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药炒炭止血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炒炭止血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炒炭止血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炒炭止血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炒炭止血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炒炭用于临床止血是我国医药学的一大特色,在历代中医用药中占有重要地位。中药炒炭主要包括炒炭和煅炭两种。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止血出者,燔(烧)发安其(创伤)”的记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中记载了“枳实,王不留行,桑根皮……烧灰存性,勿令灰过”。到了金、元时期,炭药品种已十分丰富,葛可久在《十药神书》中介绍用十灰散治疗肺病吐血,疗效显著,对炭药应用于止血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的医药学家根据中医的五行生克规律,提出“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见黑则止”之说,认为红属火,黑属水,水能克火,从而形成最初的炭药止血理论。

随着现代医药学水平不断进步和中药现代化研究不断深入,中医药学家对中药炒炭的止血作用有了不同的认识,即不是所有药物在炒炭后的止血作用都被加强,有些药物在炒炭后的止血作用会不升反降。本文对炭药止血的现代研究作一概述。

1 炒炭止血作用的历史回顾

中医炭药在临床用于止血可分为以下几种:1)收敛止血(用于出血量多且不止者。必须结合病理表现用药,避免因见血止血而导致产生瘀血。通常采用侧柏炭、棕桐炭、茜根炭、藕节炭、血余炭等)。2)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出血。中医认为血得热则行,血凉则自能归经。常用水牛角、赤芍药、玄参等配伍牡丹皮炭、生地黄炭)。3)祛瘀止血(用于体内瘀血积蓄导致行血不畅、血出不止者。常用三七、蒲黄、血竭等配伍不同类型的炭药,从而达到理气活血、祛寒行瘀、破血逐瘀、行血止血等多种治疗目的)。4)补血止血(常配伍熟地黄炭、白芍药炭、当归炭等)。

在历史上,中医对中药炒炭提出过“炒炭存性”的基本要求,其目的:一是去其燥性和烈性,使药性缓和;二是防止焦化及有效成分丧失,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三是破坏部分非止血成分,避免对止血作用的不利影响。“炒炭”是药物在炒制后使其止血作用得以增强,“存性”是药物在炒炭后的治疗作用得以保留,“炒炭存性”可以说是较早地对炭药提出的质量要求。可见,古人对炭药的作用已有相当的认识,没有将炭药仅局限于止血作用,而是在增强其止血作用的基础上拓展了炭药的用途。

2 炒炭止血作用的现代研究概况

2.1 增强中药炒炭止血作用的研究

药理学研究发现,一些药物在炒炭后止血作用的确得到了增强。

瞿燕等报道,艾叶经过炒炭后的醋制品与生品比较,艾叶仅在低剂量时能缩短小鼠凝血时间,对小鼠出血时间则元明显影响,而醋制艾叶炭不仅不同剂量都能显著缩短小鼠凝血时间,还能有效降低小鼠出血时间。传统中医认为艾

叶“或炒黑,或揉熟,能温暖下元……生者能散,熟者能守”,该研究结果与传统中医临床应用原则相符。

宋劲诗对白茅根炒炭进行研究后发现,白茅根炭品和生品虽均能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和血浆复钙时间。但炭品与生品之间具有显著差异:两者水煎液浓度低于1g/mL时都能显著降低大鼠血小板聚集率,浓度高于1g/mL时生品水煎液出现抑制趋势而炭品水煎液对血小板凝聚有明显提高。说明白茅根炭品具有更强的止血、凝血作用。

朱诗塔等报道,在掌叶大黄的4种炮制品中,大黄炭的止血作用最显著。他们认为,大黄经炒炭,结合蒽醌大量减少,而鞣质仅部分被破坏,从而增强了止血作用。

赵钦祥等对生侧柏叶炮制品研究后发现,生侧柏叶的炒炭品和煅炭品不仅具有体外强烈的促凝血作用,且口服后体内也表现出明显的止血作用。由此说明生侧柏叶炒炭止血的传统理论是有科学根据的。

董翠弘等经研究后发现,荆芥不同程度的炒炭品与生品相比显示出良好的止血作用,特别是炒至内部呈焦褐色和黑褐色的荆芥炭(2号,3号)能显著缩短小鼠出血和凝血时间,且荆芥炭2、3号比内部呈黄褐色的荆芥炭1号明显缩短出血、凝血时间;经鞣质含量测定,3个炭品中鞣质含量明显提高,其中炭品2、3号鞣质含量明显高于炭品1号,炭品2、3号之间无显著差异。由此说明,荆芥炒炭的止血作用与鞣质含量有关,且性状应为内部呈焦褐色或黑褐色。

张振凌等对茜草炭研究后发现,茜草炭中大叶茜草素等成分含量降低,有效成分产生和增加,经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的1,3二羟基蒽醌具有明显缩短小鼠凝血时间的作用。据此认为,1,3二羟基蒽醌是茜草炭的主要凝血成分之一,其含量可作为茜草炭的质量控制指标。

上述药物炒炭后止血作用加强,其原因包括:1)中药炒炭时在高温下产生的可溶性钙离子增多,从而促进了血液凝固,缩短了血液凝固时间;2)生成了一定数量的具有吸附、收敛作用的炭素,加速了血液凝固;3)某些药物经炒炭后,鞣质含量增加,它能促进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通透性,从而使凝血时间缩短。

2.2 减弱中药炒炭止血作用的研究

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古人在炭药使用方面有一定的盲目性,曾经在历史上出现过几百种炭药,随着不断实践检验,不少品种已被淘汰。目前,全国各地所用炭药的制备过程和使用方法仍较多沿用历史习惯,但实验研究发现有些药物经炒炭后止血作用反而降低。

鞠成国等报道,狗脊经砂烫炮制后,与对照品地榆炭比较,砂烫狗脊提取液能显著延长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表明砂烫狗脊的止血作用较弱,但有较强的活血作用。

朱悦等以云南白药作为阳性对照品,比较芡叶生品、芡叶炭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发现芡叶生品和炭品都能缩短小鼠凝血时间,芡叶炭缩短小鼠凝血时间的作用并未增强。

彭智聪等报道,花蕊石具有止血作用,能明显缩短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并能显著增加外周血小板数目,但是炮制后花蕊石并无显著止血作用。

