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监测质量体系文件---程序文件

环境监测质量体系文件---程序文件

环境监测质量体系文件---程序文件
环境监测质量体系文件---程序文件

目录

1.目的

为保护国家秘密、委托方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使监测活动中需要保密的事项不被泄露。

2.适用范围适用于保守监测活动中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

秘密的控制。3.职责

3.1 最高管理者负责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的保护与控制,组织制定保密制度和措施,对保密工作负责。

3.2 相关部门负责保密教育、落实保密措施、实施监督检查和管理。

3.3 所有参与监测任务的人员均对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责任,对自身所涉及的保密事项负责。

4.工作程序

4.1 保密内容

保密内容包括: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委托方提供的技术资料;监测样品信息和监测结果以及监测过程中的必要信息等。

4.2 保密措施

4.2.1 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国家秘密、委托方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的制度和措施。

4.2.2 准确识别和确认保密内容和级别,通过有效手段予以控制,并对保密效果予以评价。

4.2.3 纸质文件和储存于计算机中的信息,均应有恰当的保存方式、存放地点和场所,并有效控制借阅和拷贝,保证各类信息不外泄。

4.2.4 未经委托方许可,不得擅自发布、扩散和引用委托方提供的技术资料、样品信息和监测结果。

4.2.5 监测任务完成后,应将相关信息和材料单独建档;按照委托方的要求移交相关档案,必要时,归还相关资料。

4.2.6 应对相关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和培训,确保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不被泄露。

4.3 失密和泄密事件处理

应建立保密工作监督制度;发现失密或泄密情况,应及时向委托方报告,并迅速查明泄露原因、范围和严重程度,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和影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必要时追究法律责任。

1.目的

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程序,管理与监测任务相关的所有人员的配备、培训、能力确认/ 考核、质量监督等环节,保证人员素质、经历、技术和管理水平满足监测任务需要。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与监测任务相关的所有人员的配备、录用、培训、能力确认/考核、质量监督

和管理的控制。

3.职责

3.1 最高管理者负责人力资源的配备,任命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授权签字人,并赋予其应有的权力和资源;任命(或授权任命)其他关键岗位人员。

3.2 质量负责人负责实施质量体系宣贯,负责组织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考核。

3.3 技术负责人负责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能力确认。

3.4 人事管理部门负责人员技术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3.5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质量管理培训计划制定和实施,组织实施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负责培训记录的收集、整理和定期归档。

3.6 监测部门协助负责本部门人员培训计划制定、实施和实施效果评价,以及技术人员能力确认和持证上岗考核。

3.7 质量监督员负责监测任务中人员能力和规范性操作的质量监督。

4.工作程序

4.1 人员基本要求

必须根据监测任务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配备管理和技术人员,人员数量和能力均应满足要求,所有从事样品采集、现场监测、样品制备、样品前处理、样品分析测试和数据处理等监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与监测活动相关的其他人员的能力应得到确认。

4.2 人员能力

最高管理者根据岗位需求和监测任务量,安排资格、经历和能力与之相匹配的人员,确保人员数量和能力满足监测任务需要,保证监测质量。

4.2.1 质量负责人为监测机构领导层成员,熟悉质量体系和监测活动的质量管理要

求以及本监测机构

内部业务管理状况和流程,了解监测技术,具有保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的管理能力。

4.2.2 技术负责人为监测机构领导层成员具有从事监测活动的经历和经验,精通监

测技术,熟悉监测

活动的技术要求并能给予正确评价,熟悉本监测机构内部业务管理状况和流程,了解质量体系和质量管理要求,具有监测技术运作和有效实施的管理能力。

4.2.3 授权签字人

具有相应的教育经历和从事监测活动的经历和经验,熟悉监测活动的技术要求和质量管理要求,熟悉或掌握所承担签字领域的相应监测方法和数据质量评价方法,熟悉监测报告审核签发程序,具有对监测结果做出相应评价的判断能力。

4.2.4 质量监督员

熟悉所监督内容的技术要求和质量管理要求,具有识别、判断和评价监督结果的能力。

4.2.5 内审员熟悉质量体系,经过内审员培训、考试合格并得到任命,能独立开

展内审活动。 4.2.6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员/使用人熟悉仪器设备原理、构造、性能、用途和使用方法,熟悉仪器设备管理要求。 4.2.7 档案管理员熟悉档案管理知识,掌握档案管理技能,了解质量管理要求。

4.2.8 监测人员

具有相关教育和培训经历,掌握监测技术,了解质量管理要求,能正确处理和判断监测结果,监测技术能力应得到确认并持证上岗。

4.3 人员培训

4.3.1 根据监测任务和技术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获得批准后实施。

4.3.2 按照计划实施培训,并对培训效果实施评价,填写“签到表”和“培训记录表”。

4.3.3 定期汇总培训实施情况,填写“培训实施情况汇总表”。

4.3.4 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定期将“培训计划表”、培训教材、“签到表”、“培训记录表”和“培训实施情况汇总表”归档保存。

4.4 能力确认和考核

4.4.1 监测人员开展监测活动之前,应通过考核并持证上岗;其他人员的能力应得到确认。

4.4.2 持证上岗考核的组织方可以为本监测机构、上级主管部门或相关社会团体;若委托方对组织方有明确要求,应按照委托方的要求执行。

4.4.3 确认证明或上岗证上应标明具体的监测能力和范围;所有人员的能力确认证明或上岗证均应给予登记和管理。

4.4.4 承担具体监测任务的人员应报委托方备案,填写“监测人员能力备案汇总表”。

4.5 人员技术档案管理

4.5.1 应建立所有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人员技术档案,定期收集有关记录和证明,保证人员技术档案的完整、有效。

4.5.2 人员技术档案应包括教育、培训、任命、授权、能力确认/考核、资格、技能、经历和监督的各种记录或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人员简历,主要工作业绩,反映业绩有关材料(论文、著作、科研成果和专利证书等),授权、任命、能力确认材料(含确认日期),培训和技能考核记录和证书复印件,上岗证复印件,学历证书复印件,技术职称证书和各种资格证书(证明)复印件,各类获奖情况证明等。

4.5.3 人员技术档案应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

4.5.4 人员技术档案应由专人管理。

5.相关记录

5.1 GJW-04-2016-ZL-001 培训计划表

5.2 GJW-04-2016-ZL-002 签到表

5.3 GJW-04-2016-ZL-003 培训记录表

5.4 GJW-04-2016-ZL-004 培训实施情况汇总表

5.5 GJW-04-2016-ZL-005 监测人员能力备案汇总表

1.目的

为满足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的技术要求,应对监测设施和环境条件进行控制,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监测设施和环境条件的配置、监控和

管理的控制。3.职责

3.1 最高管理者负责监测设施和环境条件的资源配置。

3.2 技术负责人负责监测设施和环境条件的评价和管理。

3.3 相关部门对监测设施和环境条件进行日常维护和监控,并保证监测过程在有效条件下实施。

4.工作程序

4.1 监测设施和环境条件要求

4.1.1 在监测任务完成期内,监测机构应有独立、固定的监测和工作场所,若为租赁或借用场所,应具有管理权和使用权且有合同,租赁期应大于监测任务周期。保证监测场所相对稳定和监测工作顺利实施。

