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饲料含粉测定

饲料含粉测定

饲料含粉测定
饲料含粉测定

一、实验目的:同一饲料经过不同的运送模式后,其颗粒硬度、含粉率、粉化率变化情况。

二、实验设计:1、往空的成品散装仓4号,生产108吨553,并将散装仓底部、中部、上部区域553散装分别发放青伊湖、茆圩、章集三个商品场。2、从饲料生产到猪采食过程中,分为振动分级A组、成品散装仓前B组、成品仓放料C组、料车到达猪场后D组、进料塔前E组、猪舍料槽F组,每组采取5个代表样,化验饲料硬度、含粉率、粉化率三个指标,取平均值。

三、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论:

1、饲料散装仓底部饲料含粉高于中部和上部区域的饲料。

2、饲料运输环节中饲料硬度、粉化率变化不大。

3、含粉率随着运输环节,不断变大;尤其是猪场料塔到猪舍料槽。

宿迁立华饲料部

2017年9月9日

一、实验目的:同一饲料经过不同的运送模式后,其颗粒硬度、含粉率、粉化率变化情况。

二、实验设计:1、往空的成品散装仓5号,生产100吨554,并将散装仓中部区域554散装分别发放章集、胡集商品场,从饲料生产到猪采食过程中,进猪场料塔前A组、料塔下B组,前猪舍C组、后猪舍D组,每组采取5个代表样,化验饲料硬度、含粉率、粉化率三个指标,取平均值。

三、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论:

1、料塔下B组采样是在农户往料槽里打料采的,不具有代表性。

2、饲料运输过程中含粉率逐渐变大,硬度和粉化率变化不大。

宿迁立华饲料部

2017年9月26日

饲料加工工艺习题及答案 2

第一章饲料原料加工前的准备和处理 一名词解释 2 .脂肪的氧化:指脂肪产生醛、酮、酸、过氧化物、环氧化物等有害成分 以及哈喇味,酸价升高 二填空 1.影响饲料仓储、料仓出料斗倾角与溜管倾角的原料物理特性主要有物料的(散落 性)、(摩擦系数)和(自动分级)。 2.原料贮存仓通常采用(立筒仓)、(房式仓)等形式,(立筒)仓主要用于 存放粒状原料,(房式)仓主要用于存放各种包装原料。 3.饲料厂中需清理的原料一般是(植物性)饲料。 4.用于饲料初清中的筛选设备主要有(圆通初清)筛、(圆锥初清)筛和(磁 选)筛。 5.安装溜管磁选器的溜管倾角为:粒料(30-35 )°;粉料(40-45 )°; 使物料通过磁铁的流速保持在(0.15-0.2 )m/s。 6.饲料厂在(筒仓)、(粉碎机)、(制粒机)、(打包机) 设备之前必须安装磁选设备。 7.饲料厂的料仓按照其用途可以分为(原料仓)、(配料仓)、(成品 仓)。 8.影响料仓结拱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料仓的形状);2、(饲料的 物理特性);3、(储存时间)。 9.防止料仓结拱的措施可以从(料仓的合理形状与尺寸)、(降低仓内粉 体压力)、(减少仓壁摩擦力)等方面入手。 10.为防止料仓的结拱,粉料料仓底部倾角应≥(60~75 )°;粒料料仓底部倾角 应≥(44~55 )°;卸料口尺寸最短边≥(200 )mm。 11.立筒仓内的物料温度应小于(室温5~8 ),若超过,应立即通风降温或倒 仓降温;立筒仓内的物料水分与温度密切相关,应控制在(15% )以下。 12.饲料原料的接收工艺一般有(散装原料的陆路接收) (散装原料的水路接收)、(包装原料接收工艺)、(液体原料的接收)等形式。 13.脂肪氧化速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脂肪本身的饱和程度)、(温度)、(水分)、(紫外 线)等因素。 三简答 1、饲料原料经过清理后应该达到哪些指标? 大杂全部清除。 大于2mm的磁性杂质全部清除;小于2mm的磁性杂质不超过2%。 灰土、泥块含量≤5%。 清理出的杂质中所含饲用成分≤2% 2、影响筛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常用的初清设备有哪些? 物料的物理特性 筛面的影响 筛面的运动特性:物料沿筛面适宜的运动速度 单位筛面的物料流量

饲料分析检验与质量控制

饲料分析检验与质量控制 在饲料分析检验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系统和随机误差,从而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系统误差是由于检验过程中某些确定的、经常性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它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比较固定,在重复检验过程中可以重复地表现出来,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来源主要包括仪器误差、试剂误差、测定方法误差、分析人员个人误差等。随机误差是由于一些偶然的外部因素所引起的,产生随机误差的因素不定。 如何最大限度减少饲料分析检验过程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确保饲料分析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原料的采购、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品出厂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针对饲料分析检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关键环节,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系统介绍饲料分析检验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和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措施,供饲料企业实验室参考。 1 检验化验人员要求 饲料分析检验是一项重复、枯燥但又需要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作,因此分析人员必须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不断进取的精神和过硬的技术。 在分析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由于粗心导致某些操作错误,如试剂溅出或滴出,试剂或溶液加错,看错砝码、读错刻度,记录及结果计算错误等,如果已经出现错误,应立即终止实验或剔除结果,不得用于参加最终结果计算,也不得对数据结果进行主观修正。检测人员要对所获得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负责,核对人员对检测人员数据结果计算过

程准确性进行监督。 为了确保检、化验结果的质量,从事饲料分析检验化验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岗位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即使已经取得相关专业毕业文凭的本、专科学生也要通过岗前培训,毕业文凭只能表明已经通过了相关知识的系统教育,并不代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技能。 一名优秀的饲料化验员还应对各种饲料原料和产品的特点、相关标准,甚至加工工艺等有充分了解,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和丰富经验,提高技术水平。这对应对饲料原料的复杂性,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准确性非常重要。 2 仪器设备和其他计量器具要求 2.1 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 分析检验仪器、器皿是饲料检验分析过程的主要工具,其性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和重现性,必须对其进行检定/校准,并做相应的标识。仪器的检定/校准需要委托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其他单位,依据相应的检定或校准技术规程进行,其中检定为强制性。 各种仪器的检定/校准周期都有具体要求,所谓检定周期即检定/校准结果的有效周期。常规仪器如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酸度计等都需要进行检定,检定周期一般为1年,大型仪器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检定周期为2~3年。仪器出现故障大修后要重新检定。大型仪器还应进行两次检定周期之间的期间核查。 2.2 仪器使用 使用仪器时,要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在仪器性能状态稳定后

