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赤壁》巩固练习

《赤壁》巩固练习

《赤壁》巩固练习
《赤壁》巩固练习

《赤壁》巩固练习

一、单选题

1.对杜牧《赤壁》分析不当的一项()

A.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 “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故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2.选出对《赤壁》赏析有误的一项()

A. 这首诗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B. 锈迹斑斑的断戟,带有极强的沧桑感:能令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甚至“神游”于那硝烟弥漫的古战场。

C. 后两句作者发议论,抒感慨,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而是以两名女子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

D. 诗歌咏史坏古,不止于就事论事,既可以读出诗人对周瑜的一丝不屑和嘲讽,还有一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3.阅读《赤壁》,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是一首咏史

诗。

B. “折戟沉沙铁未销”,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C. “自将磨洗认前朝”,诗人磨洗干净,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前朝的遗物进一步引发诗人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做铺垫。

D. 本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要效仿古人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

4.阅读杜牧的《赤壁》,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A.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 “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使人心绪无法平静。

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被重

写。

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5.阅读杜牧的《赤壁》一诗,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最不准确的一项是()

A. 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B.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写其兴感之由。

C. 诗中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小”指一件古物(或“折戟”),“大”指赤壁之战。

D. 大小乔分别是前国主孙策和当时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所有贵妇人的尊严。

6.阅读下面的古诗,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牧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有感于三国时英雄之成败而写下的。

B.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C.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为人们所传诵,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锁住东吴二乔了。

D. 诗歌运用以大见小的表现手法,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使得全诗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富有情致。

7.阅读下面这首诗,对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

B. “前朝”指的是三国时期。

C. 这里“二乔”的命运形象的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D. 这首诗热情的歌颂了“周郎”在赤壁之战中的丰功伟绩。

二、理解性默写

1.杜牧《赤壁》中发出议论感慨借物兴感,假设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____ ____,

2.杜牧在《赤壁》中用典故从反面设想,含蓄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的诗句是:____ ____,____ ____。

3.杜牧在《赤壁》中对历史表达了独到的见解,借史事来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___ ,__ ______。

4.杜牧的《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 ___ , _____ ___。

5.《赤壁》一诗中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诗句是:______ __,

____ ____。

6.《赤壁》中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的句子:,。

7.杜牧《赤壁》中指出要建立一番事业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咏史名句

是:,。

8.杜牧在《赤壁》一诗中表达出辩证地看问题,抒发兴亡之感的诗句是:

“,。”

9.杜牧在《赤壁》中表达机遇可以造就英雄的诗句是:

“,。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

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完整word版)九年级中考诗歌赏析训练选择题

九年级诗歌欣赏 1下面对《望江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A.“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表明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女为悦己者容”,一个“独”字,写出了妇女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B.“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 C.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D.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洗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后人评价说:“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尽”。 2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3对夏完淳的诗<<别云间>>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是写作者在狱中度过了三年囚徒生活。“南冠”运用了典故,暗含作者虽然被捕,但要像钟仪那样忠于故国。 B.诗的三四句中的“泪”与“天地”构成了极大的反差,通过这种反差,深沉强烈的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亡国之情。 C.诗的五六句承上写亡国之痛转为写别故乡的感受。诗人预感死亡将至,要永远的去了,然而,故乡之情又怎能割舍得了呢?一个“难”字,,浓缩了诗人对故乡的多少深情! D.诗的第七.八句是诗人情感发展的自然升华,更是诗人失志不移的抗清决心的自然张扬.它与陈毅的诗句"此去全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所表达的死后仍要坚持斗争的决心是相似的. 4对《己亥杂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这首诗是诗人辞官归乡路上根据见闻感受写的组诗中的一首。 B首句极力渲染了诗人辞别京师返乡时无边的离愁别绪。 C“落红”即落花,诗人以“落红”自喻,咏物抒情。 D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对生活的厌倦之情。 5对以下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和豪迈气魄。 B.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句中的“阔”字用得生动传神。它写出春潮涌涨,江水浩渺,使人的视野随之开阔,将诗歌的意境表现