4.1.2 监测设施和环境条件应能满足仪器设备放置、使用和维护的要求。

4.1.3 监测场所应合理布局,按监测项目特点采取有效隔离措施,防止相邻工作区域间交叉影响或对监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4.1.4 样品、化学试剂和标准物质等的贮存对环境条件有要求时,应有措施保证予以满足,避免其损坏或变质,并记录环境条件。

4.1.5 配置合适的排风系统,以保证测试工作质量和人员的身体健康不受影响,并满足环境保护要求。

4.1.6 无菌室应单独设置,定期检查灭菌效果。

4.1.7 监测场所应配有足够的照明、采暖、除湿、空调和通风橱等设施,上下水应方便使用,不堵不漏。

4.1.8 当设施、设备和环境条件对监测结果有影响时,应严格控制环境条件,并进行监控和记录;当出现波动时,应及时发现和调控这种波动,避免其影响监测结果。

4.1.9 自动监测站房设施和环境条件应符合相关文件和技术规范要求。

4.1.10 在固定场所以外的临时或移动场所开展监测时,其场地、设施和环境条件应符合监测技术要求。

4.2 监测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

4.2.1 监测设施、场所和环境条件应保持满足监测技术要求,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评价,确认满足监测技术需求之后,再继续实施监测。

4.2.2 监测区域应有明显标识;无菌室、试剂库、气瓶间、样品库、大型仪器实验室和计算机中心机房等特殊区域,同时还应有警示标识,并控制进入和使用。

4.2.3 监测人员进行实验操作时,应着工作服;无关的物品不得带入实验区域,不得进行与监测无关的活动。

4.2.4 外来人员进入监测区域应得到许可,有监测机构人员陪同,并注意保密事项的控制。

4.2.5 应识别、判断和防护可能危害人员安全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因素,配备必要的防护和处置措施,防止化学品、废弃物、火、电、气、雷和高空作业等引起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应能实施简单的处置。

4.3 记录和归档

对可能影响监测结果质量和参与监测结果计算的环境条件,应予以记录并定期归档。

1.目的

为保证监测质量,使仪器设备的性能和状态符合监测技术要求,对仪器设备实施有效管理。

2.适用范围适用于仪器设备的配备、使用、维护、维修、标识和档案管理等

内容的控制。3.职责

3.1 最高管理者负责仪器设备的资源配置。

3.2 技术负责人负责仪器设备性能指标的确认和批准。

3.3 相关部门负责仪器设备的购置、技术指标确认、使用、量值溯源、期间核查、标识管理、维修、停用、报废和档案管理等。

4.工作程序

4.1 仪器设备配置

4.1.1 应配备采样、现场监测、样品保存、样品制备、样品前处理、样品分析测试、环境条件测试、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等监测任务各环节所必需的、数量充足的仪器设备和辅助设备。

4.1.2 仪器设备应置于与之相适应的设施和环境中,并防止相邻工作区域间可能的交叉影响或对监测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更换摆放地点和位置时,应经过批准,并保证其满足监测技术条件要求。

4.1.3 仪器设备应经过技术指标确认,以证明其性能满足监测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等要求。

4.1.4 应严格限制租赁和借用仪器设备的数量和使用;仪器设备租赁和借用期应大于监测任务周期,其仪器设备管理应按照本监测机构仪器设备管理要求予以管理,并在“使用仪器设备汇总表”中注明。

4.2 仪器设备使用

4.2.1 仪器设备正式投入使用前应进行量值溯源,在用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量值溯

源,并对溯源结论/结果给予确认,执行《量值溯源管理程序》,以证明其技术指标合格。当校准产生一组修正因子时,应确保监测数据得到及时修正和正确应用。

4.2.2 必要时,应在两次检定/校准期间对在用仪器设备实施期间核查,以维持其状态的可信度,执行《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程序》。

4.2.3 若仪器设备脱离了监测机构的直接控制,返回后,应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核查,得到满意结果后方可正常使用。经修复的仪器设备,经检定/校准或核查确认后,方可恢复使用。

4.2.4 仪器设备使用前,应确认性能状况,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2.5 应建立必要的操作规程,并保证现行有效、便于取阅,以保证规范操作。

4.2.6 仪器设备使用人应熟悉仪器设备性能、工作原理、操作规程、维护保养、一般故障判断和排除等知识,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人员应有授权。

4.2.7 使用仪器设备后应及时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表”。应有有效的控制措施,对仪器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予以保护,避免发生致使监测结果丢失或失效的调整。

4.2.8 现场监测仪器设备使用

(1)应保持仪器设备外观整洁,标识齐全有效,必要时应携带操作规程。

(2)出发前检查配件是否齐全,对相关性能指标进行检查,确认正常后,填写“外出仪器设备出入库登记表”。

(3)使用前应按要求进行仪器设备校正核查。

(4)正确使用监测仪器设备,使用完毕时及时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表”。

(5)归还时,应对相关性能指标进行验收确认,填写“外出仪器设备出入库登记表”。

4.3 仪器设备维护保养

4.3.1 应对仪器设备进行常规维护保养,并保持仪器设备外观的完好和整洁。

4.3.2 应建立必要的维护保养操作规程,并保证现行有效、便于取阅,以保证规范操作。

4.3.3 仪器设备长期不用时,应定期开机,进行维护性运行,正常情况下每月至少一

次(有特殊要求的除外),并填写“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表”。

4.4 仪器设备标识管理

4.4.1 所有仪器设备均应有唯一性标识。

4.4.2 仪器设备应有“仪器设备基本信息表”、管理卡和状态标识,不得出现不明状态的仪器设备,三色标识应贴在仪器设备的明显位置。

4.4.3 三色标识使用方法

(1)合格标识(绿色)

经检定/校准合格,确认其符合监测方法规定的使用要求的仪器,贴绿色“仪器设备合格证”;辅助设备经功能检查正常者,贴绿色仪器设备合格证。

(2)准用标识(黄色)

仪器设备存在部分缺陷,但在限定范围内可以使用的(即受限使用),贴黄色仪器设备准用证。该类仪器设备包括:

①某些功能已丧失,但监测所用功能经检定/校准确认合格的多功能仪器。

②某些量程准确度不合格,但监测所用量程经检定/校准合格的多量程仪器。

③降等级使用,且经检定/校准确认满足监测使用要求的仪器。

④辅助设备经功能检查有缺陷,但不影响使用的设备。

(3)停用标识(红色)

仪器设备目前状态不能使用的,贴红色仪器设备停用证。该类仪器设备包括:

①损坏的仪器设备。

②经检定/校准不合格的仪器设备。

③性能无法确定的仪器设备。

4.4.4 仪器设备每次检定/校准后,应根据证书中的结论及时更换标识,保证仪器设备在有效期内使用。

4.4.5 辅助设备根据使用和技术要求进行功能和性能验证和确认,及时更换标识。

4.5 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4.5.1 用于监测任务的所有仪器设备均应建立一台一档仪器设备档案,填写“仪器设备基本信息表”。

4.5.2 监测任务执行过程中所用的仪器设备均应列入“使用仪器设备汇总表”。

4.5.3 仪器设备归档材料包括(但不限于):