齐玉歌通过药理实验发现,蒲黄经炒制后并没有生蒲黄具有的止血作用,反而表现出一定的活血功效。由于生蒲黄的止血作用是通过增加体内凝血酶而实现,其有效成分为多种黄酮类化合物,蒲黄经炒制后黄酮类成分被破坏,因此炒蒲黄不能起到止血作用。

此外,栀子、黄芩、黄连、黄柏等生药炮制后因它们具有止血作用的有效成分被破坏,虽然在制成炭品后有一定的吸附能力而具有收敛、止血作用,但这种吸附产生的止血作用远不及生品稳定和持久。可见,具有止血作用的生药经炮制后止血效果有可能会下降。

3 中药炒炭时影响止血作用的化学成分变化

周现军报道,炒炭时随着锅底温度上升,大黄所含蒽醌中的番泻苷A含量下降程度最高。大黄生品具有泻下通便、清热泻火的作用,炒炭后收涩能力增强,能止血止泻,而番泻苷A为大黄中的主要泻下成分,因此,番泻苷A含量降低与大黄炒炭后产生的止血止泻作用有关。

茜草生品具有凉血活血作用。药理实验证明,茜草蒽醌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凝血素含量。张振凌等发现,炒炭时随着温度上升,茜草的总蒽醌含量随之下降,而蒽醌含量下降导致其降低血清凝血素作用减弱,凝血作用随之增强。这与茜草炒炭用于增强止血效果的传统用途相一致。

杨梓懿等报道,虎杖经炒炭后,其水浸出物和醇浸出物中的游离蒽醌、总蒽醌含量都有明显下降,而鞣质含量却有增加,含量提高了59.26%。

陈美燕报道,槐米经炒炭后,鞣质含量增加不止1倍。刘卫萍对槐米炭品水溶液测定后发现,鞣质含量大幅提高。

鞣质是一类具有收敛止血作用的成分,根据传统用药经验,槐米、虎杖等药物经炒炭能产生涩性,增强收敛止血作用。由此说明,这些药物经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与鞣质含量增加有关。

4 结语

炭药止血是中医药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先辈们的探索和实践,已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和应用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由于历史条

件的局限性,古人对炭药作用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和片面性,通过现代方法对多种炭药在化学及药理方面的研究,可以发现药物炒炭后表现出不同的止血作用。

随着中药现代化研究日益深入,对炭药止血理论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为了能更正确地运用炮制技术,更有效地控制炒炭后的饮片质量,更合理地利用药材资源,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必须进一步加强现代临床实践与传统中医理论的结合,利用现代科学手段,研究并总结炭药止血作用机理、化学成分变化,对炭药止血理论不断加以充实、完善,才能开辟传统中医药使用的新局面。

药材的功效及主治

药材的功效及主治 1. 川芎的功效及主治 1、活血行气:①用于心绞痛,症见胸闷憋气、心前区压痛频繁发作者,可与红花、丹参、降香、赤芍同用,冠心2 号方。②用于气血瘀滞所致的疾病,如月经先期、量多色红者,为血热,可与生地、、当归等同用; 月经后期,1~2 个月1 次,经行时腰腹痛、白带多色白,与当归、炮姜、杜仲、肉桂等同用。③用于痛经,若经前腰腹痛甚、痛后1 天见经,与当归、桃仁、红花同用;若是闭经不行、身无不适者,可与当归、桃仁、干姜、肉桂同用; 若为产后腹痛,与当归、炮姜等同用。④用于跌打损伤、局部肿痛,可与栀子、桃仁、红花同用。 2、祛风止痛:①用于,属于风寒者,可与荆芥、防风、白芷同用; 属于风热 者,可与菊花、同用。②用于风湿痹痛,可与羌活、、防风等同用。 3、行气开郁:①用于胆囊炎之上腹胁肋胀痛,可与柴胡、黄芩等同用。② 用于胃炎之上、吐酸烧心等证,可与、木香等同用。 2. 熟地,又名为或者伏地,也叫酒壶花、山烟等,处方名为熟地黄、熟地和大熟地,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经过加工炮制而成的,是一种上好的中药材。熟地黄的功效: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熟地黄的作用: 1、熟地黄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纲目》? 2、熟地黄治手足心热及心热,能益肾水而治血,脉洪实者宜此。若脉虚,则宜熟地黄。地黄假火力蒸,故能补肾中无气。(李杲)? 3、熟地黄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熟地黄为滋阴主药,常与山萸肉、山药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 4、熟地黄补肾,血衰者须用之。又脐下痛,属肾经,非熟地黄不能除,乃通肾之药也。(张元素)? 5、熟地黄治骨蒸体热夯倦:熟地黄。当归、地骨皮、枳壳(麸炒)、柴胡、秦艽、知母、鳖甲(炙)等分,未,水一盏,乌梅半个,煎七分,和梅热服。(《幼幼新书》地黄散)? 6、熟地黄治肝木乘胃,胃脘当心而痛,及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枸杞、川楝,(《柳洲医话》一贯煎) 熟地黄的禁忌: 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禁服熟地黄 赤芍苦寒入肝经血分,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可用于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一、根、根茎类药 正名:别名、处方应付 人参:写人参、白参、生晒参均付生晒参;写红参付红参 西洋参:写西洋参付西洋参。 九节菖蒲:写九节菖蒲、节菖蒲、京菖蒲均付生九节菖蒲。 三七:写三七粉付三七粉(冲服)。 三棱:写三棱、荆三棱、京三棱、炒三棱、醋三棱均付醋三棱。 干姜:写干姜付干姜。 炮姜:写炮姜付炮姜。 土茯苓: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 大黄:写大黄、生大黄、生军、川军、锦纹均付生大黄 写熟大黄、熟军、制大黄、制川军均付熟大黄 写大黄炭付大黄炭。 山药:写山药、生山药、光山药、淮山药、薯蓣均付生山药。 山豆根:写山豆根、广豆根均付生山豆根。 山茨菇:写山茨菇、毛茨菇、冰球子均付生山茨菇。 千年健:写千年健、生千年健均付生千年健。 川乌:写生川乌付生川乌;写川乌、制川乌均付制川乌。(先煎) 川芎:写川芎、西川芎、抚芎均付生川芎。 川牛膝:写川牛膝付生川牛膝。 川贝母:写川贝、川贝母粉付川贝母(粉)(冲服)。 天麻:写天麻、明天麻均付生天麻。 天冬:写天冬、天门冬均付生天冬。 天花粉:写天花粉、瓜蒌根、栝楼根均付生天花粉。 天南星:写南星、天南星、制南星均付制南星 写生南星、生天南星均付生天南星。 天葵子:写天葵子、紫背天葵子均付生天葵子。 太子参:写太子参、孩儿参均付太子参。 木香:写木香、广木香、云木香均付生木香。 升麻:写升麻、绿升麻、黑升麻均付生升麻;写炙升麻付蜜升麻。 乌药:写乌药、台乌药均付乌药。 牛膝:写牛膝、怀牛膝均付牛膝。 丹参:写丹参、紫丹参、赤丹参均付丹参。 巴戟天:写巴戟天、巴戟肉均付巴戟天。 甘草:写甘草、生甘草、粉甘草、国老均付生甘草。 炙甘草:写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均付炙甘草。 甘松:写甘松付甘松。 甘遂:写甘遂、制甘遂、醋甘遂均付醋甘遂 写生甘遂付生甘遂。