赤壁赋 知识点总结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一、虚词 1.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 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 的) (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 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 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 在) (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 在) (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 4.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 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二、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3.一词多义 (1)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 (5)歌a扣舷而歌之(动词,唱) b歌曰(名词歌词) c倚歌而和之(名词曲调) (6)长a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b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现代诗歌阅读赏析题目训练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现代诗歌阅读赏析题目训练 三、阅读《星星》(臧克家),完成题目: 我爱听 人家把星 叫做星星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星星是它的小民 谁也不排挤谁 彼此密密地挨近。它们是那么渺小, 渺小得没有名字 它们用自己的光圈, 告诉自己的存在。 仰起脸来 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 一,二,三,你数 呵,它们那么多,那么多…… 1、你认为这首诗中那句写得最好?为什么? 2、自己的光圈是什么意思? 3、“谁也不排挤谁”是什么意思? 4、“渺小得没有名字”说明什么? 5、读完这首诗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题。(8分) 献给毕业班老师的歌 有多少欣慰, 有多少鼓励, 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刻; 带着多少叮嘱, 带着多少期望, 您把我们一一送上人生的站台, 目送着我们各自踏上远去的列车……两行慈母泪,万缕恩师情。您用颤抖的声音鼓励着我们:去吧—— 勇敢的孩子, 向着明天, 谱写新生活的赞歌! (节选自《献给老师的花束》,作者徐鲁,有改动) 1、请写出这首诗的韵脚(句末押韵的字)。 2、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朗读,请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A.急促 B.高亢 C.舒缓 D.低沉 3、请从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从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说明理由。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诗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6、请以“老师,谢谢你”为话题写四句以上的短诗一首。 五、阅读《当黎明穿上了白衣》完成题目: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看!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短诗的内容。 2、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3、找出句中动静结合的语句,并欣赏其妙处。 4、找出一处运用比喻手法的语句,试分析其好处。 六、阅读《露》完成题目: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那——又有什么要紧?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 美丽的洁白的云 1、说说诗中的“露”具有什么特点? 2、文中的露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 3、读了这首诗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赤壁赋知识梳理

赤壁赋知识梳理 一、掌握下列重点 1、既望: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不多一会儿) 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 4、凌: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5、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驾) 6、溯: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怀:渺渺兮予怀(我的心)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荆州(当;占领) 10、下:下江陵(攻下) 11、渚:渔于江渚之上(江边) 12、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 1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 14、狼藉:杯盘狼藉(凌乱) 15、白:不知东方之既白(亮) 二、通假字 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 3、缪:山川相缪(通“”,环绕,盘绕) 三、一词多义 1、望: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望,动词) 2、长: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3、然: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④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

5、白: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四、词类活用 1、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2、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3、泣:泣孤舟之(lí)妇(使动,使……哭泣) 4、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5、南、西:乌雀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6、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 7、:况吾与子渔于江渚之上(名作动,砍柴) 8、侣、友:侣鱼虾而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徘徊:徘徊于斗牛之间(①古义:明月停留。②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美人:望美人兮天一方(①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②今义:美貌的`人。) 3、凌:凌万顷之茫然(①古义:越过。②今义:欺侮。) 4、子:况吾与子渔于江渚之上(①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②今义:儿子) 六、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宾短语后置)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4、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古诗鉴赏训练题精选(含赏析及答案)