(1)“仪器设备基本信息表”

(2)“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表”

(3)“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表”

(4)“仪器设备溯源情况汇总表”

(5)“使用仪器设备汇总表”

(6)量值溯源证书或证明等

4.6 记录和归档

按照档案管理相关要求,将4.5.3 中档案材料归档保存。

5.相关程序文件

5.1 GJW-02-05 量值溯源管理程序

5.2 GJW-02-06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程序

6.相关记录

6.1 GJW-04-2016-ZL-006 仪器设备基本信息表

6.2 GJW-04-2016-ZL-007 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表

6.3 GJW-04-2016-ZL-008 外出仪器设备出入库登记表

6.4 GJW-04-2016-ZL-009 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表

6.5 GJW-04-2016-ZL-011 仪器设备溯源情况汇总表

6.6 GJW-04-2016-ZL-013 使用仪器设备汇总表

1.目的

为确保监测结果溯源到国家/国际计量基准,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有效,对量值溯源方式和方法实施管理。

2.适用范围适用于监测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量值

溯源的控制。3.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监测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量值溯源及其结果确认。

3.2 相关部门负责仪器设备量值溯源计划制定、实施、结果确认和资料归档。

4.工作程序

4.1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

4.1.1 应制定仪器设备量值溯源计划,批准后实施。

4.1.2 检定机构必须具有相关资质;校准可由有资质的机构进行,也可由能力得到评审/认可的机构进行;检定/校准应溯源到国家/国际计量基准。

4.1.3 在取得检定/校准证书后,应对证书进行分析和确认,以证明其能满足相应监测技术要求,并将确认情况填入“仪器设备溯源结果确认表”。当校准给出修正因子时,应确保有关数据得到及时修正。

4.1.4 检定/校准证书原件应归档保存,复印件应和仪器设备一起放置,以便于核对和查阅。

4.2 仪器设备其他溯源方式

4.2.1 当仪器设备的量值无法溯源到国家/国际计量基准时,应溯源至有证标准物质、公认的或约定的测量方法/标准,或通过监测机构间比对等途径,证明其测量结果与同类监测机构的一致性;应保留相关证明材料。

4.2.2 应保留溯源结果及其证明性技术资料,并归档。

4.3 标准物质量值溯源

4.3.1 监测活动中使用的标准物质应能溯源到国家/国际计量基准或国家/国际标准

的有证标准物质。

4.3.2 标准物质的溯源应提供标准物质的合格证书。

4.3.3 标准物质的核查执行《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4.4 自配标准溶液核查

监测活动中使用的自配标准溶液应以标准物质为依据对其浓度进行核查,执行《内部质量控制程序》。

4.5 量值溯源记录归档

仪器设备溯源证明材料、“仪器设备溯源结果确认表”和“仪器设备溯源情况汇总表”应保存归档。

5.相关程序文件

5.1 GJW-02-07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5.2 GJW-02-15 内部质量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6.1 GJW-04-2016-ZL-010 仪器设备溯源结果确认表

6.2 GJW-04-2016-ZL-011 仪器设备溯源情况汇总表

1.目的

为保证仪器设备量值的稳定性及其在两次检定/校准期间保持检定/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满足监测质量要求,应对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

2.适用范围适用于仪器设备期间

核查的控制。3.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负责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计划和期间核查规程的审批。

3.2 相关部门负责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计划和期间核查规程的制定及实施。

4.工作程序

4.1 期间核查对象

监测结果具有重大影响、性能不稳定、漂移率大、使用频率高、经常移动、操作环境恶劣、检定/校准结果接近规定的极限值以及新购置的仪器设备,应进行期间核查。

4.2 期间核查计划

应识别和确认需要进行期间核查的仪器设备,科学确定核查周期,制定期间核查计划,并得到技术负责人批准。

4.3 期间核查内容对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的内容包括:准确度、

精密度和稳定性等。 4.4 期间核查方式和判断

期间核查以等精度核查的方式进行,如仪器比对、方法比对、标准物质验证、加标回收和单点校准等。能力验证、比对测试和有证标准物质测定等,均可认为是期间核查。应尽可能选择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

4.5 期间核查实施按批准后的期间核查计划组织核查,填写“仪器

设备期间核查表”。4.6 期间核查结果处理

期间核查后应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结果判定,发现仪器已经出现较大偏离,可能导致

监测结果不可靠时,应执行《不符合工作处理程序》,直至经证实的结果(重新核查或检定/校准)满意后方可投入使用。

4.7 记录和归档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计划、“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记录表”和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的相关记录均应归档保存。

5.相关程序文件

5.1 GJW-02-17 不符合工作处理程序

6.相关记录

6.1 GJW-04-2016-ZL-012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记录表

1.目的对标准物质实施有效的控制与管理,确保监测活动使用有效的标

准物质。2.适用范围适用于标准物质的采购、验收、存放、领用和使

用等内容的控制。3.职责

相关部门负责标准物质的采购、验收、发放、保存和使用,负责证书管理和有效性管理。

4.工作程序

4.1 采购

4.1.1 技术负责人审批标准物质申购需求。

4.1.2 向有资质的标准物质供应商购买有证标准物质,并保存标准物质的信息和证书。

4.2 验收

4.2.1 相关部门和使用部门共同对采购标准物质的有效证明、品种、数量和有效期进行验收,验收合格者登记入库;严禁不合格标准物质入库。

4.2.2 相关部门负责标准物质证书的管理。

4.3 使用

4.3.1 使用标准物质时应办理领用手续。

4.3.2 标准物质使用前,必须检查其是否在有效期内。

4.3.3 自配标准溶液必须严格按标准方法配制,在配制和标定过程中应复核每个数据,并粘贴显著标签,注明标准溶液名称、浓度、配制日期、有效期、配制和标定人员姓名等。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详见《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601)。

4.3.4 现场监测中需使用标准物质时,应在标准物质的运输、保管和使用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和损坏。

4.4 存放

4.4.1 标准物质应存放在干燥、清洁的专用房间或专用橱柜内,避光保存,严防污染或损坏;要求低温贮存的标准物质应存放在冷藏柜内。

4.4.2 对于自配的标准贮备液,应按贮存条件要求存放。

4.4.3 贮存的标准物质应建立台帐进行管理。

4.5 期间核查

在有效期内未开封的有证标准物质,可不进行期间核查;在有效期内已开封的标准物质,应使用有效期内的标准物质进行分析测试比对,核查其浓度值是否有较大变化,若测定结果与保证值不符,则不能使用。

对于变色、变质、破损和超过有效期等核查不合格的标准物质按不合格标准物质处理,停止使用。

4.6 信息管理

4.6.1 相关部门负责收集和保存标准物质信息,特别是不合格产品的信息应予以记录,以供今后采购时参考。

4.6.2 完成监测任务中使用的标准物质,应填写“使用标准物质汇总表” 。

5.相关记录

5.1 GJW-04-2016-ZL-014 使用标准物质汇总表

2017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完整版

********技术程序文件 ***/**-20**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第一版 文件编号: 受控状态:

****年1月1日发布 ****年1月1日实施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X 程序名称:文件控制程序 编制单位:*** 编制:*** 时间:****.1.1 审批:*** 时间:****.1.1 评审会签表