饲料中脂肪的作用及分类

饲料中脂肪的作用及分类 一、能量在饲料中的作用 维持生存 生长发育 劳役 繁殖 产肉、蛋、奶、毛等 脂肪——最有效的能量来源 二、基本供能物质: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能比较 1kg蛋白质4.7Mcal 代谢能 1kg碳水化合物4.3Mcal 代谢能 1kg脂肪8.8Mcal 代谢能 脂肪含能是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的2.25倍 三、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 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当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同时添加时效果更加明显,这种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肪的增效作用。 脂肪额外能量效应机制: 第一,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间存在协同作用,不饱和脂肪酸键能高于饱和脂肪酸,促进饱和脂肪酸分解代谢。 第二,脂肪能适当延长食糜在消化道的时间,有助于其中的营养素更好地被消化吸收。另外,因脂肪的抗饥饿作用使鸡更安静,休息时间更长,用于活动的维持需要减少,用于生产的净能增加。 第三,脂肪酸可直接沉积在体脂内,减少由饲粮碳水化合物合成体脂的能量消耗。 四、脂肪的其他作用 除简单脂类参与体组织的构成外,大多数脂类,特别是磷脂和糖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促进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在小肠的吸收。

是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溶剂,促进维生素的吸收。 形成新组织和修补旧组织不可缺少的物质。类脂中的固醇、磷脂等广泛地存在于机体内的器官、组织细胞中。 合成维生素的原料,如维生素D2和D3。 提供必需脂肪酸。 构成脑组织的成分。 降低饲料加工过程中的粉尘,减少污染。 五、脂肪对饲料品质的不利影响 为颗粒饲料的制粒带来了困难,尤其是动物性油脂需先液化后再喷到饲料上,而且量一大很难制粒,加大了生产颗粒的劳动量和难度,还增加了生产成本。 引起鸡的消化不良和下痢。如消化吸收不良,则引起拉稀,不但不促进生长,反而停止生长,饲料转化率降低。 降低胴体品质,在饲料中加入脂肪后,如代谢转化不当,会造成大量的脂肪堆积。 油脂的酸败,油脂长期在空气或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使其变性,产生有害物质,酸败的油脂是有害的,过量食入会出现缺硒或维生素E类似的症状。 酸败的饲料营养价值下降,维生素遭到破坏,肠道微生物发生变化,引起采食量下降和拉稀。 六、常用的主要脂肪源 植物性油脂: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熔点低,磷酯多,容易形成乳化微粒,消化率高,但是价格高。 动物性油脂: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磷酯少,熔点高,不容易形成乳化微粒,消化率低,价格低。 混合性油脂:吸收率中等,能值低,品质不可控,价格中等。 [NextPage] 饲料中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一、脂肪的消化吸收过程 ※乳糜微粒的形成是脂肪吸收利用的一个重要环节 乳化剂或表面活性剂对脂肪吸收之所以重要,是由于脂肪吸收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于乳糜微粒的形成。脂肪必须在生理环境下有效地被转化成乳糜微粒才能被有效地吸收。如下图所示:

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精)

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植酸酶是一种新型的、可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的重要酶制剂。它对提高饲料中磷利用率,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以及减轻高磷粪便对环境水域的磷污染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应用现状及工业化生产方法,讨论了其进一步的研究发展方向。 植酸酶是一种水解酶,它能将植酸磷(六磷酸肌醇)降解为肌醇和无机磷酸。此酶分两类:3-植酸酶和6-植酸酶。植酸酶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磷在植物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植酸磷,由于植酸磷不能被单胃动物直接利用,从而造成磷源浪费和形成高磷粪便污染环境。另外,植酸磷还是一种抗营养因子,它在动物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过程中会与多种金属离子如Zn2+、Ca2+、Cu2+、Fe2+等以及蛋白质螯合成不溶性复合物,降低了动物对这些营养物质的利用。因此,开展饲用植酸酶的研究,对提高畜禽业生产效益及降低磷对环境的污染有重要意义。1植酸酶的来源及酶学性质 早在1907年Suzuki等就在谷粮中发现了具有植酸酶活性的磷酸酶。第一个纯化的植酸来源于麸皮,研究发现它虽具有植酸酶活性,但植酸并不是它特异性底物。来源于植物的植酸酶均属于6-植酸酶,最适pH范围在5.0~7.5,在单胃动物酸性的胃环境中不起作用。60年代末植酸酶的研究转向最适pH为酸性、酶含量较高的微生物来源的植酸酶。 许多微生物都能产生植酸酶,尤其在曲霉属中。1968年Shien等从68个土样中对2000个菌株进行考察发现,在所用的22株黑霉菌中有21株能产生植酸酶。第一个被分离纯化的植酸酶来源于Aspergillus terreus NO.9A-1,它的最适pH为 4.5,最适反应温度为70℃,此酶在pH1.2~9.0均能稳定维持活性。从此以后,陆续从十几种微生物中分离得到植酸酶,其中来源于A.ficcum NR-RL3135(A.niger var.awamori)的植酸酶phyA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在酸性的条件下有较高酶活性,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饲用植酸梅,其酶学性质的研究也较为深入。 植酸酶phyA属于3-植酸酶,是一种糖基化蛋白,表观分子量为85KD。它的最适pH为2.5和5.5,最适反应温度为55℃。在37℃、pH2.5的条件下,以植酸为底物的Km值为50mmol,Ca2+、Fe2+对酶活性无影响,Mn2+、Co2+有激活作用,能使酶活性分别提高30%和13%。Cu2+、Zn2+、Fe2+、Cu+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其中前两种为非竞争性抑制,后两种为竞争性抑制。对酸性磷酸酶有抑制作用的抑制剂如L(+)-酒石酸对它却没有抑制作用。它是目前发现的比活性最高的植酸酶之一,它降解植酸磷形成的终产物是单磷酸肌醇和无机正磷酸。 2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饲料厂品质管理.

