并且能够承受较大外力作用的结构型胶黏剂。它广泛应用在建筑物加固如房屋、水库、大坝、道路、桥梁等方面,可单独使用或采用粘—铆、粘—焊或粘—铆—焊等连接方式,使建筑物更牢固,性能更全面,从而达到加固、密封、修复改造的目的。根据不同的应用状态、部位、受力状况,建筑结构胶分为以下几大类。 1.1粘钢结构胶 就是用建筑结构胶将钢板直接粘在受损的混凝土结构件上,使钢板承受由混凝土传递的力,达到加固的目的。它是建筑结构胶中的最重要品种之一,国家规范中的建筑结构胶的性能指标主要是指粘钢结构胶,对该胶的粘接强度有相当高的要求。如钢对钢的剪切强度要求≥18MPa,抗拉强度大于38MPa,钢对混凝土压剪强度≥ 6MPa(混凝土破坏)等。在胶的性能上要求黏度适中、不流淌、操作方便、耐介质、耐老化性能好。 1.2粘钢灌注胶 它是采用三重联接加固方式中将建筑结构胶注入围住混凝土钢板与混凝土间隙中将钢板和混凝土粘住的一种建筑结构胶,它对胶粘接强度要求比粘钢胶低一些,如钢对钢,拉力机测试要求抗剪强度大于15MPa,抗压强度大于30MPa。钢对混凝土压剪强度大于6MPa(混凝土破坏),就可以了。其它性能指标主要是可灌性好,密实性强,黏度较低, 适用期要稍长。其它如耐介质,耐老化也都和粘钢胶一样。 1.3植筋胶 它主要用于将钢筋或螺栓,植(裁)在混凝土孔洞中,用植筋胶将钢筋或螺栓固定,使之承受强大的拉拨力。它的主要性能指标是胶接强度大于钢筋或螺栓的屈服强度。即拉拨钢筋或螺栓时,钢筋或螺栓拉伸变形直至断裂,而植(裁)在孔洞中的钢筋或螺栓不被拨出来。其它要求是固化速度快,黏度稍高,不易流淌,使用方便。目前有一种玻璃管状值筋胶,效果较好。它是由内外两支玻璃管组成,内管装固化剂,密封放在外管内,外管装树脂,填料等,也需密封。使用时,将合适规格的植筋胶管放入钻好的孔洞中,然后电锤反向钻头将玻管击碎,使树脂和固化剂混合均匀。然后植(裁)入钢筋或螺栓,待固化后即可。它具有效率高,使用最简单方便,不用配胶,性能可靠。不过价格比散装的稍高,规格也较多,要选择应用。 1.4灌缝结构胶

聚氨酯胶黏剂设计方法

胶粘剂的设计是以获得最终使用性能为目的,对聚氨酯胶粘剂进行配方设计,要考虑到所制成的胶粘剂的施工性(可操作性)、固化条件及粘接强度、耐热性、耐化学品性、耐久性等性能要求。 1. 聚氨酯分子设计——结构与性能 聚氨酯由于其原料品种及组成的多样性,因而可合成各种各样性能的高分子材料。例如从其本体材料(即不含溶剂)的外观性严主讲,可得到由柔软至坚硬的弹性体、泡沫材料。聚氨酯从其本体性质(或者说其固化物)而言,基本上届弹性体性质,它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如粘接强度、机械性能、耐久性、耐低温性、耐药品性,主要取决于所生成的聚氨酯固化物的化学结构。所以,要对聚氨酯胶粘剂进行配方设计,首先要进行分子设计,即从化学结构及组成对性能的影响来认识。有关聚氨酯原料品种及化学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2. 从原料角度对PU胶粘剂制备进行设计 聚氨酯胶粘剂配方中一般用到三类原料:一类为NCO类原料(即二异氰酸酯或其改性物、多异氰酸酯),一类为oH类原料(即含羟基的低聚物多元醇、扩链剂等,广义地说,是含活性氢的化合物,故也包括多元胺、水等),另有一类为溶剂和催化剂等添加剂。从原料的角度对聚氨酯胶粘剂进行配方设计,其方法有下述两种。 (1).由上述原料直接配制 最简单的聚氨酯胶粘剂配制法是0H类原料和NCO类原料(或及添加剂)简单地混合、直接使用。这种方法在聚氨酯胶粘剂配方设计中不常采用,原因是大多数低聚物多元醇分子量较低(通常聚醚 Mr<6000,聚酯Mr<3000),因而所配制的胶粘剂组合物粘度小、初粘力小。有时即使添加催化剂,固化速度仍较慢,并且固化