1.1目的 为了充分发挥文件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所起的沟通意图、统一行动的作用,确保体系运行有效,特制定本程序。 1.2适用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包括产品实现)所需的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文件的控制。外来文件的控制参照使用本程序。 2. 引用文件 本程序引用以下文件: ****/QP4-2 记录控制程序 3. 职责 3.1 ***是本程序归口管理单位,负责全公司第一、二、三层次文件的管理,包括文件分发、登记、修改、回收、换版、标识和处理。 3.2 ***是本程序责任单位,负责全公司技术性文件的管理。 4 控制要点 4.1 文件审批控制 本公司文件由总经理授权***、***、***起草编制。所有文件在发布前均由具备资格的人员进行评审、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 4.1.1 第一层次文件——质量手册由管理者代表组织起草,各职能部门评审,由总经理审批。 4.1.2 第二层次文件——程序文件由主管部门组织起草,相关部门参与评审会签,由管理者代表审批。 4.1.3 第三层次文件由主管部门起草,管理者代表审批,若其不在公司可由其授权的部门领导代批,其中管理性文件可由负责起草的部门代批,技术性文件只能由***负责技术文件领导代批。所有代批文件

环境监测中-实验室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中-实验室管理制度

作者: 日期:

实验室管理制度/ 1、监测分析室是分析实验检定的工作场所,为保证环境清洁、安静,不经允许外人不得进入; 2、严禁在监测分析室内吸烟、饮食、会客,不得晾晒衣服和放置与实验室无关的物品; 3、监测分析室的地面、操作台应经常打扫、擦拭,保持无灰尘,实验台抽屉内试剂架柜、仪器架柜,通风橱内要摆放整齐有序,标志清晰、规范; 4、各监测分析室应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各种安全设施和消防器材应定期检查,妥善管理,保证随时可以供应,注意实验室用电安全,定期检查电器线路,室内电线管道设施,应安全、规范,不得随意布线; 5、分析人员进入监测分析室应身着白大褂,必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规则,认真执行本人所承担的技术操作规范,工作要集中精神,严禁玩忽职守; 6、使用各种仪器设备时,必须遵守有关操作规程安全使用规则; 7、监测分析室内的药品、试剂标签清楚,存放整齐,各种玻璃仪器应分类保管, 使用后及时清理干净,放回原处,摆放整齐; 8、凡属剧毒、易燃、易爆物品必须经专人负责保管,不准在监测分析室内随意存放; 9、实验完毕,及时整理仪器设备和清洗实验用具,正确处理废弃物,及时切断电源、气源和火源,下班前检查水、电、气及门窗安全方可离去检测人员行为规范 1、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坚持原则、钻研业务、务实进取; 2、科学 检测,严格执行标准、遵守检测程序,保证检测质量 做到数据准确、有效; 3、遵守法规讲廉洁、拒腐蚀、不徇情、守公德、讲文明,做到五不准; a ?不准收受被检测单位的礼品礼金或有价礼券; b ?不准参加被检测单位的邀请娱乐活动; c.不准收受被检测单位的宴请; d .不准参加被检测单位或个人的营销活动; e .不准利用职权搞不正之风。 4、遵守检测工作程序,做到: a、持证上岗,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检测; b、检测完毕,要清洗好器皿和仪器,清理剩余样品垃圾; 5、遵守保密规定,妥善保管检测资料。 为用户保密和保护技术所有权制度 1、全站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保密制度,做好技术保密工作。凡系绝密、机密、保密文件,必须按规定范围传阅,不得随意扩大传阅范围; 2、本站重要技术和正在研究中的分析方法,重大事故有关报告及处理记录,各 种保密技术资料,一律不准随意查阅、外借; 3、采样计划、检验报告、原始记录和数据未公开前,未经有关部门许可,一律不准以任何形式向无关人员泄露扩散; 4、凡用户提供的产品技术资料、图纸、工艺文件等,一律不准向外公布或转让,也不得用于个人或单位的经济开发;

环境监测站工作制度

环境监测站工作制度 1总则 1.1公司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监测站)是电力系统环境监测专职基层机构,业务工作受运行部和生技部双重领导,技术上受中心站指导。 1.2监测站的任务是对本公司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测、监督;同时还要承担劳动保护和厂区及作业环境监测工作,以掌握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为综合管理、防止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1.3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组成部分,是一项生产监督活动必须纳入生产管理轨道。 1.4在保证完成本公司的环境监测任务的前提下,可承担其他部门委托的监测工作。 2职责分工 2.1站长 2.1.1认真执行上级有关文件、指示。建立健全本站各项规章制度。 2.1.2根据《火电厂环境监测条例》中心站工作要求和污染物排放情况、作业环境(厂区与生活区呼吸带大气、控制室与值班室噪声、作业环境粉尘)等情况制定年度监测计划。并组织本站监测人员实施。 2.1.3根据排放污染物、作业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有异常时及时汇报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调整控制污染物排放浓度,保证排放口污染物的达标率。 2.1.4搞好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校验工作,确保监测工作正常进行。 2.1.5化学试剂和溶液的配制、使用及保管应严格遵守《化学药品验收、配制、使用及管理制度》。 2.1.6积极参加厂环境污染事件的调查分析工作。 2.1.7审核外报的报表、技术总结等,并对其准确性负责。 2.1.8认真执行全过程管理,保证监测质量;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和PDCA循环活动,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2.2技术员 2.2.1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技术监督的指示、规程、制度根据本单位具体民政部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实施细则、技术措施等。 2.2.2参加厂环境污染事件的调查分析,提出反事故措施或提供有关技术资料,试验方法等。 2.2.3加强专业技术管理,收集、整理、分析各项技术资料及环境指标考核资料,建立健全监测档案。 2.2.4负责专业技术培训工作,指导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更新陈旧的效果不好的仪器设备,使之适应监测工作的需要,努力提高本站监测水平。 2.2.5按有关规定,及时填报各种报表、监测工作总结等。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质量体系文件)

1.目的 为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岗人员均能达到岗位能力要求,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提供保障,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员招聘、人员配置、人员经历、教育程度、技能和能力的考核及培训管理。 3.职责 3.1.人力资源部职责为: a)负责组织各部门编制公司各岗位的《员工岗位说明书》; b)负责人员的招聘,人力资源的计划及配置; c)负责员工教育培训计划的制订、组织、管理和考核; d)依据对员工的培训、考核结果,负责按本程序对达到资格条件的员工,组织上岗认 证工作。 3.2.综合办公室、生产设备、技术质量、销售等部门有义务支持和配合人力资源部实施教 育培训和人力资源配置计划。 4.程序 4.1.人力资源部组织各部门编制公司各岗位的《员工岗位说明书》,以规定各岗位人员的 最低任职资格和岗位职责,作为本公司招聘工作的依据。 4.2.人力需求提出、批准 4.2.1.各职能部门根据公司总的目标计划,结合本部门分目标计划,以及本部门工作内容 和最新的人员配置情况,确定本部门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向人力资源部提交《用员 申请表》,人力资源部根据各职能部门上报的详细资料,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审核 通过后实施招聘。 4.3.招聘、录用实施 4.3.1.人力资源部根据人员需求,通过以下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进行统一筛选。 a)委托各人才职业介绍所推荐; b)联系中、高等院校,适当输送应届毕业生或中、高等专业人才; c)联系参加现场招聘会; d)委托社会媒介发布招聘信息(报纸、网站、人才市场、职介所等)。 4.3.2.人力资源部自行或组织专业管理人员实施招聘。 4.3.3.招聘时,按照各岗位任职资格对应聘人员综合考察,有以下情形者,不予考虑: a)未满16周岁的童工; b)有精神病者或吸食毒品者; c)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者; d)提供虚假简历、资质证者。 4.3.4.人力资源部初步面试 a)应聘人员交验相关证件(身份证、学历证、职称证、上岗证等),验证合格后填写 《入职登记表》; b)对应聘者的个性特征进行考察,包括谈吐形象、心理特征、个人能力等方面,确定 应聘者是否适合本公司的企业文化。 4.3. 5.用人部门复试