鸡内金作用功效与禁忌症

作用:消食健胃、涩精止遗。禁忌:临床上使用没有绝对禁忌症,只要对症即可 鸡内金是指家鸡的砂囊内壁,系消化器官,用于研磨食物,该品为传统中药之一,用于消化不良、遗精盗汗等症,效果极佳,故而以“金”命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鸡内金 别名 鸡肫皮、鸡黄皮、鸡肫、鸡胗 性味 甘,寒 归经 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来源 家鸡的干燥砂囊内壁(肌胃)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为脊索动物门雉科动物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干燥砂囊内壁(肌胃)。全国各地均产。杀鸡后,取出鸡肫,立即取下内壁,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用。 【名称】鸡内金、鸡肉金 【别名】鸡肫皮、鸡黄皮、鸡肫、鸡胗 【性味归经】甘,寒。归脾、胃、小肠、膀胱经。[1] 鸡内金 鸡内金 【功效】消食健胃助消化,涩精止遗。可以促进胃液分泌,提高胃酸度及消化力,使胃运动功能明显增强,胃排空加快。 【炮制】 1.生鸡内金:将鸡内金净制,除去非药用部位。 2.醋炒鸡内金,醋用量100:10,将净制过的鸡内金用文火炒至表面颜色加深,喷淋食醋,待醋被完全吸进鸡内金。 3.焦内金: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内部焦黄,喷淋食醋,吸干后出锅晾凉。 【用法用量】煎服,8~10g;研末服,每次1.5~8g。研末用效果比煎剂好。 【宜食】适宜消化不良、面色萎黄、不思纳谷、小儿疳积、形体消瘦、腹大腹胀、脾胃虚弱、食积胀满、肠结核、骨结核等病症患者食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鸡内金含胃激素(胃激素ventriculin),角蛋白(keratin),微量胃蛋白酶(pepsin),淀粉酶(diastase),多种维生素。出生4-8星期的小鸡砂囊内膜还含有胆汁三烯(bil atriene)和胆绿素的黄色衍生物,并含赖氨酸(lysaine),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亮氨酸(leucine),苏氨酸(threonine),丝氨酸(ser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methion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脯氨酸(proline),色氨酸(tryptophane)等18种氨基酸及铝、钙、铬、钴、铜、铁、镁、锰、钼、铅、锌等微量元素。含胃激素、角蛋白等。 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砂囊的角蛋白样腆含一种糖蛋白,它的半胱氨酸的含率低于一般上皮角蛋白。 出生4~3星期的小鸡砂囊内膜,含蓝绿色素和黄色素,分别为胆汁三烯和胆绿素的黄色衍生物。 砂囊含维生素(总量100克):维生素B1-100微克,B2-200微克,尼克酸7.0毫克,抗坏血酸5毫克。又抗坏血酸含量,每克砂囊含还原型的0.11毫克,总抗坏血酸0.12毫克;总抗坏血酸中,还原型占92%,氧化型占8%。 折叠编辑本段药理作用 1.对人体胃功能的影响:健康人口服炙鸡内金粉末5g,经45-60分钟,胃液分泌量比对照值增高30-37%,2小时内恢复正常。胃液酸度也明显增高。游离酸或总酸度在服药1小鸡内金-药用时后一般开始上升,于1-2小时达最高值,以后逐渐下降,3小时后恢复正常。其中游离酸的最高值为0.19-0.24%,比对照值增加32-113%;总酸度的最高值为0.2-0.32%,比正常值增加25-75%。消化力的增强虽较迟缓,但维持时间较久。胃运动机能明显增强,表现在胃运动延长及蠕动波增强,因此胃排空速率加快。鸡内金本身只含微量的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服药后能使胃液的分泌量增加和胃运动增强,认为可能是鸡内金消化吸收后通过体液因素兴奋胃壁的神经肌肉所致。亦有认为是胃激素促进了胃分泌机能。 2.加速放射性锶的排泄:鸡内金水煎剂对加速排除放射性锶有一定的作用。其酸提取物效果较煎剂为好,尿中排出的锶比对照高2-3倍,并认为鸡内金中的氯化铵为促进锶排出的有效成分之一。 3.鸡内金不同炮制品对小鼠肠胃推进功能的影响:鸡内金生品和不同炮制品:清炒品、砂烫品、醋制品、烘制品灌胃0.2m1/10g对小鼠肠胃推进功能情况并与生理盐水比较。虽各种炮制品的推进功能有增强的趋势,但并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鸡内金的消食作用并不是药物在胃内的局部作用或直接刺激肠胃运动引起的,可能是药物消化后进入血液刺激胃腺分泌增加而起到间接助消化作用。 4.抗癌作用:体外试验;鸡内金有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口服本品后,胃液分泌量、酸度和消化能力均提高,胃运动加强,排空率加快,催泌作用甚至强于肉粉,作用途经似是经消