饲料厂品质管理 LH/ZB-IN-0901-2003 饲料厂品质控制作业办法 一、目的 为使公司品质控制作业标准化,以预防及处理异常状况,确保产品质量稳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品质,符合客户需求,特制定本办法。 二、范围 本办法包括: 一)各项品质控制标准及检验规范管理 二)原料的品质控制 三)制造过程的品质控制 四)成品的品质控制 五)品质异常的处理 三、各项品质控制标准及检验规范的管理 一)设定: 由技术服务部根据市场的需求状况及公司要求制订。 二)修订: 由各分公司收集各种变动因素(如机械设备更新、技术改进、制程改善、市场需要及用户反映等)提出修订建议案,呈技术服务部参酌办理修订,并呈上级核示。

三)检验手册: 基于实际作业需要,由技术服务部订定“化验手册”及“原料验收标准”以作为作业的依据。 四、原料的品质控制: 一)控制标准(附原料验收标准) 二)控制作业内容: A 、 30%取样与检验: 1. 原料进厂后由品管人员按30%取样检验。 2. 袋装原料取样宜平均分部于卡车周围与上、中、下方。 3. 散装原料取样以大型取样棒取样,并须视上层原料是否掺杂异物或雨淋现象。 4. 货柜取样:袋装原料以取样棒于货柜口处每包取样,并分别以外观、嗅觉来判定取样点的品质;散装原料以大型取样棒于货柜口45度角插入取样。 5. 液态取样以适当的玻璃管自油罐车上方开口取样,并以取样袋自油罐车下方开口取样。 6. 进口大宗原料的验收,原则上只抽验第一辆卡车,但如品质不稳定,或提供厂商变更或改变提货船名、码头时,仍须照常抽验(品管人员与作业承办人员需于船靠码头卸货时,到船舱上取样或实地了解品质以解决提货安排)。 7. 两厂调拨的原料、进口大宗原料、在夜间进厂时,如无检验员在厂执行验收工作时,由生产部予以签收,次日再由检验人员检验。

饲料厂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一)、配合饲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图(略) (二)、原料的接收 1 、散装原料的接收以散装汽车、火车运输的,用自卸汽车经地磅称量后将原料卸到卸料坑。 2 、包装原料的接收:分为人工搬运和机械接收两种。 3 、液体原料的接收:瓶装、捅装可直接由人工搬运入库。 (三)、原料的贮存 饲料中原料和物料的状态较多,必须使用各种形式的料仓,饲料厂的料仓有筒仓和房式仓两种。 主原料如玉米、高粮等谷物类原料,流动性好,不易结块,多采用筒仓贮存,而副料如麸皮、豆粕等粉状原料,散落性差,存放一段时间后易结块不易出料,采用房式仓贮存。 (四)、原料的清理 饲料原料中的杂质,不仅影响到饲料产品质量而且直接关系到饲料加工设备及人身安全,严重时可致整台设备遭到破坏,影响饲料生产的顺利进行,故应及时清除。 饲料厂的清理设备以筛选和磁选设备为主,筛选设备除去原料中的石块、泥块、麻袋片等大而长的杂物,磁选设备主要去除铁质杂质。

(五)、原料的粉碎 饲料粉碎的工艺流程是根据要求的粒度,饲料的品种等条件而定。 按原料粉碎次数,可分为一次粉碎工艺和循环粉碎工艺或二次粉碎工艺。 按与配料工序的组合形式可分为先配料后粉碎工艺与先粉碎后配料工艺。 1 、一次粉碎工艺: 是最简单、最常用、最原始的一种粉碎工艺,无论是单一原料、混合原料,均经一次粉碎后即可,按使用粉碎机的台数可分为单机粉碎和并列粉碎,小型饲料加工厂大多采用单机粉碎,中型饲料加工厂有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粉碎机并列使用,缺点是粒度不均匀,电耗较高。 2 、二次粉碎工艺 有三种工艺形式,即单一循环粉碎工艺、阶段粉碎工艺和组织粉碎工艺。 ( 1 )单一循环二次粉碎工艺 用一台粉碎机将物料粉碎后进行筛分,筛上物再回流到原来的粉碎机再次进行粉碎。 ( 2 )阶段二次粉碎工艺

最新植酸酶的作用及其应用

植酸酶的作用及其应用 摘要:磷是畜禽营养物质中功能最多的营养素之一。家畜必须从饲料中得到充足的磷才能维持正常生命和生产活动。本文简要的介绍了植酸酶的来源、作用,并阐明了植酸酶在不同动物不同生长阶段添加植酸酶对其生产性能、饲料利用率的影响,以及植酸磷影响植酸磷作用的因素 关键词:植酸酶生产性能饲料利用率 磷是畜禽营养物质中功能最多的营养素之一。畜禽必须从饲料中得到充足的磷才能维持正常生命和生产活动,单胃动物(猪、鸡)饲料中植物性饲料所占比例很大,虽然饲料中总磷含量较高,但可被单胃动物利用的有效磷却不足。谷物饲料中磷的主要以植酸和植酸盐的形式存在,绝大多数单胃动物不能充分消化、利用植酸和植酸盐中的磷, 这不仅增加了饲养成本而且,未被动物消化吸收的磷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植酸盐能络合某些营养物质,降低其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率, 是一种抗营养因子。 因此,因此就需要在畜禽的饲料中需要添加一种易于被肠道消化的磷饲料。通常添加无机态的磷酸氢钙。但是磷酸氢钙是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并且在市场上的价格很昂贵,最近的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取代磷酸氢钙,他可分解植酸和植酸盐,促进饲料中植酸和植酸盐的分解,使与磷及磷酸根结合的内源性酶和其他营养素得以释放和利用,减少粪磷对环境的污染,节省无机磷酸盐的添加。提高植物性饲料中磷的利用率。[1] 1植酸酶 1.1植酸酶的来源 在自然界中,植酸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和微生物中。相对于植物和动物来源的植酸酶说,来源于微生物的植酸酶作用范围广和稳定性较好,易规模化生产,畜禽日粮中植酸酶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 1) 有些植物及其加工副产品本身含有较高活性的植酸酶,如小麦和小麦麸本身