TS16949-2018新版全套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记录表单

文件控制流程图

1. 目的 对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文件进行规范和控制,确保文件的充分性与适宜性,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有效文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和资料的控制。 3. 职责 3.1质量部负责编制质量手册,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3.2各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编制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相关部门主管审核、签字, 质量部审定,管理者代表批准。 3.3各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其他管理性文件,相关部门主管审核、签字,综合部审定, 管理者代表批准。 3.4技术部和相关部门负责编制主管的技术文件、支持性文件,包括《工序标准操作卡》、《作 业指导书》、《设备操作规程》、《检验指导书》等,并由部门主管领导审核批准。 3.5各部门设兼职文件管理员,负责本部门文件和资料的管理工作。 4. 工作程序和要求 4.1文件的分类 4.1.1受控文件 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部门(含提供认证机构)、场所、班次,使用的文件均为受控文件,包括: a.质量体系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其它质量文件(表格、报告等)。 b.管理文件:如制度等。 c.技术、支持性文件:如工程图样、工程标准、数据资料、检验指导书、试验程序等。 d.外来文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法律法规、顾客工程规范、供方记录等。 4.1.2非受控文件 凡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无关联的文件属于非受控文件,如行政任命、事务性通知等。 a.盖“非受控”章的文件为非受控文件,供有关人员参考用。 b.因评审、考察等用的,向上级机关或顾客提供的质量体系文件,均为非受控文件。 c.“非受控”文件,更改不通知,作废不回收。 4.1.3文件管理 a.质量体系文件、管理性文件由综合部归档、控制、分发和回收。 b.技术文件由技术部归档、控制、分发和回收。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和持证上岗制度

关于印发《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和《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规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我局制定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和《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 2.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 二○○六年七月二十八日主题词:环保监测质量管理规定通知 抄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保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北方、四川、上海、广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监测中心(站)、辐射环境监督(测)管理站(所) 附件一: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规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准确可靠,为环境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准确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环境保护系统各级环境监测中心(站)和辐射环境监测机构(以下统称环境监测机构)。

第三条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指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为保证监测数据 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包括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监督等内容。 第四条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监测工 作的全过程。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实施统一管理。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具有领导和管理职责。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在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对下级环境监测机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第六条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对本机构出具的监测数据负责。应主动接受上级 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并积极参加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研究、监测资质认证、持证上岗考核、质量管理评比评审、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工作,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第七条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有质量管理机构或质量管理人员,明确其职责, 并具备必要的专用实验条件。 质量管理机构(或人员)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监督管理本环境监测机构各类监测活动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切实保证环境监测工作质量; (二)组织和开展质控考核、能力验证、比对、方法验证、质量监督、量值溯源及量值传递等质量管理工作,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价; (三)负责本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的申报与日常管理,国家级和省级环境监测机构组织和实施对下级环境监测机构人员的持证上岗考核工作; (四)建立环境监测标准、技术规范和规定、质量管理工作的动态信息库; (五)组织和实施环境监测技术及质量管理的技术培训和交流; (六)组织开展对下级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质量管理的监督与检查;

质量管理体系具体文件的构成

体系文件描述 质量体系文件构成: 第一层质量手册 第二层程序文件 第三层管理文件、技术文件、质量计划、作业指导书 第四层质量记录表格 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证明或描述质量体系的主要文件;质量手册规定质量基本结构,是实施和保持质量体系应长期遵循的文件;质量手册至少应包含组织的质量方针和对所采用的质量体系标准的全部适用要素的描述; 程序文件:程序是为完成某项活动所规定的方法;描述程序的文件称为程序文件;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对影响质量的活动做出规定;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应包

含质量体系中采用的全部要素的要求和规定;每一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应针对质量体系中一个逻辑上独立的活动。 管理文件:公司各项管理制度、规定、办法、导则、细则等。 技术文件:包括产品实现所需的产品技术标准、检验标准、产品实现的工艺流程,指标、卡片、手册、说明书、图纸等。 质量计划:质量计划是针对某项产品、项目或合同,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质量计划是为达质量目标所进行的筹划安排,质量计划总是针对一定的目标,如合同、项目或产品的特定要求。 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是指为保证过程的质量而制订的程序;作业指导书也是一种程序,只不过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而程序文件描述的对象是某项系统性的质量活动;作业指导书是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作业指导书有时也称为工作指导令或操作规范、操作规程、工作指引等。内容包括:用于施工、操作、检验、安装等具体过程的作业指导书。

质量记录:为已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质量记录为证明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或为质量体系的要素运行的有效性提供客观证据。质量记录的某些目的是证实、可追溯性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 外来文件:包括行业文件、外来法律、法规、规范。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编制目标及原则 四、最常见的质量通病 五、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一、编制依据: 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 1.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 1.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01 1.6、建筑防水工程施工工艺质量验收标准规范 1.7、施工手册 1.8、工程设计图纸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庐江中心城46#楼项目,位于安徽省庐江县文明中路西侧庐江县人民医院北侧。 建设单位:庐江县云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安徽祥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江苏大汉建设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勘探单位:安徽工程勘察院。 本工程为庐江县庐江中心城46#楼项目工程,本工程相对标高+0.000相对于绝对标高值为11.5m、室内外高差为0.30m,主要使用功能为商业。建筑工程等级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面积为77263.34㎡,其中地上62464.18㎡、地下14799.16㎡、建筑基底面积7045㎡;建筑层数为地上28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99.9m。耐火等

级为Ⅰ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为Ⅰ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Ⅰ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主要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三、编制目标及原则: 3.1、建设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虽多,涉及面亦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与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缺乏质量意识,不讲“认真”二字。其实,消除质量通病,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要求,办不到的事。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二”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认真贯彻执行技术责任制;认真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实行层层把关;认真总结产生质量通病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渗、漏、裂、空、堵”等质量通病的防治效果,这些质量通病主要表现为:外墙面渗水;外门窗周围渗水;屋面渗水;卫生间、厨房间渗漏;管道接口渗漏;地面、顶棚空鼓;楼地面、墙面裂缝;下水道堵塞等。 3.2、质量通病防治基本原则 1、质量通病的治理要以管理和技术措施为主,反对不计成本,以治理为名进行不必要的变更的治理行为。在管理上,要加强施工组织,完善各项制度,落实质量责任,推广标准化、精细化施工管理;在技术上,要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研发、推广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完善工