中药炒炭止血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炒炭止血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炒炭用于临床止血是我国医药学的一大特色,在历代中医用药中占有重要地位。中药炒炭主要包括炒炭和煅炭两种。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止血出者,燔(烧)发安其(创伤)”的记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中记载了“枳实,王不留行,桑根皮……烧灰存性,勿令灰过”。到了金、元时期,炭药品种已十分丰富,葛可久在《十药神书》中介绍用十灰散治疗肺病吐血,疗效显著,对炭药应用于止血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的医药学家根据中医的五行生克规律,提出“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见黑则止”之说,认为红属火,黑属水,水能克火,从而形成最初的炭药止血理论。 随着现代医药学水平不断进步和中药现代化研究不断深入,中医药学家对中药炒炭的止血作用有了不同的认识,即不是所有药物在炒炭后的止血作用都被加强,有些药物在炒炭后的止血作用会不升反降。本文对炭药止血的现代研究作一概述。 1 炒炭止血作用的历史回顾 中医炭药在临床用于止血可分为以下几种:1)收敛止血(用于出血量多且不止者。必须结合病理表现用药,避免因见血止血而导致产生瘀血。通常采用侧柏炭、棕桐炭、茜根炭、藕节炭、血余炭等)。2)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出血。中医认为血得热则行,血凉则自能归经。常用水牛角、赤芍药、玄参等配伍牡丹皮炭、生地黄炭)。3)祛瘀止血(用于体内瘀血积蓄导致行血不畅、血出不止者。常用三七、蒲黄、血竭等配伍不同类型的炭药,从而达到理气活血、祛寒行瘀、破血逐瘀、行血止血等多种治疗目的)。4)补血止血(常配伍熟地黄炭、白芍药炭、当归炭等)。 在历史上,中医对中药炒炭提出过“炒炭存性”的基本要求,其目的:一是去其燥性和烈性,使药性缓和;二是防止焦化及有效成分丧失,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三是破坏部分非止血成分,避免对止血作用的不利影响。“炒炭”是药物在炒制后使其止血作用得以增强,“存性”是药物在炒炭后的治疗作用得以保留,“炒炭存性”可以说是较早地对炭药提出的质量要求。可见,古人对炭药的作用已有相当的认识,没有将炭药仅局限于止血作用,而是在增强其止血作用的基础上拓展了炭药的用途。 2 炒炭止血作用的现代研究概况 2.1 增强中药炒炭止血作用的研究 药理学研究发现,一些药物在炒炭后止血作用的确得到了增强。 瞿燕等报道,艾叶经过炒炭后的醋制品与生品比较,艾叶仅在低剂量时能缩短小鼠凝血时间,对小鼠出血时间则元明显影响,而醋制艾叶炭不仅不同剂量都能显著缩短小鼠凝血时间,还能有效降低小鼠出血时间。传统中医认为艾

常见中药大全中药名称及作用

常见中药大全中药名称及作用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表、温经通阳。(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 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阳明头痛,寒湿带下)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胃寒呕吐) 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禾I」水消肿。(阴暑、水肿、小便不利)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辛凉解表药: 薄荷:辛凉。归肝肺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蔓荆子:辛苦平。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归肺胃经。解表除烦。 清热泻火药: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梔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肝胆湿热、)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止呕除烦。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 清热燥湿药: 黄苓: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膀胱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热入营血、血热妄行等热病)

中药和古子的主要治疗疾病

中药和古子的功效与主治作用 【和古子功能与主治】: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归经】归肝、心、肾、脾经;气和性缓,能浮能沉 中药和古子补肾阳、壮筋骨、调先天精气的作用;含钙、钠、钛、锰、铁、磷、铬、镁、锌、铜等无机元素。有调节生育功能,提高卵子发育、增强非特异性免疫作用。产地印度。 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健脾固胎,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减轻疲劳,改善睡眠和食欲,改善蛋白质和能量代谢;能增加红细胞、血色素、网织红细胞;能提高子宫的张力,并增强其节律性收缩;有强心作用,能增加心率和每分输出量;能促进溃疡和骨折的愈合;有抗衰老作用;可增强肾脏利尿机能。 主治腰痛耳鸣,阳痿、遗精,消渴,不孕不育,遗尿失禁,淋浊带下,头目昏暗,食少泄泻,宫寒不孕,胎动不安,小儿发育不良,囟门不合,行迟齿迟;阴疽不敛及久病虚损等症。 和古子的化学成分 和古子含生物碱、蒽醌、香豆素、黄酮、甙类、甾醇、鞣酸、糖类等。黄酮类有:槲皮素(Quercetin)、紫云英甙、金丝桃甙(Hyperin);甾醇类有:胆甾醇(Chole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 masterol)、β-香树脂醇(β-Amyrenol)。亦含微量元素如锶、钼、钙、镁、铁、锰、锌、铜等以及多种氨基酸(种子中的游离氨基酸和水解后的总氨基酸为5.3%,其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占42.8%)。 【和古子病症治疗】: 1. 和古子辛甘微温,必缓气和,善入肾经,阴阳并补,若与鹿茸、附子、枸杞子、巴戟天等配伍,能温肾阳。 2. 和古子与熟地、山萸肉、五味子等同用,可滋肾阴,故常于肾虚腰痛耳鸣、阳痿遗精、消渴,不孕不育,淋浊带下,遗尿失禁等症。 3. 和古子可与熟地、车前子、枸杞子配伍,以滋肾养肝明目。 4. 和古子可与石莲子、茯苓、山药配伍,以健脾止泻;若脾虚食少,大便不实者,则加黄芪、党参、白术等到益气健脾之品。 5. 和古子与芳育草、肉苁蓉、淫羊藿、品碱草同用可以调节身体功能,促进女性乳腺和生殖系统的发育,增加女性阴道碱性的分泌、增加生子的概率。 6. 和古子用于安胎、妇女不育、体弱易于流产者,常配黄芪、肉苁蓉、覆盆子、党参。 下面带来几段笑话 1、“老板你这西瓜甜吗?” “甜的我都舍不得卖!” “那给我拿一个。”