饲料中脂肪的应用

前言 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仔猪早期断奶技术已经成为养猪生产的重要环节。早期断奶可以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及饲养母猪的经济效益,减少母猪向仔猪的疾病传播机率(切断仔猪的最初疾病感染源),从而有利于仔猪的成活及生长,提高栏舍的利用效率。但仔猪早期断奶时易受心理、环境及营养应激的影响,生产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仔猪食欲减退、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甚至停滞等。由于仔猪的肠道发育不完善,消化酶分泌不足、活性低,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差,最终导致仔猪早期断奶后能量摄入不足,所以营养学家一直推荐对仔猪使用高能量的平衡日粮。 1 仔猪利用脂肪的效果 近年来,许多学者从脂肪添加的类型、添加量以及仔猪不同断奶日龄、断奶后不同时间的日粮中添加脂肪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其中多数研究认为日粮中添加脂肪可以提高断奶2周后仔猪的生产性能,但2周内的效果不明显。表1 显示的是近几年来饲料中添加脂肪对仔猪增重效果的影响。 1.1 不同类型脂肪的添加效果 许多研究证明,猪对动物油的利用率不如植物油高,断奶后2周的仔猪对植物性脂肪的消化率,例如大豆油、玉米油、棕榈油、椰子油或是这些油脂的混合物,都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Cera等(1988)发现,玉米油比猪油或牛油更易消化,但猪在断奶后1~4周对不同来源的脂肪消化能力差异不大。在各种脂肪中,猪对牛油的消化率比植物油低,对猪的生产性能的改善也差。研究表明,断奶仔猪对玉米油的消化率比牛油、猪油、或牛油和猪油的混合物高13%。前苏联的很多研究证明,猪对动物性的脂肪消化率为80%~90%,而对植物性脂肪的消化率则为90%。 根据不同脂肪对仔猪饲料报酬、增重和血液尿素氮的影响,应按下例顺序选择脂肪种类:稳定化猪脂>椰子油>豆油>玉米油>猪油>牛油。 1.2 仔猪断奶后时间和断奶日龄对脂肪利用效果的影响 早期断奶后2周内的仔猪对脂肪的消化率较差。随着日龄的增加,消化道发育趋于成熟、完善,对脂肪的利用率逐渐增加,同时动物脂肪和植物油脂的消化率差别也越来越小。Dove和Cera等证实,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使用6%的玉米油,并没提高断奶后头2周的生产性能,却显著提高第3、4周及其以后的仔猪生长速度。Tokach等(1989)进行试验研究在高营养浓度日粮中添加脂肪的适宜水平,试验采用384头21日龄断奶仔猪,在第一阶段分别饲喂含0%、3%、6%、9%的油脂。结果表明,提高日粮中脂肪水平对断奶后0~2周龄仔猪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饲料效率无显著影响。 另外,断奶时的日龄也对仔猪利用脂肪的效果有影响。据石旭东报道,对于35d断奶的仔猪,28日龄开始补饲添加3%猪油的日粮至49日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8.39%。因此,仔猪断奶日龄越大,对脂肪利用的效果差异越小,这可能与仔猪不同断奶日龄消化道损伤的程度不同有关。 目前,脂肪在断奶仔猪日粮中应用能够得到多数学者认同的结论是,仔猪断奶后1~2周内对脂肪的利用效果较差,2周后利用率显著提高。对于断奶初添加油脂是否会诱导脂肪酶的发育,尚存有争议,如何尽快提高断奶后仔猪体内脂肪酶的活性,是影响脂肪利用效果的关键,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饲料公司生产工艺说明

*****公司生产工艺说明 我公司的生产设备采用先配料后粉碎工艺,主要分为原料接收、清理、配料、粉碎、混合、制粒及膨化、冷却、计量包装、除尘等部分。如下从上述几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一、主要工艺技术指标 1. 生产规模:20 吨/小时; 2. 产品类型:配合饲料; 3. 产品混合均匀度: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CV≤7%; 4. 配料精度:静态精度≤1‰F.S,动态精度≤3‰F.S; 5. 粉尘浓度:排放浓度≤150mg/m3,车间其他区域≤10mgm3; 6. 噪声控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二、工艺步骤与说明 1. 原料接收与清理 步骤: (1)品控部按照原料验收标准和检验规范进行原料接收入库。 (2)投料按中控通知,把检验合格的原料在投料口投放。 (3)清理清除原料中的杂质,铁质。 目的:除去原料中夹杂的沙土、秸秆等非磁性杂质和铁屑、铁钉等磁性杂质,保证加工设备的安全生产,减少设备损耗以及确保产品质量。 原理:筛选是根据物料粒子的长、宽、厚等方面,使他们一部分通过筛面成为筛下物;磁选是利用原料与磁选金属杂质在磁化率上的差异来清除磁性杂质。 实施方式:原料通过提升后进入筛选设备除去非磁性杂质,再通过永磁筒除去磁性杂质。

实施效果:除去原料中中的磁性杂质和非磁性杂质。 2. 一次配料工序 步骤: (1)配料:采用电脑控制配料,操作人员按照配方要求设定配料的原料品种及用量,由电脑自动化电子配料秤进行称量。 (2)液体添加:油脂类原料通过专用喷油设备,添加至混合机中的物料表面。 (3)预混料添加:将预混料由专用预混料投料口投放至混合机中与混合机中的物料进行混合。 目的:采用计算机配料系统,对各种不同品种的原料进行准确称量。 原理:以电子配料秤为核心,电子传感器阻值的变化来反映重量的变化,以重量的变化来控制物料的流量,实现自动配料。 实施方式:采用“累加式”配料方式,实行配料计算机自动配料,仓中的原料通过喂料器送入配料秤斗进行计量,当所有原料配料计量完成后,完成一批料的配料作业。 实施效果:配料精度符合要求。 3. 一次混合工序 步骤:根据产品要求,将已配料完毕的各类原料在混合机内进行混合,混合时间一般控制在180 秒。 目的:确保产品混合均匀度满足标准要求。 原理:通过桨叶的搅拌,克服物料的自重,使物料“悬空”流动,在两轴桨叶的作用下,物料上下翻滚,互相渗透,从而达到混合均匀。 实施方式:利用桨叶式混合机进行混合。配料完成后卸入混合机中进行混合,当混合时间达到设定混合时间时,混合机门打开,完成一批料的混合作业。