古诗鉴赏训练题精选(含赏析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题。 咏史(其二)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②。冯公③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 ①金张,指金日和张汤两家族,是汉代两大权贵。②七叶,七代。珥,插。汉貂,汉代侍中官冠旁插貂尾为饰。③冯公,即冯唐,汉宣帝时人,才能卓越而不被重用。 1、这首诗其十二句,可分为三个层次,每四句为一层。请简要分析诗中三个层次之间的内 在联系。 2、这首诗名为“咏史”,实为“感事”,批判了一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请加以简析。 [赏析及答案] 左思,字太冲,西晋人。曾作《三都赋》,时有“洛阳纸贵”之誉。其诗感情激烈,用语朴质,在当时文学中别具一格,被称为“左思风力”。左思曾作《咏史》八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是他的代表作。作者借“咏史”之名,对当时的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用人上的“九品中正制”提出了批判和抨击。这首诗开头四句,运用了对比、比兴手法,把百尺苍松和径寸之苗作了比较,一高一低,一贵一贱,这样对比,为下文评说积蓄了充分的声势。接着,揭露了处于寒门、贵族之分如此严峻的“地势”之下,无才者因门阀之高而异常显赫,有才者因地位之低而终身坎坷的社会现实。总的说来,这首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无情地鞭挞和抨击,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强烈愤慨和不满。 1、第一层以比兴起笔,用“松”和“苗”来比喻因“地势”不同而带来的不平等状况,第二层直接揭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现实,第三层则通过“金张”和“冯公”两个相反的事例,具体证明这种现象的存在“由来非一朝”。三个层次的中心是第二层。 2、世族权贵依仗祖业窃居高位,出身寒微的人虽有才能却只能屈居下位。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写一段文字,简要评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 2、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征?试作简要分析。 [赏析及答案]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这是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孟浩然于唐玄忠开元十六年至十七年曾由湖北襄阳西游长安,在京城结识了宰相张九龄。此诗是他赠给张九龄的一首干谒诗,表达了诗人自伤不遇,希望得到张人推荐而做官从政的心情,诗的前四句既描绘了洞庭湖气势雄伟、波澜壮阔的景象,同时也用以象征太平富强、兴旺发达的开元盛势。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出仕无门、不甘隐居的心情和希望得到张丞相推荐援引的期望。孟浩然的诗虽以孤寂悠闲、冲淡清远著称,但此诗却写得雄浑壮逸,曾被人称为“唐五律之冠”。 1、这两句写洞庭湖的水气与波涛。湖面蒸腾的水气,如同淡淡的薄雾,笼罩着茫茫的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①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1)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3分) (2)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4分)(3)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4分) (4)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5分)(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1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5分)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6分) 4.[正宫] 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4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5分) 5.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5分)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七至九年级古代诗歌赏析专题训练

古代诗歌赏析专题训练 (一)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又“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C. 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D. “水何澹澹,……,洪波涌起”六句描写海水和山岛,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日月之行,……若出其里”四句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概,写的也是实景。(二)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题目中的“次”,原是“停留”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店之内。 1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颔联中的“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远望,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颈联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露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尾联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颔联,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颈联中用“渐”和“才”准确地描绘的暮春时节花草的生长态势。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四)选出对下面这首曲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前赤壁赋》知识梳理

《前赤壁赋》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他是北宋时期成就最高的文学家、艺术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成员。在文学艺术领域里,苏轼诗词、散文、书画无一不精。他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号称宋代四大书法家;词作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与南宋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他在黄州赤壁所作的词为《念奴娇赤壁怀古》。 2、《前赤壁赋》是一篇文赋,是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夜游赤壁所作。它继承了传统表现手法中的主客问答,借客之口宣泄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苦闷;借主之口表达潇洒超脱、返归自然的旷达。除了本文,我们还学过杜牧的《阿房宫赋》。 二、词法、句法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①举酒属客(属—嘱劝酒)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凭凭借) ③山川相缪(缪—缭盘绕) ④举匏尊以相属(属—嘱劝酒尊—樽酒杯) ⑤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籍”通“藉”。狼藉,凌乱。) ⑥击空明兮泝流光(“泝”同“溯”,逆水而上) (二)一词多义 望:1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2西望夏口(向远处看,动词) 长:1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2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然:1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白:1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2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歌:1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2歌曰(歌词,名词) 3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名词) 适:1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2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 3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适合) 5适得君府书,明日来临汝(刚刚,才) 6适大病,不能行(适逢)(三)虚词归纳 ⑴之 纵一苇之所如(去,往)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苟非吾之所有(助词,的) ⑵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四)指出句中的古今异义现象并解释: 1、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 、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 3、凌万顷之茫然(凌:古义-越过今义-欺侮)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子: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今义-儿子) 5、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白露: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节气名) (五)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歌窈窕之章(歌:名词用作动词,歌咏) 2、白露横江(横:形容词作动词,横贯,笼罩) 3、苏子与客泛舟(泛:使动,使……漂浮) 4、击空明兮溯流光(流光:形容词用作名词,月光下的清波) 5、正襟危坐(正:形容词作动词,整理) 6、下江陵(下: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攻下)