中药炒炭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概述

2012年5月 第36卷第3期 上消化道出血属中医学血证中吐血、便血范围,属内科急重症之一。 中药炒炭主要包括炒炭和煅炭两种。从最早记载制炭药物的《五十二病方》至今,炭药的应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出血病证的治疗。现将中药炭类制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进展概述如下。 1炭药止血机制从药理学角度讲,止血药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促进血液凝固过程和抗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及降低血管通透性和促进血管的收缩反应。不少中药炒炭制品能缩短凝血和出血时间,如蒲黄、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地榆、槐花、藕节、莲房、棕榈、血余炭、荷叶、灯芯草。现代研究证明,炭药止血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 1.1钙离子和炭素对止血作用的影响多数动植 物体内都含有钙元素,经制炭后产生的可溶性钙离子能促进血液凝固,从而缩短凝血时间,产生止血效果。盛瑞才等[1]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蒲黄、槐米、栀子、侧柏叶、牡丹皮5味药炮制前后的钙离子量进行了测定,发现炭品比生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如棕榈炒炭生品含量仅为3194ppm ,而炒炭后含量高达7685ppm [2]。王议忆等[3]的实验表明:地榆、蒲黄2味药炒炭后,组织结构均发生改变,导管、花粉粒都有不同程度的炭化。药物产生炭素,成分具有吸附、收敛作用,可促进止血、收涩。草酸钙结晶在炒炭过程中数量减少,体积减小,产生可溶性钙离子,钙可促进血液凝固,因此增强了止血的功效。小蓟、大蓟、大黄、蒲黄、仙鹤草、艾叶、槐米、栀子、侧柏叶、牡丹皮等都是临床常用中药,经制炭后,均具 有止血作用。于冰露[4]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药物炒炭后其表面形成炭素(活性炭),利用炭素的机械物理作用可达止血止泻目的。因为炭素表面粗糙,与血液接触后可促进血浆凝血因子激活、血小板裂解及释放出血小板因子,从而促进血液凝固;同时还可释放出一种加强平滑肌紧张性的物质,引起血管收缩,有助于止血。 1.2鞣质对止血作用的影响鞣质又称单宁或鞣 酸[5],是一类比较复杂的具有沉淀蛋白质性质的水溶性多元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约70%以上的中草药含有鞣质类化合物。鞣质本身具有收敛止血作用,能收缩微血管,易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大分子物质在血管破损处形成硬块,阻止血液外流的同时达到止血目的[6]。传统用药经验认为,槐米炒炭后能缓和其寒性,产生涩性,增强止血作用。陈美燕[7]分别采用重量法和滴定法对槐米炒炭前后所含鞣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槐米炭的鞣质量高于生槐米,故槐米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茜草炭和茅根炭都是中医临床常用止血药物,也是止血古方十灰散的组成方药。宋磊等[8]采用磷钼钨酸显色法测定发现,荆芥穗炭饮片中鞣质含量为0.333%,荆芥穗饮片中鞣质含量为0.2491%,前者鞣质含量明显高于荆芥穗。 1.3微量元素的作用几乎所有的中草药均含有 数量不等的微量元素。一些人体的必须微量元素都具有很强的络合能力,而人体中所含的氨基酸、蛋白质、肽等均可作为络合物的优良配伍体。络合反应是微量元素所参与的最普遍和最基本的化学反应,这些反应也广泛存在于中药的相互配伍及体内所发生的生化反应中[9]。现代科学逐渐揭示微量元素与人体生命活动有密切联系,反映在血液系统方面,微量元素可能通过影响血液成分等途径而发挥止血效能,并且有不少微量元素能间接地对凝血因子发生 中药炒炭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概述 徐 平1,时昭红2,张江春2,石 拓2 (1.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65;2.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武汉430022) [摘要]从止血机制和临床应用两个方面,概述了中药炒炭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近况。参考文献27篇。[关键词]中药炒炭;上消化道出血;作用机制;临床疗效;综述[中图分类号]R25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59X (2012)03-0265-03 [收稿日期]2011-08-30 第36卷第3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Vol.36,No.32012年5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CM May .2012265

中药渣的妙用有哪些

中药渣的妙用有哪些 中医是一种古老的医术,虽然现在西医横行,但是很多疾病还必须采用中医进行治疗。采用中医治疗,其中是离不开对中药的使用的,并且很多中药都比较名贵,熬完汤剂,中药渣也是有妙用的。那么,中药渣的妙用有哪些?下面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目前常规的中药煎煮方法是,每天一剂中药服两次,早上头煎,晚上复煎,直接喝。其实更好的煮药方法是,每天一剂中药,连续煮两次,即头煎药液倒出后,接着复渣加水煮第二次,两次煮得药液混合,分二次或三次温服。无论是哪种煮药方法的中药渣都还可以充分应用。 煮第三次,药液外用 经过两次煎煮的药渣,其有效成份的含量必然会减少,但是部分疾病的中药渣,可煎煮第三次,所得药液可以作外洗或浸泡等用途,有助于增强内服药的疗效。 失眠泡脚治疗失眠是广为民众所接受的保健方法之一,将治疗失眠的中药渣煮水泡脚的功效,要比单纯温水泡脚的效果好很多。从现代全息理论来看,脚掌与人体的众多器官具有全息对应关系,用中药温水泡脚,可以调整各脏腑的气血功能,有助于促进脏腑阴阳气血恢复平衡,提高中药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 皮肤瘙痒中药煎汤外洗治疗皮肤瘙痒也是疗效确切的方法。皮肤瘙痒的病因病机有很多,外洗的用药方法起到局部治疗的作

用,可以在短时间内减轻瘙痒的症状。 手足麻痹经脉痹阻或络脉空虚是手足麻痹比较常见的病机。中药汤剂辨证论治外洗,利用中药的温补作用和温水的物理温通作用,具有温通经络、补虚除痹的功效,对手足麻痹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热敷中药渣热敷疗法,主要是通过药渣热力渗透的作用,使药效直达患处,局部达到温通经络、消炎止痛的功效。 上面就是对中药渣的妙用的介绍,希望对大家的认识有帮助。在治疗很多疾病的时候,都要使用到很名贵的中药,价格自然不菲,在使用完中药之后,我们可以合理的使用这些中药渣,为我们的生活解决更多的问题,是不是非常的有用处呢。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内明显,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影响,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5克以上反而降压。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40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g,有曰:黄芪治萎,四两起步(16进制市斤秤四两一钱是3克),佐以陈皮以防壅滞。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我的经验是用3-6克)。 白术——常用量6-10克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克,则能益气通便。 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薄荷——用3克以疏达肝木,用至15克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桂枝——用量不到5克,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克,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川芎——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庳子宫。 川芎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克,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9~12克,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克

历代认为是治疗头痛之要药。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 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达30g之多,若减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10~15g。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 川芎引经少阳胜于柴胡,用量不宜多,一般在4.5~6g,治疗顽固性头痛时,剂量宜大,有效量在30g以上,最多可用至45g,配伍得当立竿见影! 据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大剂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压,小剂量使用能使血压上升。有人认为川芎辛温香窜,上行头目,高血压患者宜慎用。但中医认为本品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双向性作用。川芎15克桑叶45克,这样的剂量与配伍治疗血管性头痛有奇效 山茱萸固脱3两(90克)见功,必与参附搭配.