环境监测制度

漳泽发电分公司 环境保护技术监测制度 1 目的 规范环境保护监测行为,确保环保设备的正常投运以及污染物排放达标。 2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漳泽发电分公司环境保护日常监测管理。 3职责 3.1 安全环保部职责 3.1.1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法规,落实上级各项制度、措施和要求,组织制订环境保护技术监测制度。 3.1.2 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监管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行业管理、指导。 3.1.3 协调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单位,依法开展环境保护相关的监测与检测。根据环保整改意见书的要求,及时制定相关措施并落实整改。 3.1.4 对重要的环保监测仪表,落实责任制,确保设备完好。 3.1.5 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业务培训。 3.2环境监测站职责 3.3.1 认真贯彻国家、行业、地方的法规、制度和要求,执行《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L/T414-2004)和《火电行业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管理规定》等。 3.3.2 按规定完成分公司废水排放口及各生产现场粉尘、噪声的监测,检查监督环保设施的运转情况。 3.3.3 统计、分析各项监测资料及填报各类环保统计报表。 3.3.4 做好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保养和校验工作。 3.4 环保设施所在部门的职责 3.4.1 环保设施所在部门要认真负责环保设施的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使其良好运转。 3.4.2 做好各种废水、废汽的处理,做好污染物的监测,做到达标回用或排放。 4 管理内容和程序 4.1 环保监测范围包括: 4.1.1 各种废水处理、废水回收设施及废水污染物的排放。 4.1.2烟气处理设施及气态污染物排放。 4.1.4 各种噪声、粉尘治理装置。

4.2 环保监测内容 4.2.1 环保设施 4.2.1.1 除尘器的监测 1)#6除尘器的考核指标为:电场投运率、除尘效率、除尘器在未改造前出口烟尘排放浓度<400mg/m3。改造后除尘器出口烟尘排放浓度<100mg/m3。 2)#3、#4、#5除尘器的考核指标为:投运率、除尘效率、除尘器出口烟尘排放浓度<100mg/m3。 3)除尘器每次A级检修或改造前后均应进行除尘效率、阻力、漏风率、烟尘排放浓度、烟尘排放量等指标的测试。 4.2.1.2 废水处理设施的监测 1)废水处理设施包括生活污水处理站、闭式循环、灰水浓缩池及其系统、含油废水处理设施、废水回收设施等。 2)废水处理设施的考核指标为:废水处理率、设备投运率、处理水量及运行情况。 3)应定期对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每月度上报一次运行与监测情况。 4.2.1.3 脱硫设施的监测 1)脱硫设施的考核指标为:投运率、脱硫效率、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旁路门挡板开关状态、在线仪表投运率、在线监测历史数据保存情况。 2)应加强运行管理,严格工艺技术操作,定期校验烟气在线监测仪器,确保烟气脱硫效率达到规定值。应定期对脱硫设施的启停时间、脱硫效率、投运率、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旁路门挡板开关状态、在线监测历史数据保存,每月度上报一次运行情况。 4.2.1.4生产用水、排水情况的监测 1)各辅机冷却水要根据季节温度变化,勤调冷却水量,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冷却水使用量。 2)各辅机冷却水要做到随机组检修、备用时及时关闭,以节约工业用水和减少工业排水。 4.2.1.5 噪声治理设施的监测 1)火电厂产生噪声的主要声源均要按有关规定设置噪声防治设施,保证达到有关标准的要求。 2)应定期对各种防噪装置进行检查、维护,保证其防噪效果。 4.2.2 燃煤监测

全套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全套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0.1发布令 为规范公司行为,保证产品质量满足顾客要求,提高公司信誉和产品竞争能力,使质量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本公司建立了系统化、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符合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的要求,编制了《质量手册》,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管理职责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控制要求。根据公司发展和管理提升的需要,结合2015版标准转换,经领导层决策,对现版文件换版,发布了A版《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阐述了我公司新阶段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实施、保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和进行质量管理的公司法规,也是向顾客提供质量保证的证实文件,并作为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依据,要求全体员工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从2017年XX月XX日起实施。 特批准发布! 总经理: 2017年XX月XX日

0.2任命书 为了贯彻执行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的要求,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特任命先生为本组织的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是: 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的要求; b)确保各过程获得其预期输出; c)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及其改进机会,特别向最高管理者报告; d)确保在整个组织推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e)确保在策划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 总经理: 2017年X月X日

0.3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声明 我公司为保证产品质量始终得到顾客的满意,经管理者代表组织员工按总经理对方针、目标的要求,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并经过了总经理批准。现声明如下: 1.质量方针: 精心服务,精心策划,精心管理,精益求精 精心服务:顾客为中心是我们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在产品实现全过程中,满足或超越顾客的需求,确保顾客成功,是恒隆追求的目标。 精心策划:建立恒隆质量管理系统,把顾客的要求贯穿于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中,把质量意识灌输到每一位员工。精心管理:恒隆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公司领导核心作用,动员全体员工参与质量管理中去,依据事实进行决策,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 精益求精:完善恒隆管理系统,规范管理过程,不断追求质量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 在质量管理中,我公司认真按照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质量管理,生产中严格按照顾客要求和产品标准进行生产,诚信为本,科技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程序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程序

质量管理文件管理程序 文件名质量管理文件管理程序编号GX-CX-01-00 起草人:王军审核人:张德胜执行日期:2011-12-15 起草部门:质管部批准人:白晓香变更记录: 起草日期:2011-11-2批准日期:2011-11-8变更原因、目的: 目的:对质量活动进行预防、控制和改进,确保公司所经营诊断试剂安全有效和质量管理体系正常有效地运行,规范质量管理文件的起草、审核、批准、执行、存档等操作程序。 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经营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制度、操作程序等文件。 责任:质量管理人员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 内容: 1 文件的起草: 1.1 文件应由主要使用人员依据有关规定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填写《文件编制申请及批准表》,提出起草申请,报质量管理人员。 1.2 质量管理人员接到《文件编制申请及批准表》后,应对文件的题目进行审核,并确定文件编号,然后指定有关人员起草。 1.3 文件一般应由主要使用人员起草,如有特殊情况可指定熟悉法律法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和企业实际情况的人员起草。 1.4 文件应有统一的格式:文件名称、编号、起草人、起草日期、审核人、审核日期、批准人、批准日期、生效日期、颁发人员、分发人员、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和内容。 1.5文件编号规则: 1.5.1 形式:企业代码-文件类别代码-顺序号-修订号