物强度低,实用价值不大。并且未改性的TDI蒸气压较高,气味大、挥发毒性大,而MDI常温下为固态,使用不方便,只有少数几种商品化多异氰酸酯如PAPl、Desmodur R、Desmodur RF、Coronate L等可用作异氰酸酯原料。 不过,有几种情况可用上述方法配成聚氨酯胶粘剂。例如:(1)由高分子量聚酯(Mr5000-50000)的有机溶液与多异氰酸酯溶液(如 Coronate L)组成的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可用于复合层压薄膜等用途,性能较好。这是因为其主成分高分子量聚酯本身就有较高的初始粘接力,组成的胶粘剂内聚强度大; (2)由聚醚(或聚酯)或及水、多异氰酸酯、催化剂等配成的组合物,作为发泡型聚氨酯胶粘剂、粘合剂,用于保温材料等的粘接、制造等,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NCO类及OH类原料预先氨酯化改性 如上所述,由于大多数低聚物多元醇的分子量较低,并且TDI挥发毒性大,MDI 常温下为固态,直接配成胶一般性能较差,故为了提高胶粘剂的初始粘度、缩短产生一定粘接强度所需的时间,通常把聚醚或聚酯多元醇与TDI或MDI单体反应,制成端NCO基或OH基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作为NCO成分或OH成分使用。 3. 从使用形态的要求设计PU胶 从聚氨酯胶粘剂的使用形态来分,主要有单组分和双组分。 A.单组分聚氨酯胶粘剂 单组分聚氨酯胶粘剂的优点是可直接使用,无双组分胶粘剂使用前需调胶之麻烦。单组分聚氨酯胶粘剂主要有下述两种类型。 (1)以一NCO为端基的聚氨酯预聚物为主体的湿固化聚氨酯胶粘剂,合成反应利用空气中微量水分及基材表面微量吸附水而固化,还可与基材表面活性氢基团反

聚氨酯胶黏剂总结

聚氨酯胶黏剂 一、聚氨酯胶黏剂的特性【26】 1、聚氨酯胶粘剂中含有强极性和化学活泼性的异氰酸酯基(-NCO)和氨酯基(-NHCOO-),与含有活泼氢的材料,如泡沫塑料、木材、皮革、织物、纸张、陶瓷等多孔材料和金属、玻璃、橡胶、塑料等表面光洁的材料都有优良的化学粘合力。而聚氨酯与被粘合材料之间产生的氢键作用使分子内力增强,会使粘合更加牢固。 2、调节聚氨酯树脂的配方可控制分子链中软段与硬段的比例以及结构,制成不同硬度和伸长率的胶粘剂。其粘合层从柔性到刚性可任意调节,从而满足不同材料的粘接。 3、聚氨酯胶粘剂可加热固化也可室温固化。粘合工艺简便,操作性能良好。 4、聚氨酯胶粘剂固化时一般没副反应产生,因此不易使粘合层产生缺陷。 5、多异氰酸酯胶粘剂能溶于几乎所有有机溶剂中,而且异氰酸酯的分子体积小,易扩散,因此多异氰酸酯胶粘剂能渗入被粘材料中,从而提高粘附力。 6、多异氰酸酯胶粘剂粘接橡胶和金属时,不但粘合牢固而且能使橡胶和金属之间形成软硬过渡层,因此这种粘合应力小,能产生更优良的耐疲劳性。 7、聚氨酯胶粘剂的低温和超低温性能超过所有其他类型的胶粘剂。其粘合层可在-196℃(液氮温度),甚至在-253℃(液氢温度)下使用。 8、聚氨酯胶粘剂具有良好的耐磨、耐水、耐油、耐溶剂、耐化学药品、耐臭氧以及耐细菌等性能。 然而,聚氨酯胶粘剂也有缺点,在高温高湿下易水解而降低粘合强度。 二、聚氨酯的结构 目前复合薄膜用胶粘剂用量最大的是聚氨酯胶粘剂,90%以上的软包装袋用复合膜采用了聚氨酯胶粘剂【3】。 聚氨酯(PU)胶黏剂是指在分子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或异氰酸酯基(—NCO)的胶黏剂【1】。与含有活泼氢的材料,如泡沫塑料、木材、皮革、织物、纸张、陶瓷等多孔材料和金属、玻璃、橡胶、塑料等表面光洁的材料都有着优良的化学黏合力【2】。 聚氨酯树脂的结构对其性能起决定性作用。聚氨酯是一种由软硬段镶嵌而成的线性有机聚合物,其结构如下所示【3】: ~软段~硬段~软段~硬段~软段~ 聚氨酯树脂的软段由一般由聚醚、聚酯等低聚物多元醇构成,这类多元醇的分子量通常约为600~3000。一般来说,用于制备胶粘剂的聚氨酯树脂的硬/软段比例都较低,其性能也主要由软段决定。聚氨酯的硬段由多异氰酸酯和小分子扩链剂生成的异氰酸酯基、氨基甲酸酯基,及异氰酸酯与水或胺类扩链剂产生的脲基【4】,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拉伸强度、硬度和抗撕裂强度等性能。结构如下图所示。