8下诗歌赏析专题训练

诗歌赏析专题训练 一、《关雎》 1.【理解记忆】 (1)本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可分为:_追求、思慕_、迎娶__三个部分。(2)《诗经》常用赋、比、兴手法,本诗所用起兴句是:“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3)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_辗转反侧_。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且细心呵护的词:_采之、友之、芼之、乐之__。 (4)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2.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3.《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5. 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 6.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 二、《诗经·蒹葭》

《赤壁赋》知识点梳理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赤壁赋》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赋”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有辞赋、骈赋和律赋等。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骈散结合;句式长短不齐,用韵错落有致,更多地表现了散文融景情理于一体的艺术特色。 二、重点字、词、句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山川相缪4.杯盘狼籍5.举匏尊以相属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正襟危坐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 而东也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8.侣鱼虾而友麋鹿 9、下江陵 10、渺沧海之一粟 11、歌窈窕之章 12、哀吾生之须臾 13、不知东方之既白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凌万顷之茫然3、徘徊于斗牛之间(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望美人兮天一方 2.歌: 扣舷而歌歌曰倚歌而和之3.如: 纵一苇之所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4.然: 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 5.长: 抱明月而长终而卒莫消长也 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 7.而: 羽化而登仙扣舷而歌倚歌而和之 正襟危坐而问之 侣鱼虾而友麋鹿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

中考课外诗歌赏析综合训练

一、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 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主题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 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 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词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读: ①必读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读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读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读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读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二、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赤壁赋知识点梳理

《赤壁赋》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重点字、词、句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诗歌鉴赏练习题集附答案解析

诗歌鉴赏练习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 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枋得:宋末弋阳(今属)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塑造了“小孤山”怎样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5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桑乾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①皂,人。②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乾河在并州北约二百公里处。 (1)“客舍并州已十霜”中的“霜”字,可否换成“年”?请简述理由。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登鹳雀楼 畅诸 城楼多峻极,列酌恣登攀。迥临飞鸟上,高出世人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今年菊花事,并是送君还。(1)该诗颈联的“围”字和“断”字用得妙,请作简要分析。(5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分)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日见蠡①,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1)有人说“惆怅”是该诗的诗眼。若是,那它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5分)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景与情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筝,无限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赤壁赋》知识点全梳理

《赤壁赋》知识点全梳理 一、知识点梳理 1、文体知识 赋,是中国古典文学 的一种重要文体,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汉赋分为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 赋的特点: ①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 ②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 ③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④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 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赤壁赋 》即是一篇文赋。 2、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3、课文 解读《赤壁赋》 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这是本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第3 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 第4 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 第5 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二、综合练习题 (一)给加点字注音 壬戌(,)举酒属客()一苇()窈()窕()冯()虚御()风扣舷()桂棹()溯()嫠()妇袅袅()不绝如缕()愀然 ()潜蛟(,)和之()挟()山川相缪()舳舻(,)旌旗()酾酒()横槊()渔樵()江渚()麋鹿()匏尊()蜉蝣(,) 粟()须臾()愀然()枕藉()洗盏()更酌()肴核()杯盘狼籍() (二)指出下列句子 中的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 、杯盘狼籍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的含义 1、七月既望 2、举酒属客 3、徘徊于斗牛之间 4、纵一苇之所如 5、凌万顷之茫然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7、桂棹兮兰桨 8、击空明兮溯流光 9、倚歌而和之 10、其声呜呜然 11、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12、苏子愀然 13、正襟危坐 14、山川相缪 15、方其破荆州 16、下江陵 17、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诗歌鉴赏炼字题训练及答案