3.2 质量管理人员计数后,应将文件统一印制并进行发放。 3.3 质量管理人员发放文件时,应做好文件发放记录。内容包括:文件题目、编号、数量、颁发人员签名及日期、分发人员签名及日期。 4 文件的复审: 4.1 复审条件: 4.1.1 法定标准或其他依据文件更新版本,导致标准有所改变时,应组织对有关文件进行复审。 4.1.2 在文件实施过程中,文件的内容没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1.3 每年1月对现行标准文件组织复审一次。 4.2 文件的复审由质量管理人员组织进行,参加复审人员应包括执行人员。 4.3 质量管理人员依据复审结果,做出对文件处置的决定。 4.3.1 若认为文件有修订的必要,则按文件修订规程,对文件进行修订。 4.3.2 若认为文件无继续执行的必要,则按文件撤销程序将文件撤销。 4.4 质量管理员应将文件复审结果记录于文件档案中。 5 文件的撤销: 5.1 已废除及过时的文件或发现内容有问题的文件属撤销文件的范围。发现文件有错误时也应立即撤销。 5.2 当企业所处内、外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旧质量体系文件已不能适用时,应相应制定一系列新的文件。新文件办法颁发执行之时,旧文

2020年检测检验机构全套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吾爱网络项目》精选考试类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精选应用文档,如果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2020年检测检验机构全套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2.1 职责 2.1.1 程序文件(包括修订本)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和发布实施,并负责解释。 2.1.2 程序文件由最高管理者授权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写、会审,并负责保持其现时有效性。 2.1.3 程序文件(包括修订本)由综合部统一编号、登记、发放和回收。 2.2 程序文件的说明 2.2.1 主题内容 程序文件是是指导体系活动有效开展的支持性文件。 2.2.2适用范围 程序文件适用于本公司开展检测业务范围内的所有检测项目及与检测质量有关的所有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 2.2.3编制依据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质量手册》 2.2.4参考依据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或行业规章、规范(计量法、标准化法等); (2)《浙江省检验机构管理条例》; (3)《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4)《浙江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行政许可工作程序》 (5)国家、行业的其它需要遵守和后续发布的标准、规范、规则、指南。 2.2.5 程序文件实施目的

(1)保障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2)指导管理和技术工作的开展; (3)提供实施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的依据。 2.3 程序文件的版本 2.3.1 程序文件均为受控版本。 2.3.2 受控本有统一编号并由综合部登记发放,内容有更改时,应及时用更改页换回受控本持有者手中的被更改页,以保证程序文件的现时有效性。 2.4 程序文件的发放与回收 2.4.1 程序文件由综合部统一发放,最高管理者、管理层、内审员必须持有,其他发放范围由质量负责人确定。 2.4.2 程序文件换版后,持有受控本者应以旧版换取新版本。 2.5 程序文件的修订和改版 2.5.1下述情况下,一般需对程序文件进行修订和改版 a) 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调整,本公司体系规定与之不符时; b) 本公司组织架构、人员发生较大调整时; c) 现行程序文件规定不适宜,经管理评审决定需修改或换版时; d) 体系的实施依据发生变更时应进行改版。 2.5.2 一般在每年管理评审后召集有关人员讨论并提出修订意见。本公司工作人员如认为程序文件的某些内容需要修改或补充,也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质量负责人提出建议和意见。 2.5.3 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人员起草修订稿并报最高管理者审批。 2.5.4 程序文件为活页装订,按页控制。修订稿经批准和签发后,由本公司统一打印修改页并为全部受控本持有者更换有关部分,旧页次回收并注销。 2.6 程序文件持有者责任 2.6.1 本公司的程序文件持有者应认真学习程序文件的内容和条款,并严格遵守各项规定,有义务在自己的工作范畴认真执行。 2.6.2 任何个人无权擅自修改或增删程序文件内容和条款。 2.6.3 程序文件是“受控”级文件,持有者应妥善保管。 2.6.4 未经本公司负责人批准,程序文件不得私自外借或进行复印。

环境监测站管理制度(汇编)

环境监测站管理制度 (汇编)

环境监测站安全管理制度(试行) 1、环境监测站必须安装配备各种必备的安全设施、防护器具(通风橱、防尘罩、试剂柜、防毒面具、消防灭火器材等),并加强维护保养始终保持完好状态。 2、对消防灭火器材指定专人定期检查,定置管理,用后回归原位,不能任意挪用,保证随时可取用。经常对环境监测站人员进行安全防火教育,保证环境监测站人员都能正确使用所备的各种消防灭火器材。 3、环境监测站内各种仪器设备都应按工艺要求进行定置管理,不得任意移动。各种标签要保证清晰完整,避免拿错用错造成事故。 4、监测站操作人员必须培训合格上岗,使用任何一种仪器设备必须严格遵守安全使用规则和操作规程,认真填写使用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5、用电、用气、用火时,必须按有关规定操作以保证安全。 6、环境监测站必须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并每半年组织一次预案演练,发生意外安全事故时,应迅速切断电源或气源,立即采取措施即使处理,并上报院领导。 7、每天出入监测站人员必须认真填写出入登记簿,离开环境监测站或下班时,应检查门、窗、水、电、气、报警器等,避免因疏忽大意造成损失。

8、环境监测站内不准吸烟、吃食物、存放与化验无关的物品。 9.非监测站人员禁止入内,联系工作、参观指导、上级领导检查工作必须事先联系,经站长、科长同意,并履行登记手续方可入内。 10.外来人员获准进站后,听从监测站陪同人员安排,不得随意走动、不得擅自接触仪器、设备和试验药品、样品。 11.外来人员进入监测站必须遵守安全制度、保密制度,不得拍照、摄像。 奇瑞环境监测站 2011-11-9

环境监测站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试行) 1、精密仪器及贵重器皿需有专人保管,并做好相关记录。 2、精密仪器的安装、调试和保养维修,均应严格遵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上机人员上岗前应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机操作。 3、使用仪器前,要先检查仪器是否正常。仪器发生故障时,要查清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使用。决不允许仪器带病运行。 4、仪器用完后,要摆放到所要求的位置,做好清洁工作,盖好防尘罩。 5、计量仪器要定期校验、标定,以保证测量值的准确度。 6、对环境监测站内的仪器设备要妥善保管,经常检查,及时维修保养,使之随时处于完好状态。 7.各类设备、仪器必须按照产品说明书编制操作规程,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杜绝违规操作。 8.违规操作设备、仪器,造成设备、仪器损坏的,按实际损失进行赔偿,属于故意破坏的另按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奇瑞环境监测站 2011-11-9

完整word版,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全套文件最新版

质量手册 QUALITY MANUAL (依据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 文件编号:QM01--2018 受控状态: 发布日期:2018年1月12日实施日期:2018年1月12日

总目录0批准令 0.1发布令 0.2任命书 1范围 2引用标准和术语 2.1引用标准 2.2通用术语和定义 2.3专用术语 3概况 3.1公司概况 3.2手册管理 4 公司的背景 4.1 理解公司及其背景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质量方针 5.3 公司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6 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3 变更的策划 7 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8 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8.5 生产和服务的提供 8.6 产品和服务放行 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 持续改进 10.1 总则 10.2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10.2 持续改进 11 附录: 附录1:生产工艺流程图