常见胶粘剂及其作用原理

胶粘剂 胶接(粘合、粘接、胶结、胶粘)是指同质或异质物体表面用胶粘剂连接在一起的技术,具有应力分布连续,重量轻,或密封,多数工艺温度低等特点。胶接特别适用于不同材质、不同厚度、超薄规格和复杂构件的连接。胶接近代发展最快,应用行业极广,并对高新科学技术进步和人民日常生活改善有重大影响。因此,研究、开发和生产各类胶粘剂十分重要。 胶粘剂的分类 胶粘剂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应用方法可分为热固型、热熔型、室温固化型、压敏型等;按应用对象分为结构型、非构型或特种胶;接形态可分为水溶型、水乳型、溶剂型以及各种固态型等。合成化学工作者常喜欢将胶粘剂按粘料的化学成分来分类 热塑性纤维素酯、烯类聚合物(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过氯乙烯、聚异丁烯等)、聚酯、聚醚、聚酰胺、聚丙烯酸酯、a-氰基丙烯酸酯、聚乙烯醇缩醛、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类 热固性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甲醛树脂、有机硅树脂、呋喃树脂、不饱和聚酯、丙烯酸树脂、聚酰亚胺、聚苯并咪唑、酚醛-聚乙烯醇缩醛、酚醛-聚酰胺、酚醛-环氧树脂、环氧-聚酰胺等类 合成橡胶型氯丁橡胶、丁苯橡胶、丁基橡胶、丁钠橡胶、异戊橡胶、聚硫橡胶、聚氨酯橡胶、氯磺化聚乙烯弹性体、硅橡胶等类 橡胶树脂剂酚醛-丁腈胶、酚醛-氯丁胶、酚醛-聚氨酯胶、环氧-丁腈胶、环氧-聚硫胶等类 胶粘理论 聚合物之间,聚合物与非金属或金属之间,金属与金属和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胶接等都存在聚合物基料与不同材料之间界面胶接问题。粘接是不同材料界面间接触后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界面层的作用是胶粘科学中研究的基本问题。诸如被粘物与粘料的界面张力、表面自由能、官能基团性质、界面间反应等都影响胶接。胶接是综合性强,影响因素复杂的一类技术,而现有的胶接理论都是从某一方面出发来阐述其原理,所以至今全面唯一的理论是没有的。 吸附理论 人们把固体对胶粘剂的吸附看成是胶接主要原因的理论,称为胶接的吸附理论。理论认为:粘接力的主要来源是粘接体系的分子作用力,即范德化引力和氢键力。胶粘与被粘物表面的粘接力与吸附力具有某种相同的性质。胶粘剂分子与被粘物表面分子的作用过程有两个过程:第一阶段是液体胶粘剂分子借助于布朗运动向被粘物表面扩散,使两界面的极性基团或链节相互靠近,在此过程中,升温、施加接触压力和降低胶粘剂粘度等都有利于布朗运动的加强。第二阶段是吸附力的产生。当胶粘剂与被粘物分子间的距离达到10-5Å时,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