植酸酶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

植酸酶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09-7-22 16:38:26访问次数:216 植酸盐的化学名称是肌醇六磷酸盐,广泛存在于谷物、豆类和油料作物中。植酸盐中的磷称为植酸磷,在谷物、豆类和油料作物中含量约为1%~2%,约占总磷的60%~80%。植酸盐非常稳定,由于单胃动物本身不能分泌分解植酸盐的植酸酶,故植酸磷基本无法被单胃动物利用,造成饲料中磷相对不足,需另外添加无机磷,同时,饲料中大量没有被利用的磷随粪便排出体外,造成环境污染。 植酸酶属于磷酸单酯水解酶,可催化植酸盐的水解,使植酸盐中的磷以磷酸根的形式分离出来从而被动物吸收,提高磷的利用率,降低环境磷污染。 2 植酸酶的种类、特性、作用机理、酶活单位和当量值 2.1 植酸酶的种类 ①.按来源不同可分为微生物植酸酶、植物性植酸酶和动物性植酸酶。 ②.按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3-植酸酶和6-植酸酶。3-植酸酶,存在于植物、霉菌和细菌中,需Mg2+参与反应,性质稳定,耐酸、耐高温,在饲料工业中已被广泛使用; 6-植酸酶只存在于植物中,适宜pH范围5.0~5.5,对温度较敏感,在60℃~65℃以上极易被破坏。 ③.按加工工艺不同可分为粉状、颗粒状和液体状植酸酶。粉状植酸酶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易失活;脂肪包被颗粒型植酸酶在高温下脂肪膜易被融化,使植酸酶被释放出来而失活;因植酸酶在饲料中添加量极小,对喷涂精度要求高,故液体状植酸酶在饲料工业中较少使用;经特殊镶嵌成型的颗粒状植酸酶,热稳定性高,储存期长,在动物体内释放速度快,流动性好。 ④.按酶促反应的PH有效作用范围可分为酸性植酸酶和中性植酸酶。适用于畜禽的pH2.5-5.5有效作用范围为酸性植酸酶,适用于鲤科鱼类的pH7.0~7.5有效作用范围为中性植酸酶。 2.2 植酸酶的特性 植酸酶属于磷酸单酯水解酶,是一种特殊的酸性磷酸酶,适合的pH值在4~6之间,对温度的适应性

乳清粉的生产、分类及简易鉴别方法

乳清粉的生产、分类及简易鉴别方法 一、乳清粉的生产、分类: 1.概述: 乳清是生产干酪或干酪素时的副产品,乳清总固体占原料乳总干物质的一半,其主要成份有乳糖、乳清蛋白、矿物质等。乳清蛋白占总乳蛋白的20%,牛乳中维生素和矿物质也都存在于乳清中。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从生产硬质干酪、半硬质干酪、软干酪和凝乳酶干酪素获得的副产品乳清称为甜乳清,其pH值为5.9~6.6;盐酸法沉淀制造干酪素而得到的乳清其pH值为4.3~4.6,为酸乳清。 乳清加工产品流程简图 2. 乳清粉的种类 乳清粉属全乳清产品,它是以乳清为原料,采用真空浓缩和喷雾(或滚筒)干燥工艺制成。 乳清粉、部分脱盐乳清粉及部分脱糖乳清粉的大致组成如下:

⑴、乳清粉的种类: 乳清粉根据来源不同分为甜乳清粉和酸乳清粉。 根据脱盐与否分为含盐乳清粉和脱盐乳清粉。 根据蛋白分离程度可分为高、中、低蛋白乳清粉。 在美国,根据加工方法和程度不同,乳清产品可归纳为: ①、甜性乳清粉产品:分低、中、高蛋白乳清粉。 ※低蛋白乳清粉(渗析乳清粉)--指从未添加任何防腐剂的新鲜乳清中,提取部分蛋白后的高乳糖产品;再经巴氏杀菌并干燥后,得到蛋白质含量为2.0--4.0% 用途:用于饲料配方中,提供高含量的乳糖,作为幼小动物的能量来源,亦能促进乳酸的合成,并提供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改善饲料质地及口感。在食品行业中,可以作为补充乳糖的来源 ※高蛋白乳清粉--指未添加任何防腐剂的新鲜乳清,经巴氏杀菌并干燥后,得到蛋白质含量为11.0--14.5% 用途:在乳品、冷冻食品、焙烤、休闲食品、糖果和其他食品中用作经济的乳固形物来源。在高温蒸煮和焙烤中强化色泽的形成;作为高温乳粉的替代品,对优质面包膨松起重要作用。 ②、改性乳清粉产品:包括低乳糖乳清粉,脱盐乳清粉 ③、乳清蛋白制品:乳清浓缩蛋白(WPC)和乳清分离蛋白(WPI) ※乳清浓缩蛋白制品(WPC)系列 乳清浓缩蛋白制品(WPC)系列通常有WPC—34、50、60、75、80几种,数字代表制品中蛋白质的最低含量,其中WPC—34制品的理化指标十分接近脱脂乳粉。 ※乳清分离蛋白(WPI) 乳清分离蛋白特指蛋白质含量不低于90%的乳清蛋白制品。 3.乳清粉的生产工艺: (1)、普通乳清粉和脱盐乳清粉的生产技术 ※普通乳清粉工艺流程: 乳清的预处理→杀菌→浓缩→乳糖的预结晶→喷雾干燥(滚筒干燥)→冷却→筛粉→包装 技术要点: ①、乳清的预处理 首先要除去乳清中的酪蛋白微粒,然后分离除去脂肪和乳清中的残渣。 ②、杀菌 杀菌条件为85℃,15s。 ③、浓缩 将乳清浓缩至干物质为30%左右的浓度再经另一套蒸发器浓缩至最终所需浓度 ④、乳糖的预结晶 在结晶缸中,温度20℃左右下保温3~4h,搅拌速度控制在l0r/min左右