卜算子张元幹[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湖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案: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 【答案】 (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环境之美、闲适之情。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赤壁赋》知识点总结

《赤壁赋》知识点总结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 和散文 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赤壁赋 》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既望: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不多一会儿) 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 4、凌: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5、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驾) 6溯: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怀:渺渺兮予怀(我的心) 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荆州(当;占领) 10、下:下江陵(攻下) 11、渚: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 12、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 1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 14、狼藉:杯盘狼藉(凌乱) 15、白:不知东方之既白(亮) 二、通假字 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冯:浩浩乎如冯(p i ng)虚御网通凭,乘) 3、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

三、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 2、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3、然: 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 词)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④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 5、白: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四、词类活用 1、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2、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3、泣:泣孤舟之嫠(I i )妇使动,使哭泣) 4、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5、南、西:乌雀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6、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 7、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作动,砍柴) 8、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徘徊:徘徊于斗牛之间(①古义:明月停留。②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美人:望美人兮天一方(①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②今义:美貌的人。)

诗歌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诗词赏析 1.(2004·无锡)对下列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过零丁洋别云间 文天祥夏完淳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 B.《过》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2.(2004·甘肃)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3)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从下列诗句中选出风格完全不同的一句,并说说理由。()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开狼。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C.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D.……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理由: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破阵子”是这首词的题目,表达了作者杀敌立功的决心。 B.这首词是写给好友陈同甫的,抒发了作者的抗金壮志。 C.“塞外声”是指塞外边境的悲壮粗犷的战歌。 D.末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遗憾。 (3)请写出两句描写“风”或“雪”的古典诗词名句。 3.(2004·西宁)阅读下面的诗与散曲,按要求填写相关文字内容。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上面的作品同样是写秋景,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刘禹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而马致远却抒发了。在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而《天净沙·秋思》却是。 4.(2004·宾州)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一、字音: 1、壬戌(rénxū) 10、酾酒(shī) 2、桂棹(zhào) 11、横槊(shuò) 3、余音袅袅( niǎo) 12、渔樵(qiáo) 4、幽壑(hè) 13、扁舟(piān) 5、嫠妇( lí) 14、匏樽(páo) 6、愀然(qiǎo) 15、蜉蝣(fúyóu) 7、山川相缪(liáo) 16、无尽藏(zàng) 8、舳舻千里(zhúlú) 17、狼籍(jí) 9、旌旗(jīng) 18、枕藉(jiè) 二、通假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三、实词的含义。 (1)七月既望: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 (2)举酒属客:劝人饮酒(3)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 (4)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茫然,旷远的样子 (5)击空明兮溯流水:空明,月光下的清波。溯,逆流而上 (6)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7)倚歌而和之:循,依。唱和

(8)不绝如缕:细丝 (9)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10)正襟危坐:都是端正的意思 (11)方其破荆州:当 (12)横槊赋诗:朗诵。 (13)固一也之雄也:本来 (14)寄蜉蝣于天地:喻人生短促 (15)逝者如斯:此,指水 (1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消减和增长 (17)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连、竟 (18)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四、重点虚词 (1)于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表被动

(2) 之 纵一苇之所知:助词,主谓间,无实义 目遇之而成色:它们,代清风、明月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惟江上之清风:助词,的 (3) 而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关系,不译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但,表转折关系 耳得之而为声:就,表顺承关系 (4) 其 其声呜呜然:那 方其破荆州:他,代曹操 何为其然也:语气词 (5) 乎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样子,形容词词尾而又何羡乎:呢,表疑问语气词 (6)挟飞仙以遨游: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 (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如果 (8)而今安在哉:哪里 (9)纵一苇之所如:的地方 五、词类活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