地龙的功效与作用

地龙的功效: 地龙性寒,味咸。功能:清热、平肝、止喘、通络。归肝、胃、肺、膀胱经。功能清热平肝、熄风止痉、平喘、利尿、通络除痹。主治高热烦躁、惊痫抽搐、肺热喘咳、热结尿闭、痹痛肢麻、半身不遂,以及疮疡肿毒等证。主治高热狂燥,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半身不遂等。地龙提供取液有良好的定咳平喘的作用。蚯蚓灰与玫瑰油混合能织秃发。 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 息风止痉,作用不强。清热作用好,清肝热,还能明显退壮热,发烧降体温。对热盛生风和温热病或小儿惊风有壮热的可用。但不常用,因为它息风止痉作用弱,且新鲜的退壮热和息风止痉作用更明显,干了汤剂作用就不明显,干品用的最多的是通络或舒筋活络,通经就是舒筋活络,使关节拘挛、屈伸不利缓解。活络,疏通脉络或经络,改善麻木偏瘫、口眼歪斜都常用。偏瘫和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配伍如黄芪、红花、川芎平喘。可用于肺热的哮喘。利尿消肿。用于湿热水肿。用的最多的是通络和平喘。平喘就是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 1.清热息风,用于高热惊痫、癫狂。地龙咸寒降泄,性走窜,既能息风止痉,又善清解高热,故适用于高热所致的狂躁,惊风抽搐,癫痫等症。治疗温病热极生风神昏谵语、痉挛抽搐,可单用本品煎服取效,或与钩藤、牛黄、白僵蚕等息风止痉药同用。治疗小儿惊风,高热、惊抽,可以本品研烂,与朱砂共为丸服。治疗高热狂躁或癫痫,常单用鲜品,同盐化为水,饮服。 2.通经活络,用于痹证及半身不遂。地龙长于通行经络,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经络阻滞,血脉不畅,肢节不利之证。因其性寒能清热,故适宜治疗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之热痹,常与防己、秦艽、忍冬藤等除湿热、通经络药物配伍。亦用治风寒湿痹,肢体关节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可与川乌、天南星、乳香等配伍,如小活络丹。治疗气虚血滞,中风后经络不利、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常与黄芪、当归、川芎等配伍,如补阳还五汤。 3.清肺平喘,用于肺热哮喘。本品又清肺热平喘。用治邪热壅肺,肺失肃降之喘息不止,喉中哮鸣有声者,单用研末内服即效,亦可与麻黄、石膏、杏仁等同用。 4.清热利尿,用于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本品咸寒走下入肾,

身边常见中草药用途和图解

曼陀罗,有毒,为镇静要药,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药保险子主要成分,民间花、子、叶、根各有不同用法,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疗失眠。 鬼针草,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可疏散肝热。

苦菜,云南人称青菜为苦菜,其实图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为上品,可健胃益胆,抗肿瘤,很适合现代人。 益母草,凉血、活血、祛风。常用于妇科疾病,但性寒凉,很多人望文生义,治病不分寒热,其实还有除风止痒效果,煮汤用于小儿沐浴最好。武则天有用益母草加工后用于美容的秘方,但程序复杂。

蓖麻,籽有大毒,现代医学还没有解药,但外皮有刺部分可作菜,叶用于疮科拔脓消肿极佳。蓖麻籽炒熟后,困难时期的老百姓曾大量食用,食多了只是头晕。久煎能否消除毒性尚不可知,但用于前列腺炎,五、六粒炒后捣碎同其它药煎服未见不良反应。 葵菜,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现在大部分地区不知道食用。上图中为野生种,可通利五脏,根用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治疗疮肿外敷有效。

荨麻,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 龙葵 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野莴笋 又名大将军、气死名医草。有剧毒,但炮制炒至焦黄则可内服,治顽固性肿瘤有奇效,单方气死名医,可惜研究不多。 兰花参 根或带根全草入药,气味平和,可以煎汤炖肉,补五脏不足,尤宜于肝肺。

中药防风的功效和作用

中药防风的功效和作用 防风的功效和作用 1.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脊痛项强,四肢挛急等症。防风有祛风湿,通经络,强筋骨的功效,这经常和羌活,独活,当归,薏苡仁,威灵仙,伸筋草,鸡血藤等配合应用。配伍羌活,细辛,山苍术等,治疗外感兼风湿侵袭肌表,头疼如裹,肢节重痛。 2.用于治疗肝风内动,风痰上扰,破伤风等导致的咬牙,吊眼,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症。防风还有显著的祛风解痉作用,这个时候要和全蝎同用,防风能增强全蝎祛风止痉的功效。还可以随证配用钩藤,蜈蚣,姜虫等。配伍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治疗风毒侵犯经络,引动内风,角弓反张的破伤风证。 3.用于治疗肝郁伤脾而造成腹泻、腹痛。防风能人肝经气分,经常配合白术,白芍等同用,比如痛泻要方(防风,白术,白芍,橘皮),就是治疗此类病患经常使用的方剂。用于治疗慢性肠炎,经常和白芍,补骨脂,五味子,乌梅等配伍。可配伍荆芥,大黄,连翘等,治疗风热壅盛,表里俱实,发热恶寒,二便不通。 4.用于治疗肠风便血。反复发作,长时间不愈的大便下血,前人经验认为是大肠有风邪,可以在对症药方中,加入防风,每收较好的作用。经常配合地榆炭,槐角炭,炒槐花等同用。防风和附子同用,可减小附子的毒性;防风和黄芪同用,能够增强黄芪