1饲料脂肪水平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第18卷第1期上海海洋大学学报Vol.18,No.1 2009年1月JOURNAL OF SHANGHA IOCE AN UN I V ERSI TY Jan.,2009 文章编号:1004-7271(2009)01-0035-07 饲料脂肪水平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 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甘 晖1,2,李坚明2,3,冯广朋2,4,龚竹林1,黄 凯5,李家乐2 (1.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广西南宁 530021; 2.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 3.广西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广西南宁 530022; 4.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 200090; 5.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摘 要:研究了奥尼罗非鱼幼鱼的生长及血浆生化指标与不同脂肪含量饲料间的关系。饲料脂肪水平为 0%、2%、4%、6%、8%5个梯度组。结果表明,5组不同脂肪水平的饲料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成活率无显著性影响。随着饲料脂肪水平升高,奥尼罗非鱼幼鱼的增重率、肥满度和摄食量先上升后下降,而饲料系数则先下降后上升;肝脏重量、肝体比、肝脏与肌肉脂肪含量等4个指标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饲料脂肪水平与奥尼罗非鱼幼鱼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随着饲料中脂肪含量的增加,试验鱼血浆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淀粉酶、碱性磷酸酶等活性逐渐升高。本研究条件下饲料脂肪水平超过6%容易导致奥尼罗非鱼幼鱼形成脂肪肝,对其摄食、体形特征、生长指标、相关组织脂肪含量以及血清中酶的活性等都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罗非鱼;饲料;脂肪水平;生化指标;生长 中图分类号:S963.1 文献标识码:A Effects of di fferent li pi d levels on growth and hae matologi cal bi oche m istry i n juven ile til api a (O reoch ro m is n iloticus×O reoch rom is au reus) G AN Hui1,2,L I J ian2m in2,3,FENG Guang2peng2,4,G ONG Zhu2lin1,HUANG Kai5,L I J ia2le2 (1.Guangxi A quaculture and A ni m al Husbandry School,N anning 530021,China; 2.College of Fisheries and L ife,Shanghai O cean U niversity,Shanghai 201306,China; 3.Guangxi Fisheries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N anning 530022,China; 4.East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 cade m y of Fishery Sciences,Shanghai 200090,China; 5.College of A ni m 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Guangxi U niversity,N anning 530004,China) Abstract:Juvenile tilap ia were fed by five diets f or70days t o study th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diet li p id levels and fatty liver disease.L i p id content levels included0%,2%,4%,6%,8%.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ve different diets didn’t affect survival rate of juvenile tilap ia significantly.Fish fed with6%and8%li p id levels 收稿日期:2008203215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0537008-2E) 作者简介:甘 晖(1976-),女,广西贵港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水产养殖病害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黄 凯,E2mail:hkai110@https://www.wendangku.net/doc/8a2756341.html,

饲料加工的流程

饲料加工工艺的流程 饲料加工艺工流程图 饲料加工工艺大致可以分为5大流程 1、原料的接收与清理及输送 2、饲料的粉碎 3、饲料的配料 4、饲料的混合 5、制粒设备与工艺 在饲料加工时选择工艺与设备的原则 ●产品的品种、质量、产量要求 ●饲料加工配方 ●工艺和设备要求 ●设备性能和质量 ●设备维护和清理 ●成本概念 ●通用工程建设空间

环保和消防等国家硬性要求 一、原料的接收与清理 基本要求:了解饲料原料及其基本特性;了解饲料原料接收、清理的基本特点及要求;掌握常用筛选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常用磁选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饲料原料及其基本特性 1. 能量饲料,蛋白质补充饲料,青、粗饲料,矿物饲料,维生素,添加剂。 2。原料的物理特性与加工工艺的相关性原料的形态、粒度、容重、散落性、结构力学特性、粗糙度、硬度、热力学特性、空气学特性、吸附性和自动分级性等特性及其对加工工艺的影响与要求。 3。原料的热稳定性、耐水性、化学稳定性,可配伍性和毒性等特性及其对加工工艺影响与要求. 4. 液体原料的有关特性. (2)原料的接收原料入厂形式;接收设备、接收工艺。 1 、散装原料的接收以散装汽车、火车运输的,用自卸汽车经地磅称量后将原料卸到卸料坑. 2 、包装原料的接收:分为人工搬运和机械接收两种。 3 、液体原料的接收:瓶装、捅装可直接由人工搬运入库 (3)原料的清理 1.清理的目的与要求 清除原料中的杂质(泥块、石块、麻绳、铁钉、铁块等)以保障饲料产品的质量 保证工艺后继设备免于发生故障或损坏 2。原料的筛选 3。原料的磁选 (4)原料仓与立筒库 饲料中原料和物料的状态较多,必须使用各种形式的料仓,饲料厂的料仓有筒仓和房式仓两种. 主原料如玉米、高粮等谷物类原料,流动性好,不易结块,多采用筒仓贮存,而副料如麸皮、豆粕等粉状原料,散落性差,存放一段时间后易结块不易出料,采用房式仓贮存 (5)原料输送 在饲料厂,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序之间,除部分依靠物料自流外,都需采用不同类型的输送设备来完成输送工作,以保证饲料厂生产顺利进行。因此输送机械是饲料厂的重要设备之一。饲料厂常用的输送设备有胶带输送机,气垫输送机,刮板输送机,输送机,斗式提升机,气力输送设备以及溜管,分配器,见机和关风器等辅助设备。