0 批准令 0.1发布令 为规范公司行为,保证产品质量满足顾客和法定要求,提高公司信誉和产品竞争能力,增强顾客满意,公司建立了系统化、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符合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的要求,编制了《质量手册》,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管理职责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控制要求。根据公司发展和管理提升的需要,结合2015版标准等要求,经领导层决策,发布本《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阐述了我公司新阶段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实施、保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和进行质量管理的公司法规,也是向顾客提供质量保证的证实文件,并作为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依据,要求全体员工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从规定之日起实施。 特批准发布 总经理: 2018年1月12日 0.2任命书 为了更好贯彻执行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特任命同志为本组织的管理代表。 管理代表的职责是: a)确保建立、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符合标准的要求; b)确保过程、风险等得到识别、分析、确认、控制; c)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绩效及其改进,特别向最高管理者报告; d)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推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互利供方关系、持续改进、过程方法、询证决策、领导作用、全员参与; e)确保在策划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 f) 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 总经理: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受控状态分发号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编号JD/QMB4.2.3—01~JD/ QMB8.5.2/8.5.3—05 编制办公室 评审各部门 批准管理者代表 版本号第A/0版

无锡市江达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文件修改记录表QR4.2.3—0107 文件名称编号 修改日期修改次数版本状态修改内容修改人批准人备注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目录表 序号ISO9001: 2000 标准条款号 文件编号文件名称 1 4.2.3 JD/QMB4.2.3—01 文件控制程序 2 4.2.4 JD/QMB4.2.4—02 记录控制程序 3 8.2.2 JD/QMB8.2.2—03 内部审核程序 4 8.3 JD/QMB8.3—04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 8.5.2—8.5.3 JD/QMB8.5.2/8.5.3—05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编号JD/QMB4.2.3—01 第A版第0次修改 文件控制程序第1页共5页 1.目的 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以控制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文件和资料,使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各个场所使用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从所有发放和使用的场所及时撤出失效和作废的文件。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产品质量有关的文件和资料的控制,包括适当范围的外来文件,如标准、法规、顾客财产的知识产权(提供的图纸)等。 3.引用标准 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JD/QMA—2006《质量管理手册》4.2.3《文件控制》 4.职责 4.1办公室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文件的控制。

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1996-11-2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管理,完善环境监测报告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制定本制度的目的是:加强环境监测报告的管理,实现环境监测数据、资料管理制度化,确保环境监测信息的高效传递,提高为环境决策与管理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准确性和系统性。 第三条环境监测报告分为数据型和文字型两种;数据型报告是指根据监测原始数据编制的各种报表、软盘等;文字型报告是指依据各种监测数据及综合计算结果进行文字表述为主的报告。 第四条环境监测报告按内容和周期分为环境监测快报、简报、月报、季报、年报、环境质量报告书及污染源监测报告。 第五条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负责组织、协调本辖区各类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制和审定;并按本制度规定的要求,向上一级环境保护局和同级人民政府报出各类文字型环境监测报告。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及各级环境监测站具体承担本辖区各类监测报告的编制,并按本规定的要求报告;各流域(区域)近岸海域等专业监测网(以下简称“专业网”)组长单位负责按本制度规定的要求组织编制和上报本网络各类环境监测报告。 第六条市级以上环境保护局有权要求本辖区下一级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向其报告监测数据和其它有关资料;市级以上环境监测站有权要求本辖区下一级环境监测站向其报告监测数据和其它有关资料。 第七条各省、市环境保护局每年应至少两次组织所属环境监测站,向同级人民政府或有关政府部门汇报本辖区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情况,每次汇报的重点内容分别由各级环境保护局确定。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每年至少两次向国家环境保护局汇报全国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排放情况。 第八条本报告制度规定的各类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写内容、数据处理与评价方法等,执行《国家环境监测报告编写技术规定》的规定。 第二章环境监测快报 第九条环境监测快报是指采用文字型一事一报的方式,报告重大污染事故、突发性污染事故和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等事件的应急监测情况,以及在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及其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

某家具集团质量管理体系全套文件

某家具集团质量管理体系全套文件共:149个文件简介: 文件夹清单:程序文件质量计划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上底色作业指导书-25.doc 作业指导书\产品安装作业指导书-16.doc 作业指导书\修边作业指导书-8.doc 作业指导书\冷压作业指导书-1.doc 作业指导书\包装作业指导书-15.doc 作业指导书\喷色作业指导书-26.doc 作业指导书\实木拼接作业指导书-3.doc 作业指导书\封边作业指导书-7.doc 作业指导书\带据作业指导书-18.doc 作业指导书\底打作业指导书-13.doc 作业指导书\底油作业指导书-12.doc 作业指导书\推台锯开料作业指导书-2.doc 作业指导书\木材干燥作业指导书-28.doc 作业指导书\沙发制作作业指导书-19.doc 作业指导书\热压作业指导书-17.doc 作业指导书\电焊作业指导书-27.doc 作业指导书\电车作业指导书-22.doc 作业指导书\砂光工序作业指导书-6.doc 作业指导书\组装作业指导书-24.doc 作业指导书\缝木皮作业指导书-11.doc 作业指导书\腻子作业指导书-10.doc 作业指导书\蒙皮作业指导书-9.doc 作业指导书\裁剪作业指导书-23.doc 作业指导书\转椅制作作业指导书-20.doc 作业指导书\钉木架作业指导书-21.doc 作业指导书\钻孔作业指导书1.doc 作业指导书\钻孔作业指导书2.doc 作业指导书\锣机加工作业指导书-5.doc 作业指导书\面油作业指导书-14.doc 程序文件\不合格品控制程序-2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2.doc 程序文件\不合格品控制程序-2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3.doc 程序文件\不合格品控制程序-2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4.doc 程序文件\不合格品控制程序-2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5.doc 程序文件\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16\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2.doc 程序文件\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16\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3.doc 程序文件\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16\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4.doc 程序文件\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16\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5.doc 程序文件\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16\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6.doc 程序文件\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5\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2.doc 程序文件\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5\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3.doc 程序文件\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5\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4.doc 程序文件\人力资源控制程序-4\人力资源控制程序1.doc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食品有限公司 编号**/CX—2011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程序文件 发放编号:A02 持有部门(人):品控部 受控状态:□受控 2011年11月20日发布2011 年11月20日实施

**食品有限公司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批准颁布令 本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是依据公司《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手册》编制的,满足和符合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GB/T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物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的标准。它是贯彻安全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满足质量安全体系要求的指导性文件,现予以批准发布。 要求公司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本程序认真贯彻执行,以确保我公司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管理代表者: 20 11 年11 月20 日程序文件目录

1 目的 对现行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起重要作用的各个厂所均能得到现行的有效文件。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与质量体系的有关条件的控制,包括适当范围的外

来文件。 3 职责 3.1公司办公室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与管理。 3.2 生产技术部负责对作业指导书及三大规程的管理。 3.3 各部门负责各自所用文件的控制和管理。 4 程序 4.1文件的分类 4.1.1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分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规程和标准、规章制度、记录表格等。 4.1.2按受控情况分为:受控文件和非受控文件。 4.1.3按文件来源分为:内部文件、外部文件。 4.2文件的编制和批准 a)质量手册由公司办公室组织编写,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b)程序文件由主管部门组织编写,管理者代表批准; c)作业指导书、规程由生产技术部门编写,部门负责人审核,生产副总经理批准; d)部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有部门负责人审核,主管副总经理批准。4.3文件的编号 所有文件在发放前均应按以下编号方法进行编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