的功效。 5.用于治疗皮肤病。防风通圣散加减可以治顽固性湿疹,带状疱疹,扁平疣等。配伍荆芥,当归,苦参等,治疗风疹或者皮疹瘙痒。 6.用于治疗急性卡他性结膜炎,防风通圣散加减用水煎服。 防风的不良反应: 服用防风引起中毒的情况末见报道。用量过大,可剖起出汗太多,口渴等伤津耗气的现象。过敏反应报道,属极个别现象。可于服药后1h出现腹部不适感,呕吐恶心,出冷汗,皮肤瘙痒等情况。 防风的治病验方 1.用于外感风寒或者风热表证。如果治风寒感冒的头身疼痛,可配荆芥,紫苏,白芷;如果配伍用荆芥,薄荷,连翘,桔梗,可以治风热感冒之目赤咽痛。 2.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四肢挛急,酒当归,姜黄,白芍,炙黄芪,羌活,防风各9克,炙甘草3克,生姜5片,用水煎服。 3.荨麻疹:当归10g,防风9g,荆芥6g,蝉蜕3g。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剂或者每隔一天一剂。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96285.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内明显,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影响,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5克以上反而降压。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40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g,有曰:黄芪治萎,四两起步(16进制市斤秤四两一钱是3克),佐以陈皮以防壅滞。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我的经验是用3-6克)。 白术——常用量6-10克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克,则能益气通便。 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薄荷——用3克以疏达肝木,用至15克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桂枝——用量不到5克,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克,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川芎——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庳子宫。 川芎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克,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9~12克,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克 历代认为是治疗头痛之要药。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 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达30g之多,若减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10~15g。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 川芎引经少阳胜于柴胡,用量不宜多,一般在4.5~6g,治疗顽固性头痛时,剂量宜大,有效量在30g以上,最多可用至45g,配伍得当立竿见影! 据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大剂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压,小剂量使用能使血压上升。有人认为川芎辛温香窜,上行头目,高血压患者宜慎用。但中医认为本品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双向性作用。川芎15克桑叶45克,这样的剂量与配伍治疗血管性头痛有奇效 山茱萸固脱3两(90克)见功,必与参附搭配. 穿山龙,味苦,性平,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调节作用,所以近年来成为治疗风湿类疾病的妙药。根据《中华本草》谓其干品用量为6~9克,《中草药手册》多为15克,少数达30克,东北地区常用量也为15~30克。但根据朱良春经验,若要取得较好的疗效,其用量须40~50克,30克以下收效不明显。 黄连最苦,然治糖尿病这一甜病特效,通常剂量为每日30克(30克是基本,配干姜以防伤胃),而治疗糖尿病酮症,每日剂量多达120克,降糖迅速. 益母草调经用10-15克,据朱良春观察,益母草的利尿作用,每日用到30~45克尚不见效,须加至60~75克,始奏明显之效。90~120克时其效更佳,常用以治疗急性肾炎之尿少、

常见中药大全,中药名称及作用

常见中药大全中药名称及作用 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表、温经通阳。(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 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阳明头痛,寒湿带下)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胃寒呕吐) 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阴暑、水肿、小便不利)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辛凉解表药: 薄荷:辛凉。归肝肺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

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蔓荆子:辛苦平。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归肺胃经。解表除烦。 清热泻火药: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肝胆湿热、) 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止呕除烦。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 清热燥湿药: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膀胱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热入营血、血热妄行等热病) 玄参: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重点]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 重点]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一、根、根茎类药正名: 别名、处方应付 人参: 写人参、白参、生晒参均付生晒参; 写红参付红参西洋参: 写西洋参付西洋参。 九节菖蒲: 写九节菖蒲、节菖蒲、京菖蒲均付生九节菖蒲。三七: 写三七粉付三七粉(冲服)。 三棱: 写三棱、荆三棱、京三棱、炒三棱、醋三棱均付醋三棱。干姜: 写干姜付干姜。 炮姜: 写炮姜付炮姜。 土茯苓: 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大黄: 写大黄、生大黄、生军、川军、锦纹均付生大黄 写熟大黄、熟军、制大黄、制川军均付熟大黄 写大黄炭付大黄炭。 山药: 写山药、生山药、光山药、淮山药、薯蓣均付生山药。山豆根: 写山豆根、广豆根均付生山豆根。山茨菇: 写山茨菇、毛茨菇、冰球子均付生山茨菇。千年健: 写千年健、生千年健均付生千年健。 川乌: 写生川乌付生川乌; 写川乌、制川乌均付制川乌。(先煎)川芎: 写川芎、西川芎、抚芎均付生川芎。川牛膝: 写川牛膝付生川牛膝。 川贝母: 写川贝、川贝母粉付川贝母(粉)(冲服)。天麻: 写天麻、明天麻均付生天麻。 天冬: 写天冬、天门冬均付生天冬。

天花粉 : 写天花粉、瓜蒌根、栝楼根均付生天花粉。 天南星: 写南星、天南 星、制南星均付制南星 写生南星、生天南星均付生天南星。 天葵子 : 写天葵子、紫背天葵子均付生 天葵子。 太子参 : 写太子参、孩儿参均付太子参。 木香: 写木香、广木香、云木 香均付生木香。 升麻: 写升麻、绿升麻、黑升麻均付生升麻 ; 写炙升麻付蜜升麻。 乌药 : 写乌药、台乌药均付乌药。 牛膝 : 写牛膝、怀牛膝均付牛膝。 丹参: 写丹参、紫丹参、赤丹参均付丹参。 巴戟天: 写巴戟天、巴戟肉均付巴 戟天。 甘草: 写甘草、生甘草、粉甘草、国老均付生甘草。 炙甘草 : 写炙甘草、 蜜甘草、蜜炙甘草均付炙甘草。 甘松 : 写甘松付甘松。 甘遂 : 写甘遂、制甘遂、醋甘遂均付醋甘遂 写生甘遂付生甘遂。 龙胆 : 写龙胆、苦龙胆、龙胆草均付龙胆。 玉竹: 写玉竹、肥玉竹、萎蕤均 付玉竹。 石菖蒲 : 写石菖蒲、菖蒲、干菖蒲均付石菖蒲。 北沙参 : 写北沙参、莱 夏付生半夏 写法夏、法半夏均付法半夏 仙茅: 写仙茅、仙茅根付仙茅。 白及: 写白及付白及 ; 写白及粉付白及粉。 白术: 写白术、于术、焦白术付麸 炒白术。 白芍 : 写白芍、杭白芍、亳芍、白芍药、炒白芍均付炒白芍,写白芍炭 付白芍炭。 白芷 : 写白芷、香白芷、杭白芷、川白芷、禹白芷、祁白芷均付白芷 阳参、北条参、细条参、珊瑚菜均 付北沙参 皮。 生姜皮 : 写生姜皮、姜皮均付生姜 片姜黄 : 写片姜黄、片子姜均付片姜黄 半夏 ; 写姜半夏付姜半夏。写生半