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复习

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复 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复习题 一、单选 1、玉米的容重数值为750,其单位应为( A ) A 、千克/立方米# B 、吨/立方米 # C 、千克/立方厘米 # D 、克/立方厘米 # 2.散粒体在运输、流动、振动的过程中,由于各颗粒间的密度、粒度及表面特性不同,会按各自特性重新分类积聚的现象称为( D )。 A 、聚合作用# B 、筛分作用# C 、混合均匀# D 、自动分级# 3、饲料加工中,下列清理方法中一般不使用的是:( D ) A 、筛选法 # B 、磁选法 # C 、风选法 # D 、比重法# 4、对型号SCQZ80*60意义的描写不正确的是:( D ) A 、S,代表饲料加工设备# B 、CQ,代表初清设备 # C 、Z,代表圆锥型# D 、80,代表圆筛直径为80cm# 5、圆筒初清筛适用于( B ) A 、粉状物料大尺寸杂质的清除# B 、粒状物料大尺寸杂质的清除# C 、粉状物料小尺寸杂质的清除# D 、粒状物料小尺寸杂质的清除# 6、对于锤片式粉碎机而言,下列类型中不属按进料方向进行划分的是:( C ) A 、轴向式# B 、切向式# C 、卧式# D 、径向式# 7、我国的国标《饲料粉碎试验方法》(GB6971-86)中规定的粉碎产品粒度测定法,又称( A )。 A 、对数正态概率纸表示法# B 、筛上物留存法# C 、算术平均粒径法# D 、几何平均粒径法# 8、下列粉碎工艺不属于二次粉碎工艺的是:( B ) A 、对辊式粉碎机与锤片式粉碎机串联# B 、两台粉碎机并联# C 、一台粉碎机与分级筛串联# D 、两台锤片式粉碎机串联# 9、我国的国标《饲料粉碎试验方法》(GB6971-86)粉碎产品粒度测定采用的是 ( D )。 A 、四层筛法 # B 、六层筛法 # C 、八层筛法 # D 、十五层筛法 # 10、对于锤片式粉碎机而言,下列类型中不属按进料方向进行划分的是:( C ) A 、轴向式# B 、切向式# C 、卧式# D 、径向式#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D A 、锤片式粉碎机工作时,物料多受到偏心打击# B 、锤片薄,粉碎效率高#

植酸酶

X X 大学题目:植酸酶 姓名 XX 学号XXXXXXXXX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年级专业 2012级微生物 课程名称发酵工程调控 任课教师 XX

植酸酶 生命科学学院20XX级研究生 摘要:文章介绍了植酸酶分类和来源,以及现阶段植酸酶在饲料、食品、酒精、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其中在饲料中的广泛应用给植酸酶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前景。植酸酶的生产主要有两种方法: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虽然固体培养设备比较简单、成本低、对环境危害小、易于推广,但放大比较困难、培养参数控制较复杂、容易污染杂菌,而且生产的植酸酶分离纯化较难因此目前工业生产主要用液体发酵的方法进行生产。 关键词:植酸酶固体发酵液体发酵培养参数 1前言 1.1植酸酶的简介 植酸的化学名称是肌醇六磷酸酯,是肌醇和磷酸根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其化学结构是由六个碳原子构成的正六边形,每个碳原子上连有一个带负电的磷酸根,具很强的螯合能力,与EDTA接近。植酸的分子式为C6H18O24P6,含磷量为281.6mg/g。其结构见下图: 植酸酶( phytase)属于磷酸水解酶,是催化植酸和植酸盐水解成肌醇和磷酸( 或盐) 的一类酶的总称, 系统名称为肌醇六磷酸酶, 属于磷酸单脂水解酶, 是一类特殊的酸性磷酸酶,水解产物是肌醇、无机磷及其他可能与植酸结合的物质,如钙、锌、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质、淀粉。

1.2植酸酶的分类 植酸酶的分类及来源植酸酶主要指 6-植酸酶和 3-植酸酶。 6-植酸酶( EC 3. 1. 3. 26) 首先催化磷酸从肌醇的第六位碳脱落, 3-植酸酶( EC 3. 1. 3. 8) 首先使肌醇第三位碳的磷酸解离, 最终产物都是单磷酸肌醇和正磷酸。植酸酶有三种来源: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因来源不同而具有显著不同的分子特征和催化 特性。 a 在动物消化道内作用的植酸酶可能来源于:a 小肠内分泌; b 肠道微生物产生; c 饲料中的内源性植酸酶; d 外源微生物产生的植酸酶等。其中,外源植酸酶在植酸水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在自然界中,植酸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和微生物中。 b植物植酸酶均属于肌醇六磷酸-6-磷酸酶,存在于大多数禾谷物中,其活性有很大的 差异。而小麦、大麦和经处理的玉米蒸馏物的活性很高。谷物植酸酶在干燥状态下没 有活性,在消化道被激活后才有活性。 C 微生物植酸酶属于肌醇六磷酸-3-磷酸水解酶,自然界中许多微生物都产植酸酶,目 前认为产量最高的是真菌,其主要来源于曲霉菌和黑曲霉菌。 1.3 植酸酶的理化性质 植酸酶是一种单体蛋白, 其分子量因来源不同差异很大, 一般在 35-700 kD 之间, 包括一个大分子和一个小肽片断。研究发现无花果曲霉植酸酶有594 个氨基酸残基, 其中包括 37% 的非极性氨基酸、42% 的极性中性氨基酸、11. 5% 的酸性氨基酸和9. 5% 的碱性氨基酸, 其二级结构由 17. 3% 的 A螺旋、29%B折叠、32.6% 的转角和 24. 7% 的无规卷曲所形成。植酸酶除含有蛋白质外, 还含有约 27. 3%的寡糖, 是一种糖蛋白。 纯化的酶晶体结构包含434 个氨基酸, 115 个水分子和一个硫化物结合位点的二价硫 离子。 1.4 植酸酶的市场前景 植酸酶的研究从 20世纪 60年代就已开始,但由于对其认识不足, 相对于其他工业用酶发展缓慢, 到 80年代时, 饲料中还几乎不添加任何植酸酶。随着人们对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研究的深入和集约化养殖的形成, 植酸酶的良好前景得以体现, 同时分子生