车前草的传说与药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12148731.html, 车前草的传说与药用 作者:宁在兰 来源:《家庭医学》2009年第11期 相传,汉代名将马武带领军队去征服武陵的羌人,由于地形生疏打了败仗,被困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时值盛夏,又逢天旱无雨,军士和战马都得了“尿血症”,战士们个个焦急万分。此时,一个名叫张勇的马夫偶然发现有三匹马不治而愈,寻根追源,只见地面上一片像牛耳形的野草被马吃光。为证实其效果,他又亲自试服,亦效。于是报告马武。马将军大喜,问此草生何处?张勇用 手远指说;“就在大车前面。”马武笑曰:“此天助我也,好个车前草。”当即命令全军吃此草,果然治愈了尿血症。于是,车前草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下来。 车前草为车前草科植物车前及平车前的全株,味甘,性寒。具有利尿、清热、明目、祛痰的功效,主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黄疸、水肿、热痢、泄泻、鼻衄、目赤肿痛、喉 痹、咳嗽、皮肤溃疡等。举方如下,供试用。 治流行性腮腺炎车前草30~60克(干品15~30克), 水煎服。 治疗细菌性痢疾用100%鲜车前草叶煎剂, 每日服60~120毫升, 多可至200毫升, 每日3次或4小时1次, 连续服7~10日。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车前草30克,百部15克,水煎服。 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车前草(带种籽)15克, 玉米须15克, 墨旱莲15克, 小蓟15克, 每日1剂, 水煎服。 治疗小儿遗尿症车前草、当归各60克, 麻黄10克。浓煎至200毫升。14岁以下服100毫升, 15岁以上服200毫升。每晚睡前1小时服, 7日为1疗程。 治疗肾盂肾炎车前草30克,金银花、黄连、黄柏、紫花地丁各12克,蒲公英、鱼腥草各2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 治疗肾绞痛车前草50克,金钱草30克,甘草15克,白芍30克,赤芍15克,当归15克,木香10克。水煎分3次服,每天1剂。 治久病肾结石、肾积水车前草30克,车前子15克,黄芪60克,党参45克,金钱草30克,鸡内金10克,石苇15克,冬葵子2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20天为1个疗程。

七种常用中药的功效及服用禁忌

七种常用中药的功效及服用禁忌 胖大海、枸杞子、金银花等都是人们熟识且常用的中药,由于这些中药药性较为平和,大多数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服用,其实这些常用中药也有一些服用禁忌,切不可随意服用,并要掌握好安全用量。 胖大海——清肺利咽 胖大海味甘,性寒;有小毒。有清肺利咽、润肠通便之功效,适用于风热邪毒侵犯咽喉所致的喑哑,其他原因引起的喑哑用胖大海无效,特别是老年人突然失音及脾虚者应该慎用。 【安全用量】代茶饮每次不得超过3粒,以防中毒。 决明子——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 决明子味甘、苦,性微寒,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等功效。但决明子可引起腹泻,女性长期服用轻则引发月经不规律,重则可使子宫膜不正常;有泄泻、低血压者及怀孕女性也应慎用。另外,决明子是一种泻药,长期服用对身体不好,会损伤身体的正气。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10~15克。 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抗衰老 枸杞子味甘,性平,功能为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抗衰老。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枸杞子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或平时大量摄取肉类食物面泛红光的人不宜服用。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别吃。最适合吃枸杞的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而且,一定要长期坚持,每天吃一点,才能见效。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5~15克。 甘草——润肺祛痰止咳 甘草味甘,性平,有补益心脾、润肺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但长期服用能引起水肿和血压升高,还易引起低钾血症,导致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等。湿盛胀满者不宜服用。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3~10克。 人参——大补元气,提高免疫力 人参大补元气、生津安神、补脾益肺,能兴奋神经系统,提高免疫力,抗衰老。身强体壮者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人参易口干舌燥,甚至鼻孔出血。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 有些人认为人参是一种补品,吃了对身体总有好处,这是错误的想法。无论是红参还是生晒参,在服用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过量服食。另外,一定要注意季节变化。一般来说,秋冬季节天气凉爽,进食比较好;而夏季天气炎热,则不宜食用。在服用人参后忌吃萝卜、忌饮茶。人参忌与葡萄同食,葡萄中含有鞣酸,极易与人参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沉淀,影响吸收而降低药效。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5~10克。 菊花——平肝明目,解毒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的作用。但阳虚体质者不适合服用;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应慎服;阴阳两虚型、痰湿型、血淤型高血压病患者也不宜服用菊花。菊花的服用方法:以杭一带所长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3次。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6~10克。 金银花——清热解毒 金银花味甘、性寒,既能清里热,又能散表热。因金银花药性偏寒,不适宜长期饮用,尤其是脾胃虚寒、阴证疮疡或气虚体弱的人以及月经期女性不能服用。金银花的服用方法:一茶匙干燥的金银花茶,用一杯滚烫开水冲泡,焖约10分钟后即可饮用,可酌加冰糖或蜂蜜。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9~30克。 中药功效小结 一、解表药 1.兼利水消肿者:麻黄、香薷。 2.兼治咳喘者:麻黄、细辛、紫。 3.兼能行气者:紫。 4.兼能止呕者:生、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