饲料质量管理体系手册

一、组织结构 二、职责权限?总经理: a)传达满足顾客与法律法规要求得重要性; b)批准质量目标与质量管理手册; c)确定组织机构对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任免; d)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得到有效策划及其完整性; e)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得有效运行提供资源保障。 质量负责人: a)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得过程得到建立与保持.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得业绩,包括改进得需求。c)在整个组织内促进食品安全意识得形成。 d)就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事宜对内对外联络。 办公室: a)对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控制。 b)对公司质量记录得控制负责。 c)对公司人力资源得管理负责。 d)对公司质量目标得考核负责.?5、5职责、权限与沟通 与顾客得沟通 公司在识别与实施与顾客在有关方面得沟通安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关服务得信息。营销部在合同签订前应通过多种渠道向顾客顾客介绍产品,回答顾客咨询;在产品售后,由营销部负责收集,回复顾客得有关产品得服务信息。 2)客户得查询,由办公室根据查询内容与要求以口头或书面形式给与详细得答复。

3)顾客得订单、合同(包括修改)由办公室负责进行处理。 4)顾客得反馈与投诉,以合适得书面文件得形式进行处理,以持续获得顾客得消息.?5、 5、3内部沟通?5、3、3、1制定目得:建立公司内部正常顺畅得沟通管道并形成制度。 5、5、3、2企业内部得沟通管道形式: 1)逐级汇报,正式得文件沟通。2)会议沟通(例行会议、临时性会议)。3)非正式场合、形式得沟通(电话、个别交谈等) 5、5、3、3沟通反馈:在各个沟通环节中,凡须有需回复得意见或问题时,沟通双方必须明确反馈得时限。担负反馈得一方,必须在规定时限内给予回复。若在指定时间内未收到回复得,可直接在联络单中向行政部提出投诉,投诉将影响岗位绩效。 5、3、3、4相关责任: a)部门主管有责任通过各种渠道以最佳方式解决员工所遇到得问题。 b)各部门主管对《信息联络单》得处理方式及处理结果将与其绩效挂勾。 c)如果当事人未使用书面沟通方式而耽误工作进展得,当事人负主要责任。 5、6管理评审?5、 6、1管理评审得时间、地点、人员安排。 5、6、2管理评审得目得:通过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得有效性与适宜性进行科学地评价,寻找持续改进得机会,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得适宜性、充分性与有效性。 5、6、3管理评审得具体资料准备与分解,相关部门准备管理评审会议资料汇总。 5、6、4评审程序: 1)由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会议。 2)分别由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汇报。 3)与会人员就上述报告与以下内容进行评价,提出评价意见与促进提高品质管理体系有效性得建议。A、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得有效性。 B、与顾客要求有关得产品得改进. C、资源需求得满足. D、品质方针、品质目标得适宜性。 4)由总经理做出管理评审结论,提出纠正与预防措施要求。?7、1产品实现得策划7、1、1目得:针对豆制品生产制定专门得质量控制措施,确定资源配置及活动顺序,确保产品或项目满足规定得质量要求。 7、1、2 适用范围:适用于豆制品生产项目及合同得质量计划得编制、实施、控制及其所涉及得所有部门。 7、1、3职责分工: a)技术质量部负责识别并确定有关得实现产品得过程得策划;

植酸酶

植酸酶的研究 一:植酸酶的概念 植酸酶又称肌醇六磷酸水解酶,是一种能降解植酸及其盐类的酯酶,属于蛋白质,是磷酸单脂水解酶。其具有特殊空间结构,能够依次分离植酸分子中的磷,将植酸(盐)降解为肌醇和无机磷,同时释放出与植酸(盐)结合的其他营养物质。 二:植酸酶的发现 植酸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而植物、动物中的植酸酶含量低,所以人们对植酸酶的研究重点转向了酶含量较高的微生物。 目前市场所售植酸酶制剂绝大多数属于微生物植酸酶。自然界中许多微生物(丝状真菌、酵母和细菌等)都能产生植酸酶,尤其是米曲霉和黑曲霉都能分泌具有高活力的植酸酶。 三:菌种选育 以黑曲霉霉菌为例从中得到植酸酶: 1.) 采样:可以从植株、果实中采样。 2). 产植酸酶菌株的分离筛选 分离培养基(%):植酸钙0.1,葡萄糖3.0,硝酸铵0.5,硫酸镁0.05,硫酸锰0.005,硫酸亚铁0.005,氯化钾0.05 分离样品稀释后涂平板,一定温度培养2—5天,产植酸梅的菌株水解植酸钙形成透明圈,以透明圈与菌落直径之比为粗筛的依据。粗筛菌株发酵,测定发酵产物植酸酶的活性,保留活性高的菌株进一步研究。 3). 产酶菌株的诱变 采用紫外线照射对分离菌株进行诱变,将诱变后的菌体做适当稀释后涂布于平板上,培养2—3d后,挑取单菌落接种到活化斜面上,用摇瓶进行初筛和复筛。 细胞破碎提取粗酶液,适当稀释后测酶活(植酸酶活性单位定义:37摄氏度,pH5.5的条件下,1分钟从底物释放1mol无机磷所需要的植酸酶量)。 4). 产酶条件优化 (1)原料配比对产酶的影响麸皮和米糠为畜禽常用的饲料,具有来源广泛价廉等特点,同时还富含植酸盐,对植酸酶的产生有一定的诱导作用。用不同比例麸皮和米糠混合物配制发酵培养基,接种后培养96h,测其酶活。 (2)起始pH值对产酶的影响选用不同起始pH值(4.5,5.0,5.5,6.0,6.5,7.0,7.5,8.0)发酵培养基,接种后培养96h,测其酶活。 (3)培养温度对产酶的影响在不同温度(25,30,35,40,45摄氏度)下接种培养96h,测其酶活。 (4)培养基含水量对产酶的影响培养基加水量选用10个(40,45,50,55,60,65,70,75,80,85%)梯度,接种后在30摄氏度培养96h,测其酶活。 (5)硫酸铵的流加量对产酶的影响在发酵过程中采用流加硫酸铵的形式补充一定的N 源 四:酶的提取及分离纯化 1)提取方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